驾驭技巧

2024-09-02

驾驭技巧(精选3篇)

驾驭技巧 篇1

摘要:近年来, 电视谈话类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喜爱, 在极短时间占领了广大电视节目市场, 成为各类电视节目的主流。其之所以能在众多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及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只有主持人与众不同, 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基于此, 本文探讨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需的主持风格与专业素养要求。

关键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不仅体现了节目、 传媒的风貌和格调, 也体现了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主持人是嘉宾与受众交流的纽带, 是受众直接感知和体验的对象, 同时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主持人能否成功驾驭谈话类节目, 直接取决于其主持功底, 如风格、专业素养等。如何加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促使其形成自己的风格, 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加强个性魅力的培养

对于个人气质而言, 其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内心修养;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外部行为[1]。气质并非是个人的表面功夫, 它体现在人的谈话、行为甚至是眼神中不自觉的情感流露。倘若节目主持人丝毫不具有内涵, 仅凭借身上所着之华服, 断然不可能透露出一丝一毫的气质, 只能让人觉得肤浅和可笑。因此, 对于谈话节目主持人而言, 不能仅是穿着得体, 谈吐得当, 还需要不断积累知识, 提升修养。个性将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 每一个魅力十足的主持人都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从人的外部表现而言, 个性是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就人的内部机制而言, 个性是十分复杂的相互过程。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源于其自己的健康个性。所谓健康个性, 即有着和谐发展的特点, 富有高效特性和创新特性, 集合了知识、道德、直觉、理性等诸多优点于一体。 这些健康个性将使访谈节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从而可以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例如, 陈鲁豫的清新自然, 杨澜的端庄大方, 张越的友善真挚, 李静的亲近可爱[2]都是吸引受众的重要个性。

2提升角色认知

作为公众形象,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行为受到广大社会民众的关注, 甚至其衣着服饰都可能在社会上掀起一定的潮流, 影响人们的穿着审美, 这就要求主持人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对于女性主持人而言, 其不单需要设计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外在形象, 还需要注重自身的内在形象, 将其和自己的主持人身份相结合, 向观众展现出自己的气质风度、文化修养、个性特征, 如此方可称之为成功的主持人形象设计[3]。主持人的形象不但要和节目风格相适应, 还需要很好地展现出其自身的风采。因此, 在节目过程中的, 主持人形象设计应具有统一个人和节目的特点。部分优秀的主持人, 其在长期节目主持中, 已经逐渐具备了自己的独特主持风格, 这是其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例如, 《非常静距离》的主持人李静, 其在主持人岗位上有多年经验, 使得其形成了独特的幽默、轻松、睿智的主持风格, 因此, 节目组为她所设计的主持人服装, 大多靓丽时尚, 符合其活泼的个性和主持风格。

3语言特色与节目类别的有效结合

在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中, 李静无疑是佼佼者。作为中国最会缔造品牌的制片人与中国第一批独立电视制片人, 李静以其俏皮、率真、机智幽默征服了观众, 观众评价其为国内最具风格的主持人。李静对于时尚极为关注, 她本身也是一个追赶潮流的人, 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其观众也都较为年轻。她认为, 时尚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 而是一种积极追求流行品位与美好生活质量的生命哲学。这在《超级访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也可以说, 李静的语言风格特色与节目形成了完美的结合[4]。

《超级访问》是一档对明星进行谈话的访谈类节目, 但其定位却不是单纯的采访与回答, 还包含了一系列宣传与推广活动, 并且, 其中还有一些观众较为喜欢的八卦环节。因此, 《超级访问》 极受年轻观众的追捧。栏目邀请当红明星, 将其作为吸引观众的卖点, 而明星也愿意通过这样一个平台, 再次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同时宣传自己近期的作品。 节目的特点与李静自身的风格特点极为接近。与其他谈话类节目相比, 《超级访问》在文化感上虽然相对逊色, 但主持人李静与戴军以活泼、开朗的个性, 为节目增添了无数欢声笑语, 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超级访问》与李静的语言风格特色相得益彰, 正是因为这两者的结合, 才有了如此成功的节目, 可以说, 无论是《超级访问》, 还是李静, 其成功均离不开对方。

