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2024-09-24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共8篇)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篇1

本刊讯(记者马钰郑玮报道)3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与吉林省政府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吉林省省委书记孙政才、省长王儒林出席签字仪式。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代表双方在备忘录上签字。

此次签署规划实施合作备忘录, 将合力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 同时也将部省合作推向新阶段。合作备忘录涉及长吉图区域建设用地统筹、耕地保护机制构建、节约集约用地等国土资源管理的许多重要方面, 针对性强, 内容丰富。双方表示将加强沟通协作, 抓好备忘录各项任务的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和规范管理, 促进长吉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进而带动吉林全面振兴。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篇2

关键词 长吉图 科技合作 对策 区域发展

区域科技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市是知识、资本和科技资源相对密集区域,长春与吉图两城市在科技资源方面的互补作用十分明显。建立长吉图产学研科技合作体系和机制,以促进长吉图区域科技和经济资源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对推动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资源互补性是长吉图产学研科技合作的前提

(1)从长吉图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程度来看,长吉图在技术上存在着梯度差距,长吉图存在着产业转移的需求。吉林市在化工、冶金、炭素和旅游等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尤其在化工行业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从行业的分布显示,长吉图地区产业存在着优势互补作用。通过长吉图经济区产业的合理转移,实现生产要素和科技要素在区域系统内的合理配置,是长吉图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

(2)从长吉图三地拥有的技术中心看,吉林市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吉林省共有13户工业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吉林市占了6户。2008年,这6户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3亿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50.6亿元,占31.6%;申请专利18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6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共有人员1721人,占企业从业人数的6.9%;技术中心科技活动人员1670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84人,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461人;技术中心全年科技经费内部支出8.3亿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3亿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6.4亿元。

(3)吉林市技术市场活跃,为吉林市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转移公共平台。2008年,吉林市有规模工业企业1022户,其中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56户,覆盖面5.5%,企业办科技机构52个,平均每20个企业有一个科技机构。且以原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631个科技项目,集中在53户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产出主要集中在石化、化纤、冶金、造纸等行业。

二、吉林市与长图科技合作的基础

(1)从长吉图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筹集的科技人才的结构看。 2008年,吉林市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7344人,其中参加科技项目的人员5160人,科技管理人员1061人,全时人员(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90%以上的人员)4769人,从事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3789人,企业办科技机构中有博士53人、硕士348人;科技创新经费筹集13.4亿元;科技创新经费支出12.9亿元。截止2008年末,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40.8亿元,其中出口11.6亿元。

(2)从吉林市科技资金投入上看,2008年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13.4亿元,其中:企业资金12.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0.25元;政府资金0.19亿元;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0.05亿元(吉林市统计信息网)。

(3)存在问题分析。一是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二是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相对较为薄弱。从企业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的科技经费分析,科研机构这一资金的比例远低于高等学校,显示长吉图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较为薄弱。三是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长吉图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还不能有效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的行业自律机构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科技中介机构还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长吉图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

(1)整合科技资源,建立长吉图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一是构筑区域技术平台。以长吉图现有的知名的技术产权构筑长吉图区域技术,促进技术、资本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二是构筑长吉图科技条件共享平台。通过三地产学研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信息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实现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科研条件。三是建立长吉图产学研合作金融支持平台。由区域内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组织和信用担保机构构成的资金投入体系,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2)加强区域协调,建立长吉图科技投入和项目管理协作机制。一是建立区域内共享的科技投入机制。对促进和推动长吉图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由长吉图三地科技管理部门共同组织项目筛选,组织招标并对项目实施协作管理。共同建立区域内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用于重点支持区域内产学研合作项目。二是实现长吉图科技发展计划协作。长吉图三地科技计划之间要保持相互衔接,避免计划项目的趋同和重复立项,长吉图企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要打破界限,合理配置三方的科技投入资源,形成组合优势。

(3)产学研合作,建立长吉图区域内大学与产业密切结合的机制。一是加强区域内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与信息交流,通过长吉图科技服务平台,大学和科研机构及时向企业公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大学和科研机构还要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瓶颈。二是引导和建立产业专业技术协会,使协会成为沟通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桥梁。三是大学教育要与产业密切结合。要对长吉图区域内的大学的教学、科研力量和学科进行调整和规划,根据长吉图区域内主导产业和新型产业的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为区域内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支撑。四是企业通过为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项目资金,吸引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科技项目的合作。区域内大学与产业共建中试基地和研发中心。

四、吉林市在长吉图产学研合作体系中的对策

(1)依托共享平台,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技流动能力建设。吉林市要加快自身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技流动能力建设,以提高吸引长图技术、资金和人才的能力。吉林市要配合长吉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建设,依据长吉图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长吉图科技合作战略化制定自身的建设规划。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長图智力资源。要在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吸引长图人才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产权、期权等激励措施,吸引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要充分利用各种民间组织和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高层次人才,以推动我市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3)利用地缘优势,构筑与长图产学研合作的重点区域。充分利用长图智力密集、信息密集的优势。在长吉图一体化的框架下,整合我市高新技术园区,吸引长图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它们建立科技园,利用长图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构筑我市与长图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

