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线索

2024-07-03

审计线索(通用5篇)

审计线索 篇1

随着会计法律规范与准则的不断完善,企业进行财务舞弊手段也不断演进出新招式来“配合”准则更新,通用的审计线索发现方法对于不断变化的财务舞弊手段来说已经不再十拿九稳了。审计线索众多,但舞弊行为的发现可能是由多个线索将其引出,存在即使发现众多审计线索但却不能将其舞弊行为定性的情况。本文从业务规律、财务数据对比、逻辑性、勾稽关系四个方面对内蒙古丹海发电公司公司进行分析,运用审计线索发现理论,对丹海公司审计过程分析,发现该公司存在的一些舞弊的方法与手段,对该公司审计过程中应用审计线索发现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探究,作为审计线索发现的案例支撑。

一、“审计线索发现”的相关理论

财务舞弊识别过程中的审计线索是指审计人员根据能够获取的企业各类记录、账册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审计线索消失,例如对数据的修改基本不留痕迹,也不会留下被修改的痕迹,其次,审计线索的存储形式发生变化,磁性介质储存的信息越来越多,纸质的初始信息越来越少。财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借助新的方法和技术来发现审计线索实现审计目标。

审计线索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发掘有用信息和特征的过程,这些数据包括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数值型数据能够进行对比、核算,可以反映业务规律及进行勾稽关系验证。非数据型数据包括总结、报告、合同等,是审计人员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途径。目前审计线索发现的一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以业务活动规律为突破口寻找审计线索。某些公司业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同类业务活动进行审计时可以快速确定实质问题,提高审计计划的执行效率。二是通过数据对比寻找审计线索。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规律性的内容,对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按照对比的对象可以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三是通过业务的逻辑性寻找审计线索。逻辑性表现为生产经营活动也符合规律、常识,例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低值易耗品应相对稳定,如果突然升高或降低就应引起重视。四是以勾稽关系寻找审计线索。财务数据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公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反映和记录,因此,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如果违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表明存在异常情况,是寻找审计线索的突破口。

二、“审计线索发现”在审计中的运用

内蒙古丹海发电公司(以下简称“丹海公司”)是一家以火力发电为主营业务的国有发电企业,煤炭是主要原材料,燃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的75.9%,公司上网电价由国家统一定价,发电业务量通过与华北电网签订合同确定。公司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向国家能源局上报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运营数据。公司于2012年7月购置并一直使用一套由财务管控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两大模块组成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审计计划概况

(1)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根据调查发现公司自2012年3月起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制定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但该规范并未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规定,规定过于简略,自开始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至今公司未对内部控制环境以及相应制度进行修订。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突出问题,如存在提前确认相关业务以达到用完年度预算指标的情况,也存在为不超预算而延迟确认入账的问题,由于预算控制不力,可能导致在费用确认、材料采购与付款环节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公司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监控,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有待检验。

(2)制定审计计划。该次审计是第一次对丹海公司实施整合审计,为此,首先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通过增加访谈与问卷调查,加深了对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流程的了解,鉴于丹海发电公司内部环境不理想,暂定以5%税前利润作为此次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以暂定重要性水平的50%作为实际执行可容忍误差的起点。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果,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重大经营与突发事件控制等,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对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常规复核,并对日常账务处理进行审查,包括财务报表变动项目的说明、财务报表收录范围的复核、追踪合并财务报表科目的生成过程并验证其正确性,复查调整分录等,鉴于上述分析,认定公司财务数据具有真实性。根据上述分析拟定本次审计的主要进程,如图1所示。根据分析确定关键业务领域包括:采购预付款、筹资与投资、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等,对这类关键业务进行重点审计。

(二)审计线索发现的具体运用

(1)以业务活动规律为审计线索。首先,审查公司应收账款项目的坏账准备情况。通过检查坏账准备、管理费用等账户核查是否存在利用计提坏账准备调节当期利润的情况;通过检查“坏账准备”借方发生额及原始凭证检查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符合规定;通过检查“坏账准备”贷方发生额及原始凭证检查是否存在将已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未在“坏账准备”科目反映的情况。通过对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析,公司未按准则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当期利润虚高,按照账龄分析法做如下调整:

其次,审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情况。丹海公司持有多家公司的长期股权。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丹海公司未对持有的部分亏损严重的被投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审计人员对已经资不抵债的被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

