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教育

2024-09-08

信用教育(共12篇)

信用教育 篇1

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中, 我国亟待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体系, 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加快高等院校信用管理人才培养的推进速度, 满足中国实现全方位尤其是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 已迫在眉睫。信用管理专业教育是信用管理人力资源的基础, 发展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培养和造就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 高校信用管理专业虽还刚刚起步, 但其发展势头异常强劲, 已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文章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论证了建立有中国特色信用体系, 加紧培养信用管理人才, 强化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建立中国特色信用体系

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中, 我国亟待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体系, 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2010年6月27日, 在新华社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信用评级高峰论坛”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吴红警告说, “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 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 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它通过对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进行评价, 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经济决策, 直接关系到金融产品的定价权, 并影响一国信贷市场利率及汇率形成, 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它的定价功能使评级机构掌握着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生杀大权。

迄今为止,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市场洗礼, 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四家全国性评级机构, 有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中国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 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 大肆收购这些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 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2006年, 穆迪收购中诚信49%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 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51%, 实现绝对控股。同年, 新华财经 (美国控制) 公司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 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2007年, 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穆迪、标普、惠誉三巨头也都曾提出对大公控股或控制经营权, 但都遭到拒绝。这样, 目前中国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除大公始终坚持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外, 其余已经或正在被美国控制。

美国评级机构目前对中国评级市场的控制, 直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美国评级机构有意压低中国的信用级别, 增大了海外融资成本。如:2003年底, 正值中国银行业谋求海外上市之际, 美国标准普尔宣布维持其十年来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BBB级, 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还将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级别都评为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垃圾等级”, 同时美国评级机构又高调肯定境外投资者参股中国银行, 使其在与中国商业银行谈判时压低价格, 为国际垄断资本攫取中国的国有资产大开方便之门。据最新统计, 仅2006年, 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赚了7500亿, 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 保守估计, 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

令人担忧的是, 美国评级机构往往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 在美国本土评级时, 主要依据被评估公司自身或经美国会计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 但是, 对于美国以外的企业, 除少数进行“自愿评估” (需要付费) 外, 大多数则依据评级机构的独立评估。另一方面, 这些评级机构对美国本土市场存在的问题经常视而不见, 而对他国尤其是美国不喜欢的国家的资本市场动态往往“明察秋毫”。2001年底, 美国资本市场爆发了一连串知名、巨型公司财务欺诈丑闻, 三大评级机构也备受质疑。连美国国会和联邦调查人员都出来指责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职, 没有在“大厦将倾”之前发出警告。安然公司造假始于1997年, 而信用评级公司在安然申请破产前4天仍然把其债券评级为有“投资价值”。2000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发行次级债以来, 各评级机构就一直认定其与普通抵押债券的风险并无二致, 并给予最高信用评级, 这直接刺激着次级债市场爆炸式的增长。然而从2007年春季开始, 各评级机构开始将新发行的次级债的评级调低, 在7月份以后又大范围调低几乎全部次级债券的评级。仅在2007年7月10日一天, 穆迪就调低了超过400种此类证券的评级, 标准普尔在同一天将612类证券列为“观望”, 并在随后两天内调低了大部分证券的评级。这也就成了次级抵押债权危机造成全球范围内投资者恐慌的直接导火索。

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德、法、俄、日等国纷纷制定相关法规, 扶持保护本国评级机构发展。这不但促成了世界各国对如何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国家信用体系这一现实问题的普遍反思, 随后也使得许多国家增加了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国, 如果没有评级话语权, 也就没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市场定价权。因此, 必须加强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 我们须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管理体系, 才能更好地控制风险, 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加快高等院校信用管理人才培养的推进速度, 满足中国实现全方位尤其足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 已迫在眉睫。

二、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培养信用管理人才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没有信用关系作基础, 是难以建立一个高效而完善的市场机制的[1]。在当代欧美发达国家,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十分健全, 信用法律制度非常完善, 信誉良好的征信服务极为普及, 这些都保证了信用交易得以健康发展。据统计, 在欧美国家, 目前个人信用消费已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10%以上, 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80%以上, 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 我国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信用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企业间的交易方式已经从以现金方式为主, 向以信用方式为主过度, 消费者个人信用也有了很大发展。信用管理行业, 如征信服务业、资信评估业、信用担保业等, 逐渐发展起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需要: (1) 以诚信文化建设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2) 完善行业信用记录, 加强对不讲信用行为的惩罚力度; (3) 建立健全全国范围的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 (4) 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懂信用、懂管理、有技能的专业人员,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征集分析信用信息数据, 制定执行信用政策, 加强信用管理, 防范信用风险, 以实现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据国家商务部统计, 到2015年, 我国将至少需要50万名信用管理经理, 200万名信用管理人员。特别自国家劳动人事部门公布信用管理师这一新的职业类别以后, 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管理部门, 因此, 信用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极大。

目前, 国内已经建立了一些信用管理服务企业, 如征信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 但是多数企业都惨淡经营, 本来到手的生意眼睁睁被国外的信用公司揽走, 根本原因是缺乏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信用管理人才由于具备信用管理专业知识, 理论功底扎实, 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较强, 且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和法则, 掌握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是能够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与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沟通的高层次金融管理人才而倍受市场青睐。此外, 像银行风险管理也需要大批的信用专业人员。据业内人士称,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信用机构能达到国际认可, 为国内银行进行适合国情的评估。而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提供可靠的信用管理, 因此, 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以及使用专业人才是当务之需。同样, 政府的服务机构需要大量的熟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 政策和法规, 懂得信用管理国际惯例及相关法律、规则的专职信用管理人员。比如, 各级工商部门都需要这类信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经营资格、资质的认证和评估工作, 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也需要这类信用管理人员核定相关的职业标准, 加强对该领域的规范管理。由此看来, 随着信用体系的建立, 这些机构都会成为将来信用人才的“消费群”[2]。

三、借鉴国际经验, 大力发展信用管理专业教育

自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 中国经济就开始了全面融入世界的过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的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也必须借鉴欧美经验, 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形的信用管理产业发展经验、健全的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现成的有关信用管理专业术语、机构、运作与发展模式, 走规范发展的道路。

信用管理专业教育是信用管理人力资源的基础, 信用发达的国家都高度重视信用管理的教育。发展信用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培养和造就信用管理专业人才。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行业的工作岗位分布于各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资信调查、市场调查、信用评级、数据库、信息检索、信用管理咨询、统计模型、信用管理教学、信用管理法律咨询、信用保险服务、财产评估保理服务、专业软件开发等技术或技术服务岗位, 以及市场开发、信息产品生产、销售、客户服务、商账追收、风险控制、现场调查的制造和服务性岗位。美国的长春藤大学之一的达特矛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硕士生, 美国的国家信用管理协会 (NACM) 在达特矛斯学院内开办的信用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 主要以培养大中型企业的各级信用管理经理人员为目标[3]。纽约大学金融系长期进行世界领先的资本市场和企业信用的教学和研究。欧洲有专门从事信用管理教育的“信用管理学院 (ICM) ”, 它只教授信用管理学科的课程, 培养信用管理专业的硕士生, 比如英国的里斯大学 (Leeds University) 。

