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环境问题

2024-06-22

施工环境问题(精选12篇)

施工环境问题 篇1

深基坑工程主要包括的环节是:深基坑支护系统在施工和土方开挖的过程, 是目前建筑机构综合性强、普遍应用的一项工程。深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紧密的联系。深基坑施工主要适应的范围是:高层建筑、地下仓库、地下车站、地下商场、铁道等工程项目, 从目前建筑的角度来看, 深基坑的发展从深度与广度上来看跨度越来越大, 这样深基坑工程施工的时候就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自身的存在发展也对环境岩土造成影响, 因此研究深基坑施工中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一、深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岩土工程简介

环境岩土工程 (Environmental Geotechnology) 是一门新型的有交叉性的学科, 具体的就是岩土工程学、环境科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相互应用, 环境岩土工程覆盖面积很广, 主要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环境、自然、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环境岩土的问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的表现是:环境岩土活动的适应范围是地球表层, 环境岩土在整个宇宙系统中是一个开放并活跃的子系统, 而深基坑的开挖施工就是在环境岩土的表层;在深基坑施工中的环境岩土需要很好地进行保护性施工, 因为环境岩土影响着资源的生存与发展, 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存在体系, 因此应该把环境岩土在深基坑施工中放在第一位;其次是问题的治理, 这样就能有效地保护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发展, 保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

二、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环境岩土问题分析

深基坑工程面对的第一步就是开挖, 开挖工程是一个传统的学科, 开挖平面图如图1所示, 它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综合再现, 同时开挖工程涉及到的面积较广, 有土力学中强度与稳定问题、有变形问题、有土体与支挡结构之间的问题。因此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对深基坑开挖技术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在满足这几点的时候, 深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岩土的影响就不可忽视。根据经验笔者总结, 深基坑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问题体现在外部环境岩土影响与内部环境岩土变形破坏两个方面。

1.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外部环境岩土问题

深基坑施工时, 施工场地内设备、车辆、人员都比较繁杂, 工程项目规模的不同, 施工场内的挖土、运土、浇筑混凝、机械车辆等等都不同, 但是整个的环境中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建筑堆渣和粉尘等, 因此就对周围带来很多的污染, 有噪音污染、废水污染、废渣污染、空气污染等。

2.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内部环境岩土问题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内部环境岩土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深基坑顶部及周边地表变形问题,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产生地面变形沉降是主要问题, 关于这一点上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 在地下水影响下出现地面不均衡的变形或者沉降。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降水处理, 降水受力的不同就形成不同程度的降水漏斗, 受降水受力的不同对地面的压力就会不同, 从而出现地面沉降或者是邻近建筑物倾斜、墙体裂缝、倒塌;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出现位移导致地面变形, 在这一点上主要存在深基坑的四周;环境岩土的湿陷变形, 一般的岩土表层湿度分布在6~18cm, 当深基坑顶部出现防水、排水问题的时候, 就会造成环境岩土受水流影响出现湿陷, 给周边的建筑造成影响。

二、护坡支护结构变形问题, 在深基坑开挖施工初期时, 护坡支挡结构主要向深基坑地表方向位移, 地表就会出现变形, 在开挖施工不断进行的过程中, 压力不断增大, 支护位置的变位会逐渐回复, 这个时候地表变形程度就增加, 深基坑开挖施工最后阶段的时候, 深基坑受力释放程度不断增大, 经常造成支护结构向上位移, 在支护结构受力不断位移时支护体系结构会出现自身破坏, 就会引起深基坑失稳崩塌、垮塌现象。同时导致邻近建筑设施变形受损。

三、深基坑隆起变形问题, 深基坑隆起变形会影响坑底的稳定度、坑壁安全, 这是严重的环境岩土问题。深基坑开挖后出现隆起变形问题, 主要问题是:深基坑开挖是深层的土体自重力被释放, 坑底会发生回弹变形现象, 同时深基坑开挖施工后, 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形排挤土体, 从而造成深基坑基底隆起变形。研究表明, 基坑隆起量与基坑开挖时间有关, 开挖时间搁置越长, 隆起量会越高, 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

四、流砂问题, 在不同的地表土层影响下深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位时, 深基坑底部分布的砂土层将受到水压的渗透, 这个时候砂土层将会向上涌出流砂, 致使深基坑底部受损失稳, 出现环境岩土问题。

三、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环境岩土问题解决方案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环境岩土问题解决方案:一、按规范岩土工程勘察, 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对周边的岩土工程勘察, 掌握周边岩土工程、水文、环境条件, 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为深基坑的支护设计、施工提供资料。

二、采用动态设计法进行基坑稳定性分析与验算, 选择合适、合理、安全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和开挖施工方法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点。先采用动态设计法, 根据资料, 对设计参数、方案进行整合。主要的支护结构有坡率法、水泥搅拌法、高压旋喷桩、桩排、复合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沉井等。根据勘察结果、深基坑性质和规模等, 结合周边建构筑物状况进行合理的修正。

三、信息化施工,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由于理论与变形机理的变化, 目前无法掌握理论与施工间的关系变化, 因此深基坑施工从开始到结束需全程跟踪、检测及监测, 了解变化的情况, 利用最新的监测数据和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分析, 从而及时有效地采取解决办法。

四、防止水的影响, 深基坑工程稳定性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关系很大, 有60~80%深基坑事故都与水相关。因此, 深基坑工程建设中尤其要处理好地下水的不利影响。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合理确定降水方法, 主要包括集水明排、井点降水、截水、回灌, 从而预防地下水对深基坑施工带来影响。

五、精细化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深基坑工程建设为系统的工程, 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原则进行, 施工中进行检测与监测, 实时监控。编制好施工管理文件, 进行规范施工。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前瞻性,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修正设计, 避免环境岩石问题的出现。

四、结语

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环境岩土问题对附近建筑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会对环境岩土的外部造成一定影响, 研究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环境岩土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因此在今后研究的过程中要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多方面经验的总结, 使今后的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很好的规避, 保证施工的安全可靠, 同时也是对于环境资源的一种保护。

施工环境问题 篇2

地铁的发展及其盾构施工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简要介绍了地铁的发展,针对地铁工程修建过程中盾构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阐述了盾构施工的地表变形机理,介绍了地层移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预计方法,以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

作 者:陈康能 CHEN Kang-neng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江苏连云港,22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1036(10)分类号:U231.3关键词:地铁 盾构施工 变形机理 地面沉降 方法

施工环境问题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效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工程项目以工业建筑、商业建筑、民用建筑为主,有效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是随着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相关资料中显示,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污染范围在不断扩大。因此,在今后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必须注重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并且加强各种防范措施的应用,以促进国内建筑行业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1、建筑施工中的常见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在国内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噪音污染、粉尘污染、水污染、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等,下面对各种污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1.1噪音污染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噪音污染是群众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捣、打桩机运转时的瞬间噪音可以达到85dB(A)以上。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阶段噪音的来源也有所区别,具体情况如下:1)土石方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与运输车辆等;2)打桩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振捣棒、打桩机、混凝土、石料搅拌车等;3)结构施工中,噪音主要来源于汽车泵、地泵、电锯、模板修理、支拆模板、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外用电梯、搭拆脚手架等;4)室内装修与机电设备安装中,噪音主要来源于电锯、外用电梯、石材切割、拆除脚手架等。

