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2024-10-25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精选7篇)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1

区域间产业转移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事实,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国家与地区之间, 存在着产业的梯度转移过程, 因此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的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之间, 也可以而且应当促进这样的产业梯度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引进外资, 经济高速增长持续了三十年。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对促进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 产业转移逐渐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及国外开放地区的大势所趋, 经济欠发达省区都在抓紧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产业大规模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经济欠发达地区又该如何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 如何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等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吉林省已经启动建设广东工业园、上海工业园、北京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等工业园区, 研究制定鼓励开发区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的政策措施, 集中规划建设一批省际特色产业园, 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长吉图区域的发展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那么吉林省尤其是长吉图区域该怎样承接产业转移, 实现区域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具有的优势

(1) 在政策优势上,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开始实施后, 为此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平台。由于有“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 该地区的可以执行更加灵活的政策, 创造更有利于所引进的产业发展的条件。

(2) 在区位优势上,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范围包括长春市城区及所属部分县 (市) 、吉林市城区及所属部分县 (市) 和整个延边州, 总面积 (7.3万平方公里) 和人口数 (1090万) 均占吉林省的三分之一, 经济总量 (08年为4241.7亿元) 占吉林省GDP的66%。该地区处于东北亚的地理几何中心。长春和吉林两市位于哈—大线中部, 是连接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的纽带, 又位于未来中蒙大通道的中部, 是连接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与东北东部及朝鲜、韩国以及日本的关键位置。延边州既可以联结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东部地区又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窗口, 该地区可以直接连接与俄罗斯、朝鲜的港口并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紧密相连。

(3) 在产业基础方面, 该地区在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 生物医药、微电子、旅游业等吉林省主要的产业在基本在这一地区布局。这些基础既可以为传统产业的进入提供基础, 也可以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吸引外部产业的转移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

(4) 在科技人才方面, 吉林省具有吉林大学、中科院应化所等一批科技人才中心, 同时吉林省国民受教育水平和平均文化素质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 吉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方面都具有优势。

2 面临的挑战

(1) 面对产业转移的浪潮, 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各省都在积极争取承接合适的产业在本地落户, 竞争激烈。中东部和西部省份很早就开展了产业承接工作,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开发区域, 如何打出自己的特色, 发挥自己的优势, 是个新的课题。

(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部产业关联度低, 结构不合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的第一产业农业所需的主要农业技术装备和农药、化肥等物资百分之四十需要从区域外采购, 工农业联系不紧密。主要工业之间如汽车和石化两大产业, 相互依存度不高, 产业链没有连接。另外, 区域内大中小型企业不均衡, 缺乏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主导产业配套企业少。金融、保险、研发等服务业发展滞后。

(3) 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在服务精神上还有有欠缺, 在主动创新, 主动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招商引资上, 重招商, 轻服务, 招商之后的后续服务与责任主体缺失。

3 理性的思考

(1) 加强领导, 制定承接产业转移应总体规划。

产业承接工作比较复杂, 涉及到很多部门, 吉林省应该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承接工作。该小组的成员应为涉及到承接产业转移的省内各部门,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吉林省应该制订该区域内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规划及政策措施, 做到科学规划、全省一盘棋。

(2)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避免重复建设。

打造特色产业园区, 吸引特定产业是进行产业承接的有效方式。目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的各地都在利用国家有关政策, 努力打造自己的产业园区, 有以承接地区产业为主的园区如广东产业园、上海产业园等, 也有以承接或发展某种产业为主的园区如汽车产业园等。但由于各地存在竞争, 容易产生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所以, 该区域内的产业园区的布局要整体考虑、科学布局、正确定位、形成特色、避免重复, 把产业园区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确定适合的主导产业。省产业承接领导小组应该重复发挥作用, 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增强各个产业园区的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增强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性。

(3) 集聚相关产业, 延长主导产业产业链条。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链条短, 且关联程度低。该区域内的农业仍以种植业为主, 农业装备技术发展落后。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 链条短。汽车业作为吉林省产值最大的产业, 零部件配套等产业在省内缺乏布局, 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短缺。另外, 区域内各个主要产业间关联程度低, 相互带动不明显。在承接外来产业转移过程中, 吉林省要大力吸引与主要产业配套的企业到长吉图区域投资, 与本地企业一起延长主要产业链, 增强主要产业间关联程度。

(4) 走新型化工业道路, 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般来讲, 国内外产业转移出去的产业一般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很多可以破坏生态环境, 污染较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作为国家区域战略的一部分, 要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政策, 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引进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 进行制度创新, 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要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要敢于打破不合理的条条框框, 大胆创新。区域内的各地方要打破行政界限, 共同规划, 摒弃影响区域内经济交流发展的制度障碍。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意识, 建立服务型政府, 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投资新引力。

(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核心竞争力。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最终发展还是要靠自身的发展, 所以要在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不断增强本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产业承接过程中, 要增强本地区的主观能动性, 使外来产业本土化, 加大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力度, 不断改造本地企业, 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建立研发中心,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成荣敏, 许正良, 何为.长吉图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 2010, (4) .