除研究生水平的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以外, 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还在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适合在资本市场上从事信用管理服务的专业人员和市场调查专业人员选修的风险管理、市场调查、资信评级等课程。美国的一些学校和专业机构, 还开设中初级信用管理专业课程, 以及信用管理专业的函授教育, 适合在职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和消费信贷放贷人员学习。课程的设置注重企业实践和实用性。通过函授教育取得的学分, 也可以取得NACM的认可, 有资格参加信用管理从业执照考试。

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职业教育一般采用专家给企业部门进行短期培训。其中提供职业执照的培训是信用管理的主流培训。美国的国家信用管理协会分别设有三个级别的从业人员执照:初级信用管理业执业 (CBA) 、中级资深信用管理业执业 (CBF) 和高级公证信用管理主管 (CCE) 。在英国, 信用管理学院 (ICM) 是唯一在信用管理方面提供专业执照的机构。该机构的教育计划经过精心设计, 向信用从业者提供他们的执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并提供认证考试。国外一些大型的征信专业公司如邓百氏公司也进行一些信用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 它们比较注重教授信用分析、信用管理和商账追收的各种实用技术。穆迪公司提也供资信评级的培训课程。此外, 研讨会和企业内部培训也是常见的形式 (如花旗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培训课程和研讨会) 。

除了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以外, 还有远程教育。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很多教材被做成光盘版, 并且通过网络学院提供信用管理课程, 从而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 以满足市场对信用管理的需求。在美国, 已经开始出现网络学院, 提供“风险管理”等课。

信用管理的研究方面。国外信用管理的科研主要分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信用管理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信用管理有关法律、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哲学、信用管理对于企业和社会伦理的影响等。信用管理的应用研究包括资信评级的数学模型及新技术手段、新服务方法、行业标准等。各种专业基金支持的研究项目、高等院校、专业协会、信用管理专业公司、专业评级公司、银行和金融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大企业的研发部门, 共同构成了信用管理研究的主体。

借鉴国际经验, 配合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 依托高校, 开设信用管理专业, 培养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为此, 2002年教育部正式将“信用管理专业”列入高等教育的目录外专业学科, 并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作为首批开设此专业的院校, 从而拉开了高等院校争夺信用管理人才培养资格的序幕。在我国, 高校信用管理专业虽才刚刚起步, 但其发展势头异常强劲, 已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已有11所高等院校从2002年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它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浙江财经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广东金融学院。2006年6月, 随着上海高校第一批信用管理专业学生 (30多名本科生) 尚末毕业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争抢一空成为事实, 学历正规教育推出的信用管理人才成为企业倾力争夺的“紧俏物资”。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逐渐建立与完善和信用理念、信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然而只有为数较少的高校开设有信用管理专业, 几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而且招生规模有限, 学生就业也大都在这些发达地区, 一些处于边远地区的省市, 社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存在极大需求。开展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教育, 是培养大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2005年3月, 由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申报的“信用管理师”, 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已作为国家职业向社会发布。“信用管理师”作为国家职业的设立, 及作为职业教育的开展, 基于其培养人才所具有的特点, 可较好较快地满足社会信用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成为服务领域宽, 受益面广, 最具成长力的培育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方式。2006年1月, 《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亦经该部批准颁发施行。此后, 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监督指导下, 由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试验性培训、鉴定, 并取得成功, 受到广大信用管理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朱毅峰, 吴晶妹.信用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05) :101-102.

[2]吴晶妹.对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06) :85-86.

[3]林钧跃, 喻敬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03) :146-147.

信用教育 篇2

教育系统肩负着全县3万多名师生的教育任务,教育的成败,教师的示范,师生的诚信将直接影响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为组长的的教育系统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力加强全系统诚信建设工作。

二、积极宣传引导

我局根据教育点多面广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的宜传工作。

(1)从机关做起,结合“干部作风改进年”以及创先争优活动,以建设规范、高效服务的“诚信机关”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关工作作风,减少办事环节,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现场办结率;以方便师生群众、服务社会为原则,采取设立政务公开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真实完整地公布政务公开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办事和决策的透明度。

(2)通过召开校长会、教职工会,积极向教职工传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各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宣传工作,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做到了诚信教育进校园、进课堂。

三、加强诚信教育

(一)加强学校管理

各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为宗旨,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保证了教育公平;坚持民主治校,关心师生生活,诚恳听取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规范招生考试,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阳光招生政策和均衡编班政策,新生入学,坚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划片范围、报名条件、招生程序、录取结果、教师配备、编班情况“八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补课、乱征订教辅资料等热点问题;

学校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工资发放、校务公开等工作中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二)加强师德教育

坚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选聘师德师风监督员6名,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教职工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并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网站留言等方式拓宽监督管理渠道。同时,严格落实师德年度考核制度,为在校每一位教师建立了师德个人档案,把日常监督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作为教师个人评优评优、晋级等依据,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日常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全员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师德标准。今年教师节期间,县上对15名师德标兵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加强学生教育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班会、晨会、国旗下演讲等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的承诺活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勤俭朴素,不吃零食,不乱花钱,不穿奇装异服,不进网吧等。积极开展了征文、演讲、诵读、表演、书画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部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采取无人监考、流动监考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诚信应考进行了实践检验,以考风考纪的好坏来检验诚信教育的成效。

信用教育 篇3

信用社青年员工队伍的主流

上进心强。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深厚的人缘、地缘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福利待遇是诸多青年才俊理想的择业目标,加入信用社,成为一名信用社工作人员对个人职业发展可谓是难能可贵的机遇。他们中大多数青年员工来说,农村信用社就是发挥自身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因此他们倍加珍惜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怀热情地工作,在各自岗位积极发挥自身实力,渴望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职业生涯。

有责任感。青年员工普遍关注信用社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增大的现状下,青年员工更能深刻理解个人和信用社间鱼水相融、唇齿相依的关系,“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观念得到他们一致认可。青年员工对信用社发展的关注,不是停留在抱怨、发牢骚或者唱高调等表象上,而是体现得更加务实,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当前信用社发展与改革面临的困难,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创新举措,有着强烈的企业荣誉感、工作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工作热情高。青年员工告别学生时代,刚走上工作岗位,又初到一个陌生环境,没有了学校和其它方面的约束,新鲜感、好奇心使青年员工工作热情高涨,上进心强,他们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得迅速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尽快地融入到工作和同事们中。

目标定位远。统一招聘的青年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学历起点高,知识面比现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宽泛,思想活跃,说话办事无拘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特点。他们进入信用社,不仅仅希望获得物质的回报,更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可持续更好的发展,渴望信用社为他们搭建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又能通过实践合理定位自己职业规划的平台。

自我意识强。新招的青年员工大部分都是“80”年后出生的,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大多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型员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不喜欢受约束,强调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我价值。正因为他们有知识、有个性,因此流动的意愿和能力也比较强。他们在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和管理理念之后,通常会与自我价值观相比较,看能否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从而考虑是否值得自己为之效力。

工作自律性弱。从日常工作来看,虽然大部分青年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上有所建树。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存在:有的青年员工认为进了信用社就如同进了保险箱,工作上不思进取;有的仅仅满足于日常工作完成,业余时间的精力主要用在上网、逛街、交友等娱乐活动中;还有的对信用社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对信用社的发展缺乏坚定的信心,对自己加入信用社的选择持怀疑态度,影响思想稳定。

