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课程改革

2024-05-23

礼仪课程改革(精选12篇)

礼仪课程改革 篇1

古语有言:“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礼”是不能被忽视的。知晓礼仪的原理和规则, 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促进交流了解, 彼此信任, 消除隔阂, 营造良好氛围, 正所谓“礼兴人和”, 有了礼仪, 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 尤其是在进入了21世纪———人才竞争的时代, 高校礼仪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 高校中礼仪课程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诸多不足之处。针对礼仪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就解决好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礼仪教学实践与探索, 对高校礼仪课教学的改进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一、高校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 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已普遍开设社交礼仪课程, 作为公修课, 一般每周两个学时, 一学期完成。在教学模式上, 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室为中心, 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 “教”始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中心, 教学方式也主要是教师在课堂说教和简单的礼仪示范, 礼仪规范基本是纸上谈兵, 形式化, 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更无法达到职业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有余, 重学不足;灌输有余, 启发不足;复制有余, 创新不足。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显得陈旧与落后, 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 我认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创新为核心, 创新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快捷地掌握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教学上, 我们应更多地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讲练式教学法:即按照礼仪课程的教学体系, 把讲授知识、模仿练习和人际交往实践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礼仪进行综合阐述, 通过图片、音像和示范等方式展示标准礼仪, 要求学生进行站、立、行、蹲姿、引导客人、介绍、握手等具体礼节规范的训练, 安排他们分组练习, 互相观摩、互相纠正, 共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突出听、看、做、练等需要亲身体验的关键环节, 在轻松自如中加深对礼仪知识的掌握,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受学生们喜爱。

2、讨论式教学: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 独立思考, 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推荐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概括点评, 这一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热烈讨论, 各抒己见, 即使是错误的, 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 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 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 在讲授现代交际礼仪的意义和作用时, 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行为, 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 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和演讲。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 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 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 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 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印象十分深刻。

3、情景模拟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为学生设定课程总体框架,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模拟设计。教师注意指导学生, 使得模拟内容与礼仪情景相符合, 并且注意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在模拟教学之初, 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教师可以稍加提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中相互评议, 在进行中提高。在整个模拟结束时, 教师应及时将模拟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归纳总结, 使之上升为理论化、系统化内容, 便于学生在整体上的全面把握。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4-6人, 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 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 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 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课上大家现场点评,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学生非常投入, 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4、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其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 模拟招聘训练、自我介绍演讲、剪彩仪式礼仪知识大赛等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项目工作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 要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并且通过实际运作, 训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 改善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 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极好的“情境”和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理论讲解的同时, 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通过一些图片、声音、影像的直观再现, 将礼仪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如在讲授“仪表仪态”章节时, 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的着装、化妆及仪态的教学视频,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加深对礼仪课程的理解, 提高了教学效果, 让学生也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友华公关与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6月

[2]王艳珍关于高校开设礼仪课程的探讨教育与职业, 2007年4月

[3]杜南岚胡友根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有效途径的探讨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年8月

礼仪课程改革 篇2

张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550081)

摘要 《护理礼仪》课程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院校纳入了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科目。这种先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医学、护理在校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自尊感,便于今后能更好的适应医学事业。关键词 护理礼仪 课程改革

纵观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以及护理模式的改变,各级各地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医疗和护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已成为各家医院屡见不鲜的医院理念。所以礼仪教育也在这种趋势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护理礼仪》课程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院校纳入了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科目。这种先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医学、护理在校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自尊感,便于今后能更好的适应医学事业。但是本人经过三年的《护理礼仪》教学后有所体会和总结,试提出几点改革意见仅供参考。

1.课程设置方面 1.1教学时间设置

1.1.1开设在护理专业课之前 据本人调查了解到,在很多护理院校《护理礼仪》课程均被安排在护理专业课之前进行教授。鉴于《护理礼仪》课程专业要求不强,学习内容不深奥,将这门课程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入门过渡学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通过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若是在课堂上列举一些临床病例让学生进行护理过程中的礼仪训练却比较空洞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真实病例和护理。

1.1.2 与护理专业课程同步进行 将《护理礼仪》这门课程与护理护理专业课程同步开设的优点在于:首先,能让学生在接触到专业课程的同时不仅能够了解到对于具体的护理工作,而且能够在学到在对各种各样病人开展护理工作时如何进行礼仪沟通和展示;其次,相较于《护理学基础课程》的严肃性,《护理礼仪》是一门比较活泼轻松地学科,也便于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和时间的调和;另外,与护理专业课程同步开设的好处还在于,学生在深入了解各种疾病护理要点重点之后,能更深程度的分析对于不同的病人何种礼仪要求更为重要。

1.1.3 开设在护理专业课之后 如果将《护理礼仪》课程开设在护理专业课之后,也就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那么就能够在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之后再来向学生强调礼仪沟通在临床中的重要性。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同时也有弊,利在学生能够在几年的学习生涯的最后阶段,其心态和心智更加成熟的时候接触礼仪能使其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到礼仪的作用,也能够更好的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好铺垫;在因为临床实习时所有重要课程基本都已结束,那此时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重视程度也大不如前,因此这个时候也不适与开展更为深刻的课程,所以本人认为《护理礼仪》作为护理专业学科的总结其轻松性和概括性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同时将《护理礼仪》开设到专业课之后同样存在一些不利的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放松很难使学生将其学习精力投入到礼仪课程的学习中来。

1.2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人性化整体护理是比较新的护理概念,因此应运而生的《护理礼仪》也是一门新生学科,只能借鉴其他礼仪发展较为成熟的行业经验,通过几个版本的教材比较,如今的《护理礼仪》课程的编写内容都大同小异,多数编入的是比较适用于正式场合的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这个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给学生必要的礼仪知识,不过对于临床护理来说有实际意义的礼仪少之又少真正有用的医院礼仪知识也只占很少的篇幅。无疑不是礼仪教学当中的遗憾。

2.教学与考试形式方面

2.1教学形式方面 《护理礼仪》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当中是一门专业要求不强的学科,比起《护理导论》的学术性和《护理学基础》的严肃性来说,由于它的内容比较浅显,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护理礼仪》是一门比较生动活泼的学科。所以传统的老师教授,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对于《护理礼仪》教学就比较刻板,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枯燥。我认为在对礼仪的教学方面就应该有所创新和发展,不要仅仅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传授,应该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和积极性。本人在取得教务处同意后,对一个学期54学时的《护理礼仪》,安排一半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针对护理专业新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好奇带领学生参观护理实验室、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父母写感恩书信、组织一些参与性强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沟通的重要、今后我院医疗中心建成后还将安排学生进行观摩,直观了解医生护士以及病人的真实工作和生活使学生增强职业认同感等等。这样寓教于乐并学生在参与过程当中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和真谛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完成教学计划,而且收效很大,很多学生都能通过礼仪的学习改变过去的不良行为。

