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

2024-10-27

高二政治(共4篇)

高二政治 篇1

[前端分析]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是上教版《政治生活》第三课《国家机关以民为本》第二节“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第三框的内容。教材主要分析了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突出了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教材编写理念,凸显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课程地位。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要让学生感悟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正确观察、分析政治生活现象,从而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我所执教的高二(2)班,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好,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在学习这一课时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学生对“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存在质疑。究其原因,一是高中生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他们并不畏惧表达自己对政府的某些不满;二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接触了海量的信息,他们随时可以看到关于政府的负面新闻;三是学生对我国政府宗旨和政府职能转变没有深入的理解,对当下各级人民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而出台的诸多新举措了解不够。总之,由于学生涉足社会较浅,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和生活经验,对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及其重要性缺乏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问题提出]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意义,教材上的回答是很清晰、明确的。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读懂教材的观点,但是要进一步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意义有一定难度,必须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而不信”,进而“知而不行”的教学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有的普遍性问题。

2014年初,上海市第三期名师基地政治一组对全市4202名在校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上海市中学生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认同度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5.3%的学生认为政治课讲的道理“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或者“脱离现实生活”。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高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体会中,对教材(政治常识)的认同度是最低的,高二学生有27.6%对“我国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公务员,他们行使的职权都是人民赋予的,他们都是人民的公仆”的观点表示“不太乐观,困难重重”,只有6.2%的学生认为“充满信心”。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要解决学生“认同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重要意义”,提高正确的认识观点的接受水平,就成为本节课中不能回避的难点。政治课独特的学科价值与特性,决定了教材不可能承载所有内容,政治教师只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科育人的高度,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改变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脱节”现象,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才能实现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政府建设的目标及其基本要求,理解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是由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创设“学生走进政府”“我和区长的一次对话”等生活化、故事化情境,分析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以及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评价身边政府部门的作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和监督政府,提高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1)阅读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2)利用“百度”搜索“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了解我国政府建设目标的演变和发展。

设计意图:在每次教学前,请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准备性评价,从中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调整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网络拓展学习信息,补充教材内容。

2.课内分环节授课

(1)由热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引入。

设计意图:“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时政热点,学生比较熟悉。“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此导入比较自然。

(2)看视频“学生走进政府”,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视频内容是一组学生走进金山区出入境管理局和金山区工商管理局,采访出入境管理局民警怎么办护照,办护照需要的手续、材料、时间;咨询工商管理局工作人员如何办理公司注册登记、工作职责等。

师:结合视频内容,思考工商管理局工作人员受理“华三面馆有限公司”注册登记时需审核设立的条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要依据法律规定?

归纳:建设法治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的行为,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努力建设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

师:工商管理局工作人员认为,如果餐饮许可证办不下来,他就不能受理“华三面馆有限公司”注册申请。他慎用权力,为大众安全负责,有可能是因为他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工商管理局内部有审查机制……你能对此加以补充吗?

归纳:建设责任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完善责任与权力相统一的执行机制,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

师:结合视频,举例说明金山区出入境管理局如何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性政府部门。

归纳:建设服务政府,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要切实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走进政府”探究活动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营造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以情境设疑法为依托,实现寓知识于情境,借情境感悟知识的效果,其主要目的是在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间建立联系。通过开展“学生走进政府”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3)拓展提升。

展示学习资料:《中国(上海)自贸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思考: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味着政府权力是“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企业、社会和公民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角度分析中国(上海)自贸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设计意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改革。围绕“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中“建设”进行思辨。“建设”是一个动词,“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正是因为政府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还不完善,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还不能让人民满意,让人民高兴,所以政府职能转变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必然要求。

(4)学以致用。

观看“我和区长的一次对话”的数字故事,营造故事化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内容观察、分析、评价身边的社会政治现象,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即时评价反馈。通过鲜活的案例,开展“接地气”的生活化、故事化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身边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生活、投入社会生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认同金山区政府的工作,并相信区政府能把服务人民的事情做得更好。

3.课后思考

师:请你和你的父母一起浏览金山区人民政府的网站,围绕所熟悉政府部门工作,如教育、交通、物价管理、治安管理或环境保护等,相据据自己或父母的感受,对相关部门服务态度、便民措施、履职效果等表现进行网络评议。