(4)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市的主导产业与长图展开产学研合作。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我市的主导产业与长图开展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5]。振兴制造业,发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使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优先开展化纤、冶金、炭素产业方面的科技合作。同时,吉林市要依托一汽大众提升汽车配件制造业这一比较优势,整合全省汽车科技资源,与长图开展合作,建立汽车配件基地,提高吉林市汽车配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廉水.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内涵与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甄荣军,赵科学.京津经济圈:产业联动释放竞争力[DB/OL]. http://www.sina.com.cn,2005(2)

[3]年福华,李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

[4]谢洪明.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J].广东科技,2005

作者简介:

为开发开放长吉图先导区献计献策 篇3

本刊讯11月20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暖意融融, 吉林省长吉图 (长春市、吉林省部分区域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座谈会在这里召开。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集聚一堂, 共同探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大计, 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出席了座谈会。

2009年8月30日, 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规划旨在提升延边开放和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为背景, 以拓展国际合作、推进图们江区域加快发展为目标, 突出以长吉图为主体的我国图们江区域在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中的先行先试地位和前沿平台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快图们江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重点区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座谈会上, 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意义, 定位, 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一致认为, 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是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是新形势下加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现实要求, 是吉林加快开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增强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全方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坚持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 坚持大胆创新和率先示范, 坚持统筹国内与国际合作, 努力建设我国沿边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记者马钰、郑玮)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篇4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国务院作为国家战略于2009年8月30日正式获得批准, 该区域主要范围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 即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 (长春市部分区域是指长春市城区、德惠市、九台市和农安县;吉林市部分区域是指吉林市城区、蛟河市和永吉县) 和延边州 (简称长吉图) , 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和重要支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对物流产业提出了重大的要求, 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物资流通的保障。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体系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地处吉林省腹地, 总面积3.5万平方千米, 占全省1/5左右, 人口770万, 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330亿元, 同比增长20%左右, 占全省比重的60%, 物流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已经成为连接欧亚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企业规模、物流设施等方面仍处于传统层面, 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严重制约着吉林省物流体系的构建。

2.1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域的物流进行实地调研可知, 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有的只是能够进行简单的物流活动, 进行简单的空车配货或仓储, 难以从事规模物流和多样式物流, 而且这些小物流企业形不成规模, 尽管处在物流园区内但物流企业也是各自为政, 市场经营主体处于零散的状态, 很难形成企业产业链的共生关系。

2.2 物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物流增长需求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要求。特别是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中转站发展比较慢, 集装箱“门到门”等多式联运业务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服务于长吉图区域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相对缺乏, 多式联运各环节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 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长吉图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大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包括仓储、运输、搬运等设施比较落后, 每个企业也只是在做一些仓储、运输、搬运等简单的物流业务, 能够做到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就更少了。

2.3 物流信息水平低

随着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信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 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物流主体很难获取双向有效信息, 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 信息网络在不同企业中出现断层现象。另外, 长吉图区域的信息化政策、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 形成只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建设的现象, 物流信息化的工作分散, 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更新滞后, 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建设经费不足。

2.4 缺少精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物流的发展要求高新技术与专业物流人才的支撑, 现阶段中,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产业的认识过于朴素, 在运作流程中多采用人力控制, 信息传递不畅, 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少, 企业始终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自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后, 区域内的物流功能得到了不断地扩展, 物流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不但在数量上急增, 而且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物流业中应用的不断扩大, 如电脑的大量使用, 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的应用, 以及物流信息交换中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依赖等, 使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对长吉图区域物流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由于缺乏专业物流人才, 导致物流企业整体经营分散, 组织化程度较低, 物流企业很难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 提供服务的能力与客户的预期差距较大。

2.5 物流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体系的构建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 需要各个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长吉图区域仍沿用传统的部门分割管理体制, 区域的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没有统一的规划, 难以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网络体系。条块分割, 就会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的管理权却被分解成多个部门, 这样就会导致物流业务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批, 在各地的物流发展规划中, 彼此间缺乏协调, 各自为政, 每个城市每个部门都考虑自身利益, 而忽视了其他城市和部门的利益, 较少考虑与相邻城市间的沟通、协调。

3 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体系的对策

3.1 要加强综合组织的协调作用

各级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深入谋化, 强力推进, 成立由发改委 (局) 牵头, 商务、财税、工商、铁路、交通、民航、邮政、科技、信息、海关等部门参与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小组, 负责组织和协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现代物流工作, 负责物流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扶持政策;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各部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各市也要明确现代物流工作的牵头部门, 尽快理顺管理体制, 有关部门要进行分工和落实责任, 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各市还可以研究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起现代物流业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及上报制度。要充分发挥各类物流社团组织的作用, 尤其是在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