对做好青年员工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尊重青年员工。尊重与信任员工是现代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一件重要“法宝”。首先,作为基层信用社特别是县级联社领导要尊重青年员工,使他们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等,用“心”来对待青年员工,让他们在信用社有“家”的归属感,把他们的“心”留住。其次要构建和谐氛围。要形成的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的和睦气氛对于青年员工的成长极为重要,哪种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只能让青年员工无法安心于工作,将心思集中于怎样应对人际关系,长此以往,不但工作效率下降,还导致青年员工对自己对信用社的前途丧失信心。再次要及时肯定成绩。基层联社要为青年员工提供发挥的工作平台,对其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遭遇挫折时,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青年员工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工作出色的青年员工给予公开的表扬,对青年员工的努力表示诚挚的肯定;安排一些给他们展露才华的工作机会;经常给青年员工一些有吸引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等,为青年员工营造“被重视”的氛围,激发青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最后要加强联系沟通。基层联社管理者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沟通,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地真实想法,让他们有机会得以宣泄,释放工作、生活、心理上的压力,并根据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源头上驱除他们在工作中的心理障碍、消极因素和打消不良念头,为青年员工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搭建互动平台。青年员工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个群体,其优势和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培养上,要看到其长处,发挥其优势,因势利导的为其搭建成才成功平台。一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竞争机制,真正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励机制,为青年职工发挥自身价值创造条件。二是增强员工职业信心。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引导青年员工及时审视自我,给自己明确定位,确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分析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正确引导使青年员工能够确信他们有能力在农村信用社这个大家庭中施展抱负,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积极性。三是搭建成长成才舞台。成长成才是青年员工的根本需求,激励机制工作要以培养与引导青年的成长成才为立足点,要广泛开展技能测试和业务技术比赛,为青年员工展示技能、施展专长、切磋技艺搭建平台,让他们谈人生、论改革、讲发展,树理想、展才华、比进步、比贡献,从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成长。四是关心青年员工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工作中去。五是加强岗位的流动。可以采取为青年员工提供岗位交流的机会,让其在多个岗位进行尝试与实践,提供舞台让青年员工展示其才能,力争将其培养成能胜任多个岗位的“多面手”。

抓好教育培训。一是注重兴趣培训。目前大多信用联社都侧重于业务技能、相关制度与管理规定方面的培训,而往往容易忽视了对员工兴趣爱好的引导。可根据青年员工知识面广、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富于开拓和创新等特点和优势,改进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多进行启发疏导,不断提高青年员工的政治理论素质。二是开展心态培训。对于新入社的员工开展入职心态方面的培训,有助于帮助新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消除企业与员工在认识上的隔阂,促使新员工以较快速度融入企业,把“心”放下,做到心里有“底”,真正把心态端平放稳。三是组织业务培训。针对青年员工基础素质的差异和各自承担的职责不同现状,培训一方面要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可采取岗位练兵、个别辅导、传、帮、带等形式,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另一方面采取集中组织培训、推荐外出培训、支持参加技能特长训练和各种从业资格教育等方式,提高青年员工业务素质。

形成骨干带动。明确部门、信用社领导的“传帮带”责任,由联社设立一些规定动作,将责任培养的目标考核实绩纳入单位负责人履职考核,全力助推人才培养。如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听取他们对重要业务的汇报,鼓励他们发表观点和见解;组织安排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不良贷款清收、贷款考察等活动,检验他们的业务实战能力;通过安排参加重要会议、阅看重要文件、有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活动等,强化青年员工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同时,每位培养人都建立了培养记录簿,每月进行一次谈心活动,定期召开座谈会,对每一个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表现好的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发挥优秀青年员工的骨干带动作用,基层联社要从现有的员工中选择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作为“导师”,与青年员工进行“一帮一”的结对帮扶,让青年员工与模范人物“亲密接触”,激发青年员工向优秀员工学习的热情,同时尽快掌握工作所需的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

健全激励机制。为保证青年员工健康顺利成长,基层信用社和县级联社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全力推进竞争激励用人机制,注重选派青年工员工到重点工作、重点岗位接受锻炼,为他们创造独立承担各项工作的机会,如协助部门领导处理一定范围的工作,参与部门工作计划的制定、工作效率的管理和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同时,在抓好传帮带、保证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上,对在同一部室、同一岗位工作1年以上的新,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轮岗交流,让他们接受多岗位实践锻炼,丰富阅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试考核中成绩优异的新招青年员工,纳入后备人才库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员工实行优先报名、优先聘用的优惠政策;在基层锻炼2-3年以后,经过考核考察,按综合考核结果分批进入机关锻炼,通过进行为期2年的强化跟踪培养,做到“成熟一个提拔一个”。

关心政治进步。青年员工大都思想进步,渴望加入党组织,基层信用社和县级联社各级党组织要为他们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创造必要的条件。基层党支部承担着培养、教育和考察一线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职责。许多事实说明,哪里的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得好,威信高,那里的群众就政治热情高,申请入党的人就多。因此,基层信用社的党支部应认真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在党外群众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成为青年员工学习的表率,使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信用教育 篇4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卡,信用教育

近年来, 我国银行业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根据人民银行2013年3月19日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年末, 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数量为3.31亿张, 环比增长4.2%, 同比增长16.0%。从该数据可见, 在我国当今社会中信用卡刷卡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得到了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可。自2004年9月广发银行与金诚信用公司合作开发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以来, 我国的大学生与信用卡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是银行主动向大学生推销信用卡, 到现在大学生们主动办理信用卡。可以说,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们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使用者的新生力量,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接受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支付工具。校园成了各大银行的必争之地:各银行为了扩大本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的市场占有份额,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都推出了具有本银行特色的大学生信用卡, 为大学生提供金额不等的消费透支额度与现金透支额度和其他种类的金融业务。

大学生们广泛使用信用卡, 扩大了发卡行的信用卡业务量。新时代的大学生青睐时尚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工具, 随着大学生们毕业后因为找到工作而逐渐获得独立经济地位, 他们必将成为信用卡使用者的中坚力量。当然, 我们也要看到, 新时代的大学生这群时代弄潮儿的不足, 他们在信用卡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

一、大学生信用卡使用中的问题

信用卡在大学校园中不仅是时尚的身份象征, 信用卡本身也有很多优势在吸引年轻的大学生们:例如申请办卡时有礼品;使用信用卡能先消费后还款;信用卡消费有积分, 积分能换礼品;我国不少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是双币卡, 学生们申请出国留学报考雅思、GRE、托福、ACCA等国际性的考试需要支付外币时可直接用信用卡进行外币的支付, 不用到银行兑换外币, 还款时则可以按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归还;大学生们在网络上消费时更是将信用卡作为首选的支付工具。此外, 信用卡可以省钱也是吸引大学生们的因素:如招行有异地转款免手续费, 每月一次免息取现的政策, 虽说每次省下的金额有限, 但几年大学生活后节省的费用也是一笔可观的资金。此外发卡银行通过电子或纸质账单发送广告, 一些产品价格优惠, 大多数产品都能分期付款, 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无形的诱惑。据某高校学生做的一个《关于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现状及消费观调查》的结果有60%左右的在校大学生正在使用信用卡, 还有更多的大学生准备申请信用卡。

