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诚信思想(共7篇)
经济诚信思想 篇1
一、诚信的源头与内涵
诚信,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诚信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其在原始社会的简单分工劳动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在原始氏族公社内已经出现了简单的分工,氏族公社成员彼此之间只有遵守诚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相互团结,全力以赴地劳作,氏族公社模式才能维持下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就是生产诚信关系和行为,这种关系和行为寓于经济生活之中。诚信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是伴随着社会分工、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诚信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传承。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出现了诚信一词,《商君书·靳书》把诚信与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贞廉、仁义、非真、羞战并称为“六虱”。中国以孔孟之道所派生的儒家思想,历经各代,源远流长,而“诚信”自始至终处于儒家思想和文化的核心地位。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在《中庸章句》中解释说:“诚,五长之本,百行之源也。”也就是说,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许慎的《说文解字》载:“诚,信也。信,诚也。”可见,“信”与“诚”所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又根据《增韵·清韵》记载:“诚,无伪也,真也,实也”,《字录》中说“信,不疑也”、“信,重也”。由此可知,“诚”与“信”组合在一起,其大致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忠诚实在,童叟无欺。《辞海》里对诚信的解释则是真心诚意,诚实无欺。因此,单从字面上看,诚信的最基本涵义就是诚实,守信用。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所谓的“一诺千金”[1]。
《庄子·盗跖》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里说的是春秋时鲁国曲阜一个名叫尾生的年轻人,他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不走,最终被大水淹死。姑娘逃出家门来到城外桥边寻找尾声时,看到了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姑娘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此事在《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嵇康的《琴赋》曰:“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玉台新咏·古诗八首》曰:“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唐代大诗人李白也为之感叹:“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长干行》)尾生的诚信之举受到了后世人的尊崇和称赞。
历史上还有一位更值得敬重的诚信之人,他就是宋襄公。当年宋楚争霸,爆发了著名的泓水之战。楚强宋弱,但宋军先在泓水北岸占据有利地形。等到楚军正渡过一半泓水时,子鱼赶紧向宋襄公请示:“敌众我寡,敌人刚刚渡过一半河流,此时出击,一定能大获全胜,请允许我攻击。”宋襄公看了看说:“不行,趁人之危,打不得。”子鱼遵命,只好眼睁睁看着敌人过河而来。等楚军过了河,还没来得及排成列。子鱼心急火燎,又建言攻打。宋襄公说,“还不行,继续等着。”直到楚军排好兵布好阵,宋襄公才下达攻击的命令。宋军失去时机,根本不是对手,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差点丧命。但宋襄公却并不后悔,因为他遵守了公平作战的契约。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说,“品德高尚的人,不能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头发有黑白两色的老人。古代作战的人,不凭借险要之地。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但也绝不攻击没有排成队列的敌人。”宋襄公尊崇一种契约与诚信的思想,是应该受到现代人的理解与尊重的。如果人类社会缺乏契约规则,那么自然也就会缺少诚信的基因。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是一个讲求诚信的人。他幼年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但刻薄的嫂嫂却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婆婆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笑没有说话。后来韩信成为汉朝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册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婆婆。他四处打听最后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便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明朝文学家宋濂诚信好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道:“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因为宋濂诚信,从没有超过约定的期限还书,所以大家乐于借书给他阅读。在十年寒窗苦读后,宋濂终于一举成名。
二、诚信的力量
在一个有法律保障、拥有产权制度的现代社会中,全体成员间的诚信关系和诚信行为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分配过程,影响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诚信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道德力量
孔子云:“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作为主流文化而广为传播,使得诚信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道德力量。只有诚信先行,才能做成事。《准南子》载:“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诚信成为个人的立身之本、企业的经营之本、国家的安邦之本,在意识形态上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诚信也是维系人类社会运转、推动社会进步的助推剂。蔡锷有一句名言:“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此乃大智慧。诚信的力量体现在很多方面,对维系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诚信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已广泛进入司法领域
在德法等国的民法典中,类似的规定早已有之。甚至早在罗马法中,诚实信用作为道德领域的规范就已被引入到法律领域。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法学界简称其为“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人们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诚信意味着行为主体对制度或法律的忠诚和对义务履行的承诺,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或遵从法律,使制度或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得以提高,而制度执行成本或法律遵从成本得以降低。
诚信原则作为现代社会的道德信条之一,必然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法律系统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它在当代法律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整个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诚信原则也因此成为现代社会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准绳,已经广泛地进入司法领域。
(三)诚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首先,诚信是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即经济伦理约束;其次,在交易活动中,经济主体的诚信度有其自身的力量和经济价值,因而成为一种物质化的存在,这个层面的诚信是具体的,甚至是可以量化的,谓之“信用”。换言之,诚信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执行成本;诚信意味着经济主体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纠纷,有效提高合同履行的质量。因此,诚信自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三、诚信的经济价值
一个社会诚信度的高低,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讲诚信则兴,不讲诚信则衰。这是一条经济发展的“铁律”。恩格斯在1886~1892年间在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美国版、英国版和德国版所写的三个序言中,都阐述了这样一个重要思想:诚信是现代经济规律之一。即没有诚信就没有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富兰克林用“诚信就是金钱”来说明“诚信—声誉—金钱”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一般诚信伦理发展成诚信经济伦理,这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命题——诚信经济学。诚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推动力量,其作用机理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诚信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诚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资源。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并且其价值无限。它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不可移植性,只能在社会经济实践中培植和壮大。企业的声誉、品牌的信誉都是在实践中培植的,甚至是长期培植的结果。企业诚信和品牌信誉是由一次次的诚信交易所积累出来的,是任何广告与宣传也无法换来的成果。