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秸秆还田

2024-10-21

变速秸秆还田(精选7篇)

变速秸秆还田 篇1

摘要:针对传统密集条播存在的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等问题,提出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的作业技术路线及配套技术,并对几种不同作业方式的作业成本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技术应用

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设计有变速手柄,可通过手柄调节刀棍转速,优化秸秆还田机的性能。当秸秆量大时用高速挡,秸秆量小时用低速挡,能够一次性完成秸秆还田、施肥、播种、镇压等作业。该机采用带状播种设计,小麦籽粒可均匀撒播在播种面上,适应目前小麦大播种量的要求,解决了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等问题,有利于农作物高产稳产。

1 几种不同作业方式技术路线对比分析

1.1 水稻茬种植小麦技术路线

(1)半喂入联合收获机作业低割茬收割,启用秸秆切碎装置→旋耕机整地→播种施肥机种植小麦→开沟。

(2)全喂入联合收获机高留茬作业,出草口安装秸秆粉碎机→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和高留茬→旋耕播种机种植小麦→开沟。

(3)全喂入联合收获机高留茬作业,出草口安装秸秆粉碎机→大型双轴秸秆粉碎旋耕机作业,一次完成秸秆粉碎、高留茬及整地→播种机种植小麦→开沟。

(4)联合收获机低留茬作业,出草口安装秸秆粉碎机→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种植小麦→开沟。

从上述几种技术路线对比可以看出,采用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种植小麦比其他作业方式减少了作业环节及机具进田次数,有利于农作物茬口布局、争抢农时,符合轻简化作业的发展趋势。

1.2 玉米茬种植小麦技术路线

(1)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同时进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整地覆盖秸秆(或直接采用少免耕条播)→播种机种植小麦→开沟。

(2)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同时进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种植小麦→开沟。

由上述两种技术路线可以看出,采用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种植小麦是作业环节最少的技术路线,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2 几种不同作业方式作业成本对比分析

2.1 机械化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

联合收获机出草口切碎秸秆作业:75元/hm2;

秸秆粉碎机作业一遍:525元/hm2;

旋耕机作业一遍:525元/hm2;

播种施肥机作业:675元/hm2;

成本合计:1 800元/hm2。

2.2 秸秆粉碎还田旋耕复式机、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

联合收获机出草口切碎秸秆作业:75元/hm2;

秸秆粉碎旋耕复式机作业一遍:675元/hm2;

播种施肥机作业:675元/hm2;

成本合计: 1 425元/hm2。

2.3 反转灭茬机、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

联合收获机出草口切碎秸秆作业:75元/hm2;

反转灭茬机作业一遍:600元/hm2;

旋耕机浅旋整地一遍:375元/hm2;

播种施肥机作业:675元/hm2;

成本合计:1 725元/hm2。

2.4 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

联合收获机出草口切碎秸秆作业:75元/hm2;

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作业:900元/hm2;

成本合计:975元/hm2。

从上述几种不同作业方式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最高,为1 800元/hm2;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最低,为975元/hm2;其它作业方式成本在1 425~1 725元/hm2之间,与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相比,作业成本提高450~750元/hm2。所以说,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作业成本较低,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3 效益分析

3.1 增产增收

使用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作业比常规播种方式增产5%左右。

3.2 省工省时

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还田、播种、施肥、覆土镇压4道工序,减少机具进地和耕作次数2~3次。

3.3 降低投入成本

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与传统的作业方式相比,可降低投入成本600元/hm2左右。

3.4 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采用变速秸秆还田带状播种施肥机作业可降低粮食生产的投入成本,解决秸秆就地还田的问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项技术在旱作农业区优势明显,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怎么使用秸秆还田机? 篇2

1.先运转再起步。田间作业前先将秸秆还田机缓慢降至工作位置,接合动力后逐渐加大油门,待运转正常后方可起步。

2.地头转弯要缓慢。即机组行至地头时应降速转弯,若地表埂洼较多,则应缓慢提升机具,待转弯后再重新作业。

3.运输中注意事项。地块转移、空载运输前,必须将机组动力切断,再提升机组。若为半悬挂式,还要注意调整地轮,使机组呈运输状态。

二、安全事项

严禁在作业中排除故障、检修机具、提升旋转及机后站人。若发现机组有异常现象,则应停机检查,彻底排除故障后方可再行作业。

三、质量把握

1.作业时间的确定。作物进入黄熟期后,秸秆含水量一般在30%以上,此时粉碎效果较好,且秸秆还田后可利用其自身和土壤水分加快腐烂。若还田不及时,秸秆干枯、地表干燥,则不仅会使秸秆粉碎长度加大,而且耕翻后秸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还会使局部干燥发热,从而影响复播作物种子的发芽及根系生长。因此,较干枯的秸秆还田后宜先浇水,再整地复播。

