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024-10-10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共12篇)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考察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占60%,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

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 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 (literalcomprehension) 、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和评价性理解 (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 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 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根据理解课文的三个层次设计教学过程。

二、弄清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1.表层理解表层理解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 使课文内容再现。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背景知识能提高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当书面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时, 读者不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知识, 而且还要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去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 从而理解文章的含义。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课文中的难句略加解释。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教师可板书设计一个图表如下: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困难, 可让他们根据图表复述课文以促进其提高说的能力, 并为深层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深层理解深层理解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 即“弦外之音”。教师在学生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 应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

3.评价性理解阅读的目的是吸收信息或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并对文章作价值判断, 提高深层次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 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具体操作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 适当为学生补充交际中急需使用的词汇。

(2) 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讨论不仅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集思广益, 促进、丰富学生的思维, 还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允许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论,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 逐步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 从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利用教材进行阅读训练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 强调独立阅读课文, 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 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 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 然后, 再按精读要求, 给学生指定段落, 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 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 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 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 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 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坚持限时阅读训练

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 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 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 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 进行辅导讲评。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除快速阅读外, 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 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 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 这样, 既增加了阅读量, 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落实阅读辅导

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 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 还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辅导为辅, 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首先, 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课题研究期间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潜在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用眼不科学, 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 边读边查词典, 一词一句地分析等现象。在课题研究教师及时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其次, 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 让学生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还有, 指点学生“依纲”阅读。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 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既可以做为理解检查题, 又可做为阅读的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先看问题, 后读短文, 再做选择答案, 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总之, 阅读教学是任何语言学科的重要板快。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平等的对话。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坚持训练, 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2

1)其实做阅读理解最正确的流程就是正确的阅读习惯以及自己的做题习惯。有些同学的阅读习惯是先看问题,再读文章,然后做题,最后再次略读文章。

这个顺序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目标明确比较节省时间。第一次读文章的时候大概了解一下文章内容以及问题的大概位置(看到问题的相关内容就标记一下,省的做题的时候又得找),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再在文章中找了。做完阅读理解的所有题以后,再略读一下文章,看有没有忽略的地方。

2)先读文章,再做题目,最后再读一遍文章。这时大部分同学做阅读理解题的习惯。首先阅读文章掌握全文脉络,然后根据题目和选项排查信息,选出答案。这种方法做阅读理解正确率比较高,但是比较浪费时间,因为大部分人的记忆都没有好到读一遍文章就清楚每个细节的地步,所以读完文章以后做题的时候还要再次回头去找。

具体的阅读流程还得根据自己的做题习惯以及效率来决定。

2、找关键词

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大家可以找一下题目中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在文中找答案。再根据题目内容、以及选项确定出正确的答案。

3、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万能方法。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大家也可以用排除法来提高自己做题的速度以及正确率。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3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而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在全国四、六级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从根本上说,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阅读,可见,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问题就是个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了。

阅读速度慢是多数学生的通病。实际上,并不是读得慢,理解力就好;读得快,理解力就差。阅读是一种书面的交际活动,是理解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材料的过程。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读懂文字的意思无需说出每个词。看到文字就直接理解意思是完全可能的。高效的阅读不久可以跳过由文字到声音这一步来达到理解,甚至可以跳过一定的文字符号来实现理解,而高效的阅读者只需看到1/5的文字符号就能理解。因此,进行快速阅读不需要逐词逐字地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下来,而是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抓住一些有助理解的关键词,关键句,着重理解文章大意,获得相关事实。它以获取所需的信息为目的,可以跳过不认识的词,也不必分析复杂的语法现象。

一、影响学生快速阅读的因素

影响速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1、语言因素限制了快速阅读能力的形成

所谓语言因素指的是对字母,单词,短语,习语,句子,语言规则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丰富的词汇量和扎实的语法知识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必不可少。否则,快速阅读只能是一句空话。

2、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

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速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速度的阻碍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良的阅读习惯

英语是拼音文字,音形联系密切。所以学生阅读时,由文字到语音,再到意义的分段活动很明显。阅读时会有意无意地发出声音,有的虽不读出声但嘴唇在动,还有的嘴唇不动,但内心在自言自语地读。“声音”牵制了眼睛迅速移动,使阅读速度被限制在说话的语速之内。有的学生用手,笔或尺子指着读,每眼只能看一个或几个单词,妨碍了眼睛的快速移动,导致阅读速度缓慢。还有的学生对读过的部分不放心或没有读懂,回过头来重新再读。这些不良习惯不利于速度能力的培养。

(2)不健康的阅读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者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速度的提高。

(3)贫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国家生活习俗,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知识。许多学生由于知识面过窄,导致阅读速度缓慢。

二、快速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而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培养起来的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呢?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

1、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以便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2、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的重点段、段中的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句意的方法

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如果马上去查词典,不但直接影阅读速度,而且容易打断思维活动的连贯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英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词义。遇到生词时,应与整个句子甚至整篇(即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做到正确判断。因此,掌握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之上,通过理解、分析和语感,并结合本句的结构猜出生词的意思,不能让学生养成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的不良习惯。这样,学生在开始时还不适应,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养成这种习惯,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速度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1)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用5-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要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选用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材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3)同时阅读要讲求效率。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阅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4、指点学生“依纲”阅读

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既可以作为理解检查题,又可作为阅读的提纲。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就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了。

5、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人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这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6、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

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續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7、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外,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不同的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论

常言道:熟能生巧。打字员打字又快又好是熟练的结果;书法家的字写得出神入化是勤练的结果;杂技演员精彩绝伦的表演是苦练的结果。了解阅读速度的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提高阅读速度并不那么容易,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实践,实践,再实践。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排除不良的阅读习惯,勤学苦练,阅读速度一定会得到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虞苏美.论21世纪英语阅读教学的定向问题.国外外语教学,2001,1.