1.2粉尘污染

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控中,建筑施工的粉尘污染是造成地表扬尘的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现场土方平整、木工房锯末、混凝土搅拌,以及水泥、石料、回填土等材料的运输与搬运。造成建筑施工粉尘污染以人为或气象等因素为主,其中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不力是最为重要的。

1.3水污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各种生产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从而造成城市下水管道的堵塞或对周边的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建筑施工中的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砼浇注废水、废泥浆液、井点降水,以及骨料冲洗、混凝土搅拌、砼养护等环节产生的生产废水。如果不能对建筑施工中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对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危及到区域地下水、河流、湖泊的水质。

1.4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污染较为广泛,而且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现场中常见的有毒有害废弃物主要包括:废弃化工材料与包装物、工业棉布、废铝箔纸、漆刷、废玻璃丝布、废旧测温计、油手套,以及试验室中丢弃的各种有毒有害试验容器或清洗液,其中含有高浓度的氢氧化钠、重铬酸钾、强酸、氢氧化钾的化学物质,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处理,将造成水、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

1.5其它环境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电焊作业和强光源施工现场照明也常成为施工企业被投诉的因子 ,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偶尔遇到因不熟悉地下公共管线情况而造成的挖坏水管、煤气管线等造成的间接环境问题。

在成片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还会产生诸如地表植被破坏、地表长期裸露 ,形成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施工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景观破坏和不良景观等问题。

2、建筑施工中环境污染的有效防范措施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绝不容忽视,而是要对其污染源、传播途径、危害性等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才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监督管理经验,总结了以下防范施工中环境污染的措施:

2.1提高建筑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是实现文明施工,防范各种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对国内建筑施工队伍定期进行环保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应将环境保护列为建筑企业的主要管理项目,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管理项目有机结合。在建筑施工中,对于各岗位操作人员的监管要符合相关工艺和技术标准,尤其是要注重对环境污染防范措施的研究,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从而推进全员环保意识的提高。

2.2强化环境污染的动态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防范中,应注重动态管理模式的强化,即针对各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分别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2.1噪音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地区相关界定标准,施工单位在开工前15d内,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申报,其中包括:项目名称、施工场地、总工期、主要噪音污染源和具体的防范措施等。在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原则上禁止在夜间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如:打夯机、打桩机、电锯、振捣棒、搅拌机等。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夜间施工,施工单位应根据分级管理权限提前向环保部门上报申请,在获取《夜间施工许可证》后,及时向施工现场周边的居民发放通报,以赢得周边居民的谅解。

2.2.2粉尘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中的粉尘污染防范中,应注意以下措施:1)保证施工现场中生活、办公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且配备专人定期洒水和清扫,以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2)在市区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尽量控制现场的混凝土搅拌,而是要使用质量合格的商品混凝土;3)在市郊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搅拌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封闭管理,以尽量减少或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水泥、石料尘量;4)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限制运载车辆的装土高度,并且对土方表面进行覆盖、喷洒水处理;5)在进行桩基施工时,尽量选用环保性能突出的先张法预应力静压管桩,并且配合使用无循环的环保泥浆工法,从而有效减少泥浆循环钻孔、灌注中的粉尘污染;6)在进行建筑装修工程时,应尽量使用半成品或成品,以减少扬尘。

2.2.3水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的水污染防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对于各种生产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后,方可排放至指定的位置;2)在混凝土搅拌站内要设置沉淀池,以保证沉淀后的生产废水可以二次循环使用;3)在施工现场的生活、办公区设置沉淀池、排水沟、隔油池、化粪池等,以减少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降低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

2.2.4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的防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染的防范应坚持“回收利用”的基本原则,例如:铁钉、钢筋、木头、塑料、包装纸、废渣、废砖头等废弃物都可以在施工进行再利用。而对于有毒有害的固体、气体、液体废弃物则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在达到相關排放标准后,方可将其排放到指定位置,以减少对于区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环境污染和防范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保障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化、环保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各种常见的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国内施工单位应加强分析,并且积极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行业的环保水准。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齐伟军,赵艳秋.建筑施工综合环境保护技术[J].环境科学动态,2005.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篇4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1 概述

1.1 施工噪声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期间许多施工机械和各种运输车辆会辐射出较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学校、生活、休息和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水环境污染。市政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1.3 环境空气污染。工程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

1.4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

1.5 生态和景观破坏。

市政工程有时在风景区内施工,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便道建设、清理现场、取料和弃料及路基修筑而必须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并可能影响到沿线的自然、文物和景观。

2 综合环境防治措施

2.1 施工噪声防治措施。

2.1.1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

2.1.2 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轮流操作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和低噪声的工作。

2.1.3 针对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

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等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

2.1.4 对距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应停止施工。

2.1.5 如因施工需要,需连续夜间施工的,应事先报环保部门审批。

2.2 水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量不是很大,但如果防治措施不当,也很容易造成水环境污染。针对不同的废水,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2.2.1 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防尘。

2.2.2 混凝土养护废水。

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液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

2.2.3 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

2.2.4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地点作为项目部所在地,使生活污水进入排污系统。

2.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3.1 工程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以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减小粉尘影响时间。

2.3.2 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

2.3.3 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和清扫专职人员,保持道路清洁和运行状态良好。

2.3.4 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应防止物料散漏污染。

2.3.5 粉尘、扬尘、燃油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对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2.3.6 施工期间燃油机械设备较多,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运行点在敏感点上风向50m范围以内,需装烟尘除尘设备。

2.4 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2.4.1 清场废物处理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应及时清运。表层土可集中堆存,用作绿化用土。

2.4.2 施工弃土处理。路基开挖废土除部分回填外,应统一规划处置。对弃土应设立弃土场,进行集中处置。

2.4.3 施工生产废料处理。首先应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交废物收购站处理。

2.4.4 施工生活垃圾处理。

如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垃圾需增加处理设施和加强管理,人员较多时可增设垃圾筒。临时垃圾堆放点应有沟道相通,以防浸出液浸流。

施工人员如自建宿舍,应配套建设简易厕所。简易厕所应建成有冲洗水和粪便回收装置的流动厕所。

2.5 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

2.5.1 加强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

业主单位应加大施工前期的生态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对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的行为。

2.5.2 管理措施。

加强对承包商施工组织方案的审查工作,确保其工程取土、路基填筑及其防护工程按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监理应加大土方、散装建材运送及路基填筑的监理力度,堆放前必须进行防护工程。

2.5.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雨季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应及时将气象预报资料等通报资料通报所有施工单位,以便其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2)坡面工程措施。沿线多处的高填工点,应采取挡墙、护墙和浆砌片石等工程措施,并与边坡植草措施相配合,以使边坡稳定,防止坡面崩塌。(3)桥梁及立交措施。桥梁立交施工中的工程用水需经沉淀池沉降后方可排放,工程弃方不能随意丢弃河流中或岸边;涵洞出口流速较大时,必须在进出口进行加固,防止冲刷。