[2]赵儒煜, 李晗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产业发展战略[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2) .

[3]王胜今, 赵儒煜.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与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战线, 2010, (4) .

[4]赵放, 陈阵.从外商对华投资战略转型和产业转移看吉林省引进外资策略的调整[J].经济纵横, 2008, (5) .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2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早在1672年的《政治算术》中, 就曾对从事不同职业人群的收入情况进行过考察。费希尔最早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 将经济活动划分为3个产业:即所谓的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克拉克在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克拉克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再次, 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认为: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所占比重和劳动力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处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上升, 其劳动力所占比重不变或者上升;服务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劳动力比重则大体上升。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法则。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 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就可以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状况窥见一斑。

资料来源:宫泽健一:《产业经济学》, 东洋经济新报社1989年第二版。

按照库兹涅茨的研究结论,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人均收入水平越高, 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会越来越小。理想的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比例为1∶1∶1, 实现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合理分配。当某部门产值的增长率低于该部门所用劳动力增长速度的时候, 该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某部门产值所占该地区全部产值的比重除以该部门的劳动力占该地区全部劳动比重。公式为:

Cα=Yα/YLα/L

其中:Cα为第α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Yα/Y为第α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Lα/L为第α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份额。

为了清晰观察吉林省及文中所提及地区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 笔者将得到的数据进行H-P滤波。H-P滤波法由Hodrick and Prescoot (1980) 提出使用, 最早应用于对经济周期的考察。H-P滤波方法是把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成分从趋势成分中分解出来, 并使如下目标函数的值最小, 即:

mint=1Ν[L (t) -G (t) ]2+λt=1Ν{[G (t+1) -G (t) ]-[G (t) -G (t-1) ]}2

与H-P滤波法的本意不同, 本文使用H-P滤波法不是过滤掉趋势成分, 而是考察比较劳动生产率中的趋势成分, 波动成分不予考虑。

2 基于比较劳动生产率视角对吉林省产业结构的分析——兼与全国和上海市比较

在得到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出比重和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总劳动力比重的数据后, 根据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得到1978~2007年吉林省和全国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及经H-P滤波后的变化趋势。另外, 本文还选取上海市作为先进省份 (市) 的代表进行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相关年份计算。

从趋势上看:吉林省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和上海市水平。虽然吉林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相比较而言更接近理想值, 但吉林省在30年间的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幅度很大。吉林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原因与其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密不可分。吉林省人口密度低, 耕地多, 截至2007年底, 吉林省人均耕地面积6.84亩, 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位居全国第三位, 远远高于人均2.16亩的全国平均水平。广阔的耕地适于耕作的同时, 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比南方耕地贫瘠地区, 吉林省农业人口缺少转移的动力。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是导致30年间吉林省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降幅高于全国的重要原因。

吉林省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在1999年之前较为稳定, 低于全国水平但高于上海市水平。1999年后陡增达到高于2的水平。1999年之前吉林省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合理, 与全国水平相比更加接近1。但是从趋势上看, 由于全国和上海市第二产业吸收大量劳动力, 使得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更加趋近于1。但吉林省比较劳动生产率不降反增。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这一特点尤为明显。这说明吉林省第二产业在吸收劳动力方面与先进省份相比差强人意。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吉林省第二产业活力不足, 私营企业比重较小。2007年数据显示, 2007年吉林省私营工业企业就业人数仅为23.26万人, 约占全国1%, 而吉林省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2%。在国有企业吸收劳动力容量有限的情况下, 第二产业中的中小私营企业应发挥重要作用, 而这恰恰是吉林省的薄弱环节。

从第三产业角度看, 吉林省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在近30年中变化并不明显。同期, 全国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明显下降, 上海市的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也呈现出先扬后抑态势。从数值上讲吉林省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理想, 不过这种相对的“理想”是基于第三产业产值相对较小的基础之上。1998~2007年吉林省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不等。第三产业在吸收社会劳动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发达与否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吉林省服务业总量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由于总量有限, 吉林省第三产业并未发挥吸收劳动力的“带头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在吉林省产业演进过程中, 第一产业并未明显地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并释放多余劳动力。同时也应该看到, 吉林省的第一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优势。数据表明:2007年吉林省耕地面积5535千公顷, 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55%;人均经营耕地面积达到6.84亩, 全国排名第三, 远高全国2.16亩/人的水平。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粮食1994.92吨, 位居全国第二位, 高出全国近1600吨/人。除此之外, 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牛、羊肉也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何将这种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并将剩余劳动力进行有效转移是吉林省第一产业面临的问题。

(2) 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功能较差。吉林省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偏高, 从产业结构角度和就业人口的分配角度均不合理。这一方面说明吉林省第二产业资本装备水平较全国而言相对较高, 即:吉林省重工业程度较深;另一方面说明从事第二产业人数比例偏低。当然, 吉林省的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功能较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诸如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中小私营企业相对弱势等。

