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2024-06-30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共12篇)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篇1

想象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训练方法。

一次,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想象作文, 题目是《十年以后的我》。很多学生马上说:“十年以后就是2020年, 2020年还没到, 怎么写呀?”

在小学阶段, 老师一般都是要求他们说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所以遇到想象作文, 他们都束手无策。

经指导后, 教室里迅速安静下来。全班学生有的开始思考, 有的马上动笔写, 都不再感到无话可写了。

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的。

一、先让学生谈自己的理想。

“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假设十年以后, 你的理想实现了, 那么《十年以后的我》就是对你的理想的描绘。你的理想, 可以是让你羡慕的别人过的现实生活, 也可以是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如《天上的街市》写到的, 牛郎织女过的幸福美满自由的生活, 就是作者郭沫若理想中的生活。

二、合理地想象十年以后应该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是指导学生想象的内容有的是必然要发生的, 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比方说十年以后, 按照常理, 物是人非, 世事变迁, 一般的同学都结了婚, 生了孩子, 参加工作等。你周围的人和事物也在跟你同步发展。老的老, 死的死。这是任何人都逃不过的自然规律。

三、大胆地想象十年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里指的是一些不可预料的偶然性的事情。如《鲁滨孙漂流记》就写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野人、海盗等内容。

四、要关注生活, 文章所写的内容要能够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 反映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科技只会越来越进步, 人类文明程度只会越来越高。未来社会应该是高于现实社会的。关于这一点, 则可以借鉴古今中外的一些神话故事的写法。

此外, 行文时还要把握住人物的年龄特征和注意人物身份的变化。十年以后同学们就是成人了, 对人物的刻画要体现出成人的特征。十年以后, 同学们的身份都发生了变化:有的是医生, 有的是教师, 有的是农民……写作时要能够体现出各自的身份特点。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篇2

此种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当推电视连续剧《一脚定江山》,剧中不少情节如月娥的啦啦队赛场助威、观众买票看球赌球及张俊、柳复生的转社等,无一没有今日足球运动的影子,不过是再加入了一点武侠和言情的调料。甚至可以说,《一定脚定江山》就是把今天的足球搬到了宋朝去踢。所以,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或者没有生命的东西,例如一块石头、一个玩具,都可以通过想象,让今天的故事在过去的环境里表演,让“死”的东西“活”起来。随着这些故事的`演出、“死”物的复“活”,作者想象的双翅也就展开了。如本次练习题一:如果你突然置身于原始社会,遇见一群原始人,你怎么办?关于原始人的情况,可以从历史书上了解。现代人遇到原始人,服饰的不同会让他们有怎样的惊讶,而你的钢笔、手表、收音机等寻常物件更让他们如何的稀奇,还有你的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又令他们何等的佩服,再联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有什么难写的吗?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篇3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胡适曾提出“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的写作教学观,他还说:写作就是这样,可采取适当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我从不板着脸命令他们写作文,而是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用生动故事、用激励性语言、玩游戏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一次作文课上,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与以往不同的是当一组同学玩的时候,另一组同学在仔细观察,交换之后,我们练习说话——老鹰是怎样捉小鸡的、母鸡是怎样保护小鸡的、小鸡是怎样躲闪的、哪个同学的动作最有趣、游戏中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同学们有了生活素材,说起话来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再写起作文来更是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二、多观察,多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充实写作材料。如指导写“雨中的校园”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去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接着引导孩子观察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进而引导学生倾听下雨的声音,让同学们找雨落到身上的感觉。这些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观察、感受,情感流露的真实自然,贴近事实,接近生活,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

还要让学生多写观察日记。通过观察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让观察与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讲练结合

在作文教学中,讲与练相辅相成。作文,不讲不行。指导观察、阅读、选材、锤词、炼句、修改等,要讲格式、标点、书写等。作文,不练不行。作文是练出来的,在练中锻炼思维,学会表达,明确认识;在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水平。

