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材料

2024-06-13

蓝光材料(精选9篇)

蓝光材料 篇1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对小分子蓝光铱配合物材料的研发过程进行梳理, 以具有代表性的专利申请来阐述在蓝光铱配合物领域的主要研发思路和研究成果, 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蓝光的饱和度以及稳定性等方面。

关键词:小分子,蓝光,铱配合物,磷光材料

铱配合物是电致磷光材料中最具有潜力的发光材料之一[1,2]。要实现全色显示以及白光照明等目的的应用, 蓝光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由于蓝光的能量高、效率和稳定性没有绿光和红光材料好、选择合适的主体材料较为困难等原因, 目前高性能蓝光铱配合物材料的报道相对较少[3]。

目前唯一已商业化的、文献报道最多的蓝光铱配合物材料是2002年由通用显示公司研发的FIrpic, 其以2- (2, 4-二氟苯基) 吡啶基为主配体的铱配合物 (WO0215645A1) 。FIrpic的CIE坐标为 (0.17, 0.32) , 其与饱和蓝光 (CIE 0.155, 0.07;波长为435.8nm) 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仍需改进以实现更接近的饱和蓝光;并且其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1 对发光波长的改进

1.1 辅配体修饰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WO2004017043A2) 报道了以四吡唑硼酸为辅配体的配合物, 以其制备的蓝光器件的CIE坐标为 (0.16, 0.26) , 相对于FIrpic蓝移了约10 nm。

富士胶片公司 (JP2003208982A) 报道了三氮唑基吡啶为辅配体的配合物, 其最大发射峰较FIrpic蓝移了约10 nm。索尔维公司 (WO2008056953A1) 报道了以二齿膦基羧酸型辅配体的蓝光铱配合物, 其发光波长较FIrpic蓝移了4 nm。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WO2005118606A1) 将pic修饰为中性的二氮或二膦二齿配体时会发生较大程度的蓝移, 如以二吡啶胺基为辅配体时产生了约12 nm的蓝移。

1.2 主配体修饰

1.2.1 主配体上取代基的修饰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WO2004017043A2) 在FIr6的苯基吡啶配体的N原子对位引入甲氧基和二甲胺基可以分别带来5 nm和7 nm的蓝移。索尔维公司 (WO2008056953A1) 在4, 6-二氟苯基取代吡啶主配体的吡啶N原子对位引入二甲胺基, 较未取代前蓝移了10 nm。徐茂梁等 (CN101338193A) 在4, 6-二氟苯基取代吡啶主配体的吡啶N原子对位引入甲基可以带来5 nm的蓝移。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WO2005118606A1) 在该位置引入了本领域常见的F吸电子基团, 得到的蓝光材料较FIrpic取得了4 nm的发光波长蓝移;对于不同辅配体的4, 6-二氟苯基取代吡啶磷光铱配合物, 5-位F取代前后发光波长可实现2-5 nm的蓝移。

1.2.2 主配体的修饰

通用显示 (WO2006121811A1) 将选择以苯基咪唑为配体, 并在咪唑环上引入取代基从而增大两环之间的二面角, 使第一环与第二环去共轭, 而去共轭效应使得磷光发射蓝移, 选择四氮唑硼为辅配体时获得了明显发光波长蓝移的铱配合物, 其最大发光波长在427 nm、457 nm。

埃西斯创新公司 (WO2004101707A1) 研发了烷基三唑基取代苯基为主配体的铱配合物, 其CIE坐标为 (0.16, 0.1 9) , y值明显降低。为了提高三重激发态的能级以促进发光蓝移, 姚壮等 (CN103012490A) 发现, 以吡啶单元和苯环单元中间用饱和亚甲基链接作为C^N型螯合配体, 且以苯酚单元取代的二苯基磷唑为P^O型螯合配体作为过渡金属的辅配体, 可实现440 nm的蓝光发射。

2 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通用显示公司 (WO2004016711A1) 通过在FIrpic结构中的两个F原子之间引入苯基、氰基、4-三氟甲基苯基和吡啶基, 提高了其稳定性, 尤其是-CN的引入, 将FIrpic的稳定性提高了11%。索尔维公司 (WO2010089394A1) 同样发现, 引入吸电子的三氟甲基甲酰基也能够提高材料的稳定性。通用显示公司 (US20050260441A1) 选择了不含F原子且性质稳定的N杂环卡宾作为主配体, 苯并卡宾配体的配合物在77 K下的磷光寿命约为2.7μs;甲基取代卡宾配体的配合物在77K下的磷光寿命为6.8μs, 高于含部分苯基吡啶配体的配合物。

3 结语

专利文献中从配合物结构的角度进行改进以求开发出发射波长更接近饱和、稳定性好的材料, 这些改进手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对辅配体和主配体的修饰。而目前蓝光材料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各种实用需求, 这需要开发更多新结构的配合物, 同时也需要配合研发相应的主体材料。

参考文献

[1]Lamansky S, Djurovich P, Murphy D, et al.J.Am.Chem.Soc., 2001, 123:4304-4312.