(3) 吉林省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吉林省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全国而言更为合理。但吉林省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小, 自身容纳劳动力数量有限, 所以这种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合理”其实是建立在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双低基础之上的, 吉林省第三产业总量较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 基于长吉图开放先导区战略背景下的启示

2009年11月, 国务院批准了《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吉图先导区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结合上文得出的结论, 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3.1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战略

“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农畜产品加工要向终端食品、生物保健品方向延伸, 率先建立食品安全体系, 争创全国知名品牌;重点开发长白山林特产品及矿泉水特色资源, 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档保健品方向延伸, 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①”

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先天自然条件, 注意生产效率的提升, 同时释放农业人口, 使第一产业的比较生产率提高。在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发展战略中, 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追求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发展粮食深加工业, 发展粮食深加工业本身就是产业的升级过程, 这种转化过程不仅提高了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劳动力转移方面, 粮食深加工业吸收第一产业劳动力也更具优势, 此过程必然会使得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升级转变的捷径。减少第一产业的劳动力, 使其向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 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具有指导意义。

3.2 积极扩大第二产业就业

从上文得出的结论看, 吉林省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 说明吉林省的第二产业在吸收劳动力方面差强人意。在长吉图开放先导区战略背景下:一方面将吉林省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石化、电子等产业做大做强, 打造一批新型工业企业、集团企业, 以较大的企业规模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利用开放的有利时机, 抓住贸易互补和吸引FDI的机遇, 发展一批灵活的中小私营企业, 带动就业, 搞活市场。

3.3 提高第三产业经济总量

尽管吉林省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为理想, 但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均较低。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内部占有重要地位:最主要的生产服务业包括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吉林省不仅第三产业比重低, 第三产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也很低。以物流业为例:2007年吉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产值仅为275.76亿元, 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3.61%。无论是从物流业产值的绝对数额还是其占第三产业比重看, 吉林省的物流业在全国排名都比较靠后。吉林省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并培育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同时为达到振兴工业的目的, 还应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能够促进工业中中小私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金融业。金融机构要通过支持吸纳劳动力多的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促进东北地区就业的增长。

在长吉图开放先导区战略中, “长吉国际陆港区”、“现代物流区”的建设是整个长吉图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基础, 也是改善吉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有效渠道。可以说, 物流业的发展是吉林省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更是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先导”。而金融业的发展本身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过程, 也能够为上述产业调整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摘要:三次产业各自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及劳动力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产业结构演进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考察吉林省近30年的产业演进状况及当前的产业结构现况。笔者认为:相对于全国而言, 吉林省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速度较慢。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 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 尽管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合理, 但总量偏小。建议在“长吉图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中, 抓住机遇促进吉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长吉图开放先导区

参考文献

[1].李金华, 等.中国产业结构、增长及效益[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2].杨公仆, 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

[3].[英]配第.政治算术[M].商务印书馆, 1928

[4].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11

[5].陈清泰, 刘世锦, 等.振兴东北新思路[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5 (1)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3

一、长吉图先导区旅游软实力开发意义

(一) 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需要

“长吉图”作为中国沿边开发开放先行示范区域, 国家并没有给予特别具体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 其开发主要通过探索和试验, 这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国家的《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调整和优化产业格局, 打造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特色旅游。[1]长吉图地区旅游发展硬实力较强, 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但资源类型与相邻省份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 、相邻区域 (朝鲜、韩国、俄罗斯) 存在很大程度的同质性, 在与其相竞争的过程中就表现出很大的劣势。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提高旅游竞争力, 需要从旅游软实力的角度出发, 通过开发长吉图地区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来招徕旅游者, 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旅游竞争力。

(二) 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人类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 使其生命周期在缩短, 所以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它的保护, 尽量保证资源的原真性, 以此来延长旅游资源的存在时间,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长吉图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应该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在保护理念的指导下对旅游资源进行文化软实力开发, 在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底蕴赋予其新的吸引力, 使旅游者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获得文化熏陶, 满足当今旅游者对文化需求增长趋势, 推动长吉图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提高旅游产业素质的需要

区域旅游产业素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 它是在资源禀赋基础上整合社会积累形成的一个稳定的整体。长吉图地区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 无论从品质上还是从数量上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在现实旅游开发过程中这种优势却没有发挥出来, 也没有形成与竞争对手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对资源的开发过于片面和没有深度, 对社会积累的历史文化和运行体制结合较少或结合不到位, 导致长吉图地区旅游发展单腿走路的现状, 这必然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发展长吉图旅游软实力就是针对这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展开的开发。

(四) 推动区域合作顺利进行

长吉图先导区是一个连接东北亚经济发展的枢纽, 是东北亚各国人民交往联系的主要区域, 作为最有效的民间外交的旅游产业在长吉图发展中成为了主要经济产业之一。更好的发展旅游业能帮助邻国友邦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现状, 使长吉图真正架起一座友谊之桥、经济发展之桥。发展旅游软实力能帮我们辅助长吉图旅游硬实力的发挥, 完善旅游产业综合素质, 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最终促进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 推动长吉图区域合作顺利进行。

