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行业

2024-08-25

信用行业(精选12篇)

信用行业 篇1

建立并完善社会评估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重要基础,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 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性能, 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从2011年起联合开展房地产行业, 主要是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在各省市自治和有关市的支持下, 到目前为止, 共评选出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企业247家, 其中2014年评出企业85家, 将在今天下午大会上授予信用等级牌匾和证书, 在此我代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向他们表示祝贺!

五年来, 在有关主管部门大力支持, 各地房协积极配合下, 房地产行业主要是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全国已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房协组织开展了这项工作, 获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包括重庆开发协会、黑龙江省、浙江省等好多省都倡导了好多经验。同时我们也感到这项工作在推动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宣传推广力度还要加快, 覆盖面还要加大, 评价机构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应用还要加强, 使全民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借此机会, 如何推进房地产行业信用建设谈几点意见。

1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精神, 加快推荐房地产行业信用建设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用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社会诚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全社会诚信体系, 表扬诚信, 惩戒失信, 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年2020年, 民政部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工作的意见》, 我们都要认真学习,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 推进房地产行业信用建设工作。

2 房地产企业要提高在信用建设认识, 树立品牌意识, 争创百年老店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 国无信不强。一个国家不讲信誉的话, 肯定在国际社会中间谈不上强国。从个人到企业、到行业、到国家都要讲信用, 都要讲诚信,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改善市场信用环境, 降低教育成本, 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 减少政府在经济职能干预,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目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房地产行业在创新转型,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迫切, 这个时期是关键的时期, 能否创新转型, 信用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处于发展之中,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 失信鼓励不做, 使一些企业建设中没有足够的重视, 结构的调整, 房地产市场变化, 房地产企业房子不能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要走出去, 钻研国际市场, 必须要讲信用, 讲信用才能树品牌, 我希望房地产企业不但要建百年住宅, 更要建百年品牌, 百年老店。

3 加强行业自律, 遵守职业道德

刚才中国房协发布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治理公约》和《房地产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为推进行业自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高行业协会公信力, 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秩序, 培育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自律精神,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行业实际, 广泛征求会员企业, 社会各界, 经过全体会员审议, 通过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制定公约是依据行业发展要求, 规范会员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 领导会员、企业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充分发挥市场结构空间治理作用, 体现公平竞争, 诚实守信, 正当竞争的原则。

制定准则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 提高从业人员思想道德和素质, 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营造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公约和准则已向社会和全体会员发布, 希望广大会员认真贯彻实施, 各地房协要会同中国房协坚决执行, 违反者按照情节轻重做出警告, 行业内部通告批评, 公开曝光, 向有关部门通过惩戒措施, 同时还要探索行业性约束和惩戒机制。

4 发挥地方行为作用, 全面推进信用评价工作

信用评价工作取得了进展与各地房协的支持和配合密不可分, 在这几年中, 重庆开发协会、黑龙江省房协工作成效比较显著, 通过努力争取, 信用评价机构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认可, 广大会员踊跃参加信用评价, 深度好评, 各地房协要向重庆开发协会、黑龙江省房协、浙江省房协学习, 要主动地方行业有关部门沟通, 争取他们的支持。

应用评价机构, 通过信用评价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十几个省做的比较好, 在全国大部分省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调动企业参加信用评价积极性, 信用评价结果应用重要标志, 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的工作, 开拓思路, 寻找新的突破点, 要主动与行业主管部门、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征信机构以及上下游产业, 行业组织进行对接, 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为会员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 要遵循行业主管部门对评价机构的认可, 作为会员企业在评选评优、给予奖励政策等方面重要参考做依据。要加强与银行、保险金融机构的合作, 帮助信用等级高的会员企业得到更多的业务优惠。

5 推进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建设, 倡导阳光采购, 诚信交易

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自2012年11月上线以来, 在产业上下游交流、交易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探索, 注册会员已超过了两万五千多家, 成为互联网+行业产业链的具体体现。去年10月份, 采购平台联合多加开发商和供应商发起了诚信交易的行动, 绿色地产、宝绿地产、华源地产等3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百家供应商企业, 在诚信交易倡议书上郑重签字, 诚信交易是指开发企业自愿在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上进行某一个门类或者某一个门类的产品和服务的工作。采购平台的供应商给会员提供有效的信息, 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 并参与企业的招投标环节, 交易构成, 阳光透明, 双方接受平台的监督。开发企业承诺在交易发生后, 按照合同约定付款, 供应商、合作商承诺按合同约定实现销售, 确保质量, 积极配合项目验收, 如有一方违约, 经协调未能解决, 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将予以曝光。交易平台发起后, 平安银行推动了平台金融服务。采购平台向平安银行推进, 平安银行经风险信用评估, 目前选了十家开发企业, 十一家供应企业作为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与平安银行联合推广房地产产业链金融服务的诚信交易。

诚信公平是需要双方取得长远发展的基石, 也是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 我们要把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建设成诚信交易的平台, 要在供需双方建立严格的入口。评定、筛选和质量保证机制, 要依据企业信用评价机构, 把信用度高、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吸纳进来, 公平透明、诚信交易, 双方共赢。

信用评价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 创新工作予以推进, 在全行业形成守信光荣, 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和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规范, 为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信用行业 篇2

关键词:行业信用风险,组合,风险度量,信用衍生工具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象的重点已由单个客户或单笔交易转向组合(如行业组合、国家组合等)],其中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无不被置于战略高度,并已积累、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参考借鉴。

一、概述

作为信用风险的一种,行业信用风险是由于宏观或产业等共性因素影响,导致多个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同时发生违约,从而引发的群体性信用风险。与我国商业银行相比,西方商业银行对行业信用风险范围的界定更为广泛,不仅包括产生于借贷业务的行业信贷风险,还包括了产生于交易业务、资本市场活动,甚至清算业务中因交易对手或发行者违约导致的行业信用风险。

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认为行业信用风险的实质即为行业信用集中风险,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持分散化,避免行业过度集中。根据风险管理的一般流程,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主要包括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度量、管理手段或工具、监测、报告等方面。具体地,首先识别行业信用风险,进而度量行业信用风险大小,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与大小,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工具控制或转移风险。同时,对上述过程辅以持续的风险监测,并予以定期报告。

二、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与度量

风险识别与度量是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而行业信用风险识别的前瞻性与度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决定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监测与报告的针对性。

1、行业信用风险识别

根据行业信用风险的实质与特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即为对行业信用集中风险的识别,主要涉及行业分析和信用敞口行业集中度分析两方面内容。

苏格兰皇家银行把行业分析视为评估贷款组合中潜在集中风险的重要步骤,对高风险或未来波动性大的行业予以特别关注。富国银行强调并追求信用组合的良好分散,评价贷款组合在行业方面的集中度。同时,定期评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由于特定行业或宏观经济走势带来的风险。而瑞士信贷集团、法国巴黎银行也定期对相关行业进行分析,并评估行业的信用集中情况,高度重视信用敞口的行业分散。

2、行业信用风险度量

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与基础,西方商业银行无不对此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开发相关度量方法与模型,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行业信用风险防控的具体实践中。区别于单个客户或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行业信用风险多从行业组合角度予以度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类信用组合模型不断涌现,其中尤以瑞士信贷集团开发的CreditRisk+模型[1]与摩根大通开发的CreditMetrics模型[2]最为著名。

尽管这些组合模型的前提假设、建模步骤、计算方法等各有不同,但核心思路都是通过计量行业信用风险耗用的经济资本,评估行业信用集中风险[3]。具体说来,都是在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EAD)等风险参数基础上,得出行业信用组合的损失分布,据此计算该行业的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得到在一定置信度下行业信用风险耗用的经济资本。其中,预期损失被视为成本,通过提高定价及拨备予以覆盖;而非预期损失则是行业信用风险大小的真实反映,一般对应经济资本。在相同条件下,行业消耗的经济资本越多,说明其风险越大,经风险调整后收益也越低。此外,在行业信用风险度量过程中,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应用。西方商业银行一般将情景分析、压力测试与组合模型相结合,计算得到不同情景及敏感事件影响下,经济资本等相关风险参数水平及变化情况,更好地实现了风险度量的动态性与前瞻性。

瑞士信贷集团利用以信用风险价值(CreditValueatRisk,简称CreditVaR)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模型,计算预期损失与经济资本等风险参数,度量行业信用集中风险。由于建模过程中考虑了集团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以及财务目标,使得风险度量与集团股东价值创造目标相匹配。同时,及时识别易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压力事件及情景,进行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评估其潜在影响,尤其是根据组合风险集中情况,度量行业对组合非预期损失的风险贡献,防范因行业信用敞口集中导致的总量损失。

荷兰银行在组合基础上度量行业信用风险,运用了一系列统计方法计算行业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同时开发RAROC模型,用于内部资本的行业配置、行业绩效衡量等方面。

法国农业信贷集团运用情景分析,检验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假设,同时模拟危机情景,特别是在特定行业发生危机的情况下,计算未来相应的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情况。根据度量结果,评价信用组合分散程度,防止行业信用风险过度集中、经济资本过度消耗。

