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2024-09-24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精选7篇)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1

摘要: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11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经过不同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 (58/59)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 (56/59) , 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8% (3/59) , 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 (7/59) ;明显高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选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照射治疗的治疗效果一样, 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反应少, 更易于接受治疗, 因此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间歇,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

当新生儿出现新陈代谢异常时, 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会不断增高, 若超过85μmol/L时, 皮肤巩膜会发生黄染, 即新生儿黄疸[1]。黄疸会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紊乱, 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 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通常选用蓝光照射治疗, 但在采用蓝光治疗的同时又分为间歇性照射与持续性照射两种[2], 本次研究将分析比较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31例;年龄1~15 (6.5±2.1) d;其中包括12例缺血性脑病、11例新生儿溶血、10例感染所致、13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13例病因不明。观察组中男27例, 女32例;年龄3~18 (7.2±2.5) d;包括10例缺血性脑病、12例新生儿溶血、11例感染所致、10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16例病因不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前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治疗、抑制新生儿免疫反应, 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黄疸情况严重新生儿注射白蛋白、口服益生菌以及酶诱导剂注射等。其中观察组患儿行间歇蓝光照射, 方法为在对患儿照射5h后, 停止2~4h, 然后继续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 连续照射18h, 停止7~10h。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根据《新生儿黄疸治疗诊断》将本次研究治疗效果分为四级, 即:显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 巩膜黄染、皮肤以及黏膜等相关症状全部消失, 胆红素水平正常;有效:患儿接受治疗后, 巩膜黄染、黏膜以及皮肤等相关症状消失, 胆红素水平虽下降, 但并未恢复。好转: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 但临床相关症状依然存在。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儿并未出现好转, 甚至黄疸情况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 (58/59)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 (56/59) , 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详见表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8% (3/59) , 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 (7/59) , 明显高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新生儿黄疸情况较为常见, 足月儿1w之内发生黄疸的几率约为65%以上, 其中有近90%以上的新生儿将会在24h之后出现黄疸[4]。黄疸的种类相对较多, 除了可以是正常的生理黄疸之外, 同时由于疾病感染、溶血、缺血性脑病以及头皮血肿等情况均可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针对于新生儿来讲, 脑屏障尚未完全发育, 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根本原因便是高胆红素血症, 从而使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脑病。所以, 针对于新生儿来讲, 尤其是应当对黄疸新生儿倍加重视。

在临床相关治疗中, 通常会选择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 其治疗机制为[5]:蓝光波长为475nm, 对新生儿皮下浅层尚未结合的胆红素进行照射, 使胆红素由原先水溶性较弱的IXa Z型逐渐转变成为IXa E型, 能够经胆汁或肾脏排出体外, 使新生儿血肿胆红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对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的同时, 可选则持续照射以及间歇性照射治疗两种。研究中发现[6], 无论是采用持续性照射治疗, 还是采用间歇性照射治疗, 均可对新生儿黄疸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但对于间歇性照射治疗来讲, 新生儿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更低, 这和本次研究结果相同。对间歇性照射治疗机制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在采用间歇性照射时, 新生儿胆红素水溶性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最终拍出体外, 当停止照射后, 血液中胆红素又将重新分布于新生儿的皮下组织以及体表内, 再进行照射提升胆红素水溶性, 如此反复最终将其排出体外, 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目的。

同时经过此次研究我们也发现, 不管是持续照射还是间歇照射, 新生儿均会发生腹泻、发热以及皮疹等不同不良反应, 所以我们认为在治疗时需要注意: (1) 为了减少血溶性发生, 应当为患儿补充核黄素; (2) 保护好患儿眼睛以及肛门等重要部位; (3) 治疗时需要及时补充患儿的体内水分, 同时仔细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 (4) 在治疗过程中, 患儿若是出现了青铜症时则需要立即停止治疗。

总而言之,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在经过不同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 (58/59)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 (56/59) , 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08% (3/59) , 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 (7/59) ;明显高于观察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充分说明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选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照射治疗的治疗效果一样, 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不良反应少, 更易于接受治疗, 因此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2 (4) :47-48.

[2]刘冬容.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5 (1) :375-376.

[3]王玉梅.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4 (4) :347-348.

[4]李学峰.间歇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22 (2) :110-111.

[5]杜琳.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33 (4) :317-318.

