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栽培

2024-10-18

周年栽培(精选11篇)

周年栽培 篇1

一、鸡腿菇概况

鸡腿菇因其形如鸡腿, 味似鸡丝而得名, 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 被誉为“菌中新秀”。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口感极好, 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 增强人体免疫力,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测定, 每100g鸡腿菇干品中, 含有蛋白质25.4g、脂肪3.3g、总糖58.8g、纤维7.3g, 富含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含有20种氨基酸, 还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鸡腿蘑还是一种药用蕈菌, 味甘性平, 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 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鸡腿菇还含有抗癌活性物质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 长期食用, 对降低血糖浓度, 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特别对治疗痔疮效果明显。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鸡腿菇的人工栽培,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鸡腿菇袋生长周期短, 生物转化率较高, 易于栽培, 特别适合我国农村种植。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 已成为我国伞菌目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二、大邑县鸡腿菇生产现状

大邑县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引进鸡腿菇进行试验示范, 于本世纪初开始大面积生产, 到目前为止, 已有20多年历史, 年平均种植规模达1 000万袋以上, 主要集中分布在韩场、蔡场、安仁等乡镇, 年产鲜菇5 000t以上, 其中90%以上的鲜菇通过鲜销途径销往成都、重庆以及其它各大城市, 丰富了市民菜篮子。

1. 栽培模式简易

目前, 大邑县的鸡腿菇栽培模式主要是简易塑料大棚, 俗称是“靠天吃饭”的栽培模式, 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耐性特别强, 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的调控能力很弱;同时, 由于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自然气候条件越来越恶劣, 环境温差变化, 非常不利于鸡腿菇的生长, 因此, 生产的鸡腿菇产品产量低、质量差。

2. 经济效益差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 由于气温的关系, 1年最多可生产两季。每座简易大棚每季约种植菌袋0.8万袋, 1年可种植鸡腿菇菌袋1.6万袋, 每袋投入3元, 其中原料投入1.5元/袋, 人工投入1元/袋, 固定设施投入0.5元/袋, 1.6万袋共投入资金4.8万元。平均每袋产菇0.4kg, 1.6万袋可产菇6 400kg。以1kg平均价8.5元计, 6 400kg鸡腿菇产值5.44万元, 除去成本4.8万元, 1.6万袋鸡腿菇纯利润6 400元。

三、两种设施化周年栽培模式探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食用菌产品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因此, 发展设施化周年栽培势在必行。大邑县发展鸡腿菇设施化周年栽培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 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大邑县的4 599座标准化菇房由于蘑菇市场行情较差, 大部分菇房闲置, 经改造后可进行鸡腿菇周年生产;二是“5.12”大地震恢复重建完成后, 大邑县许多安置性板房已经无用, 经改造后可进行鸡腿菇周年生产;三是进行鸡腿菇周年栽培能有效克服生产季节性强、正季价格偏低等问题, 稳定市场供给, 提高产品平均价格, 增加种植户收入。

1. 简易房屋设施化周年栽培模式

(1) 设施化出菇房的修建 (1) 简易房屋。可利用现成的房屋或修建简易房屋, 稍加改造, 在下面建造出菇房, 进行鸡腿菇生产。 (2) 出菇房规格及处理。外层利用5.12大地震后的简易板房, 板房内外层为镀锌铁皮, 中间层为5cm厚的保温泡沫, 将板房焊接成规格为“长×宽×高为12m×7.8m×2.8m”出菇房, 在室内安装制冷设备一套, 可控制整个空间温度范围在10~30℃;出菇房内地基进行隔热防潮处理, 四周和顶上开4~6个排气孔, 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通风换气。 (3) 室内搭架。室内床架5列, 床架高5层, 床架宽1.3m、长11m, 层架间距走道0.55m, 栽培面积6层 (含地面) , 使用面积1.3×11×4×6=343m2, 每m2种植鸡腿菇菌袋25袋, 每间出菇房至少可种植鸡腿菇8 000袋。

(2) 投资概算修建1间设施化出菇房共需6万元, 主要分如下两部分: (1) 简易房屋。面积为100m2, 按200元/m2, 计2万元。 (2) 设施设备。制冷设备一套需1.3万元, 板房、保温隔热地皮、人工工资等需2.7万元, 共计4万元。

(3) 栽培技术 (1) 栽培模式。采用熟料袋栽脱袋覆土栽培模式。 (2)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耐储藏的高产优质品种如特白33等。 (3) 覆土处理。要提前10天左右做好土壤预处理, 选择的土壤要有一定的粘性, 选好土壤后, 要先除去表层15cm含杂质泥土, 然后取下面干净的泥土打碎, 调节土壤水分至“沾手但不见泥土”即可。然后用甲醛和敌敌畏喷在泥土面上, 用薄膜覆盖24小时, 揭开凉12小时, 待药味全部散尽后才可使用。 (4) 培养菌袋。做好菌袋的培养工作, 生产出高质量的菌袋, 为提高出菇产量打好基础。 (5) 覆土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 将菌袋脱袋, 横放在出菇室的出菇架上, 菌袋与袋之间的间隙, 用食用菌栽培料填塞, 然后覆土3~4cm厚的再覆盖一层微膜, 保持土壤水分。出菇房温度控制在23℃, 大约18天左右现菇蕾。此时, 揭掉微膜, 同时将温度下降至18℃, 再过10天左右即可采菇。采菇完成后, 清理菇脚, 再过7天左右可采第二潮菇。 (6) 清除生产场地。第二潮菇出菇完成后, 及时将废菌袋清除菇棚, 打扫卫生, 然后用高压水枪将出菇房内各个部位反复冲洗两遍。冲洗完成后, 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消毒处理, 用磷化铝进行杀虫处理, 处理完成后, 即可进行第二季生产。

2. 改造菇房, 实现鸡腿菇的周年栽培

结合大邑县标准化菇房闲置比较多的情况, 将菇房进行改造, 用作鸡腿菇周年栽培, 能有效减少菇房的闲置, 提高菇房的利用率。通过改造的菇房进行鸡腿菇周年栽培, 能有效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鸡腿菇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菇房改造 (1) 菇房改造方式。充分利用原有菇房的面积 (15.2m×8m) , 改造成鸡腿菇周年生产出菇房, 可改造成5列, 种植面积为1m×14m×6层×5列=420m2, 每季可种植鸡腿菇1万袋以上, 撤掉菇房内竹架, 将菇房前后通风孔全部切好、密封;将菇房内地面用隔热防潮材料重新处理, 防止生产时菇房内温差过大。 (2) 安装板房。在菇房内安装板房, 焊接规格为15m×8m×2.8m。 (3) 安装制冷设备。安装一套制冷设备。

(2) 改造投入每间菇房改造总投入4.3万元, 其中制冷设备一套需1.3万元, 板房、保温隔热地皮、人工工资等共3万元。

四、经济效益分析

周年栽培鸡腿菇1年可生产5季, 每季鸡腿菇生产10 000袋, 共生产菌袋50 000袋。每袋鸡腿菇材料加人工费共计3.5元, 50 000袋共计投入17.5万元。每袋鸡腿菇平均产量0.5kg, 50 000袋共产菇25t。正常年份鸡腿菇均价为1kg10元, 每座菇房每年产值可达25万元, 除去成本17.5万元, 每座菇房每年纯利7.5万元, 与自然生产相比较, 每年多获纯利润6.86万元, 除去改造投入4.3万元, 当年即可盈利2万元以上。

周年栽培 篇2

鲁东南日光温室番茄//西葫芦//豇豆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莒县农业局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日光温室冬暖棚番茄//西葫芦//豇豆间作套种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年可亩产长货架番茄1万kg、西葫芦4 000 kg、豇豆3 000 kg,年实现亩纯收入3万元以上.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农技推广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年,卷(期):200925(11)分类号:S344.3关键词:日光温室 番茄 西葫芦 豇豆 间作套种 栽培模式

蟹味菇设施栽培周年生产核心技术 篇3

蟹味菇食用部位主要是肥长的菌柄,菌盖较小,适于设施人为调控工厂化周年生产。蟹味菇的生产周期长达150天,其中菌丝生长和后熟培养为120天,长菇仅需30天。若在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期生态调控稍有不适,就会出现菇座膨大,超过菇条比重,品质不达标,等级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蟹味菇设施栽培若要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应在生产中掌握好以下核心技术:

一、栽培设施配套适用

1. 栽培场地

作为周年生产蟹味菇的场地,必须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条件的要求进行选址。产地要求达到4个标准:一是远离畜禽舍、厕所、医院、公路主干线和居民住所800米以外,交通方便;二是土壤不得含天然或人工合成性高的硝酸盐;三是空气大气层无污染;四是水源洁净无污染。