4 《鲁豫有约》节目实例分析

2002年春节期间, 《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5]。陈鲁豫是本档节目的主持人。《鲁豫有约》作为开放式的访谈节目, 节目制定之初就是为了畅谈嘉宾内心, 力图在节目当中促使嘉宾“说出自己的真实故事”。陈鲁豫因主持这档节目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甚至被业界和社会民众赞誉为“中国的奥普拉”。 多家社会媒体也将《鲁豫有约》评价为“15年来我国最具价值的电视节目”。除此之外, 在2005年电视节目榜中, 陈鲁豫还荣获了“年度节目主持人”荣誉和“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称号。实际上, 电视节目成功与否和节目主持人有着深刻的关联, 《鲁豫有约》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陈鲁豫个人的优雅风格[5]。

在进入演播厅开始访谈前, 陈鲁豫通常不会和访谈嘉宾“通气”, 也不会在访谈前准备采访提纲。陈鲁豫说, “通常我只需准备第一个问题就行了, 然后就是认真倾听嘉宾的谈话。只要嘉宾感觉到你对于他的故事十分关心, 那么他就自然会向你倾诉更多的内容”。在一次节目中, 陈鲁豫对马伊琍进行访问, 节目一开始, 陈鲁豫就拿出一段文章四年前写的博客:“马老师是我十分喜欢的女演员, 在与其合作之前我就十分喜欢她的演戏风格。除此之外, 我还非常喜欢她的眼睛。她微微向下的眼角, 在安静时表现出一种忧郁, 她清澈的眼睛表现出其特有的敏感和坚定。当她开心时, 她的眼睛就像是躺平下来的括弧, 笑容看上去十分真诚和由衷。”嘉宾听陈鲁豫念完文章的博客后, 会心一笑, 然后开始对陈鲁豫讲述她和文章从恋爱到结婚, 然后生儿育女的种种心路历程。由此可见, 节目一开始看起来随意的谈话, 其背后实际上蕴含着节目主持人的辛勤劳动。这表明在节目开始之前, 陈鲁豫深入分析了嘉宾的背景, 收集整理了有关嘉宾的各方面信息, 并且进行了主题构思和问题设计。正是如此, 陈鲁豫才可以在访谈节目中游刃有余, 成功地向观众朋友展现了一期期精彩而又温暖的访谈节目。

5结语

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 证明了人们内心对于交流、倾诉的欲望, 该类节目传递信息, 交流情感, 令人思索, 有效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主持人的语言魅力、语言艺术, 是在与嘉宾与观众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 主持人不但要具备娴熟驾驭语言的能力与敏锐的思维, 更要认清自身所处语境, 将之与角色充分结合, 遵循人际传播规律, 将自己真正融于节目。只有打开嘉宾心扉, 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才能使节目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二函.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研究——以南京电视台《亮见》栏目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罗素君.媒介情境理论视域下的私人领域公共化研究——以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4.

[3]龙梦伽.论电视谈话节目——从《鲁豫有约》说起[D].成都:四川大学, 2007.

[4]张晓红.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女性电视谈话节目——以《半边天》《天下女人》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5]石岩.媒介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 2013.

[6]叶林.新闻评论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个案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9.

试论会议的主持与驾驭技巧 篇2

关键词:会议,主持,驾驭

会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对于统一思想、明确分工、沟通信息、落实检查都有重要的作用。会议开得是否成功, 组织会议的主持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于会议类型和会议性质不同, 会议进程中的气氛会因人而变, 这些都要求会议的主持人灵活地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 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种关系, 以便能得心应手地控制会场情况。主持会议并能控制会议的顺利进行需要一定的会议驾驭技巧。

一、会议主持的常用技巧

(一) 主持人的忌讳

主持人是会议进程中的引导者, 起到大海航行中舰船的舵手作用。舵手在航行中如果指挥不力, 就会偏离航线或酿成事故, 会议中的主持人同样如此。主持人在会议开始前的介绍环节, 忌讳先行介绍自己。在调停会议中产生的矛盾时, 忌讳粗暴地制止、表达不愉快的情绪或引导双方攻击自己。在听完与会者陈述后, 忌讳无言以对、向双方之一表示赞同或批评双方各自存在的错误与问题。当与会者提出异议或指出问题时, 忌讳忽视问题的严重性、避而不谈或被与会者控制。当与会者各持己见、悬而未决时, 忌讳没有主见或说“这次就这样, 下次再开一次会”、“时间关系·”。

