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污染

2024-10-04

医院污染(共5篇)

医院污染 篇1

1 引言

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肺结核、白喉、百日咳、军团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就是指来源于病人和医疗活动, 含有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空气传播疾病的病原菌、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于医院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

医院是各种病人集中的场所, 病人唾液飞沫形成的气溶胶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较一般场所多;医院内病人咳嗽相对频繁, 使咳嗽飞沫微粒细菌传播能力相对增强。另外, 被污染的医疗废物、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等因管理不慎等亦会形成带菌的气溶胶, 由医疗活动中人员的流动带入医院空气中。这些携病原微生物的大气污染物常附着于尘埃、飞沫小滴以及飞沫核上, 并以它们作为介质进入体内而引起疾病。易感者只要与传染源有短时间的接触即有可能发病。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 现阶段我国综合医院的新建与改建步入一个快速与发展阶段。从医院建设设计过程到运营管理全过程中重视对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污染控制, 既是保护就诊及医护人员健康、保障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需要, 又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

2 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其扩散途径分析

在病房或手术室中人的活动是医院内环境空气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随着医疗活动, 病原微生物四处扩散, 扩散途径如下:

2.1 空调系统是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重要来源

室外空气一般是干燥的, 它缺乏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足够的水分和可利用的养料, 加之日光对以上微生物也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因此室外空气不是病原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是由暂时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携带着的微生物所构成, 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实际上都是空气遭受自然或人为因素污染的结果。

目前, 绝大多数大型医院设置有大型中央空调, 空调系统内有着较高的湿、热环境。微生物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中滋生繁殖很快。譬如, 葡萄球菌每小时分裂两次, 当空调系统夜间停机的8h内可裂变16次, 菌数将从1个增加到6.6万个, 12h后增加到1700万个。而病毒的增殖速度还要快, 1个病毒在活细胞内可复制出10万个病毒。当初制订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时, 编制组就曾指出医院内空调系统是尘埃污染和微生物繁殖的温床。

因此, 医院中央空调设计欠科学或在运行中管理不够严格, 将导致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在空调系统中滋生, 使空调送风口成为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来源, 会对医院的内、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1.1 不合理设计导致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扩散

(1) 当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不合理、分区不当时, 会导致致病气溶胶在空调房间内局部死角集聚, 形成室内空气污染。 (2) 不恰当的全部采用全空气系统, 可能会使高度感染危险性的空气回流到空调系统内部混合并回流到其他区域, 引发交叉感染。 (3) 空调的新风口、回风口等受其他空气污染源的干扰。 (4) 特殊功能的科室, 如病理科、检验科等, 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集中各种病原微生物, 亦会挥发甲醛、二甲苯、丙酮有毒有机溶剂, 没有妥善处理, 会污染环境、造成交叉感染。

2.1.2 空调系统维护不力导致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滋生扩散

根据对2008-2010年调查湖南省40家二级以上医院69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各个检测指标均合格的系统数为35套, 总合格率为50.72%。其中送风口空气细菌、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0.6%、74.7%;通风管道内断面积尘量、细菌和真菌总数合格率分别为91.9%、97.6%和97.2%;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合格率为53.5%。

因此, 医院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维护不力情况, 这会导致病菌在空调系统中孳生。

2.2 建筑排水系统是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源头之一

对于医院的传染病区或者传染病医院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医院, 其排水系统是病菌孳生和繁殖的场所。当污水输送时, 排水系统内污染的气体会通过污水检查井井盖处、排管检查口破损处以及排水伸顶通气管处等逸出进入大气而造成危害。

2.3 医院污染治理设施也是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不可忽视

源头综合性医院均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医疗垃圾暂存所等污染治理设施, 这些设施因设计不周、维护不力, 也会导致医院大气污染物扩散, 造成新的致病源。 (1) 多数医院废水处理多采用地埋式处理设施, 处理池上方空间也是病原微生物孳生的温床。若污水处理设施的通气管位置不合理、处理池盖板不密封, 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 会有致病微生物溢出, 造成不良影响。 (2) 医疗垃圾在暂存所设位置不当、存储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存储要求。

3 医院特殊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国家卫生部制定《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医疗机构各个部门及医疗环节的消毒技术进行规定, 以控制医疗活动中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医院需严格按照以上《消毒技术规范》对各个医疗环节进行消毒处理, 将有效地控制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的源头。

手术室内为减少工作人员排菌, 宜穿能阻止带菌皮屑穿透的手术服或隔离服, 尽量减少人员数目和走动, 减少开关门的次数。使用消毒剂浸泡过的工具做湿式清扫, 以防止将地面微生物扬起和外界微生物的带入, 也可使用吸尘器。采用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剂等消毒方式做好室内及医疗环节的消毒工作。

