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卫生(共10篇)
饮用水卫生 篇1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自来水,规范名称叫“生活饮用水”,指的就是由集中供水单位通过一定的处理措施,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后,提供给居民作为生活使用。在通常的情形下,城市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是由当地的自来水公司经由输水管道提供的,自来水公司对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和传输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这种传统的处理方法对水的净化能力有限。因此,源水水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活饮用水的水质[1]。
为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国家及相关部门(如卫生部、建设部等)制定了各种标准,以规范生活饮用水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现行的水质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106项指标(原35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20项、无机化合物指标21项、有机化合物指标53项、微生物指标6项、消毒剂指标4项、放射性指标2项。各地政府对饮用水也都重点检测。
为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笔者总结以下几点为百姓、企业提供相关的检验对策。
1 保护居民饮用水的水源地
生活饮用水是直接进入居民生活中的,对于社会的安定非常重要,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是由水源地安全来保证的,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保证民生的关键工程。因此,我们对水源地应采取相对严格的保护措施。国家规定在划定水源保护区和主要取水源井50 m的范围内以及地表水流的沿岸30 m范围内,对于厕所和牲畜圈等容易造成水源污染的生物源要严格禁止。
2 对于取水水源地水质变化的动态监测
自来水厂在进行生活饮用水的生产中,要实时对水源质量进行检测。水源地的水源受到的污染源是很多的,很多污染事件都是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所以要动态检测水源地的水源质量,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在针对不同水源地的水源,我们监控的重点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来说地下水源相对来说其被污染的可能性和途径比较少,因此对于地下水源的监控我们可以采取时段性的监控措施[2]。对于地表水的水源地,由于对其产生污染的途径比较多,而且这些污染源无法实现预防和阻断,因此对于地表水的水源质量监控,我们要加大检查的密度和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生活饮用水的污染。
3 加强净水过程的监管
我国自来水的生产主要是靠液氯进行消毒处理,因此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氯气的残留要严格监管,否则就会造成生产过程对居民饮用水的污染。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生产的不断扩张,居民饮用水中的化学污染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必须增加污染物检验品种,才能有效地杜绝污染物对居民饮用水的污染。
4 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现在对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有影响的污染物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检验仪器在种类和灵敏度上都要不断的加大和提升。需注意平常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其功能正常,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这些都要求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5 供水管道的水质检测
生活饮用水出厂后,其输往各个最终用户主要是通过供水管网来实现的,供水管网的卫生情况也是影响最终居民用水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的供水管道很多建成的时间较长,都有一定的老化,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居民供水管道的水质检测,保证水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6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水质检测
政府应加大对饮用水的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通过检查指导,督促相关的企业加强对饮用水的管理,切实保障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涉水人员健康证、消毒记录、水质监测情况、卫生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等,并对部分农村的自备水井、蓄水池、消毒药剂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例如在2011年7月,北京市卫生局完善了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把饮用水监测点设到了每户的家中。北京市的16个区县将在市政供水处设立城市用户水龙头出水监测点,在北京的广大农村地区的集中式供水厂也将设置末梢水监测点。重点开展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以及农村的自建设施供水的水质监测等项目[3]。这套“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有利于卫生部门更加有效地实施饮用水水质、水性疾病监测,系统掌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水性疾病发生变化规律,并及时发现、报告饮用水污染事件,也便于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的饮用水资料。
7 居民应增强饮用水自我检测的意识
水质的管理必须用法定的方法进行必要的细菌检查,也需要有高质量的设备及技术[4],作为普通居民很难去检测水质。但是有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快速的方法可以尝试,即使用微生物快速检测试纸,没有专门知识和检查设备也能达到检测水质的目的,并且简单易行,同样也可适用于预防食品中毒。这样,居民自己也可以测试饮用水是否安全,做到自我保护。
俗话说:“饥能挡,渴难挨”,水质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对水质检测的要求不断提高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政府和相关企业对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各地水司实验室应该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从下而上增强管理意识,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配合好相关政府部门的检验检测,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担当好为人民服务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新玲, 陈丹.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J].北方环境, 2011, 23 (5) :13.
[2]郝英群.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 15 (3) :36.
[3]王卫明, 唐龙彪.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3 (19) :23.
[4]胡锐.加强水质检测设备管理工作[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10, 7 (6) :99.