资料来源:丹海公司及被投资单位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及原始凭证

(2)通过对比财务数据寻找审计线索。通过财务数据的对比能够发现财务数据异常值,以异常值为突破口来发现有用的审计线索。第一,成本费用的复核。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公司2014年记账凭证109#按照收到的KM建设集团开具的4648800元的发票登记生产成本,经核实该款项是KM建设集团对丹海公司办公楼进行修缮而收取的修缮费用,截止2014年底该工程尚未实际完工,实际发生支出3726642元,尚未竣工验收,因此,仅凭施工方开具的发票而将所有修缮费用计入成本的处理方式不当,应按照合同约定进度计算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第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复核。一是虚假销售。2014年10月,丹海公司与SF物流公司签订煤炭购买合同,合同约定丹海公司按1380元/吨(含税)的价格向SF物流公司销售煤炭20吨,2014年11月,丹海公司与SM能源公司签订煤炭购买合同,含税价格为1050元/吨(含税),同日,修改了与SF物流公司签订的煤炭买卖合同,将价格调整为1020元/吨(含税)。通过对比两份买卖合同,发现对标的物焦煤的质量标准完全一样,且销售价格明显低于>购买价格,定价显著不合理,进一步审查发现ZT物流公司并无入库清单,而丹海公司后面所附出库单也无经办人与审核人签字,上述销售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二是虚开增值税发票。公司2014年2月6日记账166#支付HT煤炭运输有限公司332991.33元燃料款,记账凭证后面所附燃料结算单供货时间为2011年5月,收货日期为2011年7月22日,存在跨期确认收入问题。同时,据查该批煤炭是丹海公司与HL水电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HL水电公司授权委托ZL公司执行该交易,但因ZL公司不具备煤炭发票开具资质,因此,ZL公司向丹海公司出具委托函,将发票开具给无实质交易的HT煤炭运输公司,从而构成虚开增值税发票。

(3)以业务的逻辑性为审计线索。一是对丹海公司预付账款、预售账款支出的审查。通过调查发现丹海公司存在大量无实质业务支付预付款,或预付款远远高于实际购煤金额的问题。2014年1月公司预付给CG煤业有限公司15900万元,并于月内以银行存款收回预付款15900万元,具体收支记录如表2所示。

经查2014年度预付给该物流公司40800万元,年内通过银行存款收回预付账款16880万元,通过应收票据收回10000万元,进一步核查两家公司交易记录,未发现商品购销活动,具体收支记录如表3所示。

丹海公司发生的上述业务或者没有实际发生商品购销业务,或者交易发生额远低于预付金额,且预付款余额长期未收回,并不符合预付款的实质,在本质上构成了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违法了国家关于企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的规定。

二是对公司低值易耗品的审查。公司2014年11月购入手机360000元及支付通信服务费88660元,此手机为联通公司以月最低消费额的形式销售给公司,丹海公司直接以联通公司开具的发票计入“低值易耗品—在用”科目,并在月底通过一次性摊销计入生产成本。按规定,单位发放给职工的手机应作为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时应以实际成本入账,并通过“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核算。

(4)以勾稽关系真实性为审计线索。第一,核实费用的真实性。公司2014年累计收取YM公司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21500万元,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为4320万元,公司2014年12月(凭证号“记527#”)登记财务费用———利息支出492万元并同时贷记预收账款。经调查,XT公司为抑价物资流通一级代理企业,经营范围为钢材、矿石、炉料的批发、零售,以及金属技术的代购代销业务,并无金融业资质,双方也未签订资金借贷合同,因此,向该公司支付利息并计入财务费用的会计处理不符合规定。应做相应的调整分录:

第二,盘点库存商品是否账实相符。经盘点发现公司库存商品与账面价值不符,账面库存商品虚高8661230元,经调查,此部分商品公司已经于2013年对外销售,商品已经全部发出并达到收入确认条件,但公司并未确认相应的收入,也未进行成本的结转,报废货物未取得审批手续。公司2014年报废原材料557211.95元,事故备品备件1842265元,公司上述业务处理没有相关的报废审批手续,也未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三、“审计线索发现”的运用建议

本文以审计线索发现理论为指导,对丹海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业务规律、财务数据对比、业务的逻辑性以及勾稽关系真实性寻找审计线索。审计人员要制定有效的审计计划就需要加深对业务的熟知程度,全方面了解审计环境。一是进行控制测试,对重点业务流程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认知,从而找出单位关键控制点,检验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了解公司基本运营情况,确定公司主要发展业务及部门,从而针对主要业务进行重点审计,发现疑点,比如公司战略进行分析,如果公司存在舞弊应能掌握其舞弊的大致走向。三是搜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不符合相关逻辑、规律的内容作为重点审计线索,此外,还可以通过进行孤立点分析来提高发现审计线索的效率。从审计过程而言,审计人员不能单纯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必须同销售数据、功效数据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中,通过数理统计来寻找审计线索。同时,结合以前年度审计结果中公司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可以判断公司的执行力,甚至从历史审计结果中寻找审计线索。