(二) 主持人的能力

主持人应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会场的控制力, 要提前过问会议环节, 控制会议程序, 把握会议节奏, 对会议议程穿针引线, 使会议内容围绕主线, 及时概括总结。二是具备影响力, 不同场合、不同类型营造不同会议氛围, 提升会议效率。三是具备自制力, 保持中立态度, 甘当与会主要领导的配角, 少发言、不插话、不走动、不增减议程。四是具备说服力, 善于临场发挥, 出错不漏声色, 善于提问、引导、说服、鼓励、答复等。

(三) 主持人的开场技巧

主持人应选择好开场时机, 通常需要环顾四周, 观验时间是否已到、嘉宾是否同意、其他角色是否到位、备品是否就绪等, 然后沉默片刻, 致意问候, 在简短的开场白后, 准时宣布开始。介绍程序要规范、称呼要准确得体, 不能错或遗漏, 用概括性语句对会议和活动作出预示性评价, 如“预祝·”。

(四) 主持人把握进程的技巧

主持会议适合采用商量和询问的谈话方式, 通过各类提问方式来引导、探寻、推进和总结讨论的主题。

1、探询议题

会议伊始, 主持人需要获取信息。可通过开放式提问来鼓励与会者, 如“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也可采用清单式提问, 如“…有哪些原因?”当探求其他对象的观点或引发大家思考时, 可采用假设式提问, 如“如果你处于这种状况, 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针对全体与会者, 可采用广播型提问, 如“三个错误, 谁能给纠正一下?”在希望得到明确具体的回答时, 可进行封闭式提问“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2、推进议题

为获得进一步的信息, 可进行追问式提问, 如“请继续说吧!”“后来呢?”别人问我的问题, 反问所有人属于棱镜式提问, 环形问题有助于听到每个人的计划, 如“其他人的看法呢?”

3、总结议题

对议题进行总结, 需要梳理和检验会中搜集的信息, 告知大家会议的结论, 可采用重复式提问, 如“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 你是说…”或确认式提问“今天的讨论大家都清楚了吗?”

(五) 主持人的结束技巧

主持人的结束语应与开场白呼应、一致, 可以简明扼要地总结评价会议情况, 强调会议意义, 取得的成果。也可动员号召会后贯彻会议主旨或弘扬活动精神, 在表达对有关各方的感谢之后郑重宣布会议结束。

二、典型会议的特殊技巧

(一) “信息通报”型会议

“信息通报”类型的会议包括报告会、表彰会、传达会、贯彻落实会、庆典会、宣传介绍会等, 组织“信息通报”类型的会议一般应提前制定会议的程序, 以便议程紧凑、缩短时间, 使会议高效严谨。这类会议通常由专人主持, 主持人需配合主要发言人, 做到言简意赅、扼要概括、提振士气、把握进程, 此类会议主持人需注重现场反馈与会者的困难和疑惑。

(二) 部门例会

例会即固化时间和内容, 形成惯例和习惯的会议形式。部门的例会, 从内容上讲, 包括总结、通报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度, 研究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明确部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开会的时候议程明确、条理清楚、言简意赅。主持人作为部门例会的组织者, 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议的效率和效果。会议主持人做好会前梳理事宜、动态研究、未来策略和活动规划、会中引导,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需要明确的重点内容, 要首先列一个大概的会议提纲, 以免遗漏。在与会人员汇报工作的过程中, 哪些事情需要明确、调整、强调、重点跟进等, 主持人都要非常清楚, 适时强调和引导, 以确保会议的顺畅和明确会议的要点。主持人需群策群力、充分沟通, 更好地发现机会、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调动每个人、每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支持和配合的积极性, 激发团队合作的精神, 使与会者从多方面去碰撞问题、激发灵感和风暴策略, 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案和方法。

(三) 座谈讨论会

座谈讨论会是通过研究产生思想碰撞并统一认识、形成结论的会议。包括座谈会、调研会、咨询会、学术会、方案论证会、征求意见会等。为了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 主持人和与会者之间可淡化职务级别的高低, 平等、尊重每一位与会者, 秉承为大家服务的理念, 服从真理。对上级要大胆求教, 不盲目服从, 对同级诚恳讨教, 对下级虚心问教。在力图使大家思想放开、问题摆开、难题解开的基础上, 防止会议没有约束和漫无边际、信马由缰、离题万里。主持人务必谦恭慎听、引而不发、不表扬、不批评、不表态、不露声色, 关键任务是倾听、适当的探询和充分的记录, 以便寻求新观点、搜集建设性的建议。结束时, 可采用列举有价值意见、建议的方式来综合概括观点, 应肯定大家的贡献, 并表示希望大家会后继续积极思考, 踊跃探索, 随时欢迎提供新的想法和主张。

