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礼仪教学

2024-09-10

礼仪与礼仪教学(通用12篇)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1

一、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 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 是一系列约束人际交往行为的社会规范, 涉及交往、沟通、情商、穿着等内容, 以及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规范。非语言礼仪包括手势、姿势、举止等方面的规范。在语言交际时, 即使言辞在语音和语法上正确, 但如果不符合社会交际惯例和规矩, 也是失败的交际。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 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 是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 而且体现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和道德情操。讲究礼仪对每个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 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的礼仪就不同。中华民族是传承千年的伟大民族, 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在西方文化中, 关于礼仪的记载源远流长。在古希腊罗马的诗歌典籍中, 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的著述中, 都有关于礼仪的论述。法国, 作为西方社会的典型代表, 同样拥有灿烂的文明, 与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然而, 中法双方的礼仪规范和标准是不同的, 表现的形态也不同。

二、礼仪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 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交际, 就意味着用语言进行表达, 而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还有许多沟通上的问题。

人际交往不能忽视礼仪。最初的礼仪接触意味着友谊, 避免误会和冲突, 这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重要一步。例如, 在同朋友分手或送别客人时, 中国人习惯说“慢走”, 如果与法国朋友也这么表达, 译成“Allez tout doucement”, 法国朋友则无法理解, 心想我身体很好, 为什么要“慢慢地走”呢?在这种场合, 法国人则会说“Bon retour” (一路平安) 或“Merci de votre visite” (谢谢您的拜访) 。

由此可见, 语言符号只有在语境中才能生成意义, 没有恰当语境的话语是失败的交际。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 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即乔姆斯基所说的linguistic performance及海姆斯提出的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而不是训练学生仅仅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形式 (即乔姆斯基所说的linguistic compe tence) 。要学习法语, 就不得不了解法国的礼仪文化。如法国人崇尚个人自由, 无论在言论上还是行动中都要尊重个人自由, 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中国学生碰见法国外教时, 出于关心或好奇的目的, 总喜欢问:“Ou allez-vous?” (您到哪里去呀?) “Avez-vous mangé?” (您吃过饭了吗?) 殊不知, 这样中国式的问候会让法国人觉得难以接受, 他们会想:“他为什么要知道我去哪里?想跟踪我?”“他是打算邀请我一起吃饭吗?”结果, 友好的问候被误解为对私人空间的侵犯。

三、礼仪文化教学策略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是沟通文化的纽带。在法语教学中, 教师除了教授语法和语义之外, 更应该结合不同语境, 加强对法国礼仪文化的渗透, 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交际中而非孤立的真空环境中学习语言。

著名交际学者Gudyunst指出, 有效的交际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基本交际能力系统主要由交际个体为达到有效交际所应掌握的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与社会或文化规范相关的交往能力所组成。其中的文化能力包括: (1) 信息获取的技能与方略; (2) 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承担不同的社会身份、处理不同的情景的能力; (3) 具备交际者所必备的素质, 如自我调节、对文化差异高度敏感、对非语言行为有高度的意识性; (4) 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世界观、生活方式等有关知识的了解。

交际礼仪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中法文化差异就很大。法国人强调自我, 追求个性解放, 人人号称是哲学家笛卡儿的信徒, “我思故我在”的个性在法国文化中十分重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 法国人在语言表达上敢于强调个人的作用, 以事实为依据, 认为这便是礼貌的表现。而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价值观取向是“和为贵”, 非常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表现在交际礼仪中, 中国人更强调群体的力量, 甚至采取贬低自我、突出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体现礼仪。如当法国人称赞中国学生法语讲得好, 考试成绩出色时, 中国学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喜欢说“Mon fran ais est loin d’être parfait” (我的法语还差一些) , “C’est gr ceàvous” (这都多亏了您) 。老师应该从这样常见的场合入手, 提醒学生在与法国人交流时要融入法国思维, 要欣然接受他人的赞美, 表示“Merci” (谢谢) 就很得体了。

常见的交际场合还包括:问候;介绍与自我介绍;致谢;道歉;赞美;接受与拒绝;邀请;赞成与反对;祝愿;询问, 等等。在具体操作中老师应适当结合本国礼仪文化进行比较, 与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中西文化间的反差及由此引发的误会或矛盾, 使学生加深印象并融会贯通, 学会适应、调整其言行, 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顺利进行交际。

另外, 不少高校都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 这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除了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外, 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法国短片, 体会原汁原味的交际用语。同时比较两种文化的亚语言、非语言交际手段, 包括神态、姿势、表情、身体距离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老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人物展开情景对话, 或者表演短剧, 并且在表演之后让其他人做出评论, 由老师进行适当总结, 这样能增强学生对法国礼仪的认识。

四、结语

随着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愈发显著, 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礼仪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当然我们学习了解西方文化, 也要从自身现实出发,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实现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和谐与共荣。

摘要:礼仪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 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 深受礼仪文化的影响。在法语教学中, 可以从礼仪知识入手, 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仪,跨文化交际,礼仪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慧德.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方仁杰.法语社会语言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2

政治教研组XXX

在XX-XX学年的下学期,我担任学校开设的人际沟通与礼仪的教学教研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首先,明确教学方向。由于人际沟通与礼仪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刚刚走出初中校园不久,而又即将进入社会的中职生来说,更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方式,是人们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捷径。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实在做好课堂教学。课前认真作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根据各班的实际,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对教材课本上较为书面和刻板的内容能够有更好的自我理解。

其次,便是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对于这门课程,我在课前总是会做好教案准备,并制作设计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的多媒体课件,通过一些事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认识到什么才是良好人际交往,什么是良好的社交礼仪。并且设计多场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去试着和其他人交往交流沟通。譬如在课程中穿插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在教学中采用认知取向模式中的探究训练模式,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如宿舍中同学之间的矛盾、朋友之间的摩擦、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学校中的异性间关系的和谐等等真实或假设的事件,采用我与学生解释探究的程序,让学生搜集证实事件发生的条件和实质,证实问题情境的发生,从搜集的资料中去分析其因果关系,认识人际交往是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分析探究自己人际交往中的弱项,从意识上树立主动交往的思想,从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明白了要教授好这门课,一是重视理论的讲授和拓展;二是案例教学特色鲜明,发展成熟;三是高度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交叉使用,不断创新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的新模式;四是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想他们所想的,这样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中职生的人格和行为方式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产生与完善,没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3

关键词:礼仪;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精神层次的丰富与提升。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具体行业外在形象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素质的展现。人们把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为职业礼仪。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其课程性质的特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真正的从礼仪课堂中学到实用、好用的技能,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笔者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契机,研讨职业礼仪课程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的可能性。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类别及简介

《职业礼仪训练》是C类实践课程,该课程是介绍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职业礼仪训练》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在社交活动活动中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按照课堂讲授、师生示范、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了解社交场合各类礼仪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个人形象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求职礼仪等常见的礼仪要求。

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礼仪程序的习惯,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公关素质和公关能力,为求职择业、立足社会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礼、懂礼、守礼、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为同学、老师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人。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职业礼仪课程内容上难度不大,没有深奥的理论,学生一看就懂,往往不够重视,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往往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导学生怎样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其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从以往本专业开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参与度不高