2. 养菌室

用于菌袋培养,单房面积70米2,内设培养架8~10层,每室培养容量2万袋。室内要求干燥、避光、通风。安装控温制冷机组,可采用200帕风压轴流机;室内对角线上安装2台内循环机;出风口冷风应从培养架各层菌袋上方吹过,以利菌袋散热和释放二氧化碳。培养架之间走道宽1米,上方安装红色灯泡,用于作业照明。

3. 育菇房

菌袋培养生理成熟后转入育菇房培育出菇。单房面积60~70米2,内设培养架7层,架长8~9米、宽1.2米,层距45~50厘米,床上铺木条或铁丝网。每房安装6~8匹高效节能制冷机,并设置内循环风机进行新风补充和废气排出,同时配备超声波加湿器。每个架层底部安装LED灯带,走道上方安装节能灯。

4. 接种净化设备

按照生产规模选用不同的接种净化设备。一般规模可采用接种箱接种,周年工厂化栽培应配置高效净化层流罩(FFU)和臭氧发生机。

5. 生产机械设备

包括培养料搅拌机、冲压装袋机、铲车、灭菌锅等。

二、培养基制作合理达标

培养基为长菇载体,装料容器有塑料罐和塑料袋两种,但以塑料袋装料比较方便。应选用低压聚乙烯原料加工的成型折角袋,袋折径宽18厘米、长35厘米,每袋装干料量600克,湿重1250~1300克。

1. 培养基配方

配方比例恰当有利于菌丝定植,并加快菇的发育,能达到高产优质效应。配方关键是碳、氮比例,要求碳含量为98.8%,氮含量为1.2%,这样有利于菌丝营养生长,使之尽快转入生殖生长,早出菇。原料、辅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霉烂、无虫蛀,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合理配方为:杂木屑25%(其中粗木屑占2/3,细木屑占1/3),玉米芯25%,棉籽壳15%,甘蔗渣12%,麦麸13%,玉米粉5%,豆粕4%,石灰1%;培养料含水率65%,灭菌前pH值6.5~7。

2. 制袋严格把关

制袋包括拌料、装袋、打穴、灭菌4个工序,技术要点分别如下:

①拌料“三均匀”。即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料加水后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

②装袋控制时限。操作速度以干物质加水后,从搅拌开始至装袋结束,每批时限不超6小时,超时会引起基质发酵变酸,营养成分被破坏。

③打穴封口严密。装袋后在料中插入13.5厘米长的塑料棒,用套环制口,棉花塞口,成袋后的料袋实长17厘米。然后将料袋排放于塑料周转筐内,每筐排放12袋。

④料袋灭菌彻底。装筐后的料袋推进灭菌柜。灭菌有常压高温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若采用常压高温灭菌,灭菌时间以温度达100℃后保持18~20小时为好。若采用高压灭菌,在压力上升至0.05兆帕时,开阀排出锅内冷气,当指针降至零,再通入蒸汽,使锅内压力上升至0.105~0.12兆帕(温度121~123℃) 时,保持120分钟, 达标后降压至0.05兆帕,20分钟后打开锅盖,然后卸袋转入冷却间散热冷却。

三、接种严格无菌操作

采用接种箱接种,事先在箱内点燃气雾消毒盒,进行雾化消毒,然后料袋进箱接种。周年工厂化栽培应在高效净化层流罩(FFU)下的滚筒流水线上接种,称为流水线接种。

接种前工作人员换鞋更衣、洗手烘干后进入风淋间,从过道走进净化接种间。蟹味菇菌种分为木屑固体菌种和枝条菌种两类,周年规模生产多采用枝条菌种。接种时操作人员将经过强冷间的料袋周转筐置于滚筒流水线上,输至接种平台。接种时打开袋口棉花塞或塑料盖,拔出原装袋中的塑料棒,迅速将枝条菌种插进料中,或将木屑固体菌种塞进2小块,并在料面撒上菌种屑,顺手盖好袋口。接种后的料袋通过滚筒流水线输向出口处。

接种操作有4个要求:一是灭菌后料袋内的料温要求在26℃以下方可接种;二是接种动作要求快速敏捷,缩短菌种在空间暴露的时间;三是每批菌袋接种结束后,要求进行一次打扫,清除接种过程中的残留物,保持场地洁净;四是每天晚上必须开启臭氧发生机1小时,使臭氧与净化空气内循环,进行净化消毒。

四、菌袋培养科学管理

1. 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连同周转筐,由铲车送进培养室内的架层上,进行菌丝发育培养。蟹味菇属于低温类品种,菌丝日生长速度在25℃环境中仅2.1毫米,低于其他菇菌的菌丝长速。菌丝培养阶段最适合的温度为20~21℃,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下。注意避光培养,作业照明采用红色灯泡,尽量缩短照明时间。培养室内对角线上的2台内循环风机采取间歇运行,以促进室内的空气内循环,有利于菌袋散热和释放二氧化碳,提高培养的同步性。

2. 后熟培养

蟹味菇菌袋培养与其他菇菌品种的有别之处是需要后熟培养。菌丝后熟和生理成熟是同一概念,只有生理成熟的菌袋,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提高出菇率。后熟培养关键技术如下:

nlc202309090725

①后熟培养时间。蟹味菇接种后一般菌种定植期12天,菌丝发育生长期33天,后熟培养期需要75天。通常掌握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70~80天,整个菌丝培养周期约120天。

②后熟期生态条件。后熟培养的适宜温度,应比菌丝发育期的温度高2~3℃,因为这个时期菌丝呼吸强度、耗氧量、放热量比原来相对降低与减弱。因此,后熟培养期间的最适温度为22~24℃,空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并要求100勒光照强度,加强内循环,补充新鲜空气。育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800毫克/升,有利菌丝体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③生理成熟有效积温。蟹味菇生理成熟需要有效积温。菌袋是否生理成熟,菌龄只是参考指数,更重要的是菌袋有效积温是否达到2500~2800℃(积温计算方法:天数×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如120天×23℃=2760℃)。只要按照恒定温度培养菌袋,其菌袋的有效积温就能如期实现。如果培养温度过低,积温达不到,就会影响后熟培养的成熟度。

④生理成熟的标准。蟹味菇菌丝生理成熟规律,菌丝体生理生化和物理性状特征的数值指标,现在还不能量化。通过综合分析,其衡量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准应掌握以下3条:一是菌龄(从菌袋接种日起培养至后熟结束,称为菌龄)。一般高产优质的菌株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其菌龄为120天。二是形态。菌丝遍布全袋,长势旺盛,培养基与料交界间的空隙稍有不平状;基质较硬,略有弹性,手拍有“嘭”的响声;抽样切开,其菌块剖面菌丝断面整齐,闻有香味。三是色泽。袋面出现黄色水珠,袋壁菌丝由浓白色转为土黄色,色纯密集、无色斑,袋面无微红菌丝。

五、出菇管理生态控制

蟹味菇是工厂化生产周期最长的品种,发菌培养需120天,出菇至采收仅有30天。出菇管理必须满足其特殊要求,才能达到高产优质。一般18厘米×35厘米的菌袋,装干料量600克,应采收鲜菇400~450克,高产达500克以上。出菇管理关键技术如下,同时参考表1。

1. 掌握不同生长期

蟹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分为诱导期、现蕾期、伸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各个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有一定差别。

2. 适时搔菌催蕾

菌袋生理成熟时,外表壁面起少量皱纹,基质有松软感,达到该标准时,进行搔菌操作。操作时挖掉原接种块,并搔除周围的一层薄的菌被即可。搔菌能促进一次性同步整齐出菇,然后进行10℃左右低温刺激,一般温差4℃左右进行催蕾。从开袋搔菌后到现蕾需要10~15天。

3. 育菇环境控制

催蕾结束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管理上掌握好4个要素:一是恒定适温。长菇阶段应将房内温度调节在13~15℃,以促进子实体加快发育。二是控制湿度。出菇期间房内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工厂化生产通过超声波微喷,自动增湿。一般规模栽培可采用地面喷水或在菌袋表面覆盖湿的无纺布,基本能达到所需空间相对湿度要求。喷水要随着气候变化做到“少喷勤喷,干燥天多喷,雨季空间湿度大则少喷或不喷。”三是调节通风。蟹味菇比较耐受二氧化碳,工厂化设施栽培通过内循环机控制,每1小时自动间歇运行换气,补充新风3~5分钟。一般规模栽培,在白天菇房内喷水作业时,将菇房门与缓冲室的门打开通风即可。四是光线处理。70米3容积的育菇房要安装一盏40瓦节能灯,每个架层下面安装相应的环保型LED灯管若干支。子实体进入发育期适用蓝色光源照射,并采用间歇光照法,有利菌柄抽长,抑制菇盖开伞。白天进入菇房操作时打开红灯即可。

