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童心飞扬

2024-09-25

语文课堂童心飞扬(精选8篇)

语文课堂童心飞扬 篇1

孩子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孩子的学习添加很多动力, 因此, 父母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为孩子开启快乐学习之门。现阶段, 我正进行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低段小学生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 儿童化教学就应针对这一特点, 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完成教学任务。我想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发挥想象, 运用游戏促进拼音教学

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 也是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教学中我除了采用顺口溜、编儿歌等方式外, 还引导学生将拼音编成一个个奇妙的童话故事并分角色扮演, 将课堂内容渗透到这些故事情节当中, 从而激发孩子们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此外,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动”起来。例如通过“大家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我读拼音、你做动作”等课堂游戏来让学生的脑、眼、口、手、脚一起“动”起来。记得在一次复习课上, 教学任务是进一步认识“b、p、d、q”, 笔者启发孩子们思考:“同学们, 大家一起想一下, 你能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四个字母吗?”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 孩子们用不同的手势来表现这四个字母。教学实践表明, 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教学中笔者还尝试让学生画一画, 充分利用课本的彩色插图, 引导孩子们观察, 使孩子们从图画中便能明白需要学习的字母的音和形,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进行“i”的教学中, 笔者在孩子们掌握了其发音后, 便引导孩子们思考:“‘i’像什么呀, 聪明的你能画出它的样子吗?”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他们记忆深刻。

二、联系生活, 运用游戏促进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而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认字, 如广告牌、超市购物、看动画片等, 然后自己动手制作字卡。课上教学生一些识字方法, 随课文分散识字, 适时做一些游戏, 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字形, 并能有效防止生字回生。例如编一串顺口溜, 念一首儿歌, 猜一个字谜, 做一次加减法, 讲一个小故事……这样, 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 就会写字的笔画了, 让学生感觉到, 汉字离他们不是那么遥远, 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 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 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识记生字, 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

三、渗透方法, 明确要求促进阅读教学

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 教师要以身作则, 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寓识字规律于阅读之中, 重视朗读指导, 在练读、自读、领读、研读、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中, 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读得有感情, 使本课的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次与学生见面, 自然地成了熟字。另外, 孩子们最喜欢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表演课文中的情节, 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小狮子》一课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让学生戴上小树、小狮子的头饰, 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表演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游戏,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表演或观看表演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明白了在活动中同伴之间互相合作的道理。孩子们在游戏环境气氛中, 毫无顾虑地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表达, 给自己带来欢乐, 带来兴趣, 带来自信, 带来动力, 带来成功。

四、创设情境, 正面评价促进口语交际教学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语言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创设多种多样的游戏情境”更是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在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更应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创设贴近儿童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 让学生能有所感受、有所体验, 从而使学生在进行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 让学生有话可说。即便如此, 学生有时还是表达不清楚, 这时老师就很需要为孩子们先做个样子, 或是请优秀学生表演示范, 通过示范指导孩子们明白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 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孩子们只有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 才能增强其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对学生的评价, 要用表扬与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 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 关注学生的表述是否正确, 更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维过程,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

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独具魅力的课堂教学, 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 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让音乐课堂在童心中飞扬 篇2

一、播种情感乐土,拉近师生距离

音乐情感艺术,能丰富人的心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孩子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孩子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

作为新生,都会有些怕老师。这时老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去上课,课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把微笑带进课堂,和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每接任一个新班,我先微笑着用语言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和喜爱,然后我会借用“找朋友”游戏来认识学生,学生唱,在歌声中我走到他们身边,找到“好朋友”,请“好朋友”再进行自我介绍。这样的环节,不仅认识了学生,也让学生亲近熟悉了我,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为以后的成功教学铺设了良好的基点。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确能对教育教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将会是师生教学传递最有效快捷的途径。

二、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起点。许多教育家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认为“兴趣是智力之母,入门的向导”。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思维的运转,使后面的教学内容顺理成章。