荷兰国际集团同样高度重视经济资本计量在行业信用风险度量中的核心作用,认为经济资本是“在公司既定的安全水平下,能够覆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经济风险的资本”,而经济资本总量则是在严重危机时期能吸收全部非预期损失的最小资本量。实际计算过程中,采取99.95%的单侧置信度水平(即万分之五的破产概率),达到MoodyAA(或S&pAa2)的信用等级标准。

美洲银行将“降低收益波动性、实现非预期损失最小化”作为信用组合管理的指导思想,防止行业信用敞口集中导致的非预期损失超过集团风险承受能力。

摩根大通与法国巴黎银行也均采用组合模型度量行业信用集中风险,并根据度量结果管理行业信贷组合的风险-收益关系,及时退出收益低于风险调整后资本成本的贷款资产。而苏格兰皇家银行还将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运用于关联产业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监控中。

三、行业信用风险的管理手段与工具

拥有丰富有效的管理手段及工具是西方商业银行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又一显著特点。借助行业拨备、行业信用限额、银团贷款、贷款出售、信用保险、信用资产证券化以及信用衍生工具等七项主要手段与工具,西方商业银行从风险承担、风险控制、风险转移三个角度实现了对行业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

1、风险承担

行业信用风险承担是指银行根据行业信用风险大小,通过提高风险溢价,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金,从而实现对相关信用损失的内部消化。例如,法国巴黎银行以行业组合管理为基础,对不可预见的行业风险计提拨备,以覆盖可能发生以及难以准确估计的损失和费用。美洲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则结合行业未来趋势进行风险情景分析,据此提取行业拨备,覆盖因特定行业运行恶化带来的风险。此外,摩根大通、荷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也都对特定行业计提拨备。

2、风险控制

行业信用(集中度)限额是从风险控制角度管理行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发放-持有”信贷模式下最为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西方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瑞士信贷集团认为,限额规模反映了在给定市场环境、业务战略以及可用于吸收损失的财务资源条件下,集团的风险偏好。而对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而言,最基本的就是建立并维持一套良好的行业信用限额体系,将业务中的行业信用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瑞士信贷集团依据行业经济资本消耗情况设置行业限额,以此限制行业信用风险集中,控制信用组合增长速度。法国农业信贷集团则根据信用敞口或资本情况对每个行业部门设定限额(比例或绝对额),以此实现行业分散,防止特定行业危机事件的影响。汇丰银行为防止行业信用风险集中,对海运、航空、汽车、保险、房地产等重点行业设置行业限额,必要时对相关行业的新增信贷业务加以限制。而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国际集团也都通过不同方法设定行业限额,从而实现行业信用风险的有效分散,例如2005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各行业信用敞口占比均低于15%。

3、风险转移

银团贷款、信用保险、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以及信用衍生工具)等属于风险转移类的风险管理手段与工具。通过对这些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商业银行有效地对冲了行业信用风险,降低了行业信用集中度,将潜在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为了达到组合分散以及资本有效利用的目标,部分银行还在对风险-收益准确度量的基础上购买信用风险(卖出相关信用衍生工具),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消极、被动的风险回避,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

2005年,法国农业信贷集团继续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汽车等周期性行业信用风险,通过购买信用保险或由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担保规避航空航天行业信用风险。美洲银行、富国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等也都通过综合利用银团贷款、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降低行业信用集中度,积极管理行业信用风险。

与银团贷款、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等手段相比,信用衍生工具具有灵活性与时效性强、不损害银企关系等优点,现已成为西方银行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4]。

2005年末,美洲银行全部信用敞口为3200.07亿美元,通过购买违约保护,其中146.93亿美元被有效对冲,较2004年末对冲规模同比增长35.46%。从具体行业信用风险对冲情况看,汽车及零部件、保险、通信服务等行业在2005年均达到30%以上的对冲比例,而传媒、公用事业、原材料行业的对冲比例也较上年有大幅提高(详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出现危机,通用、福特等公司信用等级降为垃圾级,德尔菲公司申请破产。而正是由于2004年末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保持了高达75.55%的信用敞口对冲比例,使得美洲银行有效规避了该行业系统性信用风险。

2005年末,摩根大通全部5534.02亿美元信用敞口中有298.82亿美元通过购买违约保护被有效对冲,对冲比例达5.40%。从行业角度看,摩根大通对主要行业信用敞口均进行了程度不同的风险对冲,其中对冲比例较高的行业有银行与财务公司、公用事业、油气等(详见表2)。

2003至2005年,花旗集团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对冲的信用敞口分别达111亿、273亿、407亿美元,年均增长91.49%。其中,主要对冲行业包括公用事业、农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汽车、航空等。此外,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也运用信用衍生工具优化资本运用、分散和降低行业信用风险。2005年,两家银行信用敞口对冲规模分别达到346亿与304亿欧元。

四、行业信用风险的监测与报告

行业信用风险监测贯穿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监测侧重点主要是重点行业运行趋势和较为集中的行业信用敞口,而风险报告则被定期向高管层、董事会提交,涉及行业信用敞口集中度水平及变化、行业拨备充足性、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校验与修订等方面。

2005年,汇丰银行继续密切监测保险、房地产等行业运行和信用敞口变化情况以及海运、航空、汽车等行业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也定期进行信用组合审查,密切跟踪电信、汽车、航天、酒店等对宏观经济较为敏感行业的运行态势,监测行业信用集中程度的变化情况,定期检查并报告相关行业拨备的充足性以及行业限额的执行情况。法国巴黎银行则对汽车、航空航天、高科技等周期性或高风险产业进行重点监测。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近年,我国信贷投向同质化情况严重,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贷款集中现象十分突出,但多数商业银行对此认识仍有不足,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提高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1、加强行业分析与监测工作

行业分析是识别行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重点行业,特别是信用敞口占比高、高波动性行业的深入研究与跟踪监测,准确把握行业走势,及时识别具体行业的信用集中风险。同时,也为合理进行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进而判断对信贷组合的潜在影响提供可靠依据。

2、着力提升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水平

离开科学的风险度量,对行业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则根本无从谈起。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此高度重视,在借鉴国外相关方法、模型基础之上,集中力量开发出适合自身的信用组合模型。利用模型计算行业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以及风险调整后收益,据此计提拨备、确定经济资本,进而衡量风险大小、设定行业信用限额、对不同行业进行绩效评价等。此外,还应设定不同情景,利用组合模型进行压力测试,评估极端情况下行业信用风险大小。

3、综合利用各种管理手段与工具

现阶段,应进一步扩大银团贷款在项目融资和信用保险在贸易融资中的应用范围,降低重点行业的信贷集中度;建立严格的行业拨备、行业信用限额制度,将行业预期/非预期信贷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等新兴风险转移或对冲工具,为今后实现积极主动的行业信用组合管理积累经验。

注:

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SyndicatedLoan),是由一家或数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而组成的银行集团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资的贷款方式。

信用保险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通常包括出口信用保险、抵押信用保险等类型。

贷款出售是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转售给其它银行或投资机构。

资产证券化是将含有信用风险金融资产(债券或贷款)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资者。

信用行业 篇3

摘要:文章在涵盖不同行业的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中,隔离研究每个行业难以整合整体风险特征。利用潜在因素和随机影响描述整体分布,无需对每个行业分别构建模型,而且选取反应行业差异的宏观经济因素更加灵活,尤其在评估整体经济稳定性和资产组合风险时非常适用。文章认为相关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地区差异及特定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分析,并为深入研究风险蔓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用风险;行业差异;潜在因素:随机影响

一、引言

本文基于企业整体信用风险评估的角度,以行业差异研究为出发点,通过引入潜在因素和随机影响描述并解释企业的异质性,采用贝叶斯方法和蒙特卡罗马尔科夫模拟技术对整体信用风险给出更加清晰准确的分析。实际上行业差异可以很容易的拓展为地区差异,或金融机构间的差异,即不仅适用于宏观层面的分析,而且可以应用于微观层面。

二、行业差异分析

1利用潜在因素描述行业差异。在明确违约概率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很多文献引入可观测宏观经济变量(如GDP增长率、行业收益率等变量)解释企业及行业间违约概率的协动性。但是结果表明仅用可观测变量描述系统风险很难令人满意,而且对于采用哪些宏观协变量能够全面反应行业差异及协动性难以统一标准,至今也是具有争议的问题(Jimenez and Mencia,2009)。另外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对于违约概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随机变动难以把握,所以如果倾向于采用宏观经济协变量,则需要对这些变量构建辅助预测模型。由此可见,仅加入可观测的宏观因素难以解决问题,因而很多学者提出了利用潜在因素(Latent Factor)描述可观测变量无法解释的残留系统风险。简单的说,潜在因素就是无法观测的变量,将其用于测度整体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Geweke,2005):(1)分析对象包含许多异质企业,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参数集,可将这些参数视为潜在因素;(2)样本数据收集非常困难,造成数据缺失。可将这些缺失数据视为潜在因素;(3)难以观测到全部结果,原因在于观测到的行为只是反应了数据的部分特征,可将结果视为潜在因素;(4)在应用混合效应时,随机变量的分布依赖于潜在的状态。潜在因素的应用为简单分布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得变量分布更加丰富、灵活且贴近现实。