大学生们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办卡目的不明确, 随意申请信用卡。

大学生们申请信用卡时, 部分同学对信用卡的特点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在申请信用卡时目的不明确, 当前大学生申请信用卡的原因有以下情况:第一, 为了获取办卡礼品。不少大学生看到有毛绒玩具, 乐扣水杯、小工具箱等礼品, 本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 立即填写申请表。第二, 从众心理。不少学生看到别的同学都有了信用卡, 觉得自己不办一张好像跟不上时尚;第三, 为了获取积分换取礼品。有学生认为, 信用卡消费能积分, 申请信用卡开卡时, 发卡银行能赠送一定数额的积分, 反正有些商品是一定要消费的, 使用信用卡支付与现金支付相比, 不仅能先消费后付款, 还能预防现金不足时的消费需要, 此外使用信用卡消费, 还能额外获取积分以换取礼品, 所以不少大学生们认为不申请一张或几张信用卡简直是浪费资源, 这种思想导致他们盲目、随意的申请信用卡。

2. 信用卡开卡率低。

不少大学生申请信用卡的原因单纯是为了获得办卡礼物, 获得申请的信用卡后担心由于支付年费等问题而不愿意开通信用卡, 使得信用卡成为“睡眠”信用卡。据统计信用卡的材料费等制作成本大约每张为一元人民币, 但包括发行人员工资、推广费用等每张信用卡大约要支付50元左右人民币, 规模较小的银行发卡成本相对来说则更高。“睡眠”信用卡的存在占用了发卡行的资金, 浪费了大量社会资金与资源。

3. 缺乏理财观念, 不能及时还款而成为“卡奴”。

许多年轻、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超出自己的经济实力盲目消费。许多大学生缺乏理财观念, 对透支后不能及时还款的后果认识不足, 特别是信用卡刷卡消费和现金消费给人带来的效果是不同的:信用卡消费时没有付钱的真实感觉, 难以控制消费欲望, 待银行下发账单后才意识到花了不少钱, 这时大学生才有入不敷出的感觉。如有报道称武汉某大学生为了购买iphon4手机透支四千多元, 为了归还欠款, 被迫在校外长期兼职影响了学业。作者在与多位大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不少大学生无力归还欠款, 通过多张信用卡透支取现相互归还, 即使这样拆东墙补西墙还是无济于事, 这些学生沦为“卡奴”, 这些债务大多以家长代为还款而告终。

4. 透支无法偿还, 造成银行罚息并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信用卡既可称为持卡人的支付工具, 也可以成为持卡人的信用记录。如果大学生消费、透支现金过多而无法偿还, 银行将此行为视为恶意透支, 银行可以按法律程序追诉所欠资金及利息, 该学生的信用记录里也会留下不良记录, 这将影响他以后申请各类贷款、保险等业务。

二、加强大学生在信用卡使用中信用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在信用卡的申请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综合来说都是没有信用意识, 忽视经济学中信用的重要性。“信用”一词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存在不同的含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 “信用”是指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 使受信人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得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可以说在银行与大学生的信用卡发行与使用的关系中, 银行是基于一种信任而给大学生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 允许他们先透支消费或支取现金, 在一定的免息期之后再付款。经济学含义的信用, 实质是社会学含义的信用中融入了可以以货币衡量的商品、货币、服务, 也就是说在经济社会中, 如果某人拥有信用可以以某种条件获取一定的商品、货币或服务。可见信用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对大学生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加强信用教育是十分必要。

1.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是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必然要求。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崇尚诚信, 信讲用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 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古人说“言必信, 诺必诚”;我国古代也有“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等相关内容的格言。大学生们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载体, 又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们的传统道德文化教育, 倡导讲信用, 遵守诚信。在大学生中加强信用教育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促进大学生群体对我国诚信的主流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延续。他们是即将承担社会责任的中流砥柱。

2. 对大学生开展信用卡使用中的信用教育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要求。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该决定规定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应符合诚信友爱的总要求。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012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还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根据十八大的精神, 党中央当前已经将我国社会中诚信建设的重要性放在党的建设任务的高度。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 在经济发展迅速、特殊时期社会活动中讲究信用的重要性更不容忽视。诚实、讲究信用既是公民的一种义务, 也是公民对自己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的一种承诺。高校大学生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且即将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群, 对他们加强信用教育意义重大, 在信用卡日益普及的社会里这种教育不仅必需而且必然。

3. 开展大学生信用卡使用中的信用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有助于培养具有理财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社会成员,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努力。大学生们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产生前面所述的众多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关的金融知识和信用概念。在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年代里, 对大学生们开展信用教育, 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合理运用信用卡, 培养理财观念, 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在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信用教育中, 社会各界不仅要对他们普及银行信用知识, 教育他们正确运用现代金融支付手段, 更要指导他们合理规划长期与短期的财务需求,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使大学生们掌握科学管理自身财务活动的知识与技巧。通过这些方式, 我们不仅能帮助大学生预防使用信用卡中出现的问题, 而且更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信用观念、理财观念, 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成员, 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三、对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加强信用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加强信用卡使用中的信用教育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从发卡行、学校、家长、学生本人到整个社会舆论等综合方面为大学生们开展一个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信用教育途径

1. 发卡银行加强对大学生信用教育, 对大学生普及信用卡知识、强调信用意识。发行信用卡的银行与申请了本行信用卡的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他们既是产品的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又是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互惠互利、共荣共损的关系。因为发卡行发行某张信用卡并不是发卡行的目的, 其目的是申请人 (大学生) 持续的对这张信用卡进行使用, 在用卡人 (大学生) 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获得相关收益, 如透支现金的手续费、透支利息持卡人 (大学生) 未及时还款或在最后还款日未足额还款时收取的利息;持卡人 (大学生) 提前还款时资金占用利息;收取持卡人 (大学生) 所消费的商家支付的手续费等等。因此, 对发卡银行来说, 作为客户的大学生如果在信用卡的使用中存在不遵守信用规则, 透支消费不能及时还款并导致最终成为恶意透支人时, 最终承担坏账结果的还是银行本身, 因此可以说, 如果大学生信用缺失, 银行最终也会受到损失。发卡银行应对大学生应加强信用卡用卡知识的普及, 强调信用意识的重要性。

2. 商业银行应加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中的信用教育, 使大学生对违反信用卡义务将承担何种不利后果具有明确的认识。很多学生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不遵守信用造成的不利后果只有模糊的认识, 但对具体的不利后果并不太清楚。商业银行应对不遵守银行信用造成有以下不利后果进行宣传:第一, 支付高额利息。大学生们在使用信用卡时, 先消费后付款, 如果不能及时还款, 商业银行会从消费行为的记账日开始计算利息, 即使大学生在最后还款日前归还了部分消费金额, 银行也会对所有消费金额收取利息。例如3月21消费3000元, 归还了300元, 还有2700元未归还, 银行也会收取从银行记账日到归还所有资金的时间段内收取利息。第二, 多次不及时归还资金, 银行会在大学生信用记录中注明, 最终影响到该持卡人在发卡银行个人的信用记录。大学生将来在其他银行进行借贷等活动时原发行信用卡的商业银行的信用记录也具有借鉴作用。这些记录会对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进行其他财务活动造成阻碍。第三, 大学生每年没有按发卡银行规定的次数刷卡消费, 将要支付高额年费。银行对于本银行的信用卡客户一般会在使用信用卡的第一年免年费从第二年开始要收取几百到近千元的年费, 除非该持卡人在当年按银行的规定, 使用该信用卡进行消费并刷满一定的次数。因此, 广大大学生应该关注发卡银行对于信用卡使用满一年之后免年费的刷卡次数, 避免未按规定使用信用卡而需支付的高额年费。