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导人方式。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看多媒体课件……如在上《大鹿》这课时,我设计是讲故事导入,让学生围坐在老师的边上,让师生的情感更靠近些,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住这许多的小动物。当早上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时,小动物们就开始起床了,大鹿站在窗前,心想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可是不一会儿,他就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是小兔妹妹在喊:鹿哥哥,快开门,救我,救我……”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进入老师设计的环节,把歌曲转化为故事,再通过歌唱的形式来演唱故事,学生的兴趣高昂,学习气氛浓烈。在教学中运用精妙的导入来开启音乐教学的金钥匙,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重视这一环节,定能使你教学增辉生色。

三、抓住教学亮点,实施歌曲范唱

在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忽略的“范唱”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放一下磁带里的范唱就算完了。如果老师能够自己声情并茂的来范唱,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因此范唱这一教学亮点不能忽视。

每首歌都有一个基本情绪,老师范唱时要抓住歌曲的情绪,把握好歌曲旋律的处理以及歌词的理解,来完整的演唱歌曲。《摘星星》这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声情并茂的范唱,让学生知道这首歌的情感“小朋友愿把星星摘下来,送给盲童当眼睛的美好愿望”。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有了初步的感知,再次聆听范唱,学唱表演,强化学生的音乐情绪体验。在这种音乐气氛中,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歌曲,也更懂得了要关心残疾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作为音乐老师,每教唱一首歌都要在教材上下工夫,当我们把歌曲真正理解了,自己先把歌曲唱出味来,那么在歌曲范唱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四、放飞个性天空,体验合作创造

音乐教学应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趣味性。同学们在音乐课堂活动中,需要有一种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过程,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来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创造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他们能根据教学内容来即兴地创编故事,舞蹈,游戏等等,把自己真挚美好的想法完全寄托在自己创造的“作品”里。如《三只小羊》这课时,在学完歌曲后,我让学生根据歌曲来小组创作,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时间进行排练,很快出了成果,有的把这首歌改编成情景剧来进行表演“3位学生表演小羊,还有的扮演成狼、熊、大象,描述了3只小羊出去游玩,路上碰到了狼要吃小羊,经过大象和熊的帮助,赶走了狼,取得了胜利”。也有的孩子通过模拟动物的声音来创作,有的对歌曲进行了续后创编,形式多样。每位学生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角色做,这样的合作创造,也让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团结协作的力量。这样的舞台充分发挥了群体创造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成功。

让童心飞扬的语文课堂 篇3

单元四段教学模式将指导并教会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作为根本性的目标,在单元模块下建立四段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形成能力。

一、四段教学模式解读

单元四段教学模式,顾名思义,是指教学的基本单位为“单元”,在单元下建立一种基本的教学结构,使单元真正作为一个教学内容的整体单位,然后把这个整体单位结构化,用四个阶段来描述全过程,用四种基本课型支撑四个阶段。基本课型是相对固定必有课型,其它课型在不同的阶段作为辅助课型而存在。

单元四段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结构的划分,不但重视传统意义上课上的时间与空间,还要有组织地对学生其它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指导其有计划的、科学的并且是积极地开展合作和探究。

单元四段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结构,其存在形式更多的是一种过程,过程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四种基本课型上。

四段流程: 合作准备( 单元准备指导课) 、导学探究( 单元重点导学课) 、自主发展( 单元主题活动课) 、双向评价( 单元双向评价课) 。

( 一) 合作准备

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由集体备课、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方面的内容组成,其支撑点为: 单元准备指导课。

本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有: 学生异质分组、教师集体备课编案、提示单元自学要点、指导小组完成自学方案、跟踪学生自学准备。

