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茬栽培

2024-06-25

两茬栽培(共8篇)

两茬栽培 篇1

平陆县地处山西省最南端, 南临黄河, 北依中条山, 境内北高南低, 沟壑纵横, 地理条件独特, 光热资源充足,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小麦、玉米、油料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在搞好粮食、油料生产的同时, 蔬菜这一增加农民收入,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油、菜轮作模式也得到大力探索, 其中油菜、生菜两茬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已十分成熟, 效益很好, 值得大力推广。

1 区域选择

在平陆县张店镇, 运三高速和209国道纵贯南北, 交通便利。该镇共有机井160多眼, 水利条件极好, 海拔650~900 m, 年日照时数2 272 h, 无霜期238 d, 全年平均降水量551.3 mm。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土壤肥沃, 全年日平均气温15.2℃, 夏天最高气温不超过35℃, 白天气温比沿河、运城平均低2℃~3℃, 夜间低10℃左右。平陆县生产的粮、油、菜品质优良, 口感纯正,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 茬口安排

9月中旬至第二年5月中旬种植油菜, 5月上旬育生菜苗, 6月上旬定植生菜, 7月中旬开始收获销售生菜。

3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

3.1.1 选种

应选用早熟耐迟播, 种子发芽势强, 抗倒性好, 主花序长, 株型紧凑, 强冬性, 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 如晋油7号、晋油10号。剔除小粒、粃粒、碎粒及病虫粒种子, 选留大小均匀, 色泽一致, 具有良种特征的饱满籽粒作种子。

3.1.2 种子处理

晒种:油菜播种前要进行晒种, 充分利用阳光对种子进行杀菌、杀卵, 但是绝对不能在水泥地或者铁板上晒种, 以免烫伤种子。为了保证受热均匀, 要经常翻动种子。

浸种:浸种不仅可以杀灭病菌, 而且能够起到催芽的作用。浸种时先用热水将4 g硼砂溶解, 然后与100 g磷酸二氢钾、质量分数5%的高锰酸钾一起加入10 kg水中, 制成浸种液, 再将1 kg油菜种子浸入液体中5 h, 力求随浸随种。注意土壤墒情不好的地块, 不宜进行浸种处理。

拌种:为增强油菜抗逆性, 培育健壮幼苗, 应利用当地资源, 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拌种肥土制取方法:粉状干肥土50 g (腐熟的猪、牛、养等农家肥均可) , 过磷酸钙50 g (必须碾细) , 尿素50 g, 少量草木灰和水, 将上述材料与种子一起用手搓按、拌匀, 使每粒种子都粘上一层肥土。要随拌、随播。

3.1.3 播前整地及施肥

整地应做到细、平、实, 才能保证播种时落籽均匀。前茬收割后及时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 沟深应达20 cm以上, 做到沟沟相通, 能顺利抗旱或排渍, 将清沟的田土丢在厢面整碎。每0.067 hm2施油菜专用复合肥50 kg, 硼砂1 kg, 雨后一次性施入;土杂肥可拌种撒施, 也可播后作盖籽肥。

3.2 适期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实际适期早播, 约在9月15日左右播种, 播量为0.25~0.40 kg种子/0.067 hm2要按厢定量种子, 均匀点 (撒) 播, 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 避免秋季连阴雨的危害, 促进秋发, 形成壮苗越冬, 为高产奠定基础。

3.3 播后管理

3.3.1 发芽出苗期管理

油菜子最适宜发芽条件为日平均温度16℃~25℃, 土壤含水量为60%。由于油菜子小, 顶土力弱, 务必要精细整地, 保证表土细碎, 疏松湿润。

3.3.2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在油菜整个生育期中意义重大, 原则上以培育壮苗为目标, 及时间苗、定苗、除草, 早施苗肥, 使越冬前苗长出7~12片叶。

3.3.3 蕾薹期管理

油菜在蕾薹期生长速度快,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 应保证水分供应和良好的光照, 既要防止徒长, 又要注意防冻。气温超过10℃时, 油菜抽薹迅速, 切记温度不能太高, 否则会出现茎薹弯曲现象;当温度低于0℃时, 茎苗会出现冻害, 幼蕾变黄、枯萎。土壤湿度以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

3.3.4 开花期管理

这一时期应着重调节小气候, 注意灌水防旱, 创造有利条件, 便于油菜开花、授粉、受精。最适宜温度14℃~18℃, 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

3.3.5 角果成熟期管理

角果成熟期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 管理上应保证充足光照和水分供应。缺水会增加秕粒;水分过多会使油菜贪青、成熟过晚。此期主要以角果发育、种子形成、体内营养物质向种子运输积累等营养生长为主, 充足的光照和昼夜大温差有利于合成、积累物质和油分。最适宜条件为:温度15℃~20℃, 土壤含水量以不低于田间最大含水量的60%为宜。

3.4 科学施肥

早施追肥。一般分2次施用, 第1次于油菜出苗后, 每0.067 hm2施腐熟人粪尿500 kg, 兑水浇施 (或尿素5 kg) ;第2次在11月底前后施用, 每0.067 hm2用人粪尿1 000 kg, 兑水浇施 (或尿素5 kg) 。

必施腊肥。一般于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 每0.067 hm2用“人粪尿200 kg+钾肥5 kg”, 拌匀后施用, 可使油菜保湿防冻, 安全越冬。

看田看苗补施薹肥。对冬发不足或春后脱肥的油菜应补施薹肥, 在油菜薹高5~10 cm时, 每0.067 hm2施尿素7.5 kg, 或人粪尿500 kg。

普施硼肥。为防治花而不实, 蕾薹期每0.067 hm2用速乐硼30 g, 兑水30 kg, 均匀喷施。

3.5 病虫害防治

3.5.1 菌核病

防治时机:主茎开花株率达到90%, 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左右时防治。

发病特征:茎部病斑呈梭形, 略为凹陷, 中部白色, 边缘褐色。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 中心部呈灰褐色或黄褐色, 中部呈暗青色, 外缘具黄晕。在潮湿条件下, 病斑发展非常迅速, 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生长后期茎髓被蚀空, 维管束外露、易折断, 茎内形成许多黑色粒状菌核。

防治方法: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 g, 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50 g, 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5~50 g, 加水喷雾防治。

3.5.2 霜霉病

防治时机:早春病害发病初期和抽薹开花期。

防治方法: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58%甲霜灵锰锌150~175 g, 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150 g, 或70%代森锰锌100 g, 75%百菌清100 g, 或66.5%霜霉威 (普力克) 水剂50~75 m L等喷雾防治。