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更需要技能的训练,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推动下,教师仍然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学生则是坐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一堂课下来,基本的礼仪动作仍然不会,根本没有达到课堂效果。

2、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不足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

3、考评方式单一,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礼仪课程实践性很强,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仍然采用试卷笔试的方式,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

三、职业礼仪课程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尝试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不难发现,实践是礼仪理论教学的落脚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遇到书本上没有的情况和难题,才能积累和开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在职业礼仪的课堂上,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一种新的尝试。

1、模拟式教学

模拟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交际场景或情景,突出礼仪技能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日常交际礼仪”章节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组以平日生活为蓝本,自由编撰一个生活情景剧,在情景模拟中要运用见面、称呼、介绍、握手、交换名片、电话等日常交际的礼仪规范,并注意展现自身良好的仪容、仪表、仪态。对每组学生的“表演”进行了录像,回放录像,观摩分析,课上大家现场点评,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非常投入,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直观形象的体验,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项目式教学

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其项目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礼仪服务为目的的工作,比如,为某个大型社会活动免费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3、讨论式教学

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礼仪问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例编成思考题,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即使是错误的,也在辩论中明白了错误所在,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尤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课程考核模式探讨

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礼仪课程的考核内容不仅包括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察他们的基本修养与素质,需要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具体评价方法为:

1)按平时成绩60%,考核成绩40%比例计分,总分为100分,计学分2分;

2)平时成绩以上课纪律(20%)、作业完成率(20%)、上课积极与老师互动(10%)、到课率(50%)为比例计分,满分60分。

3)考核成绩采用以下方法:在期末进行能力考核,即教师模拟3个不同情境(如会议接待、宴请、面试等),学生以5人为一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演示,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计分,满分40分。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4

一、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

1.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竞争中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因此, 当今世界各国都对教育工作、教师培养十分重视。2010年7月,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创新培养模式, 增强实习实践环节, 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可见, 加强教师 (师范生) 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正是顺应了现代教师教育改革重视教师队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发展趋势。礼仪是构成教师形象很重要的内容, 是教师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综合表现。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舞台, 那么, 教师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 这个主角的整体形象必须是集容貌、服饰、语言、体态、手势、表情等造型于一体, 必须以其非凡的吸引力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才能对学生知识吸收、情操陶冶和思想教育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水平高低,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并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他们第一次接触教师时, 会特别注意这位教师的仪表装束和言谈举止, 从而在心理上为教师定位, 为自己与教师的关系画上标签, 是可亲可敬还是反感讨厌?这就是第一印象。实践证明, 那些有着儒雅风度和规范礼仪、能以身作则又表里如一、既爱岗敬业又爱生如子的教师总是会得到学生的肯定。因此, 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水平高低, 是决定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每一个教师都应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 有关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把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维护教师整体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 多数教师已开始自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对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 在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 仍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 表现在:个人形象过于随意;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 甚至侮辱学生人格;公共场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甚至有随意体罚学生或性侵学生等行为, 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在学生家长中和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粥的教训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为此, 现代教师都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 自觉地避免形象不佳、行为失范的现象, 有效地维护教师整体的良好形象。

4.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礼仪不仅体现个人文明修养程度, 而且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可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为人师表、行为楷模对社会文明的影响是巨大的, 加强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

二、现代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 现代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仍存在很多缺失, 一些青年教师不修边幅、不知礼守礼、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坚守职业道德、不恪守家庭美德的现象仍频频发生。从客观原因上说是受社会上信仰迷茫、信念模糊、道德滑坡、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言行失范等不良行为的影响;此外, 还有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礼仪修养教育的忽视。教育无小事, 教师无小节。礼仪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与其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事关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在教师教育中, 这一点我们是做得不够的。先不说随着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 他们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教师素质和教师礼仪培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 在现行的存在重知识、轻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 重专业知识、轻礼仪修养等弊端的师范教育体制下, 缺乏自觉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也就不可避免了。即使在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方面, 也存在着重教学技能技法轻教师礼仪修养的问题。从主观原因方面分析则是我们的部分教师在认识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轻视性。长期以来, 我们的一些教师和师范生一直信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条。殊不知, 这是一个多么偏颇而又不切合实际的看法。笔者在与青年教师的交往中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教师这样抱怨:为什么我学历那么高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为什么我能力那么突出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为什么我与单位同事总是格格不入?他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缺乏良好的礼仪修养所造成的, 这一点恰恰印证了教师的鼻祖———孔子说过的名言:“不学礼, 无以立。”他们不知道教养决定一个人的成功, 细节决定一件事的成败, 不懂得自己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厉害关系, 没有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 这一点也应引起我们重视。

三、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操作性

礼仪“易学难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教科书中所写的内容, 教师们和学生们都能看得懂, 但实际应用起来却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到位。加上教师的形象塑造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 礼节的运用有一个从不习惯做到自然运用的过程, 不是一学即成、一蹴而就的。因此, 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体来讲, 应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 树立角色意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学校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加强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意义, 不断提高教师对“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和培训应从塑造教师个人形象入手, 联系教师的切身利益, 使每一个正在从事及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真正懂得, 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不仅是教师自尊自律的基本要求, 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及自我实现, 更是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同时让广大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时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 强化教师自觉塑造形象和知礼守礼的意识。

2.明确教学重点, 改进教学方法。在优秀教材匮乏、授课时数不足、专业教师紧缺的情况下, 要提高教师礼仪课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需要对教学重点予以明确。笔者从事教师礼仪课的教学和培训多年, 总结和概括出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六大重点教学内容: (1) 提高素质美———具备崇高而全面的教师素质; (2) 保持仪态美———培养谦虚而恭敬的教师风度; (3) 注重仪表美———选择整洁而大方的教师装束; (4) 推崇行为美———塑造优雅而得体的教师举止; (5) 强调语言美———讲究文明而礼貌的教师语言; (6) 提倡交际美———掌握规范而适度的教师礼节。同时,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积极运用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丰富教师礼仪课的教学与培训。

3.强化全民意识, 营造良好环境。教师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不是单靠教师自身能完成的, 还要强化全民意识, 弘扬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因为研究表明, 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乐观情感。当全社会都来充分尊重和肯定教师职业, 并通过政策倾斜维护及保障教师的权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同时, 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人文环境时, 教师就会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满意度, 就会形成比较高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就会把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 成为教师践行礼仪行为的内在动力, 驱使教师更加自觉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 更好地去完成教育育人的神圣使命。此外, 学校也要积极营造充满人文色彩、自然和谐、清洁优美、令人自律的良好礼仪环境。如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 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一面镜子, 让师生随时注意整理自己的仪表等。

总而言之, 人们对现代教师的形象要求既要优秀, 更要优雅。因此, 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现代教师的自觉行为。

摘要: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导师, 而且是传承文明的智者, 更是以身作则的楷模。教师的仪容仪表和举手投足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一位教师违背礼仪规范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要远远大于一个普通人违背相同的规范。因此, 现代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本文将结合笔者教授《现代教师礼仪》的体会, 谈谈现代教师加强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现代教师,形象塑造,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刘红斌.试论高师院校教师礼仪素养的提升[J].学术月刊, 2013, (4) .