2.2考试形式方面

2.2.1 原因 《护理礼仪》课程的考试形式,是本人三年来一直探索的主要方面。《护理礼仪》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的传统教学,他比较轻松,浅显的内容不适用于通常的死记硬背的形式,如果在学期结束时让学生像其他学科一样去背那些生硬的要点,无疑会使整个学期的学习前功尽弃,又回复到了光会背会记但不一定理解接受上来。比如不管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站、行、坐、蹲的基本要求还是言谈的基本原则无疑是教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行为,这就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了。

2.2.2 方法

本人在三年教学中曾经采用过写心得体会、礼仪行为展示、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学期成绩总结。书写心得体会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考试形式,让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礼仪学习写出一些心得体会,原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失败的方法,没想到学生交上来的总结让我大为意外,几乎每个人都认真回想了自己在一个学期当中的收获和体会。礼仪行为展示是让学生将学到的护士基本行为通过单一个形式表现出来,这也需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虽然形式新颖但是比较被动,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剧模式,这是事前将任务布置下去,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导自演排一出能将《护理礼仪》这本书里的内容如着装、化妆、言谈、站姿、坐姿、走姿、握手、介绍方式及姿态、传递物品、行礼表现出来的一个小短剧。以情节、礼仪、用品、场景、表演等几个方面进行百分制的评分。不因角色轻重,短剧最终得分为所有小组成员的一致得分。

2.2.3 评价及反馈

这三种考试形式最后比较下来,写心得体会比机械的答卷更能使学生主动翻书回忆,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行为礼仪展示是最轻松的考试方法,考试形式单一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情景剧模式比较成功,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考核结束后调查学生的满意度,大部分学生均表示非常满意。由于是初次参加这种形式的考核,大部分同学感到新鲜和好奇,参加的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节目的编排方面缺乏创新性,主次不分,学生由于缺乏表演经验,表演的不够自如等,需要在以后的课程讲授中增加实践机会,使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礼仪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护士礼仪课程;教学及考试方法;改革实践

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士礼仪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也需要有扎实的人文道德修养,因此,在护理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做好护士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开设护士礼仪课程的意义分析

礼仪既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准,也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需要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之中,礼仪对于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因此,在各个行业中,都非常注重礼仪的培养,很多行业也开始将礼仪教学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护士礼仪是职业礼仪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需要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有语言、举止、仪表、服饰等内容,良好的礼仪能够起到强化形象、提升素质的作用,还可以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护理礼仪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二、护士礼仪课程教学的设计与考试方法的改革

护士礼仪课程教学针对的是初入校园的学生,此类学生专业思想不扎实,对专业学习还未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没有参加过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因此,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上,必须要考虑到此类学生的具体需求,这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1.提升课件质量,产生学习氛围

如果在护士礼仪教学活动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对礼仪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礼仪学习失去兴趣。为此,可以应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精美的礼仪图片,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记忆和理解。这种生动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对白衣天使的工作产生深深的向往,此外,还可以将上届学生礼仪实训的场景拍下来,为学生播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

在礼仪课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来接受礼仪的熏陶。在讲课时,教师要必须要仪表端庄,举止符合礼仪规范,让学生意识到,礼仪不仅是自己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忽视。

3.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礼仪课程教学中,可以多采用问题讨论法与情景模拟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关于语言礼仪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根据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为学生介绍在护理工作中应该采用何种语言来与患者沟通,要注意内容的规范性和礼貌性,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即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来扮演护士、患者、家属,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礼仪知识。在应用问题讨论法时,可以由教师来提出问题,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和观察,在课堂上踊跃讨论。

4.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评定成绩

在最后的考核中,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对成绩从上课的出勤率、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平时的仪容仪表、撰写论文、自己设计情景进行礼仪小品表演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这样既避免了以往学生在应对理论考试时的消极态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护士礼仪课教学及考试方法改革的评估

在教学评估中,我们从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护士礼仪课的学习,95.8%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对护理专业的兴趣。98.2%的学生认为对巩固专业思想有帮助。98.8%的学生表示对提高自身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有指导意义。86.4%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已注意运用礼仪规范和礼仪意识的培养。88.2%的学生认为在将来求职时增加了应试的信心。83.5%的学生认为护士礼仪课有创新、有特色。95.8%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帮助。

四、结语

护士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是服务工作的主体,同时服务对象又比较特殊,其礼仪对护理行为和工作质量有特别的影响和制约,在患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护生在入学前接触的社会关系较为简单,对护士的规范礼仪了解较少,如果单纯地用传统的教学和考试方法,很难使护生学完后具备实际运用的能力。学是为了用,护理教育的价值主要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而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才能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童红梅.以行动导向为目的的现代礼仪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J].中医教育.2012(04)

[2]孙洪梅,杨连山.护理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2(06)

[3]郭静,王利芳.《护理学导论》中“护士礼仪”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与探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03)

礼仪课程改革 篇4

通过对用人单位开展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用人单位对前来应聘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个人言行与形象的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 在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中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面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习惯较为懒散的高职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照本宣科”式的课堂上, 老师讲得意兴阑珊, 学生听得百无聊赖。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提升教学效果成了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 开展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我院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 改革措施的整体介绍

在开展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之前必须先对这门课程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我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了“项目驱动法”, 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大项目, 分别是项目一:个人形象设计 (仪容礼仪、仪态礼仪) 、项目二:商务会谈 (沟通礼仪、文书礼仪、迎接礼仪、招待礼仪、送别礼仪、外国礼仪、宗教礼仪) 、项目三:求职面试 (日常礼仪、求职礼仪) 。课程整体设计完成之后, 紧接着就是课堂教学改革, 概括地说, 就是先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进行示范, 接着学生尝试进行实际操作, 然后通过学生展示与教师点评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要点, 最后学生自行整改后进行最终成果展示。通过这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礼仪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商务礼仪素养。

(二) 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以项目一:个人形象设计中的“仪容礼仪”教学单元为例介绍一下我院在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任务呈现 (5 分钟)

