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桶)装饮用水(共6篇)
瓶(桶)装饮用水 篇1
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方法对2002—2004年、2006—2007年大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桶装饮用水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563份产品, 合格率为71.94%。合格率逐年降低, 2002年84.06%, 2003年74.40%, 2004年70.63%, 2006、2007年分别为54.12%, 67.27%, 不同类型桶装饮用水检测结果显示:山泉水合格率最低52.94%, 其次是纯净水61.04%, 矿物质水66.67%, 矿泉水75.85%。不合格指标主要是菌落总数。结论大连地区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不高, 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关键词: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山泉水,卫生质量,桶装饮用水,检测分析,监督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桶装饮用水以其方便快捷的优点迅速在家庭、学校及办公场所普及, 但其卫生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通过对2002—2004年及2006—2007年在大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各种品牌的桶装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及山泉水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进一步分析了大连地区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2—2004年、2006—2007年对在大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各种品牌的桶装饮用水单位进行抽查, 样品来自经常性的卫生监督中的随机抽检。
1.2 方法
按照GB 4789-1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1]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理化指标:纯净水按照GB 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检验方法[2]进行, 矿泉水按照GB/T 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进行。
1.3 评价
纯净水按照GB 17324-1998、GB 17324-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4,5]评价。标准规定菌落总数≤20 CFU/ml、大肠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霉菌酵母菌均不得检出。矿泉水按照GB 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6]评价。菌落总数<20 CFU/ml、大肠菌群0个/100 ml。山泉水和矿物质水按照GB 19298-2003瓶 (桶) 装饮用水卫生标准[7]评价。各项检测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产品。结果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大连地区生产、销售和生产自用桶 (瓶) 装饮用水单位共计60余家。2002—2004年、2006—2007年共检测563份产品, 合格率71.94% (405/563) 。合格率有逐年降低趋势, 2002年84.06%, 2003年74.40%, 2004年70.63%;2006、2007年分别为54.12%, 6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2, v=4, P<0.01) 。2007年合格率比2006年有所提升, 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9, P>0.01) 。
2.2 不同类型桶装饮用水检测结果
表1显示, 山泉水合格率最低52.94%, 其次是纯净水 61.04%, 矿物质水66.67%, 矿泉水75.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5, v=3, P<0.01) 。
2.3 不同项目检测结果
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79.75%, 其次是电导率80.85%。大肠菌群和霉菌酵母菌合格率分别为96.80%、97.95%。锶与偏硅酸合格率分别为89.22%、86.49%。见表2。
注:各检测指标的卫生标准为菌落总数≤50 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霉菌酵母菌不得检出;电导率≤10 μs/cm;锶≥0.2 mg/L;偏硅酸≥25 mg/L。
3 讨论