饮用水卫生 篇2
一、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一)责任单位:省卫生厅卫生执法监督处。
责任人:承办人A、承办人B、处务会参加人员、主管副处长、处长、主管副厅长、现场审查人员、审评专家
(二)责任单位:省卫生厅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审批中心)责任人:承办人A、承办人B、主任
二、许可权力行使依据
《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第三条“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及卫生监督检验监测制度” 第二十一条“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以及水处理剂、除垢剂等产品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批准文件和批准文号,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许可条件和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的予以许可:
(一)申请事项属于下列范围:
1、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中列明的材质制造的国产输配水设备。陶瓷、水泥输配水设备、水泵、阀门、水表、水处理剂加入器等机械部件除外;
2、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中列明的材质制造的国产水处理材料,石英砂除外;
3、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中列明的材质制造的国产水化学处理剂,氯(液氯、氯气)除外;
(二)申报内容符合卫生标准、规范及有关要求;
(三)产品中无对人体健康可能带来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安全性评价资料不足的物质。
(四)生产能力审核合格。
(五)产品检验合格;
(六)申报内容与提供的样品相符,检验报告、卫生安全合格证明文件合法有效。
四、所需材料:
(一)<<黑龙江省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生产能力现场审核意见;
(三)产品检验报告(附检验申请表、检验受理通知书、产品说明书、产品样品采样记录);
(四)产品材料及配方;
(五)饮水机及供水设备类的产品应提供与饮用水接触的主要材料的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或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原件;
(六)生产工艺流程及简述;
(七)生产设备清单;
(八)产品标签(铭牌)、说明书(样稿);
(九)产品样品和彩色照片;
(十)企业标准(标准中应有符合要求的卫生指标);
(十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生产场所房屋所有权证明(或租赁证明);
(十二)委托生产的,应提供委托合同。被委托方应有与委托产品同类产品的卫生许可;
五、受理
申请人到审批中心窗口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审批中心承办人A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不超2个工作日出具《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由审批中心承办人B、主任签署意见后转至监督处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不超过2个工作日出具《行政许可材料补正告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场或不超过2个工作日出具《行政许可不予受理通知书》,并注明不予受理的原因。
六、审查与决定
(一)监督处承办人A: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组织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按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省级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程序》的规定,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场所进行现场审查、对申报的产品进行采封样;拟制书面现场审查意见,现场审查人员及申请单位相关负责人在审查意见上签字。如需整改的,要在申请单位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
(二)监督处承办人A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审查的方式。需要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审查的,聘请3人以上专家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查,负责技术审查的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根据卫生安全危险性评估的结果作出技术审查意见。
(三)监督处承办人B根据现场核查意见、专家技术评审意见拟制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初审意见,连同申请材料、现场核查意见,专家技术评审意见一并交主管副处长审核,经处务会集体研究提出许可意见。决定批准的由处长签字后报主管副厅长签批,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处长无法签字时,由主管副处长代签;主管副厅长无法签批时,由厅长指定其他副厅长签批。
(四)审批中心承办人A到监督处收取许可文书后负责在省卫生厅网站公示,公示后有异议的报监督处处长和主管副厅长审定。予以批准的,由审批中心主任签批制发许可批件;审批中心承办人B在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单位领取卫生许可批件。不予许可的,出具“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七、公开公示
本制度文本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申请表示范文本在黑龙江省卫生厅网站()长期公布。拟批准的许可批件和审批结果分别在该网站公示和公告7个工作日。
八、办理时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现场审查、专家审评、公示时间不在上述时限内,但现场核查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九、监督检查
执行《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执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办法》。
十、责任追究
执行《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违反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责任追究办法》。附件下载:
饮用水卫生 篇3
关键词 农村 饮用水 环境卫生
2010~2011年东辽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连续两年对东辽县农村居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监测,现将调查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调查对象与样本采集
2010~2011年调查组根据《吉林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对东辽县白泉镇的集贤村、建安镇、曲家村、安恕镇和毕家等村联合进行了集体调研与样本采集。将进行的集中式供水调查点的村屯和分散式供水的村屯随机选取10户居民开展调查,并将现场调查情况及采样监测工作具体数据认真记录总结,做出指导性意见。
存在问题
非集中式供水“对全县农村家庭饮用水调查结果显示:普遍缺乏集中供水工程,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全县农村人口67%。主要集中在乡镇周边附近。饮用地面水的农户主要水源为浅水井,在旱季或缺水季节用敝口水井、河水及泉水,一般乡镇农户人口取水在本村屯大井取水,居住农户贫困的较多。
饮用水资源污染:调查统计中东辽县水质多属微碱性,饮用水超标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指标超标,农村生产性垃圾废水大多数是随意排放,有很少数是管道排放的。调查中生产性污水是指工业排放的污水,养殖业随意排放的污水等,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水源污染。没有规划和环卫制度,农户家庭垃圾的随意堆放,养殖畜排泄物垃圾污染严重,秸杆杂草乱堆乱放的环境问题。
不良卫生习惯:我县农村调查在饮水习惯上,喝开水43%,特别是在夏天,由于农村饮用水消毒率低,70%~80%的疾病是由于不卫生安全的水与恶劣的环境卫生条件造成的。一部分农户的卫生意识差,劳作后不洗手在水井边先喝几口水,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超标率32%。而喝开水的这一良好习惯在预防肠道传染病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村厕所:有些地方农民的科学知识匮乏,统计有近1/3的村民将井打在院内或院外厕所附近,其中使用水井封闭不合格,如遇大雨,地表水灌入、垃圾污水渗漏严重,机井水因此而受到污染,多数厕所达不到卫生标准。农业生产中,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肥传播疾病的比例70%左右,远远高于使用卫生厕所农户。
调研组解决的方式方法
大力宣传:大规模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宣传活动,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环境改造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让农户获得健康知识、更新观念。组织职能部门加大健康教育,让广大的农村人口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村容村貌,有效治理脏乱差,使所有人得到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和良好的环境卫生。
