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技巧(精选12篇)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技巧 篇1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专业第二学期开设专业英语, 以便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机电类科技英语的能力, 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因此, 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 实际上就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阅读过程中, 这三方面的作用总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是阅读所必备的语言知识;但仅仅如此难以进行有效的阅读, 学生还须具备运用这些语言知识的能力, 即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准确词义和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辨认主题和细节的能力, 正确理解连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这里所指的智力是学生的认知能力, 包括记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因为在阅读专业英语文章时常常要求领悟文章的言外之意和作者的态度、倾向等。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应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
打好语言基本功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首先,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提高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词汇量, 尤其是掌握一定量的机电专业词汇。如词汇量掌握得不够, 阅读时就会感到生词多, 不但影响阅读的速度, 而且影响理解的程度, 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其次, 语法是语言中的结构关系, 用一定的规则把词或短语组织到句子中, 表示一定的思想。熟练掌握英语语法和惯用法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在阅读理解中必须运用语法知识来辨认正确的语法关系。如果语法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在阅读中遇到结构复杂的难句、长句, 就会不知所措。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 还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词汇量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种辩证关系:要想读得懂, 读得快, 就必须扩大词汇量;反之, 要想扩大词汇量, 就必须大量阅读。同样, 语法和阅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有了牢固的语法知识就能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反之, 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又能巩固已掌握的语法知识。只有大量阅读, 才能培养语感,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大量的阅读中, 还能巩固机电专业知识, 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 这对跟踪机电技术的发展很有好处。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时, 注意每次视线的停顿应以一个意群为单位。要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 当读完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时, 前面读的是什么早就忘记了。这样读不仅速度慢, 还影响理解。因此, 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常用的有效阅读方法有三种, 第一, 略读, 又称浏览。浏览是指快速阅读文章, 抓住文章大意、组织形式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一般不需要通读全文, 但应该具有较高的敏察性和集中力。一般地说, 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在6~8分钟内完成。略读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浏览文章的题目和副标题, 这实际上是文章的小总结; (2) 注意文章的体裁和写作特点, 了解文章结构; (3) 浏览每一段落主题句; (4) 浏览文章的结论部分。快速阅读以上要点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文章的大意, 还能帮助我们迅速判断文章是否具有阅读价值。第二, 查读。查读是读重点, 有目的地阅读。查读主要是要有目的去找出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 也就是说, 在对文章有所了解的基础上, 在文章中查找与某一问题、某一观点或某一单词有关的信息。查读时, 要以很快的速度扫视文章, 确定所查询的信息范围, 注意所查信息的特点, 如有关日期、专业词汇、某个时间、某个数字、某种观点等, 寻找与此相关的关键词或关键段落, 与所查信息无关的内容可以略过。第三, 精读。精读是指仔细地阅读, 力求对文章有深层次的理解, 以获得具体的信息, 包括理解衬托主题句的细节, 根据作者的意图和中心思想进行推论,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对难句和长句要借助语法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达到准确的理解。
掌握专业英语的阅读技巧
掌握专业英语语言结构特点 专业英语文体严谨周密, 概念准确, 逻辑性强, 行文简练, 重点突出, 句式严整, 少有变化, 常用前置性陈述, 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 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因此, 掌握专业英语结构特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句意。如:The shaft must be able to sustain a combination of bending and torsional loads. (轴必须能够承受弯曲和扭转的组合负载。) 专业英语文章中的谓语至少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 这是因为专业英语文章侧重叙事推理, 强调客观准确。例如:Staining steels can be cold formed, forged, machined, welded or extruded. (不锈钢可冷成型、锻造、切削、焊接和冲压) 。
领悟词义 在阅读英文科技文章时, 可能会碰到许多不认识的词汇。从英汉词典中查出它们的意思既费时, 又令人厌倦。有时长时间地查找, 甚至令你心灰意冷而不能继续读下去。在阅读英文资料时不可能不查词典, 但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来领悟生词, 从而减少查词典的时间。作者常常用“or”这个词来引导出一个词或者一个短语的定义, 特别是当他认为这个词或短语对读者来说比较生疏的时候, 就更会这样做。科技文章常常会阐述一些新思想、新概念, 所以在文章中常常就会出现一些生词。“or”这个词就像是一个信号, 把新词语的定义告诉你, 从而可以使你不用查词典就可以明白这个新词语的意思。有时也可能用同位语来解释这个词, 或者用括号来说明, 或者用“:”和“———”来提示。在阅读机电英语时利用词缀猜出词义, 知道了主干词义可通过前缀和后缀的意思来猜测不认识的词汇。
长句的理解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 使之逻辑严密, 结构紧凑, 文章中常常出现许多长句, 这也是阻碍阅读者理解原文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看到这样的句子, 就会感到头晕脑涨, 无法下手。对于这类句子, 要去繁就简, 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 去掉修饰成分, 句子的主干找见了, 基本句意就清楚了, 然后再加上修饰成分 (定语、状语) , 这样句子就读懂了。
获取主题思想 老练的作者通常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思想来组织写作材料的。许多作者在获取主题思想方面有困难。或许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谈话中双方在进行争论, 但似乎任何一方都没有抓到对方的要点。与此非常相似的是, 或许我们看过一段文章后还不明白作者究竟在说什么。我们可以把获取主题思想的阅读技巧分为以下三步:第一, 辨认主题名词。就大多数文章而言, 获取主题思想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一个最能描述作者思想中的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某件事的名词, 这样的一个名词 (有时是一个短语) 就是主题名词。第二, 找出主题句。一个段落的主题句就是最能表达作者主题思想的句子, 多数情况下主题句位于句首, 也可以位于句尾, 少数情况位于句中。第三, 避免不相关的内容。读者在获取主题思想时所犯的一个普遍错误就是头脑中出现一些与文章主题思想不相关的概念, 并把它们看作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阅读文章之前读者有可能对作者表述的主题方面已有一些了解。如果读者过多考虑已了解的那些内容, 而不充分地关注作者所阐述的思想, 就容易形成与文章主题思想不相关的主题思想, 尽管它本身的内容是真实的。总而言之, 不能先入为主, 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代替文章的主题思想。
获取细节 在所有文章中, 作者都是用细节或事实来表达和支持他们的观点。阅读要想有效果, 就要能够辨认并记住文章中重要的细节。一个细节就是一个段落中的一条信息或一个事实, 它们或者给段落的主题提供证据, 或者为其提供例子。有些细节或事实是完整的句子, 而有些只是简单的短语。只判断出哪些是细节往往并不够, 在很多情况下, 还必须能区分哪些是重要细节, 哪些是次要细节。想记住所有的细节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要尽量发现重要细节并记住它们。
当然,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除了上述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 还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 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提高英语水平, 了解专业前沿信息。我们中国有句成语:“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比较形象地描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英语也同样适用。然而, 从某种意义上讲, 好的英语不是英语教师讲出来的, 都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学生以及其他英语爱好者, 不仅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恰当运用英语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更要与长期的阅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 才会尽可能地克服英语中存在的三大障碍,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增强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正确认识专业英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通过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功, 进行大量阅读, 同时, 在阅读过程中, 掌握以下阅读技巧:通过上下文领略正确的词义, 获取主题思想, 把握作者意图, 进一步获取文章的细节, 以此来提高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巩固专业知识及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吕凤芸.英语阅读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张琦.现代机电专业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谭雪松, 杨财荣.机电专业英语[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技巧 篇2
