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作业成本

2024-06-10

农机作业成本(精选12篇)

农机作业成本 篇1

农业机械的发展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降低生产成木,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 是统筹城乡经济,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机服务是农业发展到现阶段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国进行农业补贴的方面之一。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 为了适应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对农业装备的需要, 适应在部分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农业实际出发,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加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农业装备新产品和农业装备工业的发展, 以满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因此, 通过对农机作业进行研究可以加快农机作业服务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也可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帮助。

1 国内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成本分析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农业是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 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 受务农人口众多、农户土地规模较小和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 很多农田作业环节还必须依靠人力完成。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业机械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2001至2010年, 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kW增长至9.28亿kW, 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加到2178万台, 2010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92.1万台。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1.2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 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1.56亿hm2, 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 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 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 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1.1.3 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一家一户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不经济, 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业机械跨区收获小麦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 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结合起来, 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 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目前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正由机械收获小麦向机械收获水稻、玉米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等项目拓展。与此同时, 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农机协会、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关键农时季节为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1.1.4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积超过133万hm2,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达到200万hm2 (2006年) 。此外, 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甘蔗、牧草生产等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己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

近年来, 黑龙江省农机化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机化工作成绩比较显著, 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农机装备更新速度和质量上来讲, 都称得上是历史上飞速前进的几年。据统计, 黑龙江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2134.2万kW, 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47.6亿元, 同比分别增加了15.8%和16%。拖拉机、配套农具、联合收获机和水稻插秧机等主要农机装备保有量分别达到101.1、134.8、1.73、2.32万台。其中新增58.8kW以上大型拖拉机2424台, 总保有量达到1.4万台, 增长20.7%;水稻插秧机新增6728台, 保有量达到2.3万台, 增长40.9%。在这一基础上, 黑龙江省农村完成机耕842万hm2、机播751万hm2、机收328万hm2, 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1.7%、81.9%和35.9 %, 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8.3% (2006年) 。统计资料还表明, 每年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共完成春整地面积372万hm2, 在机播面积中, 其中的63%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机械秋整地有了较大突破, 全省农村完成机械秋耕整地450万hm2, 同比增长了16.3%。

1.2 农机作业服务现状与不足

1.2.1 农机服务的作用

我国现在已经成立了许多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对农户进行农机作业服务, 并且一些农机合作组织已经取得许多进展, 农机户作为一种个体经营的农机作业服务提供者, 使用农机作业更加普遍, 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首先, 农机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农业生产全部由农民完成, 因此受到许多限制, 而使用农机进行生产可以节约时间, 减少作物因为播种或收获不及时而带来的损失, 并且由于农机作业的规范性, 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增加农民家庭的收入。其次, 农机作业可以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农机的使用可以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需要留在家中务农, 可以只有妇女和老人留在家中, 从而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转向中心镇、中小型城市和大都市, 从事二、三产业, 在为其它需要劳动力的行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家庭增加收入。农机合作社的建立, 使土地逐步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 既增加农民的收入, 又可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第三, 农机作业可以节省农业生产的成本。特别是采用大规模的农机合作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从而大大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

1.2.2 农机作业服务现状

目前, 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已经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 全国有30多个省 (区、市) 制定了相关的条例,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并且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化。随着农业机械更加广泛地使用, 也促进了许多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更增加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的重视, 积极开展组织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促进新的农机作业组织形式和发展,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 不断提高其产业规模、服务能力和质量, 同时使农机作业服务的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我国现阶段农机作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农机作业成本的下降和农机服务收入的增加, 使更多的农机户愿意选择机械作业代替传统人工作业;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所需要的农机具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使大面积地进行农机作业成为可能;大量的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我国农机化的主要操作者和推动者;农机作业服务体制正在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科研单位和农机具生产企业所进行的研发、改进等工作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和支持。因此, 现阶段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时机, 应该把握形势,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机化水平, 提高农机的效率。

1.2.3 农机服务的不足

尽管我国的农机作业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的进步, 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正在制约我国农机作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存在着农民买不起农机具和使用维修困难等问题, 使我国现在的农机作业推广和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目前, 我国一些农机合作组织存在着农机作业量少的问题。其原因是, 在我国的农业承包现状下, 农户的土地零散不连片, 各自生产经营, 造成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繁多, 同一种作业的种植不连片, 使得一种农机不能连续耕作, 因而造成的农机作业不能形成大规模的连续作业, 从而降低了农机作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一些大型农机具, 在这样的小块零散的土地上更是很难发挥作用, 使农户不愿意雇佣大型农机具进行耕作。并且, 一些农机具的质量和设计不完善, 只适应一些地区的作物或作业特点,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使农民不愿使用农机具进行作业, 因此限制了农村农机使用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农机服务制度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农机服务体制尚不健全。如一些农机合作组织没有采用股份制企业的形势, 而是采用了如集体所有的形式, 使农机合作组织不能像正规的股份制企业那样发展。现在的部分农机组织存在着缺乏经济效益意识, 不注重成本核算自己留存等问题, 农机合作组织采用这样不正规方式进行经营, 一方面不利于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机服务, 一方面也使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而且一些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具存在着老化、机型落后的问题, 造成的农机耕作效率低、能耗大, 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的效益。

我国现阶段提供农机服务的组织 (如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组织) 缺少专业的农机服务经营人才, 使得组织服务也不规范, 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机服务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服务的发展。

1.2.4 我国农机服务的改进方向

在农机服务中, 农机具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否提供优质农机服务的基本保证。为了满足农村农业生产对农机具的需要,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 出台先鼓励的政策, 在经济上对农机服务组织进行扶持, 使其有能力购买足够数量的农机具, 能够及时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 特别是在农忙季节, 不会因为服务不及时而造成经济损失。优化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具质量, 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 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农机作业服务的同时, 提高雇佣农机进行作业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为农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农机服务, 应加强对农机户或其它农机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调度工作;对于农机驾驶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包括农机的驾驶和简单的维修和保养, 使其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农机服务。

1.3 农机作业成本的研究

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包括主副油料费、零修费、大修理提存、人员工资、农机设备折旧费或转让费、其它费用 (如农机具看护费、税金养路费、农机风险互助金、监理费) 等。目前, 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农机作业成本方面的研究, 通过各种方法对农机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

何瑞银、王耀华等 (2008年) 建立了农业机器作业成本动态预测模型, 该模型由折旧费、维修保养费、油料费、劳动力成本和管理5个预测子模型构成, 并通过模型和实测数据的计算得出了犁耕机和旋耕机的作业成本。

国内对插秧机作业进行了成本构成要素的分析。在收集了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作业成本和收益基础上, 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盈亏平衡理论, 分析了当前插秧机作业的主要成本构成以及各成本构成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并提出了最适宜的农机作业服务模式和1台插秧机1年的临界作业量。

在农机寿命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供养成本分析的研究。其方法是采用设备CBS框架求出影响农机具寿命的供养成本的主要范畴, 并对一些具体的供养成本对农机具的实际经济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论证。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供养成本是农机具寿命成本的主要成分, 是农机经济寿命的决定性因素。

在农机合作组织产生的原因方面, 对不同的农机作业组织模式下的农机作业服务交易成本进行了研究, 为农机作业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同时, 对农机服务专业户投资收益, 不同规模农机服务组织的各生产要素的投资报酬, 农机服务中所需要最多投资的农机购置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目前我国的农机作业组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增加投入有利于增加收益, 燃油的资金支出最具有弹性的结论, 并给出相应建议。农机跨区域作业规模与效益经济性分析则是通过规模与效率分析、成本与效益问题, 找出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机跨区域作业存在的几个问题:由于油价上涨, 单机作业成本与收益相抵使效益下降;交易成本的上涨增加了跨区作业成本, 减少了跨区作业的效益。同时提出, 应该对各种契约化发展模式产生的模式进行比较, 找出有利于各种模式有效发展的条件和方式, 应该深入地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 以减少对我国农机跨区域作业的制约, 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2 国外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成本分析