许多获得市场认可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的形成,都是一直坚持诚信原则的结果。诚信是一笔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不仅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赢得资本,还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自由经济。市场经济中有多元化的经济主体,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经营决策权。同时,由于经济主体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合作的关系,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不能单独存在与发展。经济主体之间的协作、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诚信是企业合作的道德基础,也是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也是企业之间联系与合作的精神纽带。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诚信,就会导致社会经济的无序和混乱,甚至危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诚信是企业道德形象的根本,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诚信之所以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诚信是企业内部凝结剂。诚信可以增进组织的团结,团结就是生产力,团结就是竞争力;第二,诚信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诚信能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信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树立诚信典范,做到诚信经营、诚信服务,才能在消费者中赢得信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只有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成为最终的赢家。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指出,“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燕京啤酒集团一直把诚信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坚持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讲诚信,做出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失信于民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必然导致企业道德形象的毁损,必然使企业因此而走向衰败。“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这是千古不变的商业法则。
(三)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人类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制衡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诚信原则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步入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各种社会经济关系比较复杂:有普通的劳动关系——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有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关系;有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等。不论哪一种关系都是以某种形式确立和承诺的社会经济关系。如果存在一些不讲诚信、不合理、不合法的社会关系,就会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建立和谐社会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劳动关系尤其体现在一些雇主失信方面,不合理的交易关系体现在一方不守诚信方面,不合理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体现在管理者滥用职权侵害公民的合法经济利益或者公民的违法行为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因此,要想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就必须在社会各方之间树立诚信原则,维护各方正当的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诚信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之间关系密切,在分工基础上密切协作。因此,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十分重要,如果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不讲诚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就会增加沟通成本,消耗一部分社会资源。譬如,在商品交易环节不讲诚信,将会增加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易成本,政府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缺乏诚信,将会引致政府管理成本与其他社会成本的增加。
社会越发展,信息交流就越频繁,如果缺乏诚信,就不能形成信息对称的公平关系,在社会经济交往中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支付一定的成本去处理虚假信息,从而造成无谓的消耗和交易成本的增加。如果讲诚信,不仅可以避免交易活动中的经济损失,还可以实现政府管理的成本节约,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五)诚信是开启便捷通关的金钥匙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际贸易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诚信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国际关系。产品质量好,诚信度高,这是对发展进出口贸易最有力的行动和支持。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李伟指出:“诚信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而今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诚信不仅可以兴商,还能尽享便捷通关……诚信企业就如同一张通关VIP卡,可以享受海关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充分体现了诚信的价值。”[2]
许多进出口企业认同诚信观念,并尝到了诚信经营的甜头。诚信是企业“走出去”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诚信经营企业货物通关时间不断缩短,物流成本持续下降,经济利益不断提高,证明诚信就是时间,就是利益,诚信企业的诚信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注释
1[1]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形容为人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2[2]李伟:《诚信是开启便捷通关的金钥匙》,《经济日报》,2011.11.20。
经济诚信思想 篇2
一、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中, 诚信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重要道德范畴, 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美德之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 “诚”的意蕴
在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中, “诚”即真实无妄, 既是一种“天道”, 又是一种“人道”。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庸》中对“诚”的释意是:“诚者, 真实无妄之谓, 天理之本然也。”孟子也说:“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同时, “诚”又是一种真实不欺的道德品性, 是社会主体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朱熹说:“诚其意者, 自修之首也 (《四书章句集注·大学》) 。”意为“诚”是社会主体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 只有做到真实不欺, 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此外, “诚”还是一种“圣人”的道德境界。《中庸》说:“诚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周敦颐说:“诚者, 圣人之本。”在这里, “诚”是作为道德至尊的“圣人”达到的一种境界, 即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孟子尽心上》) 的道德境界。
(二) “信”的涵义
信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 是指诚实不欺、遵守诺言、言行相符。孔子曰:“言必行, 行必果” (《论语·子路》) 。讲的是说话算数, 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释名》中指出:“信, 申也, 相申述使不相违也。”即人们的行为应该是其言语的相应延伸。“信”在孔子那里是“四教” (文、行、忠、信) 之一, 在孟子那里是处理五种人伦关系的规范之一 (朋友有信) , 在董仲舒那里则是“五常” (仁、义、礼、智、信) 之一。, 因此, “信”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三) “诚信”的内涵
通过对“诚”的意蕴和“信”的涵义的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诚信是天道之源, 人性之本。在古代思想家看来, 诚信既是天道, 又是人道, 天道之诚信是人道之诚信的根据, 人道之诚信是天道之诚信的体现, 天与人在诚信上是统一的。诚者“五常之本, 百行之原”, 诚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 因而也是人伦道德的来源。《中庸》说“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就是说, 诚信乃自然、社会和谐之道, 天人和谐之道。
第二, 诚信是尽已守信, 人已无欺。古代先哲们认为, 人必须尽已守信, 先做到信于已, 不自欺, 再做到不欺人, 信于人。葛洪说:“守一言而久要, 历岁衰而不渝, 信人也” (《抱朴子·外篇·行品》) 。说的是与人交往需诚实无欺, 严守信用。杨泉说:“以信接人, 天下信之。” (《物理论》) 这里“以信接人”的信, 是守信的意思, “天下信之”的信, 是信任的意思。这些都说明了只有言而有信, 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实际上, 对他人守信就是对自已的忠诚, 是不欺己的一种表现
