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飞扬(精选11篇)
神采飞扬 篇1
一次到兄弟学校参加教研活动, 课间休息与两名学生交流他们对政治课的评价, 其中一名说:“政治课太无聊了, 教师只会照本宣科, 一到考试, 就要我们死记硬背, 我是一背完就忘, 一考完就丢。”另一个说:“我发现政治课最好了, 打瞌睡, 做作业, 读小说, 随心所欲, 逍遥自在!”
听完他们的话语, 笔者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思想政治课应该是学生思想陶冶的重要阵地, 应该是思想道德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更应该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让普通的政治课堂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神采飞扬呢?笔者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趣化教学前奏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添新鲜感, 从而使他们感到政治课堂不再枯燥、抽象, 进而对政治学科产生亲切感。例如, 在教学“面对经济全球化”时,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先播放一段i Phone6及i Phone6 Plus的广告宣传片, 然后抛出问题:你知道i Phone手机是哪些国家共同合作完成的吗?……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由此渲染开来。
二、变革教学手段
有很多复杂的事理单纯地用文字描述, 难于获得真切的感受, 如果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出来, 往往能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 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还能产生多方面的教学效果,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见到的情境用文字描述出来, 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 产生综合效益。例如, 在教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 设计情境:古代寓言故事“三个和尚”我们都听说过, 请问:三个和尚为什么会没水喝?请为三个和尚设计科学的管理组织方案, 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 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哲学知识, 而且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激活教学内容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 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 重新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小品饰演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 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例如, 在学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 其中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既是授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可以用做生活小实验的方法来化解。例如, 让学生将苹果、糖果和豆子装进事先准备的塑料盒中, 在装盒的过程中, 明白办事情应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这样把教材内容生活化,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主动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四、活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 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 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 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即教学过程生活化。例如, 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内容时, 笔者让学生举事例说明哪些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 有一名学生就举出中秋节前月饼价格高而节后价格低这一例子。由于几天后就是中秋节, 该生所举的例子贴切且时令性强, 引起了学生的捧腹大笑, 其他学生在这一例子的启发下踊跃发言, 使得课堂的互动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适当地把学生引入现实的学习场景, 亲历日常生活的真实情状,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强化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体验与感悟, 常能够收到囿于书本之中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五、优化教学效果
要使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灵中“站立”起来, 就要注意从文本形象到心理形象的转换,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学生无限地靠近“情感导体”———文本形象, 让它们快乐地“触电”, 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 从而体己察人, 感同身受, 真切感受自己的心理脉搏, 更立体地感受文本形象。将社会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 让学生在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 更好地学习政治学科的知识。社会上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 教学之余, 我们要善于捕捉其中蕴含的社会信息、生活信息, 并将其载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 例如, 校园里的班级文化建设、“八礼四仪”教育, 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战略”等重大时政引入政治课堂,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完善教学评价
评价是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 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功能。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意运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策略:其一, 过程性评价;其二, 发展性评价;第三, 师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体现评价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第四, 丰富教学评价的形式和手段, 使其更富新鲜感和激励性, 以充分张显评价的功能。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和学习活动表现进行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也。”由此反省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所“由兴由废”。再高的理论、再深的学问如果不注重创新, 不考虑学习者的需求, 也不能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 那它就没有价值, 没有生命力。政治课的趣味性, 它的目的也就在于实现政治课的目的, 使它成为真正有用的课, 为学生所喜爱的课。
神采飞扬 篇2
语言是灵魂的宴请,是情感的宣泄,若想和学生有心灵的共鸣,情绪的共振,相互知心知意,需要教师做到真正的民主平等,并且以学生的学习利益为第一利益。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主动的探求真理,体悟世事。学生若想明辨事理,首先要拥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善于表达;教师若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同样需要聆听学生内心的语言。现今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因此,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敢讲敢说,愿讲愿说,将会使教学呈现出一片绚烂的景象。那么,语文课堂中如何营造丰富自主的空间,通过语言活动展现学生的思想、才华、素质,使他们开心的面对学习,轻松的享受语文呢?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我采用了几种“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的原则是:尽可能的将时间交给学生,把语言还给学生。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几种形式自由、内容轻快的说话交流节目,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环境、氛围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见解。
一、放飞自我。
这是上课伊始就进行的面向全体师生的演讲活动,按学号顺序轮流上台,一节课只安排一位同学。在决定开设这一活动之前,我综合了全体学生的意见,设计了几个层次——
首轮:最好自定演讲内容,选择话题,如果感觉确实无处着手,就由老师指定一个演讲范围,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演讲稿,三分钟左右,要求背诵,其他方面暂不做要求。第一次演讲我指定的范围是“谈谈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初次登台的同学们大多表情拘谨,心情紧张,语音语调不够洪亮,且经常忘词。所讲内容也多是我确定的话题,虽然涉及的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不少,但几乎都是选择现成的书评或从前言中摘录一段,背下来了事。自己确定讲题,亲自动手写,能发表个人独特观点的学生凤毛麟角。在我所保存的首轮演讲稿中,82%属于前者。当然,也有表现出众的:情绪镇定自若者有之,感情充沛自然者有之,声音洪亮顿挫者有之。例如,有学生谈到2002韩日世界杯,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中国足球队誓词;有学生以自己的真实体验,探讨中学与小学的差异问题;有学生向大家介绍生活中的小窍门;有学生介绍流星雨的成因、景象和相关传说;有学生给大家讲聊斋故事,惟妙惟肖,极尽语言和表情的渲染之能事等等,学生在听这些话题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演讲者也成为获得掌声最多的同学。由此我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如何演讲才能吸引听众?经过反复研究,同学们都统一了认识,对自己的首次演讲作了全
面反思。
第二轮,第三轮,我们沿用这种形式,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语言、内容、声调、感情、语速、表情手势、流畅程度等多个方面予以评价,学生演讲结束,立即自评互评,大家共同参与,既练说,又练听,还加强了交流与沟通。依靠我指定范围的学生越来越少,自己写作的学生越来越多,也有学生按我选定的话题“我欣赏的格言”“细微之处见真情”设计演讲稿,但内容已有极大的改进和充实,优秀的演讲者和稿件层出不穷,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思想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许多真知灼见闪现在演讲中: “自卑往往被‘谦虚’包装,他的附属物是怠惰。在‘谦虚’的遮盖下,自卑者只会不求进取,自我禁锢。”
——《论自卑》
“爱因斯坦说过:‘我从来不欣赏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正如我从来不鼓励盲目用功的学生,只要用一点点技巧,我们就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大的成绩。’这也就是说,在漫长的求学路上,需要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很多老师鼓励学生‘笨鸟先飞’,在学习态度上,这是可取的,但作为学习方法,则一无是处,有谁一开始就给自己扣上奔鸟的帽子呢?或许,只要讲究一点学习方法,苯鸟反而是
最聪明的鸟呢!”
