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预防

2024-09-12

危险点预防(精选12篇)

危险点预防 篇1

在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 一定要重视危险点辨识与预防措施的采取, 这样才可以确保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相关实践表明, 在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 如果没有对危险点进行相应的辨识, 并且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必然会导致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威胁工作人员财产与生命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 为了有效增强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一定要在配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做好相应的危险点辨识与预防工作。

1 危险点特点

1) 客观存在性。在电网系统运行中, 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 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危险点就可以从事故隐患转变成真正的事故。在配电网工程建设中, 假如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或者回避态度, 必然会致使出现一些安全事故。2) 潜在性。在配电线路工程中, 危险点的潜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其存在即将开始的操作工序当中, 并且难以被发现与察觉;b.在操作中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 即使这些危险因素被暴露出来, 也不一定就会转变成真正的危险。3) 复杂性。在配电线路工程建设中, 因为现场环境非常复杂, 致使危险点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 针对同一操作而言, 使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与工具, 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完成, 其致使的危险点情况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 在同一操作中, 可能存在着很多的危险点, 而相同的危险点也可以存在于不同的操作当中。4) 可控制性与可预知性。在配电线路施工中, 一些危险点经常是隐藏在机械设备、人员操作等过程当中, 当然, 只要具备足够的危险点意识, 并且对其进行充分的重视, 采取合理的分析方式, 就可以对危险点展开相应控制, 也就是说, 危险点具有一定的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

2 危险点辨识的重要性

在配电线路施工中, 危险点是影响机械设备、工作人员安全, 以及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正式施工之前, 一定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并且在实际施工中, 也要进行一定的限制, 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在配电线路施工中, 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就会致使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随意性与盲目性, 失去了一定的可操作性。所以, 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危险点的辨识,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

3 配电线路工程建设危险点辨识和预防措施

3.1 配电线路基础工程

首先, 在土石方开挖施工中, 存在着土方坍塌的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在作业现场设置一些安全警示带, 避免其他人员的误入。在完成基面处理之后, 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整平, 保证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 并且及时清理边坡周边的悬石、浮石, 在边坡和临边开挖处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 保证坑内和场地内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2) 挖底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的时候, 可以允许1人进行挖掘, 但是不允许工作人员在坑内休息;3) 强化施工准备与设计, 在进行开挖施工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其连续性, 避免出现雨水浸泡基坑的情况。

其次, 在模板制作中, 存在着模板垮塌的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定要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固, 在进行浇筑的时候, 必须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予以处理;2) 在进行拆模施工的时候, 避免出现野蛮施工的行为, 一定要按照相应的程序执行;3) 在进行钢筋加工的时候, 避免出现机械设备伤人的情况, 同时及时清理拆除模板, 避免出现钉子扎脚的现象。

最后, 在基础浇筑施工中, 存在着触电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在低压交流电源处安装触电保护器, 同时保证开关与插头的完整, 避免出现操作人员触电的危险。除此之外, 一定要进行防雨防潮的处理, 强化接地装置的设置, 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3.2 配电线路杆塔组立工程

首先, 在杆塔组立工程中, 因为和带电体安全距离不足, 导致触电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在邻近带电线路处进行吊装杆、铁塔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起重机的良好接地, 保证和带电体的安全距离;2) 在配电线路附近含有同杆双向或者交叉跨越线路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周边带电部位的安全距离, 进行相应的检查,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其次, 在杆塔组立工程中, 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 非常容易出现物体打击等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佩戴安全帽, 并且不要站在工作点的正下方。2) 在松软土地进行施工的时候, 一定要加设相应的钢板或者垫木, 并且保证吊装钢丝的安全系数, 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3 配电线路架线工程

首先, 在导线架设与压接钳起落过程中, 存在着物体打击与砸伤的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在搬运材料与器具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相应的防滑处理, 要求现场工作人员佩戴安全帽。在杆上工作的人员, 一定不要随意扔东西, 避免误伤其他人员;2) 导线被卡住的时候, 处理人员一定要站在外侧进行操作, 不要直接进行拉扯, 避免误伤他人;3) 在进行支架架设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轴线的平稳, 可以进行灵活转动, 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看护。4) 在进行放线的时候, 一定要在每一个滑车处安排相应的监护人员, 避免出现导线和导线引绳接口与滑车卡脖的情况;5) 在进行人工展放的时候, 领线人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 并且可以随时注意相应的信号, 同时保证拉线人一直处在一条直线上, 互相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其次, 在架线工程中, 跨越架和跨越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 导致出现触电的危险, 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跨越架和跨越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时, 一定要时刻监测跨越架和跨越物的距离, 保证其可以达到安全距离的标准;2) 在不停电的情况下, 工作人员一定不要进行跨越或者攀登的操作, 并且禁止从封顶架上跨越。在带电体周边进行操作的时候, 一定要保证其距离满足安全标准。在搭设跨越架的时候, 一定要加强现场监督, 保证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3) 强化验电接地操作, 保证工作人员以及物体和10千伏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低于0.7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电网工程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其工程建设和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 做好施工现场危险点辨识工作, 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减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军.珠江三角洲某地区10kV配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及其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黎勤.论配电线路工程建设中危险点辨识和预防措施[J].电源技术应用, 2013.

[3]周利军.浅谈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的预判及控制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 2012.

危险点预防 篇2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附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四、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役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近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使用后工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坍塌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开挖基坑、基槽时或在楼层屋面堆放过多物料及支撑模板出现坍塌事故,特制定预案措施。

1、为防止坍塌事故事发生,在施工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和操作规程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

3、对于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在雨天和解冻时期更要加强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4、遇有特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加强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5、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6、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楼层或层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楼层或屋面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材料机具的,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放置。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防止高处坠事故的发生,首层完工后,搭设合理、牢固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外脚手架,在架体内侧支挂密目式安全网,应注意的是在去挂密目式安全网时,必须按规定高出施工层一步架。并在首层顶支挂第一道安全平网,在四层顶和顶层屋檐下支挂第二道和第三道安全平网,以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5、对所有预留洞口,如通风道口,垃圾道口和短边过长超过25mmr的预留洞口,加木盖进行防护,凡超过1000mm 的洞口应在上方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 的木板,并在下方支挂安全网。

6、对所有临边进行防护,如阳台临边可用预留的钢筋按规定绑扎严密,楼梯和进料楼层临边加防护栏杆,上栏杆在1.2 米处,下栏杆在0.6 米处各设一道,栏杆间距不大于2 米,并在0.15 米处加档脚手栏杆。

7、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8、在外檐进行抹灰施工中,作业班组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拉结点、安全平网和密目式安全、脚手板等进行使用前检查,确认无误后,方能进行操作。

9、凡作业层以下无安全防护设施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四)、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88 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装作业 前,必须按规范、标准、规定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