2.留茬高度。刀齿距地面的间隙和田块土壤的干湿、硬松程度,会直接影响留茬高度及还田质量。实际作业中多采用观察法确定刀齿距地间隙,机组边作业边调节液压控制限位螺帽(分置式悬挂系统应调节液压油缸上的限位板位置),以使秸秆粉碎机的刀齿更充分地将秸秆粉碎而不入土为宜,刀齿距地间隙多为1~2厘米。此项工作需要在田间配合纵向水平调节反复进行调整。

3.皮带张紧度。在秸秆还田作业中,常出现茂密田块机组转速下降、还田质量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机组负荷增加、皮带打滑及轮子发热所致。所以,应经常检查调整三角皮带张紧度。

4.善后处理。秸秆还田后应及时用旋耕机打茬,破碎根系;及时耕翻,将秸秆覆盖严实。

秸秆还田效应探讨 篇3

1 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1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土壤由于受到自然降雨雨滴的直接冲击, 其孔隙度减小, 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 质地过于紧实。有研究表明[4,5,6,7], 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 降低土壤容重、减少土壤蒸发, 最终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 而且发挥了土壤水库的调蓄作用, 从而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也有研究[8,9]表明,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不会因为秸秆还田而有所改善, 甚至还有结构破坏, 容重增加的结论。

1.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N、P、K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由于秸秆本身含有N、P2O5、K2O, 因此, 许多研究表明[10,11], 秸秆还田后在土壤水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能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 特别是可溶性钾的含量。也有研究表明还田的秸秆不仅能够增加土壤氮含量, 而且还能够促进固氮作用。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极其重要, 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比传统耕作增加10%~30%。有研究表明[12], 在增加的有机质中, 主要为易氧化态有机质, 能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1.3 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特性主要包括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大多是有机营养型, 因此含有有机能源的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的量, 尤其是能增加活跃微生物的量。大量研究[13,14,15]也表明,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脲酶、土壤碱性磷酸酶、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供肥特性密切相关, 秸秆还田后, 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均显著提高, 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2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适量的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 使作物根系活性得到提高, 有利于作物的优质高产。大量研究[16,17,18]表明秸秆还田可以使作物的根系发育得以增强, 根条数多, 根系发达;同时还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生育, 增加了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 增加了作物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 并且提高了作物的衰老酶的活性, 从而减缓作物的衰老, 最终显著增加作物的产量。也有研究认为, 秸秆还田加重土壤病虫草害, 从而导致作物减产[19]。

3 结语

综上所述, 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作物增产,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未来对于秸秆还田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秸秆还田研究大多数局限于秸秆还田的培肥效果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等方面, 对农作物生育特性及其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研究颇少;二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一种还田方式在某一种作物上的应用, 对不同还田方式的应用效果和不同还田方式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 如何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还田方式效果最好并且易于操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质以及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并综述了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进展, 进而提出一些秸秆还田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秸秆还田利用探讨 篇4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 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结构, 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 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 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 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 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 (僵苗) 等不良现象。因此, 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 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就永州市目前的土地耕作制度来看, 秸秆还田还是一片空白, 浪费了土壤资源, 使大片农田施用化肥偏重, 追求庄家快速效益, 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下降、土壤板结,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 改变土地承包责任制后“重化肥、轻有机肥, 重用地、轻养地”的趋势, 解决农村地区秸秆出路的大问题, 就要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作用, 变废为宝, 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或沤制、产沼气、过腹还田等形式提高耕地地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秸秆还田现状