第三, 诚信是忠诚信义, 真诚负责。诚然, 在传统诚信思想中, 诚实不欺、重诺守信是人立身处世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但是, 古代思想家并不以此作为绝对的道德信条, 他们注重的不是信的形式, 而是信的精神实质。《管子》中说:“圣人之诺已也, 先论其理义, 计其可否。义则诺, 不义则已;可则诺, 不可则已;故其诺未尝不信也。”信是否为信, 要由其是否合乎义来决定。只有当“信”合乎“义”时才予以遵守, 不“义”就不必遵守。这并非倡导人们言行不一, 而是坚持信的道德标准, 即人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信于义理, 也即古人所谓的“信义”。
二、传统诚信思想的功能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在古代道德伦理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而且成为几千年来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 并在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规范经济活动和整合社会秩序方面发挥过重要的功能。
(一) 传统诚信思想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首先, 中国古代先哲认为, 诚信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并把诚信看作是人的三大德性 (信、智、勇) 之首。例如, 朱熹说:“人道惟在忠信……人若不忠信, 如木之无本, 水之无源, 更有甚的一身都空了。”其次, 古代思想家还把“信”看做人与人交往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 “言之所以为言者, 信也。言而无信, 何以为言 (《春秋榖梁传》)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显然, 诚信之德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当然之则。相反“交而不信, 则离散忧愁, 不能相亲 (《吕氏春秋·贵因》) 。”由此, 诚信作为一种立身之德和交往准则, 其核心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 引导人们和谐、融洽的处理人际关系。
(二) 传统诚信思想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商业道德之灵魂
诚信历来是中国“良贾”的传统美德, 也是儒家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在我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 诚信经商一直占主导地位。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 (《管子·乘子》) 。”意指不讲诚信的商人不能从事商业。荀子看到了诚信可促使商业兴旺, 他说:“商贾敦悫无诈, 则商旅安, 货财通, 而国求给矣 (《荀子·强国》) 。”由此可看出传统诚信思想在经济活动和商业经营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中华传统商业一直坚持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诚信美德作为商业宗旨, 把信用视为商业的生命, “可终身而守约, 不可斯须而失信” (张弧《素履子·履信》) , “有所许诺, 纤毫必偿, 有所期约, 时刻不易” (袁采《袁氏世范》卷二) 。
(三) 传统诚信思想是为政之本和强国之基
国无信不立。古代先哲们认为, 取信于民, 是当政者从政的基本条件。孔子曾深刻论述了取信于民对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在孔子看来取信于民是为政的首要条件, 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对国家之“立”, 比强大的军备、充足的粮食都重要, 一个失信于民的政府是无法维持下去的。对此, 荀子也有同感, 他说:“政令信者强, 政令不信者弱 (《荀子·议兵》) 。”管子更是把诚信看作治理天下的关键, 为政的根本, 他说:“诚信者, 天下结也 (《管子·枢言》) 。”上述言论都说明一个道理:治国为政必须强调守信、立信、取信。那么, 当政者怎样才能取信于民呢?孔子说:“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当政者只有带头讲诚信, 以身示范, 才能引导臣民效法, 使臣民谦让有礼, 竭尽忠信, 让整个社会生成一股诚信之风。商鞅立木取信, 秦国由此强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从而招致国破家亡, 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传统诚信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道德。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精神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一) 有助于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诚信观
人类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形成、累积和发展的过程, 所以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之间是一种传承、发扬和创新的关系。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几千年的发展证明, 诚信美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必然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传统诚信思想优势, 挖掘、疏理传统诚信思想中有价值的道德因素, 为当今社会服务。为此, 我们应对传统诚信思想做辩证分析, 对之进行现代诠释和整合, 把传统社会中个人之信与现代社会群体之信统一起来, 把传统诚信美德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赋予传统诚信道德以现代思想, 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相协调的现代诚信观提供文化渊源和方法指导。
(二) 有助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规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原则, 也是一种道德建设要求。如今, 我们要建设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规范, 就要汲取传统诚信思想的精华, 结合“以德治国”, 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理性情感, 并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 它必须通过教育的手段有意识的培养而逐步形成。在这方面, 我们可以继承和利用传统诚信的美德, 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要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诚信教育, 尤其要加强信用道德教育, 要求每个公民诚信为人, 诚信处事, 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 使人们明了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准则, 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懂得没有信用, 就没有秩序, 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的道理, 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当代公民认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自觉行为。人们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 就能自觉的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 就能从根本上铲除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三) 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运行
诚信是中国商业伦理的重要规范, 在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非常强调“市不二价”、“信义不欺”的诚信伦理。《孔子家语·鲁相》载有“贾羊豚者不饰”的话, 说的是那些经商的人在买卖过程中不造假, 讲求买卖公平, 诚实无欺。千百年来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观念、道德范畴、道德标准, 在规范经济活动, 维护经济秩序, 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市场经济是竞争激烈的经济, 同时, 也是最讲信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愈发展, 愈要求市场主体诚信, 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 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标志。因此, 可以说, 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和黄金规则, 无论对法人, 对企业还是自然人, 诚信都是立身之本。然而, 自经济体制转轨以来, 由于利益驱动和体制、法制尚未健全等诸多原因, 中华大地刮起了一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不少人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市场经济就是不讲信用为了利润无所不用其极的经济制度。故有些人把讲诚信与赚钱对立起来, 不择手段地敛财致富。更加严重的是, 不诚之风蔓延至其它领域, 导致整个社会出现诚信危机, 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为此, 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将“明礼诚信”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此后, 十六大报告和十七报告等重要会议和文件中多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然而, 要摈除经济领域的失信现象, 营造一个公平、正义、诚信的市场环境, 除了必要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统一调节外, 还必须有一种“自觉的伦理精神”的引导。因此, 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弘扬诚信思想, 合理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诚信思想的道义性、人格性和情感性特质中所蕴含的伦理智慧, 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导向作用。这对于规范经济活动, 形成公平交易的社会环境,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2]、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孔子诚信思想探析 篇3