讲为了指导练,所以,讲要少而精,要有的放矢。练要得法,要有要求,保证次数。讲究效果。

四、要有激励孩子的评价措施

于永正老师在多个场合明确地表明他的作文评价观:写作对于孩子来说,算得上是件难事,每篇用心写成的习作都应该评为100分。孩子学习写作确实需要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得当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写作信心,促使他保持热情积极参与。所以无论是写评语、打分,教师的评价都应该以激励为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的途径初探 篇4

一、利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 拓宽写作思路

利用“形、声、色”的电教手段能化静为动, 化无声为有声, 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表象, 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 或栩栩如生地状物, 或惟妙惟肖地绘景, 或活灵活现地写人,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还诱发了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课文第九册基础训练6的作文训练内容:描写秋天田野或校园附近的一处景物, 要突出重点, 把由这处景物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 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的“校园一角”幻灯片, 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如置身于繁华似锦的明媚春光里, 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一只只可爱的蝴蝶, 兴趣盎然, 浮想联翩, 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因而作文时, 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景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二、创设想象的意境, 丰富想象的材料

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当灵活多变, 以满足学生主体的好奇心。材料作文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方式。它通过向学生提供一段话或一个概述性的情节或细节, 让学生发挥想象, 创造出更新、更美的故事情节, 揭示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思想内涵。如, 可向学生提供: (1) 我在院子里踢足球。 (2) 打坏了一块玻璃。 (3) 王伯伯夸我是个诚实的孩子。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提供的情节线索, 展开合理的想象, 充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挖掘教材因素, 展开想象训练

作文时展开想象, 可使所写的内容思路开阔, 形象具体、丰富、生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 有着严密的推理和丰富的内涵, 情节上富有可供想象和补充的天地。因而, 作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开展想象性作文训练, 并在训练过程中“授之以渔”。 (1) 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 或引导学生在认真钻研课文的基础上, 大胆地展开合理的想象, 合情合理地补充细节, 丰富内容。 (2) 进行推测性想象训练。可以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假设, 让学生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 紧紧抓住诱发因素, 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向“未知”的方面或从实境方面向虚境方面展开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完, 余味无穷, 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初步掌握了写想象作文的要领。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眼前, 逐渐放开手脚, 敢于想象, 善于想象, 尝到了想象作文的乐趣, 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培养, 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诚然, 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胡编乱造。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想象要有根底。只有有了美好的心灵, 才会有美好的想象。因此, 想象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为指导。 (2) 想象要合理。想象可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但一定要把想象与说假话区别开来。 (3) 想象要使人觉得真实可信, 必须具体、丰满、生动、真实感人。

总之, 教师要审时度势, 正确引导。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敢于开拓思路, 敢于大胆想象;另一方面, 不能离题万里, 一味空想。只有做到这样两个方面适当兼顾, 才能把学生的想象引入正确的轨道。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篇5

一、在叙述中铺展真情。让事实说话

叙述是一种客观记录,但是它绝对不是对生活现象的摄象机式的实照。高明的写作者就是一位成功的导演,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巧妙剪辑、组合,用事实本身就已经具备的强烈的感染力,就作者不再作议论和抒情。

有一篇写母爱的学生习作,写了自己对母爱的一种认识的过程,其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那段时间,我迷恋上了金庸。有次星期六放假回家,我把《天龙八部》带回家,顾不得吃饭就看起来。母亲过来问什么书如此专心,我随口回答说是《语文》。母亲不识字,喜滋滋地走开了。第二天上学时,我却忘了将书带回学校。当晚飘起鹅毛般的大雪。星期一课间操时,我和同学在教室里面打闹来增加温度。一位同学忽然指着外面说:“看。雪人。”我一看,是母亲。我跑出教室,母亲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说:“你忘了带语文书,我给你送来。”我一瞧,是《天龙八部》。我知道,从家到学校要走五六个小时,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山路,何况今天。母亲推了我一把:“发什么愣?还不拿书进去,外面冷。”

在文中,作者看见母亲送书后,作者没有动作、语言,更无任何表情的表露。正是利用无声的世界,传递出有声世界难以企及和达到的效果。正是这种无任何的表示,超过任何一种具体形象的抒情。作者借无写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作者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任何美丽的抒情言语都黯然失色,苍白无力。唯有剩下对作者的赞叹。

