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2024-10-13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通用8篇)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1

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是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实现大面积、大数量秸秆还田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该项技术是以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机组实现的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和农艺配套技术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该综合技术可一次完成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达到秸秆全量还田、效率高、质量好,能满足不同后续作业的农艺要求;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推广这项技术既可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1 秸秆还田的生产方式

1.1 机械收割

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是水稻秸秆还田的前提条件。常用的自走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一般带有秸秆切碎装置,如久保田488、久保田588、洋马人民号等机型,有切碎和不切碎两种状态可供选择。秸秆全量还田时选择秸秆切碎状态,作业时一般留茬15 cm左右;在秸秆综合利用(如作沼气料、饲料、工业原料等)时,选择非切碎状态,由捡拾打捆机收集田间秸秆并打捆,运出田间用于其他用途。秸秆切碎是保证秸秆还田作业的重要前提。技术关键是秸秆切碎和留茬高度。

1.2 还田作业

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备秸秆还田机具,实现秸秆还田耕整地机械化作业,碎土、埋草、覆盖一次完成。在还田机械的选择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种机械组合,动力机械采用50~75马力拖拉机,还田机械推荐使用反转灭茬旋耕机。该机器的主要特点是:耕深稳定、碎土质量好、覆盖率高、运行稳定可靠,作业后的田面平整,稻麦秸秆还田作业兼用。技术关键是保证机械旋耕专业深度。

1.3 小麦播种

秸秆还田机械作业后由于田面比较平整,可直接进行小麦机械条播或人工撒播及机械开沟、盖籽作业。需要注意的是:(1)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情况下,每亩用麦种12.5~15 kg,迟播的田块每推迟5天增1~1.5 kg用种量。(2)为了全面夺取小麦高产,小麦最迟播期在11月15日前结束。(3)适当增加基苗肥用量,扬州市小麦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7 kg。秸秆全量还田后,基苗肥比例应占70%~80%,主要是解决秸秆腐化过程中与小麦苗体争氮的矛盾,保证小麦幼苗在足够的养分条件下健壮生长。技术关键是保证出齐苗。

1.4 秸秆还田机组配套方案及综合比较(见表1)

方案1: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带切碎)→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开沟

配套机具: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适用于联合收割机带切碎装置留高茬15 cm左右作业,秸秆切碎并且均匀撒于田间,长度为8~10 cm左右。

方案2: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人工撒匀“草埂”→机械灭茬→小麦播种、开沟

配套机具: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适用于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留高茬15 cm左右作业后,由人工将秸秆撒匀。建议使用反转灭茬旋耕机。

方案3:

作业工序:机械收获→秸秆捡拾打捆→机械灭茬→小麦播种、开沟

配套机具:中型轮式拖拉机一台

无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一台

秸秆还田机一台

方案特点:联合收割机无秸秆切碎装置,秸秆有其它综合利用途径,实现秸秆部分还田。

2 配套的农艺措施

大量秸秆翻埋入土后,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环境,同时由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又带来了土壤化学性状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必须通过适当的农艺措施来协调秸秆分解与后茬作物生长的关系。

稻茬秸秆还田与麦茬秸秆还田相比,操作简单、埋草效果好、对后茬作物几乎没有影响、增产效果显著。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以下几条措施:

2.1 前茬作物

水稻应防止倒伏,为机收留高茬创造条件。

2.2 肥料运筹

小麦播种以后,气温慢慢降低,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也趋缓,微生物与作物争氮的问题没有水稻那么突出,只需适当调节氮肥运筹即可。

重施基肥:以复合肥(或BB肥)加尿素为佳,先施肥后翻埋秸秆,实现全层施肥,亩施高浓度复合肥(N:P2O5:K2O=15:12:18)25 kg,再以尿素或碳铵补充氮素。

看苗补施壮蘖肥:在返青前后根据苗情补施一次接力肥,本次施肥数量不能多,以4.5 kg尿素或者15 kg碳铵为宜,以便麦苗在拔节时能自然褪淡,接上拔节孕穗肥。

适时施足拔节孕穗肥:增施拔节孕穗肥是形成大穗的关键技术措施。一般在高峰苗过后,叶色褪淡,第一节间定长时,每亩施肥尿素10 kg,氯化钾5 kg,可以减少小穗小花退化,有利于形成壮秆大穗。

2.3 窨水或镇压

秸秆还田后期短期内在表土层下有一定厚度的草层,对土壤水分运动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播种后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应采取窨水或镇压措施,保证齐苗。

3 建议和对策

3.1 技术性对策

(1)积极研究秸秆还田的适宜条件。应从气候、土壤、种植制度、农业投入产出比、机械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方案,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目的,使土壤具有使用的可持续性。

(2)加快秸秆降解技术的研究工作。扬州市粮食种植基本为一年两熟制,倒茬时间短,影响秸秆较快腐解,因此尽快降解秸秆成为还田技术关键。土壤微生物是秸秆降解主体,应尽快弄清微生物尤其低温微生物的代谢及营养特点,并进行纤维分解菌株的筛选试验,通过引进外源微生物或创造还田下较佳的营养条件加快降解。