[2]Xie H Z, Liu MW, Wang O Y, et al.Adv.Mater., 2001, 13:1245-1248.

[3]廖章金, 朱彤珺, 密保秀, 等.小分子铱配合物及其电致发光[J].化学进展, 2011, 23:1627-1643.

蓝光材料 篇2

4月16日上午9时许,迪康药业的更名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与重要参与方嘉宾一道叩响了开市锣鼓。此刻起,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发展”)将履新蓝光集团的A股资本平台,也意味着“地产开闸第一股”正式出炉。

随着当前房企谋变转型,跨界运作成为一大趋势。按照蓝光集团的战略构架,基于原本的产业优势,蓝光发展将构建一个以房地产与涉足创新性产业支柱的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主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

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陈啸天表示,上市之后,蓝光将从一家资金密集型企业发展为产业三足鼎立模型,“资金+技术+服务”将是2015年蓝光呈现出的全新姿态。

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铿 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执行委员会委员程博明 敲锣仪式

撞线“地产开闸地产第一股”

打通资本市场通道之后,蓝光发展借力房企再融资开闸的时间窗口,通过吸纳蓝光地产67亿元的整体优质资产及定增募资22.3亿元配套资金,其注册资本金已由4.39亿元一举扩充到21.17亿元,资本实力大增。

从资产构成来看,地产已成为蓝光发展的重头戏和业绩引擎。在当前地产股中,蓝光发展以旗下“蓝光地产”为旗舰品牌,此次借壳成功更被媒体定义为“地产开闸地产第一股”,继续以高成长性房企的姿态,在国内一线房企阵营中站稳脚跟。

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杨铿致辞

截至目前,蓝光地产已进驻全国近20个城市,逾200亿元销售金额。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中,蓝光地产位居中国房企第24强,品牌价值达55.41亿元,位列国内房企第13位。

早在2011年,蓝光地产率先推出COCO系,一举成为市场刚需产品的代表作,并荣获中国指数研究院颁发的“2013中国房地产业十大产品品牌”,成为众多房企争先模仿的标杆。

2015年,蓝光地产顺势而为,明确提出了“新常态、新生活、新蓝光”发展战略,尤其是产品战略,蓝光推出了基于“i5生活平台”的改善型新产品,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总裁张志成签约

与此同时,蓝光地产以红街、COCO Mall为代表的运营驱动型社区商业品牌,构成了蓝光未来商业地产的主攻方向。

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陈啸天表示,蓝光此次战略变革敏锐的把握了市场发展机会。因为随着市场需求出现结构型调整以后,如果完全按照过去依靠“资源+资本”模式推进,市场压力极大。

“1+2产业模型”

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以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为两大创新产业支柱

除了地产开发之外,蓝光地产还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优质社区物业,构筑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如今,蓝光发展旗下不仅有蓝光地产,同时还有蓝光嘉宝现代服务业和生物医药板块。

未来的蓝光现代服务业,将依托蓝光地产遍布全国的业主,升级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商,顺应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互联网+”思维,践行“智能物联网社区”,变“业主思维”为“用户思维”,从用户需求里寻找新业务单元,向服务要利润,2014年4月上线的“生活家系统”,即是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的一款基于社区电子商务的移动互联平台,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良好运行一年有余,获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蓝光发展的大平台下,生物医药版板块将在新蓝光的“1+2产业模型”中占据另一个支柱地位。

据了解,蓝光发展旗下的医药板块,目前在成渝两地各有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540多亩,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工程制药等领域。生产各类剂型药品共达249个,其中医保产品129个,非医保产品120个,含国家级新药1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7个。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认为,原迪康医药板块衍生出来的尖端生物科技可能成为未来蓝光发展的创新产业支柱之一,对资本市场而言,极易获得广泛认同,与此同时,蓝光发展凭借成熟的营销网络和低市场开发费用,已经在可吸收医用材料市场掌握了主动权,相对国内潜在入侵厂商无疑拥有先发优势。他们预期公司未来在可吸收医用材料领域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和销售增速。

蓝光材料 篇3

自从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Tang[1]等首次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制备了双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即OLED)以来,由于其在平板显示方面具有亮度高、结构简单、驱动电压低、视角大等优点,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OLED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兴趣。

