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创新建设

2024-06-06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精选12篇)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 篇1

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正确途径, 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客观需要。因此, 只有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 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 才能真正达到创新档案工作的目的。

1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客观需要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的一场革命, 是传统档案走向现代档案一个重要标志。档案信息化要求档案工作者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 确立信息和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 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因此, 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创新的客观需要。

2 创新的前提是树立档案信息观

现代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 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各种信息, 更好地开展档案工作。档案信息观的普遍提高是社会各方面广泛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可以为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加强管理服务;也可以为宣传报道、业务咨询提供信息保障。树立“档案是信息资源的观念”, 认识档案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为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创新的关键是加强档案信息专门人才的培养

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既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又热爱档案事业的专门人才, 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努力学习信息知识, 提高信息能力;掌握各种档案工作信息源、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培养信息获取、开发利用、选择、预测、加工、传输、存储、调阅和吸收等能力;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 充实档案数据库。尽快建立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 复合性人才为重点的高科技人才为骨干的档案干部队伍体系, 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 创新的基础是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一部分, 而档案信息数字化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档案信息数字化对加快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档案信息在活动中的基本资源, 在量的积累上要达到一定高度, 经过整合之后能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丰富和完善档案资源建设, 使档案信息“数字化”, 是档案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 也是创新的基础。

5 创新的目的是更新管理模式

通过计算机录入大量的档案信息并编制各种专题目录, 实现档案资料方便快速检索;手工检索向计算机检索的全面过渡, 提高检索效率;启动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建设;建设互联互通的现行文件、档案信息发布平台和查询利用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6 创新的手段是改善服务方式

一是, 让公众熟悉和了解档案工作, 扩大档案工作的知名度;二是, 宣传档案意识和宣传档案工作;三是, 依托现代化设备和手段, 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通过档案信息的上网, 向利用者提供开放的馆藏档案和有关现行文件, 提高服务的及时性。改变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 逐步建立起上门服务、电话咨询、计算机联网等档案利用服务体系, 实现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主动地服务。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并进行连接与共享, 从而准确、及时、简捷、实用地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7 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7.1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 就要加强库房建设、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等。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档案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尤其是推进计算机管理档案, 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 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7.2 加强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档案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性所在。及时接收各归档单位新产生的电子文件, 为归档单位和利用者提供服务;档案馆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 加强对收集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管理。研究电子档案接收、保管、利用的技术方法, 对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 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 信息存储数字化。

7.3 加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

通过软件系统对所有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各个方面能够实行计算机的有效管理、控制, 实现档案工作自动化。该系统是以档案馆为中心, 覆盖归档单位的应用系统。

7.4 扎实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网络的信息资源, 数字档案馆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首先加强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 然后开展对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文信息数据库, 最后将所有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 需要档案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自觉学习和更新知识, 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 变档案整理保管者为档案信息开发运用者。这一切都源于开拓创新, 不断创新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和方式。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重新思考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 创新信息和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 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渝溶.浅谈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J].学校档案, 2006.

[2]孟世恩, 王颖, 何芳.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理论思考[J].档案学通讯, 2004 (5) :29-32.

[3]李爱妹.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档案工作[J].上海造船, 2009 (1) :74-76, 95.

[4]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 篇2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市)市档案局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结合×××实际,适时规划,舍得投入,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相继建成局域网,联入政府网和互联网,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广泛宣传×××,宣传档案工作,主动为领导决策、为基层群众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省、市档案部门的好评和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具体地讲,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适应信息化的需要,实现从传统办公方式向现代化办公方式的转变。一是局、馆所有联网的微机共享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外部设备,局馆长、各科室形成的文件材料由局馆长、各科室负责输入、编辑和打印,不再专设打字员,既节约了设备投资,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二是文件的传递、审核和签批,基本上在网上进行,文件收发也更多地利用电子邮件和政府的金宏电子政务系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局馆内部与外界的联系渠道也明显增多。三是局馆在服务器上设立了公共目录,购买和下载的软件、各科室起草的文件材料、填写的统计报表、输入的业务数据和资料都存在公共目录里,需要时进入公共目录即可查找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四是在建立局域网的同时,投资一万多元购置安装了量子档案管理软件网络版,所有联网的微机都可以安装客户端程序、录入条目、进行查询,极大提高了录入和查询的速度。

其次,突出档案馆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45万多条信息记录的档案文件级条目数据库,对原津科数据库进行了转移、分库与调整,按照《档案著录规则》,对其中错误的和不规范的条目进行了纠正;对革命历史档案和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全宗档案进行了全息录入,已扫描两万多页,初步建立起档案全息数据库;已建立起劳动局招工档案信息数据库,录入信息三千多条;利用多媒体设备对重要的音像档案资料进行了采集、编辑并刻录成光盘。所有这些,都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广泛宣传×××和档案工作

×××是恐龙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为民服务联动等一系列在全国知名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丰富的档案资料。为更好地宣传×××,通过档案让人们了解×××各项事业的发展,早在2001年我们就建成了“×××档案信息中心”网站,开始在网上公布和开放馆藏档案,举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来×××、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历史名人、五大班子机构沿革、古树名木、恐龙化石等展览,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和网上档案宣传。网站共由8个一级模块、25个二级模块、300多个网页组成,设有兰台快讯、局馆概况、档案利用、档案展览、政策法规、×××大事等栏目。该网站已成为世界了解×××,×××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外地人、外国人,尤其是国内外客商了解×××的重要渠道,对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站建成后,《中国档案报》社、省、市档案局以及×××市领导到档案局馆检查指导工作时都浏览过该网站,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人才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微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维护,软件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加工、存储、传递等都需要专门人才,既需要档案方面的人才,又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1999年招考机关工作人员时,我们特意录用了两名微机专业大学生到局馆工作。局域网建成后,我们又利用晚上、双休日时间,加强局馆工作人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软件和网络知识以及英语的培训。培训过程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宗旨,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局馆从领导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人人达到了会用键盘输入汉字、会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文件、会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四会”要求。另外,局、馆还积极派人参加上级档案部门及本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现代化知识和软件使用培训班,组织到兄弟县市区档案局馆参观学习等,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快了局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 篇3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人事信用档案 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62-02