设计意图:网络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利用网络资源能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同时也通过课后探究进一步落实“明理导行,回归生活”理念。

[自我反思]

其一,构建“导之以境,悟之以辨”的生活化课堂,在联系社会实际问题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首先,导之以境。“学生走进政府”情境是小“境”,“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关注和“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介绍是大“境”,把大“境”和小“境”统一,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其次,悟之以辨。围绕“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和区长的一次对话”等设计高层次思维性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质疑、释疑,对建设政府目标有了包容心和信任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解、认同、确信准则的能力。记得上完这节课后,学生问我:“什么时候区长再到我们学校来,也让区长和我们进行对话?”我们不难看出,本案例教学引起了学生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浓厚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其二,开展有意义的学科实践活动,让政治课堂从“走近”生活到“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高二学生对教材认同度不高,在教学实践中要破解这个难题,不仅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走近生活,感受生活,而且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对教材的认同度。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学生从开始对政府服务存有疑虑到课堂中的真情流露,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以“走进政府”实践项目为载体,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帮助高中生对一个社会或政治真实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提高理性决策与批判思考的技能,增强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其三,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渠道,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公民主要的政治参与渠道之一,教师要善于在课前预习、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发表个人对社会生活的看法,关注网上议政、政府网站监督等,利用这些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中来,让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领域的过程中,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周斌教授曾说过,“真正的一堂好课会自动散发出一些味道,但往课堂上喷洒了有味道的香水,反而是破坏了课堂的自然味道”。政治课要散发“从相信政府到热爱政府”这一浓烈的特别味道,又能保持自然味道,这是我未来完善课堂教学的方向。

[专家点评]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努力建构“导之以境,悟之以辨”的生活化政治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这是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一课无疑提供了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载体。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选择了通过建构“导之以境,悟之以辨”的生活化政治课堂,将问题带进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走进政府”“我和区长的一次对话”等生活化、故事化情境,在师生共同探讨中,在对问题的辨析中,感悟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体现了教师培养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的教学追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是学生有序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透过这份教学设计,我们不难看到,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中的“建设”进行思辨,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政府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还不够完善,因此政府职能转变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必然要求。当教学进行到这里时,学生是能够真正做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的,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就水到渠成了。

高二政治 篇2

政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

2、读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答案要点,是政治主观题的特点之一。材料包括设问和背景材料。

3、组织答案

政治主观题根据答案涉及的知识范围可分为微观型(只考查某一条原理)和宏观型(涉及多条原理)两种。

如果是微观型,直接参考备注或仿照典型例题结构作答。

一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按“理—析”作答,《生活与哲学》按“理”(阐明原理内容)、“析”(结合材料分析)、“结”(得出结论,回答怎么样或怎么办)的结构作答。

宏观型问题的答案要点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来自材料。根据阅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时找出的关键词句,联系教材的原理观点得出答案要点

来自教材。运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去体会材料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原理到材料的思维。

高二政治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导入;有效性

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目的是要将知识的传播、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而改变过去课程中所强调的接受学习、机械练习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下以高二政治课堂导入为例,对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在开始一项新的课程之前,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学生从松散的状态导入到学习的状态。虽然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只占了极少的时间,但是却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正如一部电影作品,如果其开头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就会使观众失去看下去的兴趣,同样教师如果一开课就在讲台上泛泛而谈,学生也会兴趣索然。因此课堂导入有以下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在课前的思绪是多种多样的,似乎课间十分钟的休息还意犹未尽,在开始上课之后,就需要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堂上来,而导入的首要作用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容易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

3.对课程的铺垫作用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全課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能使教学内容不断地展开,不断地将课程推向高潮,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课堂导入的标准和原则

在新课程要求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高中政治课在导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理解政治课教学的内容。那么要发挥导课的作用,就必须按照有效导课的标准,遵守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和运用课堂导入时,应紧扣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

2.兴趣性原则

课堂导入就是要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此设计的课堂导入应力求新颖、生动,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其学习兴趣。

3.适度性原则

导入是为新活动或新课程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应在导入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否则导入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4.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熟悉高中全套政治教材,从而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地驾驭教材,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可将上节内容与新课有效衔接。

5.启发性原则

设计的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心理都各有不同,因此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的导课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如高二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正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其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因此课堂导入主要是以下几种导课方法。