不同原因构建的潜在因素模型都具有一个相同的基本特征,即分层(Hierarchy)或错层(Layering),也就是潜在因素的分布由一系列假定和无法观测的参数决定,而可观测变量的分布受潜在因素以及潜在因素与额外未知变量组合的共同影响。这种形式的模型称为分层模型,在处理复杂数据问题时显得日益重要。一旦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共变(Covariation)信息,就可以考虑构建分层模型。分层使得后验分布得以显著简化。计算过程可以采用吉布斯抽样等模拟方法。

在针对具有行业差异的整体信用风险分析中,一般设定影响企业信用质量的行业因素为一潜在变量,原因在于这些行业特征无法全部观测得到。可见如果将地区差异影响设为潜在因素,则很容易可以将分析拓展为地区差异的研究。潜在因素一般设定连续变量,即使样本观测数据都是离散变量。这种分析途径不仅可以用于整体风险评估,而且可以对信用衍生品定价。

2通过随机影响解释行业相关性。除了利用潜在变量描述无法观测得到的行业因素外,能够观测得到的行业总产值等变量同时可在模型中体现,这种同时包含可观测变量和未知潜在因素的分析方法需要通过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得以实现。GLMM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随机影响系数、属于指数分布族的响应变量和响应两数,其基本原理是设定在具有伽马(Gamma)分布的潜在因素影响下,违约数量服从泊松(Poisson)分布。在模型中通常称可观测变量为固定影响,潜在因素为随机影响。“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这两个术语来自传统分析方法,在贝叶斯分析框架下区别并不明显。原因在于贝叶斯方法中将所有未知参数都视为“随机”变量。传统方法中的固定影响来源于固定的因素,依据重复抽样推断相关参数,这其实等同于贝叶斯方法中以无信息先验为条件的后验分布推断。但为了沿用习惯用法并方便叙述说明,本文仍继续采用这些术语,

行业差异及其相关性可以通过随机影响的系数来解释,由于行业差异是属于整体风险的内部变动,因而服从均值为0,方差未知的正态分布。从而系统风险不仅包含传统模型中的残差项,也包含了随机影响因素。如果令潜在因素为指示变量,如代表不同的行业,就是常见的随机截距(Random Intercept)模型。严格的说,模型的参数向量是固定影响系数,而随机影响系数为随机变量,并非参数,在更加复杂的数据分析中,固定影响可以进一步包含资产组合中的共同影响因子和企业的特定因索。共同因子可以解释违约概率的非时齐性(Time-inhomogeneity),而企业特定因素一般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可以解释企业的异质性。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中可以包含在分析初期就知道的协变量,也可以包含在即将得出结论前刚刚认识的协变量。这与传统固定分析历史数据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在预测中加入这些变化(在贝叶斯方法中称为更新)会使预测能力有所提升。此外,随机影响在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是单变量也可以是多元形式,而多元形式有助于构建分层模型,可见贝叶斯框架下GLMM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都优于传统分析分析方法。

三、方法应用

1行业选取及相关设定。将贷款企业分为若干个不同的行业,在此分类分类下,需要获得每个行业不同年度的贷款数目,违约数目。本文数据来源于某商业银行的实际记录,包括该银行发放贷款的年度资料,每笔贷款是否违约及贷款人的行业类别,采用的数据时间段为1998年~2007年10年时间。依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行业的违约频率和总贷款笔数。依据行业的周期性特征。本文选取5个行业:①建筑业;②房地产业;③制造业;④机械设备、仪表:⑤综合类,实际上如果能够获得全面的数据,便能够对所有行业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但是来自某商业银行的数据中部分行业的企业数量过少,波动较大,难以给出有效推断。而以上选取的这些行业中企业数量较多,不会由于较小的违约数量变动而导致违约概率波动过大。选取行业的数量并不影响方法的说明和应用,而且随着行业数目的增加,分析结果会更加显著有效。

依据上述分析方法,令向量Y表示违约数量与贷款规模的比值违约率,即响应变量。矩阵x为可观测宏观经济因素,除了选取能够反应宏观经济环境的GDP增长率及短期贷款利率之外,同时将不同行业的总产值作为可观测变量。对应系数为向量a。矩阵z为潜在行业差异因素,也

就是说在矩阵x中没有涵盖行业差异变量,利用潜在因素z描述行业差异的残留风险,对应系数向量为b。采用大量文献提议的Probit连接函数作为响应函数。

2计算分析。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Albea,2007),通过计算软件R(2.8.1)对数据进行拟合。具体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在设定先验分布和似然函数后,运用吉布斯抽样方法模拟后验分布,进而推断后验均值,这些利用常见的计算软件均可实现。相关参数的估计结果如下:可观测变量x的系数向量a=(-0.345,0.022,-0.003),依次为GDP增长率、贷款利率和行业总产值的系数。且统计检验显著:不同行业的随机影响截距依次为:0,079 103 5,-0,156 605 92,0,233 212 15,-0,438 535 77,0,325 233 42,随机影响因素是对角元素为0,099 5的矩阵。根据一般经济理论,经济环境好转时违约概率会有所下降,GDP增长率的系数为-0,345表明推断符合实际。而利率水平提高往往会导致违约率的上升,对应系数为0,022,符合实际。该值较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利率的提高,贷款需求将会下降;二是利率提高后,贷款供给方发放贷款的意愿也会变得更加积极,并且贷款者要求固定利率的行为大大降低了,模型中利率水平变化对违约率的影响,因而利率水平的影响没有GDP变化率显著。行业总产值系数为-0,003表明行业整体状况好转时违约率同样会有所下降,数值非常小的原因可以说明仅通过这一个变量无法有效说明行业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即使加入行业收益率后效果仍不显著,因而需要通过随机影响进一步解释。从随机影响截距数据可以看出。不同行业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反应并不相同,本例中说明房地产业和机械设备行业的波动较大,如果能够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会更加显著并贴近实际。不过这里应用方法的重点在于说明预测来自不同行业的整体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时,不能采用简单的线性拟合给出相同的截距和误差项,也不应该对不同行业分别构建模型,原因在于不同的误差项难以整合评估整体风险。依据上述分析结果,在预测整体风险时,可以利用对角元素为0,099 5构成的对角线矩阵反应不同行业的差别,进而对整体信用风险作出更加精确的估计。

四、结语

基于GLMM分析不同行业的贷款规模与违约数量,通过利用潜因素和随机影响可以有效解释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在贝叶斯框架下应用MCMC模拟技术切实可行,计算简洁清晰,十分适合国内机构及风险分析人员采用。本文方法也可作为监管工具来评估特定群体金融机构的风险,并可拓展研究风险在机构之间或企业之间的蔓延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可以获得每个行业的详细贷款金额及违约时实际损失的金额,可以尝试将贷款规模单独作为相应变量,结合违约率的变化共同描述整体信用损失分布的行业动态特征,这样可能获得更加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1108)资助。

作者简介:刘乐平,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丁东洋,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博士生,南昌大学经济学讲师。

行业信用风险之度量 篇4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 各国金融业均加快了信用分析的研究和实践, 在我国, 肖北溟等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内部信用评级模型。于立勇、詹捷辉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违约概率的测算模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这些研究主要以单个经济实体作为评价对象, 而行业层面的研究则不足。我国已有的行业研究文献也都只侧重定性判断或定量分析, 很少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行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实质是对影响未来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 充分揭示和预警不同行业的信用风险。根据我国长期处于转轨经济时期的国情和在行业风险分析方面的现状, 本文从行业风险的内涵出发, 考虑行业外部环境、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等影响行业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因素, 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方法对行业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一、度量行业信用风险的思路

本文的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是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的, 根据定性和定量因素的特点,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数学处理方法得出对应的风险指数,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赋权, 最后加权得出各行业的综合风险指数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本文的行业风险分析总体思路如右图所示。行业信用风险度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建立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 包括反映行业环境和经营状况的定性指标以及反映行业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

2. 对于定性指标,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行业风险进行分析, 其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即可得出各行业的定性指标风险指数并可对该指数作归一化处理。

3.对于反映行业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建立反映行业财务风险的多元统计模型, 可得到财务风险指数并对该指数作归一化处理。

4.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由以上步骤得到的两个风险指数的对应权重, 加权后得到反映各行业风险相对大小的行业综合风险指数。

5.对各行业的综合风险指数进行排序以比较这些行业的风险大小, 并根据综合风险指数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相应得出各行业的风险等级。

二、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的选择及其赋权

1. 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的选择。

根据行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类别划分, 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可分解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部分, 其中定性指标主要包括行业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和行业经营状况评价指标两部分, 定量指标主要包括行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每一部分又可分别考察若干风险因子, 具体如表1所示。