但是,由于财务数据信息量大,在计算机审计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审计线索发现仍然存在许多难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第一,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财务信息化快速普及的今天,除原始数据需要手工录入外,其他数据大部分可以由财务软件自动记录、核算。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财务数据、供销数据等结合起来,借助数理统计,利用财务数据的比率分析以及非财务数据的频率高效率的寻找、定位审计线索。第二,提高审计队伍业务素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其中的素质包括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为整个审计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业务能力重点指审计技巧、审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还包括相关的税务、财会、法律知识。唯有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使审计人员从庞杂的审计中找到审计线索。第三,全方位寻找舞弊审计线索。对丹海公司的审计业务表明,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是多方面的,而对应的财务舞弊线索的发现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发掘,例如对业务流程、对逻辑关系、活动规律等分析,都是发现审计线索的突破口。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有对细节的深入,发现可能的疑点、线索,还要有整体的把控,在总体层面上进行汇总,对发现的可能漏洞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形成整个舞弊的整体脉络,通过逆向分析或穿行测试来定位具体的财务舞弊节点。

参考文献

[1]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与思维要素研究》,《审计研究》2011年第6期。

[2]陈鑫、马敏周:《模型重叠法在审计中的运用》,《审计研究》2013年第2期。

[3]高瞻远:《审计如何发现问题线索》,《中国审计》2013年第16期。

[4]何红兵:《涉农补贴资金审计中的数据挖掘》,《审计月刊》2012年第8期。

审计线索 篇2

审计捉拿绿叶丛中的“蛀虫”——浙江省景宁县审计局查处侵吞道路

绿化工程资金的始末

刘赛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审计局)

【时间:2008年10【来源: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审【字号:大 中月16日】 计局】 小】

2007年末,按照县里的按排要求,浙江省景宁县审计局对2006全县林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查出景宁县天工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工公司)六名职工通过虚开苗木发票、多报劳务工资的手段套取工程资金40.07万元,其中大部分被六名经办人员以加班费、生活补贴等名义发放或私分,其余用于招待费等支出。现违纪款已全部收缴,涉案的两名主要责任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一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另一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半,缓刑四年。

疑点的发现

审计人员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发现,县林业局财务账近几年往来

款科目挂账的金额均高达数百万元之多,其中2006年末“其他应收款”余额662.85万元,“其他应付款”余额674.94万元。为什么有如此大额的往来款?其中是不是有不合理的挂账?

带着这一疑问,审计人员对其债权债务明细账进行了仔细审查,从中发现“其他应付款--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款”218万元;“其他应收款--天工公司”110.52万元;“其他应收款-其他-绿色通道工程款预付款”90万元;这些账目的发生时间基本上为2004年间。审计人员向县林业局有关人员了解到,天工公司是2003年10月由景宁县营林公司和鄞州区天工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景宁县林业局以238.05万元的价格将52省道云寿(景宁段)线的绿色通道工程承包给景宁县天工公司,该工程在2004年末竣工,并通过了验收。按照我县对国家投资项目的管理规定,此类工程完工就应送审,但从县基建审计中心得知该工程至今尚未送审。2004年就已竣工验收的工程至审计时,已过去两年多,为何尚未送审?工程款也不结算?为此审计人员到县天工公司,对此工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延伸审计调查。

溯源追根

调查发现,截止2006年末“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总支出仅90余万元,其中苗木支出就达60万元。为什么238.05万元的工程成本只有90万元?是预算不合理还是天工公司根本没按工程要求施工?为此我们查阅了该工程设计方案。2004年5月向金华和萧山采购的14种苗木,其中12种苗木的数量与工程施工设计的数量完全一致,难道真的就这么巧吗?52省道云寿(景宁段)线绿化种植路段为36.69公里,要求种植爬山虎的边坡路段应该更短,但2004年10月一次性向本县澄照乡金丘村村民潘某购买爬山虎苗木48010株,2006年又向景宁的夏某采购了19800株,真的有这么多爬山虎种植在这一路段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约请了县园林管理所专业人员,一起实地查看了该路段的绿化情况。然而一路看去,除了杜英较多外,其他苗木实际种植数量与购买数量出入很大,其中购买的67810棵爬山虎能看到的也是屈指可数,另外13种苗木除樟树、小叶蚊母、红花继木、大叶黄杨、马褂木5种苗木有少量种植,而其余8个品种共计6305株苗木根本不见踪影。据了解,我们看到数量最多的杜英当年因苗木供过于求,市场价格非常便宜,一般为3元/株,而天工公司账面反映

6.9元/株。至此,审计人员认为该工程的苗木采购很可能存在问题。

于是审计人员向本县的苗木供应商潘某,了解天工公司向其购买苗木的有关情况。经潘某回忆,他总共向天工公司出售过两次苗木,金额约1.4万元。第一次在2004年初,出售爬山虎100株、马褂木1000株左右,苗木款共计1.1万元左右;第二次是2005年初,出

售马褂木小苗4000株左右,款项约0.3万元。两次的发票均为天工公司人员把潘某的身份证及私章拿去,到税务局自行开具。然而天工公司的会计账中反映的是2004年10月向潘某购买了马褂木431株,每株10元、爬山虎苗木48010株,每株2.1元,总价值10.51万元,这与1.4万元的实际采购金额显然不符,特别是爬山虎的数量出入大得惊人!