(3)立足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推广使用大马力拖拉机和高效秸秆还田机械,制定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标准,印发技术明白纸,保证秸秆还田作业效果。

3.2 政策性建议

(1)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各地要将秸秆还田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纳入目标管理,强化组织领导。

(2)加大示范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及隐患,认识污染的空气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带来的危害;宣传秸秆还田的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净化环境的好处,通过示范证明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性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效应,使农民真正意识到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好处,让秸秆还田成为农民朋友的主动行为。

(3)建立奖惩制度,开展舆论监督。对田间焚烧秸秆者处以一定的罚款,对秸秆还田实施奖励和补贴。

(4)充分利用国家及省级财政实施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地方政府进行相应配套,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朋友购买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2

关键词:稻麦;秸秆;还田;技术

中图分类号 X7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32-02

稻麦两熟制是新沂市粮食生产的主要耕作制度。全市常年种植小麦面积5.3万hm2,其中稻茬麦面积占50%,稻、麦单产分别为600kg/667m2和400kg/667m2左右,稻麦两熟制所产粮食约为40万t,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60%。然而,前茬秸秆清理始终是困扰农民的难题。近年来,为了解决秸秆利用问题,结合实施江苏省稻麦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在新店镇红旗村流转土地66.7hm2,连续3a分稻麦两季,全田示范秸秆全量还田轻简栽培技术,其要点如下:

1 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匀播栽培技术

1.1 水稻机械收割 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代表机型:洋马,久保田,人民号等)收割水稻,并配备秸秆切碎装置、匀铺装置,完成水稻收割与秸秆切碎、匀铺同步作业。优点是切碎后的秸秆长度一致,碎草分布范围和厚度均匀,不会出现稻草被揉搓成团现象,有利于下一步还田作业。

1.2 稻草机械还田 灭茬是稻麦秸秆还田的重要环节。目前,灭茬还田机械类型众多,特色各异,适应区域各不相同。我市示范使用的是连云港市兴安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反转灭茬旋耕机,动力机械配置“东方红-LX900”拖拉机,埋草、旋耕、施肥同步进行,效果较好。

1.3 小麦机械匀播 使用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制的“小麦(均)匀(摆)播机”播种,动力机械配置S-195手扶拖拉机。与传统免耕条播机相比,主要优点是无开沟器和排种管,解决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因刀轴缠草和开沟器堵塞导致缺苗断垄问题。对土壤质地、含水量及平整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在稻草全量切碎、旋耕掩埋的条件下可以正常播种作业。通过机械匀播,实现全苗、匀苗。

1.4 播后机械镇压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小麦田间出苗率大幅度降低,根系发育不良,幼苗发黄和冬春冻害死苗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水稻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后耕层土壤过于蓬松,透风失墒快;小麦根系与土壤不密接,根系在土壤中悬空;透风干冻则导致冬春冻害加重。因此,播后镇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使用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制的以手扶拖拉机为配套动力的“麦田专用镇压器”镇压,效果非常理想。

1.5 配套技术

1.5.1 适当增加播种量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即使土壤墑情适宜,整地质量良好,小麦田间出苗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要增加15%左右的播种量才能获得预期的基本苗数。

1.5.2 C/N调控 基于因秸稈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分解耗氮而造成的阶段性C/N失衡问题,通过增加8%~10%的基施N肥用量,满足小麦苗期N素需求,培育壮苗。

1.5.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由于秸秆还田后土壤表层微环境的改变,导致麦田杂草出苗期延长,化除时间应适当后延;秸秆还田后病虫基数有所增加,要加强以小麦纹枯病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1.5.4 化调化控 针对水稻秸秆还田后土壤较为疏松,小麦扎根偏浅的特点,强化化控,降低植株基部节间长度,提高抗倒伏能力。

2 麦秸全量还田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2.1 麦秸全量机械还田耕整

2.1.1 碎草匀铺 前茬小麦成熟时,用久保田类联合收割机距离地面10~15㎝收割小麦,开动切碎装置,切碎麦草,麦草长度5~10㎝,并均匀分散于田面。

2.1.2 灌水泡田 灌溉水层浸泡2~3d,留薄层水(田面水层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目的是泡松土壤,提高机械旋耕埋草作业的效率。旋耕埋草前田间保留薄水层,一般以田面水层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水层过深,表层泥土不易起浆,影响泥草均匀混合;水层过浅,不利于田面平整。

2.1.3 施足基肥 在机械旋耕埋草前,按照总施氮量的50%,施足基肥。并要增施磷、钾肥。

2.1.4 旋耕埋草 选择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正转旋耕机进行秸秆还田与灭茬作业,旋耕深度15㎝。选用反转灭茬旋耕机1遍基本满足播种要求,选用正转旋耕灭茬机需作业2遍才能满足小麦播种要求。耕整后,田面允许露出碎草在90根/m2之内。