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标志着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工程。现行的人事档案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主要强调人员的政治身份和组织评价考核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记载的很多信息已经失去了作用,而个人信用状况等有关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信息却未记载进人事档案中。企业已经成为人才就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人才流动最快最多的部门。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创新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是我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主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的内涵

何为“信用”,《辞海》的解释有三:一是以诚信任用人,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由此可见,信用含有信任和借贷两层含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信用和经济信用两个方面。社会信用是“人们在为人处世及各种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俗地讲就是“诚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我国对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要求。对于经济信用而言,信用的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以银行、网络、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深度。不仅在市场经济主体方面,政府等公共部门的诚信也更加重要。公共部门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度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计划经济时代,个人信用很少记录在档案中。

个人信用档案是由相关企业、机构、组织产生的,直接反映个人基本情况以及信用状况相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我们将这些历史记录存储于个人档案中。就企业人事档案中,我们将这部分材料称之为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它是企业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企业人事信用档案不是新生事物,也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专门档案,它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全社会提倡的诚信的产物。

21世纪,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对企业而言更是如此。那么企业如何发现人才?如何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并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企业人事档案是职工个人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但是其管理制度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不能对用人单位起到用人依据的作用。企业面对应征的人才,除了传统的招聘流程,可供企业判断是否“人岗相配”的信息来源非常有限,有时只能依赖直觉去做判断,因此误判的几率也时有发生。一旦误判,雇用不适合的人才,不但会造成企业的损失,也造成人才自身的困扰。因此,在市场经济时代,建立企业人事信用档案,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参考的资料量增加,提升企业用人判断的准确度,实现人才市场的双方共赢。在此背景下,建立企业人事信用档案,探讨其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的创新途径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其所在单位或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接收和保管;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的非正式职工、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由其所在地的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接收和保管。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国家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只有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再添动力。当前,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明确,加快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具有良好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

(一)制定人事信用档案工作发展战略。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管理人事档案,是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目前各类人事档案都参照干部档案的模式进行管理。建议国家组织人事部门重视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顶层设计,根据现代企业制度标准,编制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各省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实际,做好与国家、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等有关目标、任务和内容相衔接,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建设性、可行性的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发展战略。各企业要结合上级部门相关规定,进一步理清本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发展的思路,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根本,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为目标,确立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列入本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建设现代企业的重点任务。

(二)完善人事信用档案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是当前企业人事档案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重视和规范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信用信息在采集与使用过程的隐私保护,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可值得我们借鉴:一是通过制定《信息自由法》,规范信息主体采集、传播和使用信息行为;二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法》《企业法》《隐私权法》《统一商业秘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使用过程的隐私保护,同时又能满足社会对政府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殊信息的合理需求。

(三)完善人事信用档案工作机制。科学、开放、高效的工作机制是企业人事信用档案良好运行的保障。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涉及面非常广,影响因素很多,需要统筹考虑组织领导、部门协同、运行机制、目标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各级组织人事管理部门要成立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成立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开展。

2.做好目标管理。对于企业人事信用档案进行目标化管理,在参照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修订,并增加信用档案目标化管理的内容,实现企业人事信用档案目标化管理体系。

3.强化统筹协调。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社会信用记录主要来源于公共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经济信用记录来源于银行、网络、电子商务,以及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等,需要加强统筹,协作推进,形成合力。

4.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奖惩激励制度,支持开展科学研究,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性发展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企业设立信用管理师岗位和建立企业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

5.做好技术服务。在各省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办公室下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系统的设计、衔接、运行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建立信用档案建设规范化管理质量标准,确保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人事信用信息及共享建设。信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加强人事信用档案建设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各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提升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企业人事信用档案网络系统与银行、公安、法院、人事、劳动、教育、科技部门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逐步形成信用信息网络。保障建设经费投入,鼓励跨部门参与,形成多元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强人事信用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打好基础。结合个人身份证号码,建立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记录。建立企业中企业法定代表人、会计从业人员、评估师、律师等各类重点人群的职业信用记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中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自2006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一直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为完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人事信用档案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传统人事档案工作模式发生变革,从而对人事档案管理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管理者和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应明确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目标,探索企业人事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的途径。同时,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引进技术人才和部门间人员交流等有效方式,普遍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实施培训工程,培养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专兼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企业人事信用档案建设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韩家平,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外延[N].经济日报,2014-07-14

[3]黄世喆,郑明.关于企业信用档案概念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3(6)

【作者简介】黄丹妮(1981- ),女,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学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 篇4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1.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企业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 是限制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创新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是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忽视了档案管理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使得档案管理多数流于形式。同时, 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失位现象严重, 档案的“无用论”不断蔓延至整个企业, 导致企业发展边缘化风险危机加重。

2.企业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缺乏制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 不科学规范的档案收集。企业并没有档案收集的相关规章制度, 即便有也多流于形式, 工作人员的档案收集仍然较为随意, 且档案收集的考核制度也不够明确。其次, 不科学规范的档案整理[1]。一些档案人员, 尤其是新入职的档案人员, 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 专业素质高低不一, 在档案的立卷上存在很大问题。如一次立卷现象的出现, 这不仅不利于查找, 还违法了事毕立卷的要求。又如, 不遵循卷内文件目录的顺序组卷, 严重的卷内资料漏失现象等都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 不够坚硬的档案综合管理力度。当前多数企业设立的综合档案管理室是班组形式, 在行政管理上的权限有限, 对档案的综合管理需要向上级主管汇报, 而主管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者, 有时很难顾及其他工作, 这就给档案综合管理带来一定的阻力。