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1来源于6月的《经济学人》一篇题为《Money and Happiness――Smart ways to spend》的文章,文章主要通过向读者介绍两位学者的一本书籍《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探讨了幸福和金钱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篇社会生活类的文章,同时也体现了考研英语阅读文章的时效性。如果广大考生掌握了老师在课上讲解的阅读解题技巧,定能在这篇阅读中拿到非常理想的分数,现将这篇文章予以深度解析,以便广大备考届考研的考生把好考研英语阅读的脉,针对出题特点,有的放矢的复习备战。
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1中的`五道题目包含了细节题、观点态度题、例证题、主旨态度题,其中细节题有两道,正好符合对于阅读题型中细节题占比重最大的讲授,也体现出阅读文章重点考察考生从细节方面去理解文章的特点。细节题的解题思路是先阅读题干,在题干中寻找容易在文章中定位的关键词,如专有名词、数字等,再带着关键词回文定位答案,正确答案往往是原文表达的同义替换。拿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1中的21题来讲,在题干中我们可以找到关键词“Elizabeth Dumn and Michael Norton”和“the most rewarding ways”,带着这两个关键词回文定位到文章的第二段第二行“最有回报的消费方式是违反直觉的”,紧接着具体解释到“花钱购买经历是更好的,比如有趣的旅行”,最后我们可以将原文中的这个细节信息和本题的选项进行比对,可以确定B选项“a special tour”为正确答案。
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1中的第23题属于观点例证题,根据对这类题型的讲解,这类题型的答案应该出现在题干中所提到例子的前一句话――论点句,因为根据英文写作的行文脉络,英语文章常常采用总分的写作思路,先用简练的话语提出论点,再举出详实的例子来证明前面提出的论点,因此如果阅读题干中提问举出某个例子是为了表明什么,那么这样的观点例证题的答案肯定出在举例前面的话语中。我们用23题来验证下这种解题方法,23题的题干中提到“MicRib”这个例子,带着这个关键词回文定位到第三段最后一句,因此正确答案应该出现在例子所在的这一句的前面一句,论点句“有节制地消费奢侈品最令人愉悦”,最后我们带着这个论点来匹配这道题的选项,最终将答案定位在D选项“rarity generally increases pleasure (稀有通常能增加快乐)”。
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text1中的最后一题25题属于中心主旨题,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需要纵观全文,一方面可以通过寻找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中心词来确定文章讲解的中心对象,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找到每段的中心句,将每段的中心句串联成整篇文章的中心主旨,一般来讲,每段的中心句通常在文章中的第一、二句。那么,解答25题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正确答案,纵观text1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文章谈论了“the link between feeling good and spending money”,因此我们就可以将正确答案定位在A选项。
英语阅读有技巧 篇3
高中英语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
卢老师说
Without enough reading,no one can learn and use a language well.
我们常常会听到“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这是就阅读理解题在英语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重而言的,却也充分表达了阅读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作为语言输入最重要的方式,阅读实际上决定着语言学习的成败。
要有效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学会快速、准确、深入地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这通过“三读”便可实现。
略读: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阅读要讲究速度,但只有速度没有质量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要保证阅读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通过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因为主旨是文章的内容主线,只要准确地抓住这根主线,文章的中心内容无需细读便了然于胸。
略读时,我们应——
1 扫视标题、子标题和插图
许多阅读材料,特别是教材中的课文,均有标题,有些还有子标题和插图,利用它们可以做到“文章主旨未读先知”。
以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课文的标题为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文中配有一幅Amber Room的插图。浏览标题,我们可知文章讲的是Amber Room,势必会告诉读者Amber Room为何物、它为何失踪以及寻找的结果如何等。而有了插图,即使我们不知道amber的意思,也能猜测出Amber Room是一间用特殊材料建造的房间。
2 浏览文章首段
英语文章的第一段通常会是引入段,引入文章的主题。浏览第一段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
以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为例,课文虽有标题An Interview,但这只告诉了我们文章的体裁而不涉及具体内容。这时,浏览首段,不难知道该文旨在让我们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历程,文章主要讲解的是古今奥运会的异同。
3 浏览全文抓主题句
英语文章中,通常会有一个反映主题的句子,同时,文章各个段落也常常会有反映段落主旨的句子。捕捉、浏览这些主题句,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文章及各段落的主要内容。
以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为例,文中的标题与插图使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关于计算机的。首段的第一句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既是全文的主题句也是该段的主题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文章讲的是计算机的发展,并且会以时间为线索来介绍不同时期计算机的发展变化。文章第二段的主题句为段首句These changes only became possible as my memory improved,它告诉我们第二段着重介绍计算机存储器的变化。而第三段的主题句Since the 1970s many new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ound for me则让我们明白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计算机在应用方面的变化。
寻读:准确捕捉相关信息
找准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如果说略读使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那么,寻读就能使我们准确地捕捉到用以解决具体问题的相关信息。
1 自设问题,引领阅读
寻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寻读训练须从明确问题开始。问题的来源有二:读者自设的问题和文后所附的问题。其中,自设问题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试想,当你能够边阅读边提出问题,并为回答这些问题而再阅读时,你还会惧怕文后提出的各种问题吗·
以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为例,针对标题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个问题:Amber Room是何物·何时失踪·为何失踪·寻找的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第一段的内容讲明了Amber Room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给俄国的礼物,它有一段令人惊叹的历史,它的制造材料使它成为一件珍宝。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威廉一世为什么把这一稀世珍宝送给了俄国·这份礼物到了俄国后发生了什么·它为什么会失踪·正是由于寻求这些随阅读而产生的问题的答案,我们的阅读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
2 明确问题,寻读信息
对于中学生而言,进行阅读训练必须限时,对于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文后所附的问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回答。因此寻读训练的要求一是快,快速落实相关信息所在的区域;二是准,准确找到可为回答问题提供依据的句子。当然,寻读的快与准是建立在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结构及各段落要义的基础上的。
以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课文为例,Pausanias来自古希腊,要找寻涉及古代奥运会的内容,浏览他的话语即可。反之,找寻反映现代奥运会的内容,我们自然应该先跳读到Li Yan所说的话。
精读:深入理解隐性信息
一篇文章传递的信息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信息就是文中的词和句直接反映出来的信息,通过寻读便可提取出来。而隐性信息则隐含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它是作者的话中话、话外音,需在领会显性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精读,进行推理和判断。
1 精读上下文,结合意群推测“句中词”
一篇文章,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生词或陌生的短语。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我们不能翻阅词典来查寻词义,而应通过上下文来推测。
例如在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In 1716 he gave it (the Amber Room) to Peter the Great. In return, the Czar sent him a troop of his best soldiers. 句中的短语in return和单词troop虽是该单元的新词汇,但借助上下文的整体意思,它们并不会成为我们阅读理解的障碍。结合前句中的gave和后句中的sent,对短语in return比较自然的理解就是“作为回报”;而生词troop后的of his best soldiers则让我们不难推测出troop应是类似group这样表示单位的词。
2 精读句子,紧扣主题理解“话中话”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句子,它们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背后却藏有深意。
例如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课文结尾处Pausanias说的Well, that’s good news一句,字面意思是“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究竟什么是一个好消息·这句话反映了Pausanias什么样的态度·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搞清楚that指代的内容——“奥运会的宗旨没有改变”,由此得到此句的完整意思是“奥运会的宗旨没有改变这件事真是一个好消息”。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断出Pausanias的态度:奥运会的发展不可背离其原有的宗旨。
3 精读上下文,合理推断“话外音”
很多时候,作者在写作时并不把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都描述详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推断和想象的空间。例如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中,有关威廉一世把Amber Room作为礼物送给俄国这件事,作者只用了两个句子进行描述:In 1716 he gave it to Peter the Great. In return, the Czar sent him a troop of his best soldiers. 文中并没有交待这一行为的背景或原因,但是通过这两句中的“送”与“回送”,不难推断出当时两国之间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坚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我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 篇4