——《要科学的学习》
“父母作为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第一任师长,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言而无信,否则,孩子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曾参教子”的启示》
“原来我们都是一只只大大小小布满裂痕的木桶,可以选择躲在自卑的低谷中哀怨哭泣,也可以选择锲而不舍地播撒奋进的汗滴,浇灌饥渴的希望之种,等待鲜花烂漫的一刻„„”
——《破桶与鲜花》
“当你无法改变现实的状况,不妨试着换一下生活的视角,或许,你会发现上天并不是如此不公,在这一方面得到极少但会在其他方面硕果累累,失败可以造就另一片美丽!”
——《换一种视角》
当这项活动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强烈的需求时,我立即调整要求:取消单独上台,而是要寻找合作伙伴,少则两人,多则不限,共同确定演讲话题,集体表演,时间也相应延长。于是,有五人组合介绍欧洲五大足球联赛;有两人模拟校艺体节的开幕致辞;有几人通过小品的形式,展示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友爱;还有表演自编自导的相声——因错用成语引发的笑话等等。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表现也愈来愈出色。几
分钟的自由“放飞”,是他们课堂兴奋的开始。
二、灵感速递。
这是一个即兴发言活动,当某些课容量略少,规定内容提前学习完毕后,由老师或学生现场说一句话作开头,在规定的一分钟思考之后,抽签选定两三个发言人,作一分钟的即兴演说,再由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说的开头千奇百怪,妙趣横生:
山崩了,地裂了„„ 课间,大家激烈的讨论着„„
我站在高山之巅„„ 仰望星空„„
动物园里的大猩猩突然失踪„„
听着这首歌,„„ 这世界变化太快„„ 我并不想哭„„
早晨醒来,我变成小米粒那么大„„
美军遭遇炮火袭击„„ 其实苍蝇也很可爱„„ 迎面走来一个„„
实在不胜枚举,学生的接述也饶有兴味,充满着幽默和智慧。很多未被抽到名字的学生都强烈要求发言,这个活动经常变成多人的即兴演讲,甚至变成故事接龙的游戏。
三、321直播。
“3”是指3分钟“视听新感受”,由学生介绍一些好书好文章或者自己喜欢的音乐、影视作品等;“2”是指2分钟“自由畅想”,学生自己选择图片、文字、图形等,展示出来,由其他同学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练习;“1”是指1分钟“课堂总结”,让学生针对本课所学,从知识吸收、个人感想、意见建议等几个方面选择其一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在每节课剩余的六分钟里,这项活动又是一个小小的高潮。“视听新感受”中,学生特别热衷于介绍流行歌曲和电影电视,他们谈F4、周杰伦、小甜甜、TWINS;谈《哈里·波特》、《英雄》、《指环王》、《还珠格格》、《红萍果乐园》,我也热心的倾听,发现在学生感兴趣而成人或许不屑谈之的这些话题中,居然也蕴涵着许多思想,因为有学生在周杰伦的歌声中听出生命的坚韧与执着;在《哈里·波特》中感受伟大神奇的想象力量;在《还珠格格》中体会出许多庸人
自扰的窘境„„
“自由畅想”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有这样一次想象练习,颇耐人寻味。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黑点,举起来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眼睛、雨点、粉刺后留下的黑头、靶心、弩圆的嘴、豹的斑点„„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主持的同学却暗暗摇头,最后,她问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描述这个‘点’呢?为什么如此多的同学只看到这个‘点’而没有意识到这张纸的存在?”整个教室突然由热闹转入静默,大家都怔住了。“其实,或许只是因为这个黑点摆在这张纸最醒目的地方,又或许是因为大家想当然的认为无非又是一次想象练习。这就证明了许多人看事物的单一性和惯性。看到了最前面的黑点,就不假思索的认定它就是一个黑点,以前做过类似的练习,就按部就班的照做不误。其实,凡事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或认真思考一下,你就会立即发现,‘点’的后面有更值得肯定的东西„„”我相信,这次的“自由畅想”对我们每个人都产生了不大不小的震撼,我也由此对学生升起一种由衷的赞叹,真是藏龙卧虎啊!集这样的“天下英才”而教之,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课堂总结” 不仅仅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了解学生思想境况、真实需求的阵地。曾有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之后提出:能不能进行一些专项的片段性写作训练呢?我立即采纳了这个建议,展开了观察力训练、理清思路训练、润色语言训练等。比如,我出示过这样一个句子:“一只鹰在天空中飞”。要求学生不改变句意,加以修饰、换词,使表达效果更好。这次练习评选的最好句子是:天空在鹰的翅膀下
翱翔。
四、我来执教。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已经习惯了给我放假,自己上台讲课。两册语文书中的自渎课文都是学生自己设计教案,查找资料,上台讲授的。长篇课文,由几个同学分工合作,一至两人负责查阅相关材料,一至两人负责编写教案,一至两人负责讲课;短篇如诗歌,则由一人全权承担。最后书面写出课文教案、相关材料汇总、读后感、重点字词句的个人见解等。尤其是古典诗词,学生已经完全把我“解放”出来,他们自己讲的内容比我准备的还要多,还要好。如《送灵澈上人》,学生在讲这一课时,总结出古人写送别的几种方式:以景写别、以酒写别、以雪写别、以杨柳写别、以水写别、以想象写别、以情感写别。当然,这样的划分还显得粗糙稚气,但却显示出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另外,我和学生还一起选择了许多名家名作、精美散文、哲理小品等文章集体阅读,这些作品,也由学生自己制定讲课重点,确定难点,遇到难以理解的语句,我们就共同商量着解决,学生在讲完听完后,自己作摘记,撰写阅读心得。八个多月的时间,已累计印发六万三千多字,学生的摘抄和评论平均已达五万余字。
五、另类观察。
这一环节分两类,一类是扩大对课文的理解范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之前,先组织了一堂“科学在我身边”、“我国的军事国防力量”“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三大版块的小组讨论会,然后依据课文和查找的材料,写出了《邓稼先事迹报告》。《社戏》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参与:“找寻社戏之美”的活动。学生提出《社戏》中的人情美、景物美、纯真的童心美、“偷豆”的野趣美、行文的波澜起伏美、记忆沉淀美、结尾的余音绕梁美、心理刻画美等多种美感研究。日本学者比嘉佑典说:“我们应当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问题,一样东西,做着、站着、蹲着、躺着、站在凳子上„„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求统一只会压制学生的思想,扼杀他们的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加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领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除非出现常规性或原则性的错误,我一般都给予认可,并且尽可能的让他们多思考,多发言。学习《木兰诗》,对文中极力铺陈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
句,学生就有多种多样的理解:
表现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 木兰四处购置行装,体现一种繁忙的景象; 木兰一旦作出从军的决定,就一丝不苟谨慎对待各种细节,物品都要求最好最精良;
是木兰对家乡的留恋情感的体现; 木兰具有反间谍的意识,为了躲避敌人的耳目;
„„
这些措施使学生开拓了感性认识,加强了知识吸收,锻炼了多项思维。使学生以课文为基石,全面扩
展知识系统,提高综合能力。
另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对某些传统认识作逆项思考,比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否有其正确性,从哪个角度可以讲得通?学生在积极考虑后,回答说:“曾有科学证明:7+1>8,即适当的休息,可以更精力充沛的工作。‘艾氏遗忘曲线’也说明,适当的休息所造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当然,打鱼与晒网的比值要合理。”再如,“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这则名言,是否有其局限性?学生回答:“许多名言有其特定的语言背景,脱离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颇。有些时候,不分原则的改正反而是退步,如袁世凯登基,张勋复辟等,是典型的逆潮流而动,遭千万人唾骂。”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我们的课堂从来不是一潭死水,它像大海,永远变幻,就是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波澜,创造性思维的浪花随时跳跃奋飞、奔腾四溅„„。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信息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自身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以语言激活兴趣,以兴趣激活思维,以思维激活能力。这诸多的练习活动,使学生把语文看成最可信赖的朋友,敞开
心扉,以一种亲切轻松的态度与它对话、畅谈。
让数学课堂神采飞扬 篇3
一、数学课堂情境化,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数学
听故事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天性,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让数学课堂也洋溢着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故事贯穿整个一节数学课。如,在上一年级数学“分苹果”时,我首先给学生讲小猴今天要过生日了,家里要来几个好朋友,小猴为了招待朋友,在超市买了10个大苹果,小猴准备装在两个袋子里拿回家,聪明的同学们,请你们帮一帮小猴,有几种分法。学生听到自己要帮助小猴子,一下子兴趣盎然地用苹果图片代替苹果分了起来,在帮小猴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10的分法,并根据自己的分法写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巩固10的分法和加、减法,我接着上面的故事情境,小猴招待完了朋友,它要把朋友们拿来的苹果每10个装一袋,请同学们再帮帮小猴,哪些合起来正好是10个(图片出示苹果),学生很高兴地帮小猴装完了苹果。我又接着上面的故事,同学们帮助了小猴子,小猴子非常感谢同学们,它从家乡带来了一种智慧果,同学们吃了这种果子,会变得更聪明的,但是只有知道了智慧果上的算式结果,才能吃到这种果子。接下教师出示智慧树上采摘智慧果的计算题,学生为了得到这种智慧果,积极性可高了。这样一节课,学生在故事中轻松地学习,课堂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数学课堂也能像语文课一样有生动迷人的故事。