本阶段主要突出“合作学习”这一主题。新课程要求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生在准备学习的过程中,合作的积极性更高,合作的空间更大。然而,受其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的影响,其准备学习的目标或方法必然会有一定的模糊,因而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要通过集体的智慧提炼出单元学习要点,并根据学生实际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方法的提示和合作的事项,指导学生按小组制定的学习方案展开自学,以此来锻炼学生总结、发现、自学的能力,激发集体智慧,培养自学习惯。特别提示: 不要把单元合作准备狭隘地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准备,这个准备带有综合性学的色彩,不但有知识准备,还有方法准备,要把准备指导课上成行动引领课,这就是合作准备区别于预习的地方。

( 二) 导学探究

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由主题课例组成,其支撑点为: 单元重点导学课。

本阶段是四段式的中心环节,是师生共同以教材为依托,完成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过程。

本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有: 检查交流学生自学准备、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集体研讨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对学生质疑的问题以课时的形态进行导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习惯、完成合作准备中未解决的问题。

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一般在第二阶段完成,即单元重点导学课。此时要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可以是在每一课教学前针对具体内容进行检查,将学生准备的用已知汇报出来,也可以是以学习展示课的形式出现。此外,要根据教材特点进入部分导学探究。就语文学科而言,可以把略读课文放到下一个段中去处理。重点导学课仍然要求用新课程的理念实施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和发展,而不是革除与守恒。

( 三) 自我发展

这是单元主题的第三阶段,主要由主题拓展、活动设计组成,其支撑点为: 单元主题活动课。

本阶段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拓展环节,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由师生共同策划、学生自主实施的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大容量的一种策略。

本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有: 教师集体策划活动内容、师生共同策划活动形式、教师( 学生) 主持活动,在活动中扩容学科知识。

本阶段要注意内容的主题性,要围绕主题拓宽学生的认知,拓展知识的层面; 在形式上不搞强求划一,给教师和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如语文知识竞赛、辩论会、读书交流会、观看视频,等等。

( 四) 双向评价

这是单元四段式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由教学反馈、单元测试、回授讲评、成长记录、教师、家长寄语组成,其支撑点为: 单元双向评价课。

双向评价是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水平进行评价,主要形式如分读评语、小组鉴定、量化统计、典型介绍等,这一阶段是前三段学习中对学生学习的总结性评价,上好双向评价课的前提是: 评价的准备贯穿在整个四段之中。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的总结,然后小组或周围其它同学的评价,或表现积极,或进步较大,或乐于助人等,然后老师再进行评价( 其中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典型介绍、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评价形式) 。

二、单元四段的特点

1. 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2. 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更具整体性。

3. 在教学评价上,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主动、自由、充满信心和乐趣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在角色上,教师由主导到学生主学。在整个实验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概括出了“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学”为核心的单元模块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的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一条线,而教师的设计活动则变成了教学活动另一条线,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5. 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

在单元四段教学中,教师将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变革语文学习方式,置身于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四段教学模式是让语文课堂童心飞扬,将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单元四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单元四段教学很好地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主题单元为节点,通过四个段次的实施,四种课型的支撑,有效破解了小学语文“耗时低效”的难题。

童心飞扬 篇4

“‘人’字是由铅笔写成的。”学生田文杰立刻回答。

虽然是答非所问,但学生的简单和单纯却令我不禁一笑。

学习“心”字时,学生陈旭伟说:“第一个点像枕头,卧钩像一个人卧在枕头上,第二个点像毯子,第三点像电视机。”学生王雨琦接着说:“‘心’字就是一个人倚在枕头上,肚子上盖着一床毯子,在看电视。”学生们畅所欲言。

童心,原来如此风趣而聪慧!

扁桃体发炎、喉咙肿痛是教师的职业病。这不,我这几天嗓子难受得像被火烧火燎似的。下课时,陈启航跑到我面前,悄悄递给我一盒东西,说:“草珊瑚含片能保护好您的嗓子,您可别忘了吃啊!”

看着她那纯净的大眼睛,我心里掠过一丝涟漪。

童心,原来如此温暖而感动!