2. 行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的赋权。

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其核心问题。迄今为止, 研究者们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概括起来, 权重的确定方法大致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主观赋权法主要有直接给出法、层次分析法和G1法;客观赋权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其中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专家的经验, 按重要性程度对各指标进行比较、赋值并计算得出权重的, 比较适合定性指标的重要性判断;而主成分分析法则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不相关的主成分 (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来解释相关的多个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比较适合对多指标的定量属性进行重要性判断。所以, 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定性指标以及两个风险指数的权重, 而定量指标部分的权重则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

三、行业信用风险度量

1. 行业定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对客观事物的评判, 往往不能用一个指标来决定, 而要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而对具有多项定性指标的多个客观事物的评价, 往往首先把这些定性指标定量化, 然后对每个客观事物的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最后把综合判断的结果作为评价这些客观事物优劣的依据。但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 不能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 而模糊数学可以用来解决这些模糊性的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正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在模糊的环境中, 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 从而对被评价的事物做出相对客观的、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综合性判断。将模糊综合评价法用于行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行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定性指标域。如表1所示, 我们将行业环境状况和行业经营状况的16个指标作为行业风险分析的定性指标域U, 则:

(2) 确定行业信用风险的等级域。令V为行业信用风险的等级域, 可确定风险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和风险大五个风险等级结果, 因此风险等级域为:

其中:A、B、C、D和E分别表示风险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和风险大五个风险等级结果, 每一个等级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3) 对各指标进行模糊评价,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在构建等级模糊子集后, 就要对被评价行业逐个从指标ui (i=1, 2, …, 16) 进行量化, 也就确定了从指标ui来看被评价行业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价行业从指标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价行业在某个指标ui上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量 (R|ui) = (ri, 1, ri, 2, …, ri, 5) 来刻画的, 而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综合的指标值来刻画的, 因此, 模糊综合评价包含更多的信息。

(4) 确定评价指标的模糊权向量。一般情况下, 各指标的表现对总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此要确定模糊权向量。在模糊综合评价中, 令模糊权向量A= (a1, a2, …, a16) , 其中ai本质上是指标ui对被评价行业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求权向量A。

(5) 模糊合成。利用合适的模糊算子“莓”将A与各被评价行业的模糊关系矩阵R合成得到此行业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考虑到加权平均型的模糊合成算子M (·, 茌) 较其他合成算子具有体现权数作用明显、综合程度较强以及利用模糊关系矩阵R比较充分等优点, 我们采用模糊合成算子M (·, 茌) 对模糊权向量A与各被评行业的模糊关系矩阵R进行合成, 得到对应行业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模糊合成算子M (·, 茌) 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j=1, 2, …, 5, bj表示被评价行业在定性指标方面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6)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的处理。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B= (b1, b2, …, b5) 是被评价行业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其构成一个模糊向量, 而不是一个点值, 因而其能提供的信息比其他方法更丰富。但如果对多个行业进行比较并排序, 就需要进一步处理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向量。

在进一步处理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向量时, 本文采用模糊加权平均法, 即给五个风险等级依次赋以风险权重c1, c2, …, c5, 则结果向量可单值化为:

这样, 经过计算我们可得出各行业的定性指标风险指数。

2. 行业定量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

反映行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有很多, 各个指标反映问题的角度和形式不同, 彼此间又难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信息上会产生重叠, 从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来建立行业财务风险指数评价模型。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综合指标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 并且彼此之间不相关, 使得我们在评价行业财务风险时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

主成分分析法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 (即原始数据的线性组合) 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与协方差结构, 使其尽量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 且彼此线性无关。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关系, 寻求这些数据的基本结构, 并用少数几个被称为公因子的不可观测变量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些公因子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 达到简化数据结构、方便研究的目的。

在行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中, 运用因子分析, 可以从众多的行业财务指标中提取几个主要的公因子, 其中每个公因子代表一个影响行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抓住这几个公因子, 就可以分析出影响行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使数据结构大大简化, 同时还可以根据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确定各因子的权重, 进而计算出行业财务风险指数。

利用因子分析模型计算行业财务风险指数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对行业财务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因子载荷矩阵; (3)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处理, 按照特征值贡献率确定几个主要因子并分析它们的经济含义; (4) 把公因子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计算因子得分, 将该得分归一化处理即得到行业财务风险指数。

3. 行业综合风险指数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的确定。

经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得到反映行业信用风险的定性指标风险指数和财务风险指数, 这样就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行业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比如仍然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两个风险指数赋以权重, 然后加权得出行业的综合风险指数。

在行业综合风险指数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对所有行业的风险程度进行排序, 并可根据综合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得出被评价行业的风险等级。在此, 我们仍然根据行业风险程度的不同把行业分为风险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和风险大五个等级, 并分别以A、B、C、D和E表示。

四、实证分析

我们从华通数据库里抽取了2007年10个重点行业的相关数据, 结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部分行业分析师对各定性指标的评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 根据上面步骤分别计算得出各行业定性指标风险指数和财务风险指数, 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法, 求出各行业的综合风险指数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在这里, 我们对c1、c2、c3、c4和c5依次赋以1、0.75、0.5、0.25和0的风险权重, 对综合风险指数介于0.85~1.00、0.70~0.85、0.55~0.70、0.40~0.55和0.00~0.40之间的行业信用风险等级分别表示为A、B、C、D和E, 即分别表示对应行业的风险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和风险大五种风险状况。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的行业综合风险指数对商业银行的行业信贷投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如贷款优先投向风险小的行业, 对风险较小和风险一般的行业可以有选择地介入, 对风险较大的行业要谨慎介入, 而对风险大的行业要杜绝发放贷款。

五、结论

本文综合考虑了行业外部环境、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影响行业信用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因素, 并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处理, 最终得出行业综合风险指数, 该指数不仅可以充分揭示行业的综合风险水平, 还可用于不同行业间的风险比较, 以相应得到反映行业信用风险的行业风险等级。最后本文采用2007年的相关行业数据对十个主要行业进行了风险分析, 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参考文献

[1].肖北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金融论坛, 2004;3

[2].于立勇, 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财经研究, 2004;9

[3].刘传哲, 高静华.房地产市场风险分析研究方法综述.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1

[4].薛沂.自然垄断、规模经济与规制改革——对我国铁路产业的实证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5;1

[5].管建成, 徐国念.哪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令人担忧.城市技术监督, 2001;10

[6].于立, 姜春海.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研究.管理学报, 2006;5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报告 篇5

第一章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概述

2016年以来,国家能源局依托行业监管职能,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信息归集应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16~2020年)》《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渐次出台,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总蓝图日渐清晰,信息归集使用的程序、要求等内容不断明确,信用评价行为更加规范,推动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二、编制《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数据清单(2018版)》《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行为清单(2018版)》《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应用清单(2018版)》“三清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信用行为界定、信用信息应用。

三、组织推进电力、煤炭、油气领域15项信用评价指标的研究制定,形成评价规范,推进信用信息评价规范化、标准化。

四、建设涵盖“信息数据共享系统”“信用能源”门户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三方面的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了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发布。

五、截至2017年12月7日,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数据270万余条,并回传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能源企业数据,初步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的对接交换。

第二章各派出机构、全国能源行业协会能源行业信息体系建设情况

一、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工作情况

1、山东、福建、江苏等地方能源监管办根据本地实际“量体”制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2、华北、华东能源监管局作为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初始数据归集工作试点单位,及时上传“双公示”数据,在综合监管系统中开设监管问题汇总模块,将涉及各领域的失信信息汇总并与企业许可信息关联,推进信息归集与使用工作衔接顺畅。

3、西北能源监管局、贵州、甘肃、浙江能源监管办建立 “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规范红黑名单的产生和发布程序,将所辖企业全部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4、南方能源监管局、甘肃能源监管办等公布违犯许可制度的企业名单,强化信用信息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督促整改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守信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5、东北能源监管局、河南、四川能源监管办等单位积极开展行业信用平台建设、信用监管等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二、全国性能源行业协会工作情况

1、中电联、中电建协、煤炭工业协会等全国性能源行业协会,不断完善信用评价规范,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深化行业自律,推动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2、中电联等协会率先建立信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归集及共享,打造网上服务窗口,实现与“信用能源”的衔接。

3、中电联等协会利用简报、月刊、培训会等多种渠道、方式,宣传能源行业信用文化,开展诚信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了行业企业诚信文化和企业信用履约能力的联系体系。

第三章 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分析

一、电力行业信用状况(样本总数:13140)

1、社会信用代码统一情况分析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3235家,其中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工作的3119家,占比96.4%,基本实现代码转换;注册时间在3~10年的企业,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占比约90.1%;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仅占比79%,社会信用代码统一工作还需加强。

2、司法纠纷案件类型情况分析电力企业存在司法失信的394家,占比3%。其中,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书义务的283家,占比72%,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重视。伪造证据、妨碍抗拒执行法律文书义务的23家,占比6%。

3、行政处罚分析在所涉及行政处罚的82家电力企业中,超越许可范围从事承装电力设施业务的31家,占比38.27%;其次,存在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13家,占比16.05%。

4、环保失信情况分析在选取的样本中,2014年974家,占比7.4%;2015年819家,占比6.2%;2016年924家,占比7%。从环保失信原因来看,因排放废水、危险废物及重金属污染物问题失信的企业数据一直维持同一水平,因排放废气导致失信的企业较2016年有所增加。