3.5.3 油菜蚜虫

防治时机:抽薹开花后, 10%的花蕾上有蚜虫, 平均单蕾有蚜虫3~5头。

防治方法:每0.067 hm2可用质量分数3%啶虫脒乳油40~50 m L, 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 m L, 或10%吡虫啉20 g, 兑水喷雾防治。

3.5.4 黄曲条跳甲

害虫习性:幼虫剥食油菜根部, 将根表面蛀成许多环状虫道, 使植株萎蔫死亡;成虫以油菜叶片为食, 将叶片咬成许多小孔,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造成油菜苗成片枯死。成虫多栖息在叶背、根部及土缝中, 习惯于在早晨或傍晚取食, 对黑光灯敏感, 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在幼虫期, 用质量分数90%敌百虫结晶稀释1 000倍液后顺行灌根;在成虫盛发期, 用90%敌百虫结晶兑水稀释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5.5 菜青虫

防治时机:幼虫3龄前。

防治方法:用质量分数2.5%敌百虫粉稀释800倍液, 或50%马拉硫磷乳油稀释500~600倍液, 或90%敌百虫结晶稀释1 000~1 500倍液, 于朝露未干时叶面喷雾, 每0.067 hm2每次用药液75 kg左右。

3.6 适期收获

5月中旬及时收获。油菜收获应在早晨带露水收割, 以防主轴和上部分枝角果裂角落粒。油菜收割时, 边收边捆, 边拉边堆, 不宜在田间堆放、晾晒, 以防裂角落粒。收获过程力求做到轻割、轻放、轻捆、轻运, 力求在每个环节上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油菜收获后选择在地势较高、不积水的地方及时堆垛, 促进部分未完全成熟的角果后熟, 堆放时间一般4~6 d。为避免垛下积水, 应在垛下垫已捆好的角果向上的油菜捆或废木料等, 以利排水、防潮和防止菜籽霉变。当角果皮裂开, 菜籽与角果皮脱离时, 可选择晴朗的天气, 抓紧时间摊晒、碾打、脱粒、扬净, 当水分降到8%~9%时即可入库。

4 生菜高效栽培技术

充分利用张店镇夏季高温阶段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 生产优质生菜, 抓住高温季节市场上生菜紧缺、价格走俏的有利时机, 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半结球, 耐抽薹型品种。

4.2 土壤选择

选择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透气好、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种植。

4.3 播种育苗

5月上旬开始育苗, 育苗地每0.067 h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 kg, 过磷酸钙20 kg, 翻耕后掺匀整平。每0.067 hm2栽培田需苗床20~30 m2, 用种量25~30 g。

播种前苗床浇足水, 将种子与等量湿细沙混匀后撒播, 覆土0.5 cm左右。二三片真叶时, 及时间苗或分苗, 注意用遮阳网覆盖, 每天淋水二三次, 使土壤保持湿润。

4.4 定植

“半结球生菜”苗龄30 d左右, 五六片真叶时定植, 株行距17 cm×20 cm, 畦宽0.8~0.9 m。定植地每0.067 hm2施有机肥4 000~5 000 kg, 过磷酸钙20 kg, 或施复合肥50 kg。定植时应带土护根, 及时浇定根水, 栽植深度以不埋住心叶为准, 下午4时后移栽为宜。

4.5 田间管理

4.5.1 施肥

生菜需肥较多, 应勤施和多施肥, 定植后五六天追少量速效氮肥;15~20 d后, 每0.067 hm2追施复合肥15~20 kg。25~30 d后再追复合肥10~15 kg。但中后期不可用人粪尿作追肥。

4.5.2 浇水

生菜定植后需水量大, 应根据缓苗后天气、土壤湿润情况, 适时浇水。一般每5~7 d浇水1次, 中后期浇水不能过量。浇水时严禁大水漫灌, 最适宜采用微喷带浇水, 这样不但节省人力, 节约用水, 而且一次投资, 可多年使用。

4.6 病虫草害防治

生菜大都用于生吃, 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 采取田园清洁、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等农业措施。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4.6.1 虫害防治

主要有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等, 用康复多、吡虫啉、齐螨素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白粉虱可用阿克泰防治。

4.6.2 病害防治

即 (1) 软腐病:从叶缘先发病, 初呈水浸状, 后变褐色, 干燥时呈薄纸状, 病部渗出黏液, 有臭味, 用农用链霉素防治。 (2) 顶烧病:也叫干烧心, 一般在内层球叶叶尖或边缘出现水浸状, 并致病部焦枯变褐。管理上要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结球后期控制氮肥用量, 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和忽干忽湿, 发病后及时喷质量分数0.1%氯化钙或其他含钙微肥。 (3) 霜霉病:先在老叶下产生圆形或多角形病斑, 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白色霉层, 后期病斑连片呈黄褐色, 干枯。可用百菌清、甲霜灵等防治。 (4) 灰霉病:从近地叶开始发病, 呈水渍状腐烂, 有灰色霉层, 用甲基托布津防治。

4.6.3 草害防治

生菜草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坚决把害草控制在萌芽状态, 决不能让害草起身。先用微喷带将定植畦浇湿浇透, 然后趁土壤表墒及时喷施除草剂二甲戊灵, 封闭地面, 每0.067hm2用质量分数33%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50 m L, 在整地后施药, 施药后尽量少动土层。防效可以维持60 d左右。

5 收获

7月中旬开始收获, 可根据市场行情延后收获, 但要特别注意, 生菜由于生长期短, 市场行情变化较快, 菜农应该适时收获, 及时出售。根据近几年的行情来看, 当价格达到2.4元/kg时, 行情存在回落风险。

6 效益分析

油菜平均每0.067 hm2产净油100 kg, 市场油价20元/kg, 收入2 000元, 除去成本340元, 净利润1 660元;生菜每0.067 hm2平均产2 500 kg, 市场价1.6元/kg, 收入4 000元, 除去成本800元, 净利润3 200元。两种作物纯收入可达4 860元/0.067 hm2。

摘要:总结了油菜、生菜两茬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区域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发展蔬菜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生菜,轮作,栽培技术

两茬栽培 篇2

近些年,很多种大棚茄子的菜农因为种茄子效益低而改种了其他蔬菜。但是,在辽宁省台安县三岔子村,因为菜农们探索出了可以使茄子增产50%以上的方法,所以茄子的种植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