3. 高等院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提高大学生们的“财商”意识, 培养理财活动中的信用意识引导。高校是大学生们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场所。我国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系统、有效地培养过学生的理财意识。大学生们对透支消费后如果不及时归还欠款的后果不明确。“财商”是现代社会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在美国, 孩子从3岁起就要学习辨认硬币和纸币, 从10岁起学习储蓄, 11~12岁时要学会制定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 懂得并会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美、英等国在中学阶段就开设了必修的理财技能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指出, 教会学生一些个人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他说:“我们要改善中小学的财经教育, 帮助年轻人不至于做出错误的财务决定。”

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经济学、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会学习到经济、金融专业理论课程, 这些课程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掌握本金、利息、贷款期限等专业知识。但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来说, 加强对他们进行与个人财务活动相关的经济及金融知识的普及十分必要。学校可以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大学生理财教育:为学生开设有关理财的选修课程, 例如《理财学》、《创业与理财》、《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等具有知识性和实用性课程, 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理论知识。对大学生们开展相关课程, 可以促进大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知识,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4. 家长关注大学生的生活, 培养大学生的勤俭节约习惯, 引导大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思想、增强大学生对自身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感。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 家长的观念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引导作用。家长应关注身处大学校园的孩子的生活状况, 对他们的财务活动加以关注, 提出合理的意见。我国的经济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 我国社会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转型的时段, 大部分的家庭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此外, 我国的计划生育制度推行多年, 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中国的家长大部分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传统思想, 在经济上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这与西方国家的家长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西方国家家长大多主张孩子的独立, 尽可能的让孩子自食其力。我国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绝大多数还是依靠家长的资金支持, 可即使是这种国情, 我国的家长们还是应借鉴西方家长的观念, 具体的来说, 我国的家长们应做到下面的几点:第一, 合理的指导孩子的消费观念,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 引导孩子在消费时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 进行理性消费。第二, 家长应关注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这种新型消费工具的使用状况。家长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的消费物品、消费金额、及时还款等情况及时掌握, 并对孩子提出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教导孩子消费后应及时还款, 建议孩子不要超出自身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消费, 预防不能及时还款导致影响个人信用。

5. 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使用过程中遵守信用的法制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信用卡使用中不守信用的法律后果了解匮乏。对于大学生透支后无法偿还的或恶意透支行为, 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都做了相关规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21条的规定, 信用卡的持卡人现金透支时没有免息期, 自银行记账之日起按每日万分之五的利率收取利息;消费后未及时还款、超出免息期的, 该消费金额自银行记账之日起按规定利率计算利息。该办法23条规定“发卡银行对贷记卡 (贷记卡即为信用卡——笔者注) 持卡人没有偿还最低还款额和超信用额度用卡的行为, 应当分别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超过信用额度部分的5%收取滞纳金和超限费。该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恶意透支的可以根据我国的《刑法》相关规定处理。《刑法》196条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罪, 数额较大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可并处罚金。银行、学校应对大学生开展此方面的法制教育, 通过讲座、案例等形式普及信用卡使用的法律知识。

6. 社会舆论应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思想与重视个人信用思想的引导。社会舆论对整个社会的思想具有舆论引导作用。作为对新生事物极度敏感的大学生们来说, 社会前沿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是无形的和巨大的。新闻媒体应对诚信、信用等传统美德多加以宣传, 弘扬美德, 鞭挞不讲信用的社会现象, 对大学生们信用思想的培养进行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2月, 第23卷第1期

信用社员工警示教育工作箴言 篇5

信用社员工警示教育工作箴言

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正在进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各社在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方面,为使员工对此项工作深入人心,编制了部分员工工作箴言,在全社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利用在工作交流学习的机会,对这些箴言进行了收集,并结合信用社实际对部分箴言进行了略微的改动。现将这些箴言列出,希全省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员工予以借鉴和共勉。

1、宽容违法是最大的违法,放任违规是最重的违规。

2、对违规行为忍让,就是对银行员工的加害。

3、内控制度是平安金融的防火墙,经营规章是信用社员工的护航舰。

4、从他人的过失中找到一个教训,等于为自己规避一次过失。

5、内控警钟一日不敲,经营阵地就一日难宁。

6、工作多一份严谨和警醒,经营就少一些漏洞和风险。

7、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自觉养成依法合规操作习惯。

8、日常没有法纪观,到时定要受可怜。

9、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合规经办,难规避风险。

10、车行千里,安全是保障;办业务万笔,规章是靠山。

11、遵守法律,合规经营是每位信用社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12、依法合规经营是立社之本、治社之本。