3.2 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交通、储运、邮电等部门, 虽然都有各自的“行业法规”, 但有些与现代物流实际相脱离;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条条与属地管理并存的体制下, 现行政策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长吉图扶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基地建设的政策意见, 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费征收、报关通关、投融资、企业用电、配送车辆管理、人才培训和流动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在土地使用上要支持物流企业合理用地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要列入工业和仓储用地范畴。对列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重点规划的大型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新增用地, 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原来在市区内的物流企业到市郊结合部去建设物流中心, 并按规定给予企业适当补偿, 用于新建物流中心。

3.3 要加速放开物流市场

建议有关部门要清理掉那些不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 允许各种身份的市场主体进入现代物流市场, 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现代物流市场不再受到投资规模和比例的限制。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外, 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不增设其他的前置审批条件。要取消铁路和水路货运代理、联运和国际货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要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法规和企业运行机制, 营造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3.4 设立引导资金, 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

为了鼓励和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引导作用, 建议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 目的是引导物流业重点投资方向, 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引导资金支持对象是长吉图区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业企业, 支持主体是物流业领域内的重点建设项目。

3.5 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的标准化

要积极组织、贯彻实施物流业的国际、国家标准, 推动物流设备设施的标准化;要积极采用物流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的采集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的标准, 推动长吉图区域内的各级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抓紧制定和实施物流业急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使长吉图区域的物流标准化达到新的水平。

3.6 要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各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管理水平, 对现职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技能, 使人才在落实物流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作用, 成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鼓励高等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和课程, 开展物流人才的在校实训,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尽快培养物流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为物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要加强职业教育及岗位培训, 提高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引导和规范更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当中来。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尽快在省内乃至国内推广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开展物流知识普及工作, 让公众逐步了解现代物流这一新兴产业。

摘要:本文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出发, 深入分析了区域内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如何构建适合于长吉图区域的物流体系的一些政策措施。

长吉图合作终将铸成九域通衢 篇5

著名的哈弗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在他的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中, 所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4个要点 (通常被称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 , (1) 要素条件:包括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 (2) 需求条件:包括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由于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如果国内市场很小, 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 (3) 相关的支撑产业:自然形成产业与相关的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4) 公司战略、结构及竞争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显然, 上述理论中“国家层面”的分析结论基本上适合于区域层面。以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为视角能够发现九域通衢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各个区域的有机联系、克服每个区域各自的弱点、实现共赢。比如, 蒙古东部、俄罗斯东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北部等自然资源丰富, 但是这些区域人口稀少、资金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不多和各类市场需求不足;相反, 日本、韩国、辽宁省、黑龙江省中部和我省中部则产业较为发达、资金富裕、各类市场需求旺盛而人均资源较为匮乏。如果实现九域通衢则自然资源、资金、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要素配置将更加合理。

霍特林 (Hotelling) 的线性城市理论认为城市或区域的地理中心有利于各种服务业的集聚, 居于地理中心的服务业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德国经济学家区域经济学的先驱克里斯泰勒 (Walter Christallor) 的中心地理论进一步指出中心地市场能够培育出更多品种的商品、更有条件形成有各种商品市场的规模、对次级市场也更有支配力;阿朗索 (Alonso, W.) 、穆特 (Muth, R.F.) 、米尔斯 (Mills, E.S.) 等人借助大卫·李嘉图 (Ricardo, D.) 的地租模型 (主要视点为土地使用者的经济利润为零) 完成了“竞租曲线”理论, 该理论同样认为地理中心具有最高的区位收益, 上述理论都指出了我省的区位优势。但是如果中心区域担当不了中心市场使命时, 德国地理经济学家廖什 (A., Losch) 提出的市场区位理论则认为“商业服务的等级可以与商业服务供应地 (中心地) 等级不一致”, 即中心区位的职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次级中心区域所取代。

我省被蒙古东部、俄罗斯东部、日本北部、朝鲜、韩国、辽宁省、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所环绕, 处于它们之间的枢纽区位, 有形成中心市场的经济条件, 只要我省抓住东北亚经济发展还未成熟的有利时机, 创造形成中心市场的物资条件就能够担当中心市场的历史使命, 实际上“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的构思恰好迎合了九域通衢的客观要求, 也就是在形成九域通衢的过程形成我省的竞争优势, 即把我省建成东北亚的中心市场。但是如果我省抓不住这一有利的历史时机, 其他非中心区域的市场将取代我省的中心市场地位。

2 我省建设东北亚中心市场的若干重要环节

(1) 以“长吉图开放合作区”为先导建立高等级的规划机制。“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可以认为是由我省中心部向东的开放合作区, 向东与日本、朝鲜、韩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贸易联系;然后再启动由我省中心部向南的开放合作区, 目前向南的“主轴线”即长春、沈阳、北京及长春、沈阳、大连等大通道已经部分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但是还不够充分;紧接着还要启动由我省中心部向北、向西的开放合作区把我省与俄罗斯东部、黑龙江省、蒙古东部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加以扩展, 逐步实现以我省为中心市场的九域通衢。