三岔子村从2001年开始,就加大了调整农业结构的力度,政府扶持村民发展优种茄子的大棚生产,使得每667平方米(1亩)茄子的产量超过4000公斤。可是,从2003年以来,茄子等蔬菜的价格一路走低,外地不少菜农便改种了其他蔬菜。然而,这个村的菜农却没有“随大流”,他们从种植辣椒中受到启发:辣椒秧在秋末割枝扣棚后,冬天可以继续生长结果。于是,在麦收以后,即茄子本应该拔秧的时候,菜农们从地平面处剪去茄枝后,土壤中的茄根迅速发芽长枝,过了一个月左右,便又结出了第二茬茄子,每667平方米的产量竟然可以达到3000公斤。这样,两茬茄子一共可以收7000公斤。不要小看这一剪,仅此一项全村每年就多增收30多万元。几年来,三岔子村的优种茄子种植面积已经从原来的5.33公顷增加到现在的20公顷,每平方米纯效益仍然稳定在6000元以上。(辽宁钱国宏)

经营 穷小子五年变富翁

江西省兴国县古龙岗镇的廖焕英5年前还是一个穷小子,仅能勉强保持温饱;5年后,他已拥有面积达6.67公顷(100亩)、价值100多万元的农庄,成为镇里镇外闻名的富翁。廖焕英发家致富全是靠他巧妙经营果园。

1998年冬,廖焕英承包了村集体开发的3.33公顷果园,可是果树因施肥不足,发育十分不良。要把果树的长势搞上去,首先要解决肥料问题,于是他决定利用一些农户想发展规模养猪,但又缺少栏舍和资金的情况,在果园的闲地里建起了两栋简易猪舍,免费提供给有规模养猪积极性的农户,同时视情况借给适当的资金,条件是猪粪要归果园使用。结果吸引了8户农户到他的果园里养猪,每年出栏生猪400头以上,年得猪粪240吨,价值近万元,从而完全解决了果树基肥的需要。5年下来,仅投资2万元建设猪舍就得到价值近5万元的猪粪。更重要的是,因施足了基肥,不仅果树的树势搞上去了,而且果子的品质也高人一筹,每公斤单价比别人的果子平均高0.8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增收5万多元。

两茬栽培 篇3

1 第1茬栽培技术

1.1 选种育苗

主选早熟、高产、含糖量高、抗病性强的甜瓜品种, 生育期为65~75 d, 如金妃、香金妃、龙甜4号、金门糖王、浙甜1号等。如条件所限, 无加温育苗时, 可在节能日光温室中育苗。在温室里扣小拱棚, 地面铺上马粪或其他酿热物或铺上电热线, 创造较好的小区气温和地温, 以满足育苗的条件[1]。营养土配制方法:田土40%+陈马粪40%+大粪10%+炉灰渣10%, 每1 m3营养土加70%甲基托布津50 g或床菌消50 g, 混拌同时喷洒辛硫磷800倍液进行杀菌灭虫。播种前2 d浸种催芽。两茬栽培时, 前茬要适当抢前, 采用加温温室育苗, 苗龄30~35 d。定植在加温温室中的秧苗于1月上中旬播种;定植在节能日光温室中的秧苗于2月上中旬开始育苗。

1.2 定植

定植前结合整地, 施基肥, 然后起垄。加温温室甜瓜定植的时间是2月下旬, 节能日光温室的定植时间是3月上中旬, 定植规格为垄距70 cm, 株距45 cm。定植后覆盖地膜, 扣小拱棚, 保苗3万株/hm2。

1.3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上, 采取“两促两控”的方法, 即在缓苗后至开花期控水, 以利蹲苗。开花期至果实膨大前控水, 防止水分过大影响坐瓜;伸蔓至开花期促水, 以利伸蔓;果实膨大期促水, 以利果实膨大。肥料管理上, 以腐熟农家肥75 t/hm2、二铵3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作底肥, 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不再进行根部追肥, 伸蔓后每隔7~10 d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300倍液1次, 作为根外追肥, 以满足植株生长和果实膨大对肥料的需求, 共喷3~4次。

1.4 植株调整与人工授粉

植株调整采取吊蔓整枝的生产方式, 在植株留蔓时要选留中、下5~8节位的子蔓结瓜, 每蔓留1个瓜, 每株留3~4个瓜。花期温室栽培的甜瓜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可以提高坐瓜率, 增加产量, 减少畸形瓜。甜瓜属于雌雄异花同株植物, 花在清晨开放, 因此应在6:00—9:00进行人工授粉, 选用高效坐瓜灵或2, 4-D蘸花, 每朵花只能处理1次, 不能重复处理[1,2]。

2 第2茬栽培技术

2.1 选种育苗

二茬瓜对品种没有特别要求, 从几年来的实践看, 以抗病、耐热的网纹甜瓜、冬甜瓜、硬皮甜瓜等厚皮甜瓜为好。育苗时间选择在5月末至6月初, 在室外露地用营养钵育苗, 苗龄25 d左右。将处理好的种子播在营养钵内, 每钵1粒, 苗期注意遮荫和防止暴雨浇。

2.2 定植前准备

第1茬瓜采收结束后, 及时清理残枝枯叶, 然后对室内的地面、屋顶和四周及过道、农具进行消毒。方法有2种:一种是药剂消毒, 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或敌杀死300倍液喷洒, 连喷2次, 然后闭棚3 d。另一种方法是用硫磺粉熏蒸, 于定植前5~7 d用硫磺粉2.5 g/m3、锯末5 g/m3拌匀后, 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分放在室内, 然后用红火煤球点燃, 密闭熏蒸1夜, 可防治白粉病的传播[3]。

2.3 定植及管理

消毒后进行整地、施肥、起垄。新垄与原垄错开, 原垄台变为垄沟, 垄沟变为垄台, 定植时不必再覆地膜。定植时间是7月中上旬, 行距70~75 cm, 株距比前茬瓜大一些, 以50 cm为宜, 保苗2.5万~2.7万株/hm2。第2茬瓜栽培时, 为促其集中结瓜, 一般选择5节以上选留3~4个结果蔓, 其余子蔓全部掐去, 当主蔓长到1.2 m时摘心。其他栽培管理方法同前茬。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猝倒病防治上, 播种时采用甲基托布津15 g拌细土15 kg下铺上盖。如果苗期发现有少数猝倒苗, 可以喷铜铵合剂400倍液 (铜铵配比=2∶11) 或甲基托布津300倍液灌根。炭疽病防治上,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 并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 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雾, 每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枯萎病防治上, 发病初期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灌根、喷根茎部或喷洒病部;发病盛期用2%农抗120水剂150倍液灌根;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成药土, 施入定 (上接第139页) 植穴中。

3.2 虫害防治

蚜虫防治上, 经常对瓜秧进行检查, 当发现蚜虫密集于瓜叶或植株时, 要立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 或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 或3%啶虫脒3 000倍液喷雾[4]。

参考文献

[1]葛淑霞.北方加温温室与日光温室甜瓜两茬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0 (6) :137.