13、违规操作隐祸患,合法经营结硕果。

14、以违规操作为耻,合法经营为荣。

15、法为经营之矩,规为行为之则。

16、风险在我手中,内控在我心中。

17、告别违规,远离风险。

18、内控优先,制度优先。

19、小错不断,总是隐患;疏于一时,终将成案。

20、严管,无忧无患;放任,引害添乱。

21、遵章守纪真君子,违规行事祸害人。

22、合规操作合法经营,发展业务提高效益。

23、弦松难防事故隐患,违规难创发展绩效。

24、经营多风险,守规方可免。

25、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缺少制度必酿风险。

26、制度规范操作,规章约束行为。

27、弃违规操作陋习,做合规经营典范。

28、铁规章可保驾,铁制度能护航,铁算盘精算账,抓内控促发展,定规矩成方圆。

29、内控管理排首位,优质服务紧跟上;遵章守纪不违法,案防工作不松

朝阳【wlsh0908】整理

懈;恪尽职守创价值,企业精神要发扬;转变观念添信心,总体目标必实现。

30、内控管理不放松,优质服务不落后;遵章守纪不违法,按章操作不违规;日常监督不松懈,务实进取不浮夸;案防工作无小事,常抓不懈定成功。

31、打开窗户,多观察各方风景,发现猫腻,少马虎能保安宁。

32、不学法,乱用纪,路路红灯,懂规章,明制度,事事畅行。

33、钱点清,账记明,心里有塘清亮水;钱糊涂,账混乱,脑中哪来干净泉。

34、依法经营,走遍东西南北;违规办事,难度春夏秋冬。

35、依法走遍天下,违规寸步难行。

36、违规经营少安然,心正行端多自在。

37、以合规经营服人口,以自律操作服人心。

38、割疮不能怕挖肉,惩治不能顾情面。

39、以合规经营保身者智,以违法操作损己者愚。

40、有章不循,案发频频;程序至上,安然无恙。

41、宁可千日空忙,不能一时不防。

42、木受线则直,人要戒则正,敬业方积绩,清风助廉波。

43、内控无小事,安全是大事,防范是要事,违规必坏事。

44、风险是“雷区”,控制是“警示”;“警示”牢牢记,“雷区”远远离。

45、心中一把安全锁,胜过万道防盗门。

46、合规操作是岗位工作的第一要义,防范风险是信用社经营的永恒主题。

47、风险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48、内控先行,步步为赢。

49、贪图一时利,换得一生囚。

50、内控是效益的保证,松懈是风险的开端。

51、为了千日无案件,不可一日不防范。

52、要我遵章是爱护,我要遵章是觉悟。

53、隐患胜于明火,防患重于泰山。

54、为一时私欲伸手,以一生时光悔悟。

55、为了千日不发案,不可一日不防范。

56、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57、制度是经营的基石,规范是操作的生命。

58、防范操作风险警钟长鸣,勿忘遵章守纪从我做起。

59、勿存侥幸失荣辱,莫因贪念断前程。

60、严守道德规范,严禁超越底线,严把人生航线,严控操作风险。

61、防懈防怠防风险,防微杜渐;依规依章依制度,依法经营。

62、内控是水,能熄灭欲望之火;防范是墙,能阻挡欲望之势;得失之间往往只有一步这隔。

朝阳【wlsh0908】整理

63、冒险操作坑人害己,违规经营毁社损誉。

64、合规经营是信用社发展的生命线,防范风险是信用社腾飞的护身符。

65、靠制度保质量,靠内控保信誉。

66、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67、制度是根,内控是本,巩固根本,稳健经营。

68、发展是第一要务,控制是第一责任。

69、制度如生命,牢记头脑中,执行要严明,时刻不放松。

70、风险来自麻痹,问题疏于管理,只有严谨合规,才能稳健发展。

71、乘廉洁之船,行诚信之水,怀坦荡之心,抵成功之岸。

72、依法合规促经营,防范风险增效益。

73、本分成事眠也稳;违规经营梦不安。

74、依法经营是防范风险的屏障,合规操作是防低差错的保险。

75、遵章守纪齐参与,共创内控好秩序。

76、依法合规人人遵守,防范风险人人有责。

77、莫把制度当儿戏,莫拿青春赌明天。

78、求发展、创佳绩,内控先行不能松。

79、规范业务操作、维护金融秩序、珍惜职业生涯。

80、精管理出效益,严制度防风险。

81、内控不留死角,安全不留隐患。

82、一时的放纵,酿成终身的悔恨;一时的疏忽,酿成终身的遗憾。

83、人情固可贵,安全价更高。

84、以人情代制度会害人害己,严内控促管理保安全发展。

85、宁可小心万分,不能大意一时。

86、给内控管理足够的重视,给职业生命足够的珍爱。

87、业务学习精益求精、内控管理严格规范。

88、依法合规经营光荣,违纪违规经营可耻。

89、依法合规经营体现管理者之能力,防范操作风险反映操作员之素质。

90、依法合规经营人人有责,防范操作风险从我做起。

91、经营是船,内控是帆。

92、合规经营永铭记,操作风险日日防。

93、防范风险不能忘,内控优先多提倡;内部管理靠大家,人人参与把好关;平时工作三核对,确保账款证相符;临时离柜要签退,磁卡密码须勤换;班前班后查账勤,账款相符一日清;内控提高益处多,业务发展众人笑。

94、熟知岗位风险点,差错事故离我远。

95、思想防线一把锁,赛过箱箱柜柜万把锁。

96、人人守规章,事事讲规范,处处防风险,天天保平安。

97、依法合规经营维社,操作风险防范护己。

朝阳【wlsh0908】整理

98、严查细管纠违规,防微杜渐控风险。

99、争做遵章守纪员,不当风险消防兵。

100、内控制度构建和谐工作环境,防范风险成就美好生活家园。101、禁锢邪念之魂,释放人性之心。

102、铁链,从最脆弱的环节断开;案件,从最疏忽的地方产生。103、有贪恋财之心,必走贪恋财之路,必失贪恋财之命。

104、制度是铁,执行是钢。

105、改陋习、讲规范、排雷区、保安全。

106、安全经营铭心头,依法合规严当头。

107、“八荣八耻”记心中,做人行事背无指。

108、视制度如生命,规范运作助发展;纠违章如排雷,消除隐患保平安。109、人情面子丢一边,制度原则记心间。

110、创一流要高瞻远瞩,控风险须小处着眼。

111、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账账明白;工作圈,交友圈,圈圈清楚。112、强化基础建设,严格内部控制——根深不怕风摇动;实施科学管理,倡导以人为本——干正何惧月影斜。(王树新)

信用教育 篇6

在各营业网点柜台前均摆设征信宣传材料,在宣传栏张贴征信查询流程,在LED显示屏上滚动播出本次活动的宣传口号,客户经理走出柜台,向群众介绍征信知识,号召群众珍爱信用记录从关注信用报告开始,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同时,利用LED宣传车在城区流动播放征信宣传片,增强了宣传效果。

在嘉陵区王府花园广场,嘉陵联社设立了“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服务站,布放了宣传展板,公告了怎样上网查询征信信息,能查询哪些信息和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金融知识,吸引了过往群众前来咨询。宣传人员身披绶带,围绕“什么是征信?如何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怎么在网上查询个人信用记录?信用报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身份证”等问题,耐心细致地向广大群众讲解。

在各贷款客户部,客户经理首先向前来办理信贷业务的客户发放征信宣传折页,讲解征信知识,介绍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向客户普及信用报告的网上查询方法,传递诚信理念,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关心自身的信用记录,关注自身信用行为,在信用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慣,呼吁大家要珍惜信用记录,积累信誉财富。

活动当天,嘉陵联社共100余人参加宣传,接受客户咨询500余人次,散发宣传资料3000余册,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信用教育 篇7

一、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必要性

信用乃立身处世之本, 它代表一种资格和能力, 有信用的人在事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对大学生来说, 信用是一笔无形资产, 恪守信用, 利用好信用资本, 是大学生成功、成才的可靠保障。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 提高其信用意识和诚信道德水平, 在学生中形成“守信为荣, 失信可耻”的共识, 是教育之责, 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环节。

1.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是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 是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求学问题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国家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 经过多次政策调整和机制完善, 取得了显著成绩, 帮助无数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但从实际情况看, 国家助学贷款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中的实施并不顺利, 主要原因是不少大学生信用意识差、助学贷款还款率低, 引起银行对大学生信用的质疑, 影响其放贷的积极性。信用是支撑国家助学贷款的基石, 信用不良必然阻碍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因此,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提高其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是有效防范助学贷款风险、推进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是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实需要。

近些年来, 人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不少大学生不惜弄虚作假, 一些失信行为频繁出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有的修改学习成绩、出具虚假学业证明和就业自荐书, 有的伪造各种获奖证书和等级考试证书, 有的虚构工作经历、恣意违约和毁约, 等等, 令用人单位难辨真伪、防不胜防, 严重扰乱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其中, 除了就业难的客观因素外, 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是重要的主观原因。因此,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提高其诚信意识, 纠正其失信行为, 是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

3.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有助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 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其信用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不断提高其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这样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各行各业, 必然能够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对于弘扬社会诚信之风、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中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是市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无信则乱,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 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要想在市场中得到可持续发展, 必须恪守信用。信用对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已经成为个人社会评价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 没有良好信用是难以想象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主角, 其信用素质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信用经济的构建, 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影响到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 高校应在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融入市场经济洪流之前, 就对其加强信用教育。

二、大学生信用教育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信用教育成效的好坏, 关键在于是否构建并逐步完善了信用教育的机制。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应该包含软性机制和硬性机制两个方面, 软性机制靠环境创建、教育引导和舆论监督等方式, 硬性机制靠法律规范、制度约束和失信惩处等手段。大学生信用教育的机制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应是多种措施和手段的统一, 多种力量的一种合力。