六、产品及时采收加工

蟹味菇的成熟标志:菌柄圆肥,长度13~15厘米;菌盖帽状,直径1.5~2.5厘米。采收时用利刀接近培养基处割下,然后削净蒂头残留物,并疏理菇条,分级后用卫生透明白色塑料袋包装,鲜品应市。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古田县城西过河路13号 邮编:352200)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水稻品种为超级稻连粳11号, 该品种由连云港市农科院选育, 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等优点, 是本地区主栽品种。小麦品种为烟农19, 由山东省烟台农科院选育, 该品种适应性强, 综合性状好, 在本地种植多年, 一直是当家品种。

1.2 试验设计

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秧, 本地区常年适宜收获期10月25日左右。本试验设计5个收获期, 分别为10/19、10/26、11/2、11/9、11/16等5个收割期 (按照较适宜收获期提前一周左右和推迟至本地区可见最迟收获期) 。小麦在收获的第二天人工条播, 每个播期对应不同的基本苗, 试验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长4m, 宽2.5m, 小区面积10m2, 10行区。

1.3 基本情况

1.3.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东海县东南部湖荡地区平明镇, 稻麦两熟, 土质为砂姜黑土, 地力均匀, 满足试验要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76%, 全氮0.11%, 碱解氮80.3mg/kg, 全磷0.035%, 速效磷23.1mg/kg, 速效钾141.2mg/kg。年平均气温13.7℃, 常年降雨量912.3mm, 无霜期223d, 全年日均温大于10℃的时间长达207天, 活动积温为4420℃·d, 年日照时数2394h, 太阳年总辐射量117.6k Cal/cm2。

1.3.2 试验情况。

水稻按不同收获期进行收获, 收获前划区丈量面积, 考查不同收获期穗粒结构, 脱粒晾干称重。小麦根据基本苗、发芽率等计算每小区和每行的播种量。小麦播种方式采用稻茬免耕人工播种。施肥运筹, 纯氮第1播期按18kg/667m2, 其它播期依次递减1kg/667m2, 磷、钾肥各播期 (处理) 一致均为6kg/667m2。基蘖肥与穗肥比为7:3。其它管理按常规大田同期进行。

1.4 试验记载

水稻不同收获时间、考查穗粒结构和实收产量;小麦记载播栽期、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期。定点调查茎蘖动态和叶龄进程, 冬前每10~15天观察一次, 冬季和春后按生育期进行观察, 成熟期产量结构, 考种、测产和实收产量。记载生产资料与成本投入、农事操作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期水稻产量结果

水稻为连粳11号机插秧, 收获期分别设计为10/19、10/26、11/2、11/9、11/16等5个收获期, 经田间和室内考察理论产量及实产测定, 结果表明, 各收获期的产量差异非常明显, 由于水稻为同一栽插, 各收获期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基本一致, 无明显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随收获期的推迟, 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 产量显著增加, 第五收获期较第一收获期增加232.28kg。收得越早, 结实率和千粒重越低。

2.2 不同收获期不同基本苗小麦产量结果

从小麦不同播期不同基本苗产量结构及产量结果看, 统一播期内基本苗增加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播期2为常年水稻适宜收获期下小麦的播种期, 与提前9天播种的播期1处理基本苗相差不大, 但产量均低于播期1各处理。说明本地水稻常年收获后, 小麦播种已显得偏迟。随着播期推迟, 播量增加, 在11月初播种产量降低还不明显, 到11月中旬播种, 虽然基本苗大幅增加, 但产量降低明显

2.3不同处理稻麦周年的产量

在同一播期内, 由于水稻是同一收获的, 产量相同, 小麦产量增减, 稻麦周年的产量也随之波动, 本试验稻麦周年的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三播期, 虽然前两个播期小麦产量较高, 但由于水稻收获较早, 千粒重和结实率偏低, 影响的水稻产量的提高。小麦增加的产量不能你补水稻减产的损失, 说明水稻的增减产对周年的产量影响较大。本试验来看, 适当推迟水稻的收获期, 有利于稻麦周年的丰产。

2.4 不同播期不同处理茎蘖动态及生育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试验播期推迟, 小麦出苗期相应推迟, 生育期随之推迟, 主茎叶龄减少。第5播期由于播种较晚, 在冬前没有出苗, 个体分蘖减少, 群体下降, 由于播量增加, 最终各处理的成穗数变幅不大。

3 小结与讨论

本地区目前稻麦均不能实现适期播种, 突出表现在水稻收获期的人为延迟, 一般均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 还有缺乏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熟稻麦品种。虽然水稻收获期推迟, 产量增减, 但造成小麦播种期推迟, 相应成熟期推迟, 产量降低。农时季节的不良循环, 对稻麦的适期播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5]。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本地区当前生产条件下, 水稻在10月底至11初收获, 有利于高产, 同时解决了晾晒问题, 小麦此期间播种基本上能赶在常年大幅度降温之前出苗, 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 从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茬口衔接来看, 本地区水稻收获期在10月底至11月5日, 小麦在此期间播种, 有利于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 还应当考虑稻麦周年栽培合理的品种搭配, 应进一步探讨, 选择早熟高产优质的稻麦品种, 综合考虑品种的搭配和茬口的衔接, 才能更好地实现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5]。

参考文献

[1]黄生元, 陈芹, 陆其通, 等.东海县耕地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 (11) :62-64.

[2]肖国举, 张强, 王静.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 (8) :1877-1885.

[3]周振玲, 潘启明, 潘长红, 等.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1号的选育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10) :87-89.

[4]盛婧, 陈留根, 朱普平.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 2008, 16 (6) :1541-1545.

周年栽培 篇5

1 生产温室与配套设备

1.1 栽培温室建造

采用华南型圆拱顶温室,每座温室面积 1 000 m2为宜。温室边高3 m,顶高4.5 m,顶部安装有可活动的天窗,主体结构由钢材、薄膜、防虫纱网等构成。

1.2 种植槽建造

种植槽用砖、水泥沙浆砌成,槽长15~18 m,槽宽0.8~1.0 m,可根据温室的具体情况而定,槽深0.25~0.3 m。工作行宽0.6 m,2条种植槽之间留1条0.9 m宽的操作行,以利于手推车进出,便于添加和更换基质。

1.3 灌溉系统

每座温室建2个清水池,每个池贮水3 m3,每个水池接装1台550 W自吸泵,每条种植槽安装2条滴灌带进行滴灌。

1.4 配套设备

每座温室安装2盏PS-1511型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并配备2套育苗穴盘。50孔穴盘用作瓜果类作物育苗,128孔穴盘用作叶菜类作物育苗。

2 栽培基质配制与消毒重复利用

2.1 栽培基质的配制

无土栽培采用椰糠、泥炭土作栽培基质,其体积比为1 ∶ 0.5。使用前每 m3 栽培基质加花生麸25 kg,再加有机生物肥30 kg,将其充分拌匀,在拌的过程中浇入适量的清水,使其含水量达70%,拌好后用塑料薄膜密封堆沤10个月左右,让其充分腐熟。基质腐熟后测量pH值,然后用生石灰或过磷酸钙进行调节,使其pH值达到6.5。种植前10 d(天),将以上腐熟基质与中粗河沙混合,体积比为1 ∶ 3,可适合不同品种的叶菜类和果菜类等多种蔬菜作物栽培。

2.2 栽培基质的消毒重复利用

为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无土栽培基质经消毒处理后再补充一定量的有机肥,一般可重复利用3年。

2.2.1 太阳能消毒 在种植完1茬作物后,先将植物的残枝清理干净,然后将种植槽内的基质全部翻松并铲出一半铺满整个种植温室,用阳光暴晒1周后淋1次水,使基质含水量达到60%,再闷棚20 d,在夏秋季节温室闷棚后室内温度可在 50~60 ℃,消毒效果良好。

2.2.2 药剂消毒 将基质填入种植槽后在定植前5 d用1 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淋透基质,并在种植前1 d 撒1层石灰。石灰用量可根据基质的pH值以及需要种植的作物而定。这样也可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无土栽培基质经消毒处理后,每m3补充经堆沤腐熟的花生麸3 kg,有机生物肥4 kg,即可种植下茬作物。

3 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计划,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与温室栽培类型的抗病、抗逆、高产、优质果蔬品种。如冬春季节温室栽培的番茄,应选择耐低温、弱光性好,抗灰霉病、晚疫病的品种。夏秋季种植的黄瓜,应选择耐高温、结瓜性强、抗病毒病品种。

3.1 叶菜类

可选择碧油绿尖叶、佰顺2号、特靓四九、矮脚黑叶白芽、国夏1号、斗白1号、拉白1号等品种。

3.2 茄果类

可选择达尼亚拉、阿乃兹、保罗塔、FA-189、查尔斯、夏日阳光、格雷斯、蒂妮、京丹6号、绿宝石、荷兰长茄、阿瑞甘、美梦、茱迪、斯马达、福尔斯达等品种。

3.3 瓜类

可选择以色列小黄瓜萨瑞格(HA-454)、东升南瓜、绿玉节瓜、碧玉节瓜、黑将军冬瓜、黑皮冬瓜等品种。

4 合理进行茬口轮作

合理的蔬菜轮作可充分利用无土栽培基质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避免或减轻温室无土栽培蔬菜病虫害和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温室无土栽培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在安排温室无土栽培蔬菜轮作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4.1 合理安排轮作周期

