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流程

2024-09-28

传统手工艺流程(共11篇)

传统手工艺流程 篇1

青城又名一条城, 约二里许, 东西长、南北狭, 故名, 民国时期老百姓简称为“条城”。它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崇兰山下, 兰州黄河下游50公里处, 陆路距兰州市110公里, 白银市23公里, 榆中县城54.2公里。青城镇总面积138.04平方公里, 辖14村、71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2.12万, 耕地1.44万亩。这里地势南高北低, 海拔1450米, 年平均气温10.2℃, 年降雨量300毫米, 无霜期190天, 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光照充足, 水资源丰富, 地形呈狭长地带, 黄河流经北部, 属典型的黄河谷地。青城历史悠久, 地理条件优越, 历代文人墨客荟萃, 商贾云集, 会馆林立, 自古以来是西北商贸集散地和黄河上游边防军事重镇。

青城是水烟的发源地, 水烟乃青城之魂。“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江山社稷, 于洪武二年 (公元1369年) 制定‘诸王之制’, 将第十四子肃庄王封在甘肃, 高、滕、周、李、张、曾等八大家族及其家眷和兵士随迁到条城。他们开始了青城的发展与辉煌。由于青城日照时间长, 气候土壤适宜, 灌溉水源充足, 周姓家族选中条城一带经营烟叶, 很快起家。到了明末清初, 由周家首创加工而成的‘广东红’黄烟, 在两广一带畅销不衰。从康熙到道光年间, 青城水烟业发展到鼎盛时期。从小烟坊发展到大烟坊, 在200多家烟坊中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 从业人员有万余人, 青城人口增加到3万多。这一时期, 各家都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像周家的‘宏’字牌和罗家的‘永’字牌黄烟, 高氏的‘芝’字牌黄烟。此外, ‘泰’字、‘昌’字、‘兴’字、‘全’字等行销全国大部分地区。至民国时期, 青城形成了著名的周、罗、吴、高四大水烟作坊, 基本垄断了青城的水烟行业。水烟成了青城的经济支柱。那个时期, 黄河漕运发达, 是方圆几百里的粮食和食盐集散地, 加之青城水烟业的飞速发展, 大批商人云集青城, 其中以山陕客商为代表, 他们开铺设店, 货栈分立东西两街, 每天客商、马队、驼队、车队络绎不绝, 使青城成为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兴旺发达, 运输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 车马队和驼队把青城的水烟及其他土特产运到沿海地区及内蒙、重庆、四川、山西等全国大部分地区。这极大地促进了青城与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了青城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 以皮筏子作为水上运输工具, 快捷方便, 载重量大,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青城水烟经过几百年的加工生产, 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工艺流程。经过对青城水烟匠人的调查比对发现, 青城水烟从收割烟叶到装箱出厂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这个流程包括收烟叶——挑选分级——抽烟筋——晾烟叶——喷水——拌沫子——烫沫子——压烟捆——推烟丝——压烟块——风干——包装出厂。

1.收烟叶。黄烟和青烟的烟叶在收割的时间和方式上是有区别的。黄烟烟叶的收割时间是在农历的霜降至大雪期间, 在霜降前将烟株根系拔断, 小雪后烟叶已被冷湿空气杀成金黄色, 这时在每日上午十点前将烟株连根拔起、摘叶 (一般一株烟长9-10片叶子) 。青烟烟叶的收割时间是在农历的寒露过后, 烟叶呈浓绿色时, 比黄烟的收割时间早40天左右。收割青烟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 收割时先将烟株稍稍拔起, 使其根系断裂, 防止烟株继续吸收水分, 让其在土中逐渐枯萎。过一个星期, 将烟株连根拔起, 放到通风处, 竖向码成堆, 用草帘覆盖、风干。

2.挑选分级。烟叶收好后, 要进行挑选分级, 区分优劣。一般来说, 每株烟的上数4-5片是最好的, 因为这几片叶子油份足、叶子厚。清代褚逢春、顾禄编辑的《烟草录》中载:“凡烟草顶上三叶谓之盖露, 极青翠、香烈”。1980年甘肃省棉麻土产公司给烟叶定级制定了统一的标准, 根据烟叶生长的部位、品质和颜色, 将青烟分为五个等级, 黄烟分为四个等级。青城水烟叶在分级时并没有这么细, 黄烟叶主要分成两级, 上等烟叶制作黄烟, 次一等的制作棉烟;青烟叶主要分成三级, 甲级和乙级制作青烟, 丙级制作麻烟。烟叶的挑选主要由烟坊里的女工完成。

3.抽烟筋。抽烟筋, 俗称撕绺, 就是将烟叶上的梗和筋抽掉。水烟叶有一根主梗, 从主梗上又生出若干成对的支梗, 像筋脉一样伸入烟叶中。撕绺的目的是剔除烟叶中那些生硬的部分, 一是使推出的烟丝更细, 二是在抽烟的过程中使烟丝更好的燃烧。

4.晾烟叶。抽掉烟筋后, 将散开的烟叶在场院里铺开晾晒, 少则2-3天, 多则4-5天, 使烟叶充分干燥。

5.喷水。烟叶晾干后, 由于质地疏松, 容易破碎, 所以要适当喷水回潮。刚晾干的烟叶一般含水量为14-15%, 生产水烟要求的含水量必须达到20%。黄烟和青烟的喷水是不一样的, 黄烟需要喷冷水, 青烟需要喷开水。

6.拌沫子。沫子是多种物质搅拌成的混合物。黄烟沫子、青烟沫子和棉、麻烟沫子的构成是有区别的, 黄烟沫子主要由胡麻油、姜黄、石膏粉构成, 先将姜黄摊成圈, 外面围一层石膏粉, 把热胡麻油倒入圈内搅拌成泥状, 再放到石碾子上碾成粉末, 即成黄烟沫子;青烟沫子主要由槐籽、紫花籽、矾、碱、石膏粉构成, 先将槐籽下锅烧开, 把紫花籽碾成粉, 然后将槐籽水倒入盛有矾碱的桶里, 再倒入紫花籽粉和石膏粉搅拌成泥状, 用手捏成块状, 晒干碾碎, 即成青烟沫子;棉烟沫子是在黄烟沫子的基础上加入盐和香药, 麻烟沫子是在青烟沫子的基础上加入盐和香药。所谓香药, 即是20几种中药材的混合物, 主要有当归、冰片、白芷、藿香、三萘、桔皮、茜草、川芎、甘松、檀香、木香、大黄、陈皮、苍术、薄荷、丁香、排草、灵草、羌活、沉香、细辛等。

7.烫沫子。将回潮好的烟叶送进烟房, 在地上铺开。烟匠把拌好的沫子均匀的洒在烟叶上, 再将打热的胡麻油装在喷壶里均匀的喷在烟叶上, 然后用木叉、木铲和长柄钩不断的将烟叶在墙上和地上翻转拍打, 直至达到片片烟叶都见油, 片片烟叶都见沫子的效果。

8.压烟捆。烟叶烫好沫子后, 装在培担下的木箱里, 在压烟圆木上挂上压担石压成捆坯, 然后将压好的三块捆坯落到大担上压成一块烟捆, 压成的烟捆约重1000斤。烟捆压好后, 用烟刀裁成方形。

9.推烟丝。烟捆压好后, 用18根木条、2根圆木和麻绳将烟捆扎紧, 底下垫上两块厚木条, 然后拉进推烟房。由于烟捆很重, 所以旧时压烟的场院都是石板地, 打磨光滑, 烟坊的门槛要低于场院的地板高度, 使烟捆能够顺利的拉进烟坊, 拉烟时要在地板上泼上净水, 使地板保持光滑。推烟使用推烟刨子, 两人一组, 一人称上手, 一人称下手, 相互配合。“上手掌握重要技术, 要随时观察烟丝的粗细, 均匀程度以及烟方厚薄轻重, 并将烟丝分底分面地装匣, 下手做辅助工作, 将装好的烟匣用绳扎紧, 压成小方块”。 (2)

10.压烟块。烟匠将刨下来的烟丝放在压匣子里, 在烟丝上再放上一个字号模子, 这样压出的烟块就印上了各家烟坊的商标。早期压烟块的要求十分严格, 有特制的羊皮纸, 压成的烟块纹理要和羊皮纸的楞一样细, 一样直。压好的烟块, 要用烟刀裁齐, 方方正正。

11.风干。风干主要对于青烟和黄烟而言, 棉烟和麻烟一般制成后直接装箱。压好的青、黄烟块要放到晾烟架上风干, 烟块要码放整齐, 空隙匀称, 始终保持通风。一般来说, 冬季要风干1个月左右, 春季要风干20几天。

12.包装出厂。水烟的包装历来比较朴素, 早期烟块用麻纸包装, 然后在烟箱上打上各烟坊的标志。后来, 在烟块上也开始印刷商标。走水路运输的, 在包装上格外注意, 每个烟箱能装100公斤水烟, 箱子里要糊几层浆糊和纸, 里外用猪血刷几遍, 以达到防水的目的。走水运经常遇到大浪, 一旦打翻烟箱必须防水, 否则水烟受潮就变坏了。

