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

2024-09-27

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精选7篇)

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 篇1

一、建设物质文化, 营造舒适之家

良好的物质条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宿舍的物质条件决定着寝室精神文化建设的程度。近几年, 我们不断加大对学生宿舍物质文化的投入, 建有3栋高标准宿舍楼, 标准8人间, 卫生间、洗手间齐全, 每人一个储物柜, 水磨石地面, 室内宽敞明亮, 通风透光良好。2011年又投资五十余万元进行改造升级, 墙面全部粉刷一新, 降温设施安装到位, 阳台防护网安全牢固, 配置了洗漱用具不锈钢架;消防设施配置齐全, 安全完好, 消防通道畅通, 安全疏散标志醒目;每栋楼大门口安装有摄像头, 为安全保驾护航;宿舍楼门口有“今日我值班”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设有“女生宿舍, 男士止步”提示牌;门口、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添置了“大家小家舒服家, 舒室洁室佳洁室”“方方正正一小舍, 和和睦睦一大家”“以节约为荣, 以浪费为耻”“健康生活, 文明做人, 平安每天, 幸福一生”等温馨提示牌, 时刻提醒大家爱护自己的家;每间宿舍门上有门贴, 床上有床帖, 详细记录了住宿生的信息, 便于联系和管理;专门成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 每栋楼配有2名专职管理人员和1名卫生保洁员, 24小时值班, 值班室配有公用电话及家长联系电话。

二、建设精神文化, 营造和谐之家

1. 营造宿舍文化氛围。

在宿舍门口、走廊、楼梯等公共场所设置文化牌。一是安全指引, 如“安全疏散20条”详细告诉学生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该怎样做;二是温馨提示, 如“宿舍是我家, 清洁考大家”提醒大家保护环境;三是培养习惯, 如“节约用水”引导学生养成节俭习惯。

2. 举办“宿舍文化节”。

每学期举办一次宿舍文化节, 让学生用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 自行设计寝室文化, 展示个性, 引领精神生活。一是设计寝室。包括物品摆放、被子折叠、清洁卫生、文化氛围营造等, 如今走进郧县二中寝室, 不锈钢的台案上毛巾、口杯、水桶各成一条线, 床上是统一的床单被套, 被子叠成方块, 让人赏心悦目;墙上贴的名言警句, 悬挂的手工制品, 个性化的寝室名, 让人耳目一新, 催人奋进;二是给宿舍命名。彰显宿舍特色, 像男生宿舍的“文都书苑”“聚贤堂”“清风居”, 女生寝室的“馨雨阁”“温馨港湾”“织梦阁”等, 都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三是开展征文比赛。突出宿舍文明建设的主题, 如, 宿舍装饰观念 (创新意识为优) 、宿舍精神文明创建 (包括言行举止、衣着形貌等) 、宿舍成员关系等。每次都能收到稿件几百篇, 对优秀作品进行展出, 浓厚宿舍文化氛围, 融洽了同学关系。宿舍文化节的举办, 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 使寝室更加和谐温馨, 学生从中陶冶了情操, 提升了品味。

3. 开展文明宿舍评选。

为了让宿舍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学校宿舍管理办公室不断强化管理, 细化评价标准, 每天由专人检查打分, 一天一公布,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评比, 将结果与班级及班主任管理挂钩, 作为学期及年终考核依据。每月评选一批“文明寝室”和“优秀寝室长”, 并组织较差的宿舍成员进行培训、参观、学习, 及时整改提高, 以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4. 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宿舍单靠寝室管理员和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 学校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郧县第二中学的“班级值周”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日常督察值周班”学生挂牌上岗, 每周四下午由德育处组织培训后轮换上岗, 值周班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全面负责督察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分为治安组、纪律督察组、就寝组、文明礼仪组等, 专门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纪律、安全等监督检查, 一天一通报, 一周一汇总, 每周一升旗时公布上周督察结果, 向优秀宿舍颁发流动红旗, 评价结果与班级考核和班主任量化考评挂钩,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学生既参与了管理实践, 又在监督和评价别人;在管理中学会了换位思考, 在监督中学会自律和率先重范, 在评价中学会了协调和尊重。凸显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把宿舍营造成为文明、守纪、温馨、和谐的乐园。

三、建设制度文化, 营造温暖之家

1. 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学校在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制度体现出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执行过程中体现了引导性、教育性、服务性。为规范学生宿舍管理日常工作, 学校制定了《郧县二中宿舍管理条例》《郧县二中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郧县二中寝室一日常规》《郧县二中文明寝室标准》、《郧县二中寝室长职责》《郧县二中寝室内务整理和卫生打扫标准》等, 对内务整理、行为习惯、安全卫生、就寝纪律等方面制定了翔实的管理规范。通过“奖励先进, 鞭策落后, 榜样示范, 个别引导”的原则树立起一大批优秀宿舍, 带动全校宿舍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制度的严格落实, 维护了学生宿舍的正常管理秩序, 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宁静、温暖、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卫生和时间观念, 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2. 强化安全, 防护到位。

