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煎药机(精选9篇)
自动煎药机 篇1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煎药与现代自动煎药机煎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8月—200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眼科患者26例, 内科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煎药方法患者共31例 (眼科患者16例, 内科患者15例) 为对照组, 采用自动煎药机方法患者共26例 (眼科患者9例, 内科患者17例) 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服用传统煎药和自动煎药机的两种方法制出的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 观察所煎药物浸出物的浸出率及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96.77% (30/31) , 观察组治愈率为96.15% (25/26)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传统煎药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高于自动煎药机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两种方法 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 均达到95%以上, 但在药物煎出率中, 传统煎药方法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高, 可以作为药剂的质量指标参考。
关键词:煎药法,现代自动煎药机,浸出率
中药汤剂是我国中药理论的精华, 配合相应量的药物, 可以增强药效, 制约毒性。中药汤剂具有吸收快、制备简洁等优点。中药煎药机是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 由于传统煎药的方法耗时长、耗能大、不方便等条件限制, 使得现代自动煎药机得到推广。但自动煎药机成本高, 且有研究表明自动煎药机的有效成分煎出率比较低, 但也有部分研究否定这种说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煎煮的药剂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8月—200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眼科患者26例, 其中男15例, 女11例;内科患者32例, 男性13例, 女性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煎药方法患者共31例 (眼科患者16例, 内科患者15例) 为对照组, 采用自动煎药机方法患者共26例 (眼科患者9例, 内科患者17例) 为观察组。
1.2 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服用传统煎药和自动煎药机的两种方法制出的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自动煎药机采用北京东华BIY150-1密闭两煎煎药机。对比两种方法煎煮之后的六味地黄汤的水溶性浸出物的浸出率, 共做6次煎煮实验, 平均每种方法煎药3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对照组治愈率为96.77% (30/31) , 观察组治愈率为96.15% (25/26)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六味地黄汤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比较
传统煎药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高于自动煎药机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 说明两种方法在药物的煎煮方面对药物的疗效没有太大的差异, 治愈率普遍高达96%, 因此认为, 传统煎药和现代自动煎药机煎药各有优劣, 其实际效果不能仅靠几组病例实验就能证明, 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在药物的煎出率实验中, 传统煎药效果更好。仅从六味地黄汤的实验中可以看出, 传统煎药方法比自动煎药机煎煮的药物浸出率高出20%左右, 但这一数据只能说明传统煎药方法对药物有效因子的保留程度高, 实际疗效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定夺。总体而言, 传统煎药方法临床疗效明显。有研究表明传统煎药煎煮药物可能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 对患者心理等影响较小[1]。
作为现代化科技产物, 自动煎药机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其性能正在被不断完善, 不能完全否定自动煎药机的临床作用。相较于传统煎药方方法, 自动煎药机具有数据可控, 时间少, 煎煮过程高压密闭, 改变了原本的煎药环境, 有效减轻工作量。但自动煎药机对特定药剂的火候控制不能准确把握, 在煎煮过程中不能中途搅拌和缺乏文武火, 使其无法完成特殊的要求[2]。另外, 人为的增加自然条件 (高温高压等) 使其在对药物的实际疗效产生一定影响, 这一影响是否决定药物的实际疗效, 还需实验证明。另有部分学者认为, 自动煎药机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这一点在老年患者中有较突出的体现。除此之外, 本文认为自动煎药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 自动煎药机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冲突, 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煎药方法。如:矿石类、有毒类需要先行煎煮, 而贵重的药材应另煎兑服,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各种药物的煎煮方法有详细记载, 由此可见煎煮方法的重要与地位。但是自动煎药机的简单粗放式的煎煮方法, 已然无法满足现代的重要理论; (2) 其单一的设计结构让其很难保证残留的药液能全部排出, 导致药剂的残留影响下一副药剂的煎煮效果,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还需进一步证明; (3) 煎药口袋的设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药物盛放在简要口袋中进行煎煮, 由于某些药物的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口袋流出外界, 导致很大一部分的有效成分流失。很多患者也表示, 自动煎药机的药液普遍清稀, 颜色淡, 这也是不符合中国人心理的另一表现。简要口袋的材质大多为化纤, 其规格并无统一标准, 其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状态, 无法保证其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药物造成影响; (4) 没有质量标准, 由于煎药机的出现, 使得中药煎煮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这也就导致了药物标准的制定。对药物疗效的判定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建议相关单位加大投资力度, 保证自动煎药机的汤剂实效。
传统煎药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 其时间长, 耗能大, 服用携带均有限制[3]。整个煎煮过程工艺复杂, 操作繁琐。由于没能保证煎煮环境的无污染, 所以大部分药剂只能临时配置, 不能储存。有研究表明, 传统煎药方法对原药材的疗效影响明显[4]。药物的头煎与二煎, 对药物浓度的影响很大。另外火候的掌握需要多年的煎煮经验才能保证, 也是传统煎药的一大缺点。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年轻人早已不知中药煎药理论的精髓, 只追求高效率, 所以传统煎药的地位遭到了挑战, 但是传统煎药的很多优势是自动煎药机无法取代的。传统煎药的药物煎出率比自动煎药机高出20%, 从药剂的清澈程度即可分辨。由于煎出的药物浓度的不同, 时间的差异, 可以对药物的气味芬芳或色泽有很大影响, 能够满足很大一部分患者对中药的心理需求。传统煎药可以随时控制火候, 而火候的控制向来是中医煎药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明朝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有如下记载: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效矣。说明古代人对煎煮药物火候的重视。
综上所述, 传统煎药和自动煎药都能在一定条件中有极广泛的应用。煎药机种类繁多, 各种设备和适宜条件各异, 需要更长时间的改进, 因此认为自动煎药机的前景十分广泛, 传统煎药的方式会在更科学的方式下进行, 得到更好的改良。
参考文献
[1] 盛应根.中药煎药机煎药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中国药业, 2011, 20 (2) :81-82.
[2]伍旭明, 苏丹桂.中药煎药机煎药的利弊分析[J].中国药业, 2012, 21 (4) :43-44.
[3] 张明健.大承气汤煎法与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1) :106.