一、从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英语能力证书来证明自我的英语能力, 这就涉及到我们认为的“阅读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大量的做题, 背单词可以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不可否认, 这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 而不是单一的做题, 只要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才能最高效的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
(1) 词汇方面。在进行英语文章的阅读过程当中, 造成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和紊乱的主要原因, 是学生的词汇量不够, 对一些生僻的单词不理解, 或者没有掌握某些高频单词的生僻意义, 导致了对全文理解的误差。词汇量的不够, 是高职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当中的“一座大山”, 大容量的词汇背诵, 常常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和信心, 胡乱的猜测词义, 容易产生“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的内容上的误差。同时, 在英语词汇上, 有很多单词在形上是相似的, 但在内涵上却是不同的。不清晰掌握词义, 很容易导致偏差。学会聪明的去猜词, 是完整理解文章内容必须掌握的。在英语文章当中, 常常存在一些标志性的单词, 比如but, 表示它所连接的语句存在转折上的逻辑关系, 那么上下两句的词组中往往存在反义词, 我们可以通过对前者或者后者的掌握来推测出后者或者前者的意思。又比如so, 在逻辑上往往存在递进的关系, 那么在前一句话中存在的意义往往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或者是形成的铺垫。又好像and, 常常表示并列关系, 存在于两个单词当中的话, 即可以判断出着两个单词的词性一般是相同的。
(2) 语法方面。相较于我们熟悉的语文语法, 英语的语法对我们在文章的理解上要求更高。英语的各类从句以及各种的词性, 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分析方法。高职学生常常会忽略英语阅读中的语句特性, 无法清晰的归类语句类型和词性, 对于比较冗长的语句, 常常缺乏耐心去分析每个句段, 导致对于过长的语句会产生冗余, 不能掌握主要内容, 从而忽略语义。
(3) 普遍常识。很普遍的存在是由于对一些自然科学, 地理常识的以及方言和西方谚语等的缺乏, 会造成高职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 无法理解文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 已经造成了学生无法提高英语的阅读水平, 无法理解文章语句的真正的内容。
(4) 阅读习惯。大部分的学生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多读几遍就能掌握文章的意义。其实, 更多的情况下, 这只会造成时间的浪费。真正良好的阅读习惯是, 学会从问题的角度来分析文章, 抓住语句的重点。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 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答了问题。
综上所述, 在英语文章的阅览过程当中, 要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文章问题和文章属性来采取相适应的阅读方法, 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由简入难, 从总体到细致来分析文章, 逐步解决问题。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
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存在的弊端,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当前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1) 词汇量的改善。对于词汇的阅读, 是每一个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必须克服的问题。无可否认, 英语的词汇容量是巨大的, 但是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将巨大的单词容量进行分批处理, 坚持每天分段的背诵单词, 就好像今天背诵了20个单词, 明天再重复背诵今天的单词的基础上, 再掌握新的20个单词, 根据人大脑的记忆曲线, 达到某个重复次数的时候, 就不需要再背诵了。这样分批背诵可以减轻单词压力, 同时, 我们要学会联想性的背诵和归类, 将类似的单词进行区分背诵, 或者同时背诵。由于在我们阅读当中, 无法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生僻的单词,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联系上下文来推测单词的内容,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根据词性来分析。在一些单词当中, 会存在明显的词性标志, 就比如or、er结尾的往往代表职业, ness往往表示名词一样, 从这些角度分析, 往往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的会意。
(2) 加强语句的分析。单纯的为了解决英语阅读当中出现的问题, 就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 然后对文章中能够解答阅读问题的内容进行定位, 然后分析这段话的内容, 再细致的进行逐句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由总体到细致的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的语句有不同的语序, 所以在语句的分析当中首先要了解语序, 从而定位语句中的主谓宾, 从而了解这句话在讲什么, 解决了什么, 判断能否解答我们的疑惑。同时, 在从句当中, 常常出现where、who、why等标志性词语, 这就有助于我们解决相应的问题, 比如where对应地点, who表示人物, why解决了原因, 有了针对性的问题解答, 就有助于解决相应的问题。综上所述, 即是在英语阅读过程当中, 解决语句的主要方法。
(3) 丰富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不一定是单一枯燥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意思的书籍, 观看一些有价值的外语电影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当然, 在这一培养兴趣的过程当中, 学生也可以认识到一些在严谨的教科书之外的英语知识, 比如一些英语言国家的方言, 谚语和他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当中能够更加地道的去理解文章内容。
(4) 自觉运用英语阅读技巧。所谓的英语阅读技巧, 是在英语阅读的过程当中, 实践自我掌握的快速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个人认为, 英语阅读的技巧不是单一的, 不是大众版的, 而是适应于个人的。不同的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英语阅读技巧。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当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问题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比如要解决文章主旨的问题, 就可以选择略读技巧, 将主要问题定位到文章的第一段和结尾一段还有大标题和小标题, 一般根据这些分析文章的主旨。查读技巧, 根据文章所阐述的内容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 进行逻辑组织。跳读技巧, 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 然后根据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进行匹配, 从而判断答案存在的主要段落, 再进行由总体到细致的分析。
(5) 培养学生归纳性的阅读。学生在进行大量的阅读过程当中, 应该养成归纳的好习惯,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比如, 在阅读某一段文章中, 我们可以通过归纳该段落中的一系列动词, 或者是相匹配的动宾词组, 从而归纳判断出, 在这个段落当中, 主语在完成的一系列动作。又比如, 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在文章中出现的标志性时间词语, 来作为线索分析文章内容,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在历史性事件的发生过程当中。甚至是归纳事物的差异性, 来判断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科普说明文当中。
综上所述, 对于不同的英语文章, 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从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掌握有效的英语阅读技巧, 无论在英语的应试考试还是在英语交流的实践过程当中, 都有助于我们提高自我的英语能力, 提高自我的竞争价值, 充实自我。
摘要: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现象, 着重分析如何培养当前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 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全文力图达到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及现实实践意义。
关键词:培养,阅读技巧,英语
参考文献
[1]刘红霞.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J].华章, 2010, (19)
[2]杨慧.改进方法,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J].中学英语之友 (下旬) , 2010, (08)
[3]杨慧.改进方法,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J].中学英语之友 (下旬) , 2010, (08)
英语阅读解题技巧 篇5
1.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首先是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猜词。有时文章借助关联词(如because,as,since,for,so,thus,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等)表示前因后果。例如:
You shouldn’t have blamed him for that,for it wasn’t his fault.通过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错),可猜出blame的词义是“责备”。
2.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词
通过同义词猜词,一是要看由and或or连接的同义词词组,如happy and gay,即使我们不认识gay这个词,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二是看在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中使用的同义词,如Man has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 planets Venus,Mars,and Jupiter with the help of spaceships.此句中的Venus(金星)、Mars(火星)、Jupiter(木星)均为生词,但只要知道planets就可猜出这几个词都属于“行星”这一义域。通过反义词猜词,一是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如but,while,however等;二是看与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如:He is so homely,not at all as handsome as his brother.根据not at all...handsome我们不难推测出homely的意思,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
3.通过构词法猜词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总会遇上一些新词汇,有时很难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词意,而它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如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等语法知识,这些问题便不难解决了。
4.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推测词义
例如:But sometimes,no rain falls for a long,long time.Then there is a dry period,or drought.