二、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巧借景语写情语。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凡景语皆情语。”作文中讲究当无一字虚设。作文的写景不是随意的摆放在那里,而是对推动情节,深化主题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观赏影视作品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主人公心情悲伤时,天气即刻从艳阳高照转阴(雨)。反之,则就由阴(雨)转晴,或者出现彩虹。这种借景写情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三种。

1、借乐景写乐情。诗人汪国真先生说心晴天亦晴。景物的美好,是由于人的心情的缘故。如王羲之《兰亭集序》首段极力渲染景物的美丽,无不是心情在左右的缘故。另外如铁凝的《哦,香雪》中,写香雪终于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铅笔盒后的景物:“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这里采用拟人的写法,给小溪赋予人的情感,小溪的欢快与高兴,无不是缘于主人公香雪的高兴,作者借写小溪的歌唱,来表现香雪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

2、借哀景写哀情。我们常用“日月为之垂泪,天地与之同悲”这种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的悲伤。这就是借写哀景抒哀情。这是中国传统常见的写作手法。人们代代相承。如鲁迅先生的《药》的开篇:“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者。”开篇就塑造一种凄凉萧条肃杀的气氛,这正是为全文定下一个基调。景物的萧条正是为了表现人物命运的悲惨。

3、借乐景写哀情。上面两种写作手法都是属于正面衬托,借乐景写哀情是通过反面衬托。让景物的美好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把心情的苦闷表达得含蓄蕴藉却又淋漓尽致。如古人多用“芳草”意象比喻离情。使读者一读三叹。如鲁迅先生《祝福》结尾的景物描写:“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众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气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文章在描写中极力渲染新年的美好景象,就是为祥林嫂的死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新年景象越美好,就越能够反衬出祥林嫂死的凄惨,就越能够激发起人们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仇恨与改造当时社会的决心。

三、直抒胸臆,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才美不外见”就不能识别是否是千里马。同理,在写作中,将事情交代完后,采用抒情议论的方式,让文章的境界得以升华。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列举具体事例让我们理解为何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但是作者并不就此打住,在结尾处抒情:“……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会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使我们对志愿军这一最可爱的人的认识重新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文章的境界也在此得到升华与提高。

四、用修辞手法显情。

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是说理更加生动、形象、有力,能够增加文章的气势,也更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如藏克家先生脍炙人口的诗歌《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用活者的行尸走肉与死者的流芳百世,一褒一贬,在对比中全部显现。古人在表现不便于直接表现的情感时,也常常喜欢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如古人写愁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舴艋船,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愁”是一种情感,是不可能见到和触摸的,只恐愁者本人也说不清愁有多少,愁是什么样子。三人却独劈蹊径,给愁加上了长度、重量、空间。尤其是“梅子黄时雨”一喻,以雨不绝寓意愁不绝,精美绝伦。作者悲伤的情感在夸张中表现得毕露无遗。

指导学生学会写好作文开头 篇6

一、写好作文开头需要技巧

初中学生的作文一般都不长,但不论是多少字的作文,一般都是由开头,正文,结尾等三个部分组成的。作文的开头是在给文章造气氛、定调子,能否灵活自如、独到精当地写好作文开头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作文的开头如何,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如果一篇文章有了能吸引人的开头,那就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

文章的内容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开头形式,文章的开头如何下笔,应该根据文章要写的内容确定。好的开头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统领全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文的内容,这类开头一般是用概括的形式去说明写作的用意。主要用于说明文等。二是能引人入胜,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类文章主要是记叙文,一般用景色、地点、人物的描写作为开头,但这些描写要精彩简单。

但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学生都不会选用开头的形式,他们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有的学生由于开头写的不好,写了开头后就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有的学生在写说明文时用了记叙文的开头,写了景色、人物、地点后当然就不知道下面怎么写了。例如作文题目是《看改革后的家乡》,文章内要求是写现在家乡的新面貌,是典型的记叙文,本来可以用写景的方法开头,也可以用居民生活变化的一个场景开头。但有些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开头写了许多与文章毫不相关的情景,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文章不仅乱,而且开头没有点题导致文章没有写好。