2.1 国外农机化现状

20世纪末, “农业机械化”被美国工程学家评价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20项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工程学家指出:农业机械化使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力和畜力,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转变也在进行;与作物种植技术和食品加工等其它技术革新相结合, 农业机械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显著改变了食品生产和分配。这一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以及在农业发展中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 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种植业基本机械化及60~70年代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后, 90年代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己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

2.2 农机作业成本研究

对于机械成本问题, 国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KISHOR根据农场作物、机械规模和资源成本, 建立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来优化农业机械系统, 以便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CAMARENA则通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选取农业机械, 以节省成本。美国亨特博士指出:在农场中, 并不需要系统作业成本最小, 总营业利润对衡量单个机器来说应占最主要的地位。这说明单个机器不一定是在其可能的最小成本下作业。DERMOT在《农业机械成本与供给》中利用机械成本、燃油成本、劳动力成本、企业的一般管理费用、边际利润等指标, 进行了农业机械成本的计算, 并得出相同的结论。

2.3 国外农机化发展趋势

国外农业机械正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己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网络信息化。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采用良好的灌溉条件、实现畜禽与水产工厂化饲养外, 其根本原因是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了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其现状及态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2.3.1 发展高生产率的农业机械

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必须提高作业机组的生产率。所以, 大功率拖拉机逐年增加, 作业机械的工作幅宽也相应加大, 机组速度普遍提高。此外, 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大大增加, 作业项目齐全, 拖拉机的利用率较高, 如美国纽荷兰大功率拖拉机与割晒机、收集机, 法国库恩免耕播种机。

2.3.2 发展联合作业机械

所谓联合作业, 就是用1台机器在1次行程内同时完成2种或数种作业项目。这样既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抢农时、降低成本, 又可减少机器的类型和在田间的运行次数, 避免压实土壤。在国外, 联合作业与宽幅、高速作业一样被认为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以来, 联合作业机具的品种和数量都有很大发展。有关资料表明, 前苏联播前整地用联合作业机己占60%以上, 整地同时播种的占20%以上, 单项作业的方式己日趋减少。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联合作业机己不限于单项作业机具的简单组合, 而是以驱动工作部件为主, 合理组装各种先进工作部件和装置的有机整体, 从而使整机结构更为紧凑, 机动性、操作性更好,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3.3 发展多用途机械

为了提高机器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将一台机器经过简单的改装就能进行多种作业, 是当前农业机械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美国生产一些谷物联合收获机, 配套有适应收获不同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 的5~6种收割台, 而且驾驶员一人操纵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收割台的更换工作。

2.3.4 发展农用飞机

近年来, 农用航空事业发展很快。根据有关统计, 欧美等国研制了几十种型号近2万架农用飞机, 作业面积达3.3亿hm2多。农用飞机可进行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除草、人工降雨、护林防火等多种作业。其突出优点是生产率高、成本低、效果好, 同时还能免除人工或机械在田间作业造成土壤压实和损坏庄稼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现有农用飞机4000余架、飞行员2000多名。农用飞机作业项目多, 特别是水稻生产撒种、施肥、除草、灭虫等更加依赖农用飞机的作业服务。

2.3.5 发展工厂化生产

实现工厂化生产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电气化, 既可缩短生产周期, 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通用面粉公司在芝加哥近郊建立了一个“植物工厂”, 厂房面积4600m2, 职工39人, 年产莴苣、菠菜29万箱。工厂生产的蔬菜连根装入塑料袋中, 在顾客手里还可继续生长, 10~15d不失鲜度。有人预测, 在国外未来10~30年, 将有相当一部分作物、蔬菜和花卉的培育生产必然会由半靠人型转换成人工控制型, 其生产地点可由田间移到温室, 再由温室转到环境可全控制的大型工厂内;所需生产作物的原料可由植物种子到幼苗, 更可由幼苗到单一来源的纯细胞, 这种发展趋势会使农业生产走向高科技化。

2.3.6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新技术 (如液压技术、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红外线等) 己应用于农业机械。如联合收获机采用各种电子监控装置, 能使驾驶员随时知道机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并可根据信号对某些部分进行调整, 及时消除故障, 保证机器顺利工作。此外, 许多新材料、新工艺也广泛用于农业机械。如植保机械的药箱采用聚乙烯、聚丙烯塑料, 既耐腐蚀, 又减小了质量, 同时简化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大型药箱则采用旋转浇注工艺制成;喷头采用高铝陶瓷制成, 从而保证了工作性能, 延长了使用寿命。

2.3.7 提高农机“三化”水平

各发达国家的著名农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农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在产品设计阶段, 普遍采用CAD及可靠性设计等现代化技术, 注重产品整体造型和外观质量;制造中采用高质量油漆, 并严格涂敷前的化学和机械处理, 使油漆光亮鲜艳、牢度高、耐久性强。为确保整机质量, 对配套的发动机和基础件 (如液压件、传动胶带、轴承、链条等) 选用名牌产品, 并加强了装机前的质量检测;对一些重要的部件则在装配主机前进行性能试运转, 试验合格才能装机;整机装完后进行一定时间的空运转与可靠性试验, 经检验达到质量标准, 再下生产线出厂销售。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 农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如联合收割机的MTBF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己由原来的50h提高到70~100h, 拖拉机的MTBF超过了330h, 旋耕机的MTBF达到了400~450h。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各国农机企业十分重视提高农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水平, 如约翰·迪尔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皆有大中小系列产品。在一个系列中, 还有各种短系列和不同的变型, 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购买力和使用水平的用户要求。除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复杂机械外, 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 (如犁耕、播种等) 也都有各类系列产品, 如满足传统作业要求的系列、少耕免耕作业要求的系列等。

2.3.8 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相互配合

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异常复杂, 如果单靠机器来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有一定困难。因此, 需要农业科学紧密与农机配合, 研究出一套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措施和作物品种, 以促进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如日本在水稻种植方面发展了一套小苗育秧及移栽技术, 改变传统的育秧、拔秧过程, 省去了拔秧工序, 加快了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仅用了10年时间, 机插面积从3.0%增加到80.6% (1977年) , 同时水稻产量也增加了23%。此外, 育种工作者还重视研究作物生长形态和特性, 使之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如培育矮秆高粱、抗倒伏玉米、棉桃生长比较集中和成熟期比较一致的棉花以及表皮比较坚韧的番茄等, 这些都为机械化收获及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9 智能化农业机械

近几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将高、新、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 使农业机械不断向智能化发展。具体表现为:耕作机械智能化、收获机械智能化、灌溉机械智能化、施药机械智能化、挖土机械智能化和采摘机械智能化等。 (008)

农机作业成本 篇2

景洪市勐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邹国云

进入三夏大农忙时节,农民朋友们都在忙着抢收抢种。农技人员在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时发现,有些农民朋友使用农机时忽视了安全,容易造成不应该发生的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给自身带来了伤害,农机户使用农机时一定注意安全问题。

农机监理提醒农民朋友,使用农机一定要严格遵守《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按使用规范操作农机:

一、在使用农机作业时,不要喝酒和疲劳违章操作农机,以免造成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二、在清理、维修农机时一定要切断动力,农机作业转向时,一定要切断作业机械动力,切勿存在侥幸心理,避免造成农机作业刀片、传输装置伤人事故。