二、结果诱导,激励学生急于探求新知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数学课上,教师可和学生展开竞赛,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带着学生去探求新知识。在学习四年级数学“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几组从同一顶点出发的多个角和三角形,然后师生比赛数个数,由于教师已经有了数这种图形的诀窍,当然比学生要快。数完之后我告诉学生,老师之所以这么快,因为老师有诀窍,学生为了找到老师数得很快的诀窍,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索活动中去,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很快找出了数这种图形的方法。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
1.知识,从实践操作中来
学生动手操作是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如果不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就很难达到对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所以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深刻理解了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在教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就充分体会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总结的优越性。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前一天,我就让学生回家自己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标出底和高。上课时,我请一个后进生将他的平行四边形拿到讲台上,告诉全班同学底和高。然后要全班同学动手将自己的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并且将这个三角形从一侧平移到另一侧。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的动手操作,兴趣非常高,接下来让大家思考,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是底和高,少数后进生不知道,我又让他们将长方形还原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又拼成长方形,这样反复动手操作以后,后进生也认识了底和高,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容易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作业,学生自己设计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时常会有不写作业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只给出题目大意,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的题目内容,这样,不仅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设计和创兴的能力。如在学习完“小数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生活中常见的用小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然后自己解决,学生每人都设计了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并且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运用,同时体验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评价,生生互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动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一个生生之间互相激励的过程。在平时的作业评价中,我尝试了生生之间的互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伴的作业时,不仅指出彼此的对错,还把对方的作业和自己的比较,给出评语,有的同学作业写得整齐,对方给出的评语是,写得不错啊,一笔好字让人羡慕死了,奖你一个☆,美死你。同伴之间这种真诚的评价,比我们老师给出一个A或B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一个神采飞扬的语文课堂 篇4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黄山奇松》的学习为例,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具体形态,上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亲手画一画文章中提到的三大名松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参考文章中的插图也可以全凭自己的想象。在学生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画作。学生画好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你们画得像不像?想要认识一下真正的黄山奇松吗?”教师向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与黄山奇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利用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黄山奇松的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外,教师可以改变语文课堂的讲授方式。以《莫高窟》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自己当作莫高窟当地旅游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而学生则变成了前来应聘的导游,在学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导游词,教室则成为面试的场所。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准确地描绘莫高窟彩塑的精美,学生在课下的时候会认真搜集资料,并参考真正的莫高窟的导游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重新安排,有的学生还准备了介绍景物时的背景音乐,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适当的变化,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
二、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延伸
语文中的许多内容与其他的学科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历史、品德、科学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以《郑和远航》的学习为例,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及郑和下西洋时的行船路线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揉合成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丰富必要的内容,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来龙去脉,体会郑和在远航时的艰辛。又如,学习《长征》这首诗时,诗中形象地介绍了红军长征时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小学阶段并没有开设历史课,只是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艰难,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红军长征相关的视频,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当时的战争境况: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利用视频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浓浓的爱国之情。之后,教师将教学内容延伸到时事热点上,让学生思考应当如何做才能保证我国的领土不受侵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努力向上。教师有意识地延伸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洗涤。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读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读的文章和读的方式。以《爱如茉莉》的学习为例,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文章,有的学生会大声地朗读,有的学生会小声地进行朗读,甚至有些学生选择默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文章的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基于自身的对文章内容的初步认识。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你们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疑问呢?”向学生提出问题,听一听学生的看法。有的学生会说:“文章中茉莉花只出现了几次,母亲为什么要说爱像茉莉呢?”教师在这时可以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而是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人帮助这位同学解答一下疑问。有的学生会说:“因为茉莉花的花香比较清淡,父母之间的爱应该也是如此吧。”有的学生会说:“这是因为茉莉花在很多国家被称之为爱情之花,它表示爱情忠贞。”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并听一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此外,大量的阅读是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精心营造课堂阅读的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班级图书角,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资源,在墙壁上张贴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构建一个神采飞扬的语文教学课堂。
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教学科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手段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构建神采飞扬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个性化阅读
参考文献
[1]张勇.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神采飞扬[J].考试周刊,2013.