第一, 强调诚信在道德伦理方面的重要性——信乃修身处世之基石。首先孔子将“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孔子说:“予以四教:文, 行, 忠, 信。” (《论语·述而》) 他还将信与恭、宽、敏、惠共同列为“仁”的五种美德, 并且认为诚信是君子完美品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缺之不可, 他说:“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言必行, 行必果”是为人处事的道德底线。
因此, 孔子非常重视弟子们的诚信教育, 他反复叮嘱弟子要“主忠信” (反四见:《学而》、《子罕》、《颜渊》、《卫灵公》) , “谨而信” (《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 诚信是安身立命之道, 只有诚实守信, 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与人和谐相处。他说: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 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 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 就好比车子缺失了关键的部件, 哪怕是在本乡本土也寸步难行;只要为人诚实守信, 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即使身处蛮貊之邦也能畅行无阻。
孔子对诚信的重视, 还可以从他与弟子表述志向的对话中体现出来:“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孔子将朋友的信任作为其人生志向之一, 可见诚信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第二, 强调诚信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性——信乃立国安邦之根本。孔子认为, 信, 不仅是人修身养性所必备的道德品质, 还是从政治国之道。孔子在回答子贡如何治理国家时说, 治理国家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 “信”是最关键的, 其地位甚至高于粮食和军队, 他说, “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一个国家即使具备充足的军队和粮食, 而治国者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那这样的国家很难生存下去。
孔子还将诚信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 他说:“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信则民任焉。” (《论语·尧曰》) 孔子认为治国者处理国事应该严谨认真, 诚实无欺, 这样就可取信于民。“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倘若在上位的讲究信用, 就会得到人民的信任, 老百姓也会纷纷效仿, 没有人敢不说真话了。如果君民一心, 彼此信任, 再辅之以宽政、法制, “则四方之民, 襁负其子而至矣” (《论语·子路》) , “四方之政行焉” (《论语·尧曰》) , “天下之民归心焉” (同上) 。
孔子阐述以信治国之道, 形式精炼, 意义深远。孔门弟子子夏深受其影响, 认为当权者要役使人民, 臣属要进谏君主, 必须以取得信任作基础, 他说:“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 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後谏;未信, 则以为谤己也。” (《论语·子张》)
第三, 孔子详细论述了践行诚信的具体方法——“言必信, 行必果”。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认为做人应效仿古之君子谨言慎行, 不轻易允诺。倘若夸夸其谈, 言行不一, 就会失信于人, 他说:“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 (《论语·宪问》)
孔子主张做人应以诚信约束自己, 以行不符言为耻, 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 所以, 对于自己说出的话一定要负责任,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子路》) 同时, 他还告诫弟子“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这样就可以恪守诺言, 言副其行了。
孔子还特别表扬了弟子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 (《论语·颜渊》) 赞扬他因为诚实的态度和直率的性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反之, 孔子认为轻诺者必寡信, 非常反感那些花言巧语, 伪善少德的人, 并狠狠的痛斥这些“巧言令色”之徒:
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巧言乱德。小不忍, 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巧言令色, 鲜矣仁。 (《论语·阳货》)
同时, 孔子认为仅具备诚信的品德还不行, 如果不和学习结合起来, 就会产生流弊:“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论语·阳货》) 由此可见, 孔子在启发弟子们修养诚信品质的同时, 还特别强调了学习对于涵养德行的重要性。
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 其弟子在修身处世中亦非常重视个人诚信品质的培养。如曾子就把诚实守信作为每日省察自己的主要内容,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他还说:“正颜色, 斯近信笑。” (《论语·泰伯》) 认为要从内心修养出发, 端正自己的容貌, 显示出诚意, 以取信于人。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孔子虽极力推崇诚信, 却并非“愚信”, 他将“信”分为小信和大信。孔子说:“君子贞而不凉。”“凉”即小信, 他认为君子处事持守正道, 而不拘于小节, 不能只讲信用, 却不问是非曲直, 违背了大道。他的弟子有子也说:“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认为信约只有在符合道义的前提下, 诺言才可兑现, 不合乎道义的信约可以不遵守。可见, 孔子的诚信观不是顽固呆板的, 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
两千年来,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核心精神,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功不可没。
摘要: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中国思想史的奠基人, 特别推崇“诚信”, 他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诚信思想的意义与规范, 为中华民族诚信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诚信,孔子,道德,治国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巴蜀书社, 1985。
[3]来可泓:论语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经济诚信思想 篇4
一、儒家诚信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资源
“信”是儒家“五常”中的道德范畴之一, 也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儒家诚信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儒家诚信思想的精神实质, 而且可以为研究和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另一种理论视角。
1.“言必信, 行必果”的做人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先哲对如何立身处世论述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 并把诚信看成是人的内在规定性, 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1]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格, 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道德起点, 如同车子缺少輗、軏这样枢纽就不能行走一样, 人若无诚信则寸步难行。在儒家看来, 诚信是达到理想人格境界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也是其工作和事业有所成就, 有所建树的前提条件。古代先哲和士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炎黄子孙的身心修养、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取舍诸方面营建出一种影响达数千年之久的伦理道德范式。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塑造和形成他们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其构建适合社会需要的“理想人格”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
2.言而有信, 以诚相待的交友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 诚信一直被看做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诚信不但是交友的基本原则, 也是择友的基本标准。儒家五伦之一就是“朋友有信”。孔子及其弟子不但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而且常常以此严格要求和反省自己。《论语·学而篇第一》[2] 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庄子》中便载有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 此外, 还有曾子杀彘、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为信”的千古佳话。孟子则把“朋友有信”列入“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的“五伦”而加以宣扬。
当前, 大学生在诚信方面确实受到了严重挑战,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社会的共识。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抉择与定向期, 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可以奠定正确的人生价值。所以, 继承儒家传统诚信思想, 遵守诚信道德, 提高自身的诚信道德素质, 施诚与人, 取信于人, 建立诚信互动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终身的道德追求。
3.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的生存理念