二、联合收割机在作业时,作业现场灰尘大,视线差,要提前清理作业区域,避免作业时造成碾压,刮蹭等事故。

三、农机作业环境恶劣,除了驾驶室核定乘坐人员之外 其他地方不能坐人,以免农机作业过程中,将人摔下来造成伤害。

四、在使用手扶旋耕机、钉齿耙时,要看准档位,不要挂错档,以免造成旋耕机后退伤到机手,机耕时要用低档进行。切勿为了深耕和平整田块,机手站在旋耕机或钉齿耙上,一旦被不小心被甩下,就会造成人身的严重伤害。

五、农机作业场地一般距加油站较远,转动加油时要尽量使用铁质油桶加油,不要用塑料桶加油,因为塑料桶加油很容易产生静电,造成事故。

农机作业成本 篇3

1.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不宽 近年来,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地发展,特别是耕作机械、插秧机等农机操作工的鉴定有声有色地开展,使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了长足地发展。但鉴定范围却还只停留在农机修理工、农机操作工、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等几个工种中,而像农机营销员、农机推广员、农机运输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等其他10余个工种却止步不前。另外,这些工种的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只停留在农机修理工范畴中。

1.2农机鉴定对象文化素质不高 目前,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主要来自农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经过培训,难以按农业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鉴定。因此,需要提高这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使其文化水平达到等级标准,保证鉴定工作依法规范地进行。

1.3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准入制工种不多 目前,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准入制工种还只有农机修理工一个工种,其他的农机营销员、农机推广员、拖拉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等工种因不列入准入制工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可有可无,一些人认为已经有了驾驶证,就不需要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了,使这些工种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能开展。

1.4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办证繁琐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从开始申报、审查、考试、考核、上报,到发证下来,短的半年时间,长的一年多时间。这不仅影响了培训鉴定机构的公信力,也影响了培训鉴定机构今后工作的开展。

2.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建议

2.1加强领导,扩大宣传 由于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面对农村和农民的,况且这项工作又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若没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协调是很难完成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有效宣传,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宣传,强化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就业准入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认识,扩大资格证书对社会的影响,使广大农机从业人员把办理资格证书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行动。

2.2制订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业务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台相应的法规文件,用以规范已经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特别要增加准入制的工种数量,便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拖拉机驾驶员和农用运输车驾驶员,不仅要取得驾驶证,还要取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才能从事农机运输行业。

2.3建议农业部、省站缩短办证时间 应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为农民、农机手实实在在地办好事。

农机作业成本 篇4

关键词:农机作业成本,关键环节,盈亏平衡点

0 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力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购买农机开展社会化服务来获取相应的经济性收益。经济效益作为刺激农机发展的动力,是在农机作业成本的基础上计算的。通过分析农机作业成本,可以反映出农机户在机具使用和经营活动中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1], 并为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化发展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数量依据[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机作业成本进行了大量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机具体机型的作业经济效益分析[3,4,5]、农机作业成本的信息技术研究[6,7]和农机作业成本构成的分析[8,9]等方面。以上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机作业成本进行了分析,但从省级区域角度对作物的全部关键农机作业环节进行的成本定量研究还很少。本文对山西省农作物现有的农机作业关键环节的成本构成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对各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成本的现状进行了解,利用本量利定量分析方法对价格、成本、收益和作业量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了阐释,最后提出了增加农机作业效益的方式。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山西省特有的地理环境(南北跨度较大和种植作物多样性)导致了该省存在着多种关键农机作业环节。经过课题组与典型农户、农机部门专家的实地座谈和交流,确认山西省主要存在着15项关键农机作业环节(见表1所示)。

课题组对15项关键农机作业成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内容主要包含了农机户2008年和2009年从事农机作业得到的经济效益情况、农机户农机拥有使用情况和农机户2009年从事关键作业环节的成本支出情况。

农机作业成本指农机完成单位作业量需要支出的经济费用。按照惯例,农机作业总成本主要包含油料耗用支出、日常维修支出、大修理提存、折旧费用、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支出。但是在本次调研中笔者发现,现实生活中农机户很少有意识地提取农机大修理提存费用,所以本研究使用农机户当期发生的维修实际支出来总括农机成本中的日常维修支出和大修理提存。那么本次调研中的农机作业成本主要包括了农机户从事各种农机作业服务的油料耗用费用、维修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和人工费用。

2 样本情况和计算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山西农机系统进行实施,要求山西农机系统走村串户,选择具有较强典型的农机户进行实地访谈,具体了解农机户从事相应农机作业的成本情况。被调查的农机户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农机作业服务类型,填写自己重点使用的拖拉机主机类型及相应的配套机型、作业时间、作业面积、生产率和进行农机作业时花费的主要支出与收益。其中,重点花费的支出主要包括农机消耗的燃油支出、支付给农机机手的雇佣工资以及农机户自家劳动力所消耗的劳动费用。

调查共选择了山西省农机发展较成熟的20个县,收回问卷500份,经过课题组结合山西省农机局相关行业专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核实,并剔除有误、无效和重要数据缺失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61份,合格率为92.2%。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计算农机机组的作业成本来最终确认农机作业成本和收益。但现实中发现:被调查对象经常使用一台或者几台拖拉机配套一台或者数台配套机具进行相应的农机作业,并且农机户在支出所有的维修费、油料使用费、人工费用和计提拖拉机折旧时是针对所有的农机作业面积的,所以为了确保计算的单项农机作业成本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对使用的所有成本内容在不同作业间进行分摊。农机作业各成本相应的计算内容和原则见表2所示。

根据表2中公式计算出各种费用的成本数据后,把各费用成本数据平均到各作业环节面积中,得到单位面积均费用。在计算出各被调查对象的成本费用和收益数据后,利用算术平均法得出各环节的平均作业成本和收益。

此外,把各单项成本按照成本形态假设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其中,固定成本(FC)主要包括拖拉机、农机配套机具和机具库房的折旧费用、农机具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农机作业过程中管理费用;变动成本(VC)主要包括农机作业过程中支出的油料消耗支出以及雇工薪资支出等随着机具作业面积数量而呈线性比例消费的支出。其中,折旧方法选择最常用的平均年限法。同时,假定拖拉机和配套机具经过使用后没有残值剩余,即残值率为0。

3 结果分析

3.1 各关键环节农机作业成本

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各关键环节农机作业成本,如表3所示。

从作物来看,各种作物中均是收获作业环节的成本最高,主要是因为收获环节中折旧成本过高推动了总成本的增加。从环节来看,在机耕环节,4种关键作业环节的成本均处于325~ 380元/hm2的范围段内,差别不大;在机播环节,小麦的农机作业成本为最高,主要因为小麦播种耗费的燃油费用过高,从而推动了成本的上升;在机收环节中,小麦的收割环节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小麦收割环节中使用的燃油费用过高所导致的;秸秆还田环节中,小麦和玉米的成本总额相差不大;联合收割环节中, 玉米的成本过高,主要在于当前山西省现有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机具价格过高,现有技术不完善,造成了燃油费用和折旧成本同时偏高,从而带动了玉米联合收割环节成本剧增,达到了729元/hm2。从成本构成来看,除玉米联合收割环节外燃油成本所占比例较低外,其他各环节的燃油成本均在总成本中占据重要位置,比例从35.14%~62.69%。可见,燃油费用对农机作业成本的影响越来越重。

3.2 关键农机作业本量利分析

我国农机户购买农机的主要目的是在完成自己田地的作业外,通过进行社会化服务作业,获取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10]。但是,在现有的农机作业条件基础上,农机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的经济性如何?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作业规模才能够使农机户获得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发展的需要?笔者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阐释。

本量利分析方法称为盈亏平衡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主要是利用能够影响经营效益及盈亏状况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生产成本、作业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