优异的蓝光材料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蓝光发射,而且一旦得到高效的蓝光材料,还可以把它作为主体材料,通过能量转移,得到绿光和红光。目前,研究的蓝光材料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2,3]和小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分为芳烃类蓝光材料、芳胺类蓝光材料[4]、有机硼类蓝光材料[5]、有机硅类蓝光材料[6]等。芳烃包括了茈类蓝光材料[7]、芴类蓝光材料[8,9]、蒽类蓝光材料[10,11]、双烯基芳烃蓝光材料[12]等。蒽类材料有着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13],本文通过在蒽的9,10-位上引入不同的芳香基团,设计并合成了2种蒽类衍生物,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2 实验

2.1 试剂和仪器

2-氯蒽醌、叔丁基锂(t-BuLi)、腈化亚铜(CuCN)选购自Acros公司,4-溴甲苯、碘化钾、次亚磷酸钠、β-溴萘、HAc等分析纯药品均为市售分析纯,四氢呋喃、1-甲基-2-吡咯烷酮(NMP)分析纯试剂按常规方法纯化干燥后使用。

核磁共振谱由GCT-TOF 型核磁共振仪测得;质谱数据分别由INOVA400(EI)质谱仪测得;红外光谱由Nicolet FT-IR 5DX 红外光谱仪测得。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UV-Vis Tu-1800 spc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荧光光谱在英国Edingburgh920型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上测定。

2.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本文采用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2.2.1 2-氯-9,10-二(4-甲苯基)蒽(化合物1)的合成

在250 mL三口瓶中注入4-溴甲苯5.5 mL (0.041 mol)和THF溶液40 mL,溶液中通入N2气,冷凝管上用装有CaCl2的干燥管干燥。搅拌下用液氮降温,当温度冷却至-78℃后,缓慢加入t-BuLi 25 mL (0.062 mol,1.6M)。无色透明溶液逐渐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约1 h,滴完后搅拌30 min。在-40~-50℃,注入用60 mL THF溶解的2-氯蒽醌4 g (0.016mol ),白色浑浊液变成酒红色浊液,自然升温至室温搅拌24 h。加入NH4Cl饱和水溶液120 mL,减压旋蒸除去THF溶液,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无水MgSO4干燥,抽滤、浓缩得黄褐色油状物。柱色谱提纯(二氯甲烷:石油醚=1:4~1:1),得到黄褐色油状物中间体(Ⅰ)。

将中间体(Ⅰ)4.05 g(0.009 mol)、KI15.76 g(0.095 mol)、次亚磷酸钠16.61 g (0.157 mol) 用40 mL的HAc回流搅拌3 h,黄褐色透明溶液逐渐出现米黄色沉淀,冷却,抽滤、水洗、干燥,冰乙酸重结晶得到惨白黄色针状固体3.27 g,产率:50.6%。MS(m/z):392;1H NMR (300MHz CDCl3, ppm):δ=2.35 (s, 6H, CH3),7.20~7.72 (d, 15H, Ar-H)。元素分析(%):Caled C,85.59%;H,5.39%;Cl,9.02%; Found C,85.62%;H,5.52%;Cl,8.86%。

2.2.2 2-腈基-9,10-二(4-甲苯基)蒽(化合物BA)的合成

在N2气保护下,将0.72 g的化合物1 (0.0018 mol)、 0.97 g 的CuCN (0.0108 mol) 和30 mL的NMP加入到150 mL的烧瓶中,搅拌回流96 h,黄绿色浑浊液逐渐变澄清后有黑色固体析出。降温至70℃加入5.8 g FeCl3的浓HCl溶液10 mL搅拌3 h,抽滤、水洗、二氯甲烷洗,旋干得黑色固体,硅胶柱色谱提纯(二氯甲烷:石油醚=1:6),得黄绿色固体0.46 g,产率:66.7%。1H NMR (300MHz CDCl3, ppm):δ=2.55 (s, 6H, CH3),7.26~7.46(d, 12H, Ar-H),7.76~7.80 (d, 2H, Ar-H),8.16 (s, 1H, Ar-H );MS(m/z):383;IR (KBr)ν, cm-1:2225 (C≡N),2914 (C-H, CH3),3026 (Ar-H);元素分析(%):Caled C,90.86%;H,5.48%;N,3.65%;Found C,91.01%;H,5.57%;Cl,3.54%。

