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空白背书法律问题

2024-10-31

票据空白背书法律问题(共3篇)

票据空白背书法律问题 篇1

一、空白背书概述

背书是持票人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 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 然后将票据交付被背书人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一般转分为完全背书和空白背书。所谓完全背书, 又称记名背书, 是指背书人在票据的合适处记载背书的意旨及被背书人的名称并签章的背书;而空白背书则是指背书人在背书中未指定被背书人, 而在被背书人记载处留有空白的背书。

二、空白背书的效力

票据是要式证券, 又是文义证券, 在法律将被背书人作为绝对应记载事项的情况下, 空白背书行为从严格的票据法意义上讲, 应该是无效的。然而随着商事活动的日益发展, 有的商人在背书转让票据时, 空出背书人一栏, 由被背书人自行填写。这种方式并不影响其前手背书人和出票人所负的票据责任, 又十分方便, 因而受到了商界的广泛接受。

目前世界各国的票据法基本都承认了空白背书行为的效力, 并将之与记名背书作为背书行为的两种方式。美国《统一商法典》第3-205条 (b) 规定:“如果背书是由票据的持票人做出的但不是特别背书时, 它就是一个'空白背书' (B l a n k Endorsement) 。在空白背书时, 票据应向携票人付款, 并且可以仅转让占有就进行流通直到做出特别背书。”《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3条第2款也明确承认了空白背书的形式, 且该公约确立了空白背书与完全背书相同的效力, 即具有权利转移、权利证明和权利担保的效力。我国台湾地区“票据法”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然而, 我国立法与世界主流趋势不同, 不承认空白背书的效力。《票据法》第30条规定:“汇票以背书转让或者以背书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时, 必须记载被背书人名称。”据此, 很多学者认为, 在我国被背书人的记载, 是背书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空白背书行为无效。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票据法》否定空白背书的效力, 但是空白背书在交易中却长期存在, 司法实践中也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 下文将具体分析。

三、空白背书的补充权与连续性

1、空白背书的连续性

对空白背书效力之所以存在争议, 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其对背书的连续构成了挑战。一般转让背书具有权利证明的效力, 只要持票人所持有的票据上的背书具有形式上的连续性, 法律就推定他为正当的票据权利人。背书在形式上的连续性使得持票人享有形式票据权利的资格。在票据上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空白背书时, 票据上只有背书人, 被背书人一栏是空白, 显然不符合我国《票据法》第31条“转让汇票的背书人与受让汇票的被背书人在汇票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衔接”的要求。最后持票人丧失了以连续背书证明自己是正当的票据权利人的可能性。

在承认空白背书效力的国家和地区, 对背书的连续性的认定通常如下:以空白背书方式转让的, 该票据的下一为背书人被视为上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 (如台湾地区“票据法”第37条) 。

我国《票据法》没有类似的推定规则, 但是也没有规定不连续的背书无效。在实践中, 空白背书连续性的推定规则已经被司法判例灵活认可。如在1999年的“上海石化公司诉承兑人宜兴中行在承兑后以公安机关因收款人涉嫌诈骗扣押票据为由拒付请求付款案”中, 因最后持票人的笔误造成第一被背书人与第二背书人不符, 背书不连续, 被宜兴中行以此为由拒绝付款。二审江苏高院并没有因此否定背书的连续性, 反而认为笔误造成背书不连续, 不影响销售供应公司的票据权利。且确立了这样的规则:如果最后持票人将所有空白的被背书人栏补记上后手背书人的名称, 就认定该票据背书符合连续性的要求。

2、空白补充权

与背书的连续性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 空白背书持票人的空白补充权。这一理论源自于空白票据补充权的授予问题。笔者认为, 空白背书与欠缺绝对应当记载事项而无效的背书的根本差别就在于背书人是否有授予持票人补充权的意思。

所谓空白补充权, 又称空白补记权, 指“补充票据要件之欠缺, 而形成完全票据之权利。”而补充权从性质上来说, 是一种形成权:一方面, 因持票人单方的行为, 即能发生使未完成之票据变成完全票据之效果;另一方面, 补充权是随着空白背书的成立而授予的, 授予之后即便授权的背书人死亡或者成为无行为能力人或丧失代理权, 也不影响其效力, 亦不允许授权人任意撤回。这是票据作为设权证券与流通证券的特性所要求的。至于背书人向受让人、指定人或持票人授予该项补充权的方式, 各国票据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限制, 可以基于书面或口头形式进行, 甚至对于背书人的“默示授权”也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授权方式。

我国《票据法》对这个问题未置一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9条规定:“依照票据法第27条和第30条的规定, 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 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是该规定并没有解决以下问题:持票人可否补记他人的名称?换言之, 当一张票据上存在多个空白背书时, 最后持票人当然可以在最后的被背书人一栏补记自己的名称, 但是其是否有权补记票据上其他空白的被背书人栏?