农机作业效益=平均收益×总作业面积=固定成本+单位面积作业支出×单项作业面积。利用公式,可得

P=(p-b)x-a

式中 P—农机作业净利润;

p—单项农机作业价格;

b—单位变动费用;

x—农业机具作业面积;

a—固定费用。

当农机作业净利润为0时,即x=ap-b时,农机户得到了每项农机作业环节的盈亏平衡点作业量。

根据调研数据,计算出每项农机作业关键环节的农机作业价格和成本构成情况,即p值、b值和a值,得出每单项农机作业的盈亏平衡点x,见表4所示。

对表4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认如下结论:在当前山西省主要存在的农机作业形式里,收割环节的成本普遍高于其他环节,成本比较高的环节收费也比其他环节较高。

从成本数额上进行分析,除马铃薯收割环节外,收获环节的其他各项作业成本都比耕种和播种环节的成本要高,这可能是由于收获机械价格昂贵、年折旧费用、维修和管理费用过高所导致的。

此外,相对于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作物,杂粮和马铃薯相关农机作业的盈亏平衡点的数量更低。这可能是由于这些作物的农机用具成本较低的缘故导致相应环节固定成本较低。

在调研样本里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农机户的作业面积达不到所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作业量 (具体见表5所示) ,从而发生亏损。

在农机作业经营环节中,政府发放燃油补贴,或者政府为农机作业提供具有优惠价格的燃油,这相当于降低了农机户的经营成本,主要是减少了农机作业的单位变动成本。假定政府为了提升农机化进程,对农机户所使用的燃油按照价格分别补贴了50%,40%,30%,20%和10%,即农机作业变动成本分别下降燃油价格的50%,40%,30%,20%和10%时,农机户的作业服务收益会如何变化。相反,燃油价格频繁上升则会提升农机户的经营成本,尤其是提升其作业的单位变动成本。在这里,主要假设由于种种原因农机户承担的燃油价格分别上升10%,20%,30%和40%时,农机户的作业服务收益的变动情况。

下面以犁耕作业环节为例,以被调研农机户的犁耕的平均作业面积(41.914hm2)获取的作业收益为参照方案,具体分析和计算燃油价格变动对农机户从事该作业产生的影响,其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通过分析可知,随着燃油价格一路攀升,犁耕作业损失增长率在油价上涨到10%时达到顶点后随之下降,同时收益敏感性系数发生同样趋势的变化。相反,若政府给与农机户相应的农机燃油补贴,会相应提升作业的收益,但随着燃油补贴比重的增加,收益灵敏度也会逐渐下降。

此外,笔者还发现,如果政府通过给与农机户燃油补贴在减少农机户可变成本的同时还会降低农机户的作业盈亏平衡数,从而使部分农机户实现扭亏为盈。具体分析见表7所示。

从表6的分析结果来看,如果政府对燃油进行补贴,导致燃油减少相应的比例的话,会造成农机户负担的盈亏平衡点下降,同时减少了从事作业产生的亏损农机户数。一方面,当政府提供燃油补贴10%,20%和30%时,从事犁耕作业的亏损农机户分别减少了16户、44户和44户,其下降率分别达到了10%,27.4%和33.74%;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提供燃油补贴,会使各农机作业户所负担的盈亏平衡数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仍然以犁耕为例,当政府提供的燃油补贴分别为10%,20%和30%的情况下,犁耕环节需要负担的盈亏平衡点分别下降13.44%,11.88%和10.71%。所以,通过提供燃油补贴等方式减少农机户经营的变动成本,是对农机作业经营户的有效扶持措施。

4 增加农机户收益的对策

4.1 加强农机作业成本控制,优化机具性能

在当前农机发展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机具数量快速攀升的情况下,依靠“提价”进行增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提升农机作业效益只有从“节支”上着手,尤其是节约可变成本。本文中的可变成本主要指燃油耗费支出,其耗费量主要受农机手技术和机具性能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培训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作业水平和服务质量、科学合理地使用农机装备、及时更新改造农机设施、结合农时季节强化农机的技术保养以及调整排除农机作业技术隐患措施,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机使用效益。

4.2 制定优惠扶助政策,建立科学支撑措施

以上分析表明,燃油费用对农机作业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位震荡导致的国内柴油价格攀升,造成农机户进行农机作业的收益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从国外扶持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来看,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实施农用燃油补贴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后,农用燃油补贴政策的实施,会降低农机户作业的盈亏平衡面积,增加农机户作业收益。

对能够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应加强农机作业补贴。通过针对山西关键环节农机作业成本分析显示,当前收获环节和联合收割环节的成本较高。分析其成本构成可知,折旧成本和燃油成本较高是主要推动因素。对于此类农机作业环节,要通过发放国家财政补贴对其使用进行引导和扶持;而对于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和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旋耕环节和深松环节,要在现有农机作业补贴的基础上加强油补和款补力度,调动农民增产的积极性;对于能够增强生态效益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机作业环节,尽快出台新的补贴政策,来刺激农户增加作业使用量。

4.3 积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农机手走出去

通过对农机作业专业服务组织进行成本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根据农机作业标准体系制订科学的农机作业量,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此外,通过分析发现,增加农机作业效益最科学的方式是增加农机作业量,所以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鼓励性措施引导广大农机手扩大自身的作业量。

参考文献

[1]吴忠平.联合收割机作业成本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3(10):46-47.

[2]魏宏安.庆阳地区农机作业标准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3(6):176-180.

[3]徐峰.4GL150型水稻割晒机作业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09(14):62.

[4]孙宇峰,燕晓辉,王锋德,等.4MG275型自走式棉秆联合收割机作业成本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32(2):27-29.

[5]陆海伟,刘进潭,岳丽雅,等.GZS21悬挂式耕整施肥机作业成本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1(2):127.

[6]何瑞银.农场农业机器作业成本动态预测模型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41-145.

[7]汪光辉.农场农业机器作业成本动态预测模型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8]范伯仁.插秧机作业成本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5):18-23.

[9]田文庆.对青海省农机化作业成本因素调查分析[J].青海农技推广,2003(4):50-51.

[10]熊波,董建军.农机社会化作业经济效益的分析[J].现代农业装备,2009(6):63-64.

全文三夏农机作业技术要点 篇5

一、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农作物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装备对农作物进行收割、脱粒、清选等作业的技术。夏收作业主要涉及小麦、水稻和油菜的收获,正确应用收获机械化技术,可以保证适时收获、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二)实施要点 1.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

我国稻麦收获机械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跨区收获为主要作业方式,应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的收获特点,安全、优质地搞好机械化收获作业。

(1)充分准备、适时收获。选择合适的作业机具,做好收获前的机手培训和机器的保养调整,保证收获机械良好的技术状态。根据区域的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特点和农艺要求,组织好机具调度,确定适合收获的最佳时间和路线,保证作业效率。

(2)正确调整机具工作参数。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密度、秸秆高度、亩产量、谷草比等作物属性和收获条件都有很大差异,作业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试割检查,及时调整联合收割机,如凹版间隙、拨禾 1 轮位置、割茬高度、振动筛倾角等,降低收割损失和破碎率,提高籽粒的清洁度,保证收获质量。

2.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目前使用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多由稻麦联合收割机改进而成,应选择合适收获的条件、把握收获时机,降低损失率,提高收获的机械化效益。

(1)收获方式选择。株型小、密度高、成熟度一致的直播油菜,宜采用联合收获机械;株型大的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宜采用分段收获机械,也可采用人工割晒和机器脱粒的方式,以减少菜籽损失。