3.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足

虽然当前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网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进步, 但是其资料和文件的传输信息化程度还不够, 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缺乏强力的系统和技术支撑, 即便一些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 但没能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完善, 也会降低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制约企业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

二、促进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的策略

1.转变观念, 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企业管理者及档案人员要转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 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建设和创新发展纳入企业的工作重点内, 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各级领导要发挥引导作用, 要与时俱进,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来技术调整和完善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2]。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管理设备, 建立科学化、创新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质, 加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 吸收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 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感。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科学化和创新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企业在构建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时, 要遵循《档案管理整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企业所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符合国家的制度要求, 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做到有法可依[3]。同时,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服务要求, 通过与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召开会议研讨, 进行全面的讨论后, 起草初步的档案管理制度。需要注意的是, 制定好的档案管理制度采用试行的方式, 在某部门先试用, 发现不足即可进行针对性的更改, 以确保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创新化。

3.电子化发展, 重视电子文件管理

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普及发展, 促进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方式向电子化模式转变, 即由传统的可视记录识别转换为机器识别代码型发展, 机器识别代码型即所谓的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文件材料相比, 电子档案管理下的电子文件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 修改形成后, 即可贮存到办公的信息数据中, 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即可实现信息的共享, 弱化了档案和文件的界限。同时, 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 电子文件凭借其快捷、精确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 电子图纸也以巨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手段和辅助工具设计的电子图纸, 不仅易于存储和查询, 还更加形象具体。此外, 传统的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和人事档案等分类被取代, 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流程和管理模块的设置和发展。利用电子文件管理, 能将分散在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档案信息通过利用计算机规定的指令来随机调整和设置分类方案。因此, 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工作, 必须加强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管理, 实现企业档案的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创新化发展。

三、结语

总之,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高效生产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管理, 必须与时俱进, 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创新化;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 提高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必须强化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重视电子文件管理, 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企业档案管理的最大功能, 实现价值最大化, 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我国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 档案管理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保障, 而且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增强企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重点探讨了促进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技建设创新,企业

参考文献

[1]胡玉怡, 万东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治淮, 2012, 26 (10) :14-15.

[2]段虹.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6 (7) :19-20.

档案宣传工作创新与思考 篇5

摘要:档案宣传工作是增强社会意识、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措施,是档案工作做好的关键,加强档案宣传尤为重要。本文从档案宣传工作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档案宣传的制约因素,提出档案宣传工作应突破创新的方案,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档案宣传现状创新

档案宣传工作是提高档案工作知名度,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档案事业尤为重要。通过档案宣传能起到传播媒介和激励鼓舞作用,能够促进和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社会档案意识是社会各界人士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它的强与弱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兴衰。因此,随着《档案法》的公布实施以及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档案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进以往的宣传手段,积极寻求更加科学有效完善合理的档案宣传方式,使档案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促进档案事业的进步。

一、档案宣传工作现状

档案宣传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没有间断过,然而宣传模式单一,档案部门职责界限模糊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目前来看,档案宣传效果并不明显,全社会档案意识依然相对薄弱。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意识模糊,很多人不了解档案为何物,很多人认为档案只是对个

人有用的材料,档案工作不是特别重要。

(二)对档案和档案宣传工作不理解,这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因为档案在历史上曾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长期以来只是统治阶级才能查阅利用,带着一种神秘不可靠近的色彩,这种心理因素导致很多人对档案“驻足观望”。

(三)档案意识单薄,人们在处理文件时很少考虑归档问题,很多情况下随

处丢放,不进行分类整理,在头脑中没有意识到档案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四)档案唯我独用,不愿集中归档统一管理,不能是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正是由于档案意识的薄弱造成了许多不利档案事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迫在眉睫。

二、档案宣传工作效果不好原因分析

(一)宣传主体不明确。我国的档案工作是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其经费来源由政府财政拨款,因而档案工作带有极强的行政色彩,这一方面使得档案工作有了稳定、可靠的保证;但另一方面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表现在宣传工作上就是宣传主体不明确、职责不分、权力错位,将本应由档案部门承担的责任让位于政府,而政府部门由于精力有限,对宣传不够重视,致使档案宣传工作出现无人可管的局面。

(二)宣传对象不明确。由于以往过分强调档案工作的政治性,使得档案宣传工作的对象是集中在领导部门以及档案部门本身的圈子内,致使档案宣传工作始终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宣传对象不明确,目的性、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

(三)宣传手段单一。档案宣传工作一直在做,然而但这种宣传更多的是通过张贴海报或通过专业期刊,而很少见诸于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更易被大众接收和接受的新闻媒介,而由于专业期刊受到专业的限制,读者较少,导致档案宣传丁作的受众面过窄,不利于档案 的社会宣传。

(四)宣传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目前我国从事档案宣传工作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人士,而多是借调的其他部门人员。他们或是只了解档案学知识的档案专业人员,或是只了解宣传传播学知识的传播学人员,又甚或二者都不了解的其他人员,这就使得档案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

(五)宣传力度及持久性不够。宣传学原理告诉我们:宣传效果与宣传的力度及持久性有很大的关系,当宣传的力度及持久性够深、够强时,则宣传效果较好,反之,亦相反。而目前,我国的档案机构和部门在宣传工作上多采取蜻蜓点水又或一带而过的方式,宣传时仅宣传丁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缺乏对馆藏档案内容的宣传,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及编研成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往往当 现了较重大的事件或大型活动时才宣传,忽视了平时宣传的重要性,这样导致了宣传的力度和持久性不够,宣传效果一般化,“ 雨过地皮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如何取长补短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一)明确档案部门主体地位,以主人翁意识做好宣传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非一己之力所能胜任。这要求档案部门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借助社会其他部门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以实现档案宣传工作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改变以往宣传对象只针对政府部门的局面,面向社会全面进行宣传,走全面特色宣传之路。拓展宣传渠道,可以延伸到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不同的广播平台,内容方面须在 “新”字上下功大。要找准切入点,取材新颖,贴近群众生活,把握社会荚注的热点、群众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宣传内容应做到面向大众,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的开展档案宣传。首先打破档案只是为政府等少数部门服务的意识,然后面向社会不同职业的人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宣传。