3.1 空调系统污染控制

3.1.1 合理设计减少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

(1) 医院空调设计需从医院建筑设计整体着手。医院按不同功能设有不同的空气洁净度区, 通过空调通风来实现各个区域的不同洁净度级别, 控制室内空气压力和气流合理流向。这是防止污染区域空气侵入、预防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扩散、引起交叉感染的基本措施。 (1) 医院空调系统不要全部采用全空气循环系统, 严禁不同病区合用一个空调通风系统, 以免产生交叉感染, 造成疾病的扩散。对于传染病区、隔离病房区、急诊科以及特殊功能的科室, 如病理科、检验科、处置室、换药室等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设置局部排风, 宜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小儿科候诊室和诊室对其它区域为正压。隔离诊室及其候诊前室采用单独的空调设备, 单独排气, 无回风, 维持室内的负压。 (2) 护理单元 (ICU) 采用不低于Ⅳ级洁净用房的要求, 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 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在20-26℃, 相对湿度宜为40%-65%。对邻室维持+5Pa正压。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 送风气流不直接送入病床面。每张病床均不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排风 (或回风) 口设在病床的附近。 (3) 手术部由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和非洁净辅助用房组成, 划分洁净区 (Ⅰ-Ⅲ级) 、准洁净区 (Ⅳ级) 和非洁净区。根据各手术室的面积大小及净化级别分别净化空调机组, 每间手术室对应设置一台净化空调机组。净化机组为二级过滤, 同时在手术室内设置高效或亚高效过滤器, 回风从室内两侧回, 新风三级过滤。每间手术室在靠近气体吊塔处设置单独排风口和排风机, 连接到排风总管后经中效过滤箱及总排风机排出室外。新风系统采用平时使用系统和值班系统分开, 采用变频风机的方法, 总排风机也为变频风机, 这样可以根据手术室使用的情况, 在保证洁净度和正压的前提下改变风机的频率降低系统的能耗。 (2) 空调系统的新风采集口合理分布, 避免受到其他室外空气污染源的干扰, 如其他空调系统的排风口、机动车废气、废气处理设施排放口等;空调系统的风、新回风管设置消毒装置, 减少医院内空气中致病菌;空调排风口远离人群, 均于建筑楼顶高空排放。 (3) 对特殊功能的科室, 如病理科、检验科等必要的实验设备需设置独立的通风橱, 要求实验废气由排风管引向天面, 经吸附、过滤等处理后方可高空排放。天面操作空间宽裕, 风机及环保过滤装置维护更换方便。

3.1.2 加强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维护

一年四季均需要对医院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做好清洗工作, 特别是在夏秋两季, 要重点做好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送回风口、空气滤清箱、盘管组件、加湿和除湿器、风机、过滤器、冷凝水排水槽和冷却水塔的清洗工作。

3.2 排水系统污染控制

3.2.1 排水系统附属设施

传染病医院的隔离区和限制区的污水检查井井盖应采用双层密闭井盖, 可防止排水系统内污染的气体逸出进入大气而造成危害。

医院运行中, 需重视室内排水管道系统的维护, 检查口等一旦出现破漏, 即刻更换, 以保持排水管道的密封, 防止污染的气体逸散。

3.2.2 排水系统的通气管

(1) 传染病医院的污废水通气管是病菌孳生和繁殖的场所, 为防止周边大气受污染, 隔离区内烈性传染病房楼、急诊医技楼和生物实验楼的污废水伸顶通气管相对集中设置并在与大气接触的管口部设置专门的消毒器。值得注意:排水通气管的作用是使排水系统内空气流通、压力稳定和防止水封破坏, 具有呼和吸二重功能。排水通气管口部不能采用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灭菌, 因为高效过滤器要通过排风机抽吸才能使排水系统内的气体排出而不能对其系统进行补气。 (2) 隔离区内烈性传染病房楼、急诊医技楼和生物实验楼内分别设置的真空吸引机的伸顶排气管口部可采用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 以防止真空吸引系统内的病原体污染周边环境。 (3) 隔离区和限制区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伸顶通气管采用二氧化氯喷雾洗涤方式进行消毒除菌。