从drought所在句子的上文我们得知很久不下雨,于是便有一段干旱的时期,即drought,由此可见drought意思为“久旱”,“旱灾”。而a dry period和drought是同义语。这种同义或释义关系常由is,or,that is,in other words,be called或破折号等来表示。
5.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词义
例如:Bananas,oranges,pineapples,coconuts and some other kind of fruit grow in warm areas.假如pineapples和coconuts是生词,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大致的意思。从句中不难看出pineapples,coconuts和bananas,oranges是同类关系,同属fruit类,因此它们是两样水果,准确地说,是菠萝和椰子。
6.通过描述猜词
描述即作者为帮助读者更深更感性地了解某人或某物而对该人或该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内在特征的描写。例如:The penguin1 is a kind of sea bird living in the South Pole.It is fat and walks in a funny way.Although it cannot fly,it can swim in the icy water to catch the fish.从例句的描述中可以得知penguin是一种生活在南极的鸟类。后面更详尽地描述了该鸟类的生活习性。
分享到: 扩展: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五忌
英语阅读技巧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10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英语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阅读理解作为考查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主要题型,在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外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讲尤为重要。然而,要想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就需要克服两大障碍三大误区。
一、英语阅读前的两大障碍
1.心理障碍
从初中到高中,英语这个学科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学生会在这个阶段掉队,其原因是:高中阅读篇幅相应变长,内容上又难度加深这无疑给学生阅读带来了困难,他们在做阅读时心情浮躁,五篇文章只能读两篇,其余三篇无心读下去,胡乱写上答案草草了事,所以形成初中英语还算不错,到了高中就不及格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心态,必须从高一抓起。
2.英语单词记忆障碍
有些学生记忆单词没有科学方法,有的只用眼看,有的机械的一遍遍的写,一个单元的单词大约要花两个小时左右,其效率极低,所以,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用脑,科学记忆单词会有一定的收效,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英语阅读的三大误区
1.语言误区
由于有些单词有许多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误区
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且做一些泛读训练也很有帮助。
3.阅读技巧误区
阅读技巧涉及极广,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观点给出文章标题等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他们无从下手,常以偏概全。
三、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最主要的是在阅读中缺乏耐心。
1.培养耐心
在教学中,发现有时功夫没少下但收效甚微,经了解发现,是学生读不下去,高一下半学期开始一个班级采用新的方法,即把每个单元配套习题的家庭作业在学校限时检测,每篇要求八分钟训练,高二阶段时间缩为六分钟,并且要求准确率。而另一个班级在作业量同等的条件下不做限时训练。研究结果:试验班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浮躁情绪消除了,随之带来的是心态平和的读完五篇阅读。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明显的高于另一个班级,准确率有时达到100%,70%~80%的学生阅读准确率达80%以上。而另一个班级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到了高三有的学生还存在心理障碍,还有的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不成指定的阅读量。所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克服心理障碍是我们不可忽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2.培养记忆单词方法
记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时要闯过的一道关卡,有些学生因为不会背单词,在阅读中就会有很多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记单词是提高阅读的关键所在,否则学生会放弃英语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1)全方位记忆词汇。一个单词由音、形、义构成,还有词性区别形式变化等等,需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2)全盘轰炸。即通过多种方法记忆单词。谐音记忆法,例如,botany学生听到这个读音类似汉语(包点泥)泥土植物学。对比法,例如,(go)abroad,aboard 上船或登机去国外等,效果极佳。
(3)定期检测单词。学生互批,通过给别人批,又一次巩固了这些词汇。为了避免遗忘,检测通常以新代旧滚雪球式复习。
(4)科学用脑。记忆单词要科学用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记忆会受到干扰,要达到最佳记忆就必须排除干扰选择最佳记忆时间,据英国剑桥大学多次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力最佳时刻为:上午6∶00~7∶30、8∶00~10∶00,下午4∶00~5∶00,晚上8∶00~10∶00,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阅读技巧
在阅读强化训练达到一定数量时,要适时给予学生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在各种英语考试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小标题、段落、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2.略 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2)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据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3)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moreover,序列词firstly,secondly等。
3.查 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查读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读的准确性。当视线在文字上掠过时,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做停留,标示。既要保证查读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确无误。所以,用查读技巧作应用文体裁的阅读题型,成效更见显著。
查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查读则是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查读,应运用以下技巧:
(1)利用小标题和说明。确定文小标题里是否包含有所需要的资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资料。这样就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2)抓提示词。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节,准备查读。这就要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找到提示词之后,就可以采用一般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这几种阅读方法也会交叉使用到,具体步骤为:
(1)先精读问题,了解题后做到心中有数。
(2)用目光略读全文,捕捉有关信息。可利用标题、主题句等。例如,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问5W,即为何(Why)、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怎样(How)。例如要找一个人名,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含有这个人名的句子。
(3)停下来读这个句子。如果是答案。我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是,可以继续搜寻查找。同时注意一些关键的提示词和标点符号。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技巧 篇7
提高阅读技巧的重要问题是读什么?怎样读?当我们要进行阅读时, 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讲究阅读的艺术, 即用最少的时间、最好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1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方法
