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2024-06-10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共12篇)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1

为了从实际出发, 灵活而又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 以便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 发展个性, 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究, 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阅读教学不同环节中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Pre-reading to find questions

首先, 通过快速阅读, 对文章整体理解, 并学会利用文章的题目和插图或图片, 把握文章大意, 段落大意及关键词所传递的重要细节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 提出自己的问题。先在小组成员间进行问答练习。并选出小组中认为最佳的问题, 为全班互动做准备。通过小组间互动, 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 取长补短, 完善了自己的理解。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学习, 自主分工协作, 倾听和采纳他人意见, 尊重对方, 有助于学生的思想交流,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Analyzing the questions with teacher’s help

全班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 小组间展开问答竞赛。 (一组提问, 指定一组回答) ,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提出还未能够解决的疑问。教师适时点出最佳问题和回答。把最佳问题写在黑板上。当然点拨、引导并非全盘告诉学生, 而是给学生一个跳板, 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理想的彼岸, 达到探究的效果。如:人教版高一必修 (二) Unit5 Reading“The Band That Wasn’t”学生对标题不理解, 老师可以分析文章的具体情节, “Who does this article talk about?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m?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 答案也就越来越明朗。但是, 老师的分析不能单靠问答的提问来解决问题。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同学们进行探究。鼓励他们进行探讨, 对话, 争辩, 提高他们的合作, 获得经验, 增强自信, 提高能力。有时可让有条件的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搜索。老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一个组织者, 促进者, 帮助者, 甚至是参与者与合作者。

三、Summarizing problems and retelling the full text

汇总问题, 用“回答”完成对文章的复述。

例如:在第一单元, 笔者和学生用了六个问题, 完成了对Anne’s best friend的课文复述。

Q1.Who was Anne’s best friend?

Q2.Why did Anne and her family hide away during World WarⅡ?

Q3.What did Anne put down in her diary while she hid away?

Q4.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hiding away?

Q5.Why did Anne stay up on purpose one evening?

Q6.Why did Anne no longer like looking at nature through the windows?在第二单元, 笔者和学生用了八个问题, 完成了对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的课文复述。

Q1.Why was English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Q2.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Q3.What was the old English like?

Q4.When was the vocabulary of English enriched?

Q 5.W h e n w a s E n g l i s h b r o u g h t t o A m e r i c a a n d Australia?

Q6.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s of English spelling by the 19th century?

Q7.Is English spoken in South Asia now?What abou English in China?

在复述中, 需要教师提供一些过渡语来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复述。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基础。经过45分钟的教学,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所给出的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复述。然后, 通过课下作业巩固----把复述内容写到作业本上, 并上交。为了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 笔者又增加了一项练习。当学生能够复述文章之后, 要求学生用30—50个词来概括文章大意或从文中得到哪些启示。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 也为答阅读理解题奠定良好基础。

四、Practicing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after class

在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学训练后, 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利用手头的阅读材料, 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 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古语说得好:“功夫在课外”。学生的能力指导在过老师利用课堂时间, 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要靠自己。快速发展的国际交流, 英语的广泛应用, 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 我鼓励他们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尽可能阅读原文或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材料, 不断扩大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他们常读的有《学英语》《英语周报》《疯狂英语》《新概念英语》等报刊。毫无疑问自主阅读后, 同学们拓宽了英美文化知识, 提高了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 在现代教学中, 我觉得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要使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 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只要老师发挥好鼓励、引导和监控的作用,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中提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2

1.语言的障碍。Readingis a comprehensive skill because it concerns the recognition of configuration,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inflex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魏立明,孙长顺: )由于有的单词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意思,而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具体的文章之中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因此,词义的转换和搭配仍是阅读中的障碍。所以要避免进入见词就查字典的误区。

2.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因为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的无形障碍。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时很难做出判断。People believe that 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 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魏立明,孙长顺:2001 )。 所以多做泛读的训练将有所帮助。

关于这两个障碍的排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中也有较详尽的论述。

3.阅读技巧的障碍。而这一障碍又是多方面的。如找中心思想,推断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说明的意思,确定作者的语气等。本文将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原则

大多数人在阅读的时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习惯。以下简介几种:

1.音读

很多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此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唇诵,有时是喉诵。读写活动都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人体的任何部位,包嘴,头喉都不动。只是在心里自言自语,一字一句地读出每一个词。由于这只是一种内在的说话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较困难。所以要强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强制自己加快阅读速度,才可以逐渐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3.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是让其在每个单词上都平均花费时间,而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所以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懂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而回过头再来看,以至于养成复视的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联练习可见成效。

5.头的摆动

有的人在阅读文章时,头部会无意识地左右摆动。这也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时候,他往往会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一来,当他顺着一行字往下读的时候,就会轻微地摆动头部。而当他开始另一行时,就会很快地转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对准要读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头的摆动,自己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而正是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对阅读速度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要想办法检测并控制头的移动,以便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

6.查字典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部分生词,有的人查字典寻词义,而忽略采用猜测或逻辑推理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是频繁地查字典。这看似勤奋。实则用手代替了脑的思考。阅读时,查生词的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不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应当予以纠正。Forming good reading habits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魏立明,孙长顺:2001 )

三、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来说,英语的阅读可分精读、泛读和快读三种形式。

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是先疏通词汇,粗知文章的轮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内部联系,然后深入重点,剖析语言,分析内容,把握文章的重点,最后综合归纳,领会作者的意图。有一些阅读的基本技术在平时就要注意运用,如圈点,摘要等。最好手里拿一只笔,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生词等勾画出来,通读全文后,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闪电般地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回过头来有目的、有意识地核对其中的细节,完成以后,应养成良好的记录笔记的习惯。对文章的生词、语法、句法等难点进行整理,以便今后复习。