2、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求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5、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

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 时间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10、照明专用回路设志用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 米的应有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11、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或地埋,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

12、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13、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

(五)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不爱伤害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

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4、对于吊装作业(含塔吊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有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

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米清理)。

6、对卷扬机上米平台、上料花蓝的安全门经常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其灵敏可靠,防止因失灵造成被吊物坠落伤人。

7、按规范要求在上料架、进料架、通道口搭设合格的安全防护通道,以保证员工的安全。

8、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司索人员应有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指挥人员暂停滞作业。

9、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

10、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戴运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六)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明之作业的部位和项目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应有派专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7、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的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8、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9、冬季取暖炉应规范管理,符合防火中毒要求。

10、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七)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现场中毒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1、凡从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2、宿舍内严禁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

3、现场室内采取一律使用独立的锅炉供暖,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需要独立用煤火取暖的屋室,其炉灶必须设在室外。

4、食堂要在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和体检合格证上岗。其生、熟食物必须分别加工制作存放。凡变质、糜烂的食品,严禁食用,每天要做好防蚊、蝇传染源的控制工作。

5、食堂内严禁非炊事人员进入,炊事人员不能留长指甲,并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食堂做到每日清扫。五、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在指挥部未到来之前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 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 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就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

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 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

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线。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有善后工作。

(五)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求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迅速启动项目求援小组,及时停止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程度,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

2、及时速报上级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 求救。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六)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

2、及时拨打119 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

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

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资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施有计划的救助。

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

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气窒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 求救。

8、对火灾现场可能做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

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县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卒中危险和预防指南 篇3

我们还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办?只有回到传统的办法,即对卒中危险因素的综合考量。现今医学研究证实,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卒中初次发作或复发,它们被称为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多或危险度高,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大。

5大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缺乏身体锻炼、吸烟是卒中的5大危险因素,占所有初发卒中的2/3。其中,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又称作经典危险因素,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升高4~6倍。吸烟、缺乏身体锻炼属于生活方式因素,既可导致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又是卒中的直接危险因素。据估计,吸烟和缺乏身体锻炼两者相加,会增加卒中危险2倍。

此外,卒中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有关,这些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一般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危险也升高,每年每1000人卒中病人数,小于65岁者5人左右,65~74岁者约10人,75~84岁者15人左右,大于85岁者占25人左右。

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发生卒中的危险逐步累积,因此认识卒中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可以使卒中发生的危险下降很多,有助于我们远离卒中。

有效的预防指南

卒中的预防是终身的任务。对年龄、性别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对5大危险因素,我们是有办法的。大家对预防卒中的认识不足,是很危险的,我们需要采取实际的行动。

1.了解您的血压。应定期检查血压,至少每年检查血压一次。可以在医疗机构中检查,也可以在家里自行测量血压。如果测得上面的血压值(即收缩压)高于135毫米汞柱,或者下面的数值(即舒张压)高于85毫米汞柱,就要咨询医生,以明确是否属于高血压,并按建议进行饮食调整、运动或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

2.确定是否有房颤。通过脉搏的仔细触诊,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您是否有房颤。医生还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或分析其性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治疗,如使用抗凝药物来降低卒中风险等。

3.了解血糖水平。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糖尿病。定期检查血糖,有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及早采取对此,延缓疾病的同时,有效降低卒中风险。

4.戒烟。吸烟者戒烟,可以明显地降低卒中的风险。另外,限制每日饮酒量(请具体对不同酒提具体的建议),可使卒中风险降低50%,不但如此,酒精还会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后果。

5.每天30分钟运动。轻松散步能从多方面促进您的健康,并降低卒中风险。和朋友一起散步,这会让您更加容易养成习惯。如果您不喜欢散步,选择其他适合您生活方式的锻炼活动,如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网球或者参加一个健身班。

此外,低盐、低脂饮食是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保持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对卒中的防治也有益处。了解是否患有增加卒中风险的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是否严重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也是防患于未然的明智之举。

出现卒中的预警症状,及早、正确就医,虽不能避免卒中,但可以减轻后发症状,最大限度获得康复基础。出现过TIA(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小卒中,应咨询医生,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方法来降低卒中风险。

相关链接:

警惕卒中预警症状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教授在2005年第9期撰文提到,出现突然面部或(和)肢体的麻木、无力,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等5个卒中预警症状后,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病人到有神经科或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的医院救治。尽量避免使用自备车送病人到医院或其他自任认为聪明的办法,以免延误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尽量确保病人在3小时内得到诊治。

世界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小知识

2004年6月24日,国际卒中学会宣布每年的5月25日为卒中教育日。该协会主席在宣言中指出: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全球的发病日渐攀升。老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日益流行。对卒中,我们如果不采取行动的话,预计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将增加1倍。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受卒中危害。中国卒中教育日在有关组织的推动下,将在今年的11月推出。

危险点预防 篇4

1 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危险点的分析

通过对于误操作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发现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点的形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操作人员自身问题, 如注意力分散, 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精神不集中的情况, 误入带电间隔, 从而导致误操作的形成。再如工作时闲聊、疲劳操作等等, 都是操作人员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2) 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 技术能力较差, 岗位责任心不够强, 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观念十分单薄, 对于相应的规定执行不够。比如一些操作人员并没有在工作中真正地去执行“两票三制”, 没有参照“六要八步”的基本原则和正确的操作票的顺序进行相应的规范操作, 一度出现了漏项、跳项以及随意解除防误闭锁装置、擅自改变操作顺序或者是错误理解调度指令等违反规程的操作行为。

(3) 工作人员没有在倒闸操作之前对于操作过程中的潜在的危险点加强认识, 因此也未能够积极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旦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被触动, 那么操作人员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便会惊慌失措, 从而引发误操作。

(4) 管理人员监督不够或者是错下指令, 都会使现场运行规程中有错误等管理和制度原因造成的误操作。

(5) 设备的缺陷问题。比如说防误闭锁装置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行, 操作人员强行解锁;断路器的位置指示装置出现故障, 向值班员传达了无效、错误的位置信号, 造成带负荷拉刀闸。

(6) 在倒闸操作的过程中, 还存在发现异常情况未查清原因就继续操作、监护人顶替操作人员操作、操作不协调以及操作人员相互之前存在依赖心理现象等。

(7) 参与变电站倒闸操作的相关操作人员没有掌握较高程度的新型设备基本原理和先进的技术知识。

2 加强变电站倒闸操作危险部位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

(1) 将“管理人员监督到位”的原则落实到底。

首先在进行倒闸操作之前, 监督人员必须要根据相应倒闸操作的具体内容, 详细地检查操作人员所辨识的危险点和基本控制措施是否已经做到完备和正确, 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同时还要关注操作人员的基本精神状态, 检查操作票内容等。此外监督人员如果发现现场的操作人员缺乏对于操作中的危险点的认识以及控制措施不到位的情况, 务必要及时地指出,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须要让操作人员深入地了解操作中的危险点, 做好预防与准备, 这样一来, 则能够在危险发生时也能够做到沉着应对。