1.1 湖南省秸秆还田现状

湖南省每年产生各类秸秆约2.1亿t。秸秆中含有一定的养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 又有氮、磷、钾等营养素。据农业研究表明, 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 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丰富, 作物秸秆提供的养分占湖南省有机肥总养分的10%~15%,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从现有的秸秆产量计算, 3亿t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逾150万t尿素、逾520万t过磷酸钙、逾520万t磷酸钾。近年来湖南省秸秆还田发展讯速, 全省年秸秆还田量超过5 000 t, 约占秸秆总量的50%。秸秆还田已经成为粮食千亿增产扩能工程和丰收计划、重金属污染、地力提升项目的重要内容。

1.2 冷水滩区秸秆还田现状

冷水滩区是丘陵农业区, 全区15个乡镇568个行政村 (居委会) , 耕地面积4.94万hm2, 其中水田3.75万hm2。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 (农办发[2007]66号) 和省农业厅湘农业办肥[2007]108号文件精神, 冷水滩区农业局对全区耕地 (含园地) 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冷水滩区耕地土壤分为水稻土、红壤、黄壤、鸭屎土、沙土、紫色土、黄沙土、黑沙土类, 12个亚类, 42个土属, 130个土种;酸性红壤、黄壤面积最大。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309—1996) 分级标准, 耕地地力等级结果为:一、二级地680.25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1.6%;三级地5 166.57 hm2, 占11.9%;四级地9 462.72 hm2, 占21.8%;五级地14 718.69 hm2, 占33.8%;六级地7 293.87 hm2, 占16.8%;七级地508.22 hm2, 占11.7%;八级地1 043.67 hm2, 占2.4%。全区各类中低产田面积2.81万hm2, 占耕地面积90.24%。近年来, 随着中央对农业的重视, 加强了对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 但同时要通过采取节水栽培、秸秆还田、冬季种植绿肥、使用有机肥石灰等技术, 协调土、肥、水、气、热状况, 使耕地土壤生产能力逐步向主产稳产型农田转化。

冷水滩区自2009年开始承担“全国农牧渔丰收计划及秸秆还田及利用技术项目”以来, 秸秆田面积年年增加, 效果显著。2009年在冷水滩区上岭桥镇、竹山桥镇、蔡市镇、牛角坝镇、伊塘镇、黄阳司镇共6个乡镇145个实施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4 533.33 hm2, 2010年辐射至邻近乡镇共计5 743.33 hm2, 分布于12个乡镇的425个村。冷水滩区耕地面积4.94万hm2, 稻—油、稻—绿肥、玉米—油、下米—油菜、玉米—蔬菜是冷水滩区主要种植制度, 通过秸秆还田模式多样化, 还田面积年年增加, 据农业统计, 2011年全区秸秆还田2.97万hm2, 2012年为4.01万hm2, 2013年为4.16万hm2, 到2014年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68万hm2。

2010年冷水滩区为全国首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试点区之一, 项目启动到全面铺开, 始终坚持“增产、经济、环保”施肥理念。油菜、中稻秸秆还田率大幅上升, 实现了有机肥与无机肥、氮肥与磷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平衡施肥。2006年, 冷水滩区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保护耕地作用, 引道农民增施有机肥, 科学施用化肥, 全面提升地力”的精神, 按照湖南省农业厅统一部署和要求, 在上岭桥镇开展耕地地力提升行动试点工作。2010年、2012年、2013年在周边乡镇断续推进耕地地力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稻草还田面积达100%, 还田量占总量的85%以上;其他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100%, 还田量占总量的90%以上;冬种覆盖率达100%。项目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1.5~3.0 g/kg;农作物产量同对照相比, 平均增产10%以上, 玉米平均产量6 198 kg/hm2, 比前3年的平均产量5 350.5 kg/hm2增加847.5 kg/hm2, 增幅15.8%;平均增收节支1 500元/hm2以上。竹山桥镇刘家村一农民每年进行秸秆还田, 称赞秸秆整标压还田:一是简单易行;二是产量高;三是成本低;四是保护环境;五是减少病虫害。秸秆还田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焚烧, 改善了生态环境, 增加了农民收益, 秸秆还田形势一片大好。

2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秸秆还田是推动冷水滩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

2.1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按有机质含量分组标准, 即有机质>40 g/kg为一级, 30~40 g/kg为二级, 20~30 g/kg为三级, 10~20 g/kg为四级, <10 g/kg为五级, 并按一、二级为“丰”, 三级为“中”, 四、五级为“缺”来划分。