播放视频短片, 展示各类商务场合中, 商务人士的形象, 帮助学生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照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员的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设计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有一个直接认识。

2.主题讲解 (60 分钟)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具体讲解商务场合中商务人员的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从学生中挑选男、女生各一名作为模特儿, 亲自示范领带的打法与女性职业淡妆的上妆技巧,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能力训练 (75 分钟)

通过扑克牌抽签的方式, 按四种花色学生随机分组, 每组学生自行练习整理着装、打领带及化职业妆。练习结束后, 每组推选男、女生各一名进行小组PK。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在教室巡视指导, 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与组员交流讨论, 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

4.展示讨论 (15 分钟)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个人职业商务形象, 各小组组长与教师现场打分。PK结束后, 各小组小结训练情况, 分享经验。

5.教师总结 (5 分钟)

教师总结各组的练习展示情况, 注意对各小组进行点评, 提出改进意见。

6 注意随堂考核 (20 分钟)

学生结合改进意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个人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 参照仪容规范和着装要求的具体评分标准,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评分。

参考文献

[1]董明.商务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简成茹.商务礼仪[M].科学教育出版社, 2013.

地方课程礼仪四 篇5

(四)做客礼仪

(一)中国人的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Excuse me, may I „?)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Thank you very much.I/We really had a good time.)(I’ll/We’ll be expecting your visit.)

(二)需了解的国外礼仪:

(1)应邀去家中作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

(2)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3)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但遇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送礼物。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4)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如: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三)主要学习句型:

(1)Would you like tea or coffee? 请问您要喝茶还是咖啡?

(2)Would you mind sitting here? 请问您介意坐在这里吗?

(3)Have a nice day.祝您有美好的一天。

(4)We hope to see you again soon.希望不久能再次见到您。

礼仪课程改革 篇6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65-03

商务礼仪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课程,高职生的言谈举止,以及仪表服饰,都能反映出学生的内在气质和接受多年教育后养成的修养,这些也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正确地运用商务礼仪知识,能提升学生自身的求职自信心和职业自尊,还能促进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基础,真正成为一名一毕业就受社会欢迎的人。

当今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尤其是高职的商务礼仪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依赖严重,知识性的讲授多,实践性运用的教授显得创新不足,严重阻碍了高职人才创新性的发展,以及高职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改革要强调教师理论修养的提升。同时,课程教学更应该在实践教学效果上加强改革创新,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被动听讲,课程教学本身更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考核等方面加强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

一、优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商务礼仪实践运用的关键。从目前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企业所需要的具体商务礼仪知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块,目标化教学任务,根据将来的职业和就业岗位来设计课程知识的技能训练,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加强技能点的训练,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将起到提升作用。通过对企业各种商务活动的分析研究,课程组把课程内容整合为“认识商务礼仪”、“商务人员形象”、“商务交往礼仪”、“商务活动礼仪”四大项目。在课程改革创新中,全部课程将被设定为4个需求项目,11个基础任务,60多个关键技能点,基本涵盖了企业最常见的商务活动类型(见表一)。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设计任务驱动

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好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授”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性地运用任务驱动设计法,即在“任务”的引导下,组织好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课程教学中,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让学生自觉地学,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学生的“学”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并以这个学习任务的发生发展过程开展教学。教师在学生任务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讲解示范,启迪引导学生去探索,整个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实战体验训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做”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不仅仅只是在“学”,更主要的是在“做”,教师也由演员转变成导演,把主角让给学生来做。在这样的目标任务驱动下,学生能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性协作学习,逐步掌握每堂课需要掌握的技能点,或者实践性知识点,而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传统知识。

同时,任务驱动教学也是开放式教学,企业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将这些问题作为任务目标,去深入了解企业,了解专业知识具体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剪彩仪式”这个章节时,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了一个的目标任务——“为学院模拟公司开业剪彩进行策划与组织”,要求以这个任务为主要引导目标,完成实际的剪彩仪式,写出“模拟公司剪彩仪式策划案”,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评议,评出一个最佳方案,交给学院领导。学院领导采纳了学生作品并邀请部分学生参加了剪彩仪式的具体组织实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完成真实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教学为企业完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也可以促进学校学习与社会工作的一致性。

(二)创新多教学方法并举

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课堂生动讲授法

虽然讲授法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但是,内容讲授得生动与否是课程教授成功与否的关键。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听课习惯也不是很好,加上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也比较严重,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过多理论性的讲授,会让课程变得枯燥,也提升不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生动、通俗易懂,将深刻的道理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达到讲授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烘托课堂氛围。

2.行为实操训练法

商务礼仪课程中,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操练,尤其是商务礼仪的举止和形态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坐姿、站姿、走姿、握手、名片的交换、介绍他人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如果学生不亲自参与实操,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每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进行说明,然后学生根据具体的规范参与实战训练并分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相点评,然后纠错,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把具体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师生示范互动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般的操作性礼仪知识的讲授,采用师生示范互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直接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让学生来点评,纠正教师的错误,或者说出教师的优点;也可以由学生来进行示范和演练,然后互相点评,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实际的示范,学生亲身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系领带、系丝巾的讲授,视频教学和教师讲解都无法使学生真正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现场示范,学生现场操作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4.真实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尤其是选择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案例,来解释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对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实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可以以实际商务为例,列举一些因为在商务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出现差错、在商务礼仪规范上出现失误而导致合作失败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案例,创设一种宽松开放的环境,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辩论,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的。

5.情境再现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通过设置一些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例如在完成签字仪式的教学中,为再现工作情景,教学地点就选择在学校会议实训室,同时实训室提前准备了桌牌、签字本、签字笔、国旗等道具,在真实的场景下完成签字文本的准备、签字厅的布置、签字厅的座次安排、签字仪式流程等技能训练。

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习与应用结合,课堂与企业交替。课堂就是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室,就是模拟职场。可以在实训室进行职业岗位礼仪训练,同时积极利用旅游与酒店企业资源优势,把课堂教学从学校直接搬到企业,部分课程在现场进行教学。

6.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下,学生扮演特定组织中的有关角色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使学生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例如在“商务谈判场合主客双方位次安排”的讲授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主客双方,以及谈判小组里面的不同角色,如经理、翻译等,不断练习,从而达到学习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有效地学习了技能点内容,同时也培养了仪表、语言表达、沟通应变等相关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改革的关键