[2]李玉宏, 孟丽.浅谈棚室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10 (6) :7.

[3]刘爱华, 李帅, 王志强.保护地厚皮甜瓜品质下降原因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 2011 (2) :24-25.

两茬栽培 篇4

1 茬口安排

早春黄瓜于1月上旬在塑料大棚内加盖小拱棚用电热温床育苗, 3月上旬定植, 4月中旬至6月上旬采收。秋冬蒜苗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栽种, 1月至2月下旬采收。

2 早春黄瓜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黄瓜选用博耐13、津优33、博奈11号、津春2号等早熟、高产、耐低温品种。

2.2 培育壮苗

于1月上旬用塑料大棚、电热温床、加拱小拱棚的方法育苗, 播后小拱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30℃、夜间15~20℃, 以利出苗。出苗后保持白天20~25℃, 夜间12~17℃, 适当控制水分, 促进根系生长。注意防治猝倒病、枯萎病。定植前7~10 d, 增加通风量、降低棚内温度, 白天保持15~20℃, 夜间12~15℃, 低温蹲苗, 增强抗性, 以利壮苗。

2.3 整地定植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入少量化肥。应施入腐熟有机肥37.5 t/hm2左右、复合肥600 kg/hm2, 若是连茬, 还应撒施生石灰2 250~3 000 kg/hm2, 深翻25~30 cm耙平做畦, 畦面整成龟背型, 定植前10~15 d扣棚, 烤地升温, 能有效提高地温, 促进缓苗和根系的发育。棚室在定植前要进行消毒, 设施用80%敌敌畏乳油3.75 kg/hm2拌上锯末与硫磺粉30~45 kg/hm2混合, 分150处/hm2点燃, 密闭24 h, 放风后无味时定植[1]。3月上旬幼苗达到4叶1心时, 选择晴好天气移栽。黄瓜因根系不发达, 且对氧气需求量较高, 适当浅栽, 以与土坨平齐为准, 一般定植5.25万~6.00万株/hm2。

2.4 棚室管理

缓苗后, 当温度达到30℃时及时通风, 降温排湿, 下午及时扣棚保温, 夜间温度不宜低于15℃。及时插杆绑蔓成螺旋状并打掉病叶以利通风透光, 根瓜坐住后, 及时进行浇水追肥, 追施尿素150 kg/hm2和硫酸钾150 kg/hm2或人粪尿37.5 t/hm2, 还应追施二氧化碳气肥, 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0~1 000 mg/kg。加强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根腐病的防治。5月上旬撤去大棚, 转入露地管理[2]。

2.5 病虫害防治

低温高湿的棚内环境, 容易导致灰霉病、菌核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蔓延, 要定期用药预防, 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25%叶枯唑600倍液, 或70%嘧霉胺1 500倍液+80%乙蒜素1 500倍液, 或50%腐霉利800倍液+50%三氯异氰尿酸800倍液, 遇阴雨天气或浇水后棚内湿度大时, 采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 其药效明显优于喷雾防治法。

黄瓜虫害主要是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 是黄瓜生产中经常发生的害虫。蚜虫危害时还排出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 引起煤污病菌寄生, 影响光合作用。防治黄瓜蚜虫可利用黄板诱杀, 采用银灰色薄膜进行地面覆盖或在大棚、温室等田间悬挂银灰色薄膜条, 可起到避虫的作用。药剂防治可选用50%辟蚜雾2 500倍液、抗蚜威600倍液、康福多等杀虫药防治, 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 巩固防治效果。

2.6 适时采收

大棚黄瓜4月上中旬初次采收, 适当早收根瓜。收获期可长达2个月, 平均产量可达97.5 t/hm2。

3 秋冬蒜苗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勉县的四川彭县、汉源等地蒜种。蒜种选择出苗快、生长期短、组织鲜嫩、叶色翠绿、外观商品性好的大蒜品种, 如四川的软叶蒜。要求蒜瓣无霉斑、无损伤、均匀度高。同时, 种蒜应根据大小进行分级, 目的是使蒜苗出苗整齐, 生长一致, 便于管理。对于过小的蒜瓣另择地块播种, 在生长后期进行踩苗, 后收获独头蒜。

3.2 精细整地

大蒜忌重茬, 也不能与大葱、洋葱、韭菜等其他百合科作物连作。播种前结合犁耙深翻施用碳铵7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4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 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 t/hm2;要求田平土细。播种前开沟做畦, 一般沟宽30 cm, 沟深20~30 cm, 畦宽1.8~2.0 m, 边沟、中沟、腰沟以利农事操作和灌水。

3.3 适期播种

结合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和试验, 勉县大蒜播种高产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 蒜苗播种后要求在播后立即用药, 可施用33%施田补 (为高效旱田选择性芽后除草剂) 2 250~3 000 m L/hm2对水600~750 kg, 均匀喷雾进行芽前除草。用药后均匀覆盖稻草或麦草厚3~5 cm, 覆盖稻草具有降温、保湿、除草的效果。蒜苗应适当密植, 不但能提高蒜苗产量, 还可使蒜苗因争光向上生长, 使假茎增长, 苗嫩质脆。播种密度为株距2 cm, 行距不小于20 cm[3]。

3.4 田间管理

蒜苗在三叶一心期追施尿素225 kg/hm2, 15~20 d后再追施1次, 可施尿素225 kg/hm2。蒜苗是喜湿怕湿的作物, 生长期间如果遇到秋旱应及时进行漫灌。10月下旬扣大棚后应敞开两头, 待到11月再盖两头, 扣棚过早易导致蒜苗纤细, 商品价值低;扣棚时间过迟使蒜苗遭受霜冻出现黄叶烂叶并导致病害滋生, 失去扣棚的意义, 扣棚后要及时进行通风[4]。

3.5 病虫害防治

蒜苗生长期间病虫害发生较少, 主要是叶枯病和蒜蛆, 在防治上, 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 严防田间湿度过大, 叶枯病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倍液喷雾, 7~10 d喷1次, 蒜蛆可用50%辛硫磷15 kg/hm2结合浇水进行防治。

3.6 适时采收

蒜苗一般于12月中旬至1月上旬集中采收上市。

参考文献

[1]孟祥锋, 姜俊, 张明, 等.黄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8) :55-57.

[2]牛彦, 王秀琴.早春茬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80-82.