(四)把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坚持经常,抓住有利机遇,长期宣传,使档案和档案工作深入人心。人们的档案意识还不强,靠那种突击式的宣传显然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有坚持不懈、广泛而深入地抓住有利机遇,开展长期宣传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化发展,逐步推动整个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的提高,由潜效应变为显效应。

(五)配备专人建好档案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档案工作。档案网站是由档案部门建立、被链接在一起并通过因特网或各级公共网络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的电子文档的集合。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通过档案馆指南、档案部门机构设置、职能简介、政策法规、档案馆室业务工作、经济科技档案工作、档案教育、国际交流、政府信息公开等栏目的设置,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

档案工作与创新思维 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档案工作;方法研究

都说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作为人类进步的重要的引擎,创新与科技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助力。对于档案工作来说,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带动了档案工作的数字化革新。

一、档案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人员流失严重,专业化不足。档案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枯燥的工作,需要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而在当下,片面追求速度与追逐利益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也导致很多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改行,档案工作的人员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时,有相当部分的从业者,他们每天只埋头于工作,没能及时了解与跟进与档案相关的其他知识或信息,专业性不足。

欠缺创新思维,不能与时俱进。数字化不仅是个概念,还是一种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的现实存在。对档案工作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档案业也正如其他传统行业一样,面临着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型,更是意识与思维的转型,但是我们很多从业者明显缺乏这种意识,特别是欠缺创新思维。一旦面对新问题与新的挑战,就无法应对。

二、档案从业者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要树立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或创新意识往往需要后天的培养。档案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意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不同意意见或看法,敢于怀疑态度,敢于表达,并挑战传统,并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树立创新思维和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

(二)要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且不介意它的平凡、微小与细碎,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档案从业者只有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才能够愿意为其主动投入精力,积极思考,从而形成有创建性的意见,并付诸于实践,进而改进工作。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热爱档案工作是这一循环系统良性运作的动力与基础。如果档案从业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感,甚至是不喜欢,那则就很难实现或谈得上进行创新了。

(三)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创新不是空想,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基于个人或集体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之上。如同一个没有任何人生和社会体验的初生的婴儿,他/她需要有相当的“经历”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对档案从业者同样如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自己的学识,通过努力工作克服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增长自己的见识,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才能提出富有创新性的好点子。

三、创新思维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面对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从业者要结合行业自身特点,立足本职工作,合理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性应用。档案工作也只有与社会发展趋势的相符,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主动探索,实践上积极创新,才能实现持久、健康、良性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要做好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业持续健康发展,一套完备的档案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必不可少。高校是我国档案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要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首先将创新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去。从教材、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评估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型的教与学,为培养创新型档案人才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除为高校档案专业学生提供人才培养机制外,我们还要为档案从业者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平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秉持公平、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优胜略汰,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鼓励他们多与国内外的同行交流,开展学术交流,积极拓展眼界。完善档案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鼓励岗位创新。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实操性的档案工作评估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合理的劳动收入,解除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富有创新思维的专业化档案队伍,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二)档案数字化工作创新

传统的纸质化档案,虽然具有可信度高、不容易被篡改的特点,但也存有效率低、工作量大、存贮空间大等明显缺陷,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档案因其便捷性、高效性、存贮量大等优点正日益受到推崇。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建设与创新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在“大数据”的时代,档案作为一种原生资源信息,越发受到人们重视。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创新,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而且还可以为社会为公众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三)档案资料收集和档案服务的社会化创新

在美国,机构或个人捐赠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十分活跃,捐赠已成为美国国家档案馆等机构收集档案资料的重要途径。接收捐赠的档案机构会将捐赠者的信息记录在册,让他们充分感受捐赠的社会意义。捐赠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档案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公众的积极参与,也拉近了档案从业者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了行业的社会化程度,便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这种社会化的档案捐赠制度在我国也非常适用,政府应加以扶持和鼓励。

目前,我国档案服务,受条件、政策等制约,档案服务的范围和社会化程度还比较低。我们可以从推进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档案工作与社会需求同步。此外,加大档案的开放度,面向公众开放档案,允许公众进行查阅、借阅。

四、结语

公路档案建设创新管理对策研究 篇7

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由管理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等资料组成。管理资料包括招标文件、评标报告、合同书 (施工、监理、检测、安全、廉政等)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检查、考核情况, 工程质量监控的有关文件, 建设单位的往来文件 (设计、施工过程中重大技术问题往来文件、会议纪要;上级单位有关指示等) , 竣工验收文件, 交工验收文件, 各参建单位的总结报告等。

施工资料一般由施工控制文件和工程实体资料组成。施工控制文件包括工程质量往来文件, 施工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处理方案、施工工艺、质量检测记录及观察记录等, 交工验收施工单位的实验、检验、评定资料, 安全生产有关资料, 进度计划、批准文件, 施工原始记录等。工程实体资料包括路基工程资料、路面工程资料和桥梁工程资料。监理资料包括监理管理文件, 工程质量控制文件,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文件, 监理日志, 会议记录、纪要等。

公路档案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真实记录, 为整个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维修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要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必须做好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