成熟而又稳定的工艺流程形成了青城水烟独特的工艺特征:

一、独特的配方。

水烟制作的配方一直是各烟坊的商业机密, 因配方不同各烟坊生产的水烟味道也不同, 这也决定了各烟坊在市场中的地位和规模。清代嘉庆、道光时期, 青城周家水烟坊生产的宏字牌水烟, 因配方独特, 力压群雄, 在两广一带十分畅销, 被誉为“广东红”。正如罗家大院内的一幅对联所说“担势似游龙含得香烟喷紫气, 榨形如彩凤啣将异宝出丹山”, 横批“红遍广东”。水烟的配方较为独特, 不仅配料多, 而且药用价值高, 青烟、黄烟、棉烟和麻烟的配料也是区别较大。下面我们一一剖析:

1.黄烟配料:干黄烟叶1000斤, 姜黄200斤, 胡麻油200斤, 石膏粉200斤。

2.青烟配料:干青烟叶1000斤, 槐子8斤, 紫花籽3斤, 白矾1斤, 冰碱2斤, 石膏粉200斤, 胡麻油260斤。

3.棉烟配料:干棉烟叶1000斤, 姜黄200斤, 胡麻油200斤, 石膏粉200斤, 白盐260斤, 香药183斤。其中香药包括:当归60斤、冰片0.5斤、白芷15斤、藿香10斤、三萘12.5斤、桔皮7.5斤、茜草10斤、川芎15斤、甘松10斤、檀香7.5斤、木香15斤、大黄12.5斤、陈皮7.5斤等。

4.麻烟配料:干麻烟叶子1000斤, 槐子8斤, 紫花籽3斤, 白矾1斤、冰碱2斤、石膏粉200斤, 白盐260斤, 胡麻油260斤, 石红2斤, 香药183斤。

二、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

青城水烟的生产工序从收烟到包装出厂达12道之多, 每道工序又需要一定的施工时间, 整个生产过程耗时较长, 青烟和黄烟的生产要2个月时间, 棉烟和麻烟要40天时间。每年的10-11月开始收割烟叶, 然后晾1个星期, 经过挑选分级和抽掉烟筋, 再晾晒4-5天回潮, 将沫子拌好后开始烫沫子, 烟叶充分吸收沫子和油份后上担压烟, 每个担子要8-9个人操作, 一天能压2-3个捆子, 烟压好后进入烟坊推烟, 每个烟坊有52名烟匠, 26副推烟刨子, 每对烟匠一天要推800块烟, 一个烟捆平均要推11-12天。烟丝推出后, 用压匣子压成块并压上商标, 放到晾烟架上风干。这个过程, 冬季要1个月左右, 春季要20几天。

三、纯手工工艺及生产的集体性。

在现代半机械化生产设备引进之前, 青城水烟的传统制作工艺属于纯手工工艺, 从水烟的生产工具到它的各个生产工序, 再到它的包装全部由手工完成。从事手工劳作的既有男工, 也有女工。男工主要负责体力性劳作及生产配料, 女工主要负责分检、晾晒、风干和包装, 男女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生产任务。水烟的各种生产工具, 大到大担、培担, 小到压匣子, 基本都是由传统木工工艺, 靠榫卯结构套接而成。青城水烟的生产还充分体现了生产的集体性特征, 整个生产过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 需要多人分工协作, 互相配合。由于每个烟捆重达千斤, 所以从收烟叶到挑选分级, 需要多名女工相互配合, 才能保证生产规模。压烟时, 每担需要8-9名男工将烟捆拉到压烟台上, 并将压担石吊起挂在压杆上。推烟时, 一幅刨子由两个烟匠配合使用, 一人称“上板”, 一人称“下板”, 推烟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有推有拉, 用力要均衡, 方向要保持水平。

四、产品质量要求“丝细、色正、味醇”。

青城水烟的制作对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收烟叶开始到制作的每一道工序, 再到包装出厂都是层层把关。“丝细、色正、味醇”也成为青城乃至兰州水烟业对水烟特色的精辟描述。所谓“丝细”, 在过去要求达到和羊皮纸的楞一样直, 一样细, 丝细便于燃烧。所谓“色正”, 黄烟要求水烟的黄色要正, 不能偏暗;青烟要求水烟保持青色。所谓“味醇”, 要求水烟的味道保持醇香, 闻到的是一种由多种配料融合散发出来的烟香, 各种香味的比例要刚好合适, 使人闻不出哪一种配料的味道出众, 而仅是一种醇香, 好比发酵过的酒香一样。清代诗人舒位在《兰州水烟》一诗中说:“贮以清水及扶寸, 有声隐隐相吸呼。不知嗜者作何味, 酸咸之外云模糊。”

五、朴素的包装工艺。

青城水烟的包装都是比较朴素的, 早期都是用麻纸包裹烟块, 将烟块包裹的四方四正, 然后装箱出售。包装箱上一般都写有各烟坊的字号, 如明顺堂、玉顺恭、源顺裕、正顺恒、源兴福等等, 有的还写上烟的牌子, 比如芝字、甘字、王字等。走水运的包装箱在制作上要充分考虑防水效果, 一般箱子里要糊几层浆糊和纸, 里外用猪血刷几遍, 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到了解放以后, 水烟的包装有所改善, 烟块的内包装只在纸张上有所改善, 用了一种薄的防油纸, 防止水烟中的油份渗出纸外。在外包装上, 采用印刷技术印制了商标, 设计了图案, 形成了美观的烟标, 这种烟标用了一种较厚的纸折成方盒, 将水烟块装入盒内出售。即使如此, 水烟的包装也并不像现代香烟的包装那么时尚, 一个烟坊或一个烟厂的烟标就那么2-3种, 形状和设计没有那么多的变化。

六、对传统科学的利用。

青城水烟的传统制作工艺融汇了传统的力学和中医学知识, 压烟过程主要利用了杠杆原理对烟捆进行压制, 制作成品烟块和拓印商标时也是利用杠杆原理。

在水烟中添加的香药是由二十几种中草药配制而成, 它们使得水烟不再是人们常规概念中的烟的一种, 而是带有中医药成分的能够起到医疗效果的一种独特的、全新概念的烟。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这二十几种中草药的主要功能, 其中当归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冰片具有通诸窍, 散郁火, 去翳明目, 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藿香具有止呕吐, 治霍乱腹痛, 驱逐肠胃充气, 清暑等作用;三萘具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作用;桔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胃除湿、降低血压等作用;茜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的作用;甘松具有行气止痛, 开郁醒脾的作用;檀香具有清血抗炎、驱散焦虑、抗痉挛和舒缓病情的作用;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作用;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和化痰的作用。再加上姜黄具有的抗血脂、抗肿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利胆和抗氧化作用, 烟叶本身具有的消肿解毒、和杀虫作用, 我们由此可以想见水烟具有的药用价值是很大的, 水烟中蕴含的中医学知识也是相当丰富的。

青城水烟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末清初创制以来,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门技艺对于青城当地历史、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青城因水烟而兴, 也因水烟而败。而今, 随着水烟在全国市场的颓势, 这门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灭绝的危险。据了解, 如今青城地区了解这门技艺的人已为数不多, 精通这门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而且这些人大都已是年近古稀, 这些人之后, 恐无可以说清这门技艺的人了。我们在青城民间访查时, 对当地50岁以下的男性进行了随机调查, 调查者中没人能详细说明这门技艺的基本流程, 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如今, 只在罗家大院内尚可以看到一套制作水烟的传统工具, 这套工具是原青城水烟厂的厂长为协助《老柿子树》剧组的拍摄, 组织村中80-90岁的老人东拼西凑才找齐的, 其中有些工具甚至只此一件。青城水烟传统手工技艺是青城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青城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应具备的集体性、传承性、濒危性、文化性等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蓬勃发展的今天, 青城水烟传统手工技艺无疑是应该抓紧抢救和保护的重要项目。

摘要:青城水烟传统手工艺是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 这门技艺自明末清初创制以来, 已有三、四百年的传承历史, 是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青城镇民间集体智慧的结晶。由这门技艺生产出来的水烟, 自清朝初年至解放后一段时间一直占据着我国烟草市场的大宗, 其影响波及国内外。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香烟对烟草市场的强烈冲击, 如今水烟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水烟的传统生产技术也随着水烟业的衰落走到了消失的边缘。这门对中国烟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传统手工艺究竟是何面貌?本文在对青城水烟传统手工艺进行深入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将青城水烟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流程和工艺特征进行了细心梳理和总结, 意图向大家揭开青城水烟传统手工艺的真实面纱, 唤醒我们对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青城水烟,传统手工艺流程,特征

传统手工艺流程 篇2

面粉加工工艺流程 工艺1: 原粮→磁选→(筛选)初清筛→风选→去石机→精选→打麦机→风选→着水→撞击机→去石机→打麦机→筛选(平面筛)→磁选→磨粉→筛理→面粉半成品→绞龙→保险筛→磁选→打包→入库 工艺2: 原粮→磁选→筛选(初清筛)→风选→去石机→精选→打麦机→风选→着水→撞击机→去石机→打麦机→筛选(平面筛)→磁选→磨粉→筛理→面粉半成品→绞龙→基粉仓→配粉仓→混合机→打包仓→保险筛→磁选→打包→入库