一次,学习文包诗《母亲的恩情》。学生读通全文后,我引导他们借助插图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然后问:“孩子们,你的母亲都为你做过哪些事情?”

“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发高烧说胡话,妈妈立刻驮我到医院。当时外面下了很大的雪,妈妈还摔了两跤……”王盈盈哽咽地说。

我知道,王盈盈的爸爸在几年前因为某些原因精神上有点问题,家中里里外外都靠他的妈妈一手操持。此刻,他与文中的“孟郊”产生了共鸣。

兴许是情绪感染,学生的话多了起来:

“我妈妈熬夜为我织毛衣。你看,我身上穿的这件就是。”

“每天晚上,妈妈都帮我辅导功课。烧饭洗衣打扫卫生,我几乎没看见她闲过。在家里,她总是最后一个休息。”

“前一段时间,我妈妈下班后为了赶到学校接我回家,被车撞伤了,走路很困难,每天却还要坚持做饭给我吃。”

……

在品读课文中,孩子们用心叩击文字,用读传递深情。

童心,原来如此丰盈而美丽!

卢梭曾经说过:“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教师应该是年轻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他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快乐的过程中赢得对他的信任。”

我的教室里时常洋溢着师生们的欢声笑语。春天,我搀着他们,“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夏天,我把他们引向田野,告诉他们“芝麻开花节节高”,也让他们感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秋天,我把他们领入果园,摘苹果、捡板栗。冬天,我们相约去公园,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一起欣赏蜡梅花,然后在蜡梅树下闻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一起背诵刚学的儿歌:“蜡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绿衣裳。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蜡梅开得旺。”

语文课堂童心飞扬 篇5

一、营造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我们教师用亲切、悦耳的语言,如果我们教师以自然轻松的教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一定会心情愉悦,精神放松,他们定会愿意与老师交流,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让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童真童趣,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童心飞扬, 我认为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压抑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和紧张感,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够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极力淡化自己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彻底摒弃“一言堂”“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积极鼓励孩子们大胆提问、质疑,鼓励孩子们求新求异,让孩子们“自由呼吸”。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一课时,当我讲到怎样理解“种树人”的良苦用心时,赵一凡(化名)忽然站起来这样说:“老师我不赞同种树人的做法,你看,他让那么多的小树苗都死了,多可惜啊?”看到他那天真的脸,我和蔼地说“: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他不紧不慢地回答:“老师,他应该好好照顾那些小树苗,等到小树苗大些了,有抵抗能力了,再这样做就好了。”听着他的分析,我想,这也许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想法,虽然和我们的答案相差甚远,我也及时地给予了他中肯的表扬。

二、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我们大家知道,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 老师大多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喜欢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了童真童趣,给孩子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具体措施如下:

1.恰当运用音乐

音乐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音乐,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我这样说“漓江真美啊! 让我们坐上小船尽情饱览吧!”接着,我播放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自己当导游,领着学生边听音乐边游览漓江,孩子们被这情景陶醉了,他们欢呼起来,啧啧赞叹着美的意境。

2.采用表演法

小学生天真好动,他们的表现欲望强,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表演教材所描述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地、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我让学生穿上演出服,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鲜明的人物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中心也就不言而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他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他们认识事物往往从感知开始,感觉器官参与的愈多,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愈确切、愈鲜明。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时,我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的特点,它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创设逼真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例如, 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青蛙生活在井中的情景,它在井里抓虫、玩耍,玩得不亦乐乎,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小鸟对着井里的青蛙说:“喂,朋友,快出来吧,外面的世界好美啊!”青蛙伸了伸懒腰说:“真的吗,外面有什么?”小鸟说:“蔚蓝的天空、绿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正是多媒体给孩子们创设出童趣天真的课堂,孩子们被声情并茂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了起来。