(2) 加快我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服务业终将占据区域经济增加值的主要份额, 而生产性服务业又会占据服务业增加值的主要份额, 从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 同时又是把我省建设成东北亚中心市场的中心环节。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现代会展、科技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其中科技服务业又进一步包括:技术交易服务、科技评估及科技招投标服务、科技测试服务、行业协会、研究与试验类服务 (含科研院所、科技类民办非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性研发机构) 、技术推广服务类 (含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技术推广机构) 、科技中介服务类 (含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科技创新创业机构、科技风险投资及担保机构、专利服务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培训机构) 及其他科技服务机构 (含技术监督机构、其它的机构) 等;金融保险业又可细分为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外汇、风险投资、债务市场、基金管理等;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IT服务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 、信息资源产业 (主要指信息内容产业) 等;中介服务业可细分为设计、研发、广告、法律、咨询、会计、租赁、工程、经纪等。

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来实现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手段。通过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①通过选址可以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成本;②通过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交易成本、降低关联服务业进入的阈值;③为有创新的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条件;④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

(3)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保罗·克鲁格曼 (P., Krugman) 认为公司倾向于接近市场定位, 既公司宁愿承受较高的工资接近市场而不愿意承受因远离市场所要付出较高的、到达市场的运输成本, 这一情况是引起加工业集聚的要因;需求联系和成本联系引起产业集聚的理论与之相类似。需求联系是指上游企业考虑市场的易进入性而接近有很多下游企业的区域, 成本联系是指下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接近有很多上游企业的区域。这一理论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心市场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形成吸引其他产业接近选址的有利条件。这也恰恰是东北亚中心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这就是要求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尽最大可能吸引域外及国外资本来我省投资。

实际上我省在招商引资方面还有其他比较优势, 如:①要素禀赋优势。即我省的生产要素价格、交通的便利性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要素比较优势;②核心企业优势。即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吸引其他企业接近选址的优势企业, 一汽集团、吉化集团、通钢集团等就是这样的优势企业。下一轮招商引资的重点 (也是难点) 是争取日本、台湾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海外投资。对此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2010年我国与东盟十国之间 (除敏感商品外) 基本实现零关税。在吸引日台企业投资过程中, 我省要像江苏省那样在招商引资目标区域建立办事处进行长期的信息收集、长期地培植信誉、投资后的长期服务等等。

3 “东北新轴线”与“长吉图开放合作区”有天然的互补性

东北新轴线是指北起黑龙江省的鹤岗、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牡丹江, 经过吉林省的吉林、辽源、通化, 再到辽宁省的抚顺、本溪、丹东所经过的点——轴系统, 并自然扩展成带状区域。在实现九域通衢、建设东北亚中心市场过程中“东北新轴线”与“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即担负着同样的使命、又有着天然的互补性, 东北新轴线的贯通有利于“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的发展, 反过来“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建设又有利于东北新轴线的发展, 两者之间互为对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主要原因包括: (1) 新轴线增添了产业的多样性。主轴线上的主要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 其优势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而新轴线上的优势产业主要是森林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等中间投入型制造业, 以及铁、镍、铝、金、铜等金属矿藏较为丰富。如果新轴线没有贯通则难以形成以我省为中心的、完善的南北通衢, 而主轴线所实现的南北通衢是不充分的。 (2) 新轴线孕育了市场商品的多样性。现代贸易理论的代表斯塔芬.林德尔 (Staffan B.Linder) 发现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 他们的需求偏好也是相似的, 在规模经济、专业化协作等竞争优势的诱导下相互间将会发生频繁的贸易, 而且需求的规模和水平又决定了新产品的开发、引进以及向区域外输出的条件。主轴线条带内的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蒙古东部、朝鲜、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北部, 从而适合这些区域的商品和市场更多地选址于新轴线上。 (3) 东北铁路运输能力远远满足不了运量要求, 不贯通新轴线则长吉图轴线不会顺畅。①吉林省、黑龙江省是我国数一数二商品粮调出省、两省调出的商品粮占我国商品粮的3成左右。②黑龙江和吉林又是我国木材外调量数一数二的大省。③黑龙江、辽宁、吉林的石油生产分别列于全国的第一、第三和第六位, 三省石油产出占全国的1/3左右。④新轴线北段煤炭产能超过了1亿吨, 新轴线中段有6千万吨左右的粗钢产能。⑤新轴线的人口规模巨大, 铁路客运需要日益增长, 增加铁路运输能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4) 新轴线将成为东北亚与关内资源融合的重要区域。按要素配置条件我国大致可分为3个区域。①胡焕庸人口线以东南的关内区域。在这一区域中各类经济要素配置较为齐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又可分为关内和东北, 关内的人口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500人, 人口密度超过了日本、印度的人口密度。②东北占胡焕庸人口线以东南面积的份额略少于1/3, 经济要素配置也极为齐全, 重要的是这一区域的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150人。③胡焕庸人口线以西北占据了约2/3的国土面积, 但因高原、荒漠化、缺水、基础设施配置水平低等因素, 即使西部大开发正在不断推进, 该区域作为全国投资的主要区域还需要相当长的准备阶段。从而新轴线的连通可以为主轴线、黄金海岸和关内缓解土地需求压力。 (5) 此外东北新轴线上增加运输能力的投资效益会出乎意料的好 (Δ运力形成/Δ运输投资) 。这是因为新轴线的即有线路条件所决定的, 即:新轴线线路总长约为1300公里, 其中现有复线和在建复线约占总长的6成;单线铁路约占20%;无铁路路段只占约2成。而在铁路建设投资评估中, 复线比单线的投资效益要好得多, 电气化复线又比复线的投资效益要好。从而在新轴线既有线路条件下, 把新轴线铁路改造成电气化复线铁路、其投资效益是非常好的。