二、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意义

(一)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可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 工程施工的每一步都牵涉到工程资料的产生, 所以必须要及时地收集才能有效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公路工程可分成三大部分: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开工前需要现场踏勘, 校对地形, 核实土方量, 申请开工, 建造临时设施。对于工程资料来说, 现场踏勘将会产生测量记录, 校对核实有可能产生设计变更, 所以工程开工报告是合法必备的手续也是资料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公路施工中所做的工作更为繁多, 因此需要的内业资料也就更多。从土石方的增减到放样、清表、施工、养护, 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相关的记录。一方面这些记录描述了工程进度情况, 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对工程质量的书面监督, 根据这些材料和现场进行对比, 可以很好地了解施工队伍的负责程度, 因而可以使施工队伍更谨慎地完成施工任务。在公路现场施工完成后, 必须进行工程交工验收,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投入试运营2年后还将进行竣工验收, 这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从外观面貌到内在质量, 这些都是公路工程施工接受检验的内容, 同时还应提交工程项目相对应的资料, 也就是书面的工程施工记录材料。所以说,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贯穿工程项目的始终, 可以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质量。

(二) 工程资料可以对现场施工起到监督作用

工程施工中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从内业资料上反映出它的时间、数量、人员、规格等特性, 在这里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工程是否含有缺陷, 诸如缺少报告、标高高低、数量误差等等, 都可以从资料中得出。就拿《工程土石方填筑检验单》来说, 首先必须由施工单位提供验收的桩号、结构 (厚度) 、数量、压实等情况, 然后会同工程建设单位 (或监理单位) 进行抽样检查, 检查的情况和结果就记录在《工程土石方填筑检验单》上, 施工单位由此可以对自己的施工质量状况和尚未注意到的问题进行纠正, 如公路压实度不够、标高未达到等等。对于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来说, 就可以较清楚地知道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并及时有效地提出工程整改意见或建议。

(三) 工程资料为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

有了工程内业资料的跟踪, 项目负责人不用再凭着零星的材料和自己的记忆来对整个工程的各个施工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在及时搜集的情况下, 有关工程的各工序相关细节都存在于工程内业资料中, 一旦发生意外情况 (如数量不符、质量差异) 就可以凭借资料记录追查到其中的原因, 也方便了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实施有效跟踪管理。尤其在工程发生分包的情况下, 在项目结算方面更见内业资料的作用和功效。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凤凰县堤溪大桥发生坍塌惨剧, 在对此事故的调查中, 大家从各类报纸上可以看到, 国务院事故调查领导小组首先采取的一项措施就是:封存大桥项目所有资料以及工程监理资料待查。从这项措施中不难看出公路工程档案资料是何等的重要。

三、创新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对策

(一)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组成部分的不同, 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首先在工程管理资料上要建立各职能科室管理制度, 管理岗位职责、检查考核办法、安全制度、安全预案等。其次, 在施工资料上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安全制度、安全预案、档案管理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等。最后, 在工程施工监理资料上, 明确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监理办公室职责、监理人员工作守则, 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此外, 还要建立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制度, 人员调动时的资料移交制度。

(二) 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 建立各部门的档案资料检索系统

档案检索是指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存储和根据需要进行查找的工作, 它是开展提供利用工作的基本手段, 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档案检索系统是将已整理好的档案经过著录和标引, 按规定顺序排列而成的数据库。它能对按照整理体系保管存放的档案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集中和积累起来, 以备人们按照不同的特定要求, 从中检出所需要的档案。按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手段, 可分为手工检索系统和机械检索系统两大类。手工检索系统是以卡片或书本形式的目录、索引为基础的人工查找系统, 使用方便, 成本较低。机械检索系统是使用电子计算机等存储在磁带、磁盘、磁鼓, 以及缩微胶卷 (片) 中的档案线索。现代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要求要有效的利用计算机资源, 建立各部门的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的检索系统。按照工程档案资料的性质和类型, 收集整理部门的档案资料, 并将这些记录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编号。通过建立各部门的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的检索系统, 可以有效地提高各部门的档案资料管理水平, 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效率。

(三) 加强业务培训, 做好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和搜集工作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随着公路工程的施工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中, 档案资料工作者要及时地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和搜集工作。首先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专门搜集和整理工程施工资料的工作人员, 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这些专业的工作人员就要认真负责地搜集整理整个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 这样可以详细地记录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施工过程, 按档案归档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资料库。工程项目的领导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专家对负责搜集整理工程施工资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职业化道德教训, 以确保搜集整理的工程施工资料齐全、规范、有存档价值, 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四) 加强资料核查, 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公路工程施工资料要为以后的公路工程信息查询提供依据。所以档案资料工作者要做好工程管理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等资料的管理工作, 根据各施工环节中形成的资料, 要及时反复对施工资料进行科学检查、核查, 发现资料错误要及时纠正, 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工程施工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 要确保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在用计算机建立工程施工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的时候, 也要确保各工程项目的各部分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公路档案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的真实记录, 为整个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维修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操作上出现很多程序、细节方面的问题, 要针对这些问题, 不断创新对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 最大限度地保证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促进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有效归档管理, 从而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摘要:公路档案建设中的公路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建设中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真实记录, 为整个公路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维修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分析了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 以及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意义, 探讨了创新公路档案建设中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资料,公路工程,档案建设,重要意义,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迎宾.浅析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重要性及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18) :206.

[2]宋嫣玲, 穆银海.公路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2, (22) .

[3]陈瑞娟.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流程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 (20) :94-96.

[4]佟敏.试论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J].魅力中国.2011, (18) :133.