温室无土栽培蔬菜轮作周期主要依据各类蔬菜适宜的生长季节和主要病原菌在栽培环境中存活和侵染的不同情况而定。

4.2 合理轮换种植果菜类、叶菜类和豆类作物

确定温室无土栽培蔬菜轮作的顺序,应考虑到各种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对基质中需要吸收的各种营养元素特点以及生产和市场的需要等因素。轮作种植番茄、菜豆、黄瓜、菜心和白菜等各种蔬菜,可有效地利用基质中的各种营养元素。要把生长期长与生长期短的,需肥多与需肥少的蔬菜合理轮作搭配种植。

5 栽培管理技术

采用温室无土栽培的蔬菜成本较高,必须要落实好各项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做到精耕细作来提高栽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合理安排不同蔬菜品种的种植时间,避开病虫害易发的高峰期;确定合理种植密度,增加温室内田间通透性,减少病虫害发生;选用滴灌技术及防虫网、遮阳网、植物生长灯、粘虫板、杀虫灯等保护性措施。

5.1 滴灌

温室无土栽培蔬菜灌溉方式以滴灌最好,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灌水也应根据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叶菜类持续需水量多。瓜果类定植后需要控制灌水量,适当蹲苗,以促进根系向深发展,蹲苗结束后灌水,以促进营养生长;进入开花结果期,保持植株健壮,视天气状况,每天上、下午各灌水25~30 min(分)即可。当植物开花结果时视天气和植株生长状况,每7 d 浇水1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其目的是加快无土栽培基质养分的释放,做到以水调肥,促进果实膨大。采收前控制灌水量,以提高果实品质,否则容易造成裂果,导致果实品质下降,且货架期短,不耐贮藏。

5.2 施肥

由于无土栽培基质具有较高和较完全的肥力,作物在定植后至开花结果前都不用追肥。如叶菜类从定植直至收获都不用追肥。瓜果类根据植株的长势适当追施经充分发酵腐熟的花生麸或有机生物肥。笔者所选用的有机生物肥料是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可完全取代化学肥料的新型多抗促生型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栽培农产品的生产。其有机质含量≥25%,有效活菌数≥2 000 万·g-1,总养分N P2O5 K2O≥20%。

nlc202309051457

5.3 环境调控

针对不同无土栽培蔬菜的品种和生产季节,通过开闭温室的通风口、加盖保温防风材料、遮阳降温、安装植物生长灯、灌水施肥等技术措施,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为所种植的蔬菜生长提供必要和适宜的环境。如夏秋季节通过遮阳网覆盖,可降低温室内的温度,有利于各种无土栽培蔬菜越夏生产。冬春季节阴雨天气通过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

5.4 植株调整

通过合理整枝,调整温室无土栽培蔬菜植株生长势,去除老、残、病枝叶,可提高植株间光照,增加通透性,增强植株长势,预防病虫害发生。整枝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使伤口尽快干燥,避免在阴雨天进行,可有效防止各种病害发生。温室无土栽培小黄瓜生产,植株基部第5节位以下雌花要摘除,从第6节位开始留瓜,发现分枝要随时摘除,及时爬蔓上架。如果是雌性极强的品种,每个节位都能分化出2~4朵雌花,要及时疏去雌花,最好是每个节位留1~2朵,其余的及时除去,以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和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促进幼瓜膨大和保证商品瓜质量。进入结瓜期后要及时落蔓,将主蔓在地面上盘绕,以降低生长高度,有利于管理与采摘。落蔓前先将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剪除,每株保留13~15片功能叶。小黄瓜生长采收期长,栽培时不用摘心,如有生长点折断或缺失时可用从下部长出的侧枝代替。及时清除老叶、黄叶、病叶,保持温室内通风透光。

6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温室无土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应突出“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原则,做到生态、环保。在技术措施上可以采用农业、物理及生物的防治方法。

6.1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及时消除病残株和老、黄、病叶,清除温室及周围的杂草,保持温室内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调控好温、湿度。对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侵染源要及时消除,减少病虫害传播的可能性。

6.2 物理防治

即设施防护,要利用好温室的防虫纱网,用纱网封闭好温室的出、入口和放风口。温室内悬挂黄板诱杀白粉虱等害虫,667 m2悬挂35~50块,并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

6.3 采用生物源药剂防治

选择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许可使用的生物源药剂进行防治。无土栽培蔬菜生产中所使用的药剂,应遵守国家无土栽培作物种植中允许使用的药剂,严禁使用任何剧毒、高残留等药剂。目前,无土栽培蔬菜生产中常使用的药剂种类及方法如下:

6.3.1 病害防治 可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软皂、植物制剂和醋等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地使用氢氧化铜、硫酸铜等含铜的材料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允许使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防治蔬菜病害。用1 000倍高锰酸钾液消毒种植基质,能防治多种病害。波尔多液为广谱无机杀菌剂,其配比为硫酸铜 ∶ 生石灰 ∶ 水=1 ∶ 1 ∶ 200,隔5~7 d连喷2~3次,可防治真菌性病害。使用0.25% 的苏打溶液 0.5% 乳化植物油,可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96% 硫酸铜1 000倍液可防治蔬菜早疫病。于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2~3次200倍液的米醋可防治土传病害和叶部白粉病、霜霉病、黑斑病等病害。霜霉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还可用清源保0.5% 保水剂500~600倍喷雾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6.3.2 虫害防治 允许使用软皂、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酯等植物杀虫剂或当地生长的植物提取剂;有限制地使用杀螟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及其制剂。0.3% 印楝素乳油可用于防治蛾类,对斜纹夜蛾、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3% 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5% 除虫有菊素乳油,1.5% 除虫有菊素水乳剂等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鱼藤酮可防治菜粉蝶幼虫、小菜蛾和蚜虫等。白粉虱、蓟马零星发生时,用生物肥皂100倍液,严重时用50倍液喷雾防治。喷施时注意药液要均匀喷洒到叶面、叶背的虫体上,每隔5~7 d喷1次。

救心菜周年栽培技术分析 篇6

关键词:救心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救心菜学名费菜, 又名景天三七、养心草、养心菜等, 属蔷薇目景天科多年生肉质宿根草木植物。食用其幼苗及嫩叶, 滑润可口, 风味独特[1]。救心菜原产东亚, 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各地区各有分布, 生长于山地、林缘、林下、河岸及阴湿草地, 较耐阴和干旱, 适应性较强, 营养全面, 富含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纤维, 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 功能多样, 具有养心、宁心、平肝、清热和活血等功效, 可谓是稀有的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2], 是一种新兴的药膳两用的珍稀蔬菜。

由于救心菜适口性好, 能治疗预防高血压, 易种易管, 高产稀有、耐寒和多年生, 病虫害少, 无农药污染, 是理想的绿色无公害保健野菜, 可作为特菜和药用植物栽培, 并且其长势强, 分枝多, 能够覆盖整个地面, 可作为园林花坛、花境、草坪绿化等地被植物[3]。救心菜集观赏、药用、食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救心菜耐寒、耐早、病虫害少, 一次定植, 多年受益。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 救心菜以春季大棚生产为主, 采收期从6月延续至翌年5月, 而夏季则为越夏休眠期。

1 救心菜的繁殖方法

目前, 救心菜的生产繁殖以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为主。具体如下。

1.1 扦插定植

采用设施栽培, 四季均可进行扦插繁殖, 扦插的适宜温度为18~25℃。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疏松和水位较低的地块种植。扦插前, 每667 m2施腐熟猪粪1 000 kg和三元复合肥50 kg作基肥。耕翻整地做畦, 畦为南北走向, 畦面宽60 cm, 畦与畦之间留30 cm宽的走道。西南地区扦插定植时间宜选在3-5月进行, 在种株上选取当年生长健壮枝条, 切成10~15 cm长的茎段, 去掉基部叶片, 每茎段留3~4叶, 打顶, 插入畦内, 入土3~5 cm, 浇1次透水, 一般7~10 d生根成活, 枝条最好随剪随种, 20 d后即可移栽定植。也可在大田直接扦插, 定植密度为行距30 cm, 穴距20 cm, 每穴2~3株。救心菜繁殖能力强,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可直接扦插定植, 为保证扦插成活率, 在夏季和冬季扦插前插条要浸泡生根剂等生长调节剂。扦插定植时宜斜插, 插条腋芽向上插入土深3~5 cm, 浇一次透水, 一般7~10 d, 生根成活, 20~30 d即可移栽定植。也可按定植密度在大田直接扦插整个生长期均适宜扦插。定植密度, 行距25 cm, 穴距15 cm。每穴1~2株。插后浇足水, 插后6~10 d不定根和新芽开始形成, l4~20 d一般可发生6~7条新根和4~6枝新梢。