学生的住宿安全是学校后勤工作的一项头等大事, 重于泰山。除了硬件建设达标外, 学校建立了完备的安全体系。一是签订《住校生安全责任书》, 建立“住校生联系表”, 学生姓名、班级、班主任姓名、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一览无余, 极大地方便了对住校生的监督管理;二是落实每天就寝前的查寝制度, 由学校值日巡查, 班主任清点人数, 确保一人不缺;三是严格安全排查制度。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带领相关人员每周排查一次, 对水、电、门窗、墙体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 及时整改, 确保问题当天解决, 不留安全隐患;四是制定安全预案, 经常开展“火场逃生应急演练”和“防震应急演练”,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逃生能力;五是宿管员值班陪护。宿管员24小时值班, 按时开锁门, 坚持巡查, 及时解决问题, 关爱生病学生。

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 篇2

发展中的东红庙社区

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春霞

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居委会,属于济宁市主城区中心位置,位于高新区新世纪广场以西,仙营绿地以东,洸河路以北,金宇路以南,占地约0.4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单位11个(中国银行、济宁市邮政局、济宁市邮政银行、济宁市任城区地税局、任城区财政局、任城区建设局、任城电视台、济宁市任城区武装部、济宁市消防支队、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洸河路小学),大型购物中心两个(赛宝量贩购物中心、爱客多购物中心),商业网点280多个,各大银行网点都有分布,辖区内有置城公园公寓、绿景苑小区、邮电小区、新世纪花园小区、都市春天小区、新天地小区、轴承厂宿舍区、开关厂宿舍区等,拥有常驻居民8900人和外来商务人员租住的混合开放型社区,社区内共有业主委员会七个,家委会两个,居民小组代表五十五人,社区现有党员109名,下设两个党支部,东红庙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一名,委员四名,居委会居委主任一名,委员四名,社区工作人员共有21名,为全辖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社区积极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全面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有效推动了东红庙社区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先后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济宁市任城区政府“2010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仙营街道办事处“2010年底税收贡献先进单位”、“2010综合考评一等奖”、“2010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主题创意

东红庙社区党支部把创建精品社区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通过建机制、活形式、搭平台,积极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精品社区创建之路,构建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注重规范运行,完善精品社区创建机制

一是夯实社区基础,实现基础设施规范化。健全精品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召开共建会议,积极发挥共驻共建单位支援社区建设的作用,采取捐款捐物的方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上半年,社区居委会帮助社区居民进行了自来水的改造工程,下半年又实施了供电的改造,切实解决了因为物业逐户收取水电费的难题,由居民直接到供水、供电部门按实际发生额缴纳水电费。2010年的主要工作是小区内环境绿化整治和改造。社区居委会2010年投入五十多万元,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小区绿化改造,更新小区健身广场设施,重新改造小区绿化带和停车位,改造新的小区大门和安全设施,新装路灯二十六盏,重新布局垃圾回收站。经过一年的治理,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东红庙社区是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路面整洁、花草铺设到位,居民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社区的范围,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是健全网络管理,实现组织体系网络化。改变原有条块分割的旧模式,不断创新组织设置, 开展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推行社区建党总支、楼院建党支部、楼栋建党小组、在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建党员家庭活动点的“四建”组织体系,将社区党组织建设向“两新”组织、社区产业链、楼宇、流动党员集中地延伸。截止2010年,新世纪花园小区中已建立“功能型”楼宇党支部1个,进一步扩大了社区党组织覆盖面,提高了群众的受益面。

三是狠抓职责落实,实现目标任务责任化。与街道党委签订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签订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精品社区创建任务,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制定精品社区创建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季度考核、半年督查、年终总评的方式,分基础性、督查性、总评性三类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旗直共建单位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为共建精品社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创新工作载体,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

一是搭建奉献平台,实现活动载体系列化。以党员奉献为核心,以活动载体为动力,搭建精品社区创建平台。在职党员通过“亮身份、树形象”、“党员一日捐献”、“党员一日保洁”、“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立足岗位敬业争优,形成奉献长效机制。

二是拓展服务领域,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积极推行和深化“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一条龙”等有效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解决民生民难,拓展服务领域。同时,开展“社区先锋党组织”创建活动,对社区党组织实行“星级”管理,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以“三联三帮四促进”、“五建五联五提高”、“城乡社区手拉手”等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和谐“六型社区”。依托党建、警务、卫生、科普、法律、计生、文体、环保、精神文明、劳动保障、双拥、进社区活动,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实现社区环境人文化。每年对社区的贫困户进行帮扶,共帮扶困难群众十五户,100多人;社区通过手拉手为其他家委会、新建小区,定期围绕党建、文化、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互帮互助活动10多次。

四是社区集体经济和税收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全年,东红庙社区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0万,社区居委会全年完成税收530万,圆满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主要成效

东红庙社区自开展“社区党建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充分调动了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创建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四个提升。

一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承载力。通过精品社区创建活动,切实解决了城市化步伐加快带来的难以满足党员活动和社区服务的问题。

二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把那些真正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不断改善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健全社区干部管理、考核、保障等制度,增强社区干部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社区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战斗力。

三是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在城镇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在深入开展“双承诺”、“党员一日保洁”、“党员一日捐献”等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各类党员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驻区单位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形成。同时,采取志愿联建的方式,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志愿者等队伍,开展治安巡逻、绿化护景、义务家教、法律咨询、敬老助残、医疗保健等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社区家庭和群众之中,使社区党建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为广大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更多的载体,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感召力。

打造精品项目 构建和谐家园 篇3

刘进旺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亲切,永远面带微笑,或许在他看来微笑是一种自己可以付出的快乐。与他交谈,你会被他的那种怡然自得所感染,他说话的语速永远是那样不紧不慢,总是那样温文尔雅!