[2]李兴国.田亚丽.教师礼仪[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

[3]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0) .

[4]邓坚阳.程雯.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增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4) .

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教学计划 篇5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13级酒店管理班的菜肴基础知识与营养卫生知识课程和14级酒店管理班的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教学工作,每周共计10课时。由于课程跨两级不同的学生,课程差异化也较大,我将认真学习,准备迎接挑战.现将《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如下:

一 课程性质、目标定位

《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它是以人体运动学为基础的形体动作练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改变学生形体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姿态和节奏感,增强可塑性和学生形体的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形体素质的基础训练和技巧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形体效果。本课程任务: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芭蕾基础训练部分内容、基本舞步的部分内容以及有氧运动提高学生身体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力量和耐力素质,改变学生形体动作不合理的原始状态,提高身体灵活性,培养良好的姿态和节奏感,增强可塑性和学生形体的表现力,使学生掌握形体素质的基础训练和技巧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形体效果。二 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形体、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形体训练的方法与内容,对形体课有正确的认识

2理解:形体训练的目的,意义,训练的必要性

3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良好形体、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体训练科学形体塑身的训练方法,(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技能素质。

2使身体具备较好的软度、开度、柔韧性和灵活性。3使学生身体达到形体美所需要的开、绷、直、立的姿势。

4掌握身体站立的基本姿态,5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身体姿态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站立姿势。

(三)素质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各类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作风,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3营造健康优雅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 4强化心灵美与动作美的统一、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5培养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

6在音乐的伴奏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美,体验美 培养文明行为和集体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程培养目标 三 教材分析

《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是饭店服务礼仪和形体训练两门课程合编而成,从如何改善人的形体动作的原始状态,修正肌肉、脂肪的分布状况,提高他们的灵活性、协调性着手,为学生设计创编了一整套形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为形体课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根据专业教学程序的需要,对每一动作的要领、要点、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配有插图,做到易学易记。在注重理论阐述的同时,突出了形体训练方法的实用性。形体训练方法以生理学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青少年的体型特点为参数,集体操、舞蹈中形体塑造方法之长创编而成,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实效性。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分初级课程、中级课程和高级课程三个层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选择,其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合普通中等学校开展形体训练课选用,是广大形体教学人员的实用性教材,也是中职生进行自我锻炼的指导用书。四 学情分析

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也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五 教学进度与要求(见下页)六 考核办法

平时测试占30℅,作业占10℅,期末考试占60℅.。七 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 八 教学实施方案及措施

《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训练》是一门注重实践训练的课程,每天训练枯燥乏味,又耗费体力,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形体训练教学中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纽带。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喜欢上他所教授的科目,因为反感或讨厌某位老师,所以不愿意看见他,对他所教授的科目心存抵触,心态极不平衡甚至厌学。在教学中,形体训练教师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自卑的心理,这点绝不可取。因而,形体训练教师尊重学生,注意平时的评价和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形体动作,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中,体验到形体训练的好处并不断进步,从而树立必须的自信心。

(二)加强形体训练教学的针对性

形体训练的每节课针对性都很强,形体训练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利用形体训练理论课,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室内讲授形体训练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科学的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具备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品质;还可以利用芭蕾舞基础体能训练教学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让学生体验形体训练中成功的乐趣

在形体训练教学过程中,老师示范同一套动作之后,学生能否完成一个动作,姿势优美与否,都及时展现在师生面前。由于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效果差别很大。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通过视觉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在这种情况下应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从不同角度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长处,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有优于别人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 的自卑感和消极影响,只要老师赏识的方面真是存在,学生就会有成功的乐趣,他们在快乐形体训练运动的同时还能自觉的挑战自我。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6

关键词: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 实践教学 高职护理礼仪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84-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人们对护理服务有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因而对现代护士职业形象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职业形象是培养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内容,其塑造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该院护理专业近2年致力于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融入高职护理礼仪课实践教学的实践,现将实践体会及成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初步探讨期间,随机抽取护理专业20名教师、162名护生参与融入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的礼仪培训;课程改革以后,护理专业所有教师参与培训和教学,所有在校学生参与学习。

1.2 方法

1.2.1 培训前准备

(1)理念指导、队伍保障:护理专业教师赴北京武警总医院参加“护士基础礼仪师资培训班”的学习,接受“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塑造”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然后组建礼仪培训团队,实施以学院为主导、护理专业教师为主体、护理教研室及学生科为主管、专家团队引领的“四位一体”的管理。

(2)制定评分细则:结合外出学习的护士礼仪培训内容制定新的护士礼仪考核评分细则。

1.2.2 初步探讨

(1)教师培训与学生培训:162名护生由20名教师培训后担任指导老师,对护生进行系统培训,并由学生科及辅导员参与培训管理过程,确保培训效果。

(2)开展礼仪大赛并普及推广:指导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参与礼仪大赛。大赛结束后,由学院礼仪队学生及162名护生对所在班级的其他同学展开课余培训。

1.2.3 进行课程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在护理礼仪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和护患沟通的内容,从内在素质、修养以及外在的仪容、仪态、语言、服饰方面全面塑造现代护士职业新形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更新传统的站姿标准,增加护患沟通时的沟通站姿、点头礼、鞠躬礼。②植入新的礼仪内容,在坐立行走的仪态礼仪基础上,加上护理服务时的手势。如原地指路、伴随引路、近距离提示、召唤他人。③加强护患沟通,注重语言礼仪。如递送名片、握手礼仪、开关门礼仪、电话礼仪等。

(2)学时分配改革

将课程学时进行适当调整,大大增加实训学时,实训学时由之前的4学时改为14学时。使理论学习和礼仪训练并重,内强专业素质,外塑护理形象,内外兼修,双重培养,打造现代护士职业形象。

(3)教学方法改革

在以往单项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情景模拟,并围绕每一个项目设计一个案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等。

(4)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改革

将考核分为课堂考核和期末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课堂考核以理论知识提问和礼仪实践抽查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笔试及实践考核,其中实践考核将新的护士礼仪考核评分细则作为考核标准,既对护士礼仪的单项内容进行考核,又在情景模拟中考查护生对护士礼仪的实际运用能力。

1.2.4 开展社会培训

礼仪大赛的指导老师受邀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天门市仁爱医院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并指导医院的护士礼仪大赛。

2 结果

2.1 以“外塑职业品牌,内塑职业素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获好评

为礼仪培训做准备的教研活动荣获优秀教研活动,并且在初步探索期间,护理专业教研室荣获优秀教研室和仙桃市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

2.2 培训效果明显

通过礼仪培训后护生普遍更加注重自身素质与形象,护生自信心提高,各种能力如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增强。

2.3 护士礼仪大赛颇具影响

大赛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及楚天技能名师担任评委,大赛中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获得评委好评,视该院护理专业的礼仪培训为典范。为开展社会培训做好了铺垫。

2.4 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

初期在校内普及护士礼仪培训,后期护理专业所有教师参与护理礼仪课的实践教学,通过教师的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促进了整个护理专业的师德师风建设。

2.5 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明显,既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兴趣,又提高了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及责任感。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融入高职护理礼仪课实践教学改革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更深刻,对护理事业的热诚更加坚定。

2.6 社会培训赢得声誉

继校内礼仪大赛之后,大赛指导老师受邀到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天门市仁爱医院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并指导医院的护士礼仪大赛并荣获各类奖项。各医院对该院护理专业的护士礼仪培训给予高度评价。

2.7 患者满意度增加

大赛指导老师在各医院对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培训后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自信心、责任心、职业素养均有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

3 讨论

该次改革顺利地将临床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融入高职护理礼仪课实践教学,达到了让护生及早建立职业认同感,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创建了该院护理专业的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翠萍.现代护士礼仪与修养探讨[J].护理研究,2008(S2):213-214.