(2)收获期的选择。以油菜籽含水量来判断,分段收获时,割晒作业适宜的籽粒含水率为35~40%,捡拾作业时为12~15%;联合收获时以15~20%为宜。含水率过高,影响脱粒质量,含水率过低,损失率过大。从油菜角果颜色判断,全株70~80%角果呈黄绿至淡黄,籽粒由绿色转为红褐色时进行割晒,割晒后4~7天,早晚或阴天进行捡拾脱粒。联合收获应在油菜完熟期,冠层略微抬起时进行。

(3)合理调整机具。根据油菜株型和倒伏情况,调整拨禾轮位置和转速(适宜转速21~25r/min),以减少对油菜的撞击;根据油菜的成熟度,调整滚筒转速和凹版间隙,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对植株交叉密度较大的田块,宜选用带有侧割装置的收获机械。

二、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一)技术内容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采用机械化手段对作物秸秆处理后还回田间的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和水田秸秆还田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仅合理、高效地利用了秸秆资源,防止秸秆焚烧或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

(二)实施要点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翻埋还田,整地后进行播种或栽插。秸秆粉碎还田时,应适当加施一些氮肥,以促进秸秆的腐解。技术在“三夏”期间应用范围最广、面积最大。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油菜时,麦秆或油菜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5cm、铺撒均匀;翻埋还田时,耕深不小于20cm,旋耕翻埋时,耕深不小于15cm,耕后耙透、镇实、整平,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和作物后期生长创造条件。

水田秸秆还田技术:适用于南方水田,将机械收获脱粒后的麦草、油菜秆或稻草抛撒回田间,并在灌水软化土壤和施肥后用埋草驱动耙、旋耕埋草机等水田埋草整地机械将秸秆埋压还田。其技术操作要点有:(1)旱地应先灌水泡田12小时,田面水深为3-5cm,待土壤松软后再作业。

(2)机具作业速度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秸秆还田量选定。可用圆盘犁或反转灭茬还田机直接将小麦或油菜根茬翻埋还田,采用双辊灭茬旋埋机、船式旋耕埋草机或反转灭茬还田机时,作业一遍就可满足要求。采用普通旋耕机时,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慢速,耕深浅,第二遍速度稍快,达到规定耕深,两遍作业方向应交叉。

(3)秸秆较细、易分解的作物可全量还田,秸秆不易分解的(如大麦)可按50%-60%还田。秸秆还田量以每亩300kg左右为宜,剩余秸秆可通过饲料、基料、工业原料等多种途径加以综合利用。

(4)为防止埋覆水田的秸秆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发生烧根苗现象,水稻秧苗栽插后水深不宜超过10cm。

(三)作业机具

“三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所需主要机具有小麦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秸秆粉碎抛洒装置、秸秆粉碎机、深耕犁、整地机械等。

水田秸秆还田所需机具主要有水田旋耕埋草机、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埋草驱动耙、水田圆盘犁、双轴灭茬旋埋机等。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结合药剂灭草和适时深松的一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培肥地力、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施要点

1.因地制宜选择技术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有黄淮海、农牧交错、黄土高原、东北冷寒旱作、西北内陆农业、南方双季稻和水旱轮作七个类型区,与“三夏”密切相关的有4个,每一类型区有几种不同的模式,要针对性的选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黄淮海类型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有周年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周年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玉米留茬覆盖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2)黄土高原类型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一熟为主,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秸秆覆盖少耕播种、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根茬固土免耕播种等技术模式。

(3)南方双季稻类型区。以种植一年两季水稻为主,有早稻、晚稻少免耕栽培两种技术模式。

(4)水旱轮作类型区。以种植水旱两作为主,有稻麦(油)轮 作和稻薯轮作两种技术模式。

2.重点抓好四项作业

(1)秸秆与表土处理作业。秸秆覆盖是保水、保土、保肥的关键,因此要把尽可能多的秸秆留在地表并均匀分布。覆盖严重不均、或地表不平时,需要使用秸秆粉碎机、圆盘耙等将秸秆覆盖分布均匀或平整地表。

(2)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作业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深施化肥,播后镇压质量好,以消除土壤架空和达到保墒要求。对一年两熟高产地区免耕的种床,还要求种带上方秸秆量要少(覆盖率不超过30%),以利于作物出苗;种带两侧和下方3cm左右的土壤要疏松,以利于根系生长。

(3)深松作业。对部分粘重、贫瘠或压实严重的土壤,应适时进行深松,深度30cm 左右。

(4)杂草病虫害控制。为了既控制杂草,又不多喷除草剂,在杂草严重地区(如农牧交错区),提倡喷药、机械、人力、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病虫害主要用农药拌种预防,发现病虫害应及时喷洒杀虫、杀菌剂。

(三)作业机具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选用动力驱动型小麦、玉米免耕播种 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圆盘耙等机具。

一年一熟地区,选用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浅松机等机具。

小麦(油菜)、水稻轮作区,选用水田灭茬旋埋机、插秧机、水稻免耕直播机等。

(四)注意问题

尽量采用有利增产的配套技术,提高保护性耕作的产量。如: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决定施肥数量和品种;沟灌技术,利用播种小麦时形成的沟垄,顺沟灌溉,既可以节省土地,还可节省灌溉用水。

四、机械化深松技术

(一)技术内容

机械化深松技术是利用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的技术。深松作业不翻土,在保持原土层的情况下,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熟化深层土壤,利于作物根系深扎,增加作物产量。

(二)实施要点

1.深松时间。深松作业主要适用于旱地作物,一般应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一年两熟地区主要在夏季小麦收获后进行深松作业,以更多地纳蓄雨季降水。北部一年一熟地区易发生春旱,所以 7 深松作业宜在秋季进行,以纳蓄雨雪。深松周期可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一般2~4年进行一次。

2.深松深度。深松深度的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传统耕作地块的深松深度一般为35~40cm,免耕地的深松深度一般为25~30cm。

3.深松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全方位深松一般采用V形深松铲,作业后地表无沟,植被破坏不大,但对犁底层破碎效果较弱。间隔深松一般采用凿式深松铲,犁底层破碎效果好,但作业后地表有沟。各地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

(三)作业机具

深松机械分为全方位深松机和间隔深松机,可按照不同的深松时间及农艺要求选用。深松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深松机具选用,应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避免产生拖拉机偏牵引或漏耕现象。

五、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的技术。

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种子处理、精量播种和化学防治等 8 技术内容。一次可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多项作业,减少作业工序,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可实现标准化种植,利于机械化田间管理和收获作业;播种质量好,出苗整齐;节省种子,减少间苗作业。

(二)实施要点

1.种子精选。精量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清选,使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净度达97%以上,发芽率达98%以上。播种时,要进行药剂拌种(防黑粉病和地下害虫的药物处理)。

2.秸秆处理。对上茬小麦秸秆要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洒在田间,以免造成玉米播种机的堵塞。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度的重要措施,当地温在8~12℃,土壤含水量14%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应按照当地的玉米品种特性,选定合适的播量,保证亩株数符合农艺要求。播种量要精确,精量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1~2粒。精密播种的作业标准是:单粒率≥85%,空穴率<5%,伤种率≤1.5%。播深要一致,播深或覆土深度一般为4~5cm,误差不大于1cm。株距要一致,株距合格率≥80%。苗带直线性好,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cm,以便于田间管理。4.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药剂,封闭除草。

(三)作业机具

按播前对土壤处理方式和地表状况,玉米精量播种机可分为传统播种和免耕直播;按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可分为穴播和点播;按排种器结构形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

在耕作后土壤上播种,采用传统的精量播种机即可。免耕播种则须选用专用免耕播种机械,其开沟施肥机构应具有防堵功能。

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大田平整、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二)实施要点 1.育秧技术