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写好作文的开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

二、初中生作文开头的主要方法

初中学生作文的形式很多,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但最起码的要求是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做到文要对题.要简洁明了迅速入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掌握几种基本的作文开头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就是少说废话,直接写出要写的内容。开门见山的作文开头有许多好处,最主要的好处就在于让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作者要写什么。比如在议论性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开头就亮出了作者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开头方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因而倍受欢迎。用这种方式开头获得成功的文章很多。例如学生在《家乡的芦苇花》的习作中,作者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时你会怎么办?我是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当读者看到这个开头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对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故事导入的开头方法

初中作文可以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开头,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用故事的内容吸引读者。如:汪曾祺老师在《翠湖心影》的文章开头就用故事开头的:有一个姑娘,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

又如一篇《宽容》的文章也是用故事开头的:“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这样简单而直接的故事叙述,可以给人以阅读的愿望,给文章增加了吸引力。

3.设问置疑的开头方法

用疑问的形式开头,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特别是对于说明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以至于急切地想读下文。

常言道:“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绝不仅是这区区几种,还有对比法、比喻法、排比法、景物描写法、肖像描写法、映衬烘托法等。不管采用哪种开头方法,一定要牢记一个标准,那就是开头要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要能吸引读者。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策略 篇7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写作教学同样更需要对学生激发起写作的热情,只有当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积极主动而踊跃地参与到写作中来。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写作乐趣。比如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故事会、辩论会等赛事。通过这些表达形式极大的会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就是变相地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很好地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还口语运用各种作文练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激趣训练,比如看图作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还可以让学生写故事,写读后感,写局部或者片段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写作形式的训练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写作兴趣,也就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二、使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从中可以看出:作文教学要考虑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的时候,学生往往提起笔来不知道怎么去写,就是写起来也总感觉无东西可写。这就是学生缺少所要写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学生缺少写作的素材,他们缺少观察生活,没有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进行积累那些素材。也正是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缺少生活的体验,就不会有真切的情感,写出来的作文也往往都是枯燥乏味,对那些丰富而多彩的生活影像很难复制到学生的脑海里,尽管很多东西他们日复一日的见和做,可是由于对生活的淡漠,他们并不能从生活中积累到写作素材。因此,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那些丰富的活动,多开展一下多彩的生活有益活动,让学生善于去观察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积淀丰富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三、运用赏识评价

作文的评价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可以指出学生的写作不足以及如何改进的问题,更涉及到能否激发学生喜欢写作兴趣的意识,并且在这一教学中,能否发挥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环节。首先要改进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传统的作文评价往往就是教师的单一观点,并且教师以威武大棒压向学生,信口开河地任意评价学生的写作,也常常是以批评指责为多,表扬甚少。以此导致削弱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乃至创造性。因此,作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改进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以赏识评价为主。比如“你的作文很棒,写得很有创意!”“你能有这样的构思真是太好了,以后要经常发扬!”“你比以前进步太快了。”等等。对学生的缺点也要委婉地指点,比如:“你的第一段是都能增添……”“若是条理再清晰一下就更好了。”等等。总之,都要以不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主,尽量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考场作文 篇8

一、平时要让学生坚持练字

字写得潦草、不规范就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给阅卷老师的印象不好, 不愿认真看、多看, 学生的作文水平再高, 也会被埋没, 不能得高分。字写得好, 但写得不快, 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不完, 才能表现不出来也是枉然, 所以要让学生坚持练字, 把字写得既快又好。

二、平时要让学生把课文跟自己的作文结合起来学

不少同学往往是孤立地记忆课文中的字词句, 听老师讲解时写下的课堂笔记, 不能把课文和自己的作文结合起来, 这样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如何使学生把课文跟作文结合起来呢。