在儒家诚信思想中, 固然有着君子重义轻利的思想, 但对人们合理的正当的利益追求也决非一味的排斥和拒绝, 只是提出了“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的论断。主张对利益的追求持节制态度, 反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 反对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在如何对待金钱, 如何获取金钱这个方面, 儒家诚信思想作了很好的阐述。子曰[1]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忠告, 它告诫后人取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用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伦理纲常。然而, 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商业的社会, 到处充斥着金钱的印记。贪污受贿、抢劫诈骗, 这不仅违背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同时也违反了法律规定。在解决这个问题上, 法律的惩治, 是必不可少的,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道德教化的作用, 即通过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让人们按照道德规范不断自律自己, 而个人的自律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 达到社会的健康与和谐, 这也正是孔子及其儒家诚信思想所倡导的治民之道。
4.诚实无欺, 取信于民的为政理念
儒家传统思想中历来主张“为政以德”, 而要做到“为政以德”, 诚信是其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古人云:“政者, 正也, 子率以正, 孰敢不正?”“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3] 孔子要求为政者做到“敬事而信”, 并认为“信则民任焉”, 即是说, 要赢得民心除了与民生息的“仁政”外, 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努力取信于民, 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信赖。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 提倡以德治国, 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公仆意识, 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大学生。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步入社会后大学生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同时, 能够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拥政爱民, 真正在实践中取信于民, 树立国家和政府良好的道德形象。只有这样, 整个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5.“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治学理念
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 在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这句孔夫子的话强调学习要踏踏实实, 不要不懂装懂, 这是二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对学问比较有分量的说法。明代的王阳明为了破除人们对程朱理学的迷信, 也竭力提倡君子“岂有心乎同异, 惟其是而已”。
高等教育的理念是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中国古代先哲们的诚信治学理念是非常值得在校大学生学习和效仿的, 对培养学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严谨治学, 不图虚名的良好学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考试作弊、剽窃论文等现象将得到有效地抵制。
二、儒家诚信思想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
在中国传统思想及思维模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 儒家诚信思想的精华, 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熠熠生辉, 历经沧桑, 历久弥新, 极具生命力。在儒家思想的宝库中, 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宝藏, 其中, 儒家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精神对形成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 以及教育实践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
1.率先垂范的教育方法
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 我们不难看出他非常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他曾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他认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 坚持温顺、善良、恭敬、简朴、谦让, 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些充分说明了教育者自身的品德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 需要借助不厌其烦的理论说教, 但同样要借助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这种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崇高的诚信品德和良好的信用行为。
2.内心自省的教育方法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也很重视通过不断地“反求诸己”以“求放心”。即人通过不断思考, 自觉进行反省, 把迷失了方向的善良重新寻找回来。他说“仁, 人心也。义, 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 放其心而不知求, 哀哉……学问以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他还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即在道德修养中要严于剖析自己, 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品格, 是行之有效的格言。可见, “内省”是儒家思想中教育人的一种重要方法, 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 因此, 内心自省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慎独自律的教育方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慎独”的传统:“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儒家所提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修养方法, 认为它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 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和高尚的境界。《中庸》中说“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就是在别人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也是谨慎检点, 就是在别人耳朵听不到的地方, 也是怀着恐惧的心理而加以注意。“慎独”强调的是依靠自身信念, 凭着高度自觉, 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因此, 诚信意识的确立, 不仅需要他律的约束, 更需要自律的养成。我们要通过教育, 使大学生对诚信有认同感, 从外在约束内化成个人的自我要求和品质。
4.环境陶冶的教育方法
环境陶冶法就是利用环境对受教育者进行隐性教育的方法。儒家对人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 人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与之交往的对象都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今天, 重新审视儒家的这些思想仍然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焉得知?”这里说的是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 人们个人生活居住的环境与社会风俗对人的影响。朱熹注为“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 则失其是非之本心, 而不得为知矣”。影响人发展的环境有大有小、各不相同, 好的居住环境会促成人健康向上, 而不好的环境则会对人的成长起消极作用。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儒家诚信思想中这种利用可控的教育环境, 对年轻一代进行积极影响和教育的陶冶教育方式, 对我们今天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外部环境建设来说, 其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 儒家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源头之一, 在我们实行以德治国和致力于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 把儒家诚信思想的优秀部分发扬光大,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儒家诚信思想的精神实质, 而且为研究和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另一种理论视角。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朱熹.论语.学而第一[M].北京:中华书局, 1983:49.
诚信——经济健康发展之前提 篇5
一、诚信的概述
(一) 诚信的基本理论
“内不欺己, 外不欺人, 上不欺天, 君子所以慎独”, 把诚信一词进行了合理的阐述。诚信, 不仅诚且信, 诚, 即是自身要诚实、真诚;信, 则是对外信守承诺、表里如一。“古之所谓正心而诚信者, 将以有为也”, 古往今来, 诚信贯穿在社会的每个发展阶段,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塑造了众多的诚信典故、有为人士, 为世人所推崇。
随着社会的进步, 诚信已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简单的道德伦理, 涉及经济诚信、政务诚信、社会诚信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诚是信的前提, 一言不实, 百事则虚, 仅仅一次不坚守诚信, 则积累起的信誉瞬间崩塌。