1.1 提升阅读兴趣, 坚持阅读
要进行阅读, 首先有个阅读兴趣问题。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一种心理感受, 同时也是一种对该事物热爱、向往、追求某事物的心理状态, 这个心理状态是他希望达到某种目标的精神力量。要搞好阅读, 首先要热爱阅读, 提高阅读的兴趣, 阅读本身是一种艺术享受, 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世界, 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通过阅读, 我们能游历古今中外, 接触各种各样的人, 经历各种各样的事, 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因此, 读书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然而, 在强调阅读趣味性的同时, 还应该考虑阅读的目的性。我们不能只追求读那些文字简单、生动有趣的文章, 避免去读那些较为枯燥、生词较多的科技、政治类文章, 相反, 我们应该努力去读, 有时要硬着头皮去学、去啃, 坚持去读, 在钻研的过程中, 体会学习知识、克服困难、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乐趣。
1.2 广泛阅读, 开阔视野
外语是一种交际工具, 学习外语是为了用外语来学习、工作、研究和交往, 而人们在学习、工作及和及交际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不同的场合, 设计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接触到不用的学科和领域。因此, 为了要达到用外语进行工作的目的, 我们就必须接触和熟悉涉及生活各个方面的词汇, 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和书籍。我们不能只读一般的故事、小说或日常交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而要包含英文报纸、有关刊物, 还要学习有关科技、政治、时事、历史、文化、各国国情甚至天文地理、医疗体育等知识, 扩大知识、丰富词汇量。只有这样, 才能适实际工作和交际的需要。我们看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收重要的词汇和语汇、各种表达法及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
1.3 要循序渐进的阅读
我们在阅读时, 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 即阅读书籍由浅入深, 由读浅显易懂的作品过渡到较深较难的作品。由生词较少的书籍过渡到词汇量大的作品, 决不能好高骛远。如果不这样, 一开始就读难度大的作品、文学原著等, 不仅读起来困难重重, 进度缓慢, 而且还会半途而废。外语阅读中, 词汇量和文章的难度是有不同层次的。词汇量较少, 知识水平较低的读者最好先读浅易科普读物、简易文学作品等, 这些文章选词恰当, 句子准确实用。首先给你在某个方面最重要, 最必须, 最基础的词汇和术语以及重要知识等, 通过阅读积累这方法的知识和表达法, 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我们在不断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阅读过程中, 也在不断的提高阅读的深度和难度。只要我们不畏艰难, 努力攀登, 就能一步步的登上自如阅读的顶峰。
1.4 精度和泛读
英语阅读中, 最应该处理好的就是精读和泛读的关系。所谓精读, 是指在阅读时对文章细微、透彻的阅读, 即要精研细读, 对知识掌握透彻, 对文章深入领会。在精读中对词汇的掌握要精准, 对重点词汇不仅要了解词义, 还要掌握其用法及使用特点。对文章中的句子层次、句子特点、语法关系以及句子的准确意思都要全面掌握。另外要求针对阅读的文章, 不仅要读懂它, 还要读透它, 不仅要掌握文章中显露的外在信息, 还要把握住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意图、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等内容。总之, 精读就是通过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语言基本训练, 使学生读的透, 学的深, 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而泛读则不同于精读的严格, 它是一种广泛的阅读, 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广泛的内容和更多的语言材料。泛读的目的在于扩充我们的知识面, 吸收更多的语言材料。因此, 泛读和精读在方法和要求上都是不同的。精读要求读的精细, 而泛读则要求读的多和快;精读要求阅读者对文章中的语言知识和整篇文章都要透彻理解, 而泛读则只要求大体理解即可, 它强调的是阅读中能够掌握的信息的量以及阅读速度尽可能的快。另外在泛读时, 有时还可视情况而跳过一些段落, 直接去找需要的信息, 或者直接浏览文章, 带着问题去寻找需要的内容。
因此, 我们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要很好的将二者相结合, 这是我们准确牢固掌握英语知识, 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
2 英语阅读应试技巧的掌握
2.1 了解阅读考试的要求和应试方法
各类阅读考试, 大体都是按规定的程度给出阅读文章。一般来说, 文章应包括各种选材和体裁 (故事、科技、人物、史地、散文、应用文等) , 并根据文章设计出阅读理解题让应试者作答。应试者在备考时应该对题型了如指掌, 做好一切准备。在考试时, 一般按顺序做, 但如遇到很困难的篇目, 可放在最后做, 但不能犹豫不决, 在考试的步骤上, 应该大体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速读全篇抓大意、根据题意找信息、归纳总结抓主旨、分析推断得结论。这样在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熟练而准确。
2.2 限时阅读训练
为了考试的需要, 应试者必须要有在规定的时间昨晚规定试题的能力。而要求达到这些要求并非易事, 它要依靠读者在平时及考前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特别是进行限时训练, 方法是找同等容量和难度的题, 模仿考试的做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篇文章。要求读完, 理解准确, 并做完测试题, 在开始阶段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但只要坚持训练, 努力提高快速阅读, 快速反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 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模拟试题, 就能达到要求。
限时训练是一种强制性训练。它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限定时间, 要求很高, 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的时间观念:在开始每篇文章之前, 先看表记下开始时间, 这时就知道了你的速度是否达到了要求。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 速度越快则成绩越好。
2) 高度集中精力:考试题及限时训练篇目所设计的阅读理解要求及时间规定其水平都是很高的, 因此读者必须高度集中精力, 否则就达不到要求。必须要快速阅读并理解, 同时还要记住读过的内容, 文章的信息。并且还要注意阅读节奏, 掌握重点。
2.3 提高阅读速度
一个人对英语掌握越纯熟, 即如果他有很大的词汇量, 有纯熟扎实的语法知识, 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及广泛的知识面, 并且有大量的阅读实践, 读过大量的各种内容、各种体裁的文章书籍, 他的阅读能力就很强, 阅读速度也很快。怎样避免读的慢, 提高阅读速度,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阅读中对句子的词汇要用“扫视”的方法, 即眼光从每个词上扫过去, 就要大体上把这个词看清楚。即从总体上反应出这个词来, 而不要去把词的每个字母看清楚。要认真去培养这种习惯, 当然从慢到快有个过程, 当你养成了“扫视”阅读的习惯, 你将会受益匪浅。
2) 阅读不要一个词一个词的阅读, 而要安“意群”阅读。所谓“意群”, 是个较为完整的意思的有几个词组成的短语, 人们的思维实际上也是按“意群”进行的。在英语阅读时, 按照“意群”来进行, 理解才会合理而顺畅。
2.4 浅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浅层理解是指对阅读文章直接表述内容的理解。它是检查读者是否读懂了文章, 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能否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 作者的观点、结论以及涉及的人和事, 各种数据等。总之, 它是文章里直接包含的内容。
深层理解不是文章直接表述的内容或提供的信息, 而是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做出的归纳总结, 判断, 联想或推理。总之, 它是文章退出的结论, 或引申的内容。深层理解旨在检查读者的归纳、判断、分析能力, 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要求。
3 结束语
当我们要进行阅读时, 当然要讲究阅读的安排和阅读的技巧。阅读也和做其他事一样, 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讲究阅读的艺术, 即用最少的时间、最好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从根本上说, 阅读能力也是一种技巧。而一种技巧的提高, 要通过大量的长期的科学实践才能达到。因此, 我们建议努力刻苦进行阅读实践, 在阅读中去提高你的阅读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渐进的复杂过程。其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英语语言知识, 获取篇章提供的信息, 领会篇章的内涵,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并具有运用英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阅读方法,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96.