3.3 医院污染治理设施的二次污染控制

(1) 医院一般采用地埋式处理设施, 各处理构筑物均设密封盖板, 检修人孔井盖应采用双层密闭井盖, 防止处理池内污染的气体逸出进入大气而造成危害。各处理构筑物上方空置空间较小, 上层空间内产生的废气集中设置专用排气管收集进行臭氧消毒+活性碳吸附除臭除菌处理, 排放口就近设置于附近建筑天面排放。 (2)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 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 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以保证有害危险废物有针对性地得到安全有效的收集。第十七条: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对门诊部、手术室、配液室、注射室、治疗室等部门配置轻巧方便、容易清洗消毒、实用性强的医疗废物收集车, 可以及时地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移, 能随时清除袋装医疗废物, 保持工作环境干净卫生, 对维护护理人员自身防护,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 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需要一个综合、全过程的管理, 必须在医院建设、运营全过程加以重视, 尽可能排除, 以免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医护人员的健康, 从源头上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摘要:简要叙述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危害, 分析其来源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以保护就诊及医护人员健康、保障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需要, 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医院,特殊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许钟麟等.空气污染治理与节能是绿色医院空调系统的两大任务-空调净化系统污染控制与节能关系系列研讨之四[J].暖通空调, 2011, 41 (5) .

[2]李世康.湖南省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 (11) .

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我院门诊楼、急诊楼、医技综合楼、住院楼、手术楼、药剂楼、信息楼的医院楼梯扶手起进行随机采样,采集98份样本,其中门诊楼28份、急诊楼10份、医技综合楼10份、住院楼10份、手术楼10份、药剂楼10份、信息楼10份。

1.2 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楼梯扶手表面进行采样。具体方法:消毒前采样,将无菌棉拭子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在扶手100cm2处往返涂抹3次,无菌操作剪去手接触部分,余下放盛有10mL无菌生理盐水中,立即送检;消毒后采样,取500mg/L含氯消毒液,来回涂抹原取样处,待干,按消毒前采样、送检。将每一份样本振打80次后,取1mL注入平板中,做两个平行样,倾入45℃营养琼脂,置于(36±1)℃恒温箱中,培养48h,之后进行细菌菌落计数,取均值。然后对菌落相似进行分组、涂片、革兰染色,用杭州天和药业有限公司微量生化管鉴定到种。

1.3 标准[1]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标准。Ⅲ类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10cfu m L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χ2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分类

检出枯草芽胞杆菌1 7 5 6株(4 8.1 2%)、微球菌属8 0 8株(22.15%)、葡萄球菌属484株(13.27%)、肠球菌属308株(8.43%)链球菌属203株(5.56%)、非发酵菌属51株(1.40%)、真菌属40株(1.10%)共3650株菌按菌落相似进行分组、涂片、革兰染色分类(表1)。

2.2 医院楼梯扶手消毒前后细菌污染对比

消毒前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情况:门诊楼1392株(38.14%)、住院楼452株(12.38%)、急诊楼423株(11.59%)、手术楼403株(11.04%)、医技综合楼371株(10.61%)、药剂楼324板料(8.88%)、信息楼285株(7.81%);消毒后,只有85株细菌生长,其中门诊楼26株(30.59%)、住院楼16株(18.82%)、急诊楼11株(12.94%)、手术楼10株(11.76%)、医技综合楼9株(10.59%)、药剂楼6株(7.06%)、信息楼7株(8.24%)。消毒前由3650株细菌减少到消毒后85株细菌,细菌污染明显减少,细菌菌株减少了97.67%,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意义(表2)。

3 讨论

目前,很少有报道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情况。通过对本院楼梯扶手细菌检测可以看出,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严重,88处医院楼梯扶手全部被细菌污染,污染率达100%。从表1看,枯草芽胞杆菌约占到被检出菌的一半,为48.12%,与高秀云等报道相似[2];其次是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占22.15%和13.27%,还有肠杆菌属(8.44%)、非发酵菌属(1.4%)、和真菌(1.09%),它们所占的比率很少,也应该引起感染控制部门重视。从表2结果看,门诊楼和住院楼扶手细菌污染最多(38.13%和12.38%),其次急诊楼(11.60%),信息楼细菌污染最少(7.81%)。调查发现,人员流动最多的是门诊楼、其次是住院楼、急诊楼和手术楼,这与我们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从表2消毒前后对比看,医院楼梯扶手消毒前的总菌落数3650株到消毒后只有85株,细菌菌株减少了97.67%。各楼的楼梯扶手消毒前后的平均菌落数也明显减少,大大低于《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医院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3]。医院楼梯扶手作为细菌潜在污染的场所,其通过手-扶手-手交叉感染,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加强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这次检测结果中,我们还分别检测出医院感染控制重点监测对象中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虽然少量,也应引起医院感染管理者高度重视。本院条件有限,未做到部分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药敏试验,也就是未发现多重耐药菌,很遗憾。医院楼梯扶手作为医院感染的媒介,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每天都会触及,如果不及时清洁消毒,势必会造成医务人员、患者和探视者交叉感染。为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通过对医务人员培训或出版报、放幻灯片等多种途径,使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自觉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2)对卫生员的管理。卫生员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后勤部门应教会他们配制各种消毒液浓度,要求做到每日对医院扶手擦拭两次,先用清水涂抹干净,再用消毒液擦拭,每擦一段要换抹布,避免交叉污染;(3)每层楼层间转台处张贴一张温馨提示,提醒病患者注意手卫生及其意义,尽量避免手污染;(4)医院制定监管机制。把医院楼梯扶手纳入监管范围,作为日常检查监测对象。(5)加强奖罚机制。利用经济杠杆对卫生员进行监督,做到奖勤罚懒,促进楼梯扶手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正常开展,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88处楼梯扶手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前后采样,做细菌学监测,用统计学χ2分析。结果 医院楼梯扶手细菌污染严重,消毒前细菌污染率达100%,检出枯草芽胞杆菌、微球菌、葡萄球菌属、肠杆菌属、链球菌属、非发酵菌属、真菌等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共3650株;消毒后,只检出85株菌,细菌污染率下降了97.67%。结论 医院扶手细菌污染情况严重,应加强日常清洁消毒监测工作,切断细菌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关键词:楼梯扶手,医院感染,消毒,细菌污染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94.