2.2.3 2-氯-9,10-二(β-萘基)蒽(化合物2)的合成

在N2气氛围下,向25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用100mL THF溶解的β-溴萘6.4 g (0.031mol),搅拌降温至-78℃后,慢慢滴加2.9 mL的t-BuLi (0.046mol,1.6M)约1 h,溶液逐渐变成黄色悬浊液,滴完后搅拌30 min。在-40~-50℃,分批加入2-氯蒽醌3 g (0.012mol),溶液为酒红色浊液,自然升至室温搅拌24小时。加120 mL的 NH4Cl饱和水溶液,减压旋去THF溶液,用三氯甲烷多次萃取,无水MgSO4干燥,抽滤、浓缩得黄褐色固体。柱色谱提纯(二氯甲烷:石油醚=1:4)得米黄色固体中间体(Ⅱ)。

在150 mL三颈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4.81 g (0.009 mol)中间体(Ⅱ)、KI 15.160 g (0.093 mol)、次亚磷酸钠16.38 g (0.154 mol)和273 mL的HAc,回流3 h,溶液变为黄色悬浊液,冷却,抽滤、冰乙酸重结晶得淡黄色针状固体1.08 g,产率:24.83%。1H NMR (300MHz CDCl3, ppm):δ=7.42~8.11 (m, 21H, Ar-H);MS(m/z):464;元素分析(%):Caled C,87.82%;H,4.55%;Cl,7.62%;Found C,87.86%;H,4.65%;Cl,7.49%。

2.2.4 2-腈基-9,10-二(β-萘基)蒽(化合物NA)的合成

在N2气氛围下,取0.5 g (0.0011mol)化合物2和0.48 g (0.0053 mol)CuCN用30 mL的NMP溶解,回流96 h,黄色溶液先变成黑色悬浊液,降温至70℃加入FeCl3 (2.87 g)的浓HCl溶液4.9 mL搅拌3 h,抽滤、水洗、二氯甲烷洗,旋干得黑色固体,硅胶柱色谱提纯(二氯甲烷:石油醚=1:6),得亮黄色固体0.32g,产率:65.31%。1H NMR (300MHz CDCl3, ppm):7.49~8.15(m, 20H, Ar-H),8.36 (s, 1H, Ar-H );MS(m/z):455;IR (KBr) ν, cm-1:2236 (C≡N),3030 (Ar-H);元素分析:Caled C,92.28%;H,4.65%;N,3.07%;Found C,92.54%;H,4.72%;N,2.74%。

3 光谱分析和发光行为

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将BA和NA配制成浓度为1×10-5 mol/L的THF溶液,测定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图2所示)。

芳香族化合物均含环状共轭体系,有共轭的π-π* 跃迁,一般有3个吸收谱带E1、E2、B带。我们从图2中可以看到BA和NA的E2带吸收峰峰位分别位于272 nm、270 nm,B带都有3个吸收峰,属于B带精细结构。这种精细结构是由π-π* 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和芳环振动跃迁吸收叠加在一起的结果。BA的波长分别为369 nm、392 nm、413 nm,NA的波长分别为372 nm、393 nm、413 nm。同蒽的B带吸收峰(311nm、326nm、341 nm、359 nm、378 nm)相比,在蒽的9,10位由甲苯和萘环取代后,减少了分子自身的振动,使得蒽B带精细结构的前两个峰消失;甲苯和萘环取代增强了共轭性,分子间轨道重排,降低了π-π*能隙,使得BA和NA的吸收比蒽的红移。由于测试条件限制,我们未观察到E1带的吸收峰(<250nm)。

3.2 荧光光谱

BA和NA的稀溶液采用英国Edingburgh920型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所作的荧光光谱图如图3所示。BA和NA的荧光发射谱的峰值波长分别为437 nm,442 nm,为典型的蓝色荧光,半峰宽为56nm和57nm,它们的色纯度较好。BA和NA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相对于激发波长有所红移,这是因为分子由激发态衰减回到基态之前,激发态分子通过振动弛豫首先衰减到最低激发态S1能级,激发态分子与S1的能量差表现为荧光发射光谱比激发光谱红移,用斯托克斯频移(Stokes Shift)表示其红移量。

BA的激发与发射之间的斯托克斯频移:

Stokes Shift= (1/λ ex-1/λ em)×107=(1/413-1/437)×107nm/cm=1330cm-1

NA的激发与发射之间的斯托克斯频移:

Stokes Shift= (1/λ ex-1/λ em)×107=(1/413-1/442)×107nm/cm=1589cm-1

BA和NA的斯托克斯频移值都比较小,说明其激发态能级与最低激发态S1的能量差较小,振动损失的能量少。在蒽的9,10位上引入甲苯和萘环后,可以提高分子的刚性,从而减少其振动能量的损失。NA是在蒽的9,10位上引入萘环,比引入甲苯的BA的共轭度要高,分子刚性更强,从而使NA的荧光发射谱的峰红移了5nm左右,荧光强度也略有提高。

4 结论

警惕“蓝光”伤害宝宝双眼 篇4

“囡囡,眼睛看这里,笑一个……咔嚓“,“宝贝,晒太阳咯,晒晒太阳最健康“。亲爱的家长,在您为了留下珍贵记忆、频频用闪光灯为宝宝拍照时;在您让宝宝在室外晒太阳时;您是否想到过,如果宝宝的眼睛直面强光时,有一种波长在400nm-500nm的高能量可见光――蓝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眼?