[4] 李杰, 王媛.中药汤剂煎煮法与疗效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5) :540-541.
自动煎药机 篇2
煎药机操作过程
1、浸药
a、准备泡浸容器1-2个,一般用塑料桶即可。
b、将布袋洗净,药煎的中药入袋,一般不能超过十五贴(根据
要的份量而定)。然后用光滑的棉线或麻绳扎紧袋口。
c、分处方浸泡,浸泡时间约30分钟,中药吸水量约为药重的1.5-2倍,加水量淹过药袋为准。
d、注意把处方单要夹在浸泡的容器上,以防混乱搞错。
2、煎药
a、检查充填阀门和备用阀门是否关合。
b、估计煎药水量,先把浸泡中药的水倒进药煲内,已浸泡的中药先在过滤网内,每贴药物约加400毫升的水,根据药份量而定。再加煎制过程蒸发量约为100-150毫升/付(贴)的水,核定水量以后(按中药贴数计算水量)。然后再将已浸泡的中药及过滤网放进煎药煲内。严格防止中药掉进煲内影响包装时阻塞。
c、打开煎药煲电源总开关。
d、按“加热”键,分别设定煎制需要武火和文火时间后,然后返回武火状态即可开始煎药。
e、阿胶等胶类药物,不宜直接入药煲煎熬,应另取容器化解在等中药煎好后加入药煲内,搅拌均匀后和药液一起包装。
3、包装
a、在开始包装前20-30分钟打开“热合”键,首先设定上温160度,下温设定为170度,设定以后,绿灯自动设定要求自动跳示设定指标平衡为止后,开始包装。
b、煎药完毕,提起药煲内的过滤网斜放在煎药煲上口,用挤压器的压盘挤压布袋内药渣,使药液沥尽。
c、设定包装数量,根据药煎完毕后看煎药煲表上的数量而定包装数量,一般设定150—180ml,一付(贴)为二包装。
d、打开冲填总关阀门,按下“注入”键和‘起动’键便可以自动完成包装。
e、要包装分量最好用手动为宜‘起动’键切断装满一包马上关掉,等药液注满后再打开‘起动’键,陆续逞环操作才能达到份量包装。
4清洗
a、清洗煎药煲,加清水药煲内,用软布擦洗煲壁(禁用钢丝棉擦洗以免电磁阀堵塞)然后开启药煲冲填总阀和备用阀门将煲内污水排出冲洗完毕马上关掉总阀门和备用阀门。
b、清洗充填总开关管道,煎药煲内再加适量的水,用剪刀将机头下端包装的袋封口剪开,打开充填总开关,按下‘注入键’排完污水和遗留药液即停止,然后关好冲填总开关。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应用体会 篇3
1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使用流程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 根据临床医生下达医嘱→医嘱护士校对并保存→总务护士核对准确无误发出医嘱→中心药站→片剂医师接到医嘱后, 按病区使用全自动摆药机进行摆药→药师根据药单与所摆出的片剂药品进行核对→下送病房→病房护士收药查对→病房护士发药前双人核对→患者服药。
2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摆药时间安排
每日上午9:30~11:30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进行摆药工作。每次摆出当日12:00至次日早晨8:00所需全部的片剂口服药物。摆药完毕后, 由自动摆药机药师对药品包装上的药名、数量、与药品包装内的药物外观及药品实际数量进行核对。护士须按照医嘱单对药品信息和患者信息进行逐一核对, 核查无误后, 下发到各病房患者手中。
3 发药前的查对方法
3.1 总务护士检查当日所开医嘱是否调整完毕, 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药品。
3.2 总务护士收到药物后, 首先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药物的名称、剂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是否准确无误。
3.3 病房护士发药前根据“三查八对”的原则对药物与药单进行核对, 核对准确无误后将口服药物及时下发于患者, 并嘱咐口服药物的注意事项、服药时间。
4 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时对医嘱的要求
医生在下达医嘱时应尽量做到药名规范 (应为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所能识别的名称) , 医嘱中的药品应剂量准确, 单位明确, 并且清楚注明执行时间和特殊要求, 切忌出现大批量错误医嘱所造成的药品损失。
5 讨论
5.1 全自动摆药机在实际工作中的优越性
(1) 省时省力, 提高日常护理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便于药品的查对, 从而减少对医护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的浪费, 切实做到让护士用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患者。在新的供药模式的指导下, 医护工作者无需再用传统的药杯进行单剂量摆药, 节省了摆药时间。并且以成品包装袋替代了裸露的药品, 封闭了药物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了医护人员核查药物的范围, 提高了药品核查工作的工作效率。 (2) 使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有利于口服药品的保存, 保证了患者每日口服的药物是卫生与安全的。患者每日所需的口服药品均采用规范的包装袋包好, 便于取药和服药, 并且有利于达到药品的单剂量调配的要求。能够较为科学地解决在病房中心药站里手工进行摆发口服药品容易造成的药品污染问题。 (3) 药品包装清洁, 标注准确, 清楚。所有药物的名称, 剂量, 执行时间都能在药物包装袋上体现, 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也为患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差错率较从前明显减少[2]。 (4) 大大提高了摆药准确性。如有些药物有常规剂量, 但同时也存在其特殊性, 临床中偶尔出现特殊情况时容易被忽略, 造成差错的发生, 从而形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运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摆药在进行核对时, 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差错的发生, 从而杜绝了不良后果的产生。
5.2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今后的研究方向
(1) 机器成本较高, 耗材贵。 (2) 对医生所开医嘱的规范性要求高, 增加了医生开药的工作难度。 (3) 水剂, 冲剂等药物还不能达到自动摆放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4) 发生退药情况时, 由于药品包装袋中还有其他同服的且已经拆包装的药品, 易对这些药品造成污染和丢失[3]。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 通过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面书写材料的减少, 节省出来大量的时间, 使护士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巡视照顾患者, 为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支持提供更多机会, 将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每日根据患者的病情完成好相应的基础护理, 与此同时, 也能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和情绪的细微变化, 为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改变医院药房的服务保障模式。方法 总结2011年3月~2012年3月全自动片剂摆药机3 000例药物摆放和查对的经验体会。结果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引进节省了人力资源, 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结论 通过对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使用, 为护士对药物的查对带来了方便, 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又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造福于每一位患者。
关键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摆药模式
参考文献
[1]彭丽丽, 邱振瑜, 江颖.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6B) .