[3]车吉星.高海拔反季节青蒜苗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2 (7) :213-214.

两茬栽培 篇5

关键词:出口切花菊,优香,神马,周年生产,温室栽培

切花菊是世界四大鲜切花品种之一, 以日本消费量最大, 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0%, 近几年来, 我国出口地区也由单一的日本市场, 不断扩大到韩国、俄罗斯等国家。花卉业是日照市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兴农业产业之一, 切花月季、非州菊等鲜切花在日照地区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而出口切花菊作为一个新兴的出口创汇产业, 在莒县处于发展探索阶段, 主要存在着切花菊生产技术不成熟, 导致产品质量差, 只能够阶段性出花和出口合格率低, 影响了花农的栽培积极性, 严重制约着出口切花菊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化进程。为此, 从2009年4月开始, 莒县经济林管理站依托莒县天姿花研究所, 引进日本优良品种“优香”和“神马”等切花菊, 利用温室结构, 开发切花菊周年生产技术。

1 基本情况

1.1 立地条件

本项研究设在莒县城阳街道, 试验地处沂蒙山区东部, 位于东经118°35′~119°06′, 北纬35°18′~36°04′之间,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温和, 风多雨少;夏季炎热, 雨量集中;秋季凉爽, 少雨干旱;冬季寒冷, 雨雪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2.2小时,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8%, 以1、4月份最多。年平均气温12.1℃, 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份, 月平均气温25.2℃, 最冷月份为1月份, 月平均气温-1.9℃, 极度最高气温39.4℃, 极度最低气温-18℃。全县平均≥10℃的有效积温4089.2℃。年平均降水量873mm, 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年最大降水量1350.8mm, 最小降水量448.9mm。全年无霜期183天。土壤为壤土, 土壤有机质1.02%, 速效氮70.3mg/kg, 速效磷14.4mg/kg, 速效钾56.4mg/kg, p H值6.9, 透气性一般, 水浇条件良好。

1.2 温室条件

温室东西长100m, 宽11 m, 东西走向, 脊高4.0m, 后墙高3.5m, 后坡1.2m。后墙和边墙为砖土混合墙, 厚0.5m, 后墙覆4cm厚的保温板, 温室内最南端埋设50cm深、宽4cm厚的保温板, 与地面相平。钢筋结构无立柱, 后屋面覆20cm厚玉米秸, 上盖一层塑料薄膜, 再覆20cm厚的泥土。棚膜为聚乙烯灌浆膜, 用压膜线压紧, 膜外为2cm厚的毛毡被, 电动式卷帘机。电照系统安装3排40w节能灯, 灯间距3.0m, 保证夜间光照强度大于70Lux。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现在国内种植的切花菊大多以出口日本为主, 其茬口也往往根据日本市场来定, 4月下旬种8月份出口的菊花品种“优香”, 7月份定植12月份出口的菊花品种“神马”。12月到次年3月为冬茬青菜。

2.2 施足基肥

出口切花菊高密度栽培, 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 以微酸性为好。整地过程中施足基肥, 667m2施腐熟有机肥5000kg、三元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 深耕细耙, 整成1.3m宽的畦。

2.3 铺设网格及定植

定植前在温室内打桩立网, 网格为10cm×10cm, 床面两头先钉2根铁杆, 将花网拉紧, 中间用短竹竿将花网撑开以利定植。定植前应对定植苗进行分选, 把病、残苗除掉, 把壮苗和细、弱苗分开进行定植, 一般把壮苗定植在畦中间, 弱苗定植在畦两边, 边上通风透光好, 使定植苗生长势保持一致。

定植根据栽培季节不同定植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夏季定植在下午进行。“优香”切花菊的定植苗一般苗龄为25天左右, 4月中下旬定植, 每个平畦栽4行, 即栽1、4、6、8行, 中间2行每隔2~3棵空1格, 株距按网格种植, 栽种在网格正中间, 深度为盖住基质为宜, 用手按实, 使植苗保持直立。“神马”扦插苗15天左右, 当生根长到3cm左右时, 于8月中旬单株定植, 每个平畦栽8行。定植后立即浇透水分, 3~5天后查苗、扶苗, 查漏补缺, 定植后7天内, 中午温度高时, 要挂遮阳网进行遮荫。

2.4 摘心、抹芽及疏蕾

定值7~10天后摘心, 摘心可促进侧芽生长。“优香”为确保总花枝数, 摘心后, 按照去弱留强原则, 留下2个侧芽 (即花枝) ;“神马”留单枝, 667m2可产切花28000~30000支左右。

枝条生长过程中及现蕾时, 及时抹去腋芽。“优香”的侧芽没有“神马”多, 营养生长期如果喷施GA3的时间和浓度适宜, 侧芽较少。

当主蕾黄豆粒大小时及时剥除主蕾以下的所有侧蕾, 既不能伤到主蕾, 同时侧蕾花梗也要抹掉, 否则影响商品质量。

2.5 补光处理

出口日本的鲜切菊花优级品要求:高度90cm, 重量大于70g。因此, “优香”种苗定植后开始进行人工补光, 可用45w的高压钠灯, 灯间距3m×3m, 把灯安装在菊花上部距地面1.5m以上位置。补光时间在22:00~2:00, 光强强度大于70Lx, 定植株长到50~60cm时停止补光。“神马”种苗定植后7天开始进行人工补光, “神马”比较耐弱光, 光强强度大于50Lx即可, 采取中间1行灯隔2个去1个, 两边隔3个去1个。栽植后到9月1号前补光3小时, 时间22:00~1:00, 9月1号后补光4小时, 时间22:00~2:00, “神马”生长势强, 当定植株长到50cm时即可停止补光。

2.6 水肥管理

菊花喜肥, 特别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其需肥量更大。注重施基肥, 一般定植后10天开始施肥, 生长初期, 追施含N量高的肥料, 以促进植株生长, 施肥时注意浓度不宜过大。进入花芽分化期增施磷钾复合肥, 出蕾、开花阶段以磷钾肥为主, 切花采收2周前停止施肥。根据生长情况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 喷施0.2%~0.5%磷酸二氢钾或海藻叶面肥800~1000倍液。

2.7 遮阳处理

切花菊除定植期需要适当遮阳处理保证植株活棵外。“优香”等夏菊品种从停光开始即要进行遮阳处理, 不仅有利于防止花芽分化期间光照太强, 诱导花瓣原基变易成叶片原基导致“绿心”,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棚室温度, 减少畸形花。一般选用遮光率50%~60%的遮阳网, 晴天上午10时~下午2时遮阳, 一直到采花结束。而秋菊“神马”主要在8月份高温季节要进行遮阳处理, 防止温度过高影响植株生长。