“我不是最聪明的,但却是最勤奋的”,这句特别朴实而实在的话是刘进旺对自己的评价。他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更多的则是一种对别人、对自己的坦诚。刘进旺最早所做的并非房产,刚入这行的时候,他不太懂房地产的专业知识,于是他就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边看边做笔记,第一遍看不懂,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看明白为止。除此之外他还报名参加了各类相关培训班和学习班等,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

“勤奋”,一个简单到人尽皆知的词,但说与做又是两码事,坚持一天容易,但一个月、一年、十年、二十年又谈何容易?不过刘进旺做到了,他时时事事不忘勤奋,勤奋成了他事业有成的成功秘诀。

很多人的观念中有一种误解,觉得做房地产简单,无非是买地——建楼——卖楼——赚钱,但刘进旺做房地产绝对不是这么简单。他经常跟建筑设计师讨论关于融入阳光生命家园的建设理念,要求皇都房地产一定做到好看、好用、经济这六个字,刘进旺觉得搞房地产就得有超前的眼光,符合时代进步的方向,并不断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丽水“皇都•文昌苑”楼盘的建设,充分强调人文环境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充分强调居住小区的功能,提高居住质量,满足现代家居生活的需要,室外环境也达到“共享”与“均好”的完美结合,在设计中不仅考虑了地面绿化,同时还考虑了商业用房的屋顶及物管的屋面绿化,以达到季换景更,季更景新之效。文昌苑小区通过条形住宅和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形式,充分考虑了节能和周边环境的日照要求,将住宅设计成南北朝向,并采用传统的中国民居坡屋顶形式,利用坡屋顶的大小变化或相互穿插组合及露台形式,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特别是一些窗套图案和色彩成了点睛之笔,为文昌苑的建筑增添了视觉上的活力。

“皇都•文昌苑”楼盘开盘后,其融入和谐、阳光观念的楼盘受到丽水广大市民的欢迎,但刘进旺没有停留在收获的喜悦上,他又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皇都•春风佳苑”的设计和规划中。

春风佳苑位于丽东二村东侧,东邻花园路,南靠同心住宅小区,北接丽水高星级华侨饭店,交通便捷。这个小区设计除了融入和谐、阳光理念,户型设计丰富多样、布局合理外,还有小高层、多层、小公寓(排屋)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众多个性化的居住需求。小区注重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周边环境的相协调,遵循“回归城市”的设计理念,摒弃了孤岛式的建筑模式,视城市为载体,使小区与城市密切融合在一起。小区主干道为自由的曲线布置,西面外围与小区相连,使内部的人行空间不受干扰。车行入口设小区南北两侧,人行出入口设中间,宅间穿插园路,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天然的绿带贯穿其中,形成道路通畅、步移景异的布局。临街高层有断有连,形成天然隔音屏障,使小区内环境更加安静、幽雅。

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 篇4

近年来, 辽河油田站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高度, 以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为统领, 坚持人企价值共创、共融、共享, 全面推进“家”文化建设, 以文化优势创造竞争优势, 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 努力打造发展、和谐、幸福的石油家园。油田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以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企业文化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家”文化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涵

辽河油田的发展史, 是以优秀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历史。四十年来, 几代辽河石油人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传承中国石油“因油立家”的文化传统, 以“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豪迈气概, 艰苦创业, 拼搏奋进, 在昔日盐碱滩建起了一个美丽富裕的石油家园。共同的建家理想和兴家历程, 凝结了深厚的“油缘、地缘、血缘”关系, 凝聚了坚韧的“油情、友情、亲情”纽带, 成为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心理契合点和精神共鸣。

进入新世纪, 辽河油田经历了两次大的重组和数次人员调整, 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 员工队伍和矿区群众思想观念多元、利益诉求多样, 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形势严峻。面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 我们深刻认识到,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和谐与发展需要用先进文化来引领, 员工情感需要用先进文化来凝聚, 员工思想需要用先进文化来统一, 员工行为需要用先进文化来规范, 员工力量需要用先进文化来汇集。因此,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打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石油特色、辽河特点的“家”文化。

基于这些思考, 我们秉承“企业以人为本, 人以企业为家”的理念, 坚持中国优秀文化的精髓, 遵循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四统一”原则, 把“家”文化确定为辽河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围绕“我是石油人, 辽河是我家, 我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这一文化主题, 构建了辽河“家”文化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构建人企价值共创的责任共同体, 建设发展之家;构建人企价值共融的情感共同体, 建设和谐之家;构建人企价值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建设幸福之家”的文化愿景, “关爱员工、关心企业、关注社会”的团队精神等基本理念, 探索形成了情感建家聚真情、民主建家保权益、学习建家提素质、制度建家促规范、品牌建家树形象、平安建家创和谐等6个建家途径, 总结凝练了HSE文化、科技文化、廉洁文化、班站文化等9个子文化, 整合提升了“热”文化、“苇海家”文化、“五色”文化等基层特色文化, 并建设了三级三类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其中公司级以上基地37个) 。经过多年推进, 共驻共生情系辽河、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家”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融入辽河石油人的血脉, 成为油田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

