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工免疫

2024-07-03

植物人工免疫(通用10篇)

植物人工免疫 篇1

人工湿地技术是为处理污水而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上用土壤和填料 (如砾石等) 混合组成填料床, 使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 成活率高, 抗水性强, 生长周期长, 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如芦苇、蒲草等) 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体系。植物、微生物、填料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主体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降解。

1 植物在人工湿地中作用

1.1 植物在污水控制方面有以下优势

(1) 通过光合作用为净化作用提供能量来源; (2) 具有美观可欣赏性, 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3) 可以收割回收资源; (4) 可作为介质所受污染程度的指示物; (5) 能固定土壤中的水分, 圈定污染区, 防止污染源的进一步扩散; (6) 植物庞大的根系为细菌提供了多样的生境, 根区的细菌群落可降解许多种污染物; (7) 还能输送氧气至根区, 有利于微生物的好氧呼吸; (8) 植物生长吸收碳、氮磷; (9) 植物影响湿地水流状态; (10) 在冬季结冰地区, 冬季时植物具有支撑冰面的作用。

1.2 植物在生长过程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影响

(1) 植物生长过程与污染物去除:植物的生长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生态过程, 包括植株增高、分蘖数增多、根系伸长、光合作用、根际活动增强、生物量积累等。刘春常等研究结果表明, 对多数植物来说, 植株高度更能反映植物生长, 特别是其中植株高度与DO质量浓度之间具有一定的耦合。植株移栽后经过了两个月左右的缓慢生长期, 在这段时间里, 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能力迅速提高。这说明, 植物在移栽后的适应阶段完成了人工湿地内部环境的营造。

(2) 植物在污染物去除中的作用: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众多作用中, 根系营造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和根系向基质中释放氧气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植物而言, 不同的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生理生态特征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植物根系氧释放能力在植物间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2 人工湿地选择植物的原则

2.1 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植物物种

目前, 全球发现的湿地高等植物多达6700余种, 而已被用于处理湿地且产生效果的不过几十种, 很多植物还从未试用过。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湿地淡水水生植物优势品种有宽叶香蒲、芦苇、苦草、软水草和狐尾藻。其它水生植物, 如藨草、茭草、水生花、田边草、黑麦草、兰花草、池杉、马路莲、美人蕉、莲藕、浮萍、伊乐藻、菹草、橡草、水葱和香根草等均可以根据处理水的水质情况加以选用。如我国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栽种了芦苇、茳芏、灯芯草和蒲草处理污水。

2.2 选择原则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 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2.2.1 耐污能力强

耐污能力强是选择湿地植物的首先原则, 是选择人工湿地植物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选择不当, 可能导致植物死亡。例如当污水中凯氏氮的浓度达到54.5mg/L (或者氨氮24.7mg/L) 时人工湿地中的香浦叶将枯黄或致死, 且短期内难以恢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 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 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2.2.2 净化能力强

净化能力是选择人工湿地植物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人工湿地的去污能力, 同时要求植物的净化能力要强即单位面积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要高。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植物的生物量较大, 另一方面是植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要高。黄时达等比较了芦苇、灯芯草和菖蒲三种植物的污染净化能力, 结果发现灯芯草去除能力最强。

2.2.3 适应能力

具有抗逆性、抗冻、抗热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寒能力强的物种有助于保持寒冷季节和寒冷地区植物的活性和湿地在此期间和在此地区的去除效果。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 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 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2.2.4 重视物种间的合理搭配

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能力和景观效果, 有利于植物的快速生长, 一般在人工湿地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植物作为优势搭配栽种。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的特征, 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 使整个生态系统高效运转最终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工程。高吉喜等选择了7种湿地植物, 研究发现, 慈茹和茭白的综合净化效率最高。段志勇等提出植物床的一种改进形式:在床体的前1/3处种植芦苇, 在床体的后2/3处种植对污水中的氮磷的吸附作用较好的茭草, 这种改进形式能够提高污水中COD和TN的降解。

2.2.5 综合利用价值高

通过收获这些植物的能产生经济价值的组织, 如花卉、茎叶和果实等, 可期为湿地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经费支持。顺畅的运输和销售途径是至关重要的。

2.2.6 美化景观

由于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 同时面积较大, 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考虑的。这可改善湿地所在区域的小环境, 而且可以提升湿地所在区域的旅游和教育价值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 具有生态安全性;适地种植。必须做到因地制宜, 最起码要使所选植物学能在该地区正常生长,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 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 因此, 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3 结语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湿地植物为主的污水处理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摘要: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人工湿地中的湿地植物是该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综述人工湿地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选择的研究成果, 并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一些原则。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污水处理

参考文献

[1]种云霄, 胡洪营, 钱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4 (2) .

[2]徐伟伟, 章北平, 肖波, 等.植物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 12 (2) .

[3]成水平, 吴振斌, 况琪军.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湖泊科学, 2002, 14 (2) .

[4]段志勇, 刘超翔, 施汉昌, 等.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 3 (8) .

[5]吴建强, 阮晓红, 王雪.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和选择[J].水资源保护, 2005, 21 (1) .

[6]王圣瑞, 年跃刚, 侯文华, 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J].湖泊科学, 2004, 16 (1) .