3 结束语

施工环境问题 篇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来,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周边环境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要求极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用地进行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并与各种环境保持关系,实现场容整齐清洁规范、施工文明安全有序非常重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应采取措施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震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以此减少和减轻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施工现场 环境保护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 : 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建筑垃圾、污水以及噪音等污染环境,而现场环保工作的效果不仅仅影响到施工现场内部,而且影响到周围的居民,因此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是整个城市环保工作的一部分,施工现场必须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施工现场环境的保护工作主要涉及到施工现场垃圾、施工现场污水、施工现场噪音等几个方面。我们要严格推行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为基本宗旨的“绿色施工”,把环保施工列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保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最为普及的建筑模式,其作用和规模已经日趋具有代表性。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在施工中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因为各个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于因施工所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是对此视而不见,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管理。随着大批的建筑工程上马,相应而出的是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施工材料的耗费,尽管这样的是无意识的,,却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认识不足,使得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国内72.3%的建筑工程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资源耗费现象:其中85%的建筑垃圾因为得不到妥善的处置和再利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还有38%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由此我们必须看到治理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资源的,打造生态施工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噪音严重扰民。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现在位置基本上处于城市或者城乡结合部,类似的地点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相对集中。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噪音对施工地点所居住的居民,工作的民众已经形成了生活影响,尤其是夜间施工。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因为噪音而遭遇投诉的施工企业在2004年就多达2000余家。

建筑垃圾带来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首先是从工程拆迁就开始了,继而是施工的开始,原材料的耗费也相应的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在工程施工中,因为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不妥当,不仅没有是本可以利用的建筑垃圾得到合理的利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建筑垃圾的清除,转运不及时还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大气污染严重。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式建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1)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以及土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此外,还有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水污染因素。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原体。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容忽视的是在建筑项目中对于绿地的保护,有的建筑项目开工过快,对于项目的绿化项目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使的项目本身的环境生态平衡得到了破坏,而且改造住期较长,在建筑施工中,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不能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无疑加大了对环境管理的投资。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扰民是主要的污染,必须控制噪声对诸位居民的影响,总结以往经验,建议采用以下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音管理的有关规定,夜间不进行打桩作业;(2)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3)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4)加强运输管理,建材运输等尽量在白天进行,控制车辆鸣笛。

建筑垃圾处理对策:(1)实现建筑垃圾分类管理,根据需要增设建筑垃圾放置场地与设施。(2)与运输方签订垃圾清运协议,并将垃圾消纳长的资质证明备案。(3)列出项目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提高回收利用量。(4)现场废弃油手套、涂料包装桶、清洗工具废渣、机械维修保养废渣等废弃物由专人及时收集并处理。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1)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在专门库房堆放,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2)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3)运输车辆应完好,不装载过满,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4)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5)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6)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水污染防治对策:(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厕所污水必须排入化粪池,严禁直接排入环境;(2)施工场地产生砂石清洗水、混凝土养护水、设备水压试验水及设备车辆洗涤水等不得随意排入水体,应导入事先设置的简单沉淀池进行沉淀后方可排放;(3)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润滑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更不得任意弃入水体内。

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环保知识培训:在实际操作中,那环保理念与实际作业相融合,对施工中可能被破坏的绿地及生态环境要尽量保护,及时根据图纸进行避让。施工要切合实际,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培养全员的环保意识和高度责任心。成立专门机构对施工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对待,并进行研究,使得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内部解决。

结束语: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防止由于建筑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和扰民,保障建筑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必须做好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也是施工现场管理达标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必须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常新力.浅谈施工现场环保.[J].山西建筑.2008.23

[2]沈爽.浅谈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J].安徽建筑.2005.3

[3]罗昊鸾.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0.14

施工环境问题 篇6

关键词:环境治理;水库现状;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V697.3;TV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300-1

1 中国水库现状

水库是指在山沟、河道、低洼地等有水源的地方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或者是从一条河道引入水源的地方建造的拦水坝和堤堰而形成的蓄水建筑物。由于许多工业生产和经济生活所需用水与天然供水资源不相适应,这就要求人为修建一些水利工程来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修建水库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以减免洪水带来的灾害,从而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水库的存水在干旱发生的时候提供水资源,还可以用于蓄水灌溉、养鱼、发电等等。

2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由于近年来水库的病险问题日益严重,与抗洪地位越来越不相适应。这也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必须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确保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是要消除大坝渗漏、裂痕、滑坡等工程隐患,更换老旧设备,保障工程运行安全,完善水库的观测设施。最终达到水库正常运行,防洪减灾的目的。

(1)对于蓄洪能力不足、坝体单薄的水库,可以加高加厚坝体,增加蓄洪能力。(2)对于泄洪能力不足,挖掘拓寬已有的排水设施,或者增加排水设施,加大泄洪能力。(3)对于已经出现裂缝渗漏的坝体,可采取灌浆和拓宽排水沟的办法,或者在主坝下游段挖出排水暗沟,将渗水引到坝脚排水沟。用混凝土浇筑坝顶防浪墙下游侧及顶部,也可用混凝土修复裂痕处。对进水闸闸墩、闸底板及泄槽底板、泄槽边墙混凝土防碳化处理。(4)对于大坝出现滑体,可以减缓大坝坡度。(5)对于坝顶或者坝下公路已经损坏,可以将公路建成混凝土路面,同时也可以增加坝下公路,以保证汛期防洪抢险安全。(6)水库观测设备出现老损的,比如坝上观测设备、闸门控制室观测设备、启闭机房观测设备等,要改造或者更换观测设备,可以达到视频监视,并将视频信号送到局域网。(7)对于金属设备老化,尤其是泄洪闸门及启闭机,可以更新设备。(8)对于电气设备出现老损的,可以更换电源线路、变压器、动力箱及电缆等。

以上所有的除险加固工程都必须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质量问题

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最主要的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如设计图纸不合格、选用设备及材料不达标、技术人员不到位、施工方法不正确、严重破坏环境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使得工程完成之后,水库依旧无法发挥其抗洪蓄水的作用,或者在大的洪峰到来时冲毁大坝。水利工程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自然灾害对群众生命和财产破坏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把施工质量放在首位。

3.2 施工安全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人员安全问题是首要任务。任何工程施工都存在一定危险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有些是工人未按规定操作设备及工具,有些是因为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到位,有些是所有设备及工具不合格等等原因。

所以,工程开工前对所用工作人员分部门进行安全教育。每天施工现场必须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指挥,对于高危作业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施工用电要严格检查是否使用低压电源,确保施工人员安全。要求所有工人到操作现场一律带安全帽,登高处务必佩带安全设备,操作机器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严格控制施工车辆的行驶速度,起重、爆破等高危险性施工时,要让其他人员退于安全范围内。

3.3 施工进度问题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施工进度同样重要,尤其是一些大的水利工程。有些半年期以上的工程,施工进行的时候已经迎来雨季,一旦在出现洪水灾害的时候水库无法使用,不但使未完的工程受损,更会给下游群众带来不该有的损害和麻烦。并且,所有水利工程在开工之前,都会与相关部门签订合同,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将会蒙受经济损失。

施工单位要提前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对于一些重点、关键的项目要制订详细计划,保证按时完成。提前做好人力、物力准备,保证充足物资和人员为工程服务。同时不能忽视办理相关手续,保证水电供应。办公、储藏、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准备。总之,在工程开始之后,一切都要为工程服务,保证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完成工程。

4 结束语

工程以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基础。所以,水库抢险加固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证进度,妥善处理好质量、安全及进度的关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将工程做到最好。以保证水利工程良好运行,保障人民群众不受洪水威胁,治理好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 赵志仁.大坝安全监测的原理与应用[J].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孟迎.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水库除险加固质量[J].建筑科学与监理,2008,4.