通过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以来, 2009年度土样检测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8.3 g/kg, 其中水稻土30.3 g/kg、旱土23.9 g/kg, 相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5.3 g/kg和2005年平均为26.3 g/kg, 分别上升了3.0、2.0 g/kg, 增加11.8%、6%。本次调查水田3 072.1 hm2, 有机质含量结果:一级278.6 hm2、二级683.3 hm2、三级1 532.8 hm2、四级564.1 hm2、五组13.3hm2, 分别占水田的9.07%、22.25%、49.89%、18.36%、0.43%。水稻土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丰标准, 占水稻土面积81.21%。

2010—2015年为探索低山丘陵区耕地地力提升模式和有机肥的改土培肥增产效果, 在冷水滩区耕地地力提升项目上岭桥镇双水村、竹山桥村、刘家村、伊塘镇孟公山村实施了有机无机肥配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的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即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有增加的趋势。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 (60%有机肥、30%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3%和1.9%。这说明化肥与秸秆配施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

2.2 增加土壤养分, 尤其是钾素

从有机无机肥配比试验分析及秸秆田前和还田后所取土样测试结果分析, 施有机肥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化肥与秸秆配施处理 (60%有机肥、30%有机肥) , 土壤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1.1、58.9 mg/kg;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0.8、0.6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6.5、14.1 mg/kg;玉米秸秆整株翻压还田技术示范区, 在秸秆还田前即玉米收获后取土样化验, 来年下桩作物收获后取土样化验, 结果显示, 土壤有机质平均达到30.2g/kg, 比实施前的28.0 g/kg增加2.2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达到113.6 mg/kg, 比实施前的104.0 mg/kg增加9.6 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达到8.2 mg/kg, 比实施前的6.8 mg/kg增加1.4 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达到118.2 mg/kg, 比实施前的78.9 mg/kg增加39.3 mg/kg。由此以说明, 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都有增加, 其中尤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

2.3 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 既含有较多有机质, 还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 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通过秸秆还田, 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性状, 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 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的增肥增产作用显著, 一般可增产5%~10%, 是促进农业稳产、高产、高速,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并非易事。若方法不当, 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 (僵苗) 等不良现象。因此, 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 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还田补充了土壤养分。作物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和灰分元素, 既有较多有机质, 又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如果把秸秆从田间运走, 那么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仅有10%左右,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那么, 只有通过施肥或秸秆还田等途径才能得以补充, 而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

2.4 促进微生物活动

土壤微生物在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土壤有机质和净化土壤的重要作用。有机物的合成由植物叶绿素来完成, 有机物的分解则由微生物来完成。秸秆还田给土壤微生物增添了大量能源物质, 各类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也相应增加;实行秸秆还田可增加微生物18.9%, 接触酶活性可增加33%, 转化酶活性可增加47%, 尿酶活性可增加17%。这就加速了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物质养分的转化, 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增加,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所提高。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的纤维素、木质素、多糖和腐殖酸等黑色胶体物, 具有粘结土粒的能力, 同黏土矿物形成有机与无机的复合体, 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使土壤容量减轻, 增加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5 减少化肥使用量

农业发达国家都很注重施肥结构, 如美国农业化肥的施用量一直控制在总施肥量的1/3以内, 加拿大、美国大部分玉米、小麦的秸秆都还田[1,2,3]。作物所吸收的氮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原有氮素。来自化肥的仅占23%~24%。这说明即使施用化肥, 土壤有机物对作物生长仍是最重要的, 因此秸秆还田是弥补化肥长期使用缺陷的极好办法。

2.6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村80%的秸秆主要采取燃烧处理, 造成污染空气、影响交通、土壤表层焦化等, 有时还引起火灾。另外, 秸秆随意处置还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因此, 秸秆还田有利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4,5]。

3 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3.1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比较简单、方便、快捷、省工。冷水滩区农民一般采用直接还田的推广模式, 这种技术模式约占全区秸秆还田总面积的70%以上。直接还田又以秸秆整株翻压还田、机械还田、薄滚旋耕还田、免耕覆盖还田为主。针对冷水滩区属于山区丘陵和小块土地地区, 其秸秆还田配套机具不完善。加之堆沤作肥料后还田太麻烦, 冷水滩区农民多选择秸秆直接还田中的秸秆整株翻压还田和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3.1.1 秸秆整株翻压还田。