科学的考核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传统的考试只是考查学生书本知识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期末”的考核方式,而权重比例也是重考试、轻平时,一般是平时占30%,期末考试占70%;期末考试题型基本上采用选择、填空、简答、论述等题型。传统的考评方法,会使学生轻实践应用,重书本理论,这是企业和社会所不需要的,违背了高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对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贯彻和实施是极为不利的,将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所以,改革考核方式,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然趋势。

根据商务礼仪这门课程的特点,考核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平时表现,二是实践训练,三是期末笔试成绩。既通过试卷考查学生理论知识,也通过非笔试,考查学生实践技能的运用能力,且实践考核比重将大幅提高,具体如下(见表二):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礼仪素质,让其认识到礼仪不是一时的考试,而是人的修养的体现,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为走上职业岗位所做的准备。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与成效

改革是为了发展,为了提升,通过课程的教学了改革,也大大提升了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学生的技能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显著提升

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不管是任务训练,还是成功展示,学生在改革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找到了快乐和信心。

(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地培养

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设置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规律,从礼仪基本意识着手,以商务礼仪的基本规范为要求,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序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礼仪精神,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气质和职业风范,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由知识性培养转向技能型能力性培养,为学生人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在教学改革中,选择贴近实际或真实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进行教学,能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体验到工作的实际难易,为进入企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后,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企业对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表示肯定。课程实现了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革,实现了企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零距离对接。

商务礼仪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考核形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为今后的教学发展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小丽,段小华.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体系[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3] 彭林.礼乐人生[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4] 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拾景欣.增强高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性之我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76.

[6] 孙静文.如何上好职业院校的现代礼仪课[J].职业技术,2006(12):114.

[7] 马乐.高职高专礼仪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27-58.

[8] 张彪,董学力.浅析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0(12).

浅析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7

一、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在礼仪教学中知识的讲授中实践环节少

礼仪课课堂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在台上讲讲, 学生在课堂上听听, 教师在教学时也很少给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 学与行相分离, 使得本应很生动的应用课成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条, 实践训练不能得到实现, 也使礼仪教学中的规范不能落实到行为中去。

2. 教材内容偏于教条化、西化, 重复性大

市场上的礼仪教材多种多样, 可这些教材有许多重合的内容。而多数教材仅是人们行为的操作规范, 缺少其由来介绍, 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存在教条化的弊端。并且现行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多以西方国家礼仪为例, 更多地适用于与西方国家有经济来往的从业人员, 所以大学生感觉到教材及老师所讲的与国情脱钩。

3. 考核形式单一

礼仪课程是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目前还主要使用传统的试卷形式来考核, 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有的同学背的很好, 理论考试可以得高分, 却在实际的公开场合中连说话都紧张结巴, 接待长辈师友时也不知道如何入手。

二、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述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教学的创新。

1. 创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 有必要对具体内容及内容的组织编排形式进行改革, 编制内外兼容、雅俗共赏的教材。教材内容应按照由浅入深、由远到近、由外及里的顺序, 针对目前礼仪课教材普遍缺乏图例, 使礼仪训练无标准可循的现象, 教材对一些基本的、重要的礼仪行为规范, 采用图片、照片或录像短片作为范例, 使学生能够掌握标准的礼仪规范。在介绍我国传统礼仪和国际惯例的同时, 还应有礼仪由来的简单介绍或配套的阅读书籍, 插入一些典故会使所学更加深刻。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礼仪课具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 有些内容仅凭理论讲述, 很难能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 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 为学生学习构建极好的情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平时要求学生经常观看新闻联播和国际、国内一些大型活动的电视报道, 要求学生把看新闻作为礼仪学习的一部分, 让学生留心观察各国首脑、各级领导、礼宾人员的屏幕形象及各类活动中的礼宾工作, 以了解实际社交活动中应具备的礼仪风范和礼节要求。

3. 强化实践礼仪教学环节

礼仪课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培养的是学生的意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训练环节, 教师在课堂理论讲解时, 可采用“情景教学法”, 穿插一些情景演练活动, 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 掌握好礼仪知识的正确运用。还能解决一些书本上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社交场合日常见面礼仪的正确运用时, 教师可先进行示范, 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演练, 纠正不雅的姿势和动作。

4.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礼仪教学由于内容多涉及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与社会公德相连, 知识涉及面广、实践性强,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一味“老生常谈”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 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或辩论, 可以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当代大学生可不可以化妆”、“谈恋爱的大学生可不可以动作亲呢”等主题的辩论, 可引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采用讨论式方法教学,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强记忆,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

5. 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礼仪的方圆要和学生管理的方圆结合起来。礼仪知识的学习, 若能将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 则既可培训技能, 检验效果, 又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教学意义更深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立足校园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不断积累社交技巧与经验, 大胆表现自我个性, 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所接触的各种场合, 应付自如, 表现出良好的礼仪修养。

6. 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若沿用传统考评方式, 势必会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为更好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效果, 考试可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笔试侧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面试侧重考查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可阶段性地进行, 与课堂实践活动结合, 循序渐进地考查基本技能掌握及实践运用情况。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活动, 大胆展示自己,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以全面检验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社交礼仪素质。

摘要:礼仪课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上偏于西化、教条化, 重复性大;教学环节中存在知识讲授多、行为训练少;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大学生礼仪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洪铖, 康杨.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新余高专学报.2008.5

[2]胡洁.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初探.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3

礼仪课程改革 篇8

关键词:远程教育,商务礼仪,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学习者数目也在不断增多。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陕西省唯一且最早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省属特色高校, 顺应社会发展需求, 在远程教育中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式, 开设了《商务礼仪》课程。然而, 由于本课程实践操作性强, 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仍有不足。本文将结合近年来在商务礼仪教学方面的体会, 浅谈在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新思路, 也为其他远程教育院校提供礼仪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方面的思考和借鉴。

1. 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各种商务活动日趋繁多, 礼仪也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商务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它旨在规范行为、传递信息、增进感情、树立形象, 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 也是建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方面。在课程设置上, 《商务礼仪》主要涵盖了形体仪态礼仪、社交礼仪、会务礼仪、办公礼仪、宴请礼仪及酬宾礼仪,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学员自身学习需求上分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大多属于在职工作人员, 有着一定的工作经历, 对于商务交往中的礼仪要求有着深切的感受, 对于礼仪的实践操作示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因此在远程教学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 将理论灌输学生, 对于实践操作部分不进行演示和要求, 则难以让学生对礼仪的细节部分加强记忆, 提升商务礼仪的可操作性, 达到商务礼仪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 积极探索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 有着重大意义。