从北向南的具体情况是:在鹤岗与鸡西之间有单线铁路运营;鸡西与牡丹江之间有复线铁路运营;牡丹江与吉林之间暂无铁路;吉林与抚顺之间有单线铁路运营, “十一五”期间改造为铁路复线;抚顺与本溪之间暂无铁路;本溪与丹东间有单线铁路运营, “十一五”期间改造为铁路复线。

4 结论

我省位于九大区域环绕的中心区位, 有形成东北亚中心市场的区位条件。如果我省团结一致加快规划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以及加快“长吉图开放合作区”建设与加快“东北新轴线”的贯通, 我省就有可能成为东北亚中心市场。

参考文献

[1]长春吉林延边科技局.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科技合作组织.2008-10-31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译.华夏出版社, 2002

[3]张嘉木, 黄明.东北亚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 1994, (6)

[4]张良, 张喜荣, 秦晓微.通勤区缓解人口过疏过密分布的本手[J].工业技术经济, 2008, (3)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篇6

1.1 吉林、长春、延边科技局建立联席工作机制, 共同推动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科技合作

2008年开始, 吉林市科技局、长春市科技局、延边州科技局建立了联席工作机制, 以分年度担任轮值主席、合作组织的形式共同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开展科技创新。通过集约创新资源, 集聚创新要素, 集成创新机制和工作经验, 使其成为引导和带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自主创新协作模式。通过整合各方优势, 发挥3方各自资源优势和历史基础, 分别向科技创新辐射源、产业发展引导区、创新驱动的示范辐射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主导区发展, 提升合作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促进开发开放合作区建设。以合作组织为平台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活动, 促进了长吉图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多年来, 协同实施科技项目、合力带动延吉高新区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的活动频繁展开。

2011年在延边、2012年在吉林, 召开了两届中韩技术转移大会, 第三届拟在长春召开。仅就2012年的中韩技术转移大会统计, 可见喜人效果。吉林市人民政府与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 在会上正式签订了《吉林市人民政府与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科技合作协议》;吉林市人民政府聘请朴英绪院长为吉林市人民政府中韩科技合作顾问, 并为其颁发中韩科技合作顾问证书;精心组织、筛选了长吉图3地与韩国共100多家单位的171个项目, 编辑制作成项目汇编, 进行传阅和交流, 促进项目有效对接;中韩双方企业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洽谈, 共有31个项目在会上签订了合作协议;另有3个项目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中韩双方企业对70余个项目和成果表示了合作兴趣, 确定了联系方式, 将开展进一步的接触和商谈;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 新华社、科技日报、文汇报、东北亚经贸新闻、吉林日报、吉林省电视台、吉林市电视台、江城日报等10余家新闻媒体单位也对大会进行了专题报导, 营造了良好的中韩技术转移交流合作氛围。

1.2 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推动了长吉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不断加大对长吉图区域科技投入力度,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激发了长吉图区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活力。从2009年开始, 吉林省组织实施“双十工程”项目, 主要内容是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集中优势力量每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针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 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拉动、创新驱动, 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乃至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至2012年, 共组织实施了4批“双十工程”项目85项, 投入经费8.06亿元 (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资金) 。其中, 长春、吉林、延边地区承担的项目68项, 占总数的80%。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促进了产学研紧密结合, 已创造了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对推动长吉图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1.3 实施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促进了规划有效落实

按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科技创新规划 (2011-2015年) 》实施的科技创新五大工程, 促进了规划的有效落实。

1.3.1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长吉图区域集聚的举措, 加快了长吉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推进区域内优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创新机制, 整合资源。建设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平台, 注重提高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质量, 鼓励重点实验室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 积极推动省级实验室的升级与部省共建, 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在组织创新性研究, 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设企业创新平台, 积极推动院士工作站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启动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建设, 制定了吉林省促进技术转移行动方案。吉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长春中俄科技园已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作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 重点建设了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吉林化工园区大学科技园和启动建设了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和长春工业大学科技园。加大力度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 出台了《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 截至目前, 共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 其中长吉图区域17家;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均位于长吉图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长吉图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3.2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在长吉图区域内选择成长性好的70户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 给予重点扶持, 与吉林大学联合举办了“吉林省科技型创新企业总裁 (1+n) 高级研修班”和“吉林省重点医药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 共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200余人, 积极与有关商业银行进行协商, 帮助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进行融资, 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使每户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5%、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 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成为吉林省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力量。