[2]谭颖芬,林丽芬,李蓉.护士礼仪培训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6-57.

[3]刘玲,陈文芳.护士职业形象培养研究进展.中外医疗,2011(24):191-192.

[4]许丽.护生礼仪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152-153.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7

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礼仪课是一门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基本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的渗透, 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秘专业的职业礼仪,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用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 也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 是人际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文秘专业礼仪课程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 可以增强本学科的文化底蕴, 提升教学效果。

“仁者爱人、以礼相待”是文秘专业的基本素养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反映的是做人的本质, 或者说是教人做人的道理。爱人, 即人应该有一颗爱心, 相互之间相亲相爱。所以说,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 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地说, 应该承认人的存在, 尊重人的人格, 特别是为人处世方面应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孔子希望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具有仁爱之心, 人与人以礼相待, 那么社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礼序就形成了。

文秘专业所学的秘书礼仪, 要求学生态度落落大方, 举止温文尔雅, 为人谦逊有礼, 这是一个好秘书所必须具备的礼仪素养。孔子仁学倡导的“仁者爱人”阐述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孔子把礼仪提升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 礼仪也就成了管理阶层治理好国家、掌管好天下大事的基础。

古人云:“中国有礼仪之大, 故称夏;有服章之美, 故称华。”华夏, 孕育出“礼仪之邦”。今天, 当礼仪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因子, 它的功能与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因而, 培养好的礼仪素养更是重中之重。文秘人员的礼仪素养至关重要:注意品德修养, 讲究礼仪, 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圆满地做好工作。礼仪是构成社会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 是人们观察、了解社会文明状况的基本着眼点, 也是纯净社会、清正风化的有效措施。我们讲究个人形象和修养, 方能落落大方、温文尔雅、谦逊有礼。

文秘人员要协助各级领导机构及决策者沟通信息、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处理日常事务, 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与社会各界打交道的任务。在交际过程中, 文秘人员的个人形象关系到企业机构的整体声誉和形象。因此, 文秘人员要十分注重自己的礼仪形象, 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充当“门面”和“窗口”。

仁学思想在文秘专业礼仪教学中的渗透

孔子的仁学思想倡导“仁者爱人”, 以礼相待, 这是秘书职业的基本要求。所以, 教师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 并运用在文秘专业的礼仪教学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言传身教, 教师起示范作用在文秘专业的礼仪教学中, 提倡教学相长, 就是要求文秘专业教师自身应言传身教, 起示范作用, 研究孔子的仁学思想, 培养敬业精神, 增强服务观念, 帮助学生摆正心态,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为人师表, 注重自身的仪表、谈吐、举止, 做学生的表率。学生会以大方得体、循循善诱的教师为榜样, 在自我形象塑造上找到楷模。在文秘专业的礼仪课程教学中, 教师还要积极关注课程在学生思想品德、审美情操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作用, 扩展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素质教育。

尊重他人, 学生提升自尊心在学习和研究孔子仁学思想的同时, 让学生学会一举手一投足都彬彬有礼, 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 而是一种修养道德、健全人格的教育。因为礼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学会“尊重”, 即尊重自我、尊重别人、尊重社会。要尊重自我, 就要重视自己的修养, 同时, 尊重别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 尊重他人要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为基础。人与人相互尊重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人与人的交往是以尊重为前提的, 自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待人接物就要宽容谦逊、不骄不躁。当人受到尊重时, 自信心就会增强, 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会得到提高。

注重形象, 规范日常行为衣着仪表对于一个人就如商品的包装, 是一种静态语言, 能传递不同的信息:是否充满自信心和自尊感, 是否觉得自己是举足轻重的。衣着仪表是个性的表征, 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及格调, 显示自己的职业和职位。文秘人员在日常事务活动中应做到形象上中庸和谐, 仪容仪表要适体入时, 言谈举止要落落大方。在社交场合, 衣着要整洁平整, 装饰要端庄合体, 追求和谐协调, 过肥或过紧的衣衫, 过大或过小的裤腿, 过高的高跟鞋以及不得当的颜色搭配等, 对于文秘人员而言是极不得体的。文秘人员与人交谈时, 眼睛要显示你在倾听对方的谈话, 要不吝真诚的微笑, 语言文雅而委婉, 说话方式轻松自如, 语速不紧不慢, 尽量做到不与周围环境相冲突。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 拥有以礼相待之心, 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呈现出良好的职业礼仪素质。

孔子是主张理论的实践性的, 他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同时, 孔子也非常强调理性自觉和主观能动作用。现代社会, 要求人才有丰富的知识, 善于创新, 将知识和能力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品质, 能与他人与组群协调相处, 和谐合作, 相互支持,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要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首先, 必须提高自身内在的素养, 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其次, 还要有强烈的礼仪意识, 学会尊重, 充分表现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 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让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展示应有的职业特征。如学生往往欣赏有气质的教师, 自己也想模仿, 这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 使之懂得:要想有气质, 首先必须先有素质;然而, 素质从何而来?只有从知识中来, 从注重日常细节中来。只有内在和外在统一了, 才算美。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今天在素质教育要求中应该积极提倡的内容,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仁爱的思想, 对学生将来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2]金正昆.现代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江红.浅谈将“服务礼仪”引入课堂教学[J].管理与财富, 2010 (4) .