创新档案管理 服务企业建设 篇8

一、深化认识, 讲究实效, 切实突出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建设主题

围绕大局, 搞好服务, 是企业对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 是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作为档案部门要站在“找准位置、有所作为”的理论高度去思考、去研究档案服务工作的实际意义, 要立足档案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探讨、去实践档案工作的服务主题, 更好的运用档案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对于企业档案服务文化建设工作,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深提高认识:

1. 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是档案服务工作的方向。

围绕企业工作大局的需要, 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 是我们从近几年来档案事业发展中总结出的一条基本经验, 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开展的“用财富的观念重视档案资源、用财富的观念管理档案资源、用财富的观念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用户是上帝, 效益是根本”的理念, 实施电话调卷、预约调卷、主动送档、围绕重点跟踪服务, “服务承诺”, 节假日轮流值班, 重大活动积极和主动参与等档案服务工作都取得了好的成果和效果, 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欢迎, 成为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在开展创新档案服务工作中, 要牢牢把握“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这一方向, 不求形式, 不做表面文章, 实实在在地为企业的各项事业、为职工群众服务。

2. 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实际效果是衡量档案服务工作优劣的第一标准。

随着档案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愈加自觉, 档案的价值和档案工作的综合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实践证明, 档案服务工作开展的是否成功, 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在于这项工作是否推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参与了先进文化建设, 是否被职工群众所欢迎。档案工作作为企业整体发展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其他部门一样, 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工作优劣的第一标准。档案服务工作只有符合企业工作大局, 符合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3. 档案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保证。

档案服务工作是一项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的工作, 是一项必须集中精力不断创新的工作。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档案服务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就必须不断更新, 服务机制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做好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学习新知识, 研究新问题, 工作中明确“服务”这个主题, “找准位置, 有所作为”, 拓宽服务领域, 改进服务方法, 要增强政治敏锐性、预见性和前瞻性, 使档案工作围绕全厂大局工作有计划、有准备、有预案、有重点的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 使档案服务工作在创新中保持勃勃生机。

二、统筹兼顾, 把握重点, 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事业发展建设

档案工作为企业构建“和谐文化建设”服务, 紧随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进程, 找准档案工作服务“和谐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结合点, 把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构建企业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域覆盖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发展到哪里, 企业和谐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服务, 档案工作就做好什么服务。按照企业的工作大局, 要以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功能建设, 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业务文化建设, 档案队伍建设, 档案基层建设为重点, 推动全厂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适应企业工作大局, 职工群众对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

1. 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系统的重点工作, 是新时期档案部门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 (室) 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 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是档案工作实现历史与未来有机链接的战略之举, 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 全面快速推进数字档案信息化建设。

2. 档案馆功能建设。

档案是宝贵的财富, 一个档案馆就是一座“金山”, 档案馆 (室) 作为企业机关职能部门之一, 档案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具备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源这三项基本功能, 而且还具备保存企业文化遗产, 维护历史真实面貌, 编史修志, 定额编制, 产权认定, 繁荣科研, 发展经济, 宣传教育等功能。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围绕生产中心任务,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为生产勘探开发、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档案服务, 充分发挥档案馆 (室) 的基本功能, 把企业档案馆 (室) 建成档案安全的保管基地, 爱国主义、新员工入厂教育基地, 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做出档案工作者的应有的贡献。

3. 档案法制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和增强法制意识, 坚持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深入开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山东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践和宣传教育活动, 不断提高档案事业法制化管理水平。

4. 档案队伍建设。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者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领导对我们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面对新的形势, 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要坚持以加强素质能力建设为重点, 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 一方面要创新培训方式, 提高培训质量, 确定档案工作者急需培训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教育档案工作者,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注重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通过学习, 更新知识, 成为符合档案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需要, 掌握档案工作的方法和规律, 提高业务能力, 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5. 档案业务建设。

档案业务建设是档案工作为企业工作大局服务的根本和前提,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或放松这方面的工作, 档案部门要以维护企业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 促进档案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为目标, 全面深化档案业务建设, 推动各项基础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6.基层档案建设。

基层档案建设是全厂档案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档案室是全厂档案系统的重要管理、联络网络, 也是收集、整理、归档、移交档案资料的根本来源地, 最基层、最基础, 加强配套规范管理, 尤为重要。积极进行规范化装俱配备, 使基层档案室达到保管保护条件, 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档案寿命。

三、未雨绸缪, 常抓不懈, 做好档案安全保管保护工作

档案安全保管保护在档案工作中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 档案安全重于泰山, 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 必须时刻牢记、常抓不懈, 实践证明, 不仅要保证档案在保管环节的安全而且要保证档案在利用环节的安全, 不仅要保证档案实体安全, 而且要保证将档案信息的安全。目前在企业档案室现代化设备完善配套的基础上, 加大规范管理、保管、保护力度,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馆 (室) 设施和档案保管条件, 保证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日常对档案系统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强化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应急防范机制, 充实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日常做好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 做到能利用副本的一律不提供原件, 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坚决不提供, 提供利用的档案不丢失, 不损坏。要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确保档案数据的绝对安全。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 篇9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创新

城建档案方面信息资源, 同城市的建设规划与日常管理运转等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在我国目前城市的发展建设快速前进背景下, 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利用, 且获得了显著的成绩效率, 一度被作为档案领域的典范, 成为城市数字化建设发展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伴随着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及国家经济体制和政策体制日益深入完善的大发展背景下, 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 逐渐呈现出了社会适应度不足, 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因素, 诸多挑战相应的出现, 迫切要求了城市建设档案信息建设工作方面的创新。

1 我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根据2007年全国城建档案业调查统计可知, 目前我国已陆续构建的城市建设档案馆与城建档案科室达近1700个, 其中包含了地级单位以上的城市建设档案馆250余个, 馆藏资源总量逾4000万卷之多, 全国近60%的地级城市陆续构建了城市建设档案馆、30%左右的县市级城市建设档案馆, 进行了独立门户网站的搭建, 从软硬设施配置的综合情况来看我国当前多数地级概念以上的城建档案馆, 已陆续构建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馆藏资源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从07年的调查来看, 对档案目录方面实施机损与管理的馆室为532个, 实现对档案的全文进行数字化形式管理的馆室为187个, 所构建地下管线系统共计75个, 手工进行管理发展的机构共1098个, 占据了总体数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以此可知我国目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仍具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因为各地域经济水平的不同, 所以城建档案的建设发展程度层次, 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化, 产异化的背后同时也隐形的存在着村类问题, 诸如馆藏资源单一问题及技术运用不足问题等等, 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

