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产业园区(共10篇)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1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土地集约利用分析报告
近两年,在项目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上,我区始终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注重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把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作为破解工业发展难题、实现我市新跨越新崛起的重要抓手,积极努力地向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前进。
一、概况及发展理念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位于焦作主城区南部(位于大沙河以北,高压走廊以南地区)。产业集聚区总规模2630公顷,其中起步区面积1120公顷,发展区面积700公顷,控制区面积810公顷。
焦作经济开发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产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为指导,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轴,整合、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资源合理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有机协调和统筹共赢,建设高新型和生态型产业区,使生态型、循环型发展理念在焦作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河南理工大学的入驻和建设,为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走高新技术、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厦工机械、中轴、迈科冶金、科瑞森、中国兵器产业园、卓林数码、蒙牛乳
业、卓立烫印等骨干企业,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了集聚区产业层次,发展了先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光电及新材料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雏形。这些特色主导产业必将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工业结构,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根据国家土地宏观调控的要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全区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开始呈现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国土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这一状况在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全集聚区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已建成农村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未建成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不可建设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为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管委会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专门下发了《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办法》,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开展创建“土地管理模范村”活动;将土地执法队伍延伸到了村,在全区23个行政村各聘任一名土地协管员;建立了由检察院、法院、公安、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执法的联动机制,多次开展“打击违法违规占地行为”专项行动。对违建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有力的遏制了
违法占地行为;为了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还相继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新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文件。在一系列工作措施的推动下,全区上下的国土资源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二)强化用地保障,优化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供地实行“有保有压”,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发展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矛盾。在向上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注重内部挖潜,通过空间、转让、置换、挂钩等盘活方式,使闲置的存量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去年我们盘活了210亩的存量用地,保障了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们已经盘活了三宗187亩用地,全部通过挂牌进行了出让,实现土地出让金近7000万元,其中两宗地是原存量用地,两宗工业用地通过空间置换进行了盘活,既合理规范使用了土地,又保障了项目建设需求。近期,我们还将对一宗通过旧村拆迁改造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一系列积极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明显提高。
(三)强化机制建设,促进科学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在对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工业项目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项目供地标准,新建工业项目投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每亩120万元。上半年,我们对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典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10家已建成投产的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投资强度为165万元/亩,高于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强度要求;2010年在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家,平均投资强度达260万元/亩;
严格执行“划拨用地范围”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事业用地的有偿供给,用经济手段压缩土地需求,努力缓解用地紧张矛盾。
二是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预防拖欠土地出让金和违约闲置土地行为的发生,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划拨和出让用地管理的意见》。意见中,不仅明确严格对闲置土地实行收取土地闲置费和闲置土地收回制度,还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用地的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起始价。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土地受让方必须按照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20%另行向高新区管委会交纳建设履约保证金。待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按期竣工验收后,返还全部建设履约保证金,逾期将不再返还。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出台“国十九条”规划,土地出让时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20%,比之前的规定翻了一番,而我们的政策就是100%,更严于国家政策。
三是建设土地利用监管信息化平台,对土地利用实施动态跟踪监管,重点监管建设项目是否改变用途,布局、建筑系数、绿化率是否符合集约使用的要求。利用焦作经济开发区评价调查成果,正在逐步建立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更新补充数据,为挖掘用地潜力,提高产业集聚区土地科学管理水平奠
定基础,提供依据。
(四)改革创新供地与地价体制,灵活供地方式
对工业项目用地采取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积极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保障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同时,减少了项目一次性用地成本的投入。同时,从实际出发,集中优势财力扶持重点工业项目和产业园,保证聚集效益,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档次和规模,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开发成本。建立工业项目的地价成本补贴机制,每年从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工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专项用于调节降低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
产业集聚区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载体,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加速发展的增长点。立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职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有效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的同时,力争把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建成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2