[2]虞苏美.英语快速阅读教学:观念,方法及运用.国外外语教学,2001,3.

[3]吴友富.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界,2001,1.

[4]吴友富.浅谈英语阅读中的理解.外语界,2001,6.□

浅谈商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篇4

关键词:阅读理解,交际,技巧和方法

1 存在的问题

在商务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方法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 (1) 阅读方法不当, 有声阅读。有声阅读是不少英语学习者的通病。在课堂中往往有学生不自觉地在阅读过程出声音。结果往往导致阅读速度很慢, 而更为严重的是, 在有声阅读的过程中, “读”往往转移了学生的部分注意力到了读音等其他方面, 有碍于学生对整个意群的理解, 影响阅读的有效性。有的学生边查单词边阅读。很多学生都在阅读过程中, 往往每个词汇都想弄清楚, 其结果往往不但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 更增强自己挫折感, 不利于以后阅读的开展。 (2) 反复回读原文。不少学生经常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复的回顾上文, 导致信息输入的不连贯和混乱, 常常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 (3) 不良的阅读习惯:在英语阅读中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看, 不能连贯句子意群。不少学生具有很强的中文意识, 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先将眼睛看到的英文单词或短语在大脑中翻译成中文, 然后进行理解。在这种阅读模式中学生往往会被原本不影响理解的难词难句或语法点难倒, 同时翻译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就大大影响阅读的效率和有效性。

另外, 在商务英语阅读中商务背景知识的了解也对文章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很多同学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2 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1 将最基本、最常用的学习策略和技巧介绍给学生。

学习策略包括Skimming、Scanning、如何判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如何归纳语篇的主要内容、如何寻找具体内容的支持信息、如何寻找主题句等等。阅读技巧的训练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按照由不知到知之,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步骤, 对相应的阅读策略进行演示, 在演示中让学生体会该阅读策略运用的好处,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进一步地实践。如:在训练学生Skimming过程中, 先给学生阅读一篇只有大、小标题以及插图的商务短文, 让学生在阅读该文后回答课后的问题。通过阅读,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略读时往往只要留意大、小标题和印刷体例及插图就可以发现解题的重要信息, 从而培养学生对这种阅读技巧的信任感和对该种阅读技巧的兴趣和肯定。在此基础上给出其他练习材料, 提供练习技巧的机会, 引导学生对该技能进行进一步强化, 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现代商务要求的是有效的交流, 因此商务英语中很多类型的文体结构都较明了, 有的甚至会直接讲明主题, 如备忘录、会议记录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阅读技巧的掌握将令学生在受益非浅。

2.2 学习习惯也同样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无声阅读、按意群阅读 (read between the lines) , 而不是逐字逐句地阅读;要求做到不回视、不在心里做任何翻译, 尽量用英语的思维来阅读和理解文章。同时培养他们在课堂阅读中做笔记的习惯。通过给定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和做笔记, 请学生按笔记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 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加拿大学者F·史密斯指出:“阅读的技巧实际上在于尽量少用眼睛。当我们成为熟练的读者时, 我们就学会了较多地依靠我们已经具有的知识、依靠我们的头脑而较少地依赖我们眼前纸上的印刷符号。” (F.Smith, 1878-82:9) 要达到这样的水平, 学生要在平时不断积累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不断锻炼阅读技巧,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 科学地选择商务阅读教学内容。

在熟练各种阅读技巧和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 在商务阅读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商务话题选择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专业知识由难到易地流畅导入。在就商务阅读进行选材时, 教师首先要考虑阅读语料在内容上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这个重要因素。对于无相关职业经验者或者相关职业经验不足的学生,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从最基础的内容出发, 如先学习一些有关商务的话题或对话, 在学生对最简单的商务英语有了一定适应后进而介绍Marketing、Business Meeting、economic graph and table reading、human resources等专业方面的知识。

商务阅读的内容很广泛、很专业, 除了对语料难易程度的严格把握, 教师在语料的选择范围上也要下工夫。商务阅读的教学不应以一本教材为依托, 教师在选材上应做到一定程度的广泛性, 所选的材料要涉及经济、贸易、经融、商业文化、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旅游等各个领域, 要涉及商业信函、商业宣传文字、商业文件、商业表格、图表等不同文体。同时, 语料来源上也要不拘一格, 坚持多源性。具有代表性的时文报刊, 权威的商务书刊和网络都是很好的语料来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商务知识进行较全面的接触和了解, 真正的体现商务阅读教学的内涵:从阅读中学专业。