审计人员将审计调查的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并决定去金华、萧山等地对金额超过10万元的另外两笔苗木采购情况进行核实。第二天审计人员赶赴金华,在当地审计局的协助下,找到了苗木供应商--金东区岭下镇严坞村严某,据其回忆,天工公司当时向严某购置苗木约6.6万元,但购货方要求严某到金华市国税局开具了28.68万元苗木销售发票。当天审计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萧山,在当地审计局的帮助下找到苗木供应商汪某,汪某回忆天工公司的吴某等3人员在2004年向他购买了一批价值6万元左右的苗木,应购买方要求,开具了10.8万元苗木发票。至此审计人员基本确定天工公司存在通过虚开苗木发票套取资金的情况。

我们连夜返回景宁,将调查结果向局领导作了汇报,考虑到天工公司的行为有涉案嫌疑,于是经请示县领导,决定将有关情况移送给县检察院作进一步查处。

水落石出

县检察院立即对上述情况进行立案侦查,最终查明天工公司六名职工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通过虚开苗木发票、多报劳务工资的手段套取工程绿化资金40.07万元,其中:

(1)2004年4月该公司人员向金华苗木商严某采购苗木,开票报销金额28.68万元,实际支付金额6.64万元,套取资金22.04万元;

(2)2004年4月该公司人员向萧山苗木商汪某采购苗木,开票报销金额10.80万元,实际支付金额6.50万元,套取资金4.30万元;

(3)2004年6月该公司人员向澄照乡苗木商潘某采购苗木,开票报销金额10.51万元,实际支付金额1.07万元,套取金额9.45万元;

(4)此外该公司人员还两次通过虚开苗木发票套取其他工程资金2.34万元,通过虚报 “挖穴、植苗、修剪”等小工工资,套取金额1.94万元。

上述套取的40.07万元资金,其中大部分被6名经办人员以加班费、生活补贴等名义发放或私分。现违纪资金已全部收缴,其中两名主要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经济案件线索审计方法探析 篇3

一、从审计过程中发现案源。审计过程(或审计程序)一般可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四个阶段。当然,还有其他的分法或叫法不尽相同。首先,在某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中既拥有大量的各类与审计有关的资料,又可以耳闻目睹现场的业务流程、感受体会真实的情景氛围,还可以从与各类人员交往的过程中发现疑点,因而也是审计发现案源最多的阶段。其次,准备阶段特别是审前调查环节也有发现案源的多种渠道,如重大决策的会议记录、工作总结报告、考核奖励兑现资料、业务流程及其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等,都有可能发现案源。再次,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仍有获取案源的可能,一是因为审计之后涉及到具体的处理处罚和个人责任的追究,这时的“堡垒”就有可能从内部被“当事人”自己攻破;二是一直在暗中“观察”事态发展趋势及结果的“知情人”,认为事情此时已到了“最后关头”不得不“挺身而出”。因此,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处处留心有无案源。

二、从审计工作中寻找案源。我们说从审计工作中寻找案源,主要是强调发现案源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某一个(或某一次)的项目审计过程之中,因为案源也可能从审计工作的多个层面或渠道获得。例如,对同一单位或项目以前审计情况和结果及其审计决定执行状况的了解,对同类型同行业单位或项目审计中发现的情况,对审计机关各层级、各部门人员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掌握的信息,包括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也包括来自单位、个人的信访和举报等等,都可能寻找到一些重要的案源。

三、从发案规律中突破案源。各类经济案件都有其共性和一定的规律性,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下功夫摸索和掌握这些规律。例如,行贿受贿案件多发生在拥有重要资源支配权的“有权人”和急需获取这些资源的“有钱人”之间,共性和实质是权钱交易,变相的有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或多么隐蔽的行贿受贿案件,因为是交易,就必然会有交易对象、交易的时间、交易的方式、交易的场所或通道以及最后成交的标志。掌握了这些的全部或关键,就寻找到案源。我们审计中经常遇到的大量案例,从单位的“小金库”、偷逃税费、截留挪用专项款物,到个人的贪污盗窃、虚报冒领等,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四、从追踪溯源中牵出案源。追踪,就是要知道资金或财物最终到哪去了;溯源,就是清楚资金或财物最初是从哪来的。其方法与常规性方法中的顺查法、逆查法原理基本相同。需要强调的是,顺查法和逆查法一般是在通常情况下采用的常规性方法,而追踪溯源应当是在发现了疑点或异常现象后有针对性采取的特殊性方法,后者更注重跟踪追击查清疑点的来龙去脉。