2.2 埋草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2.2.1 育苗 机插秧确定适宜播种量,将苗质与盘根有机协调;掌握适宜苗龄,一般机插秧苗龄15~18d,叶龄3.5叶为宜,不插超龄秧。

2.2.2 大田沉实 还草农田土体疏松度增加,沉实度降低,影响机插质量。因此,要沉实田土,特别是土壤粘重的田块,要在耕整耙田后2~3d,待土壤沉实后机械插秧。

2.2.3 机械栽插 根据还草田土壤沉实情况,调整适宜栽插深度,并根据品种类型调整栽插苗数;精细操作,防止漂秧、漏插和倒苗。机插行距30cm,株距13cm,1.6~1.7万穴/667m2,每穴3~4苗,插足6~7万苗/667m2。

2.2.4 本田管理 (1)水浆管理。生育前期,因为麦秸浅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会影响水稻分蘖期的根系生长,进而影响分蘖发生,所以应及时露田增氧,排除毒素,防止僵苗发生;生育中期,由于大量麦秸还田,土壤不实,易造成根倒,应及早进行分次搁田,使土壤沉实;生育后期,由于还草田土壤孔隙度相对增加,土壤持水量也相对增大,水分管理应实施间隙灌溉,既保水又透气。

(2)肥料运筹。针对麦秸全量还田稻作前期秸秆的分解耗用土壤的速效氮,后期再分解释放的特点,要调配肥料运筹策略。一般而言,粳稻前后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即分蘖肥比习惯施肥增加10%,中期控制苗情稳长,促花肥20%、保花肥10%。

(3)病虫草害防治。麦秸全量还田旋耕稻作有利于清除田面杂草,也有助于防治“杂草稻”的发生。应根据病虫草发生动态,及时防治。

2.3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机插稻麦秸还田后土层松浮,需要沉实土壤,防止机插倒苗、漂秧的发生。

(2)麦秸还田前期产生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可能加剧缓苗程度,需要肥水调控,促进早发。

(3)在高产条件下,易发生倒伏,需要根据还草稻田麦秸分解前期吸氮、后期释氮的特点,调整肥料施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四军.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稻茬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OL].(www.doc88.com/p-579185198132.html)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3

1.1 技术路线与作业标准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割茬低于10 cm→开启秸秆切碎装置, 切碎长度小于10 cm, 配秸秆匀抛装置或人工铺匀秸秆→撒施基肥 (也可以与腐熟剂混匀同时撒施) →深耕15~20 cm→放水泡田→起浆平整→沉实。

1.2 技术要求

浅水泡田, 泡田时间1~3 d, 以泡软秸秆并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宜。作业时, 要严格控制水层, 水深1~2 cm。起浆平整环节, 宜采用水田驱动耙、水田埋茬耕整机或其他水田打浆机进行作业。水稻机插秧, 在起浆平整后应尽可能沉实, 一般黏性土壤整地后应沉实2~3 d, 壤土沉实1~2 d, 沙性土壤沉实1 d。

1.3 配套农艺要求

鉴于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 要根据还田秸秆量实行氮肥适当前移, 在精确定量施肥的前提下, 每0.067 hm2增施基、蘖肥尿素5~8 kg或碳铵12~15 kg, 以科学调节碳氮比。针对小麦秸秆还田土体松软的特点, 前期及时露田增氧、排毒, 有效分蘖期坚持浅水勤灌, 中期及早分次搁田, 使土壤沉实, 后期实施“硬板”灌溉, 防止根倒发生。机插前3 d左右, 结合泥浆沉实, 组织封闭化除, 提高化除效果, 防止药害僵苗。

2 水稻机插秧技术

2.1 选用品种

选用适应当地生产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且生育期适宜的优种, 如徐稻3 号、连粳4 号、连粳7 号品种等。

2.2 机械育苗技术

2.2.1 秧田准备

选择土壤质地好、肥沃、排灌方便、无石砾杂草、形状规格、运秧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

2.2.2 软盘准备

每0.067hm2大田按25~28 张备足;无纺布, 每0.067 hm2秧田1.5 m宽的无纺布长380 m。

2.2.3 营养土、基质准备

选择过筛的菜园土、耕作熟化旱土和稻田土, 床土培肥应在早春, 每0.067 hm2施农家肥2 000 kg, 将细土过筛后和基质混合, 也可直接用基质。

2.2.4 秧板制作

畦面宽1.4 m, 沟宽0.25 m, 沟深0.15 m;田周围沟宽0.3 m, 深0.25 m;在播种前10~15 d耙地, 开沟做板, 排水晾板, 秧田大田比例按1∶ (80~100) 留足秧田。

2.2.5 播种育苗

适期播种:按机插秧时间倒推20 d左右, 如6 月20日机插, 5 月30 日左右播种, 根据栽培时间调节播种批次。播量:每0.067 hm2大田用种量3 kg;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1~2 d, 用质量分数为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22 g加质量分数为10%扑生畏乳油2 m L兑水6 kg浸3 kg稻种60 h, 防治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然后用清水淘洗进行保温催芽, 即2~3 d发芽率90%, 催芽时注意露白即可, 芽不可太长。