(二) 西方诚信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主体的市场经济, 有异于我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市场经济, 在纯利益化经济环境下, 诚信更趋向于一种契约, 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以法律为保障, 形成的公文式的信赖或承诺, 这种契约式的诚信, 不掺杂人文道德, 依据的就是条条法律条文,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诚信关系, 这与我国传扬的以道德熏陶为出发点的诚信理念不同。
(三) 诚信的分类
如今的诚信诠释不能局限于个人的道德范畴或伦理关系, 而应展开视角, 重新给予定义, 如今常见的诚信主体有政务诚信、经济诚信、社会诚信等, 不同领域的诚信即是相对独立、本质不同的, 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且同时反映着大环境道德修养的高低, 政府诚信是主导和表率, 规范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经济诚信是则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社会诚信是基础, 是一切诚信内容的有力体现。
二、诚信与经济的关系
(一) 诚信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
中国模式的市场经济, 离不开悠久的历史文化灌注, 诚信作为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已不仅仅局限于人的道德范畴, 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诚信这一前提, “诚者, 圣人之本, 百行之源”, 只有做到“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 才能立足各行业领域, 成为佼佼者。
诚信, 是生产资料中的一项特殊内容, 并作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服务、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都是作为企业诚信的一种宣传, 好的口碑并不是仅靠经营手段就可获得的, 一个成功的企业, 需要经历历史的磨砺, 在民众心中才能扎下根, 在行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 成为为大众所熟悉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
(二) 诚信经济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以国体、法制为基本保障, 以政府为督导, 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模式, 存在其自由性, 也有制度性、法制性, 促成了市场经济的多个主体, 政府、市场、企业、人等, 这些主体即有独立分工, 又相互协作, 形成关联的纽带之一就是诚信,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诚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诚信、企业立足市场的诚信、政府对市场督导的诚信, 人自身的诚信等等, 可见, 诚信是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生产资料, 丧失了诚信, 造成政府无信、企业无信、人无信的混乱市场氛围, 那经济不可能得到长足而健康的发展。
如今, 反映诚信的市场一面即是信用, 各个银行将个人、企业的信用联网共享, 规避无信无德的个人和企业给国家造成损失, 而且在一些企业招聘时, 会将信誉作为参考条目, 哪怕你是一个专业素养非常高的特殊人才, 若丧失信誉, 一样会被企业淘汰, 不为录用, 另一方面, 诚信用户坚持守信, 信誉良好, 其信贷额度也会逐步上升, 在处理贷款、抵押等等事项中, 相对都比较顺利, 而丧失信誉之流, 则会经常享受闭门羹。
诚信本身不是经营策略, 不会带来发展、效益, 但却是发展和效益的保障, 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无形财产, 坚守诚信, 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品, 对企业而言是良好的形象, 对社会而言是文化素养。经济与诚信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环境越好, 诚信机会越多, 反之, 诚信度越高, 经济的健康度越高, 可见, 诚信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后, 所必须经历的经济环境, 大力提倡诚信经济, 树立诚信形象, 发展健康经济势在必行。
(三) 诚信与企业关系
诚信,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企业外部形象好坏的具体体现, 也是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 诚信对企业本身而言, 是激励企业职工、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前提。
完成对外承诺, 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达到的要求等都是诚信的一种表现, 用户通过直接认可了产品和服务, 感受到产品和服务如企业宣传的一样, 则就间接的就认可了企业, 相信了企业的诚信, 在激烈竞争市场经济, 较高诚信度的基础上, 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升竞争力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反之, 如三鹿奶粉类典型案例, 就丧失了企业诚信, 最终落得被收购的下场。
此外, 实现对内承诺, 例如兑现职工福利待遇、满足的某些要求等内容, 可以树立企业在职工心中的诚信形象, 说到做到, 如商鞅在变法中, 采用的立木南门的做法一样, 立信于民, 才能让职工有归属感, 形成众志成城的团结范围,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竞争力, 反之, 企业本身就丧失诚信, 偷工减料、虚夸功能、以次充好等, 那么职工的诚信如何保证?这样的企业谈何竞争力, 早晚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 企业的雇佣关系本身, 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近几年, 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愈来愈少, 这就是国家对诚信治理效果的积极体现。公平公正、诚信可靠的劳动雇佣关系, 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 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四) 诚信在国际市场的作用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趋提升,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就是以诚信为前提建立起的贸易群体。早期, 个人出国旅游时的一些低素质行为, 给国家形象抹黑, 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诚信影响, 甚至导致许多国家在旅游方面, 贴出对中国公民旅游的诸多限制及负面标语, 这不仅仅导致旅游经济的下滑, 也因为诚信度的丧失, 在其它经济领域形成了恶性后果。诚信是打开国门, 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是企业开启通关的金钥匙, 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三、诚信经济的发展策略
当今市场经济中, 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诚信经济的发展, 实现真正的诚信经济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诸多问题, 就要有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具体做法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引导, 加强诚信掌控力
做到诚信经济, 就需要政务诚信作保障, 政府是市场经济的督导者, 是计划经济的执行者, 只有积极发挥好政府表率作用和主导功能, 才能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让经济在法制、诚信、健康的氛围中得以发展。首先, 要有商鞅南门立木的宣传, 让大众相信政府诚信, 了解政府诚信不仅口头表述, 而是真正的落到实处, 同时让大众普及诚信经济理念,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其次, 广泛宣传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明确诚信经济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并做好不诚信行为的反面宣传, 揭露违法行为、扰乱经济秩序行为的丑恶事实以警示大众;最后, 要运行社会诚信的积极影响力, 加大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法制教育、诚信教育, 提升大众的思想认识和人文素养, 让诚信待人成为一种习惯, 让诚实守信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二) 完善经济法制建设
法律, 要求行为人要无条件的遵守, 是对经济建设的一个硬性约束, 加强法制制约也是规范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诚信的法制化, 不仅仅是一项法律条文, 而应是一套法律体系, 对赊销、信贷、融资等诚信交易的多样化, 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制案例, 在诚信法律规范和诚信的法律执行上予以完善。以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实际进步为出发点, 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得到遏制。
(三) 加强市场经济诚信建设
诚信经济的主体是市场,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个体经营者、用户等, 推进诚信经济建设, 就要着力完善各个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 包括企业的诚信体系、农村信用社诚信体系、诚信的公开体系、企业信用的管理体系等, 让诚信社会化, 让社会成员都认识到对企业诚信的监管责任, 做到反映诚信情况有途径、有力度、有反馈, 逐步塑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经济转轨时期解读企业诚信 篇6
企业诚信缺失受到的惩罚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 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 也意识到,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 是企业的基础和生命线;企业坚持诚信经营能提高生产效率, 增强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1 企业诚信的概念界定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对企业诚信做一具体界定。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是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机制, 是信誉的载体。有了企业, 欺骗行为也就更容易被观察, 一个人可以很容易的消失在黑暗中, 而一个“企业”是不容易逃跑的。现代社会是通过“庙”的声誉来约束“和尚”的行为。但是, 企业作为信誉载体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必须是真正的所有者;二是企业必须能被交易——或者说, 企业的所有权必须能有偿转让;三是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必须自由。