[2]谭玲, 孙春华.有助于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的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J].中国药房, 2006, 17 (3) .
中药煎药操作规范 篇4
药剂领入、煎煮、发出要经过核对,做到各个环节清楚、准确、保证质量并建立反映煎药各个环节操作的记录本,记录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防止差错。
一.药剂领入:住院病人的煎熬药剂要附有处方。在领取药剂时应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日期。特殊药物的煎熬法和单包数量,心脏调配人签名等项是否已填写清楚,经核对后,在中药领发签收表上签收。
二. 药剂煎煮:严格按医嘱煎煮,用不锈钢煎药容器。
1.一般药物的煎熬法:(1)入煎前应用冷水浸泡30分钟以上,以利有效成份煎出。煎药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cm。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水。(2)煎熬时间,应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1小时。药剂第二煎,煎的时间略缩短。煎药过程中要用不锈钢棍棒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3)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100-300ml,成人服用一般煎至400-600ml。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
2.特殊药物的煎熬法: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已先行浸泡药同煎。(2)后下药宜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10分钟即可。(3)另炖或另煎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汗。另煎药应当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材所煎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4)溶化药(烊化):应在它药煎至预定服量时,将溶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煮,同时不断搅拌,使其溶解即可。(5)包煎药: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及需包煎药物应装入材质符合药用要求的包煎袋中闭合后,再与其他药材同煎。(6)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7)对于久煎、冲服、兑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8)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3.煎煮好的药液应当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4.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应当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均匀。
5.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6.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三. 药剂发出:药剂煎好后由护士按时领取,并复核后在取(送)药签收登记表上签收。新入院和急重病人的药剂应即领、即煎、即送(取)。
自动煎药机 篇5
1 全自动摆药机的构成及工作流程
1.1 摆药机为柜式, 由4部分组成。
(1) 药盒及药柜:用来装载药品。含有4种大小的药盒, L:36个, M:64个, S:90个, SS:140个。 (2) DTA托盘:用于投放无法机摆的药品。如某些软胶囊, 易氧化变色的药品, 需冷藏保存的药品等。 (3) 封装药品及药袋打印部分。 (4) 控制面板:显示正在摆药的处方信息和摆药机的状态, 也用于找药盒等摆药机的操作。
1.2 工作流程
医嘱信息通过HIS系统传递到药房电脑, 经药师审方并记费后发送到摆药机控制电脑上, 最后通过摆药机摆药, 药师核对药品后发放给各病区分管护士。
2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优点
(1) 传统的手工摆药是敞开式的, 难免会有手的直接接触, 如今以封闭的药袋代替了裸露的一次性药杯, 减少了药品的二次污染, 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2) 摆药机最大包药量可达60包/分, 节省了人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药袋上打印有药名, 数量, 服药时间, 方便患者了解药品信息, 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 (4) 摆药机在工作时不是读药盒号而是读取芯片信息, 即使药盒插错也能自动识别, 因此在具有合格的医嘱且药师操作准确的前提下, 其准确率可达100%。 (5) 药袋上有床位号和患者姓名, 药品名、规格、数量、用药时间、用药日期, 护士核对医嘱更容易, 减少了发药差错。 (6) 门诊药房的协议处方药品原本需专人定期分包, 效率低, 数量时有出入, 且纸袋包装的拆零药品效期难以控制, 现在也可通过摆药机进行批量拆零分装, 密封包装也使药品保存更容易, 大大减轻了门诊药房的工作量。
3 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的缺点
3.1 摆药机的耗材主要有包药纸、碳带、热敏纸, 目前我部门大约2天
就消耗一卷包药纸和一卷碳带, 包药纸以环保材料制成, 全进口, 价格不菲, 且限于传送带的长度, 每次包药前损失5包, 后损失0~4包。而根据目前的医疗价格政策, 医院不得另行向患者收取耗材的费用, 只能由医院自行承担。
3.2 药盒是按各药品量身订做, 当国家基药品种出现调整, 或药品形状发生改变, 药盒将无法使用, 后期药盒制作费用高, 制作周期较长[2]。
3.3 药盒经过长期的使用后会有磨损, 变形, 容易造成卡药, 药片破裂, 增加了药品的损耗。
3.4 在药品准备过程中需要去掉药品外包装, 增加了后期备药的工作量。
3.5 限于药包的大小, 如同一时间服用的药品过多, 会造成同种药品分散在两个药袋中, 造成医嘱核对的不便[3]。
3.6 盘点时需逐个取出药盒清点, 且药盒中药品以粒为单位, 增加了信息录入量, 容易出错。
3.7 药品效期管理困难, 虽然目前加药实行批号, 效期登记, 但因摆
药室药师不固定, 流动性偏高, 某些长期不用的药盒内药品的效期很难查实。