[2]高秀云,赵国敏,刘德榕.门把手的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5):346.

医院污染 篇3

危险度评价以揭示人类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的潜在不良健康效应为特征。通用危险度评价程序都有4个步骤:其一、危害鉴定,基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毒理学和环境研究结果,描述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其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评价某物质的剂量和人类不良健康效应发生率之间关系的过程;其三、暴露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暴露方式(接触途径、媒介物)、强度、时间、实际或预期的暴露期限和暴露剂量,可能暴露于特定不良环境因素的人数等;其四、危险度特征分析:总结和阐明由暴露和健康效应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并讨论方法学的局限性,确定在危险度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 医院中央空调环境健康危险度方法和评价流程

1.1 基本方法

采用通用的危险度定量评价方法 (包括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和危险度特性阐述) [1,2], 结合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每增高一单位所产生的健康损失, 对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浓度变化对健康的不良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1.2 健康效应终点

我国城市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基本上以室内空气质量(IAQ)为主。针对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氡及CO2、CO、SO2、NO2等气体浓度以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 进行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对健康危险度评价时采用的健康效应终点, 应包括总死亡率、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门诊人次特别是内科、呼吸科和儿科的门诊人次, 以及急诊人次 (除外意外事故和外科) , 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改变也是应该考虑的健康效应终点。

1.3 剂量-反应关系

根据国内外医学文献, 随着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的恶化, 医院工作人员及病人的死亡率和患病率上升, 呼吸道症状增加, 肺功能指标变化并出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健康人群对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的反应基本上是相近的。老人、小孩和患有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患的病人是易受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影响的高危人群。

1.4 暴露评价

1)暴露水平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浓度数据应取自不同病区控点, 包括候诊区、住院区和ICU区, 日平均浓度和年日平均浓度。

2)暴露人群为工作和来往、住院于医院的总人口。如有不同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浓度水平的资料, 则可相应确定工作和来往、住院于不同污染区的人口数。根据人口年龄构成资料, 求得相应高危人群的暴露人口数 (如老人、婴幼儿和儿童) 。

1.5 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指导值的选定[3]

评价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主要是将该地的医院中央空调环境质量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3) 标准值进行比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健康免受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的危害, 并为消除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完全以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为基础, 故进行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健康危险度评价时以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值与当地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水平进行比较。

2 估计方法

由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造成的超死亡数 (可避免死亡数) 或超病例数 (可避免患病数) 可按以下方法进行估计:

X0=X (1+RL或RU)

或者:X=X0× (1+RL或RU) (1)

式中:X是一个医院中的实际死亡数或病例数;X 0是该医院中假设若没有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影响时的死亡数或病例数;RL或RU是在一定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暴露水平下总死亡率或某种疾病死亡率或患病率增加的下限或上限。

在某时间段内的超死亡数或超病例数或可以预防的死亡数或病例数可按式 (2) 进行估算:

超死亡数或超病例数=X-X0=[ (该时间内的总死亡率或疾病死亡专率或患病率) × (社区中暴露人口数) ]-X0 (2)

3 举例分析

某医院工作和就诊人数0.6万。医院中央空调环境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的年日平均浓度分别为1.13mg/m3和1519.17CFU/m3。全医院的总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OPD) 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脑血管病死亡率、急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和肺心病死亡率分别为253/10万、131.2/10万、71.5/10万、113.4/10万、21.3/10万和42.5/10万。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3标准值, 对健康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浓度为:可吸入颗粒物0.15mg/m3, 菌落总数2500CFU/m3。根据我国现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每增高100mg/m3时各种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数如表1。