(2)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首先必须要对于危险点分析以及控制软件的使用予以高度的重视, 必须要充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逐步地提高危险点的控制能力和水平。值班人员因为受到专业水平、理论知识以及现场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并不能够在倒闸操作前对操作中的危险点实现系统地整体识别, 更无从谈起实现重大的危险点的有效控制。因此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和运行精英骨干对变电站全部的操作进行细致地研究, 对于在操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点进行系统、周密地排查, 并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有力控制策略, 然后建立一个包括危险点、操作项目以及控制措施在内的数据库, 最后按照已经形成的数据库进行相应软件的开发, 即危险点辅助分析系统的开发。

(3) 加强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

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 加强人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能力。可以说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同时还影响着其对危险点控制的相应能力。在具体培训过程中, 务必要注意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通过示范操作、专题讲座等形式, 加强现场培训, 不断地强化值班员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更好地规范值班人员的操作行为。在学习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尚没有投运的新站, 进行丰富多彩的倒闸操作竞赛, 从而有效地提高运行人员尤其是新员工的岗位技能。

3 结语

综上所述, 变电站倒闸操作在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当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稍有差池, 则会酿成重大祸患, 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 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 让我们的操作人员怀有一颗医者的仁心, 要用医生的双手来细致地爱护我们的设备, 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步操作。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 我们只有做好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危险部位分析, 拿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才能够保障变电站有序运行、保障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因此, 我们必须要群策群力, 将预防与控制严抓到底,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在变电站的整体运行工作当中, 倒闸操作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更是操作与管理的难点之一。在实际操作中, 因为现场的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经历等均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关注点不同则操作的结果也会相应的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加强对于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危险部位的预防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尝试从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危险点分析、当前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预防控制措施三方面内容入手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变电站,倒闸操作,安全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映杰.谈谈变电站倒闸误操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1 (5) :140.

[2]王付珍, 徐学文, 王淑芳, 等.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分析与控制[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1) :16~19.

危险点预防 篇5

关键词:倒闸操作,危险点,预控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电力企业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在当前电力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在运行值班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地点,操作设备现场环境、设备的性能、使用工具以及人员的行为、素质因素等环节都可能存在引发事故的危险点,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具备一定条件的危险点就会演变成事故

一、.危险点预控的一般概念

危险点是指在生产作业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和作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的不规范操作及习惯违章等。所谓危险点预控法就是对电力生产中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设备实际等进行分析,查找可能导致人为失误事故的危险因素,再依据规程制度,制订防范措施,并在生产现场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作业,以达到防止人为失误事故发生的目的。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治理和防范,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事先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就会化险为夷,确保安全。危险点预控,正是这样一种积极预防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危险点的生成有下列几种情况:(1)伴随着作业实践活动而生成;(2)伴随着特殊天气变化而生成;(3)伴随着设备制造缺陷而生成;(4)设备检修、维护不周而生成;(5)习惯性违章作业而生成。因此,危险点具有客观实在性、潜伏性、复杂多变性、可预知性四个特征。

二、典型倒闸操作过程中危险点的分析

倒闸操作的重点是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而防止误操作事故的重中之重又是杜绝一切违章作业和做好危险点的分析预控。倒闸操作的危险点预控,是指在操作前,对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控制,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人身、电网、设备事故,实施超前预控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变压器、母线、直流回路、环形网络并解列等倒闸操作过程中危险点的分析预控方法。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变电运行经验谈谈典型倒闸操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2.1变压器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变压器的操作通常包括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并列、解列、切断空载变压器等项内容,是电气倒闸操作中最常见的典型操作之一。变压器操作的危险点主要有:一是切合空载变压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危及变压器绝缘;二是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使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

2.1.1切合空载变压器产生操作过电压的防范措施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主要是避免产生操作过电压。在110kV及以上大电流接地系统中,为了限制单相接地短路电流,部分变压器中性点是不接地的,也就是说: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数量和在网络中的位置是综合变压器的绝缘安全、降低短路电流、继电保护可靠动作等要求决定的。切合空载变压器或解、并列电源系统,若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操作时断路器发生三相不同期动作或出现非对称开断,可以避免发生电容传递过电压或失步工频过电压所造成的事故。所以,防范切合空载变压器产生操作过电压造成的危害,应集中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操作的正确性上。

2.1.2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操作应遵循的原则

(1)若数台变压器并列于不同的母线上运行时,则每一条母线至少需有1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以防止母联开关跳开后使某一母线成为不接地系统。

(2)若变压器低压侧有电源,则变压器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以防止高压侧开关跳闸,变压器成为中性点绝缘系统。

(3)若数台变压器并列运行,正常时只答应1台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变压器操作时,应始终至少保持原有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个数,例如2台变压器并列运行,1号变中性点直接接地,2号变中性点间隙接地。1号变压器停运之前,必须首先合上2号变压器的中性点刀闸,同样地必须在1号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充电以后,才允许拉开2号变压器中性点刀闸。

2.2母线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母线操作潜在的危险点:一是可能发生的带负荷拉刀闸事故;二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切换错误引起的误动;三是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形成的串联谐振。

母线操作的正确方法及需注意的事项

(1)备用母线的充电,有母联开关时应使用母联开关向母线充电。母联开关的充电保护应在投入状态。这样,假如备用母线存在故障,可由母联开关切除,防止事故扩大。如无母联开关,确认备用母线处于完好状态,也可用刀闸充电,但在选择刀闸和编制操作顺序时,应注重不要出现过负荷。

(2)除用母联开关充电之外,在母线倒闸过程中,母联开关的操作电源应拉开,防止母联开关误跳闸,造成带负荷拉刀闸事件。

(3)一条母线上所有元件须全部倒换至另一母线时,有两种倒换次序,一种是将某一元件的刀闸合于一母线之后,随即拉开另一母线刀闸;另一种是全部元件都合于一母线之后,再将另一母线的所有刀闸拉开。这要根据操作机构位置(两母线刀闸在一个走廊上或两个走廊上)和现场习惯决定。

(4)由于设备倒换至另一母线或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停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电压回路需要转换由另一电压互感器给电时,应注重勿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因失去电压而误动作。避免电压回路接触不良以及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向不带电母线反充电,而引起的电压回路熔断器熔断,造成继电保护误动等情况的出现。

2.3直流回路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常见的操作项目: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查找接地点的检查,某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临时性的检查、退出、投入等。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存在危也将造成某些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作,因此直流回路操作同样应遵守一些规定。