4 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4.1 摆药机故障
(1) 网关自动关闭:在使用中发现摆药机长时间不工作, 但医嘱传送正常, 经检查是网关莫明关闭了, 此时只要重新打开网关, 摆药机就能正常使用。 (2) DTA不落药:设置DTA后, 设置按钮变灰, 但托盘内药物不落入药袋。这时有两种可能性:a.前后两个病区所设的DTA药品间隔较多, 如有些病区上午一批长期医嘱药包数可达140袋左右, 此种情况不需处理。b.DTA托盘下方的感应头被遮挡了, 由于日常使用不需打开机器, 这种情况只可能会在机器维护后发生, 这时只要打开机器取出托盘, 去掉遮挡物, 即可恢复落药。 (3) 提示药盒未插好:机器提示药盒未插好, 请重新安装药盒, 应该是新加入的药盒信息与老的药盒信息相冲突, 这时需将老的药盒信息删除, 并重新启动机器。 (4) 多掉药:有次在核对药品过程中发现药包中有不属于该药包的药品, 后发现装该药品的药盒在不停空转, 经摆药机公司的工程师检查是药盒的芯片坏了, 后更换芯片。
4.2 人工故障
(1) 包药纸漏包:当包药纸安装不当, 两边纸膜不对称, 或刀头上有残留的包药纸, 走纸后都会出现偏差造成漏包, 需及时调整纸膜位置, 并用钢刷将加热滚筒清理干净。 (2) 药袋上无打印信息:每次更换色带都要绕4个轴, 由于上一次更换色带时少绕了一个轴, 造成距离缩短, 感应器未能及时报警, 打印到了色带上的无色部位。
4.3 医嘱错误
(1) 我院规定的每天口服药长期医嘱时间是从当天16:00-第2天的12:00, 包含16:00 (傍晚) , 20:00 (晚上) , 8:00 (早上) , 12:00 (中午) 四个时间点的药品。药房下班后病区所递交的长期医嘱是在第2天8:00开始摆药, 但医嘱的开始时间其实是下午4:00, QD的医嘱就会缺少当天早上的, 而从第3天开始, 有些医师、护士对此不了解, 容易造成医嘱的缺失。 (2) 医师偶尔会出现重复开立医嘱的情况, 或由于开立了新医嘱但老医嘱未及时停止, 摆药机会默认摆出双份药品, 例如同一药品出现两份0.5粒QD的医嘱, 摆药机会自动摆出1粒, 而无任何提示, 造成医嘱的叠加, 需及时联系病区, 重新递交合格的医嘱。 (3) 目前我院的摆药机只能拦截超过100粒的医嘱, 当医师开了整瓶的药品, 会造成该病人的全部医嘱出错, 无法摆药。这就要求药师在审核的时候多加注意, 尽量将不合格医嘱剔除。
5 结论
全自动摆药机的使用改善了药房的发药模式, 有利于医嘱的正确执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医嘱的执行仍过于机械, 建议如果未来能将摆药机系统与合理用药系统相互整合, 在遇到不合理用药或超剂量用药时能给出提示, 将大大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也可以减少药师审核医嘱的时间。另外, 虽然系统内可以输入药品生产日期, 有效期等信息, 但一般只在为门诊分包装药品时才会进行更改, 每日加药时并不会单独修改, 如在加药的同时自动弹出修改效期的窗口则能更容易地进行药品效期的管理。
软硬件升级很有必要, 以我院中心药房所使用的摆药机为例, 升级前, DTA出纸是按患者姓名显示, 升级后, 改为按药品显示, 既节省了DTA纸, 又使得进行外摆操作时取放药瓶次数减少, 出错的情况也相应减少。升级前, 门诊药房所需的批零分拆药品的包药需另外打开一个界面, 操作步骤比较繁琐, 升级后, 包药界面整合到了摆药系统中, 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因此建议在购买摆药机的同时就要购买延长售后保养服务, 并且要增强药师操作摆药机技能的培训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摆药机会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提升药学服务的水平。
摘要:为全自动摆药机的应用提供参考。讨论摆药机的优缺点, 介绍我院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应用摆药机摆药虽然相关费用较高, 对药师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但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关键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庚昊, 王荣乐.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药学实践杂志, 2010, 28 (2) :148-149.
[2]宁华, 闫建民.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在我院药房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 2008, 19 (13) :991-992.
自动煎药机 篇6
1 心理因素与摆药机用药差错
1.1 感知觉特点与差错 人的视、听觉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 感受性会降低。人的知觉选择不仅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还受对象和背景之间本身具有的结构特点的影响, 那些强度大、对比明显、色彩鲜艳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3]。反之, 那些无明显特征、外观相似、大小相近的刺激物容易混淆。
1. 1. 1 摆药机内药柜的加药错误 全自动摆药机使用的口服药为裸片或裸胶囊, 很多药品药房没有现成的可供摆药机使用的裸片, 用药量大的需要预先使用剥药机处理, 放置在固定药盒取用, 量少的要临时手工处理。大多数裸片为白色圆片, 较多药品外观形状和大小无明显差别, 且存在一品多规、同药不同产地、药名相似等复杂情况, 这给药师的辨别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经过长时间单调工作的疲劳状态下, 药师的注意力下降, 容易发生加错药。如果碰到所加药片比应加的大、药片一般不会掉落, 机器会自动提示缺药。如所加药片比应加的稍小或相近, 则机器不会提示, 容易发生差错。
1.1 .2 DTA加药错误 DTA为弹出式临时外摆药品平台, 用于投放非整片药品和非柜内药品。多种原因使医院从药厂购买的药品规格不适合临床需要, 特别是专供小儿科用药更少。由于疾病的复杂性, 内科病人用药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 摆药时需将药片分成1/3、1/2、2/3等, 待机器提示DTA加药时, 将药放置在DTA的相应位置, 然后按设置键。由于很多药片本身外观相似或相近, 处理成非整片后, 更加难以识别, 一旦加错药, 很难被发现。
1. 1. 3 单剂量包装复核局限性 摆药机将药品自动封装成单剂量的口服药袋, 药师需核对后再分发到各个病区。但如前所述, 摆药机里的药片外观相近易加错, 复核时也难以完全识别出来。研究表明, 住院药房的调剂差错率为3.6%, 药师只能发现其中79%的错误[4], 包括自动摆药机的用药差错。