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应尽可能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以及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资料。如人物传记,科普读物,寓言故事,社会文化,文史知识,新闻报道,广告说明,信函,图表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读一些英文版的简易读本。这对于了解各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则有所帮助。

这两种阅读方式都需要在平时进行训练和加强。然而在各种英语考试之中,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们还需要掌握另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读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完成答题者和出题者书面交际的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之中,略过无关信息,筛选有关信息,利用标题、段落、黑体、斜体、图表、图画、主题句和关键词语,辨认要点,迅速有效地获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阅读速度,进行快速阅读也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读、计时阅读、略读和查读等。

1.快速泛读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将讲的泛读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掌握书中主要内容即可(文秋芳,)。要确定一个明确的数额,要结合自己的实践,量体裁衣。同时应注意读物的难易程度,单纯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计时阅读

有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慢读时理解准确率就高,而快读时准确率就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抱怨平时做题准,一到考试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么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平时必须有意识地多做计时阅读的训练。高考中平均每篇阅读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七、八分钟左右。因此平时计时阅读训练每次进行5至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没有效果。所以训练时可以由老师或自己先计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计下止读时间,即可以算出阅读速度,持之以恒,应见成效。

3.略读

我们把略读也可称为跳读或者浏览。这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而所谓的略读,实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而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我们在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极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速度阅读。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聚统计,大约有80%的主题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们往往可以通过阅读每段的首句或尾句来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关联词,如转折词however, moreover,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读

查读又称为寻读。同略读一样,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熟练的读者运用查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查读是一种从大量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文秋芳,1996)。运用这种方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略过尽可能多的文字资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提高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主旨;意图;观点;态度;猜测词义

一、英语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1.词汇量不足

实践表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受到词汇量的限制,词汇量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就少,速度就快,理解的正确率就高,词汇量小则相反,当然还有一些看起来面熟但不知道确切含义的词或短语,都会给阅读理解造成障碍,加之学生本身所掌握的词汇有限,如果在平时不注意积累,那阅读时便会增加难度。在教学中我发现虽然学生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但他们在遇到派生词或词性发生变化的词时仍会感到陌生,从而给阅读带来困难。

2.语法知识不扎实

在阅读中,学生如遇到长、难句子,往往不会正确识别和分析,造成理解失误。例如,阅读材料中有的地方使用了插入语,有的地方是从句,这就使句子结构复杂化了,而语法始终是学生难以突破,让学生觉得头疼的难点,如果一篇材料里出现了多个语法难点,学生就会觉得这篇文章太难了,无法看懂,失去信心。

3.缺乏文化背景知识造成阅读障礙,影响理解

比如学生对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缺乏了解。学生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了解较多,但对万圣节、复活节、感恩节等就了解得相对少一些。

二、英语中常用的阅读方法

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1.略读

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

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对于这些阅读方法我们要在阅读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进行练习,每节课选择一种主要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来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不能急于求成。并总结一些做题小技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握主旨推断法。在某些情况下,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但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前后的逻辑关系以及暗示来推敲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再以主旨为核心答题。阅读主要还是靠学生来自主完成,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很重要了。

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

有时,我们在阅读中会遇到一些似曾相识的词。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遇到这类词不必去查字典,我们可利用构词法知识推测其词义,掌握了这一技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词的数量。

英语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构成新词,即转换、派生、合成。

1.转换

一个单词或词组由某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叫转换。转换后的词义与转换前有密切的关系。

2.派生

在一个单词前或后加上一个词缀,变成一个新词,这种方法叫派生。

词缀有前缀,后缀两种,通过加前后缀派生的新词,在意思上与原来的词相关。

3.合成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作合成。合成的词义也很容易从每个词原来的词义中推测出来。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重庆市武隆县白马中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提升方法分析 篇4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当下英语阅读教学中,仍旧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展开,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内容。教师希望在单位时间内将内容做全面的讲解,勾画阅读内容核心,分析阅读词汇与语法的重点内容,从而希望学生将讲授的内容进行对应的自行记忆来完成教学。在教学中,学生所进行的互动回答较为单一且频次较少,一般都受到了回答范围的限定,缺乏应有的内容扩展。

2.缺乏语法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教师集中精力在语句与词汇的理解上,但是却缺乏对语法的深度将解,对于无法正常解释的语法问题就统一通过固定搭配的说辞来解释,促使学生对语法做强硬的记忆。对于长句、省略句与难句等情况缺乏合理正确的解释引导,从而无法对阅读材料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理解,抑制了学生对文章真实含义的领会。甚至部分学生党面对疑难语法句式时产生较强的畏难情绪,无法有效判断语句含义。

3.缺乏对阅读材料中生僻词与多义词的规范理解。在阅读材料中会有较多生僻词与多义词,教师一般针对其内容进行片面的理解,缺乏对词汇做深层次的扩展分析,甚至面对疑难词汇采取一带而过的状态,只能浅层的分析词汇的表面含义,缺乏词汇在语境环境中的深层分析扩展。而由于对词汇或者短语的偏差性理解,甚至会导致在语句的理解上产生误差,进而影响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众多俚语的理解,考验了教师的词汇量与语言文化功底。

4.不合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的丰富性,但是部分教师会进行多媒体技术的滥用,无法实质性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过多的将多媒体活泼多样的教学运用在与教学提升无关的内容上,让学生注意力转移,缺乏对核心知识点的深层次提升。在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实际上缺乏严格的筛选,制约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升方法