冷水滩区旱土面积1.87万hm2, 占总耕地面积的43%, 秸秆整侏翻压还田主要用于旱地。即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整株砍倒, 顺放于沟中, 然后及时覆土, 或待套作作物收获后连同其秸秆一起翻压覆土, 如下茬作物播期临近, 可结合碳酸氢钠 (小麦、玉米和水稻都是禾本科秸秆, 直接还田时, 应补充适当氮肥, 按风干的秸秆计算, 100 kg秸秆要加3~5 kg纯N来调节碳氮比, 因为微生物在分解秸秆的过程中要吸收土壤速效氮, 如果不额外补施速效氮肥, 微生物就会把施给幼苗的氮素利用掉, 造成幼苗缺氮而出现黄苗问题, 影响苗期正常生长) 撒施草面一并翻入作底肥;玉米茬作物一般以油菜、小麦、马铃薯等蔬菜为主, 种植于当年新翻压玉米秸秆的土带上, 次年种植玉米时又将其前作 (油菜、小麦、马铃薯) 秸秆和猪牛粪等底肥一同翻压, 重新进行沟垄种植。此技术措施当地农民已熟练掌握, 实现大面积推广。

3.1.2 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油菜田免耕稻草覆盖方法是:水稻收割后, 开厢沟排尽田中积水, 免耕除草 (亦可用除草剂) 施足底肥, 准备播种。播种时将油菜种子按规格播于桩内, 播后覆盖稻草4.5~6.0 t/hm2, 按当地油菜推荐肥量用肥。油菜收后, 稻草已腐烂, 翻压入土中作第2年水稻基肥, 并推荐施用氮素60~90 kg/hm2, 面施与追肥各1/2, 磷 (P2O5) 肥75~105 kg/hm2作底肥, 覆盖200 kg秸秆约含钾3 kg、其肥效相当氯化钾5 kg, 可酌情施钾肥。冬水 (绿肥) 田免耕稻草覆盖方法是:把新鲜稻草直接撒在田面上泡水过冬, 也可播种绿肥, 至来年已半腐熟的稻草和绿肥同春耕底肥一并翻压入田中, 耕整均匀后插秧。

3.1.3 秸秆机械还田。

这是春耕播种中稻的一种秸秆还田模式。即把先年田里已腐烂和贮藏越冬的干稻草以及当季收获的油菜随拖拉机、耕整机等机械把秸秆打入田泥里。这种技术模式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只耕2次, 不能耕得泥烂如浆;二是不能耕得秸秆外露;三是不能灌深水。这样秸秆腐烂产生的有害气体才容易排出来, 不会危害禾苗, 并能达到苗插后3~5 d田水干, 以利于有害气体排出, 然后复水使用除草剂。

3.1.4 秸秆蒲滚旋耕还田。

这是冬水田水稻秸秆还田的主要模式。方法是把新鲜稻草铡成2~3段撒在田里, 以蒲滚把稻草打进泥里, 结合撒播绿肥, 至来年腐熟的稻草和绿肥同春耕底肥一并翻压入田中, 耕整均匀后插秧。

3.1.5 秸秆犁田翻压还田。

把秸秆铡成2~3段撒在田里, 犁田时把稻草压入泥中, 也要注意机械还田中的相关要求。

3.2 秸秆异地覆盖还田

根据对秸秆还田量的研究表明, 采用本田秸秆还田, 可逐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6]。冷水滩区复种指数高, 秸秆异地覆盖还田很好地解决了农事及秸秆出路问题。2007—2009年全区重点示范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秸秆异地覆盖措施充分运用于水果园林及种苗、茶叶、苎麻、烟叶、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 即将玉米、水稻、油菜、豆类等秸秆免耕覆盖其地表或翻压土中, 充分发挥秸秆覆盖的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增产增效作用。

3.3 秸秆堆沤腐熟还田

堆沤腐熟还田技术也是秸秆与粪肥加上生物腐熟剂的堆沤。在田里打沟利用屋前、屋后的沟凼沤制秸秆, 然后在耕田时撒施在田里, 及时翻耕。

3.4 秸秆过腹还田

秸秆先作饲料, 经禽畜消化吸收后变成粪、尿, 堆沤腐熟后还田。秸秆过腹还田, 不仅可以增加禽畜产品, 还可以为农业增加大量的有机肥, 降低农业成本, 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3.5 秸秆气化, 废渣还田