我国高职院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毕业生。但是也存在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不够完善、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与常规教学脱节等制约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浙江嘉兴智慧产业园合作, 争取当地政府支持, 吸纳行业企业参与, 依托园区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面向IT产业的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 (以下简称嘉兴基地) ,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常规实习实训教学有机融合, 探索了一条突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1 嘉兴基地概况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每年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学生在200人以上, 为对接当地产业, 推动专业内涵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 学院从2008年起开始探索在该地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009年, 嘉兴市政府出台了支持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政策, 对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培养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以此为契机, 学院在嘉兴智慧产业园建立了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当地政府免费提供了2 400m2实训场地, 投入700万元建立了300个工位的云桌面系统、购买了Oracle课程及实训资源、添置了办公及配套设施, 提供了可供300人同时入住的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设施。经过不断吸纳园区及周边20多家企业参与, 充分利用各方提供的有效资源, 基地现已建成为拥有300个实训工位、5家小型创业企业、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常规实训项目、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 嘉兴基地运营模式
学校与当地政府、园区、企业共同探讨构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运营模式。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新项目, 园区提供配套齐全的创新创业平台,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建教师挂职培训锻炼基地、共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基地运营模式采用理事会制, 学校牵头, 当地政府、产业园区和软件企业参与, 共同组成基地理事会, 制定理事会章程, 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共同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 总经理下设3个业务部门:平台运营部、企业定制部、外包开发部, 一个协调服务部门:基地秘书处 (如图1所示) 。
平台运营部主要是负责云平台建设和维护、学生常规实习实训、平台资源建设和实习实训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对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补偿性的实习实训教学。平台运营部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常规实习实训教学, 形成一个人才的基础“池”, 为进一步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支撑。
企业定制部主要是负责订单培养, 根据用人企业提出的技术标准、产品业务背景以及企业文化等要求, 由基地和用人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培养方案, 共同完成实习和岗前培训环节, 完成由学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最后一步。同时该部门也为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习提供服务。
外包开发部主要是负责联系企业委托的代码编写、项目研发等外包业务, 同时也承接中小型项目开发业务, 挑选具备一定开发能力的学生承担开发任务。项目开发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报酬和开发经验,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通过该流程后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有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后, 可以组建创业团队, 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专用工作室。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后, 园区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支持创业团队的发展。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基地完成创业的前期孵化, 也完成为产业园区引进创业孵化项目的责任。
基地秘书处负责理事会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基地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基地的外部协调。
3 嘉兴基地建设成效
基地投入运行后, 形成了多赢的局面。首先是学校受益,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 完善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基地的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主要成员, 定期研讨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将丰富的项目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实施”为主要任务、以“基础实践、综合实践、专业实践”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基地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实习指导团队, 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形成了“落实四个程序、融通六个环节、突破三个瓶颈、完成三大指标、实现一个目标”为核心内容的顶岗实习运行范式, 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其次是学生受益, 基地企业化运作模式给学生传递了真实的企业文化, 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带给学生真实的工作压力, 使得学生有机会提前适应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同时, 众多董事会成员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就业岗位, 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近5年通过基地在长三角就业学生近千人, 第一年月工资在4 800元以上, 比同专业平均薪资高出近1 000元。经过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训练,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近五年已有50余人选择自主创业。第三是园区受益, 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急需的软件开发人才, 为园区产业转型和企业到当地投资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基地建成5年内, 帮助园区引入了100人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 累计增创产值达2亿元以上。同时培育孵化了创新创业企业20多家。例如, 浙江绿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的帮助下, 从2011年的10来人快速成长到现在200多人的规模, 其中有40多名员工来自实训基地。公司产值从当初的100万增至3 000多万。第四是企业受益, 企业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间, 降低了入职培训成本, 更重要的是企业人员稳定性大幅提升, 效益明显。同时, 企业将项目外包到基地, 利用学生定岗实习开发商用软件, 既解决了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也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
4 嘉兴基地的启示
嘉兴基地由园区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和生活配套设施, 合作企业提供实训资源和创新创业项目, 学校组织学生入园实训和创业, 有效地聚合了各方资源。基地内学生学习内容与真实工作岗位紧密结合, 实习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衔接, 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嘉兴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解决供需错位的矛盾,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借鉴嘉兴基地的成功做法,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可以提炼出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4.1 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
由地方政府资助, 产业园区搭台, 优势学校主导, 相关院校共同参与, 行业企业深度合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 在产业园区建设集生产性实训、创新创业孵化、教师实践科研等一体的综合性共享型实训基地 (如图2所示) 。基地既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难题, 为企业培养对口的紧缺人才创造条件, 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服务, 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4.2 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型实训基地的具体做法
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进行平台的基础条件建设, 包括在园区提供场地、配套设备及生活服务设施。对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创业项目, 因为数量多而零散, 政府对项目的引入、培育、孵化和服务等工作存在困难, 可将这些工作交给基地, 待创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再交给园区。政府可以根据提供资源的多少对基地在人才培养数量、创新创业企业孵化数量等方面提出要求。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来源的后盾, 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基地。为基地提供基本的课程资源、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学校可以遴选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吸纳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可不定期到合作企业挂职实习, 学生有优先到合作企业就业的机会。
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在基地挑选合格的毕业生作为员工, 并将入职前的培训放到基地完成, 降低其岗前培训成本。可以将部分研发项目外包到基地。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开发成本, 以可以为基地学生提供真实项目体验和创新创业机会。合作企业有义务将一些真实项目提供给学校, 作为在校学习的案例。有义务为学校教师提供实习机会。
创新创业学生:有创新意愿和能力的学生, 由基地或企业提供开发项目和开发经费。有创业意向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基地创业, 由基地提供创业项目, 学生也可以自带项目进基地。基地提供创业初期的办公场地设施、生活服务, 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 为行业企业培养对口人才。代替政府完成部分创新创业项目前期孵化的服务工作。与企业合作, 制订标准化顶岗实习流程, 建设网络化实习资源, 构建实训效果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开发等方面为学校与企业牵线搭桥。为教师实习锻炼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015.