2. 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技术陈旧, 使学生缺乏主动性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 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 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克服了空间、时间、地域的局限, 使教师、学生在异地完成和在校生同等教育任务。而目前, 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多以网络课件为主。大多教师采用POWPERPOINT讲稿, 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搬向课件中;或者通过讲课录像, 即教师坐在镜头前, 对着镜头对自己所讲知识进行阐述讲解。无论是哪一种方式, 都无法让学生与教师产生积极的互动,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乐意学习, 主动寻找知识。

2.2 实训环节较少, 实训场地缺乏

《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每个礼仪规范都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双管齐下”, 才能达到自觉将礼仪贯穿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的目标。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比较普遍,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大多以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为主, 对具体实践操作部分有所忽视;在课程设置上, 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要比理论教学的数量低;在日常考核中, 教师大多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 对实践操作部分不作要求。在实训实景场地上, 实训场地较小, 且上课大多不用实训室, 基本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而远程虚拟实训, 其建设内容基本空白, 没有形成强大的模拟实践系统。

2.3 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服务意识薄弱

礼仪教师不仅仅是理论教育者, 更应该是业务实践者。以我校为例, 目前礼仪教师队伍中了, 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校内授课备课中, 礼仪知识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 教师很少有机会走出校门, 参加相关的商务实践活动, 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处理商务交往过程中礼仪的能力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践经验的匮乏直接影响到了授课的水平和效果。同时, 远程教育过程中, 教师仍然没有对成人学员的学习方式、知识需求点、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与普通高校学生做出区别对待, 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仍然存在, 客观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引导和服务意识薄弱, 违背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 对于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3.1 制作微课慕课, 建立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从2013年开始,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则要求教师在提升自身网络技术水平制作网络课件的同时, 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 从电大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 利用微课, 以简短的时间对课程中的知识点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通过流媒体形式完整的展示给学生。在此过程中, 建议《商务礼仪》课程责任教师应加大实践部分的演练, 例如对走姿、站姿、坐姿的讲解, 可以分步骤通过微课, 以五六分钟的时间, 小结教学, 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详细的示范, 方便学生在实际操作演练的过程中有所参照, 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商务礼仪》课程责任教师可以通过制作慕课, 将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 在网络上以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方式加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使终身学习变得越来越容易和便捷。总之, 教师应通过对微课、慕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媒体的结合运用, 最终为陕西电大各个层次水平的学员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学习平台, 完善电大学习资源体系。

3.2 改进课程设置体系, 线上先下共同提升实践能力

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各种商务活动礼仪素养并能灵活运用。因此, 在商务礼仪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通过案列教学、情景教学、模拟实训等多种方法, 将商务活动中的仪态礼仪、社交礼仪、会务礼仪、办公礼仪、宴请礼仪及酬宾礼仪等分为小的课程模块。每个小的课程模块中, 设定不同的商务交往情景, 让学生解答, 从而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提升学生商务礼仪的水平。在课程考核中, 以学生对具体知识的实际应用为考核内容, 结合在网络学习虚拟平台的演练, 最终与理论知识的考核分数按比例结合, 得出成绩。同时, 课程教师要发挥电大网络平台的优势, 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系统中进行讨论, 把老师和学生两者动员起来, 扩大各自的阅历和知识面。例如, 学习者是一个政府办公室人员, 对于会务礼仪中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这一知识点有所困惑, 在教学系统中向老师提出问题,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呼吁所有学习者参与进来, 结合学员各自的工作经历, 依照“左为上, 右为下”的原则进行引导和讨论, 形成头脑风暴。通过线上模拟实验, 线下自身经历的双层学习法, 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加透彻, 实践能力更加突出。

3.3 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意识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教学质量起着直接作用。因此, 学校必须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 采取内训外聘等措施开拓“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具体而言, 礼仪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应积极参与到商务工作实践中去, 参加相关的礼仪业务实践, 增强感性认识, 把握业务技能。同时, 学校要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商务礼仪实战经验的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将企业实际中遇到的商务礼仪问题及解决方案传授给学生和老师。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 教师要转变观念, 以“学生是主体者, 教师是引导者”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觉为学员服务, 帮助学员解决问题, 做好学生的服务者, 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顺畅。

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 《商务礼仪》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将实践教学部分落到实处, 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持。学校在这类课程的开发上, 应积极组建双师型学科队伍, 提高教师技术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 建立资源丰富、内容多样、形式各异、互动交流的强大学习平台, 使远程教育真正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少刚.朱叶, 牛慧.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远程教育, 2004, (8) .

[2]莎如丽.电大远程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新西部下半月, 2013, (07) .

[3]费水蓉.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研究.文教资料, 2010, (08) .

礼仪课程改革 篇9

关键词:旅游礼仪,教学改革

旅游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不仅要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上具有动口、动手的能力。本课程根据课程特点、突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道德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的培养。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提炼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内容的取舍上重点考虑了旅游行业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礼仪知识和素质要求的需要, 同时兼顾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 注重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分析旅游主要企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礼仪的要求, 从而以具体服务工作任务导向重构学习情景。每一个学习情景的教学内容和组织都是针对岗位的需求。根据旅游礼仪学习与实践的对象, 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 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零过度”。结合学院的实习条件, 利用旅行景区、星级酒店等实习基地,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服务并体验服务, 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 演示法教学

基于学院教室的完全多媒体化, 教师利用电子课件及声像资料等技术手段, 将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内容具象化、动态化、立体化和趣味化。构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 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教学效果。学生在得天独厚的多维教学环境中, 在接受现代化教学传递的大量知识信息的同时, 开拓思路。

(二) 小组式教学

教学组织的全过程都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教师设计实训场景,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在练习阶段分组练习, 每组安排有组长, 实行组长责任制, 安排一个点评员在评价阶段点评。分配角色, 教师示范各个角色, 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模拟结束后各个小组做出总评, 教师点评, 学生再次进行模拟练习。在反复操作中感觉角色职责, 力求贴近实际, 场景尽可能是仿真状态, 提倡参与式教学, 改变传统“一堂灌”的教学模式。