1.注重词汇与语法的基础教学。阅读理解的基础功底在于词汇与语法教学,同时也是阅读理解中最大的理解障碍。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词汇量积累不充足,词义理解不精准,语法功底不扎实。因此需要较好的督促学生做好基本词汇与语法的记忆,同时在日常的阅读与完形填空等材料教学中做对应的强调与反复记忆。尤其是对于高频词汇,需要反复的记忆,甚至要将大纲意外的部分高频词汇做有效的巩固,从而有效的促进在阅读理解能力上的提升。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外文读物的积累,多进行反复的记忆与阅读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感与理解的反应速度。同时阅读中要将词汇与语法做上下文联系性的分析理解,避免单独的猜测。不同的语境环境下存在一定差异性理解的状态。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容易逐词逐句的理解,缺乏对上下文的联系考虑,一旦遇到生僻词汇就会进行查词处理,无法养成对上下文的分析理解来有效猜词的能力。同时喜欢在阅读中四处留下笔迹,导致注意力分散,无法将精华部分标注出。阅读中也缺乏时间的紧迫意识,拖沓缓慢。要积极的培养阅读学习的时间观念,提升阅读重点的精炼勾画,注重上下文理解,培养对生僻词汇词性、词义的猜测能力。同时注意对整片文章的通读来总体把控文章内涵,同时需要有效的采用英语体系思维方式,避免对中文语法与文化的过多带入。一方面要关注文章核心大意,另一方面要注重关键细节的揣摩,对于模糊区域要理解透彻,避免相同问题的反复出现。

3.合理进行阅读训练。为了保证阅读能力的提升,要采用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作为基础巩固。需要训练阅读的速度与准确度,尽可能提高阅读速度,适当的运用精度与速读相结合的方式。带着问题做阅读等都是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效率的方式,依据理解难度程度的不同,对阅读各部分的投入时间做差异性的安排。在阅读训练中需要依据情况做好不同阶段的目标安排。开始可以采用慢读来提升理解准确性,接下来可以适当提升速度,同时保证准确率,最后成熟阶段需要保持速度与高准确率。不同目标对应不同的情况与学生状况。

4.适当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便捷性,其中尤其是在复习课程阶段,可以将语法与重点阅读学习方法做总汇分析,甚至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做有效而清晰的理解脉络。但是多媒体运用要围绕知识灌输为核心,不能过多的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不能完全的游离学生思维而缺乏教学核心,需要让多媒体服务于内容,不是让内容服务于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中需要将核心内容做有效的展示,多提供技巧性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常规性内容仍旧需要以传统口述教学展开。多进行师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三、结束语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充分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实际水平与能力为教学出发点。做好英语阅读教学的透彻性,依据不同学生水平做针对性教学,不能过多的偏向成绩优秀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需要综合性对待。指导不同水平与学习障碍的学生做个人阅读能力提升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做好课下功夫积累,从而有效的促使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方法 篇5

小说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不同,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以叙事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学样式。在小说中,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与刻画,来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以及各种表达技巧来反映现实生活。小说容量大,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发展变化的轨迹,能更完整地记录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能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乃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小说,可以学习掌握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与技巧,形成个人对小说知识的贮藏。

在高中语文的各类教材中,经典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承载着古今中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老师通过高效优质的经典小说作品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大自然,感悟不同的人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热爱美好的现实生活。充分体味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比较中进而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怡养性情、提高修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 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小说有效阅读效果之基础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高中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课题,小说阅读课堂以及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因此,在高中阶段,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长期生活在教学第一线,大力开展中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通过较长时间高中小说的阅读教学,有效阅读的具体策略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不同特点的学生,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相关的小说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的特定教学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它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基本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运用常见的语文教学手段,遵循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通过日常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技巧,完成小说阅读任务,提高对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要让学生想读,读得进去,懂得其意义。可以说,阅读策略就是达到小说阅读目标,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哪一种阅读方法,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步骤的问题。小说教学的最高教学目标就是当学生阅读一篇小说时,自然而然地确立小说阅读的目标,同时能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持续不断地维持阅读兴趣,让学生继续有阅读欲望的过程。

2小说阅读攻略

1.小说环境的作用,从七个方向去思考和分条组织答案:烘托渲染氛围,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交代人物活动背景,象征暗示什么,表现人物心情等。例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二大题《第9车厢》文后第四小题,题干要求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画线原句“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参考答案:(1)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2)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无助感;(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结尾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答案中的三条是根据七个方向中氛围、人物、情节这三点组织出来的,结合原文内容补充完善,每点2分,总共6分。

2.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可以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细节等)来分析,还可以从情节发展的前后对比上琢磨,还可以从环境的烘托中去欣赏,最后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分两个步骤,第一简洁地概括出形象的特点,第二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此形象为什么会有此特点。例如《201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第三大题《峡谷》文后第三小题,题干问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外形质朴身材粗壮,他直鼻紧嘴,身体强壮,肌肉结实;

(2)举止沉稳骑术高超,一人一骑,独行峡中,虽山路崎岖,却并不上下颠簸;

(3)性情粗狂不拘小节,他用刀割肉大口吞咽,用袖擦嘴大碗喝酒。答案中的这三条是根据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归纳出来的,每点2分,总共6分。

3.小说情节的作用,从六个角度去思考和陈述答案:体现人物特点,表达作品主题,烘托渲染氛围,和上下文情节的关系,表达技巧作用,给读者的感受等。例如《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三大题《最后的黄豆》文后第三小题,题干问: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生动揭示了主人公爷爷的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着和顽强的性格特征;

(2)是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3)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答案中的三条是通过对六个角度中人物、技巧、情节这三点的分析完善组织出来的,每点2分,总共6分。