1. 从社会环境的维度看, 要营造重诚守信的社会道德氛围, 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大学生的信用缺失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大背景, 其信用缺失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有赖于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根本好转。因此, 学校信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两者齐头并进,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 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 要营造重诚守的社会道德氛围。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对重诚守信的典型予以褒奖, 对不讲诚信的人进行道德鞭挞, 舆论谴责。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 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 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 营造诚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其次, 要发挥政府诚信的示范作用。只有一个诚实守信的政府, 才可能培育起一个讲诚守信的社会。因此, 各级政府要诚实不欺, 实践诺言, 规范行政行为;要监督各级党员干部带头讲诚信, 做诚信人, 干诚信事, 在社会信用缺失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再次, 构建赏罚分明的社会信用体系。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和行业初步建立了信用体系, 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还相当落后, 政策不配套, 规则需完善, 法律支持不到位。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立法执法, 都不足以将失信成本提高到“无利可图”的程度。失信者的收益大于失信成本, 就会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 在利益面前毁诚弃信。因此, 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维护诚信, 打击失信, 促进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

2. 从学校教育的维度看, 要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实效, 增强大学生信用意识。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长期以来, 我们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重视不够、办法不多, 往往是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 教书与育人分离、理论与实践背离等矛盾比较突出, 教育不能贴近学生和社会的实际, 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加大教育力度。首先, 要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 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融入到大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信用教育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 夯实学生的道德基础, 增强学生的信用意识。尤其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把信用看成一种安身立命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更要看成是促进学业进步、事业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 一笔无形资产。其次, 转变教育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改变单向的、居高临下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育方式, 深入学生中间, 了解学生需求, 与学生进行平等、双向、互动的交流和沟通,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自觉践行诚信道德, 不断提高信用水平。再次, 开展信用教育实践活动, 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知道为智, 体道为德”。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 塑造其诚信品质, 除了通过课堂理论教育, 让学生“知道”外, 还必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信用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在参与中“体道”。因此, 学校要在校内校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体验, 加深诚信道德认识, 修正失信行为, 强化信用习惯, 铸就诚信品质。最后, 发挥教师在信用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强烈的示范性, 其影响是全面、深刻、潜移默化的。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师首先就要讲诚守信, 以身示范, 表里如一, 作学生的楷模;要用自己的诚信品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诚信思想的熏陶, 牢固树立信用观念, 真正以信用作为自己终身的行为准则。

3. 从信用建设的维度看, 要着力构建大学生信用体系, 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提供制度约束和机制保障。

信用观念的确立关键在于自律, 但必须有相应的刚性措施。目前频频出现的大学生失信现象, 除了自身信用意识薄弱外, 还在于我国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 不能有效地激励诚信和惩罚失信。作为高校, 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健全大学生信用体系, 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讲诚守信。首先, 要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详细记录大学生在学业方面、学费交纳、助学贷款、消费信贷、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的诚信现实表现, 广泛收集大学生校内校外各个领域的信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生信用信息数据库, 并借助于网络与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接, 实现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与共享。其次, 开展大学生信用评价。根据数据库记录的信用信息, 制定评估方案, 明确评价指标, 统一评价标准, 按照规定程序, 采用科学方法, 对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作出定性定量、客观公正的等级评价, 并且提供信用报告服务, 方便银行和用人单位等了解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对于大学生来说, 一旦社会了解到其失信的负面信息, 无疑会影响其社会评价, 进而加大其就业、创业、消费等的道德和经济成本, 从而敦促大学生珍惜信用资源, 守信践约。再次, 建立大学生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将大学生的信用表现与其在校期间的年度综合测评、评先评优、入党保研、获取奖助学金、享受助学货款、毕业鉴定、推荐就业等环节结合起来, 对讲诚守信的学生予以奖励, 对弃诚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 从制度上保证诚信者的守信收益, 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同时加大毁诚弃信者的失信成本, 承担其失信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使其受到惩戒后转而追求诚信。总之, 将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记录在案, 并因之受到激励或处罚, 可以让学生明确感受到信用和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从而督促大学生自觉提高信用意识, 使信用教育真正入脑进心。

4. 从信用本质的维度看, 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进大学生成才, 提升大学生的信用能力。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 大学生信用如何不仅体现在道德层面上, 更主要地体现在经济层面上, 仅有道德范畴的重信守约、诚实忠厚而无实际的信用能力, 信用借贷无力偿还, 对信用关系来说也是一种失信。因此, 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如何, 不仅在于其信用意识的强弱, 更在于其信用能力的强弱。信用意识的强化相对容易, 但信用能力的提高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一定周期。从深层次上讲, 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的根本是提升大学生的信用能力, 而提升大学生信用能力的关键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学生成才。因此, 高校在信用教育上既要重标又要治本, 在开展道德层面上的信用教育活动的同时, 更为关键的是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为大学生的成才服务, 教育、引导大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只有学到真本事, 才能实现好就业, 才能有好的发展空间, 也才会有好的经济收入来保障和提升自己的信用。对高校而言, 如何紧跟形势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适应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结构,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就业率, 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等, 都是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些课题解决的结果, 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实际信用能力, 而且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 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 建立大学生信用教育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面对大学生对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信用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的现实,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用教育机制, 唤醒大学生的信用观念和意识, 提升大学生的信用水平,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

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信用缺失行为时常出现, 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信用教育机制,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培养,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信用教育机制,必要性,构建

参考文献

[1]林伟.当代大学生信用教育的理性思考[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4, (5) :120-122.

[2]张志俊.对大学生信用评价问题的几点思考[J].武汉: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 (3) :57-58.

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 篇8

关键词:信用教育,信用意识,信用管理系统

一、社会信用及大学生信用状况

(一) 信用与信用教育概念界定

信用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用进行了解释。从经济学角度定义的信用是指采用借贷货币资金或延期支付方式的商品买卖活动的总称;从社会学研究角度定义的信用是指对一个人 (自然人或法人) 履行义务能力尤其是偿债能力的一种社会评价;《辞海》对信用的解释是指遵守诺言, 实践成约, 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信用是一个有着广泛外延和深厚内涵的概念, 涉及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个人信用、社会信用, 同时衍生了信誉、资信、诚信等概念。

本文研究的大学生信用, 既有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含义, 也有信用本身的含义。也就是说, 大学生信用一方面指经济领域的赊销活动, 如助学贷款、信用卡使用等, 这方面的信用由社会信用系统来进行评价, 是外部评价;另一方面信用指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履行义务能力方面的总称。这方面的信用由高校大学生信用系统来评价, 是内部评价。大学生信用系统将外部信用评价和内部信用评价综合起来形成大学生的信用报告和信用等级。

教育的本质是根据社会的要求所进行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信用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对信用的要求,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 把他们培养成有信用意识、有信用习惯的人的活动。信用教育的实质是使外在的信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信用理念, 信用教育既是信用知识的传播和掌握过程, 也是信用理念的形成和确立过程。

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是集校园信用制度、信用教育方法、信用文化及信用评价机制于一体的, 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延续性的教育体系。该体系与学历、学位教育相辅相成, 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 我国社会信用系统发展状况