采用机械化育秧软盘, 要保证播种均匀, 一般保持1 cm2不少于2 粒种子, 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 装好后, 直接将软盘横排成2 行, 紧密整齐摆放, 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全, 在软盘表面, 覆盖无纺布, 四周封严封实。无纺布盖好后灌1 次平沟水, 湿润全部秧板后排水。揭布时间根据苗情和气温而定, 若外界气温偏低, 秧苗长势不强, 可适当晚揭布 (移栽前2~3 d进行) ;若外界气温偏高, 秧苗长势过旺, 应适当早揭布 (移栽前3~5 d进行) 。

2.2.6 水分管理

揭布前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 缺水补水。整个苗期均应保持基质湿润, 保持基质含水量65%~70%, 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水太足, 不利于秧苗盘根。

2.2.7 追肥

视秧苗长势情况, 如果1 叶1 心时叶色较淡, 于傍晚每0.067 hm2用尿素4 kg薄水匀施。移栽前3~4 d看苗施好送嫁肥, 用量不超过5 kg。

2.2.8 化控

2 叶1 心期时每0.067 hm2喷施质量分数为15%多效唑120 g。

2.2.9 坚持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 个体较嫩, 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的危害, 栽前要进行一次药剂防治工作。在栽前1~2 d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为25%快杀灵乳油30~35 m L兑水40~60 kg进行喷雾。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区, 防治时应每0.067 hm2加质量分数10%吡虫啉乳油15 m L, 控制灰飞虱的带毒传播危害。做到带药移栽, 一药兼治。

3 大田机插技术

3.1 保证栽插密度

确保实插密度不小于1.8×104穴/0.067 hm2。栽足群体基本苗数, 是建立高产机插稻群体的起点, 也是获得适宜有效穗数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在机插秧生产中, 在栽足基本苗前提下, 促进早发, 减少“移栽农耗”, 是建立高产优质群体的基本立足点。

3.2 提高大田整地和栽插水平

3.2.1 整地

田块要平坦, 两头相差不超3 cm。沉实2~3 d放水栽插, 放水要做到远看地无水, 近看才有水。

3.2.2 起秧

为了便于取苗, 尽量在移栽前0.5 d~1 d浇1 次水, 取苗当天浇水不利于取苗和运苗。小心将秧块卷起, 运送时堆叠层数不超过6 层。运至田头随即卸下平放, 使秧苗自然舒展, 做到随起随运随插。薄水浅插, 水层深度1~2 cm, 不漂不倒, 以入泥0.5~1.0 cm为宜。

4 合理肥水管理

4.1 水分管理

秸秆还田的水稻水浆管理必须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薄水移栽,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促分蘖, 达到预计穗数80%左右时开始搁田, 多次轻搁, 控制无效分蘖,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提高群体质量。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 干干湿湿。

4.2 肥料管理

由于秸秆在腐解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氮等元素, 生产上要补施一定量的氮肥, 即每0.067 hm2基肥45%复合肥 (15-15-15) 40 kg, 尿素10 kg以上;分蘖肥尿素15 kg ;穗肥复合肥 (15-15-15) 10 kg, 尿素5 kg。

5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09年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进行, 该地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土壤类型为中黏壤土, 地力中等, 长期进行稻麦轮作, 当季小麦收获后土壤肥力为:全氮含量为1.47 g/kg, 有机质为19.24 g/kg, 碱解氮为88.45 mg/kg, 速效磷为14.68 mg/kg, 速效钾为69.84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适宜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中等肥力偏上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超级稻早熟晚粳品种宁粳1号。

1.2 试验设计

选取2块田进行试验, 采取裂区试验设计, 每块田设置施肥 (N270) 和不施肥 (N0) 2个主区, 主区内均设:常规种植 (无麦秸秆全量还田) (C) ;麦秸秆全量还田 (M) 2个处理。2块田为2个重复。水稻栽培管理统一按产量9.75~10.50 t/hm2水平设计。每一田块各处理用沟埂使之独立, 种植期间独排独灌。行距为26 cm, 株距为13 cm, 栽28.5万穴/hm2。

1.3 试验实施

水稻按照高产施肥要求总施纯氮270 kg/hm2, 氮∶磷∶钾按1.0∶0.5∶0.5配施, 基蘖肥∶穗肥为6∶4, 其中磷肥全部基施, 钾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分2次施用。基肥在耕翻前施入;分蘖肥分别在移栽返青后新出生2片叶 (大约在栽插后7d) 、新出生3片叶 (大约在栽插后12 d) 均施50%;穗肥分别在倒4叶、倒2叶时等量施入。麦秸秆全量还田方式:小麦秸秆用稻麦联合收割机在收获时直接把秸秆切割成5~15cm短鞘, 用大型旋耕机深埋。2009年小麦收获时开始试验, 按试验方案进行定期取样并于当季进行系统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表1) 。由通径分析能够得出, 试验中水稻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r=0.957*) , 千粒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r=0.999**) , 而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表2) 。说明麦秸秆全量还田通过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无肥条件下, 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趋势与施肥处理相一致。