(1)床土配制。要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床土细碎,颗粒直径不宜太大,不得有石块等杂物,pH值应在4.5~6之间,对床土还要进行药肥混拌处理。采用稻田泥浆育秧时,肥料使用和石块杂物的筛除等处理环节与旱地土育秧要求基本一致。

10(2)种子的处理。主要包括晒种、脱芒、选种、消毒、浸种、催芽、脱水等工序,应做出芽率测试,保证稻种发芽率在98%以上。

(3)播种。包括装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工序。要注意严格控制播量(精确到克/盘)和播种均匀度,床土厚度控制在2.5±0.5cm。采用泥浆育秧时,播种后用空秧盘底面紧贴秧板盘,将芽谷均匀轻压入泥中,以泥浆淹过芽谷为宜,或用未经培肥的细土盖籽。

(4)育苗管理。“三夏”期间,中晚稻由于育秧时温度较高,秧苗生长较快,需控肥控水和喷施三效唑等生长抑制类农药将秧苗高度控制在25cm以下。对超高的秧苗,必要时可在机插前进行秧苗剪尖处理。苗期管理还应控制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促进秧苗盘根,形成毯状秧苗;双膜育秧的地块,起苗时要注意保证规范的秧条切割尺寸(宽度为28cm)。

2.机插秧技术(1)水田机械整地要求

水田机械整地主要有耕、耙、耖、旋等方式。整地前要灌水浸泡24小时以上。水田耕地深度以14-18cm为宜,要求耕翻均匀、覆盖严密,整地后地表平整(平整度≤5cm)。插秧前,要根据土壤的性状进行沉淀。机插秧要求沉淀后大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水深1-3cm。以保证立苗,减少漂秧,减少机械行走壅泥。秸秆、根茬和绿肥的处理,应使用水田秸秆旋埋机械翻埋覆盖,保证翻埋覆盖严密,田面平整,不影响机插作业。

(2)水稻机械化插秧要求

机械插秧农艺要求。插秧深度1.5~2cm,每穴3~4株,相对均匀度≥85%;漏插率≤5%,伤秧率≤4%,保持行距和株距的一致性。操作要注意对行,行要直,不漏插,不钩秧。

机械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苗壮、茎粗、叶挺,叶色深绿,苗高小于25cm,插秧前床土含水率应保持在35%~45%,秧根盘结不散。盘育秧苗要求四边整齐。运送不挤伤、压伤秧苗。

插秧质量检查。插秧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插秧质量的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插秧深度、每穴株数、漏插率、勾伤秧率等,检查结果都应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范围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调整和处理,以保证插秧质量。

(三)作业机具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配套机具包括育秧设备、耕整机械和插秧机械。

1.育秧设备。包括:种子清选机、脱芒机、催芽机、脱水机、碎土筛土机、拌和机、播种机(播种流水线)、蒸汽出芽室、大、中、小棚(温室)、秧盘和秧架、增温设备、淋水设备等,各地可根据育 秧形式选择不同的机具设备。

2.耕整机械。主要包括:水田犁、机耕船、船式旋耕埋草机、水田耕整机、水田旋埋机等。中型拖拉机及配套作业机具适用于田块较大、泥脚深度较浅的连片种植地区;手扶拖拉机、小型耕整机适用于田块较小的丘陵山区或小田块作业;机耕船和船式旋耕埋草机适用于泥脚深度大于30cm的平原、滨湖地区作业。

3.插秧机械。主要有乘坐式(高、中速)和手扶步进式两类机型,可根据作业条件选用。作业前,应注意进行试运转和试插,保证整机技术状态良好;作业时,应根据农艺要求对株距、穴株数、栽插深度等进行必要调整,保证插秧质量。

七、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是采用机械措施,分底肥、种肥和追肥等不同形式,将化肥定量施入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并进行掩埋的技术。与表面施肥相比,机械化化肥深施具有减少化肥损失、节省化肥用量,避免烧种,提高功效,增加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二)实施要点

1.底肥深施技术。施底肥应同土壤耕翻相结合,有先撒肥后耕翻和边耕翻边施肥两种方法。①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是:施量符 13 合农艺要求,撒施均匀,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及时翻埋,埋深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②边耕翻边施肥,通常将肥箱固定在犁架上,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犁沟,翻垡覆盖,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断条率<3%,覆盖严密,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

2.种肥深施技术。采用施肥播种机,种肥分施,使肥料和种子之间有一定的土壤隔离层,满足作物苗期对营养的需求,避免烧种、烧苗现象。种肥分施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两种。小麦侧位深施时,肥料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肥料各5cm,肥条均匀连续。正位深施时,肥料施于种子正下方,与种子隔离土层3cm~5cm,肥条均匀连续。

3.追肥深施技术。按农艺要求的肥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中耕追肥作业机具,一次完成开沟、排肥、培土、镇压等多道工序。追肥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伤苗率<3%,追肥深度6~l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10~20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八、植保机械化技术

(一)技术内容

植保机械化技术主要指作物病虫草害的机械化防治技术。“三夏”期间是两季作物的衔接期,部分病虫害可能会从上茬作物转移危害到下茬作物,科学地用好植保机械化技术、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发生,对保障粮食丰收十分重要。

(二)实施要点

“三夏”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接茬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和水稻,这两种作物机械化植保技术的实施要点如下。

1.玉米

(1)播种期和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播种期、苗期是预防多种玉米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需要做好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包括粗缩病、苗枯病、枯萎病、黑粉病、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一是要做到精选良种、抗病虫品种。二是要采用种子包衣,或者用40%甲基异柳磷加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 混合进行拌种、浸种,防治玉米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三是针对近年来灰飞虱、粗缩病严重发生的实际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推迟玉米播期,避开灰飞虱的传毒高峰期,可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

(2)播种期杂草防治技术

免耕直播田块在播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悬浮剂170~200ml/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ml/亩或50%乙草胺乳油100~140ml/亩兑水35-50kg均匀喷洒地面。作业时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超过32℃)前后喷洒除草剂,以免出现药害和人畜中毒,同时要避免在大风天喷洒,避免因除草剂漂移危害其他作物。

(3)苗期和成株期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根据田间调查,当玉米螟卵寄生率在60%以下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危害。当益害虫比失调,花叶株率达10%时,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0克或Bt乳剂100~150毫升加细砂5公斤施于心叶内。

2.水稻

(1)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首先要采用抗、耐病虫害品种,培养健壮、无病害的秧苗。育秧时可以采用25%保鲜克2ml或10%蚜虱净兑水6公斤,浸种3~5公斤,2~3天后使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防虫网,防治秧苗病虫害。移栽后要加强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及时开展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的预防。防治稻瘟病可用75%三环唑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2)苗期除草技术

主要防治稗草、鸭舌草、丁香蓼等稻田杂草,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品种。注意不要在高温天气喷施除草剂,避免人畜中毒。

(三)作业机具

目前主要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机载(机引)式喷杆喷雾机。机具的选用,应注意按照作物的种类、品种和地块面积规模以及药剂施用等要求,选择环保、高效、低量、防漂移的植保机械。

农机作业成本 篇6

【关键词】 农機 跨区作业 效率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特别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全市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农机管理部门精心组织下,梅河口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投入到农机跨区作业的机具数量逐年增多,跨区作业领域不断扩大,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9年,全市参加农机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达到200多台,完成跨区作业面积100多万亩,经济收入5000万元,

为进一步挖掘农业机械使用效能的潜力,实现农业机械的科学合理配置,宏观调控农业机械装备和农机作业量之间的不平衡矛盾,广泛调剂各作业区域之间机械的余缺,继续推动梅河口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认清形式,明确任务