所谓企业诚信, 狭义来说是谋略化了的企业运营道德水平的静态描述, 是动态的企业诚信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的构建结果的陈述。广义的企业诚信作动词解释, 是企业谋取公众信任、并不断提升公众信任水平的过程。
2 企业诚信的特点
2.1 无形性
和企业有形资产相比, 企业诚信是无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诚信, 不像企业资金、设备等其他有形资产是触手可及的, 运用得当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但是,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企业诚信本身虽然并不是物质资本, 但企业诚信已经成为能实际影响并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它能使企业依托有形资产获得更多的收益。诚信其实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重视诚信, 诚信经营, 甚至把诚信作为理念来经营, 可以为企业带来有形的巨大的收益。而无形性, 也应该说是企业诚信最主要的特点。
2.2 多元性
企业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每个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了解只能侧重于某一个方面, 因此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诚信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如企业的股东和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对于企业信用的评价不一定是完全一致的, 前者受企业分红政策的影响, 而后者则更多地受企业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诚信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会有不同的评价, 这就是企业诚信维度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决定了在客观评价企业的信用状况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指标和方法, 而不能以偏概全。
2.3 双重性
一方面, 企业诚信属于道德范畴, 企业诚信实际上是对企业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道德约束。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量, 企业诚信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力量失效的地方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 企业诚信又是企业自身权衡长短期利益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企业诚信的提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从短期看, 失信企业能贪小利, 守信企业会因坚持既有运作标准而投入更多的费用;但从长远看, 守信的企业因受到各类公众的认可和接受而得到应有的回报, 而失信的企业会因失去顾客而受到惩罚。企业诚信受某种经济利益的支配, 成为服从经济规律的经济行为。因此, 企业诚信实际上是企业利己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自我约束力量的统一。
2.4 稀缺性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 就应该重视诚信, 把诚信作为企业重要资产来运作。但现实是, 企业失信情况屡屡发生, 即使那些郑重承诺, 看似诚恳的企业, 其实却玩了一个又一个花招。尽管他们口口声声承认诚信重要, 但残酷的商业现实使企业家宁肯选择眼前利益优先下的“诚信”。中国乳殇, 一场诚信一场戏, 三鹿奶粉是紧随蒙牛、伊利之后的又一国产名牌奶粉的行业巨头, 其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5年排名全国第一, 它多年“做事如做人”, 以“诚信”的品牌文化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中国乳业的百强品牌、国家免检产品、“神七”发射前期“航天员指定乳品”, 然而, 这一系列光环却成了黑色幽默。把诚信作为一种理念来经营的企业就更少了。
2.5 渐成性、长期性
诚信关系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 它要经过经济主客体之间的反复猜疑、试探、观察、验证等多个阶段才可能获得。从微观心理来讲, 企业诚信的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交易主客体双方的一种心理上的较量和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大体分为显示诚信、疑虑诚信、确立诚信、惯性诚信等四个阶段。坚持诚信经营, 甚至经营诚信, 效益倍增效应明显。企业只有长期坚持诚信, 而不是短期的、一时的诚信行为, 诚信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也就是说, 诚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不是立竿见影的, 它需要一个积累的期限, 并不像企业引进一项先进技术, 能使企业在短期内就见效。诚信的效用在于它一旦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那企业的受益期限要远远长于引进一项先进技术, 其无形资产的美誉度能让企业受益匪浅。
2.6 空间性
从企业诚信经营的影响范围来看, 市场范围越大, 企业诚信品牌的水平越高, 它的产品质量就会更多地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经营, 传媒对企业的诚信报道就会越正面, 经销商就会越真诚跟他合作, 加上它开展周到的售后服务, 客户购买它的产品没有后顾之忧, 对其信任度会更高, 就越愿意购买它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范围越大, 经销商和客户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 直接到企业所在地考察的可能性变小, 对公司的了解主要通过传媒的宣传和使用产品的感受来获取。所以, 企业在诚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 这种诚信效果传递递增效应就会越明显。诚信经营的效果越明显, 转变成有形资产的可能性越大。比如海尔公司的产品, 产品质量按国际标准6σ的标准作严格要求, 坚持“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 并能快捷方便地按照客户要求送货上门, 帮助免费安装, 售后服务也非常到位。尽管海尔产品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是较高的, 却仍然在世界五大洲都一直享有广阔的市场。
2.7 全面性
跟全面质量管理一样, 企业诚信也需要企业在内部各个层面、各个车间、各个工作岗位全面贯彻推行, 方能奏效。企业如果只有一个部门讲诚信, 而其他部门诚信水平偏低或不讲诚信, 那会让讲诚信者处处遭白眼, 使老实人吃亏。实际上, 不少企业现实经营中就存在这种现象, 可见, 研究企业诚信的全面性有其现实针对作用。
诚信文化是企业的基石。诚信经营既是一种经营宗旨, 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基本精神支柱。所以, 一旦把“诚信”的大旗高擎于企业大厦大门之上, 就意味着企业的点线面体统一把“诚信”视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它不但要覆盖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市场、物流等有形的要素, 而且要覆盖制度、机制、信息、形象、等无形的要素。要求人人讲诚信, 事事讲诚信, 处处讲诚信。不但企业要讲诚信, 而且要始终维护企业诚信的水平, 努力将企业诚信推向更高的水平。
2.8 企业诚信价值的资本属性
资本是就其能够不断增值带来财富而言的。企业坚持诚信经营, 从本质上来说, 也是企业利益的内在驱动力所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本身虽然并不是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物质资本, 但诚信已经成为能实际影响并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它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资产获得更多的收益, 它能使企业的形象升华, 因此具有资本要素的属性。企业诚信的这种功能体现在“诚招天下客, 信引四方财”、“诚信是生财之道”、“信用就是资本”等论断中。由此看来, 企业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一项资本要素, 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是具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同时, 企业诚信也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
2.9 表率性
上风下草, 上行下效。在一个国家, 领导人诚信才能要求国人诚信。在一个家庭, 大人诚信则孩子诚信, 家长诚信则全家诚信。同理, 在一家企业, 诚信文化的构建, 需要企业高层领导人起带头表率作用, 才会一级抓一级, 一级带一级, 层层带头示范, 才能较快地购建好诚信文化。
企业领导人的表率作用首先就是言行一致。如果企业领导人口头讲的是诚信文化, 行为上完全背道而驰, 那职工们感觉到的肯定是言行两张皮的诚信, 也就是假诚信。如果企业领导人在销售市场发展顺利的时候讲诚信, 市场困难的时候就不再讲诚信了, 那让员工们感觉到的就会是有时诚信有时不诚信, 也就是打了折扣的诚信。所以, 做到言行一致的诚信实际上并不容易。
2.1 0 学习性
企业诚信具有全面性、表率性, 怎样才能把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诚信言行传播给全体员工?怎样才能把企业的诚信举措传播给社会广大公众?离不开诚信观念构建和确立过程中的学习性特征。
企业诚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团队诚信。企业诚信的学习型特征有三层次:
一是企业首席执行官CEO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古今中外诚信理念, 并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消化吸收, 才能转化为能被本企业采用的诚信经营观念。