注:R0.05=0.950, R0.01=0.990。

2.2 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2.1 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由表3可知, 出糙率在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以及还田与不还田处理之间变幅较小, 只在84.52%~85.38%波动, 相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则保持在72.17%~76.50%, 在施肥条件下,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精米率提高的幅度相对较大。从整精米率看, 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 麦秸秆全量还田与常规种植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提高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尤其是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 而对稻米的出糙率和精米率影响较小。与不施肥相比, 施肥处理的垩白面积有所上升, 垩白度大幅度下降, 且差异显著, 而垩白率之间差异较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降低垩白的发生情况, 有利于稻米外观品质的改善。与不施肥相比, 施肥处理的米粒明显变长, 长宽比明显变大, 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米粒的厚度下降明显, 两者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两者在米粒宽度上无明显差异。麦秸秆全量还田降低了米粒长度, 增加了米粒宽度, 从而减小长宽比, 同时提高米粒的厚度, 使米粒显得更加的圆润, 提高整精米率。

2.2.2 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

稻米的蒸煮食味指稻米在蒸煮、食用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理化特征和感官特性, 包括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由表4可知, 氮肥的施用会降低胶稠度, 同时也会使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在施肥与不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显著, 而各处理直链淀粉含量相差较小, 但趋势明显。麦秸秆全量还田对胶稠度的影响作用以施肥处理较为明显。麦秸秆全量还田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小, 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 而在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 氮肥施用量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 而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其影响较小。

2.2.3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产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促进酶的催化功能, 参与激素的分泌和新陈代谢, 也是许多器官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5可知, 在相同施肥条件下, 麦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稻米中各种微量元素 (铜、铁、锰、锌) 的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 在施肥和无肥条件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可以看出, 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形式为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结实率。由于前期秸秆腐烂的耗氮作用, 即使其在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保蘖能力, 其在成熟期穗数上无优势, 麦秸秆全量还田需要在穗数相当的情况下来提高水稻的产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减少垩白, 还可以降低米粒长度, 增加米粒宽度, 降低米粒的长宽比, 同时增加米粒厚度。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 麦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稻米中微量元素 (铜、铁、锰、锌) 的提高。分析原因, 可能由于麦秸秆全量还田能够持续供给稻株氮、磷、钾等常规营养物质和各种微量元素, 而常规稻田所施用的化肥微量元素缺乏, 从而易导致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吴婕, 朱钟麟, 郑家国, 等.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 2006 (2) :92-95.

[2]李孝勇, 武际, 朱宏斌, 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 (5) :870-871.

[3]徐祖祥.连续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03 (1) :35-36.

[4]刘世平, 聂新涛, 戴其根, 等.免耕套种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 2007, 21 (1) :71-76.

[5]陈新红, 叶玉秀, 许仁良, 等.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 2009 (1) :54-56.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5

1 镇压的应用效果

由表1可知,通过镇压可以提高土壤干重、含水率,单位面积小麦株数。镇压后,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小麦成苗率从非镇压条件下的49.1%提高到64.6%,小麦植株杂质也明显提高(表2)。可见,镇压能够较好地解决因土壤墒情不足或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所造成的小麦田间出苗率低、整齐度差和弱苗等问题。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节约用种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促进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变异系数的单位为%。

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3):相同播量条件下出苗数以小麦秸秆还田最高,秸秆不还田(CK)次之,水稻秸秆还田和稻麦秸秆全部还田的均较低(表3)。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在使用大、中型机械旋耕整地,旋耕深度12~15 cm的条件下,不必强调耕翻整地,因为小型机械的耕翻深度亦大致如此;二是小麦秸秆还田后通过水稻生长期间的腐解转化,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肥力均有相应改善与提高,因而有利于小麦出苗[4];三是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出苗率明显降低,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基于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时,必须增加15%~20%的播种量才能获得预期的基本苗数[5,6]。

注:表中Ⅰ、Ⅱ表示2011年1月5日、2011年2月20日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延清.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创小麦高产[N].山东科技报,2008-09-26(2).

[2]叶丽丽,王翠红,彭新华,等.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0(19):52-55.

[3]李红梅.“三项工程”提高我区小麦生产能力[N].喀什日报(汉),2009-04-22(1).

[4]吴栋梁.稳固基础积极创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N].温州日报,2009-08-20(1).