传统手工艺,出路在何方? 篇3

尴尬的手工匠

3月10日上午,城隍庙里的小店老板邹常贵准点开张。他小心擦拭着自己店里的绢人,貂蝉、王昭君、西施、杨玉环……每擦完一个,再用塑料纸套上,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这种手工艺据说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出现,可到了邹常贵这里,他甚至连绢人的绢字也写不来了,留在广告牌上的是一个大大的“娟”字。

“生意很不好,如果做个大一点的,肯定卖不出去。”所以邹常贵只做美人,从不做更花功夫的武将,根据他的观察,老外喜欢中国的美人。“主要就是做外国人生意,同样的东西在这里只能卖120块,到了日本,1万元人民币也能卖出去。”这个消息是听圈子里朋友说的,可凭邹常贵的手艺没法去日本,他是半路出家的。

绢人的根在北京,邹常贵是江西人,老家的传统手工艺是毛笔和篆刻。“但是做毛笔的人太多了,老外又不喜欢,所以我就改行做绢人了。”他甚至没有正式拜过师,完全靠自学。问他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邹常贵挠了挠头:“穆桂英卖得最好,我喜欢那个。”

在城隍庙这个上海民间手工艺的聚集地,像邹常贵这样靠制作工艺品卖给外宾赚钱的人到处都是。捏软陶的何庆云做这一行已经15年,他一开始也做一些大型雕塑,南京路上就有他的作品。“但是一个月就一两单生意,有时候就没有,根本活不下去。还是这里好,生意多。”他现在是豫园商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摆放在他摊位两边的顾客照片,清一色都是老外。没有上过中学的何庆云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跟外国顾客交流。

豫园商城文化传播公司的王经理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管辖的数十个民间手工艺摊点都是经过反复甄选之后才被保留下来的可盈利项目,那些不赚钱的传统工艺,即使他们接纳下来,做不了多长时间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有特色的手工艺者到各个不同的国家参加交流访问活动,这成为了向外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而面向国内,纯粹为了展示民间艺人风采的“艺人节”则生意惨淡,去年一届就净亏10万元左右,继续举办的计划被搁置了下来。

“城隍庙的消费主力还是外国人。老外喜欢带有表演性质的作品,你现场做给他看,他会觉得很新奇,就肯买。”王经理说。

困惑的实践者

上海财经大学的SIFE团队已经为经营和保护傩面进行了整整4年的努力。傩面是一种面具,产于贵州。明朝朱元璋驻军贵州的时候,用戴着面具的舞蹈来鼓舞士气,祈求神明保佑。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当地人至今仍然用傩面来驱邪避鬼。

4年前,财大的几个学生在旅行时发现了傩面的传人杨家,他的手艺精湛,被誉为中国的“面具雕刻之王”,作品更被陈列在当地的博物馆里。但是,在贵州做傩面的并不只有杨家。杨家采用的是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别人用的则是大型机器。精巧的纯手工作品和那些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粗糙品摆放在一起售卖,游客根本无法从小商品市场星罗棋布的傩面摊点里找到杨家这个亮点。因此,虽然贵为中国“十大民间艺人”之一,杨家的作品每个也只能卖几元钱。

财大的学生们决定帮助这个处于困境的民间大师。回到上海之后,他们成立了“SIFE贵州傩面具团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杨家一步步走上了公司化经营的轨道。

第一年,杨家走出了自己的作坊,在学生们的劝说下,花了5万元钱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正规经营,打造品牌;第二年,他的公司开始有了订单,主要是外企赠送给客户和员工的礼品;第三年,公司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杨家开始招收学徒,并且建立了正规的操作流程,比如有专人负责伐木,专人负责挑选原木,他自己则负责制作。到了第4年,学生们希望能把杨家的傩面具公司推向全国市场。

然而,事情的发展完全没有表面上那样一帆风顺,事实上,作为一个纯服务性质的团队,这群财大的学生们无时无刻不在困惑着。“首先,我们不是一个公司,很多事情并不应该我们来做,可现实却偏偏变成了我们的责任。”团队的项目经理周谨介绍说。周谨已经是这个项目的第4任项目经理,接手的时候,杨家正跟SIFE打着冷战,因为SIFE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能给杨家提供订单。“对方虽然是大师,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你跟他说市场推广,他不懂。跟他谈企业远景,他也不明白。你必须用最直白的方式让他感觉到你在帮助他。”于是周谨第一次跟杨家联系时就给他送去了两份订单——订面具的都是SIFE团队成员的朋友。

周发现,杨家的家族公司在创新性上始终停滞不前。“没有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即使有也不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在她看来,这是几十年的老手艺造成的痼疾,也是很多民间大师共有的惰性。“于是我们还要变身为广告创意机构,为他们调查产品需求,设计符合上海人口味的产品。”在周谨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了用制作傩面的工艺制作的笔筒、笔盒和相框的草图。这些都是他们希望打开上海市场的尝试。

即使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还是有一个烦恼萦绕在SIFE成员的脑中。他们发现,要在上海给傩面找个家实在太难了。“我们找不到渠道商。”他们走完了整条南京路,向所有买卖时尚单品的小店推荐杨家的面具,可50元的进价让所有店主打了退堂鼓。“进价都这么贵,肯定没有人要的。”这是最常听到的一种回答。店主们的思维究竟是不是正确呢?至少在SIFE的成员们看来,傩面在上海依然有自己的市场,去年创意市集的第一天,他们就做了3000多元钱的生意,三国脸谱的面具几近脱销。

nlc202309020719

“傩面在上海究竟应该怎么走,我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看来,要打开上海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把面具放进田子坊的小店里,可一次只能放两个,因为店主担心进多了卖不出去,杨家又不愿意做不进账的买卖,坚决不同意代销。这个模式,杨家、店主和SIFE都不满意。“我们已经重新设计了一个全英文的网页。目前看来,最合适的途径似乎还是开发外企的礼品定购这一块。对我们学生来说,可利用的资源实在比较少。”绕了一大圈,市场主力还是外国人。

张书嘉的迂回路线

真的只有在老外圈子里才能找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生机吗?当年在创智赢家比赛里拿下冠军,得到100万元创业基金的张书嘉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3月15日,记者在西康路上的书嘉手艺中心见到了张书嘉,她正在考虑把办公室搬到中山公园附近,因为自己的培训班又要扩招了。

在张书嘉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两年来她辛苦创业的成果。一个个玲珑可爱的小面人,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这就是张书嘉目前在全力投入的工作――少儿面人培训班。“作为一项民间工艺,做面人不缺我张书嘉一个,缺的是一个操盘手,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做面人究竟是什么,缺的中国面人艺术的粉丝和市场。”张书嘉说,她就想成为这样一个推手,从根基上开始培养面人市场。

因此在创业初期,张书嘉没有把目标锁定在工艺品零售上,而是更多考虑怎么把捏面人当做一项课程推广到各个小学和幼儿园里去。但这项计划一开始就碰壁了。“因为教育这个领域牵涉的面非常广,首先是教材要修改,然后还有师资问题、成本问题等。”张书嘉发现这条路没法走通,于是她逆向而行,从把面人推向8小时课程改为争取学生的课余时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她的书嘉手艺中心目前每周要开十几个小班,接待100多个幼儿园到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我的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大部分的孩子学到初级就可以了,在这里我要让他们知道捏面人的乐趣,而不是像我当年学手艺那样,反复捏一只手,一练就是两个月。孩子捏出来的不是我告诉他们的样子,而是他们自己想的东西,这样才快乐。”于是在张书嘉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喜羊羊和灰太狼、蜘蛛侠、机器猫还有豆子先生。

惊喜每天都在发生。“一个小朋友捏出了一头猪,猪的眼睛一只翻在上面,一只垂在下面,鼻子不是两个孔,而是一个叉。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样捏?他告诉我这只猪刚刚撞在了墙壁上,头有点晕。”这正是张书嘉最欣赏的思维和捏法,在她看来,这样的孩子会成为面人的粉丝,而大师往往就是从粉丝里诞生的。

手艺中心运作良好,就有学校找上门来,希望跟张书嘉合作,在劳技课上增加捏面人的项目。张书嘉只需要教会劳技老师,就能让面人艺术在青少年群体里发扬光大。

“迂回路线成功了!”张书嘉有点小得意。不过她也承认,在民间艺术的领域里,她是非常幸运的。“很多民间艺人的生存环境都不理想,也不像我一样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每天思考的是怎样把自己的作品卖掉,更好地生活,你让他们思考怎么发展、传承自己的艺术,甚至要让他们去做策划、做市场,这怎么可能呢?”张书嘉的特殊性在于她本人的社会知名度,让她可以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宣传。这一点,SIFE的团队就做不到了。

