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模式(共12篇)
栽培模式 篇1
猪苓[Dendropolyporus umbellatus(Pers.)Jülich(1982)][1,2]是一种传统的多年生真菌药物,它浑身是宝,猪苓可入药制药,子实体(俗称猪苓花)是难得的营养、美味保健食品。现代医学证明,猪苓具有消炎、利尿、渗湿、通淋、退肿、降压、轻身耐老、抗癌、抗辐射等功能。除广泛用于临床中药配方外,还加工成饮片、猪苓丸、猪苓散、猪苓汤和猪苓注射液等新特药、中成药制品。猪苓的活性成分还可用于高级化妆品[3]。随着国内外以猪苓为原料的成品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猪苓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其价格也因严重缺货而一路飙升,出现有价无货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对野生猪苓“灭九族式”的狂采滥挖,不仅严重破坏了野生猪苓的生境,也使早已被我国列为“三级保护的野生中药材[4]”的猪苓资源濒临枯竭。保护野生资源,科学抚育,合理采挖,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人工栽培,解决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生态的必然要求。就我国猪苓栽培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服务“三农”,推动猪苓人工栽培事业的发展,开拓农民增收途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猪苓栽培概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一些中草药材生产场就曾进行过人工栽培猪苓的探索研究。1965年山西省药材公司在古县北平镇海拔1 500 m的山区建立了猪苓实验场。1968年甘肃陇南武都区的五马药场用采挖的野生菌核埋在树下的方式进行了多次仿野生栽培试验,但都未成功。此后,在采挖野生猪苓的过程中,更加留意对野生猪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大多数野生猪苓菌核表面有蜜环菌索附殖,且蜜环菌越多猪苓生长越旺盛。加之从天麻和蜜环菌的共生关系中得到启发,1972年用带有蜜环菌菌索的菌材进行伴栽试验初获成功。1978—1981年山西古县北平镇猪苓场[5]、陕西勉县张家河乡中药材种植基地[6],以及张言良等[7]、李承志[8]、李世全[9]等的试验都证明:猪苓繁殖必须伴播蜜环菌[10]世纪年代以后广泛开展了野生猪苓驯化脱毒繁殖、有性繁殖、不同海拔林地、室内外等仿野生、半野生、代用料、全人工等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适合不同地区推广的多种栽培模式。
2 猪苓栽培模式
猪苓栽培多在春、秋季节(4月下旬至6月上旬或8月下旬至11月下旬),苓种栽培最好是春收(采)春栽,气温12℃时栽培[11]。纯菌种栽培则不受季节限制。栽培用种:纯菌种(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的猪苓菌、蜜环菌)、苓种(人工栽培的新生灰苓或幼嫩黑苓、野生猪苓,单苓重25~40 g)、菌材(新菌材、旧菌材、带菌树根)。栽培用料:树棒(材质较硬的阔叶树枝干,直径6~12 cm,截成60~70 cm的木段,并砍花或打孔,每根树棒砍花(或打孔)4排,排与排之间的孔口相互错开,深至木质部即可)、代用料(木屑、锯末、棉籽壳、玉米芯等)、枯枝落叶、土(黄砂壤、黑砂土[12]、砾壤土[13]、腐殖土或配合土,p H值微酸至中性)。栽培场地:各种场地(林地、果园、棚设、房前屋后、阴湿向阳地带、遮荫裸地、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均可)。栽培方式:窖式(窑、坑、窝、穴、槽、池、沟,多采用1~3层的小窖式栽培,窖规格:长70 cm、宽70cm、深40 cm)、畦式(长不限、宽80~120 cm、深30~40 cm)、箱式(长40 cm、宽30 cm、深70 cm)及瓶栽和袋栽。栽培条件:温湿度(最适窖温(20±2)℃,不高于25℃,湿度30%~50%,不超过60%[11])、遮荫度0.4~0.7。瓶袋栽黑暗条件。
2.1 苓种栽培
2.1.1 蜜环菌枝+树棒+苓种。
按上述规格挖窖后,松窖底整平,在窖底铺1层3~4 cm厚枯枝落叶,压实后排放5~7根树棒,棒间距8~10 cm,按端1侧3的摆苓法,将苓种紧靠砍花树棒的两端和两侧均匀地摆放。用事先育好的新菌枝夹放在苓种两侧和树棒间,菌枝端口最好是一端紧接苓种,一端紧接树棒鱼鳞口。用细枝节填充较大空隙,再用腐殖土填实小隙,再以同样方法摆放第2层树棒、苓种、菌枝、覆薄土填隙,铺放1层10 cm厚的枯枝落叶后,用土封顶,厚15cm,最后用树枝、落叶盖窖顶即可。
2.1.2 蜜环菌材+树棒+苓种。
用事先培养的新菌材(或砍花、打孔现接种的蜜环菌菌棒)或栽过天麻的菌材,按3~4根新树棒加2~3根新菌材(或旧菌材)铺窖接苓,其他步骤与上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用栽过天麻的菌材来栽猪苓,往往因后续营养不足,产量相对较低,故栽过天麻的菌材只能用作添加材料,不能用作主料,如作主料,则需在栽培窖内增放大量树枝叶,以提高猪苓产量。
2.1.3 蜜环菌材+树根+苓种。
在大树下、树旁灌丛、杂灌林或间伐的林间空地树桩旁80~100 cm处挖窖,目的是借用树、树桩的侧根及须根作为蜜环菌、猪苓生长的直接或间接营养来源的“长效菌材”。挖窖时尽量保留树侧、须根,并在较粗侧根的两侧砍鱼鳞口,根下面垫上1层落叶,在砍有鱼鳞口根的两侧紧贴摆放新菌材,使菌材上密生蜜环菌的鱼鳞口贴向树根的鱼鳞口,再放苓种于菌材的鱼鳞口处,尽量使苓种面多与蜜环菌接触。下好苓种后,覆盖1层树叶,然后用细土覆盖,并轻轻压实,最后用枯枝落叶盖顶。完全依靠天然条件生长,任其生长。
2.1.4 蜜环菌种+树棒+苓种。
窝底铺树叶后,将人工培养的蜜环菌种掰成1~2 cm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再撒上猪苓生长素[14]),每窖用种量500~750 g,树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树棒间距3~5 cm,用树叶与腐殖土混合物将树棒间隙填平,再将苓种均匀摆放树棒两侧和端头,然后覆树叶,盖腐殖土,最后用树枝叶苫盖窖顶。
2.1.5 蜜环菌种+代用料+苓种。
用木屑(锯末)、棉籽壳、玉米芯[15]等作栽培基料,可窖、箱、畦栽,一般种植2层为宜,分层撒播或穴播,用优质的蜜环菌种400~800 g/m2。撒播:先铺1层树叶或腐殖土,在铺代用料(玉米芯用水浸泡1 d,浸透沥干余水)后,料面撒蜜环菌种,均匀摆放5~6个苓种,再用同法进行第2层播种。穴播(木屑、锯末、棉籽壳培养料):穴距5~8 cm,深3~4 cm,将蜜环菌种放入穴内,后均匀摆放5~6个苓种于蜜环菌穴上。最后覆土盖叶,保湿控温管理。
2.1.6 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
春、秋季进行窖或畦栽,采取下栽猪苓(2层)上种天麻(2层)的栽培方式,窖或畦底铺放上年栽培过天麻的培养料和菌材(剔除腐朽或无菌索菌材),注意不要完全使用旧菌材,应加入一些新树棒或新树根与旧材间放,下苓种后用旧的培养料填充空隙,以同法再播1层,之后用培养料填至与地面平。上面再用新旧培养料和新旧菌材栽培2层天麻。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可达到互调养分、减少天麻秋后烂麻、促成猪苓与天麻双丰收的效果。管理上注意基料含水保持在40%左右(每月喷水1次即可);畦(床)温15~25℃(视季节不同,采取相应措施)。此法栽培,天麻可每年采收1~2次,猪苓每2年采收1次。
2.2 纯菌种栽培
用人工繁殖的纯菌种栽培(特别是从猪苓子实体分离的有性纯菌种[15]),正常情况下40~90 d即可形成菌核,100 d左右菌核可长到100 g大小,3~4年后产量可达15~30 kg/m2,比传统的半野生栽培缩短采收时间1~2年,产量高出1.0~1.5倍。纯菌种栽培0.5~1.0年就可采种苓。非纯菌种半野生栽培的则要在栽后2~3年才可采收种苓。正常采苓后,可将小块苓及与蜜环菌连在一起的菌核继续留在窖里,并添加新树棒、粗树枝和枯枝落叶,再过3~5年又可采挖。
2.2.1 蜜环菌+猪苓菌棒。
采用2层窖栽,将已打孔、并孔接了猪苓纯菌种的菌棒,摆放于铺有树叶的窖中,在树棒的间隙中填放新鲜的小树枝,之后在层面上及菌棒两头撒上蜜环菌种铺盖1层树叶(也可在所铺的树叶上撒少许猪苓菌种[16,17,18]),再覆上3 cm厚的腐殖土,铺树叶,放菌棒、填树枝、撒蜜环菌、盖树叶和覆土,上层覆土呈龟背形,高出地面5~10 cm,最后盖上树枝落叶养菌。
2.2.2 猪苓蜜环菌棒。
此法的特点是1根树棒上接种2种菌。即在打孔(或砍花)树棒上,间孔接种或分排接种猪苓菌和蜜环菌2种菌。接种的树棒直接下窖栽培,无需再使用任何菌种。对于分排接种的树棒,在摆放树棒时,把接蜜环菌的那排孔朝下埋入腐殖土(或湿砂)内,接猪苓菌种的排孔朝上,裸露在空气中,上层覆盖农膜。此法具有省工省时、效率高、污染少、结苓快的优点。
2.2.3 蜜环菌种+猪苓菌种+代用料。
同2.1.5栽培相似,用优质的猪苓菌和蜜环菌种各400~800 g/m2。撒播:下层撒蜜环菌种,上层撒猪苓菌种。穴播:穴距5~8 cm,深3~4 cm,梅花点状。也可一行穴播猪苓菌种,另一行穴播蜜环菌种或2菌间穴播种。
3 结语
野生猪苓资源的枯竭、濒危,给猪苓的人工栽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猪苓人工栽培,不但前景广阔,有利于保护野生猪苓资源和环境,而且能缓解供需矛盾,创造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随着猪苓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技术新、投资少、程序简、省工时、易操作、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的栽培技术成果和创新模式涌现,服务于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栽培模式 篇2