1.要让学生每读一篇都要想到和它体裁相同、写法相似的其他篇目, 把类似的课文连到一起。这样便于对类似课文进行仔细比较, 从而掌握这类文章的基本写作要领。比如, 《开国大典》和《茶馆》是写很多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写大活动的文章, 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一般方法是:全体人员只一提, 次要人物写几句, 主要人物多用墨, 言行举止写具体。对比着读, 就容易发现这些特点, 把这些特点跟自己的同类文章认真比较, 就容易纠正自己文章的弊病, 缩短自己作文跟范文的差距。

2.要让学生读课文, 感到某个地方写的很好, 就设想一下, 假如让我写这篇文章, 这个地方我将怎样处理呢?例如, 《周庄水韵》的结尾是:“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 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 变得像神奇的童话, 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如果让你写, 你也能写得这样含蓄、深刻吗?你会不会写成“我很难忘记周庄的夜晚, 我对它的印象太深了”啊?这样一边读, 一边联系着自己的写作实际想, 就会从范文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三、平时要让学生搜集材料

“写什么”是许多中学生深感头疼的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主要是学生没东西可写, 所以要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

1.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去搜集积累材料。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涌现出大量美的人和事, 值得写作的材料很多。它们散见于很广泛的时间内, 很不起眼的琐碎小事中, 必须细心选择, 注意搜集。针对材料易失特点, 语文教师就要特别强调, 学生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观察的习惯, 留意周围的人和事, 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 了解生活, 找到足以表现生活本质的材料。

2.从报纸杂志、电视电脑、中外名著中去搜集积累材料。报纸杂志、电视电脑, 能及时反映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堪称时代的一面镜子、现实生活的实录, 为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搜集积累材料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语文教师不但要求学生多听多看, 以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和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 而且要求他们在听了或看了之后, 要及时地学会用自己的话去概述, 然后分门别类, 记录在本子中。日积月累, 坚持下去, 学生在写作时, 就会左右逢源, 如鱼得水, 不致出现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的窘境。古今中外名著, 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 学生要尽可能多读。多读, 能扩大搜集和积累材料的空间, 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材料更广泛、更充实、更具说服力。在学生阅读时, 语文教师要特别强调, 对一些精彩片段, 要转述记录下来, 避免因时间长了而遗忘。

3.从中学各科教材中去搜集积累材料。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 知识包罗万象, 也是材料的宝库, 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去占有它。学生在学习各科时, 就对该科知识有所掌握, 只是不能横向联系, 只要加以点拨强调,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搜集积累, 将它们融为一体。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内容, 都可以用时代的目光去审视, 或移用或改造后再用。

4.从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中去搜集积累材料。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学生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事, 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 所以, 不能从自身实践搜集积累到材料, 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不是夸大其辞, 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是被动的, 甚至可说是被逼的。只是在写作时碰到“我”, 才仓促进行回忆。这样, 平时经历的许多平凡但却反映出时代精神、心灵美的小事, 那些散见在日常生活现象和思想活动之中的美好意念和特殊感觉, 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模糊难以识记, 甚至荡然无存。鉴于此, 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像哨兵似的警觉, 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随时记下, 等到写作时, 就会自然而然地跳出令自己感兴趣、满意的材料来。

5.从作文评讲课中去搜集积累材料。每次作文, 在同一文题或限定的范围内,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调动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由于生活经历、观察体验、选择提炼、联想想象存在着差异, 学生使用的材料就有差别。语文教师在精批细改作文的基础上, 汇总学生使用的材料, 经过分析比较, 选出最佳的。在评讲时, 将材料公开。学生看到后, 发现有些是自己尚未搜集积累的, 就记录下来, 取人之有, 补己之无。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9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 积累写作素材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就得让学生有话可写。作文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 作者有生活体验, 有实际感想, 才有动手写作的欲望, 才不会害怕写作文。生活体验来源于观察, 观察是发现事物特征的途径, 是学生取得间接经验的一种手段, 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观察有随意观察、有意观察、比较观察三种方法。小学生作文的重点是写人记事, 写景状物, 要让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 对周围事物了解了, 就有东西可写了。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纯, 思维能力也处于幼稚时期, 他们的作文, 应以生活小事为题, 所以, 小学生身边的一事一物都可入题,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身边的小事, 并把观察所得积累起来, 等写作文时就有东西可写了。如写花的成长, 或者是一条小虫子, 一个小小的感想、一场大雨、一次小雪等等, 此等小事皆可写成作文。学生在观察时一定要细心, 对事物的观察具体细致, 不能只了解大概。只有细致地观察, 才能掌握事物的特点, 才能准确地写出真实的事物, 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形象, 有血有肉, 有活力。