五、从分析判断中揭示案源。有些经济案件比较隐蔽或错综复杂,需要通过多个渠道的信息作参考、多个类似的现象作比较、多个环节的衔接去推理、多个位置的角度去审视,才能看清看全事情的真相及其相互的联系。某市审计局查出隐瞒截留盐业返利款案件中曾多次成功运用了分析判断的方法。

六、从行业系统中挖掘案源。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越来越重视行业和系统审计,并从中查出了不少经济案件,如陕西省审计厅统一组织的电力、信用社等行业和公检法等系统的审计,都查出了一些大案要案。这其中有许多经验包括几个“统一”的做法,很值得总结、提炼、升华和推广。从研究发现经济案件线索审计方法的角度看,不难发现,从行业系统中挖掘案源,有“五个相同”,或用流行的说法是“五个一样一样的”,很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单位的性质和人员的身份是“一样一样的”,二是隶属的上级和领导的体制是“一样一样的”,三是执行的政策和会计制度是“一样一样的”,四是管理的模式和主业的流程是“一样一样的”,五是公开的“行规”和不公开的潜规则也是“一样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在某行业和系统的一个或几个单位中发现有某种案源,在其他单位中很可能也有;如果在大多数单位中都能看到的“行规”、“行情”或潜规则,而在个别单位一点都见不到,“特干净”,就一定要予以特别关注。因为最大的两种可能:要麽是遵纪守法的典型,审计证实后可以积极宣传;要麽是“水”可能很深,“鱼”可能也很大。

七、挖掘经济案件线索的审计技巧。此类审计技巧也可结合上列方法一并采用。重点是从异常的数字、时间、地点、往来、字迹、票据、资料、账外账中发现线索,核心是从“异常”中发现线索。这是逆向思维的“审计假设”,非常重要、实用和有效,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还可以考虑研究多向的、立体的“审计假设”。例如,从“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角度,从申报项目获取上级资金的角度,从“化大公为小公”和“化公为私”的角度,从转移支付“优亲厚友”的角度,从隐瞒收入偷漏税费的角度,等等,可以核对不同用途文件资料中同一概念的指标数据是否一致。

审计线索 篇4

(一) 做好审前调查, 较为详细地掌握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基本情况, 被审计单位所属单位基本情况, 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情况,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等,为审计发现线索打好基础。

(二)从座谈、 闲谈、 调查、 询问中发现审计线索。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交谈、 日常闲谈或者通过对普遍性、 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调查,围绕审计目标,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策略性地开展审计, 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询问时机、 选择不同的询问人员, 同时注意观察有关人员在询问中的言行及神情, 从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审计线索。

(三)从举报线索入手发现审计线索。 根据举报的问题,检查是否合规、有效,是否得以严格执行。然后根据发现的疑点或线索,进行实质性审查。

(四)从银行账户入手发现审计线索。 单位的任何经济活动都会在银行账户上留下痕迹, 在审计中关注银行账户,查清资金的活动情况、运行方向和资金的对应单位, 也是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方式。

(五) 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发现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在审计中应当把内部控制的检查作为审计重点,对不相容职位间的制约和控制、凭证的传递方法和有关人员签字程序、 票据的管理情况等进行测试,确定其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 调整审计内容和重点,从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线索。

(六)从原始证据的审核中发现审计线索。 原始凭证是一个单位所有经济业务的基础,搜集、查证并最终获得审计证据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 因此, 在审计中应当特别注意对原始单据的审核查证, 看是否存在篡改原始数据、伪造经济事项、使用非法票据、收款收据不按顺序号使用或缺号等,从异常账务处理上寻找疑点, 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线索。

(七)通过运用审计软件发现审计线索。根据软件以应付利息为条件在新电子账套中进行查询, 迅速查出银行存、贷款前三十户单位名称、存贷时间、存贷金额等信息,再详查有关资料是否完备,涉嫌联合骗贷、逃废债务等问题。

(八)通过业务活动发现审计线索。随着国家财务核算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加强,违纪问题越来越趋于隐蔽化,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单纯在账表中发现问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从外围突破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济环境、从事的业务、范围和主要关联单位进行详细分析和实地调查, 捕捉敏感信息,通过分析寻找审计疑点和突破点。

(九)慎重接触当事人。 以免涉案嫌疑人得知审计案件要移送,篡改、毁灭证据,甚至串供、外逃躲避司法机关侦查,而延误办案的有效时机。

(十)通过日常社会活动中发现审计线索。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平时多看多了解,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信息, 通过有目地的分析、梳理,为以后审计多积累线索。