速生丰产林的大力发展,形成大面积整齐的林相,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越来越严峻,预防森林火灾是林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森林防火工作的治本措施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而林缘区域是发生森林火灾的最危险地块,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由农事用火或野外用火引起,从林缘引发火灾,因此建立林缘生物防火林带,将能有效地提高防火效果,联合乡是我县森林防火重点区域,长期以来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因为种植者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群众营造的积极性不高,而靠政府投入来营造,资金又有困难[2].根据邱贵云等研究,闽北主要防火林带树种抗火性依次为油茶>火力楠>木荷>闽粤栲>杨梅>苦槠>观光木[3],因此利用国家发展油茶产业的契机建设油茶林缘生物防火林带来解决原有的木荷等生物防火林带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又占用林农的林地、坡耕地,还存在大乔木防火林带影响田边农作物的生长等诸多矛盾[4].通过在林缘不同地类种植油茶防火林带,探讨防火林带丰产栽培模式,为今后林业生产提供指导。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尤溪县联合乡联合村的联合乡电站一级站后山和山下荒田,地处118°08′05″~118°08′10″E,26°10′05″~26°10′15″N,海拔180~300m,坡向朝南,坡度15°~25°。土壤为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pH值5.6~6.0,土层较厚,立地质量等级为Ⅱ级。 属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区,年平均 气 温18.9℃,≥10℃的.积温4480~4860℃,年均降水量16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00~2130h,年蒸发量1300mm左右,年无霜期300~310d,相对湿度80%左右,植被主要有五节芒、杉木疏林、杂竹等。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五节芒老荒田上种植油茶生物防火林带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试验标准地面积20m×20m[5],四周设3行油茶做保护行,共设12个标准地。油茶防火林带的种植密度为2.7m×2.8m,油茶苗木用闽优品种1年生嫁接小苗[6].
2.2 试验实施
12月对营造油茶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用地进行林地清理,全面清除杂草杂灌,采用自然带状或块状整地方式按试验设计的株行距挖明穴,穴的规格40cm×30cm×30cm;清理水平宽度15~20m,每条连续长度1km以上,然后回表土,于2月种植油茶嫁接苗,苗木规格地径0.25cm、高16cm.栽植后于当年7月和第二年4月、7月各抚育1次,每次抚育均进行松土、除草并施复合肥20g/株[7].
2.3 调查方法
分别于1月、1月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每木检尺,调查其全高、抽梢高及成活率和地径、冠幅、分枝数,测出每个小区的成活率、树高年净增量、地径年净增量及冠幅生长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当年的生长情况油茶造林当年的生长调查结果,见表1、表2.
3.1.1 油茶当年造林成活率比较。通过对油茶林缘防火林带造林后1年的幼树生长调查,可以看出,在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五节芒老荒田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的成活率都较高,均达到90%以上,其中林缘空地和坡耕地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经方差分析,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成活率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8],详见表3.
3.1.2 油茶造林
1年的树高生长比较。油茶林缘防火林带造林后1年的树高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生长最好,树高生长量达到29.3cm,坡耕地次之,树高生长量为28.3cm,新荒田生长最差,树高生长量为21.7cm.经方差分析,F=3.52,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当年树高生长的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
3.1.3 油茶造林1年的树冠生长比较。油茶林缘防火林带造林后1年的树冠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生长最好,冠幅年生长量最高达到22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多,分别达到2.3枝和12.3枝;坡耕地和老荒田次之,冠幅年生长量为15.7cm;新荒田生长最差,冠幅年生长量为14.3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少,仅为1枝和4枝,经方差分析,F=1.34,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当年冠幅生长的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
3.2 造林3年幼树的生长情况
3.2.1 不同地类油茶造林3年的树高生长比较。油茶造林3年的幼树树高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最好,高度达到142.7cm,第1年和前3年的平均树高生长量都最大,分别达29.3cm、42.2cm;坡耕地次之,树高达到130.7cm,新荒田生长最差,经方差分析,F=16.63**,说明不同土地类型种植油茶3年树高生长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这可能是林缘空地的林木遮荫,土地湿润,因此油茶生长快,而且向上生长,新荒田土壤板结,油茶生长不良。4种地类的油茶第2、3年树高生长量均高于第1年,说明树高有加快生长趋势。见表5.
3.2.2 油茶造林3年的树冠生长比较。从冠幅绝对生长量来看,油茶造林3年的幼树冠幅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最好,冠幅达到72.3cm,新荒田最差,冠幅为49.3cm.从冠幅年均生长量比值来看,坡耕地的前3年冠幅平均生长量比第1年提高42%,老荒田的比值也较大,达1.22,说明坡耕地和老荒田在后期有较强的生长力。经方差分析,F=7.69﹡,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3年冠幅生长的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这可能是第1年林缘空地的土地湿润,因此油茶生长快,而第2年后由于坡耕地、老荒田两种土地类型的光照较强,土质松,油茶生长快。
从树干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来看,第1年与前3年的一级分枝数相差不大,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第3年的二级分枝数均比第1年大得多,尤其以林缘空地的生长量最大,达27.3枝,坡耕地、老荒田次之,为24.3枝,这与4种土地类型的冠幅生长相吻合。
3.2.3 油茶造林3年的地径生长比较。油茶造林3年 的 幼 树 地 径 生 长 表 现 为 坡 耕 地 最 好,达 到3.03cm,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高达3.32,说明其后期生长快,地径生长量林缘空地次之,地径达到2.93cm,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达2.55,从地径年均生长量比值来看,老荒田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达2.64,说明其后期生长加快,新荒田地径生长差,这可能与土壤板结有关。经方差分析,F=11.33**,说明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3年地径生长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这可能是林缘空地的林木遮荫,土地湿润,前期油茶生长快,后期生长减缓。坡耕地、老荒田第1年的光照较强,土地干旱,而第2年后油茶林适应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因而生长加快。新荒田土壤板结,油茶生长不良。
4 结论
4.1 在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老荒田
4种土地类型种植油茶的成活率都较高,均达到90%以上,其中林缘空地和坡耕地的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造林当年在林缘空地生长最好,其树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29.3cm、0.35cm、22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多;坡耕地次之,其树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分别为28.3cm、0.28cm、15.7cm;新荒田生长最差,其树高、地径、冠幅年生长量分别为21.7cm、0.27cm、14.3cm,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也最少。
4.2 油茶造林
3年的幼树树高和冠幅生长表现为林缘空地最好,分别达到142.7cm、72.3cm,坡耕地次之,树高与冠幅分别为130.7cm、67cm,新荒田的树高和冠幅生长最差,分别为114.3cm、49.3cm,从树干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来看,一级分枝数相二级分枝数以林缘空地的生长量最大,达27.3枝,坡耕地、老荒田次之,为24.3枝,这与4种土地类型的冠幅生长相吻合。坡耕地和老荒田的3年与1年生长量比值大,表明坡耕地和老荒田的冠幅生长有加快趋势。
4.3 从地径绝对生长量来看,油茶造林3年的幼树地径生长表现为坡耕地最好,达到3.03cm,林缘空地次之,地径达到2.93cm,新荒田生长最差。地径前3年平均生长量和第1年的比值来看,坡耕地最高达3.32,老荒田次之达2.64,说明坡耕地、老荒田第1年的光照较强,土地干旱,而第2年后油茶林适应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因而后期生长加快。林缘空地由于林木遮荫,土地湿润,前期油茶生长快,后期生长减缓。新荒田土壤板结,油茶生长不良。
4.4 林缘空地、坡耕地、新荒田、老荒田4种土地类型均适宜种植油茶生物防火林带,林缘空地的前期树高和冠幅、地径生长均表现较好,后期是否生长减缓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新荒田均表现为生长差。
参 考 文 献
[1]陈存及,杨长职,吴德友。生物防火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2]戴云喜,马桂莲,金建国,等。经济树种型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24(4):33-35.