积累素材一般说来有自己观察得来的素材, 还有阅读得来的素材。小学中高年级在观察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听各种行业的人物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 总结出行业的语言特点。比如, 跟父母去交电话费, 注意听营业厅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和顾客对话的;去银行办理业务时, 银行工作人员和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和顾客交流的;和农民对话, 看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大学生对话, 听听他们的表达。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的表情变化和心理活动, 找出人物的特点、性格, 以求写人写活, 写出来的人物, 大家一读就知道是谁。阅读的素材有课内的和课外的, 课内的让学生理解记住并且能活学活用。尤其是同义词和近义词, 要分清不同情境的使用。如在学习了“通过”这个词以后, 找出它的近义词“经过”“路过”, 我给出了一个句子:我从学校门口 () 。让学生选择填空, 比较表达的不同。这样不断地积累, 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够准确地应用。进行课外阅读时, 要求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语言材料, 表达方式的运用。在阅读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诵精彩片段, 背诵优美的好词好句, 甚至可以背诵整篇文章, 通过这种方式, 来掌握词汇和句式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 积累素材并不只是观察, 而是要把观察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精心整理、分类, 以便在运用时方便寻找。再者, 学生在整理素材的过程中, 又对这些素材浏览一遍, 消化吸收, 甚至能在同类联系和异类类比中产生灵感, 有新的发现。

二、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勤写多练

有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了素材, 但具体到写作文时, 又无从下笔, 不知怎么写起。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 素材积累抄写了好几个本子, 要是说词语运用, 段落背诵, 事物特点, 那是张口就来。但就是到写作文时, 不知如何下笔, 不能有效地组织材料, 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 一写作文就发愁, 作文课简直是煎熬。针对这些情况, 教师要让他们勤写多练, 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文章也是由短到长, 循序渐进地练习。重点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组织材料, 勤于练笔, 获得写作技能。不同类型的作文写法不同, 如写人的作文,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记事的作文, 要按事情的发展来选择安排材料, 主要的详写, 次要的略写。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把静态的写清楚, 把人和景结合起来, 运用借景抒情, 借事抒情的方法。学生积累了素材, 多练笔, 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 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三、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 除了选材不当外, 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 不会具体描写。如果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 就必须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 深入修改。修改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学生互评互改, 要求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一处优点, 一处缺点, 然后具体说出好在哪里, 毛病应该怎样改。在改作文中, 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学习这些闪光点。如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家的小狗》, 一位同学就这样写:我家的狗叫贝贝, 长长的毛, 黑色的眼睛, 一见到我就欢快地扑到我身上…….在学生互评中, 有同学这样点评:这位同学写的没特点, 没能写出狗的具体特征, 如果具体介绍出自己家的狗的个头、品种、毛色, 那样就会具体生动。另一种是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就是师生共同评改, 当作文写完后, 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 让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 听者要做好需要评改的记录。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10

1. 引导学生多看书

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选择看什么书, 这很重要。多阅读能培养孩子对文学的爱好。通过阅读, 孩子在博览群书后感悟到表达方法, 积累到辞藻句式。有些作品, 我还要帮助孩子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虽然他们不一定理解, 但是日积月累总会有所感悟。现在我女儿先后看了《床边的小豆豆》、《上过月球的兔子》、《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月亮的味道》、《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著作。我们家规定, 每星期必须去一次书店 (一般都是星期天晚上) 、一次图书馆 (一般是星期六下午1:00-3:00, 有时去看书, 有时去做作业) , 每月至少在当当网上买一次书, 一次购书5-8本 (一般孩子的4本, 大人的4本) 。同时还要让她学会词语搬家, 明确告诉她语文课学习的词语需要在作文中用。平时多留意语文教材里的词语, 在孩子写作文时提醒她用上几个合适的。久而久之, 她就会养成习惯。在女儿练习写作《秋天来了》时, 我就要求她必须用上黄老师在一次作业里要求写的20个关于秋天的词语里面的3个。