[2]胡春洞.王才仁.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英语阅读高分技巧 篇8
技巧一:看懂
阅读理解其实主要考的是“阅读”之后的“理解”, 所以, 看得懂乃是第一项技巧。
任何一篇文章, 若要能看懂它, 至少需要两个条件:认识单词和看明白句子。
美国语言学家Driller (1978) 根据词汇统计特征指出:如果我们认得25个最常见的英文单词, 平均每页纸上的词我们会认得33%;如果认得135个常用词, 则为50%;如果认得2500个, 则为78%;如果认得5000个, 则为80%;一旦记得10000个, 可达92%。可见, 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偏少, 这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呢?
一、构词记忆法
据估计, 英语词汇有100万到120万, 但大部分单词是由构词法构成的。构词法包括派生、合成和转化。在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 (un/dis/im/il/super.) 、后缀 (ly/less/ful/ment…) 的含义及用法, 就可以根据已知词猜出它的派生词, 从而达到扩大词汇的目的。如:前缀super有超过, 超越的含义, 就可以猜出supermarket (超级市场) supernatural (超自然的) 、superman (超人) 、superstar (超级明星) 等词的含义。
二、联想记忆法
由一个词联想到和它有关或无关的词, 如看到live vi.生活, 联想到其他词性及用法, 如, 直播的、活的等词义。
三、广泛阅读记忆法
“Toreadwell, youneedastrongvocabulary.Tobuildastrongvocabulary, you ne e d to re ad w e ll.”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和词汇量的关系。要有流利的阅读, 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你的词汇。
单词就像盖房的砖瓦, 数量可观, 并非三两天时间可以记住的, 所以, 考生必须先买一本英语词汇书进行系统、长期的学习和记忆。背诵单词时, 一定要多看词汇书中所给的例句才能牢记其意义。
技巧二:选题
看懂文章之后, 还有一个如何选题的问题, 所以第二项绝招是选题问题。阅读的问题基本上分为五大类:
(一) 主旨题 (又称中心思想题)
主旨题要求考生:理解主旨要义。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整体理解概括的能力。一般是第一或最后一个题。标志词有:“mainlyabout;m ainlydis cus s;be s ttitle;等。这类题基本上是问m ain ide a, 或be s t title是什么;也可以问作者写此文章的purpos e何在;或问此文的conclus ion可总结为什么。碰到这类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文中每段的首句串起来考虑。若是仅问其中某一段的中心思想为何, 则可将该段的首、尾句加起来考虑。
(二) 词汇题 (又称词语释义题)
词汇题主要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正确推测判断词义的能力。标志是Theword“…”inline…refersto…这类题常问考生一些不认识、从未见过的一些生词或词组的意思是什么。解题技巧为参考上、下文, 尤其是下文。因为下文常常是对该词的解释、说明、举例等等。
(三) 作者态度题
态度观点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观点或态度的能力.标志词:attitude, purpose等。常问作者对某事是什么态度:主观 (subjective) 还是客观 (objective) ;肯定 (positive) 还是否定 (negative) ;赞成 (approval) 还是反对 (opposition) 等等。解题的关键是要看作者在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口气。若用褒义词, 显然是赞成。若用贬义词, 显然是反对。若客观陈述, 则是中性的立场, 不偏不倚。注意:作者态度常常在转折词后表明出来。所以, but一词至关重要 (还有类似的yet, however, although, nevertheless等) 。
(四) 推理性问题
推理题一般包括数字推理, 知识推断和逻辑推理, 它主要考查我们理清上下逻辑关系的能力, 可以算是各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推理题常常考查考生: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
在实际阅读中, 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 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 (中心思想, 加标题等) 和推理判断题, 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 立足已知推断未知, 不能凭空想象, 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 不能就事论事, 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 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逻辑词常用的有:“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等。其典型词有两个:infer和im ply。如:What can you infe r from the s tory或What is the im plie d m e aning of this s e nte nce forum.liuxue hom e.com切记, 推理性问题原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是你自己推想出来的, 但不能凭空瞎想, 必须以原文中某句话或某个词语为依据去合理推测才能找到合适的答案。
(五) 例证题
例证题要求考生:区分论点和论据;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单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考查考生通过段落、句子来推测文章的主旨、支持的观点等。标记词有:“example, illustrate, case, exemplify, illus tration”等。
(六) 细节性问题
这类问题与推理性问题截然相反, 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只不过为了迷惑考生, 常常将原文进行改写, 换一种说法。所以, 照抄原文, 一字不改的不一定就是答案, 而与原文意思相同的, 才是正确的。
除了将文章看懂, 把题目选对之外, 阅读理解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速度与步骤。
技巧三:速度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 更谈不上运用英语。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 搜寻关键词、主题句, 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 并且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语篇实质。那么, 对于速度过慢的考生, 建议:
第一、加大词汇量, 这样读起来才会势如破竹, 一气呵成。若生词太多, 自然会磕磕绊绊, 走不了太快。
第二、阅读中最忌讳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 那样又慢又差。正确的方法是用眼去抓句子的大致结构 (叫意群阅读法) 。
第三、保持头脑清醒和旺盛的斗志也至关重要。因此, 考试前一天晚上的充足睡眠十分重要, 可以在考场上保持敏锐、清醒的头脑, 这对提高速度和专注精力大有裨益!