[3] 编委会.最新水库大坝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及防汛防洪应急抢险措施指导手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5.

市政公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篇7

1. 大气环境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在公路施工环节,需要进行相关材料如水泥、泥土的搬运和堆放,对材料进行相关处理如混泥土拌、挖开和填满土方等等工序,这些工序中都涉及大量的粉尘物,在大气流动时,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整个公路施工环节的污染物主要涵盖悬浮颗粒(TSP)、沥青熔融状态挥发的TSP和HC等有毒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此外,在公路运行时,大量行使的车辆将产生含CO、NO2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将波及到道路周边50~100m的区域。

2. 噪声污染。

公路施工中的主要噪音源头为运输汽车和大型施工器材,而公路通行阶段的主要噪音源为在道路上来往的诸多车辆,来自不同噪音源的高分贝噪音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3. 施工过程中引起水土流失的现象

市政公路施工中包含了土方填挖这道工序,此工序中施工人员需要开挖构建物,并将挖出的泥土对方在构建物四周,而且施工单位并不对开挖的路基进行维护,面临风雨气候时,构建物周边的土堆将会面临着倒塌和冲击的风险,一些松散的土壤将被雨水带走,引发水土流失,此外还会拖延施工周期和影响进度。而在公路施工完结后,路基将被填好,而且还有周边树木和其它保护措施的维护,使得公路路基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降低。

4. 施工的过程中会对边坡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公路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具备在陡峭的山区中建设市政公路的能力,并在全国诸多省市已经开始实施。山区拥有大量起伏不定的山丘,而且地质风险也相对较高,在进行公路建设时,路基中构建物的回填土通常来自于他处,新填入的土质一般是裸露的,没有栽种植物,容易流失而引起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此外,回填土无论在保水还是在水分排挤上都相对困难,当遭遇雨水天气时,非常容易引起土层塌方。

二、市政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的措施

1. 首先要更加的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市政公路建设过程中,道路施工最为关键,需要进行排水设施建设、协调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工作和进行道路路基的铺设等等。道路施工阶段的完成效果好坏与施工单位的声誉和能力直接相关,此外还体现了施工单位的环保意思和管理能力。可见,施工单位进行在进行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相关公路构建标准和大量环保制度和方法,使得能够在施工阶段开展环保工作,将环保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细节中,此外还需统筹施工进度和环保工作,均衡两者关系,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最终建立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2. 健全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规范施工单位的管理活动

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管工作对于市政公路的高质量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施工环保工作的管理需要不断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施工环保规章制度的支撑,需要相关单位建立公路施工环保标准体系,此外承包方还需与施工方签订正式的、规范的环保协议书,对施工阶段具体的环保工作进行定量规定,便于监工单位和人员进行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同时还为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的实施、奖惩提供了理论保障和法定凭据。

3. 重视公路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市政公路建设设计阶段,需要加入大量环保元素,展现绿色工程建设观念。具体的环保设计包括以下几种。在公路规划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开耕地、良田,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并且占有农业资源较少的公路建设路线。对公路周边植被建设做出规划。在市政公路和其桥段两侧种植植被和花草,能够较好的将公路掩盖掉,美化公路,同时还具备环保作用,环保作用体现在吸收公路中汽车尾气,固定路基和防止水土流失等等,花草植被的存在使得公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融入到大自然中。公路的路线设计必需靠近医院和学校等场所时,避免噪音对这些场所日常运作的干扰。此外,公路路线选择时,需要尽量远离当地水源或者绕行水源,可以有效地避免公路建设和运作过程中对当地水质进行污染,还能够确保水流自然流入流出,不因为公路建设而出现水流堵塞和隔断。

4. 施工时必须严格的执行设计文件

公路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会引起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破坏等现象出现,因而市政公路施工前需要进行周密计划,详细安排和监管施工过程,使公路占用尽可能少的土地,而且还需确保公路占用土地结束使用后快速恢复公路建设前的功能。市政公路施工阶段,地基填土的获得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文件的施工方案,防止施工人员利用推土机在公路两侧挖土,或者在公路周围地方进行随机挖土。此外,在规定场所完成土壤挖掘后,应该通过相应的处理使土层表面再次保持平整和在土层中种植相应的植被。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多余土方的丢弃也应该严格遵守施工文件规定,将废土运输到规定场所。此外,公路两边应该种植一些植物来预防路基中的水土流失,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5. 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制定好的各类施工程序

(1)首先应精细调配,在进行土方分步进行施工以前,需要对即将施工路段和其相邻施工路段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有计划地进行材料调配。在施工时,需要充分发挥路堑切方性能,从而进行土方施工残余的土壤数量降至最低,同时将施工临时用地面积降至最低。此外,临时用地最好是洼地和荒地,洼地能够充分利用弃土进行造田,荒地能够填入大量废土,并在其周围进行浆砌等保护处理,从而使其能够种植植被,变废为宝,

(2)合理堆放施工材料。对于同时进行施工和运行的公路路段,需要合理进行材料堆放,对材料摆放位置进行有序安排,尽量避免堆放材料成为路段通行障碍。对公路表面进行沥青铺设时,相关油灶和搅拌站的设立位置应该与居民生活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减轻沥青引起的大气污染,在进行沥青拌合时,需要有序安排专业施工人员和设备,尽量将沥青的环境破坏力度降至最低。

(3)及时清理废弃物。公路沥青铺设工序中,注意对剩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及时回收,避免随意倾倒,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完成市政公路沥青铺设后,施工人员应该对公路表面进行一定的清扫,使得路面洁净,此外沥青铺设过的路面是不能够进行砂浆拌和处理的。

6.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公路营运期间的环境保护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公路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大量措施和手段来进行车辆噪音控制。对于临近医院和学校的公路,在公路两边应该安装禁止鸣笛的标识牌,告诫司机此区域为安静区。其次,公路管理部门需要在市政公路出入口安装噪音检测装置,对一些噪音污染严重的车辆进行禁行处理。对于汽车尾气污染,相关部门应该遵守车辆排放检测规定,在公路收费站设立汽车尾气检测装置并随机检测,对一些排放尾气过多的车辆进行禁行处理,此外对于超载、存在泄露和货物装载不合理的车辆进行禁行处理,避免公路堵塞和水体污染的发生。

三、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丰富和高质的市政公路的支持,在进行公路建设时,相关单位无论在公路设计还是施工阶段都应该关注环保问题,建立合理环保的路线和施工方案,并通过植被绿化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公路环境,降低公路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程度。此外施工单位应该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始终坚持和贯彻环保法律法规,只有将环保理念充分融入公路建设过程中,市政公路才具备经济和环保两项事业共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江丽莉.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问题及保护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2(04).