[7]崔卫华, 卢少勇, 陈亮, 等.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与选择原则[J].化工之友2006, 6.

[8]刘春常, 等.几种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J].生态环境, 2007, 16 (3) .

植物人工免疫 篇2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

近20 a来,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的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作 者:张洪刚 洪剑明 ZHANG Hong-Gang HONG Jian-Ming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7 刊 名:湿地科学  ISTIC英文刊名:WETLAND SCIENCE 年,卷(期): 4(2) 分类号:X17 关键词: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污水处理  

植物人工免疫 篇3

关键词:湿地植物;经济利用价值;景观应用价值;选择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25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天津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分散,几乎没有任何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措施,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加剧。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系统,该系统依靠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净化,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1]。配置的多种水生和湿生植物有利于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为农村各户提供了简单、方便、低耗、便宜的污水处理系统,还为农村村庄的美化和农村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湿地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统计,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约有225科815属2 276种,分别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63.7%, 25.6%,7.7%[2] 。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非常重要,它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作为初级生产者,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系统提供物质与能量,维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3]。

1 天津周边农村地区的污水调查

1.1 天津周边农村地区的环境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增长的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4]。天津周边农村地区亦然,加之周边地区工厂众多,工业污染同样严重。天津东临渤海,海河贯穿整个城市,由于缺少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经常会出现外环河污水流淌的现象,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5]。

1.2 天津周边农村地区的污水调查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淘米水、洗菜水等厨房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厕所用水;农村养殖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废水;生活垃圾、粪肥堆置渗滤及沼气池排出的废液等。工业污水主要是指各个工厂工业废水的排放等[6]。

根据调查,天津2008年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为5.904×107 m3·a-1,占全年污水排放的14.9%[5],生活污水含磷、氮、蛋白质、油脂、纤维素、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无机物污染物 、细菌等,其中,有机污染物包括人类排泄、厨房废水中有机废弃物、油脂类物质[7]。无机污染物主要是洗涤污染物。有机物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还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也常含有寄生虫卵,同时还含有大量的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水含重金属,混泥沉淀较多,且化学元素成分含量较高。

2 天津地区湿地植物的选择

湿地植物从陆生逐渐过渡到沉水,层次丰富。在适于华北地区种植的湿地植物中,沉水类有: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菹草、黑藻、海菜花、苦草等。漂浮类有:槐叶萍、满江红、野菱、水鳖、水禾、大藻、浮萍、凤眼莲、轮伞天胡荽等。浮叶类有:莲 、芡实、沼生水马齿、黄花水龙、蕹菜、钝脊眼子菜。挺水类有:小香蒲 、三白草、蚕茧草、红莲子草、荷花、千屈菜、假马齿苋、水烛、慈菇、花蔺、芦竹、蒲苇、芦苇、风车草、水葱、菖蒲、野芋、马蹄莲、梭鱼草、雨久花、灯心草、黄菖蒲。湿生类有:鱼腥草、金线草、野荞麦、红蓼、肾叶打碗花、石荠芋、半枝莲、大车前、山梗菜、花叶草、海芋、野稗、艾蒿 、宽叶韭、萱草、水仙类、苍耳、东方蓼、荠菜、水杉、垂柳等[8]。

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 mm之间,平均值是600 mm上下,降雨稀少。土壤主要有褐土、潮土、沼泽土、盐土等,略呈碱性。考虑到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所选的湿地植物一定要抗旱、耐盐碱、耐污能力及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好、适合当地环境、根系发达、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

2.1 选择具有经济利用价值的湿地植物

2.1.1 可作为食品、药材 可食用的湿地植物包括水芹、慈姑、菱角、芡实、宽叶香蒲等。其中,莲藕既是蔬菜也可入药。菱角可以治疗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7]。慈姑既是美观的水生绿化植物,它的球茎还可直接实用或制作淀粉。芦苇根部可入药,有利尿、解毒、清凉、镇呕、防脑炎等功能[9]。

2.1.2 可作为饲料绿肥 湿地植物可用作饲料与绿肥。如眼子菜常作为猪饲料和绿肥;香根草是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青饲料作物;浮萍可作为鱼类饵料;满江红等既是草鱼的饵料,又可喂猪、鸭;水浮莲等是高产的青饲料和绿肥。

2.1.3 可作为生态养殖的材料 利用湿地植物构建天然生态环境,养殖水产品。浮萍等在水库、河道、湖泊的水面,利用网箱种植水生植物,仿生态养鱼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易推广的高密度集约化养鱼新方式[10]。

2.1.4 可作为工业原料 芦苇是湿地常见的水生植物,是造纸、建材等工业原料,洞庭湖芦苇碳汇产业可年实现CO2碳汇12.5万t,按2009年欧盟碳汇交易平均价格20欧元·t-1,芦苇收购价格400~700元·t-1计算,芦苇碳汇产业可年实现经济价值5.25亿元[11]。香根草优质手工编织材料和工业造纸、香精的原料。香根草的芳香成分可用作防治蛀虫,可以以须根提取精油。