这是很科学的一种还田技术模式, 把秸秆放入沼气池里, 沤制产生沼气, 沼气用于煮饭和照明, 等池子里的沼气用完后, 连同沼液、沼渣施于田里。沼液不可直接泼浇于禾苗上, 必须用水稀释10~20倍才能泼浇, 这是一种充分利用秸秆的还田技术模式。通过秸秆气化, 不仅可以解决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这种模式在冷水滩区正加快扩大。

4 工作措施

4.1 行政措施

4.1.1 加强领导,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秸秆还田提升耕地地力工作人员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 财政、农业、科技等单位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办公室设在农业局, 由主管土肥工作的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乡 (镇) 由主管农业副乡 (镇) 长, 各村确定村长负责实施秸秆还田工作。二是成立由冷水滩区农业局牵头, 各部门配合实施秸秆还田的技术指导小组。农业局局长任组长, 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 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 具体负责制定规划、工作实施、技术培训等工作。

4.1.2 多管齐下, 普及秸秆还田技术。

一是宣传发动。通过电视农业之窗栏目、出动宣传车、标示牌、宣传栏、现场讲座、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宣传。二是发布专项公告。自2009年, 冷水滩区人民政府办就下发了[2009]25号文件“关于做好秸秆禁止和综合利用的通知”。为在全区进一步推广秸秆还田, 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专项公告, 宣传秸秆还田的意义、效益、目标、措施, 号召全镇人民一起行动, 号召全区各级干部为推广秸秆还田争做贡献。在公告强调, 严禁焚烧作物秸秆 (受检疫性病虫和易传染的病害的载体除外) 。告诉广大农民群众, 焚烧1 hm2秸秆就等于浪费了15包化肥;还田1 hm2秸秆, 就等于节约15包商品肥料。三是彰先励后, 加强管理。每年乡 (镇) 确定1名责任人, 负责秸秆还田工作实施。总结几年来秸秆还田工作推广得利, 对成效显著的乡镇或村级成功的经验,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 并对工作出色的人员及农户进行奖励, 为全镇进一步实施秸秆还田规划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4.1.3 加大样点示范力度, 以点带面。

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区农业局联合颁发秸秆还田示范样板, 各乡镇领导要与乡镇农技站办好乡镇级秸秆还田样点。各部门、各单位到农村办点也要突出秸秆还田的示范样板。每个乡镇确定3~4个示范村, 面积达200 hm2以上, 由2名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指导, 并做出高标准示范样板, 以点带面, 以达到多点带面的目的。

4.2 技术措施

4.2.1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农业部门组织分级办好秸秆还田技术培训班, 确保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1人能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4.2.2 加大技术服务力度。

区农业系统要组织技术骨干深入村组农户或田间地头对秸秆还田技术问题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

4.2.3 加大危险性病虫检测力度。

区农业局要组织植物检疫干部对农作物检疫对象或传染性病害暴发区进行检测, 及时组织烧毁, 避免农民误判而自行焚烧秸秆。

4.2.4 加大配套技术研究试验力度。

秸秆还田后的化学除草、水和肥的管理等技术问题, 还需农业部门进行试验研究, 摸索最佳方法和最佳药物。

参考文献

[1]文巽浩, 王爱玲, 高旺盛.实行作物秸秆还田,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作物杂志, 1998, 67 (5) :1-5.

[2]汪建飞, 邢素芝.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环境保护, 1998, 17 (1) :40-43.

[3]江永红, 宇振荣, 马永良.秸秆还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 2001, 32 (5) :209-213.

[4]孙星, 刘勤, 王德, 等.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 2007, 39 (5) :782-786.

[5]陈芝兰, 张平.秸秆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土壤学报, 2005, 4 (4) :696-699.