2.4 在商务阅读中词汇是一个大的制约。

为了增加学生的商务词汇量, 教师往往可能采取让学生每日完成定量硬性词汇背诵任务等做法。但实践表明, 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学生非但没有记住所要求背的单词, 反倒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心理, 大量的陌生词汇使他们潜意识里加深了对商务阅读的恐惧和厌烦。对于商务词汇的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心理上藐视它, 战略上重视它”。首先,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入手, 在商务阅读中通过让学生用A、B、C、D等字母来代替不认识的专业或半专业词汇进行阅读, 并完成简单的问答的方法, 消除学生面对不认识的商务专业或半专业词汇时的消极、焦虑和强烈渴望知道准确意思的心情,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保持阅读时平衡的心理状态。其次是提倡学生脱离词典进行推测, 即笔者所谓的猜测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本身已有的词汇量和单词所在的上下文进行该词意义的推测。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 学生需要接受专门的字词辅导和训练, 包括单词前后缀的介绍和归纳, 一般的构词法等。

商务英语中经常频繁的出现专业词汇和短语, 这些词都可以在专业词典中查到。而对于半专业的词,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通过将生词与已知词汇相关联、进行演绎等实现对生词的记忆和掌握。当然, 在生词的记忆中笔者更提倡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进行记忆, 这样不仅易于单词意义的掌握, 更为重要的是利于单词用法的掌握。

总结:加拿大学者F·史密斯指出:“阅读的技巧实际上在于尽量少用眼睛。当我们成为熟练的读者时, 我们就学会了较多地依靠我们已经具有的知识、依靠我们的头脑而较少地依赖我们眼前纸上的印刷符号。” (F.Smith, 1878-82:9) 以上的技巧和方法只是良好阅读的开端, 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熟练的阅读者, 达到史密斯确立的目标, 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更长时期的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Mark, Ellis and John Christine.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1]Mark, Ellis and John Christine.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Smith, F..Understanding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e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5th ed.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4.[2]Smith, F..Understanding 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e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5th ed.Hillsdale: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4.

[3]林燕平.论英语阅读诸变量对阅读的影响[EB/OL].http://lunwen.zhupao.com/Article/2005-3-20/12220.shtml.[3]林燕平.论英语阅读诸变量对阅读的影响[EB/OL].http://lunwen.zhupao.com/Article/2005-3-20/12220.shtml.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5

我们说,做一篇阅读理解,首先需要识别其考查的题型。主旨大意题,通常出现:title, subject, main idea, the conclusion of the text, the author intended to express...,然后咱们才能通过题干和文章去做解答。读题干,要注意反复出现的普通短语和表达;文章中,要在首段及二段首句找文章中心。

关于推断题,题干中会出现infer,imply,learn, suggest, indicate这样的标志词。对于段落推断题,需要做的是找段落中心,经常出现在段落首句和末句;细节推断题,需要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细节信息回到原文中定位,选项中通常会出现同义替换的词句。

例证题考查的是考生区分论点论据的能力。题干的问法通常是the story/example/case...is used to show/illustrate/demonstrate.... 我们知道,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所以,例证题的答案应该在论据开始之前的论点处寻找。论据开始的地方,通常有example, for example, when...这样的词,做题时,同学们要善于总结。

词义句意题考查考生根据语境推测生词难句的能力。那么,我们在这里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语义逻辑关系,它也是我们常见的猜词手段。转折,意味着前后内容的相反相对立;并列,意指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因果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以及总分关系。我们需要注意各种语义逻辑常见的标志词。

情感态度题的解题,我们要记住的是作者能够表达的态度及不能够表达的态度。不能表达的态度,咱们在读题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进行排除,缩小答案范围。回到文章中,还要找到那些有关观点态度的正面词或负面词,比如,见到problem,questionable这样的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态度是负面、消极的。

细节题是考研阅读的重头戏,解题方法为定位+理解。首先就是要能够准确定位。自然段定位,即出题顺序遵循题文同序的原则,这样能够大致确定答案所在段落;关键词定位呢,就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关键词,回到原文定位,在原文中只能找到一处,那么这就是关键词的唯一性。关于细节题,咱们还要强调命题点的重要性,也就是文章中有命题特征的地方才能出题。那么,命题特征有哪些呢?罗列细节处,指代处,强调处,人物观点处,以及长难句处。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与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阅读未必有目的,阅读仅仅是为了休息、消遣和放松。而有目的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等。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需要英语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搞好英语阅读教学必须清楚阅读的目的、作用,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

一、英语阅读的目的与作用

英语阅读是提高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有帮助,是学好英语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甚至面对英语阅读深感头疼。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都很浅,要进行母语外的阅读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技巧和方法方面给予足够的帮助。否则学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甚至对英语阅读产生厌恶心理。

二、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发现,大多数英语能力弱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甚至不愿意进行阅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掌握词汇量少,语言基础知识贫乏;无法找准核心词、关键词,难以正确分解长句及辨识一些指代关系词句;(2)对文章整体把握不清,对于文章体裁、段落及主题比较模糊,思维比较混乱;(3)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背景的深入了解;(4)对英语学习投入少,困惑疑虑多,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历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关于词汇量的问题,浅谈一下个人的经验与方法。