2.2 选择具有景观应用价值、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

2.2.1 注重景观应用、合理搭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引入了园林设计的理念,使治污与美化环境相结合。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一般有岸际、岸边、水面、堤、岛、湿地等几种形式[12]。通过沼生、湿生、深水植物的结合种植,营造出丰富优美的景观效果,在治污处理时也可相互补充。在相关水生植物去污研究报道中,李晶等[13]研究了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包括挺水植物(茭白、芦苇、水葱和慈姑等)、漂浮植物(凤眼莲、浮萍等) 及沉水植物(金鱼藻等)。夏汉平[14]的研究认为与单一芦苇系统相比,混合种不仅使湿地净化效率提高,而且净化效果变得更稳定。Philip 等[15]也认为,混栽植物系统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好于单一植物系统。除此之外也要考虑两种植物种植在一起的互作作用,以免产生竞争与冲突。如果使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过多,而使用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太少,则会因水生花卉的配置不当造成水生植物生态系统失调,从而弱化水体生态功能[16]。

2.2.2 选择植物适宜当地环境 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环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的特征,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进行安排,使整个生态系统高效运转,最终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17]。选择湿地植物应优先选择本土植物,慎用外来植物,以免因为外来植物不适应本地环境而不易存活或发生植物入侵现象。目前,外来入侵的植物中净化污水效果相对较好的有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等,但由于其生长速度和繁殖速度比较快,容易导致生物入侵。在工程实践中,对于面积比较小的人工湿地,可以适当的采用,以便通过人工收割而控制,但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最好以本地植物为主[18]。

2.3 选择抗旱、耐盐碱及净化力强的湿地植物

2.3.1 选择具有抗旱、抗低温、耐盐的湿地植物 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植物的正常生长,天津地区应选耐盐、抗旱、抗低温的植物。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维持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19]。郭焕晓[20]研究认为,香蒲、睡莲、水葱、美人蕉、千屈菜和黄花鸢尾都可以用作中国北部沿海高盐度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植物, 其中以黄花鸢尾耐盐性最好。沉水植物中川蔓藻和蓖齿眼子菜的耐盐性最高, 达10.1 g·L-1以上[21]。水芹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广,抗逆性较强,喜冷凉,较耐寒,0 ℃时,只要加深水位,茎叶仍不致冻死[22]。千屈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现各地广泛栽培。比较耐寒,在我国各地均可露地越冬[23]。

2.3.2 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湿地植物 净化能力强弱是选择人工湿地植物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芦苇对湿地中氮的吸收能力较强,鸢尾、凤眼莲的脱氮除磷效果也较强,而沉水植物的脱氮除磷能力相对较弱[19,24-26]。荷花和睡莲是目前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水生绿化植物,其绿化艺术效果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但随着人们的研究,发现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具有很好的效果。经研究得出,其对水中TN、氮、氨、硝酸根、TP等的去除率高达35%,并且能有效地降解部分有害物质[27]。香蒲属单子叶多年生挺水植物,据根状茎。香蒲植物对矿物废水有较强的抗性,对重金属如铅、锌、铜、镉的吸收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的净化植物。有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香蒲湿地夏季对凯氏氮的去除率在96%以上,冬季对TP、COD的去除率一般均在94%以上,最低为85.8%[28]。藻类对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废水、畜禽场污水、工农业混合废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去除的作用和效果均十分显著。张国治等[29]研究了用固定藻处理鸡粪厌氧发酵液,氨、氮去除率可达84%,TP去除率达73.8%,且运转效果稳定。菖蒲单独种植和与其他植物混合种植对水体中的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92.7%,94.9%,对氨氮(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7.4%和96.6%,对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94.3%和84.7%,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5.5%和86.7%[30]。千屈菜在0~0.4 mg·L-1的TP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对水中TP的去除率高达98%以上[23]。

总之,湿地植物是建立自然生态的重要载体,它可净化水质、对于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净化作用,而且在营造湿地景观方面的作用也不小。农村地区种植湿地植物在净化环境的同时也可以有可观的经济收益,是非常值得推广的环境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藉国东.人工湿地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2): 224-228.

[2] 李锡文.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384.

[3] 牛晓军.我国人工湿地植物系统的研究进展[J].环境, 2005, 24(5) :45-47.

[4] 刘守江, 张斌, 胡翠华.人工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研究现状与展望[J]. 四川环境,2011, 30(1): 53-55.

[5] 石利军,张伟玉,班立桐.天津市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数量估算和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5):15-18.

[6] 迟金萍,安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新进展[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4):8-10.

[7] 郭杏妹,刘素娥,张秋云,等.三种人工湿地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105-109.

[8] 王圣瑞,年跃刚,侯文华,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J], 湖泊科学, 2004,16(1): 91-96.

[9] 张洪刚,洪剑明.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J].湿地科学, 2006, 4(2): 146-154.

[10] 于婷.以芦苇为例:湿地植物碳汇经济价值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2):259-260.

[11] 徐洋,刘文治,刘贵华.生态位限制和物种库限制对湖滨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9,33(3):546-554.

[12] 王朝晖, 彭友林, 徐兆林, 等. 西洞庭湖湿地越冬期野生植物多样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9,19(2): 93-94.

[13] 李晶, 于泽源, 耿美云.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05,(24) : 116-117.

[14] 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J].生态学杂志,2002,21( 4) : 51-59.

[15] Philip A M B,Alexander J H.Denitrification in constructed free water surface wetlands: II Effects of vegetation and temperature[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0,14: 17-32.