“家”文化的具体实践

推进“家”文化建设, 就是致力于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紧密融合与共同提升, 增强文化力, 推动生产力, 做到“软实力, 硬运用”, 努力建设发展之家、和谐之家、幸福之家。

坚持人企价值共创, 积极构建企业与员工的责任共同体, 建设发展之家。科学发展是最鲜明的时代主题, 文化是最强劲的发展动力。我们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家”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理清发展战略。企业的根本是战略, 战略的本质是文化。根据中国石油对辽河油田提出的建设“四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油田实际, 明确了坚持持续稳定、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安全清洁、全面和谐“五个发展”;做好勘探增储、二次开发、科技进步、老区稳产、滩海建设“五篇文章”;规模发展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多种经营、矿区服务“五项业务”;建设科技、绿色、和谐大油田的“5553”发展战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科学判断形势, 以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的作为, 在危中寻机、难中求进, 提出了“五个不动摇”的工作思路, 带领干部员工迎难而上, 把握新机遇, 创造新优势, 实现新发展。目前, 油田各项生产经营业绩指标均达到或超过2009年年初预期, 顺利度过了经济寒冬。

二是大力倡导“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 落实发展责任。通过不间断地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和“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建设幸福家”、“坚定信心迎挑战, 共克时艰促发展”等形势任务教育, 以及岗位责任承诺、签订责任状等活动, 员工队伍的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发生了明显转变, “身在辽河骄傲自豪、发展辽河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 “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成为辽河石油人的共同追求。

三是文化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提升发展水平。以“家”文化推动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创新, 进一步理清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对策, 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勘探上, 树立“勘探无禁区”的理念, 积极推进精细勘探, 油田资源基础得到巩固。开发上, 树立“开发无止境”的理念, 以保持油气产量稳定为目标, 努力实现从追求规模产量向追求经济产量、效益产量的转变, 稳产基础持续增强。科技上, 树立“科技无极限”的理念, 形成了基岩油藏勘探、蒸汽驱、SAGD、水平井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优势技术。经营管理上, 树立“管理无穷尽”的理念和低成本观念,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加大节约挖潜、降本增效力度, 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延伸发展链条, 队伍遍及10余个国家和国内20个省、市、区。

坚持人企价值共融, 构建企业与员工的情感共同体, 建设和谐之家。辽河“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我们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大力弘扬“关爱员工、关心企业、关注社会”的团队精神, 充分体现企业、员工和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

一是坚持“四有六要”, 努力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以“四有六要” (即有理、有情、有形、有效, 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培养人) 为原则, 紧紧抓住“知情、答疑、解难、聚力”四个环节, 形成了关爱员工、服务员工、凝聚员工的长效机制。倡导终生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 开展“全员争做知识型员工、万人岗位自学成才”活动, 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目前, 拥有集团公司级专家12名、油田公司级专家58名、厂 (处) 级专家236名, 涌现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裴红、全国高技能人才楷模束滨霞、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赵奇峰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 努力构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辽河油田地处世界最大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非常敏感, 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大力倡导“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环境理念, 全面实施HSE体系管理,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近年来, 共投入16.4亿元用于安全环保专项治理。油田采油污水回注利用率、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均达100%。油田连年被中国石油评为安全环保先进单位和节能节水型先进企业。公司下属的欢喜岭采油厂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成为中国石油和辽宁省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三是倾情尽责奉献, 努力构建企业与社会的和谐。造福社会、奉献社会, 国有企业义不容辞。开发建设40年来, 辽河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4亿吨, 生产天然气483亿立方米, 累计上缴税利费1476亿元,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开展贫困地区的扶贫、赈灾和慈善捐助等公益活动。几年来, 相继为印度洋海啸灾区、阜新矿难、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等捐款, 总额达5000余万元。特别是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中, 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慷慨解囊, 累计捐款1942万元, 充分展示了辽河石油人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

四是注重人文关怀, 努力构建员工内心的和谐。心灵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按照中央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 从2005年开始, 我们在员工中培养了300余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1名国际注册的高级项目管理师和10名E A P项目培训师, 特别是去年启动了世界500强企业普遍应用的E A P项目 (员工帮助计划) ,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心理辅导、开通心理热线和网上平台等活动, 加大心理干预力度, 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团队工作绩效。截至目前, 已有1.3万多名员工及家属直接受益。EAP成为辽河油田广大员工的“精神福利”, 营造了至诚关爱、暖心顺气的氛围和环境。

坚持人企价值共享, 积极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建设幸福之家。辽河“家”文化把“人企合一、人企共进”作为不懈追求, 通过惠民聚力、帮扶聚情、安宁聚心, 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名员工、泽被每个家庭, 使员工真切感受到“干在中国石油有幸, 身在辽河油田有福”。