(十一)从日常积累的资料中发现审计线索。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应注重把各单位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积累与整合,发现其中的疑点,找出存在的内在联系,以便在以后的审计中加以运用。

二、违法违纪线索主要作案手法的查账技巧

(一)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的查账技巧。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开票与收款同属于一人最易出现此种现象。其查账技巧是,应将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都收集起来, 检查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以及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和入账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然后对发票和收据存根联的合计数同入账数进行核对,看是否符合,即可查出问题。如果发现有涂改采用“过桥”式填写发票或收据时,可使用核对验证法进行查对核实。对于发票和收据不编号、截留不入账的情况,通常需与其他检查手段配合起来才行。

(二)虚报冒领费用开支的查账技巧。从外来原始凭证来看,主要舞弊手段是伪造、盗用、涂改或重报购货发票和费用单据。 伪造单据常见于利用白条发票或收据。遇此情况,应严格审查有无经手人、 验收人和主管领导人的批准。 盗用单据报销常见于盗用其他单位的发票或已废弃不用的单据。 此种情况只需与对方单位通过核对验证即可查清问题。 重报单据往往发生在供货单位不根据发票收款, 而在收款时另出具收据。 如果发现有用收据单独支付货款的, 就应查明不使用发票付款的原因以及有无利用发票重复报销的情况。从自制凭证来看,主要舞弊手段有:虚报冒领职工差旅费、临时工工资以及长期支取已死亡职工的退休金等。 对此应审查领款出具的单据是否系本人亲自签收,如有疑问,还应向有关人员或部门进行查询核实。

(三)监守自盗的查账技巧。 监守自盗大多数出现在仓库管理混乱、制度不严的单位。 但是在制度严格的单位, 也有在自制凭证上采取舞弊手段来掩盖盗窃活动的。 其主要手段是采取虚填或涂改领发料单, 开具假出门证或者一张单据重复使用等方式。 对此种舞弊行为, 只需核实领发料单和出门证便可查清问题。

(四)盗用支票的查账技巧。盗用支票只有在财会人员既管出纳又管分类账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其主要手段是私自开具现金支票支取现金后不入账,然后利用银行结算款不入账来冲平此项盗用款项。 其查账技巧,可审阅现金支票是否有缺号不入账的情况,同时还可通过该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同银行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以查清问题。

(五)利用账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查账技巧。 利用账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情况, 通常发生在会计制度不健全和机构不健全,财务工作无人负责的单位。其查账技巧首先要清理账目, 通过证证、账证、账账和账表的相互核对,清理所有账目, 然后采取内查外调来搞清是属于会计业务处理上的问题,还是属于违纪违法舞弊的问题。

(六)虚设账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查账技巧。虚设账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应收、 应付货款等往来结算账户上。 如事先将一笔赊销的货款业务记入一个虚设的应收销货款账户上, 而不以客户真实名称开立账户, 该货款收到后,即将该笔货款侵吞入私囊,然后再采用坏账方法注销该账户。其查账技巧是,一方面清查应收销货款账户上处理坏账损失的手续是否完备真实; 另一方面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追查,弄清情况。

(七)张冠李戴, 从中贪污的查账技巧。采用张冠李戴手段进行贪污,一般是收到客户支付货款的现金后直接借记现金、 银行存款以外的一些账户中,最常见的是记入费用账户,然后伺机贪污。这种情况的查账技巧是,根据记账凭证来检查费用账户。

(八)利用差账、漏账,截留中饱私囊的查账技巧。 在往来结算中发生漏账、错账或者原始凭证的计算错误的情况下,因长期无人过问,一直挂在账上,财会人员便可能乘机截留中饱私囊。一般采用的手法是:将收到的其他现金款项不如实入账, 而直接冲销该账户;或者将该账户转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所虚拟的暂付款账目后,再开具现金支票现金,落入私囊,并用以冲平该项虚拟的暂付款账户。 其查账技巧是,前者可通过现金收入凭证与各该账户进行核对验证;后者可通过仔细审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的暂付账户,即能查清。

(九)变造、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查账技巧。 所谓变造,是指涂改、拼接、 挖补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的行为。 其查账技巧,首先可从审查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入手。 如果发现装订成册的证、账、表有残缺破损,断号少页等情况, 就应追查是否属于故意毁损所造成的。 同时,通过逐页仔细审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有时也可直接发现涂改、拼接、挖补证账的情况。 对于伪造账目的审阅还应仔细注意账面上记载的字迹粗细和墨色是否前后一致, 因为伪造证账往往是通过誊抄的办法来实现的, 不会像逐日记录那样字迹有粗有细,墨色深淡不一。 遇此情况,还可采用其他审查手段配合进行。同时, 可有目的地进行证账内容的审查,使用核对验证法进行内查外调,查清变造、伪造或已被故意毁页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真实内容。