[2]王勤.浅谈市政建设施工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J].科技风,2010(08).

施工环境问题 篇8

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1.1 沥青加热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Hot Mixture Asphalt)。HMA是将经过组配的矿质混合料与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沥青加热时会产生大量沥青烟,并且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CO2等气体。

1.1.1 沥青烟对环境的影响

因沥青本身成分复杂,不同的沥青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沥青烟的成分也相当复杂。总体分析,沥青烟的组分与沥青相近,主要有多环芳烃(PAH)及少量的氧、氮、硫的杂环化合物。其中已知的有萘、菲、酚、咔唑、吡啶、吡咯、吲哚、茚等 100多种,这些物质对人体、动植物都会造成危害。沥青烟对人体皮肤、粘膜均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结膜炎、鼻炎、咽喉炎等疾病。

1.1.2 沥青加热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沥青加热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燃料,通常采用的燃料有煤炭、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等。由于运输和贮存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煤炭便成为首选,而煤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将导致全球变暖。煤燃烧产生的废气、烟尘等会严重污染环境,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NO2可形成酸雨,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我国煤炭燃烧每年产生大量污染物。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排放SO2的总量为2500多万吨 。

1.2 废旧沥青混合料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交通荷载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沥青路面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将会出现各种病害并逐步扩展,严重影响通车,需要进行大修。目前,我国对沥青路面的大修基本上是“废旧用新”,即刨除旧沥青路面而加铺新的沥青路面。据粗略计算,我国每年所废弃的沥青混合料要超过200万t,其中含有沥青10多万t,而且可以预测随着道路里程的逐年增加,废弃的混合料也将逐年增加。大量沥青可使土壤板结,植物死亡,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影响动植物生长,进而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如果大量废旧沥青混凝土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将对大气及水资源造成污染,长期影响周边的生态及居民食物和饮水健康。

2 防治对策

2.1 选用环保、节能的沥青加热工艺

针对道路沥青加热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为沥青烟这一问题应运用科学的加热原理和先进的加热工艺取代传统落后的沥青加热生产过程,可采取以下措施:

(1)变沥青静态加热为行进加热,实现即热即提,防止沥青重复加热,避免沥青品质受损,同时减少沥青烟的产生。

(2) 变沥青敞式加热为封闭加热。减少有毒气体排放,改善环境。

(3)变沥青整体加热为局部或定量加热,即根据沥青用量,尽量做到用多少加热多少;变长时间加热为用时加热,不用不加热,提高加热效率,节省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

2.2 采用中温化沥青混合料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是采用中温化技术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摊铺、碾压温度,但又不降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一种热沥青混合料。其主要添加剂为发泡剂及发泡强化剂,改变沥青结构使沥青产生微细泡,微细泡提高沥青性能。采用此技术可以使拌和压实温度比普通低30~50℃。经研究表明,常温混合路面与热沥青混合路面比较,从测定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可以减少30%左右。中国作为《京都协议书》的鉴定国,将面临着承担巨额降低CO2排放量的任务,中国经济会因为减少CO2排放量压力增大而面临减速威胁。因此中温化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2.3 治理污染物

目前,沥青烟的治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法:燃烧法;电捕法;吸附法;吸收法。

燃烧法是将沥青烟中含有的大量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供氧,使之燃烧的一种治理沥青烟的方式,该方法的缺点是燃烧后的粉尘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电捕法是采用静电捕集器对沥青烟中的颗粒静电捕集后排出,该方法的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对烟的温度要求较高,还要增加污水处理设备。

吸附法是采用具有粒径小、多孔且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对沥青烟进行物理吸附。这种方法采用的吸附剂不用再生,可直接用于生产,系统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

采用汽油、柴油等有机类液体做吸附剂,使沥青烟的混气与吸收剂逆流充分接触并洗涤,除去有毒组分,达到净化的目的。此类方法其净化效率低,存在二次污染,技术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方法中,吸附法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在污染源头上进行治理和处置才是控制和治理沥青烟根本的方法。

2.4 采用环保的燃料

水煤浆作为一种新型代油煤基流态燃料,是世界石油危机以后开发的煤炭高新技术产品。其性能与燃油接近,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大,具有环保节能、存储安全等优点,目前水煤浆用在沥青搅拌机上还处于尝试阶段 。

气体燃料具有优良的燃料特性,而且对环境污染程度低,但是价格昂贵 。如果能够加强对气体燃料的开发利用,使之价格下降,则可以替代煤炭作为沥青加热的燃料。

2.5 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就是将沥青热融,经过机械的作用,以细小的微滴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之中,形成水包油状的沥青乳液。沥青热融需要170~180℃,而乳化沥青加热温度只需达120~140℃,温度降低,节约能源,而且沥青烟产生量少,乳化沥青融点低,可以低温保存,具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少、易于保存、施工方便、节省资源的优点。乳化沥青适宜作为透层材料及各等级公路路面的维修养护和大中修工程。据国际稀浆封层学会统计,全世界用于稀浆封层的乳化沥青用量在不断增长,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2.6 废物回收利用技术—旧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将需要翻修改造的旧沥青路面,经过回收、破碎、筛分后和再生剂、新集料、新沥青适当配合,重新拌和成满足道路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并应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生产技术 。废沥青及其混合料如前述产生的量是惊人的,如能再生利用这些废沥青混合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费,而且保护环境。旧路面再生技术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技术两种。广佛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采用工厂热法再生的高速公路项目。冷再生技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无法估量,应用前景必然广阔。

在我国推广旧沥青再生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推动沥青再生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在政策上支持这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制定相关法规,鼓励对废旧沥青进行再利用。第二,加强对再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级公路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施工工艺,开发适合高等级公路用的再生剂和机械设备,使设备的运行与再生技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第三,尽快制订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再生技术有据可循,能够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3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采用改进加热工艺、中温化技术、乳化沥青技术、旧路面再生技术等方法来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同时,还需要政府采用积极的政策鼓励新型环保沥青材料和技术在道路修建中的应用,施工企业深化对道路施工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认识,实现沥青路面绿色施工。

摘要:针对沥青路面施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施工环境问题 篇9

1 重视沥青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历史的必然

1.1 国家积极发展公路交通

21世纪初, 我国交通部根据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 制定出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早日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 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安全畅通的交通条件, 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以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

1.2 发展公路交通业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

评价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可以通过公路交通的建设水平来考察, 公路交通事业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