[4]桂署钦.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0 (7) .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8

一、课前预习:根据学情设计预习学案,开展覆盖面广的预习

1. 走近学生,摸准学生旺盛求知欲的兴奋点

内职班学生特殊的学情要求教师走近对方、理解学生、创新教法,采取贴近的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和辅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们收获学习的点滴成功。针对内职班学生远离家乡来到上海求学,一年里只能在暑假回家一次的实际,对教师而言,要尽可能地了解内职班学生的民族文化,为走近他们的内心做好准备,这有利于增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业上的困难(包括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随时督促和引导,在相互了解中促进互相尊重和认同。例如,为了拉近和学生们的关系,我在课前抽几分钟和学生们聊一下家长里短,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新疆民族方言的一些词汇,听懂学生们。“悄悄话”中的信息;观察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为养成良好习惯、纠正不良态度、掌控课堂纪律服务。

2. 激发好奇心,尽量覆盖梯度和难度要求不同的内容

预习学案的设计应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词语,如“代沟”,教师要标注汉语拼音,以便利于汉语水平差的学生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我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挖掘时事新闻中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供学生体会感悟。

起初,我重在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形成在课前认真准备预习的习惯,为课内教学、课后巩固奠定基础。由于我对学生汉语水平差异认识不够,对于布置的预习,部分汉语水平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只能比较勉强地完成预习,教学基本变成了一个或几个学生争取课堂发言的专场表演。为此,我进一步分类布置难度不一的预习内容,将预习作了细分和调整。如让汉语稍差的学生准备一个汉语笑话来调节课堂气氛,强化学习气氛;对汉语学得较好的学生,则布置与他们专业相关的热点新闻让其在上课前发表演说,并由教师当场点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进步。

二、课内教学:根据学情备内容备教法,完善引导性强的教案

1. 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在知彼应对上作准备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边远农牧民家庭,所属民族涵盖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的能够听懂教师正常上课的教学内容,水平低的学生需要本民族学生帮助“翻译”才可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我把班级的学生按座位等因素分成几个小组,通过课上几分钟的学生间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并推选出一名学生回答预习学案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到本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切身感觉到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是为自己获得真知灼见而进行活动。教师对因为预习活动准备充分而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多加鼓励;通过正面反馈,以及必要的强调,最终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把预习也当成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感到乐趣,学习一般的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团队成功的喜悦。

2. 注意扎实的学养积累,在内容深化上下工夫

在教学时,我往往会编制预习学案,先把要讲授的课文重点内容以填空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出现的顺序也以课本章节知识链接为顺序。后来,我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知识点。于是,我彻底改变思路,尝试用“时事新闻”的内容为线索,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与服装、汽修、房地产等内职班专业相关的新闻题材,将其做成一篇简单易读的报道,由学生根据线索来谈谈他们的看法,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在活动的结尾予以点评,使师生互动得以良好开展,并以此来导入新课的讲授。

3. 探索多样的教法尝试,在教法适切上动脑筋

在实际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要想为不同的学生准备好有针对性的预习学案,就必须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实施预习学案,才能将课堂纳入良性循环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做课前预习活动。学案的布置和发放应至少提前一天时间,因为在最初的尝试中,由于我在上课前几分钟才发放预习学案,导致学生课上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进行解读,往往使得一节课的正常教学进度受到影响。

虽然新疆当地各少数民族的饮食等生活习惯与内地有所不同,教材的内容与学生们的某些细小感受稍有差别,例如汽修班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到教师说,“在工作和生活中男士应该刮干净胡须”时,学生会问为什么,因为他的民族习惯留胡子。还有学生说:“老师,我们将来要回新疆工作的,有些国际交往礼仪的内容我们用不上。”我告诉学生们,我们所学习的礼仪知识基本都是经得起世界大多数国家考验的,这些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属于全人类共有的文明成果,作为一名肩负促进民族团结、学好一技之长建设自己家乡的有志学生,理应掌握一切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这就包括礼仪知识和沟通的技巧,将来学生不仅要靠技术谋生,还要通过礼仪素养和沟通技巧在工作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课后练习:根据学情布置实践练习,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

1. 布置巩固性的练习设计

一堂课上完后,教师应就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进行一个效率检测,通过巩固知识的练习设计,进行一个学习效果的检测。例如,我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布置不同专业背景的针对性练习,将汽修、服装、房地产等班级的课后练习作业与各自的专业结合,把课本知识中的理论性题目与学生自我实践性的认知相统一。通过简单和复杂结合的练习,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学有所长的学生能在课后练习中巩固和发挥自己的专长,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拓展。我将学生的课后练习与下一次课的课堂活动结合,在内容布置上既有基础性、概念类的题目,又把下一次课堂活动的预习内容有选择地布置一些,让学生在巩固中提高,在巩固中获得发展。

2. 注重拓展性的练习设计

学生们在课后所学习的内容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教师在针对学生布置练习时不应认为隔几个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要及时让学生练习起来,在练习中不仅巩固所学知识,还强化知识的拓展与运用。

我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到不同专业的学生领会知识结构是有差异的,将题目布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如设计出问题“你会怎样在日常人际沟通中注意打电话的礼节”“结合新疆当地的风俗习惯,怎样理解人际沟通中的三个基本原则”等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结合自己将来就业环境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们常做常新。教师要对练习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把握,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3. 注重学情设计分层练习

学生来自新疆各地,每个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各有不同,班级里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存在着偏差。这些特殊的学情要求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实施分层练习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体系。例如,我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将有关的定义、概念等基本理论、常识性的题目作为必须完成的题目,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拓展练习。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9

1.1 中职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出现偏离

现在的中职学校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而忽视了对其内在的品质与精神的培养, 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变成了单纯的职业教育, 严重弱化了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在课程内容设计上, 注重显性课程建设, 忽视隐性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 关注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和技能性, 忽视了对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在指导学生上, 单纯地关注学生礼仪的“仪”的熟练与强化, 忽视培养学生对“礼”的内在精神的掌握和发扬。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离不但使中职学校教师对礼仪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也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1.2 师资队伍自身素养不足

中职学校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从事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通师范学校,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和技术性教育。最明显的现象是, 从事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教师没有经过基本的礼仪培训就直接上岗, 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的礼仪知识需求。此外, 不合理的教师结构也影响了礼仪课程教学实践效果。例如, 从事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在数量低于理论教学教师, 而且实践课程还会让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师兼任。

1.3 中职学校学生适应能力较弱

中职学校学生受传统价值观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现代教学模式难以适应。过去礼仪课程设置的实践课时数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角, 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各种礼仪技能、技巧。但是, 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下,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是学生,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保证了其主体地位的实现。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 还要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过去相比, 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全面, 因此, 短时间内学生很难适应自身地位、角色的变化, 也难以掌握礼仪知识的精髓。

2 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优化策略

2.1 提高对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为了保证礼仪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学校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 还要制定、发布一系列的政策, 以此来宣传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同时, 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摸底, 做到奖惩分明, 对做得好的教师、学生要给予表扬并颁发证书或物质奖励, 做得不好的人员要及时给予指正、批评并责令纠正。学生也要改变观念, 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影像, 让他们有更直接、更实际的理解。

2.2 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首先, 中职学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 体现出专业性与基础性的结合, 选择适于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礼仪知识的基础部分应包含传统礼仪、社交场合礼仪、校园礼仪和个人礼仪知识等内容。而礼仪知识的专业部分要针对职业岗位不同的需求, 划分成若干个课程模块设定教学内容, 重点体现出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此外, 在礼仪课程的教学方面,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不仅对规范能够灵活运用, 还要使学生从内心懂得这样做的依据。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教、学与做”相结合, 采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 让学生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理解礼仪文化内涵。