[3]邱贵云,罗金旺,张鼎华。闽北主要防火林带树种若干问题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6):48-50.
[3]林家杉,邱尧荣。福建永安市生物防火林带的主要模式和效益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11(2):1-3.
[4]洪伟,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3-18.
[5]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56.
川半夏高效栽培新模式 篇3
一、川半夏栽培技术要点
1.精细选种:分级精选川半夏种子,分为直径大于0.5厘米和直径小于0.5厘米两级,有利于苗齐、苗壮和田间管理。种子要求新鲜、饱满、无病虫害。
2.平衡施肥:在整地前,每亩施澳特尔复合肥60公斤、油枯肥60公斤、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均匀撒施于田间,再翻耕、耙平。
3.开沟做厢:按1.4米开厢,其中半夏播幅100厘米、沟宽40厘米、厢沟深25厘米、边沟深30厘米。在厢沟两侧套种两行玉米。要确保厢沟、边沟水流畅通无阻,厢面略成瓦背形,下雨无积水。
4.适时播种:川半夏可以秋播或春播,以11月中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播种方法采用开沟条播,沟深5~6厘米,行距20厘米。
5.加强田间管理:
摘除花薹:在川半夏齐苗10~15天后,陆续出现花薹,应缓慢摘除,做到随见随摘,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营养生长和块茎膨大。
及时除草:田间杂草要随时拔除,在川半夏全生育期必须保证田间无杂草。川半夏个体较小,生长势较弱,除草是否及时和彻底是种植川半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抗旱排涝:川半夏喜湿润,怕高温干旱和洪涝,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防治病害:川半夏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病毒病。防治方法:一是结合整地施肥每亩用80%甲基硫菌灵1000克与肥料混合施入,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二是在齐苗7~10天后,每亩用洗树净45克、活力素45克混合兑水45公斤,叶面喷雾,以促苗壮,增强抗病能力。三是在第一次倒苗后,每亩用50%福美双80克兑水60公斤,叶面喷雾,防治生长后期块茎腐烂。
适时采收:川半夏在第三次倒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后即可采挖。洗净泥沙即可销售鲜品,也可去皮晒干后销售干品。
二、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选择植株高大、大穗型品种,如金穗888。
2.保证密度:在厢沟两侧按40厘米的株距错窝栽植两行玉米,每亩定苗不少于1700株。
3.栽植管理:玉米栽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与大田春种玉米管理技术相同。
4.及时收获:如春种金穗888玉米,一般在8月上旬收获,只收玉米穗,不收割秸秆,利用其继续为川半夏遮阴,直到9月上旬,气温下降到30℃以下时收割秸秆。
(四川省阆中市沙溪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任茂明 邮编:637400;四川省阆中市农牧业局 陈志荣 邮编:637400)
栽培模式 篇4
梨树棚架式栽培是采用人工架设的支架, 将枝条绑缚在支架网的一种新式栽培模式[1,2,3]。棚架式栽培表现出果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管理方便等优点, 为丰富我国梨树栽培模式, 提高梨果品质进行了有效探索。这种栽培模式生产出的果实品质好, 且管理方便, 是一种高产出、管理简便的节约栽培方式, 在生产中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梨棚架式栽培生产面积扩大, 不仅可以为国内市场提供优质的梨果,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还可以打开国际市场, 恢复有“洛阳金桔”之称的孟津梨的国际地位及信誉。在梨棚架式栽培中, 需注意的是:梨棚架式栽培特别适宜经济发达、风大雾多、光照不良、通风条件较差的地区推广;梨棚架式栽培是平面叶幕、平面结果, 叶面积指数较小, 果品产量应适当控制;建立棚架网费用高, 栽培投资较大;棚架式栽培, 是一种新的栽培模式, 应加强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土、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技术措施, 才能取得优质高效的栽培效果。
1 梨树棚架式栽培的特点
采用棚架式栽培的梨树, 枝条一般依附于棚网生长, 呈水平状分布, 易于进行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 形成花芽容易, 且枝条固定于棚网上面, 遇风时摆动幅度较小, 抗风能力较强。开花结实后果实下垂, 光照好且营养充足, 果形端正、果个大且品质优,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传统无支架栽培模式进行对比, 其特点有:一是果品质量好。具有果个大、果形端正、果核小、果色好、含糖量高、单位质量价格高的特点。二是管理方便。棚架梨栽培密度小, 株行距较大, 且树冠在一定高度 (1.8 m) 平面上生长, 土壤管理方便, 可较长期地进行行间间作, 以耕代抚, 节约耕地, 增加收益;果实采收方便, 不需要架梯, 地面即可采收;病虫害防治效果好, 有利于喷药均匀, 提高药效;有利于果实套袋等其他管理措施的实施。三是光照好。冠形是平面, 枝叶量较小, 不易恶化光照,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及果实质量的提高。四是抗逆性强。枝条固定于棚网且树冠在平面上, 果实下垂, 遇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抵抗力强, 不易损伤果实。五是经济效益高。梨树棚架式栽培自1998年开始挂果至今, 已生产梨果11年。梨果的出园价格一直稳定在20元/kg左右, 试验地无支架栽培梨果的价格为5.0元/kg左右, 前者是后者单价的5倍以上。如果产果量按22.5 t/hm2计算, 价格以20元/kg计, 收益为45万元/hm2。即使面积扩大, 果品价格降低, 以超市最低价10元/kg计, 经济收入也达22.5万元/hm2。与传统无支架梨树栽培、农作物种植等相比, 经济效益显著。
2 梨树棚架式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用
栽培品种选用日本梨品种, 主要有:丰水、幸水、新高、廿世纪、廿一世纪、晚三吉等20多个品种。栽培所用接穗由日本直接引种。
2.2 苗木培育及定植
在原建栽植密度为4 m×3 m酥梨园中, 采用高接换头方法改接日本品种培育苗木。春季用劈接法在原骨干枝上进行嫁接, 每株接4~5个接穗, 嫁接后去除原有树形中的中央领导干。高接换头的苗木采用行内隔株间伐的方法使棚架栽培密度为5 m×6 m。新建梨园时, 待早春土壤解冻后条播催过芽的棠梨种子, 行距为15~20 cm, 播种深度为1.5~2.0 cm, 采用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的方法培育砧木苗。砧木粗度为0.8~1.0 cm时用嵌芽接或方块形芽接方法嫁接日本品种, 接后立即在嫁接部位上方1.0 cm左右处剪砧, 及时解绑并涂抹抽枝宝, 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当年苗木高度可达1.5 m左右。棚架式栽培梨园的定植密度为6 m×6 m。
2.3 建立棚架结构
梨树棚架式栽培的基本技术是建立牢固耐压的棚架结构。该结构由立柱、棚网、吊杆及吊线等组成。立柱设立在果园四周, 材料是规格为350 cm×15 cm×15 cm的钢筋水泥预制件。设立在相对两边对应的位置, 挖深为50~80 cm的穴, 基部打水泥稳固墩, 立柱向外侧倾斜45°设置, 地上垂直高度为2 m。每立柱设一固定斜向拉钢丝, 规格为直径8~10mm (图1) 。立柱间隔距离为3 m。棚架网线是由主棚网线和加密棚网线相互交叉垂直的网状结构, 棚架高1.8 m。主棚网线为相对两边对应主柱的连线, 间距为3 m, 选用直径为8~10 mm的钢丝;加密棚网线在相邻2个主网线之间设置, 距离为50 cm, 选用规格为直径5 mm的铁丝。调节并拉紧所有网线, 使棚架网面呈水平状态。棚架网自重较大, 承重后常常易下沉, 影响网状结构力学均匀性及生产作业, 故设吊杆及吊线, 起辅助减压、提升网面作用。吊杆间距离为18m, 规格为长20 m的镀镍合金管。每根吊杆设置吊线16根, 其规格为直径5 mm的铁丝, 连结吊杆顶端至主网线交叉点, 长度不等 (图2) 。
注:1为主网线, 2为立柱, 3为固定钢丝。
注:1为吊线, 2为主网线, 3为立柱, 4为吊杆。