1.2 分株繁殖

将要分株的救心菜连根挖起, 按每一段带有2个以上根芽的标准进行分株, 然后按15 cm×25 cm (株距×行距) 进行分植。注意挖苗时谨慎操作, 尽量不破坏母株, 切下的每一段根尽量多带根芽, 以缩短缓苗时间。定植后铺好滴灌带, 并滴适量的压根水。养心菜的繁殖适宜在18~25℃气温下进行, 管理容易, 成本低, 且成活率高达100%。如夏季繁殖, 因气温高, 雨水多, 温度大, 应覆盖遮阳网以挡雨遮阴。冬季应在小拱棚或大棚内进行, 以防由于温度低, 不易生根, 而造成烂苗的现象。

2 冬季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救心菜适宜在冷凉和湿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冬季当外界温度低于15℃要及时对大棚进行盖膜保温, 寒冷季节来临时, 可在大棚内再套小棚, 并在小棚外再覆盖草片或草垫等保温材料以保温, 确保救心菜正常生长, 提高品质和产量。根据苗的生长情况, 及时浇水、中耕培土, 保持土壤水分, 及时铲除杂草。定植后30~40 d, 新枝条长达15~20 cm时便可开始采收。为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应争取在元旦前和春节前大量上市。采收方法为:当植株长到约20 cm高时即可采收。以采摘上部枝叶为主, 同时基部留3~4个节, 让其重新发芽。在正常管理下, 母根可连续发出新梢茎叶, 15~25 d/次。当新梢长出后就要立即薄施追肥, 用沼液对水, 初期浓度为10%~20%, 生长旺盛期浓度为30%~40%;或每667 m2施硫酸铵5 kg或尿素5 kg。以后根据长势每隔7~10 d追肥1次。由于采用设施栽培, 救心菜生长速度快, 生长量大, 需肥量也大。因此, 在采收间隔期一般每667 m2撒施4 000 kg的腐热厩肥和50 kg的复合肥, 撒施于植株根部。平时还应注意修剪, 使其枝条均衡分布、通风透光、嫩尖密集在一个水平采摘面上, 以便于采摘。通过1 a引种观察未发现病害, 救心菜虫害发生较少, 防虫可以用黄色诱板诱杀。

3 越夏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进入7月中下旬, 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温度快速回升, 救心菜的生长受到限制, 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此时, 可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 打破救心菜的夏季休眠, 实现周年生产。

3.1 及时覆盖遮阳网和揭膜

及时覆盖遮阳网, 可降低棚内温度和保持土壤湿润。7月初棚内温度超过30℃时, 要及时揭去塑料膜。7-8月棚内最高温度超过32℃时, 应在棚架上覆盖遮阳网遮阴, 全棚打开及时通风。

3.2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嫩枝生长20 cm左右时, 即可采收蔬菜, 每收割一次蔬菜后, 每667 m2撒施尿素5 kg, 磷酸二氢钾2 kg, 浇一次透水, 使肥料充分溶解。一般每茬收嫩菜3 000~5 000kg, 或年产千菜叶80~100 kg。救心菜耐低温, 适合露地大面积生产。如设施栽培可周年供应鲜菜, 口感更佳。

3.3 采收注意事项

降低采收高度和提高采收频度是打破救心菜夏季休眠的关键技术措施, 其原理是在枝条较嫩的状态下及时采收, 可避免老枝条和老化叶片产生特定的生长调节剂而促进休眠。定植后的养心菜, 春季栽培当年可采收1~2茬。第2年进入盛产期, 黔东南州地区每年大棚生长可采收9~10茬。嫩枝长到20 cm高时, 从土上部分剪下 (地面上留1 cm为好) , 然后整理成捆 (500 g/捆) 上市出售。每收割一次浇透水一次, 浇水同时追圊肥2 000 kg左右。春季还可采养心菜嫩茎叶为原料, 制作成养心茶叶, 经济效益更好。

3.4 病虫害防治

救心菜由于表面有腊质, 在正常栽培条件下, 病害极少, 一般无需防治。虫害也极少, 发现后可用低残留杀虫剂防治, 草害可用选择性除草剂, 盖草能与噻磺隆按使用说明等萤混合杀灭常见杂草。

参考文献

[1]张成格.药、菜、茶、绿化兼用植物—救心菜[J].北京农业, 2002 (2) .

[2]乔中新.新型绿色特菜--救心菜[J].农家科技, 2008 (11) .

大白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篇7

1 大白菜的生长环境

大白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 喜温和和冷凉气候, 生长适宜温度11-22℃, 高于25℃以上时生长不良, 30℃以上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5℃以下光合作用停止, 能耐短期0-2℃低温, -5--2℃受冻害。大白菜是长日照蔬菜, 但对日照时数要求不严, 一般在12-13小时的日照时数和较高的温度完成光周期, 在2-5℃的条件下, 经过15-20天就可完成春化阶段。适宜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蓄水好的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壤土、轻黏壤土和沙壤土。

2 选择适宜优良品种

我国大白菜反季节栽培品种繁多, 同时也引进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品种, 在我延边地区, 多青睐于南韩品种。南韩品种主要分两大类, 一是适宜高山冷凉气候种植的, 多用于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 另一类是, 适宜温暖气候种植的, 用于春末、夏季栽培。春提早栽培选择冬性强、抗抽薹、抗寒的早熟品种, 如炮弹形状的五零、春秋54、强势、春光、金鸣;夏季种植耐热、抗病的四季王、春夏王等;秋季赌淡首选秋日、五轮;秋菜贮藏主种北京新三号。

3 周年供应茬口安排

根据生产设施来安排茬口:

春、初夏育苗:温室、大棚生产1月中下旬开始陆续播种, 2月中下旬开始分批定植;露地3月末-4月初开始播种, 4月末开始可分批定植。每0.1公顷用种量20克。

夏、秋直播:5月末-8月上播种, 7月末开始收获, 每0.1公顷用种量25克。

4 育苗

4.1 配制营养土:

育苗土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40%和无病虫源非十字花科的田土60%-70%, 参入少量复合肥混合、拌匀、过筛配制而成。播种前, 提前将育苗土装入8×8厘米或9×9厘米的营养钵中, 先将营养土装至距钵口2厘米处, 摆放在铺平的温室或大棚床上, 留出过道。

4.2 直接点播:

选晴天上午播种, 播种前将营养钵浇透水或浇药水, 水渗后, 直接将种子点播于钵中, 每钵2-3粒。然后覆土1厘米左右, 上覆地膜, 以便保湿, 根据情况可再扣小拱棚保温。

4.3 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温度要达到15℃以上, 当秧苗出齐后及时去掉薄膜, 温度超过32℃时, 应及时通风换气, 将温度控制在18-23℃, 幼苗期温度控制在20-25℃, 育苗温度不能低于10℃, 尽量将温度保持在13℃以上。苗期需水不多, 可用喷雾器往秧苗上喷点水, 要保持土壤湿润。白菜苗期需肥量少, 一般不施肥, 可在定植前结合浇水可进行少量的叶面喷肥。当苗的子叶或真叶互相搭肩时, 就应及时间苗, 一般间苗2-3次, 每次间苗时应淘汰弱苗、病苗和被害虫为害的幼苗。根据叶面积的大小, 可倒1-3次苗, 倒苗时分开大小苗, 大苗可摆放稀疏些, 以利苗的健壮。苗龄一般30天左右, 7-9片真叶, 提早栽培以培育大苗为佳, 虽然缓苗慢但可以防止定植后抽薹。

5 定植

5.1 整地与底肥:

收完前茬作物后, 清除残株和杂草, 每0.1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6立方米, 深翻晒垡, 将肥料和田土充分混合, 温室、大棚扣越冬棚或春定植前30天扣棚, 在棚内20-40厘米挂二层模, 地化冻后, 翻地细耙做畦, 畦高10-15厘米, 底宽80厘米, 上宽60厘米, 每畦按35-40厘米行距开两条10厘米深的沟, 每0.1公顷施入复合肥30公斤, 然后搂平覆90厘米宽的地膜, 扣拱棚, 提高土温, 以待定植。

夏、秋直播, 起垄65-70厘米宽, 早熟品种按30厘米穴距, 中熟品种按40厘米穴距点播, 每穴4-5粒, 覆土0.5—1厘米, 压实。出苗后及时间苗2-3次, 7-8片叶时定苗, 及时中耕除草, 如缺苗及时补栽。