让教学语言更加神采飞扬 篇5
李镇西老师在讲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后一部分时,有的学生提到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李老师以解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一句为契机,深情地阐述了他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引证一百多年来人类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特别饱含深情地说:“如果马克思、恩格斯能在这世纪之交,亲眼看到自己所创立的科学理论被中国人民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而蓬勃发展,那该多好啊!”李老师讲得动情,学生听得动容,全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包括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在内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作为大奖赛的评委,欧阳代娜老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流下了热泪。这是多么强烈的震撼!精彩的语言使得语文课充满了魅力,变得神采飞扬。
一、教学设计精巧,多些神韵流动
语文教师应变循规蹈矩为因文定法,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冲动。赵克明老师在执教《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一课时,打乱了课文的结构顺序,采用“倒嚼甘蔗”法,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促使学生设疑阅读,刨根究底。还可根据文章构思行文的不同特点,灵活安排恰当的教学思路。有些文章用 “中间开花”的教学思路更为有效,即先挖中间,而后顺搭两头。如李卫东老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简要分析题目的基础上,挖出“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这一过渡段,引导学生朗读体味作者对百草园的深深依恋之情,以情促读,自然过渡到对百草园一部分的重点讲读,而后顺手搭连“三味书屋”一部分,进行简要分析对比,领悟文章中心。
二、课堂点拨精当,多些神来之笔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神采飞扬 篇6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享受学习和自我学习, 我们正在推行的活动单导学对这两方面作了最好的诠释, 而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充分地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一.活动单导学下的自主阅读让学生体验到了从未享受过的“海阔天空凭鱼跃”的自由与畅快。
一个高中生如果不阅读就相当于放弃了整个世界。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 扩展人的视野, 丰富人的知识, 发展思维和智慧, 阅读是高中生的基本的生命活动, 是一种最正常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学习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权, 更多的时间被重复的数理化练习挤得喘不过气来, 阅读成了一种奢侈。在活动单导学的模式下, 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 中外名著, 《读者》《散文选刊》《文学自由谈》《杂文选刊》《名家讲坛》《中学生博览》《青年文摘》等等都成为学生的最爱。阅读不再是学生擦肩而过的梦想, 真正享受到“海阔天空凭鱼跃”的自由与畅快。在很多的时间里, 在教室, 在草坪, 在阅览室, 在小桥流水边, 一个个捧着书的忘我的背影, 真是校园里一道道养眼的风景。
二.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根本上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 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们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劳动时, 才能得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发现、互动分享的权利放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 是基于学生需要展开的, 教师最需要是发现这种需要, 点燃希望之火, 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之向更高的需要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能力的关系, 也是在强调“喜欢”“兴趣”的作用。
因此, 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 一般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教学目标设计一份活动单, 一节课的前半段时间, 让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预习问题分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小组同学就文本内容、预习问题开展讨论、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活跃课堂氛围。然后, 教师再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将精彩的观点在课堂展示。最后老师进行点评提升。比如, 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 在教学时我把如此长文浓缩简化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命运画一幅“心电图”, 并加上简要的文字说明。第二个问题:请给文章拟一个副标题“———的祥林嫂”。两个问题涵盖了小说的三要素。问题提出后,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全文, 在自读中得出对问题的个人见解。在课堂小组交流中, 学生个个群情激奋, 畅所欲言, 据理力争, 小组展示中, 观点精彩纷呈,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获得很多的智慧, 同时也都有成就感, 到了下课的时候还欲罢不能。这种“个人带着问题阅读, 小组合作研讨”的教学方式无疑解决了“长文短教、长文精教”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
三.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既熏陶渐染了学生的心性和涵养, 又为能力的训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有利于成就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 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提高自己的修养。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 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彼此尊重, 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 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威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应该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登高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改革, “我参与, 我快乐;我自信, 我成长”, 这是学生对课堂的描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创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环境。如果要求学生跳出美丽的舞蹈, 那么老师就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最精彩的就是让学生自由的展示自己合作学习的成果, 就是给学生一个舞台, 一个激情燃烧的地方。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通过前半段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后, 让学生自由到前后黑板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 尽管答案丰富多彩, 课堂还有点“乱”, 但这是学生思维的碰撞, 值得肯定与推广。。我在上《后赤壁赋》时, 预习中设计一个问题:试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比较《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不同之处。学生在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后, 进入展示阶段, 纷纷走上讲台, 展示自己思考的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尽管答案表述多样, 但大都能抓住《赤壁赋》由月夜美景而生乐, 由景观而联想到曹操、周瑜, 由感慨“而今安在哉”生悲, 最后由“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求得精神的解脱, 达到豁然超脱的境界因而生乐;《后赤壁赋》因景美并得鱼酒而乐, 游览因景而生悲, 放任漂流, 随意而安, 终归于空。这种课堂学生锻炼了能力, 他们从容自若, 激扬文字, 同时又在美文美景中领略了历史人物的大情怀大智慧, 熏陶了自己的心性和涵养, 这才是我们所要的有语文味道的课堂。