2.8 激素调控

切花菊出口标准要求切花菊植株顶部20cm内的叶片数为16~20片, 节间长度为1.2~1.8cm, 花茎长度为1.6~2.0cm。自然生长的菊花不能达到此标准, 因此必须科学使用激素对切花菊植株生长进行调控。

切花菊定植后2周开始喷20~30mg/L的赤霉素 (GA3) , 在整个生长季节使用3次, 间隔时间10天。

“优香”切花菊当植株出现花蕾后 (停灯后约3周) 使用1000~1200mg/L的B9对花茎高度进行控制, 整个生长季节喷2~3次, 间隔时间为7天。“神马”花芽分化不如“优香”整齐, 停灯后约3周, 刚见到花蕾, 第1次喷施800mg/L的B9;当田间30%植株顶蕾达到0.5cm时, 喷施第2次, 浓度在1000~1200mg/L, 然后隔5~6天再喷1~2次。

喷药时间在傍晚, 温度18~25℃之间。喷洒时喷杆和喷头始终在植株的上边, 喷杆往复移动, 喷头向下喷洒, 必须使药液喷到每株植株的生长点上。

2.9 温度调控

停止补光前夜温要保持在10~13℃以上, 昼温25~30℃, 超过35℃时要使用遮阳网。“优香”停光后要使夜间温度在15℃以上, 白天温度高于35℃时, 要挂起遮阳网降温。“神马”后期夜间温度低于16℃时, 及时扣棚升温。

2.1 0 主要病虫害防控

切花菊病害主要是炭疽病、褐斑病和锈病, 生产上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 做好土壤消毒的前提下, 加强通风, 降低湿度。定植后7天开始, 每隔7~10天喷1次甲基托布津、福美双和科博等药剂, 锈病发病期可喷施25%三唑酮1000倍液或25%腈菌唑1500倍液。

虫害主要有菊潜叶蝇与蚜虫等。防治潜叶蝇主要用万灵1000倍液+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灭蝇胺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主要用闷棚方法, 定植后50天使棚内温度连续3天高于33℃, 能有效控制蚜虫大面积发生, 发病期喷施10%的吡虫啉1000倍液。

3 采收

两茬栽培 篇6

1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1.1 精细整地

春播田块,冬天深耕冻垡使土壤松软、积蓄水分,早春翻耕晒垡,播前精细整地,畦面一般宽4 m。为确保出苗快而整齐,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要求[1,2,3,4,5,6],春天注意整地保墒,力求深、松、细、匀、肥、湿。下茬玉米在前茬采收后,及时清茬,耕翻晒垡1~2次。

1.2 施足基肥

为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玉米早发稳长,提高果穗的鲜香甜黏,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专用复合肥[1],基肥约占总肥量的30%。一般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厩肥18.75~22.50 t/hm2。有机肥可铺施耕翻入土,复合肥可施于播种沟内,但忌与种子直接接触。

2 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

选用鲜穗产量高、糯性好、籽粒饱满、大小一致、口味纯正、质地柔嫩、抗病抗倒、熟期较早的早、中熟糯玉米品种。本地种植的品种一般有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3号、苏科糯4号等糯性玉米品种。直接选择具有包衣剂的种子。播前精选,剔除霉粒、破损粒、虫蛀粒。选晴天晒种l~2 d。采食鲜穗生长期一般春播90 d左右,秋播80 d左右。根据上市时间及不同栽培方式,合理安排播期。本地露地栽培一般在4月上旬播种,秋播考虑到10月底霜期的临近,不能迟于8月上旬。考虑种植效益,春播可采用地膜覆盖,播种在3月中旬,6月中、下旬即可采收,可提前上市15 d左右,效益可提高5 250~6 000元/hm2。秋播,7月底8月初播种,10月上、中旬采收鲜穗;春播,露地栽培在4月上旬播种,7月上旬采收。

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3.1 适期播种

播种适期为播种层5 cm地温稳定通过12℃。如覆膜播种,为防遇高温(30℃以上)伤苗[1,2,3,4,5],1叶1心至2叶1心时要及时放苗,要求随放苗随封洞。

3.2 合理密植

玉米栽培一般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70 cm,小行50 cm,株距27~28 cm,密度6万株/hm2。大小行栽培方式,有利改善玉米生育后期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应合理密植,一般栽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秋播密度略高,春播密度略低。

本地一般不种植非糯性玉米。如种植区有非糯性玉米种植,花期相遇时,易串粉,产生花粉直感现象,致使当代所结籽粒失去糯性,影响糯玉米的品质。因此如有非糯性玉米种植区,必须严格选好隔离区,可采用空间与时间隔离。空间隔离要求与非糯性玉米种植间距约在400 m[1,2,3],时间隔离采取播期与非糯性玉米错开20~30 d。

一般选用经过浸种、拌种或包衣处理的种子,同时含有大量的锌、铜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要求足墒播种,每穴1~2粒,保证一次全苗,出苗后如缺苗,及时补苗,采用双株中移补。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定苗原则:去大、小苗留齐苗,去弱病苗留强健苗,保证每穴1苗。为提早播种、节约种子量,提高出苗整齐度,可采用塑盘育苗,每穴1粒,一般在二至三叶期移栽。

4 加强田间管理,配套应用高产栽培技术

4.1 精确合理肥料运筹,提高肥料利用率

无公害高效栽培要求普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增施钾肥及微肥,以提高鲜食糯玉米的品质与产量。生产上掌握“施足基肥,生长期间及时追肥,早施攻穗肥”的原则。N∶P2O5∶K2O要求达到1∶0.5∶0.7,一般需纯氮300~330 kg/hm2、P2O5150~180 kg/hm2、K2O 210~225 kg/hm2,同地力、不同长势田块应均衡施肥。一般有机肥全田撒施后旋耕整地,磷钾肥及锌、铁等微肥开行沟施,提高利用率;氮肥分为基肥、苗肥、穗粒肥。基肥占30%,苗肥占20%,穗粒肥占60%。穗肥分为2次,在幼苗五至六叶期结合定苗施苗肥,在8~10叶时追拔节肥促进穗位附近叶片生长和穗分化。生长差的田块可适当早施,并增加用量,用肥量占总追肥量的30%。当基部2~3节间已定长,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雌穗进入生长锥伸长期[1,2,3,4],宜重施穗肥,其量约占追肥总量的60%。折合纯氮60~90 kg/hm2。收获前20 d禁止施用化学氮肥。