5.2 定植

春提早选晴天暖头定植, 定植前用打眼器在地膜畦上按株距35-40厘米打两行定植埯, 将苗运到棚内, 分到各畦上, 脱钵摆苗浇足定植水, 水渗后封埯, 闭棚升温, 晚上尽量早盖小拱棚保温。每0.1公顷保苗4000-6000棵。

5.3 田间管理

温度管理:莲座期、结球期适温为12-22℃, 白天温度不要超过30℃, 夜间最低温度不要低于10℃。

追肥灌水:定植后3—4天补浇一次缓苗水, 控水蹲苗。以后增加浇水次数, 每次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 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结球期需水量最大, 须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结合追肥灌水, 在结球初期每0.1公顷追施复合肥或冲施肥20-30公斤, 结球后期适当控水促进包心, 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6 病虫害

大白菜有蚜虫、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虫害, 有炭疽病、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等病害。春提早栽培, 几乎没有病虫害的发生, 中后期偶尔有蚜虫侵害;夏季生产易得软腐病并有虫害发生;秋季苗期有虫害, 后期易得霜霉病。

7 收获期

周年栽培 篇8

关键词:黄瓜,丝瓜,小白菜,西芹,周年栽培,大棚

根据灌南县生产实际, 进行了大棚黄瓜—丝瓜—小白菜—西芹的茬口安排模式, 黄瓜产量90t/hm2、丝瓜30t/hm2、小白菜12~15t/hm2、西芹45~60t/hm2,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田块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通气性能好、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好的沙质壤土为宜。

2 茬口安排

黄瓜1月中下旬播种, 2月底到3月初定植, 4月上旬至6月中旬收获;丝瓜2月上旬播种, 3月中旬定植, 6月初至8月底收获;小白菜7月中旬播种, 8月中旬收获;西芹9月初播种, 11月底定植, 次年1~2月收获。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黄瓜

3.1.1 品种选择。选用津优10、20号品种, 其早熟、抗病、耐低温、产量高, 在灌南县种植表现优异。

3.1.2 育苗。

黄瓜春提早栽培一般播种期在1月中下旬, 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黄瓜采用营养钵育苗, 钵内营养土的深度为10~12cm, 并整齐排列于育苗床内, 钵与钵之间用营养土填满缝隙, 播种前1d浇足底水, 将催好芽的种子播于营养钵内, 每钵1粒, 并盖土1.0~1.5cm厚。然后覆盖稻草盖上地膜, 扣上小拱棚及草帘, 保温保湿, 利于出苗, 当大部分种子出土后, 及时揭去稻草和地膜。

3.1.3 栽培管理。

苗期温度, 白天25~28℃、夜间15~18℃为宜。整个苗期要尽量使幼苗多见光, 连阴陡晴时, 要逐渐增加见光时间。整个苗期应尽量少浇水, 若需要浇水, 可结合叶面追肥进行, 且应选择晴天中午浇温水。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 浓度为0.2%~0.3%。定植前基肥施优质腐熟的农家有机肥112.5~150.0t/hm2、磷酸二铵750kg/hm2, 有条件的可增施腐熟饼肥1 500kg/hm2。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 深翻30~40cm, 耙平。选晴天上午9时至下午3时定植, 采取宽窄行定植, 在垄顶开2行穴, 窄行行距为40cm, 宽行距80cm左右, 2垄之间为宽行, 株距30cm, 栽5.25~6.00万株/hm2, 穴中浇足水, 栽后覆土, 并封严地膜孔, 防止汽化热灼苗。定植后1周左右, 黄瓜已缓苗并开始甩蔓, 应及时绑蔓, 及时去除植株基部第5节以下的侧枝, 5节以上的侧枝留1条瓜, 并在瓜前留2片叶摘心, 及时摘除畸形瓜、病叶、老叶及已收完瓜的侧枝。定植后到缓苗前, 棚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 白天28~30℃, 夜间不低于18℃;缓苗后棚内温度适当降低, 白天25~28℃, 超过30℃要加大放风量, 夜间保持在16~20℃。缓苗后到根瓜坐住前, 要适当蹲苗控秧保瓜。一般不浇水不施肥, 防止徒长, 以植株中午时分稍萎蔫至下午3~4时恢复正常为宜, 否则要适当补水。根瓜开始膨大时开始浇第1次水, 以后根据根瓜及其以上幼瓜的坐瓜情况每隔7~10d浇1次水, 采用膜下暗灌, 水量不宜过大, 地面不能有积水, 每采摘2~3次追1次肥, 以速效氮肥为主。

3.1.4 病害防治。常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 要及时防治。

3.2 丝瓜

3.2.1 品种选择。选用江蔬1号等杂交品种。

3.2.2 栽培管理。

采用大棚+小棚覆盖+营养钵育苗。3月中旬将丝瓜套栽于棚内大棚脚下, 每棚种2行, 株距1.5m左右, 注意及时引蔓, 使瓜蔓均匀分布于大棚架面, 1m以下的侧蔓全部抹除, 1m以上的侧蔓留雄花后于1叶时摘心, 收获时连同丝瓜一起自侧蔓基部剪除。黄瓜采收后中耕1次, 追施1次稀粪水, 以后每采收2~3次追施1次肥。

3.2.3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有霜霉病、黄守瓜、瓜绢螟, 要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3.3 小白菜

黄瓜拉秧后及时翻耕除丝瓜以外的畦块, 施生石灰1 125~1 500kg/hm2、腐熟有机肥30t/hm2、复合肥300kg/hm2, 选耐热的小白菜品种, 如抗热白等直播, 25~30d即可采收。

3.4 西芹

3.4.1 品种选择。选用美国西芹或玻璃脆杆芹。

3.4.2 育苗。

先将种子用药液浸泡24h, 其间用清水冲洗2次, 然后用干净的湿纱布包裹, 低温处理3~5d, 每天冲洗1次。50%种子发芽时播于预留的苗床上, 早晚各浇水1次, 浇水量以保持床土湿润为宜。每隔7~10d追施1次稀腐熟人粪尿, 幼苗长至3叶1心时, 进行分苗假植, 苗距6cm, 1hm2大田需假植270~300m2。

3.4.3 栽培管理。

白菜收获后, 及时翻耕晒土, 整地作畦, 畦面宽1m, 畦沟深20cm, 按株行距20cm×25cm单株定植, 成活后追施1次发苗肥, 一般追施腐熟人粪尿10.5t/hm2。以后每隔15d用人粪尿10.50t/hm2+硼肥2.25kg/hm2+过磷酸钙150.00kg/hm2追肥1次, 结合中耕除草, 全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30d和15d各喷施1次浓度为100mg/kg的赤霉素, 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3.4.4 病虫害防治。

淮北地区麦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科学安排季节, 充分利用资源

淮北地区由于温光资源不足, 麦稻复种连作茬口衔接矛盾突出, 季节比较紧张。根据高产小麦、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光资源条件, 淮北地区稻茬小麦适宜播种期不宜迟于10月25日, 最迟10月底, 播期越早越好, 这样可保证带蘖越冬, 形成冬前壮苗, 为争取足穗和壮秆大穗奠定基础。麦茬水稻适宜移栽期不宜迟于6月25日, 最迟6月底, 适宜秧龄期抛秧稻30d左右 (不少于25d, 不超过35d) , 盘育机插秧龄18~20d (不少于15d, 不超过22d) , 麦后移栽越早越好, 以延长大田有效分蘖期, 形成足穗和壮秆大穗。

2 合理品种搭配, 发挥品种优势

根据淮北地区温光资源不足、麦稻复种连作茬口季节紧张, 以及麦稻高产稳产需要足够的营养生长期特点, 淮北地区要获取麦稻双高产、周年高产, 必须合理地选择和安排麦稻品种布局, 特别要注重选择生育期适宜、成熟期相对较早的高产稳产品种, 最大限度地缓解上下茬口接茬矛盾, 既保证前茬作物有较高的产量, 又保证熟期适宜, 不影响后茬作物的适期播栽, 为下茬作物高产创造条件。据此, 小麦宜选择穗型较大, 分蘖性中等, 抗倒能力较强, 耐迟播, 综合性状较好的半冬偏春性品种, 如淮麦30、郑麦9023;水稻宜选择穗型偏大、分蘖性较好、抗倒能力强、熟期相对较早, 常年在10月20日左右前成熟、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熟中粳品种, 如连粳6号、7号等。