首先,注重词汇的积累与理解。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词汇量不足很容易带来阅读困难、理解困难。英语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词汇不断学习巩固应用的过程,所以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多进行英语阅读,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通过词汇量的增加进一步深入阅读。

这里重点说一下初一新生阅读词汇教学。对于初一新生来说刚刚接触英语,兴趣还比较浓厚,应抓住这一契机。但由于初一学生英语基础弱,在进行阅读时不会也不注意上下文的指代关系,特别是it/they(them),代动词do,does,代名词one/ones等,所以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根据上下文让学生说出指代关系,通过反复练习,形成一种习惯。

其次,阅读时还应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英国著名语言学家Randolph Quirk说过:“我们只有见到一个词在上、下文中实际用了的时候,才能谈到这个词的意义。”所以说如果我们要对一个词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必须要依据这个词所处的“环境”。脱离了这个词所处的“环境”来进行孤立的判断是容易发生偏差的。例如,well这个词学生初次接触是一个语气词;在回答How are you?时Im very well.中却是一个形容词,“健康的,安好的”;而在do well 中却是一个副词,“好,对,满意地”;另外,它还有名词“井”的意思。再举个例子“He passed”,在无上、下文的情况下可理解为:他及格了/走过去了/没有出牌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多查、多问,不要望文生义,那样会造成理解的偏差。

再者可以通过学习构词法来增加词汇量。英语中最常见的构词法有合成、派生和转化,缩写和简写也是构词法的一种。对于合成、派生和转化这一部分内容应先进行分散教学,然后集中归纳。关于缩写和简写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积累。利用构词法记单词各种参考书及教学用书都讲解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在赘述。使用《新目标 Go for it》教科书的老师和同学参见九年级第144页语法附录——构词法。

最后对于英语介词短语作定语后置现象应进行解释说明,翻译训练,为以后复合句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the girl in red hat,the book on the desk.应译为戴着红帽子的女孩,桌子上的书。而学生由于不懂这一语法现象,往往翻译成女孩戴着红帽子,书在桌子上。

还有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对一些相关题干关键词的掌握,这些对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及解答问题都很有帮助。

如:article,title,main idea,wrong/false,refer to,order,conclusion,paragraph,statement,context,mention,underlined,according to,mainly,survey,form,diagram / chart,following等。

对于语篇结构方面,应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之后进行,具体如下:

(一)找出文章主题句,掌握全文核心思想。主题句通常因文章体裁或写作手法不同处于文章不同的位置。有的在文章开头,有的在文章中间部分,也有在文章收尾之处。如何找出并确定主题句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但首先学生要在心里有找主题句这样一个概念和思路,这样才能学习如何入手去找。

(二)教师要切实发挥指导协助作用,积极传授学生基本阅读技巧。例如先易后难阅读、粗读、跳读等方法,联系上下文,寻找关键词,按事件发展顺序,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学习揣摩作者写作思路等。引导学生也可依个人情况进行阅读,大家也可分享各自阅读技能心得,互相学习提高。

(三)注意渗透西方英语国家文化,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英语国家风土人情。适当地为学生推荐一些能与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相符的国外影视剧,透过丰富多彩的画面了解西方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庆阳五中)

传记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篇7

1. 高考题型:

命题情势与过去考卷中的现代文大阅览题近似, 由于该类题在2007年高考首次出现, 难度应为中常, 题量为3至4小题, 分值占总分值大抵为15―25分;主、客观题有可能会同时出现, 此中会有一道探索追究题, 且分值较重, 重点考察考生的探索追究阐发能力。

2.文本材料:

一般选择古今中外那一些内部实质意义丰富且思想性强、反映社会形态时代风貌特点、体现人类精神品格的人物传记、回忆文章、悼词、墓志、评传等现代文传记类作品作为测验文本, 其传记主人翁大多为中外汗青明星, 如闻名政治人物、科学家、艺术家等。

二.解题指津

解题的基本原则

1. 整体驾驭原文与语境分析相联合的原则、整体原则

阅览文章要起首从整体起航、弄清文本大意, 明白中心主旨, 驾驭传主特点, 思虑回覆问题时紧扣中心主旨, 不能孤立地去看问题, 尽量阐发问题与中心主旨有何干系。

语境原则:理解具体问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 阐发回覆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从上下文起航, 从原文找到问题的模板相关信息点或者表示内部实质意义, 再加以阐发、归纳、作答。

2.“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

“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

首要关注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形态背景、家庭背景等众多因素, 这样才更深刻、更好地理解传主;其次, 要理解各种人物瓜葛网中的传主, 因为传主的人际来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 通过传主与他人的瓜葛去理解传主是阅览传记的一条通道。

再次, 传记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性, 思虑阐发传记阅览题时亦须阐发人物性格或者评价判断, 都必须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究竟作为依据, 用究竟说话, 不能平空妄下判断或者凭臆想作揣度。

◆解题的基本步调

1.揣摸题干, 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 认真审题, 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一些方面的问题, 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儿”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 让问题作为阅览文本的有力指示。