5、黑名单企业分析在黑名单内769家电力企业中,由工商发起的针对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惩戒占比最高,达到15.9%,共123起。其次是证监会处罚、安全生产、海关失信等。

6、信用评价等级分析共抽取572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价,被评为AAA等级企业共计515家,占比约90%。但参评企业占比仍相对较少,还应提高企业的自愿参评率,更大范围反映企业信用情况。

7、小结从以上分析来看,电力企业信用情况整体较好,失信行为主要集中在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书义务、超越许可范围、安全生产和废物排放等几个方面,应加大关注和监管力度。

二、油气行业信用状况(样本总数:1200)

1、社会信用代码统一情况分析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296家,其中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276家,占比93.4%。注册时间在3~5年的企业378家,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337家,占比89.1%。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269家,已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196家,仅占比73%。

2、生产安全情况分析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排查出的29436处油气输送管道隐患中已整改完成29435处,整改率99.99%。其中,7390处重大隐患已整改完成7389处,整改率99.99%。

3、司法纠纷案件类型情况分析调取涉及油气领域的20年历史司法文案数据866件,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的数量最多,共356件,占比41.1%,其次是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共166件,占比19.1%,两类案件总计超过半数。

4、环保失信情况分析在选取的1200家油气企业样本数据中,排放废气类失信企业65家,占比38.6%;排放废水和危险废物类失信企业各为50家,分别占比29.8%;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类失信企业21家,占比1.75%。

5、信用评价等级分析2017年,对26家油气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结果显示,AAA级企业占比相对较低。其中AAA级企业16家,占比61.5%;AA、A级企业10家,占比38.4%。

6、小结通过针对油气行业企业5个方面的信用分析,油气企业的安全生产诚信正在提升,信用评价工作有待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控制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及劳动争议而引起的司法失信,应重点关注因废水、废气和危险废物排放而失信的情况。

三、煤炭行业信用状况(样本总数:425)

1、社会信用代码统一情况分析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企业55家,已全部完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转换。注册时间在3~5年的企业62家,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比例较低,占比33%。注册时间在5~10 年的企业121家,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92家,占比76%。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企业187家,完成社会信用代码统一的112家,占比60.6%。

对比来看,成立3年以上的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占比低于电力、石油企业。

2、环保失信情况分析2014~2016年,环保问题督办企业和环保重点监控企业的数量基本持平。

选取425家煤炭企业的环保失信事件样本数据,排污企业生产隐患主要以废气、噪声、违法生产问题占比较大。

其中,排放废气污染类失信企业116家,占比27.3%;噪声污染类失信企业85家,占比20.1%;违法生产类失信企业74家,占比17.4%。

3、司法纠纷案件类型情况分析调取煤炭领域近20年的失信类司法案件数据74473件,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数量最多,共40284件,占比54%;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共11184件,占比15%。

4、信用评价等级分析112家参评煤炭企业中,信用等级达到AAA的104家,占比92.8%。

5、小结通过信用分析,煤炭企业自愿参加信用评价的意识有待提高,在经营管理中应控制因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及劳动争议而引起的司法失信,需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可能存在的废气、噪声、违法生产、废水、粉尘等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开展整改。

第四章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社会信用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重要、最基础的关键性工程。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宏观层面立法欠缺,尚无一部全国性信用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信用法律规则。

二、从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来看,尽管已建立能源信用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联系人制度,但与实际需要还存在诸多差距。上下统一、协同运转和联合奖惩的信用工作机制尚在探索之中,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部门和具体业务工作人员,工作运转效率相对较慢,信用绩效考核制度还需要研究形成,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三、目前,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历史数据已初步归集,但相关信源单位的信用信息多在本系统、本行业内部封闭运行,数据流动性差,开放程度较低,部门壁垒和数据孤岛现象突出。

四、信用信息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管理、联合惩戒等方面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待加强。

五、能源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评价过程有待规范、评价结果中AAA级企业过度集中的问题,需加强评价结果在政府监管、行业激励、企业商业经营中的应用。

第五章 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展望

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门类众多。下一阶段,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完善相互协调配合机制。同时,以起步较早、开展较好的电力行业领域为引领,带动其他能源行业领域信用工作共同前进。

二、围绕规范市场运行、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完善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断扩展信用信息归集范围。

2018年,还将在完成历史信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能源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的接口导入和平台录入方式,实现实时信用信息归集,确保到2020年,能源行业信用信息归集覆盖率达到95%。同时,根据信用信息标准,从不同维度整合数据,加强与各信源单位、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信用中国”的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增值利用,满足各方面需求。

三、加快出台信用信息修复、异议处理、联合奖惩实施细则等制度,对获取的司法、环保、安全等方面企业信用信息进行细分类、再梳理,及时形成全面、详实的企业守信失信纪录,组织开展能源领域失信主体专项治理,推进信用信息在行业监管、信用评价、企业管理、联合奖惩等方面的应用。

四、推进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与信用咨询相结合试点工作,指导行业协会信用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做好评价机构和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过程合法透明、结果公平公正,推动信用评价结果的广泛应用。

银行业当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 篇6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3亿张,同比增长83.6%,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同比增长68.4%。然而,在信用卡产业的表面繁荣之下,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我国信用卡存在着大量“休眠卡”,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长期亏损等令人无奈的现实。尤其是2008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这场危机已经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估量的损失。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包括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经开始重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信用卡不良率或升至3%—4%。而仅仅在两年之前,我国信用卡不良率仅仅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那么如果上述预测准确的话,这种不良贷款率增长的速度无疑是惊人的。

信用风险 欺诈风险

信用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卡风险,指在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粗放式业务扩张中忽视信用风险的控制

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市场纷纷“跑马圈地”,无形之中忽视了业务推进过程中风险的控制。以招商银行为例,2004年,招行信用卡发卡量约222万张,其后逐年成倍递增,2005至2007年,分别达到500万张、1000万张、2100万张。 虽然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属于个中翘楚,但是这种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无疑值得警惕。

从信用卡发卡环节来看,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了占据未来信用卡市场的高地,加大了对高校学生等低收入人群的营销力度,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群体,然而一些发卡银行并没有按照规定对信用卡申请人还款能力进行实质性审核,有的银行甚至大范围雇佣学生销售人员对其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频繁的“营销轰炸”。在这种粗放式业务扩张的过程中,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在营销策略上,各家发卡行基本都采取了免除首年年费、消费积分、赠送礼品、健身卡等方式来促销自身的信用卡产品,部分消费者出于获取礼物的心理申请办理了信用卡,但是随后并不开通信用卡,这一方面造成发卡银行系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一些犯罪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另外,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部分信用卡客户,尤其是商业银行前期业务扩张过程中针对收入状况不稳定的低收入群体发放的信用卡,以及大量“睡眠卡”的存在极有可能在未来给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

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有增无减

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大规模进行空卡套现,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出现。据央视报道,不法分子通过网上虚假交易,使用信用卡支付后,再通过账户转移到借记卡,然后从银行取出现金,整个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也无需缴纳额外的费用,给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信用卡套现创造了机会。

调整战略 推动立法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笔者以为,当前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基本完成行业发展前期粗放式经营的阶段,如果整个市场仍然继续以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各家发卡银行信用卡坏账率将在未来几年内很可能出现大幅提高,信用卡业务风险也会在整个商业银行业务风险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因此,为了促使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各市场主体应该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并努力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进程,促使我国信用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

各发卡银行应该以本次经济调整为契机,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加快提升自身品牌和服务,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并努力开拓银行卡业务的“蓝海领域”,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转变思维,从提升信用卡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下手,努力提高信用卡安全性能,完善信用卡功能,深挖持卡人的有效需求。而持卡人的有效需求是以完善的信用卡功能为基础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巩固信用卡转账结算、透支消费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开发增值服务,如理财计划、购物优惠、账户还款短信提醒、紧急援助等,深挖持卡人的有效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也让持卡人真正享受到“卡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目前我国现有的信用卡领域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现存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信用卡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信用卡业务立法进程已十分必要。另外,相关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应该根据信用卡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政策和对策,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鉴于近年来信用卡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尤其是犯罪分子利用新兴网络支付工具进行非法套现,从而给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威胁,监管部门一方面应该针对网络支付交易等新兴支付渠道加快推进业务研究,尽快制定相关的交易规范细则,促使新兴支付工具合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同发单银行、银行卡组织和收单银行等信用卡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监控,加大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和惩处力度,积极改善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保信用卡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信用行业 篇7

1. Emergence of Credit Card

Credit cards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15.At that time,in order to increase sales,solicit business and convenience their customers,a number of shops and catering trade created a credit chip.Let’s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United Stated credit card.The first widely accepted plastic charge card was issued in1958 by American Express.The first general—use credit card that allowed balances to be paid over time was the Bank Americard,issued in 1959.How did Master Card appear?In 1966,a number of banks formed the 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In1969,the 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 bought the rights to use“Master Charge”from the California Bank Association(Lin Gongshi 45).It was renamed Master Card in 1979.Bank of traditional manual operation simply could not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Until the 1960s,IBM computer launched into commercial market.Bank credit card industry was the first to jump the express trai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itibank is the one of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From the middle of the 1990s,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began to spread.Internet not only chang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dit card companies and consumers,but also changed all aspects of the credit card system,including management concepts,business processes and operating methods.Thanks to the Internet’s fast speed,large capacity,and low cost,credit card system can be run on the Internet,particularly in the un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What’s more,they can use the Internet to establish a new credit card system network.