(十)隐瞒收入、 搞小金库的查账技巧。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情况一般发生在企业将处理废旧物资等其他收入、营业外收入或代人套购物资,从中牟利所得款项,隐瞒不入账,留作本单位的小金库, 甚至也有截留其他经营利润收入的。查账技巧是,根据相关账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查明隐瞒收入的来龙去脉,以求水落石出。

三、建立发现违法违纪线索机制

(一)增强发现案件线索的意识。在部分审计机关,由于审计体制、机制方面原因,审计人员思想上还存在注重完成常规审计程序、偏重面上和规定动作的思维方式。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环境的影响使得审计人员顾虑重重,所以教育和提高审计人员发现案件线索的意识,全面增强审计人员发现案件线索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十分必要。

(二)建立发现案件线索激励机制。审计中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对被审计单位乃至整个行业、系统都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对提高审计的权威和影响力有巨大作用。 审计机关应把移送重大案件线索作为审计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完善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配合机制。目前,审计发现案件线索向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的协调渠道已经建立, 但与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配合机制还不够顺畅。由于这些部门级别高、权力大, 审计机关与其配合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障碍, 加之一些案件涉及保密, 导致一些移送案件审计结果得不到体现。因此,要不断完善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配合机制, 加大审计发现案件线索的查处力度, 使审计反腐败利剑作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审计线索 篇5

咬定青山不放松——D市供销社与民营企业联手骗贷案审计纪实

【时间:2010年01

月08日】

【来源:审计署沈阳办】

【字号:大 中

小】

2007年7月的D市,骄阳似火。

审计署某特派办派出的审计组,对A政策性银行D市分行的审计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

精心准备,未雨绸缪

对A行的审计,是在政策性银行面临转制和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时期,国务院领导交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加强金融审计工作,有效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一次难得机遇。为圆满完成任务,审计组在审前组织参审人员认真学习《A行2006年度审计工作方案》、《A行审前调查工作要求》、《A行经营管理特点》以及《A行汇报交流材料》等,收集了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调阅A行内部有关制度规定,深入了解贷款业务的操作流程。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的“龙头”。为提高针对性和指导性,审计组抽调业务骨干展开深入细致的审前调查。通过采取与有关人员谈话、调阅外部检查和内部稽核报告等方式,对D市分行经营管理体制、经营特点以及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并提出了以真实性为基础,以检查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制度为切入点,以核实信贷资产质量为主线,以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为突破口,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促进管理,努力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思路。

分析数据,确定重点

正式审计伊始,审计组就以信贷资产为突破口,结合D市分行的电子数据,对该行的全部信贷资产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结果发现该行仅在2006年就新增本外币贷款37.73亿元,接近当年全部贷款余额217.05亿元的五分之一,贷款的类型主要是“两基一支”贷款以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资源环保等涉及社会“瓶颈”领域的贷款。2006年末,D市分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类清分结果,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为9.96亿元,不良贷款率只有4.59%。

在此基础上,审计组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D市分行的“两基一支”贷款普遍存在金额大、期限长、借款人为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等特点,如果在审计之初即对该类贷款投入过多力量,恐怕短期内难见成效。针对这种情况,审计组内部经过充分讨论,及时调整思路和战略,把2006年新发生、借款人为民营企业及与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相关的新农村建设、资源环保、安居工程等社会“瓶颈”领域的贷款确定为第一阶段的重点审计内容。

锁定目标,细查深究

明确了方向,还需突出重点。经过逐层筛选,审计组最终锁定SD公司的“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建设”贷款项目,把它作为重点攻克对象,力求尽快取得突破。分析结果显示,该贷款项目具有如下特点:项目内容为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建设项目,属于目前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的范畴;借款人SD公司为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担保单位D市供销社是市政府的职能部门;贷款金额为1亿元;贷款合同签订时间为2006年12月25日,临近年末,不排除D市分行存在为完成总行下达的考核指标,突击放贷的嫌疑。于是,审计人员凭借多年的审计经验,开门见山,直接从贷款档案入手,在验证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时,该项目评审报告的评审结论首先进入了审计人员的视线:“该项目总投资25 896万元,其中资本金15 896万元已基本落实,具体详见附件”。审计人员顺着这个线索,随后对SD公司提供给D市分行的有关票证展开审验,发现附件由24张银行电汇凭证、发票和收款收据等复印件构成,合计金额11 322万元。SD公司为什么要向D市分行提供这些票证的复印件呢?带着这个疑问,审计人员继续翻阅贷款档案以探其究竟,最终在该行的贷审会纪要上找到了答案。原来,会议纪要上已明确注明该笔贷款必须严格把握项目的资本金落实情况,把项目资本金与该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作为发放该笔贷款的必要条件。于是,审计人员又回过头来仔细察看这些复印件,以辨其真伪。一些蛛丝马迹没能逃过审计人员锐利的眼睛:一是收款收据的书写与付款支票的签发为同一人所为;二是电汇支出凭证上盖的不是银行专用表示结算的三角章,而是只表示收到该笔业务的方形“收妥抵用”章;三是不同收款单位所付收据或发票却在同一号段,并且存在重号、跳号现象;四是所附支票根表明的支出金额在当期的银行对账单上没有体现。审计人员带着这些疑点,经过与SD公司总经理刘某的几番较量,并向他申明,审计组将带着这些票证复印件到相关单位核实,而且可能要向有关部门移交。迫于强大的压力,刘某最后不得不承认,是SD公司为了达到D市分行的放款条件,掩盖项目本金尚未到位的事实,通过私刻其他企业公章、将其他企业公章复印拼接到空白收款收据上再复印等手段伪造了20张、合计金额达 10 954万元的票证复印件。至此,一起诈骗银行贷款的大案初露端倪。