2.3 分层次实施, 量化考核

要获得良好的礼仪教学实践效果, 中职学校还要加大考核力度, 将学生的礼仪教育变成必修学分, 学生达不到标准, 学校将不予就业推荐, 甚至不予毕业证。考核应侧重于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 包含教师的礼仪课堂教学评分、同学间交往礼仪评分、师生日常交往评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礼仪评分等, 各项评分进行折算后计入总分存档。礼仪教育的评价考核标准不仅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 还要注重学生在礼仪动作强化规范方面的表现, 考虑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表现, 重在培养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优秀礼仪品质和人生态度。将学生的礼仪理论掌握、文明素质的真实表现等通过评分给予量化, 充分调动学生对礼仪知识学习的热情。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实践教师应通过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与锻炼, 主动提高自身在礼仪教学实践方面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完善教学步骤与程序。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专业教学法。根据影响中职学校教育的相关因素调整教学内容, 还要根据我国文化、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此外, 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类企业、单位组织的礼仪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活动, 通过学习以及与礼仪专家的交流, 掌握当前最先进的礼仪知识和实用性的礼仪技能,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在礼仪教学方面的专业水平。

2.5 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学生通过实际锻炼, 不仅可以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而且可以使礼仪的文化魅力、学生知书达理的个性风范得到诠释和展示。具体方法有: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礼仪知识竞赛与礼仪演讲、礼仪风采展示、礼仪情景剧比赛等校内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庆典、比赛啦啦队等社会活动。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介, 如广播、网络、宣传栏等, 及时报道礼仪先进模范个人和团体的事迹。要让礼仪无处不在, 让师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此外, 学校可以制定合适的礼仪规范, 引导健康的舆论导向, 净化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中职学校中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 要注意克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优化策略, 不断促进师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礼仪课程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如何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礼仪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10

1 护理礼仪的概念及重要性

1.1 护理礼仪的概念

国外对护理礼仪研究很少, 且未查到有关护理礼仪概念与定义的相关文献。现阶段国内对护理礼仪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如李芳等[2]提出: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 是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服务和医疗护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 是素质、修养、气质、行为的综合反映, 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吴明等[3]提出:护理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 涉及交际学、民俗学、美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 其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学识为底蕴、以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的礼仪修养, 成为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于一体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总之, 护理礼仪不仅仅是护理人员所必备的职业规范, 更是护士综合素养的体现。

1.2 护理礼仪的重要性

医院中, 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为密切的是护士, 护士的一言一行都更能体现医院形象,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护理礼仪对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国内外研究显示, 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提高护理学生自信心, 拓宽就业渠道

护理礼仪教学中, 加强与自信心有关的训练可显著提高护理学生的自信心[4]。在现阶段就业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 医疗单位普遍认为接受过正规护理礼仪训练后的学生有礼貌, 服务态度好, 受到患者和家属的青睐, 因此礼仪训练能为护理学生拓展就业渠道[5]。国外也有文献显示, 将护理礼仪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能使护士的职业道路更通畅, 有利于护士价值的体现[6]。

1.2.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与形象

护士是白衣天使, 是美丽的代名词, 研究表明通过护理礼仪课程的开展, 对护理学生进行仪表、姿态、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护理学生的外在形象及综合素质都得到很大提升[7,8]。

1.2.3 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国外有研究表明经过严格护理礼仪训练的高素质护理人员, 能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避免由于低效或无效的沟通导致护患冲突的发生, 因而能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另外经过严格护理礼仪训练的护士能更深入地理解患者, 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从而有利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的提高[10], 国内也有相关文献显示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护理礼仪的内容, 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能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和肯定[11,12]。

1.2.4 提高医院整体形象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院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选择, 仅依靠硬件设施与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服务质量和人文环境在现如今的医疗市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有报道显示, 护理礼仪在临床工作中的恰当使用能显著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12]。

2 护理礼仪教学方法的应用

既然护理礼仪的作用如此显著, 那么各院校在礼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各种方法的效果如何, 怎样将不同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现以目前相关文献为依托对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2.1 现阶段各校常用的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与常规医学课程的教学方式相比, 护理礼仪不仅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 还常采用演示法、多媒体法、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程的生动性[13]。

2.1.1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系统讲授法是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而教师示范法是护理礼仪教学中较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献显示:教师身着整齐的护士服, 举止优雅地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本, 利用学生的好奇, 询问学生礼仪老师与其他老师有何不同, 能引起学生对护士职业美的敬佩和向往, 加深其对护理礼仪课程的重视[1]。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效仿的对象,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老师对护理礼仪的认识和重视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学科的态度[14]。

2.1.2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情境扮演法以及师生角色互换法是目前常用的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角色扮演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15], 不仅可以将所学知识做系统的梳理与领悟, 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护理礼仪的情景扮演教学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 可以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氛围和细微体验以及换位思考等真切的内心活动, 真正理解礼仪的内涵及意义, 并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行为[16]。师生角色互换法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4]。

2.1.3 以教师、学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现阶段常用的以教师和学生互动为主的方法有:启发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相关文献显示启发讨论式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7];加强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护理礼仪的授课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选择代表性强的案例, 逐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剖析, 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18]。

2.1.4 以强化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护理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 必须经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礼仪习惯[1]。调查表明, 形体训练不仅能帮助护理学生展现其职业美、增加其在日常交往中的自信, 更对学生的求职、工作等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必须强调形体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礼仪”[19]。

2.2 效果良好但尚未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法外, 查阅文献发现一些院校采用的其他教学方法也获得一定效果, 现对其做简单阐述。

2.2.1 护理礼仪操的使用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 将学生必须掌握以及使用价值很强的部分, 以体操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不仅便于其对礼仪的直观理解, 更能提升学生对礼仪学习的兴趣,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另外以礼仪操的形式学习礼仪能有效避免对知识的遗忘, 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便于学生课下继续巩固练习,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在美[20,21]。

2.2.2 基于问题菜单的反思性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菜单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授课时检索自己在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与缺陷, 然后教师以第三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 并制定出一系列规范化的措施逐步完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显示采用此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护理礼仪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尤其适用于年轻教师, 有助于年轻教师迅速成长[22]。

2.2.3 在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入国学精粹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所以对礼仪的重视程度远远重于其他国家, 通过礼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数量就可看出。护理礼仪修养的形成是一个文化学习、理念熏陶以及经验累积的终身教化过程,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 研究证明将孔子的“仁、礼”观融入到护理礼仪教学当中, 受到同学的欢迎和好评[23,24]。

总之, 现阶段护理礼仪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并且都已取得很大成效。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 对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学生应尽量多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而专科学生尤其是中专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重, 故授课时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另外, 教授护理礼仪课程时要注意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过渡, 刚开设此课程时应以教师讲授为主, 以后逐渐过渡到师生互动为主以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并注意对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应用。各院校及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护理礼仪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摘要:本文以介绍护理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为切入点, 着重阐述了现阶段各护理院校开展护理礼仪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以及不同方法的优势和适用对象, 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育 导游专业 礼仪意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8-0065-02

加强礼仪意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当前中职导游专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探讨新时代下如何加强与改进礼仪意识使礼仪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职导游专业,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导游专业礼仪意识实践教学的内涵