改造的供水系统:东辽县地理环境较差、气候干燥,地表水资源缺乏,地下打深井耗时费力、成本高,卫生部要求重点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减量、污水减排等工作,政府配套资金支持项目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在东辽县石驿村、朝阳村、关门和李店村等分别打一眼深井,改造供水系统,实现集中供水的形式,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评价,解决农村人口全年使用安全饮水问题,倡导农户喝开水的卫生习惯,使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以上。
规范村屯垃圾、改厕、污水处理:由国家投资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24个,每村制作了30个铁皮垃圾箱,国家投资每村建立专职保洁员,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时清运生活垃圾,新建了一处垃圾填埋厂,垃圾污水做到集中堆放集中收集处理,对村屯内的污水沟进行了彻底根治,提倡建设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机制,改善了村屯空气质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自觉参与,对破坏农村生活环境,人畜排泄物不按规定的加大处罚力度。使环境整治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加强乡村严格控制生活及工业垃圾、废物的管理监测,对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及时分析监测资料,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讨 论
东辽县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从整体上来看是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所以,政府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强化健康教育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了颗粒机、气化炉等秸秆颗粒能源转化设备,提倡循环经济,要认真细化整治措施,做好垃圾分类,努力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力开展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和饮水卫生合格率,帮助农村开展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政府职能部门及时分析监测资料,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发现农村饮用水卫生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做好业务指导工作,让东辽县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大连地区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篇4
关键词: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山泉水,卫生质量,桶装饮用水,检测分析,监督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桶装饮用水以其方便快捷的优点迅速在家庭、学校及办公场所普及, 但其卫生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通过对2002—2004年及2006—2007年在大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各种品牌的桶装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及山泉水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 进一步分析了大连地区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2—2004年、2006—2007年对在大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各种品牌的桶装饮用水单位进行抽查, 样品来自经常性的卫生监督中的随机抽检。
1.2 方法
按照GB 4789-1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1]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理化指标:纯净水按照GB 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检验方法[2]进行, 矿泉水按照GB/T 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进行。
1.3 评价
纯净水按照GB 17324-1998、GB 17324-2003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4,5]评价。标准规定菌落总数≤20 CFU/ml、大肠菌群≤3 MPN/100 ml、致病菌、霉菌酵母菌均不得检出。矿泉水按照GB 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6]评价。菌落总数<20 CFU/ml、大肠菌群0个/100 ml。山泉水和矿物质水按照GB 19298-2003瓶 (桶) 装饮用水卫生标准[7]评价。各项检测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即判为不合格产品。结果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大连地区生产、销售和生产自用桶 (瓶) 装饮用水单位共计60余家。2002—2004年、2006—2007年共检测563份产品, 合格率71.94% (405/563) 。合格率有逐年降低趋势, 2002年84.06%, 2003年74.40%, 2004年70.63%;2006、2007年分别为54.12%, 6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2, v=4, P<0.01) 。2007年合格率比2006年有所提升, 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9, P>0.01) 。
2.2 不同类型桶装饮用水检测结果
表1显示, 山泉水合格率最低52.94%, 其次是纯净水 61.04%, 矿物质水66.67%, 矿泉水75.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5, v=3, P<0.01) 。
2.3 不同项目检测结果
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79.75%, 其次是电导率80.85%。大肠菌群和霉菌酵母菌合格率分别为96.80%、97.95%。锶与偏硅酸合格率分别为89.22%、86.49%。见表2。
注:各检测指标的卫生标准为菌落总数≤50 CFU/ml;大肠菌群≤3MPN/100ml;霉菌酵母菌不得检出;电导率≤10 μs/cm;锶≥0.2 mg/L;偏硅酸≥25 mg/L。
3 讨论
自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8]实施以来, 大连地区取消了对生产企业的监测工作。调查结果显示, 大连地区桶装水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2—2004年合格率分别为84.10%、74.40%、70.63%, 2006—2007年合格率分别为54.12%、67.27%。2007年与200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9, P>0.01) 。检测结果提醒我们监测工作对企业内部的卫生管理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在目前资源有限、监督工作不能完全覆盖的情况下, 监测工作应该是不可缺少的。
矿泉水的重要指标是锶与偏硅酸含量, 大连地区矿泉水锶与偏硅酸含量合格率仅为89.22%、86.49%, 也就是说有10.78%~13.51%的矿泉水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不同类型桶装饮用水与不同检测项目结果表明, 山泉水合格率最低 (52.94%) , 其次是纯净水 (61.04%) , 合格率较低的项目是菌落总数合格率 (79.75%) , 其次是电导率 (80.85%) , 以上结果, 与金奕等[9]报道的结果相近。与孙隆富等[10]的报道相符。微生物超标是影响纯净水卫生质量的首要问题。若能控制微生物污染, 纯净水卫生质量问题必将得到根本的改善[11]。
微生物超标原因 ①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 无菌室达不到净化要求, 使更衣、洗手、消毒规范操作等卫生规章流于形式。②自检把关不严, 有的企业无法保证对每次出厂水进行检验[12]。③回收空桶的消毒处理不当, 桶盖和聪明座质量差, 直接影响灌装后桶体的密封性, 存放周期稍长桶内微生物即会滋生[13]。
饮用水卫生 篇5
Hygienic standard for drinking water hygiene and safety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保证涉水产品的卫生安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规定了涉水产品生产企业选址、设计与设施、生产过程、原材料和成品贮存、运输、从业人员卫生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规定。第三条 凡从事涉水产品生产的企业必须遵守本规范。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 选址、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
第五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场所的选址、设计和施工均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要求。选址、设计及设施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第六条 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应选择地势干燥、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区域。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第七条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污染的生产场所必须单独设置,其与其它建筑(场所)应有一定的防护间距,并应有相应卫生安全和“三废”处理措施。第八条 涉水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生活区设置应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做到功能分区明确,人流与物流、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开,不得交叉。厂区道路通畅,并有防止积水及扬尘的措施。