(三) 讨论式教学

教师在课上可以把一些典型的礼仪问题或者发生的不好的礼仪行为问题作为讨论的题目, 要求学生课下查找资料, 分析问题, 得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如:中国游客存在的不文明行为等问题提出思考题,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或者分小组讨论, 也可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分小组讨论可以是固定分组或者自由分组,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做出分析, 说出自己的看法。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通过小组成员的各种想法观点的比较从而形成新观点。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在课堂总结发言。当各组代表发言时, 其他学生应认真听取发言者的分析和意见, 各小组的组员可以做补充性的说明。教师在学生讨论时, 要鼓励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余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提问, 来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学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及讨论的技能, 学生可以更自由的交流, 这既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 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四) 情景式教学

在实训部分的教学中, 我们往往采取情景式的教学方法, 由学生自己设计场景, 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思考。学生通过这种方式, 提高了他们对礼仪的服务功能, 也提高了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餐饮礼仪时, 给学生设想一个仿真的情境, 将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5到8人, 有学生扮演客人, 有学生扮演服务员, 引领客人入席、餐间服务等等全套礼仪, 这样的情景教学就非常逼真且直观, 让学生完全以角色去发现分析问题。如可以安排开学典礼或者开业典礼等模拟场景, 让学生根据典礼的性质拟定出席活动的宾客座次安排, 安排主持人以及剪彩人员等。

(五) 案例式教学

案例分析通常需要时间, 对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事先把案例题目分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根据案例题目做进行必要的分析准备。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能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 可以促进学生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掌握。例如分析对投诉客人意见处理时, 学生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 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综合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实现教学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保证对学生教学成绩评定的公正与公平, 同时为了检验教学改革课程的真实效果, 找到存在的问题, 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 改变以试卷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状况的传统做法, 推行课程过程式评价, 突出素质的全面考核。这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为团队成果和个人成果综合评定, 分别占60%和40%, 满分100分。

结束语

礼仪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十分重要, 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礼仪的培养, 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也对提高未来旅游行业整体面貌和促进行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慕紫.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学园教育科研, 2012年第11期.

高职礼仪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学,礼仪素养,教学改革

一、高职礼仪教育的意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就提出“不学礼, 无以立”的观点。礼仪规范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像一面镜子, 让人们通过它来对人们的修养和素质进行考量。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的先进人才, 要做到德才兼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更是明确地把“明礼诚信”作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充分说明礼仪教育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1. 做人先做事。

“做事先做人, 正人先正己”。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 更要学会做人。做人是一门艺术, 大学生不仅要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 而且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严峻, 社会竞争激烈, 大学生找工作难, 想找份好工作更难, 所以必须认清做人与就业的关系, 做人与成功的关系。学会做人, 才有做事的机会。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以“礼”促“德”, 德育与教育相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 而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是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 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个人的待人接物和仪态仪表来观察这个人对礼仪的认知水平, 甚至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 了解其内心世界, 评价其道德水准。因此, 开展高职生礼仪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不容忽视。

3. 树立良好的形象。

英国形象设计师罗伯特·庞德说:“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 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 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2) 这句话说明了第一印象在首次见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一把金钥匙, 能帮助我们开启机遇的大门。礼仪教育可以达到“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的效果。通过学习礼仪, 提升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个人的仪表穿着、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方面符合礼仪规范, 做到得体大方, 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接受, 反之, 很容易被拒之门外。

二、高职礼仪教学的现状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它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 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礼”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所需, 用人单位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 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发展, 纷纷以各种形式开设礼仪课。但是到目前为止, 礼仪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加以改进。

1. 教学目的不明确。

据调查统计, 有80%的学生在看到开设礼仪课时都很疑惑, 并不了解礼仪课到底学的是什么东西, 有的学生认为是学习简单的站坐行蹲, 有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化妆穿衣, 而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习什么课程, 总有设置的道理, 剩下8%的学生认为, 礼貌礼仪我们从小就学过了, 现在作为一门专门设置的课程, 没有必要, 对学校开设这门课都觉得很多余。所以教学目的不明确, 导致礼仪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往往在下课之后就把上课所学的知识抛于脑后, 继续我行我素。

2. 教学方法单一。

据了解,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礼仪课, 但是上课的方式局限于课堂, 教学方法很单一。老师在讲台上讲授, 学生在位置上听课, 多数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这样造成双方面的疲惫, “老师上课累, 学生听课累”, 老师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

3. 礼仪教师队伍的素质需要提高。

目前许多从事礼仪教学的老师很多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 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所以对礼仪的认识也是停留在表面上, 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另外要想让学生敬其师, 信其道, 礼仪教师必须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而有的礼仪老师, 不拘小节, 不管是在仪态仪表还是言行举止上都难以服众。

三、高职礼仪教学的改革

礼仪课有异于简单的理论课, 它是一门应用型技能课。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礼仪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 礼仪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要不断地积累, 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 关于“15+50+25”的教学模式。

礼仪教学不应墨守成规, 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如教授法、项目教学、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甚至还可以将社会培训的方式移植到高职教育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我经过五年的高职礼仪教学和社会培训中, 不断总结, 不断尝试, 特别提出“15+50+25”的教学模式。

把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了一个合理的分配, 做到学生老师全员参与。

15分钟是学生自己讲课, 要求学生分组备课, 制作PPT, 上台演讲。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还可以通过分组备课,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上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50分钟是老师归纳总结, 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细化, 通过各种案例及短片视频, 以充实所学的内容,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25分钟是课外知识拓展, 大学生走向社会, 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集体谈论小案例, 情景模拟, 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也能了解一些课外知识, 并养成一种积累的好习惯。

2. 课内教授, 课外延伸。

礼仪教学需要讲授更需要实践, 除了课内的讲授、演示和演示训练之外, 还应延伸到课外。通过对市场调查和对服务行业的暗访, 学生做到角色转换, 在这过程中体验礼仪对

WENJIAOZILIAO

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要求学生做出具体的数字和文字分析, 成文说明对此次市场调查的感想, 并且通过制作PPT上台演讲。课外延伸是给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敲的一声警钟。让学生走向社会, 明白高素质的人首先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让他人快乐, 其实也是让自己快乐。良好的礼仪教育, 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 礼仪教学考核的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在礼仪教学方面还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 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达到真正的检验效果, 而且容易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在考核方面也应该做相应的改革, 采取“严进宽出”的态度, 抓日常, 重经过。最后的考核方式可以把笔试改为项目考试。成绩组成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项目考试。项目考试采取分组抽签的形式, 把所抽到的题目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品的方式表演给同学和老师看。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借着在演示的过程中, 回忆所学知识, 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 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礼仪是一种规范, 更代表了品德修养, 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重视礼仪教育是人的素质整合中的重要板块。没有一定的礼仪素质, 许多长项都发挥不出来。礼仪素质能为生活和工作打造更多和谐的沟通能力。高职礼仪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 需要全体老师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智元媛, 陈丽梅.浅谈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浙江杭州:教育与人才.