总之,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保持一颗童心,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灵性,我们教师就应该运用新颖教学理念和灵活教学方式。我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童真童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童心飞扬的舞台。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儿童个性,应该尊重“儿童文化”,让童真、童趣融入小学课堂,让孩子们的童心在课堂上尽情飞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让孩子的童心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上飞扬:创设自由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童心飞扬 篇6

小时候, 卫生间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一有烦心事, 我都会躲进里边。我喜欢把水泼洒, 让它淋湿我的脸颊, 体会前所未有的畅快感。我喜欢在里面幻想, 幻想出一个充满幸福的国度。儿时的卫生间, 可以给我大大的满足感!

小时候, 我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田野里、小山上、小溪边, 都留下我的足迹。我喜欢和小伙伴做着各种各样幼稚的游戏。有时候, 一株平凡的小草, 我们也要研究个老半天。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 我都沉浸在暖暖的欢快之中, 没有烦恼与不快, 只有充满稚气的愉悦感!

小时候, 我的生活处处充满童真。在我的画纸上, 描绘着我的生活色彩。我不喜欢画山水景致、奇花异草, 我只喜欢画一天中发生的最有趣的事。在画笔下, 我尽情地挥洒着我的诗意与梦想。红色是热情的思绪, 蓝色是深邃的幻想, 黄色是烂漫的天真……搁下画笔, 脑海里满满的是七彩的世界。小小的画笔, 留下了最珍贵的纯真!

童心飞扬,快乐习作 篇7

一、追根溯源

对小学生而言,写作文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情感……可是,放眼望去,大量的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却再也看不到那鲜活的“自我”“不容置疑的王”。是什么导致了儿童习作中鲜少看到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压抑了孩子那可贵的童真?

1.主体环境不乐观。鲁迅的童年有“百草园”,也有“三味书屋”。他可以在鸟栖虫居的园子里找寻到无限的乐趣,也可以在貌似枯燥乏味的书屋里汲取知识的营养,寄托自己的情感。反观现在的孩子,抓蝴蝶、斗蛐蛐、爬树、掏鸟蛋……对他们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单调无味的生活,苦闷的学习方式,沉重的学习压力,早已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从而离自我的世界越来越远。这样的童年,还会让孩子有表达的欲望、灵动的语言吗?

2.客体教师不给力。部分教师的思想保守,教育观念落后,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迈不开脚步,本着“教”为“考”服务的原则,完全忽视了作为习作主体的儿童本身。习作课上,他不是在花工夫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在进行所谓的技巧指导———生硬的模式套用,这样的习作教学俨然已成为没有生命力的一潭死水。更有甚者,从不引导孩子去自己的生活中观察、发现写作的素材,从不鼓励孩子“我手写我心”,一到习作课,就是让孩子机械地从作文书中找来范文东拼西凑。这样,孩子写作的主题越来越“明”,表达方式越来越“巧”,但最珍贵的、真实的却在他们笔下逐渐消失。

二、开辟蹊径

1.唤醒自我。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作潜能,不需要教师绞尽脑汁地去“教”,我们所要做的是竭尽全力去保护、挖掘和唤醒。生活是让孩子习作生根发芽的沃土。我们要努力保护孩子拥有的语言、想象、情感、表达等各种能力,尊重他们玩耍的本能,放手让其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找梦想:与蓝天白云谈心,和花草树木做伴,陪鸟兽虫鱼嬉戏……儿童内心世界越广阔,生活经验越丰富,写作就会不自觉与生活融为一体,灵感就会不期而至,这就是“身”与“心”的完美结合。难怪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作者在市场里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孩子便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再平凡无奇的生活,在他们的笔下也会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2.悦纳自我。习作不仅要唤醒儿童的本能,尊重儿童的地位,满足儿童的需要,更要重视儿童的感受,让其尽情地舒展生命,从而净化心灵家园。让孩子悦纳自我,应从情感体验着手。离孩子心灵越近,才越真越美,才能让习作成为孩子的快乐之旅。