2. 理清脉络, 整体驾驭

第一遍速读文本:第一步, 传主的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驾驭文本的布局思绪;第二步, 整体体会文本内部实质意义, 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 弄清文段写了传记主人翁哪一些事, 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 区别出作者的身份, 弄清作者的首要概念和基本偏向是什么。

3. 细读文本, 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携带问题, 有意识地细读全文, 注重具备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 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 尤其注重叙述之外的议论性、阐发性等内部实质意义。

考查方式: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

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 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 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 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从目前所见的考试题型来看, 基本上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一般分成三大题, 共25分。

第一大题一般为分析综合题, 多侧重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用原文原句作答或在原文原句基础上整合而成。

第二大题一般为鉴赏评价题, 多涉及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我们通过归纳可以看出, 第二大题的设题多和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关, 而答题的角度则应多从传记的真实性和主题入手。

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篇8

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阅读方法常提到的有预习、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 我常常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预习, 重点是一些词汇的复习巩固。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 领略内容大意, 帮助理解, 为细读作准备。通常略读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层次, 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找每段的中心句等, 以此来把握全文。在许多文章中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是一段的首句或是尾句。还有一些片段需要找关键词, 例如高二上册《Fact and fantacy》最后一段。它里面就有众多的动词和介词, 只要把握住这些词, 这一段的中心大意就不难找了。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 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 利用语法过渡词, 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 抓住文章脉络。例如高二14单元阅读《I have a dream》, 就可以先要求学生找出里面的数词, 再找出每个时间点发生的事件。这样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挖掘, 课文自然就容易学了。

细读:分段细读, 注意细节, 抓住主要事实, 关键信息, 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当遇到记叙文时, 通常带着wh问题 (即who.what.when.which.where.why.how) 。最为典型的是《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可以让学生填一个name card, 里面可以设计主人的姓名、职业、作品等。

推读:英语阅读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推理过程。这既包括推测生词的意思, 也包括对文章内含信息和文章下文的推测。比如:What do you think next?What makes you think so?等。除此之外, 学生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来推断下文, 例如first, second, also, not only, but also等过渡词。

概读:要求学生理解段落或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态度、观点、看法等, 进而渗透全文。在《The Special Olympics》一文中作者的观点就很明确, 呼吁整个社会尊重残疾人, 关注残奥会。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许多课堂活动要求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在众多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效果得以提升。高一下册第十八单元《Newzealand》这篇文章就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加以辅助。在学习之前, 可请学生先谈一谈如何介绍中国, 并且把这篇作文写下来, 然后再要求学生去学习Newzealand, 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点错误也会因为学习这篇课文而得以纠正。

英语阅读解题的技能和技巧 篇9

阅读理解的文章题材广泛, 有人物传记、文学作品、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事件、英语国家风土人情以及科普知识;体裁多样, 有叙述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题型面广, 有主旨题, 词汇题、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等。因此, 学生要做好阅读理解, 就必须掌握较大的词汇量、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语法知识、较快的阅读速度和较强的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阅读技巧。读完一篇文章后, 能掌握其主旨和大意, 而且还能根据所读材料, 进行必要的判断和推理;既理解个别句子的含义, 也理解上下文的关系。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 也是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是必不可少。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和技巧, 提高阅读效率。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1 不要“读”书

有些同学阅读时, 嘴唇、喉部都在微微颤动, 用手指或钢笔指着句子下部, 一面看一面念, 还不停地晃动脑袋, 这些坏习惯都有碍于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要学会“看书”而不是“读”书, 用眼睛移动而不是晃动脑袋, “看书”的同时注意运用思维, 而且全神贯注。

1.2 注意理解

文章的句子由许多单词组成, 阅读时不能一个一个词的看, 应注意词与词的搭配及意群的组合。例如下面句子按意群分可这样阅读:

Then I explained/that I had recognized her from the photograph/I had found in the Wallet.

以上句子如果逐字阅读, 速度就大大减慢, 同时也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

1.3 一气呵成, 减少往返

阅读时如将精力过多地集中于个别词句含义的理解上, 往返阅读这个词或难句, 无形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其实, 个别词对文章大意往往没有很大的影响, 完全可以跳过它们往下看, 从后面的叙述中找出解答难点的线索。因此学生要养成从头至尾一气呵成的阅读习惯, 减少回视的次数, 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2 阅读解题的步骤

1) 预测:从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概内容, 浏览文章后面的问题, 预测文章可能会谈什么内容, 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 速读:将文章快速通读一遍, 对文章有个总的印象, 知道文章将什么, 大致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与立场, 明白文章的信息方位。

3) 查读:在领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的查读, 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找出答案的段落, 找出有关的事实、数据或信息。

4) 解题:认真阅读问题、弄懂每个问题的含义, 再带着这些问题找答案, 找出信息源, 决定选择项。有时答案不明显, 模棱两可, 这时就得用排斥法将不可能的选择排除, 缩小范围, 以便提高理解问题的命中率。

3 阅读解题的几种方法

3.1 获取主旨大意, 找主题句

有关主旨大意的问题往往出现在选择题的开头或结尾, 所设计的问题通常为:

What is the best/most suitable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main idea/the subject of the passage?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_.