1.3.3 实施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养工程

2009年以来, 实施培养引进百名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工程, 确定114名培养人选, 其中, 长吉图区域的培育人选占90%以上。设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及优秀团队支持计划, 在2011年、2012年科技计划中支持长吉图区域优秀科技人才 (团队) 47人 (支) , 支持经费930万元, 每支团队支持经费15~20万元。

1.3.4 实施千亿元医药产业工程

根据长吉图地区3市州不同的特色及优势, 实现医药产业地区差异化发展。在长春市以研究开发、生产、贸易和服务平台为重点, 加快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中药, 建成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医药基地。长春生物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吉林市加快发展化学原料药、合成药及现代中药, 重点建设化学原料与合成药基地、免疫诊断试剂基地;延边州积极推进产业集聚, 敦化医药产业园区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医药科技产业园区, 予以重点支持。在长吉图地区建设了敦化、安图、长白、舒兰、双阳、汪清等6个中药产业基地县。

1.3.5 实施科技交流合作促进工程

与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稳定科技交流合作关系, 围绕相关技术领域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长春建立了中俄科技园和中白 (白俄罗斯) 科技园, 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建立了吉林省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家。利用第三届东北亚产业技术论坛, 加强与韩、日3方技术合作。

1.4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园区) 建设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又一亮点

继长春、吉林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术产业开发区后, 经努力, 延吉、长春净月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有国家级高新区建设重点集中在积极促进长春、吉林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上。长春高新区围绕提升区域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资本运营能力、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把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快形成长吉图核心区增长极功能。促进了主导产业扩张、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加快高层次创新载体建设、强化企业孵化功能、启动北区大学城建设等途径, 提升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吉林高新区以培植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进一步营造技术创新环境, 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推动力, 建立依托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互动创新机制, 大力引导和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延吉高新区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沿边开放先行与示范的政策机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深化改革、大胆实践。

2 长吉图战略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2.1 主要问题

长吉图科技发展目前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区内企业竞争力不足, 企业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长吉图发展略显不平衡, 长春、吉林高新区发展日趋成熟, 延吉高新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较弱, 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欠缺。

2.2 今后一步推进长吉图战略实施的思考

2.2.1 建立起具有长吉图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基本建立起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重点、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加速技术转移和要素流动为重点、市场化、网络化、专精化兼备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加强区域协作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集聚各类创新要素,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产业和企业。

2.2.2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加大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力度, 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开发前景的科技成果。

争取区域内发明专利申请达到专利申请总量的30%以上, 向国外申请专利大幅度提高, 区域内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到60%以上。

2.2.3 推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等各类园区引领作用快速增强, 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产品。区域内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0%左右。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和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2.2.4 建立起稳固的多渠道科技投入机制

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以上;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30%以上。

2.2.5 大力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框架,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共建共享机制及服务体系。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40个, 省科技创新中心 (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0个。重点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孵化基地10个。

2.3 关于近期重点任务的思考

为进一步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科技创新, 根据实际工作, 应主动寻求国家有关部委给予指导和支持:

2.3.1 推动延吉高新区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延吉高新区的优势和特色, 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宣传长吉图发展特色, 争取国家在政策、项目上给予支持, 推动延吉高新区加快发展, 将其建设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重要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先行区。

2.3.2 加强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科技项目支持

继续深入推进部省会商工作机制, 加强吉林省与科技部的上下联动, 在部省会商主要框架和会商议题之内, 加大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科技项目支持, 继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全面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3.3 加强长吉图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帮助吉林省或以部委名义在长吉图地区组织开展系列科技交流活动。通过创新项目协作、科技论坛、研讨会、对接会、学者交流等各种形式, 组织有关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企业家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提供咨询服务。组织长吉图地区高科技成果与东南沿海等民营资本对接活动, 加快地区间科技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合作。

2.4 对策建议

2.4.1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

加大省科技计划开放合作力度, 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在吉林省设立研发机构,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鼓励科技机构、科技人员参与国家组织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化吉林省与美、欧、日、韩、俄罗斯及独联体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加强中俄科技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加强民间科技交流合作。

2.4.2 加大科技投入

围绕长吉图区域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等, 倾斜配置科技资源, 加速其行业、企业及产品比较优势的建立和区域发展极的形成。统筹各类科技计划, 建立持续稳定支持机制, 集中资源支持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摘要:科技创新是全面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就科技创新在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 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 服务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建设,先导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永夏, 赵光远.关于社会科学评价机制创新的思考[J].现代情报.

[2]柳永夏.吉林省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促进作用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3]吴辰, 高昌林.从对外技术依存度看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EB].中国科技统计网http://www.sts.org.cn.

[4]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科技创新规划 (2010-2015年) [EB].吉林省科技厅网站.