眼科专家吴乃川教授表示,光会对婴幼儿视网膜造成伤害,损害程度取决于光的波长、强度和照射时间长度。

很多人都知道紫外线会损害眼睛。其实,由于紫外线和红外线通常都被角膜和晶状体所吸收,一般不会接触到视网膜。而可见光中的高能量可见光――蓝光,则会穿过角膜和晶状体并且接触到视网膜。

10岁以前是孩子眼睛发育的关键期,其中,0~4岁更是重中之重,视网膜中的黄斑区是眼睛中收集信息最丰富最敏感的区域,而视网膜的黄斑区直到孩子4岁左右才发育完全。

蓝光材料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28(21.34±2.35)d。早产儿12例,足月儿26例。致病原因:感染8例,新生儿溶血16例,缺血性脑病9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3例,病因不明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27(23.67±3.03)d。早产儿15例,足月儿23例。致病原因:感染7例,新生儿溶血15例,缺血性脑病10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5例,病因不明共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新生儿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与巩膜黄染;(3)所有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所有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55mol/L;(4)排除因胆道先天性疾病引发的黄疸,并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5)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益生菌:口服妈咪爱,0.3g/次,3次/d;(2)抗感染:针对细菌性感染者,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病毒性感染者,用抗病毒药物与干扰素进行治疗;(3)溶血治疗: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状态。在此基础上,两组均采用双面蓝光箱治疗。双面蓝光箱为东西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wi59767,光源功率为600VAW,外形尺寸为1000×700。照射前将患儿的双眼、会阴部位及肛门部均罩住,对其余部位进行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时间为12~18h,停止时间为8~12h。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时间为4~6h,暂停时间为2~4h,再进行重复照射。每日定时检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黄染改善情况及其精神状态。

1.4 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皮疹及发热。

1.5 疗效评价[4]治愈:黄疸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且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好转:黄疸症状部分消失,其伴随症状有所改善,且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但并未下降到正常水平;无效:黄疸症状及其伴随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恶化,且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

1.6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出生28d左右。该疾病主要包括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其中,生理性黄疸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3d内,大多数患儿能够自行缓解,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其黄疸消退时间大约为10~14d;病理性黄疸主要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为主,且往往存在原发病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肠道组织会将血液内未结合的胆红素吸收,进而会损害患儿的脑组织,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5]。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机制主要是利用胆红素分子对蓝光的吸收作用,尤其是对波长在450~460mm之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6]。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在光照作用下,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IXa Z型会转变为异构体IXa E型,此类异构体具有水溶性特点,可以经肝脏随胆汁排泄到肠腔,也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体内胆红素水平降低,而降低的胆红素光疗作用部位主要是位于患儿皮肤的浅表组织[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性照射治疗的效果较好。这主要是由于间歇性照射治疗期间,能够使患儿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水溶性水平逐渐升高,并将其排出体外,待其暂停治疗后,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又会重新分布于患儿的体表组织及其皮下组织,然后再为患儿进行蓝光照射,能够提高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后,机体组织对胆红素的清除需要一段时间,但在蓝光照射过程中,随着光疗强度的不断增加,光疗反应往往也会随之增强,待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时,即便是再增加蓝光照射的时间及强度,光疗反应也会保持不变[8]。此外,由于蓝光照射中的光线会损伤患儿体内处于DNA修复状态的染色体,而长时间对其照射则会损伤患儿的机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说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治疗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时会产生热能,而患儿因排热不畅会出现发热症状,且患儿皮肤长时间接受蓝光照射会出现皮疹。此外,由于蓝光照射治疗时分解产物会通过患儿的肠道组织排出体外,对患儿的肠道壁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加快,引发腹泻。由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时间短于持续蓝光照射,因而能够降低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机率,特别是能够降低皮疹与发热的机率。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过程中应及时为患儿补充核黄素,可以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率;(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肛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10];(3)严密观察患儿皮肤色泽出现的变化,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4)一旦患儿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可以为患儿继续进行照射治疗,但若患儿出现青铜症,则应立即停止蓝光照射治疗。

综上所述,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探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选取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间歇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参考文献

[1]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48.