1.故事导入

利用故事导入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能更容易使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时开拓其视野和思维,如在讲述《文化对人的影响》时,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朋友,他们分别是诗人、哲学家、植物学家,一天,他们三个一起去野外郊游,当他们看到郊外的风景时,三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诗人看到的是鸟语花香的自然美,而哲学家看到的是万物复苏的自然规律,植物学家则看到的是各种花花草草。这时就提问,为什么三个人看到同样的景象却会有不同的认识,一下将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就切入主题。

2.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前首先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激发其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3.图片和影视资料导入

新课标指出教材的呈现要生动活泼,配以文字和图片,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影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揭示出和平的主题,再展示出一些贫困地区,如非洲居民的生活来暗示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更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但“导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创新,而不是就某种方法的反复使用,否则这也会失去了导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龚从容.思想品德课导入法之我见.政史地教研,2011(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分校)

高二政治集体备课 篇4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

育才高级中学:谢连胜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掌握两组关系--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和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着重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对“贡献与索取”、“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是非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教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从而自觉培养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难点 :二是如何正确看待精神贡献。

二、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制作

三、预习点拔——胸有成竹

1、哲学上讲的价值的含义什么是?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内容是什么?

2、人生价值包括那些方面,这些方面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你怎样看待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四、高考能力析疑——有的放矢

(1)背景材料:当代先进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迹

(2)经典回放:高频再现、重难结合【96全国和广东卷】2005感动中国人物 丛飞

近年来结合市场经济中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这些热点问题对重要考点考查(3)直击2008

以先进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迹为核心和依托,考查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理解

(4)超强链接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五、教学实施——全面攻略 一【感知生活,理性思考】

视频资料: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

青年歌手

丛飞

结合图片资料

结合价值的含义思考他们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生的价值?包括那些内容,是什么关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①【小组讨论】

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那么两者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用谁来衡量人生价值呢?(通过课件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2003年11月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这是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奉献。这是祖国对英雄的最高褒奖。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科技界的两位杰出代表吴文俊和袁隆平两位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奖金500万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然吴文俊已经82岁高龄,袁隆平也已71岁,但他们至今都仍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

材料二: 杨利伟工程名就了,可那些为了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人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设问:

1、杨利伟和袁隆平为什么得到了国家那么多的奖励?向国家“索取”那多呢?

2、杨利伟成功了,出名了,那么那些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甚至牺牲生命的无名英雄呢?他们的人生就没有价值吗?又用什么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呢?

②【试当评判家】

你是怎么来衡量110米跨栏王刘翔和跳水王子田亮的人生价值的?

③【置身情景 角色转化】

(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大学生救老农的故事)

设问: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你会救老农吗?为什么?

三【自我训练 牛刀小试】

一 单项选择题

1.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即()

A个体和社会成员

B责任和贡献

C贡献和索取

D尊重和满足 2.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这表明()

A任何人活着都有价值,有意义

B欣赏自己的价值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C为社会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意义

3.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居于首位的是()

A 索取

B 贡献

C 尊重

D 满足 4.(2005.全国文综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 ③④ 5.先进的事迹.高尚的情操能够教育和激励有志者在自己的岗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比先进人物本人多得多的物质贡献,这段话主要说明()A先进人物做出了很大的物质贡献 B先进人物做出了很大的精神贡献

C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D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根本.更重要 6.(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据报道,著名歌手丛飞,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累计捐献款物达300多万元,而自已生病却拿不出足够的住院费。他生前立下遗嘱,捐献角膜,奉献出最后的爱心。丛飞的事迹之所以深深地感动国人,是因为他:()

①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②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否定了自我价值 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 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 简答题

(2006年广东高考)2005“感动中国”人物----从飞,一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孤儿、残疾人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决定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了人间。

在丛飞病逝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的角度限制,即“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其次要结合试题材料中丛飞的事迹对两种看法进行评析,丛飞正确处理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奉献于社会,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同时也获得了社会的尊重,所以两种看法一正确一错误,体现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要结合试题说明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或反对什么,即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参考答案:

⑴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首位的。“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赞扬”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

⑵丛飞在奉献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个人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行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获得大力赞扬。

⑶两种看法体现了不同的荣辱观,这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要确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走进生活 拓展自我】

上一篇:社会结构转型下一篇:空想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