首先从档案归属及流向方面来讲。伴随国家的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城市建设职能愈加复杂明细化, 这使隶属于城市建设部门管辖的城建档案馆在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方面呈现出更大的困难型, 相关资料信息收集不足, 逐渐成为工程竣工资料充斥的保管单位, 馆藏资源单一等情况相应呈现, 使得城建档案方面的资源信息价值及利用效率急剧下降。

此外在发展中城建档案专业性能得不到满足, 在相关新设计勘察资料及新材料工艺方面的资料得不到有效地收集利用, 且在发展中相关管理人员存在着重视资料收集, 轻视档案资源的利用开发情况, 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方面而言, 无论是经验还是经费抑或条件与理论水平等各方面, 均显视出十分欠缺的情况, 对于基础理论的积累及创新相对匮乏, 这为城建档案的实际工作持续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再者在档案信息化发展方面,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和数据库技术方面的发展, 尤为薄弱, 这对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呈现着明显的违悖情况。同时因信息化发展程度的地下, 也为档案的查阅使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因此数字化档案的建设, 在当前也愈发成为城市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 一项丞待解决的问题事项。

3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3.1 促进体制创新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从体制上讲, 就是要创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 创新城建档案内在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 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提高城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建设行政职能强化城建档案业务指导、规范编制和及时报送, 确保城建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果更加显著, 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出的贡献更加突出。应该说,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 城建档案与建设职能是鱼和水的关系, 只有融入建设行政职能之中,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才能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3.2 加强理论创新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理论创新至少有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借用成熟的档案学理论体系, 对城建档案工作中“档案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建立起城建档案工作的理论框架;二是对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展开研究, 突出“城建”特色, 充分汲取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结算以及材料等科学技术领域理论, 组织起城建档案工作的理论骨骼和肌体。

笔者认为在理论肌体构建方面至少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对建设过程进行研究, 归纳出城建档案生成理论, 显然这个生成理论不同于档案生命周期理论, 它是对城建档案生成程序进行研究, 不是对某一档案生命进行描述;二是对城建档案类别进行研究, 归纳出城建档案编制和库房管理理论, 考虑档案来源、专业属性、工程类别等等。三是对城建档案载体、文件、图纸、格式、符号进行规范研究, 形成各种国家标准, 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细致的工作, 对城建档案理论创新具有基础性价值。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要能解读才会有保存价值和可开发性, 而城建档案的解读远比一般的文本文件要复杂得多, 必须要以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做基础。

3.3 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工作

3.3.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要围绕档案收集、保管来开展。要将档案编制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与档案接收和保管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结合起来, 不断引进和开发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平台, 提高编制质量, 提高接收效率, 创造开发利用条件。

3.3.2 安全管理:

档案资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高耗的过程, 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安全性脆弱的时代, 这一对矛盾提示我们技术创新既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又要用技术创新提高安全水平。安全管理既包括信息不会丢失、不被破坏, 还包括信息不被窃取、不被滥用。

3.3.3 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力量, 又是运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主体。人才一靠培养, 二靠引进, 关键是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锻炼人、发现人、培养人、提拔人。对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上的要求, 也要有从业操守上的要求, 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 进行管理深层次加强, 推进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文华.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J].档案学研究, 2008, 102 (3) :21-24.[1]李文华.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J].档案学研究, 2008, 102 (3) :21-24.

[2]王伟征.试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 2009, (7) :51-52.[2]王伟征.试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 2009, (7) :51-52.

[3]耿玲玲.城建档案的动态管理[J].档案管理, 2010, (4) :87.[3]耿玲玲.城建档案的动态管理[J].档案管理, 2010, (4) :87.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与创新 篇10

一、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意义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运用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是企业的发展动力,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档案信息化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 因此,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企业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 有利于文档管理规范,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信息资源, 使企业真正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 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各大企业对于档案信息业加大了投入力度, 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开发档案信息数据库, 为企业的深度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现状, 企业重要使用瀚海之星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对馆藏档案进行条目化管理, 利用软件进行查询检索, 扫描条形码进行文件借阅, 瀚海之星与企业OA系统、AVDIM、CAPP系统的无缝链接实现电子文件的预立卷管理, 电子文件网上分发, 进行馆藏档案数字化转换。

(二) 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 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促进了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但是, 企业档案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有很多部分组成, 各个部分要协调在一起才能够正常的运转, 因此,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科学的规划, 是其具有规范性。但是, 档案信息化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 造成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在建设的过程中效率低下, 相互影响, 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2. 档案资源利用处于被动状态, 仅停留在计算机管理档案水平。

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跟其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衔接, 没有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即利用网络资源使档案管理与生产活动以及文书处理结合起来, 实现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但是, 由于档案信息化的程度较低, 档案资源近停留在计算机管理水平, 处于被动状态。

3. 缺乏档案复合型人才。

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化不高, 国家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有关,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专门性人才的缺乏。档案信息化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工作, 许多企业档案人员要么缺少强硬的信息技术知识, 要么对于档案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达不到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 阻碍了造成档案信息化发展速度。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企业档案对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系统、可靠的信息资源, 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 因此, 本文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些设想, 使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更顺利的进行。

1.构建信息化建设模式, 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档案信息管理来说特别重要, 因此, 要加强电脑的硬件设施以及各种操作系统、安全系统的建设, 还要利用多媒体建立各种档案数据库, 构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真正实现档案的网络化和数据化, 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

2.加强信息化安全体系, 确保档案数据安全。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对于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要特别的关注, 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因此, 要加强信息安全体系, 对于数字化的档案要加密防护, 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病毒防护, 并安装网络防火墙, 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企业档案的安全性。

3.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培养信息化人才创新意识。21世纪的国际竞争, 归结起来就是人才的竞争, 同样, 企业档案化信息化也建设离不开人才, 只有加强人才建设, 档案信息化才能真正的实现。因此, 要引进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 对档案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还要引导档案信息化人才转变观念, 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 建设一支信息技术强硬、专业知识牢固的复合型管理队伍。