[6]郭月婵.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13, 11 (2) :189-192.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持续;间隙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42-0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婴儿新陈代谢发生异常,导致机体对胆红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出现紊乱,一旦胆红素水平>85μmol/L,婴儿巩膜与皮肤等部位便会出现黄染[1]。病情严重的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可能出现紊乱,引发高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生长、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分为持续与间隙蓝光照射两种,为了探讨两种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我院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9例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其余49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性,28例女性;出生体重为2650~4000g;30例缺血性脑病,19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对照组23例男性,26例女性;出生体重为2700~4100g;31例缺血性脑病,18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两组性别、出生体重、黄疸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常规治疗,包括:①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则给予抗生素治疗。②口服妈咪爱等益生菌。③及时纠正水、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④注射酶诱导剂治疗。如:苯巴比妥钠,首次肌肉注射剂量为12mg/kg,然后再改为口服,口服剂量为2.5mg/(kg·次),一天2~3次,疗程为3~5d。⑤静脉输注白蛋白治疗严重黄疸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照射12~18h,再停止8~12h;观察组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照射3~6h,再停止2~4h。

1.3疗效判定标准

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并恢复正常,黏膜、皮肤等黄染现象消失则判定为显效;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但没有降低到正常水平范围内,上述黄染现象有所缓解则判定为有效;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变化或者上升,上述黄染现象无改善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9. 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釆用χ?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28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24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80%。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发热、皮疹等,观察组共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对照组共有1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68%。

3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80%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会出现黄疸[2]。新生儿黄疸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一种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采取治疗措施。病理性黄疸可由感染、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等引起,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需及时治疗。目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蓝光照射治疗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波长为425~460mm的光易被胆红素吸收,而蓝光的波长即在该波长范围内[3]。同时由于患儿皮肤与皮下浅层组织处的胆红素水溶性较差,在蓝光照射下IXaZ型胆红素会发生转变成为IXaE型胆红素,使得水溶性差的IXaE型胆红素无法与血液发生结合,会随着尿液或者胆汁排出体外,这样胆红素水平便降低了。

蓝光照射治疗分为间隙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效果与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低于对照组的34.68%,可见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安全性更高。为了减少腹泻、發热、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为患儿及时补充核黄素,以降低溶血的发生率;②保护好眼睛等敏感部位;③及时补充水分,做好患儿皮肤的观察工作;④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可继续行蓝光照射治疗,但应加强观察,并给予合理的处理措施,一旦出现青铜症则应立即停止蓝光照射治疗。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行间隙或者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更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2):93-94.

[2]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28(21.34±2.35)d。早产儿12例,足月儿26例。致病原因:感染8例,新生儿溶血16例,缺血性脑病9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3例,病因不明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27(23.67±3.03)d。早产儿15例,足月儿23例。致病原因:感染7例,新生儿溶血15例,缺血性脑病10例,颅内出血合并头皮血肿5例,病因不明共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新生儿黄疸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与巩膜黄染;(3)所有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且所有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55mol/L;(4)排除因胆道先天性疾病引发的黄疸,并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5)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益生菌:口服妈咪爱,0.3g/次,3次/d;(2)抗感染:针对细菌性感染者,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病毒性感染者,用抗病毒药物与干扰素进行治疗;(3)溶血治疗: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状态。在此基础上,两组均采用双面蓝光箱治疗。双面蓝光箱为东西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wi59767,光源功率为600VAW,外形尺寸为1000×700。照射前将患儿的双眼、会阴部位及肛门部均罩住,对其余部位进行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时间为12~18h,停止时间为8~12h。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的时间为4~6h,暂停时间为2~4h,再进行重复照射。每日定时检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严密观察患儿的皮肤黄染改善情况及其精神状态。

1.4 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皮疹及发热。

1.5 疗效评价[4]治愈:黄疸症状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且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好转:黄疸症状部分消失,其伴随症状有所改善,且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但并未下降到正常水平;无效:黄疸症状及其伴随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恶化,且胆红素水平没有下降。