回答这类问题可采取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主题句的方法。作者在行文过程中, 往往会用一两个句子来概括一个篇章的主旨大意。学生在阅读中倘若能迅速抓住这样的句子, 便能比较轻松地归纳出文章主题大意。

有些理解题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分析, 为此学会分析语篇结构很有必要。一般议论文和说明文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文章开头、发展和结尾。每段文章又可由三部分组成:即主题句、发展句和结尾句。

主题句:除了记叙文以外, 一般文章都有一个主题句, 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并控制段落的发展。主题句大多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有时也可能在段落的中间。

发展句:发展句是围绕主题句进行叙述、描写、说明或论述。发展句是用来支撑主题句的。

结尾句:结尾句是主题句的总结。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每段的开头和结尾, 这样有利于把握总体篇章结构, 抓住文章的主题大意。

当然并非每个篇章都有主题句。但没有主题句不等于文章就没有主题大意。严格地说, 一篇好文章, 其段与段和句与句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因此, 学生仍然可以通过逻辑分析, 概括出层次或段落大意, 从而找到文章的主题。

3.2 寻找细节

细节型题在阅读理解联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因为段落中的细节都是为阐述文章的主题服务的, 所以理解了细节部分的意思, 有助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习题上这类问题常设计成:

Somebody does something because___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fals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uthor uses the example of……to show that________.

这类问题通常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些具体信息和事实提出,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原文中找出答案。在回答这类问题时, 建议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文章, 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好, 并注意文章中或问题中的某些关键的信号词, 找出信息源, 从而快速做出正确选择。

3.3 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题中难度最大的。这种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文章中的线索和暗示进行逻辑推理。学生需有透过文字的表面信息去推断文章的深层含义。通过对句子和段落的梳理, 抓住作者的思路, 从而得出正确的选择。这类问题的提问往往是: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is Passage?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is___________.

The author’s writes this passage to___________.

The writer implies that__________.

The tone of the passage is best described as__________.

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 习题有的测试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目地的了解, 有的测试学生对作者立场观点或态度的理解, 有的则考查学生对文章内涵或前、后文内容的推测能力, 还有的测试学生的文体知识等。为了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生须快速通读全文, 寻找文章各个层次中的有关线索, 归纳出结论。在回答第二类问题时, 学生须留意作者的行文语气和文章措词, 即从作者的说话口气、情态动词等词语的选用、甚至虚拟语气的使用中发现作者表述的立场观点或态度。对于文章内涵和前、后文内容, 前者, 学生有时须从全篇着眼, 有时又须推敲细节, 视习题和文章的内容而顶;后者, 学生须从文章的通篇布局考虑, 有时作者在行文中会使用恰当的信号词提醒读者前面说了什么, 后面的还打算说什么, 学生如抓住了这些信号词, 就不难推出前文或后文的内容了。有关文体知识的问题, 我认为学生应多读些不同体裁的文章, 了解其不同的特点, 扩大知识面和生活视野, 那么在阅读中遇到这类问题, 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了。

3.4 猜测词义

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 常常会碰到生词 (一种是不认识的词, 另一种是认识的词, 但在文章中所使用的却是该词的新义项) 。而在这些生词又恰恰是理解文义的关键, 或是需要回答的问题。有些同学在阅读中每遇到一个生词就查字典, 这样既减慢阅读速度又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其实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句与句, 段与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猜测它们的意思。猜测词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利用上下文的意义猜测词义

这是我们在阅读中猜测词义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好的文章句与句之间的语意关系具有严密地逻辑性, 我们可抓住这一点进行推断, 猜出词义。有时作者为了叙述的条理性, 经常使用一些信号词 (如表示因果、转折、总括和序列等) , 我们利用这些信号词, 也能猜出词义。另外文章中句子之间经常出现的替代关系和释义现象, 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甚至可根据我们本人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猜测词义。

例如:I was in a small kitchen.I put the meat and fish on the trays for lunch.

通过“tray”和“fish”及“put”这个动作, 可推测“tray”是盛装食物的器皿, 即“盘子”。

2) 利用句法分析猜测词义

句法分析指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通过句法分析, 可以确定某个词语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 帮助我们了解该词语的词性, 就可利用词性与词义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来猜测意义 (即词典释义) 还不够, 还得了解它在具体上下文的含义。这个问题靠背词汇表是不能解决的。

3) 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要利用构词法知道猜测词义, 我们必须熟悉构词法知道。简而言之, 词的构成主要有派生法 (即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 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 、复合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单词结合在一些的方法) 和转化法 (不改变词形、只改变词性使其获得新的词义) 等。如果我们掌握了较多构词法知道, 再结合具体语境来猜测某个生词的含义, 那就容易了。

例如:home-homeless (无子女的, -less表示”无…”) , Marx-Marxism (马克思主义, -ism表示”…主义) , large-enlarge (扩大, en-表示”使…”) , tell-foretell (预告, fore-表示”前”) .

4) 利用同义词的出现猜测该词含义

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我们可根据某个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以及该词的词性与词义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或相对应的同义词来猜测该词含义。例如:

—Why are you weeping?

—I’m crying for my poor mother.