礼仪意识实践教学就是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融入之中,体会到正确规范的礼仪带给人们的愉悦感,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结合实践提高自身的修养。根据导游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游专业礼仪意识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指依据礼仪的基本要求,除了教师在课堂有效之下的强化训练外,必须以实践能力为主要方式,留给游客好的第一印象为主要目的。

二、加强导游专业礼仪意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导游职业岗位的内在要求

导游是整个旅游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导游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团队旅游质量的高低。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除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外,剩下的都属于软件服务,导游的礼仪意识会直接反映在软件服务的质量上。由此可见,导游质量的高低与礼仪意识呈极大的关联性。而导游质量的高低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专业礼仪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在中职学校里,这门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形成,不是单纯的讲解知识,更不是一种简单的服务,而是要通过教学,特别是礼仪修养的实践教学,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礼仪的重要,从教学实践中把礼仪的意识内化于自己的行为方式。这就要求导游专业课必须围绕这一基本目标来展开教学,不能单纯的为教学而教学,要把内在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在一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导游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力提高,人们旅游的意识更加浓厚,对导游的服务提出的要求更高。旅游已不再是简单游山玩水了,更多的是对“美”的追求,这种美不仅限于导游的外在形象美,而是更注重内在的人格内涵魅力。因此,教师除了传授、示范礼仪理论知识之外, 还应组织学生多开展校内的礼仪活动,使学生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在品质。

(三) 深化礼仪意识实践教学是导游专业的迫切要求

目前,中职院校的生源较复杂,习俗不一。学生文化底子薄,道德修养不高,自律性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职生中有一半是独生子女,他们这种我行我素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另一方面,虽然礼仪课的内容具体且易模仿,但学生很难做到用所学的礼仪理论来要求自身或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导游专业的教学只针对导游人才的基本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对礼仪课没有进行专业的强化训练和实践,学生自然缺乏亲身体验。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淡化礼仪意识,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较差,兴趣不高。

三、导游专业礼仪意识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师不专业,实践经验不足

现在,虽然中职学校一直致力于“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但大多数专业课的老师都缺少实践技能。由于各种方面的因素(包括工资),学校很难吸引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到职教队伍中,这是我国职教队伍面临的重要难题。目前,从事中职导游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非旅游专业出身,即使有部分教师毕业于旅游专业,但具备一线导游礼仪意识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专业的导游师资队伍。

(二)对学生培养不均衡,忽视礼仪意识培养

不少旅游专业老师对导游礼仪意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导游的礼仪意识实践教学没有做合理的安排。一些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开设了礼仪课,但只是应付学校的教学,并没有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给予重视,且没有做持续的培养,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学生礼仪意识弱化,功利主义严重

当前,中职学校导游专业学生都是“90后”的一代人,他们喜欢非主流,很潮,但对我国礼仪文化知识关注较少,尤其是就礼仪知识在中职导游专业中的作用认识欠缺。他们从事导游行业仅仅是为了丰厚的待遇。学生去实习乃至就业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而是对如何能获取更多的“佣金”极为关注。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甚至某些实习导游(学生)以牺牲游客的利益使自己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和完善导游礼仪意识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优化旅游师资,增强兼职教师的吸引力

要解决教师不专业问题,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提升学生的内在品质,单靠导游课礼仪实践教学的力量是远远达不到的,同时要加强德育课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另外,必须加强与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在发达国家兼职教师的比例都超过50%,导游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兼职教师的重要性。

(二)有效开展礼仪实践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礼仪意识实践在导游职业中的重要性,必须意识到礼仪意识是导游与游客之间的润滑剂,良好的修养是导游展示给游客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词,38%取决于素质,55%取决于非语言的交流,主要表现为手势语、目光语、身势语和面部语言等。而这些职业素养是导游职业中必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导游专业礼仪实践教学的理念,学校不仅要建造导游实训模拟室,而且要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渗透在真实的环境中,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道德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强化礼仪意识实践,完善良好的职业道德

众所周知,导游人员被誉为“礼仪的使者”,其言谈举止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为此,学校必须强化礼仪意识实践教学,不能只就课堂礼仪内容和案例内容讲述,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掌握礼仪的内容,但对礼仪的内化效果不够理想,更多的是需要学校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熏陶。可以通过组织校内外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让学生对礼仪意识实践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句话 :导游没有礼仪的成功就没有事业的成功。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世伟.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3).

[2] 叶小青.“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3).

[3] 陈祝林,徐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而出版社,2004.

礼仪与礼仪教学 篇12

关键词:旅游礼仪,项目教学,研究

一、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项目式教学的定义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 基于它的实践与发展, 目前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以下列出有关文献中给出的定义。

基尔帕特里克给出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定义:“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全心身的、有计划的行动。”

贝姆 (Boehm) 定义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 完整的实践性的工作打算或教学主题按照一个由学生自己开发的计划来实现。”

弗瑞的定义是:“在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中, 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 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 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 (如装置、仪器、文件、演出等) 。在项目教学法中, 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 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

维基教育技术网页上关于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定义是:“项目导向式教学使学习者参与某些能产生结果的项目中去, 然而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效果而不是项目产出的结果。”

据此, 我们可以给项目导向式教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项目导向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 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到完成后的评价, 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因此, 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2、项目式教学的特征

(1) 知识结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项目导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避开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从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 始终围绕着项目是否能够完成而进行, 对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 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即一个项目完成不单是某一门学科知识的应用, 而是需要有职业态度、人际交往、合作意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撑。其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取舍, 取决于项目的实现。因此, 项目导向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项目导向式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 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 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 它的一个重要价值, 在于消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在职业教育的项目导向式教学中, 组织教学内容通常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而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 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 是以项目为核心, 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的。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 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 他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同时, 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并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景中认识到, 他们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3)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式教学是基于完整性教学思想, 通过完整完成一个项目, 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 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 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 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并且, 项目导向式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 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 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 项目导向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

(4) 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项目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 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 而是职业能力的提高。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的形成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 而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 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在项目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 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 而是“好”或“更好”。在项目教学中, 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 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 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 而是多样化的。

二、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实施条件

1、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发展现状

项目导向式教学课程中的“项目”一般指的是有结构的项目, 是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的、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这一工作任务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 包含特定的材料, 能发挥特定的功能, 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等。这是整个教学设计主要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以这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鉴于此, 对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工科类的专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项目导向式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显示出的卓越成效, 逐渐引起文科类专业的教育人士积极探索与尝试。由于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巨大作用, 因而特别受到职业教育人士的追捧。在会计、广告、营销、导游等课程中引入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开始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2、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施条件

(1) 注重校企合作, 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企业必然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 建立良好的校企“双赢”合作机制, 是实施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根本保障。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要求贴近生产第一线, 与企业合作开发、实施项目。企业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者和最终的受益者,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项目, 并选派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员工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 实现校企融合, 共同育人的目的。因此, 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给予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主体框架中充分的话语权, 通过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实训实习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 使传统的职业教育脱胎换骨, 从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2) 加强实训室建设转化教学场所。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学校要拥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场所。因此, 建立设施齐备的“仿真场景”、“模拟车间”、“虚拟空间”、“开放工厂”的实训室与实践基地, 是实施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 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 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 主张在教学中把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示范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内容。因此,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施除了要注重校企合作、依托企业的资源外, 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建设自己相应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作为保证和补充。通过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优化, 建设虚拟车间和模拟情境来体现生产、服务现场场景, 使学生初步体会职业岗位要求的特殊性、具体性。