笔者认为, 将持票人的补充权内容限制在仅可以补充自己的名称, 对补充权的理解过于狭窄。具体分析如下:

(1) 最后持票人有权补记票据上所有的被背书人。背书人在票据上签章以后以其交付给他人, 此处的交付行为就包含了补记被背书人的授权。因此, 可以推定受让人有权补记, 且补充的内容既可以是自己的名称, 也可以直接记载他人的名称。由于持票人在行使票据权利时, 必须先将票据上的空白背书补充完整, 使之转化为完全票据, 这种授权是票据权利得以行使的前提条件。因此背书人在为空白背书时就可以预见到他的后手在继续转让票据时势必会将该授权一并转让, 因此可以推定背书人为空白背书行为就表示有同意该后手将授权继续转让的意思。

同理, 持票人再将该空白背书票据再转让时, 他与他的后手建立了债权让与的法律关系, 由于空白补充权与空白背书票据的紧密联系, 可以将之视为附属于票据权利的从权利。债权转让时从权利应当与主权利一并转让, 从权利的转移, 属于当然, 毋庸特别约定。其次, 权利让与人负有瑕疵担保义务, 须担保所让与的债权可以行使。该瑕疵担保义务也要求背书人必须将空白补充权一并让与给票据受让人。因此, 这种空白补充权会随着票据的转让而转让, 一直传递到最后持票人手中。

(2) 将空白补充权限制在仅能补记自己的名称也不符合票据实践。如果仅能补记自己的名称, 最后持票人要想取得或行使票据权利, 只能要求每一个前手背书人在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被背书人的名称, 或者要求每一个前手被背书人在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 而当其中一个背书人一时无法找到而不能完成补记时, 最后持票人就面临无法行使票据权利的风险。这种规定显然是不合理的, 破坏了空白背书制度存在的价值, 也与票据作为流通证券的根本属性相违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空白背书是因为交易需要而产生的, 极大地发挥了其便捷的功能, 促进交易效率与票据流通。我国《票据法》对空白背书采取禁止的态度, 与世界票据法发展的主流相违背, 且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空白背书也并未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诚然, 与所有其他空白票据一样, 空白背书也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安全性的欠缺。对空白背书的态度, 从本质上来说反映了到法律的价值取向。在效率与安全之间, 我国《票据法》优先选择了安全。然而票据法作为典型的商事法律规范, 其制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方便交易、繁荣市场的技术上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国《票据法》的选择显得过于保守。面对世界各国都承认空白背书的主流趋势, 以及我国实践中大量存在的空白背书现象, 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小能:《票据法教程 (第二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梁宇贤:《票据法新论》,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

[3]、韩世远:《合同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陈仁生, 胡国运:“票据空白背书效力及相关问题探讨”, 《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底10期。

[5]、冯卫红:“论空白背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9月, 第2卷第3期。

票据空白背书法律问题 篇2

内容提要:空白票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达而产生的,由于它与票据的文义性、要式性等基本法律特征相违背,因而各国立法起初并不承认空白票据的效力。但随着空白票据在日常经济交往中的大量存在,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立法上的规制。本文从空白票据的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和失票救济制度四个方面对空白票据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空白票据 补充权 挂失止付 公示催告

一、空白票据的概念

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英美法称之为未完成票据(incomplete instrument),日本法称之为“白地手形”,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时,故意将票据上绝对应记载的事项不记载完全,留待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空白票据包括预留收款人的空白票据、预留出票日的空白票据、预留票据到期日的空白票据、预留票据金额的空白票据等。

在票据产生之初,各国票据法都不承认空白票据。因为承认空白票据,是与票据记载的严格性以及票据的文义性、要式性相违背的。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出票人有时候在出票时基于某种需要,常将其签发的欠缺部分必要记载事项的空白票据交付并授权收款人补记。如作为原因关系的债务由于其金额、清偿期尚未确定,债务人签发票据只能不记载金额和到期日,授权他人于确定时再予补记。⑵因此,各国的票据立法及其司法实践,为确保交易安全,促进票据流通,保障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和金融事业的发展,逐渐认可了欠缺票据上绝对应记载事项的票据的效力,即承认或明确规定了空白票据制度。

从《美国统一商业法典》第3―115条、第3―407条有关空白票据问题的规定可以看出⑶,美国承认空白票据正当补齐后的效力,与自始为完全票据的效力一样;同时,空白票据如被不正当填充补齐,注重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英国票据法》第20条也有类似的规定。⑷ 依《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0条⑸《日内瓦统一支票法》第13条的规定,⑹虽然没有积极地赋予票据关系人签发空白票据的权利,但事实上已承认了空白票据制度的存在。《德国票据法》第10条、《德国支票法》第13条,《日本票据法》第10条、《日本支票法》第13条均作了与《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0条相类似的规定。

相比之下,我国只承认空白支票(见《票据法》第86条、第87条第1款),而不承认空白汇票和本票。且空白票据仅存在于出票行为中,在附属票据行为如背书、保证、承兑中不允许空白票据存在,即不承认空白背书、空白保证、空白承兑等附属票据行为。由于我国票据制度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商业信誉还不太好,因而《票据法》对空白票据采取严格限制的态度能够理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外国票据法对空白票据态度的演变一样,我国《票据法》对空白票据态度的演变也必然发生,关于空白票据的规定也必然要完善。