[2]王长恒.企业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6) :38-41.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3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 征信建设 基础研究
一、提高河南人口素质
1、加强宣传,深化认识,积极引导
人口素质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质的规定,它主要反映人口个体或人口总体在自然和社会面前的解放程度和创造潜力,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而且还从根本上决定其今后的发展进程。提高河南人口素质,对于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于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很有必要。
提高河南人口素质,必须大力宣传,深化认识,使每一位河南人都能深刻认识到提高河南人口素质对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自身学习、就业的重要性,对家庭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各级党政领导、公务人员要带头身体力行,接受百姓监督,形成上行下效的好风气,媒体要持久宣传平凡百姓的社会美德。
2、建立河南人口素质网络评价系统
为提高河南人口素质,促进河南经济社会软环境的发展改善,河南省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人口素质评价系统,对人口素质进行评价评分。按照国际上人口素质评价标准,从社会公德、健康卫生、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等四个方面对人口素质进行评价。人口素质网络评价系统的具体规则如下:
(1)任何国内居民都可以用身份证上网登录匿名评分,单位、社区、村庄等也可以网络互评,为确保公正,每人每年只能投票一次,不设特权票,该网络评价系统对投票人的评分不设后台管理项目,任何个人和机构不能从网站后台改动投票人的评分。
(2)面向社会公开河南省全部居民的人口素质得分情况,人口素质得分低的个人不能评先评优,在职务上不能提升,不能申请银行贷款。
二、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当前在我省的很多政府机构,存在着民主渠道不畅通、行政运行机制和决策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明确以及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致使政务公开透明度不高,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权力难于行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合法化现象比较严重,制度流于形式,领导干部不搞调查研究,个人拍板说了算,导致决策失误,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所以,应该为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建立行政管理民主決策制度,是对行政决策民主化的落实,是提高河南各级行政机关服务经济、促进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优化市场运行环境
1、建立河南省企业征信管理局,加强对企业的征信管理
从工商、工信、商务、质检、法院等部门中抽调专门人员,成立河南省企业征信管理局,加强对企业的征信管理,并在河南省18个地市设立垂直分支机构,对企业的采购、生产、质检、贸易销售、法律诉讼等进行统一的信用采集、评定、管理、处罚,摆脱地方政府的干扰,为河南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地投资环境,吸引省内外、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河南,促进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高效运作。
2、实行假冒伪劣商品“死亡”惩罚制
假冒伪劣产品 “死亡”惩罚制就是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实行报复性赔偿惩罚,对被告惩罚赔偿数额要远远超出原告实际损害的赔偿,在补偿原告的同时,更注重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震慑性惩罚,以更好遏制日益泛滥的不法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假冒伪劣产品“死亡”惩罚制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人或消费者进行身体伤残和精神伤害等级鉴定。
(2)假冒伪劣产品的受害人难以确定的,或未对消费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伤害的,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为注册资本或销售总额的3倍(二者就高不就低),且最低不低于100万元,将处罚款项建立消费者赔偿基金。
(3)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伤害的,要对受害者及亲属进行身体伤残赔偿和精神伤害赔偿,赔偿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3、促进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市场化
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有效促进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保护知名企业和产品的合法权益,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入驻河南,促进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繁荣,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发明创造和创新创意热情。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予以扶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大对侵权的处罚力度,通过执法来推动全民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优化法律环境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充分认识法制环境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更新法制观念,改善法制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进入河南,为河南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2、提高司法人员法律素质
提高司法人员法律专业水平,对各级司法机关,除了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外,还应定期组织邀请法律专家进行法治讲座,定期组织法律培训和考试。严格依照《法官法》等的有关规定,获得相关司法从业资格的人员方可上岗,并且可依相关规定淘汰不合格的司法人员,选拔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优秀人才充实司法队伍。
3、改进法院管理制度,提高法官的责任心和审判工作的效率
学习先进的法院管理制度,比如个案法官负责制,加强和完善合议庭、独任庭的职能,做到审与判、权与责的统一,以提高法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促使其认真负责的进行审判,并努力提高审判工作的效率。纠正审判委员会包揽过多的现象,切实实行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案件的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增加法官公正、平等审判的压力。确实保障法院的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政党、政府或领导的影响,克服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树立法院的公正形象。
参考文献:
[1]陈轶丽.河南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势、不足与优化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2]兰惠君,周伟萍.假冒伪劣产品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2)
[3]刘仲蓓.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2)
[4]李坤.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陕西竞争力[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综合版)
[5]梁启东.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与加强软环境建设的思考[J].新长征,2005(1)
[6]朱琳.宁夏投资软环境现状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宁夏社会科学,2011(11)
[7]陈放.宁夏利用外资研究———基于外商投资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9(9)
[8]王守伦等.投资软环境建设与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杨玉桢.关于区域投资软环境评估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2)
作者简介: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模式 篇4