第九条 生产场所应根据生产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原辅料库、产品加工生产场所、成品库、检验室、危险品仓库等场所。
第十条 动力、供暖、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辅助建筑和设施的设置应不影响生产场所卫生。
第十一条 应有与产品类型、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生产用房,其净高一般不得低于3米,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第十二条 生产场所通道应宽畅,保证运输和卫生安全。水处理剂的生产场所通道应设安全护栏。设参观走廊的生产场所应用玻璃与生产区隔开。
第十三条
生产场所的墙壁和屋顶应用浅色、防潮、防腐蚀、防霉、防渗的无毒材料覆涂。地面应平整、耐磨防滑、无毒、耐腐蚀、不渗水,便于清洗消毒。需要清洗的工作区地面应有坡度,在最低处设置地漏。
第十四条 生产场所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设计,应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换气次数不小于8次/小时。采用空气净化装置的场所,其进风口应远离排风口,进风口距地面高度不小于2米,附近不得有污染源。采用空调系统的生产场所,新风量应不小于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可能突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剧毒气体、窒息性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应设置事故报警及通风设施。
第十五条 采用紫外线消毒者,紫外线灯按30瓦/10—15平方米设置,离地2米吊装。第十六条 生产场所应有良好的采光及照明,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小于200Lx,检验工作场所不应小于540Lx,其它场所不应小于100Lx。
第十七条 为防止交叉污染,涉水产品的生产设备不得与非涉水产品(例如排水管材、非供饮用水处理、工程使用的净水、防腐、防渗等材料)共用。
第十八条 涉水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的生产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卫生、无毒、无味、耐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便于清洗消毒。第十九条 涉水产品生产用水水质及水量应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的要求。
第二十条 水质处理器(材料)的生产场所应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用清洗、消毒场所和设备。
第二十一条 水质处理器(材料)的装配(包装)区入口处应设更衣室,室内应有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生产场所入口处和生产场所内适当的位置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第二十二条 在贮存、使用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物品场所,应设置事故冲淋、洗眼设施。第二十三条 生产区厕所应设在生产场所外,保持有效防护距离,并有防臭、防蚊蝇及昆虫等措施。
第三章 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第二十四条 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完善产品生产的卫生安全保证体系。
第二十五条 产品企业标准中应制定卫生指标并符合卫生要求。
第二十六条 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检验制度,设立与产品特点相适应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检验室。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具备相应检验仪器、设备。第二十七条 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开展对生产环境卫生、原材料和产品卫生安全自检。产品卫生安全的检测方法必须按有关标准进行,检测记录应完整,不得随意涂改,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十八条 采购的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采购时应向供货方索取该产品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入库时应进行验收。
第二十九条 每批原材料使用前必须经过检验,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第三十条 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实施生产,对产品卫生安全有潜在威胁的工艺不得使用。第三十一条 生产过程应有各项原始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三十二条 产品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应与卫生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内容相一致,不得夸大功能宣传。
第三十三条 每批产品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三十四条 需现场安装的大型水处理设备,其筒体、管件、净水材料应先行清洗、消毒、干燥后使用,安装过程中严禁将污染物带入设备。设备安装调试后,经检验合格方可投入制水。第三十五条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酸碱化学腐蚀性物质、噪声等可能影响工人健康的有害因素,应进行治理并达到相关卫生标准,产生的“三废”应达标后排放。第三十六条 生产场所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设备、物品。
第四章 原材料和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第三十七条 应有与生产规模、产品特点相适应的原材料、成品和危险品仓库。
第三十八条 原材料库应专人管理,按品种分类验收登记、分类分批分区贮存。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的原材料。先进先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材料应与合格的原材料分开,设置明显标志,防止混淆和污染。原材料贮存应隔墙离地,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距离。要有通风、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措施。定期清扫,保持卫生。第三十九条 成品库规模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成品经检验合格包装后按品种、批次分类贮存于成品库中,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成品堆放应隔墙离地,要便于通风,并有防尘、防鼠、防虫等措施。定期清扫,保持卫生。第四十条 化学、腐蚀性、易燃易爆原料应专库贮存,按危险品仓库有关要求设计和管理。第四十一条 原料和成品运输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其工具应符合有关卫生要求,避免污染产品。
第五章 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第四十二条 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十三条 直接从事水质处理器(材料)生产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从事涉水产品生产。
第四十四条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或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水质处理器(材料)的生产工作。第四十五条 操作人员手部有外伤时不得直接接触涉水产品和原料。第四十六条 生产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及进行其它有碍涉水产品卫生的活动。
第四十七条 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场所必须穿戴整洁,不得将个人用品带入生产场所,水质处理器(材料)的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场所需穿清洁的工作服、帽、鞋,洗净双手。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所使用的用语含义如下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凡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它新材料和化学物质。
水质处理器(材料):指一般净水器、特殊净水器(除氟、除砷、软化水器)、纯水器(离子交换、电渗析、蒸馏水、反渗透水器)、矿化水器、各种净水材料(混凝剂、助凝剂、软化剂、灭藻剂以及其它饮用水处理剂)、除垢剂。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饮用水卫生 篇6
1 对象与方法
以集宁区28个自然村集中式供水井为对象, 分别于4、8月采集枯水期、丰水期的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中的“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进行检测。检测色度、浊度、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铁、锰、氯化物、硫酸盐、砷、氟化物、硝酸盐、细菌总数14项指标。
2 结果
2.1 水源及水质处理情况
共调查28个自然村的28个水源, 供水人口约2.1万人, 水源以深井水 (井深>10 m) 为主, 仅有一水源为山泉水, 均未经沉淀、过滤、消毒3项处理工序。从水源点引水到蓄水池再经输水管道输送到各户供饮用。
2.2 水质检验结果