1.3 沥青是修建道路中普遍使用的材料

沥青是道路修建中常见的路面材料, 石油沥青主要是由烃类和少量非烃化合物组成的。饱和芬、芳香芬、胶质和沥青质通过不同的比例构成了沥青胶体结构, 沥青的理化特性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1 沥青加热过程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1.1 沥青烟对环境的影响

沥青烟是沥青和石油煤炭等在高温下扩散到空气中的混合烟雾,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 施工温度可达120~160℃, 部分有机物在高温环境下经过一系列的合成、裂解等化学反应而产生沥青烟。由于沥青的组成比较复杂, 不同成分的沥青理化特性也有所差异。沥青烟由多种芳香烃和一定量的杂环化合物组合而成, 其组成成分与沥青大致相同。沥青烟含有的咔唑、吡啶、吡咯、茚等损害人体健康, 刺激人的皮肤和粘膜,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咽喉炎、结膜炎、皮炎等疾病的发生, 严重者引起中毒性肺炎, 而且沥青烟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2.1.2 沥青加热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沥青路面施工时, 要采用大量的燃料对沥青进行加热, 例如柴油、煤炭、天然气等都是加热沥青常用的燃料。考虑到燃料的经济性和运输储存条件等, 通常采用煤炭对沥青进行加热。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等气体,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这些气体给大气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 同时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

2.2 沥青使用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

虽然沥青具有不溶于水的性质, 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乙醇、三氯甲烷等易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和有毒溶剂会促进沥青在水中的溶解, 一旦这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 便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沥青分解的有害物质被某些微生物吞噬后会在其体内发生聚集, 那么整条生物链都会受到危害。此外, 公路运输中的油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 如汽油、柴油、机油等对沥青有溶解作用, 来往的车辆会将剥离的沥青混合料带到污染区之外, 雨水将残余的废油冲进鱼塘、河流、田地等, 造成二次污染。

2.3 沥青使用过程中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沥青路面施工和大型维修过程中废弃的沥青混合料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沥青路面施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 作为有机物, 沥青在一定条件下在土壤中能够被分解, 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由于沥青具有粘滞性, 所以可以起到固沙的作用;但是, 大量的废弃沥青混合料不仅造成极大的不可再生材料资源的浪费, 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等问题, 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此外, 在路面的维护、改建时, 清除掉的沥青混凝土会当作渣土遗弃掉, 这样浪费掉大量的碎石、粗砂、石粉、沥青原浆等, 同时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3 防治对策

公路施工时, 施工效率、公路质量和使用寿命是施工单位和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对于沥青路面, 学者们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以下主要针对沥青路面产生的环境问题做一些探讨。

3.1 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根据上文中沥青对大气环境危害的分析, 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3.1.1 采用改性沥青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 交通流量和行车频率迅速增长, 对公路的抗压性、抗裂性、抗磨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沥青的结构特点和理化特性分析, 研究出增强性能和节约资源的方法, 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实现上述要求。通过加入添加剂的方法使沥青改性, 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沥青改性剂品种繁多, 例如DE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等都是常见的改性沥青, 可用于路面的铺装和公路网的养护和补强。

1) DE改性沥青

DE改性剂能够将沥青改性成DE改性沥青, 在DE改性沥青混合料搅拌时可以吸收沥青散发的有毒气体, 减少沥青烟的排放, 降低沥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减轻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制作DE沥青改性剂时, 要求将沥青加热到160℃左右, 加入一定量的DE改性剂, 不断搅拌直至均匀即可。但是由于DE改性沥青的施工过程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而且为了保温需要多次加热, 所以不够节能。

2) 橡胶改性沥青

在沥青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橡胶粉或者橡胶乳液, 经过搅拌后形成橡胶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与基料间的黏度增大, 能够起到抗磨、防滑的作用。橡胶粉中的硫化机、炭黑、抗氧剂等还可以增强沥青的吸附性, 使其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常采用废橡胶制作橡胶改性沥青, 但是废橡胶粉的加工过程难度较大, 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所以, 橡胶粉的加工还需要经过深入的技术研究。

3) 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具有施工方便, 易于储存等优点。沥青在170~180℃条件下进行热熔, 在机械作用下形成微小的颗粒后分散到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 将温度控制在120~140℃范围内, 形成沥青乳液。乳化沥青能够降低温度、节约能源、减少沥青烟的产生, 进一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乳化沥青制成的各种常温路面与沥青加热混合路面有同样的路用性能, 而且产生固体废弃物较少、节能环保, 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3.1.2 采用环保、节能的沥青加热工艺

先进的沥青加热工艺是确保施工节能环保的关键。沥青的储存和使用过程需要做好保温工作, 若储存方法不当, 使其接触到阳光、氧气, 或者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沥青硬化, 进而使沥青质增加、沥青延度降低, 导致沥青的性能遭到破坏。因此, 选用保温、密封的机械设备是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此外, 沥青烟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沥青进行密封后加热, 实现即热即提, 避免了对沥青的反复加热, 大大降低了沥青烟的产生。这样既节约了能源, 又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改善了大气环境。

3.1.3 采用中温化沥青混合料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热沥青混合料, 利用中温化技术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搅拌、碾压以及摊铺温度, 同时对其性能没有多大影响。中温化沥青混合料所需要的添加剂有发泡剂和发泡强化剂, 这两种添加剂能够使沥青结构发生改变, 产生一定的微气泡, 有助于沥青性能的改善和提升。同时, 该技术能够降低搅拌和碾压温度, 经实验测定, 中温化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方面比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降低了30%, 所以中温化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1.4 采用污染治理工艺

沥青烟是沥青路面施工中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沥青烟的防治尚且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阶段, 一直以来只能缓解沥青烟的排放而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燃烧法可以彻底解决沥青烟的污染, 但是该技术尚不成熟, 燃烧后的粉尘容易导致二次污染, 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电捕法是利用静电捕集器捕集沥青烟中的颗粒, 此方法也需要较高的一次性投资, 还需要加设污水处理设备;吸附法是通过吸附剂吸附沥青烟颗粒, 此方法成本低, 经济环保, 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从根源上降低沥青烟的产生才是解决沥青烟污染的关键, 所以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改善加工工艺和污染治理工艺来实现沥青烟的有效治理。

3.1.5 采用环保的燃料

水煤浆燃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产品, 节能环保、负荷调节范围广、性能优越, 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而且易于储存, 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气体燃料污染小, 燃烧性能高, 但是成本较高, 所以今后要加强技术研发、降低成本、开发利用气体燃料。

3.2 减少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沥青具有不溶于水的特性,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或者其他物质作用下才会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所以要采取措施阻止外界因素的影响。首先, 在公路运输过程中加强管理, 避免危险品的泄漏, 与沥青发生理化反应, 影响沥青路面特性, 造成水污染;其次, 加强道路建设管理, 禁止向水中投倒沥青, 实行安全卫生填埋制度, 禁止沥青的随意排放。

3.3 减少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3.3.1 减少废物产生量

通过改进生产和施工工艺, 采用改性沥青, 减少沥青废弃物的产生量, 同时提高公路的性能, 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3.2 废物回收利用技术———旧路面再生技术