礼仪课程改革 篇11

【摘 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礼仪教学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教学效果。将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3届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随机分为教改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临床带教教师和住院患者对两组学生护理礼仪技能满意度评价。教改组学生护理礼仪课程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和住院病人对教改组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和交流沟通技巧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  护理礼仪  教学改革  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28-0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经历着由疾病向患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外在形象。因此,加强护理学生的护理礼仪基本素质教育和训练,是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开展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并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选择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3届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8班和9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8班93人,男7人,女86人;平均年龄21.5±0.9岁。9班93人,男6人,女87人;平均年龄21.2±0.6岁;两个班的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抽签法随机确定8班为教改组,开展护理礼仪课程改革教学;9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礼仪方法教学。

(二)教学方法。两组使用同一教材, 由同一教学团队授课。教学团队组成包括形体专业教师1名、人文学科专业教师1名、临床护理专家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大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理论授课为主,考核方式主要为理论考试。教改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护理礼仪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渗入古礼的教化,把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礼仪与沟通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并融入现代医学模式理念。教学方法改革体现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方法上注重多样化,采用系统讲授法、实训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等,甚至部分课程内容采用小班化教学,强调教与学的互动。理论课的讲授,只要有需要,都有采用案例展开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续后可根据学生在案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展开传授。实践课采用模拟教学法,教学团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的背景以及行业的特色给学生创建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设计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的角色完成各种工作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模拟训练中培养职业技能素质扩大专业知识。具体训练的方法是以2个或多个同学为一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再角色互换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这一过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称谓礼仪、自我介绍礼仪、与病人礼仪沟通的运用,体现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以规范的礼仪沟通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内容与方法。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包括课程教学评价和外部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由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组成。对照组只进行理论考核,闭卷方式进行。教改组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内容和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实践考核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护理礼仪的综合掌握及灵活运用,考核时教师给出几个模拟场景,如面试场景、查房场景、危重患者特护场景等,学生自由组合, 2~4人为1个小组完成。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成绩均为百分制。教改组成绩由理论考核成绩的60%与实践考核成绩的40%相加。

两组学生在同一个医院的相同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结束时,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临床带教教师和学生参与护理的住院患者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外部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在护理实习过程中的穿着、表情、妆容;姿态、身体语言;问候、介绍方法;交流、沟通技巧;护理操作技能等方面。满意度采用Likert5级评价法,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5个等级,依次计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对带教教师发放问卷45份,两组均回收45份,回收率100.0%。对住院患者发放问卷150份,教改组回收134份,回收率89.3%;对照组回收133份,回收率88.7%。

(四)资料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库,双人双录入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组间满意度得分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一)两组课程考核成绩比较。教改组学生理论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学生实践考核成绩75~93分,平均分85.5±3.1。见表1。

组别 人数 理论考核成绩 实践考核成绩 总成绩

对照组 93 80.2±10.3 — 80.2±10.3

教改组 93 86.0±8.4 85.5±3.1 85.8±4.6

t值 4.208 — —

P值 0.000 — —

(二)实习带教教师评价。带教教师对教改组护理操作技能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项目 教改组(n=45) 对照组(n=45) t值 P值

穿着、表情、妆容 4.53±072 4.13±0.82 2.459 0.016

姿态、身体语言 4.60±0.81 3.95±0.77 3.902 0.000

问候、介绍方法 4.65±0.86 4.09±0.82 3.161 0.002

交流、沟通技巧 4.39±0.81 3.96±0.88 2.412 0.018

护理操作技能 4.18±0.76 4.15±0.83 0.179 0.859

(三)住院患者评价。住院患者对教改组护理操作技能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项目 教改组(n=134) 对照组(n=133) t值 P值

穿着、表情、妆容 4.66±0.73 3.97±0.65 8.155 0.000

姿态、身体语言 4.35±0.66 4.01±0.73 3.993 0.000

问候、介绍方法 4.58±0.70 4.03±0.86 5.733 0.000

交流、沟通技巧 4.26±0.83 3.76±0.91 4.691 0.000

护理操作技能 4.06±0.69 4.00±0.78 0.666 0.506

三、讨论

目前国内虽然不少院校已经开设护理礼仪课程,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大班授课,理论授课占主导,教师往往沿袭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般是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较差。二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三是考评方式单一,考核一般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因此,开展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礼仪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案例分析法,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研究调查显示,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教改组学生实践考核及格率100%。国内有研究也发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护理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另一方面更需要技能的训练。以往国内护理礼仪课程绝大多数以理论授课为主,忽视实践教学。近年来,国内各地在护理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实践教学改革思考和探索,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研究者郎巍和胡剑华应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护士、医生、病人、家属,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表演过后各组互评, 互相取长补短。将学生本身作为教学的教材, 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在提高沟通技能和沟通自信心的同时, 学会了如何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者吴明等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临床的一些真实病例, 展现不同的情景, 如患者不愿意让实习护士实施操作、患者得知癌症后心情郁闷、幼儿不配合注射等, 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士,身临其境训练沟通技巧, 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本研究将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结合进行护理礼仪实践教学,创建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设计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的角色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本研究调查发现,带教老师和住院病人对教改组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语言、微笑和交流沟通技巧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护理礼仪服务的基本技能和语言规范,并将所学护理礼仪知识较好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并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 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效果较好。但本研究存在实施对象范围窄、数量少的局限,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进行检验。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护理礼仪是一门以提高护生礼仪修养为目标的课程,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一朝一夕训练而成,而要靠日常生活中的不断训练并内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因此, 护理礼仪应贯穿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训练, 才能逐步纠正护生的一些与护理礼仪不相符的习惯, 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 使护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岗位, 胜任角色。

【参考文献】

[1]王成文,王成伟,刘剑威.《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医学,2009(18)

[2]张凤英,朱丹,朱晶.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礼仪》教学需求与课程设置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1)

[3]郎巍.《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1(9)

[4]胡剑华.角色扮演在加强护生礼仪形体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2012(3)

[5]吴明,钱晓路. 护理礼仪课程设置及教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0)

[6]夏雅雄,方仕婷. 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1C0014);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Z2011525);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2012XJGW03)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篇12