2.4环形网络并解列操作的危险点及其防范

环形网络(或称环网)的并解列也称合环、解环操作,是电力系统由一种方式转换为另一种方式的常见操作。环网常由同一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有的也包括变压器,由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组成。环网的并解列操作,除应符合线路和变压器本身操作的一般要求外,还具有本身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预计操作中每一步骤的潮流分布,以及如何在操作中控制其不超过各元件答应范围。为确保环网并解列操作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合环操作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1)相位一致。在初次合环或进行可能引起相位变化的检修之后合环操作,必须进行相位测定。

(2)调整其电压差,最大答应电压差为20,特殊情况下,环网并列最大电压差不应超过30。

(3)系统环状并列时,应注重并列处两侧电压向量间的角度差,对整个环网内变压器结线角度差必须为0。对潮流分布产生的功率角,其答应数值应根据环内设备容量、继电保护等限制而定。

(4)合环后各元件不过载,各结点电压不超出规定值。

(5)系统继电保护应适应环网的方式。解环操作时主要考虑解环后引起的潮流电压变化、负荷转移、以及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的改变等。

三、结束语

给美丽加一点“危险” 篇6

如果你想成为冷艳气质的女生,衣物的质地是你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冷艳的世界中不欢迎亚麻、纯棉、牛仔等这些小清新的面料材质。要么冷酷硬挺,要么柔软华丽,太空棉、聚酯纤维、华达呢等“挺括”的面料会带来如建筑一般的廓形,为你塑造出如彗星美人一般的玲珑轮廓。而雪纺、丝绸、欧根纱、塔夫绸、蕾丝这些华丽又柔软的面料悬垂感很好,会给你带来性感柔美的女性气息,两种面料搭配使用,在轮廓上始终追求外松内紧的搭配方式,比如挺括面料的小斗篷或是风衣、大衣内搭性感的缎面紧身衣,配上宽腰封和阔腿裤,神秘性感指数会直接爆表。

颜色:

在颜色的选择上,起码你会丢掉选择障碍症的麻烦,这个世界的颜色很简单,黑白和正红当然是毋庸置疑的首选色,所有浓郁饱满的冷色调也可以考虑。极致的酒红、宝蓝、松绿,还有纯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时尚感觉,但请记住不要选择黄色系。而对于那些松软芬芳的马卡龙色系、冰激凌色系、糖果色系还是请去浪漫清新的韩剧中去寻找吧,浓郁强烈的颜色会带来厚重的神秘主义色彩,而搭配上白皙的皮肤,冷冷的眼神,烘托出这黑暗世界中绽放出花朵的感觉。当然这些颜色非常有棱角感,最好是略强势的女生来驾驭,如果你的长相甜美明媚,那么还请不要轻易尝试。

妆面:

其实成为性感的女巫还是令人惊悚的女巫,成败的关键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妆面的选择,很多女生以为性感的女巫就要一味的加强妆面的浓度,惨白底、大烟熏、深色唇,抱歉,如果你真的这样化的话,那你就真的成为没人要的老巫婆了。女巫的妆面的确是要偏白,但是底妆的白度以高于自己肤色半个到一个色度为基准,否则一味追求白就会有艺妓的“即视感”。而眼妆部分,烟熏的效果既考验别人的接受度也考验自己的化妆功底,所以,需要注意的是眼线,能够清晰勾勒出轮廓感的眼线是驾驭整个女巫妆的关键,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从双眼皮处往上以及下眼皮的外缘处用烟灰色系的眼影轻轻晕染。最后不要习惯地认为女巫妆一定要大红唇或是中毒一般的紫红唇,很多时候我们使用一些珊瑚色系、豆沙色系、浆果色系都能带来更好更平衡的视觉效果。

配饰:

危险点预防 篇7

1 人员问题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 对我国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支持了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的建设事业也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 电力作为一种危险性较强的能源, 安全问题是应当着重注意的, 因此我们的电网工程设计, 一定要关注人员这个方面。所有的建设都应该以人为本, 所以笔者的探讨先从人员出发, 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员工的技术素养和安全意识问题, 为变电站倒闸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助力。

1.1 提高工人技术素养

工人的技术素养是相当关键的, 虽然变电站倒闸的操作并没有什么难点, 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程序化操作, 但是我们有的操作员工由于缺乏经验和麻痹的意识, 而在操作中也会忽视一些技术特点, 例如在操作中为什么应当先进行哪一部分, 后进行哪一步, 如果不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等, 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仔细清楚明了, 如果不清楚, 这对变电站倒闸操作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因此, 我们首先要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素养, 使工人能在真正了解倒闸操作的意图、操作任务等的情况下才进行操作, 做到对倒闸操作内容“四清楚”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在操作前要对员工就危险点和操作技能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我们在倒闸后, 要及时就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便于操作人员及时掌握和增强技能。其次, 要使变电人员了解变电站设备的构造和原理, 避免经验主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1.2 培养工人敬业精神

疲倦操作、粗心操作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这也是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 工人出现意外的几率大大提高。所以, 敬业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上文中笔者已经提到过, 电力为我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是其却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能源, 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安全问题, 所以专业精神对于我们电力操作者来说尤为重要。首先, 我们要强调专业精神的重要性, 要求员工不能在困倦、生病等时候进行倒闸操作。其次, 我们要对其进行监督, 设置一些奖惩制度, 对于细致的员工进行奖励, 而对于缺乏专业精神的员工进行惩罚。最后, 我们的员工要时常的参与专业知识培训, 了解变电站倒闸极其危险性, 使自己在操作中知道其危险, 促使自身谨慎操作。敬业精神是提高工人工作安全系数的一大保障, 有了相当的敬业精神, 员工也就能有更好的安全意识, 从工作中注重细节, 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因此, 与技术素养一样, 敬业精神、安全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 使我们要设法解决的。

2 设备问题

电力的危险性是十分大的, 而作为电力人员, 我们对此更加清楚。各项工作以人为本是我们电力工作的原则, 因此, 在电力研究上, 许多研究者也致力于人员安全的保障, 研制出了许多的新型技术设备, 使人员的操作更加安全。但是我国的设备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难以产生更大的效果, 因此, 要保证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安全, 我们还要依赖于设备的发展, 让更为专业的设备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有以下建议:

2.1 开发引进新技术设备

我国在电力设备的投资上较多, 但是笔者调查发现, 其投资更多的用在了电力规模的扩大上, 而用在设备创新上的相对较少, 这是很制约我国设备进步的。所以, 要发展设备, 我们首先要加大科研投资, 鼓励研究人员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创造出更多新的设备。另外, 设备的研制和创新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因此, 我们还要注重新设备的引进, 对于国外先进的变电站倒闸技术、材料、设备, 我们都应当关注, 承认自身的不足, 并积极的引进和学习先进国家, 为自身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提供更多的帮助。

2.2 设备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特点, 在现今国家, 已经有信息技术应用到倒闸操作中的案例, 这一技术通过远程控制实现了倒闸操作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通过信息化, 人们的操作可以远离高压变电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是能完全确保安全的一种措施。因此, 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强信息化的脚步, 努力实现变电站倒闸操作的自动化, 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

3 结语

电力是我国发展所必需的能源之一, 其关系到我国的进步。但是在变电站倒闸的操作中, 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 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方案, 希望能为我国电力事业的进步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付珍, 徐学文, 王淑芳, 汤庆星.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分析与控制[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1) .