二、长吉图先导区旅游软实力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深度、广度不足, 缺少文化特色

长吉图地区汇聚了吉林省绝大多数的旅游资源, 是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的集中地区, 形成了以长白山为龙头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和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该地区主要的国外客源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和德国等五个国家, 国内旅游客源主要来自河北、津京唐等地区, 现今国内外游客的旅游需求正在向个性化旅游方向过渡, 游客对于旅游景区全国大同小异的产品已经出现倦怠, 他们急需寻求新的旅游产品来满足自身需求。长吉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同样存在趋同的问题, 资源开发流于形式照抄照搬, 对于资源本身研究不够深入, 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对于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根据其自身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开发, 导致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缩短, 资源浪费严重。

(二) 长吉图地区旅游产品未形成特色品牌, 有效竞争力不强

长吉图地区主要的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 形成了由长白山自然风景区和朝鲜族民俗旅游两大旅游品牌。这两大旅游品牌对于旅游者来说知名度不足, 很多游客都没有听过这些旅游产品, 甚至有些旅游研究的学者也不甚清楚, 这说明我们旅游产品品牌树立缺乏特色, 宣传力度不足。同时长吉图地区的旅游产品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开发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性, 导致与邻近两省无论是在旅游人数还是在旅游收入方面都无法抗衡竞争, 需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 来提高旅游竞争力。

(三) 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 服务质量不高

长吉图地区覆盖了吉林省主要旅游院校28家, 从2000年至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数增幅不大, 每届学生30~100人不等, 以最多人100人为准, 2004年到现在每年仅毕业2800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这里还包括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转行从事教育、公务员和自主创业等工作。旅游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较大, 而长吉图地区实际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 所以旅游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居多, 这也造成了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大多数又未经过正规培训上岗,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长吉图先导区旅游软实力开发策略

(一) 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及持续性

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价值就是让游客享受到高于其付出价格的更多价值。通过增加产品价值可以带动游客多次重游,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适当增加游客在景点游览时间或景点参观项目。二是旅游企业就旅游产品提供全天候的咨询与服务等业务。三是加大旅游产品的包装及服务档次, 给游客留下与众不同的游览感受。

(二)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游客追求个性化、品质游的今天, 品牌的隐性号召力越来越凸显, 渐渐成为游客追寻的主要内容, 而这也正是长吉图旅游产品发展未来趋势。长吉图先导区在资源禀赋基础上, 深度研究开发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 以此来完善旅游发展在硬件设施不足以形成有效竞争力的缺憾, 形成地域竞争优势。例如以冬季冰雪为依托开发民俗游, 可以设计一个旅游产品名为:冰雪里中国朝鲜人。这是比较有地域特征的以冰雪为基础、以朝鲜族民俗为文化依托开发的旅游品牌。

(三) 提高旅游企业自身的软实力

旅游企业的发展是现今旅游活动顺利开始的有力保障, 是发展旅游事业的中坚力量。提高旅游企业软实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 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经营。二是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以开发拥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为主要工作。三是提升旅游企业的技术及文化深度。四是建立企业诚信机制, 提高企业的曝光度。通过以上四点来重塑旅游企业形象, 提升旅游企业自身软实力, 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取得竞争优势。

(四)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个人软实力

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从业人员是直接服务于游客, 从他们的服务上可以看出企业的实力和企业经营的状态, 可以说是旅游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所以旅游企业要对从业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加大投资。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可以从提高个人信赖度、洁净度、诚信度和才艺四个方面入手。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要有资源禀赋和硬件投资等硬实力, 还需要有文化底蕴和体制健全等软实力, 通过二者结合才能使旅游目的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旅游硬实力从东北区域上看十分有竞争力, 但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通过开发旅游软实力来弥补, 而对长吉图地区旅游软实力的开发可以从旅游业、旅游企业、旅游产品和从业人员四个方面分别进行。

摘要: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主要的旅游发展区, 特别在《长吉图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 吉林省更加重视该区的旅游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总体竞争力不高, 特别是对旅游软实力的开发不够。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旅游软实力,开发

参考文献

[1]曹国鑫.旅游软实力初探[J].旅游科学, 2010 (6) :1-11.