化创意产业园区按产生方式有四种模式:
1、利用原有建筑物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
主要是依托旧厂房、旧市场等废弃建筑物,通过建筑空间改造、增建或扩建,使原有建筑物适应创意产业的实际需要。目前上海市75家创意产业积聚区,有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建筑等存量资源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形成了区域产业特色。如杭州凤凰创意国际,核心区为原双流水泥厂,项目距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仅2km,是杭州目前已建及在建园区中产业配套环境最好、环境品味最佳、物业品质最独特、建筑形态最丰富的国际性创意产业园区。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集创意产业办公、创意产品展览展示、时尚消费与休闲等为一体的时尚新地标和创意产业制高点。
2、以高校为依托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依托大学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以大学科研能力为发展动力,以产、学、研转化为中心的一个核心纽带,是集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它直接反映母体大学办学思维、办学宗旨、办学成果,是一个具有母体大学特色的大学校园的延伸,它必须把握好母体大学校园历史传承性和人文精神,把母体大学的优良无形资产转移到科技产业上并形成新领域的无形资产。如上海杨浦区赤峰路现代建筑设计街就是凭借同济大学规划、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技术优势而集聚起来的;长宁区天山路以时尚设计、服装设计、品牌发布为特色的时尚产业园区是依托上海市服装研究所、东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而建立的;位于天山路和乐山路的天山软件园和乐山软件园区是借助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而发展的。
3、另辟新区打造创意产业园区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或其它优势,全新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如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坐落于杭州萧山的休博园内。一期面积8万平方米,同时囊括了广告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和工艺品、时尚设计、影视传媒、表演艺术和出版等多种创意产业形态,目前已接纳50余家创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入驻。又如西溪创意产业园位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占地约0.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共有59幢建筑组成。园区依托不同时期遗存的保留建筑,按照“生态化、功能化、差异化”的标准进行修缮、新建,是一个具有西溪特色的原生态的创意设计艺术庄园,目前已有12位文化名人、5家文创机构入驻。
4、凭借传统布局建立创意产业园区
依靠传统的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如上海黄浦区的上海城市广场,地处的豫园商圈,历来是上海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能够提升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层次和质量,而且其创意设计可以迅速走向市场,同时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而形成创意与交易的良性循环。又如中国轻纺城创意中心,依托绍兴中国轻纺城,主要以纺织面料和纺织服装两个创意中心为集聚点,试图通过3~5年时间,逐步构建起国际纺织之都的时尚设计创意中心、时尚品牌培育中心和时尚商务贸易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按照开发方式有四种模式
1、业主模式
这是创意产业园最早的开发方式,由某个艺术家发现并开发利用,艺术家集聚而自然形成。这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但是艺术家不是经济实体,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后期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
如杭州的LOFT49,目前占地52.4亩。最初由美国DI设计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杜雨波发展起来的。作为优秀的海归族成员之一,在美国生活十年的他决定回国
创业,非常渴望能在杭州拥有一幢像纽约苏荷区那样的个性办公楼。他选中了杭印路49号里一幢4层高小楼——一个原工厂晴纶车间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就这样,浙江第一个LOFT创意社区诞生了,并迅速成为杭州著名的艺术聚集地。
而上海的田子坊,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从1998年始,陈逸飞工作室、王劼音画家、尔东强艺术中心、郑炜陶艺工作室先后入驻。1999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提名“田子坊”,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招商,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接着政府又启动了田子坊的石库门旧居改建项目,南到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东临思南路,西止瑞金二路,7万余平方米的地块。卢湾区发改委联合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创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制集形态、功能、产业于一体的田子坊发展综合规划。启动根据规划,整个改建工程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重点是迎接世博会,完善以泰康路210弄内传统和现代里弄工厂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地,打造以248弄和274弄为主的市井文化休闲地;第二期在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建筑加以修缮与保护,建设居住与产业结合的海派文化、生活方式和里弄风貌新型社区;第三期通过注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使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整个改建计划将于2015年完成。2008年上海市首个创意产业园区管委会——田子坊管委会已正式挂牌成立。该管委会加强园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拓展园区功能。政府在田子坊后期改造中,整体规划、功能定位、业态调整、环境的改善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一定的资金。
上海的古北鑫桥则是由厂家自行开发,自发进行资产再利用。园区原为生产金兔羊毛衫的第十四毛纺厂,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闲置后被有着策划莫干山路M50视觉艺术产业园经验的华宇汉森公司看中,由华宇毛麻集团改建,厂房内部稍作整修保留其原生态,入驻公司再做进一步设计。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开园之初为了引进一些能与园区共同成长的创意先锋企业,以建筑设计为主,因此对租金的门槛设得并不高,约2元/平方米/天,仅为当时附近写字楼的1/3,但运营成熟后,年租金水平将提升40%。虽然位于市郊,但交通便利,紧邻的中国商业特色街——虹梅休闲街,招商比较成功。
2、政府主导模式
由政府牵头,成立管委会,从社会、经济及文化效益入手,以求各方面均衡,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尤其适用于“先天条件”不足的园区。但策划者和实施者往往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需要专家予以协助。
如上海同乐坊,同乐坊地处静安区高尚地段,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合围而成的时尚三角岛。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政府有关部门注意到正在消失的老厂房也是种宝贵的资源,并制定了有关政策,将年代悠久的老厂房加以保护,开发利用。2004年6月起静安区委区政府开始对同乐坊地带进行整治。随着综合改造的开始,2004年12月初,静安区政府成立同乐坊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同乐坊项目。2005年2月中旬,本着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租赁,改造,经营”模式,招投标成立了上海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05年初的人大会议上,同乐坊时尚社区改造项目被列为静安区2005年重点项目。2005年4月28日,同乐坊成为了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启动的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同乐坊项目的开发与未来发展由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严格控制进驻公司质量,并“放水养鱼”3年。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资本经营、房产开发、商业策划于一体的企业。同乐坊将打造成为切合文化内涵,融合酒吧餐饮娱乐,与都市核心圈互动的时尚娱乐旗舰。