自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8]实施以来, 大连地区取消了对生产企业的监测工作。调查结果显示, 大连地区桶装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2—2004年合格率分别为84.10%、74.40%、70.63%, 2006—2007年合格率分别为54.12%、67.27%。2007年与200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9, P>0.01) 。检测结果提醒我们监测工作对企业内部的卫生管理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在目前资源有限、监督工作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 监测工作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矿泉水的重要指标是锶与偏硅酸含量, 大连地区矿泉水锶与偏硅酸含量合格率仅为89.22%、86.49%, 也就是说有10.78%~13.51%的矿泉水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不同类型桶装饮用水与不同检测项目结果表明, 山泉水合格率最低 (52.94%) , 其次是纯净水 (61.04%) , 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是菌落总数合格率 (79.75%) , 其次是电导率 (80.85%) , 以上结果, 与金奕等[9]报道的结果相近。与孙隆富等[10]的报道相符。微生物超标是影响纯净水卫生质量的首要问题。若能控制微生物污染, 纯净水卫生质量问题必将得到根本的改善[11]。
微生物超标原因 ①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 无菌室达不到净化要求, 使更衣、洗手、消毒规范操作等卫生规章流于形式。②自检把关不严, 有的企业无法保证对每次出厂水进行检验[12]。③回收空桶的消毒处理不当, 桶盖和聪明座质量差, 直接影响灌装后桶体的密封性, 存放周期稍长桶内微生物即会滋生[13]。
调查表明, 大连地区桶装饮用水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为确保用户饮用安全可靠的桶装水, 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有关生产卫生要求和操作规程;卫生监督部门要把好审批关,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与宣传, 指导消费者合理正确使用桶装饮用水。
瓶(桶)装饮用水 篇2
地址:
联系电话:
供方:(下称乙方)
地址:
联系电话: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并一致同意,就_______桶装水的购销事项达成以下约定,共同遵守:
一、产品、规格及价格
产品名称:
包装规格:
单位:
供货结算价格:
二、产品质量
1、甲方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桶装水生产标准,若产品质量不合格,如有异味,有杂质,有泄漏,标签破损,水桶破损等,甲方负责退货,换货,费用由甲方承担。
2、由乙方在转仓库或送出途中损坏的,甲方协助乙方处理,但损失费用由乙方承担。
3、由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客诉或其他损失,由甲方承担责任,乙方有权协助甲方协调与客户的纠纷。
三、订货与送货
1、甲方根据本公司的需求情况及时通知乙方所需纯净水的数量和送货地点,乙方应当在接到甲方通知后按甲方指定的送货地点24小时内送水。
2、乙方在送水时,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相同数量的空桶。
3、送货地点:
四、产品的验收
1、乙方应在订单中明确货物的收货人信息,至少应包括:收货人详细地址、公司全称、指定货物签收人姓名(一人或多人均可)、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信息。
2、甲方的货物到达乙方指定的地址的,乙方应在___日内进行货物签收和验收。
3、甲方及其供应商有权要求指定的货物签收人提供身份证明以供查实身份,并要求其在签收时在货物签收单上签上清晰可辨的姓名。若乙方指定的货物签收人违反本条规定的,甲方有权拒绝其签收,并追究乙方逾期收货的违约责任。
4、甲方可委托甲方的供应商直接向乙方发货,乙方在甲方供应商的货物签收单上签收,视同签收了甲方的货物。
5、乙方接收货物时,应及时进行验收,如有数量短缺、品名、规格错误、产品质量等问题,应在当日内通知甲方,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材料,甲方将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若乙方超过期限未提出异议的,则视为甲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乙方质量要求。
五、结算方式
水款结算方式为月结,每桶____元。每月____号之前结清上月水款。甲方保证每月用水量____桶以上。
六、乙方首次提供:
甲方当月总货量50%个空桶给甲方作饮水周转使用。乙方实际提供给甲方使用的空桶数量以乙方所持送水卡上确认的“欠桶量”为准。
七、空桶回收
(1)乙方在回收空桶时,必须遵守甲方对于空桶管理的相关规定,保证空桶质量,不得回收含有异味、明显老化、外观太脏、有破损的空桶。
(2)若乙方回收了上述质量不合格的空桶,甲方将不受理乙方的空桶,所造成的损失由乙方全部承担,但甲方需协助乙方处理不合格空桶。
(3)乙方不得回收与甲方所提供给乙方的水桶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水桶。否则甲方将不受理。
八、转让
乙方在代理期限内有权转让代理权,但转让前需经过甲方认准同意,且转让前需和甲方结算清所有账目,包括所缺少空桶、所欠货款等。转让合同需有甲方作为第三方出现,否则甲方不承认乙方的转让。
九、违约责任
若甲乙两方有一方违反以上约定,则任何一方都有权利提出终止合同。
十、不可抗力
若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则双方需友好协商解决方案。
十一、争议的处理
若甲乙两方中任何乙方出现争议,都可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特别约定
乙方若委托第三方收货,则应提前三天向甲方提交书面的委托第三方收货说明(说明至少包括第三方收货人详细地址、公司全称、指定货物签收人姓名、电话、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并加盖乙方公章)。货物交由乙方委托的第三方签收后,视同甲方已将货物交付给乙方。