[16] 牛小磊, 杨夏欣, 王志远. 美人蕉对西安护城河水体净化功能的初步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 2007, 33(6): 52-59.

[17] 吴振斌.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8] 徐德福,李映雪.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J].湿地科学2007,5(1)32-37.

[19] 梁雪, 贺锋, 徐栋,等.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J].水生态学杂志, 2012,33(1): 131-138.

[20] 郭焕晓, 马牧源, 孙红文. 中国北部沿海高盐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 2006, 99(9): 7-9.

[21] 王卫红, 季民. 9种沉水植物的耐盐性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4):1 259-1 263.

[22] 王旭明, 匡晶. 水芹菜对污水净化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 1999,18(1): 34-35.

[23] 柳骅, 杨霞. 千屈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及磷去除效果实现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 2005, 25(1):42-46.

[24] 陈庆峰, 单宝庆, 马君健, 等.不同水生植物在暴雨湿地中的水质净化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33(4): 24-28.

[25] Guntenspergen G R. Wetland vegetation [M]/ /Hammer D A.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municipal,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Boca Raton,FL: CRC Press, 1989.

[26] Gumbricht T.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es in fresh water submersed macrophyte system[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3, 3(8) : 4-7.

[27] 章志琴, 方弟安, 徐卫红, 等. 荷花和睡莲对景观水净化的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9, (5): 320-322.

[28] 成水平, 况琪军,夏宜净.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J].湖泊科学, 1997,9(4): 351-358.

[29] 张国治,姚爱莉,顾蕴璇,等.藻类对沼泽中氮、磷去除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沼气, 1997,15(4): 11.

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 篇4

1 人工湿地的植物景观的现存问题:

1.1 植物种类使用较少, 没有注意到多种功能

目前全球湿地植物6000多种, 但实际使用的不过几十种。在我国人工湿地中, 基本都是使用芦苇、香蒲、荷花、睡莲, 各地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并且, 目前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往往只能顾及一方面的功能, 要么重视生态功能但景观效果不佳, 要么植物配置的景观效果较好但却忽略了生态功能, 使得湿地的功能单一。

1.2 岸边的植物景观被忽略

水岸植物对湿地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护岸, 还能为水体植物提供养分和能量。现在的大多情况是设计者注意到了水面的植物配置却忽略了岸边的植物配置, 将水面和水岸割裂开了未能统一考虑, 而统一起来考虑在生态功能上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在植物景观多样性营造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1.3 植物的种间搭配不太合理

现在, 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往往太过于随意而导致效果不佳, 甚至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表明, 宽叶香蒲、水葱和苔草等植物腐烂产生的化感物质对芦苇生长和繁衍具有抑制作用。如果我们能多了解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 进行合理搭配, 便可以实现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双赢。

1.4 冬季植物枯萎后景观效果差, 且植物残枝污染环境

由于没有足够重视湿地的景观功能, 湿地的植物景观忽略了季节搭配。到了冬季, 湿地植物的枯草期, 缺乏绿色, 植物一片枯败十分萧瑟。植物冬季枯死后气温很低腐烂很慢, 但是到了春季气温上升, 植物残枝的腐烂速度加快, 释放出的有机物又污染了周围环境使得一片水体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大大降低。

2 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营造的建议

2.1 空间尺度

2.1.1 水面植物景观营造。

水面植物的使用扩大了景观的空间感受, 增加了湿地景观的情趣。可以用在水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 我们在做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各个种类的运用以及合理搭配。

水面植物在使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正如中国画中的留白, 水面植物的使用也要注意“留白”, 约占水面的1/3~2/5, 这样营造的植物景观才是透气的、有张力的美。如果水面足够清澈, 岸边空出的水面还和周围植物、建筑形成美丽的倒影。

在布置水面植物时也要注意与岸边的远近, 形成有远有近的有节奏的变化, 使岸线变得丰富可看。湖面宽阔时要注意植物的群体效果, 强调整体而连续的效果, 可以通过大片运用荷花、睡莲等给人壮观的景观效果。

2.1.2 水岸植物景观营造。

岸边不同种类的乔灌木的使用丰富了其天际线, 常使用的水杉、落羽杉等植物挺拔的枝干可以立马成为视线的焦点, 而垂柳和桃树等的运用与水面相映成趣, 使得水岸边的景观变得富有意境。当然在做水岸边的植物景观搭配时要注意景色的开合、透景线的开辟, 与周围的环境有交流和呼应。

2.2 时间尺度

在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中, 如果植物搭配合理, 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丰富其植物景观, 还能提高景观的意境。所以, 在做湿地的植物造景时, 要充分了解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使得四季有景可观, 其次也可以根据植物观花、观叶、观果、观干的观赏特性来实现植物景观的设计。

我国冬天气温太低, 使得湿地的植物景观此时十分缺乏绿色景观, 效果很差, 所以应当注意选用耐寒性强、根区丰富的湿地植物, 还可以考虑选用湿生灌木来解决冬季景观效果不佳的问题。

2.3 植物景观的意境

植物景观所创造出来的美感是一个层次美, 是实的、可感的, 但让人所感受到的意境就是更深一层次的美, 是虚的, 是感受出来的。湿地植物景观不同于陆地的植物景观, 植物与水, 与水生植物, 与远山都是非常有意境、有野趣的场景。