2.4 整形修剪
梨树棚架式栽培所选用的日本主栽品种, 与中国传统的梨品种相比, 具有枝条柔软、匍匐性强的特点。试验中引进日本的生产模式, 将骨干枝绑缚在棚网上可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使树冠沿棚网呈水平状分布。采用棚架式栽培模式的果树, 骨干枝通常称为主蔓、副主蔓 (相当于主枝、副主枝) 。
改接后第1年, 为促进接穗枝条的生长, 常采用竹竿或细木棍等较长而结实的长杆与骨干枝或延长头绑扶, 保证枝条的直立生长, 增加其生长势和生长量, 要求当年生新梢长度达2 m品种枝条较柔软, 匍匐性强, 可用竹竿或细木棍等较长而结实的长杆与主蔓延长头并列绑捆在一起绑扶。夏秋季节, 枝条未完全木质化时拿枝, 将枝摆布均匀后去除扶绑的长杆, 用绳子将主蔓沿水平方向固定于棚网上。休眠季节修剪时留1 m左右重截。第2年对主蔓延长头、萌生位置合适的第1副主蔓的处理同第1年, 保证其生长势并增加生长量, 扩大营养面积, 形成树冠。第1副主蔓距主干1 m左右, 方向一致, 夏秋未完全木质化时上棚网, 冬剪时重短截 (留1 m) 主蔓延长头、副主蔓。第3年以后逐年在主蔓上培养1个副主蔓, 同侧副主蔓的间距为2 m, 相邻2个副主蔓的间距为1 m左右, 交错排列。在主蔓、副主蔓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群, 一般选侧生枝作为结果枝群;直立枝能改变方向, 培养为结果枝群的保留, 否则即可疏去。根据栽植密度确定副的主蔓数量, 一般为4~5条。整形一般需5~6年就可完成。
摘要:梨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果树, 传统的无支架栽培模式产量较高但果品质量控制较困难。主要就有支架的棚架式栽培模式的技术进行探讨, 以期为梨树生产优质果品提供新的栽培技术模式。
关键词:梨树,棚架式,特点,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朱瑞琪.浅谈梨树棚架式栽培[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9 (3) :31-32.
[2]张玉星.果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杨青松, 蔺经, 李晓刚, 等.4种棚架树形对梨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 2007 (6) :150-152.
温室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 篇5
温室一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
1 栽培模式温室樱桃萝卜-香菜-油菜-番茄种植模式. 2 茬口安排第1茬香菜于9月10日-12月播种,1月上旬-2月上旬陆续采收:第2茬油菜分别于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在温室育苗.1月上旬-2月上旬定植在温室中,2月上旬-3月初分别采收上市;第3茬番茄于12月中旬在温室中育苗畦内播种,1月中旬分苗,3月初定植.5月上旬开始采收到7月底-8月初拉秧;第4茬樱桃萝卜于8月10日播种,9月10日上市.
作 者:刘静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留守营镇农业站,066301刊 名:北京农业英文刊名:BEIJING AGRICULTURE年,卷(期):“”(4)分类号:S6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关键技术 篇6
1.选种、选肥、施肥量
1.1选种 品种抗逆性强、具有广范的适应性,不论是干旱、多雨、高温、低温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下都能有超群的产量表现,对不可控制的病害有较强的抗性,如茎腐病、穗腐病等,对螟虫、蚜虫也有较强的抗性。耐密性:密植是提高产量的必要条件,但品种必须具备耐密性,6~7万株/ha不秃尖或秃尖轻。优质:米质具有适应市场的标准,好卖、能卖上价。丰产性:从株形、穗形到籽粒深度、米质、容重都具备丰产的特征。
1.2选肥 目前化肥中的大量元素氮、磷、钾有缓释、复合、掺混肥,其中的氮有尿素、氯化铵,磷采用一铵、二铵,钾采用硫酸钾、氯化钾,国产三元素化肥大多采用氯化铵和一铵、氯化钾或硫酸钾,含氯高的化肥不适宜在根茎、油料、瓜菜作物上和盐碱地施用,尤其双氯化肥。三元素化肥的选用原料和生产工艺对养分的利用率差距很大,所以选择化肥还要了解它的成分。由于大量元素氮、磷、钾,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施用,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严重缺乏, 土壤板结,化肥利用率降低, 加大投肥量增加了支出,但增产效果并不明显。针对作物、土壤条件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配方施肥是促使作物大幅度增产、提高抗性、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微量元素肥料是根据近年土壤化验和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植株健壮提高抗性为目标,并经广泛试验证明是科学有效的产品。微量元素肥料以锌、硼、锰、硫、钙十几种微量元素、抗重茬剂、促生根剂、化肥吸收促进剂等科学配比制成的,能够活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对化肥的利用,补充中微量元素,提高抗病虫能力,促使根系发达,提高抗旱能力。
1.3施肥量 玉米高产攻关田施肥配方:ha用量(以下为参考量,实际用量应根据本区土地肥力及缺营养元素情况)复混肥500kg,生物有机肥400kg,播种前人工混合均匀,口肥用100kg,其余作底肥。 追肥用氮钾肥7袋混合均匀趟二遍地时追施。
2.施肥播种
2.1播前准备 4个肥口的可调节式施肥器、施肥钩或小铧:高产模式田必须采用可调节播肥器,用量准确,均匀,每台施肥器准备4个施肥钩或小铧;肥料混拌:将所有底肥均匀混合;种子包衣:播种前1天进行,10mL种衣剂加水50g混拌匀后包衣3.5kg玉米种子,包衣后将种子阴干;整地:播种前将茬子、玉米秆等清理干净;浇水:有条件浇水的在播前7天浇完,采用坐水种的应准备坐水设备。有春雨年份和地区必须土壤湿度足够时才能播种,不得干种;播种机具:可采用可调株距的播种机,人工扎眼器,用播种机的应准备优质滑石粉,采用医用滑石粉效果好。
2.2高产模式田采用“二侧施肥法” 单垄3条肥带施肥法:见图二,苗与二侧肥带各15cm,一条口肥带,适合机械收获。追肥结合趟二遍地施入沟内。二行5条肥带用50∶80播种法:见图一,中间沟施肥50%,两边各施肥25%,施肥深度15cm。两条口肥带。不能用原垄深施肥,高产田施肥量增加,会造成化肥烧根,不抗旱,造成小老苗减产。口肥:用播种机播种的与种子同时施入,人工播种的合垄前与底肥同时施入,如坐水种可将口肥加入水中,肥水比1∶300~500;施肥均匀:必须使用可调施肥器,优点施肥量可精确调节,机械停漏肥自动停止。避免人工调节施肥不均造成大小苗而影响产量。
2.2播种 播期:根据品种熟期地温及天气变化选择播期,吉林省西部地区在4月25日~5月10日播种。具体播期提前通知和记入栽培日志;土壤湿度:有浇水条件的,应在计划播种日前7天将地浇透,待地温到8℃以上时开始播种,有春雨年份必须充分下透才能下种,不可采用播种后浇水方式。(因地温低、浇不匀等原因造成病苗或苗不齐);坐水种:在没有灌水条件和无雨情况下坐水种是最好的方法,开沟浇透水、点种。覆土;株距:在水肥条件好的,选择耐密品种增加密度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ha保苗无浇水条件的5.5~6万株。有浇水条件地力较好地块6.5万株,地力差的6~6.3万株,膜下滳灌的地力好的7万株。
3.保全苗、齐苗、壮苗的主要措施
苗齐、苗壮是提高产量的基础,要达到苗齐、苗壮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土壤湿度与温度 采用播种前浇水或坐水种方法,不宜采用播种后浇水,会出现地温低而扎根、出苗慢,浇不匀、出不齐等现象。因近年高产耐密品种熟期较早,5月上旬播种可以完全成熟。
3.2防地下害虫 亩用1kg毒死蜱颗粒剂,开播种沟时施入沟内。施用方法:将药袋一角剪1.5cm口用手提另一角条施。
3.3种子包衣 用含28.8%噻虫嗪、0.66%咯菌腈和0.26%精甲霜灵种衣剂包衣,(防地下害虫、君子兰苗、黑穗病),种药比1∶350。为了种子包衣均匀,包衣前将种衣剂加0.5倍水混匀再进行包衣。
3.4拌种 播种前用拌能1∶200包衣(防粉种、促生根、增强拱土能力)。方法:将拌能每瓶加水100mL,可拌20kg种子。用小喷雾器均匀地喷在种子上,边喷边搅拌,也可将拌能加入种衣剂里混合均匀后包衣。方法:将拌能100mL加水100mL与5~6袋28.8%噻虫嗪、0.66%咯菌腈和0.26%精甲霜灵种衣剂混合后包衣,每50~60mL种衣剂可包17.5~21kg种子。
3.5施肥 二侧施肥法必须施口肥,每ha用氮磷钾配合平衡素100kg作口肥与种子同时施入,其余做底肥,保证苗齐、苗壮,防缺素症和生理病害。
3.6防止除草剂药害 前茬用过咪草烟的地块不能种玉米。苗前用阿胶乙草胺,避开低湿天气,以免产生药害。