1.2 情绪、情感变化与差错 工作中出现过强的情绪体验或心情不佳时, 注意力易分散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差错比平时多, 同时复核能力也下降。我院摆药机一天需分装3000多单剂量包, 绝大部分为长期医嘱, 时间集中在上午、中午的两三个小时, 峰工作量大。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并全部找出存在的差错, 难度可想而知。如果碰到机器故障致色带安装后卷带, 湿度太高或太低, 或机器故障引起的包装纸开口或粘贴在加热滚筒, 药包过重导致输送带传送困难、粘在加热滚筒等情况时, 药师也会很焦虑, 对药品复核方面的注意程度有所下降, 出现差错的概率增加。
1 . 3 依赖心理与差错
1. 3. 1 对摆药机的依赖与差错 全自动摆药机没有人的感情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对药片的操作使用准确控制, 将各个病区每位病人的药品分别调配、打印并包装在单剂量的独立药袋里,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差错。通过电脑程序设计, 还可以声音和文字记号的方式提醒药师, 对及时发现差错很有帮助。因此, 药师复核时容易形成对摆药机的依赖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发现机器不能识别有些差错, 如潮解药片、裂片、摆药机传送过程中的碎片, 机器均不会提示。有时多片、少片、锡箔、不规则形状的药品没有掉落等情况机器也没有提醒。这些都需要药师克服依赖心理, 加强复核, 及时发现。
1. 3. 2 对医嘱正确性的依赖与差错 我院病区药房的用药医嘱均由医师书写、主班护士复核无误后经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上传至病区药房, 药师确认后进入住院部记账、长期口服药品和其他部分自动分开。需摆药机处理的医嘱, 由药师打印清单并传送至控制摆药机的电脑后, 摆药机会自动调配、打印相关信息、分装成单剂量独立包装的药袋。若医嘱有误且护士也没有核对出来, 在目前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药师无力逐一审方, 很容易发生差错。碰到用量明显不符合常规的, 一般可能被发现, 而一些常规剂量的重复用药则难以发现。
1. 3. 3 同事间的依赖心理与差错 经过较长时间的合作后, 同事间的信任程度和默契度不断提高, 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益处。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工作负荷大时或应激情绪下更易产生依赖心理, 一定程度上会忽视复核的重要性。
2 对策
2.1 转变观念, 重视摆药机的用药差错 要认识到摆药机虽能避免情感波动和疲劳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用药差错, 但因机械故障和局限性等会导致用药差错, 硬件与相应的软件配合不够默契会发生差错, 操作和维护不够时也会导致用药差错等。因此, 应摆脱对摆药机的依赖心理, 加强事后核对工作, 降低差错率。
2.2 加强核对环节, 实行多重和多次复核 在用药差错问题上, 加强对药师工作态度的教育并无不当。动辄将全部责任归结于药师的责任心不足和工作不够仔细等, 虽在某种程度上会有一定的效果, 但结论难免有所偏颇。笔者认为, 实行多重复核和多次核对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从理论上说, 如果每道工序会发现约80% 的差错, 经过三关后, 差错率会指数级下降。就摆药机用药核对来说, 对独立包装药品药师审核一次、病区护士复核一次 (有的为二人核对) 、再嘱咐患者服用时看一遍, 发生的用药差错率可能会显著下降。对于摆药机内药柜加药, 药师取药前对药名、性状、编号 (用药量大的药品预先处理成裸片或裸胶囊, 放在特定的药盒内, 编号与摆药机内药柜号相同) 等, 同事核对, 放进摆药机时药师再复核一下,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加药错误。对DTA加药, 药师可在取药、加到DTA平台、加完后放回原处时三次审核, 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2 .3 优化工作流程, 减少人为差错
2. 3. 1 加强药品定位和易出错药品管理药品定位是保障用药正确的重要环节, 对摆药机药品的管理可借鉴药房的库位码管理。一些用药量大的药品需要预先处理成裸片或裸胶囊, 放在特定的药盒内和固定的位置, 所以药盒的编号应与摆药机柜内药盒的编号一致。DTA用药同样要定位, 对于用药量大的药品 (包括非整片药) 可预先处理并编号。对于毒性大的药品如地高辛和细胞毒性药品, 考虑一旦用错后果严重, 可采用临时手工处理, 不必进入自动摆药机系统。对于易裂片或易潮解药品, 加药时尽量控制数量。对于外观相似或药名相近、一品多规等药品应分开存放或有醒目提示 (如标签、一览表) , 剥药时避免碎片或锡箔进入药盒。对摆药过程中易碎和易发生多片、少片等错误的药品也要有提醒告示。
2.3.2对摆药机定期维护, 减少机械故障和差错 摆药机的顺畅运行是保证药品分装准确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发生机械故障, 应立即要求经销商派人排除故障, 恢复正常工作。定期对自动摆药机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 以保证摆药机各零件间能有效配合, 整体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3 .3 进行软件更新和维护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对摆药机的软件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适应各种需要和减少差错。针对重复医嘱问题, 我院通过软件设置, 使提交到病区药房的长期口服医嘱如有重复现象, 刷新时会自动用红色提示, 待药师审核二次确认后才会提交到住院部, 再进入摆药机系统。由于临床用药的复杂性, 有些药品如氟哌噻吨美曲利辛只是早上和中午服用, 医嘱为两个“qd (表示每天一次) ”;有些药品每次用药量不一样, 就会有多个“qd”等, 这些都需要药师询问和判断。又如, 对于DTA临时加药, 通过更改程序将药品的库位编码在DTA加药名单前显示, 有利于药师准确调配, 减少或避免潜在差错。
参考文献
[1]杨樟卫, 张梅玲, 丁昆山, 等.自动摆药设备应用于住院药房前后的工作模式和效益评价[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8, 8 (3) :171.
[2]李巍, 黄虹漩, 向莉琳, 等.专科医院应用自动摆药机前后摆药差错分析和评价[J].海峡药学, 2013, 25 (6) :301.
[3]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0.