一是惠民聚力, 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牢固树立“民生无小事”思想。在生产一线开展“五小”工程创建, 为基层购置或更换冰箱、洗衣机、消毒柜等设施, 新建基层员工宿舍、食堂3.1万多平方米。实施“温馨家园建设工程”, 矿区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着力解决就业、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目前, 油田矿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配套, 文体设施功能齐全, 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员工家属安居乐业。全油田48个小区被评为省部级以上优秀小区。辽河油田先后获得“全国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二是帮扶聚情, 认真履行“四个不让”承诺。在员工生活质量与企业发展同步提高的基础上, 从2005年起, 公司党委郑重承诺并全面落实“决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 决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子女就不了业, 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看不起病, 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着力解决困难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成立油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健全二级单位帮扶工作站, 形成扶贫帮困十大长效机制, 重点对油田五大弱势群体实施救助。2005年以来, 实施各类帮扶17330余人次, 支出帮扶资金7336多万元。今年,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公司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部分单位副总师自掏腰包, 为全公司800多户特困家庭送去132万元慰问金和价值40万元的慰问品。公司还统一为每户特困家庭购买一台29寸数字高清彩电。

三是安宁聚心, 积极推进“平安家园”建设。平安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平安是群众幸福的前提。坚持专群结合、警企结合、油地结合, 构筑治安防控网络, 形成了“覆盖全面、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格局, 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其他要害部位的动态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以人防为基础、物防为辅助、技防为重点, 油田小区视频监控到位率达100%, 推动平安建设由简单人力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严厉打击涉油、涉物资器材等各类犯罪, 为油田的稳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家”文化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近年来“家”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共享,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必须牢记职工群众主体地位, 有效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 从中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同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相融共进、助推发展,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必须将增强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实现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

三是始终坚持秉承传统、创新超越,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高度上继承, 既根植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土壤, 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又适应时代要求, 吸收外来文化营养, 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内容、新内涵。对石油企业来说, 就是要坚持始终高举中国石油一面旗, 同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歌。

四是始终坚持重心下移、落地生根,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必须贴近基层、扎根基层, 使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在员工素质上、体现在效益提升上、体现在管理精益上、体现在形象树立上、体现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 以文化的激荡促进基层的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建设和美家园 打造和谐劳岭 篇5

打造仙境劳岭

莫干山镇劳岭村“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工作总结

一、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莫干山镇劳岭村位于德清县西部山区,紧靠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莫干山,县级公路庾筏线从村中心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区分9个自然村,现有23个村民小组,431户农户,总人口1373人,党支部现有党员62名。村域面积6.6平方公里,拥有山林7481亩(其中:毛竹2598亩),耕地1235亩(其中:水稻田1010亩),茶、果地877亩。全村自然风光独特而秀美,石颐寺水库和劳岭水库坐落于村内显得挺拔而秀丽,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整个村庄镶嵌在群山翠绿之中,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劳岭村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文明村,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市十佳魅力村庄,市先锋工程建设示范村党组织,现代远程教育五好站点,最佳人居环境村庄,县级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以县委县政府“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三产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为特色,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大村庄整体环境提升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真正把劳岭村建成“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中国和美家园。

二、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为确保“中国和美家园”建设顺利推进,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村里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中国和美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主要领导负责抓创建的督促、指导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成员具体负责创建工程的组织、协调以及项目落实等工作,为顺利开展“中国和美家园”的创建工作起到保障作用。

(二)制定规划,落实措施。立足县委县政府《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8)》和2009年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劳岭村和美家园创建工作方案》,排出创建项目施工倒计时工作计划。为确保和美家园创建工作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经过充分酝酿、磋商,并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确立了创建和美家园——精品村创建目标,在村庄原来发展的基础上,联合浙大和县城乡规划设计所编制《劳岭村和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内容涉及发展特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应采取的措施。

(三)宣传动员,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和美家园创建氛围。为充分调动全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两委”分别召开了“和美家园”党员、村民代表、农家乐户主动员大会,利用宣传栏、党员学习会等形式,对创建和美家园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全面部署。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支持和参与和美家园建设的热情。今年,全村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和美家园”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工作主要成效

(一)促进环境整治再提升,实现山水更秀美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创建工作要求,结合村地理位置、土地资源、道路设施等实际情况,以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合理布局,修编《劳岭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村域发展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等,完成“中国和美家园”实施方案,重点突出莫干山生态环线详细规划。村严格执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严格执行“一书一证”审批制度,居住建筑用地严格按规定标准执行,并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果。

2、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依据浙大和县城乡规划所对沿莫干山生态环线环境改造设计,所有沿线农户房屋围墙、立面全部进行统一颜色的改造,合计改造农户立面32000多平方米,对村内道路两侧和沿线节点栽种紫薇300株,红花继木球、红叶石楠球、桂花等苗木1500株,对进村公路进行了全面绿化,栽种银杏2000余株,形成了一条3.5公里长的银杏大道。新增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道路硬化3500平方米,砌石护坡石坎220立方米。全村自来水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铺设自来水总管9000米,浇筑水池3座,整修1座。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今年河道清淤5公里,清淤量20000多立方米,砌石550立方米,既整治了河道,又美化了水景。新增劳岭水库休闲设施建设,建造六角亭1座,停车场400平方米,安装护栏80米。进一步提升环境整治力度,在全村原有污水集中处理的良好基础上,延伸污水管网3000米,扩建小型污水处理系统20只,继续做好垃圾一体化处理,新建垃圾箱8只,改造12只,配备保洁员5名,全村环卫设施和人员、经费得到保障。