神采飞扬 篇7
一、通过“环境的布置”来创设浓郁的视觉冲击, 让课堂有宽度
艺术环境的创设十分重要, 它关系到能否引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室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活动场所, 上美术课前,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 把美术教室加以布置, 来营造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的目光一进教室就被深深吸引住。特色的造型、新颖的布局、多彩的颜色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用这环样的环境布置来激发学生, 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让课堂有宽度。
前些日子我有幸参加了省民间美术进课堂教研活动, 其中《扬州雕版印刷》这节课让我印象颇为深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和传承, 教师在课前营造了一种古朴、充满民间韵味的氛围。教室的左侧和右侧分别摆放了两排红木架, 上面用红色的绳悬挂着52幅雕版印刷的作品, 气势宏大, 在视觉上给人极强的冲击力, 而且这些画紧扣本课主题。左前方是一扇红色白底的园林式大圆门, 连着一排红木屏风, 右前方摆放着一顶古红木大书柜, 里面放满了雕版印刷方面的书籍。正前方的黑板上, 用牛皮纸拓印的“扬州雕版印刷”几个正反宋体字, 尽显扬州的历史和雕版的沧桑。我们知道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鼎盛时期, 这也更好地为本课内容服务。上课时, 当老师款款从大圆门走出来, 让大家仿佛一下置身于出现雕版印刷的古时候, 学生的目光和思绪被紧紧的抓住了, 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这样一个艺术美的熏陶下, 同学们创造性地完成了作品, 并展示在了一块大的竹简上, 与周围环境相呼应, 也突出了历史和文化。
二、通过“音乐的渲染”来营造优美的听觉感受, 让课堂有广度
常有人把音乐和美术喻为“姊妹艺术”。的确, 音乐和美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的绘画是运用画笔等材料把线条、色彩等元素通过技法水平, 以及主观思想巧妙地组合在纸上的一种空间艺术, 这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 最先作用于我们的眼睛, 然后再触动我们的心灵。而音乐则是演奏者运用节奏、旋律、和声、强弱等手段, 利用乐器或声乐进行巧妙组合的时间艺术, 最先作用于听众的耳朵, 然后再陶冶听众的情操。把音乐引进到美术课的教学中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情感。大师康定斯基说过:“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时, 可以运用音乐来渲染气氛, 实现视听结合, 从而达到康定斯基所说的音乐美术的和谐之美。不管是绘画还是音乐, 二者都是很完美飞艺术形式, 使观者或听众产生共鸣。美术课堂教学中将美术与音乐完美的结合, 不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 让课堂有广度, 有如此好的优点,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中我们常用音乐欣赏渲染作品的意境。如在欣赏中国古典美术作品时, 可以播放古琴、古筝、箫、埙等乐曲, 伴随悠扬的乐声, 结合古朴的画面, 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古典艺术的意境中。在欣赏国外名家名画时可以放一些钢琴曲、小提琴协奏曲等, 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我在进行三年级《清明上课图》这课的欣赏时, 播放了古琴曲《高山流水》, 在悠扬的琴声中,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城, 感受了当时汴梁城繁荣的景象。在二年级《会变的线条》这课教学时, 开头我插播了一段有关于线条的魔术, 配上有趣的音乐, 学生被变换着的线条深深吸引着, 时时的发出惊讶和赞叹声。我让学生欣赏和观察, 了解线条在生活中的运用, 用多变的线条去感受、体验,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通过剖析画面中的技法让学生去欣赏评析, 让课堂有厚度
美术技法是美术作品生成的一种不同于其他活动的独特活动。没有美术技法也就没有美术, 如果不懂美术技法, 就很难领会美术作品。因此, 通过剖析画面中的技法让学生去欣赏评析尤为重要。每幅作品都有它的艺术风格特色, 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在欣赏名家名画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的技法去欣赏分析,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交流探讨, 解决问题, 同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师生互动、对话交流, 体现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让课堂有厚度。
在三年级《童年》一课教学中, 我让学生赏析秦大虎的作品《战斗中成长》, 引导学生从画中细细的品味, 如人物穿着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神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么高兴?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用什么绘画材料画的?画家是怎样安排这幅画的?这一系列的启发式提问,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有目的地去欣赏、去发现、去思考, 小组交流探讨, 从而分析了小战士和老战士的穿着打扮, 了解了画中人物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特点, 画面色彩浓重, 使学生感受到了油画的表现魅力, 也体会到了好的构图能使作品增强感染力。在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时, 我引导学生去感受笔墨技巧上最突出的以线造型。在画中, 线条是画家的抒情弦, 而不是装饰物, 只有注入情感, 它才会有生命力和活力。线条在画中的表现, 纵横交错, 上下遨游, 线在感情世界中挥洒自如。我提出问题:在这幅作品中, 画家是如何用点、线、面组成一幅画的呢?为什么画家没有画出春天具体的事物, 却让大家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长时那欢快起伏跳动的情感心灵?由浅入深的设问, 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 积极性高, 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
注重细节描写,让记叙文神采飞扬 篇8
那么, 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细节。所谓细节, 就是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 它可以是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 也可是一花一叶、光影声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内容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运用细节描写, 可以使语言更生动, 动作更贴切, 肖像更逼真, 心理更细腻, 环境更真实, 情节更充实, 主题更深刻……进而对写人叙事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作家李准曾说:“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与特征的作用上, 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这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理科学生写出的记叙文往往简洁明了, 绝不拖泥带水是他文章的最大优点, 只是文采与他绝缘。比如:
到了下午, 弟弟怂恿我说:“其实我们不需要一直守着这儿的。”我心思一动, 好像真的是这样, 舅舅并没有关照说每时每刻都得守着床前。弟弟接着说:“我们可以先到楼上玩一会游戏, 只要每隔一段时间看一下就可以了。”我迟疑着, 想了想, 没有答应。可弟弟妹妹们已无法忍耐了, 当即离开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 我也克制不住了, 我对自己说:我过一会儿就下来照看一下。最后我朝躺在床上的外公看了一眼, 转身向楼上奔去。 (《后悔》)
标准的理科生作文, 交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条理清楚, 但整个过程平淡乏味, 人物形象不鲜明。于是, 我就给这位同学进行面批, 要求他仔细回想当时自己的心路历程, 要求他积极调动各种感官, 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改写这段文字。经过几易其稿, 终于形成了下面的文字:
到了下午, 弟弟妹妹由于无聊, 在怂恿我无果后就跑上去玩电脑了, 我独自一人和外公呆在一起。外公被病魔折磨, 脸上的表情已僵硬了, 两眼瞪得大大的看着天花板, 喘息粗重的如同排风扇发出的声响。看着外公, 我一时陷入天人交战中。听着间或传来的弟弟妹妹的欢笑声, 我的心就像有爪子在挠一样, 痒个不停。我站起来朝门口走了两步, 快出门时, 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外公无神的脸。我的心刺痛了一下, 又转身到床边坐下。我想起了小时候, 外公给我们讲故事, 陪我们玩游戏, 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一幕幕场景就仿佛是在昨天, 难道我就是这样回报他的吗?