自动煎药机 篇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还是一所已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的智慧型医院,门诊药房日均处方量达3500余张,传统的手工调剂模式存在患者取药排队等候时间长、用药咨询时间短、药师工作强度大、易出差错、医患纠纷多发等问题[3],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对药房工作的要求。为解决以上问题,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顺应医院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我院于2011年为门诊药房引进了深圳市某公司生产的自动发药机成套设备。在该设备运行的5年中,对门诊药房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不足。
1 自动发药机的构成及其功能
1.1 全自动发药机
全自动发药机是自动发药机系统的主要部分,其功能为接收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传来的已结算门诊处方的信息,自动将其内储的药品按处方信息发入智能药筐内,并送上传输系统。其采用纵向水平轨道储备药品,每台机器有十数层、每层有几十条轨道,共设有1071条轨道,可装填2万盒左右药品。发药时药品从各层相应的轨道掉落到机器底部,再汇集到智能药筐中。现药房共有药品818种,该机内装填有450种,装填率为55%。装填率不太高的原因:一是单条轨道储药数量较少,有些用量较大的药品需要占用好几条轨道;二是有些用量很小的药没必要装入机内,手工补充调配即可;三是有些药品不适合装入机器。机器适合装填盒装的、塑料瓶装的固体口服药品及西林瓶装的具有规则的较结实包装的固体针剂药品,而绝大部分注射剂,液体制剂,玻璃瓶装固体制剂,包装不规则、重量过重、体积过大、用量过多的药品都不宜装填。另外,需冷藏储存的和需特殊管理的药品也不适宜装填。不适宜装填的药品摆放在人工调配药品区,由人工补充调配。
机器背后开有一个补药窗口,用来随时补充机内储量不足的药品。由于发药量大,机内装药容量小,工作时间必须有1名专门负责补药的药师不停地给机器补药。机器内药品的现存数量和所缺数量随时都会显示在药房二级库中发药药师的i Pad上,该药师按需要及时发出药品给补药药师。补药是半自动化的,由补药药师把码整齐的药品放在机械臂上,机械臂再把药品送入相应轨道,一次可放2种药,一种10盒左右。机械臂动作较慢。为有效应对患者的就诊高峰,我院药房配置了2台全自动发药机。
1.2 传输系统与人工调配区
传输系统由传输带组成,负责将智能药筐输送到核对发药窗口。如果患者处方上的药品在全自动发药机内都有,不需补充,是为直发[4],智能药筐就会被传输系统直接送到相应的核对发药窗口;非直发时,全自动发药机会先把机内有的药品发入智能药筐。智能药筐从全自动发药机出来后,会自动拐入传输带一侧的人工调配区,并停在此处,同时打印出所缺药品的清单,由手工调配药师按清单将所缺药品补全后,再将药筐放回到传输带上,输送到相应的核对发药窗口。据统计,药房药品的直发率为46%。有2个传输系统和人工调配区,分别对应2台全自动发药机。
1.3 智能药筐
内设芯片,储存有对应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药品信息,这些信息将使智能药筐在调剂的各个环节被识别出来。在特定时间内一例患者只绑定一个智能药筐,当患者取药结束,即解除绑定。它还带有指示灯,必要时会亮起,方便前台核对发药药师找寻。
1.4 智能药架
不适合装填入全自动发药机的部分药品可以放在智能药架上。将智能药筐的芯片部位在智能药架的读码器上扫一下,在智能药架的相应位置就会亮起指示灯显示所需药品的位置,以方便药师找寻。智能药架上共摆放有157种药品。还有一些不宜摆放到智能药架的药品,如包装不规则、体积过大、用量过多的药品[5],直接成箱摞在地架上。这类药大概有十几种。
1.5 拆零分包机
拆零分包机放一些需要零发的药品。将智能药筐的芯片部位在拆零分包机的读码器上扫一下,机器就会将所需药品数出,同时打印出不干胶药品标签,手工调配药师用药袋将药品接住,贴上药品标签,放入相应药筐。拆零分包机可容纳150种药,目前装入了89种。
2 门诊西药房的布局和工作流程
2.1 布局
前台设6个开放式核对发药窗口。后面2台全自动发药机并排放置,各负责3个核对发药窗口。2机之间设立人工调配药品区,面积大概5 m2,放置智能药架、拆零分包机、冰箱、药品地架等,摆放位置以尽量减少调配药师走动为原则[6]。全自动发药机后设一个二级药库,有2个窗口,分别为2机发放需补充的药品。还设置了一个药物咨询窗口。
2.2 人员设置
前台6个核对发药窗口6人;后面2个人工调配区各2人,两台机器后各1人负责补药;二级库2个窗口各1人,负责为补药的人出药;药物咨询窗口1人;共计15人。
2.3 工作流程
门诊药房采用缴费预摆药候取模式。患者持医院诊疗卡就诊,医生在诊疗卡上通过HIS开具电子处方,给患者打印纸质处方。患者用诊疗卡在自助结算机上结算缴费后,HIS根据处方顺序并结合窗口空闲情况自动分配药房发药窗口,并在自助结算机屏幕上显示该患者应去药房几号窗口取药。同时处方信息通过HIS传到药房全自动发药机,全自动发药机开始发药[7]。
患者的药品经全自动发药机、手工调配等环节,将药发全后,由传输系统将智能药筐送到患者相对应的核对发药窗口,等待取药。这时,患者的姓名会出现在窗口上方的大屏幕上,提醒患者前来取药。此时患者差不多已从结算缴费处来到药房窗口,核对发药药师将患者的就诊卡插入读卡器,电脑屏幕上会显示该患者的信息和所取药品的信息。同时相应智能药筐的指示灯会亮起,使药师能迅速找到对应的药筐,这一点在患者多时显得尤为重要,能使发药过程更加顺畅。药师审核处方,核对好患者的身份和药品,无误后在电脑上点击发药,打印药品清单与用药说明小票,将药品和小票发给患者,再做好必要的交代,发药过程就结束了。此时,患者的姓名从窗口上方的大屏幕上消失[8]。
3 自动发药机的优势及给医院、门诊药房带来的积极影响
3.1 顺应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借助于自动发药机与医院HIS的有效兼容和对接,实现了药房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9],完善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3.2 患者基本“零等候”,就医体验大幅改善
患者从结算处走到药房的过程中,药便已经发好,患者一到药房便可取药,基本消除了排队现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取药环节医患纠纷的发生[10]。据统计,在配置自动发药机之前,患者平均等候时间为每例70 s,高峰时段为410 s,而之后分别降为21 s和65 s[11];医患纠纷在配置自动发药机之前为平均每周2.8起,而之后降为0.1起。患者的就医体验有了显著改善,据调查,门诊药房的患者满意度从配置自动发药机之前的83.4%提高到了之后的98.8%。
3.3 药房人员工作强度大幅降低
过去调配人员拿着药筐在药架间快速穿梭的纷乱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洁净、有序的工作环境[12]。人工调配药品区大概为5 m2,药师不必走动多少便可把药品拿全。据统计,过去调配一张处方平均需要走11.3 m,而现在只需走2.4 m,下降幅度为78.8%。但由于增加了补药岗位和二级库发药岗位,综合计算药房总体劳动强度,下降幅度为47.7%。
3.4 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由过去的“人等药”变成“药等人”,调剂时间的缩短使药师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进行用药交代,回答患者的咨询[13],更好地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 自动发药机的不足及对应措施
4.1 全自动发药机的发药差错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一开始2台全自动发药机的发药差错并不多,平均一天8起左右,但现在达到了一天20多起。发药差错的类型有多发、少发、漏发、错发等。这给前台核对发药药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且这些差错都得由手工调配药师来纠正,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调配速度。说明机器的质量和稳定性欠佳,需要制造商积极改进;并且要求前台核对发药药师在工作中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力,严格执行“四查十对”,防止差错发生[14]。