2. Development of Credit Car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edit cards in today’s world,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popularizing the credit card.In 1960s,credit cards,not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but in the United Kingdom,Japan,Canada and European countries,were also catching on.From the beginning of 1970s,numbe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began to issue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After several decades of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stomer service in modern banking.And it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method of payment.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conditions for credit card use and promotion.Firstly,people’s income and consumption levels are increasing.The important is the averag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 exceeding the level of the purchase of necessities.In this condition,the use of credit cards will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onsumers.Secondly,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ity are significant.Thirdly,it has established a credit system(Lin Gongshi 6).Certainly,it has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consumer credit.

二、Characteristics of U.S.Credit Card Industry

Until the late 1950s,the banks began to have a credit card business.The first widely accepted plastic charge card was issued in 1958 by American Express.Subsequently,the entire banking sector fully entered the credit card age.In 1960s,the main problem of bank credit card business of expanding was how to develop a large cardholder base.At that time,the method was chosen for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credit cards by mail without application.Although it brought losses,it could not be denied that the number of cardholder did effectively increase.To our please,it achieved the original effect we had expected.In 1970,the growth of bank credit card business reached a new high without precedence.On the other hand,another problem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bank cards was the lack of national network.In 1966,Bank of America took a step forward,issuing business license of US Silver and forming a national bank credit card system.The move prompted the other major bank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econd match with the national credit card system.Since then,the Bank Interbank and NBI formed the two national networks,basically solving the network obstacles of bank card development.The two systems developed into Master card system and VISA card system.After1990s,VISA Card,Master Card and American Express Card covered almost all regions and industries.The U.S.credit card industry has good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foundation.Scale,network,centralization and diversity coexist.And it is a fully market-oriented operating system.Governmen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Lin Gongshi 65).

三、Analysis of U.S.Credit Card

1. Comparison of Size

Since 2005,the number of credit cards in the U.S.is about550 million,about 0.2 million in China.From the average overdraft balance of the credit card terms,in 2005,the average overdraft balance in the U.S.was 6056,6 million U.S.dollars,and only about95 billion in China.That is,excluding the impact of card volume,the average overdraft bala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182 times that of China.This shows that the siz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redit card is not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n the issuance volume,but the average overdraft balance sca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ng and Marketing Costs

Operating and marketing costs can be divided into changes in operating costs and fixed operating costs of marketing.Now Chinese banks have no marketing costs and fixed operating statistics,so we don’t know how much this part of the cost is in the end.It has very large gap with the United States.Although our operating and marketing costs at this stage is a major factor in credit card profits,the economies of scale of credit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costs are very large and difficult to lower early in the operation.Commercial bank can not be achieved by changing its credit card profits.To reduce the use and marketing costs on the profitability of credit card,the only way is to increase the size of the average overdraft balance.

四、How to Improve China’s Credit Risk Man-a ge me n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n combining our actual situation.We can construct Personal Credit System.A scientific credit hours model can be designed to predict the likelihood of consumers to repay loans.The model must be open and transparent.This will not only facilitate the public survey and validate their accuracy and fairness,but also regulate their own credit scoring model behavior.I t helps to develop a law-abiding and trustworthy behavior.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54501&PageId=2.

[2]http://www.creditcards.com/credit-card-news/credit-card-industry-facts-personal-debt-statistics-1276.php Card ownership.

[3]付贵,王玲.信用卡实务大全[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

[4]侯放.信用证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林功实,林健武.信用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卢林.美国信用卡业的两大体系结构与市场竞争动力[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7]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运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8]穆文全,周宏亮.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9]吴洪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农机行业26家企业获得信用等级 篇8

截至2009年11月10日, 共有26家农机企业参加了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开展的农业机械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经初审、专家评审及会审等评审程序, 拟定授予山东金亿、佳木斯佳联、福田雷沃重工、河北农哈哈以及中国一拖集团等19家企业为AAA级信用企业, 常州联凯动力、江苏清拖以及江西红星等7家企业为AA级信用企业。

由于首批参加农机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企业都是行业里的优秀、领军企业, 在产品质量、生产能力、服务水平及用户口碑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水准, 26家企业全部获得了AA级以上评价。农业机械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对AAA级企业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评价为:信用极好, 信用能力很强, 几乎无风险。在授信时充分值得信赖, 具有极其高尚的企业风格, 企业发展能力极强, 极少或没有拖欠, 债务偿还风险极低, 社会责任心强, 可以在其财务能力能够承担的最高限授信。对AAA级企业风险程度评价为:几乎无风险。由此可见,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26家企业试点开展的农业机械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取得了高质量的成功, 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机工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信用行业 篇9

今年, 受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国内煤炭市场延续了去年的下行态势, 短期没有任何好转迹象, 煤炭市场需求放缓, 产能严重过剩, 价格大幅下降, 盈利大幅收窄, 行业亏损严重。

1.1 市场需求不足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持续不景气, 导致电力、钢铁、化工等煤炭主要下游行业普遍不景气, 煤炭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 今年1-8月,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658小时, 同比减少205小时, 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925小时, 减少250小时。

1.2 产能依然过剩

当前煤炭生产供给能力依然大幅超出市场需求, 一方面是煤炭价格持续下滑, 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多重因素所致, 其产能依然过剩。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 今年1-8月, 全国煤炭产量24.1亿吨, 铁路煤炭发运13.5 亿吨;8 月末, 全国重点电厂存煤6560万吨, 可用20天, 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

1.3 煤炭价格倒挂

由于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在国内煤炭价格中占比过高, 导致国内煤价与国际煤价出现倒挂, 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短期内不能理顺流通环节, 降低国内煤炭流通环节成本, 把国内煤炭价格降到合理水平, 则国内煤企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无法有效提高。

1.4 进口煤冲击较大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影响, 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行, 加之海运运力强大, 价格便宜, 大量进口煤涌入我国。2013年全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3.22亿吨, 2014年全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 2015年1-8月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4亿吨, 虽然已经有所减缓, 但在煤炭市场消费日益减弱的情况下, 进口量依然很大, 市场无法消化, 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依然较大。

1.5 上市公司经营困难

在煤炭供需产能失衡的大背景下,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困难。从今年公布的37家主要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半年报看, 有17家实现盈利, 20家亏损。呈现同比盈利收窄, 行业亏损面扩大。煤炭行业巨头神华集团净利润也连续三年出现同比下降, 中煤能源更是自2012年以来半年报首次出现亏损。

2 某省煤炭行业客户风险现状

2.1 煤炭行业客户面临的财务风险

通过对某省主要煤炭行业客户2012年至2014年财务数据分析, 受整体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 煤炭行业客户整体财务状况呈现恶化趋势, 主要体现为客户亏损面逐年增多, 销售净利率逐年下降, 应收帐款逐年攀升, 总体偿债能力进一步弱化。

(1) 客户亏损面逐年加大。

截止2014年12月末, 煤炭行业亏损户数比2012年末、2013年末大幅上升。其中:煤炭生产行业客户亏损面达一半以上。

(2) 销售净利率逐年下降。

截止2014 年12 月末, 煤炭行业平均净利润率2012年末、2013年末幅下降, 其中煤炭生产行业客户盈利能力严重下降。

(3) 存货、应收帐款逐年攀升。

截止2014年12月末, 煤炭行业存货、应收帐款合计呈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同比存货合计、应收帐款合计上升, 反映出煤炭行业总体销售下滑, 总体经营性现金流下降, 总体偿债能力弱化。

2.2 煤炭行业客户面临的信用风险。

今年, 受煤炭行业经营状况恶化影响, 某省煤炭行业客户信用风险管控压力越来越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停建停产, 丧失经营收入风险。

煤炭行业有多户企业停建停产, 丧失第一还款来源, 风险较大。如某有限公司因项目未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审核并出具意见, 2013年初, 该项目停止施工至今;某煤矿累计工程总投资达90%后, 受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因素影响, 停建至今;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 自2014 年起一直停工至今;某煤矿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2) 还款能力不足, 价格持续下滑风险。

受煤炭市场行情不好, 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如某煤矿2013年4月试产以来, 由于产能不足, 也无兼并企业及股东出资, 扣除企业经营开支后, 可用于归还到期贷款的现金流严重不足;某公司自2013年以来出现亏损, 经营现金流也不断减少, 资金较为紧张, 到2014年底, 已出现资金流短缺现象。