二、空白票据的构成要件

参照世界各国的立法规定,空白票据要发生法律效力,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1、空白票据为绝对应记载事项欠缺的票据

没有欠缺绝对应记载事项的票据是完全票据,不存在空白票据问题。空白票据之所以称为空白票据,其原因为出票人出票时应记载的事项未记载完全。因此,欠缺绝对应记载事项是空白票据的首要要件。要构成空白票据,就必须有应记载事项的`欠缺,至于是全部欠缺还是部分欠缺,对空白票据的构成没有影响。实践中,常见的欠缺事项有票据金额、发票日或到期日等。如果票据上欠缺的事项不是绝对应记载的事项,这种票据即使不加以补充,仍然有效。但行为人既然对此留待补充,实际操作中应适用有关空白票据的规定。

2、空白票据上已有空白授权票据行为人的签章

依据票据法基本原理,只有在票据上签章的行为人才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空白票据实际上是持票人在取得票据后补填票据绝对应记载事项后,原已在票据上签章的人依填充的事项确定票据义务的一类票据。票据如无行为人的签章,即不能确定票据关系的权利义务主体,不能发生票据的效力。空白票据的签发可以欠缺票据法上所规定的其他任何绝对应记载的事项,但绝对不能没有出票人签章。⑺ 空白票据所指的签章一般是指票据出票人的签章, 但亦不排除承兑人、背书人以及保证人的签章。

3、空白票据

票据空白背书效力研究 篇3

一、我国关于空白背书效力的争议点

(一)商业效率和安全的争议

一国法律对空白背书效力问题承认与否,反映该国对此问题的价值衡量究竟倾向追求商业效率还是保障交易安全。在商业领域,空白背书是常见于贸易中间商为避免厂家和卖家直接联系而采用的手段。若直接卖家和中间商发生争议,直接卖家难以单纯依据票据来主张对中间商的权利,若中间商不披露厂家的实际情况,直接卖家在维权时可能遭遇挫折。

(二)票据要式性特点与流通性功能的争议

票据要式性指法律规定票据格式和记载内容。票据文义性指票据权利义务内容以票据记载为准。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被背书人为必要记载事项,空白背书违反票据要式性。若票据未记载连续背书的被背书人,就无法根据票据文义性来解决实际票据关系。空白背书似乎不应该被赋予有效性。但票据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流通,空白背书为了实现票据更快捷流通的目的而出现的。在这种考虑下,似乎又应该赋予空白背书以有效性。站在不同的立场考虑,空白背书效力就产生了分歧。

(三)法律位阶争议

我国立法技术局限性和法律体系不健全,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有遵循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的法律适用规则才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但为了实践发展的需要,司法解释为了鼓励交易,确保票据流通性和交易有序性而承认空白背书的效力。交易有序性是经济高效运行的前提,任何无序状态都会造成交易低效率和社会资源浪费。(3)

二、我国关于空白背书效力争议点的解决思路

(一)商业效率优先,兼顾保障商业安全

商业活动本质是追求利益,效率最大化才能获得最大商业利益。空白背书的效力应倾向于商业效率优先,兼顾保障商业安全。商业活动中大量存在空白背书的票据,轻易地否认这类票据的效力,会使票据关系存在不稳定状态,不利于票据功能实现,影响交易效率,因此承认空白背书的效力符合国际社会的立法潮流。空白票据的安全问题,可通过有条件使用或不当使用时予以制裁措施的方式来加以保障。

(二)要式性的例外,更加注重票据流通

票据需要具备要式性和文义性特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票据流通。要式性是票据的硬性要求,票据在形式上都必须满足法律的要求。那么,被背书人的姓名是否是票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呢?首先,被背书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被记载于每一张票据中,但被背书人欠缺的情况下,并一定会导致票据无效。最高法司法解释第49条规定“如果背书人未记载被背书人名称即将票据交付他人的,持票人在票据被背书人栏内记载自己的名称与背书人记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此情况下,理论和实践中都不应该否认空白背书的效力,因为该空白背书是可以补正的,盲目地否认空白背书的效力会使得票据关系变得不稳定,限制票据的正常流通。既然被背书人的欠缺不会必然导致票据的无效,那么空白背书就应该可以成为票据要式性的例外,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票据的流通功能。

(三)完善法律条文体系,立法与司法意见一致

对于上位法与下位法冲突的问题,立法应该给出明确的答复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要么修改票据法,使得被背书人成为非法定必要记载事项;要么废除司法解释第49条的内容,规定空白被背书人的转让行为无效。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解决法律冲突的问题,保持票据法律体系的一致性,使立法和司法实践不容易产生分歧。但是,针对上面关于空白背书的效力问题分析,修改票据法,将被背书人为法定记载事项的条文删除的方法最适合当前社会和法律发展的需要,能够更好地维持票据流通的稳定性。

注释

1赵新华.票据法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董翠香.票据背书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上一篇:矿用本质安全防爆下一篇:自动煎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