[2]王海东, 魏天凤.500 k V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及其异常处理[J].安徽电力, 2011 (02) .

危险点预防 篇8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表现形式, 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静态危险点, 它也被称为设备的固有危险点, 是较为明显、直观的危险点, 多是由于设计不完善、制作质量不佳、安装检修工作不良等因素造成的, 容易对系统安全运行造成长期的影响;另一种则是动态危险点, 它较为隐藏而不够明显, 并会随着外部条件及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动态危险点主要是由于人员行为、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

2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特征

(1) 潜在性。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危险点, 一部分是较为明显的, 如高空坠落事故、触电事故等;而另一部分却较为隐藏, 例如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设备自身存在缺陷等。对于明显的危险点, 容易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而对于潜在性的危险点, 因不容易察觉而很容易导致事故及伤害的发生。 (2) 多变性。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过程中, 因各环节设备复杂、参与人员众多, 以及所采用的工器具和作业方式各异, 都使得危险点存在着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例如, 即使是同样的母线停电操作, 因操作人员、操作系统及操作规程的不同, 所存在的危险点是不同的;又例如, 同样的操作票制度, 在凌晨夜间、临近休息时间以及连续操作情况下等, 所存在的危险点也是不同的。 (3) 预知性。尽管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危险点存在潜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但仍然是可以预知与预防的。运行实践证明,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分析与防治工作, 已逐渐摸索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完全可以是提前进行进行预知与预防的, 从而有效保证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安全与可靠。

3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成因

(1) 实践作业。在调度运行的实践作业中, 往往就伴随有多种明显或潜在性的危险点。例如, 在巡视维护、倒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等调度运行工作中, 可能出现误操作、误调度、操作票错误、设备爆炸等危险点;再例如, 电力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中, 可能出现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点。 (2) 天气影响。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 因大风、雷电、暴雨、大雾等不良天气因素的影响, 将导致危险点的明显增加。例如, 因落雷导致设备故障或人身伤害, 因暴雨造成湿滑等。 (3) 设备缺陷。是指电力设备在设计、制作工艺、材料选择、安装调试等过程中存在缺陷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由缺陷问题转变为安全事故。例如, 因安装调试或设备质量问题, 所导致的闭锁装置失效、二次回路接线错误等等。 (4) 违章操作。据相关资料统计,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约有70%以上的安全事故, 是由于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所导致的。如:操作前不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工作票安全措施不完善、未经许可即开始工作等, 不仅不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危险点, 甚至会导致新危险点的产生。

二、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预防控制措施

1静态危险点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消除措施。消除是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危险点的首选方法, 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现场中, 存在着很多的危险点, 如导线绝缘破损、设备异常运行、接线错误等, 这些危险点都是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的。一方面, 对老、旧设备所存在的危险点, 可通过大修、技改等措施加以彻底消除;另一方面对于新设备, 则应当做好设计、选型、验收、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通过从源头上把好关卡, 以预防和控制危险点的形成。 (2) 隔离措施。对于调度运行中无法消除的危险环境或危险情况, 应当积极采用各类措施, 尽量使危险点在空间上与人、物相隔离。例如, 设置安全防护围栏、设置警告牌标志、设定安全距离等方法。 (3) 防护措施。针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作业环境、作业条件以及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点, 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佩戴安全带、安全帽, 使用绝缘器具等) , 以及设备安全防护措施 (增设防误闭锁装置、加强“五防”管理等) , 以避免人身及电力设备受到危害。 (4) 补充措施。补充措施即是针对调度运行中一些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危险点, 通过补充一系列安全措施以达到消除危险点的目的。例如, 对于现场通风不良和照明不足的问题, 可分别采用增设通风设施、加装临时照明设施的方式;对于现场漏电保护, 可采用速差自锁器、漏电保护器, 利用这些先进的安全工器具保证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动态危险点的预防控制措施

(1) 制定与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工作中建立起完善的、可操作的作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危险点预防控制措施, 以此有效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 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可靠。同时, 还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加强现场调度运行的安全监督力度, 从而使安全管理制度得以有效的贯彻落实, 员工也能自觉的遵守相关作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加强现场工器具的管理。通过加强现场工器具的管理, 有利于保证工器具的使用状况良好, 保证作业的质量与安全。例如, 应做好安全防护设备的定期检验与检查, 避免使用到已损坏的防护设备;应做好电动器具的定期绝缘性试验, 以保证在设备检修作业中不发生漏电保护失效问题。 (3) 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及工作量。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与工作量, 优化工作计划, 减少重复工作, 并根据危险点的分析结果, 适当增加有经验、负责任的人员。例如, 对于调度运行中重要和危险的工作, 除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外, 还要求必须加强现场监护与现场安全交底工作;对于技术较为复杂、作业难度较大的工作, 则应交由具备相应技术水平与专业资质的员工担任;对于精神状态不佳或身体不适的员工, 应适当安排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工作。

结语

危险点的分析及预防工作, 应始终贯穿于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整个活动当中, 通过严格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理念, 并将各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 从而使可能诱发事故的人、物、事、环境等多种不安全因素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使原有的被动的、滞后的安全管理, 逐渐转变为主动的和超前的安全管理, 进而有效保证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安全以及供电质量的可靠。

参考文献

压疮危险因素预防护理新进展 篇9

1压疮危险因素

1.1形成因素

1.1.1垂直压力

压力为来自于身体自身的体重和附加于身体的力,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当外在压力大于毛细血管压时,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内血流减慢,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代谢废物排泄不畅易促使组织变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2]。当皮肤组织持续承压9.33 k Pa以上且大于2 h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通常脊髓损伤后,51.2%的患者伤后6 h发生压疮,脑出血、昏迷患者在20 h内发生压疮[3]。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即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1]。人可耐受短时间的巨大压力或较长时间的小量压力而不引起组织损害,短时间强压力、长时间较小压力对组织的损伤作用相同。但同类研究也有报道,较小压力的持续压迫危害更大。由物理学原理可知,坐骨等倒圆锥形部位受压集中、局部压强大,因此骨突面最易发生充血及破损[4]。