[2]余世维.企业软实力[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1.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4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国务院作为国家战略于2009年8月30日正式获得批准, 该区域主要范围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区, 即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 (长春市部分区域是指长春市城区、德惠市、九台市和农安县;吉林市部分区域是指吉林市城区、蛟河市和永吉县) 和延边州 (简称长吉图) , 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区和重要支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发展对物流产业提出了重大的要求, 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物资流通的保障。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体系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地处吉林省腹地, 总面积3.5万平方千米, 占全省1/5左右, 人口770万, 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实现330亿元, 同比增长20%左右, 占全省比重的60%, 物流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已经成为连接欧亚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企业规模、物流设施等方面仍处于传统层面, 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严重制约着吉林省物流体系的构建。

2.1 物流企业规模偏小, 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域的物流进行实地调研可知, 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有的只是能够进行简单的物流活动, 进行简单的空车配货或仓储, 难以从事规模物流和多样式物流, 而且这些小物流企业形不成规模, 尽管处在物流园区内但物流企业也是各自为政, 市场经营主体处于零散的状态, 很难形成企业产业链的共生关系。

2.2 物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物流增长需求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要求。特别是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中转站发展比较慢, 集装箱“门到门”等多式联运业务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服务于长吉图区域的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相对缺乏, 多式联运各环节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 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长吉图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大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基础设施非常薄弱, 包括仓储、运输、搬运等设施比较落后, 每个企业也只是在做一些仓储、运输、搬运等简单的物流业务, 能够做到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就更少了。

2.3 物流信息水平低

随着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信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 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物流主体很难获取双向有效信息, 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 信息网络在不同企业中出现断层现象。另外, 长吉图区域的信息化政策、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 形成只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建设的现象, 物流信息化的工作分散, 信息资源共享困难, 更新滞后, 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建设经费不足。

2.4 缺少精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物流的发展要求高新技术与专业物流人才的支撑, 现阶段中,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产业的认识过于朴素, 在运作流程中多采用人力控制, 信息传递不畅, 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少, 企业始终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自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后, 区域内的物流功能得到了不断地扩展, 物流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不但在数量上急增, 而且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物流业中应用的不断扩大, 如电脑的大量使用, 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的应用, 以及物流信息交换中对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依赖等, 使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些对长吉图区域物流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很多。由于缺乏专业物流人才, 导致物流企业整体经营分散, 组织化程度较低, 物流企业很难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全方位物流解决方案, 提供服务的能力与客户的预期差距较大。

2.5 物流管理体制不完善

物流体系的构建跨越不同的行业和地区, 需要各个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长吉图区域仍沿用传统的部门分割管理体制, 区域的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没有统一的规划, 难以形成布局合理的物流网络体系。条块分割, 就会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的管理权却被分解成多个部门, 这样就会导致物流业务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批, 在各地的物流发展规划中, 彼此间缺乏协调, 各自为政, 每个城市每个部门都考虑自身利益, 而忽视了其他城市和部门的利益, 较少考虑与相邻城市间的沟通、协调。

3 构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体系的对策

3.1 要加强综合组织的协调作用

各级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深入谋化, 强力推进, 成立由发改委 (局) 牵头, 商务、财税、工商、铁路、交通、民航、邮政、科技、信息、海关等部门参与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小组, 负责组织和协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现代物流工作, 负责物流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扶持政策;协调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会同各部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各市也要明确现代物流工作的牵头部门, 尽快理顺管理体制, 有关部门要进行分工和落实责任, 相互配合, 齐抓共管。各市还可以研究制定科学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建立起现代物流业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及上报制度。要充分发挥各类物流社团组织的作用, 尤其是在调查研究、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

3.2 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现代物流供应链上的交通、储运、邮电等部门, 虽然都有各自的“行业法规”, 但有些与现代物流实际相脱离;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条条与属地管理并存的体制下, 现行政策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长吉图扶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基地建设的政策意见, 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费征收、报关通关、投融资、企业用电、配送车辆管理、人才培训和流动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在土地使用上要支持物流企业合理用地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要列入工业和仓储用地范畴。对列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内重点规划的大型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新增用地, 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原来在市区内的物流企业到市郊结合部去建设物流中心, 并按规定给予企业适当补偿, 用于新建物流中心。

3.3 要加速放开物流市场

建议有关部门要清理掉那些不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 允许各种身份的市场主体进入现代物流市场, 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现代物流市场不再受到投资规模和比例的限制。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外, 物流企业的注册登记不增设其他的前置审批条件。要取消铁路和水路货运代理、联运和国际货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要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物流业的政策法规和企业运行机制, 营造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

3.4 设立引导资金, 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

为了鼓励和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引导作用, 建议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 目的是引导物流业重点投资方向, 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 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引导资金支持对象是长吉图区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物流业企业, 支持主体是物流业领域内的重点建设项目。

3.5 要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的标准化

要积极组织、贯彻实施物流业的国际、国家标准, 推动物流设备设施的标准化;要积极采用物流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的采集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的标准, 推动长吉图区域内的各级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抓紧制定和实施物流业急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使长吉图区域的物流标准化达到新的水平。

3.6 要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人才

物流企业要积极引进各层次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管理水平, 对现职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技能, 使人才在落实物流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作用, 成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鼓励高等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和课程, 开展物流人才的在校实训, 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尽快培养物流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为物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要加强职业教育及岗位培训, 提高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引导和规范更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和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到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当中来。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尽快在省内乃至国内推广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开展物流知识普及工作, 让公众逐步了解现代物流这一新兴产业。