从而估计该医院于某年由于可吸入颗粒物暴露而造成的超死亡数或可以预防的死亡数:总超死亡人数约为200~700人;COPD超死亡人数约为30~100人;心血管疾病超死亡人数约为30~90人;脑血管疾病超死亡人数约为70人;急性呼吸道感染超死亡人数约为40~80人;肺心病超死亡人数约为10人。估计该市于某年由于菌落总数暴露造成的超死亡数:总超死亡人数约为30~160人;COPD超死亡人数约为20~80人;心血管病超死亡人数约为10~20人;脑血管病超死亡人数约为9人;肺心病超死亡人数约为3人。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评估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失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国际一致认可的危险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物每增高一单位所产生的健康损失, 对医院人口暴露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后健康效应的定量评价。可以用该法对我国各城市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进行分析, 从而给出我国各城市医院中央空调环境污染危害的总貌和严重程度分布, 也可获得同一城市 (地区) 健康危险度的时间变化趋势, 为已有环境决策和措施作出可靠评价, 更可为今后政府环境决策的优先选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秉衡, 宋伟民, 毛惠琴.环境化学品的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0, 17 (1) :3-5.

[2]GB.T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医院污染 篇4

消毒供应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保存、发放等。其中, 污染物品的回收和运输是控制其对环境和人员污染的第一步;同时, 该处理流程对器械材质和后期处理效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制定安全、高效的回收、转运流程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大多数消毒供应中心已经承担了病房和手术室所有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 因此在制定标准回收工作流程的时候, 还要考虑到与相关使用部门的配合、管理。

在此, 我们讨论几种常用的回收和转运方式的特点, 供大家在工作中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安全高效的工作流程。

1 污染医疗器械回收转运的基本原则

所有使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均认为为污染状态, 应以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的方式回收和转运。如采用可以密闭的塑料盒子, 密闭的车或可以密闭的袋子等。手术室的器械也可以通过与消毒供应中心相连的专用污染电梯来传递。

在送到消毒供应中心之前, 所有液体、一次性医疗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均应在使用地就地清空。

2 常用的回收和转运方式

干式转运:所有的物品都在干状态下转运。器械使用后不放入消毒液, 直接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所有使用过和没有用过的器械混合在一起, 关节不打开。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使用科室工作量比较少, 运输容器重量轻, 消毒液用量小, 没有在消毒液中存放时间过长引起的有机物固化、泡沫和腐蚀等问题。目前, 许多医疗机构都采用这种方法回收和转运器械。但是, 这种方式的主要问题是, 如果使用和处理时间间隔太长, 器械表面的污物和血迹变干, 清洗机的清洗效果不能满意, 需要额外的处理程序。加大了工作量、污染风险和对器械的损伤。

湿式转运:器械使用后, 放在网篮 (器械托盘) 中, 浸入消毒液, 并以这种状态转运。这样在等待和装运过程中, 器械已经处在消毒液中被消毒了。处理过程要根据器械生产厂商的要求, 每次配置新鲜的消毒液。使用过的消毒液不得重复使用, 不得在清洗消毒器中使用。主要问题是消毒液耗量增大, 运输重量增加, 消毒液外泄风险增加, 另外, 在消毒液中浸泡时间过久, 也可能引起有机物固化、器械腐蚀等问题。

湿式转运时, 最好使用可以浸入清洗液或消毒液的漏空器械托盘盛放器械, 器械使用后放入消毒液前, 应将关节打开, 组装器械可以拆开, 整齐摆放在器械托盘内。这样, 回收后器械就可以直接放入热力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区工作人员的处理工作和污染风险。

3 目前医院回收转运流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许多医院污染物品回收和转运工作中, 我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

(1) 使用过的器械中还有一次性物品, 其他废物等没有丢弃。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承担了到科室回收污染器械的工作, 有些科室会认为所有的物品均不需要处理, 有些使用过的器械就带着医疗废弃物回到消毒供应中心。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工作量, 同时也增加了医疗废弃物在转运过程中, 对环境和人员二次污染的风险。因此, 在常规回收转运流程中, 应明确规定, 所有医疗废弃物应就地丢弃, 而不应带回消毒供应中心。

(2) 器械上有明显干固血液或有机污物。

这个问题, 在病房器械和手术室器械中都会遇到。由于目前, 我国许多医院采用干式装运模式。病房器械使用后不作任何处置, 而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周期比较长, 出现干结情况。而手术室器械, 主要是夜间或周末急诊手术器械不能及时送到消毒供应中心, 在没有处置措施的情况下, 出现比较严重的干结现象。