技巧四:步骤
阅读的步骤也十分重要。许多考生拿到文章之后从头读起, 读完再去一个一个选答案。这种方法十分传统, 叫整体阅读法。其优点是可以有一种全局感或整体感。缺点是文章太长, 读后细节记不住, 再去找答案又费劲又容易出错, 许多细节都混淆在一起了, 得分经常不高。建议同学们:
1) 先看题干, 带着问题读文章。即先看试题, 再读文章。阅读题干, 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 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 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 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其次, 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 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 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 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 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 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 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 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2) 查找阅读:读完第一段就做第一题。然后看第二个问题问的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去看第二段, 然后是第三段、第四段, 依此类推。 (注意, 有一种问题可能此方法不太适用, 那就是:主旨性问题) 。查找式阅读法虽然把文章看得支离破碎, 但得分往往很高, 因为你刚看一段就去做一道题, 这样记得住细节, 抓得很准, 大家不妨一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的技巧和绝招有很多, 阅读习惯也因人而异, 真正适合自己的技巧才是最好的, 才能收到成效。除了技巧以外, 要使自己的阅读水平真正提高, 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多朗读, 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 以培养语感。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作到不回读, 不声读, 不点读等。只有这样, 阅读速度才能加快, 理解的准确率才能提高。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 篇9
一、考试要求及考题类型
在高考英语中, 阅读理解共有5篇文章, 20个小题, 计40分, 短文理解由阅读材料和思考两部分组成, 题材丰富, 包括科技、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传记、人物、史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体裁多样, 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阅读理解试题阅读量很大, 近几年均由五篇短文组成, 阅读理解解题的设计侧重深层理解。试题要求考生不仅要善于在快速阅读中准确地捕捉关键事实和细节。进而归纳出主要大意, 而且要能领会全文的逻辑关系, 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能理解抽象概念, 既理解个别句子意思又能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 既理解字面意思, 也能理解根据字面推断未明白说出来的意思, 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 并能就文章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和信息转换。
二、答题步骤
1. 通读短文, 掌握大意。
采取快速阅读法通读材料, 通读时要善于运用速读技巧, 速读的同时, 根据文章的结构规律, 断定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略读, 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捕捉那些体现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信息, 力求掌握中心思想和细节, 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首尾段。因为第一段往往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全文的主题, 写作的目的或交代故事的背景等, 而最后一段往往概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待故事的结局或表明作者的意图。文章的每一段都有一个主题句, 说明文更是如此, 主题句常用来说明该段的中心思想, 其位置多在段首, 也有的在段尾, 速读时, 要把握住文章的线索, 抓住关键词。
2. 读思考题, 明察重点。
通读不等于精读, 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可能准确无误。为了保证阅读理解的效率, 复读之前, 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就是浏览思考题, 联系内容对四个选项有一个大概认识, 知道了每一个思考题的考查内容, 实际上就明确了通篇阅读材料考查的范围, 文中的内容与后面问题无关, 我们就可以跳过去, 只抓住所问内容, 实践证明带着问题去阅读, 针对性更强, 而且节省时间。
3. 读短文, 试选答案。
对于整篇阅读材料来说, 复读的目的是按思考题的考查要求, 有针对性地从短文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这时要求我们: (1) 从语法角度去思考判断, 如从词法判断词义, 从句法, 惯用法及动词的时态、语态、词类转换等去判断句义、段义。 (2) 从宏观上即全篇内容以及生活的常识加以判断推论, 最后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4. 解思考题, 确定答案。
一般说来, 思考题的先后次序与短文叙述的情节先后是一致的, 答题应按考题次序逐个做下去, 答题原则是先易后难, 留下难题个别对待。通常, 情节题、语义题较为容易。是非题、选图题居中。主旨题、推理题较难。
5. 纵观全篇, 前后照应。
全部题目答完后, 要仔细再读一遍短文, 逐一核对答案, 看看各题的答案是否相互照应。若有矛盾之处, 就要做到检查纠正, 这一步有助于理清思路, 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做出最后正确的选择。
三、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大致有对应法、排除法、推测法、归纳法、判断法、比较法、捕捉关键词法等方法。
对应法是四个答案中有一个在短文中找到相应的情节或词语, “对号入座”选定答案。
排除法是四个选项中不能一下认定正确答案时, 首选考虑题项是否符合语言规律、文章的逻辑关系, 是否符合生活常识, 如果不符合其中一点就应当排除, 以缩小质疑范围。
归纳法是利用诸多细节归纳段落中心思想或综合各段落中心思想, 归纳短文主题的方法。
推测法是利用语言线索、词义联系上下文等进行推测, 获得正确答案。
判断法一眼看上去就能决定某项正确, 并有足够的依据证明其符合语法结构和文章的内容。其他几项即使不理解也无妨, 不必进行逐项排除。
比较法在选项中要先找出各项的不同点, 精力不要放在相同点上, 含义相同的几项不可能成为答案。
捕捉关键词法, 答题时, 如果不能排除某一可能性, 就要寻找关键词来辨别真伪。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 通过大量地、长期地阅读, 不断补充新信息, 发现阅读方法, 掌握阅读技巧, 以扩大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提高阅读水平。阅读能力是通过文字获得信息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 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促进其他方面如听、说、写的能力发展。要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要养成整体阅读的好习惯, 就应该督促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整体阅读的自我训练。
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10
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 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 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 一张一张地看, 看到最后, 还是一张一张叶子, 叶子固然要看, 但整棵树也要看, 整片森林更要看, 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 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 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 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 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 要高度集中思想, 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 一词一词地读, 往往念完全文, 很茫然, 词都认识, 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 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 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 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 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 背景等。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 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 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 逐步展开, 给予例证, 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 所以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 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 要停顿一下, 想一想, 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 或猜一猜, 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 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 并用心记往, 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 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 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 而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 也就是文章的构思。
要提高阅读水平, 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 打个比方:造房子要砖瓦材料, 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 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 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 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 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 仍猜不出意思的, 就把这些生字查好词典, 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 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 这样做不费时, 效果却很好, 因不时接触, 反复记忆, 词汇量增加得很快。
以下建议或许对英语学习有帮助。
第一, 每天不要一做题就是单选题, 应花相当的时间体会语篇, 无论是完型还是阅读, 都要能够在做前, 做后都把文章通读几遍。这种学习类似高一, 高二精读课文, 但又不是那么面面俱到。目的是体会语言。语言的体会就是语境中学习语言。不但有知识性的学习, 复习, 同时又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这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 。脱离了后者去答高考这么一篇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试卷, 势必会失败。因此这是我给出建议的理由。
第二, 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大声朗读所学过的课文。考前强化语言对自己的刺激, 可使考场上语言感觉顺畅。由于高考题多数是选择题, 不排除也不排斥猜题 (出题人认可) 。因为这是考查阅读量 (每年20万字课外阅读) 及语感的测试手段。如果你的语流在考场上非常顺畅, 那么你就有优势。这种语言刺激的方式, 一定坚持到考前一天。相信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收获。另大声朗读也是矫正读音的一个方法, 只有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用正确的语调读出句子, 在听力当中, 你才可能有较强的辨音能力及较快的反应能力。无疑对听力的提高也是有益的。
第三, 如果在过去五年中学习英语时没有养成背记语篇的话, 最后一年强化背记一些典型题材的文章, 也许会有助于写作分数的提高。
第四, 有些同学做阅读时, 只把注意力放在做对多少道题上, 没有养成回头再把文章分析、体会的习惯。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 加强难句的分析 (虽然没有影响做题) , 这种分析除了语法结构知识方面的, 还应养成与同学、老师讨论深层含义以及语句的逻辑关系。这样多做几次就能够逐步的独立分析难句。
做好精读课文的前提下, 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 文章的体裁应多样化, 如故事、科普、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 要求学生尽量不查词典, 坚持每天阅读。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简易读物,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阅读速度, 熟练阅读技巧。
总之, 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 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教师目标明确, 坚持不懈,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阅读是一种单向的语言交流, 但从本质上来说, 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共同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本文浅谈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
浅谈英语阅读技巧 篇11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英语