4.小说主题的归纳,可以从五个角度分步骤思考作答: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情节安排,小说的环境,小说的标题和线索,小说的时代背景等。小说主题在归纳时可以采用固定句式,即通过描写……内容,表达了……情感态度或思想哲理。作为探究题,小说的主题可能不止一个,从几个角度思考分析,就可以概括出几个主题,分条陈述即可,陈述模式是先总后分,先概括后阐述。例如《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四大题《面包》文后第三小题,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的主题。参考答案: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度过困境。在深夜的厨房,夫妻双方都发现对方已经老了,丈夫偷吃面包后撒谎,妻子发现谎言后并未揭穿,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一块给丈夫,都传达了爱与无私。这样的答案在组织时,是结合了小说的时代背景,根据小说末尾注释,小说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再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就能理解出“爱”的主题,总共6分。

5.小说技巧的赏析,可以参考诗歌鉴赏中所学知识,经典的知识都是互通的。比如可能涉及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悬念、照应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等),语言特点(形象生动、含蓄凝练、朴实通俗、艳丽奔放、感情充沛、幽默讽刺、亲切自然等)。在组织答案时要分步骤:

(1)点明所用表达技巧;

(2)结合原文分析怎么用的;

(3)有什么表达效果;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6

美国心理学家Frank Smith在Understanding Reading一书中指出:“阅读不是一种消极的活动,读者要想获得知识,必须做出积极的贡献,至少要做出与作者同样大的贡献。”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感知内容,为后面的理解加工阶段做准备。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在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可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提高其自学能力。

二、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阅读训练中最关键的一步,只有有了一定词汇量的积累,才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反之,大量的阅读也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所以,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必须让学生过好单词关,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

三、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最好带上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脑子里有时间观念,有紧迫感,养成迅速进入角色状态的良好习惯,避免平日练习状态与考试时差别过大,导致考试时常出现做不完题的情况发生。

四、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阅读活动。

1.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单纯通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样去泛读,不仅扩大了阅读量,而且拓宽了题材和体裁。重点应放在针对问题快速地捕捉信息上,速度要快,同时也要把握好对语篇的理解。

2.要注意给学生选择材料时掌握的原则:(1)思想性强,内容健康;(2)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3)材料的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4)语言地道、规范。

3.阅读要讲求效率,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比如说让学生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

4.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为了扎扎实实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外,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

(1)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有的学生爱出声,有的用笔指读,有的边读边查字典,这些习惯均应克服。

(2)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的重点段、段中的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方法。

(3)指导学生“依纲”阅读,这个纲就是文章的理解题。一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再看问题,回头看短文,然后做选择答案。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做选择答案,这样可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五、平日归纳考点项目题型设计,多分析文章体裁、题材。一般来说,问题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细节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not mentioned?

2、词义猜测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构词法及上下文传递的信息,结合常识、语境等推理和猜测单词、短语。如: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n the 2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3、推理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程度及对文字内在信息的提取决断能力,包括对文章潜藏信息的挖掘能力、数字运算的能力、推断人物心理、人物关系或命运的能力,通过文章趋势合理推断和确认因果关系等。如:It can be inferred that……

4、主旨大意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总体的把握程度,包括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确定最佳标题等能力。如: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六、指导做题技巧,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解题能力。

1.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2.猜测推敲生词。阅读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要冷静思考,首先通读完全文,了解了全篇短文的大意,就很有可能猜出生词的大意。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可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判断生词。

3.正确理解题干。在做阅读理解时,一定要仔细看完问题,看清楚要求再做答。

4.利用常识解题。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有利于阅读理解。如果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读起文章既省时又省力,做起题来也就更加从容一些。

总之,阅读理解试题是高考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是一个值得注意和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我们有理由并且也有责任把这一项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大工程研究进行下去。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7

1 下定义或解释法认知词汇

多数情况下, 作者都要以解释的方式来说明一个词的意义。比如, 在…then the local government decided to augment or increase the training programs for jobs.“augment”在此句中很可能是一个生词, 不过可以通过“or increase”的解释, 判断出“augment”的意义就是增加 (increase) 的意思。再如, Various westerners are much interested in the culinary art or art of cookery.尽管该句中斜体词对学习者可能是生词, 但只要我们看看“or art of cookery”这个大家熟知的解释性短语, 猜出该词的意思并不难 (烹调术的意思) 。又如, The female mosquito is a vampire and lives on blood.从“lives on blood”可推知“vampire”的词意为“吸血昆虫”。

2 语言场景法认知词汇

我们在阅读文本时, 通常会读到作者用白描的写作手段展示给读者一些特定的语言情景, 如同给读者展示一幅动人的舞台场景, 尽管听不清楚舞台上演员在说什么, 但由于舞台画面所烘托出视觉效果的缘故, 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舞台上演员的思想、感情、行为和动机。文本中的白描性语言场景正好起到了这种类似的作用, 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对词汇意义的较为准确地推测和理解。如:The oil lights beamed brightly and illuminated the dark dormitory so clearly that we could see the bed, the desk and the two good-looking chairs arranged gracefully there.咋看“illuminate”, 似乎不易理解, 如要了解其意意义要么查词典要么问老师, 但如果仔细阅读, 这句话给读者营造了一些重要的“烘托性”信息, 如the oil lights beamed brightly the dark dormitory;could see…, 这些信息让我们轻松地猜出illuminate的意思为“照亮”。

3 对比法习得词汇

写作的时候, 作者经常会使用比喻和对比者两种修辞手法进, 用以表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处。在阅读文本时, 读者利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推断出生词的意义。如, The Asian gibbon, like other apes, i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fe intrees.上句中“like other apes”是个比喻性短语, 它明白地告诉读者, the Asian gibbon (是个生词) , 从修辞手法来推测, 实际上就是一种猿 (ape) 。再如:The main point of your schedule is clear for all of us;however, the details are still hazy.句中however是一个表示对比词, 它引导的分句的意义与前面 (clear) 的词义正好相反, 所以读者可以由此推断“hazy”是clear的反义词 (不清楚的、朦胧的) 。