将所要翻修改造的旧沥青路面进行回收、破碎、筛分后, 将沥青各个组分如再生剂、新集料、新沥青等适当配合, 重新搅拌, 从而得到性质不同的调和沥青。利用生产调和沥青的原理, 将某种组分的低粘度再生剂或一定黏度的沥青加入到旧沥青中去, 调配成黏度适宜、性能优越的再生沥青, 这就是旧沥青的再生技术。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大大提高了路面维护的质量和效率, 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旧沥青与新沥青在再生剂的作用下, 调配成调和沥青。沥青路面施工中,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沥青废弃物,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废弃料可以节省大量的沥青材料, 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旧路面再生技术又可以分为热再生和冷再生技术, 二者都要对旧路面进行铣刨和回收, 再添加适当的材料调制成再生沥青。由于冷再生技术是向旧沥青添加乳化沥青, 环保效果更明显,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能够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 此项技术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 鼓励废旧沥青的再利用, 还要加强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施工工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实现设备与技术的同步创新、相互促进。此项技术已经在我国道路维修中得到了大量的试验和推广, 例如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大中修工程采用了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设备和技术进行表面作业, 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2004年, 中联重科研发了型号为LR4400的国产沥青路面加热机, 实现了对沥青路面的充分高效加热和无烟雾排放, 标志着我国在沥青路面维护领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4 结语

沥青路面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一个社会问题, 其治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施工企业,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新设备、改进加热工艺,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沥青路面对大气、土壤以及水源等产生的污染。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支持, 鼓励新型环保沥青材料在道路修建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建慧.道路建设中沥青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环境与发展, 2006, 18 (3) :37-40.

[2]潘琼, 曾鼎文.沥青路面环境问题浅谈[J].江苏环境科技, 2005, 18 (S1) :147-148.

[3]丁湛, 栗培龙, 耿九光.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环境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6, 13 (1) :59-61.

[4]任剑锋, 王增长, 牛志卿.沥青烟的治理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4 (4) :88-89.

[5]张虎发.浅谈水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及防治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 2005, 18 (6) :50, 53.

施工环境问题 篇10

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是南昌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L形的骨干线, 规划起点为昌九城际铁路乐化站, 终点为瑶湖西侧的奥体中心, 线路全长约36km。一期工程推荐线路起点为双港大道与铁路老昌北支线交汇处的双港大道站, 沿线经蛟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而后沿东北-西南走向于红谷滩中心区世贸路附近折为东西向行走, 于秋水广场边下穿赣江至昌南老城区中山西路, 再沿中山路、八一广场、北京路, 下穿艾溪湖, 沿紫阳大道至终点站奥体中心站, 长约28.601km。另外, 工可研究对其中部分段线路进行了线位比选, 比选段长约9.03km。该线的建成对缓解南昌市交通拥挤现状、加强城市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带动城郊经济发展,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质条件概述

2.1 地质背景

工程所在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 紧邻华南加里东褶皱带, 地质构造复杂, 断裂及其裂陷盆地均很发育。工区内基岩仅出露于赣江以西以北地区。除由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千枚岩组成一系列北东东至北东走向的次级紧密线状同斜褶皱外, 白垩系———第三系, 褶皱宽缓, 呈近东西走向。此外, 据有关钻孔资料分析, 第四系覆盖层以下的白垩系及第三系中存在着一些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缓倾斜背斜和向斜构造。

2.2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沿线地表水主要有碟子湖、赣江、抚河、东湖、艾溪湖等, 池塘、小泊楚目皆是, 地表水体较为发育。

拟建工程沿线, 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变化较大, 其地下水赋存不尽相同, 按地下水类型可分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及红层孔隙裂隙水四种类型。

3 工程施工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3.1 隧道涌水及基坑突水问题

1) 拟建隧道工程中推荐线路AK3+100~AK13+400、AK15+200~AK27+800区间段围岩多为第四系松散砂砾层, 处地下水位以下, 水量丰富, 且水头高度较大, 尤其是在隧道通过含有微承压水的砂类土层时, 如处理不当, 易引起隧道涌水、涌砂, 而导致地面塌陷等不利现象;2) 拟建基坑工程中推荐线路过艾溪湖明挖比选段AK22+192~AK24+000, 及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庐山南大道站、绿茵路站、卫东大道站、世贸路站、秋水广场站、滨江大道站、万寿宫站、中山路站、八一广场站、北京西路站、师大站、北京东路站、上海路站、青山湖大道站、高新大道站、艾溪湖站、紫阳大道站, 瑶湖定修段等,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大, 水头高度大, 地下水水量较为丰富, 土层结构松散, 如开挖过程中处理不当, 极易产生侧向变形而引起边坡失稳及基坑涌水等, 将给邻近密集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带来不利影响。

3.2 断裂活动的影响

基于工可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专题报告的评价结果, 拟建工程沿线及附近未发现有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层通过。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亦未揭示有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层通过沿线及其附近地区, 因此评估区断裂对拟建工程建设均无破坏性影响。但有断裂构造与拟建工程相交的线路附近, 岩石裂隙非常发育, 呈碎块状, 且发育较为丰富的脉状基岩裂隙水, 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不当, 不排除断裂带导水对隧道挖通后产生大量涌水的可能。在施工过程中, 应加强防范措施, 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3.3 地面塌陷问题

隧道围岩失稳与基坑边坡失稳, 易引发城市环境破坏, 主要表现为地面塌陷、沉降、滑移等对建 (构) 筑物的破坏。

AK1+380-AK3+100段拟采用矿山法隧道掘进, 隧道围岩为强风化千枚岩、千枚状板岩, 隧道顶板埋深局部较浅, 最浅处约为3~4m, 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处理不当, 易引起冒顶及坍方等现象。

3.4 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1) 人防工程。拟建工程沿线抚河东~艾溪湖段人防工事分布较多, 特别是AK13+350~AK22+200段分布较密。沿线主要表现为民用建筑和大体量建筑群 (厂房、车间、宾馆等) 等建公用人防工程或防空地下室, 在工程建设的影响下存在地面塌陷 (陷落) 的可能。其余段可能性小。2) 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等。沿线对拟建工程有影响的地下障碍物较多。现有工程、构筑物的桩基础、赣江两岸桩基础、地下管线等地下障碍物是对基坑、盾构工程不利的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有必要在重要构筑物或建筑物密集区设置基坑变形监测, 以便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以免造成其它建筑物桩基、重要管线或其它地基变形等不良后果。因沿线较多防空洞、地下管线及障碍物分布情况仍不明, 因此, 拟建工程地下管线及障碍物影响区段主要考虑红谷滩区~艾溪湖建筑物密集区, 在施工过程中应予防范。

4 结论与建议

共同构筑电力施工安全大环境 篇11

电力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制定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守则文件、非常注重安全工作,同时也想必竟是个整体,有社会共性的系统工程,下面就火电施工企业外部的一些安全生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供参考借鉴。

◆从设备制造上考虑安全因素。设备本身就存在安全问题,同样的设备不同的厂家生产,安全装备标准就不一样。作为设备制造厂家应该尽量为现场施工企业创造设备安装的安全条件和方便,如高空行走方便,尽量减少高空的散装件等,不要把投资者(业主)设备压价竞标造成的困难和危险留给施工安装企业。