小编观点:民间艺术只有跟生活关联才能活下去

作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陈彪研究民间艺术发展已经有很多年。他告诉记者,张书嘉正在做的事也是目前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最合理的一个方向。“民间艺术只有跟生活关联才能活下去,只有让孩子喜欢了,才能发展。”这是民间艺人和艺术保护工作者同时面对的课题。因为从农耕文化发源而来的传统手工艺,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已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退出了主流文化。

“剪纸、木雕这些原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传统工艺逐渐离开了我们的生活。对这些民间艺人而言,就应该思考怎样让它重新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去。”民间艺人的懒散是导致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以GDP为绩效考核标准的普遍社会心态,科学的文化指标完全没有建立起来。陈彪反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里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就没有民间艺术的体验室?为什么我们劳技课上可以做模型,就不能学剪纸、捏面人呢?“民间文化保护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基础上,陈彪正在极力促成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的项目。“我们已经做了一个比较周全的计划,目前正在报批。希望能在虹口区找到一所学校进行试点,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完善课程内容,着力于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顺利的话,这个计划在近期就有可能实施。

传统手工艺的当下意义 篇4

一、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方式之一

法国的伟大作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这样写道:“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 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1]。可见手工劳动伴随着人类一路走来, 其在人类生存发展和历史沿革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而手工劳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手工劳动, 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虽然传统手工艺不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唯一方式, 但它是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人类学认为, 一个社会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化和社会本身, 而且, 所有与艺术有关的元素都具有加强社会和谐统一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的整合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 所以, 通过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把一个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等表现出来, 而且还能够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统一起来。”[2]因此, 对于传统手工艺当下的衰退形势, 我们需要深入的理性思索, 而不是盲目地认为它的衰退仅仅是因为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结果。

当代著名学者杭间认为:“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产物, 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终究会使它消失, 成为博物馆里的研究和保护的陈列。”[3]这种看法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这一点上说这个论断是合理的, 并且他的这种解题答案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会有很大的稳定性, 同时也会有很多的认同者。关于这种看法我们还可以从卢辅圣看问题的角度去理解其合理性。他认为:“某种事物一旦在人的主观努力中变成客观存在, 它本身就具备了自在的本体方式, 而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目的自由与规律限制之间再次平添了一层随时间增长而加厚的隔膜, 这层隔膜, 就是人们需要解的题, 同时也是人们为之莫衷一是, 随时而异的解所构成的难解之谜。”[4]那么, 传统手工艺会不会随着城市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仍然具有活力呢?是不是机器大生产就可以完全代替手工艺呢?我们要不要考察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状态, 及怎样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特别是在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格局下, 我们该如何为其寻求合理的出路?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世界各国文化相互撞击并相互交流, 人们生活节奏愈来愈快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很多人已不屑于传统手工艺术, 更多的人已无视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存在, 很多时候传统手工艺品只是在某个旅游区的商铺里绽放光彩, 或者是被束之高阁于某个爱好收藏的人的斗室里了。人们执迷于机器大生产带来的丰富的复制品, 也被图像时代批量生产的艺术的感官化而消解了审美之思。人们更多地相信, 原来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被机器大生产代替是理所当然的, 认为市场经济代替自然经济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也无需更多地追究那些艺术里面的文化传统意义;人们似乎也已经习惯用消极的心态来面对一种现象的出现或消隐, 就像传统手工艺术的人文本质已经被经济学的概念所隐蔽, 没有多少人能够在“精神生产”的高科技化、数字化时代的大潮汹涌前进的时候, 去思索传统手工艺术的现代遭遇。的确, 从现代的发展观来看, 传统手工艺是应该被淘汰的艺术生产方式, 因其产出的低效和利润的微薄, 因其对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贡献不那么大, 因其不可能对无止境的消费欲望提供更多的物质财富, 也因其欣赏理念同现代理念而言的相对滞后。

其实传统手工艺术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不完全在于其创造的物质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 其精神财富与自身的价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传统手工艺是人们对世界的艺术和审美的掌握, 它体现着人类对人性的改造和培养, 体现着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的表达。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审美活动不只是一种直观的活动, 而主要的是一种实践活动。”[5]然而, 在新的先进的生产方式面前, 传统手工艺愈发显得脆弱, 其人文意义和人性化特征, 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 也被日益否定, 传统、手工、艺术之间的现实意义也不断地被忽视、被割裂。很少有人再注意到传统手工艺的传统文化精神的蕴藏, 注意到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呈现“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的同时, 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一点上, 杭间认为在手工业通过资本积累的方式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逻辑过程中, 毛泽东时代曾经忽视了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过去我们的青铜文化、玉文化、漆文化、陶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都是传统手工艺者在与自然物质材料的长期接触中, 赋予天然材质以人格化、理想化的内涵, 从而使这种文化内涵不断延伸和拓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诸方面, 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普遍性行为的文化现象, 所以我们不能置其文化意义而不问。著名的美学家叶朗先生曾说:“民间工艺传统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 中华文化的内在意味,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6]因此, 中华文化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传统手工艺上, 其历史的内涵、文化的内涵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 因而也并不是都要抛弃的。

二、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的独特性

传统手工艺相对于机器生产, 其独特性表现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制作方式上。手工劳动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的一种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可能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或者相反, 但从某种意义而言, 手工劳动的实践活动, 使人自身和世界同时不断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当今手工劳动的优势则主要表现在其拥有的无限的创造性上。我们通常认为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是人类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是人类本质的体现, 也是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因素之一。从另一方面讲, 创造也是实现愿望与目的的一种途径, 在这途径中愿望和目的尤其体现在创造的过程中。手工劳动可以说是人类创造性实现形式的一种, 在手工劳动中能够使人类的创造性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 能够使得人类以一种区别于机械复制的方式而存在, 从而彰显人类多彩多姿的存在样态, 也能够使得人类生活充满更多生机和新奇。传统手工艺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艺术表现, 早期的人们认为“技”就是“艺”, 技艺是一体的, “艺”字在甲骨文中原写为“”, 它是认真种植植物的形象, 象征着劳动技术。拉丁文中“ars”和英文中“art”原意也是技术的意思, 由此可见, 艺术创作和工艺制作往往是融为一体的, 手工劳动的丰富创造性铸就了技和艺的完美结合。所以就传统手工艺术品来说, 在其生产的过程中则不能不充分地体现人类的创造性, 传统手工艺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不渗透人类的创造天性, 而这都是机器的复制所不能够比拟的。

灵活性是人类思维的独有特征, 无现成的思维模式和程序可循, 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它是手工劳动在传统手工艺制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性, 体现在手工艺制作中的灵活性来源于一个人或一个艺术家的内在品质、气质以及其过去和当前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 也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教育或者学校教育, 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内在气质或者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个性, 并且都会在自己创造艺术的时候, 通过手的操作自然地传达给艺术作品。而传统手工艺通过手工制作, 毋庸置疑也会留下艺术制作者个人的、与众不同的痕迹, 这种鲜明的引人注目的个人风格充分地体现出了艺术的那种不可重复的意味性, 这些灵动的艺术效果是机器生产模式下难以企及的, 因而可以说“手工劳动作为一种机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补充, 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富有朝气的活力”。[7]

三、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手工艺的衰落从根本上说是和其文化土壤的消失有一定关联的, 它的衰退既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但是衰退不等于就要消失。首先, 艺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观照的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主体对自身缺憾的慰藉需求和自身存在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 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传统, 手工艺也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持续不断地产生的目的与愿望。其次, 从艺术生产方式方面来说, 传统手工艺生产也是现代艺术生产的一种良好的补充。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艺术产生于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很丰富, 所以艺术生产的方式很多, 有些方式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淘汰, 而有些却可以发生蜕变而和当代的生产方式形成互补, 所以现代艺术生产领域也需要一种摆脱机器大生产的整体“生态技术”, 以作为现代艺术生产的一种补充。这种艺术生产可以做到较低的成本投入、较低的能源消耗、高效的环保质量, 适合分散经营, 充分保护原生态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社会文化、促进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最后, 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来说, 发达的信息技术已经为传统手工艺打破其封闭性提供了流通渠道, 使其与时俱进, 而发展的传统手工艺终将会以工业化所不能代替的独特的“居家劳动”的方式, 开创传统手工艺现代化生存的新格局。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会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规律与环境, 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当前遭遇, 我们应该认识到其外在的环境变化, 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内在的规律。我们认识到其应该被继承的意义的同时, 也应该为其寻找发展的途径。从《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我们可以充分意识到,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形态的不容忽视性。对一种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不完全是对其本身进行“死”的保护, 而应在根本上对其生产方式进行保护并促其转变。在传统手工艺文化保护日益被重视的当下,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是一种生产方式, 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产出方式。文化保护的重点是对“文化生产方式”的保护, 只有对这种文化生存途径的保护, 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 使传统的文化与时俱进而生生不息, 同时亦有利于建立与时俱进的生态文化模式。