1.6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出生28d左右。该疾病主要包括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其中,生理性黄疸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3d内,大多数患儿能够自行缓解,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其黄疸消退时间大约为10~14d;病理性黄疸主要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为主,且往往存在原发病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则肠道组织会将血液内未结合的胆红素吸收,进而会损害患儿的脑组织,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5]。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机制主要是利用胆红素分子对蓝光的吸收作用,尤其是对波长在450~460mm之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6]。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在光照作用下,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IXa Z型会转变为异构体IXa E型,此类异构体具有水溶性特点,可以经肝脏随胆汁排泄到肠腔,也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体内胆红素水平降低,而降低的胆红素光疗作用部位主要是位于患儿皮肤的浅表组织[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歇性照射治疗的效果较好。这主要是由于间歇性照射治疗期间,能够使患儿体内未结合的胆红素水溶性水平逐渐升高,并将其排出体外,待其暂停治疗后,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又会重新分布于患儿的体表组织及其皮下组织,然后再为患儿进行蓝光照射,能够提高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水溶性,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后,机体组织对胆红素的清除需要一段时间,但在蓝光照射过程中,随着光疗强度的不断增加,光疗反应往往也会随之增强,待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时,即便是再增加蓝光照射的时间及强度,光疗反应也会保持不变[8]。此外,由于蓝光照射中的光线会损伤患儿体内处于DNA修复状态的染色体,而长时间对其照射则会损伤患儿的机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说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治疗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时会产生热能,而患儿因排热不畅会出现发热症状,且患儿皮肤长时间接受蓝光照射会出现皮疹。此外,由于蓝光照射治疗时分解产物会通过患儿的肠道组织排出体外,对患儿的肠道壁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加快,引发腹泻。由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时间短于持续蓝光照射,因而能够降低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机率,特别是能够降低皮疹与发热的机率。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治疗过程中应及时为患儿补充核黄素,可以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率;(2)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肛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10];(3)严密观察患儿皮肤色泽出现的变化,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4)一旦患儿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可以为患儿继续进行照射治疗,但若患儿出现青铜症,则应立即停止蓝光照射治疗。

综上所述,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探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选取接受治疗的黄疸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间歇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

参考文献

[1]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48.

[2]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3]刘冬容.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5):375-376.

[4]杜琳.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17-318.

[5]杨旭,瞿遥来,刘勇毅,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94-495.

[6]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7]郑海鹏.新生儿黄疸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40-5641.

[8]陈四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63-64.

[9]闫彩霞,韩俊昌,白全召,等.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53-54.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对照组25例新生儿, 男13例, 女12例, 年龄7岁~25岁, 平均年龄 (15.3±1.6) 岁;研究组25例新生儿, 男11例, 女14例, 年龄5岁~25岁, 平均年龄 (14.4±1.4) 岁。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 (1) 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为24 h内,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103μm ol/L。 (2) 满月婴儿血清蛋红素浓度≥221μm ol/L;早产婴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μm ol/L, 或者婴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每日上升≥85.5μm ol/L。 (3) 病情持续时间较长, 足月婴儿黄疸持续时间≥2周, 早产婴儿黄疸持续时间≥4周, 且黄疸反复出现。 (4) 新生儿血清中直接胆红素浓度≥35μm ol/L。所有新生儿均符合蓝光照射标准。

1.2 方法

2组患儿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 随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 研究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

1.2.1 常规治疗[3]

口服苯巴比妥 (鲁米那) 片 (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 61021400) , 用量为每次1~2 m g/kg, 2~3次/d, 规格为15 m g/片。随后口服益生菌, 如果新生儿严重缺血要给予补血。

1.2.2 蓝光照射

由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型号为BH-1LR双面灯管蓝光治疗箱, 每管蓝光为20 W。当箱内的温度达到30℃时可将患儿送入, 同时用黑布遮住患儿眼睛, 用尿布保护患儿的会阴, 注意保持箱内的湿度。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持续蓝光照射, 照射时间为12 h~18 h, 间隔时间为10 h~12 h。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间隔蓝光照射, 照射时间为4 h~6 h, 间隔时间为2 h~5 h。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4,5,6]

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开始消失, 其他并发症情况开始消失, 总胆红素水平开始恢复正常;无效:新生患儿的临床症状未消失, 其他并发症未消失, 总胆红素水平未恢复。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总胆红素标准值为4~20μm ol/L, 直接胆红素标准值为0~7μm ol/L, 观察2组不良反应情况, 如发热、皮疹、腹泻等。治疗后对患儿家属发放调查问卷, 对比调查患儿家属的治疗效果满意度, 总分为10分, 0~3分表示不满意, 4~7分表示基本满意, 8~10分表示满意, 分数愈高表明患儿家属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愈高。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比2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2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对比2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治疗前后2组患儿胆红素浓度对比