如果器械表面的有机污物和血液出现干结, 直接放入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将受到影响。所以, 这些污染物必须在送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前进行浸泡、刷洗或超声等手工预处理。不仅增加了处置成本, 还大大增加了对环境和人员二次污染的风险。

有机污染物在器械表面长时间存留带来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

(1) 增加器械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器械表面的有机污物, 如血液等蛋白类污物, 污染后, 如果立即处置, 只要冷水即可很容易的冲去;而表面凝固的血液, 则需要一些清洗剂的帮助;完全凝固的血液, 要用专用蛋白酶或多酶浸泡后, 才能去除;极端情况下, 若灭菌后发现有血迹没有清洗干净, 则要借助超声振动, 才能将这些血迹洗干净。可以看出, 随着血液在器械表面留存时间的增加, 要彻底清洗干净需要的成本逐渐增加。因此, 对血液等有机污物, 只要培养及时就地冲洗的习惯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解决, 见表1。

(2) 增加对器械的腐蚀

医疗器械尤其是手术器械通常为磁性不锈钢, 为了保证其硬度和锋利程度, 铬 (Cr) 含量只有13%左右, 即刚达到不锈钢材料铬含量的要求, 而铬为不锈钢获得耐腐蚀性能的最基本元素。因此, 医用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比较弱, 而血液等有机物中氯离子和血红素等元素对器械的腐蚀却很迅速。

引起器械腐蚀的原因还包括:使用后延误处理;使用不适当的消毒剂;重复使用已受污染的清洗剂及消毒剂等。

若手术器械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用生理盐水擦拭, 氯离子在器械表面留存时间过久, 可能造成孔状锈蚀斑

可以看出, 各种污染物, 化学溶液在不锈钢器械表面存留的时间越久, 对器械的各种腐蚀情况会逐渐加剧, 最终影响器械的功能和使用寿命。

(3) 微生物在有机污物中的繁殖

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惊人的生长和繁殖速度, 只要条件适宜 (温度、湿度、营养和pH值) , 很容易大量繁殖。如大肠杆菌由一个细胞增殖到108 (1个亿) 只需9小时。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 具有非常灵活的代谢调节机制, 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而有机污染物是微生物很好的培养基, 因此如果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不能及时去除的话, 器械表面的生物负荷将随着时间推移大量增加, 从而影响后续清洗、消毒和灭菌的效果。

(4) 二次污染风险

有机污染物在器械表面的长时间留存, 会导致使用部门的环境、人员, 回收转运过程中的环境、人员被污染的潜在风险大大增加。

4 建立安全高效的回收转运制度

4.1 制定全院污染物品回收规程, 加强人员培训

根据医院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模式, 制定污染物品回收转运规程, 严格规定一些基本原则, 如:①所有医疗废物, 含一次性医疗废物和其他废弃物就地丢弃, 不得带回消毒供应中心;②及时清除大的污染物;③长时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及时用蒸馏水擦拭或纯水冲洗.

根据科室器械使用情况和消毒供应中心设备、人员工作能力, 建立合理的回收班次和时间表, 缩短器械使用与处理的间隔时间。

加强使用科室人员在器械保护知识、清洗消毒知识、污染控制知识、个人防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制度, 建立长效学习监督机制。必要时, 公布科室物品处理情况、器械损耗统计, 人员考核成绩等数据, 促进使用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的配合。

4.2 探索优化器械保存和处理模式

对于采用干式转运的医院, 可以使用一些带盖子, 密闭的盒子, 使用后的器械去除大的污染物后, 放入密闭的盒子保存, 可以减缓污物在等待过程中的干结, 同时也将污染限制在密闭盒子内。但是, 污物盒的清洗消毒工作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 确保清洗消毒质量, 防止二次污染。

对于采用湿式转运的医院, 也要使用密闭的盒子, 浸泡

用的消毒液在运输过程中应不会溅出或泄漏。消毒液现用现配, 不得重复使用。建议使用与消毒供应中心相同的器械托盘, 器械使用后, 打开关节, 整齐地摆放在器械托盘中, 然后放入消毒液浸泡, 等待回收转运。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后, 可直接放入清洗消毒器进行热力清洗消毒。该方式也要防止器械在消毒液中浸泡时间过长, 引起器械腐蚀。

5 结语

污染物品回收和转运不仅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也关系到全院医疗物品供应链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对院内污染控制, 器械品质维护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消毒供应中心和全院各相关科室共同思考, 共同寻找最优的流程和模式很好的加以解决。

本文讨论了一些常用的回收转运方式, 以及我们在工作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法, 可以供相关部门讨论参考。

摘要:污染医疗器械的回收和转运模式关系到物品的处理质量, 医院内污染控制和相关人员工作安全, 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 医院常用的物品回收和转运模式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医院常用物品回收及转运的常用模式的特点和问题, 提出应对方法, 以供相关的科室和部门参考。

关键词: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回收,转运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供应室验收标准 (试行) [S].