摘要:本文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出发, 深入分析了区域内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如何构建适合于长吉图区域的物流体系的一些政策措施。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5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性的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 拉动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向社会提供了高层次的服务, 是一种现代化, 多元化的产业。服务业于一般物质相比较而言, 具备着无形性和即时性的性质。大家都知道, 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同阶段, 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 农业社会, 主要发展个人和家庭服务;工业社会主要发展商务和交通, 现在多以公共服务为主。

二、长吉图先导区服务业的发展的基本态势

1. 长吉图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总量。

从2000年, 长吉图先导区的生产总量为2070.55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量的45%。到2008年底, 先导区的服务业部门增加值达到了997.9亿元, 占区域内的58.9%,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最为强势, 金融和地产还有相当大的发展势头。

2. 长吉图服务业的就业状况。

长吉图服务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向前拉动了周围地区的就业, 2000年之后, 服务业吸收的人数由79.67万上升到2008年的91.83万人, 增长了10%。年均人数增长了2.7%., 就业潜力不断增强, 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就业变动趋势并不是同等变动的, 传统服务仍占据主要部分, 所以更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的同比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势

1. 现代服务业功能增加, 总量扩大。

几年以来, 长吉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2004年先导区的服务业实现1233.6亿元的增值, 其中现代服务业占其总值的44.7%, 占先导区生产总量的17.。7%。到2007年长吉图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25.4亿元, 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了960.8亿元, 占服务业的47, 。4%, 占总量的18.2%。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增长的可观前景。

2. 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加大。

随着国务院提出长吉图先导区的开发计划之后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增加。2007年, 长吉图先导区的批发零售业占服务业增加值得百分比比2004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而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百分比为13.6%, 比2004年下降2个百分点;与之相比, 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不断上升, 2007年长吉图先导区的卫生和福利等的发展占服务业的比重为6.4%, 逼004年上升4个百分比水里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都略有上升, 通过这些数据显示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这也将促进它的发展。

3.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形势良好。

现代服务业包含的种类众多, 领域宽, 因此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拉动了就业的发展, 提供了更多的岗位, 增加就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效缓解了长吉图先导区就业的紧张形势, 提高了就业者的技术和素质, 更加符合现代发展的趋势。

四、长吉图先导区发展的影响因素

促进长吉图先导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党的号召, 我们必须找出发展的问题所在, 针对问题谋策略。文章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来体现, 以人均GDPX1代表经济发展水平, 以X2代表城镇化水平, 以第二产业增加值X3代表工业化水平, 以居民消费性支出X4代表居民消费水平, 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X5以及市区人口密度X6代表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数据来自于1999年~2009年《吉林统计年鉴》, 《长春六十年》, 《延边六十年》, 以及《吉林市科学技术统计年鉴》等。

通过用SPSS软件采用SPEPWISE方法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影响先导区现代服务业的因素方程:

根据人均收入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 长吉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所以要发展经济振兴工业, 相互促进,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长吉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1. 提高创新能力, 实现现代服务业的社会化, 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推进国有服务业的变革, 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引入竞争机制, 促使其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增强发展区的竞争能力。

2. 重视现代人才的培养, 加快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力量, 所以我们更要加强教育力度, 培养专业化人才, 造就一批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鼓励产业向国外发展, 走向全球。建立服务业人才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产业的迅速向前。

3. 完善产业的内部结构,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政府应该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根据发展区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布局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科学引导, 加强区域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产业内部也要规范管理, 增加基础条件设施, 提供保障, 建立好的环境设施, 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小结

长吉图发展区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圈,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同时也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 吸收招揽更多的人才, 创新发展。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企业的不断投入, 相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会迈进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于红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产业间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2 (24) :148-150.

[2]赵丽萍.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创新机制与构建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 2 (2) :72-74.

[3]吴昊, 闫涛.长吉图先导区: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模式[J].东北亚论坛, 2010, 9 (2) :84-86.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6

长吉图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心, 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地处环日本海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 与俄、朝的港口群与蒙古东部、俄罗期西伯利亚远东的腹地紧密相连, 因此是东北亚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实行科学配置的最佳区域。随着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发展, 以休闲娱乐为指向的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休闲体育已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之一。本文就这些问题, 如休闲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对长吉图先导区休闲体育产业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 进行了探讨, “2013休闲体育管理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会加快了休闲体育发展的步伐。国际学术会议期间, 总结出了许多休闲体育管理先进的科学理论, 这些探讨和措施将对进一步促进休闲体育管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休闲体育管理的概述

休闲体育管理是指:为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 实现休闲体育的总目标, 对各种与开展休闲体育有关的要素和资源, 如人, 财, 物, 时间, 信息等进行计划, 组织, 控制, 领导等一系列综合活动。