(四) 研究决策会

决策会属于组织管理和决策层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工作会议, 主持人通常为组织领导层面的负责人, 能否主持好这类会议是对主持人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的综合考验。主持人会前应力求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位参会人员之间充分沟通、统一认识、消化矛盾、提升凝聚力, 处理好个别酝酿与民主集中的关系。会中先阐明目的、提出议题, 将问题排序, 寻求方案、预测对策、逐一归纳、达成共识。主持人不得率先发表意见, 也不能总结别人的发言, 需善于倾听, 体察异同, 掌握进程, 把握方向、抓住重点。应善于调节气氛, 给包括持反对意见和无采纳价值的与会者以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评价, 不能压制不同意见、过于严肃较真、剑拔弩张, 这种民主的作风有利于全面分析问题, 有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有利于团结和谐。由于这类会议需要形成统一认识和结论, 因此容易产生影响会议效率的争执、冲突、冷场、沉默等负面效应, 主持人需分析与会者的心理和情绪, 依靠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沟通技巧予以妥善处理和把控。会议结束前, 主持人作简要总结、分析归纳、重点强调、安排部署, 为防止随大流, 应该最后表决或表态。

参考文献

[1]王文伟.会议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

驾驭意外 收获精彩 篇3

关键词:教学情境,元素,课堂

笔者在讲《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鲁科版)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做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的实验时,出现了笔者课前没有预想到的现象——很多学生把钠放在石棉网上燃烧后得到的产物有黑色物质,并且在石棉网上几乎看不见淡黄色的Na2O2生成,这与教材中描述的现象差异很大。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当时也很困惑。

如果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于是及时反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实验呢?”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在初中我们学过,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煤油是由石油经过分馏的物理方法而得到的,则煤油中也含有碳元素。煤油易燃,所以我怀疑这些黑色物质是由于煤油发生不完全燃烧而生成的炭。”紧接着,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怀疑石棉网的材料可能对实验起干扰作用。”

此时,笔者只有按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下去。既然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那就让学生自己来验证答案吧。笔者接着启发:“如何验证第一个同学的猜想呢?”经过激烈地讨论,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证明。将钠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一份钠表面的煤油不用滤纸吸干,一份钠表面的煤油用滤纸吸干。当然,若怕煤油不能被吸干,还可以准备第三份钠,把其表面的煤油用滤纸吸干并且切除钠表面的一层。然后分别将这三份钠加热即可。”这时又有一个女生说:“为了排除第二个同学的猜想的干扰,应该用蒸发皿代替石棉网。”女生的发言刚结束,就有学生为她的缜密思考鼓掌喝彩。于是笔者马上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按刚才两个学生的回答进行实验。学生的实验结果汇总如下:

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哇!煤油越多,生成黑色固体越多,没有煤油时则无黑色固体。该黑色固体物质真的可能是由煤油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炭。可以说明煤油确实是金属钠加热熔化时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原因之一。”

此时的课堂,学生的兴奋程度达到了高潮,每一张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笔者又紧接着问:“如何验证第二个同学的猜想呢?”很快,一个男生站起来回答:“把金属钠表面先用滤纸吸干净,用小刀切除表面一层(排除煤油的干扰),再把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还没等笔者说什么,学生已经动手做实验。结果产物主要是黑色固体和少量淡黄色固体。这可以说明石棉网也是影响金属钠燃烧的因素之一。很明显淡黄色固体是Na2O2,那么这一次的黑色固体又是什么呢?课堂结束后,笔者布置学生在课下可通过多种途径继续探讨。

尽管这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可是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中,提出了种种猜想,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储备,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整节课中,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操作,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虽然学生探究的问题不是教材要求必须掌握的,但是他们在追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同时完成对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意义构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这些体验和收获却是计划好的教学内容所无法给予的。

上一篇:体验营销系统下一篇: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