3.7其他措施 覆土均匀:种子上覆土5~6cm,过深过浅都会影响出苗;防化肥烧种:采用50∶80二行5条施肥带播种法,或采用1行3条施肥带方法,苗主根不直接接触化肥避免烧根;中耕不伤苗:中耕时间应适时早进行,避免伤苗;追肥:用氮钾肥以保证高密度不脱肥,籽粒饱满。
4.化控
6~9叶喷施化控剂胺鲜脂·乙烯利,矮化植株,增加气生根,增粗茎秆时、增大果穗,提早5~7天成熟,提高抗旱能力同时防治叶斑病。选择无雨天气,无露水时喷施,最宜在下午3时后喷施。
5.防治虫害
防治玉米螟,用毒死蜱丢心方法:将矿泉水瓶盖扎几个眼,把呋喃丹装入瓶中,用人工往玉米大喇叭口期顶心撒,每株50粒左右,亩用量1.5kg。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1000~1500倍液喷洒,可与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同时混合喷施。防治蚜虫、红蜘蛛:用丁硫克百威加吡虫啉,在发生初期防治,选择晴天上午9时后喷施。注意事项:防冶玉米螟不可采用菊酯和有机磷杀虫剂,会产生药害导致空秆。毒死蜱是有毒农药, 种衣剂含噻虫嗪,拌种和施用时应带口罩、手套防护,施药后未洗手不能吃食物。如有中毒及时服用或注射阿托品,严重的及时送医。
6.及时浇水
有浇水条件的14叶前干旱特别重时隔沟灌,不宜大水浇灌以免徒长。抽雄期开始时干旱应及时浇水。尤其在抽雄前、灌浆、鼓粒期大量用水时浇水应及时。
7.收获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篇7
一、播种前的种植基础
1.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 要及时浅耕灭茬, 耙好保住底墒。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细耙达到上虚下实。
2. 选用良种。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耐水耐肥、抗倒伏、株型紧凑、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有利于高产栽培。
3. 适期播种。
冬性、半冬性品种在10月8日至10月15日播种, 弱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至10月25日播种, 强春性品种要适当晚播, 以防小麦冻害发生。
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有利于年前预防苗期病虫危害, 为冬前形成壮苗打下基础。一般采用50%辛硫磷50毫升对水2.5千克均匀喷洒在25千克种子上, 预防小麦地下害虫的危害;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20毫升拌小麦种子10千克拌后堆闷6小时以上, 然后晾干播种, 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
二、小麦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1. 施肥技术。
小麦从土壤中吸收量最多、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氮、磷、钾三要素。施肥是以底肥为主, 追肥为辅;增施有机肥稳施氮磷肥、补施钾肥和微肥, 平衡施肥。一般采用含氮磷钾15-15-15的复合肥每667平方米50千克作底肥, 尿素10~15千克, 采用40%做底肥, 60%在拔节期追施。
2. 灌溉技术。
一般浇好三水就可以满足小麦高产对水的需求, 三水分别是:越冬水、返青拔节水、灌浆水。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 平均温度2℃以上, 灌浆水要在小麦收获前15天以上浇灌, 否则会造成小麦加速根系老化死亡。
3. 化学除草技术。
小麦田主要以阔叶杂草为主, 采用10%苯磺隆10克或75%苯磺隆1.0~1.5克兑水30千克在杂草叶上喷打, 有禾本科杂草的麦田采用6.9%膘马50~60毫升兑水在杂草茎叶上喷打。
4. 化控防倒技术。
小麦倒伏原因有气候、播量过大、施氮肥过多等主要因素, 每667平方米可采用15%多效唑35~40克在小麦拔节前6~7天兑水30千克均匀喷打一次。
5. 病虫害防治技术。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篇8
1 选地整地
花生宜选土层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好的砂壤土或砂土, 最好是上沙下壤、上松下实的土体结构。土质黏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花生。花生喜欢软茬, 以禾本科作物的茬口为最好, 不宜选豆茬等油料作物茬口, 不宜重茬和迎茬[1]。选茬时要特别注意上茬除草剂的残留药害。用过阿特拉津、广灭灵、氯嘧磺隆等均不可以种花生。早春整地, 土壤刚化冻时, 采用三犁川打垄深施底肥, 整地深度达20 cm。
2 播种
应选择生育期115~120 d的品种, 生育期超过125 d就不能安全成熟。以白院花1号、白院花2号和白院花3号为主, 搭配品种可选用吉扶1号、吉扶2号、吉扶3号、大白沙、白沙1016等品种, 应根据各地土壤不同特点, 可以在引进小面积试种后再大面积种植。用花生种子包衣剂拌种, 可防治根腐病和地下害虫。种子处理时不要碰破种皮。红粒的花生品种适宜在5 cm土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 白粒的花生品种适宜在5 cm土温稳定通过15℃时播种。一般年份在5月10—20日播种, 覆土4~6 cm。
3 田间管理
清棵是将半留土的子叶扒出地面, 可增产10%~20%。当2片真叶展开时开始, 不要伤子叶。铲趟应在开花结果期前结束。第1次铲趟是在苗出齐后, 垄沟趟一犁, 不上土。第2次铲趟是在始花期, 少上土。第3次铲趟是在盛花期, 多上土, 形成方头垄, 便于接纳果针。上土时要防止压花。一般在开花后20~25 d或花生主茎高度达35 cm时, 用花生矮壮进行第1次化控, 当植株高度超过40 cm时进行第2次化控。保持植株不超过45 cm。
4 科学施肥
根据地力情况合理施肥, 提倡农肥结合化学肥料同时施用。重茬如果轮作有困难可拌肥使用盐碱土壤活化改良剂 (重茬灵) , 有调节土壤养分平衡及预防病害的显著作用。施45%高磷型复合肥300~350 kg/hm2, 也可施二铵100~150kg/hm2、尿素50 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50~100 kg/hm2, 同时要配合钙肥的施用。可以用花生专用肥 (按不同品种标注使用量) +硅钙肥40kg/hm2作底肥结合打垄深施垄沟内, 然后起垄镇压, 以备播种[2,3]。口肥可用冀微生物磷钾菌 (15瓶) 或其他生物菌肥放在水桶里随水下地, 可起到疏松土壤、提高地温、解磷解钾、增加抗病性等作用。也可用丰产宝2桶/hm2作口肥, 对后期叶斑病及菌核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可采用喷花生专用叶面肥, 花期及结果期使用粒粒宝、多果宝等。苗期苗矮、长势弱, 可喷1次;始花期至盛花期连喷2~3次, 7~10 d喷1次;结荚成熟期喷1次。
5 病虫草害防治
根腐病类包括根腐病、根茎腐病、冠腐病。防治方法:重病田轮作3~5年。增施有机肥、生物复合肥, 改良土壤, 增强抗病力。种子处理, 用种衣剂拌种。用强力甲托、恶甲水剂或多福混剂进行喷浇植株, 结合生根剂和叶面肥喷雾施药。叶斑病类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 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防治方法:在实行轮作基础上, 在病发初期喷施叶面杀菌剂, 如多菌灵、白托、多咪混剂等结合喷施叶面肥防治[4]。草地螟在6月中旬干旱年份发生, 用敌杀死、阿维高氯、功夫等田间喷雾。蚜虫、红蜘蛛在干旱时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生。蚜虫用吡虫啉、啶虫脒防治, 红蜘蛛用专用杀螨剂喷雾防治。可用豆花玉、花生田无草、双除、施田补等安全性除草剂在花生播种后3~5 d内垄面喷雾土壤封闭除草, 用药过晚拱出后易受药害。具体用量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在杂草2~4叶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 用精奎禾灵、精稳杀得等。除阔叶杂草用48%苯达松, 安全高效。
6 适时收获与贮藏
9月中旬, 当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脱落, 多数荚果果壳硬化, 种子颗粒饱满、光润、呈现品种特有的色泽, 可开始收获。选晴天用人工或机械拔收、刨收、犁收均可, 起收后就地铺晒, 晒到荚果摇动有响声时, 运回场院堆垛, 荚果朝外, 继续风干。约经30 d, 充分干燥后摘果, 去除秕果, 再充分晾晒, 方可入库储藏。
参考文献
[1]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顾广霞, 张云万, 王辉, 等.彩色花生引种试验初报[J].吉林农业科学, 2010 (2) :17-18.