怎样让孩子的感情变得细腻?除了要给孩子创作机会去触摸有温度的语言文字,还要为孩子搭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和活力。

学校读书节中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状态,尝试着把自己放入文本中,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体验、升华……在反复内化中,成就自己的“绚丽之作”。

最让学生兴奋的当然还是“跳蚤书市”活动了,他们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我的商品我做主”,买书、卖书、换书;特价、定价、砍价……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活动过后,一篇篇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慨跃然纸上,文笔间流淌的智慧常常会让人赞不绝口。

生活中这样鲜活生动的习作素材还有很多:生鸡蛋“跳楼”记、神奇的恐龙孵蛋、盒子里的秘密……教师如果能将习作训练搬到生活中、活动中来,巧妙地拨动孩子思维想像的琴弦,点燃他们情感体验的火花,还愁孩子不能在习作中畅所欲言吗?

3.放飞自我。习作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一种个性精神的创造过程,是对自我第二次生命的成长和建构。语言是习作的载体,想要写好习作,必须在语言文字上狠下工夫。因此,帮助孩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推敲语言、理解语言及运用语言就成了当务之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遵循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办法,从课文、例文、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表达、想表达、善表达、乐表达。语言的出彩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只有在阅读积累、理解运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让自己在习作的空间童心飞扬。

童心飞扬快乐写话 篇8

一、课前写话,赏析对比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可以从课前就人手,在点明课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原文进行比较,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之精妙。

例如在教学《秋游》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课文的题目之后,并没有急于进入文本学习,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秋游活动吗?秋天到了,大地都丰收了,天高气爽,非常适合我们出去游玩,那么,你都和谁在秋天去游玩过,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说一说,然后在写一写吧。”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纷纷陷入了美好的回忆之中,大家回忆起自己秋游的记忆,将快乐的感受通過笔尖抒发出来,角度不同,但是都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看来,大家对秋游都有自己的感受,那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也是《秋游》,我们想一想知道在文本中作者是怎样记述秋游的?大家找一找在这篇文本中哪些地方写得最好?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用笔将这些句子勾画出来,读一读,并且想一想为什么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同时和自己的作品对比一下,看一看自己写的话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完课题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原文进行对比,在赏析对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逐渐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享受到课文阅读的乐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课中写话,范文引领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都是学生进行仿写的例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话训练中,小学生需要凭借例子提高自己的写话水平,同时这样的做法也符合小学生喜欢模仿的性格特点,通过学生们的认真品读,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练习写作,掌握写作的技巧。

例如在教学在《小池塘》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是语言清新自然,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在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作者用比喻、排比的手法描述了白云、太阳等倒映在小池塘中的样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熟读文本,体会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同学们,在池塘的周围还有很多大树、蜻蜓等等很多事物,那么这些事物倒映在池塘中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想象中的小池塘周边景色。”教师引导学生以“倒映在小池塘中,像”的句式特点,进行写话训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于小池塘的特点有了深刻的体会,而且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是最好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精妙描写作为典例,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训练写话能力,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以读促写,在仿写的快乐过程中让学生收获知识,得到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后写话,放飞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读好书,进行写话训练,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锻炼写话能力,写小学生想象中的事物,这样不仅能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有一篇童话故事是《青蛙看海》,在这篇课文中主要向我们讲述了长时间在湖边生活的青蛙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去看海,最终在苍鹰以及松鼠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山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中的语言、动作描写等角度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体会到这篇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文本的结尾写道:“啊,大海就展现在他们眼前”,文章到此为止,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青蛙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之后,心情怎么样?它有什么话想说吗?于是教师抓住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续写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小学生喜欢想象,也喜欢童话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小学生这样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想象写话,这样续写故事的过程小学生体会到了编写故事的乐趣,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上一篇:治疗2型糖尿下一篇:北京地铁设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