1.1.2剪切力

作用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向平行滑动,体位固定时身体因重力作用而发生倾斜,深筋膜和骨骼趋向下滑,而椅子或床单的摩擦力使皮肤和浅筋膜保持原位,从而产生了剪切力[5]。与体位关系甚为密切[6],由于床头抬高使身体下滑,或坐轮椅者身体后倾时,均可产生与皮肤相平行的摩擦力及与皮肤垂直的重力,从而在骶尾部和坐骨结节处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剪切力可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剪切力持续30 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4]。

1.1.3摩擦力

身体重心向反方向移动时对皮肤的牵拉作用即摩擦力。搬动患者时的拖拉动作、床单皱褶或有渣屑等是临床常见的摩擦来源。同时摩擦力与皮肤的潮湿程度有关。在汗液的作用下,爽身粉的细微粉末可结合成粗大颗粒,使皮肤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同时堵塞毛孔,阻碍皮肤呼吸,加重摩擦力对皮肤的损伤。摩擦力可破坏皮肤角化层,使表皮的浅层细胞与基底层细胞分离,发生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聚集及真皮坏死。同时由于皮肤屏障作用受损,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组织更易受压力所伤。此外摩擦力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促成了代谢障碍的出现及压疮的最终形成。

1.2促成因素

1.2.1浸渍

过度潮湿造成皮肤异常脆弱的状态。浸渍状态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临床常见的浸渍因素有大小便失禁、大汗或多汗、伤口大量渗液等。据统计,失禁患者发生压疮的机会是一般患者的5.5倍。现已证明,过度潮湿或干燥均可促成压疮的发生,但潮湿皮肤的压疮发生率比干燥皮肤高出5倍[4]。正常皮肤偏酸性,p H在4.0~5.5。尿和粪便均为碱性,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疼痛。尿液中的氨可成为细菌的营养来源,在尿液浸渍的环境中细菌每20~30分钟翻倍繁殖。此外致病性真菌也易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增殖扩散。

1.2.2活动度和移动度

活动受限指患者自主改变体位的能力受损。活动或移动受限使患者局部受压时间延长,压疮发生机会增加。耿利琼[7]研究表明卧床时间与压疮发生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卧床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压疮。将卧床时间的预警值设定为>21.40 d。临床上脊髓损伤、年老体弱、骨折制动、外科手术等活动受限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2,8],手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8]。

1.2.3营养

营养不良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组织器官应激代谢的调节能力减弱。脂肪组织菲薄处受压,更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Holmes等研究营养和压疮关系发现,低蛋白血症组中75.0%患者发生了压疮,而正常组的发生率仅为16.6%[4]。Fife等[9]报道血清蛋白水平≤35G/L组压疮发生率为21.4%,>35 g/L组为7.7%,提示血清蛋白可作为压疮预测指标。谢小燕等[8]研究表明术前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水平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应将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作为压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6]。

1.2.4感觉

感觉受损可造成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肌肉和血管失去神经支配后舒缩功能丧失,局部组织循环障碍,纤维蛋白溶解下降,诱发血栓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最终出现压疮。感觉受损合并移动度下降是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

1.2.5温度湿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4]。外科手术患者尤其是开胸患者多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压疮,原因在于患者术后体温恢复过程中局部受压组织出现"再灌注损伤",局部缺血合并高代谢状态加速了组织坏死的进程[4]。皮肤潮湿、过多的液体浸渍皮肤、p 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垫上,增加了切应力。

1.2.6疾病因素

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加快可能是增加压疮发病的机制。另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恶病质、负氮平衡、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也使压疮的发病率增高。

1.2.7麻醉、手术时间

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有55%的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而且由于麻醉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的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可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10]。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越大,损伤发生率越高。Hoshowsky等认为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并发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压疮。

1.3相关因素

1.3.1年龄

老年患者心脏血管功能减退,毛细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研究证实,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4,6,8,11]。据统计40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6~7倍。年龄预警值设定为>54.44岁。

1.3.2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使末梢血管痉挛,局部营养不良,增加了组织的压疮易感性。多变量分析显示,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停止吸烟,压疮危险性就显著减低[4]。

1.3.3应激

临床发现急性损伤患者早期压疮发生率高。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张晓明等[12]比较急性损伤期与非急性损伤期患者的损伤指数、Braden分值及应激程度,发现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和消耗性状态增加了急性损伤期的压疮易感性。

1.3.4性别

Fisher等[13]在因素研究中发现,男性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对危险度高于女性患者;而Pearson等[14]的研究结果是男女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无差异。

1.3.5其他

护理用具、体位、应激情绪、精神压抑、消沉、缺乏自我护理意念等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6,10]。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防压用具

由于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护理人员除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以,还要合理使用各种防压用具。

2.1.1 床垫

常用的有气垫床,可改变压力的气垫床,充液或充类胶物质的漂浮垫,气体流动治疗床和适用于肢体瘫痪病人的电动旋转床。多数资料表明,交替性压力气垫的效果更好,但膨胀小于105厚度时其作用降低[15]。Knowlesc已通过1年的临床评估证实,电子充气床垫对压疮高危患者有预防价值。

2.1.2 轮椅垫及坐垫

在减轻压力方面以气垫为最好,其次是水垫,凝胶垫、泡沫塑料垫最差。在温度方面以凝胶垫为最低,其次为水垫,气垫相对较高[2]。为了预防压疮,即使是使用了轮椅垫或坐垫经常转换重压之处也是极为重要的措施,移动位置在垂直方向至少应为40℃[16],Collins F将老年病房中使用轮椅坐垫组和未使用轮椅坐垫组设为对照,结果发现,观察组PU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过评估,观察组中未发生PU者皮肤状况也相对较好,可见轮椅垫及各类坐垫在PU预防中的使用价值。庞景霞等[17]研制的分隔式气圈改变了气圈与皮肤的接触点及承压部位,可有效地防止血流淤滞现象。

2.1.3 各类肘部及足跟保护器

不仅能将肢体处于功能位置,还能保护局部皮肤,起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2.2 翻身及体位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Guttmann[15]提出与侧卧位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这种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了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因此减低了压疮的风险,几乎所有的实验研究都支持这种方法,并表明30°倾斜体位有利于某些解剖部位的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一般每2 h翻身一次,平卧位抬高床头时不应超过30°。对手术患者要合理摆放体位,在安置手术体位时要加强对骨突部位的保护,术后当天至术后3 d是压疮预防的重要时期[8]。

2.3 保护患者的皮肤

2.3.1 保暖、防潮为了避免患者的体温降低后,引起躯体的血

为了避免患者的体温降低后,引起躯体的血液循环不良,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减低程度增加,从而增加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将病房温度调到20-22℃;在手术中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在冲洗腹腔时使用温热冲洗液,术中输血时尽量将其放入37℃的水中复温后再输入,大量输入液体时也需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以免降低患者的体温。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考虑留置尿管并及时清理,另外也要注意伤口引流和排汗过多引起皮肤潮湿。