那么传统手工艺怎样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呢?杭间在《手艺的思想》中认为, 日本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处理得很好, 值得借鉴。他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 随着对外开放大潮的推进, 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 当时日本的城乡也曾出现一股传统工艺的低潮, 手工艺品作为旅游工艺品出售之风盛行, 但是他们很快觉察到其危害性, 认识到传统工艺发展问题的存在, 于是他们从民艺发展着手, 推行‘一村一品’运动, 他们广为宣传传统生活物质创造的意匠在国民日常精神生活中的提升作用, 说明传统工艺与工业文明并存互利的重要性。”[8]当时日本著名民艺学家柳宗悦 (1889一1961) 在1941年曾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因此, 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是空虚的……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 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 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柳宗悦不仅看到了手工艺的传统文化的承载意义, 他还深刻地指出:“为什么在生活中用的时候没有体验到美?是因为在那里没有接近美的机会。”[9]他认为粗糙的制品培养了人们粗暴对待物的习惯, 另一方面传统工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却能唤起我们无比的亲切感, 这是现代工业理性所不能代替的。诚然, 日本的传统工艺选择的道路, 我们不能照搬, 但也应该从中看到,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

20世纪末, 对中国来说是在世界舞台上空前活跃的一个时期, 也是遭遇文化转型的时期。这个时代人们在各个领域都强调与世界接轨, 于是文化的世界化和多元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以市场化和消费化为特征的复杂多变的文化、艺术现象里, 我们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消费时代的痕迹。“在消费社会中, 想要促使人们以更新为目标去消费, 而不是以功用为原则去购买产品, 产品的文化含量及其他的附加价值就受到了重视, 需要不断的提供新的消费点和切入点。”[10]这种观念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传统手工艺。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手工创作者, 理所当然地要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和支配, 那么这种影响和支配也会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到作品中去, 从而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取向。

在传统和现代的时空纵深里, 在生产和消费观念迅速更新的时代里, 在外来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碰撞中, 我们该看到传统手工艺拥有永恒的传统本色,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不可被忽视的, 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融于一个民族的血液当中的精神产品, 它可以被不断地补充进新鲜的内容, 但却无法随意舍弃。立足当代, 我们应该透过别人的经验, 参悟他们创作和演变的实质, 改变以往对传统的简单的、被动地接纳, 才能在当今丰富多彩的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新的表现形式, 传达一种新的意境。在这方面, 北京工美凤凰旅游艺术品集团总经理崔放认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 让工艺美术实用化。谁能把传统的技艺与人们的生活审美需求结合得最完美, 谁就能赢得无限大的市场。”[11]他们正努力将骨牙雕和手机按键相结合, 这样不仅可提高手机的艺术价值, 还可使传统手工艺焕发生命力。这种将传统的装饰元素应用于一些现代日用品上的独创性思路值得推广, 这样一来, 手机可以镶水晶、镶钻石、镶玉。同样, 笔记本的Lo Go当然也可以做成红木的。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手工艺的道路还是很宽广的。 (当然, 我们的体制要明确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政府也需要对传承人进行引导, 建立长效机制, 给予传统艺人体制上的保护以便于传承人及传承人的徒弟的利益得到保障, 从而使传统手工艺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3][8][9]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1页、18-19页

[2]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336页

[4]中国绘画研究论文集[M].上海:朵云编辑部上海出版社, 1992.38页

[5]吕品田.手工劳动在当代的祈求[J].美术观察, 2004 (4)

[6]叶朗.使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追求[J].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 2009

[7]梁远.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手工艺[J].美术观察, 2004

[10]艺术学编委会.艺术学科:读解与建构[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6.63页

改良“宫保鸡丁”工艺流程 篇5

但是,细心研究这款菜在烹制加工实践过程中才发现,投放干辣椒不易操作,难度较大,没有娴熟的操作工艺技巧,干辣椒下入油锅容易焦糊,影响成菜颜色质量。

为了帮助广大初学川菜烹饪的读者掌握投放干辣椒的烹制技巧,最近笔者对传统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给厨界朋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

一、原料:

主料:鸡脯肉200g。

辅料:油酥花生米(去红衣)50g,去皮青皮莴笋(中段)100g,鸡蛋清1个。

调料:优质酱油10g,保宁醋10g,精盐2g,白糖1g,朝天干辣椒30g,葱弹子30g,姜片、蒜片各10g,味精2g,料酒20g,鲜汤少许,净豌豆粉10g,水豆粉适量。

油脂:精炼油35g,优质化猪油35g,辣椒红油15g。

二、制法:

1鸡脯切成1.5cm大的丁、用料酒拌匀静置15分钟。

2鸡蛋清加净豌豆粉调成蛋清糊,鸡脯放在蛋清糊中用手抓匀,上浆待用。

3酱油、醋、白糖、精盐、味精用鲜汤兑成滋汁,加水豆粉。4莴笋切成1.5cm大的丁。

5干辣椒去蒂,切碎,用小碟分装成2/3和1/3各一碟。

6炒锅置旺火上,下精炼油和化猪油烧至6成熟,先倒入2/3碟干辣椒将其炸焦,随用漏勺将糊辣椒渣捞净,油即成糊辣油,紧接着将鸡脯丁倒入油中滑散,加入姜、蒜片、莴笋丁、葱弹子翻炒,待莴笋断生,烹入滋汁翻炒,临起锅再投入1/3碟干辣椒、花生米,勾入红油,起锅装盘即成。

三、特点:

油汁红亮,红绿相衬色彩鲜艳,糊辣味浓香,鸡丁鲜嫩,花生、莴笋酥脆,口齿留香,回味悠长。

四、要领:

1置备两碟干辣椒用途不同,一碟用热油炸焦取糊辣味,增香;一碟投入菜中用于增色,这是改良的重点。

2炸花生米要先用热水泡胀,投入冷油锅中浸炸,边炸边翻,随着油温逐渐升高,花生米爆裂,待爆完,即起锅倒入丝网瓢沥净油,晾冷至酥脆,用干净布包着搓去红衣。

3选用青皮莴笋,不但质地嫩脆,而且碧绿,既增色又增香。

4勾兑滋汁加入鲜汤是提味增鲜的关键。

5切葱弹子的葱白,以直径0.8cm粗为最佳选择。

浅析传统手工艺扎染的活化价值 篇6

关键词:扎染,传统手工艺,活化

对于社会长足进步发展的今天, 我们经常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 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方式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我们适应大规模机器生产, 适应社会快节奏, 适应智能取代人工。扎染这项传统工艺, 绝大多数人对于扎染也仅仅是听说过或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打破现阶段的窘境, 使人们更愿意接受, 更愿意消费这种传统工艺才是我们需要探索与解决的。

一、活化传统扎染手工艺的文化价值

传统扎染是中华民族先祖遗留给我们的一门手艺更是一笔文化财富。扎染古称绞缬、夹缬、扎缬和染缬, 是中国民间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部分结扎会使织物在染色时出现留白, 这种依靠针线捆扎保留布匹原色, 不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是中国古代织染传统的有心发明。通过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演变至今, 古代扎制手法与现代工具的创意性结合造就了许多新型扎染图形, 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与不规则的浸染效果, 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与仿制的。从扎图案演化过程中,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力, 以及审美水平不断探索与提高。一块布承载着许多, 一池染料蕴藏着许多, 它是人类智慧文明的有力证明, 也是人类工艺审美进步的有力见证。布, 抽丝拨茧, 在脚踏板声中, 是一丝丝汗水的凝聚, 是熟能生巧的结晶, 一块布, 它是造物, 也是载体。一池染料, 收割酿造, 流淌的是祖先的智慧与创造, 是植物与空气都历练发酵, 也是水与布的矫揉融合。它有着深深的文化底蕴, 是中华民族审美与制造的进程的见证者, 也见证了文明的兴盛与衰落。

二、探究传统扎染手工艺的人文价值

扎染不仅仅是一门手艺, 一世传承, 也是一种体验, 一次洗涤, 它是时间、空气、阳光、所沉积下的一种色彩, 强求不得。正如古文有言:小满, 麦穗饱满, 尚未成熟, 万物生长稍得盈满, 尚未全满。正如万事万物都存在并把握着一个度, 这个“度”字看似从容实难把握。过与不及也常有出现, 正如扎染, 一块好的染料, 需要时间的打磨, 急不得。一块靛蓝的方巾, 需要空气的氧化, 少不了。大自然育人育万物, 人育物造物, 万事万物现存于今都有它在度上的把控, 也必定走过一条质量互变的探索发现之路。

扎染的图样, 也可以看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 例如审美上图案的对称性, 扎染纹样间的留白, 这些虚与实的观念深刻的反映了古人的审美与价值观念。在方形的布上扎染出圆形纹样、对称图形的运用, 天圆地方的艺术审美, 都无疑展现了扎染技艺的深层含义。

阴阳五行观念形成了民间艺术中的十字对称结构也很好的诠释于扎染之中, 可以说五行是我国祖先在生存斗争实践发展过程中对事物物质元素的分类与概括。始终被赋予了相生相克的序列关系和周而复始轮回的性质, 其实扎染很好的诠释了阴阳五行, 蓝草取之于木生长于土, 扎染浸没于水氧化于日, 金木水火土中五行可谓是占尽了四行。而青色, 在五行中也有对应的象征意义, 青, 生也, 象征生时之色也, 白, 启, 如冰启时之色也, 青与白都象征着生机与初始。原始的天人合以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是造人造物的过程, 更是人类自适应自然过程的精神力量。