4.2 全自动发药机的重复发药问题
有时同一张处方会发2遍,甚至是3~4遍,这种情况平均一天有20多起。这使各工作环节做了很多无用功,增加了不少重复劳动。说明机器的软件部分还有不完善之处,造成信息传输失误,需制造商改进。
4.3 全自动发药机的断药、缺药问题
这种现象2台机器平均一天大概有40多起,都需要人工调配药师来补发,降低了直发率,增加了人工调配药师的工作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补药速度跟不上发药速度。补药速度慢的原因:一是补药窗口机械臂和轨道故障多,平均一台机器一天大概有故障20起左右,补药药师必须不断暂停补药来排除故障,再加上机械臂本来补药速度就慢,这都降低了补药速度;二是单次补药量太小,每次只能补20盒左右,效率太低;三是机器装药容量不够大[15],常常是刚加进去没多久就用完了;四是补药药师的补药动作不熟练,排除机器故障的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需要制造商针对性地改进产品不足,提高机器质量。药房的药师也需适应新的工作状态,熟练掌握补药的技能和相关的机械维修调试技能。
4.4 调剂药品的环节增多,致使直接调剂人员不降反升
过去药房的发药流程为:前台6个窗口6名核对发药药师,后面对应6名调配药师,核对发药药师从患者手中接过处方后,交给调配药师,调配药师将药品发齐,再交给核对发药药师,经核对后再发给患者。这样,加上药物咨询窗口1人,一共13人就可以完成日常调剂工作。现在,同样是开了6个窗口,在后面的调配人员变成了8名,分别是手工调配人员4名,补药人员2名,二级库发药人员2名。这样,加上药物咨询窗口1人,现在需要15人才能完成日常调剂工作。这除了要求制造商对机器进行改进减少用人外,医院也可以将补药岗位和二级库发药岗位等非直接调剂岗位换成非专业人员,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3]。
4.5 存在发生大故障而停止运行的风险
全自动发药机一旦发生大的故障或者医院HIS发生故障而使全自动发药机停止运行,将给门诊药房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混乱。虽然有应急预案,使用人工调配应急[16],但药品的摆放布局都是为适应自动发药机而设计,不便于人工调配。调剂速度的减慢,造成药房窗口前人满为患,怨声载道,场面混乱。到现在医院已发生过2次这种情况。这要求药房完善应急预案,尽量避免混乱。
4.6 医院投入巨大
自动发药机价格昂贵,后期还有较大的折旧、维护、电费等费用[17],使医院的成本压力增大。这要求制造方努力改进工艺,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售价。
5 讨论
转变药房工作模式和药师职能是大势所趋,要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的调剂设备,把药师从繁重、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用药[18]。但从现阶段来看,自动发药机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动发药机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如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大为缩短、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医患纠纷大幅下降、患者满意度大大改善、药房人员劳动强度明显下降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时,问题也不少,比如故障率和差错率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药房直接调剂人员数量不降反增致使人工成本增加,医院前期投入、巨大后期维护运行成本也不小等。再者,自动发药机的性能也不甚完善,整体质量欠佳。这些都使引进自动发药机所获得的美誉大打折扣。
而这些不如人意之处也恰恰说明了制造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①加大全自动发药机的装药容量和装药种类,尤其是若能够让注射剂装入机内,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直发率,大幅减少人工操作的比例[19],大幅提高发药效率,减少人工调配人员。②改进机械臂、轨道的质量,减少故障率,增大单次补药量,还可以探索更有效率的补药方式,这样就能提高补药效率,减少补药环节人员。③提高整机的质量和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各环节的故障、“小毛病”的发生率,减少差错率,使员工少做无用功,使自动化的效率能充分发挥出来。综合以上意见,就会大幅提高调配效率[20,21,22,23,24],减少各环节的人员数量,降低人工成本。另外,还可以改进工艺,减少制造成本,降低机器售价,减少医院的购置成本和养护成本。制造商做好了这些工作,会使医院的成本压力大为减轻。这样,医院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适当兼顾经济效益,是可持续之道。在现有条件下,医院方面也不能坐等,也需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和优化工作流程和人员分配,对需要药师掌握的新技能做必要的培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动发药机的优势。
现阶段自动发药机还不是很完善,医院在引进时,应认真调研,详细了解机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再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和欲达成的目标,慎重评估分析各方面的利弊得失,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得预期的引进效果。一般来说,这类机器更适合门诊患者数量巨大、资金雄厚的大型综合医院引进,而不太适合患者不多、资金不足的中小医院引进[25]。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引进自动发药机以来,逐步实现了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幅缩短了患者排队取药的时间,减少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机会,降低了药师的劳动强度。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如调配环节增多,工作人员增加,调剂差错、机器故障日渐增多,引进投入巨大,医院日常成本增多等。本文通过对5年来自动发药机的工作状况和门诊药房的工作模式进行归纳、统计,来全面评价分析自动发药机的优势与不足,为制造商改进自动发药机及同行医院建立自动化药房提供依据和参考。笔者认为生产商还需不断改进,医院在引进类似设备时需对各方面的利弊得失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自动煎药机 篇8
在民用爆破器材生产领域中, 雷管自动压药机用于在基础雷管自动装填过程中对炸药、起爆药、延期体、加强帽进行定压或定位压合, 是保证产品装填质量的关键保证。目前国内大多数雷管在压药过程中都采用人工压药, 劳动强度大、技术落后、工效低, 且压药人员与危险品直接接触, 非常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件。
根据国家工信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 (2010、227号) 及《关于加强工业雷管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1、431号) 精神, 国家鼓励、支持采用雷管自动压药机进行自动压药。