(3) 企业兼并重组, 进程难以掌控风险。

有多家煤炭行业客户被兼并重组, 截止2015年8月末, 涉及兼并重组未果的达50%, 兼并重组进程缓慢多变, 不确定性风险显现。如某煤矿被列为某公司兼并重组对象, 因兼并主体控股股东股票停牌, 整合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兼并重组至今没有新的进展。

3 煤炭行业客户信用风险化解对策

3.1 从客户的角度

(1) 控产减产。自2014 年开始,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控产限产政策, 来调节煤炭供需平衡, 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客户要积极响应落实, 把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作为重要议题, 实行严格的控产限产责任制, 避免盲目恶性竞争。

(2) 转型升级。积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步伐,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地方优势进行企业发展经营转型, 以现代煤化工为转型目标, 着力延长产业链, 以煤为基, 转型升级, 走资源转化增值、企业循环发展的道路。中小型民营煤炭企业, 应该以市场供需为主导, 及时调整煤炭产量。

3.2 从政府的角度

(1) 完善行业政策。出台煤炭行业优惠政策, 促进企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控新型煤炭新增能力入关手续与审批制度, 对不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煤炭企业应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给予制止。

(2) 加快兼并重组。积极推动煤炭企业联合与重组, 促使煤炭企业生产与使用向一体化发展、经营向规模化发展、资源向合理化发展, 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使整个煤炭企业在竞争中充满活力。

3.3 从银行的角度

(1) 做好行业监测分析。一是及时掌握国家和省政府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变化情况, 做好相关信息收集、梳理、分析工作。二是要密切关注客户生产经营情况, 了解企业发展走向, 把控好企业发展趋势, 确保贷款资金安全。三是要会同各方力量, 加强信息沟通联系, 实时关注兼并重组实施进程, 及时落实主体债权, 做实抵押担保, 协调推进兼并重组工作。

(2) 做实风险缓释工作。一是做好煤炭行业到期贷款监测工作, 对即将到期的贷款本息, 做好预判客户到期还款能力工作, 因部分客户无现金流, 无力还款,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缓释信用风险。二是对停产停建煤炭行业客户, 进一步加强和煤炭行业客户相关各方的联系和沟通, 督促企业筹措资金恢复生产经营。对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 要采取诉讼保全、拍卖保全等措施, 依法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三是认真研判采矿权抵押价值和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变化情况, 评估分析采矿权价值和担保能力变化对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 积极采取追加抵押、保证担保等措施缓释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向阳.焦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分析[J].现代工业经济与信息化, 2012, (24) :80-82.

[2]牛克洪.煤炭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N].中国煤炭报, 2015-5-12.

信用行业 篇1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的有关要求, 全面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部署, 深入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持续提升信用建设质量和水平, 增强全行业成员的诚信意识, 营造行业优良信用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文明进步, 特制定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2015-2020年) 。

一、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重要意义

(一) 电力行业信用建设现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以下简称“中电联”) 自2007年以来, 在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建立了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 制定了信用工作标准制度和规范要求, 培养了企业信用建设人才队伍, 开展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并依法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了公示和公布, 使行业的信用建设不断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与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企业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尚不一致;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且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市场准入、项目招投标等方面采信不足。在电力企业和上下游供应链中, 各种失信行为相互交织影响, 对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改善行业发展生态的信用环境任重道远。

(二) 信用体系建设是电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深入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是全行业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电力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基础性、公益性和先导性行业, 应当具有深入推进信用建设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成为各行各业信用建设的示范和表率。电力行业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也是增强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和提升品牌形象的内在动力。

二、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要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为指导;以遵守国家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电力企业诚信、电力供应商诚信和电力用户诚信, 构筑行业上下游信用链为主要内容;以培育行业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行业全体成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为目的;使诚实守信成为全行业自觉行为规范。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企, 形成行业自律。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电力行业要坚持依法治企, 主动对接政府制定实施的信用建设发展规划, 遵守信用建设法规和标准, 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中电联立足行业、服务企业、沟通社会、联系政府的职能,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积极鼓励和调动行业力量, 广泛参与, 共同推进, 形成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健全标准制度, 指导规范发展。建立健全电力行业信用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 加强信用信息管理, 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 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全面统筹规划, 分类分步实施。针对电力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 强化顶层设计,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统筹全局, 系统规划, 有计划、分类别、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重点突破推进, 强化采信应用。选择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建设示范, 以信用评价和采信为抓手, 积极推广信用建设的创新经验, 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 着力健全信用奖惩联动机制, 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行业信用环境。

(三) 总体目标

到2016年, 电力行业信用建设基础性标准体系应基本建立, 实现信用信息目录公开, 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

到2018年, 各电力集团80%的省级公司和60%的直属单位应获得AAA级信用企业, 并有效推进基层电力企业和供应商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在电力行业形成示范作用。同时, 电力行业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 有效发挥信用信息平台作用。

到2020年, 电力行业采信政策和奖惩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广泛应用在市场准入、工程招标、电量交易、物资采购以及评级评优等方面, 行业信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行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信用建设水平与质量明显提高,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贡献显著。

(四) 主要任务

以信用链为核心全面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电力行业诚信建设的主体是电力企业, 电力行业的信用状况受到供应链和需求链信用状况的连带影响, 要把电力企业、电力供应商和电力客户的诚信作为整体, 完善供应商和电力客户信用档案, 形成信用链管理机制, 以构筑电力行业信用链作为创新工程, 着力整合上下游企业信用信息, 全面推进电力行业信用建设。

1. 全面推进电力企业信用建设。

电力企业信用体系要以诚信承诺践诺为核心, 与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相结合, 强化信用自律, 积极履行合同约定。电力企业要制定信用建设发展规划, 建立信用工作组织机构, 制定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信用考核工作机制, 积极开展员工信用建设。积极开展企业诚信承诺活动, 加大诚信企业示范宣传和失信行为曝光力度, 发布企业信用报告, 增强社会公信力。

2. 积极推进电力供应商企业诚信建设。

电力供应商企业是电力信用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从信用链源头树立企业诚信。要建立信用工作组织体系, 完善信用制度, 配置信用管理人员。要积极履行商务合同, 重视生产和加工环节的信用管理, 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在电力行业的共享制度。

3. 大力促进电力客户的诚信建设。

电力客户作为电力行业信用链的末端, 要完善自身信用档案, 保障信用链的完整性。电力用户要按时交付电费, 履行用电合同, 保护电力设施, 保持良好信用记录。

三、切实做好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 加强电力行业诚信道德教育和宣传建设

加强电力行业诚信道德教育, 促进电力行业诚信自律。通过不断普及信用知识, 提高企业诚信意识, 增强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形成“有信者荣、无信者忧、失信者耻”的氛围。通过行业信用评价工作, 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AAA级信用企业, 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 在行业树立诚信典范。电力企业要大力开展“守法经营、诚信兴商”、“守合同重信用”等主题活动, 增强企业诚实守信和抵御风险的意识。

(二) 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交换共享

电力行业信用信息平台是以电力企业、电力供应商、电力客户的信用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 采取以行业为主导、电力企业参与的运行模式, 采集企业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招标投标、服务承诺、安全、环保等信用信息, 形成企业信用档案, 进行信用分类管理, 并整合政府及有关行业掌握的企业数据信息, 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保密的前提下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分析和统计等服务。通过电力行业与政府部门及其他行业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使银行、工商、司法、税务、环保、社保、建设、铁路、航空等部门的信用信息与电力行业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三) 提升电力行业信用服务

1. 有序开展电力行业信用评价。

开展电力行业信用评价工作, 推行分区域分层级授权的信用评价机构管理体系, 依据信用评级分支机构的条件逐步建立、培育和指导各区域电力行业协会开展信用评级工作。依据《电力企业信用评价规范》, 实行“三统一”制度 (统一信用评价标准、统一证书和标牌、统一有效期限) , 提高电力行业信用评价的社会影响和保证公信力。

2. 推动信用服务产品广泛运用。

拓展电力行业信用服务产品应用范围, 提高信用服务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电力行业信用保险、信用担保、商业保理、信用咨询及信用培训等信用服务业务的开展。

四、建立电力行业信用工作保障体系

(一) 加强电力行业信用工作组织建设

要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 统一规划, 整体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有效建立信用工作组织体系, 确保信用工作有专人负责、有管理制度、有考核指标。

1. 电力行业信用工作组织建设。

中电联负责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实施, 加强和完善电力行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下设的电力行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与技术委员会和电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办公室机构职能和人员配置, 加强定期会议联络机制, 提升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完善组织机构管理办法, 规范机构和岗位设置要求。

2. 电力企业信用工作组织建设。

各电力集团统筹安排本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对信用工作的领导, 明确归口管理部门, 设立相应岗位及专兼职人员。推进企业信用管理岗位培训, 建立企业内部信用考核与评价制度, 将信用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将信用建设资金经费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各基层电力企业按照上级公司的总体部署, 设立信用工作归口管理机构, 明确专人负责, 落实信用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 着力提升企业的诚信形象。

各地方电力企业及其他电力企业参照上述要求, 加强信用建设工作组织建设。

(二)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1. 健全电力行业信用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和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 中电联制定电力行业信用建设的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 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公开制度。规范行业信用建设、管理机构 (部门) 和岗位设置要求、信用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和信用管理流程等。各电力企业制定本企业信用建设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信用建设质量控制、测评考核、改进等管理机制。