三、传统扎染手工艺所具有的环保价值

扎染所采用的材料全都来源于大自然。工具十分简单, 几乎没有称得上机器设备, 在这些传统工匠那我们, 可以看出其实工具虽然少, 但是, 他们的手和身体, 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是身体里深深烙印着的记忆, 也是双手百年来延续着的传统。但随着随着大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的今天, 我们造就了旧了就扔坏了就扔的消费观念, 从前那种珍视每一种工具, 每一件物品的生活态度也没有了。扎染制品所具备的天然性正是大工业机械批量生产下化学染制所不具备的, 扎染自身所具备的环保价值也是十分可贵的, 反复的染制, 反复使用既天然又环保, 染料不仅纯天然而且通过天然染料染制的衣物更为结实耐用。

四、推广传统扎染手工艺的商业价值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任何事物改变与发展都希望谋求一定的价值回报, 在传统工艺日益淡去的今天, 任何的尝试与突破都有可能改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见解。扎染文化之所以能相传千年, 一定是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 如何发扬它独到之处, 使它能更好迎合大众审美需求, 带动大众愿意为文化发展与传承买单, 转化为切实经济增长点, 带动产业发展文化繁荣.扎染传统工艺的背后, 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与可能性.文化与商业在当今时代大潮流下只能休戚与共, 正如商业电影更早好更卖座一样。脱离商业运营的文化保护与传播是不长远也是不现实的空谈.

参考文献

[1]杨瑞.汉字标志设计的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王南杰, 王全杰.标志·品牌形象设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3]孙舜尧, 张德娇.标志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0.

[4]曹宏.文字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0.5.

[5]奉向阳.市场实现·标志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研究 篇7

1 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油田集输工艺主要指油井产出的多相混合物在单井管线的作用下混合输至集中处理站 (也可以称之为油气集输联合站) , 在联合站内进行气液分离;把分离后的液体进行油水分离, 也可以叫做原油脱水, 脱水后的原油在站内进行稳定脱水, 之后把原油输送到矿场油库暂时的储存, 也可以直接输送到长输管道的首站, 稳定后的石油气送到轻烃回收装置开展进一步的处理, 把含油污水及泥砂从脱水混合物中脱出, 并且融入到联合站内, 并且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除油、杂质、脱氧等一系列环节, 达到油田回注以及环境保护的标准, 根据实际情况, 回注到地层或者对外排放, 气液分离中得到的天然气, 通过干燥、脱硫等相关的净化处理环节后, 再进行轻烃的回收处理, 气体可以分割成液化石油以及干气等衍生分割类产品, 干气能够输送到管道的首站, 轻质的油等产品可以直接外销。

2 油气集输流程的发展现状

2.1 原油集输工艺发展现状

原油集输主要是运用加热集输工艺, 在含蜡量高的高凝聚油田中, 集输线路上多项布站, 运用单管和双管的协调集油, 经过大站后集中处理原油, 开展联合工艺系统。因为很多大型油田的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 原油的含水量增大, 导致原油的很多特性也发生变化, 所以原油集输要朝着常温以及低温的状态发展, 并简化集输工艺流程的操作步骤[1]。

2.2 多项资源混合技术发展现状

现在生活中石油和天然气使用较为广泛, 因而长距离的油气集输也得到广泛应用, 这是一项世界前沿技术, 从80年代开始, 各国对这项工艺流程不断开发研究, 多项混合油气集输技术是和电热技术相配合, 发展中过程和流程也不断简化, 加强运输距离和运输中安全。

2.3 原油脱水工作流程发展现状

在集输中含水量比较高, 主要运用的脱水工艺有两类, 意识脱出游离水, 实行的措施由大罐的沉降和凝结脱水;二是电机脱水, 运用交直流的变电式脱水法脱水;有些原油含蜡量少, 并且凝固点比较低, 这类原油都是采用化学反应取热的脱水工艺[2]。

3 设计原则

在整个油气集输的流程中, 因为不同的油田其所蕴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加上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 所以有不同的经济利用价值, 并有相对应的集输方案, 在对比中, 找到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设计流程, 并总结出相对应的基本原则。

油气集输流程中运用全程封闭的运输方式, 目的是尽量保证油气的送达, 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让油田中产出的油气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 因为油气资源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迅速挥发, 如果不能及时的收集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加上油气资源一旦接触明火容易引发自然爆炸和其他的安全事故, 当收集结束以后, 要把收集到的油气资源加工成符合标准的原油、天然气等相关应用列产品, 迅速的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因为矿井中的流体压力, 所以在油田施工的时候要控制整个流程系统的内部运作压力, 加大输出半径的距离, 有效的减少中转环节, 在中转中要注意细节工作流程, 防止中转的过程中出现的油气损耗。

对系统中的热量进行系统应用, 控制整个油气集输流程的温度, 在保温控制的同时, 减少运输的热耗。

在相同条件下, 运用性能比较高, 工艺以及操作流程简便的系统, 提高工作整体效率。

4 油田集输流程发展

4.1 单井集油阶段

现在油田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运用的大多数是单井集油, 因为单井的操作和加工流程比较简单, 只需要收集油气, 不用收集天然气。并且原油的加工中也只是使用沉降法进行脱水以及除沙, 在施工中属于简单工作流程, 但是这种工艺流程缺点是浪费比较大, 并且在原油加工上工艺粗糙, 浪费现较严重。

4.2 密闭集油阶段

新中国在建立后, 尤其在60年代进入到全国工业化发展大趋势中, 一些储量比较丰富的大型油田相继出现, 这些油田在开采过程中, 不断发展成封闭式为主的多种集流的综合性油气集输系统。这类系统有单管密封、井网排状, 井网米自流程。在单管输送过程中, 通过计量站和集油站进行分离、脱水等处理方式, 工作流程是把油气集中到一个环节内, 密封收集, 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但也有其弊端在脱水开放的阶段, 油气会有一定的损耗。

4.3 油气高效集输阶段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 我国很多大型油田都进入高含水采油期, 加之世界资源能源的短缺, 能源的可再生能力较低, 所以各个油田把节能作为油田开采的重点。我国现今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节能减排, 所以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突出高效节能的理念, 并且我国自主研发出世界范围内的高效节能集输流程, 推动我国的油气集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5 结语

油气在不同的开采环境和阶段都有不同的伴生物存在, 所以在开采进程中要根据阶段和环境的不同, 变化集输工艺流程, 找到合适于自己的集输工艺, 完善和发展中, 让油田开采资源最大化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为我国的资源和能源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并开发和研究新型能源, 这样在发展中不受到资源和能源的限制, 提升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薛二丽.油气集输工艺流程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12) :3-5.

改进重介工艺流程探讨 篇8

1 基本原理

重介旋流器的分选过程:悬浮液以一定压力沿切线方向给入旋流器, 形成有力的漩涡流在旋流器中运动, 液流从入料口开始沿旋流器内壁形成一个下降的外螺旋流, 在旋流器轴心附近形成一股上升的内螺旋流。由于内螺旋流具有负压而吸入空气, 在旋流器轴心形成空气柱。入料中的轻产物随内螺旋流向上, 从溢流口排出, 重产物随外螺旋流向下, 从底流口排出。

富强洗煤厂粗煤泥重介采用一个直径350mm的小旋流器, 对精煤弧形筛下的分流部分精煤泥进行进一步分选。精煤弧形筛筛下设精煤分流箱, 是为了平衡合格介质系统中的煤泥量, 其分流中来的包含有介质和精煤泥的旋流器, 经入料桶泵入重介小旋流器进行分选, 经煤泥重介旋流器分选的溢流和精煤稀介混合进入精煤磁选机回收磁铁粉, 分选的底流进入中煤磁选机。精煤磁选机的精矿和精煤弧形筛分流箱的另一部分合格介质与精煤脱介筛第一段筛下合格介质一起回到合格介质桶, 作为介质循环使用, 精煤磁选机尾矿进入精煤液桶。

2 改进措施

第一, 取消了煤泥重介旋流器, 将精煤弧形筛筛下分流同精煤稀介进入磁选机分选, 磁选机精矿和精煤弧形筛筛下部分合格介质一起回到合格介质桶, 磁选尾矿和精煤离心液进入精煤泥液桶, 撤销去原粗煤泥系统中煤泥介质桶和介质泵。

第二, 将中煤泥和粉矸石系统合并, 原有系统中二者相对独立, 筛下物料有限, 磁选机矸石流量不足或溢流偏少等现象, 合并后取消了粉矸石桶和粉矸石弧形筛、粉矸石泵, 这样原有中煤泥桶来料增加, 再配以矸石脱介筛喷水量的增加, 从而解决了原有系统存在的这些问题。

第三, 介质泵的改造, 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介质压力不足的现象, 严重影响处理量, 虽经多次分析调整, 但收效甚微。此次针对压力不足问题, 对介质泵本身进行了大幅改进, 将泵叶轮由Ф900更换为Ф1000, 改进后泵体运行正常介质压力升至0.3Mpa以上, 效果明显。