4.2 科学水分管理,增强根系活力

易干旱地块和排水不良的田块不宜种植。播种出苗时、幼苗期土壤持水量分别在60%~70%、60%左右;幼苗期、拔节至抽穗灌浆期,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的15%、45%。其中抽雄前后1个月是需水临界期,土壤持水量以70%~80%为宜。当土壤最大持水量达80%以上时,易发生涝害。但如遇干旱,苗期易形成僵苗不发,中期会造成结实率降低[1,2,3,4,5],籽粒小、果皮硬、风味差。因此,应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三沟”配套,注意防涝防旱,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4.3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提高防治效果

无公害鲜食糯玉米对病虫草害实行综合防治很关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使用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掌握使用浓度、方法和喷药时间,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1,2]。吐丝后禁用农药。

4.3.1 病害。

在本地糯玉米种植一般实行轮作换茬,春播玉米病害极少发生或不发生。秋播病害也较少发生,重插种植的病害有大小斑病、黑粉病、锈病等,田间发病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3.2 虫害。

苗期虫害主要防治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蝼蛄、粘虫、蚜虫等,一般用种衣剂拌种,或出苗1叶1心时用40%乐斯本1 200 m L/hm2对水1 125 kg/hm2,稀释后将药液点射于植株基部[1,2]。穗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等,在心叶期施用90%敌百虫1 500~2 000倍液或快杀灵1 200 m L/hm2对水900 kg/hm2于玉米喇叭口期从植株顶部心叶喷入。

4.3.3 杂草。

面积少的一般直接进行人工中耕除草或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直播的田块可在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1 500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作土壤处理,或在玉米苗三至四叶期,杂草二至四叶期用40%莠去津3 000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作杂草茎叶处理。生长期一般结合施肥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

5 适期采收,提高商品性

最适采收期是糯玉米最佳食味期。糯玉米的最适采收期应根据授粉后的天数和籽粒含水率、含糖量、结合风味食味确定。鲜穗顶部果皮上稍有红色形成就可采收,此时籽粒饱满,挤破时粒中流出稠乳状物质[1,2,3,4]。在本地一般为授粉后20~25 d。采收最好在2~3 d内结束。本地一般以鲜穗直接煮食上市销售,或鲜果穗直接销售,购买者直接煮食或剥下籽粒蒸饭或煮稀饭食用。如需长久食用,可放于冰箱冷冻保存,待以后慢慢食用。

参考文献

[1]胡飞影,张忠明.优质糯玉米“江南花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4(2):58-59.

[2]张忠明,胡飞影.糯玉米新品种江南花糯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3(3):18-19.

[3]陈艳萍,袁建华颜伟.菜用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2(3):26-27.

[4]陈红玲,李建杰.建水县水改旱杂交玉米采取的措施及效益[J].现代农业科技,2011(5):98.

[5]杨若明,李玉田.玉米鲜食的功效和鲜食玉米的研究开发[J].北京农业科学,1997(5):40-42.

温室黄瓜——豇豆两茬生产效益高 篇7

一、客土与保温

前茬作物收获后, 雨季到来前, 将旧温室下挖80厘米, 挖除的土全部返到后墙堆积, 经雨水冲刷沉实后, 再用锹将内墙面切齐成下底宽3米, 上底宽1.5米的梯型墙体, 再用大田土回填到日光温室内30厘米。后坡加盖双层草帘和一层塑料。前屋面加盖纸被和草帘。有自动卷帘机的草帘和纸被上下两面最好用旧塑料包严, 以防雨雪淋湿。改造后的日光温室可增温3~5℃。

二、适时播种合理排茬

上茬黄瓜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10月上中旬定植, 春节拉秧。下茬豇豆于新年播种, 春节定植, 一直到夏季拉秧。

三、培育适龄壮苗

1. 嫁接育苗防治黄瓜枯萎病

枯萎病是黄瓜生产中直接影响产量的重要病害。利用黑籽南瓜嫁接育苗是根治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日光温室黄瓜连年生产必须采用嫁接育苗技术, 一般采用靠接方法。

2. 苗期激素处理, 促进黄瓜雌花分化

上茬黄瓜生产苗期室外温度偏高, 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雌花形成。要想获得高产必须采用激素处理, 方法是在黄瓜二叶一心前喷两次150~200毫克/公斤乙烯利或增瓜灵, 每次间隔5~7天。要注意激素使用浓度不要过低或过高, 使用量以叶面滴液为准。

3. 豇豆营养钵护根育秧

新年上茬黄瓜尚未拉秧, 为确保豇豆适期播种, 可先将豇豆种子播于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内, 每钵3株, 集中管理, 等黄瓜拉秧后定植。

四、科学管理保证双丰收

1. 肥水管理

保证充足的基肥, 亩施优质腐熟鸡粪、猪粪、马粪各2500~3000公斤, 硫酸钾25公斤、复合肥25公斤, 追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 最好使用冲施肥, 随水冲施既方便, 效果又好。灌水根据天气、植株长势和土壤墒情决定, 在黄瓜结瓜和豇豆结荚后开始浇水。

2. 温度管理

上茬黄瓜前期室外温度高, 注意通风, 后期室外温度低, 注意保温。特别是进入12月, 常遇连续低温、阴天、雨雪天气, 棚室上午温度控制在25~30℃, 超过30℃放风;下午控制在25℃左右, 棚温降到28℃以下, 关闭通风口, 棚温降到18℃时放苫;上半夜温度保持15~18℃, 下半夜保持13℃。下茬豇豆前期温度低, 要注意保温, 后期温度高注意放风, 棚内气温白天保持25~30℃, 夜间不低于15℃。

3. 植株调整

豇豆侧蔓生长旺盛, 为促进早熟, 第一花序以下萌生侧蔓一律打掉, 第一花序以上各节萌生叶芽留一片叶打头。主蔓爬满架后及时打顶, 促进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及各侧蔓上的花芽开花结荚。

4. 病虫害防治

龙虾与黄颡鱼两茬养殖试验 篇8

1 养殖条件

1.1 池塘条件

准备塘口1个、面积40×667 m2,长方形、东西向,底质为壤土,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冬季对池塘进行整形改造,清除过多淤泥,保证池底平坦,池深1.5 m,坡比1∶2.5。池塘沿池坡四周用60目的聚乙烯网片围起,并在网片上端缝上宽25 cm的塑料布,以防龙虾逃跑,网高0.6 m,基部25~30 cm埋入泥土中,桩距1.5 m。池中配备微孔增氧设施。