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任务任重而道远, 努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企业档案对于企业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对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索, 并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提出一些设想, 以期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注释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篇11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创新

近几年来,高校的档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地位逐步提高,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提出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传统文献领域的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确立档案工作在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决定了服务创新的必然性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之一,汇集着大量的信息,且是最原始、最可靠的信息,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利用价值。高校作为国家科研的重要基地、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成为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数量最大、最丰富的馆藏档案。这些档案资源只有开发利用起来,才能体现它们应有的价值。档案工作者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理档案,有的放矢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学校各类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然而,目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高校仍占主导地位,各高校的档案利用率仍很低,多数珍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掩埋在历史的灰尘之下。高校档案的价值在于被利用,这需要通过人的劳动,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开发才能发挥出来。为此,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实现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从社会需要、学校需要的角度出发,以学校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

(一)模式创新

目前,高校档案馆(室)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挂靠校办或党办之下的非独立结构,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面向办学的要求。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应当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将档案馆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将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注重学校的未来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到位,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二)思路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盲目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各自攻破,封闭自导的状态,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把档案管理的知识化、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

2.管理内容创新。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人们至今仍然会感到馆藏资源的不足。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用户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管理方式创新。通常档案管理的好坏往往要通过对管理水平的评价来确定,如单纯地看档案管理场所、设备和馆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主要应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人才资源创新。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要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三)手段创新

1.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利用手段是手工的,严重阻碍了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程度。因此,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要积极参与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四)实践创新

1.加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向新层次、新台阶。

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展资源整合。优化馆藏,提高档案利用率。强化信息技术利用。及时购买档案管理软件,扩大对于数字信息的发掘、整理、组织以及使用,设计一个多功能并具有吸引力的网站来指导用户直接使用各种有用的网上资源。

3.建立档案管理人才竞争机制,鼓励馆员轮岗,带动知识在馆内流动,在工作中学习、成长。对那些通过写作、出版、讲座,或以辅导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隐性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组织文化。同时,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同时,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如计算机课程培训、归档文件整理、相关档案法律文件、保密知识等。

档案工作创新建设 篇12

一、高校档案的人文教育价值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其成员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还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高校拥有悠久的大学文化资源、优秀的革命文化资源、杰出的名人文化资源、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典雅的文物文化资源及辉煌的建设成就, 是一代代师生人文精神的凝结, 是学校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材。学校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达到校园精神的传承、培植与创新, 对学生高尚品格的培养、良好情感的塑造、健全个性的完善、创新品格的养成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内涵丰富的高校档案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而且档案的直观性、神秘性和原始性特点,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人文教育的吸引力, 这也是课堂教学和常规教育难以取代的。把高校人文档案运用到大学文化建设中, 更能凸现出它深厚的文化背景、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山东农业大学利用档案制作“百年农大”校史展览, 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理想和传统教育, 爱校敬业、自律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 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开始零距离地走向师生, 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 体现了学校传统文化品位和校园精神, 反映了学校的风采和风貌。

二、高校档案的文化育人价值

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文化, 展示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档案, 记录着师生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创造的教学科研成果, 不仅是学校学术水平的真实反映, 更是大学文化的深厚积淀, 同时也是学校历史的延续和学术的传承。开发利用教学、科研档案, 通过举办教学科研成果展、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告会、科技知识学术讲座等活动, 大力倡导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丰富和发展知识, 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 在名师学者、专家教授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开拓创新。

创新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 档案的完整、严密、系统本身就是学风严谨的体现, 可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养成对客观事物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及事实求是的批判精神, 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巩固所学的知识, 完善优化知识结构, 活跃思维, 提高学识水平和修养。

近几年来, 山东大学档案馆利用名人档案先后举办十多个大型展览, 展出了山大各行名人47位, 通过展览每位名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专家、教授、学者, 宣传了山大的历史, 弘扬了山大的文化。每一个名人都是一根链条, 把他与山大的历史, 与其他名人串起来, 形成了一种名人文化现象和名人文化效应, 从而形成了山东大学校园靓丽的风景。发挥了档案在文化宣传、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特殊功能, 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三、发挥高校档案文化价值的建设思路

1. 要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就必须不断丰富档案资源。

档案室在依法接收学校各职能部门归档材料的同时, 还应认真做好学校历史资料及重大活动档案的征集工作, 进一步加强校史文献的征集工作, 做到全局思考, 统一规划, 角色交叉, 常抓不懈, 真正做到“四个必须要”:一是必须要有针对性:主要抓好本校历任校领导、著名教授、著名校友的文献征集工作;二是必须要保持经常性:采取走访校友、馆际交流、网络信息等方式开展征集工作;三是必须要有特定性:学校重大活动、校友聚会、校友参观等都是开展征集工作的好时机, 各种媒体中有关学校的报道也要注意收录;四是必须要有交叉性: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做好档案工作, 又要有文博意识, 特别是要关注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 把常规归档和即时归档紧密结合。对一些重要文件、重要实物等不能依照传统归档理论作唯一性归档处理, 要做到交叉收集。只有做到这“四个必须要”, 才能不断夯实档案室人文教育基地的基础。

2. 不断强化档案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识,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档案部门应当把服务于大学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整理规范化、目标管理制度化, 强化服务意识, 使学校档案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所以档案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也就是说, 档案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档案的保管者, 也应该成为档案史料的研究者、本校文化资源的开发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档案员, 都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强化参与意识, 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上下工夫, 在研究校本文化的个性特色上下工夫, 努力寻找档案工作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凸现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开发校本文化资源的过程中, 要突出导向性, 成为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动力;也要体现群众性, 贴近学校和社会的主旋律;更要强调特色性, 传承和发扬学校优秀历史传统, 挖掘、提炼大学精神, 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文化。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当理清人文教育基地的建设思路, 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不断强化档案参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识, 为建设先进的大学文化提供多功能、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上一篇:河道整治下一篇:信息化与高等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