(二)促进产业发展再提升,实现农家更富裕

结合本村经济发展现状,坚定不移地推进休闲渡假、三产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村民创业创新,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项目,努力开创劳岭村经济建设新局面。

1、以招商选资为平台,加快土地流转。今年台湾笙华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村投资农业观光休闲项目,项目包括生态餐厅、两岸论坛会所、温室大棚蔬菜、观光别墅群、高档水果种植、产品加工区等,计划总投资2000万美元,用地总面积2800亩,其中租赁农田2000亩,林地500亩,征用土地300亩,项目已进入一期工程实施建设阶段,通过项目带动,为我村带来经济效益150万元。

2、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凭借我村独特的生态优势,自然风光秀美,以休闲观光为势头,努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农户发展休闲度假型农家乐,让农户将房屋以租赁的形式吸引外来客户经营,目前三九坞自然村已出租给外籍人员房屋近14户,投资总额达到1000万元,建成了首个涉外休闲渡假的高档会所,为我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型模式。为使农家乐有序良好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家乐的经营管理,逐渐形成以三九坞涉外会所、石颐寺水库休闲渡假区、劳岭水库垂钓观光区及精品农家乐的乡村特色旅游,做成推动我村经济增收的产业支撑点,使更多的农户得实惠。

3、以一村一品为特色,加快传统茶叶向特色产业发展。在现有茶地约550亩的基础上,对茶园进行改造,引进新品种替代效益低下的淘汰品种,新种安吉白茶130亩,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在茶叶制作上向高档茶叶方向发展,实现了以莫干黄芽、安吉白茶为特色的产业转变,提升茶叶附加值,每年增加村民收入达到180万元。

4、迎凤筑巢,创新宅基地流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盘活农民宅基地,在保障村民住房的前提下,吸引开发公司与农户联合建房,在杭州中绿休闲渡假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公司出资改造农民住房,房屋产权归农户,公司获得一部份房屋使用权,公司还支付农户一定的物业管理费。通过农户宅基地的置换,加快了村民住房的改造,提升村庄品位,还为农户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三)促进文化素质再提升,实现社会更和谐

1、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设有老年活动室、多功能教育室、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建成室外健身场120平方米,并配备一些设施,多次组织开展健康文明的棋类、球类比赛;邀请县有关单位送文化下乡,组织电影放映,组建民间龙灯灯会,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依托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党员远程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开展农民信箱农产品信息交流活动和劳动力信息平台建设,树立移风易俗、文明道德新风尚,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村务公开栏和阳光村务简报、法制宣传窗等开展法律知识、科普知识、道德教育宣传,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科技知识和道德水平。

2、以评选“和美家庭”等为契机,开展各类培训及活动,提高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在县宣传部和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支持下,在全体村民中间轰轰烈烈地开展“文明家庭”、“和美家庭”评选活动。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考评小组,制定考评标准,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同时,对村民进行经常性的“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教育,大力整治村风民风,通 过这些措施和活动,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大加强,乡风更文明,农民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全村无一人参与邪教组织。在镇成校及镇领导的支持下,邀请有关专家为农家乐户主进行食品安全、餐饮卫生等知识的培训,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而且开阔了他们的思路,使农家乐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今年7月组织学生进行全村范围内的环保活动,拾捡垃圾3公里,使村民进一步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3、全力做好治安、民调、交通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加强综治调解工作,组织巡防队巡逻。同时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村民提高防范意识,对违法乱纪行为和可疑人员,及时上报村两委班子或派出所。此外,村两委建立了安全片管理,对本村分为5个片23个小组,由村班子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人。村两委对包干片实行网格化管理。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组织和落实人员进行值班巡逻,确保村民安全。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的同时,还做好民事调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解决民事纠纷多起,促进了邻里家里和睦团结。此外,我们还做好本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提醒本村村民出行注意交通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及个人财产的安全,使村民在祥和的氛围中生活工作。