[2]江苏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S].

[3]江西省供应室验收标准[S].

医院污染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净化风量为2000 m3/h CW-HPC600手持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深圳君达时代仪器有限公司)、6300 SEM扫描电镜仪(日本(JEOL公司)、温度计、湿度计。

1.2 方法

2010年6~7月,在湖南省长沙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随机选择不同楼层、朝向、容积的监护室病房若干间作为实验场所。采样时间为上午8:30~11:00,空气净化消毒后的时间段内,监测对象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实验时室内温度27~30℃,相对湿度44%~50%。

1.2.1 可吸入颗粒物采样检测

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的采样:根据尘埃粒子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AED)的范围,实验中对6种粒径范围的PM进行了测定,对5种粒径范围的PM结果进行了计算,实际测定的PM的粒径范围定义为:(1)AED≥0.3μm的粒子,记作PM≥0.3;(2)AED≥0.5μm的粒子,记作PM≥0.5;(3)AED≥1.0μm的粒子,记作PM≥1.0;(4)AED≥2.5μm的粒子,记作PM≥2.5;(5)AED≥5.0μm的粒子,记作PM≥5.0;(6)AED≥l0.0μm的粒子,记作PM≥l0.0。计算的粒径范围定义为:(1)0.3μm≤AED<0.5μm的粒子,记作PM0.3~0.5;(2)0.5μm≤AED<1.0μm的粒子,记作PM0.5~1.0;(3)1.0μm≤AED<2.5μm的粒子,记作PM1.0~2.5;(4)2.5μm≤AED<5.0μm的粒子,记作PM2.5~5.0;(5)5.0μm≤AED<10.0μm的粒子,记作PM5.0~10.0。

实验所用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所能测定的最小粒径为0.3μm,实验以PM≥0.3的尘粒数作为室内空气中的总尘粒数,各种粒径范围PM构成比的计算方法如下:PM0.3~0.5(个/m3)=PM≥0.3的尘粒数-PM≥0.5的尘粒数;PM0.5~1.0(个/m3)=PM≥0.5的尘粒数-PM≥1.0的尘粒数;PM1.0~2.5(个/m3)=PM≥1.0的尘粒数-PM≥2.5的尘粒数;PM2.5~5.0(个/m3)=PM≥2.5的尘粒数-PM≥5.0的尘粒数;PM5.0~10.0(个/m3)=PM≥5.0的尘粒数-PM≥10.0的尘粒数。

按照GB/T16292-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标准,采用手持式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以28.3 L/min的流量对室内空气中PM≥0.3、PM≥0.5、PM≥1.0、PM≥2.5、PM≥5.0和PM≥10.0 6种PM进行测定。在每间监护室内设四角及中央共5个采样点,布点与墙面水平距离大于1 m,与地面垂直距离约150 cm,颗粒物检测每次计数抽气21 s,每点每次连续采样3次取平均值。

对颗粒物进行电镜观察,在所采空气样本中选取颗粒物样本在电镜下进行扫描观察,比较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形态差别。

1.2.2 微生物采样检测

微生物采样用平板暴露法,将提前准备消毒好的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布点规则:室内面积≤30 m2时,设一条对角线按居室取3个点。室内面积≥30 m2时,设4角及中央5点。采样的高度距地面0.8~1.5m,距墙1 m,将平皿打开,暴露15 min,立即盖上平皿盖,携回实验室,置于37℃温箱培养48 h,取出计算菌落数,取平均值,采用奥氏公式计数:

细菌数/m3=50 000 N/AT

其中,N为平均菌落数,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空气中的时间。

1.2.3 温度、相对湿度和人员数的测定与记录

记录室内的人员数(包括采样时室内的医生、护士、患者和采样人员)。

1.3 结果判定标准

监护室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目前尚缺相关判定标准,微生物结果判定依据GBl5982-1995环境空气标准,Ⅱ类环境中菌落数<200 cfu/m3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两人分别输入资料,建立专用数据库。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LSD-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颗粒物检测结果

2.1.1 监护室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长沙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空气中PM2.5的浓度值为(260 096.8±33 097.38)个/m3,PM10.0的浓度值为(260 981.5±33 213.69315)个/m3,PM2.5是PM10.0的主要组成部分。