二是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诚信经营的规章制度, 首席执行官CEO自己身体力行, 带领经营团队认真执行, 为诚信经营的规章制度作了良好的行为证明。这些诚信行为, 应该慢慢向全体员工的观念中渗透, 以求渐变为企业员工的习惯性思维方式, 并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在这个慢慢渗透、渐变、转变的过程中, 描述CEO及其经营团队的诚信言行, 将这些言行上升到诚信文化的高度进行剖析、宣传, 应该是企业诚信观念养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是企业诚信的学习型特征还表现在把企业的诚信理念和诚信行为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推广上。企业统一的诚信理念和行为只有让社会公众都知道, 公众才能清楚了解企业的诚信品牌和诚信形象, 也只有社会公众在民间广泛传播企业诚信品牌和形象, 企业的产品才能更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实际上, 这里的传播就是引导社会公众学习了解企业诚信文化的过程。
如果说, 学习型特征属于企业诚信的动态性描述, 那么, 可以这样说, CEO的诚信观学习是发动机, 他带动企业经营团队的诚信行为。经营团队的诚信行为示范是桥梁, 决定着企业整体的诚信形象。公众诚信观念的接受和学习是企业诚信的目的, 决定着企业诚信经营的阶段性目的和长远经营目标的实现。
摘要: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浪潮冲击并荡涤着所有传统观念, “诚信”这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的观念是否过时, 在商务实务活动中缘何违背诚信的事件频繁发生?本文认为, 企业诚信仍然是时下中国市场最稀缺的一种资源, 但必须赋予其全新的内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当代企业诚信的概念、内涵, 揭示出企业诚信的若干特点。
关键词:企业诚信,概念,特点
参考文献
[1]Kreps, David, 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nomic Theory”, In 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 edited by James Alt and Kenneth Shepsl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经济诚信思想 篇7
1、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诚信的意义。
首先, 就个人来说, 诚信是立人之本。《为政》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輗”和“軏”都是车前面的那个横木, 用来缕牲口的, 没有这个横木牲口就没办法套上车, 也就无法前行, 所以孔子认为没有诚信的人就好像没有那根横木的车, 一步都动不了。《卫灵公》论述道:“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立, 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 则见期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张书诸绅。”孔子认为, 只要是诚信的人, 即便是在荒蛮偏僻的地方做事情都会行得通, 而不诚信的人即便是在家乡都寸步难行。
其次, 就国家来说, 诚信是为政之道。《颜渊》中子贡向孔子问政:“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面对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队以及民众对执政者的信任这三个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 当必须要去掉两个时, 孔子选择了民众对执政者的信任, 可以看到, 在孔子心中, “信”是治理国家的最根本的条件, 没有粮食或者没有军队, 只要有民众的信任这个国家就不会失败。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很多如:《子张》“子夏日:君子信, 而后劳其民;未信, 则以为厉己也。”;《学而》:“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尧曰》:“宽则得众, 信则民任焉。”等等。
2、诚信的途径。《论语》在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秉承诚信美德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首先, 人要时刻反省自己。《公冶长》篇说道“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而要使“朋友信之”, 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随即在《学而》中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说要去的别人的信任, 首先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自己, 要每天多次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自己是否做到了忠信二字。
其次, 遵守诚信要以“义”为先, 《学而》说论述:“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就是说不能空谈诚信, 诚信一定要符合道义, 对于不符合道义的诺言是不必兑现的。《卫灵公》说道“君子贞而不谅”, 就是说君子遵守的是符合正道的大信, 而不是愚人式的小信。孟子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扩展, 在《离娄章句下》中说道:“大人者, 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 惟义所在。”
再次, 要好学。孔子十分注重一个人的好学, 他认为自身之所以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第一个就是因为好学, 孔子在《公冶长》中说道“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对于不好学的人, 孔子在《阳货》中评道:“好信不好学, 其弊也贼”。所以, 要想真正地成为诚信的人, 必须要好学。
二、诚信思想的当代意义
首先, “信”为治国之要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 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即民心所向是政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而获得民心的前提条件是取信于民, 所以, 在治理国家时, 先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才能让老百姓“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 物尽其用, 货畅其流”, 这样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其次, “信”为立身之本
诚信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养的主要标准之一,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 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 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个人以诚立身, 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讲究信用, 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 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再次, 诚信为立业之本
温家宝说过:“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我认为:“在流着道德的血液同时, 更应该用诚信经营, 如果弄虚作假, 那么企业必走向死亡。”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著名管理学家克拉伦斯.沃尔顿说:“企业经理人应该用一种全局观念来看待企业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观点之下, 企业被看成是讲信用、讲商誉、讲道德的组织而不是赚钱的机器。”有关诚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最直接最典型的是淘宝电子商务的发展。它以信用为一个商铺能否存活为标准。卖出一个产品, 卖家宝贝描述符合事实, 卖家态度良好, 卖家物流及时, 这三个主要因素决定卖家是否可以得到好评。得到好评信用上就加一分, 中评不给分, 差评扣一分, 店家好评越多信誉越好, 等级就越高, 客流量, 成交量也就多。在经营一个网店的整个过程中, 从店铺开张到发展, 每一个过程都要诚信经营, 否则就会被买家, 被市场淘汰。由此看见,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环节, 对待员工、客户、维系交易等方面以诚信把关, 树立“诚信经营”的指导思想, 对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如何借鉴《论语》中的诚信思想
1、从小事做起, 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从宏观上来说, 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很多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但是这个宏观的系统工程的根基确实微观的个体, 即每个人的诚信水平。只有每个人的诚信水平都提高之后才会有整个社会整体诚信建设的成效。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 要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能够诚信考试、法官能够诚信判案、官员能够诚信执政等等。这不但是我们从事于这个职业的根本, 更是加强自身品德的途径。
2、要树立榜样的典型, 榜样和典型是我们学习的导向, 通过舆论和媒体, 将那些诚信的人进行宣传和表扬, 使人们有学习的目标。可喜的是当前已经有很多媒体开始做这些事情, 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河北电视台《善行河北》等都是关于这些优秀品质的宣传。
3、要善于总结。不论是对一个国家, 还是对一个组织, 抑或是一个个人, 总结是最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纠正的方法。这个总结不一定是要书面的, 我们以时间段为单位, 将本组织或者本人这一时间段的行为进行自省, 对于不诚信的地方进行改正。
摘要:诚信建设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在《论语》中更是着重强调了诚信思想, 并提出了诚信的方法和途径, 儒家诚信观对当代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诚信,论语,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哲.《论语》诚信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吴媛.“诚信”为“立人、交往、治世”之道——读《论语》有感[J].文教资料.2011
【经济诚信思想】推荐阅读:
市场经济呼唤诚信06-17
市场经济诚信政府一11-05
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08-05
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论文08-31
市场经济与诚信服务11-20
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和研究07-27
浅谈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06-10
民族经济思想10-18
货币经济思想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