4“概括式”词汇学习法

当读者阅读一篇文章时, 往往会遇到一个概括性的上下文中出现难以理解的词汇, 而作者所使用的那种“暗示性”语境, 为读者推断测生词的意义提供了“概括式”的情景语境。比如:Miss Sandy contributes money to the Red Cross, the Young Club, and the Cancer Found, she also volunteers for a long time in the hospital, she is really altruistic.通过对Miss Sandy向红十字会, 向年轻人俱乐部, 癌症基金会无私地捐款, 还在医院进行义务活动等“概括式”的描述, 读者就比较容易地推测生词“altruistic”一定是“褒义词”, 该词应当是“利他的”、“不自私的”等意思。

5 利用“暗示性词语”学习词汇

在阅读文章时, “暗示性词语”往往能帮助读者提供一些有效且实用的线索, 来推测所遇到生词的准确词义。例如, 句子“X-ray therapy, that is, treatment by use of x-ray, frequently prevents the growth of tumor.”中的“therapy”对读者来说极有可能是生词。但“that is”的“暗示性”很强。它向读者暗示了“therapy”的意义就是后面“治疗” (treatment) 的意思。用这种方法可以脱离词典和老师的帮助轻松学习新词。再如, 句子“Unlike China, in which many a different nationality makes up its population, Japan’s population is rather homogeneous.”中的“homogeneous”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应当是一个生词, 然而句子里使用一个有很强“暗示性”的词汇“Unlike”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同异, 据此, 读者可以推测“homogeneous”是“同一类”、“相似的”、“同种的”等意思。学习者在阅读英语文本的时候如果能经常注意类似地有较强“暗示性”词汇的特征, 他们就可以通过语境进行推断词汇的意义, 从而习得词汇;与此同时, 读者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会逐渐地养成对“暗示性”词汇的重视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意义的良好习惯;反过来, 读者掌握这种词汇拓展的方法, 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意义, 提高阅读的效率。在下面的例子中, 并没有that is, unlike等指示性、暗示性词语, 但只要学习者在阅读中认真研究, 仍可进行有效的推测。比如:To test is to sample and predict.We test a frail-looking chair by touching it before we sit down, or we prod the ice of a newly frozen pond with a sit down, or we prod the ice of a newly frozen pond with a stick before committing ourselves fully.With an exploratory poke we hope to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the chair or the ice well enough to predict later performance.句中斜体部分对读者来说, 应当是个生词, 但只要注意短语“by touching”, 读者就会根据该短语提供的线索和上下文的语境, 读者就比较容易地猜出“frail”是“weak”的意思。再看“prod”这个较难的词汇, 我们可以从句子中出现的相关词汇如“touch, the ice of a newly frozen prod, with a stick”等, 读者就可以清楚地猜出“prod”是“刺”的意思。”

6 利用“背景知识”习得词汇

丰富的个人体验和广博的背景知识是阅读中词汇习得的催化剂。在英语学习的平凡过程中, 学习者常常会在不同的学习场合遇到各种各样的新词, 同时要求读者以某种方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理解文本的意义, 同时要推测文章中所遇到的生词的意义, 扫除词汇障碍, 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意图。对文章中生词意义的理解很多时候要借助文章与生词之间的背景知识来完成, 如果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 对文中生词的理解和猜测就会容易的多, 对文章的理解也会快速和深刻的多。比如说, 一个得过眼睛疾病, 经常去看“眼科医生”的学习者, 在阅读有关“眼科疾病”的材料时, 对“眼科医生 (oculist) ”这个生词的理解会比其他英语学习者更加敏感, 因此更容易使读者猜测到该词“oculist”是“眼科医生”的意思。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 以便获得更多的背景知识, 反之, 大量的背景知识的获取和掌握, 是英语学习者更好进行英语阅读的前提, 更是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词汇,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阅读是词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词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扎扎实实的、点滴的积累。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 应当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性,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大阅读量, 丰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储备广博的背景知识。如此, 词汇习得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词汇是通向意义的桥梁, 是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文本的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都须要建立在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 如果词汇量太少, 则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阅读的实践告诉我们词汇量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又是互为促进的过程, 所以,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突破词汇的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方法。

摘要:该文从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实践出发, 提出从所给定义、语言场景、对比、概括、同义词、指示语、独立猜测以及背景知识等八个方面入手, 提出英语阅读是英语词汇突破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红梅.英语泛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1997 (6) .

[2]候静, 李颖.利用语境加强词汇学习[J].华北煤炭学院学报, 2005 (9) .

[3]刘昕梅.浅滩英语词汇学习方法[J].教学札记, 2005 (6) .

[4]李健健.再谈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J].工会论坛, 2006 (1) .

[5]刘伯茹.论大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 (9) .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8

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不克服掉错误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就无从谈起。出声读、逐字读、指读、回读都是典型的错误习惯。另外, 课堂上常见的现象是学生用手指或笔尖挨个指着读, 还有不断地回读和重读现象。这些不良现象需要教师耐心纠正和指导。

那么, 如何正确阅读呢?