治疗后2组患儿胆红素浓度与治疗前对比均显著下降 (P<0.05) ;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蓝光照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光照促进患儿血浆中胆红素的转化, 待胆红素转化后寻找其他出口将物质排出体外, 进而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由于胆红素可以吸收的光带长度为380 m m~500 m m, 尤其对波长为420 m m~440 m m的光带吸收作用最强, 而蓝光照射治疗的光波波长正好在这420 m m~480 m m, 非常易于胆红素的转化。

在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时需要注意:如果照射时间超过24 h, 则需要对患儿补充维生素B2, 防止发生维生素B2缺乏症;在进行蓝光照射前应该给患儿补充水分, 例如喂奶或者喂水, 这样既可以防止患儿出现脱水、发热等症状, 还可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提高治疗效果。

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后, 还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由于温度较高, 患儿出汗较多,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给患儿擦汗, 保持皮肤干燥。此外, 要定期更换尿布, 保持患儿会阴部位的清洁、干燥, 保持臀部的清洁, 防止出现红臀。

本文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0%, 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0.0%, 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 (8.3±1.5) 分, 对照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 (8.1±1.6) 分, 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总胆红素含量为 (19.1±1.3) μm ol/L, 对照组患儿总胆红素含量为 (20.1±1.0) μm ol/L, 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 但是间歇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进行随机分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 研究组患者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0%, 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 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0%,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8.3±1.5) 分, 对照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8.1±1.6) 分, 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大, 但是间歇蓝光照射的不良反应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间歇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参考文献

[1]刘承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9) :171-172.

[2]张芳, 王雪茹.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0) :57-58.

[3]瞿小华.冷光源与常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7) :38-39.

[4]黄美珍.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 BO溶血性黄疸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8) :48-49.

[5]李华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8) :67-68.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以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4例, 平均日龄 (11.2±1.1) d, 平均体质量 (1921.5±131.5) g, 平均胆红素 (262.3±13.8) µmol/L。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 平均日龄 (11.5±1.2) d, 平均体质量 (1895.3±128.7) g, 平均胆红素 (259.6±12.4) µmol/L。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蓝光照射3~6 h, 停止2~4 h;观察组患儿使用蓝光照射12~18 h、停止6~8 h;照射波长为420~470 nm、照射过程应当用黑布罩遮盖患儿的双眼、会阴和肛门部位。

1.3 疗效评价[2]

(1) 黄疸和症状消失、胆红素恢复正常为显效; (2) 黄疸和症状明显好转、胆红素明显降低为有效; (3) 黄疸和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胆红素不变或升高为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相关数据,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 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 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值为 (134.5±13.2) µmol/L、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值为 (175.2±19.3) µmol/L,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2例皮疹、1例腹泻、3例发热, 并发症发生率10.9%, 对照组5例皮疹、9例腹泻、7例发热, 并发症发生率38.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28例显效、24例有效、3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疗后19例显效、31例有效、5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延误治疗极易引起核黄疸, 危急患儿的生命。蓝光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3], 450 nm的蓝光是胆红素分子的吸收波长, 在蓝光的作用下, 皮肤浅表组织的未结合胆红素发生变化, 逐步转化成水溶性的异构体, 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或者通过胆汁代谢排泄到肠道, 达到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的目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明显的降低持续蓝光照射引起的热效应, 降低对患儿体温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有利于患儿的正常哺乳和康复, 减少皮疹和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李学峰[4]在研究中发现, 间断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胆红素的效果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且前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低于后者, 但两者的治疗效果不存在差异。与作者进行的研究比较获得相同的结论, 表明二者治疗效果相同, 但间断蓝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总之, 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相近, 但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势, 是一种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林送.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预后多因素的临床分析.安徽医药, 2013, 17 (7) :1178-1179.

[2]邓发文.持续及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2) :46-47.

[3]杨春鸿, 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3) :3799-3800.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研究组(接受多次间隙蓝光照射)和30例对照组(接受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平均年龄(7.6±5.1) d,平均胎龄(37.4±1.7)周,男性25例,女性2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7.8±5.8) d,平均胎龄(38.1±1.4)周,男性28例,女性22例;两组人员年龄、性别、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新生儿黄疸符合儿科学诊断标准;抽血化验肝功能均正常。(2)患儿家长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

(1)急性、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者。(2)病理性黄疸者。

1.4 方法

1.4.1 基础治疗:

使用酶诱导剂口服,益生菌口服,补液,溶贫严重者给予输血。

1.4.2 蓝光照射护理方法:

对照组每日控制蓝光照射时间8h,根据胆红素水平调整照射时间,蓝光照射疗程为d。研究组每日每次蓝光照射时间3h,停2h后再次给予照射,蓝光照射疗程为5d。其余护理方法相同,具体如下:(1)按照蓝光照射仪说明书进行操作。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带眼罩保护眼睛,尿不湿保护阴部。(2)对于吵闹严重者,给予抚触,安抚患儿,也可播放优美的音乐缓解患儿紧张情绪[2]。(3)患儿躺入治疗箱后,在患儿周围放置平时使用的衣物、毛巾,让患儿有安全感。在患儿背部放置舒软的毛巾毯,减轻长期压迫造成的不适感,同时在患儿治疗时,每隔20min变换体位,左侧卧、平躺、右侧卧依次反复。(3)根据治疗室温度,调整箱温,避免治疗时产生大量热量,给患儿造成不适感[3]。(4)在患儿治疗时,注意观察尿不湿是否干燥,患儿有哭闹、四肢躁动时,需喂水、喂奶,患儿平躺时观察是否有溢奶,呕吐发生。对患儿手指甲进行修剪,避免皮肤被抓伤。

1.5 观察指标:对比(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总胆红素水平。(2)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问卷:以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Students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直接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发生腹泻1例,皮疹1例,对照组发生4例腹泻,2例皮疹,2例发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据统计50%~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会出现黄疸,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低下,若不积极退黄,可造成大脑严重损害。

通过蓝光照射可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异构体,异构体胆红素水溶性高,可以通过肠道、肾脏排除体外,减少肝肠循环的吸收。有学者指出患儿长期单独在蓝光箱中会缺乏安全感,从而对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降低[4]。而且长期接受照射还会增加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而间隙蓝光照射可以避免长时间产生的大量热量,提高蓝光对胆红素光的异构化作用。

因此,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水平,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军,胡江,谢集建.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36-137.

[2]邓如仓,李慧中,李云奎.不同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72-373.

[3]楚爱菊,董秀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9.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0例, 其中男27例, 女13例;日龄为4 d~23 d, 平均日龄为 (13.5±0.8) d;患儿病程为1 d~16 d, 平均 (6.5±2.4) d。对照组40例, 其中男24例, 女16例;患儿日龄为5 d~16 d, 平均日龄为 (12.7±0.8) d;患儿病程为1.2 d~16.5 d, 平均 (7.2±1.1) d。2组患儿家属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 患儿日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给予患儿酶诱导剂、益生菌等, 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贫血、补液等。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蓝光箱治疗, 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儿入院确诊后对其进行持续72 h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儿采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 蓝光照射治疗8 h, 间歇5 h, 持续照射72 h。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 治疗效果理想, 高于对照组的85% (P<0.05) 。见表1。

2.2 试验组患者6例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5%, 低于对照组 (12例出现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30%) (P<0.05) 。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 诱因也比较多, 患儿发病后临床症状也比较多, 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 影响患儿正常健康发育[2]。近年来, 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中广为使用,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95%治疗效果, 高于对照组 (85%) (P<0.05) 。间歇光照和其他方案相比具有疗效好等优势, 胆红素能够吸收光线, 并且对于波长为450 nm~460 nm的光线作用最强, 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照射下能够发生变化, 从而使胆红素由IAa Z型转化为IAa E型, 以便能够经胆汁排泄到肠腔, 进而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 达到退黄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从大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两种, 即: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持续性蓝光照射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是不良反应较多, 长时间蓝光照射容易引起患儿血小板减少从而出现皮疹。而多次蓝光照射则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并且疗效要略高于持续蓝光照射[3]。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 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30%) (P<0.05) 。新生儿采用蓝光照射时应该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照射时要帮助患儿佩戴眼罩;并多给予患儿安慰, 加强和患儿间的沟通交流, 从而能够增加母婴接触时间, 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加有助于患儿康复;并且蓝光照射时患儿配合更好, 疗效更佳, 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综上所述, 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育葵.健康教育对蓝光照射治疗中患儿家长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1) :107-108.

[2]刘笑梦, 周丽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6) :557-558.

【持续蓝光照射对比】推荐阅读:

蓝光材料06-13

蓝光中学健康教育教案07-09

持续临床07-22

持续上涨05-09

持续有效06-13

持续发展06-15

持续更新06-18

持续经营06-22

持续镇痛06-30

持续推注07-12

上一篇:山区开发下一篇: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