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目前梅河口市由于农机跨区作业市场是自发形成,市场不规范,供需双方矛盾时有发生,影响跨区作业的正常开展。因此,农机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市场引导和监管力度,促进全市农机跨区作业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农机跨区作业是促进农机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农机跨区作业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有效解决农机跨区作业市场供需对接问题,加强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工作协调、作业调度、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机跨区作业的意义,积极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工作。

3.完善管理,强化服务

结合实际,认真总结和探索农机跨区作业的运行模式。积极组建各类农机跨区作业合作服务组织,不断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努力使全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机具检修和保养工作,提高机具安全性能,保证机具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跨区作业,确保农机作业质量;建立健全完整的农机跨区作业信息体系,广泛收集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的供求信息,并及时对外发布;不断拓展农机跨区作业领域。在搞好水稻、玉米机收的基础上,不断向机耕、机播和水稻机插领域延伸,及早编制跨区作业计划,组织签订作业合同,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和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加强跨区作业的组织工作,及时了解全面掌握本地农机跨区作业情况,搞好作业调度,主动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帮助农民解决在跨区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预防农机事故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篇7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规定:农业机械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田间和场院从事农事活动中发生的事故。一般来说, 农业机械在作业、停放过程中, 违反国家和省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发生碰触、碾压、翻覆、坠落、火灾等, 造成人员、牲畜伤亡或机具、物品损坏的, 统称农机事故。

二、构成农机事故的要素

1 .农业机械:

指用于农业生产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2.作业、停放:

农业机械处于作业和停放状态。

3.造成后果:

后果表现为人员、牲畜伤亡或机具、物品损坏的, 无后果够不成农机事故。

4.发生地点:

农业机械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地点发生的事故才能认作农机事故。

5.有违法行为:

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具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主观过错而造成的事故。

三、农机事故的分类

1.按国家统计标准 (事故后果) 分类

(1) 轻微事故:

轻伤1至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下。

(2) 一般事故:

重伤1至2人, 或轻伤3至10人, 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3) 重大事故:

死亡1至2人, 或重伤3至10人, 或轻伤10人以上, 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

(4) 特大事故:

死亡3人以上, 或重伤10人以上, 或直接经济损失在20000元以上。

2.按事故性质分类

(1) 责任事故:

指事故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主观过错而造成的事故。

(2) 机械事故:

指由于农机制造商的制造缺陷及农机修理企业修理缺陷引发的事故。

(3) 人为事故:

指坏人故意破坏引发的事故。

(4) 自然事故:

指由于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原因引发的事故。

3.按事故原因分类

(1) 无证驾驶操作; (2) 违章载人; (3) 机件失灵; (4) 安全设施不全; (5) 驾驶操作失误; (6) 超速超载等。

农机事故的分类方法还有一些, 这里不再一一叙述。

四、农机事故的危害

1.农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农机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3.农机事故影响农机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4.农机事故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

五、农机事故的预防

1.各级政府和农机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各级政府和农机业务主管部门必须把农机安全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专门进行研究, 制定工作方案和可行措施, 把农机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抓起来。

2.实行农机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追究农机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同时, 依法追究农机生产安全事故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3.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防止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农机监理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 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举办农机安全讲座, 张贴农机安全宣传标语, 下发农机安全宣传单, 现场举办农机安全培训班, 大力宣传农机安全法规, 提高广大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自觉安全作业。

4.加大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各级农机监理部门要依照《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规定, 坚持组织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等农机作业场所, 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检查, 坚决取缔农机生产违法违章行为,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农机作业成本 篇8

1 何谓农机作业质量问题

所有农机具都有作业质量指标, 像联合收割机有损失率、割茬高度, 反转灭茬机有耕深、碎土率、平整度、植被覆盖率, 插秧机有插深、漏插率、取秧量等等, 如农机作业质量达不到指标要求, 势必造成矛盾和纠纷。我市每年都发生数起, 泰州市电视台也曾有相关报道。例如:收割机不按规定作业, 导致损失率大, 农忙时立足“抢”, 农民不在意, 未发现, 一旦发现, 却难以投诉;秋播时, 机手受利益驱动, 采用高挡作业, 导致耕深浅、土块大、不镇压, 影响小麦出苗率。以上这些问题, 如不认真分析和解决, 必将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 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现状

所有进入市场的农机具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农机主管部门颁发的农机推广许可证, 否则, 不得推广。也就是说, 现有推广机具, 只要按章操作, 其作业质量一定符合标准。推广机具进入作业市场后, 由谁来监管它的作业质量呢?目前, 从中央到地方尚无专门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机构, 存在监管盲区, 发生纠纷和矛盾时, 一般由机手和农户自行协商解决, 情节严重的由村乃至乡镇协调处理。

3 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农机化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 农民对农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农机作业质量问题将日益突出,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势在必行。

1)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的需要。农忙期间, 尤其是麦稻收获时期,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利用联合收割机作业已成首选方式, 因此必须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将损失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2)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 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农机作业必须坚持标准化操作以适应农艺要求, 否则, 将导致事与愿违。因此, 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 必须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3)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 如农机作业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 让矛盾和纠纷肆意发展, 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不利。因此, 必须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 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4 农机作业质量如何监管

1) 加强机手培训。农机手是农机作业质量的责任人, 其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对作业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定期、不定期对机手进行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培训, 树立农机人的良好社会形象。

2) 加强巡查力度。农忙期间, 出动巡回车辆, 深入村组田头, 对农机作业质量进行督查。

3) 接受群众投诉。农忙期间, 向社会公布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电话, 接受群众举报、投诉, 并及时查处。

5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的关键措施

1) 成立农机作业质量监管专门机构。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是农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议设立专门的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机构, 明确其职能、机构、编制、经费等, 从根本上解决农机作业质量监管盲区的问题。

农机作业节油技术 篇9

1. 采用复式作业机械, 将整地、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环节作业尽可能一次完成;

2. 合理配套机具, 主机与配套农具匹配, 避免超负荷或低负荷作业, 保证农用动力机械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作业效率;

3. 在作业前应先查看地块和道路, 视土质、墒情和地温等具体情况, 确定作业时间和方法, 合理确定作业路线。

二、实用节油技术

1. 按时对机械各部位进行正确的调整和维护保养, 保持机械技术状态良好, 一是定期对发动机进行技术检测, 正确调整气门间隙和喷油压力;二是经常保养空气滤清器, 保持滤清器进气流畅;三是选择合适的轮胎气压和尺寸, 道路运行时轮胎的气压要充足, 在松软的田间作业时气压可适当偏低;四是油料净化, 按季节和作业环境定期更换润滑油;五是保持传动装置配合间隙合理, 润滑良好等。

2. 尽量在满负荷状态下工作, 避免停车换挡, 作业过程中不要突然猛加或猛减油门, 减少刹车次数。

3. 安装节油装置, 采用柴油添加剂、金属清洗剂等节油措施。

4. 不宜随意改变排气管的长度和方向, 以免增加排气阻力。

雨天农机作业“四要” 篇10

1. 出车前检查轮胎。

遇到雨天, 磨损超标的轮胎的排水能力就会变差, 拖拉机容易产生侧滑, 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出现危险。所以提醒机手, 雨天开车之前一定要记得检查轮胎是不是磨损已经超标。

2. 道路行驶要慢行。

雨天尽量保持安全车速, 刹车时, 尽量提前100 m左右减速、轻点刹车, 使后面来车有足够的应急准备时间, 避免由于刹车过急造成碰撞或者追尾。

3. 田间道路遇积水要先探测。

当车经过有积水或者泥泞的田间道路或田间作业时, 首先应停车查看积水的深度。水深超过排气管, 容易造成拖拉机熄火;水深超过保险杠, 容易进水。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 这样会产生飞溅, 导致实际涉水深度加大, 容易造成柴油机进水。