可坐了一会儿, 我又坐不住了, 我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想要回报外公, 以后机会多的是, 何必在乎这一次呢?下次, 下一次我一定会报答外公的恩情。为自己找好了借口, 我飞也似的逃离了房间, 逃避心灵的责问。
非常明显, 改后的文字比原先生动形象得多, 有对外公的神情描写, 有自己独特的心里纠结描写, 把作者那种既想去玩又想回报外公, 最终把玩的想法占据上风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一篇记叙文只要有两到三处这样传神的细节描写就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注重环境烘托
人物, 首先是具体环境中的人物, 而景和物, 或渲染气氛, 或烘托形象,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场景, 人物的情感就在特定的场景之中展现出来。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无论描摹山水田园、花鸟虫鱼, 还是状写日月星辰、风霜雨雪, 抑或写意繁枝茂叶、天光云影, 其所关注的始终是人。
我曾经要求学生拓展这样一段文字:“这次月考, 我考了350分, 我太高兴了, 把这个喜讯告诉妈妈……”
很多同学都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了“我一路小跑奔回家”上。有一个同学就这样写道:
等不及放学铃打完, 我一个箭步冲出教室, 骑上我的“小毛驴”。西边的太阳迟迟不肯回家, 是不是等着给我祝福?路边的杨柳随风摇曳, 似乎为我的成功雀跃;往日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的小鸟此时也唱出欢快的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甜蜜的味道,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这位同学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取得优异成绩之后的喜悦和兴奋。
在进行细节描写时, 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 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刻画人物的心理,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个性化的描写
要提个性化描写, 不得不提我们高一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王熙凤出场的一段描写:
“心下想时,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 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 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 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 便用手帕拭泪。
在这段文字中, 曹雪芹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刻画了王熙凤不可一世、善于奉承的形象, 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同学们所写的记叙文中, 人物往往千人一面, 写男同学总是“浓眉大眼, 闪着睿智的光芒”, 写女同学总是“一笑两酒窝”, 写爸爸妈妈总是满嘴的大道理, 而且充满哲学的意味, 写爷爷奶奶总是一副教授的风范, 语言充满禅机……所有这些使得学生的作文显得特别假, 缺乏真情实感, 严重脱离生活实际。鉴于此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仔细观察, 认真揣摩, 做生活的有心人。
所以, 在平常的片段作文训练中, 我经常要求学生写本班的同学, 可以是独特的外貌描写、不同凡响的语言描写, 也可以是招牌式的行动举止描写, 不允许署名, 让我来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家发现原来外貌看似相似的同学还是各有各的不同, 而且也能够写出同学的个性来了。
三、学会特写
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 对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的刻画往往就像这个动作和神情本身那样稍纵即逝, 很简单的一笔带过, 没有考虑深入挖掘一个动作或神情, 借此刻画人物形象。对此, 我就借用姜文主演的电影《让子弹飞》, 要求学生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做到“让子弹飞一会儿”。具体就是要求学生能抓住“子弹”击穿物体那一瞬间的细节进行具体描摹, 从而表现人物性格。
表现学生对于下课铃响起的渴望, 在学生作文里比比皆是。有一个同学写晚自习下课铃响是这么写的:
还有十分钟就要下课了, 我们早已按捺不住放学的冲动, 都在下面偷偷地收拾书包。我也不例外, 东西都已整理完毕, 眼睛紧紧地盯着墙上时钟挪动的脚步。“铃……”, 下课铃一响, 我们“哗”地一下冲出了教室。
这段文字虽说有一点描写, 但远远不够, 我就要求他“让子弹在铃响起一分钟时再飞一会儿”, 让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更明确些。
经过修改, 这段文字变成这样:
离晚自习下课大概还有十分钟时, 像老鼠一样“咋咋嗦嗦”的声音陆陆续续在下面响了起来。最后一分钟, 该带回家的东西都已经收拾完毕, 我手捏着书包拉链, 慢慢往上拉, 一格、两格、三格……动作很慢, 声音极小, 指针正不紧不慢地一格一格往“12”挪, 这时老师在讲什么已完全不知道, 还有最后五秒, “5、4、3、2、1”, 同学们很多眼睛盯紧表盘, 指针每移一格, 有的同学头每点一次。最后那一格, 似乎都要屏住了呼吸, “铃…..”铃声响起 , “噌…. 噌….”的拉链声 , 拉拉链 , 提书包 , 起身 , 一气呵成 , 又争先恐后地向门口冲去。
很明显, 经过修改的文字比原先要生动形象得多, 他做到了在最后五秒“让子弹飞了一会儿”, 增强了文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把那种对放学的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 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 要想使你的文章风生水起, 神采飞扬, 综合运用各类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增加特写镜头, 在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地方有几处精彩的细节描写, 无疑是你文章升格的重要筹码。
摘要:要想写出一篇出色的记叙文, 除了需要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切的情感体验外,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也至关重要。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对细节描写的关注,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神采飞扬 篇9
一、如何激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 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教材, 并凌驾于教材之上。首先, 教师应该熟悉一个循环三年的所有知识点, 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意图;每个不同学年段的重、难点有哪些?如何突破?只有对教材熟练的把握才能灵活地使用并处理教材, 也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举一反三。
(一) 具有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及创新精神, 有教育情怀
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素养, 还要热爱教育事业, 把育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 这样就不会眼睛只盯着成绩和升学率, 而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智、情的发展。
(二) 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教书、童心不泯
教师不应该只局限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研究, 应该做一名博学多思的师者, 保持好奇心, 保持童心, 学习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 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与兴趣, 才能更好地深入他们的内心, 抹平精神世界的代沟。
二、研究如何构建教与学的平衡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多学、多听、多思、多想, 在实践体会、感悟、总结;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获取间接经验。但借鉴不等于模仿, 不能生搬硬套, 一定要根据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融合已有的教学经验, 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突破口。还要搭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耐心培育, 静待花开。
三、以讲促思, 以思导学, 让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兴奋点上
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课堂上的生动可以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对学习内容及时了解、理解, 但是能否掌握还要靠课后的复习巩固, 这就是作业的用处。可是很多学生课堂上明明听懂了, 就是不会写作业,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 才能够更好地用他们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沟通, 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而听学生讲题正是有效了解学生数学思考过程的途径, 在讲的过程中, 学生也可以慢慢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逻辑, 学会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尝试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解题过程。
在学生讲题的课堂可能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都能顺利完成, 但是对于已学的内容, 学生基本能理解, 课后通过讲题巩固, 再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教学活动, 知、情、意和谐正常发展, 自信心与成就感增强, 就能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 讲题的几种形式
1.讲作业。作业是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的直接途径, 也是向老师反馈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方式。所以, 除了单纯的书写作业之外, 我会选择一道稍有难度的练习题, 作为讲题作业。学生讲题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利用课间跟教师面讲, 也可以利用手机录像录制视频, 还可以利用微信直接录制小视频等。有视频的好处是可以作为帮助学困生的资料, 及时达到生生互助的目的。