句中的“weep”和“cry”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相应, 词性相同, “weep”和“cry”是同义词由此可猜测出“weep”是“哭泣”的意思。

5) 利用文章的进一步解释猜测词义

一篇文章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语义关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作者在行文中, 有时为了说明或强调句中某个词的含义, 而在句子后面另行解释或说明, 因此我们可根据后面的句子的解释含义猜测该词的含义。例如:

A calendar is a king of chart, which is used to keep record days, months and years.

此句中我们可以通过后一句的解释猜测出“calendar”是“日历”之意。

总之, 在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 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不但要求掌握较大的词汇量、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语法、而且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能、技巧,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就可以自己进行大量地阅读文章, 学会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Grellet F.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Jane Willis.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 man, 2001.

论英语快速阅读的技能和技巧 篇10

一、跨越生词障碍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如果把阅读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生词便是顽石、沟坎,使溪流不断回漩激起浪花,冲过去便渐入佳境,冲不过去便成为一潭死水。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更是阅读理解的基石。我们在阅读理解时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词语障碍,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作基础,就谈不上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英语学习者如拥有5000词汇量,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达到6400,阅读正确率可达63%。因此,熟练掌握课本单词,扩充课外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跨越生词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定义标记词(means, refer to,...)、重复标记词(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 such as,...)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

例1:A middle-aged professor said that no matter how much he gave her for the household expenses, she always ran short.she is an extravagant woman.

在此句中我们很容易猜出extravagant的意思是“奢侈,浪费”,因为从句中说“不论他给她多少钱作家务开销她都不够花”。

例2:Prometheus stayed chained to the rock for many years.Then at last the mighty Hercules came forth and broke the bonds.

在这段话中有前面的stayedchained作提示,还有我们熟知的希腊神话里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以及大力神赫格拉斯解放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使我们很容易想到,bonds这个词一定是“锁链”。

例3:The tiny droplets that form onto produce a cloud are far apart from each other.

破折号后面的说明性的文字告诉我们particles的意思是“微粒”。

二、克服逐词阅读,严格训练阅读速度

常见有人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首先,它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

(1) 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

(2) 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2次)

其次,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时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再次,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大约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文字信息。

最后,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

三、要培养词义推断能力

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字典,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在阅读中要善于根据上下文,推断某些单词和短语的意义。

1. 根据构词法来推断词义

掌握一定的构词知识会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例如:Don’t make any unreasonable demands on the government.句中的unreasonable是生词,但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其构成“un+reason+able”推出其含义为“无理的,不合理的,过分的”意思来。

2. 根据上下文的对比关系来推断词义

有时在行文中可能会同时出现某一生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这时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对比关系来猜测词义。例如:If you agree, say“Yes”, if you dissent, say“No”.根据两组相对的词Yes与No、agree与dissent,不难推知dissent是“不同意”的意思。

3. 根据文中解释推断词义

有时候,文中对生词给出了注解或说明,在阅读中应善于捕捉这一信息。例如:A journalist is a person who works on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nd writes articles for it.此句是专门解释journalist的,通过解释不难推断出其意为“记者”。

4. 根据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

He is so stingy that he never gives anything to others, even his friends or relatives.本例中的stingy是生词, 但根据对结果分句的理解可推知, stingy即为“吝啬的”之意。

四、要把握好长难句

所谓长难句,是指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只要善于分析理清结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1. 结构分析理解法

结构分析理解法,就是指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迅速弄清其结构,把握住它的基本框架,进而理解句子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判断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复合句;第二步,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即主语和谓语动词,然后再分清句子中的一些附属成分。例如:If you press another key, 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then it is brought on along a very small railway line to your seat in front of your television so that you don’t even have to stand up when you get what you need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在分号前后各有一个分句:分号前是一个带有条件状语从句的复合句,主干部分是your meal is prepared and heated for you;分号后是带有两个状语从句和一个宾语从句的复合句,其中so that引导的是结果状语从句,when you get是时间状语从句,what you need是宾语从句,充当动词get的宾语。这样一来,全句脉络分明,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

2. 意群阅读法

意群阅读法,就是把在意义和语法结构上有关联的几个词,连接成较完整的信息,成组成组输入大脑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例如:When two cars traveling at 30 mph hit each other (1), an unbelted driver (2), would meet the wind shield (3), with a force equal to diving headfirst into the ground from a heigh of 10 meters (4).该句中,(1)为时间状语从句,(2)为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这把整个句子划为四个阅读单位,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

浅谈英语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策略 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可以采取适当的阅读策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能,逐步培养其语言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是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习信心。首先,教师设计阅读任务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然后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思考或讨论,得出完成这些任务的构想或方案。

二、要对学生进行正确阅读策略的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理解能力,我坚持在教阅读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指导。从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三个环节来教学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从七年级(下)Unit 6 I‘m watching TV.( Section B 3a—3c)教学来谈一谈本节课是如何从以上三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读前活动(Pre-reading)——创设情境、激活背景、激趣导入。通过观看一段龙舟节进行的激烈龙舟比赛视频来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扫清部分生词障碍,为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做好铺垫。在观看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When is Dragon Boat Festival? ②What do people often do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引进话题,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支撑下,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来表达the same or different的观点,这正是本课的中心,完全达到了引课的目的。