共检验112份水样, 合格82份, 合格率73.2%, 14项指标有10项指标 (色度、浊度、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铁、锰、氯化物、硫酸盐、砷、氟化物、硝酸盐) 合格率为100%, 不合格指标主要有细菌总数、氟化物、总硬度、耗氧量, 超标率分别为19.6% (22/112) 、7.1% (8/112) 、6.3% (7/112) 、0.9% (1/112) 。其中, 硬度>350 mg/有56份, 硬度偏大;水氟含量为0.2~2.26 mg/L;丰水期所采集水样合格率为82.1% (46/56) , 枯水期所采集水样合格率为64.3% (36/56) , 丰水期水质明显好于枯水期 (x2=408, P<0.05) ;出厂水的合格率为78.6% (44/56) , 末梢水的合格率为67.9% (38/56) , 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相近 (x2=1.64, P>0.05) 。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比较高, 但细菌总数超标较重, 原因是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均为简易自来水, 未经任何净化消毒处理。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与末梢水相近, 主要原因是每日定时供水, 蓄水池贮水时间长, 管网陈旧, 均未进行消毒。丰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枯水期, 可能由于丰水期水量大, 相对浓度比较低。
3.2 建议
饮用水卫生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水单位的选择
武汉铁路局管内所有集中式、二次供水单位并随机抽查部分分散式供水单位。
1.2 供水单位卫生调查
根据《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2]和《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卫生规范》自行设计使用统一调查表格, 对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分散式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的建成时间、水源防护、管理制度、卫生许可、水质消毒、水质检测、人员健康培训持证等方面进行调查。
1.3 水样的采集、检测与评价
根据统一安排, 于2011年3月-2011年8月采集水样。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GB/T5750.2-2006) 执行。水质检验和结果评价分别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2006) 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执行[2]。水质检测项目29项,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 (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 , 毒理指标9项 (砷、镉、汞、六价铬、铅、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 , 微生物指标3项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
1.4 质量控制
于2011年2月, 对参加水质监测与检验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参加监测的实验室所用的仪器、器械和标准全部经过校准;样品采集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采集后的样品在4 h内送回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进行空白样品、平行样和加标回收率实验, 要求空白样品不能检出待测成分 (实际测定结果符合要求) ;检测的每批样本均带平行质控样, 并对检测结果过高、过低的样本进行复检。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供水单位之间合格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武汉铁路局辖区内的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主要分布在县级以上车站, 由房建生活段统一管理。分散式供水分散在工务段、车务段、房建生活段、电务段、供电段。房建生活段在汉口、信阳、襄阳、麻城分别设置了水质化验室, 要求各化验室每月对管内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一次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的检测。各水质化验室配备专职检验人员2~3名,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颁布后, 均未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2.2 供水单位调查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29户集中式供水单位, 水源是江水12户, 水库水15户, 井水2户;调查26户二次供水单位, 接市政供水15户, 乡镇供水11户;调查分散式供水单位121户;建成时间超30年的集中式供水单位有21户, 二次供水单位14户, 分散式供水89户;建成时间在10年以内的集中式供水单位1户, 二次供水单位6户, 分散式供水15户。 (表1)
2.3水质检测结果
2.3.1 水质合格率
对不同供水方式的末梢水共采样176件, 总的供水合格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其中, 毒理学指标全部合格, 三种供水方式之间, 微生物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 但经卡方分割分析, 只有集中式供水与分散式供水之间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次供水分别与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种供水方式之间,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的合格率没发现统计差异。 (表2)
2.3.2 不合格项目情况
在检测的29个指标中, 不合格指标主要是细菌总数、铁、浑浊度, 锰、总大肠菌群。在不同供水方式中, 细菌总数、浑浊度和铁的不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而总大肠功菌群和锰未发现统计学差异。集中式供水不合格指标中以浑浊度最高, 还存在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水样;分散式供水的细菌污染相对严重, 细菌总数在三种供水方式中最高;分散式供水铁超标也比较多。 (表3)
3 讨论
3.1 基本情况
从卫生管理情况看,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整体卫生管理状况较好。在水质设施维护、水质净化消毒、人员培训持证等方面管理较好, 在管理制度、水源防护、水质化验、水质污染防范措施和应急报告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水源防护方面, 以地方水库水作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单位, 一是水库常以雨水为主要水源的, 由于全年水量分布不均, 且库容限制, 在雨季, 山洪暴发、水质浑浊, 而在旱季, 库容量小, 易发生水质污染;二是存在个别地方将水库承包给个人搞水产养殖造成水源水质下降, 不符合标准要求。有少数二次供水单位院墙外距蓄水池不足10米的地方存在生猪养殖场或堆放垃圾等给饮水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在水质日常化验方面, 各水质化验室配备的人员和仪器设备, 不能按《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检验项目和频率的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水质进行检验, 只能做色度、浑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的检测。分散式供水单位虽然有81%的单位配有兼职管理人员, 但调查的各项内容合格率不到40%, 整体卫生管理状况较差, 亟需加强卫生管理。
3.2 原因
水质检测结果显示, 在不同的供水方式中, 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末梢水合格率较高, 是由于有专业的给水公司进行管理, 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消毒较为正常。集中式供水主要是是以地表水作为水源, 在不合格指标中浑浊度合格率最低, 其次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其原因一是由于武汉铁路局地处我国南方, 一到雨季, 山洪暴发, 水厂进水水质浑浊, 影响过滤效果致使供水水质浑浊度不合格;二是可能水厂滤池进入清洗期未能及时清洗导致出水水质浑浊度不合格, 而浑浊度不合格又往往伴随细菌指标的不合格;分散式供水全部是以地下水作为水源, 其细菌总数不合格主要是分散式供水单位管理较差, 消毒制度不落实, 而铁、锰不合格主要是由地质原因造成。总的来看, 分散式供水水质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集中式和二次供水, 表明集中式和二次供水在卫生管理上和领导重视上都要好于分散式供水。
3.3 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还需采取如下措施:各供水单位要与水源所在地政府加强沟通, 取得地方政府支持, 将水源防护区内的污染源移至防护区外, 共同做好水源防护;加大资金投入, 对老化供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 加强供水管网的维护;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尤其是水污染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报告处置方案;加强人员培训, 全面提高供水单位饮水消毒、检测技术水平;制定分散式供水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供水单位行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对所供水水质负主要责任, 同时要将饮水安全纳入到运输安全, 一并考核;六是卫生监督和疾控部门要加强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管和水质监测工作, 确保铁路饮水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1-179.