[2]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3]刘冬容.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75-376.

[4]杜琳.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17-318.

[5]杨旭,瞿遥来,刘勇毅,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94-495.

[6]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7]郑海鹏.新生儿黄疸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40-5641.

[8]陈四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63-64.

[9]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等.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53-54.

蓝光材料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 女13例, 胎龄 (38±2) 周, 出生体质量为2600~4100g;对照组男18例, 女13例, 胎龄 (39±2.5) 周, 出生体质量为2650~4000g。所有患儿出生时均一般状况良好, 无宫内窘迫史, 吃奶, 排便等正常。两组患儿在性别, 胎龄, 出生体质量等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此次实验我们所使用的蓝光箱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效公司生产的新生儿黄疸治疗箱。观察组每天照射12h后停止12h, 连续治疗3~5d;对照组则每日持续蓝光照射16~24h。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同时口服栀黄隔颗粒 (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和维生素B2, 并对患儿进行奶瓶喂养, 保证患儿足够的热能和水分, 定期测量体温, 用经皮测胆红素仪 (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公司生产的JH20-1C型经皮黄疸仪) [2]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判

观察患者的黄疸消退情况及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具体为: (1) 治愈:治疗5d后, 患者黄疸完全消退, 血清胆红素正常; (2) 好转:治疗5d后, 黄疸明显消退, 血清胆红素大幅度下降但未至正常水平; (3) 无效:黄疸无消退, 血清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甚至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部分数据以均数±标注差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由治疗前的血清间接胆红素 (275.9±46.1) μmol/L降至治疗后的 (102.5±2.2) μmol/L, 对照组由治疗前的血清间接胆红素 (277.1±47.2) μmol/L降至了治疗后的 (100.9±1.9) μmol/L, 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0.0%, 对照组治愈率46.7%, 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30例患者中发生皮疹1例, 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30例患者发生皮疹5例, 腹泻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 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它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威胁较大,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的视力, 听力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 甚至对新生儿造成生命威胁。

目前, 治疗新生儿黄疸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蓝光照射治疗, 由于胆红素主要吸收波长425~460nm的波长 (与蓝光波长相似) , 蓝光照射可以使得脂溶性的4Z, 15Z-胆红素转变成4Z, 15E-胆红素异构体及光红素异构体[3], 这种转变使得胆红素可以经由胆汁排泄到肠腔或者经尿排出体外, 从而降低了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然而, 有研究显示, 蓝光治疗过程中, 光疗开始后, 光疗反应一开始对着光疗的强度增加而增加但随后达到一个稳定水平即再继续增加光照强度也无法再加强光疗反应, 但光疗对体内细胞的处于DNA修复的染色体具有损伤作用[4], 从而对患者机体有一定的不良作用, 所以不宜过久的进行光疗治疗, 从此次实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明显优于对照组2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P<0.05) 。

总之,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十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 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优势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仁莲.2种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2) :26-27.

[2]楚爱菊, 董秀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1) :69.

[3]王金钰.多次短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 15 (3) :77.

LED蓝光 篇7

目前, 大家普遍采用旧有的照明技术进行照明设计, 高强度的LED照明仍然存在诸多争议。美国医学协会 (AMA) 6月份发布了一份针对LED照明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 日益普及的LED照明解决方案与人类福祉和自然环境的完整性相关, 这一论证引起了多方关注和质疑。面对大众的质疑, 该协会尚未给出正面回应。

美国医学协会呼吁, 要正确处理LED的设计与工程特性, 将其对生物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报告中指出, 社区的最新想法是使用低色温灯 (CCT light) 代替高效节能的LED灯, 以减少对生物健康的潜在不利影响;使用可能减少眩光、蓝光发射率低的光源以最小化和控制富蓝色环境照明;所有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不利影响的光源都应该适当屏蔽, 可以考虑利用LED照明在非高峰时段调光的能力。

在AMA科学和公共卫生委员会的报告中, 将鲜活的生命引入到长期的辩论中, 分析在蓝光环境的长期影响下, 人类身体是否真的会产生一些抑制褪黑激素的生成及破坏昼夜节律之类的反应。

研究发现, 降低褪黑激素会引起睡眠质量下降、肥胖和其他重大疾病 (如心脑血管和癌症) 。十年前就已有研究表明, 夜间过度使用蓝光会对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但也有大量研究支持正确使用LED灯具可以节省大量能源成本, 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度。

1 定义

目前来说, AMA更多的是建议大家选择白色LED户外照明解决方案, 以将蓝光的产生、散射和炫光降到最低;而且, 所有LED照明都应尽量减少炫光, 并尽可能调低照度。