十三、经国家质检部门确认,属______桶装水质量问题而给甲方造成损害的,乙方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前提为经国家部门质检确认后,并非甲方问题的,乙方或供货方,首先即时处理甲方客户问题与赔偿甲方一个月的进货月结金额作为补偿(以上月结金额为准)。
十四、合同生效期间,甲方只饮用乙方所提供送到的桶装水,如甲方出现违约,乙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要求甲方赔偿近三个月内进货月结金额给乙方作为补偿,与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十五、本合同有效期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不尽事项,双方另作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
代表:
日期: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
代表:
瓶(桶)装饮用水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庆市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的一般卫生设施、生产工艺、布局、制水设备、清洗、消毒、灌装、企业自检能力等环节进行现场检查。
1.2 方法
参照GB 17324-2003《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卫生学评价。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抽查本市28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 其中25家采用全自动灌装线, 26家建立了化验室, 企业的水质处理、消毒、回收桶的清洗、灌装设备设施差距大。
2.2生产过程卫生状况
(1) 有些企业的水质处理净化设备简单, 水处理性能差, 不能有效去除源水中有害因素和杀灭细菌; (2) 部分企业的灌装间达不到无菌灌装:人员无二次更衣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少, 空气净化装置很少启动, 灌装间放置大量备用桶和盖; (3) 少数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消毒知识缺乏, 操作不规范, 不能正确进行空桶清洗、消毒工作; (4) 有些企业不使用消毒剂消毒空桶, 有些企业所使用的消毒剂已过期或无索证; (5) 一些大企业内部水厂因为是内部供水, 成品水外包装上经常不打印生产日期; (6) 许多企业不重视饮用水的检验工作, 化验室形同虚设, 不开展工作, 产品不经批次检验即出厂销售。
2.3 检测结果
共检测25份, 合格21份, 合格率为84%, 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4%, 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3.1 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的卫生管理制度是保证桶装饮用水质量的关键。企业必须设专职卫生管理人员, 有专人定期对水净化处理设备进行维护, 及时更换过滤材料、清洗储水罐, 制定制度逐条落实。
3.2 企业应提高自检能力, 提高产品卫生质量
应建立健全自己的化验室, 对化验员进行培训, 做到持证上岗;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 产品应做到批次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切实把检验工作落实。
3.3 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企业对生产从业人员应加强操作规范训练, 宣传卫生知识, 做好设备、管道、回收桶、生产车间的清洗消毒, 注意个人卫生,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
3.4
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严把发证关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桶装饮用水企业, 卫生行政部门应严格按《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标准进行审查, 经验收符合其卫生要求的, 方能发放《卫生许可证》。对不合格的换证企业, 对其制本建设提出整改, 防止生产布局上有前后生产环节倒置的情况, 以免造成生产环节的交叉污染, 符合条件要求后再申请, 至合格方可发证。从而使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起到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出现污染、危害的目的。
3.5 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管理力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督促产品合格率较低的企业增加对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 改善卫生条件, 改进不合理的生产工艺, 对整改不力的企业采取新闻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从而促进我市桶装饮用水企业的整体卫生水平提高。