[5]吉林科技统计年鉴 (2006-2012年) [M].吉林人民出版社.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篇7

1 长吉图区域科技合作建设的意义

(1) 长吉图科技合作战略的启动, 通过支持长吉图科技合作的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参与要素之间的有机合作并能够突出专业领域科技合作资源的集成与示范作用。 (2) 能够进一步优化、整合与开发具有优势的科技资源、形成适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体系。 (3) 通过长吉图科技合作能够推动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农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吉林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4) 通过长吉图科技合作, 将大力地推动科技资源信息库、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库、科技投融资资源库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库等工程的建设。 (5) 通过长吉图科技合作, 对推动地方性科技法规、规章和科技等政策的制定上起到促进作用, 可为区域科技合作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证[1]。

2 长吉图科技合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

2.1 企业技术合作动力不足

在吉林市经济结构中, 国有企业比重大, 非国有企业比重小。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 体制僵化, 机制不活, 企业缺乏追求科技进步的原动力, 因此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 对科技合作的推动作用不明显。特别是企业科研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模式, 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 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2]。

2.2 企业技术合作能力相对落后

吉林市大多数企业科研开发能力比较弱,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3 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在技术合作活动中, 研发活动处于最基本的核心位置, 研发经费是衡量科技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如2008年, 吉林市规模工业企业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13.4亿元, 其中:企业资金12.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0.25元;政府资金0.19亿元;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0.05亿元。这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2.4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企业限于自身条件, 不可能建立功能完善的技术开发和转化体系, 必须借助外界来满足其技术创新需求。近年来, 省内的中介机构服务有了很大发展, 但现有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 机构经营水平良莠不齐, 合作服务体系应具备的诸多功能还远得不到有效发挥, 难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2.5 科技合作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科技合作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需要政府来提供。但从吉林市政府部门合作环境改革上看, 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政府部门尚未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尚未从行政命令式管理向依法行政转变, 办事效率还有待于提高等。

3 “十一五”期间加快长吉图科技合作的对策思考

3.1 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科研院所的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科研管理行政体系, 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性;要努力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结合的科技合作机制, 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形式多样的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3]。

3.2 大力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合作体系

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重点选择有行业特色、技术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建设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鼓励有条件的研究单位向社会开放实验室和实验基地, 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对国外先进技术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组织人财物力开展二次开发, 推进其向各个产业辐射渗透。

3.3 促进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

要抓好孵化器的建设, 设立相对较低的门槛, 使更多的民营科技企业能够进入;要积极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各种国内外技术项目信息, 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要设立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解决其资金缺乏的问题;要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不断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

3.4 发展功能完善的科技合作中介服务机构

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 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有机结合, 采取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常设市场与非常设市场相结合的办法,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办好各类科技成果交易会,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起以农业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新型农业开发推广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行业协会, 以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3.5 建立功能齐全的科技合作保障支持体系

不断完善高新区管理和运行体制, 增加对高新区创业服务机构的投入, 加快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求的风险和信用担保体系。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 推荐条件成熟的高技术企业上市, 积极争取国内外各种金融支持。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专利工作的有效举措, 建立和完善地方性专利法规, 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要实行优惠的技术政策和人才政策, 支持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合作活动[4]。

3.6 加快长吉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支持产业带内对产业有扩散带动效应的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究机构。经认定的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带, 国内外大型企业在产业带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推动政产学研金介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鼓励各方发挥综合优势, 联合开发关键、核心技术, 合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优先向产业带内倾斜。

参考文献

[1]罗明忠, 张炳申, 湛新民.推动粤澳合作再上新水平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 2005, (5)

[2]张小菁.“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J].经济地理, 2007, (4)

[3]杨立春.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合作[J].特区经济, 2007, (4)

长吉图开放合作区论文 篇8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协作,发展

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 构建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新格局, 谋划和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这为长吉图辖区内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强中小企业合作,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对增强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力、提升长吉图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现代化, 具有重大意义。

1 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速度加快, 规模不断壮大

2008年是吉林省民营经济腾飞的重要推进年, 各地紧紧围绕 “帮成长、扶提高、促发展”的战略方针,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使全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综合指标全面提升, 进入了快速扩张、全面提速的新阶段。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 截至2008年末, 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户数超6.4万户, 同比增长10.5%,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超过5000户。全域内完成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5701亿元, 同比增长的30.8%;上缴税金140.44亿元, 同比增长30%。

1.2 经营领域逐步拓展, 结构状况明显改善

目前, 吉林省民营企业已参与大部分国民经济产业, 由原来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第三产业和加工配套产业, 向生产深加工、精细化工、汽车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型产业迅猛发展, 经济结构渐趋合理。同时中小企业正在向化工、医药、汽车、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等支柱产业集聚, 逐步形成集群式发展的格局。例如长春市有民营科技企业1750多户, 分布在光电子、微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鸿达电子、迪瑞制药、天药科技等已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化工产业围绕吉林石化、吉化集团引领企业做好下游产品的承接、加工配套, 产业链条稳步延伸, 正在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化工产业集群地。域内中小企业在医药、矿泉水、硅藻土、复合地板等新兴产业中也在快速崛起, 其中矿泉水、复合地板等工业集中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据重要地位, 已成为全国同行业领军企业。

1.3 民营资本活力增强, 投资稳步增长

目前,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经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 2008年上半年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700亿元, 占全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超过70%, 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 民营资本投资已从单纯的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投资方式向以提高技术含量、跨行业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转变, 促进了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

2 目前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 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但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仍然不少, 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 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困扰。