2. 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小就要让孩子读书。我要求女儿必须大声朗读, 读的时候必须感情丰富, 包括语调和语气。同时还特别注意给孩子读些古文和散文, 重点句子要求她背诵。这个学期, 学校没有给孩子们订阅课外阅读书目, 我就到互联网上寻找, 给孩子挑了一本《日有所诵 (二年级) 》, 每天晚上洗漱后读2篇, 读完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重要篇目要求背诵。

3.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一定要改变“老师改, 学生看”的传统观念,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作文素质。

3.1 交流法

在一般情况下, 在学生将作文打好草稿后, 我要求他们先认真阅读三遍, 边读边想边修改, 然后与同学交流阅读再修改。这样虽然速度慢, 但经过相互间的商讨、争辩,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学生从中体会到修改作文的妙处和乐趣。这种方法既给学生提供了相互间思想交流的机会, 又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2 讲评法

先根据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选择典型作文, 再进行集体讲评, 评时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并要求学生说说这样改的理由。教师的指点加上学生的评讲, 有利于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 锻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3.3 鼓励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作文之前或之后, 形式有个别鼓励、表扬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等鼓励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鼓励法, 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 也能促进学生修改作文的自信心, 每次鼓励之后, 学生的作文中定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断。此法运用在作文学困生身上时, 尤其有效。

4. 创设情境, 开阔作文思路

教师的情感流露会使学生喜欢上仿效。如指导《记一件感人的事》时, 我首先声情并茂地描述了自己在患病住院期间, 同学们曾冒着大雨, 走过泥泞的羊肠小道来探望他, 他感动得流泪。其次问学生:“老师在讲述时为什么会噙着泪水?泪水说明老师的情感怎么样?”最后告诉学生, 我讲述的是一件平凡的小事, 但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厚感情, “流泪”是真情流露的一种表现, 激动、痛苦、欢乐、悲惨时人们也会热泪盈眶, 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我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以小见大, 以真实感人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把话匣子打开了, 感情如洪水一般喷发。

学生丰富的情感往往表现于言谈举止中, 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 诱发学生的情感, 把言行举止和情感通过作文表现出来。如一位老师在“悉尼奥运”的主题班会上, 发现学生说到世界跳水冠军熊倪时激动不已, 眉飞色舞, 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思考, 问同学们, 说到熊倪时, 为什么特别高兴?当同学们说熊倪真棒, 我佩服他时, 教师又启发同学们:熊倪的棒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敬佩他?有的同学说:“他的跳水动作太优美了, 就像一只轻巧的海鸥在海天之间飞落。”有的说:“熊倪能保持冷静, 奋起直追、反败为胜, 真真令人感动。”这样同学们就写出了《我心中的英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好习作。

5. 训练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对于小学高年级来说, 训练学生自我修改作文是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应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和能力。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错别字、用错的常用词就用不着讨论, 但在思想内容上出现的错误时, 应让学生集体讨论, 小组交流, 反复修改, 多让学生参与。几经训练, 学生不但能找出文章的毛病和修改的办法, 而且会大大激发学生个性作文的浓厚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6. 运用媒体———评析提高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85-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切实有效地辅导作文,使孩子们能看有所悟,写有所感,变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谈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一 、观察生活,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下笔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样写起来才有真正的素材。观察的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联想,联想的多了,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同时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开发,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去多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把自己最熟悉的一面呈现出来,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然而,由于有的学校的学生见识少、信息闭塞、接触面窄,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无从着手,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小学作文最好贴近学生实际。作文课上可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现场观察,教师现场指导。