◆设计图纸按需交货是造就火电施工企业安全环境条件重要因素。实际中很多工程图纸经常颠倒顺序,没有按照工程顺序提交,到处挖地,破坏道路和行走,堆如山,破坏安全环境,为安全施工留下了隐患,应该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尤其是避免地下土建施工和安装交叉作业,共同营造安全施工环境。

◆安监人员与交警一样做的是行善积德的事,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欢迎。但往往在一些安全意识不高的人员看来是个麻烦、讨厌的人。应该要适当提高他们的荣誉和待遇,营造和树立象驾驶员见交警一样肃然起敬的效应。当然,安监人员要通过考核等手段,来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敢说、敢管、敢抓,还要说对、管好抓准、使他们有权、有利、有作为。

◆加强安全设施费用的投入,只有创造良好施工环境条件,才有安全作业问题。随着电力投资多元化和招标市场的不断完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为投资者的主要目的。加上电力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往往以最低价中标,在国家对投资者的各项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的前提下,业主一味的压低工程造价、又追求工期、质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大部分由施工企业承受消化。火电施工企业只能“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购置必要足够的安全设施,尤其是分包队伍特别突出,往往用简陋设施来敷衍安全要求。投资者最好能单列此项安全设施费用,并明确规定如何使用和范围,以达到安全目的。

◆科学、合理的施工工期是保证安全不可缺少的因素。投资者往往急于尽快得到效益的回报,经常在设备、图纸、土建等条件不成熟或被拖延情况下催促施工,工期压缩于接力赛最后一棒的火电施工企业,造成加班加点、抢工期、赶任务,人、机疲困,环境影响,精神不足、存在安全隐患。

施工环境问题 篇12

关键词:铁路桥梁施工,典型环境问题,对策分析

1 前言

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 对于客运方面的铁路建设相对投入量非常的大, 因此, 在实际的铁路建设过程中, 为了能够实现技术要求的满足, 其实际的桥梁长度在总长度上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大。在进行桥梁的设置过程中,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占用率的降低, 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产生的泥浆、污水排放等相关的环境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 其施工的步骤主要包含基础性的工程施工, 其中包含了钻孔桩基础、沉井等施工方式、梁片的建设等等, 其桥梁的施工上的环境主要是在基础性的施工阶段。

2 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典型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1 桥梁的基础施工对于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铁路桥梁的基础性施工的过程中, 其主要是采用钻孔灌柱桩的方式, 而实际的钻孔桩工作包含了钢护筒的定位、钻孔以及浇筑混凝土等等。在钻机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旋挖钻、旋转钻以及冲击钻, 在进行钻孔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实现孔壁在稳定性上的维护。这就使得桥梁在进行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围堰防护的方式, 也就是需要在施工的前期需要进行围堰, 而在施工的后期则需要进行拆堰, 这就使得一些泥沙会落入到河中, 河水中的悬浮物的实际含量曾洽, 对于河水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进行钻孔桩的过程中则需要一部分在水中施工, 当钢护筒在下沉的过程中, 河床会出现泥沙的上浮, 这就使得钻孔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沙浆与泥浆, 如果不进行一定的控制则会影响到表层水的水质;再加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不到位而使得施工人员出现垃圾的随意丢弃等问题, 进而污染河水的水质以及周边的土壤。

因此, 进行跨河桥梁的基础施工的过程中, 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枯水期来进行地基剩余土壤的发掘与清理, 在施工之后还需要将地面进行恢复, 同时还需要对河道进行清理;在施工的场地之内需要设置泥浆的沉淀池以及干化的堆积场, 在进行跨河桥梁的钻孔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泥浆分离设备, 使得护壁泥浆能够与出渣相分离, 实现护壁泥浆的循环性使用, 浮土、出渣也需要运送到干化场来进行堆积脱水, 切记弃土和弃渣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在施工的现场需要设置垃圾箱或者是垃圾桶, 进而在将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统一的收集和清运, 严令禁止将垃圾随意的丢入到河道之中, 对于施工中所产生的机械用油要进行更加妥善的处理, 所以建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油桶之下设置一个接油盘, 在水中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则是需要将平台封闭, 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油类进入水中。

2.2 铁路桥梁施工中的噪声以及震动的影响

在进行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 钻孔桩的作业、承台等的的浇筑以及架梁的作业等等施工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以及振动。在进行钻孔桩的过程中各类的钻机会产生大量的造成以及震动, 并且实际的冲击力非常的大, 特别是冲钻机;在进行承台以及墩身的浇筑过程中, 需要破碎或者是切割桩头, 这样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 之后运输车辆所产生的噪音影响更大, 其噪音和振动影响非常的大;从目前的客运专线来看, 铁路的桥梁主要是采用箱型梁, 由于单片箱的实际体积和重量非常的大, 因此在架梁的过程中也需要庞大的设备。因此, 在进行架梁作业的过程中, 提梁机以及架梁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噪音以及振动。

在进行实施的施工过程中, 当周边存在着敏感性的目标时, 需要避免采用诸如冲击钻之类的冲击性大, 声音污染高的方式, 尽可能的采用旋挖或者是旋转钻等方式实现实现噪音以及振动的不断降低, 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工作时间上的合理性安排, 通过修建围挡的方式来实现施工道路的不断加强与维护, 进而整个施工车辆的正常工作与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声音敏感的地区还可以设置必要性的提示牌来提醒司机减速慢慢的通过, 在最大的程度上降低噪音的影响。

2.3 做好施工中便道的扬尘工作

在进行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 为了能够给予材料、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等方面的运送, 需要在桥梁的两侧或者是一侧设置一个贯通性的临时施工的便道。随着目前的发展来看, 大批量的铁路客运专线的工程的相关建设, 为了能够实现在工程技术上的条件满足, 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占地面积, 在进行客运专线的线路架设的过程中, 桥梁的实际设计的长度在总线路设置中所占的比例非常的大。如果桥梁的实际设置的长度非常的高, 那么在便道的施工设置上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增加, 这样就是的施工中对于便道两侧环境的影响范围不断的扩大。施工车辆在进行材料的运输以及设备的行驶过程中, 由于车辆自身密封性不好并且道路的实际路况存在问题、实际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上有待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得其在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的烟尘。这就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便道的管理, 通过定期性的整理来实现及时性的洒水与抑尘, 通过车辆密封性的增强来实现防尘工作的增强。

3 结语

在进行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 除了需要注重其典型性的环境之外, 还需要更加注重水源、风景名胜区等相关的敏感性区域建设中的环境分先控制, 通过控制措施的强化来实现环境影响的减轻。通过环境措施的减缓, 需要不断的加强管理通过环境管理制度和组织方案上的严格制定来实现施工行为上的规范, 增加施工人员在环境意识上的不断增强, 最终从源头上来实现污染的减轻。

参考文献

[1]孙健.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几类典型环境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2 (05) .

上一篇:外装饰板下一篇:图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