湿地在现代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在专业的基础上, 希望通过植物的合理运用和植物造景来充分发挥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人文、社会、经济方面无限的价值。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现存的问题, 并从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植物意境三个方面提出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希望实现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双赢。

关键词:人工湿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 宋晓青, 叶青.浅议城市中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造[J].现代园林, 2007 (4)

植物人工免疫 篇5

1.温度,一般生长适温为20℃至30℃,并保持较大的昼夜温差,如白天保持30℃,晚上25℃以下。避免夏季持续的闷热高温,当夏季气温在30℃至 35℃时,大部分种类生长缓慢,超过38℃时,进入被迫休眠。冬季则应至少维持不低于5℃的室温,以免出现冷害。

2.光照。在栽培过程中只要温度条件许可,且不是多雨季节,应尽可能地将仙人掌类放到室外养护,因室外通风良好,紫外光较高,有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及早达到生殖成熟。

3.培养土。对陆生类仙人掌植物,可用壤土2份、腐叶土2份、河沙3份,外加陈灰墙屑1份混合配制,

4.水分。浇水必须符合其原产地的自然降水规律,做到合理浇水。一般陆生品种,在休眠期间应严格控制浇水,以保持盆土稍呈湿润、不过分干燥为度。冬季室温达15℃以上,可正常浇水。当室温在5℃至 10℃时每半月浇水一次,低于5℃可以完全停水。4月至6月,可每1天至2天浇水一次。7月至8月当气温超过38℃至40℃时,植物被迫休眠,应加强通风,节制浇水,待秋凉后再恢复正常的浇水。

植物人工免疫 篇6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阿寨河小流域, 东经99°2′, 北纬25°12′30″-25°15′, 海拔1570-2340m, 年降雨量1150mm, 年均气温14℃, 流域面积1380hm2, 其中耕地197hm2, 林地783hm2, 森林覆盖率35%, 流域内总人口1610人, 其中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占99%。

2 研究的方法

2.1 野生药用植物品种资源调查

通过采用剖面线路调查法来对种植地的情况进行分析调查, 从流域河谷的地步到流域的两个坡面方向来进行逐一的测试, 其中包括流域附近的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活特性、环境特征、分布信息以及生产的可能性等, 同时, 附近居民的利用程度也是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调查完成后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加以保存。

2.2 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初步筛选工作

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筛选工作需要对资源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 并且找出植物生存环境中的主导因素, 在刨除特殊的生存环境和人工种植比较困难的条件后, 选择相对有优势的野生药用植物来作为筛选的标准, 并且筛选的结果要符合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生长规律。

2.3 野生药用植物进一步的筛选工作

进行初步的筛选后, 还需要对野生药用植物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筛选, 主要是考量野生药用植物品种在生态环境、市场、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实用性, 并且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如果野生药用植物品种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 那么即可进行视为筛选的成果。

2.4 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量化评分

对经过进一步筛选保留的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在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社会/机构四个领域按分值量化标准赋予量化分值计算出每一个品种的综合得分值, 按综合得分值的高低依次选择适宜作为人工栽培的野生药用植物品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药用植物品种调查及优势品种初步筛选结果

经过实地调查, 小流域内野生药用植物品种资源较为丰富, 共有58种。对野外调查获得的野生药用植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物种的生境特性为主导因子, 剔除生境特殊、人工种植比较困难的品种后, 初步筛选出流域内的野生优势药用植物品种有车前草、龙葵、爬树龙、千里光、龙胆草、重楼、黄芩、续断、党参、南沙参、野山七、地藕等12个。

3.2 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进一步筛选

对经过初步筛选后保留的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相关数据在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社会/机构四个领域进行分析。得到没有重大缺陷的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6个, 分别是龙胆草、重楼、黄芩、续断、党参、南沙参。

3.3 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综合评分结果

对经过进一步筛选保留的6个林下优势野生植物品种在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社会/机构四个领域按分值量化标准赋予量化分值, 算出每一个品种的综合得分值。

3.4 适宜作为人工栽培的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的确定

综合得分超过平均分以上的品种确定为适宜人工栽培的野生药用植物品种, 分别是续断、龙胆草、重楼。

4 研究成果的应用

4.1 典型示范

从2005至2008年, 分四个批次在当地的退耕还林 (主栽树种为梨) 地内间种续断进行典型示范, 共有20户农户参与, 示范面积16.6hm2。由于农户没有管理经验且种植密度低、当年的药材价格低等原因, 到2006年底采收时, 亩平均纯收入仅为372元。后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适度密度等措施, 产量逐渐增加, 加之药材的市场价格上涨, 农户的收益也有较大提高, 平均亩产值达到1800多元。

4.2 推广应用

2007-2008年在隆阳、昌宁等县 (区) 累计推广面积860hm2, 新增产量2580t, 新增加产值2000多万元。

5 结论与讨论

5.1 野生药用植物人工栽培

既能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形成对保护珍贵、有限的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又能够将优势资源变为经济优势, 增加农户的收入, 是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但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盲目地进行人工种植, 容易导致失败, 往往得不偿失, 必须进行适宜品种的选择。