(3) 强化双师素质培养, 提高教学质量。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 决定了教师在拥有专业理论知识之外, 必须掌握专业的实践能力。因此, 建立德艺双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是实施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关键因素。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 涉及多学科知识。教师只有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 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有跨学科驾驭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 与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导向式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从而为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项目导向式教学引入旅游礼仪课程的应用价值

1、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基于课程“项目”的选择与取舍、工作任务完成的规范与标准等, 决定了项目导向式教学必须要依靠行业企业才能真正落实。通过校企双方深层次的合作, 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零距离“, 为学生毕业与就业的对接奠定了基础。本课程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 以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 商讨确定行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成,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 选择与序化教学内容, 共同进行教材内容修订等, 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2、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 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其课程改革聚焦在实践方面。需要创造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 通过“模拟现场”、“师徒教练”理实一体化的形象教学, 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 (仿真) 的工作情境, 引进行业一线管理人员作为课程兼职教师, 主要承担实训教学。采用“四位一体”的方法, 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仿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第二课堂与项目活动相结合。制定严格的课程实践能力考核标准, 提高实训教学课时量, 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

3、促进专任教师的素质转化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外, 还需具有融通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设计与项目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此, 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了解跨学科知识, 走合作教学之路, 变“讲授”为“指导”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努力方向和归宿。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 积极为教师提供了企业实践的机会, 提高了双师素质比例, 组成了由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团队, 其教学成效, 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他们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和企业的要求非常贴近, 工作起来上手快, 效率也高。

4、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人格发展这一共同的教育目标诉求, 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真实性”学习过程,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不仅从知识上探究和理解, 而且从体能行动上操作执行, 还要从情感上形成价值判断和责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职业工作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促其在社会生活上成为成熟的社会成员, 必将会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和关注, 其成功的机率显而易见。本课程通过课程设计, 重在引导学生养成“和敬待人”、“严以律己”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修养身心,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良好的职业气质, 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项目导向式教学在旅游礼仪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旅游礼仪在旅游活动中关联着很多的学习领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独的去讲解, 学生不能把旅游礼仪规范融会贯通, 对礼仪在旅游活动中的价值也很难有清晰的认知。因此, 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 即学生参照《项目设计任务书》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 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 在问题的发现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 边做边学”教学理念, 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旅游礼仪》课程中引入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操作要领如下。

1、确立课程教学流程

一是项目调研, 教师通过到旅游企业走访, 与一线专家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二是项目策划, 教师根据学习情境策划相应的项目任务书。三是素材准备, 教师提供完成项目任务的有关书籍、手册、资料让学生学习, 教师答疑指导。四是项目计划, 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教师引导认定。五是项目实施,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推选组长, 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成员间的合作形式, 然后按照计划开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和记录。六是项目核查, 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认真检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原因的分析及修正, 各组以及个人进行自我评价。七是项目评估, 先由各组公开自评结果,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八是项目应用, 通过项目工作任务的实践, 学生形成一定的礼仪素养和能力, 这种结果可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如作为项目的人力资源可以应用到旅游企业、学校或社会中;如我们组织学生承担政府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的颁奖礼仪, 社会各类会议的服务礼仪、旅游企业的接待礼仪等。

2、选择课程教学项目

根据旅游业“对客服务”的职业特性和特定的学习情境, 项目的选取既需注重理论知识与职业“典型性”的有机结合, 又需关照学生学习兴趣与行为“掌握度”的有效衔接。创造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和工作的机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力。本课程与旅行社、民航、酒店、餐饮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多次访谈、研讨, 分析旅游行业典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礼仪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 删减无应用性或应用性不强的内容, 将一般社交规范及商务活动要求和不同旅游企业典型性服务规范设计构建成十大学习情境。即礼仪意识引导、职业形象塑造、待人接物处理、礼宾次序安排、沟通应对技巧、涉外礼俗文化、酒店前厅/客房服务礼仪、餐饮接待服务礼仪、旅行社导游服务礼仪、民航客舱/值机服务礼仪等基本覆盖了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并注意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

3、引导课程教学实施

作为教学内容的项目, 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 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以保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项目的要求。具体引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各项目的分析, 对重难点以及学生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 以启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整个项目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来进行, 对项目小组和小组成员的任务目标作明确要求, 以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化与创新能力。本课程在教学中以项目 (学习情境) 为载体, 采用问题教学法 (负面案例法) ,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 或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和学习以及“纲要信息”图示法、示范演练法等等,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礼仪规范的精髓、岗位工作礼仪要领和行为, 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礼仪知识基础和能力。同时, 将大量的实训项目分别穿插在酒店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中餐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模拟客舱等校内基地, 以及高星级酒店、民航企业、旅游景区等校外基地进行, 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 重在职业能力培养和旅游行业典型岗位接待礼仪规范的掌握和运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对客服务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自己的特长与爱好, 扮演项目中的不同角色, 完成不同的任务, 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正式迁移, 形成一种主动发展的态势。这种团队密切合作, 个体角色互换,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比较完整系统地训练了学生熟悉职场交往的各种礼仪规范要求, 涵育了学生良好的职业气质和风范。

4、注重课程教学总结

总结是为了提高。项目完成后的总结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学会总结, 是完成项目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一个职业习惯。本课程在教学中首先是让学生个体检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 自行解剖, 寻找差距;其次是项目小组形成一个集体总结报告和项目完成的自我评价, 各小组作交流成绩与经验, 失误与教训, 自行解剖、激励;最后是教师从整个项目每一个环节上全面总结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努力,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强化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记忆。除此之外, 还有实习企业评价, 在由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时, 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估、指点, 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5、展示课程教学成果

理论来源实践, 实践指导理论。通过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 旅游礼仪课程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旅游工作的基本礼仪规范。学生成为合格的“产品”后, 需要接受社会的认可, 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本课程组专门成立由主讲教师组成的礼仪项目活动指导小组, 选拔组织学生为政府、企业、学校提供各种礼仪服务, 如学校重要接待活动中的餐饮服务、大型全国性会议中的礼宾服务、大型全国 (国际性) 体育赛事中的颁奖服务、大型国际性旅游节的接待服务、社会公益活动中的礼仪服务等等。学生通过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颁奖礼仪、“2007女足世界杯”的接待礼仪、“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接待礼仪、“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礼仪、“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接待礼仪、“第六、七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接待、颁奖礼仪、“2008、2009武汉国际旅游节”的接待礼仪等实际工作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 增强实践能力, 并将项目活动作为课程“成果展示”和“产品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 完善与改进教学模式,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华: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中[J].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4) .

[2]马天乐:基于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 2009 (2) .

[3]王新年:项目教学基本特征及对教师带来的新挑战[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 (1) .

上一篇:嵌入式通信系统论文下一篇:盾构掘进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