3 坚持适时收获, 及时抢茬播栽

淮北地区麦稻连作小麦一般成熟期在6月10~15日, 实际收获期集中在6月15~20日, 高产水稻栽插适宜期为6月25日前, 近年来水稻实际移栽期集中在6月下旬, 常年能保证在6月25日前栽插的面积只有50%左右。水稻一般成熟期在10月15~25日, 实际收获期集中在10月25日到11月5日, 高产小麦机条 (旋) 播适宜播期在10月25日前, 近年来实际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到11月上旬。麦、稻实际播、栽期与高产栽培要求明显滞后, 据分析, 影响下茬作物适期播栽主要原因是前作成熟偏迟, 尤其是收获不及时, 腾茬较迟。据研究, 小麦最佳收获期是籽粒灌浆处蜡熟末到完熟初期, 叶片基本枯黄, 籽粒变硬, 呈品种固有本色时收获为宜;水稻最佳收获期是谷粒灌浆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谷壳变黄, 籽粒变硬, 田间95%以上稻穗有95%以上谷粒变黄时收获为宜。生产上必须克服小麦成熟后仍放田间“烤”, 水稻成熟后仍在田内“养”的不利于麦稻周年高产的做法。

4 坚持高效施肥, 科学运筹肥料

据研究, 麦稻复种连作要实现周年高产, 必须坚持稳氮增磷补钾添微, 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要制订合理的产量目标。目前淮北地区麦稻复种连作周年亩产大面积宜定位在1100kg左右, 其中水稻亩产600~650kg、小麦亩产450~500kg以上。二要控制氮肥用量。氮肥施用过量不仅降低植株抗性, 加重病虫危害, 而且延缓生育进程, 推迟成熟。一般中上等地力田块, 每季亩施纯氮宜控制在18~20kg;三要提高磷钾肥比重。根据小麦、水稻吸肥规律, 高产水稻氮磷钾投入比宜掌握在2∶1∶2~3, 高产小麦氮磷钾投入比宜掌握在3∶2∶3左右, 实际应用时要综合考虑土壤地力, 做到土壤缺磷, 适当增施磷肥, 土壤缺钾, 适当增施钾肥, 目标产量越高磷钾肥比重适当提高;四要提高中后期施肥比重。一般氮肥施用基蘖肥占50%左右, 平衡肥占15左右, 拔节孕穗肥占30%左右, 叶面肥5%。磷、钾肥基肥占50~60%, 拔节肥、穗肥占40~50%。既防早衰逼熟, 又防恋青迟熟。

5 加强植保综防, 控制病虫草害

水稻重点抓好药剂浸种, 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线虫病等, 同时防治好秧田期灰飞虱, 控制病毒病危害, 大田期要抓好活棵后化学除草和赤枯僵苗防治, 拔节后封行前普防一次纹枯病、水稻穗期总体防治穗颈瘟、稻曲病、螟虫等, 兼治纹枯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等 (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三次用药) , 整个中后期要密切注意做好两迁害虫防治。小麦重点抓好冬春化除, 起身拔节期注意查治纹枯病、麦蜘蛛等, 抽穗扬花期进行“一喷三防”, 总体防治赤毒病、白粉病、穗蚜等 (扬花初期、盛末期两次用药) 。最大程度地控制病虫草危害。

6 强化抗逆管理, 增强抗灾能力

6.1 防旱涝

水稻要开好丰产沟, 做到薄水抛 (栽) 秧, 活棵立苗;浅水分蘖, 防深水淹苗;够苗后及时适度分次搁田;中后期干湿灌溉;收获前7~10d断水。小麦要开好田间一套沟, 并根据天气、土壤、苗情状况, 灌好齐苗水、越冬水、拔节水, 要坚持洇灌, 速灌速排, 防大水漫灌, 遇连阴雨和暴雨天气, 及时排涝降渍。

6.2 低温和干热风

水稻重点防寒露风, 如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连续3d气温低于20度的寒露风天气, 则要提前灌深水、叶面喷施腐殖酸或氨基酸叶面肥, 以减轻低温危害;小麦重点防越冬冻害、倒春寒和后期干热风, 预防措施是灌好越冬水、返青水防冬春干冻, 春季进行镇压、化控防倒春寒, 后期喷施叶面肥防干热风。

6.3 防倒伏

对群体较大、有倒伏趋势的田块, 小麦可在起身拔节前进行镇压2~3次, 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前进行适度烤田, 同时在麦、稻拔节前喷施矮壮丰或稀效唑等进行化控, 以抑制基部节间伸长, 增强抗倒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淮北地区麦稻复种连作茬口季节紧, 影响麦稻周年高产状况, 从季节安排、品种搭配、适时收获、高效施肥、植保综防、抗逆管理等方面入手, 缓解麦稻复种连作季节矛盾, 实现温光资源高效利用, 达到麦稻双高产、周年高产目的。

周年栽培 篇10

关键词: 菜用甘薯;立体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3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53-02

甘薯[Ipomeoa batatas (L.) Lam.]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蔓生性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 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用作物 [1]。一直以来,人们只注重甘薯地下部块根的价值,而忽略了地上部茎叶的作用。事实上,地上部幼嫩茎叶可作为菜用,具有青脆、味甘、质滑、爽口等特点,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可炒食、做汤或烫漂后凉拌。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直就有将甘薯茎尖叶作蔬菜食用的习惯,甘薯茎叶素有“蔬菜皇后”之美称。其营养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含量高于蕹菜、苋菜、莴苣、甘蓝、菠菜等常规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于苋菜和莴苣 [2-3]。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把甘薯列为13种最佳蔬菜之首。甘薯茎尖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加快食物在肠胃中的运动,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有利于减肥和延缓衰老。据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调查,按照4~5个月采收期计算,茎尖叶菜用甘薯生长季节产量为45~60 t/hm2,经济效益可达1.2万元以上,高于一般绿色蔬菜收益 [4]。

2012—2014年,为了在冬季或温度较低时期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研制了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加热系统,结合稻草覆盖,保水保温,保持茎尖叶菜用甘薯正常生长 [5]。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以肥水耦合技术为核心,研制了养分水循环系统,配制甘薯茎叶生长最适养分,创建了叶菜用甘薯大棚室内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模式 [6]。结合茎尖叶菜用甘薯生态要求与生长特点,减少或不施化学肥料,实现有机肥与水的耦合,提高茎尖产量与品质;同时,通过群体合理促控,实现植株主动直立或半直立,增加分枝数,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亦更方便人们采摘。

1 阶梯式立体栽培骨架构造

1.1 材料筛选

立体栽培骨架材料选择长宽高为38 cm×18 cm×20 cm的标准空心废煤灰砌块,该砌块轻巧、环保、造价低,还可循环利用。

1.2 骨架构造

40 cm为1个阶梯式层高,中间最高为120 cm,然后左右依次是80、40 cm,共计4层阶梯(含地面)。为了增加骨架美感、表达一体,外用1层白色无纺布完全覆盖。

2 盒式栽培基质填充与摆放

2.1 栽培基质

选用江苏省淮安市中园园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优佳”牌通用型蔬菜育苗基质(氮、磷、钾总量:N+P2O5+K2O= 1.0%~3.5%,有机质含量≥30%,净含量:50 L/袋)和江苏省徐州市司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丰收”牌生物菌肥(有效菌≥200亿/kg,有机质含量≥25%,净含量:80 L/袋),二者按10 ∶ 1混匀待用。该栽培基质具有生产成本低、营养均衡、污染少、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效益等优点。

2.2 基质填充

选择长宽高为48 cm×38 cm×35 cm的白色泡沫塑料盒子,盒体轻巧、耐用、价低,将混匀待用的基质填满、充实。

2.3 盒子摆放

以白色泡沫塑料盒子的宽(38 cm)对等标准空心废煤灰砌块的长(38 cm),按顺序摆放,共放4层阶梯式(含地面)的立体基质栽培。

3 水肥一体化管道铺设

3.1 滴灌管铺设

按盒式基质栽培盒摆放的方向,每行盒式基质栽培行铺设1个直径10 mm滴灌管。

3.2 微喷管铺设

按垂直于盒式基质栽培摆放的方向,在棚内空中2 m处吊放1行直径10 mm旋转微喷管。

4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

4.1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是利用农业大棚的棚顶放置太阳能板进行发电的1种创新模式,2块太阳能光伏单晶硅电池板(300 W/48 V)带1组电源,可供40 m2的冬暧式温室大棚使用,棚内周年生产茎尖叶菜用甘薯,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较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

4.2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供热系统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供热系统1组蓄电源可带2个“美的”牌NTG20-10F取暧器,以促进甘薯茎尖生长,保证周年不间断供应。

5 立体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BT2+*5]5.1 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筛选

2012—2014年,筛选出的适于江苏徐淮地区人们消费习惯和口味的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有优质型徐菜薯1号、高产型宁菜薯2号、木耳菜型福薯7-6、空心菜型莆薯53,茎尖叶熟化后色、香、味、形、意俱佳。

5.2 茎尖叶菜用甘薯苗的立体栽培

棚内室温高于15 ℃,可周年栽培,行距18~20 cm,株距10~15 cm,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15~18株/盒。