1. 视幅要宽, 一目十行。

2. 限定阅读时间。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孟春光

3. 视时要短, 意群要长。

4. 遇到生词要猜, 不要依赖词典。

二、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好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应该以泛读材料为基本素材, 以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为原则, 高效率地找到题干所对应的有用信息。

1. 预测大意。

阅读正文前, 就标题和主题句来推出阅读材料的大概内容, 也可以读了一二段之后预测下段内容, 或者浏览首尾两段和中间各段的主题句, 这对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推测出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积极的意义。议论文和应用文就很容易抓到主题句。

2. 略读 (ski mmi ng) 和扫读 (scanni ng) 。

Ski m是略读或泛读, 意思是快速读过去, 取出读物中关键性的东西, 用这个方法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题, 发现作者的观点。Scan的意思是扫描, 指用肉眼或机器仔细察看, 查找。因此, 这个方法可用于目的性阅读, 带着问题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有关事实细节或某一具体信息。

3. 调整阅读速度, 灵活应对。

阅读的速度不可能是均匀的, 一个人阅读不同的材料或是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 由于体裁和难度不一样, 速度也会不同。如果只追求速度, 理解的程度就会降低。所以读者应该意识到阅读速度是可以调节的, 只有合适的速度才能获得快速准确的阅读效率。

三、阅读理解的题型设置和答题技巧

高考和大学过级考试的阅读理解基本分为四大类:事实细节题, 主旨大意题, 推理判断题, 词义替换题。注意不同题型使用不同的答题技巧。

1. 事实细节题。

这种题型在阅读考查中占比例最大, 具体方法是带着题干回归原文。细节题一般在文章中能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 但是不可能与阅读材料一模一样, 注意干扰项的特点:部分正确, 部分错误;是原文信息, 但不是题目要求的内容;符合常识, 但不是文章内容;解答事实细节题需注意主旨与细节是相辅相成的, 确定了主题, 才能理解材料的作用。

2. 主旨大意题。

文章主旨一般出现在文首、文中、文尾, 如果没有明确主旨, 需根据全文总结。解答主旨题时不管它出现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都作为最后一道题去做, 因为做完其他题后会对主旨的理解有帮助。着重理解首末段, 大部分主题句都出现在首末段。作者有意识地反复重复的观点通常是主旨。另外, 首段出现疑问句时, 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主题句。

3. 推理判断题。

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现以下干扰项:只是原文的简单复述, 而非推断出来的结论, 学生误把直接表达当做间接推理;看似从文章中推出来的结论, 实际上与原文不符, 如因果倒置;主观臆断,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常识或自己想法而忽略文中内容和作者观点。

4. 词义转换题。

这类题一般考查超纲词的含义、熟词生义或一词多义。猜测生词时可通过因果关系, 同义词、反义词的关系以及构词法。然后将猜到的词代入原文看它与上下文意思是否吻合。

最后, 学生在训练有素后, 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即看到某种题型的题目脑子中就会出现相应的解题技巧, 当然, 这些技巧只是辅助作用, 重要的是学生平时多读, 多多反思自己的错误, 把好的技巧融入到阅读当中。只有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才能登上阅读这座高山的顶峰。

关键词:音乐理论教学音乐才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音乐基本理论在整个音乐理论教学体系中是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 它是音乐专业各学科的共同基础课。从专业的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中师、幼师, 到普遍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都要讲授有关基本乐理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无数事实证明, 音乐学习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 往往都是由于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所以说基本乐理课是搞好音乐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2.为学习其他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

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各种音乐课程的设置, 相互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分为并列课程与后续课程两种, 前者如视唱练习课, 后者如钢琴、声乐、初级和声课, 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在并列课程中, 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这是由于各种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独立体系而造成的,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课程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 在可能的条件下, 也可以改变某些教学程序。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发展音乐才能, 开发智力, 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也包括思想教育的目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不要把思想教育仅限于政治思想,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 树立正确的文艺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

2.组织教学, 贯彻始终。

组织教学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 教学不应理解成仅仅是搞好课堂秩序, 更重要的还是用精彩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使教与学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协调的最佳状态。组织教学, 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讲课时, 内容充实, 富有感情, 有声有

中职学校音乐理论课教学浅谈

河南省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王文胜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的方法分析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新课改实施以来,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在知识背景与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查更加灵活多样,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以做好阅读理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1、有效解决词汇问题, 创新教学模式

阅读理解是词汇、语法及句子所构成的整体,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句子的理解与必要推测, 而是出现的完全生僻的词汇, 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词汇所在句子及整段的理解。因此, 要做好英语阅读理解, 首先攻克词汇难题, 在日常的词汇记忆中, 应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英语单词词汇的构词规律, 结合语境加强词汇记忆, 不仅要注重词汇的拼写, 还应在掌握与该词相关联的词性、词义及概念等的同时, 将词汇运用到句子中以加深理解记忆。

阅读步骤去繁从简, 避免课堂陈式化。以Reading Advertisements为例, 进行模式创新。Step 1 Lead in:要求学生看图说话, 描述图中信息。同时穿插一些问题:where can we find ads?How many types of ads do you know and what are they?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至广告主题上来, 过渡到课文教学。Step 2 Reading:快速阅读, 只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直接对细节进行阅读, 设置问题:What is an advertisement?Does an ad always tell people the complete truth?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we should do with the ads?Step 3 Using the reading strategy: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出肯定性评价, Now we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advertisement, but do you know how the text is organized?这个问题能引发学生对本文篇章结构的思考, 以此导出Reading strategy部分的教学预设。

2、掌握合理的阅读技巧

必须掌握合理的阅读技巧, 将阅读理解解题过程控制在一定时间内, 避免逐字逐句阅读理解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这样可以综合提高英语解题效率。因此, 在做英语阅读理解题时, 应掌握好对略读、跳读及细读的把握, 在提高阅读理解解题准确率的同时节省了时间。首先略读方面, 在阅读文章之前, 应先大致了解问题的重点与方向, 然后对阅读理解的内容进行大致粗略阅读, 不需要逐字逐句去理解, 只要整体了解内容大意, 大大降低阅读理解时间。其次跳读方面, 应在把握问题重点的同时跳过不理解的词汇或句子, 尤其是不相关的词汇及句子可直接跳过。而细读方面, 尤其强调的是对问题相关句段的细读, 这是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