2. 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发展中的休闲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发展中休闲体育产业企业初具规模。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第一, 产业发展缺乏专业性人才。休闲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是一个盲点, 该地地区也仅有几所所院校开设有这方面的专业, 一般只是作为旅游系、体育系或人文等的补充, 在师资力量、教材选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大部分体育休闲产业的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科学而又系统的相关专业培训, 直接影响了体育休闲产业产品的管理水准。第二, 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经费不足, 供求不平衡。该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例如地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水平等都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三, 该地区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 缺乏政策指导。休闲体育的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但积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方面的相关政策也迟迟未出台。第四, 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观念落后, 法律意识淡薄。对休闲体育产业的正确认识是推动其迅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 该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甚至全国有关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方面的理论都不成熟, 基本处在探索、借鉴的起步阶段。对“休闲体育产业”认识不清的问题, 这严重阻碍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休闲体育生活幸福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长吉图先导区休闲体育管理所还正处于初步阶段, 发展过程中必须增加对休闲体育产业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投资。

3. 改善长吉图先导区经济发展中休闲体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3.1 结论

长吉图先导区有着发展休闲体育的诸多优势资源和条件, 形成了以长白山休闲体育旅游为主导, 大众休闲健身、体育竞赛为基础, 内容丰富的休闲体育项目体系;长吉图先导区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 已具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扩大体育消费的能力;长吉图先导区有着教育师资力量, 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高等学府46所。要想促进长吉图先导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通过整合优化休闲体育资源和建立高效有序的区域性休闲体育管理体系、加强休闲体育文化宣传、积极发展新兴体育产业、合理规划休闲体育设施、加大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力度等途径和方法, 促进该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提升休闲体育产业竞争力, 并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吉林省其它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 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对策

3.2.1 培养好的管理者。

只有好的管理, 才能使长吉图先导区经济中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因此需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 急需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休闲产业教育、管理专家, 或是选派一些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休闲体育管理的经验, 了解国际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3.2.2 应该改善休闲体育管理管理机构的运行模式。

国际会议召开期间, 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召开理事会, 讨论了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协会章程、机构设置、明年工作安排等重要问题, 多召开休闲体育管理学术会议, 使最新的管理方法和精神在长吉图先导区尽快落实。

3.2.3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休闲体育产业经济政策。

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政府对休闲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关财政政策、体育基本建设的投入、社会对休闲体育公益事业赞助方面的政策。执行有关人事、财务和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促进长吉图经济区休闲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

3.2.4 要尽快出台规范体育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和体育服务业的行业标准, 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

近期, 很多体育专家学者对体育法的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旅游产业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模式探索[J].商业经济, 2010 (12) :100—102.

[2]赵立, 霍建新, 马雷主编.《经营性健身场所的服务营销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相如, 叶世燕.我国休闲体育概念与热点分析[J].综合管理, 2010, 276-278.

[4]张瑞林主编.《体育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 篇7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协作,发展

打造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 构建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新格局, 谋划和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这为长吉图辖区内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加强中小企业合作,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对增强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力、提升长吉图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现代化, 具有重大意义。

1 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速度加快, 规模不断壮大

2008年是吉林省民营经济腾飞的重要推进年, 各地紧紧围绕 “帮成长、扶提高、促发展”的战略方针,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使全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综合指标全面提升, 进入了快速扩张、全面提速的新阶段。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 截至2008年末, 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户数超6.4万户, 同比增长10.5%,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超过5000户。全域内完成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5701亿元, 同比增长的30.8%;上缴税金140.44亿元, 同比增长30%。

1.2 经营领域逐步拓展, 结构状况明显改善

目前, 吉林省民营企业已参与大部分国民经济产业, 由原来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的第三产业和加工配套产业, 向生产深加工、精细化工、汽车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型产业迅猛发展, 经济结构渐趋合理。同时中小企业正在向化工、医药、汽车、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等支柱产业集聚, 逐步形成集群式发展的格局。例如长春市有民营科技企业1750多户, 分布在光电子、微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鸿达电子、迪瑞制药、天药科技等已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化工产业围绕吉林石化、吉化集团引领企业做好下游产品的承接、加工配套, 产业链条稳步延伸, 正在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化工产业集群地。域内中小企业在医药、矿泉水、硅藻土、复合地板等新兴产业中也在快速崛起, 其中矿泉水、复合地板等工业集中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据重要地位, 已成为全国同行业领军企业。

1.3 民营资本活力增强, 投资稳步增长

目前,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经济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 2008年上半年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700亿元, 占全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超过70%, 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 民营资本投资已从单纯的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投资方式向以提高技术含量、跨行业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转变, 促进了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

2 目前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 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但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问题仍然不少, 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 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困扰。

2.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企业技术水平低下,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 资产负债率高, 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小而全”, 自成体系, 专业化协作水平低, 缺乏集群效应, 行业规模不够大, 不能有效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产业层次不高, 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企业为主,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小, 缺乏龙头引领, 带动作用不够强;区域结构趋同, 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弱, 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 缺乏产品创新, 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不多, 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人才保障, 管理层次不高。企业人才匮乏, 缺乏一批一流的企业家,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 诚信程度参差不齐。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2.2 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困扰