水稻秸秆还田作用研究 篇5

1 秸秆还田作用

1.1 培肥地力

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据测定, 每100kg干稻草中含有机质22kg、纯氮0.6kg、五氧化二磷0.1kg、氧化钾2.4kg, 相当于尿素1.06kg、钙镁磷0.83kg、氯化钾4kg, 是优质的有机肥。稻草还田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 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 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 增加作物产量, 提高农产品品质, 节约化肥投入, 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

1.2 改善土壤

水稻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 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 提高地表温度、土壤释肥作用、土壤蓄水能力, 保持耕层蓄水量, 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秸秆还田后, 增加土壤有机碳, 土壤中1~5mm和>5mm水稳性团粒含量增加, 土壤总孔隙度, 容重降低, 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 活化土壤。

1.3 净化环境

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水稻收获后秋播抢农时, 同时, 能减少秸秆焚烧和废弃所造成的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 对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培肥土壤、防止火灾和污染的双重效果。秸秆还田技术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比较显著。全农场有90%以上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已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肥力得到稳定提高, 大大减轻环境污染,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秸秆还田试验测定及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

据试验测定, 每公顷还田秸秆7500kg, 相当于施用土杂肥3.75t、碳铵175.5kg, 过磷酸钙93.0kg、硫酸钾71.2kg。1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磷含量平均提高0.03%, 速效钾增加31.2mg/kg, 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 土壤孔隙度提高2%~4%。连续多年进行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0个等级。秸秆还田后, 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10%以上。

水稻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化性状,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 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 提高地表温度、土壤释肥作用、土壤蓄水能力, 保持耕层蓄水量, 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据测算, 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含水量2.0%~4.5%、土壤耕层渗水量40%~50%。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稻谷收获后稻草存放问题多、秋整地倒地难等问题, 不仅能抢农时, 而且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具有肥田、防止火灾和污染的双重效果。每公顷秸秆还田15t左右就会增收节支1500元以上, 对农民的节本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秸秆还田是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3 水稻秸秆还田经验

3.1 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

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公顷1500~2250kg的干秸秆或5250~7500kg的湿秸秆为宜。秸秆高留桩还田的, 如水稻等在前作收割时, 留桩控制在12~24cm, 以达到翻耕时使其完全埋压于犁坯下的效果。

3.2 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

秸秆直接还田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 实施化学除草时, 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3.3 适当补充土壤水分

水分充足, 是保证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重要条件, 秸秆还田后因土壤更加疏松, 需水量更大, 故要早浇水、浇足水, 以利于秸秆充分腐熟分解。

3.4 科学增施氮素化肥

水稻作物秸秆的碳氮比为 (80~100) ∶1, 而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要的碳氮比为 (25~30) ∶1。表明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补充大量的氮肥。否则, 微生物分解秸秆就会与作物争夺土壤中的氮素与水分, 不利作物正常生长。因此, 秸秆还田后要及早增施氮肥, 保证秸秆还田发挥效果。

4 小结

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 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在八五八农场已经全部实行, 是促进粮食生产良性循环和建立现代化生态农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 又可以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摘要:水稻是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主要农作物之一, 每年有大量的水稻秸秆剩余, 水稻秸秆还田是保护环境, 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 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 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 减少化肥施用量, 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本文通过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土壤元素等因素的对比, 得到实验结论。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变速秸秆还田 篇6

关键词:秸秆还田,应用,要点,注意事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就是利用秸秆切碎机将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匀地抛撒于田间, 不经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 使秸秆直接还田, 或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的一项机械化技术。它省去了刨、捆、运、铡、沤、送、施等耗费人工的多道工序,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作业成本, 而且秸秆还田后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 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是一项应用广泛、增产效果较好的农机技术。

1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培肥地力

试验表明, 实施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秸秆还田1年后的土壤, 其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 全磷提高0.03%, 速效钾增加468×10-6, 土壤的质量体积比下降0.03~0.16 g/cm3。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 不仅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 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 秸秆还田后, 平均增产幅度达10%~15%。据测定, 新鲜玉米秸秆含氮0.48%、磷0.38%、钾1.67%, 同时含有硅、钙、镁等微量元素。直接粉碎还田后, 相当于施标准氮肥320~450kg/hm2、标准磷肥180~225 kg/hm2、钾肥450~700 kg/hm2。粉碎的秸秆腐烂分解后, 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左右, 明显提高土壤肥力。

1.2 有利于作物增产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蓄水抗旱能力, 减少水分地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的形成, 保持耕层蓄水量, 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抗旱减灾。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 含水量可提高2%~4%, 渗水率达到40%~50%, 而且肥效全, 肥力作用时间长。试验表明, 旱地玉米和小麦可分别增产1 050 kg/hm2和450 kg/hm2,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1.3 有利于农民增收