二 、积累材料,为自己的作文着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一句精妙绝伦的话语概括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也就是告诉我们,书读的多了才能博闻强识,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部分,其实也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之余,不妨让他们熟记这些东西,要求他们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熟练的背下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多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三、以说促写,下笔自然成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话练习。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发现,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说话表现的滔滔不绝,而写作时却绞尽脑汁也没处着笔。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他们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把实践性的说和写联系起来,单纯的说或者写不但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提升,反而制约了他们构思作文的能力。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强调先叙述后下笔,即在写作文时,让学生构思一会儿后,把自己要写的东西先说出来再写,引导他们把说和写联系起来。在说中直观呈现,在写中认真构思。这样以说促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鼓励多写,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一味要求他们写整篇文章,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教师可让他们平时多练笔,多写日记,像茅盾说的那样:“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钢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能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把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到对时事新闻的评论,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写作也就变得容易了。 同时 鼓励他们多创作、多投稿。 学生习作是他们勤于练笔,进行创作的结晶,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作欲、发表欲,教师可在课堂上,把一些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读给大家听,或让学生传阅;也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对于优秀的学生习作,教师可直接向相关报刊推荐发表。

五、正确评价,多鼓励、多发现闪光点

作文评语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作文教学指导中的一个步骤。简简单单的几句评价,对语文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在老师的角度而言,学生是否达到自己在作文指导时所提出的要求。是否实现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常常要通过作文评语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而言,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否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教师批改后是否认可,对于自己所写文章的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今后如何改正,就在老师所写的评语得到体现。教师所写的评语不但是学生作文成绩的总结,也是教师今后作文指导的基础和立足点。作文评语写得是否恰当、准确对小学生今后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评语。对于老师来说,寥寥无几、三言二语的评语,在学生心中确如千斤重。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在下作文评语时必须字斟句酌。

六、引导学生多修改,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修改文章。他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鲁迅说的“看”就是“修改”。修改是写作文的很重要的一环。修改过程,是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该实验教程学生作文训练安排中,课外三环节是基础,课内三环节是关键,而“评改”则是关键的关键。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在学生作文“评改”能力上体现。“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益臻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重视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

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好个性作文 篇12

一、重视观察积累, 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即生活”。家庭、学校、社会、自然、人生都是写作的素材。要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 认真思考事情的内在联系和意义, 经常收集有意义的材料, 包括哪些内容能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形式上能给以启迪、情感上能引起你共鸣、语言上能激起你的思绪的文章。要留意生活中种种声响, 专心感受生活脉搏, 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 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就等于找到了源头活水, 自然写出色彩纷呈的好文章。

二、提倡真情表达, 让学生有话敢说

作文是个人独特的心智活动, 是为了倾诉和交流的个性化表达。学生作文只要是真的, 就是自然的, 就是好的, 就是美的。只要把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表达到位了就是好文章。在教学中, 要提倡学生写绿色作文, 真实反映生活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小事, 细致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人、事、景, 关注焦点问题, 养成写生活日记、读书札记的良好习惯, 思我所思, 写我所看、所思、所感、所悟。要给学生创造机会, 大胆展示自我, 谈生活的喜怒哀乐、个人的得失成败, 谈自己的认识体会、思想感悟, 只要能真实地表情达意, 就应给予肯定。要以人为本, 正视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细心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放手去写, 自由创作, 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成长, 在成长中快乐写作。

三、注重写法指导, 让学生有话能说

好的文章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写作要讲究方法与技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规律, 总结归纳写作方法, 自己从课文中找出来的方法具体实在, 印象深刻, 在写作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如《最后一课》中, 当教堂的钟声响起, 老师宣布散学时, 韩麦尔先生悲痛的神情让我们印象深刻;朱自清的《背影》中, 浦口送别时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让我们感动难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一段:“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着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运词, 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开来, 形象生动, 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技巧。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动作描写要细致, 要把动作行为写得具体生动传神, 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为若干个部分, 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 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每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 就会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上一篇: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下一篇:手部烧伤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