(四)促进资源特色再提升,实现机制更创新

1、巩固建设成果,强化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村容村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保洁体系,按照“户集、村收、镇运”的要求,建造垃圾收集房,配备保洁员和清运员,健全保结制度、清运制度、绿化养护制度、监督考核制度,使村庄长效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建立保洁经费的筹资渠道,对村庄长效管理资金实行“一事一议”,确保资金落实,保证长效管 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强化群众对生态理念的教育,自觉维护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2、整合资源优势,强化服务功能。近年来,我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提高,集体资产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今年我村对村集体资产进行了资产清理与评估,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其中经营性资产46万元按在册户口人员进行量化折股到人,实行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可以更好地经营村集体资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使集体资产得到更好的管理,强化了村干部勤政为民的服务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借助县劳动局在村设立的劳动保障服务室,积极做好劳动就业信息发布、职工维权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今年狠抓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深入细致的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重点宣传,全村有60岁以上老人271人,原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3人,今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达到155人,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村务阳光操作,推进民主建设。在县纪委和县农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我村今年率先在全县实行阳理财工作,成立了阳光理财小组,建立阳光理财制度,每月定期按理财流程对村集体收入、支出进行审核,并由组长签字后报帐员才能让审批人审批,到镇财务代理中心报帐。阳光村务理财的试行,使村财务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运行。同时将全村的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三块内容编制成阳光村务简报每季度一期向村民发放,在简报的最后一页都有意见栏,村民可以把意见通过这份简报反馈到村里、镇里和县里。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使村里的各项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开展,真正起到“阳光村务,阳光监督,阳光管理”的目的,推行阳光理财 和阳光村务简报是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树立村干部勤政为民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 篇6

我园立足园本资源,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园、教师、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以校园物质文化为基础,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完善规范制度为保障,以全面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成长为切入点,以家园共育文化为突破口,全面打造一航院幼儿园的园所文化。形成了“服务部队,服务社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办园宗旨,“团结和谐,奋发进取,勇于开拓,求实创新”的园风,“爱业奉献,尊重关爱,严谨细致,循序善诱”的教风,使校园文化成为全园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环境隐性育人功能,建设和谐统一的物质与精神文化

(一)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营造快乐发展的户外环境文化

我们在幼儿园建设中力求体现“美化、儿童化、教育化”。在进行校园环境规划时,巧妙设计各个景点,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户外大理石和幼儿塑胶活动场地上,因地制宜地设置“大型玩具活动区”“冒险区”“攀爬区”“沙水区”“种植区”“饲养角”等活动区域,充分打造了幼儿自主游戏的乐园。

(二)体现军营文化特点,打造各具特色的走廊及室内文化

1.凸显军营文化,打造蓝天特色。我园巧妙利用楼层走廊空间,打造不同特色的走廊文化。一楼以部队文化为特色,展示各种飞机的图片及介绍,走廊窗户玻璃上以飞机和航空飞行物的剪纸做装饰。以蓝色迷彩布做底,布置各个活动区域及游戏角,充分体现空军蓝天幼儿园的特点。

2.凸显民族地方文化,打造民族特色。二楼以民族文化为特色,走廊以红色为基调,横梁上悬挂着幼儿制作的青花瓷挂盘、京剧脸谱、艺术扇等。走廊窗户上以中华民族各种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剪纸做装饰。

3.凸显艺术氛围,打造美术特色。长期以来,我园潜心于美术在启发幼儿心智方面的研究,建构了以“自主探索、个性表现、开发潜能”为核心的“探究·开放”式美术教育模式,创设具有艺术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艺术触摸墙;在上下楼梯间、班级空间随处可见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三)注重内外统合,创造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

一是设计园标,园标以一只向上飞翔的纸飞机为形象,意在体现“童真、童趣”和“希望”,红黄蓝三原色的巧妙运用预示着幼儿多彩幸福的生活。二是谱写园歌,园歌以“军营中的彩云”为题,意在点明我们是蓝天上那一抹最灿烂的云彩,在军营中与孩子一起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三是设计了园旗和园服,让师幼在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内心油然生起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全园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二、引领教师成长,建设和谐创新的教师文化

(一)提高认识,把师德作为教师之魂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育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道德素养更是对孩子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园立足于现代幼儿教育新观念,全面加强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了“德高为师,奉献为荣”的崇高师德风尚。

每年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查找问题、剖析整改,利用集体学习、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将师德师风教育深入每位教职员工心中。

(二)利用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其专业成长

建立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是现代幼儿教育中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在全园范围内开展园本培训,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型氛围,形成了与人为善、宽容友爱,努力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精神文化风貌。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合理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开展读书月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更新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功效。利用岗位练兵活动,给教师专业化成长创建一个有效的平台,激励教师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三、开发特色教育,构建以幼儿为本的园本课程文化

幼儿园的课程文化作为师幼最直接、最容易接触到的文化,深入到孩子每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园发展来说,形成独特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是一所空军部队幼儿园,我们结合《纲要》《指南》精神,将军营活动和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我园独具特色的系列主题活动。

我园园所文化是随着幼儿园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我们将严格遵守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务本求实、开拓创新,最终形成具有部队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师幼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丁秋菊.对幼儿园开展“三生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2).