5.2 采用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野生药用植物品种资源调查

以物种的生境特性为主导因子, 初步筛选出流域内的优势野生药用植物品种, 然后在生态/环境、经济/市场、科学/技术、社会/机构四个领域进行分析, 得到没有重大缺陷的野生优势药用植物品种, 最后进行综合量化评分, 确定人工栽培的品种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是完全可靠的,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5.3 无设施的大田人工种植

本项研究及成果应用仅限于无设施的大田人工种植, 对设施农业栽培是否适宜, 还有待研究。综上所述, 野生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品种选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 并且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通过经验的总结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在技术成果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后即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卫琍, 林梅英.药用植物生产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

植物人工免疫 篇7

1 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选择

1.1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植物选择进行分析

第一, 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特征, 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和适应性较好的植物, 保证植物在本地的长久生长。第二, 注意个别植物的季节性休眠特征, 协调好各种植物的种植区域, 避免大面积植物的休眠现象, 确保水体净化质量。例如水芹菜夏季休眠等。第三, 选择各种相互排斥性较小的植物, 形成和谐的植物群落, 保障植物的生长旺盛。第四,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 能够通过过滤和吸附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等物质, 达到降低和分解杂质的目的, 保证植物能够达到较好的水体净化效果。例如芦苇对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同时, 根系发达的植物还可以起到固定、沉淀表层土壤的作用, 减少泥沙随着水流游走。第五, 尽可能选择生长周期较长且较为耐寒的植物, 尽量减少冬季因为植物的冻死或冬眠影响净化质量。

1.2 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植物选择的分析

在营造人工湿地景观时, 选择植物要考虑到植物种植以后的生长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 在适宜生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同时, 根据植物自身的外形色彩特点搭配组成群落生境, 对景观空间起到美化和丰富的作用, 维护景观多样性, 丰富植物配置形式, 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塑造更多的植物意境空间。

2 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配置设计

2.1 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配置

首先, 植物的叶形、花形、枝形等形态都体现着其本身的自然魅力。根据植物各自的形态美, 运用孤植、对植、群植等构成形式组织植物群落, 充分展示其自然魅力。其次, 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赋予它最自然的色调。不同色彩的植物不仅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而且营造出不同的生境氛围。在结合植物本身色彩的前提下, 运用对比、统一、调和、呼应、韵律、节奏等手法使景观空间产生丰富的视觉层次。最后, 有些植物自身散发着气味, 为植物群落的小意境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使局部的景观空间别有一番味道。同时, 具有不同气味的植物不要栽植得太近, 气味混淆容易影响嗅觉甚至是局部小意境的效果。

2.2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植物配置

在植物配置的时候, 不仅要注意到水生植物自身的配置, 也要和周围大环境中陆生植物相融合, 形成一个融洽的生态空间。要注意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之间的搭配, 使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合理组合, 和谐共生, 促进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 也要通过利用植物间的搭配, 促进植物的净化功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例如藻芦竹、灯心草和鸢尾一起对水质中氮元素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

3 人工湿地景观中植物的后期发展

人工湿地景观的植物在投入使用以后, 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及管理, 保证其生态效益及自身生存的可持续性。目前, 在投入使用期间会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如下。

第一, 由于受地区自然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植物的种类还是有限的, 大部分地区在运用植物方面主要集中在一部分植物上, 容易形成单调、变化较少的植物组成形式。因此要善于深入了解植物的自然特征、生长习性等, 进而发现新的植物种群, 提高植物的多样性。第二, 许多地区冬季气温偏低, 气候较为干旱, 水生植物在冬季常出现枯萎、冻死的现象, 严重影响到人工湿地景观的效果。对此, 在选择植物时要注意植物的自然生长条件, 并通过探索性试验提高植物在冬季的存活率。同时, 结合驳岸区域的陆生植物, 弥补季节性的缺陷。第三, 许多植物在秋季落叶, 由于大量落叶长期浸泡在水中腐蚀、分解, 容易引起水体的质量下降, 影响水体中的动物生存。因此,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定期清理水体中的落叶, 打捞已经大片死亡的水生植物, 给其它植物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 保障水环境对植物生长的适宜度。第四, 对于一些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的藻类植物, 要定期对遮挡水面阳光的植物进行收割、整理, 保持水面的通透性, 确保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 避免下层水生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4 结语

通过对人工湿地景观营造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后期发展等方面的分析, 使植物不仅能够更充分地为人工湿地景观营造服务并创造更多的资源, 而且能更好地去诠释一座城市的自然生态文化, 为城市景观建设的持续发展增添能量。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2] 涂秋风.低碳与城市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植物人工免疫 篇8

1.1 漂浮植物特性

漂浮植物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有水葫芦、大薸、水芹菜、李氏禾、浮萍、豆瓣菜等。它们特性是: (1) 生命力强, 对环境适应性好, 根系发达; (2) 生物量大, 生长迅速; (3) 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 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薸, 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生长的旺盛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10月及9月~次年5月; (4) 生育周期短, 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 对N的需求量较高。