4. 清除机具杂草要熄火。

农机在田间作业时常见问题的处理 篇11

过沟渠 对深而宽的沟渠,应先填平或用跳板铺垫后再通过;浅而窄的沟渠,可用低速挡斜驶通过,即拖拉机机身要与沟渠成一定斜角,让拖拉机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依次通过,以减轻机车振动冲击,若受地形所限必须直驶通过时,则先让前轮缓缓下沟,然后加油门让前轮上沟再让后轮缓缓下沟,最后再加大油门让后轮上沟;若拖拉机牵引农具,应先将农具调到最高运输位置;悬挂农具时,应调整限位链,防止农具左右摇摆,并压下油缸定位阀,以免油管内产生高压冲击而爆裂;后轮越沟时,不得猛抬离合器踏板,以防拖拉机翘头。手扶拖拉机过沟时,应用跳板铺垫或用土填平沟渠;也可将发动机熄火,摇转曲轴通过。

爬田埂 一般较低的田埂可直驶或斜驶通过,通过方法与过沟渠相似,若田埂较高且陡,或拖拉机从较低的梯田向较高的梯田转移,应先在田埂上填土垡、石块等,或用跳板引导,用低挡缓缓通过,以免拖拉机翘头或纵向翻车。下田埂时,或从较高的田块向较低的田块转移时,也应在埂下垫物或铺跳板引导;悬挂农具时,应用前进挡低速下埂。

越泥泞 拖拉机在松软潮湿的田块中作业时,若田中有积水,应先绕着走,先耕没有积水的部分,并尽量减少农具的耕幅和耕深,降低牵引力,以免打滑陷车。通过泥泞道路时,应稳住方向,尽量选择干硬路面和在已有的车辙中行驶,并降低车速,尽量少用制动,避免使用紧急制动,以防机车侧滑横甩;若路中坑洼积水较深,应先填平后再通过。

陷车 当拖拉机驱动轮打滑陷车时,应立即停车,升起农具,不得盲目加大油门前冲或后撤,否则会越陷越深。陷车时应用木板、石块、柴草等物垫在后轮下,用低速挡驶出;如果拖拉机半边驱动轮打滑,也可结合差速锁驶出。值得注意的是,在驶出滑陷区过程中切不可停车,因为机组在起步时需较大的牵引力,停车后重新起步会使拖拉机再次陷车。手扶拖拉机陷车时,可挂低挡,减压摇转曲轴使其驶出陷坑;若防滑铁轮陷入田间泥中,可用长竹杠穿过防滑轮辐条,摇转曲轴,利用竹杠的支撑作用使驱动轮(防滑轮)驶出泥坑。

飞车 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突然飞车,应立即关死油门,同时加大拖拉机负荷(不摘挡制动或不加大农具耕深),将拖拉机憋熄火。切不要摘挡停车,否则发动机负荷减轻,转速还会急剧升高。若拖拉机在停驶时飞车,应立即关闭发动机油门,松开高压油管螺母,或用毛巾、旧布堵死滤清器进气口,或扳动减压手柄使发动机熄火(熄火后,应仔细查找故障原因并予以排除)。

翻车 由于拖拉机的稳定性差,加上田间道路不平,以及耕地时的倾斜,拖拉机(特别是手扶拖拉机)容易发生翻车事故。拖拉机翻车后,应立即熄火,尽快将拖拉机扶正,并对机车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油箱、曲轴箱、气缸、变速箱内有无泥水进入,机体、缸盖、缸套、牵引框有无裂纹,曲轴、凸轮轴、连杆、气门推杆等有无弯曲变形,紧固件是否松动等。经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重新启动。为预防翻车事故的发生,作业中除应掌握前述过沟渠、爬田埂的操作要领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扶拖拉机起步时严禁捏转向手柄;②手扶拖拉机下陡坡时转向操作应与平地转向操作方向相反;③通过泥泞路段时严禁紧急制动;④机组田间掉头时严禁高速急转弯;⑤拖拉机横坡作业时行驶速度不宜过快;⑥拖拉机悬挂农具上陡坡时应采用倒挡通过;⑦拖拉机在下田作业前应先查看田块中有无隐蔽性陷坑;⑧拖拉机在田间机耕道上行驶时不得过于靠近路肩。

如何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篇12

《农机化促进法》实施后, 国家对农机化的扶持投入逐年提升, 有力地提升了枣庄市农机装备水平, 加快了小麦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普及应用步伐, 但仍存在着一些农机作业质量问题, 如有的地方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还不高, 有的小麦玉米收获损失率较高、秸秆粉碎还田效果不好, 有的小麦播种质量不高、镇压效果不好;等等。分析制约农机作业质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农机作业质量宣传不到位, 农民群众对一些农机作业标准不了解, 再加之农民文化水平有限, 只把农机作为一种省工、省力、干活快的工具使用, 缺乏农民群众自身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

二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认识, 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燃油、工时, 在开展农机作业时, 或耕深不够、或小麦收获留茬较高, 或小麦玉米秸秆粉碎后长度较大、抛洒不均, 或小麦播种深浅不一、镇压不好等。

三是对农机作业技能及质量培训不够, 有不少的机手不能熟练正确地掌握应用各项农机化作业技能, 也造成了农机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例如玉米播种质量, 有的能够按照标准化技术要求进行直播, 而有的只为追求密度, 玉米种植的行距较窄;再如, 有的地方小麦玉米秸秆粉碎长度较短、效果较好, 而有的粉碎后秸秆较长且抛洒不匀等。

四是农村土地较为零碎, 有的一家就好几块地, 耕地较窄、长度也不长, 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效率也低, 严重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 也与目前农业机械大型化发展的趋势不符。

五是缺乏农机作业质量监管机制。农业机械量大面广, 遍及农村的角角落落, 涉及到农村家家户户。近几年农机部门虽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检查, 但由于农机技术人员较少, 很难顾及到农机作业的每方土地、每个作业地块;同时, 基层干部在落实种植任务时, 也只是要求计划面积、农艺要求及时限要求, 忽视农机作业工艺和质量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 全面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机作业质量宣传力度。农民群众是强化农机作业质量的主要力量。今后, 各级要通过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形式, 下大力气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农机科普知识, 宣传保障农机作业质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提高农民群众对强化农机作业质量的认识, 增强农民群众监管农机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进而强化社会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

二是要强化农机作业质量技能培训。在以往工作中, 由于个别地方对农机化应用技术培训不到位, 农民群众对一些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不甚了解, 甚至都不知道, 致使在开展农机作业时仅凭经验作业, 达不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今后,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培训, 亦可以乡镇为单位或以管区为单位, 并结合农机安全管理、农机技术推广、阳光工程培训等多种形式, 对凡是未掌握农机化新技术基本要领的农机手, 进行一次全员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技能, 进而促进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

三要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 增加合作社建设数量, 增强合作社装备实力, 扩大合作社规范运作, 积极组织好农机规模化作业, 并发挥好合作社在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带领其他农机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规范作业, 全面提高农机作业规模化水平;并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 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四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目前, 农村的大批青壮年劳力都进城打工或从事一些经营活动, 从事农机生产的都是一些“三八六一九九”部队, 从事农机生产较为困难, 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也不力。今后要进一步发挥农机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合理流转农村土地, 统一规模经营, 争取有效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五要建立统一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各地要根据各自地理、农业种植等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农民生产习性, 研究符合各自实际的统一的土地机耕、机耙和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机播、机收及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全面的作业质量标准, 让农机手在作业时有章可循, 农民群众对作业质量的监督也有规可依。

上一篇:引导学生思想下一篇: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