第四, 其他设备的改进和调整:A.脱介筛喷水经历了一次改进后, 又在精煤脱介筛和矸石脱介筛筛上各增加一道喷水, 一是解决处理量增加后产品的脱介问题, 二是保证磁选机全程的流量, 减少铁粉的损失。B.改进磁选机扫描区间隙。由于处理量和喷水量增加, 原有间隙不能满足流量要求, 所以由30~40mm调整为40~50mm。C.原煤润湿的改进, 原系统中的原煤润湿采用合格介质容易造成介质压力损失, 而且锚链磨损时间短。新工艺系统中改用系统中循环水润湿。

3 效果分析

重介工艺流程改进后效果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第一, 处理能力的增强。改完原煤合格介质泵的叶片后, 提高了介质分选压力, 原来建厂时系统工艺的处理能力得到了突破,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生产台时由原来300~350t/h提高到400t/h以上。浮选系统的处理能力增加也是重要因素, 因为浮选作业是重介分选的后续工作, 使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生产台时的提高, 使设备运行时间缩短了1/10, 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 责任心加强。

第二, 系统的简化使原来的两套重介系统变成了一套重介系统, 对系统的操作要求降低了, 原来两套重介系统的操作要有同等的标准, 改造后生产管理更加方便, 效率也随之提高, 介质循环平衡稳定。职工在生产操作中更加方便, 各项数据更加直观, 现在对整个工艺的控制能力提高, 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

4 经济效益

富强洗煤厂通过重介工艺系统改进的实践证明:第一, 取消了粗煤泥重介系统的重介质旋流器、煤泥合格介质泵和粗煤泥系统的管路, 省去了系统设备的磨损, 同时系统的取消就意味着降低了电耗, 仅一项就为厂节省了支出近20万元。第二, 原煤润湿系统的改进, 降低了给料锚链的磨损, 使该设备的使用周期延长了至少1倍, 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材料支出8万元。第三, 改进后系统更加平稳, 故障率大幅下降, 整个系统介质消耗降低了5%, 每年可节省铁粉60t。折合近6万元。第四, 改进后精煤产率提高了近0.5%, 可带来经济效益100万元。

综上所述, 富强洗煤厂取消了粗煤泥重介系统以及一些配套工艺的改进, 使产品质量稳定, 减少了支出, 增加了经济效益, 为优质高效质量标准化保驾护航。

摘要:重介系统经过了三年的生产经验,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工艺系统相对复杂, 生产管理不方便, 实现全厂介质系统平衡及自动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另外, 分选后的细粒煤与悬浮液一同进入磁选机的物料浓度高、粒度大, 磁选机介质回收率低、介耗偏高。所以, 取消粗煤泥重介系统是工艺改进的一项重要举措, 工艺的优化直接影响到本厂的选煤生产和经济效益。富强洗煤厂打破传统重介工艺流程, 取消了煤泥重介系统, 提高了产品质量, 增加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泥重介,工艺流程,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谢广元.选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论传统手工艺的现代生产组织形式 篇9

现代生产组织形式是工艺品生产流程的重要环节,其合理与否决定着资源配比、流通机制和经济效益。结合文化背景、国情特点、政策导向,根据民艺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系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梳理,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手工艺生产可适用工作室独立创作生产、工艺品企业一体化生产和规模集群专业化生产三种模式。

一、工作室独立创作生产模式

工作室集设计、研发、制作、经销于一体,一般由一位或几位手工艺者经营管理,他们大多是拥有良好艺术修养、前卫设计理念、精湛制作技巧的现代手工艺艺术家。工作室的产品走高端路线,亮点是创意和手工,主要以收藏家、艺术家等成功人士为购买对象。这类工艺品造型独特、外观时尚、工艺考究,采用纯手工打造、注重人文情怀,有的甚至单品订制,无需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生产周期长,数量也稀少,但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与之相区别,是沿袭传统的民间工匠艺人,由于种种原因,生产组织落后,产品类型单一,缺乏改革创新,不能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经营状态窘迫,生存状况堪忧。

工作室凭借多年的艺术经验积累和对社会发展趋势、艺术消费市场的精准把握,将工艺品的材料、外观和功能进行了大胆创新,着力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引领艺术时尚、使传统迈进现代的新型精神文化消费品,他们不断用创意打动客户,赢得了无数商机和财富。

作为小众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的发展相对还不成熟,尚需各方的扶持帮助,比如建立实施手工艺等级评定制度,对优秀艺人给予荣誉称号和研发经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帮助遗产传承人举办展览、传承技艺、扩大影响等。

二、工艺品企业一体化生产

工艺品企业一体化生产是指在企业内部完成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流程,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由于手工艺生产的特殊性,其最大的特点是机械化生产与手工生产相结合、工人驻厂生产与家庭分散生产相结合。

机械化生产与手工生产相结合是指部分工序由机械设备代替手工生产完成,其他工序由人工完成。工业革命后福特制生产组织形式广为流行,专业分工生产对于规模化、批量化具有极大优势。首先,公司负责组织管理生产,根据经营需要合理设置部门,分管不同环节,各部相互合作,保证产品顺利生产;其次,将产品的生产加工划分多个工序,每一工序由技术纯熟的专业工人进行流水线作业生产。由于工人只需反复进行单一工序操作,降低了工人技能的要求和单位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我国很多手工艺生产都采用了这一方式,拿刺绣为例,先在电脑上设计完成所需的刺绣图案,借助电脑印花技术将其印制在绣布上,绣女们只需按照印制的图案绣制即可,不需要构思如何选色配线,机器替代手工,效率大增。

工人驻厂生产与家庭分散生产相结合是指部分工序由公司内部工人完成,其余工序分发给公司以外的工人完成。这是根据我国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劳动力特点决定的,工人在农闲时进行初期的手工生产,赚取加工费,公司负责产品的设计研发、后期加工等重要工序,保证产品质量。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节约了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具竞争优势,同时还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山东临沂的草柳编生产就是如此,公司除雇佣专人负责日常经营和柳编后期加工外,还雇佣了众多农村家庭妇女从事缠边、上把等工作。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手工艺生产特点,工艺品企业一体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非常适合大众化工艺品的生产。但实际经营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产品缺乏自主创新、农民生产水平较低、产品质量监督薄弱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规范、提高、完善。

三、规模集群专业化生产

规模集群专业化生产模式,是由不同的专业性生产机构共同运营、协调合作的专业化生产形式,实现了从生产要素供给、产品设计研发,到加工生产、市场营销、品牌创造、物流服务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互助模式。它有众多企业参与加盟,有利于推动集群内部产业的精细化分工,经营侧重大规模、广覆盖,拉长和延伸现有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益。

我国手工艺产业集群的发展刚刚起步,尚处于从小到大的初级发展阶段,也刚刚形成一些地域品牌。手工艺生产企业在一定区域聚集,利用群体效应,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定价话语权,获得相对合理的产品溢价销售,使品牌区域的企业都能从中受益,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规模集群专业化生产在我国主要有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和手工艺特色产业园两种类型。

手工艺作坊一条街多出现在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的农村,以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由单一种类的手工艺作坊自然聚集,形成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手工艺产业集群。它将手工艺生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以生产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又能带动旅游特色工艺品的销售,有利于打造区域知名度,提升产业品牌效应。山东潍坊杨家埠手工艺村生产的风筝和年画、苏州吴县镇湖生产的刺绣等就是此类中的代表。

手工艺特色产业园是由几个大型工艺品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吸引与该产业相关的中小公司在同一区域聚集,形成与核心企业相关联的配套企业集群。它以大公司为产业龙头,负责业务洽谈、承接订单,各中小公司分别为大公司提供专门的设计创意、生产加工、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物流运输等服务,实质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社会化。这一形式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促进手工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在山东菏泽曹县的青荷、普连集镇和古营集镇一带,产生了我国平原地区最大的桐杨木加工生产基地,分工非常科学,产值大,辐射广,已成为曹县的支柱产业。

很多市县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成绩斐然,可谓造福一方,但同类企业恶性竞争、产业信息流通不畅、税收征管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也不容回避。政府还需要尝试成立专业的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法维护企业利益的方法,还要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改善市场进驻环境,引导、促进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传统手工艺流程 篇10

本文研究江苏省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现状,从设计创新和产业化角度提出对策,从理论上剖析手工艺产业生存和拓展的空间。江苏传统手工艺产业应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契机,建立手工艺人培养机制,融入高新技术,促进手工艺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实行品牌发展战略,使江苏传统手工艺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强大力量。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南京云锦 惠山泥人 产业化

江苏是我国文化大省,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如南京云锦、扬州剪纸、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体现了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工业化社会,传统手工艺产业由于加工周期长、市场狭隘等原因受到严重冲击,如何使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和管理方法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传统手工艺市场现状