3、房地产商开发模式
随着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有不少房地产投资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地理位置相对优越、投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创意园区项目上来,并不惜斥巨资投入改建。开发规模比较大,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物力、效率高,但是这种模式往往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以出售为主,具有一定盲目性,需要政府和专家引导。
如上海“海上海”,是一个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由创意商业街、创意商居LOFT和创意生态居三种建筑形态组成。它由上实发展投资,旧厂房被彻底推倒,取而代之的是由玻璃幕墙做成的、有着非常现代外观的LOFT。而里面的挑高、意境却和老厂房、老仓库完全一致,采光、通风、采暖、内部装
修等,则是现代的设计,完全按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办公规律来建造,是上海第一个打破商、住、办边界,打破事业和休闲边界,打破经营和学习边界的“梦工场”。“海上海”创意园区与其他创意园区的生态有所不同,它将“MO一族”作为地产项目的目标群体。MO(MobileOffice),又称为移动办公,是新近流行的一种工作体验和生活方式概念。与其他以租赁为主的创意园区有所不同的是,“海上海”的三幢LOFT是只卖不租。
4、专业机构运作模式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5
根据调研安排,现就我旗芒来经济循环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发展的现状
苏尼特左旗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位于苏尼特左旗赛汉高毕苏木芒来嘎查境内,距满都拉图镇西北约35公里处。该园区筹建于2009年,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规划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产业园及陶高特音高毕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占地总面积33.48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2011年6月,盟行署以(锡署字〔2011〕62号)文件批复正式设立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并纳入盟级工业园区。
(一)园区规划完善情况。目前,园区已编制完成了《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园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分别得到盟经信委、水利局、环保局批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委托**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初稿已完成,并于10月20日通过盟经信委组织专家评审。《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于今年底编制完成。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自2011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实施了道路网架、电力网架、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目前,园区生活用水水源地已经明确;园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开工,预计2014年底投入运行;园区铁路、公路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1-9月份,已建设供排水管网21公里,道路4.6公里(路宽12米),输电线路35公里,绿化600亩,通讯设施建设投入4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560万元。
(三)项目入驻及完成情况。截止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3户,建设项目13项,筹建项目1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完成项目1个,签约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3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目标数的18.8亿元的7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芒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属于盟级批复的工业园区,应属于正科级行政职能单位,但目前机构、编制不明确,园区在管理体系、机制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权限不明、工作职责不清的问题。同时,园区尽管都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普遍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严重不足、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等现象。
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会议简报 篇6
市委宣传部、市水务局、市住建委、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干河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负责人汇报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交流了下段工作计划和安排。
会议指出,推动项目建设,关键在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迅速行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要把握时间节点,全面推进清障除杂、苗木种植、施工管理等工作;要提高工作效率,围绕当前重点,推进水、电、路、污水处理工作,加快工程进度,为项目实施打下基础。
会议强调,加强协调配合,专班要统筹安排、周密调度,部门要相互沟通、有序衔接,推动工作平稳快速进行。要压紧压实责任,克服畏难情绪,创新工作方法,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进取精神,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7
1 积极推进, 强化政策资金扶持
事业要发展, 政策要靠前, 资金是保障。吉林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在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思路创新中, 明确提出建设牧业大省。并于2009年相继下发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猪、肉牛奶牛、家禽产业发展的意见》 (吉发[2009]1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政办发[2009]1号) 两个1号文件, 科学提出了在吉林省建设15个省级牧业产业园区, 并要求各市州县围绕省级园区切实抓好市县级园区建设。在资金方面, 省政府每年安排3 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新建1个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 省里扶持20万元;从2009年起连续4年, 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 (小区) 建设。
2 突出重点, 强化配套体系建设
2.1 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 突出区位优势;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统筹建设, 有序推进;行政推动, 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实施“退户入区、以区建园”工程。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鼓励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并且每年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 扶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 加快畜禽饲养方式转变, 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进程。
2.2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 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配种站点建设, 完善冷链体系;加大畜禽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强祖代场、原种场及扩繁场建设;大力推广优质冻精配种技术等。全省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和蛋鸡良种率分别达到96%、97%、80%、85%和96%。
2.3 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