1.2 漂浮植物种植配置

(1) 这类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强, 应当作优势品种予以优先考虑, 在湿地内适宜范围大量配置; (2) 根据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进行湿地系统植物搭配, 冬季低温时配置水芹菜, 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植物, 以避免搭配单一出现季节性的功能失调现象; (3) 漂浮植物对N的吸收利用率高, 要重点配置在湿地系统含N量高的区域, 从而降低局部区域内富N含量。

2 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

2.1 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特点

此类植物主要包括睡莲、荷花、马蹄莲、慈菇、荸荠、芋、泽泻、菱角等。它们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或块根, 或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果实, 多为季节性休眠植物类型, 冬季枯萎春季萌发, 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4~9月。它们特点是: (1) 耐淤能力较好, 适宜生长在淤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 生长离不开土壤; (2) 适宜生长环境的水深一般为40~100cm; (3) 有发达的地下块根或块茎, 其根茎的形成对P元素的吸收较多; (4) 如为种子果实类植物,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需要吸收大量的P、K元素。

2.2 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配置

(1) 一般配置在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湿地的稳定系统中; (2) 配置在系统内富含P、K元素的区域, 净化湿地水质,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 挺水草本植物

3.1 挺水草本植物特性

这类植物包括芦苇、茭草、香蒲、旱伞竹、皇竹草、藨草、水葱、水莎草、纸莎草等, 是主要的植物选配品种。其共同特性: (1) 适应能力强, 或为本土优势品种; (2) 根系发达, 生长量大,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 对N和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 (3) 能于无土环境生长。

3.2 挺水草本植物配置

根据此类植物的根系分布深浅及范围, 可将这类植物分成4种生长类型, 即深根丛生型、深根散生型、浅根丛生型和浅根散生型。 (1) 深根丛生型的植物, 其根系的分布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 分布较深而分布面积不广。植株的地上部分丛生, 如皇竹草、芦竹、旱伞竹、野茭草、薏米、纸莎草等。这类植物适宜配置栽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中。 (2) 深根散生型植物, 根系一般分布于20~30cm之间, 植株分散, 这类植物有香蒲、菖蒲、水葱、藨草、水莎草、野山姜等, 这类植物也适宜配置栽种于潜流式人工湿地。 (3) 浅根散生型的一些植物, 如美人蕉、芦苇、荸荠、慈菇、莲藕等, 其根系分布一般都在5~20cm之间。由于这些植物的根系分布浅, 而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 因此适宜配置于表流式人工湿地中。 (4) 浅根丛生型的植物, 如灯心草、芋头等丛生型植物, 由于根系分布浅, 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 因此仅适宜配置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

4 结论

南阳地区的湿地系统主要表现在河流上游水流急、河床面复杂, 淤土浅;河流中下游河床大多宽阔平坦、淤土深、河水富含N、P、K等营养物质, 因此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情况, 将漂浮植物、根茎、球茎和种子植物以及挺水草本等植物有机地配置在一起, 充分发挥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摘要:南阳地区现有国家、省级湿地公园7处, 湿地在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由于大多数湿地公园建设时间短, 建设水平不高, 植被品种少, 覆盖度低。笔者通过详细地考察和深入研究, 提出了南阳人工湿地系统植物品种选择和配置模式。

关键词:湿地,植物,选择配置,南阳

参考文献

植物人工免疫 篇9

关键词:古樟,濒临枯死,植物免疫增产蛋白,救治方法

1 古樟生存现状

在2014年5月初, 高湖镇底坑自然村的村水口有5株胸径达1m左右的古樟树, 已被虫害危害无叶, 部分枝条已枯死。旁边有小樟树的叶子上有小量的叶甲害虫仍在危害。

高湖镇附近的环翠寺, 大殿前面的1株大樟树, 胸径1.2m, 树冠下圈围内都用地砖铺盖, 旁边是大面积的水泥地, 樟叶发黄, 纷纷掉下, 右边是村委会办公大楼, 呈枯死状态。

2 救治方法

对高湖镇底坑自然村的村水口5株古樟树, 在树冠周围挖沟, 采用丽水市中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植物免疫增产蛋白 (该产品曾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称号, 具有抗寒、抗旱、抗逆、促进植物生根, 迅速恢复生长, 增产的效果, 对植物生长和食品安全具革命性贡献) , 每包兑水15kg, 每株施用5~7包, 灌根后进行覆土。此前对小樟树上残存叶甲害虫采用吡虫啉喷粉防治。

对高湖镇附近的环翠寺大殿前面的1株大樟树, 将树冠周围的地砖挖掉, 周围开沟, 使用12包植物免疫增产蛋白大剂量兑水180kg灌根, 然后覆土。

3 救治结果

同年7月初调查, 高湖镇底坑自然村的村水口护村林的5株古樟树通过植物免疫蛋白大剂量灌根, 恢复迅速, 已长出叶子, 已恢复生机, 绿树成荫, 起到绿化美化村庄的作用。高湖环翠寺前面的古樟树现救治生长势好, 绿树成荫, 恢复村庄美丽。

4 小结

通过本试验说明, 采用植物免疫增产蛋白, 经大剂量灌根, 即使叶甲危害的樟树枝叶全无, 也能起死回生, 激发樟树潜能, 快速恢复生长, 使村庄绿树成荫, 变成美丽乡村, 增加游览景点。