[3]董加贵, 田林凤, 张明欣, 等.日照市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作物杂志, 2009 (4) :94-96.
川半夏高效栽培新模式 篇9
1 模式简介
1. 1 模式套作方法
该模式是川半夏与玉米按一定的开厢行比套种的模式。即在种植半夏前按1. 4m开厢, 其中半夏播幅100cm, 沟宽40cm, 厢沟深25cm, 边沟深30cm。在厢沟两侧套种2 行玉米即可。
1. 2 产量高, 效益好
实践证明, 这种栽培模式在与相关配套技术有机结合的情况下, 一般年份单产鲜半夏400kg /667m2, 干半夏100kg /667m2, 产值1. 2 万元, 产玉米250kg /667m2, 产值600 元。全年综合产值1. 26 万元/667m2。扣除种植半夏和玉米的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费用6280 元后, 纯收入高达6320元/667m2, 其效益是净作半夏、半夏套种其它作物等模式的1. 5 ~ 2. 4 倍, 是大面积麦/ /玉/ /苕种植模式的10 倍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 3 高产高效机理
采用该模式栽培, 半夏与玉米植物学特性可以相互利用, 优势互补, 各自发挥高产潜能。半夏充分利用玉米植株高大, 叶面积大, 为半夏提供了绝佳的半荫半阳环境, 减少半夏厢面水分蒸发, 保持土壤湿润, 减轻高温强日照对半夏正常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从而推迟倒苗期, 缩短倒苗与出苗的间隔时间, 延长有效生育期, 增大珠芽繁殖系数, 有利于提高半夏产量。而玉米又充分利用了半夏植株矮小, 厢面空间大, 使玉米叶片得以充分伸展扩大叶面积, 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促进光合作用、发挥个体增产优势。
2 川半夏主要栽培技术
2. 1 精细选种
在播种前选择新鲜、饱满、无病虫危害。并按直径大于和小于0. 5cm的种籽分级精选川半夏种籽, 有利于苗齐苗壮和田间管理。
2. 2 平衡施肥
在整地前施用澳特尔复合肥60kg /667m2、油枯60kg /667m2、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kg /667m2, 均匀撒施于田间, 再翻耕、耙平, 确保川半夏对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多种养分的需求。
2. 3 开沟做厢
开沟做厢的方法 ( 见前述) , 要确保厢沟、边沟水流畅通无阻, 厢面略成瓦背型, 下雨无积水。
2. 4 适时播种
川半夏可以秋播和春播, 但以11 月份中、下旬播种产量最高。播种方法采用开沟条播, 沟深5 ~6cm, 行距20cm, 播种量100 ~ 120kg /667m2。
2. 5 加强田管
2. 5. 1 摘除花苔在半夏齐苗10 ~ 15d后, 陆续出现花苔, 用手缓慢摘掉, 做到随见随除, 以减少养分的无益消耗, 促进营养生长和块茎膨大。
2. 5. 2 及时除草田间杂草要随时采用人工除草, 在全育期中必须做到田间无杂草。半夏个体较小, 生长势与杂草相比处于劣势, 除草是否及时、彻底是种植半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 5. 3 抗旱排涝半夏怕高温干旱和洪涝、喜湿润, 因此在干旱时要及进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若遇雨水多的年份要及时排水防涝。
2. 5. 4 防治病害半夏病害主要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病毒病。其防治方法: 一是在施基肥整地时用80% 甲基硫菌灵1000g /667m2与肥料一同混用, 对土壤消毒杀菌。二是在齐苗7 ~ 10d后, 用洗树净45g /667m2、活力素45g /667m2混合对水45kg, 叶面喷雾, 以促苗壮, 增强抗病能力。三是在第1 次倒苗后, 用50% 福美双80g /667m2对水60kg, 叶面喷雾, 防治后期块茎腐烂。
2. 6 适时采收
半夏在第3 次倒苗 ( 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 后, 即可采挖。去掉泥土即可销售鲜品, 销售干品需洗净泥沙去皮晒干。
3 玉米主要栽培技术
3. 1 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植株高大, 大穗型品种金穗888。
3. 2 保证密度
在厢沟两侧按40cm的株距错窝栽植2 行玉米, 植株数不少于1700 株/667m2。
3. 3 栽植田管
玉米栽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与大面积春种玉米相同。
3. 4 及时收获
重庆蔬菜高效栽培六大模式 篇10
关键词:蔬菜,高效栽培,模式,重庆
重庆市地形多样, 立体性强, 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坝四大类型。这种地形的多样性、立体性为重庆市蔬菜生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自然气候条件。2008年, 农业部制定了《全国蔬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将全国蔬菜生产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八个优势带, 重庆市被列为冬春蔬菜优势区的长江中上游冬春蔬菜优势带和夏秋蔬菜优势区的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带。为此, 重庆市人民政府结合重庆地理和气候特点, 确立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三大重点区域, 构建三级保供蔬菜基地”, 即遂渝高速公路沿线蔬菜生产优势带、高山蔬菜生产区、三峡库区加工蔬菜带三大重点区域, 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和集镇三级保供蔬菜基地。根据重庆市蔬菜产业规划布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春、秋两个淡季为重点, 提出了重庆蔬菜六大高效栽培模式。
1浅丘平坝纯菜型高效栽培模式
1.1早番茄—秋黄瓜—冬莴笋 (大白菜)
(1) 早番茄。品种选择合作903、渝红9号、红宝1号等, 11月上中旬播种, 翌年2月下旬定植, 4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2500元, 产值为5900元, 纯收入为3400元。
(2) 秋黄瓜。品种选择渝杂黄4号、津优1号等, 7月中旬播种, 8月上旬定植,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955元, 产值为3600元, 纯收入为1645元。
(3) 冬莴笋。品种选择二白皮、科兴3号等, 9月上中旬播种, 10月中下旬定植, 翌年1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300元, 产值为2000元, 纯收入为700元。
1.2早黄瓜—夏秋豇豆—儿菜
(1) 早黄瓜。品种选择燕白、津优1号等, 2月上中旬播种, 3月下旬定植, 4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2200元, 产值为5500元, 纯收入为3300元。
(2) 夏秋豇豆。品种选择张塘、盛夏等, 5月中下旬在黄瓜架下播种, 7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10元, 产值为2100元, 纯收入为1190元。
(3) 儿菜。品种选择早富1号、渝星1号等, 9月上旬播种, 10月上旬进行定植, 12月底至2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3200元, 纯收入为2100元。
1.3早菜豆—夏秋豇豆—儿菜
(1) 早菜豆。品种选择超级架豆王、春丰4号等, 2月中旬播种, 3月上旬定植, 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10元, 产值为3000元, 纯收入为2090元。
(2) 夏秋豇豆。品种选择张塘、盛夏等, 5月中下旬在菜豆架下播种, 7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10元, 产值为2100元, 纯收入为1190元。
(3) 儿菜。品种选择早富1号、渝星1号等, 9月上旬播种, 10月上旬定植, 12月底至2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3200元, 纯收入为2100元。
1.4嫁接茄子—大白菜 (甘蓝、莴笋)
(1) 嫁接茄子。品种选择春秋长茄、黑冠长茄等, 9月中下旬播种, 翌年3月上中旬进行定植, 4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2810元, 产值为8000元, 纯收入为5190元。
(2) 大白菜。品种选择剑春、四季王等, 9月中旬播种, 10月下旬进行定植, 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400元, 产值为3000元, 纯收入为1600元。
1.5春莴笋—夏莴笋—夏秋莴笋—秋冬莴笋—冬莴笋
(1) 春莴笋。品种选择白甲、双尖、二白皮、科兴5号等, 12月上旬播种, 翌年1月中旬定植, 4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00元, 产值为1600元, 纯收入为1000元。
(2) 夏莴笋。品种选择双尖、碧松、科光1号等, 3月上旬播种, 4月中旬定植, 6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80元, 产值为1500元, 纯收入为820元。
(3) 夏秋莴笋。品种选择科光1号、科兴3号、双尖、碧松等, 6月上旬播种, 7月上旬定植, 9月上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740元, 产值为3600元, 纯收入为2860元。
(4) 秋冬莴笋。品种选择双尖、碧松、碧玉、科兴3号、二白皮等, 8月上旬播种, 9月上旬定植, 10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00元, 产值为2000元, 纯收入为1400元。
(5) 冬莴笋。品种选择双尖、碧松、碧玉、科兴3号、科兴5号等, 9月下旬播种, 10月下旬定植, 翌年1月上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580元, 产值为1400元, 纯收入为820元。
1.6西葫芦—夏秋茄子—豌豆尖