围绕园区建设, 以加工促养殖, 增强拉动效应, 提升产业层次, 实施“工业拉动、产业提升”工程。坚持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 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干, 以名牌产品为依托, 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 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 强化技术开发与跟进,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进产品深层次、多样化开发, 实施“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战略,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行动,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 把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吸引到吉林省畜牧大产业建设中来。
2.4 饲料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园区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的原则, 实施“饲料开发、秸秆利用”工程。饲料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 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 打造优质饲料品牌, 提高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用饲料种植面积, 调整种植业结构, 引进新品种, 推进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加大粗饲料综合开发力度, 推进产业化经营。
2.5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围绕园区建设, 按照“一手抓畜牧业发展, 一手抓动物疫病防控,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实施“构建防线、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责任制体系、强制免疫体系、疫情监测报告体系、边境防控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动物防疫追溯体系、防疫保障体系等“八个体系建设”, 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不断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全面提升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水平, 全力打造现代动物防疫体系。
2.6 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围绕园区建设, 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上下结合、有主有次、科学高效、稳步实施”的原则, 实施“全程监管、确保质量”工程。重点加强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 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 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以及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计划, 定期开展兽药、饲料检测和市场专项整治, 加强投入品监管力度, 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研究推广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减少环境污染。
2.7 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 围绕园区建设实施“产业联动、组织创新”工程, 并在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各类新型牧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建立畜产品价格预警预报机制, 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畜产品的市场信息, 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准确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和产业发展动态, 科学组织生产, 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 推进技术、信息松散型向技术、信息、资金、分配一体化的紧密联结型转变, 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饲养场 (户) 的生产经营模式, 提高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
2.8 畜牧业发展融资体系创新
按照“龙头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实施“破解瓶颈、促进发展”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更大范围内积极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率先组建畜牧业担保公司, 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 全面启动运行贷款担保业务, 彻底破解畜牧业发展融资瓶颈, 构建现代融资体系。
3 全力保障, 强化组织制度建设
3.1 认真组织, 加强领导
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 进行省级牧业产业园区建设, 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部署, 也是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系全省牧业经济发展大局。各地、各有关部门都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把牧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打好三年攻坚战, 建设现代牧业的重要任务来抓。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 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都靠前指挥, 抓好落实, 并因地制宜, 编制牧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细化分解目标任务, 重点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3.2 协同作战, 合力攻坚
实施牧业产业园区建设, 是一项系统工程, 任务艰巨, 必须密切配合, 整体推进。各地都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负责组织领导该项工作。各有关部门都从大局出发,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 研究制定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关政策,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3 落实责任, 明确目标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8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
千船竞发,各有奇招。绝地求生,必有破釜沉舟之志。太康县产业集聚区以“招商引智”为重要抓手,产业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实现了“传统农区的有效突破”。
“走遍世界,我们最后落脚太康”,台资企业蜂拥而至,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太康县紧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抓好决策力,提升服务力,强化保障力,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引凤来栖”,已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一方热土。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
“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故乡”,临颍县牢固把握闽商“爱拼才会赢、抱团打天下”的投资心理,亲商、爱商、富商,引发客商的心理共振,使临颍产业集聚区成为了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休闲食品基地之一。
加深感情,互通信息,在频繁的接触中,临颍与客商加深了感情,增强了互信。新客商“闻风而至”,老客商追加投资,新一轮闽商扎堆投资临颍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舌尖上的“临颍制造”也正在由中原大地叫响大江南北。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
作为河南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永城市产业集聚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从源头上提高入驻项目质量,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确保项目签约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