饮用水卫生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无锡全市27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
1.2 方法
①企业现场调查:设计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开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卫生管理、选址布局、基本卫生设施设备、检验设备等。②样品抽检:按随机抽样原则分别从各生产厂家成品仓库抽取纯净水样品2桶, 每桶18.9 L。③检验:根据不同样品, 分别按照GB 19298-2003《瓶 (桶) 装饮用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7324-2003《瓶 (桶) 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等标准进行全项目的检测。如果有1项或1项以上不符合标准, 即定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制水工艺
各企业制水工艺相似, 主要是生活饮用水→反渗透膜 (RO) →过滤→桶装水消毒→灌装。27家企业中, 22家以自来水 (均为地面水) 为水源, 3家以深井水为水源, 2家以泉水为水源。成品水均采用臭氧消毒。
2.2 生产工艺
一般为洗桶→桶消毒→桶冲洗→纯净水灌装→封盖→贴标签→包装。捅内壁采用ClO2消毒的企业19家 (70.37%) , 采用“84”等含氯消毒液消毒的8家 (29.63%) 。桶消毒和纯净水灌装全部实行全自动生产的企业25家 (92.6%) , 半自动化生产的2家 (7.4%) 。检查中没有发现采用手工灌装的生产企业。
2.3 卫生管理
所有企业均有较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但落实情况较差。员工不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不洗手消毒、紫外线灯不正常使用等现象较为普遍。能按要求对产品进行微生物学和电导率等项目检测并出示较完整检验记录的企业仅7家, 其余企业均未能按规定定期开展检验工作。
2.4 产品检验结果
共抽检27件样品, 其中17件为纯净水, 合格13件, 合格率为76.5%;6件为桶装饮用水, 合格4件, 合格率为66.7%;矿泉水和天然水为4件, 合格2件, 合格率为50%;总合格率为70.37%。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抽检的桶装饮用水合格率较低
本市和其他地区桶装纯净水卫生监测结果相类似[2], 卫生状况令人担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企业负责人对桶装饮用水的质量重视不够, 缺乏卫生管理意识;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贫乏, 个人消毒意识不强, 不能按要求进行无菌操作, 导致人为污染桶装饮用水卫生的现象普遍存在。②桶装饮用水加工生产环境没有达到无菌要求, 灌装车间达不到无菌净化要求, 车间空气消毒不彻底, 附着在浮尘颗粒上的细菌污染灌装水桶。桶装饮用水使用的水桶多为回收再次使用桶, 生产过程中如清洗消毒不彻底极易造成二次污染。③部分水厂为了节约成本, 只采用一级反渗透装置, 而本市夏天自来水余氯含量较高, 对反渗透膜损伤较大, 导致膜通透性增大, 引起成品水电导率超标。亚硝酸盐超标主要是源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和活性炭更换不及时导致。
3.2 保证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对策
首先, 监督执法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 不仅是在水厂初次办理卫生许可证时严格把关, 更要加强日常性的卫生监督工作, 防患于未然。对无证经营黑加工点要坚决予以依法取缔;对生产或销售桶装饮用水定期抽检、公示,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达到对生产企业鼓励、鞭策、警示和稳定产品市场的作用。其次, 企业要加强自身卫生管理, 完善卫生管理制度, 强化食品卫生质量意识, 加强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掌握消毒方法和微生物容易污染的关键环节。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工艺流程, 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 与良好生产规范 (GMP) 管理是提高卫生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抽检
参考文献
[1]鄂学礼.对中国饮水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国公共卫生, 2000, 16 (4) :343-344.