2. 推进信用标准体系建设。

中电联在制定《电力企业信用评价规范》等行业信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 逐步制定电力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标准、信用评价机构规范标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标准等行业信用管理标准, 逐步形成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信用管理标准体系。

(三) 加强培养电力行业信用专业人才

1. 加快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专家库建设。

电力行业要加强信用专家队伍的建设, 培养信用专业骨干力量, 指导企业开展信用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多形式的信用专项培训, 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与行业信用建设相适应、专兼职相结合的信用专家队伍, 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2. 加强培养企业信用管理师。

企业信用管理师对于提高企业信用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企业要把信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制定信用培训制度和方案, 逐步设立信用管理岗位。

(四) 建立有效采信保障机制

信用信息和信用等级的采信是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手段, 电力行业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 电力企业要在市场准入、工程招标、电量交易、物资采购以及评级评优等工作中, 查询相关企业信用报告, 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

信用行业 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评级 金融债 二级资本债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营态势良好,商业银行纷纷通过发行金融债、次级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运营资金和资本。本文将对2013—2014年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情况进行分析。

银行间市场受评银行主体评级概况

截至2014年9月10日,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债券且债券尚在存续期的银行(以下简称发债银行或受评银行)共有88家,较上年末增加8家。发债银行涵盖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银行等。从2013—2014年1发债银行主体信用等级分布来看, AA-至AAA级之间银行数量分布较为均衡,AA+和AAA级银行数量几乎占据了近50%,A+级银行数量则相对较少(见表1)。

在88家发债银行中有8家银行拥有双评级。其中,评级机构2对于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给出了AAA的主体信用等级;两家评级机构均给予天津银行AA+的主体信用等级;而对于重庆三峡银行,联合资信评定其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正面,中诚信则给出了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的级别。

商业银行主体信用等级迁徙情况

2013年和2014年,分别有19家和16家商业银行主体信用等级(含评级展望)出现调整,分别占期末受评银行总数的23.75%和18.18%(见表2)。近两年受评银行中均没有出现评级下调的情况。不同的是,2013年涉及级别调整的19家银行均为主体信用等级上调一个子级;而2014年的情况是,11家银行主体信用等级上调一个子级,另外5家银行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正面。其中,A+上调至AA-、AA-上调至AA、AA上调至AA+这三档级别调整相对较多,而近两年由AA+上调为AAA的仅有1家(渤海银行),说明评级机构对于AAA主体级别的给予仍较谨慎。在涉及级别调整的银行中,有6家银行的主体级别连续两年得以上调,分别为吉林银行、重庆银行、张家口银行、重庆三峡银行、德阳银行及乐山银行。

近两年来涉及级别调整的主要为城市商业银行。其中,2013年主要是省级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等级得到提升,2014年主要是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等级得到提升,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主体级别则相对保持稳定。从相关评级报告反映的内容来看,各家评级机构调整受评银行主体级别,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受评银行主营业务保持较快发展,品牌价值、财务实力及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二是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宏观经济呈现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三是增资的完成使资本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信用评级情况

2013年7月25日,天津滨海农商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总额为15亿元的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成为全国首只符合二级资本工具合格标准的银行资本债券。此后1年多的时间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已成为商业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常规方式。截至2014年9月10日,共有24家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券,其中包括5家国有商业银行、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城商行及5家农村商业银行。

从评级结果来看,对于5家国有商业银行,各评级机构对其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均给出了与主体信用等级相同的级别;对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资信和中诚信给出的债项级别均较主体级别下调一个子级,大公对中信银行二级资本债的评级与其主体级别保持一致,对民生银行二级资本债的评级则较主体级别下调一个子级,而新世纪对于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二级资本债给出的级别均与其主体级别保持一致;对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各家评级机构给出的债项级别均较相应的主体级别下调一个子级。此外,中诚信在对光大银行2014年的跟踪评级过程中,将后者次级债券(偿付顺序与二级资本债相同)信用等级由2013年的AA+调整为AAA,主体信用级别仍维持AAA,这也是2014年唯一一家在保持主体级别不变的基础上,债项级别被调整的银行。

二级资本债券是被中国银监会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所认可的二级资本工具,可以用于补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二级资本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在发行人的其他负债之后,在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之前,除非发行人进入结业、倒闭或清算,投资者不能要求发行人加速偿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二级资本债券设有全额减记条款,这使得二级资本债券具有更强的资本属性和吸收损失的能力,一旦触发全额减记条款,二级资本债券的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损失。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应体现出其资本属性和相应的信用风险。

影响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近年来商业银行主体信用等级呈现比较明显的向上迁徙特征,这与商业银行整体运营态势良好、综合财务实力整体提升的趋势密切相关。银行业整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业在国民经济或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必要时获得政府或股东支持的可能性较大;二是通过持续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银行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三是主营业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财务状况持续向好,业务结构的改善推动行业盈利水平得到提高,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资本保持充足水平。

此外,在对商业银行评级过程中,现阶段几个突出的风险点已成为评级机构的关注点:一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前几年巨量信贷投放对资产质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显现,部分地域和行业内的信用风险比较突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将带来相应的减值准备计提增加,这对商业银行利润将形成一定的挤压。二是非标类投资资产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部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普遍不足。同时,部分银行利用同业业务进行高杠杆扩张,使其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随之上升。三是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商业银行原本享有的保护性利差水平有所收窄,盈利增幅相应有所放缓,未来银行业盈利增长面临压力。四是近两年金融行业反腐工作的推进,从侧面体现出商业银行在内部管理方面仍存在缺陷,而反腐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也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主体级别的迁徙主要取决于其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资产质量的稳定性及盈利的持续增长性。

注:

1.对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评级情况的统计期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10日,全文同。

2.此处所述评级机构包含联合资信、中诚信、大公国际及上海新世纪4家。

作者单位: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罗邦敏 廖雯雯

信用行业 篇12

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行业管理是为了规范行业行为, 协调同行利益关系, 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 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简称中建金协) 联合相关协会制定了《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及有关配套文件, 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协助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做好建筑门窗的行业管理, 通过建立行业企业信息、行业企业诚信记录档案, 实施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登记, 引导会员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经营体系, 促进建筑门窗产品生产、安装质量的提高, 给建筑门窗产品用户提供选择参考, 促进建筑门窗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及有关配套文件, 内容从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的组织、企业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方式及有效甄别, 实现对会员企业的行业动态监督与管理, 完善企业生产经营诚信记录, 最终实现会员企业的行业诚信评价和信用管理, 从而规范会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市场行为, 自觉提高产品生产和安装质量, 规范市场行为, 让产品需求方找到所需要的产品, 建立公正、公平和有序的行业市场。

中建金协联合相关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编制《建筑门窗招投标实施细则》和《建筑门窗采购、施工合同范本》等标准, 作为资格管理的一部分, 规范市场、业主、企业的市场行为, 改变建筑门窗行业市场经营无据可依的现状, 从为行业提供针对建筑门窗特点的指导标准, 规避业主方和企业方的市场风险, 做到规范市场。

根据人社部2015年7月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015年版) 》, 编制完成国家职业资格规划, 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相适应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指导意见, 主管部门委托中建金协组织编制《建筑门窗企业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培训标准》, 编制标准的培训教材, 为建筑门窗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提供系统的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诚信监督, 逐步提升建筑门窗行业产业工人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 从而提高建筑门窗行业生产和安装的质量, 技术工人资格为全国统一标准, 从而使建筑门窗行业技术工人稳定有序流动, 提高技术工人素养持续性的提高。

按照行业管理的需要, 依照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刚要 (2014-2020) 》, 根据《建筑门窗企业行业资格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及有关配套文件, 中建金协启动《建筑门窗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和《建筑门窗行业信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标准的起草制定, 逐步实现对与建筑门窗行业相关的建筑门窗使用的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建筑门窗生产企业、建筑门窗分销企业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材料供应商等形成有效的信用评价和管理, 保护好守法经营的企业, 建立“良币驱逐劣币, 失信惩戒”的市场规则。

依据中建金协联合相关协会制定的一系列行业规范及有关配套文件, 建筑门窗行业资格登记工作开展以来, 已经有1200多家会员企业获取行业资格, 同时建筑门窗行业资格已经在山东、江苏、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推广使用。本资格为业主方在招标过程中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 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中建金协为使行业资格在市场中有序应用, 联合相关协会对获取行业资格的会员企业开展动态监督与监督工作,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 加强企业和业主方市场诚信记录的登记, 使会员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行约行规, 规避市场风险, 健康发展。

建筑门窗行业资格工作, 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开展, 中建金协本着行业资格共同维护的原则, 与建筑门窗行业有关的相关社会组织共同推广, 同时本着信息公正、公开的原则, 建立行业资格得登记和信息查询信息平台, 发布行业资格企业以及企业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资格信息, 开放资格有关信息的查询和使用, 强化社会监督。

上一篇:指纹技术下一篇:工作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