参考文献

[1]江土玲.等.松材线虫病免疫激活剂 (疫苗) 注射大古松预防枯死的初报[J].现代园艺, 2012 (7)

[2]江土玲.等.松材线虫病免疫激活剂 (疫苗) 注射疫区松树预防枯死的初报[J].现代园艺, 2013 (3)

[3]张峰玲, 江土玲, 等.青田太鹤山公园濒临枯死的古松成功救活初报[J].现代园艺, 2014 (5)

[4]王金明, 徐小源, 江土玲, 等.松材线虫病免疫激活剂防治沿海疫区松树预防枯死的初报[J].现代园艺, 2015 (7)

[5]邱德文等.蛋白质生物农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6]邱德文等.植物免疫和植物疫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植物人工免疫 篇10

一、调查范围

三峡大学新校区地处宜昌市西陵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11°18.642′E,30°43.443′N,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海拔约134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1℃~18℃,无霜期较长(280d),年平均降水量为992.1~1404.1mm之间,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雨热同季。

二、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结合植物志等资源,将校园分为若干区域并逐一调查。对于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习性和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调查、记录,同时对部分植物采集了数码摄像照片。依据《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签》、《湖北植物志》、《园林树木学》等工具书进行分类鉴定、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1.校园人工种植植物种类及资源概况。经过调查,三峡大学校园共记录了人工种植植物155种或变种,隶属于76科130属。乔、灌、草和藤本数量、物种数量比率、常见科和主要物种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峡大学校园内人工种植植物资源中灌木占较大部分,达42.6%;乔木和草本次之,各占25.0%和22.2%;藤本最少,占10.2%。

2.校园人工种植植物的观赏特性分析。根据常见的植物观赏特性分类方法[5],将三峡大学校园人工种植植物的观赏特性分为以下六类,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校园内观花植物最多,为63种占总种数的40.7%;其次为观叶与观姿类植物,观干类植物最少为3种。其中兼具多种观赏特性物种有16种,如绛桃既可观花也可观叶,构骨既可观叶也可观果,结香既可观花也可观姿等。

四、讨论与建议

1.因地制宜、美化环境,配置多样化。三峡大学校园植物的配置体现了“因地制宜、美化环境、构建生态型校园”的设计思想和原则。按照不同的地形特点、植物生态习性、园林布局及人群活动的特点等进行合理配置,绿叶树种与观花、观叶、观果的树种及孤植、丛植、花架、草坪、地被植物等形成了各种校园景观。本文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大学灌木类植物最多,为59种,乔木类植物与草本地被类植物种数相当,藤本类植物最少。其中双子叶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76.1%,表明三峡大学校园植物种类多样,不仅丰富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素材,同时在美化校园环境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调查发现有45科仅有1种植物,占总科数的59.2%,建议今后在现有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同科其他植物,进一步丰富校园植物的种类。

2.“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各有千秋。校园绿化及其景观的设计体现了特有的校园文化,优美宜人的校园植物景观对大学生的母校校园文化的培养以及认同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根据不同植物对四季的气候变化的适应,同时结合校园的区域规划,建议不同区域配置不同的植物。春季主要以花灌木景观为主,花木与溪水相映,香气宜人;夏季主要以浓荫绿叶景观为主,同时配以紫薇、美人蕉、矮牵牛、凌霄花、八仙花等观花灌木以及红叶李、檵木等少量观叶灌木;秋季主要以秋色叶树种以及法国冬青、火棘等观果树种,桂花等观花植物,同时配以临时栽种的万寿菊;冬季主要以常绿树种以及竹类植物为主,形成了不同季节不同的景观特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三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桃花为主要植物景观核心的“桃花节”已经成为学校的名片。

3.加强养护,合理规划,维护校园植物多样性,创建美好校园。虽然,三峡大学校园目前的人工植物种类有一百多种,但有部分植物种类株数较少,生长欠佳。另外,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引种树种不适宜种植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新栽种的成活率较低。再比如大学路两侧以及校园其他路段两侧都以樟树为航道树,生长缓慢,树荫避道效果差,导致校园主体景观效果未能及时发挥,因此,对校园内现有树种进行改变和引种苗木要进行论证,以保证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1]。

校园物种配置的多样性可以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美,体现深刻的校园精神与文化内涵。校园内不同观赏特性的人工种植植物种类的数量不一致,观花植物最多,其次为观叶与观姿类植物,观干类植物最少。因此在物种的配置上注重物种本身的观赏特性,使得校园的植物景观呈现多样性,进一步增强观赏效果。此外三峡大学校园人工绿化植物没有实行挂牌管理,通过给校园绿化植物挂标牌,注明中文名、拉丁名、习性和功用等,可以起到服务社会、服务教学的功能,对于传播校园植物科普知识起积极的作用。

摘要:经过近2年的实地调查、分类统计,三峡大学校园内人工种植植物共计155种或变种,隶属76科,130属。本文对三峡大学校园人工种植植物的组成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植物配置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峡大学,人工种植植物,调查

参考文献

[1]景艳莉,刘芳,杨凤军,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园木本植物调查与景观评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59-60.

[2]邓珍琴.校园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2):60-63.

[3]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24(2):74-77.

[4]刘小林.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校园植物调查与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82-87.

上一篇:中国女子下一篇: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