2.讲课堂练习。作业中的讲题, 会在每天的课前安排三分钟的时间, 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以达到全员落实的目的。课堂中, 练习时间也会根据各小组学习情况, 安排讲题。在讲题的时候, 台下的学生要注意聆听, 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讲题的同学负责解答。在这样的互动中, 无论讲题还是听讲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3.讲挑战题。在上复习课时, 安排各小组之间互相出挑战题当堂挑战。挑战题大都具有一定难度, 但是所出题目要符合课本的要求, 不能偏、难、怪。被挑战组也可以翻转请出题组的同学来讲解, 如果出题组的同学解答不出, 则挑战组失败。在这样的挑战过程中, 出题的同学会更加用心选题, 并提前保证全组的同学都会解答, 这样才能保证挑战的公平性和实用性。
(二) 讲题的四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模仿例题, 讲清练习, 基本是先解后讲, 照着答案讲, 把题目讲清;重在讲解过程。第二个境界:看题型就有基本思路, 并能够找出题目的多种解法, 把题目讲透;重在分析解法的阶段。第三个境界:认清题目变化, 找到数学模型, 能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把题目讲活;重在触类旁通的阶段。第四个境界:注重分析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自主把题目进行变式, 把题目讲易;重在引申拓宽的阶段。
(三) 对讲题的心得体会
彭同学 (女) :从初一入学到现在, 我们一直开展着讲题的活动。刚开始我认为讲题没什么必要, 但在后来的参与中, 渐渐明白讲题的过程中, 不仅是在教别人, 更是在与同学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及技巧。
李同学 (男) :讲题可以使我们每天都接触一些较难的题型, 如果每天都这样积累, 那么我们的解题能力会大大提高.讲题可以活跃我们的思维, 有许多的难题都是可以一题多解的。
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 绘画使人善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让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数学的学习变得轻松有意义, 让学生爱上数学是我们的必修课。
摘要:课堂上得生动可以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及时了解、理解, 但是能否掌握还要靠课后的复习巩固, 这就是作业的用处。而听学生讲题正是有效了解学生数学思考过程的途径, 在讲的过程中, 学生也可以慢慢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逻辑, 学会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尝试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解题过程。长此以往, 数学思考中的逻辑性、严谨性会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等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会渗透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从而养成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活动课,让我们神采飞扬 篇10
本学期,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生命化、生活化、活动化”的目标,并进行思想品德活动课研讨课活动,结合3月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话题,我设计主讲了一节《聪明消费依法维权》的活动课,虽然对活动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但在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依然感受到了活动课的魅力和活力。
[过程描述]
我为本次活动课设计了四个环节:有奖答题、消费陷阱大搜索、生活剧场《牛肉干的风波》、焦点访谈《信息泄露谁之过》。
上课伊始,我便抛出了一个幌子:今天是我们初三建一班正式成立938天的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准备进行一次有奖答题活动,同时在屏幕上打出一张海报:
有奖答题:
一等奖1名,周杰伦亲笔签名笔记本!
二等奖3名,高级文件夹一个!
三等奖20名,名牌签字笔一支!四等奖50名,纪念品一份(原装进口绝对超值)!
中奖率100%!机会难得,欢迎参加!
此次活动的解释权归组织者。
同学们看到有奖品,情绪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洋溢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气氛。下面是老师设计的一组相对简单的问题,全班同学基本都能准确答出。这时我掀开第一个陷阱: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奖,只有有机会抽奖的同学才会获奖,当获得机会的同学抽到奖品时,我掀开了第二个陷阱:所谓的:“周杰伦”原来是“周杰论”,所谓的“高级文件夹”原来就是一个小铁夹,所谓的“名牌签字笔”原来是用光了水的,所谓的“原装进口的纪念品”原来是来自友好学校——韩国月城中学的便签纸盒中的一张便笺纸。我每拿出一种奖品,学生们都会发出一阵哄笑,同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时教师才将这个活动的陷阱完全掀开:本次活动解释权归组织者。至此,由教师导演,学生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配合演出的一场“有奖答题”的活动告一个段落。
在学生们亲身感受了这样一种骗局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就成了一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消费陷阱,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开启,纷纷说出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至此活动设计中的第二个活动也顺利完成了。
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有时我们明明知道商家有些促销的手段,可还是不自觉地上当了,这时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小品:《牛肉干的风波》。张文轩等同学的表演大方、幽默、夸张而又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再次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怎样帮助小吴同学维护权利?同学们义愤填膺,帮小吴设计了无数种答案,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虽然有的方法是不合法不合理的,却反映了同学们的真实想法,是同学们思维火花的闪现,我们的教学也许正是要针对这些问题才显得更有效。
一个活动课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和社会,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使活动课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活力,所以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关注消费热点的“焦点访谈”栏目。请同学们观看有关“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访谈两个问题: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谁是受害者?2008年的消费主题是“消费和责任”,为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谁应该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由于问题的难度是一步步增加的,学生有了前面良好的情感铺垫,以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结果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具有相当的深度,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关注社会、关注责任,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而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实际的效果要远远大于教师的说教和灌输。
[案例分析]
在上这堂课之前,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有不少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了一种身心的愉悦,这种愉悦在传统的课堂上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我想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原因来自于这样的几个原因:
1.合理有效的情景设置。教师把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搬进了课堂,让他们感受到活生生的事例,并亲身体验到他,这时他会产生切实的情感,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更真实深刻。
2-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活动课摆脱了传统课堂应试因素的影响,教师不必担心教学成绩,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记住某个问题等等方面的思想负担,把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在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壁垒,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学生和老师都在活动中享受思维翕然张扬、自由飞翔的快乐。
3.在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中感受成功。对学生来讲,问题回答对错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中所经历到的一切心理感受。我们更多的是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收获着知识和能力。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更多的将课本上的现成的知识讲明白,然后将他们巩固强化,学生很难享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缺乏这种主动探究精神的课堂只能是一潭死水,而在活动课中,源自教材又不同于教材的知识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每当一个问题解决时,学生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征服的乐趣,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还用担心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情感目标实现不了吗?