2.3.2 按摩国外护理界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

国外护理界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如经按摩的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按摩的无撕裂现象[6]。但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2,18]。

2.3.3 压疮保护贴康惠尔(comfeel)伤口护理系列中的透明

康惠尔(comfeel)伤口护理系列中的透明贴、透明骶尾贴,增强型减压贴其成分为水胶体,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减少受压部位剪切力,同时能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正常p H值及适宜温度,能预防和护理I期压疮,将压疮保护贴应用皮肤发红部位及受压部位,平均留置时间为4 d[2]。

2.4 增加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加强饮食补充营养可明显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压疮高危人群应请营养师会诊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酌情给予高糖、高糖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Russell L[19]认为,脂肪酸对于细胞的形成非常关键,伤口愈合依赖于好的营养和适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系统的营养评估和早期干预预防营养不良对促进伤口愈合非常重要。

2.5 鼓励病人活动及健康宣教

对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尽可能避免使用约束带与镇静剂;协助病人做全关节运动(range of motion);术后患者促进早期离床活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讲解皮肤护理的目的及意义,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评估并积极参与自我护理。

2.6 分级预防

在对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后,针对压疮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分级预防,以便合理利用资源。使用Braden量表评分,推荐的预防计划包括:轻度危险的患者采取定时翻身计划、帮助患者进行最大限度的身体移动,保护患者的足跟部,为卧床或坐轮椅患者提供能降低局部压力的床垫或轮椅垫,同时注意处理患者潮湿、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的问题;压疮中度危险者除采取以上预防措施外,还应注意侧卧位时使用泡沫、软枕等,使患者倾斜30度角;高度危险者还应增加翻身次数。不宜翻身者,可将软枕垫于肩胛、背臀部,使软组织交替受压。Waterlow分级预防护理法[20]:10分~14分的病人采用泡沫垫或羊皮垫,酌情使用压疮保护贴,2 h翻身1次;15分~19分时,使用充气及交替充气的床垫和轮椅垫,使用压疮保护贴,联系营养师制定营养方案,2 h翻身1次;20分以上者使用漂浮床或高科技床;如需要轮椅,冬季使用凝胶轮椅垫、夏季使用充液轮椅垫、电动轮椅,使用压疮保护贴,联系营养师制订营养方案,同时使用肘部及足跟保护器,1 h~2 h翻身1次。

甲醛生产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预防 篇10

1.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

(1) 甲醛, 化学分子式为CH2O, 无色、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冷却到-19℃时, 可得液体甲醛, 沸点-21.1℃。甲醛有毒, 在很低的浓度时, 就能刺激眼、鼻粘膜, 浓度很大时对呼吸道粘膜也有刺激作用。甲醛易溶于水,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formaldehyde) , 为第3类易燃液体。甲醛闪点50℃ (37%水溶液) , 相对密度 (水=1) ∶0.82, 引燃温度430℃, 甲醛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为7%~73% (V) , 生产区域为乙类火灾危险场所。甲醛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5mg/m3。

(2) 甲醇, 化学分子式为CH3OH, 甲醇易燃、易爆, 有毒, 甲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范围为6%~36.5% (V) , 其储存场所属甲类火灾危险场所, 甲醇工作场所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50mg/m3。

(3) 尾气, 主要成分有H2 (氢) 、CO (一氧化碳) 、CH4 (甲烷) 、CH2O (甲醛) 、CH3OH (甲醇) 等易燃易爆气体, 其爆炸极限随这些组分的含量而异。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甲醛生产过程中具有高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特点, 主要危险设备有氧化器、吸收塔、尾气锅炉、甲醛循环槽、甲醛贮槽、泵等,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与窒息、高温灼烫、高处坠落等事故。

1.2 甲醛生产工序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具体分析

(1) 开车时没有测定设备内甲醇浓度, 也没有进行吹扫置换, 氧醇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在点火操作时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2) 冷却介质中断会造成氧化器超温, 燃烧原料气从反应器倒回反应器的气相管和过滤器, 可能造成火灾、爆炸。

(3) 由于设备本身材质、安装等缺陷, 或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 导致设备泄漏, 泄漏的物料遇点火源即可形成火灾;如泄漏的物料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点火源即可形成空间爆炸;如泄漏发生, 未及时处理, 或处理时操作人员未正确佩戴防毒面具, 则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

(4) 生产运行过程中, 一旦甲醛生产系统法兰、管道等连接处发生急剧泄漏, 摩擦静电也会引起火灾、爆炸。

(5) 停车后生产系统、塔、槽罐未用惰性气体进行彻底置换, 并未经检验合格, 便检修系统动火等, 检修动火时, 未进行有效的隔离 (如加盲板隔离或拆下相连的管道等) ;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 进塔入罐作业前, 未作塔或罐内氧含量分析;电气设备因过热产生高温;利用与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体连接电焊地线, 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 造成生产系统爆炸、中毒事故。

(6) 设备上合成气安全阀导气管, 手动放空管未引出框架, 放空时会造成可燃气体在框架内积聚, 遇点火源发生空间燃爆。

2 预防措施

(1) 生产方法采用甲醇过量法, 即甲醇在原料中的浓度高于爆炸区域上限时,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氧醇比和加入蒸汽的比例。对影响氧醇比的主要工艺参数采用自动化仪表自动调节。

(2) 将蒸汽加入甲醇与空气的混合气中, 使爆炸范围的上限得以大幅降低。

(3) 为了能使生产过程正常、安全、有效地进行, 工艺条件的选择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中甲醛生产工艺 (氧化工艺) 自动化控制要求, 选用自动化仪表调节、报警装置, 实现装置生产过程自动化, 提高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度。

(4) 生产厂房和槽罐车存有甲醇、甲醛等危险化学品, 属防火防爆区, 凡需动火、进塔入罐作业, 必须按有关防火防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规范处理。

(5) 蒸发、氧化、吸收工序的厂房采用半敞开结构, 以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 操作采用仪表集中控制方式。

(6) 夏季气温较高时, 甲醇贮槽采用槽外喷淋冷却, 以减少挥发, 管线、贮槽应设置防静电装置。

(7) 空气流量除了配置变频调节器外, 操作室附近设置手动放空操作阀, 以作应急处理。

(8) 停车后蒸发器内甲醇排入地下槽或装桶, 供下次停车前集中使用。甲醇残液绝对不能随便排放。甲醛一般不作排放处理, 需要排放处理时, 先用氨水中和, 再用水稀释到允许排放浓度后排放。

2.1 输送甲醇、甲醛应选用防爆型的泵。

(1) 为消除静电、雷电的危害, 厂房、贮槽区以及电气设计应按静电安全规定和雷电保护要求处理。

(2) 严格执行《化工 (危险化学品) 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4号)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有关禁令, 配备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对甲醇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提出预防的主要措施, 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运行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在实际生产中, 做到及时检查, 防止发生危险有害因素的后果, 做到“安全第一, 风险预控, 从零开始, 向零奋进”。

参考文献

[1]王红兵, 严洪.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火灾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广东公安科技, 2011 (04) :55-59.