一、教学现状

(一) 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

商务礼仪课程属于新兴课程, 很多教师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过这一门课程, 理论知识欠缺。另外, 大多数教师都是由一所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另一所高校, 缺乏企业实战经验, 在教学上更多的是现学现卖。其次,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选择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时, 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领导大多认为商务礼仪是一门简单的课程, 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任教, 不管教师是什么专业出身, 不管教师本身素质、能力如何。

(二) 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

首先是教师观念上忽略了商务礼仪的最大特性———实践性,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 在课堂上满堂灌输, 把礼仪的知识以理论形式传达给学生, 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枯燥, 另一方面也把礼仪教死了, 不能活学活用, 理论跟实践严重脱节, 导致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后就将其丢一边, 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是教学条件的限制, 导致商务礼仪教学偏于理论讲解。很多院校在场地设施配置上比较落后, 教师只能在大教室上课, 很难让全体学生真正体会学习, 只能让几个同学做示范训练。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难以融入真正的礼仪情景当中, 故而很多礼仪都是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 没有专门的训练机会, 教学内容上也难以出效果, 比如个人仪姿仪态训练所需的练功房, 中西餐餐具, 在模拟商务谈判、签字、剪彩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场地等, 都比较缺乏。

二、改进对策

(一)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在招聘商务礼仪教师时要尽可能选择跟商业有关系的专业教师, 其次是教授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在素质和外形上要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最后就是加强任课教师的课外礼仪知识运用学习, 配合国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或参加大型礼仪活动的组织和策划, 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专门的礼仪培训机构培训、进修, 以及参加研讨会, 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二) 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

造成教师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在课程设置上, 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是在所有专业所有班级开设, 而是只有一部分班级开设。另外, 大多数院校认为它并非专业课, 在实训场地上不舍得投入, 所以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就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 各院校要大力设置商务礼仪课程, 以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 要加强实训场地建设, 具备起码的礼仪实训场地。最后,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课堂内外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不满足于满堂灌输, 止步于课堂教学。

另外, 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根据各系各专业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内容讲解。比如要从事办公室工作, 要着重讲解办公室礼仪;要从事酒店、旅游等工作, 要着重讲解接待礼仪、交际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

如何突破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和设施上的一些局限, 变不利为有利, 让商务礼仪教学变得有意义又有趣, 成为学生感兴趣又学以致用的课程?我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努力。

(一) 课堂教学

1. 课堂讲授趣味法

作为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枯燥性, 教师要避免照搬礼仪课本上的知识, 尽量用精彩生动的语言, 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关的礼仪传统故事或者是商务故事, 多分析案例, 增加学生的兴趣,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另外,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切忌把书本上条条框框的内容打上屏幕, 而是要力求做到文字和画面的和谐统一, 让学生能在视觉上有所刺激, 激发学习兴趣。

2. 视频插播讲解法

根据场地限制的现状,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 插入一些相关的视频, 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融入实践场景有很好的帮助。比如讲授剪彩仪式内容时, 可以放一些相关的视频, 让学生知道整个剪彩的流程, 再配以适宜的讲解, 整个剪彩内容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很多注意事项也会牢记心里。

3. 示范互动法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把整个动作规范准确地示范出来, 再让学生跟着学习演练, 既能让学生牢固掌握, 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仪表内容中的男士系领带和女士系丝巾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先由老师介绍领带的由来、系领带的几种方法、不同系法的不同效果。在女士丝巾系法上也可讲解不同丝巾和围巾的系法, 学生都会觉得实用又有趣。

4. 行为动作训练法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个人的仪姿仪态, 如站姿、走姿、坐姿、蹲姿, 还有就是日常见面礼仪中的握手、名片礼仪、吃中西餐时的餐具的握法等。在这一内容里主要是教师先做动作的要领讲解, 然后由学生实践, 可以一对一, 也可以单个或分组。如站姿, 可以采用两个学生背靠背的姿势比较练习, 也可以小组几个同学同时上台练习。练习完后一定不要忘记对每一位学生点评, 这样有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 也可以让台下的同学点评,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5. 情景模拟训练法

为了模拟商务场景, 在实践课上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训练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一部分内容讲解完成后的综合实践中用, 可以将课堂里讲解过的很多内容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来, 是对学生整体知识的一个考验, 所以一般可以整次课给学生做这样的情景模拟, 比如个人日常交际过程中的介绍、握手、递送名片等内容, 就非常适合情景模拟法, 可以让学生模拟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见面时的场景。这内容和方法一方面是考验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 另一方面也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等能力, 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应用这一方法时由于参与的人比较多, 教师的作用比较大, 要在学生演完之后对他们作出评价, 另外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的表现作点评, 所以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时要投入全部精力做好这个评委。

(二) 课外教学

商务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局限在有限的空间里教学, 我们要放开手脚, 放眼外界, 积极走出教室, 进行课堂外的教学,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真正领会到礼仪的重要性。

1. 校园内的礼仪活动

每年在高校校园内都会举办很多的活动, 其实这些活动中都无不穿插着礼仪, 那么教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 一方面让学生注重这些活动中体现的礼仪, 另一方面也可以专门举办这样的礼仪活动。比如, 在学校经常性举行的一些大会中, 我们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了解当天的主席台位次礼仪、引导礼仪、着装礼仪等。另外, 可以让学生组织专门的礼仪大赛, 专门展现礼仪过程中的不同知识。还有学校经常举行模特大赛、导游大赛、演讲比赛, 其实都穿插了不同的礼仪知识。这些都为提高学生的礼仪实际运用能力和礼仪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2. 校外礼仪的运用学习

其实商务礼仪的课外实践可以和其他的专业课实践联系起来, 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旅游英语专业、导游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接待礼仪, 场地主要是在酒店、宾馆和景点, 所以我们可以把礼仪的课外实践场地放到专业课的实践基地去, 在专门的酒店, 让学生现场体会酒店的接待礼仪。

综上, 商务礼仪课程作为新兴课程, 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以更好地驾驭课堂,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常识, 运用礼仪常识。

摘要:商务礼仪课程由于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 自开设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但作为新兴课程, 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分析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探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并就如何改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 从师资建设, 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礼仪,教学现状,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琳.商务礼仪[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04.

[2]张兰平, 罗元.商务礼仪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83.

[3]胡成富.社交礼仪[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255.

[4]拾景欣.增强高校礼仪课教学实践性之我见[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75-76.

[5]刘丹.职业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7, (5) :57-58.

上一篇:低碳环保经济下一篇:禁止重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