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 可以增加农机户和用机户的经济效益。目前, 农机户购买1台秸秆还田机需投资6 000元, 作业收费225元/hm2, 作业1季即可收回机具成本并净赚4 000元。对用机户而言, 人工作业按80个工日/hm2计算, 折劳务费1 080元, 而用机械作业只需付225元的作业费, 可节省855元/hm2。

1.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 我国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仅有40%~60%, 大量的秸秆资源被当成烧柴或焚烧浪费掉。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农民图省时省力, 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1.4 有利于改善生产条件

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 可代替人工作业, 一次完成直立秸秆的均匀粉碎并抛撒还田,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减轻农民体力劳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秸秆还田技术实施要点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 必须与农艺措施密切配合, 才能发挥最大的增产、增收、增效潜力。

2.1 掌握最佳作业时机

摘穗后, 新鲜秸秆容易粉碎, 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糖分, 易腐烂分解。因此, 要趁青对玉米进行及时收获, 即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 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 以提高粉碎质量, 保证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 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 有助于秸秆腐解和增加土壤养分。

2.2 注意提高粉碎质量

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秸秆还田机都能在割倒秸秆的同时将玉米秆打碎, 不论哪种还田机, 秸秆粉碎的长度应小于10 cm, 并且要撒匀。对还田地块一定要用悬耕机作业一遍, 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混合拌匀。此外, 还要用铧式犁将秸秆连同化肥、农家肥翻入10 cm以下的土壤内, 以利播种。

2.3 加施少量氮磷肥

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 也就是微生物生命的活动过程。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 而玉米秸秆中这3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 因此, 当底肥不足时, 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在翻耕前, 要施入适量的化肥, 一般施碳铵450~750 kg/hm2。这样不但可以加快秸秆的腐烂分解, 而且解决了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加施化肥后, 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 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 与土壤混合, 并进入0~100 mm的土层中, 同时, 要把玉米根茬切开, 以利于腐解。

2.4 及时耕耙减少损失

耕深一般要求在27 cm以上, 秸秆残体要覆盖严密, 耕后要及时耙实, 以利保墒。要深耕翻压, 耕深在20~25 cm, 使秸秆残体掩埋保留在整个耕层中, 促使秸秆腐解, 充分发挥肥效。

2.5 注意浇足塌墒水

秸秆还田地块的土壤容易架空, 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和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因此, 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 否则会影响秋播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怕影响秋播作物的适期播种, 也需在播后及时浇水。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用作小麦底肥, 是一项省工、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有效措施。

2.6 耙好地表再播种

播种前要精细整地, 保证土碎地平, 使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充分混合, 以加快腐解, 使土壤上虚下实。

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3.1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各零部件与紧固件联接是否可靠转动件是否灵活

对刀座及刀片逐一检查, 发现损坏或短缺, 要及时修复或更换。调整好三角带的张紧度, 加注好润滑油和润滑脂。挂接后要空运转3~5 min, 待运转正常后, 方可投入作业。

3.2 机组进地后应调整拖拉机悬挂杆件调整限深轮高度严防刀片入土

要根据作物的密度、长势、土壤含水率等不同情况, 匹配不同的作业速度。挂接动力输出轴时要低速空负荷, 待发动机加速到额定转速后, 机组才能缓慢起步, 投入负荷作业。严禁负载起动, 以防损坏机件;严禁带负荷转弯或倒退, 转移地块时应切断动力;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作业机组, 保证人身安全。

3.3 作业后要及时清除转动部位的积物及护板内壁沾集的泥土并对各转动部件加以检查及时调整与更换

秸秆粉碎还田机如何保养 篇7

每年作业结束保养机具时, 应清洗变速箱, 更换齿轮油, 添加量不允许超过油尺刻线。工作前要检查油面高度, 及时放出沉淀在齿轮箱底部的脏物。

更换锤爪或甩刀时应成组更换, 以保持刀轴的动平衡, 要将同组锤爪按质量分级, 质量差不大于25 g, 只有同一质量级的锤爪或甩刀方可装在同一滚筒上。

上一篇:典型流域下一篇:高校非正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