在该报告附属的新闻稿中, AMA提到, 他们的目的是为目前越来越多想要选择LED照明的社区提供指导。AMA董事会成员Maya Babu也表示, 该报告旨在鼓励“选择LED灯具应注意最佳设计和工程特性, 将对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 也有许多反对派认为, AMA已经偏离了专业, 报告中的实验只关注了CCT的效果, 实验方法狭隘, 忽略了环境中存在的其他蓝色光源。此外, 他们还认为, 报告中的数据并不足以证明LED技术在控制光强、方向等方面存在问题。评估AMA建议的专家数组认为CCT值仅是评估光源将发射多少蓝光的一种方式, 它只用来表示光源光谱内容的相对量度, 对于评估蓝光曝光过于单一片面。

2 关于CCT

伦斯勒理工学院照明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认为, AMA报告中提到的3 000 K毫无意义, 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 (如持续时间、曝光时机等) , 缺乏对问题的科学认识, 只从一面看待某个设计标准并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

在RPI的论文中, 作者强调, CCT仅用于作为沿着光谱的光的感知色调的测量。它只是光谱的光谱功率分布 (SPD) 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考虑了预测潜在刺激反应的其他指标的更广泛的措施。CCT不应该被用来表征光线刺激, 例如蓝光危害。因为身体对蓝光的反应取决于独立于其相对色温的其他因素, 在评估LED照明时, 3 000K不是一个指标性数字。

3 了解权衡

关于AMA使用“温和”LED可以减少蓝光、提高性价比的想法, 照明专家认为, 照度降低会影响照明的清晰度。若果使用所谓“温和”LED灯, 也就没有必要用LED灯来代替传统高压钠灯 (HPS) 。

AMA认为, LED照明设计师应该考虑公共安全的因素, 但这样一来会增加炫光、降低可见度, 效果可能比没有光照更加糟糕, 完全违背了原有的照明设想。

针对AMA的这种看法, 美国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固态照明技术经理吉姆·布罗德里克 (Jim Brodrick) 建议, 朝着低CCT产品的方向 (比如2 200K的HPS照明) 回退将是一个错误, CCT可能会有利于减少非视觉影响, 但也可能会降低照明的有效性。

照明专家认为, 在广泛部署的4 000K范围内的白色LED照明可能无法与HPS照明的最低蓝光相竞争, 但也不能达到3 000K照明。

4 在使用中调整

近日, 剑桥大学的一项报告中提供了一个管理LED照明的实例。在MSSLC的回应文件中, Kinzey阐述了2013年该市4 000K LED照明路灯转换中的调光控制和能耗转换。在黄昏时, 无线调光系统可将输出调至最大输出量的70%;在晚上10:00之后, 可将输出调至最大输出量的35%。调光灯还降低了辐射蓝光的总量, 抵消了4 000K照明系统中较高的黑色光含量, 约为其更换的HPS系统的3.4倍。

设计该系统的剑桥公司负责人Kinzey Glenn Heinmiller表示, 它的调光特性可缓解蓝光, 用于解决光污染和能源使用问题, 而所有关于波长和色温的焦点都会模糊本应该关注的问题, 如晚上调光、节省能源、减少光的侵入等。

摘要:AMA科学和公共卫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关于LED照明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LED中的蓝光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引起了多方关注。通过列举部分关于此报告的回应, 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些关于LED照明的认识。

四川蓝光·雲鼎 篇8

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项目由两栋板楼及商业裙房组成, 东楼为三塔楼拼成27~28层, 西楼由内走廊的板楼30~31层组成, 商业裙房2层, 地下3层有商业及车库。

住宅主人口设在大街上, 经由一层大堂分至两楼各单元, 车行道及地库入口都在住宅北侧。立面采用三段处理, 线条挺拔, 仿石涂料与深色窗框构成对比, 形成简洁明快的竖向线条, 底部商业完整大气, 效果较好。套内基本功能齐全。

项目因地制宜, 精致典雅, 自然现状再现。植物配置以地方化为主。

建筑节能率达63.25%, 设备节能, 实施住宅全装修, 门窗、建材、卫生洁具、厨房电器均为统一订购、工厂批量制作, 现场统一安装。采用了户式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 节水技术, 小区智能化安防、信息、管理技术和远程办公系统。

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应用5项质量控制措施和8大质保措施, 施工技术具有先进性。