阅读课是英语的一门主课。它的目的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词汇数量,提高阅读速度,丰富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广泛阅读的能力。为达到这些目的,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阅读方法,仅仅通过学习词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学习阅读,显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相反,只有通过学习阅读技巧,不断探索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以下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经验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快速阅读
大家首先必须走出一个误区:认为读快了就会影响理解,于是对于一篇文章总是细嚼慢咽,又查词典又翻资料,逐词逐句阅读,以便理解。而事实上,读慢了就会导致读了下句忘了上句,结果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除了知道最后两句或几个词外,不知文章所云。这样既耽误了阅读速度,又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时,只有尽量快速阅读,才能强化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综合分析文章,抓住文章主脉,融会贯通。
2.整体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一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去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反而不能弄清其意。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3.重视细节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重视细节之间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却可以相辅相成。常见的安排细节的方式如根据时间顺序,空间转移,因果关系,比较对照,示例附加等。这样我们可以从细节安排中大约推测作者的意图,并据此列出提纲(Outline),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到达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注重猜词法
阅读时有可能遇到一些生词。解决生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词汇量。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一
遇到生词就不知所措,总是求助于词典,结果影响了阅读速度,使阅读量大打折扣,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和效果。事实上,个别词不认识,并不一定影响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信息,或是与应答问题关系不大。有的生词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或利用构词法知识大致判断出来。
(1)较偏僻的专业词或难词。这种情况往往能从文章中找到对这词直接或间接的定义,这就为寻找正确答案提供了依据。
(2)普通词的一词多义。包括词义原义的衍生、词义的时效色彩和词义的本义转义。对于多义词,仅从词本身往往不易看出答案,这就需要先看懂原文,即所考单词的上下文,试图挖出这个单词在特定上下文中的“特定含义”,从此“特定含义”中找答案。
(3)根据句中的标点符号猜测词义。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猜测词义,因为这些标点符号起着说明或注释的作用,能使我们顺利地完成阅读任务。
(4)运用对比法猜测词义。对比法常用的词或词组有:but,while,however,yet,otherwise等,通过使用这些词,我们可以对生词进行对比猜测词义。
2.学会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在英文阅读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读者对作者言外之意的理解了。这就要求读者不仅要看懂文章,而且还要体会出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如:一些观点,一些情感,一些看法等等。
3.学会通过“略读”获取文章的主题
在阅读课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面对一篇文章,常常通过逐字、逐句、逐段阅读,来判别文章的主题。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因为采取这种读法,学生很容易把精力集中在对字、句、段的分析与理解上,而对文章的主题却缺乏综合分析,辨别不清。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略读”。略读是选择性阅读的方法之一,它与正常阅读的区别在于学生不必要把文章的每部分都读完。当面对大量的长短不一的阅读材料时,为了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只需略读;当学生没有时间、兴趣,甚至不需要读完文章的每部分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略读。
4.学会读首尾句,预测文中细节
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或平时测试中,英语文章往往隐去了标题。这固然给抓文章中心带来了困难。然而,英语的写作特点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英语文章多是按“总——分——总”这样一个思路写的。因此,研读首、尾句,对快速阅读理解文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但由此可以抓住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揣测作者的态度、意图,从而进一步猜出作者所要写的细节。这样,对文章的领会就容易多了。
5. 注意连接词,揣测作者意图
英语文章中,作者往往先叙述或介绍常人的观点、他人的态度、看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或与之不同的观点,即作者本人的意图或事实真相及本文的主旨。两者之间常用but ,however,yet,in spite of,though,although,even though,even if等连词,或in fact,on the contrary等短语连接。掌握了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就大大加快了阅读速度。同时理解的正确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平时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素质和能力,英语学习一定会成功,考试时也就不再感到困难了。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2]Lan Jie.How to improvereading speed[J]中国英语教学,2003.9.
[3]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81.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阅读技巧训练 篇12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的灌输, 忽略了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语言技巧。多年来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采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重视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 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讲解句子层面上的语言难点, 试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则忙于背诵语法规则和单词, 认为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就是掌握了文章的意义。其结果是学生具备了很好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能力却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真正涵义。
近年来, 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教材的内容及编排形式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而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方法也随之有所变化, 突出表现在教师的课堂地位, 由主讲改为主导, 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指导者。而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指导任务, 我通过实践教学, 提出以下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以供同行借鉴。
一、引导学生加强对语境知识的掌握, 对把握阅读内容的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篇文章, 其内容本身的意义比文字意义要重要得多。表面来看, 学生阅读的是语言文字, 但文字背后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文字只是表达内容的工具, 阅读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了解其背后的内容。因此, 关注文化语境知识的学习, 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和语言内涵的理解有着深刻的意义。
学生的语言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他们的交际能力则决定了他们对于一定情境的理解。因此,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通过正确的相互理解, 使阅读能够顺利地进行, 从而使阅读转变成读者与文字或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而要想使这项交际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交际的双方必须有共同的语言作为基础。
在进行阅读时, 一方面, 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尽可能地了解与文章有关的知识, 以便加深对作者和文章的理解和挖掘另一方面, 要想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具有博而精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人性的陶冶。同时, 在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文化和文学方面的内容, 尽可能多地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民俗, 培养他们学会运用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背景知识的教学, 学生会不自觉地发现:原来不为双方所共有的知识会在交际过程中变为相互知识, 成为进一步交际的基础。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二、适当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 将注意力集中于宏观结构, 更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 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
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阅读的速度就是理解的速度 (胡春洞、戴忠信, 1998:34) 。大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逐词逐句进行阅读, 过分依赖视觉信息。这既妨碍阅读速度的提高, 也影响阅读理解。2) 过多注意细节, 抓不住文章重点。学生习惯于课堂的精讲细练,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字、词、句和语法结构等上面, 而忽略了文字所承载的信息, 并且容易遗忘前面所读的信息, 从而导致理解力下降。3) 过多注意语言的形式, 而忽视语言的意义。如果适当提高速度, 那就会迫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意义上, 从而提高理解力。
究其原因, 1) 学生在加快阅读速度时, 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所需信息上。他们会先看题目, 然后快速浏览文章, 获取相关信息。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宏观结构。2) 适当加快阅读速度, 有利于学生对信息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如果对保存的信息不及时加工处理的话, 便会很快丢失, 那么后面所获取的信息便会因为失去关联而变得支离破碎, 我们就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所有的细节, 并且提取信息。因此我们应尽量注意那些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 也就是宏观结构。3) 学生慢速阅读对阅读理解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危害 (胡春洞、戴忠信, 1998) :其一, 我们的注意力只能有一个集中点。如果学生将注意力放到部分信息上, 将部分信息作为注意力集中的焦点, 就很有可能失去其他信息, 不能理解整体。其二, 慢速读者阅读过程复杂, 他们往往以词为视幅单位, 对一个句子的处理需要多次定睛才能完成。由于视幅小, 大脑记忆负担重, 因此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细节问题, 容易造成见树不见林的结果 (同上) 。其三, 慢速读者不善于利用篇章知识, 不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和宏观结构, 他们阅读是消极的、被动的。4) 对于阅读理解, 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提取和加工有关信息。适当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篇章知识来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掌握其宏观结构, 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立体的意义框架。
最后, 引导学生根据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文章中的已知信息对文章中作者的真正意图及暗含信息进行合理推测。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是文章整体意义的一部分, 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作者对于文章中所讨论话题的态度。推测即是根据已知信息经过读者的合理分析对作者未直接表述的含义进行提炼。在这个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推论的基础是依据作者的话语而不是读者本身的感觉或经验。2) 确保作出的推论能够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依据。3) 作出推论后, 应检查是否跟文中的表述相矛盾。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技巧】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英语教师05-14
高职高专会计英语08-13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12-28
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07-18
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05-24
高职高专英语听说课程06-03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08-17
高职高专英语听力09-15
高职高专英语语音教学11-23
高职高专英语综合下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