(1) 长期以来对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重视, 对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不透, 政策可操作不够强, 扶持不到位, 中小企业市场准入、公平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合法利益亟待得到维护。 (2) 企业缺乏资金支撑, 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从资金需求方看, 中小企业长期运行投入不足。一些好的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 但因无资金生产错过了市场机遇。 (3) 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服务功能不健全, 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有效服务。同时由于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不够, 一些中小企业上项目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造成和加剧了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削弱了自身赢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3 对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3.1 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大力培育规模中小企业

国家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实施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为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进而带动长吉图区域经济整体跨越。如, 发挥吉林化工, 一汽等龙头产业的优势, 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条。要发挥重点中小企业辐射作用, 推动相关企业配套, 带动更多企业发展。要鼓励和引导域内企业围绕长吉图区域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 发展配套型、资源加工型以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延长产业链条, 培育板块经济, 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3.2 科学布局、加强合作, 打造循环经济模式

要从实际出发, 着眼于区域合理分工, 努力形成各区域的优势和特色;要从整体着眼, 加强各区域优势整合, 充分发挥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和图们江区域比较优势, 以长吉图产业带为突破口, 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以一汽汽车、吉林化工为龙头的产业基地;倾力打造先导区, 重点建设图们江自由贸易区、长吉国际陆港区、科技创新区、省际国际合作产业区、高端服务业集中区、现代物流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功能产业园区。合理加强区域和企业间的合作, 努力提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整体的发展能力, 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开放、合作、联动的发展引擎, 逐步探索建立以开放带动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以开放带动内陆省份发展、以开放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以开放带动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新模式, 构建我国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新格局对资源和能源互补的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要着力规范市场的组织建设,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扫除各种形式的关卡壁垒, 改变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局面, 逐步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区域共同市场体系, 使中小企业有一个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3.3 加快成果转化, 力争培育一批优势创新型企业

要制定和实施长吉图域内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措施, 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强化对成果转化的扶持, 尤其要注重从制度创新上予以扶持, 加快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和投融资服务市场,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开放式的风险投资体系和投融资服务体系。以政府资金为引导,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高科技风险投资和投融资服务领域。政府引导以建立科技风险担保基金、科技创新孵化基金、贷款贴息资金为主。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技术人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大力鼓励和引导国内外、省内外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到长吉图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 尤其要发挥吉长两市的大中专院校等科研机构的优势。制定特殊的人才引进政策, 加大对国外留学人员、国内高学历人才及域外吉林籍人才的吸引。

3.4 树立经营自信, 制定全球经营战略

培养全球化思维是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 引导长吉图中小企业树立经营自信心, 从单一面向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外两个市场, 自觉地将企业融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尤其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 中小企业要化压力为动力, 不失时机跨出国门, 大力实施“走出去, 引进来”的战略, 立足长吉图的优势资源, 努力开展跨国经营, 争取世界市场份额, 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益处。

3.5 积极引导域外企业进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加快产业集群步伐

集群式发展是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做强、做大、做优的最佳途径。要加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 研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产业集群的环境建设, 完善产业集群的整体功能,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推进产业集群不断升级, 进一步完善化工、汽车产业集群地, 加快建设食品、医药、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地, 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条件。

3.6 强化银企对接, 推动企业直接融资, 破解资金瓶颈

要建立有效的、多元的市场化融资渠道,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 针对长吉图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要建立更加合理, 更加灵活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保证保险制度、损失补偿制度、服务体系、风险资本投资体系及小额信贷体系。加强银企对接力度, 大力发展担保公司, 搞好社会化服务, 把解决企业资金与引导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工作融合起来, 全方位采取措施, 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效益。

3.7 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政府不便做、企业做不了的事情, 应该交给社会。 (1) 行业代表功能。支持长吉图区域内中小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商会、专业分会、服务中心促进会等机构, 使他们成为联系政府与中小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代表业主利益, 对国际贸易争端, 争取公平、合法的投资与贸易权利, 依法与政府劳工部门协商和谈判,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 行业自律功能。倡导行业经营守则, 自发调节, 规范行业内部矛盾。引导会员企业依法经营, 自觉遵守市场经济规则, 恪守商业道德, 共同维护行业信誉和整体形象。 (3) 行业服务功能。加强对会员企业的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如依托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及有关科研机构、民间团体举办各种专业培训, 特别是开展中小企业外贸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调研、项目分析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8 引导企业加强管理, 提高经营水平

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和帮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开展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和安全认证。加快推进长吉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推动域内企业开展网上业务。引导中小企业依法经营, 诚实纳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引导中小企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亲和力和职工凝聚力, 树立和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努力提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东波, 栾春梅.合作共赢:打造东北对外开发新门户花[J].东北亚论坛, 2007, 16 (6)

上一篇:经常性教育下一篇:儿童血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