在服务创新上,永城市产业集聚区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务,明确专人全程代办手续,跟踪调度落实,企业入驻集聚区,不需要和当地群众打交道,不需要和职能部门打交道,投资环境真正实现了无干扰,无投诉。“白+黑”“5+2”的工作模式稳步推进,“永城速度”也在项目纷纷落地中屡屡刷新。
郏县产业集聚区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郏县产业集聚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点,以重点项目为着力点,已发展成为引领县域经济腾飞的增长极。
郏县一直把发展环境作为最亮的名片来培育,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至上、效率至上”的理念,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目标、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推行用地企业与群众零接触、部门为企业服务零距离、行政审批费用零成本的“三个零”承诺,形成了项目审批全过程服务、项目在建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全天候服务的“三大服务体系”。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
生态立县,科学发展,桐柏县产业集聚区生机勃发,集群效应稳步凸显。从“一凤难求”到“凤自来栖”再到“群凤抢巢”,桐柏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稳中有进、成效显著。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桐柏县产业集聚区创新机制体制,推出了“一站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务,全体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对入驻企业明确专人全程代办手续,跟踪服务抓好工作落实,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
服务领先一步,方能胜人一筹。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服务为先的发展战略,集群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教育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中原光电之都”和河南省医用新材料生产基地工作目标,突出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创新方法、强力推进。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正在利用“集聚、融合”绿色、链式招商引资支持着濮阳成为区域性中心。
嵩县产业集聚区
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嵩县产业集聚区坚持一切立足于实,一切立足于干,以过硬的作风、过硬的措施抓项目,促发展,以“人一之,我十之”的责任感,“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打破常规,竭尽全力,苦干巧干,只争朝夕。集聚优势产业,在金融、土地、税收等各种资源利用上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生存环境,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嵩县产业集聚区正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质的飞跃。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机制创新,服务带动。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空间结构形态,在充分利用省市出台的产业集聚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力求把集聚区打造成信阳市乃至豫南主要的经济发展引擎和支撑。
在服务项目落地上,信阳市产业集聚区强化贴身服务,对入驻产业集聚区企业实行全过程“零阻碍”服务,强化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一周办结制、一次收费制、检查审批制、警企共建制、投诉直办制,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落地的效率。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
筑巢引凤,跨越崛起。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依托平台。
诚信包容,和谐发展。自主创新精神,是兰考县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体现了兰考人的博大胸怀和全新理念;“法制、诚信、效率、双赢”,是兰考与投资者合作的基本方针。“零距离、零收费、全方位、全天候”,是兰考产业集聚区的工作标准,“一站式服务”、“终身制服务”正在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陕县产业集聚区
在中原经济区战略和黄河金三角战略建设大潮中,陕县突出区位优势,坚持走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9
3月28日,邵阳隆回县湘商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调度会议。
会议根据湘商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责的有关要求,对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把任务进行了详尽分解,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人。
会议指出,指挥部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要按照市、县委和政府的有关要求,认真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财务管理。遵守工作纪律,严抓考勤考核。加强配合协调,及时搞好信息报送,精心谋划全年工作。同时,要扎实搞好入园企业的优质服务,为湘商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 篇10
况汇报
区产业集聚区2015年上半年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复合型“明日新城”的要求,正在积极推进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上半年全市17家产业集聚区考核排名中居第7名。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上半年共有亿元以上在建、新开工和拟开工工业项目8个,总投资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亿元。
1、续建项目2个,总投资约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亿元,已完成投资5800万元。主要是:中信重工液压与电气控制装备
基地项目,总投资1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亿元,已完成4000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备案、环评、安评、土地手续已办理,围墙圈建完毕;洛阳烟厂烟用材料生产项目,总投资亿元,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18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备案、总平面规划图、安评等前期手续,围墙圈建已完成,环评按专家要求正在补充修改,环评按专家要求正在补充修改,项目建设指挥部正在搭建,地基拟于8月1日正式开挖。
2、新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约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已完成亿元。主要是投资亿元年产5万吨轨道车辆铝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投资亿元的洛阳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轨道车辆铝型材项目、投资亿元的兰迪新型中空玻璃产品及设备产业化项目、投资亿元的通达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承力索和500mw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
3、拟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主要是:投资
18亿元的轴承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亿元的年产15万吨多金属复合板带产业化项目。
二、民生项目
计划拆迁33个行政村,建设安置小区10个,总占地面积3290亩,总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总投资10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小区建设投资18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具体为:
1、二季度在建安置小区项目6个,总占地面积2052亩,总投资60亿元,计划建设安置楼193栋,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101栋,今年计划投资10亿元,累计已完成亿元。
2、新开工安置小区4个,分别是六、七、九、十号安置小区,总占地面积1237亩,总投资48亿元。计划建设安置房111栋,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开工90栋,计划完成投资8亿元。
3、我区拆迁目标任务为270万平方米,上半年完成拆迁140万平方米。
三、千万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