南京云锦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南京云锦由于其逐花异色的特色处于三大锦中的首要地位,一般的绣品中“绣”字是“纟”偏旁,而云锦的“锦”字则是“钅”偏字,这是由于云锦织造工艺高,价比黄金。近现代以来,一些商家开始加入到南京云锦的市场开发中,目前有将近300家礼品公司可以提供云锦的设计制作,这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云锦市场的活跃,另外—方面,云锦的质量良莠不齐,很多都是以次充好,并且花样单一。另外普通的消费者对于云锦的价值和含义也不甚了解,造成国内市场需求乏力。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发展动力模式来自于古代的手工业和农业的技术状态,而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模式则来自机械工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状态。南京云锦作为典型的江苏传统手工艺产业,其发展历史和市场现状其实也反映了江苏很多手工艺的面临的困境。

1.传统手工艺出现技术断层

机器生产和手工艺并存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现在,机器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表面甚至可以以假乱真,造成手工艺产品的销路大受影响,利润降低,手工艺人的薪酬也相对降低,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人越来越少。无锡惠山泥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造型饱满、色彩丰富、线条简练流畅闻名遐迩。然而现代工艺技术给传统惠山泥人的纯手工制作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已经步入高度工业化的时代,泥人作为传统手工工艺,其产业弱势已经十分明显。另外,很多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修炼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如惠山泥人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近二十种技艺;南京绒花工艺过程也极为复杂,要经过煮绒、染色、下条、烫绒、成型、黏结等十几道手工工序,耗时长、收益慢,在就业和生存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年轻人纵然喜好,也无法以此为生计。

2.普通民众对于传统手工艺的认知不足

机器大工业时代带来产品的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人们自然选择了这种“物美价廉”的快速消耗品,而忽略了精美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日本学者盐野米松曾说:“手艺其实就是制作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建立”。在手工艺设计时代,制作者和使用者之间是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对于手工艺人来讲,使用者的需求就是其唯一的标尺,一切都要以使用者的习惯来制作,很大程度能够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制作者对使用者有一份责任,使用者对制作者有一份依赖。而在工业设计时代,随着铺天盖地的机制品的涌入,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些传统手工艺。盐野米松在《留住手艺》一书中讲到:“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重拾传统手工艺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

3.过度商业化带来传统手工艺市场混乱

手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技艺,它的传承、发展和振兴均有赖于市场的开拓,离不开商业组织的参与,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又难以保证手工艺的“原汁原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部分民众对传统文化也开始关注。一些精明的商人发现其中的商机,积极参与手工艺品投资与开发。而机器加工出来的足以以假乱真,蒙蔽对传统手工艺认知不足的人们,因此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往往不能辨识真伪,这些机制劣质品充斥市场带来了手工艺市场的混乱。

4.传统手工艺产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

既然将传统手工艺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就要求传统手工艺的经营和管理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传统手工艺从最初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集体所有制方式,再到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变,出现了类似行业协会、工作室、家庭作坊、品牌工厂、文化公司等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并存,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参与在这些形式中也参差不齐。大的品牌工厂如无锡市惠山泥人厂、苏州刺绣厂等已经开始注重市场化的运作,而家庭作坊、小的工作室和文化公司则缺少涵盖市场调查和预测、系统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手段在内的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严重影响和制约手工艺的发展。

5.传统手工艺缺乏创新性

手工艺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是一种生活化的文化形式,对其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而发展就必须创新。传统手工艺从来都不应是与大工业生产相对立的,传统手工艺必须要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设计生产手段相结合,才能不断保持其新鲜度和竞争力。而反观江苏部分传统手工艺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鲜有创新。以南京云锦为例,由于大量商业资本的涌入,很多厂家省去设计环节,很多图案都是从别处借鉴过来,导致云锦图案大部分都是龙、凤、牡丹等,而需求量较少的传统图案就渐渐被舍弃了。惠山泥人“大阿福”(图1)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喜欢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同时还有镇邪、降福的含义,导致旅游市场的产品千篇一律。而事实上惠山泥人的题材远不止此。

二、振兴江苏传统手工艺的对策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振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作为创意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手工艺行业不仅能有效刺激内需,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更能够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振兴江苏传统手工艺对发展江苏经济有重要作用。

1.建立和完善现代手工艺人培养机制

手工艺人的教育和培养是振兴江苏传统手工艺重要内容。在国家和政府层面上,要继续推出对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意见和办法,完善手工艺人的职称评定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和设计相关奖项鼓励手工艺人从事创作活动,鼓励老手工艺人招收徒弟传承手工艺技艺;完善手工艺相关法律条例,保护手工艺人的专利权利等;在学校教育层面上,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具体国情,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创建和发展手工艺学科和教育模式,同时注重产学研合作,培养既有现代科技创新理念又具备传统工艺技术的高素质现代手工艺人才。

2.宣传和普及传统手工艺技艺和知识

德国包豪斯学校曾是中国设计教育的范本,包豪斯的作品也宣称是为普通大众的设计,但是由于包豪斯的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只能为少数人所欣赏。传统手工艺也是一样,不能脱离大众而造成曲高和寡。同时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刊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进行宣传,同时通过博物馆、文化馆、规划馆等公共场所以展览、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普及手工艺技艺和产品知识,提高大众对于手工艺作品的鉴赏力。

3.融入现代设计创新手段

传统手工艺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当前发达的技术条件下部分手工劳动仍然无法被机器所取代。而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要振兴手工艺行业就要重新去挖掘和梳理历史元素,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和生产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手工艺行业的新鲜血液,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图2~图4)。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要凸显地域特色,提升产品质量,改进服务管理。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借用高新技术和手段开发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型产品。不仅如此,在手工艺行业的生产模式和体制也应创新,如家庭作坊式、品牌工厂式等,甚至可以建立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在内的互动模式。新的产业环境、新的政策法规、新的生产模式必然会带来新的行业大发展。

4.加强传统手工艺行业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

传统手工艺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特点,产品体现了匠心和技术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结合,同时也具备创意产业“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特征,因此,从创意产业的视角来看,传统手工艺的产业性更加突出,根据当下市场发展的需要将僵化保守的发展模式重新进行规划和定位。通过地方政府鼓励和引导,在适当区域内把与传统手工艺行业的相关企业以及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服务业高度密集地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这对于江苏传统手工艺的振兴和推动江苏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总结

江苏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又给江苏传统手工艺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发展平台,我们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加快手工艺的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使其真正成为促进江苏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服装设计中的传统手工艺研究 篇11

一、传统手工艺主要有哪些

传统手工业起源于170万年前,当时人们制衣的原因是为了抵抗寒冷,制衣的材料多为兽皮,他们用坚硬的骨头将兽皮拼接上,这种制衣方法就是最早的手工艺。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手工艺出现,例如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业源于生活,旨在让人们生活更加多彩的原则。它们拥有着灿烂的辉煌,拿剪纸来说,剪纸最早是在西周出现的,在汉代时纸的发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剪纸工艺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剪纸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剪纸工艺并没有被广泛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刺绣是服装设计中经常被用到的设计元素之一,刺绣工艺一直都在不断的创新,从唐朝以前流行的锁绣发展到唐朝以后的平针法,刺绣作品精美细致色彩瑰丽,它融合了传统绘画、书法以及晶亮的丝线,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最长采用的设计元素之一。除去上述工艺,印染工艺也是传统工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染工艺是对一些丝织品进行着色,因此印染工艺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历朝历代人们的服饰上,印染工艺改变了传统服饰颜色单一的现状。

二、传统手工业在服装设计中的问题有哪些

(一)工业化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生产机械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的生产将传统工艺在服装设计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去除,这无疑让传统手工业一些精华的部分流失掉,面对大机器生产的经营模式,一些传统手工制品因为生产效率低下,而被逐渐淘汰,传统制衣工艺渐渐的流失,工业化生产造成了传统文化物质方面的收缩,导致传统工艺精华部分流失。(二)传统手工艺的精华并未完全应用到服装设计上。传统手工艺的精华部分是机器工艺生产不能传承的,机械生产简单的重复的生产方式是不能让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的。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对传统手工艺术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设计的单一性以及缺乏创新成为现代设计的弊端。(三)传统手工业在服装设计上缺乏个性。每个传统手工制作方法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但是工业化生产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而降低生产成本、将生产周期缩短,以更好地占领市场。因此在服装的制作上往往出现产品较为单一且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的情况,这样导致传统工艺在服装设计上缺乏个性。

三、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手工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一)刺绣工艺更好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刺绣工艺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都已经生根发芽,刺绣工艺形式多样并且表现形式个性张扬。因此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刺绣更好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其实也有很好的实例。(二)将剪纸工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剪纸最早是在西周出现的,在汉代时纸的发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剪纸工艺的出现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剪纸工艺虽然简单但是造型却很多样,剪纸有着吉祥如意、带来幸运的寓意,因为它的美好寓意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经常采用的设计元素之一。剪纸艺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镂空艺术,抓住这样的特点,将剪纸艺术应用到服装中就较为简单;设计师将牡丹花、菊花、梅花、荷花、花瓣等剪纸元素应用到裙摆、领口、衣角等部位,这些元素的出现使得服装更加富有个性,镂空在服装的应用增添了服装的立体感,剪纸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现代人的认可和喜爱。

四、结束语

上一篇:高产奶牛产后瘫痪诊治下一篇:资产定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