神采飞扬 篇11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时常备的教具有三角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将很多数学内容以学生观看教师放映的形式开展, 或者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接受.其实,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过渡期, 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心理特征.初中生上述这些思维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是我们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建构的过程当中, 不得不考虑的方面.因为我们的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 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基于以上思考, 教师通过深挖教材, 对教材进行重组, 创制适合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学具, 强化学习数学的可操作性, 数学课堂会成为学生游戏的乐园, 学生会在游戏中不断进步成长.具体通过以下方面阐述, 本文所举实例均采用北师大版教材.
1 通过重组教材、创制学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取得成就的核心因素就是兴趣.很多科学家将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归功于兴趣所在.囊括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说:“如果让孩子觉得对学习有兴趣, 高考就不会成为负担, 就没问题了.”精心呵护与培养孩子的兴趣多么重要!对此, 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比如当我们每学完一个章节, 都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很多教师采取“强制”的策略, 牵着学生的鼻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提问式摸排.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教给学生自制知识归纳树状图的方法, 树状图不仅可清晰直观的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且图形的形象生动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形成一个个独具创意又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课上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展示、讲解自制的知识归纳树状图, 教师巡视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将作品向全班同学阐述, 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教师作必要点评.激发兴趣, 学生主动得出的结论才真正属于他自己, 独立思考在先, 才会在讨论时不盲从他人, 让不同的思想交融、绽放.保持兴趣, 会让孩子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2 依托重组教材、创制学具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时期, 这时期的学生主要以二维的方式认识图形, 对于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转换关系感到晦涩难懂.搭建让学生思维飞跃的平台,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所在.例如八年级上册“1.3蚂蚁怎样走最近”一节, 在如图1所示的圆柱下底面的一点A有一只蚂蚁, 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 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教师此处利用几何画板或flash动画演示如何由空间中的曲线问题转化为平面上的路线问题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不过笔者经过此种教学实践发现, 多数学生能够认同老师的演示, 一旦变通一下, 将圆柱变为如图2所示的长方体, 其余条件不变, 学生如坠迷雾中一般不知所措.因此, 再次进行此内容时, 课前要求学生每两人准备一个规定尺寸的纸质圆柱和一个长方体、若干毛线.待问题出示后, 学生两人一组合作, 将毛线一头固定在点A, 拉紧毛线的另一头固定于点B, 画出毛线在侧面的压痕便是蚂蚁经过的路径, 对于圆柱侧面的压痕学生很快会考虑到将圆柱侧面沿A点或B点剪开展成平面中AB的距离问题.将圆柱换成长方体时学生又会马上合作起来, 一定时间后学生利用教师准备的大长方体进行演示讲解, 教室里一下子喧闹起来, 马上有同学指出不止一种路线, 大家经过质疑、讨论达成共识, 可形成三种路线, 究竟谁最短, 还需转化为平面展开图的形式计算得出.无需花大量功夫制作动画短片, 以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来创制学具, 快速形成最近发展区, 成功地突破难点.
3 借助重组教材、创制学具将仅有教师一人的演示或动画播放, 变为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
课堂中教师讲得“清楚明白”, 学生学得稀里糊涂;教师激疑启发, 学生大多启而不发;教师要求积极思考, 一些学生一片迷惘……导致这种最低效课堂的元凶就是教师的包办替代.七年级下册“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中,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准备一个仅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纸板, 要求学生操作并讨论:只用量角器如何判断纸板的一组对边是否平行.为什么?学生有了自己可操作的实物模型, 积极地动手测量和讨论不言而喻.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 为后续环节的有效展开铺平了道路.九年级下册“3.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 学生课前准备半径分别为3cm和6cm的圆形纸片若干张, 课上学生保持一圆不动, 另一圆作平移运动.思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两圆会出现哪些不同的相对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下, 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或差会有怎样的大小关系.鼓励学生将发现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 有的贴位置关系, 有的写相应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或差的大小关系.亲历实验、自主探究、自觅结论, 这一切让数学学习轻松自然, 让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 让数学课堂生机无限.
4 创制学具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动手操作能力, 后天的不断实践可又不断强化与提升人类的这一“特异功能”.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能做工, 大脑能思考”.操作学具学数学, 符合人类认知特点, 有利于学生经历“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的过程, 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 他的理解更深刻, 而且会触及其精神需要, 产生进一步探究和满足的欲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 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很多优秀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经过反复筛选和实践后的精华教学指导用书,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置、安排都有其深层次的用意,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其中的玄机,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基础与引领作用.这里的重组教材、创制学具不是对教材的背弃, 而是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高效教学的手段, 更是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让我们心中有课标, 心中有学生, 让课堂教学发挥极致!
【神采飞扬】推荐阅读:
让习作语言神采飞扬10-09
神采飞扬的意思是什么06-10
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的词语12-25
神采奕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09-24
童心飞扬05-29
课堂飞扬06-28
心灵飞扬09-01
文采飞扬10-25
灵性飞扬11-22
激发个性飞扬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