2.读中活动(While-reading)——总揽全文,以读促知。读中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结合语篇信息及自身背景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途径。在此环节,我指导学生进行篇章结构分析,熟悉阅读文章的体裁、框架和内容,侧重培养学生总结和提取信息能力。此环节我采用听读,略读,精读。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了填写表格,用图表呈现文本中的人物在不同国家,龙舟节同天所做不同事。表格设计内容涉及到(人物+地点+动作+时间),也就体现了文章的篇章结构,把图表的信息串起来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设计是学生一目了然,既掌握了文章的间架结构,又进一步整体的掌握了文章内容。同时,表格的填写为下一步学生复述文章和写作提供支撑、降低难度。这样的表格设计有助于认知的条理化,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为复述和写作搭建了框架。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提取精华,学以致用。读后活动是对语篇阅读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活动设计基于文本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读后活动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整合的最好体现。我指导学生表格内容进行复述、既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的能力,又使学生能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了语言的精练度,为写作埋下伏笔。

4.写作(writing)—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英语写作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内在化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通过思维进行外在化输出的创作。此环节中,由于有读前和读中活动的充分铺垫,读后的写作学生就不会有太大阻碍。这是一篇要求描写人物活动的短文。首先要明确每个人正在做的事。运用现在进行时态写出目的是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先确定主题句,再考虑扩展句,同时注意语句之间关联和整体衔接等等。让学生通过思维进行外在化输出的创作,从中体味英语文本的文化意蕴。从而是学生能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输入—内化—输出 水到渠成。

5.总结(summary)——情感升华。本节课上教师不仅要发挥教学的功能,也要发挥其教育的功能。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心灵的熏陶。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East ,west , home is best.总之,本堂课在读前、读中、读后活动的设计都贯穿了一条主线,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

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英语感语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平时多朗读,多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朗读背诵是培养我们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读得多,读得好,才能体会到句子、文章的内容,并受到感染。

总之,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经过长期、大量、广泛的阅读才能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养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各个阅读环节的循序渐进,切实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文朝晖.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9).

[2]雷燕.例谈有效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生物教学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 篇12

1.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直接在教材上进行标注的习惯。

(1)标。

用圈、点或下划线等各种符号来凸显知识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的字、词、重要的段落等,用各种符号标出,以引起的注意。

(2)注。

对于书上的难以理解的地方增加简要的注解说明或转换成图形,以促进理解,加深记忆。例如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在书上增注:

又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比少了C、H、O三种,多了Cl、Ni两种,可把它批注在相应的知识旁。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读书活动中,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及时补充。

2. 揭示隐含未显内容,引导阅读

所谓隐含未显内容,即教材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或表格里隐含的、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1)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的信息;(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均来自反应物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的信息;(3)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谱中,隐含着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及新组合性状占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的信息。这些隐含未显的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教师要正确并带有启发性地点拨、引导学生阅读,使隐含内容外显化,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模糊性语句”,阅读延伸

生物模糊性语句(简称模糊性语句)是指描述大多数生物共同生理结构特征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结论性语句,往往带有“主要、通常、往往、基本上、几乎、一般、大都、绝大多数、某些、相对”等模糊性词语,例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等等,这些给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引导学生首先能捕获课文中的模糊性语句,然后正确理解模糊性语句的内涵与外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促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生物观。

4. 重视设问,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的需要,抓住那些牵一线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启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性别决定》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同样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则发育成雄性个体?同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人体,为什么会男女有别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既动眼,又动脑,主动获取知识,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

5. 利用插图,对应阅读

生物教材中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能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这些学被学生忽略。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例如:(1) DNA的化学结构、空间结构插图与正文内容对应阅读,由结构特点谈DNA的多样性、稳定性、特异性。讲授细胞膜结构、线粒体结构等都可运用这样的方法。(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插图与文字内容对应阅读,辨认分裂的各个时期。通过对应阅读,学生可以较容易地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这样学生在考试时遇到文字题,图形会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时则更容易填注。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教材,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6. 指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提纯”

生物教材中基本概念与原理较多,有些表述得非常简练、抽象,学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因而不容易记住;有些作了详细解释,但学生阅读后又不能抓住要点。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就能增进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便于记忆。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有两个,教材配以一幅图和一段约200字的文字进行了详细叙述,但由于细胞分裂过程是很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对这段文字和图形进行分析,提纯要点,归纳出这段文图讲述的两个特点,一是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二是细胞一裂为二的方式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7. 易混淆内容对比阅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认识得到深化的。教师通过对比,找出阅读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够促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激发他们研究问题的热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对易混淆知识进行对比阅读,以利于掌握和记忆。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易混淆知识,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C3植物和C4植物的比较,细胞株和细胞系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如列表比较等。

8. 专题性阅读

教师应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织成知识体系,让学生阅读。以染色体为例,教材上前前后后出现过多次,在复习阶段,教师可把它整理成下列几个方面:(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2)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状态———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3)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6)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等等。专题性阅读,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2002, (3) .

[2]祁乃成主编.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皓兮, 叶佩珉主编.中学生物教学指导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杨善禄主编.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下一篇:专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