2.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技术水平低下,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 资产负债率高, 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小而全”, 自成体系, 专业化协作水平低, 缺乏集群效应, 行业规模不够大, 不能有效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产业层次不高, 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企业为主,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小, 缺乏龙头引领, 带动作用不够强;区域结构趋同, 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弱, 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 缺乏产品创新, 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不多, 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人才保障, 管理层次不高。企业人才匮乏, 缺乏一批一流的企业家,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 诚信程度参差不齐。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2.2 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困扰

(1) 长期以来对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重视, 对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不透, 政策可操作不够强, 扶持不到位, 中小企业市场准入、公平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合法利益亟待得到维护。 (2) 企业缺乏资金支撑, 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从资金需求方看, 中小企业长期运行投入不足。一些好的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 但因无资金生产错过了市场机遇。 (3) 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服务功能不健全, 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有效服务。同时由于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不够, 一些中小企业上项目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造成和加剧了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削弱了自身赢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3 对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3.1 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大力培育规模中小企业

国家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实施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为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进而带动长吉图区域经济整体跨越。如, 发挥吉林化工, 一汽等龙头产业的优势, 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条。要发挥重点中小企业辐射作用, 推动相关企业配套, 带动更多企业发展。要鼓励和引导域内企业围绕长吉图区域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 发展配套型、资源加工型以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延长产业链条, 培育板块经济, 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3.2 科学布局、加强合作, 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要从实际出发, 着眼于区域合理分工, 努力形成各区域的优势和特色;要从整体着眼, 加强各区域优势整合, 充分发挥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和图们江区域比较优势, 以长吉图产业带为突破口, 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以一汽汽车、吉林化工为龙头的产业基地;倾力打造先导区, 重点建设图们江自由贸易区、长吉国际陆港区、科技创新区、省际国际合作产业区、高端服务业集中区、现代物流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功能产业园区。合理加强区域和企业间的合作, 努力提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整体的发展能力, 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开放、合作、联动的发展引擎, 逐步探索建立以开放带动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以开放带动内陆省份发展、以开放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以开放带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新模式, 构建我国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新格局对资源和能源互补的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要着力规范市场的组织建设,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扫除各种形式的关卡壁垒, 改变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局面, 逐步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区域共同市场体系, 使中小企业有一个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3.3 加快成果转化, 力争培育一批优势创新型企业

要制定和实施长吉图域内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措施, 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强化对成果转化的扶持, 尤其要注重从制度创新上予以扶持, 加快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和投融资服务市场,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风险投资体系和投融资服务体系。以政府资金为引导,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高科技风险投资和投融资服务领域。政府引导以建立科技风险担保基金、科技创新孵化基金、贷款贴息资金为主。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技术人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大力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省内外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到长吉图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 尤其要发挥吉长两市的大中专院校等科研机构的优势。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 加大对国外留学人员、国内高学历人才及域外吉林籍人才的吸引。

3.4 树立经营自信, 制定全球经营战略

培养全球化思维是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 引导长吉图中小企业树立经营自信心, 从单一面向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外两个市场, 自觉地将企业融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尤其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 中小企业要化压力为动力, 不失时机跨出国门, 大力实施“走出去, 引进来”的战略, 立足长吉图的优势资源, 努力开展跨国经营, 争取世界市场份额, 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益处。

3.5 积极引导域外企业进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加快产业集群步伐

集群式发展是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做强、做大、做优的最佳途径。要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 研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 完善产业集群的整体功能,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推进产业集群不断升级, 进一步完善化工、汽车产业集群地, 加快建设食品、医药、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地, 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条件。

3.6 强化银企对接,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 破解资金瓶颈

要建立有效的、多元的市场化融资渠道,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 针对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要建立更加合理, 更加灵活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保险制度、损失补偿制度、服务体系、风险资本投资体系及小额信贷体系。加强银企对接力度, 大力发展担保公司, 搞好社会化服务, 把解决企业资金与引导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工作融合起来, 全方位采取措施, 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效益。

3.7 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政府不便做、企业做不了的事情, 应该交给社会。 (1) 行业代表功能。支持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商会、专业分会、服务中心促进会等机构, 使他们成为联系政府与中小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代表业主利益, 对国际贸易争端, 争取公平、合法的投资与贸易权利, 依法与政府劳工部门协商和谈判,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 行业自律功能。倡导行业经营守则, 自发调节, 规范行业内部矛盾。引导会员企业依法经营, 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恪守商业道德, 共同维护行业信誉和整体形象。 (3) 行业服务功能。加强对会员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如依托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及有关科研机构、民间团体举办各种专业培训, 特别是开展中小企业外贸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调研、项目分析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8 引导企业加强管理, 提高经营水平

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和帮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开展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和安全认证。加快推进长吉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推动域内企业开展网上业务。引导中小企业依法经营, 诚实纳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亲和力和职工凝聚力, 树立和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努力提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东波, 栾春梅.合作共赢:打造东北对外开发新门户花[J].东北亚论坛, 2007, 16 (6)

上一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下一篇:母猪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