架空层休闲活动区

架空层休闲活动区

蓝光材料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8版) 中所述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2) 皮肤黄染时间为24h~1个月。 (3) 经皮黄疸测试仪测试显示黄疸指数相当于血胆红素205~300μmol/L。 (4) 患儿母亲健康, 肝功能正常, 产期未发生显著障碍[3]。排除标准: (1) 母亲特殊病史, 如妊娠异常或患有并发症。 (2) 新生儿特殊病史, 如胎儿宫内异常、生后窒息、头颅血肿、自然出血、溶血症、感染等。 (3) 先天性心、脑、肝、肾疾病[4]。

1.2 一般资料

选取宁都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36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4例;年龄1~8个月, 平均年龄 (3.2±0.7) 个月;孕周35~42周, 平均孕周 (39.8±1.4) 周;发病时间1~19d, 平均发病时间 (8.3±2.6) d。治疗组中男24例, 女12例;年龄1~9个月, 平均年龄 (3.1±0.4) 个月;孕周34~43周, 平均孕周 (39.3±1.5) 周;发病时间1~16d, 平均发病时间 (8.2±2.8) 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孕周、发病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疗期间对患儿实施合理喂养, 光照治疗前为患儿洗澡, 减少细菌滋生;禁止在患儿表皮擦油脂类、粉剂, 避免影响照射治疗效果。两组患儿均应用本院蓝光治疗仪进行蓝光照射。对照组患儿予以蓝光持续照射与茵栀黄颗粒治疗, 照射12~18h/次, 距离下次照射间隔8~12h, 1次/d。治疗组患儿予以蓝光间断照射与茵栀黄颗粒治疗, 照射3~6h/次, 距离下次照射间隔2~4h, 2~3次/d。治疗前用眼罩遮挡住患儿眼部, 避免眼部受损。男患儿采取柔软棉布护住阴囊, 女患儿注意包裹好会阴部, 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两组患儿照射治疗予以茵栀黄颗粒 (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30028) , 6g/次, 3次/d[5]。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d。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治疗5d后患儿面部、周身黄染消退, 胆红素水平正常, 合并症状消失;有效:治疗5d后患儿皮肤黏膜黄染大部分消退, 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 但未达正常水平;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甚至恶化[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胆红素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

治疗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疾病, 出生24h后出现该疾病的可能性较大[7]。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机体代谢功能异常, 导致机体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 胆红素水平会由17~51μmol/L增加至86μmol/L, 甚至更高水平[8]。生理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以皮肤、虹膜黄染为主, 多在1~2周症状自行消退[9]。若黄疸症状出现过早, 持续时间较长, 且反复出现, 便会发展为病理性黄疸疾病, 继而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溶血性黄疸为较常见的一种, 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胆红素脑病, 甚至还可直接造成新生儿死亡[10]。

中医学中,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胎黄”范畴。多为孕母内蕴湿热, 婴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 湿热之邪内蕴脾胃, 熏蒸肝胆, 造成胆汁不循常道, 溢出脉络, 进而诱发全身发黄[11]。茵栀黄颗粒为临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 主要成分为黄芩甙、栀子、茵栀, 茵栀苦泄下降, 专攻清热利湿, 不但可退黄疸, 还能拮抗溶血, 能够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黄芩苦寒燥湿泄热, 解毒;栀子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 能够增加肝脏二磷酸尿苷葡萄糖脱氢酶活性, 促进胆红素排泄, 降低血胆红素水平[12]。3种药物合用, 能增强利湿退黄效果, 清热解毒、促进肠蠕动, 有效减少胆红素重吸收。同时茵栀黄通过诱导肝脏酶系统, 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具有减轻和防止肝细胞损伤, 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肝脏解毒及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13]。

研究证实, 持续光疗能使姐妹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 (DNA) 解链、破坏。研究显示, 光疗累积量超过36h以上, 会对DNA产生损伤[14]。间歇光疗有效避免了持续光疗引起的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 、色氨酸水平下降, 且不会影响疗效。间歇蓝光照射较持续蓝光照射光照时间短, 减少了染色体损伤, 且具有以下优点: (1) 避免了持续光疗所致的血清FFA及色氨酸水平下降; (2) 减少母婴分离时间, 方便母乳喂养, 提高家属依从性; (3) 减少护理工作量; (4) 不良反应, 如发热、腹泻、皮疹及不显性脱水等明显减少[1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有差异, 表明蓝光间歇照射较蓝光持续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治疗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更好, 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 缩短治疗时间, 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宁都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各3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蓝光持续照射与茵栀黄颗粒治疗, 治疗组患儿予以蓝光间断照射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 (P<0.05)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蓝光间歇照射较蓝光持续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更好, 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 缩短治疗时间, 且不良反应少。

上一篇:素质教育与中专图书馆下一篇:腰椎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