饮用水卫生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富裕县、相对宽裕县、贫困县各2个共6个调查点,每点按当地经济状况、初中与小学的比例和学校规模选择10所学校为调查学校;每校抽取2名校领导、2名卫生管理人员、2名任课教师为小组访谈对象;随机抽取小学四年级或初中一年级1个班30~50名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共调查60所学校,其中10所中心小学,29所村小学,21所初中学校。小组访谈359人,其中副校长/校办主任107人,一般教师135人,卫生课代课教师57人,卫生管理负责人60人。问卷共调查学生1 912人,其中小学生1 204人,初中生708人。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以现场检测为主,访谈和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现场检测包括抽查学校饮用水,对学校厕所实地观察。饮用水采集与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学校供水的末梢水每校采集1份水样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总硬度、pH值、总铁、锰、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砷、浑浊度、色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大肠埃希菌。水质评价标准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同一水样只要有1项检测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访谈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由主持人组织访谈对象在学校中进行议题小组讨论[1],访谈前先制定好访谈提纲,在获得访谈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学校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及现行策略,厕所的建造、卫生维护、管理及现行策略。每所学校访谈1次,每次5~6人,时间大约持续1 h,专人负责现场记录。访谈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在访谈完成的当天把现场记录转录为文档;对文档通过编码、分类、整理、汇总后进行定性分析和整理评价。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组织学生集体填答调查表,内容包括相关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和健康教育的情况。
1.3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集中培训,明确调查目的和意义,了解调查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统一指标的含义及填写要求,掌握调查程序和进程。在实施过程中,由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现场督查。调查结束后,由调查组组长对调查表进行审核,复查合格率在95%以上。
1.4 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编制的Epi Info数据库双录入数据, 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供水与学生饮水状况
2.1.1 学校供水
调查60所学校,44所学校采用集中式供水(自来水),占调查总数的73.3%;16所学校独立供水,占26.7%。检测60份水样,合格样品42份,总合格率为70.0%;有18所学校的水质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见表1。访谈中发现学校供水存在以下突出性问题:(1)供水水源没有卫生保障,尤其江河水、水库水水源在雨季负影响十分严重,水质混浊。(2)水井水源普遍离校较远,师生用水不方便;水量不充足,众人用水常处于无水可用的状况;当井内潜水泵损坏,水质被溢出的机油污染。(3)所有供水水源均未经消毒处理,也没有进行水质卫生检测,很难得到卫生保障。
2.1.2 学生上学期间饮水情况
54.8%的学生从家中自带水,25.9%饮用学校提供开水,9.7%不喝水,5.6%喝生水,4.1%饮用学校有偿供水(桶装水/瓶装水)。
2.2 学校厕所状况
60所学校中42所学校(70.0%)有教师专用厕所;37所学校(68.3%)有学生专用洗手设施。25.9%的学校厕所为旱厕。有1所学校没有厕所,师生借用周边村民的公共厕所。1所村小学没有围墙,厕所与周边村民共用。1所学校只有1座临时塔建在学校旁边鱼塘上的简漏水上厕所。
16.9%的学校厕所粪池无盖。厕所粪便的处理,43.8%排入下水道,21.9%由学校附近农民取出施肥,17.2%直接排入河塘,6.3%由环卫部门处理,1.6%用土掩埋。
被访教师反映,与周边村民共用的厕所经常堵塞,卫生极差;个别学校无三级化粪池处理,排粪管道敞开的厕所,环境污染较严重;旱厕、坑式或露天式厕所,常臭气熏天,雨季常粪便横流,担心传播肠道传染病;贫困县学校厕所建筑普遍陈旧、简陋或通风不好,甚至有村小学因蹲位不足,学生随地大小便的现象发生。
2.3 解决学校安全饮水与厕所问题的对策
针对学校安全饮水与厕所问题,所有被访者都认为“希望能有更多财力投入,才能有保障改善的前提”,但也存在经费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2.3.1 学校供水
访谈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有何设想和建议时,纷纷表示“学校饮用水问题是农村普遍的饮用水问题,必须加强卫生监管,包括对学校周边工厂的排污管理、水源保护、水厂或水库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水源水质定期监测”。提议现行改善的策略应包括“供水系统与设施、学生饮用水的改进”。
对供水系统与设施的改进:(1)采用集中式供水(自来水),建镇级大型蓄水池/水厂,实行全镇统一供水,实行科学管理;(2)完善水源消毒、净化制度,建立饮用水从水源到用户的供水安全链和多部门监督管理机制;(3)自来水水管最好用PPC塑管,或定期更换铁水管,防止生锈;(4)增加学校的供水网管,如满足学校每层楼都有供水,增设学校校内洗手设施。
对学生饮用水的改进:(1)完善设置饮水设施。教学楼应安装饮水机,或提供开水或蒸馏水。(2)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洗饮水设备,加强对学生个人自带水的卫生管理。(3)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农村学校很有必要结合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针对性地采取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方式(如结合家长会),面对面宣传卫生安全的意识,共同督促达到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饮水习惯。
2.3.2 厕所建造、卫生维护与管理
所有被访者均提议,改造和普及卫生厕所,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既是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也是控制肠道传染病流行和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治本措施。现行改善的策略应包括卫生设施建筑和卫生管理的改进。
改进卫生设施建筑:(1)废除旱厕,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包括使用集中式供水、有洗手设施、有排污管道等);(2)安装智能化或感应式冲水设施,如安装24 h滴水的水箱自动冲洗厕所;(3)按需求增建学校厕所,如每楼层建造厕所。
改进卫生管理:(1)学校制定管理制度,确定专人检查督促,如由学生轮流清洗、保洁;定期灭蝇、消毒。(2)粪便排放的管理,如建造沼气厕所。(3)加强健康教育,如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便后冲水的卫生习惯。
3 讨论
1981年我国响应联合国倡导,争取实现“人人享有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的全球目标(下称“全球目标”),开始了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工作,每年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用于农村改水改厕,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广东省农村地区尚未普及饮用自来水,农村学校集中式供水只达73.3%,比浙江、四川、安徽省的农村学校低[3,4,5];访谈中仍发现,有污染环境较严重的旱厕、坑式或露天式厕所,部分学校所处的地区条件与其他省许多农村学校一样,仍比较贫困和落后[6]。这一结论似乎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7]不一致。但何昌云等[8]调查发现,广东省农村各县(市、区)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县(市、区)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100%,而有的县(市、区)只有25.68%,尤其农村学校供水与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9]。而广东省农村学校改水改厕工作相对滞后,也许与各地区不平衡发展的影响有关。笔者认为各地不仅有必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体系,统一规划,制定相关公共卫生实施策略[2],还应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及合作机制,互通互报各有关工作信息,协商解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问题。只有从上述整体上提高相关工作成效,才能促使各地区达到良性的平衡发展,全省农村学校改水改厕工作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有研究表明,城镇地面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 ,地下水中铁、锰、氯化物含量较高[10]。本次调查表明,广东省农村学校饮用水合格率为70.0%,高于外省一些农村学校的调查结果[5,11],可能与广东省农村学校多数采用地面水(江河水、水库水)为供水水源有关。但调查发现,供水水源普遍缺乏保护性措施,与其他省农村地区饮用水存在相同的问题[2],即使是自来水,也是乡镇或村级水厂(站)供水,没有经过常规净化(过滤、沉淀)和消毒处理,也没有定期卫生监测,实际上只是“方便水”;其中30.0%的抽样学校饮用水不合格。说明饮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学校是聚集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特定场所,人群高度密集,卫生安全责任重大,影响面更大。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可导致各种急、慢性介水病的发生,如腹泻、传染病、肿瘤等[12]。因此,建议政府在农村生活饮用水源点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应鼓励对有条件的农村学校接通城镇地面水厂供水,从源头上达到防控介水病在学校的暴发和流行。
(志谢:佛山、肇庆、云浮市,高明、开平、电白、罗定、封开、龙川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同志也参与了调查,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王绍贤,李浈,主编.云南农村妇女的心声.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3-50.