顺藤摸瓜,穷追不舍

发现上述问题后,审计人员紧紧抓住贷款档案这根藤,穷追不舍,在贷款档案中又先后发现:SD公司以偏概全,凭借单一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替代总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借此蒙混过关。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建设项目由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及仓储基地、金属加工基地和再生塑料加工基地3个项目联合组成,每一个项目都是相对独立的,分别位于3个相距几十公里的不同地方进行项目建设。细心的审计人员发现,其中仅有再生塑料加工基地项目在向D市分行申请贷款时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他两个项目并没有取得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另外,SD公司在申请贷款时提供给D市分行的材料反映,借款人已上缴了项目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证正在办理之中。但贷款档案中仅有3份收购工业用地使用权的协议,并无其他能够证明交纳土地出让金和办理土地使用证的相关资料。为拿到第一手证据,把这个案件办成铁案,审计人员又长途奔波,亲自到距审计驻地100多公里的3个项目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延伸调查,最终核实了3个建设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均未上缴,且并未办理土地使用证。

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既然SD公司能通过伪造票证人为虚增项目资本金、用单一项目环评报告替代总的项目环评报告借以蒙混过关,那么它的借款主体资格会不会也存在问题呢?因为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中了解到,这笔贷款的背景是2005年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与A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A行要在5年内提供300亿元政策性贷款,用来支持供销合作社的建设项目。想到这些,审计组决定趁热打铁,兵分两路,同时到工商局和供销社展开延伸调查。结果不出所料,从工商局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2006年9月,SD公司通过变更工商登记将法人代表刘某原出资额2100万元中的1050万元转让给供销社,使其成为SD公司名义上的最大股东,从而取得了A行用于支持供销总社项目贷款的资格。2007年2月,SD公司在D市分行取得的1亿元贷款全部到位后,又将刘某前述转让出去的股本全额收回,重新变回民营企业。从供销社了解到的情况也验证了上述事实,供销社根本未向SD公司注资,只是通过一纸协议形式控股,目的就是以母公司的名义替民营企业向发展改革委申报项目立项、向供销总社推荐申请A行政策性贷款。

查清上述事实后,审计人员没有就此止步,又马不停蹄,冒着高温酷暑,重新抖擞精神,先后延伸调查了SD公司的多家关联企业、多家商业银行,并到当地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税务局等部门调查取证,掌握了SD公司、D市供销社为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虚增偿债能力,向D市分行提供了虚假的会计报表等事实。从上述两家单位会计报表反映的资产及经营状况来看,偿债能力都比较低,D市分行的1亿元政策性贷款存在损失风险。

伴着延伸审计调查的不断深入,审计人员的收获也不断增多。审计人员在随后的审计调查中又发现D市供销社从2005年末开始将1.55万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提供给SD公司的子公司使用至今,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拨云见日,水落石出

经过近20天的内查外调,审计人员理清了所有的线索,最终查明:上述1亿元贷款并没有被用在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项目建设上,而是在SD公司多个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并被D市供销社挪用5313万元,其中900万、2100万元分别被该社及其下属单位D市物资回收总公司用于共同注册成立SD置业有限公司,并且上述出资均未在两家出资单位的账内反映,置业公司将上述两单位投资中的2763万元支付“百安居”建材超市项目建设土地出让金,237万元用于开办费等项支出,其余2313万元被用于支付建材超市项目所欠工程款等。与此同时,从银行打出的对账单反映,D市分行贷款到账后,SD公司及其子公司SD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共从建行D市新柳支行提取现金3745万元。至此,一起由D市供销社和民营企业精心合演的一起骗贷大案终于浮出水面。

后记

反映上述问题的审计信息上报后,多位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A行党委根据领导批示精神,将审计反映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核实后,对D市分行7名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上一篇:GMP140下一篇:基层水利站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