1 工艺要求与控制流程
雷管自动压药机由进出模、拖模、油压机 (带补偿器) 、组合模及控制系统组成。装有管壳的组合模送入工位后由拖板拖进, 操纵杆动作, 油压机工作台面上升, 从而实现自动压药。
工艺要求不停机不停机, 连续进行自动压药, 因此必须安全可靠, 应具备手动、自动两种工作模式。
控制流程:进模—侧推、进模回—侧推回、扣模下降—拖板拖入—关防险门—操纵杆伸出—操纵杆缩回—开防险门、出模—拖板送出、出模回—扣模上升。
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1 PLC及触摸屏选型
根据雷管自动压药机控制功能要求, 需要处理开关量输入信号19个, 开关量输出信号17个。根据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数量、类型, 工艺要求以及控制流程, 同时考虑到维护、改造和经济等诸多因素, 选择日本三菱PLCFX3U-48MR/ES-A。触摸屏采用功能强大、市面上运用非常广泛的威纶通MT6100i V5WV, 实现过程可视化、控制、报警显示、参数设置等功能。
2.2 PLCI/O分配
将输入信号19个, 输出信号17个按各自的功能类型分好, 并与PLC的输入、输出端一一对应, 编排好地址。外部输入、输出地址分配如表1所示。
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1 PLC程序设计
(1) 初始化程序:
(2) 油压电机启动程序:
(3) 控制模式选择程序:
(4) 手动控制程序:
(5) 自动控制程序:
(6) 报警处理程序:
3.2 触摸屏画面设计
设备上电初始画面如图1所示。
设备无论是自动运行, 还是手动调试, 都要首先启动油压电机, 如图2所示。
设备要自动运行, 必须保证设备在原位状态, 原位指示灯亮, 并处于自动控制模式下, 如图3所示。
如果要手动调试设备, 需将手/自动旋钮转换到手动控制模式下, 如图4所示。
手动调试、I/O查询画面分别如图5、图6所示。
当设备正常运行时, 出现故障, 会马上停机, 触摸屏上立即自动弹出报警画面, 并且显示具体的报警信息, 画面如图7所示。
4 结语
设计的雷管自动压药机控制系统已经成功运用于多家雷管生产企业, 实际运行效果非常好, 得到客户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张万忠, 等.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刘自铴, 等.工业火工品[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3
[3]杜丁香, 王仁明, 等.基于PLC和WINCC的炉顶喷雾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2, 31 (10) :85-88
自动煎药机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对象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实际床位约800张, 收治住院患者每年约1.2万人次;本院住院药房的操作系统是中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负责全院住院部10个病区的药品调剂;药房共有160余种药品, 其中有91种药品可以实现药品自动摆药。
1.2研究方法
(1) 样本数据收集:选取2014年住院药房使用摆药机之前 (3月26日至4月4日) 和之后 (6月3日至12日) 的正常工作日, 对调剂药品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统计, 包括药师人工摆药、摆药机摆药、药师核对、护士对药的时间等; (2) 统计方法:运用Excel表建立和处理数据表格, 用双侧配对t检验对人工摆药和摆药机摆药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人工摆药和摆药机摆药工作流程对比
如图1所示。
2.2 人工摆药与摆药机摆药工作效率的变化
2.2.1 两种摆药模式所用时间的比较
分别记录和统计使用摆药机前后, 药师为各病区摆药、药师复核、护士核对用时, 然后取其日平均值制表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见, 摆药机摆药的效率明显比药师手工摆药高, 因摆药机摆出的药品可能有差错 (药品串包、药片破裂、药袋里有异物等) , 相应增加了药师复核时间, 护士对药的时间也延长了。
2.2.2 各病区应用摆药机前后用时变化的比较
由表1可见, 应用摆药机摆药后, 精神四科摆药时间减少最明显, 减少了10 min;心理四科和心理五科摆药时间变化不大, 分别减少了0.4 min和0.6 min;摆药用时的变化与各病区需要摆药的患者数、需DTA摆药的药品数成明显正相关。
3 分析与讨论
3.1 工作效率的提高
全自动摆药机的应用, 使药品的调剂速率大大提高了, 将药师从手工摆药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使药师有更多的时间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2];但是护士对药的时间增加了, 主要体现在护士拿到药袋后按患者姓名分割药袋, 然后对照医嘱信息和药袋上标示的药品明细, 核对药品数量。护士可能不适应这种核对模式, 熟练后时间应该可以缩短。摆药机的应用, 可以避免药师手工摆药时容易发生的领药单看错行、拿错药品和药品数量不对等错误, 提高了药品调剂工作质量。
3.2 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手工摆药时药师难免会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摆药杯也是敞开式的, 药品容易受到污染;护士从领药、核对、发放药品等环节, 更容易对药品造成污染[3]。而使用摆药机摆药后, 可以将患者所需药品按一次剂量包在同一个密封袋里, 避免了药师手工摆药和护士复核时对药品的污染。摆药机摆好的药品是袋装药品, 上面印有患者姓名和所服用药品的相关信息, 护士按药袋信息给患者发放药品, 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4 结束语
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 医院药学工作正由以药品为中心、保障供应为主要任务, 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 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主要任务。全自动片剂摆药机是按单患者单次服用量进行自动摆药, 使药房药师的工作得到了延伸, 提高了分药的效率和准确性, 提升了医院工作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形象。
摘要:目的 优化和改进医院药房现有手工调剂分发药品的流程和模式。方法 在摆药机正式使用前后各10个工作日内, 观察两种模式摆药流程的时间变化, 统计和分析摆药、复核、对药等环节的时间, 评估其成本和效益。结果 全自动单剂量片剂摆药机的应用, 有效减少药品交叉污染、调剂高差错率的发生, 提高了药品调剂效率。结论 摆药机具备自动、快速、精确地对药品进行调剂、打印和包装, 实现了自动化、单剂量、全密封、可确认的药品调剂方式, 大幅度提高了本院药品的管理水平, 是医院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全自动片剂摆药机,调剂模式,差错率,调剂速率
参考文献
[1]刘晔, 宋洪涛, 郭清梅, 等.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应用体会[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 7 (2) :142-142.
[2]杨龙频, 李寅.自动包药机在优化药品调剂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06, 3 (7) :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