比如:‘Switching off’gravity would be like letting go of the string.Things not attached to the Earth would fly off in a straight line.People in buildings would suddenly shoot upwards at a great speed until they hit the ceiling.Most things outside would fly off into space. (安徽卷) , 与这一段相关的问题为:The word“shoot” underlined in the 2nd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A.send for.B.move quickly.C.come out.D.grow quickly.对于这种类型的问题, 可整段略读完后跳读出现“shoot”这一句的前后两句, 然后细读“shoot”所在这一句, 并结合对整段的略读与前后句的跳读推断出正确答案。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 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 培养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阅读兴趣并激发阅读动机, 先选择兴趣相关的文章练习阅读, 慢慢激发起阅读积极性, 再有效扩大阅读范围。很多阅读文章以生活中的故事为题材, 内容引发深刻的思考,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 教师可涉及几个问题,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比如:Who is the lady?Here refers to what?等类似的问题, 教师通过问题的构建, 让学生的教学的意义有了基本了解, 教师利用这些教学问题引入学生的生活, 为学生的阅读学习作铺垫。在阅读的同时注意设置悬念情境, 以探疑的心理投入到阅读中, 并定时通过做题对上一阅读阶段的成效进行考核, 若有进步可充分提高继续阅读练习的积极性, 若并无进步, 则需对上一阶段的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进行反思, 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改正。同时还应在日常学习中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龙梅.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措施[J].新课程学习, 2011 (4) .

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体会 篇10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阅读训练的培养和实践, 可以让学生亲身领会这门语言的独特魅力,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 通过分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

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11Unit1 Careers and skills为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读文章,

(1) What does the author discuss in the article?

(2) Can you give two examples of the so-called glamorous jobs?

(3) Why is being a lawyer a good job?

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开始对全文进行阅读, 在对全文大意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其中根据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可以解答Which jobs look dull but are actually very important?即:Shop assistants, drivers, barbers and cleaners.而问题 (3) 我们可以在M11Unit1reading中第三段清晰的看出答案It can be well-paid and interesting.其实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采用略读 (skim) 和寻读 (scan) 两种方式相结合去快速的定位答案在原文中的位置, 从而准确地解决问题。牛津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编排往往是以一篇阅读为主, 再围绕着这个主题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够对异国文化和风俗有更深的了解, 以便培养英语思维,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中的D部分就是训练学生通过对结合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这样就能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也能大致猜测出来它的意思, 在这一课的D部分, reflection一词在文章中的正确意思应为是careful thought about something, sometimes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通过运用这种途径来掌握单词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的体现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 学生通过对这一技巧的探索和运用, 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信心。

二、讨论式教学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去自主探索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手段, 但还可以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讨论来开展阅读教学, 而且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实践, 在学生中深受欢迎。下面以Module10 Unit3 reading Aids Today为例, 来看这一教学方法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应用的。

这一单元是通过讲述一个非洲小孩Ajani的故事来告诫学生艾滋病的危害。文章中首次出现描写艾滋病及其危害性的新单词。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于, 训练学生查阅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并且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 并学会本单元的主旨即“关爱自己, 善待他人, 珍惜生命”。其中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本文的篇章结构, 找出段落与文章的从属关系, 理解吸毒的危害, 并且培养理解前后文关系, 将已知材料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 最后还要借助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新词汇展开交际。

1. 在阅读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运用之前提到的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阅读, 在学生对文章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is AIDS?How is it infected?Who get it easily?What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now?学生在略读完课文之后, 开始分组进行讨论, 回答这些问题, 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一方面又能在正式上课前,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 进入正式阅读教学阶段, 可以指导学生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 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于本文的中心, 学生们都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 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抵制毒品, 并要为宣传禁毒工作提供自己能力所及的支持。

3. 接下来就可以安排学生自由结合进行主题对话交流和写作练习, 小组之间各自分工去找到文章的主题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参与进来, 给学生的讨论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 供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结束之后, 要选派代表去总结发言, 该组对本篇课文是如何理解的, 各组发言完毕, 可以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最后, 在这种热闹的师生互动讨论之后, 教师进行点评, 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的学习态度, 并对学生的这种积极表现进行表扬。

三、小结

除了以上探讨的这两种教学法外, 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供阅读教学中加以运用, 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和探究中激发英语阅读的潜能, 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最终促进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 高三英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如火如荼的复习阶段, 而在英语考试中阅读所占分值很大, 如何搞好高三英语的阅读教学教学, 成为了毕业班英语老师将要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就从这一方面教学展开探讨, 以期对广大备考的英语教师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高三英语,阅读教学,任务型教学,讨论法

参考文献

[1]陈运香.语法与阅读[J].国外外语教学.2008. (3) :30—31

[2]裴光刚.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4) :3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探微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学生

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和难点教学部分。而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又较初中的英语阅读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涵盖的信息量更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整个的高中英语教学就较之前更具有难度,也更加具有挑战性。在当下,很多学生进入到高中英语学习阶段就对阅读教学有些许的不适应的。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些简单化的总结。

一、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

在整个的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与之前的阅读材料的区别主要是阅读材料的素材不仅仅包含了小说故事还包含了更多的科技阅读文和反映西方风俗的内容出现;在阅读的信息容量上大大增加了,此外,对整个的西方文化背景的带入也更多了。

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很多的学生无法及时适应从而更好地做好阅读学习工作。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进入英语阅读奠定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

但是,如何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并且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地消化吸收掉这些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即教师可以依照学号的顺序,让每个学生每天进行一个西方文化习俗的内容分享。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将西方文化带入课堂,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依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加入来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阅读材料千千万万,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实际所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拓宽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的内容,继而对阅读材料进行类型化的归纳,也可以将阅读中常见的几个提问方式进行具体的归纳和相关的例证教学。