[5]吕秀珍.秸秆还田在冬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1(8):11.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6

1 还田秸秆处理

麦子收割时, 用联合收割机留低桩10 cm左右收割, 开动切碎装置, 切碎麦草, 使麦草长度在5~10 cm, 将麦草均匀分散于田面并施用尿素37.5 kg/hm2, 灌水浸泡3 d后用中型拖拉机配套埋草旋耕机一次性旋耕, 耕翻深度掌握在12 cm左右;并将田面平整, 达到寸水不露泥、无残茬;田面整洁;待沉实后移栽, 土壤类型为沙土的上水旋耕整平后需沉实1~2 d, 黏土一般要沉实2~3 d后插秧。

2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可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分蘖性强、抗性好、大穗型的连粳7号或宁粳4号。

3 优化群体结构

采用塑盘育秧方式, 准备塑盘420~450盘/hm2, 根据移栽时间倒推育秧时间, 进行分期分批播种, 确保苗壮、整齐一致、苗挺叶绿。秧龄在18~20 d、叶龄3.5~4.0叶、苗高15~18 cm时要及时栽插, 随起随插, 提高秧苗成活率。机插秧要获得高产, 必须有足够的穗数, 插秧机行距为30 cm, 株距控制在13 cm, 栽植25.5万穴/hm2, 平均每穴4苗, 基本苗105万~120万根/hm2, 插秧时做到无漂秧、无漏秧、无淤秧、无勾秧, 无伤秧。

4 科学水浆管理

麦草全量还田后的腐烂需要一个过程。该过程中容易产生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有害物质, 对根系产生很大的危害, 可对水稻新根的生长及吸收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导致根系逐渐发黄发黑, 造成水稻僵苗, 前期必须注意及时露田、通气、增氧、排毒。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期, 必须遵循薄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原则[3,4]。即薄水插秧, 水层保持在1~2 cm, 有利于机栽后不漂秧、不倒秧。一是寸水活棵。水稻在栽植后要及时地灌寸水, 以达到护苗活棵的目的, 水层控制在约3 cm为宜。栽植后的2~7 d实行间歇灌溉, 适当晾田, 以促进根系的下扎。二是浅水促蘖。在水稻栽植活棵后, 应及时浇水, 保证浅灌勤灌, 水的深度控制在3 cm左右, 保证水稻根系的正常生长。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 干干湿湿, 以利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 切忌断水过早。三是适时搁田。当水稻的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80%时, 应反复多次地进行轻搁田, 以对水稻的无效分蘖进行抑制, 并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 促使根系活力的提高, 达到足穗、大穗的目的。

5 精确定量施肥

机插秧由于苗小, 大田分蘖期长, 前期吸氮量少, 中期吸氮量大, 整个施肥过程中应少施多次, 在实际应用中应适当减少基肥的施用量。机插秧高产栽培需纯氮300 kg/hm2左右、五氧化二磷75 kg/hm2左右、氧化钾150 kg/hm2左右。一般基肥施用纯氮占30%、分蘖肥和穗肥各占35%;且分蘖肥分别于机插后5~7d和15d左右施用, 以促进分蘖早发。为降低麦草还田田块发生僵苗的风险, 应增施锌肥30~45 kg/hm2。磷肥全部施用于基肥, 钾肥分2次施用, 即基肥和拔节肥各用1/2。

6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的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水稻病虫草害防治要适期地选择合适的药剂, 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科学地进行防治。一般在水稻移栽返青后, 做好灰飞虱、螟虫等的防治工作;中期注意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齐穗后注意纹枯病及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一是病害防治。稻瘟病的防治上, 在稻叶初见少量病斑时施药, 防治穗瘟可于水稻破口期用75%的三环唑粉剂450 g/hm2对水喷雾防治。纹枯病的防治上, 在分蘖期、孕穗期用30%苯·甲丙环唑450 g/hm2对水喷雾。稻曲病的防治上, 应在孕穗中、后期用30%苯·丙环唑对适量的水对穗部进行喷雾。二是虫害防治。螟虫的防治上, 应在螟虫卵孵高峰期用2%阿维菌素加杀虫单对水喷雾防治。稻飞虱的防治上, 可选择25%吡蚜酮300~360 g/hm2对水对稻株中下部进行喷雾防治。三是草害防治。机插后5~7 d要结合追施分蘖肥进行化除, 对田间禾本科杂草与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 可于水稻栽后5~7 d选择53%苯噻酰600~900 g/hm2拌肥料或毒土进行撒施, 注意药后要保持水稻田中的浅水层5 d左右。

参考文献

[1]孙成和, 孔庆俊.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J].农机科技推广, 2010 (7) :43-44.

[2]刘开顺.水稻机插秧肓秧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 2010 (3) :28-29.