打造和谐文明新家园 篇7

1 守住底线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必须要守住底线。底线是什么?不能变的、不能丢弃的,就是底线。如果变了、动了、丢弃了就是破坏,底线是绝对不能动的,就像人的道德底线一样。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性不能变,木板年画就不能改为丝网印刷,这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造纸和木雕两个要素,有着特殊的含义,皮影的传统手工艺不也不能改为机器压制等。所以我不太同意现在的民间艺人完全进入大学和课堂去培训,我们这一代人认为民间艺术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传统村落不能变的是什么?一是传统村落的原始格局不能变。所有的村落都是从聚落开始发展慢慢演变而成的,其自然形成的原始格局、原始规划透露着民族的智慧和风水观,不能随意改变,把道路裁弯取直,随意加大尺度;二是经典民居和公共建筑不能变;三是重要的历史细节不能变;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不能变;五是地域的个性特征不能变,不能同质化。一个传统村落在开发或建设之前必须进行一个整体的、非常仔细和严格的研究,明确哪些支撑点是这个传统村落特有的价值和特色,而且必须要用文字记录确定下来。

哪些是可以变的?比如墙体,我觉得是可以考虑的。有的专家认为墙体是不能变的,要保持,认为这是历史原真性的一部分。我曾经写过两篇有关历史的文章,一篇是巴黎的历史感,另一篇是巴黎的历史美,其中我特别强调巴黎人对墙体的保护。其实对墙体最重视的是意大利人,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墙皮四五百年不动,甚至掉下来再贴上去。但是维也纳人不这样认为,他们主张用原来的颜色重新粉刷,几年刷一次,保持城市光明的气质。再比如在奥地利买房子,房子不贵,但是维修房子的材料会有专家监督使用,必须使用它原来的材料,不能有一点改变。过去我们讲修旧如旧不好,现在应该修旧如初,故宫也用了修旧如初的概念,但这是文物修复,民居修复是否可以?我觉得可以讨论研究,可以尝试。

哪些是一定要变的?村民的生活设施、硬件设备,包括卫生、房屋通风、上下水管道、垃圾处理、降温和取暖等方面,一定要让村民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和舒适,这是防止村庄空巢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不能让村庄像文物一样,它跟文物不同,是活态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改变,但是如何改变需要进一步研究。

2 遵循科学

应遵循建筑学、非遗学、民艺学等学科规律。对经典民居和公共设施的修缮要符合建筑学的原理,修复使用的工艺需要由建筑学家提出要求,特别是新建建筑,外观要与原有建筑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婺源当时提出了很好的想法,但不知后来的实施情况。他们请建筑师设计了六个方案,风格都是青砖灰瓦,但是房子的体量、楼梯、卫生间、厨房有些变化,外部的变化可以与经典建筑融为一体。应该如何遵循?我觉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村落的管理者应主动邀请专家出主意、想办法;二是建筑从业人员要深入基层。我一直提倡“把书桌搬到田野”,因为问题都在田野里面,都在村庄里面,在城市里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深入基层。

理解传统有三点必须遵循,一是奉献精神,二是历史责任感,三是家国情怀。奉献不是一句口号,奉献精神就是把国家和民族、老百姓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重要;历史责任就是我们这一代专家可以做的,下一代专家想做但无法做的工作我们要做好;家国情怀就是与我们这块土地的灵魂和命运融为一体。如何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年轻专家,对于我们来说将来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让年轻人下到村落基层去,帮助村落。

3 和谐发展

昨天的会上陈继腾专家讲了一个观点“最好的保护就是科学地利用”。开发旅游是不是必要?旅游是无法阻挡的世界性潮流,未来的世界旅游将是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但中国人将来在国内的旅游跟西方人不同,很多自然环境已经遭到破坏,而城市又过分拥挤,怎么办?只有到乡村去旅游。所以,未来的乡村旅游将面临极大的压力,从事传统村落保护的同志要做好思想准备。乡村旅游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民文化生活、文化消费的一种方式,对传统村落科学适度地开发旅游产业,可以让传统村落传统文化通过旅游与全球的游客共享;但若尺度把握不好,没有明确底线,一味追求旅游最大化,追求做大做强,完全按照旅游规律开发,只会把村庄的文化整体肢解。如果把传统村落景点化,村落自身的个性特征一定会被夺去,村落文化自身最深沉的东西也容易被破坏,非遗表演、旅游商业街、民俗小吃、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套路式的开发,会让千姿百态的村落变得千村一面,出现同质化的问题。这种同质化现象有悖于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保护多样性。文化不能做大做强,只能做精做细,越精细越有魅力。要千方百计保持原生态,不要为了经济利益人为增加新景点,要用文化本身的魅力吸引游客。

竭尽全力保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主要是为生活于其中的人准备的,而不是“用来给我们看的”。就像非遗传承人离开故土出去表演之后,会失去原有的知音,逝去非遗技艺的生命力。本来村庄不止一个艺人,慢慢的剩一个人,非遗项目就命悬一线,一旦传承人不干了,手艺便消失了。非遗人回到村里,有大量知音,同一种文化基因中成长起来的人,了解他支持他。文化只有首先被它的拥有者热爱才会传承,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必须发挥村民的力量。因此,旅游开发必须有度,不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样我们的传统村落才能更具持久性。

4 为中华文明守护好家园

人们只有住下来,文明才能积累,在马背上很难积累。诗人余光中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叫《乡愁》,习近平主席用“乡愁”这个词表达了要珍惜传统村落,留住传统村落的希望,实际也说明了传统村落的重要性。我们有7000年以上的文明历史,这个历史在哪儿,就在传统村落里。我们说要保护村庄,说要留住乡愁,传统村落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如果想知道我们从哪儿来,就到村落里看看。

上一篇:制作安装技术标准下一篇:慢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