1.2 虾池清整

1月份将池水排干,干晒一个月。同时检查并修补、加高、加固池堤。

1.3 药物清池

池水排干后,每667 m2用100 kg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

1.4 水草栽培

池塘移栽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两种水草。水草移栽后亩施复合肥1.0 kg。水草覆盖率占池塘面积的60%~80%。

1.4.1 伊乐藻

2月份栽种伊乐藻,池中注水10~15 cm,将伊乐藻整株移栽,10株为一簇,簇距0.8~1.0 m,行距为2.0 m。

1.4.2 轮叶黑藻

4月份,当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栽种轮叶黑藻芽孢,用量为3.5~5 kg/667 m2。为了防止龙虾夹断幼小的轮叶黑藻,将栽种轮叶黑藻四周用聚乙烯网片围起,待轮叶黑藻长至20 cm左右将围网拆除,让龙虾进入。

2 种苗放养

2011年4月10日—5月15日,从自己龙虾苗种繁育塘中捕捞规格为200~400尾/kg虾种893 kg放入试验塘;5月21日,放养规格为80尾/kg黄颡鱼种481 kg。黄颡鱼先不与龙虾放养在一起。而放养在池塘一角的网围内。网围面积为700 m2。为了充分利用水面,4月上旬放养规格为5尾/kg白鲢1 578尾,6月8日投放6 cm左右的鳜鱼苗1 158尾,具体见表1。

3 日常管理

3.1 饲料投喂

龙虾饲料投喂按照“四定四看”的投饵原则进行。4月15日开始投喂河蟹专用配合饲料,5月15日开始投喂麸皮和菜籽饼,日投饵2次,7:00—9:00、17:00—18:00,每天投饵量占体重的5%左右,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龙虾摄食量等情况有所增减。连续阴雨天气或水质浓度高,适当少喂;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喂;大批虾蜕壳时少喂,蜕壳后多投喂;虾发病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时多喂。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减少投饵量。

黄颡鱼饲料用浮性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日投饵2次,7:00—8:00, 17:00—18:00,每天投饵量占体重的3%~5%,以1 h内吃完为好。阴天少投,连续阴雨天不投,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

3.2 水质调节

按照春秋宜浅、高温季节宜深的原则加水调节水位,经常冲水,每隔15~20 d每667 m2用生石灰5 kg溶水泼洒。每月加注新水1~3次,注水时需用60目筛绢过滤。池水pH值保持在7.5~8.5,溶氧量大于4 mg/L。当水温达到25℃以上时,池塘中每15 d泼洒1次生物制剂,生物制剂选用EM菌,每667 m2用量为10~20 mg/L。每天开启微孔增氧机械2次,即4:00—6:00时开2 h, 12:00—14:00开启2h。遇到阴雨闷热情况,随时开动微孔增氧机。

3.3 水草管理

保持水草覆盖率60%~70%,当水草覆盖率超过90%时,应水草丛中间隔8 m开辟一条宽1 m左右的通道。

3.4 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从5月30日开始,每隔20 d左右用一次二氧化氯进行预防,同时配以恩诺沙星拌饵内服2~3 d。全年进行药物预防6次。

3.5 捕捞

用虾笼捕捉。捕捞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从6月20日起捕规格达到10 cm以上的个体,未达到上市规格的个体继续留池饲养。

4 养殖结果

4.1 产量

从2011年6月20日—10月20日,共捕获龙虾8 512 kg;2012年1月8日清池,共捕获黄颡鱼3 046 kg,平均规格达150 g/尾;鳜鱼723 kg;白鲢2 521 kg。详细见表2。

4.2 经济效益

龙虾平均售价24元/kg,黄颡鱼为25元/kg,鳜鱼为50元/kg,白鲢为5元/kg,总收入为32.9万元。总支出为13.37万元,获利19.53万元。亩均获利4 882元,其中黄颡鱼亩获利1 030元,见表3。

5 小结与讨论

5.1 龙虾与黄颡鱼两茬养殖模式

研究表明,小龙虾生长速度较快,2~3个月,小龙虾可以从幼苗长到商品规格[1],但小龙虾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快速生长,夏天温度过高、冬季温度过低时,小龙虾生长缓慢,尤其当温度超过28℃时,小龙虾不能像一般鱼类和河蟹那样快速生长。因此,小龙虾最好的生长季节是每年的4—6月份。因此,每年7月底之前,大部分小龙虾已经捕获,此时塘中载鱼量较小,如果单养龙虾很容易造成池塘的浪费。而黄颡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2,3]。且黄颡鱼可以摄食池塘中的小杂鱼,鱼类残饵,可以提高鱼池净产量[4]。因此,7月份以后的池塘,我们以黄颡鱼养殖为主,小龙虾养殖为辅。本次试验放黄颡鱼苗种480尾/667 m2,产量76 kg/667 m2, 2012年1月5日清塘时,黄颡鱼平均规格达150 g/尾,体色与野生黄颡鱼相同。试验证明,这种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本试验通过养殖黄颡鱼每667 m2增利润1 030元。

5.2 黄颡鱼商品价值

黄颡鱼在天然水体中,由于摄食了大量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体色较鲜艳,正常情况下体侧有黑斑,其余部分为黄色。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体色的变化,并由于体色的变化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通常情况下,人工养殖黄颡鱼呈黑色。黄颡鱼体色的变化,除水域环境条件、疾病等因素外,重要的就是饲料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5]。本试验养殖的黄颡鱼在小龙虾养殖池中,水草茂盛、水质条件良好、天然饵料丰富,因此尽管投喂了一定比例的黄颡鱼专用料,但黄颡鱼体色仍呈天然色,商品价值较高。

5.3 推广应用意义

江苏是龙虾养殖大市,全省龙虾养殖面积在80万亩以上,若推广龙虾与黄颡鱼两茬养殖模式,可以新增经济效益8亿元以上。这将极大地提高龙虾养殖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龙虾与黄颡鱼两茬养殖模式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唐建清, 陈肖玮.轻轻松松学养小龙虾[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余宁.黄颡鱼生长特性与食性研究[J].水产养殖, 1996 (3) :19-20

[3]罗玉双, 夏维福.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 第十二卷 (2) :27-29

[4]黄超雄.黄颡鱼养殖技术[J].广西水产科技, 2011 (7) :7-9

【两茬栽培】推荐阅读:

栽培环境07-18

矮化栽培05-09

药材栽培05-30

规模栽培06-05

上架栽培06-07

简易栽培06-23

栽培生理06-28

辣椒栽培07-06

设施栽培07-24

避雨栽培08-01

上一篇:传播意识下一篇: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