5.3 前期管理

活棵后待甘薯主蔓长到15 cm应及时打顶,促进茎尖叶菜用甘薯苗早分枝。

5.4 中后期管理

第1次采摘在栽后30 d进行,以后每天都应采摘,采长留短,循环进行,每月可采摘茎尖叶2 250 kg/hm2。为促进茎尖叶生长,提高茎尖叶产量,同时要注意防旱和除草。茎尖叶菜用甘薯栽培很少发生严重病虫害,在必须防治时,也不可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应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可用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施,喷施量45桶/hm2,每桶装15 kg悬浮剂。

nlc202309011507

5.5 肥水一体化管理

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以肥水耦合技术为核心,应事先配好营养液,所述1 L水培营养液由以下成分按体积配制而成:30~35 mL 1 mol/L硝态氮肥(KNO3),15~20 mL 0.5 mol/L过磷酸钙,5~8 mL 1 mol/L NaNO3溶液,1.0~1.5 mL 0.083 mol/L MgSO4溶液,1.5 mL铁盐溶液, 5 mL 0.018 mol/L微量元素溶液,其余为水。为减少早期栽插苗坏死率,栽插至生根前需降低营养配比,按照营养液 ∶ 水= 1 ∶ 300~500 供给,采用闭路水循环系统,每4 h循环15 min; 在栽插苗长出根系后,营养配比增加到营养液 ∶ 水= 1 ∶ 200~300,每10~15 d更新1次营养液,基本达到更新水质和补充营养的要求。基本实现了肥水精确管理和高效利用,提高了肥水利用率。

5.6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管理

为保证甘薯茎尖正常周年生长,冬季需保持棚内温度 15 ℃ 以上。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可促使甘薯茎尖增产、增抗及改善叶类蔬菜品质。

5.7 换季薯苗管理

为了减轻茎尖叶菜用甘薯薯苗的病虫害发生,在薯苗价格低谷期可进行换季管理。从薯苗根部全部清除,彻底打扫棚内所有茎叶,然后喷灌加滴灌,待薯块或薯根重新再发,会使茎尖叶菜用甘薯地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

[2]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甘薯品种志[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5.

[3]魏 猛,唐忠厚,陈晓光,等.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87-91.

[4]史新敏,唐忠厚,陈晓光,等. 系列特色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4(5):64-66.

[5]魏 猛,李洪民,唐忠厚,等. 日光温室甘薯立柱式无土育苗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97-98.

[6]李元元,李洪民,唐忠厚,等. 甘薯钾素营养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13-15.

周年栽培 篇11

华冠小白菜在宣城市绩溪县、宁国市等地种植面积约450 hm2, 春、夏季为设施栽培, 秋、冬季为露地栽培, 主要是订单生产,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通过多年探索, 总结出一整套华冠小白菜生产的周年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土地选择

在远离污染源、自然隔离条件良好、水源洁净的区域内,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积水的田块种植。没有充足水源的田块不能栽种。3~4年内使用过呋喃丹等剧毒农药的田块不可栽种。以采收时劳力的数量决定种植面积, 每个劳动力以种植667~1 000 m2为宜。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消毒

提前7~10 d翻耕晒土, 对于有根肿病的田块, 撒施新鲜石灰粉2.25~3.00 t/hm2。播种前再翻耕1遍, 耙细、整平田块, 然后做畦。平畦栽培, 畦面必须平整, 畦连沟宽1.5 m, 沟宽30~33 cm、深15~20 cm。起好腰沟、围沟和出水沟。夏季栽培棚内应使用石灰、真菌性药剂等进行土壤消毒;如棚膜没有揭去, 可结合使用石灰或氢氧化钙消毒;灌水时要使水浸没土壤表面;灌水前大棚四周筑起土围, 使其高出土壤表面, 然后将整个大棚密闭7 d, 利用棚内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并可使大棚表层土壤脱盐50%~60%。

2.2 施足基肥

小白菜生长根系浅, 根系主要分布在10~30 cm耕作层, 对土壤水肥和土质要求很高, 加之小白菜生长期短, 生长速度快, 种植密度大, 短期消耗养分多, 施肥必须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2,3]。前茬作物收获后, 应及时灭茬, 并结合整地, 均匀撒施腐熟的有机肥37.5~45.0 t/hm2、45%硫酸钾复合肥0.45~0.60 t/hm2与10~15 cm深的耕作层土壤混合均匀。忌使用未经发酵 (堆沤) 的农家肥, 防止肥料带菌。

3 播种

3.1 栽培季节

(1) 春季栽培。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下旬播种, 一般采用大棚保温种植。小白菜生长前期棚温不宜过低, 一般保持15℃以上, 否则小白菜在长期低温条件下生长, 很容易通过春化而抽薹失去商品价值。 (2) 夏季栽培。一般在5—8月播种, 夏季种植正处于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季节, 宜采用大棚加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 且要筑成深沟高畦, 以利灌排。大棚栽培不拆棚, 留下顶膜并加盖遮阳网, 去掉裙膜, 并在原来裙膜的位置覆盖防虫网;若条件允许, 亦可采用防虫网全棚覆盖栽培。采用防虫网裙膜覆盖的大棚应尽量减少顶膜覆盖面积, 增加防虫网的面积, 并增加棚内的通风, 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引起小白菜叶片皱缩, 影响小白菜的质量[4]。 (3) 秋冬栽培。一般在8—11月播种, 以露地栽培为主。

3.2 播种方式

可穴播、条播, 或撒播, 用种量6.0~7.5 kg/hm2。为播种均匀, 先取50%的种子与砂土混拌均匀, 均匀播种, 余下的种子重复再播1次。撒种后覆盖土杂灰 (或细土) , 厚0.5~1.0 cm, 或者用耙子将地面抓一遍, 以便种子入土。播种结束后, 立即全田灌水, 以畦面吃透水为度, 确保出苗整齐一致。秋季播种正值高温季节, 播种时如土壤干旱, 可先行灌溉, 待土壤胀松后再整地播种 (或播种后每天浇水1~2次, 直至出苗) , 冬播和春播用种量基本相同。

4 田间管理

4.1 间苗、定苗

一般在2片真叶期间苗、定苗, 保持苗间距离为8~10 cm (即保持苗间距离在一只指头长) 。间苗时拔除病虫害苗及过密的秧苗。

4.2 拔草

出口蔬菜生产禁止使用除草剂, 结合间苗拔除杂草。

4.3 追肥

定苗后, 可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7.50~11.25 t/hm2对水浇施, 或于雨天撒尿素75~150 kg/hm2;四至五叶期, 再追肥1次。注意叶面追肥。在二至四叶期、收获前10 d各喷施0.5%尿素液1次, 能明显提高品质和产量。

4.4 浇水

小白菜根系浅, 不耐旱也不耐涝, 需水量多。苗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遇旱每3~5 d全田灌 (浇) 水1次。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 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高温季节, 浇水宜在清晨和傍晚进行。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

5 病虫害防治

华冠小白菜主要病虫害有黄曲条跳甲、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蚜虫,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炭疽病、软腐病等。对于主要虫害, 齐苗后至采收前10 d, 每间隔7~10 d喷药1次, 前期选用5%抑太保1 500倍液, 或20%氯虫苯甲酰胺8 000倍液, 或10亿U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 (商品名:奥绿一号) 悬浮剂1 000倍液+10%吡虫啉 (商品名:蚜虱净) 可湿性粉剂2 000倍喷雾防治。后期, 选用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苦楝素、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轮流防治。采收前10 d, 原则上不准再用化学合成农药。对于霜霉病、软腐病, 选用高锰酸钾800~1 000倍液, 或77%碱式氢氧化铜1 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炭疽病, 可用碳酸氢钠500倍液, 或20%苯醚甲环唑800~1 000倍液, 或40%氟硅唑倍液喷雾防治;对于菌核病,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或50%腐霉利1 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立枯病、猝倒病, 用99%恶霉灵1 500倍液, 或10%多抗霉素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5]。

6 采收

春季大棚种植一般于播后40~50 d采收;夏季播种至初收30~35 d;秋季种植一般于播种后25~30 d采收;冬季种植小青菜一般于播种后45 d左右采收。夏、秋季, 采收期为35 d, 逾期即超过出口收购标准。出口收购标准:每株6~7叶, 基部直径为2~3 cm, 株高10~12 cm, 符合品种特征, 无腐烂, 无病斑, 无虫害, 无黄叶, 无损伤, 更不准带虫 (如蚜虫、菜青虫等) 出售。装箱标准:以波浪式层层交叉式放入箱内。箱子为通风透气的塑料周转箱。此外, 夏秋高温季节必须采用冷链运输, 以确保华冠小白菜品质符合出口收购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陈兴平.优质日本青梗菜—“早生华京”和“华冠”[J].蔬菜, 2000 (3) :13-14.

[2]王虹.夏季高温小白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9) :21.

[3]刘杨, 刘晓华.小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1 (17) :28.

[4]吴冬梅.夏季高温小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4) :21.

上一篇:Scratch探究下一篇:冷冻联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