摘要:目的 了解本市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卫生状况和产品质量, 以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与管理。方法 对生产过程进行现场卫生检查, 对桶装饮用水进行抽检。结果 大部分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良好, 但消毒、自检工作落实不好, 样品总合格率为84%, 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4%, 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结论 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加大卫生设施与设备的投入, 提高自检能力, 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 严把发证关,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桶装饮用水购销合同 篇4
甲方(需方):
法人代表: 乙方(供方):
法人代表:
为落实《蛟河市教育局中小学生免费饮水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货物名称:
二、价格标准:每桶
元。
三、学期购水总量:
桶。
四、购水金额:
元。
五、合同期限:
六、付款方式:
七、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国家行业桶装水质量标准要求监督桶装水的质量,对不符合行业标准的桶装水给予退还。
2、对乙方桶装水的供应及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3、除承担乙方所提供桶装水费用外,不承担任何费用。
4、发现乙方对有资质部门桶装水两次检测不合格,甲方有权取消乙方的供水资格,解除合同。
5、对乙方免费所提供饮水机,承担人为损坏或丢失的管理责任。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保证按甲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桶装水送到学校,并每月向甲方出具一次蛟河市质量监测部门的检测报告。
2、安排专人按甲方要求及时运送桶装水(村小每周一次),并承担桶装水出厂送至用户饮水机过程的所有费用。
3、承担饮水机的维修、维护、清洗、消毒工作及维修、维护的相关费用。清洗、消毒保证每半个月一次,并提供饮水机消毒的详实记录。
4、更换不能正常使用的饮水机,并且更换要及时,保证学生正常饮水。
5、用水桶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桶表面保持清洁无垢,商标清晰规范,饮用水桶有外包装袋。
6、承担桶装水、饮水机出水口水,水质检测的检测费用。
八、违约责任
1、在合同履行期限内,若遇不可抗力(《民法通则》所解释的不可抗力),甲乙双方即时解除或缓期履行合同。
2、若甲方发现乙方未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桶装水,给甲方造成安全损害后果,安全损失后果由乙方负责。视损害程度扣除乙方部分或全部水费,甲方即时终止解除履行合同。
3、若乙方发现甲方未按合同要求履约,给乙方造成桶装水经营损失,甲方按《合同法》的规定给予赔偿,乙方即时终止解除履行合同。
九、争议仲裁
甲乙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原则上通过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向合同签署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合同签订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生效及其他
1、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即有法律效力。
2、合同正本5份,甲乙双方、政策法规科、学校后勤管理中心、政府采购办各执一份。
3、未尽事宜以《合同法》为准。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地址:
地址: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电话:
电话:
2014年
月
日
2014 年
月
瓶(桶)装饮用水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桶装饮用水逐步进入了千家万户[1], 不少学校也因便捷而选择桶装水作为学生日常饮用水。为了解杭州市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 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10年6-9月对全市提供桶装饮用水的学校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杭州市656家提供桶装饮用水的学校 (校区) , 其中小学332家, 中学264家, 普通高校60家。
1.2 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饮用水卫生管理状况。随机抽取79件未开封桶装饮用水和27件饮水机流出水进行检测, 饮水机流出水采样按无菌操作进行, 其中纯净水的比例分别为12.7%和11.1%。检测项目包括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和亚硝酸盐, 结果按《瓶 (桶) 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GB 17324-2003) 、《瓶 (桶) 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298-2003) 进行评价。因未开封桶装水与饮水机流出水中纯净水和天然水的构成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 (Fisher确切概率法, P=1.0) , 未将纯净水和天然水分类进行分析和讨论。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 利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桶装饮用水卫生管理现状