[2]陶勇.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及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80-583.
[3]韩成星,付美华.常山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调查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6):441-442.
[4]金立坚,张成云,康晓熙,等.四川省农村学校饮水及卫生厕所现状调查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5):129-130.
[5]王志强,黄家林,俞家玲.2005年安徽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调查.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50-151,160.
[6]郭琴,宋爱英.甘肃省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调查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5):1122-112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7-62.
[8]何昌云,曲亚斌,戴昌芳,等.广东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6,32(6):15-18.
[9]梁筱健,肖兵,黄瑞伦,等.佛山市某区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中国校医,2009,23(3):277-278,280.
[10]杨文康,王娟芬,周伟斌.海宁市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76-477.
[11]杨虹,钟格梅,唐振柱,等.广西城乡部分中小学寄宿学校饮用水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应用预防医学,2006,12(6):341-344.
饮用水卫生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桶装饮用水逐步进入了千家万户[1], 不少学校也因便捷而选择桶装水作为学生日常饮用水。为了解杭州市学校桶装饮用水卫生状况, 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10年6-9月对全市提供桶装饮用水的学校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杭州市656家提供桶装饮用水的学校 (校区) , 其中小学332家, 中学264家, 普通高校60家。
1.2 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饮用水卫生管理状况。随机抽取79件未开封桶装饮用水和27件饮水机流出水进行检测, 饮水机流出水采样按无菌操作进行, 其中纯净水的比例分别为12.7%和11.1%。检测项目包括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和亚硝酸盐, 结果按《瓶 (桶) 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GB 17324-2003) 、《瓶 (桶) 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298-2003) 进行评价。因未开封桶装水与饮水机流出水中纯净水和天然水的构成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 (Fisher确切概率法, P=1.0) , 未将纯净水和天然水分类进行分析和讨论。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 利用SAS 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桶装饮用水卫生管理现状
对656家学校 (校区) 的监督检查发现, 分别有96.5%和96.3%的学校能索取桶装饮用水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定期清洗饮水机, 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以小学略低, 分别为94.6%和93.1%;学校索取饮水机卫生许可批件的比例较低, 为80.6%, 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类型饮用水检测结果
未开封桶装饮用水的检测合格率为79.7% (63/79) , 小学、中学、大学合格率分别为87.5% (21/24) , 75.6% (34/45) , 80.0% (8/1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83, P>0.05) ;不合格指标主要为菌落总数和pH值。饮水机流出水仅1所小学合格, 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菌落总数超标。
注: () 内数字为合格率/%。
3 讨论
近年来, 杭州市卫生监督部门对学校饮用水卫生非常重视, 每年组织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索取饮水机卫生许可批件学校比例还较低, 可能的原因一是学校管理人员索证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更换不同品牌饮水机未能及时更新饮水机卫生许可批件。与中学、大学相比, 小学索取桶装饮用水产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定期清洗饮水机的比例较低, 可能是小学购买数量较少, 供水厂家的相关服务没有到位;或是小学管理人员一般为兼职, 容易出现工作疏忽。
调查未开封桶装饮用水检测合格率与其他市县调查结果相近[2,3,4];饮水机流出水检测合格率与其他市县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3,4,5,6]。制水过程消毒不严格、生产车间洁净度不够, 桶、盖消毒不严格, 从业人员卫生习惯不佳[7]等都是造成桶装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的可能原因。而运输储存环节桶装水封口不严, 运输过程、储存地点卫生状况不良是对桶装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 要提高桶装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除了卫生部门对学校加强指导和监督外, 更重要的是质量监督和工商部门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加强监管, 使桶装饮用水的生产和流通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
【饮用水卫生】推荐阅读:
饮用水卫生管理08-18
饮用水卫生检查记录表05-28
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情况汇报05-27
2022年饮用水卫生安全宣传周宣传材料05-29
杭州市下城区学校饮用水卫生质量10-10
家庭饮用水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何保障家庭饮用水安全10-16
饮用水中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