例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遇到了一个“细节推断”类型的题目。这一类题目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试类型。所以,教师就可以对这一类的题目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的综合性总结:

1.一般是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具体细节进行推断,包含有人物具体信息的推断、语篇的背景内容的推断等;

2.一般会出现的词汇:infer、suggest、appear、can、probably、might等;

3.常用的提问方式:The story suggests/implies that;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a;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 of;We can infer/deduce/assume from this passage/paragraph等;

4.考察的实例:2006年陕西高考卷中有这样一个推断题: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 )

A. you will not find homeless people in countries with a high standard of living

B. the mental ill live on the street because they want the company of other homeless people

C. the unemployed who receive help may still be among the homeless

D. the homeless are willing to live under a bridge or in a cardboard box

借助多媒体设备这样一个教学助手就可以很好地将有关的内容进行罗列,节约了教学的板书时间,还可以依靠其导入、链接功能快速地扩大教学的容量。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词汇积累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阅读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性的基础。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这样才不会出现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认识学生,而学生不认识它们的尴尬情境出现。

所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词汇积累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读懂英语阅读材料的可能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词汇积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课本词汇要扎实;词汇积累的第一关就是教材词汇,一定要牢牢地扎实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词汇的基本含义、基础用法、变式等内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奠定词汇积累的基础。

2.训练词汇多归纳;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在前期应该带领学生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一些词汇进行积累归纳,久而久之,让学生自己养成积累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材料中,常会出现“infer”、“prefer”等词汇,这些词汇并不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大纲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进行归纳梳理。

3.词汇积累本常翻阅;英语词汇是一个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所以,词汇光靠归纳、梳理还不够,还要加强对这些积累词汇的记忆,这样才算是完成了词汇的积累工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翻一翻自己的词汇积累本,及时地对自己所积累的词汇进行温习继而更加有效地提升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所以,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抓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地实施阅读教学。除开笔者在上文论述的三个小方法外,还有很多的方法等待被挖掘出来从而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参与的路径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3年第1期

[2]罗玉勤,如何搞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年第7期

[3]张玉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兼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导入[J],考试周刊,2013年第8期

高中英语阅读的方法 篇12

一、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围绕着教科书进行教学,没有对时事、生活的联系,也不向学生介绍英美生活、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科书,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阅读教学枯燥,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阅读课也完全失去了训练学习者阅读技能的功能。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教师判”“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师生之间都是单向的教学活动,中间没有反馈和交流,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际机会,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能接触原始的语言资料,影响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对阅读材料本身进行长时间的分析,而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缺乏指导。教师应改变这种做法,在引导学生对材料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适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和阅读技巧。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学生比较快速准确的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学生也只有掌握阅读方法,形成了阅读技能,才能提高自己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充足的词汇量

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无法阅读文章材料,而对单词、短语的掌握,需要一定的记忆技巧和记忆方法。一是学会联想记忆,每个生词都要和其他词汇组成多种意义,一个孤立的单词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才会有其特定的含义,也就是说“词不离句”。学生在记忆时,要多注意词汇间的联系,学会联想记忆,例如记忆“knowledge”可以联想到“know”这个旧单词。这样既学习新的单词,又复习了以前学的词汇,还加深了记忆。二是学会情境记忆。通过掌握上下文的意思和具体语境,记忆要学的单词,才能真正掌握词汇,准确把握生词的具体含义。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生词,就需要猜测,通过上下文的意思、整篇文章的主题以及词汇结构来判断生词的意义和词性。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阅读文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阅读文章又是丰富词汇、掌握单词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义的方法和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构词法来判断推断生词的含义。比如,“Can I take a look at your minibus?”中“minibus”是个生词,但学生都知道“bus”表示“汽车或公共汽车”,“mini-”是一个表示“小或微型的”前缀,组合在一起则表示“小汽车或微型车”。

三、培养学生阅读情趣和阅读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倡议每人找一两本英语课外读物,然后集中起来,在教室后面办一个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要求学生模仿作品人物,用英语问候,进行简单的交谈,这样,学生对英语阅读逐渐产生浓厚兴趣。教师把阅读课变成竞赛课,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一块学习、讨论、探究,要求精读所学材料,然后把根据阅读材料内容设计出来的问题平均分给各小组,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分数。小组内不能答的问题,其他小组可以抢答,答对加分,答错则扣分。学生个个兴趣大增,主动发言,小组成员努力合作,整个课堂“活”起来,充满民主竞争气氛和探索、求知的热情,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不是读出声音的读书,而是主要通过眼睛去看,大脑去想,搜索文章中的核心的信息,比如材料的主题、作者的思想观点等,通过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判断生词的意义。二是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时规定时间,学生不再朗读或翻译,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分析、处理。高三年级学生应该以每分钟60个词的速度阅读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三是学会英语思维的习惯。在阅读材料时,学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够用英语思维进行处理,而不是翻译成汉语再做题。

四、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教师要想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增加阅读的数量,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高考阅读题型的命题思想,强调应用,注重实际,渗透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天进行阅读训练,可以是科普文章,可以是生活故事,重点要多阅读与西方文化背景、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扩大阅读量,也要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之后。学生可以借助英语词典读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小说、报纸、杂志等,增强语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及社会生活,了解其思维习惯,摆脱用母语思维的束缚,能够用英语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搜集尽可能多的阅读材料,材料要求短小、简单、趣味,适合阅读。学生之间还互相交换英文读物,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针对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了解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搜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而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偏重对知识的教学等不足。本文笔者根据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就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上一篇: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下一篇:农村中学的作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