对656家学校 (校区) 的监督检查发现, 分别有96.5%和96.3%的学校能索取桶装饮用水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定期清洗饮水机, 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以小学略低, 分别为94.6%和93.1%;学校索取饮水机卫生许可批件的比例较低, 为80.6%, 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类型饮用水检测结果
未开封桶装饮用水的检测合格率为79.7% (63/79) , 小学、中学、大学合格率分别为87.5% (21/24) , 75.6% (34/45) , 80.0% (8/1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83, P>0.05) ;不合格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pH值。饮水机流出水仅1所小学合格, 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菌落总数超标。
注: () 内数字为合格率/%。
3 讨论
近年来, 杭州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学校饮用水卫生非常重视, 每年组织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索取饮水机卫生许可批件学校比例还较低, 可能的原因一是学校管理人员索证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更换不同品牌饮水机未能及时更新饮水机卫生许可批件。与中学、大学相比, 小学索取桶装饮用水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定期清洗饮水机的比例较低, 可能是小学购买数量较少, 供水厂家的相关服务没有到位;或是小学管理人员一般为兼职, 容易出现工作疏忽。
调查未开封桶装饮用水检测合格率与其他市县调查结果相近[2,3,4];饮水机流出水检测合格率与其他市县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3,4,5,6]。制水过程消毒不严格、生产车间洁净度不够, 桶、盖消毒不严格, 从业人员卫生习惯不佳[7]等都是造成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可能原因。而运输储存环节桶装水封口不严, 运输过程、储存地点卫生状况不良是对桶装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 要提高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除了卫生部门对学校加强指导和监督外, 更重要的是质量监督和工商部门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加强监管, 使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和流通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苏州市桶装饮用水中藻类的检测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对2013年9月—2014年1月监督抽检的5批桶装饮用水计158件及1批自来水厂抽检的源水计6件进行藻类培养。
1.2 方法
1.2.1 培养基和设备
灭菌的玻璃大试管, Olympus显微镜, 藻类液体培养基BG11、SE、藻类固体培养基均为广东环凯生产。
1.2.2 检测步骤
(1) 取样:将桶装饮用水混合均匀, 无菌转移30 ml水样于灭菌大试管中。 (2) 藻类液体培养基增殖培养:向装有样品的试管中加入高压灭菌冷却的双料藻类液体培养基至60 ml, 置于温度为 (25±1) ℃日光灯照明的恒温室中, 观察样品水体色泽和浑浊度变化。 (3) 藻类分离培养:将水样上层或试管底部产生绿色或棕绿色藻类物质的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将待检样品振荡混匀, 用接种环取一环, 在藻类固体培养基平板上, 划线分离, 倒置并放回恒温室继续培养。藻类物质生长较缓慢, 平板放置3~7 d后, 观察藻类生长情况, 并挑取典型藻类, 用油镜观察藻细胞形态并拍照。
1.3 统计学分析
将拍摄的藻类照片与相关参考资料进行形态学比较并进行分类, 参考网络上的图片信息进行比对。
2 结果
2.1 藻类检出结果
5批共158件桶装饮用水及1批共6件源水进行藻类培养。发现有藻类存在的样品共15件, 结果见表1。其中桶装水9件, 藻类检出率为5.7%, 涉及品牌8个, 多数为矿泉水;源水6件, 均有藻类物质检出, 藻类检出率为100.0%。
藻细胞聚集生长, 镜下观察为嫩绿色, 群体呈球形或不规则形, 细胞体较大, 有胶壳, 胶质颗粒分布不均匀。成功分离约20株藻细胞, 桶装水中检出的藻类绝对优势种为微囊藻, 还检出2件含有颤藻和1件含有菱形藻。源水样品中藻类呈多类别混合存在, 均有微囊藻检出。其次是菱形藻、颤藻, 其主要形态与桶装水中发现的一致。另外, 源水中还检出混杂的平裂藻、念珠藻、衣藻以及2株未分类藻。
2.2 藻类形态观察
用油镜观察固体培养基上的藻类, 除检出疑似微囊藻、颤藻、菱形褐藻外, 另外检出栅藻、平裂藻、念珠藻、衣藻及未能分类的藻类。见图1~8。
注:藻体单列细胞, 不分枝, 单生或结成棉絮状团块。藻丝无胶鞘或具极薄的胶鞘, 细胞呈柱状
注:群体为球形, 形状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 细胞球形或长圆形, 多数排列紧密, 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
注:藻体一般为4或8个细胞组成的单列或双列的群体, 细胞纺锤形或长筒形
注:藻体为群体, 微小, 细胞球状, 分裂前为长球状, 分裂后为亚球状。细胞的分裂面为2个, 即两两作直角交叉的分裂
注:藻体为单细胞, 球形或卵形
注: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 单一或多数藻丝在公共的胶质被中。藻丝单列, 细胞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腰鼓形等
3 讨论