基础设施项目51项,总投资约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亿元。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
道路桥梁等基础共实施项目38个,总投资60亿元。今年计划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元。具体为:
1、在建项目14个:主要是10条城市城市大路、4座跨伊河大桥,总投资26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亿元,累计已完成投资11亿元。主要是大道、希望路、高铁大道、协和路、吉庆路、玉泉街、开拓大道等,计划年内全部通车。
2、新开工项目12个:主要是4条城市道路、2座桥梁、伊滨区供水厂及配套管网项目、1号热源厂项目、煤气管网及调压站项目、龙飞线改线项目、高铁大道跨伊河桥引线、希望路跨伊河桥引线等项目,总投资2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
3、拟开工项目12个:主要是团结路、石安街、兴隆街、西环路、滨河路、环湖路、朝阳路、兴业西街、李马路、兴
业街、和平街、平安路等12条城市道路,总投资13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职教园区项目
职教园区项目4个,占地3355亩,总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亿元,今年计划投资亿元。
市商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总投资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年底完成;绿业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亿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年底完成;洛阳龙华中等专业学校,总投资亿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年底完成;洛阳师范学院搬迁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今年计划投资4亿元,已于4月29日举行奠基仪式。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项目
中央商务区在建项目8个,占地251亩,总投资亿元,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100至120米高层高档写字楼16栋,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4亿元。具体是:投资9亿元的海港城项目、投资亿元的隆安明珠
广场、投资5亿元的工商联商会大厦、投资亿元的科技大厦、投资亿元的彤辉实业大厦、投资亿元的传媒大厦、投资亿元的金融服务大厦、投资亿元的祝福大厦等。
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
占地面积约625亩,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一季度开工建设。
四、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入驻情况
1、一期标准化厂房区项目,占地亩,总投资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已入驻四家中小企业。
2、二期标准化厂房区科技城项目,项目用地约200亩,拟投资2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m2,主要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提供创业平台,该项目于6月份开工建设。
五、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在产业集聚区内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要奔着“招大、招强”的原则引进
中国、世界500强,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超过230万元/亩的项目。
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已成功签约10亿元以上大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亿元,分别是:总投资亿元的麦达斯轨道车辆铝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总投资亿元的新型中空玻璃设备及产品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轴承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项目及总投资亿元的500mw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项目。目前,重点跟踪在谈的项目是一拖集团年产10万辆重卡项目,预计总投资30亿元。
六、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动迁群众临时过渡问题。我区计划拆迁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动迁群众1万多户。随着过渡安置群众的增多,过渡住房房源减少且租房价格上涨,再加上务农方便和学生上学等实际原因,部分搬迁群众希望就近租房,导致动迁农
户难以找到合适的临时过渡房,增加了拆迁工作的难度。
2、基础设施配套还需进一步完善。园区当前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班加点、昼夜施工,但主要干道仍未完全竣工,当前集聚区内供排水、燃气、热力等城市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到位,给大项目入驻带来一定困难。
3、大项目引进任重而道远,真正市外项目少。目前,园区已引进的项目中,除麦达斯轨道车辆铝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外,真正的市外项目少。
4、世界500强项目市外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今年以来,在市领导的指导和园区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已赴4家世界500强企业考察洽谈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已引进项目中,世界500强公司投资项目仅有2个:中信集团的中信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和国机集团的轴承科技产业园项目。由于企业方对市场的考察、研究、决策周期比较长,项目的推进过程相对较慢,目前园区市外世界500强项
目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下步工作打算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
针对目前集聚区基础实施相对薄弱的现状,将继续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去年开工的“二桥九路”今年要全部竣工通车。今年还要新开工26条主次干道、3座桥梁,同时,加快推进伊河治理、水厂建设、热源厂等大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升集聚区投资形象,逐步改善集聚区投资环境。
2、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
一是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进行招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入驻集聚区。二是围绕节会招商,积极组织参加牡丹花会、世博会、豫商大会、广交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形成内引外联、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协调联动机制,提
高项目签约率和入驻率。三是加快推进二期、三期标准化厂房区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协调,力争一季度全面开工,年底前形成规模。
3、加快撤村并城安置小区建设 围绕“依法行政、和谐拆迁、超前建设、亲情安置”的工作思路,对已实施拆迁的地块进行扫尾攻坚,集中力量做好入户丈量、协议签订、交房等重点环节,提前介入工作,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各类重点项目顺利施工,早日建成。尽快启动其他安置小区建设,使附近群众早日住进高楼,利用置换出来的土地大力发展产业,发展经济。要在已开工建设四个安置工作小区的基础上新开工六个安置小区。
4、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园区、伊河治理、中央商务区建设
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入手,切实加大项目服务协调力度,真正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切实加快三项综合项目建设进度。
【建设创新产业园区】推荐阅读:
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07-01
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方案05-27
区创新推进“两化一中心”建设,全面构建“大维稳”工作格局11-08
创新型产业集聚区10-22
论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及投融资创新10-18
电镀产业生态园区建设取得突破07-15
区煤炭产业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0-07
化马湾乡中草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7-03
*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05-14
创新建设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