浅谈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篇11

【关键词】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76-01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有关,因老年人群获得各类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几率较高,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等。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系数比血压正常者高2-3倍。高血压还将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主动脉夹层以及外周动脉病变等。此外,吸烟、超重以及肥胖患者发生冠心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危险系数也较正常者大大增加[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物研究的深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能有效遏制其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或者致残率,就必须从预防着手,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作一综述,以飨读者。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对于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主要将其分为生理生化以及社会因素两方面,这类因素的存在可使机体患病疾病的危险性增加,而当降低或者消除这些因素后,发病危险性将显著降低或者消失。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均非常复杂。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约有300余种[3]。目前主要将其分为主要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心理行为、社会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其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等;潜在危险因素重要包括超重或肥胖、脂蛋白α升高、凝血因素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等。在心理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偏低、职业及其变动、生活工作压力、不健康饮食、精神紧张、精神疾病、缺乏体力活动等。

在心血管疾病的各类危险因素中,又可将其分为不可改变以及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类。例如,主要危险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均属于不可改变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生理因素以及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等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均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可有效控制,其他因素可通过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2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2.1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策略

2.1.1全人群策略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改变生活环境,可将其全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促进人类的健康,从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1.2高危人群策略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以及明显心血管病变者,应加强对其的健康宣教,鼓励其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进行适量运动、戒烟酒、减重、限盐以及平衡膳食等,并鼓励其积极进行血压测定及血脂检查等。同时,予以具体的预防指导,利用药物或者非药物处理来降低其危险因素的水平,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2.2.1预防内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应针对各项可控因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重点内容为血脂、血压、血糖、肥胖、超重以及吸烟,此外,对于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前期患者,虽然尚未完全形成高血压,但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来解除该危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肥胖及超重者的体重,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2预防措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健康宣教,以促进群众自觉地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压、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并适当进行体力活动等。在膳食方面,应以谷类为主,并控制每日摄盐量,通常成人应控制在6g/d以内,注意多食新鲜蔬果,日摄入量应在400-500g左右。此外,还应调整动物性饮食结构,少食动物油、动物内脏以及肥肉,多食禽类、鱼类以及适量的猪肉,每日食鸡蛋不应超过1个,并应增加杂粮、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确保膳食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少食糕点类。对于高血压前期者,可通过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而对于已发生高血压者,则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降压治疗,通常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肾病或者糖尿病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之下[3]。此外,还应指导群众如何自我调节工作压力以及心理紧张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小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物类的生命健康,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现代医疗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应建立良好的危险因素控制机制及疾病防控机制,加强心血管疾病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疾病的认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全面防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年龄、性别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尚待深入研究,对于高敏C反应蛋白、高尿酸血症等潜在危险因素,还有待积累更多可靠的资料以及临床经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更多精力的投入。参考文献

[1]季和平,等.“临界”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1281-1284.

[2]马骏,等.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42-45.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篇12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收集近几年在本院进行生产的产妇相关记录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所选患者年龄在18~42岁之间, 其中大多数处于23~32岁, 约占研究对象总数的62.03%, 第一胎所占比例约为研究对象总数的59.61%, 所有研究对象中有产前流产史的约占研究对象总数的2.38%, 所有研究对象中产后出血的有97例。

1.2 诊断标准

胎儿分娩后在24 h内的出血量大于500 ml即诊断为产后出血。

1.3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

针对不同的分娩方式, 所采用的产后出血测量方法有所不同。对于引导分娩产妇, 在2 h内的出血量直接测量血液流出量, 在胎儿分娩后即刻用专用的器皿接血直至时间到2 h, 5 h之后的出血量用以后用过的产妇纸来进行计算;对于剖宫产产妇, 用负压瓶进行集血, 在之后用产妇纸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 进行t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数据的统计结果如下几个表格中所示, 其表1为近5年中所有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出血分布情况, 表2为剖宫产和顺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 表3为产后出血的各种相关因素分布。

由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可以看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约为2.19%。剖宫产与顺产相比较进行剖宫产时出现产后出血现象的概率比较大。由表格3中的数据可以知道, 在所有可能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中宫缩乏力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最大, 其次是与胎盘相关的一些其它各种因素。

注:经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能够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宫缩乏力, 其次是与胎盘相关的因素, 产后出血不仅仅会只有一种因素引起, 也可能是由多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共同产生的结果, 具体病因不是很容易判断, 更容易产生产后后遗症[3],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影响很大。由表中数据看如果想对产后出血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 应该先针对宫缩乏力采取措施。宫缩乏力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称之为原发性宫缩乏力, 是指子宫的肌肉的收缩能力相对很弱, 另外羊水过多或者是多胎也会造成宫缩乏力;另一种称之为继发性宫缩乏力, 这种现象主要的产生原因是产妇的心里非常紧张,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第一胎产妇, 与产妇的心理素质及产前进行的生产教育有相当大的因素。因此可以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大进行计划生育的教育, 宣扬优生优育, 加强夫妻间的避孕措施, 减少进行人工流产的次数, 因为人工流产对产妇的子宫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就是加强对孕妇的孕期保健教育, 提高孕妇对孕期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 让孕妇自己学会在孕期内突发事故的简单有效的处理措施, 能够尽早的发现潜在危险, 并能够及时去相关医院进行诊治, 第三就是在产妇分娩时仔细观察产妇的情绪状态, 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 这也需要在产前进行有效的培训, 使孕妇对整个生产过程有足够的了解, 对生产的关键部分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针对产妇以及胎儿胎位的具体情况可以合理的选取药物进行有效的预防。由表中数据看出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大于进行阴道产的产妇, 这就表明可以针对剖宫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产后出血现象的减少,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提高剖宫产的技巧[4], 积累手术的经验能够合理判断进行手术的时机, 并且能够做到及时合理的使用药物, 另外还可以尽量避免进行剖宫产手术。

综上所述, 所有医院都应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助产的技术, 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现象的出现若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孕妇产生后遗症的概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05-208.

[2]刘小萍, 李丽.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3) :22-24.

[3]刘付春, 陈兢思, 陈敦金, 等.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产后出血处理指解读” (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 (2) :81.

上一篇:侵权行为概念研究下一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