近年来, 福建省各地供水水源地藻类水华事件频频暴发[4], 无锡太湖、巢湖和滇池也发生了蓝藻污染事件。我国湖泊、水库得到开发源地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峻[5], 故控藻技术得到开发。本次检测水中藻类物质随机抽测的水源水的检出率是100%, 桶装水中藻类检出率也高达5.7%, 检出的藻类绝对优势种为微囊藻。微囊藻属是蓝藻中一个很重要的类群。随着世界范围内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微囊藻在世界各地不仅产生严重的水华, 而且形成毒素及异味物质, 直接影响水生态环境的安全, 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 对微囊藻的研究备受关注, 成为世界水环境问题的一个焦点[6]。以往对太湖微囊藻的研究发现, 春、夏、秋3季微囊藻生物量在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中均占优势, 尤其是在夏季, 很少发现除微囊藻群体以外的其他藻类[7]。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同时采用了SE培养基、BG11培养基进行藻类的增殖培养, 发现BG11培养基是较好的藻类增殖检测用液体培养基, 在该培养基中藻类生长良好, 有利于提高检出率。
微囊藻不仅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生长, 还可以在供水的储水器中生长, 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居民饮用的桶装水一般不可能马上饮用完毕, 不可避免地在适宜的温度和阳光照射的环境下会使其中残留的藻类繁殖起来, 无形中对桶装饮用水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4 建议
(1) 桶装水生产厂家强化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环节, 在藻类繁殖的同时, 大量藻类死亡容易堵塞滤孔。需要厂家在常规处理工艺上进行深度处理, 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排除藻类污染。可采用预过滤、高锰酸钾预氧化, 以三氯化铁为絮凝剂的混凝工艺、生物方法、吸附、化学氧化方法、纳滤膜[8]等去除藻类污染。
(2) 桶装水桶也有可能是藻类物质的传输介质, 很多藻类物质附着在固体表面生长蔓延, 应采取措施去除桶壁藻类污染的可能性。
(3) 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新增了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指标的检测, 而以往采用的GBl 7324-2003和《瓶 (桶) 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l 9298-2003《瓶 (桶) 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均只规定了致病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指标的检测;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只规定了致病菌、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结合城市湖泊和供水性水库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的严峻形势, 水体藻类繁殖与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两者相互促进, 加速水体污染进程。全国每年都有许多自来水厂因蓝藻暴发造成的水源污染而被迫减产或停产, 对市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3]。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将桶装水藻类检测作为现行标准检测方法的补充, 并出台相应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加强对桶装水的监控力度,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应根.我国湖泊蓝藻水华的广泛性及其危害[J].中学生物学, 2007, 23 (9) :8-10.
[2]张淑红, 庄玮.水中有机成分及其对饮用水质的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 2007, 20 (2) :58-60.
[3]任春雷, 范欣芳.我国饮用水水质污染来源及处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2) :212, 233.
[4]黄祖亚.福建省饮用水源藻类危害态势及其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 2011 (1) :1-5.
[5]梁瑜, 陈雪初, 孔海南, 等.遮光围隔中铜绿微囊藻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 (6) :821-825.
[6]虞功亮, 宋立荣, 李仁辉.中国淡水微囊藻属常见种类的分类学讨论-以滇池为例[J].植物分类学报, 2007, 45 (5) :727-741.
[7]谭啸, 孔繁翔, 曾庆飞, 等.太湖中微囊藻群落的季节变化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1) :47-52.
【瓶(桶)装饮用水】推荐阅读:
桶装饮用水存在的问题10-23
学校班级桶装纯净水饮用安全注意事项10-25
家庭饮用水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何保障家庭饮用水安全10-16
饮用水中07-01
饮用水卫生11-07
饮用水质量01-09
农村饮用水问题10-14
生活饮用水源水05-09
饮用水相关知识05-20
饮用水深度处理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