个/m3

长沙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0.3~0.5的浓度值为(198 666.5±18 400.5)个/m3,PM0.5~1.0的浓度值为(55 736.8±18 381.6)个/m3,PM1.0~2.5的浓度值为(5 693.4±2 061.7)个/m3,PM2.5~5.0的浓度值为(718.7±183.6)个/m3,PM5.0~10.0的浓度值为(165.1±31.7)个/m3。随着粒径增大,颗粒物数量减少。

2.1.2 监护室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构成

颗粒物随着粒径的逐步减小,数量急剧增多,以构成比来反应分布情况:室内空气中各种粒径范围PM的构成情况为PM0.3~0.5>PM0.5~1.0>PM1.0~2.5>PM2.5~5.0>PM5.0~10.0>PM≥10.0,见图1。

2.1.3 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电镜形态

颗粒物中以细颗粒物为主,电镜下观察可见颗粒物表面均具有小穴及小颗粒突起的雕纹,不同粒径颗粒物主要在形态大小、孔膜明显与否及有无不规则块状突起雕纹等方面有差别,见图2。

2.2 长沙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空气消毒监测结果

随机抽样监测的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监护室共22间,空气标本142份,消毒效果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00份,合格率为70.42%。42份不合格的房间细菌总数超标,其中主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葡菌、枯草菌、微球菌等。

注:经χ2检验,χ2=1.829 9,ν=4,P>0.05,5家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空气中微生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笔者对长沙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的室内空气质量做了监测,总体看来,监护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以PM2.5为主,与其他文献报道[1,2,3]相似,微生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70.42%,说明所监测的几家医院监护室内空气净化消毒效果不甚理想。

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环境,是病原微生物高度集中的地方,菌粒气溶胶可以通过污染空气传播疾病,多项研究表明医院空气洁净度与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密切相关。病原菌常常弥散在漂浮的尘粒上,各种空气消毒方法虽然有除菌作用,但病原菌被杀灭后,其内毒素依然存在,和空气颗粒相结合,即使无菌落存在,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4]。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的紫外线灯和臭氧消毒方法,普通紫外线灯或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均属于静态消毒方法,由于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离开,因而只能消除工作时间之外房间空气中的微生物,随着人员和物品的流动,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容易产生空气的二次污染。由于通风较差,室内湿度大、悬浮颗粒多,且净化消毒效果只在静态环境下有效[5],部分医院人员流动大、消毒方法不当、消毒设备落后或管理不严格等,导致医院环境中空气的质量问题日益严重[6,7,8,9]。

在选择空气消毒方法上,应考虑消毒目的、要求达到的水平、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以及消毒器械、设备的特点和性价比等[10]。在传统消毒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和应用更为先进的、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适用于动态环境下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对医院的空气进行动态持续杀菌消毒,这对保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降低与控制医院感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了解监护室内空气净化的效果,并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监护室,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微生物的污染现状进行采样监测,并对颗粒物采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监护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以PM2.5为主,微生物监测总体合格率为70.42%。结论 传统的空气净化消毒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它必须在无人条件下使用,且净化效果不持久。

关键词:空气污染,监护室,可吸入颗粒物,微生物

参考文献

[1]LEI Y,LI ZL,ZENG XJ,et al.Analysis of detection result ofmicroorganisms in the air of a certain municipal hospital[J].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5,32(7):803-804.Chinese

[2]XU D,ZHANG Q,LIANG YH,et al.Detection result of airdisinfection bacteriology of hospitals in dalian city[J].Chinese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08,25(4):451-452.Chinese

[3]WANG F,GAO LY,FENG T,et al.Survey and analysis of airdisinfection quality of hospitals in Xi’an[J].Chinese Journal ofNosocomiology,2001,11(Supplement):170.Chinese

[4]XIONG JW,LIU GM,YUAN RD,et al.Examination of qualityof disinfection work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Guilin City[J].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02,29(1):60.Chinese

[5]ZHANG B,GENG YS,ZHANG Q,et al.Effect observation ofair purification of air purifying disinfector[J].Chinese Journal of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2007,6(3):186-187.Chinese

[6]ZHANG JD,GAO D,LIAN YZ,et al.Result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air in 71 hospitals[J].Chinese Journal of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2004,14(3):322-323.Chinese

[7]YANG P,CHEN SY.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air disinfectionquality of 15 provincial hospitals in guangxi[J].Journal of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2002,19(4):529-530.Chinese

[8]ZHANG JD,LI JY,LI Q,et al.Analysis of results of monitoringmicroorganisms in air of hospitals of Shenyang City[J].ChineseJournal of Disinfection,2004,21(3):254-256.Chinese

[9]XU XY,WEI HF.Result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of air in 13 hospitals and 5 clinics[J].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Laboratory Technology,2005,15(2):201.Chinese

上一篇:心境状态下一篇:抓好课堂、提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