[3]刘云, 杜茶英.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 2006 (3) :32-33.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7

1 选择配套的油菜水稻栽培品种

应选择熟期早、生育期220~230 d、株高1.5~1.6 m、产量、抗病性强、适宜机械收获的杂交油菜品种, 如核油46、中双11、绵油11 等[1]。选择对逆境抗性强、生育期135 d左右、质量好的水稻品种, 如丰两优9 号、新两优6 号等。

2 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

2.1 油菜实施撒直播栽培轻简栽培

及时整畦, 开好“三沟”。水稻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后按收割机割幅做畦宽1.8 m, 做沟宽30 cm, 畦沟深20 cm, 腰沟深25 cm, 围沟深30 cm。

实施撒直播栽培, 确保播种质量。播种时间宜选择在9月中下旬至10 月上中旬。实行人工撒播, 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播种量较不还田用种量增加20%~30%, 一般播种3.75~4.50 kg/hm2 (为使播种均匀可将种子与少许细沙混匀后再撒播) , 先播定量的2/3, 余下1/3 进行二次播种, 力求播种均匀[2,3]。播种后沟灌润墒, 确保一播全苗。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天气情况判定是否沟灌润墒 (半沟水湿润畦面) , 确保播种后3~5 d内出苗。保证密度, 确保机收分枝高度。结合追肥适时间定苗, 留苗30~35 株/m2。

2.2 抓油菜促早熟栽培, 为后茬栽培预留足够空间

同期播种栽培油菜机收比人工收获推迟时间7~10 d, 为使后茬水稻栽培预留足够时间, 在油菜栽培上尽量采取重施基肥, 早施提苗肥, 重施蕾肥的方法, 确保油菜早发快长, 分枝节位高, 早开花、花期集中、结荚集中, 成熟期早而一致, 以利提早收获, 为后茬栽培预留足够空间。一般基肥施45%复合肥375~450 kg/hm2、尿素112.5 kg/hm2, 2~3 叶追提苗肥 (尿素112.5~135.0 kg/hm2) , 年内施45%复合肥225~300 kg/hm2作蜡肥, 开春后在现蕾期追尿素135~150 kg/hm2。

2.3 抓化学除草与病虫害综合统治

油菜机收栽培要求高密度种植, 基部分枝节位高, 密度大, 杂草处理和菌核病防治是栽培中的难点。在草害防治上前期抓“一杀一封”, 在始盛花期除做好清沟降湿外, 重点加强菌核病的防治, 在始盛花期用多菌灵、托布津或菌核净用机动弥雾机进行喷雾进行药剂防治2 次, 防治间隔期5~7 d, 在结角后籽粒充实阶段, 如遇天晴少雨蚜虫发生较重的情况下, 可选择在4 月底至5 月初再进行1 次蚜虫防治[4]。

2.4 水稻采取机插, 抓栽培技术综合运用

根据大田油菜收获时间确定育秧播种时间。主要根据田间油菜收获、秸秆粉碎还田腐烂程度及栽插时间综合考虑, 适宜播期5 月15—25 日, 用水稻种子18.75~22.50 kg/hm2。播种流水线播种, 基质加营养土育秧 (每50 kg基质加营养土10 kg) 。畦面按水育秧方式进行整治, 播种前做畦宽1.4 m、沟宽0.3~0.4 m、沟深0.25 m, 畦面平整湿润并伴有浮泥, 播种流水线播种后先摆盘1~2 d待出苗后及时摆盘压实, 盘四周用浮泥填实, 确保育成毯状秧苗。

抓大田整治质量便于机插。在秸秆粉碎还田翻耕水淹5~7 d后, 栽前1~2 d将大田整平定板, 薄皮水栽插, 谨防栽时起浪造成浮泥压苗或浮苗, 栽后2~7 d适当晾田通气, 促进扎根立苗。抓适龄移栽, 确保栽插质量。秧龄20~22 d, 苗高15~18 cm移栽, 按14 cm×30 cm规格机插, 插23.85 万穴/hm2, 穴栽2~3 株苗。抓追肥技术运用。实行水稻机插与基肥施用同步进行, 追肥分2 次进行, 每次施肥以薄皮水为宜, 每次追肥坚持后水不见前水原则, 确保土壤足够通气。

抓水浆管理技术运用。在水浆管理上采用干湿交替管理, 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机插秧苗小, 在秸秆还田腐烂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干湿交替管理, 追肥后保持浅层水至落干, 利于土壤通气改善、促进因秸秆腐烂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促进分蘖早发快发。

适时烤田。机插水稻分蘖发生迟, 高峰期延后, 足苗后及时烤田, 同时开好腰围沟, 做到排灌通畅, 做到扩根保叶, 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和倒伏。

3 适时收获

当油菜角果95%以上籽粒为黑褐色时, 选晴天在10:00以后方可收割, 降低因荚壳潮湿裹籽损失;水稻90%以上稻谷籽粒黄熟时为收获适期, 收获选择大田水稻叶片无露 (雨) 水时进行, 减轻因潮湿水稻叶片、碎草等裹稻损失。 翻晒时应分品种单收单晒以便于加工, 切忌曝晒。

4 秸秆全量还田技术运用

4.1 水稻秸秆粉碎全量还田

单季稻采用安装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 (靠地面收割, 不留高桩) , 切碎秸秆小于10 cm, 留茬小于10 cm, 收获结束后, 立即采用88 260 W拖拉机将秸秆翻埋入土, 然后用配套旋耕的拖拉机机旋耕1~2 次, 同时用配套开沟机开沟待油菜播种。