(1) 西葫芦。品种选择长青王、阿太、冬玉等, 1月中下旬播种, 2月下旬定植, 4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2300元, 产值为4100元, 纯收入为1800元。
(2) 夏秋茄子。品种选择春秋长茄、黑冠长茄等, 4月中旬播种, 6月上旬定植, 7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800元, 产值为5600元, 纯收入为3800元。
(3) 豌豆尖。品种选择白菜豌、麻豌、无须豌豆等, 10月中旬播种, 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500元, 产值为2000元, 纯收入为1500元。
1.7春大白菜—夏豇豆—秋番茄
(1) 春大白菜。品种选择良庆、四季王等, 2月中下旬播种, 3月中下旬定植, 5月上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80元, 产值为2500元, 纯收入为1520元。
(2) 夏豇豆。品种选择张塘、盛夏等, 5月中下旬播种, 7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10元, 产值为2100元, 纯收入为1190元。
(3) 秋番茄。品种选择红帅4041、4058等, 8月上旬定植, 6月下旬播种, 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500元, 产值为3600元, 纯收入为2100元。
1.8辣椒+苦瓜—大白菜 (甘蓝、莴笋)
(1) 辣椒。品种选择渝椒5号、渝椒6号、苏椒5号等, 10月上中旬播种, 翌年3月上旬定植, 4月中旬至7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800元, 产值为4300元, 纯收入为2500元。
(2) 苦瓜。品种选择绿冠、长丰、兴合618等, 3月上旬播种, 4月中旬定植, 6月上旬至9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4200元, 纯收入为3100元。
(3) 大白菜。品种选择剑春、四季王等, 9月上旬播种, 10月上旬定植, 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400元, 产值为3000元, 纯收入为1600元。
1.9茄子 (番茄) —大白菜—莴笋
(1) 茄子。品种选择春秋长茄、黑冠长茄等, 9月中下旬播种, 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 4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900元, 产值为4800元, 纯收入为2900元。
(2) 大白菜。品种选择剑春、四季王等, 7月中旬播种, 8月上旬定植, 10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600元, 产值为3500元, 纯收入为1900元。
(3) 莴笋。品种选择双尖、碧松、碧玉、科兴3号, 9月下旬播种, 11月上旬定植, 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580元, 产值为1600元, 纯收入为1020元。
1.10番茄—四季豆—花菜
(1) 番茄。品种选择903、渝红9号、红宝1号等, 2月上中旬播种, 4月下旬定植, 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500元, 产值为4200元, 纯收入为2700元。
(2) 四季豆。品种选择红花青壳、双青玉豆等, 8月上旬播种, 8月中下旬定植,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200元, 产值为2900元, 纯收入为1700元。
(3) 花菜。品种选择白玉、福门等, 10月中下旬播种, 11月下旬定植, 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80元, 产值为2200元, 纯收入为1220元。
1.11辣椒 (茄子) —黄瓜—花菜 (甘蓝)
(1) 辣椒。品种选择渝椒5号、渝椒6号、苏椒5号等, 2月上中旬播种, 3月下旬定植, 4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2200元, 产值为5500元, 纯收入为3300元。
(2) 黄瓜。品种选择渝杂黄4号、津优1号等, 7月中旬播种, 8月上旬定植, 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300元, 产值为3600元, 纯收入为2300元。
(3) 花菜。品种选择白玉、福门等, 10月中下旬播种, 11月下旬定植, 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80元, 产值为2200元, 纯收入为1220元。
2粮菜型高效栽培模式
重庆冬闲田多, 发展粮菜轮作, 既不影响“粮袋子”, 又可丰富“菜篮子”, 还可增加农民的“钱夹子”。
2.1早黄瓜—水稻—儿菜 (榨菜)
(1) 早黄瓜。品种选择燕白、燕丽等, 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 3月上中旬定植, 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2200元, 产值为5500元, 纯收入为3300元。
(2) 水稻。品种选择Q优6号、Q优8号等, 3月中旬播种, 5月中下旬定植, 8月下旬收获, 每667 m2成本为680元, 产值为1100元, 纯收入为420元。
(3) 儿菜。品种选择早富1号、渝星1号等,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 12月底至翌年2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3200元, 纯收入为2100元。
2.2早番茄—水稻—儿菜 (榨菜)
(1) 早番茄。品种选择合作903, 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种, 3月上中旬定植, 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3100元, 产值为6200元, 纯收入为3100元。
(2) 水稻。品种选择Q优6号、Q优8号等, 3月中旬播种, 5月中下旬定植, 8月下旬收获, 每667 m2成本为680元, 产值为1100元, 纯收入为420元。
(3) 儿菜。品种选择早富1号、渝星1号等,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 12月底至翌年2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3200元, 纯收入为2100元。
3高山生态型高效栽培模式
由于适于发展高山蔬菜的可耕地有限, 为避免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掠夺式经营, 使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相结合, 发展高山生态型蔬菜是我国高山蔬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以下几种模式适合于重庆地区海拔800~1200 m的高山。
3.1春大白菜—夏菜豆—秋萝卜—冬洋芋
(1) 春大白菜。品种选择良庆、四季王等, 3月中旬播种, 3月下旬定植, 5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900元, 产值为2800元, 纯收入为1900元。
(2) 夏菜豆。品种选择红花青壳、双青玉豆等, 5月中旬播种, 5月下旬定植, 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2900元, 纯收入为1800元。
(3) 秋萝卜。品种选择白粉团、白玉春等, 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直播, 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700元, 产值为2400元, 纯收入为1700元。
(4) 冬洋芋。品种选择白花洋芋, 11月上旬下种, 翌年3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000元, 产值为2000元, 纯收入为1000元。
3.2黄瓜—四季豆—瓢儿白
(1) 黄瓜。品种选择燕白、津优1号等, 4月下旬播种, 5月下旬定植, 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200元, 产值为4600元, 纯收入为3400元。
(2) 四季豆。品种选择花青壳、双青玉豆等, 7月中旬播种, 8月上旬定植,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100元, 产值为2900元, 纯收入为1800元。
(3) 瓢儿白。品种选择华冠1号, 9月中下旬播种, 10月下旬定植, 12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00元, 产值为1800元, 纯收入为1200元。
3.3甘蓝—瓢儿白—瓢儿白
(1) 甘蓝。品种选择京丰1号、西园4号等, 3月下旬播种, 5月上旬定植, 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800元, 产值为2100元, 纯收入为1300元。
(2) 瓢儿白。品种选择华冠1号, 7月下旬播种, 8月下旬定植, 10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00元, 产值为2000元, 纯收入为1400元。
(3) 瓢儿白。品种选择华冠1号, 9月中下旬播种, 10月下旬定植, 12月中下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00元, 产值为1800元, 纯收入为1200元。
4山地节本增效型模式
山地节本增效型模式, 即坡地瓜果模式。通常在幼龄果园下种植南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起到防草、保墒等作用, 提高效益, 主要采用柑橘套南瓜 (冬瓜) 的栽培模式。
(1) 南瓜。品种选择蜜宝、蜜月、金船蜜本等, 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 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 7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400元, 产值为1200元, 纯收入为800元。