4.2 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油菜的收获采取有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机收结束后及时用机械进行秸秆粉碎并将根茬埋入土中, 为了调节土壤中碳素和氮素的比例, 可施入尿素75 kg/hm2、 速腐剂30 kg/hm2, 同时灌水适量将秸秆浸没, 一般泡5~7 d即可, 然后自然落干, 也可以保持水层1~2 cm深。在水稻栽插前1~2 d要进行2 遍旋耕, 纵横交叉进行, 定板1 d后即可机插。

摘要:在秸秆全量还田的种植模式下, 从选择配套品种、栽培方式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油菜与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 为新形势下种植大户大面积开展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撑, 为稳定粮油生产做贡献。

关键词:秸秆全量还田,油菜,水稻,机械化栽培

参考文献

[1]李冬肖, 刘引祥, 郑宏生, 等.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应重点解决的问题[J].中国种业, 2009 (增刊1) :38-39.

[2]郑文钟, 杨晓平.水稻和油菜机收技术应用现状及传播特点比较[J].现代农机, 2014 (1) :11-15.

[3]王元安.“油菜-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4 (17) :145-146.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 篇8

1宣传工作到位

焚烧秸秆是农民多年形成的习惯,要想转变观念,让他们变焚烧秸秆为还田,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宣传工作。为此,该县农机部门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用宣传画、条幅、标语、流动宣传车广播等形式, 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发动,营造发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变废为宝的良好氛围,使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另一方面,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普及秸秆机械化还田知识,通过“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亲眼看到秸秆机械化还田所取得的好处及增收成效,以此来推动全县秸秆还田工作。该县农机部门还编写了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口诀:“秸秆要粉碎,留茬不能高;机械选大拖,作业效果好; 十三厘米深,土多草就少;播后要镇压,保墒很重要;灌溉促齐苗,高产又环保。”方便老百姓记忆、理解和应用。

2政策落实到位

做好县域秸秆还田工作,一定要用好政策杠杆,调动好乡镇、村组、农户和机手等多方面的积极性。

(1)行政推动,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会议,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落实任务,制订措施,签订责任状,明确考核目标。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秸秆机械化还田领导小组,制定了秸秆机械化还田考核办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各乡镇都出台了相应的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措施,奖罚分明,确保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2)督促检查,促进还田。近年来,县委、 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和禁烧工作,年年发文禁止秸秆就地焚烧,并派督查组到各地督促检查禁烧工作,为秸秆机械化还田创造有利条件。为确保农田“不冒一处烟,没有一把火”,该县提出了“全量还田、全面禁烧”的工作目标,采取“即收即还”的方法,一块地收割完后,紧接着就用大型拖拉机、还田机和旋耕机进行耕翻,秸秆直接还田,不留后患。县农机局紧紧围绕目标,落实责任,组织机械,强势推进,掀起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新高潮。

(3)补贴促动,落实机具。2013年,该县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7 700万元,新增收割机1 394台、大型拖拉机740台、秸秆还田机724台;2014年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8 900万元,新增收割机1 351台、大拖拉机930台、秸秆还田机573台。2014年,县政府为鼓励农民购置秸秆还田作业机械,对购置大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在本县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每台补贴5 000元,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各乡镇政府也制定了必要的扶持政策,确保收割机、还田机都能满足还田作业的需要。

(4)示范带动,扩大影响。该县连续多年在乡镇和村设立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区,通过示范作用,让农民看到秸秆还田的好处,消除疑虑。 2014年,该县夏、秋两季共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33 khm2。其中夏季完成73 khm2,还田率达到98%;秋季完成60 khm2,还田率达到96%。小麦和水稻都取得了丰收,特别是小麦,增产了20%左右。在该县西部丘陵地区,秸秆还田后种植的花生,不仅产量高,而且收获方便。广大农民朋友从秸秆还田中看到了好处,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由被动变成主动。

3技术服务到位

在宣传工作、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技术服务成为推动秸秆还田工作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体现了农机部门的专业水准。

(1)制定技术线路。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 东海县组织专家总结出两种小麦秸秆还田技术路线:一是小麦秸秆带水还田配套机插秧技术;二是小麦秸秆旱耕水整还田作业技术。还总结出两种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路线:一是稻秸秆还田配套机条播技术;二是水稻秸秆还田配套小麦撒播技术。并以发放“给农民一封信”和宣传单的形式宣传至广大农户。

(2)加强技术培训。各乡镇根据县农机局的技术作业路线制定了技术方案,并对农机技术人员、农机大户、联合收割机手、拖拉机操作手和村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每个乡镇举办不少于5期的培训班,重点对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还田机具的选择、作业质量标准和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等进行培训。

(3)加大检查力度。深入田头进行巡查。一是检查收割质量。要求收割机收割时必须启用切碎装置,留茬高度不高于10 cm,发现无切碎装置的收割机即停止其作业。二是检查还田作业质量,要求选用大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作业, 耕深要控制在10 cm以上,确保还田质量。

4核查监督到位

上一篇:标准单通道下一篇:风险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