(2) 冬瓜。品种选择铁柱168、黑先锋、黑老粗、黑优大等, 3月中下旬播种, 4月中下旬定植, 7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600元, 产值为1600元, 纯收入为1000元。
5休闲观光型模式
利用乡村庭园、道路、水渠种植藤蔓蔬菜和观赏类蔬菜, 建设绿色休闲蔬菜长廊, 提高土地的利用, 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主要采用嫁接苦瓜 (节瓜) 套黄秋葵 (红秋葵) 的栽培模式。
(1) 苦瓜。品种选择兴合618、九杂1号、碧秀等, 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 3月中旬至4月上旬定植, 6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600元, 产值为3000元, 纯收入为1400元。
(2) 节瓜。品种选择翡翠、玉丰、杂优连环等, 3月中下旬播种, 4月中下旬定植, 6月上旬至10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1600元, 产值为3000元, 纯收入为1400元。
(3) 黄秋葵。品种选择五福、五角等, 4月下旬播种, 5月下旬定植, 7月上旬至11月上旬采收, 每667 m2成本为400元, 产值为1600元, 纯收入为1200元。
6采摘体验型模式
实行多品种周年栽培, 每个季节保证有足够的蔬菜品种。
(1) 春季重点安排多翅瓜、金童、玉女、蝈蝈葫芦、鹤首葫芦、天鹅葫芦、金锤瓜、香炉瓜、子孙满堂、江柄瓜、金瓜、小金梨、金天鹅、佛手瓜、鸳鸯瓜、龙凤瓜、飞碟瓜、福禄寿、蛇瓜、砍瓜、香丝瓜、长棱丝瓜、白丝瓜、元帅节瓜、黄秋葵、红秋葵、观赏辣椒、樱桃番茄、观赏茄子、紫菜豆、甘薯尖等品种。
日光温室番茄+甜瓜高效栽培模式 篇11
关键词:温室番茄;甜瓜;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 S641.2;S65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47
阜蒙县冯国良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广泛应用了日光温室番茄+甜瓜高效栽培模式,拥有设施内面积239亩,155自然栋全钢架结构温室。2015年,合作社年产蔬菜量304万公斤,同比增加11%;产值达1859万元,同比增加12%。其高效栽培模式如下:
1春茬甜瓜栽培技术要点
甜瓜生产的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亩产量最高值为6000公斤,批发价格10~14元不等。近几年,甜瓜的栽培面积在阜蒙县一直不断扩大。该地区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少,特别适宜甜瓜生长,所产甜瓜品质佳,口味好。加上甜瓜生产的周期短,投入少,省工省时,效益来得快。
1.1品种选择
金牌绿如意。平均结瓜4~5个,单果重300~400克,折光含糖18度以上,耐运输,管理得当,亩产平均可达4500公斤左右。
1.2技术要点
1.2.1育苗 全部来自于工厂化育苗。该地区温室甜瓜一般在11月上中旬播种,12月上旬~次年1月上旬定植,苗龄40天左右。
1.2.2苗期管理 白天温度保持28℃~32℃,晚上不低于13℃。7天打一次药,防治病害发生。
1.2.3整地施肥 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8~10立方米,过磷酸钙5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30公斤。硼肥1公斤,硫酸铜1公斤,均匀撒施。深翻20~30厘米深,使肥土充分混匀。
1.2.4做畦 1.2米为基线,从两边培土做床。床面宽80厘米,两床间距40厘米,畦做好后在畦面上铺设微灌管,覆上黑色地膜。
1.2.5定植 先在畦面上按株行距用打孔器打孔,然后坐水,摆坨。株距20厘米。
1.2.6定植后的管理
1.2.6.1温度管理 定植后保持室内白天温度为32℃~35℃。苗完全缓好后把温度降下来,白天温度为28℃~30℃。结瓜前白天温度要保持在28℃~30℃,不超过35℃不放风。夜温不低于17℃~18℃。瓜坐住后白天温度为30℃~33℃。中后期加大温差。
1.2.6.2肥水管理 第一水,定植水要浇透,不用浇缓苗水。第二水,当瓜坐住,先少给些水。第三水,当瓜长到鸡蛋大小时浇催瓜水。第四水,甜瓜长到80%大小时,再浇一次水。
1.2.6.3授粉 上午9~11时,用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向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一朵雄花可给3~4朵雌花授粉。
1.2.6.4整枝方式 吊蔓栽培,单蔓整枝。根据甜瓜结瓜特性,留孙蔓结瓜。
1.2.7病虫害防治
1.2.7.1病害防治 白粉病用30%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1.2.7.2虫害防治 白粉虱、蚜虫及斑潜蝇都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防治,每亩温室悬挂30~40块。
1.2.8采收 本地销售采收九分熟的瓜,远销的采收七至八分熟的瓜。果实采摘以后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达到合格标准后,分等分级处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贴上商标,装箱出售。
2秋茬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秋茬番茄在6~7月份播种、8~9月份定植,主要供应期在10月至翌年2月,在该地区种植较为普遍。
2.1品种选择
奥菲。平均单果重150~200克,平均亩产10000公斤。
2.2技术要点
2.2.1播种 在播种的前一天浇足底水,播种前在已经装好营养土的营养钵上打一遍普力克,高温季节育苗可干籽直播。每个营养钵内播一粒种子,用手轻轻的按一下,以不出坑为宜,上面撒0.8~1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再打一遍普力克,覆膜、遮荫。苗床周围撒辛硫磷或盖防虫网。播种后的管理:播后3~4天,当苗长出60%左右把地膜撤掉,防猝倒病和立枯病,用15公斤水对15克普力克喷雾,苗齐后用15公斤水对30克普力克再喷一遍。温度白天25 ℃,夜晚15℃~20℃。若秧苗长势过旺可以使用助壮素控秧。
2.2.2定植
2.2.2.1施肥作畦 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立方米,磷酸二铵40~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拌匀后平铺地面上,需要深翻土地40厘米,翻浅易形成犁地层,不利于作物的根系发育。起垄宽度因种植密度而异,一般亩栽2500~3000株,大行距为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畦高12~15厘米,每垄种双行,交叉排列。
2.2.2.2高温闷棚 整地做好畦后,进行3~4天的高温闷棚,使棚内温度达60℃~70℃,可杀死大部分病原物。
2.2.2.3定植 定植时要求土壤湿润而不粘。高温季节定植要选择平畦栽培,浅栽苗,苗坨要比穴坑稍高出一些,可防治病毒病、立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定植后要浇水,水量不易过大。
2.2.3定植后管理
2.2.3.1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要昼夜通风,使棚内外温湿度基本相同。所以进入10月份中旬以后要及时加盖草苫,并要早揭晚盖,白天保持在25℃~28℃,夜温15℃~18℃,空气湿度控制在45%~55%,以利于授粉授精防落花落果。
2.2.3.2肥水管理 前期要注意秧苗徒长,当番茄第一穗果坐住,直径到1.5厘米左右时开始第一次追肥,以后每坐住一层果追一次肥,用肥种类要认真选择,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要合理搭配。
2.2.3.3及时整枝吊蔓 定植后,当植株高达30厘米时就要开始吊蔓,在整枝方式上采用单干整枝,即除主干以外,所有的侧枝全部摘除,留5穗果,最后一穗果上留3~4片叶掐尖。每穗留3~5个果,把发育不整齐,形状不标准的果疏掉。及时剪除病叶、老叶、黄化叶以便通风透光,减少病害传播。
2.2.4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还可结合用20%的百菌清烟剂200克/亩、10%速克灵烟剂200克/亩熏棚。
2.2.5采收 番茄多在初熟期采收,即当果实顶部着色达到1/4左右时进行采收为宜。经农药残留检测达到合格标准后,统一包装、贴商标、贴二维码进行装箱销售。
栽培模式 篇12
一、品种选择
草莓选适合大棚栽培的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种, 凤城地区栽培的品种有丰香、日本99等;西瓜选用早熟、抗病的品种, 有京欣1号、锦王等;白菜选用生育期为50~60天的早熟品种, 有世纪王、金锋等。
二、茬口安排
草莓6月上旬育苗, 7月中下旬假植, 9月上旬定植, 春节期间上市。西瓜3月中旬育苗, 5月定植于草莓垄沟。西瓜第二茬瓜采收后, 7月下旬直播白菜。
三、栽培模式
1. 草莓
耕地深翻30厘米, 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复合肥40公斤, 做成畦宽45厘米、高20厘米, 留沟深20厘米。亩定植7000~8000株, 株行距25厘米×20厘米, 并及时覆地膜。果实膨大期每亩用氯化钾4公斤和3公斤尿素, 分别对成1%和0.5%的溶液浇施, 共施3次。及时疏花、疏果, 摘除老叶。
2. 西瓜
在大棚内采用营养钵育苗, 每亩地需约800只营养钵的土加1公斤过磷酸钙和50公斤腐熟粪水, 浇入一定量的500倍液托布津农药, 每钵放入催芽至露白瓜籽1~2粒, 上面覆盖0.5~1厘米厚的细沙。定植于草莓垄沟上, 每亩定植550~650株。定植后2~3天不放风, 以利缓苗。当外界气温升高时, 适量放风, 干旱时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当西瓜坐果时及时整枝, 人工辅助授粉, 及时防治病虫害。
3. 白菜
【栽培模式】推荐阅读:
栽培模式选择06-07
人工栽培模式06-26
模式化栽培09-16
栽培管理模式10-07
大豆栽培高产攻关模式05-18
蔬菜保护性栽培模式07-29
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模式11-09
高产模式化栽培规程论文05-27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栽培模式研究06-09
栽培环境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