2003年, 国务院提出五年内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 随后, 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美国、德国等信用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立得比较晚。2000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推出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 现在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个人信用档案”, 并陆续建起了企业信用系统、地区信用系统、银行信用系统。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3月于官网发布截至2007年底, 央行征信系统已为近六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通过信用系统的推广使用, 提高了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 增强了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但是由于我国的信用状况曾经存在着严重问题, 人们还不能在短时间就拥有良好信用习惯, 而且各信用系统虽然在陆续建设, 但推广使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 我国的信用体系、信用文化还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才能使我国全民的信用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 我国大学生信用现状

在我国社会大力提倡信用为本, 发展建立社会信用系统的时候, 大学生的信用却在不断下降, 尤其在助学贷款方面的失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07年7月份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同年11月15日, 中国农业银行也通过网络公开了535名学生的个人和欠款信息。作为惩罚, 这些人的信用等级全部被抹为零, 这就意味着他们以后再申请信用卡和银行贷款时将面临巨大困难。有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被曝光, 但拖欠助学贷款行为也将被银行记录在案, 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 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2007年就已经拒绝了20多名在助学贷款中有违约行为的个人办理消费贷款业务, 还有100多人因同样的原因被拒绝发放信用卡。

除了拖欠助学贷款、刷卡不还等问题, 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失信问题, 如抄作业、考试作弊、履历掺假、拖欠学费、借书不还、手机欠费、实习违约、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等等。虽然大学生主流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 但这些现象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 则损害着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随着社会信用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信用将逐渐成为人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一个人的未来都将与这个身份证息息相关。因此, 急需对大学生的失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改善大学生的信用现状。

(四) 大学生信用缺失原因

大学生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 主要原因是在高等院校没有建立信用教育体系, 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信用文化氛围。目前, 我国大专院校诚信教育、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等活动比较普遍, 但进行有效管理的很少;各大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健全, 但关于信用的条款、制度却很少或几乎没有;信用教育课程在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没有系统地开设, 学生信用知识比较贫乏;因为信用等级低而对学生进行惩罚的手段通常比较多, 但对信用等级高的学生进行专项奖励的措施比较少。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 大学的信用教育不够规范, 不够完整, 不够系统。因此, 建立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近年来, 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信用教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如没有建立具体的信用教育制度、信用教育课程没有具体的内容、信用评价没有与社会评价系统相结合等, 还有的大学生信用系统只针对学生还款而建设, 没有达到系统地进行信用教育的目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文构建了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 开发了适合大学生的信用评价系统, 使信用教育体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延续性。

二、构建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用文化氛围

(一) 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的宗旨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使其成为具有信用意识的人, 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的本质, 构建出高校信用教育体系,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用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引导下, 在外部机制的约束下, 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使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 直接提高自身可信度, 使其在实习、就业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教育如果能很好结合在一起, 就能发挥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 这比单纯的信用惩处机制更有效, 能使学生养成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实践诚信的思维习惯, 达到教育育人的目的。

(二) 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构建方案

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构建如图1。这应该是一个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延续性的教育体系, 与学历、学位教育相辅相成, 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信用教育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组成部分如下。

1. 学校。

学校加强信用规章制度的建设, 与社会信用制度结合, 使学生有章可循, 明辨是非善恶。

2. 学生。

学生入学时就开始接受信用教育, 在校期间接受信用教育课程、信用活动的教育, 遵守学校、社会信用制度规定, 每学期通过大学生信用系统可以查看学期信用评价, 毕业前得到综合信用报告, 并且信用情况优秀者可得到相应的奖励。

3. 教育者。

教育者自身要更深入地了解掌握信用知识, 率先垂范, 在传播信用知识的同时, 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

4. 社会信用系统。

该系统是社会的信用机制, 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社会信用机制和学校信用机制共同起作用, 为学生步入社会具有良好的信用奠定基础。

5. 大学生信用系统。

该系统是学校的信用机制, 是信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了学生基本的行为数据, 及时为学生作出信用评价和反馈, 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6. 信用课程。

信用课程系统传授信用概念等理论知识和实际信用应用知识, 使学生从不知到知, 从片面认识到全面理解, 从根本上提高信用意识。

7. 奖励制度。

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辅助其他部分。

三、大学生校园信用管理系统方案

(一) 大学生校园信用管理系统构成建立大学生信用数据库, 应用大学生校园信用

管理系统是高校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和解决信用缺失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该系统总体上分为前台、后台两大部分。前台主要是面向在校大学生, 提供基本的注册、登陆、信用状况查询、打印信用报告、信用教育、信用知识、在线信用论坛、信用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使用帮助等功能。后台主要是信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功能有基本信用数据管理、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信用评价系统管理、工作人员权限管理、信用数据分析系统管理等。后台的功能是本系统的核心所在。

(二) 后台主要功能

1.基本信用数据管理。

本功能可以完成对基本信用数据的采集、录入、添加、删除、查询等基本数据管理。其中信用数据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 在校期间的个人信用信息。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学号、年级、院系、专业、学历、身份证号、家庭地址、联系方式、E-mail、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等。个人的信用信息包括在校上课出勤、课堂纪律、作业、考试、论文完成情况, 是否有违纪、作弊、补考等情况;图书馆借书、看书情况, 是否有借书不还, 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等情况;参加学校及社会团体的情况, 是否有获奖、惩罚情况;入党情况、奖学金情况, 是否担当班级、院、校学生干部;实习、就业情况, 是否有与实习单位、就业协议违约情况;社会打工情况;学费、住宿费等, 是否有拖欠情况;对社会贡献以及其他一些个人状况。个人的信用信息所有内容均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写实性记录, 是对大学生的基本信用状况进行描述, 凡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证明大学生信用的材料都可作为信用信息, 收录到大学生信用数据库中。

2.信用档案管理。

大学生校园信用管理系统应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相呼应, 学生的信用档案是学生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按学院、年级、专业、班级进行分类管理, 以学生学号进行编排。每学期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录入, 根据数据库的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信用评价, 给出相应的信用等级及信用报告。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不断累积自己的信用等级, 还可以通过突出的表现弥补自己曾经的信用不足。毕业前根据各学期信用等级给出学生综合的信用等级及综合信用报告。学生毕业时可以开具综合信用报告和人事档案一起交给用人单位, 作为求职、应聘和办理信贷消费的重要参考依据。

3.信用评价系统管理。

信用评价分为外部信用评价和内部信用评价两大部分。其中外部信用评价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社会的个人征信系统, 与银行进行联系, 通过学生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学生在社会上使用信用卡或银行卡的情况、学生手机交费等情况的数据采集, 作为评价学生信用的一部分。内部信用评价系统是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相应的评价模型, 对大学生的诚信进行评价。这部分是信用评价系统的主要部分, 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信用评价的结合, 可以全方面地对大学生信用进行评价。学生可用自己的学号注册登陆信用系统查看自己的信用等级。

4.工作人员权限管理。

大学生校园信用管理系统需要采集录入大量的学生个人信息, 因此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 以保证大学生数据库中的信息不被随意删除和更改, 不被随意泄漏, 从而保证大学生个人信用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保证信用报告的公平与公正性。同时, 必须建立工作人员权限制。该系统工作人员分为超级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一般管理员, 不同的工作人员有相应的权限。系统只有在确认了工作人员的身份和权限后, 才能确定是否允许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5.信用数据分析系统管理。

大学生信用数据库录入了大量的学生信用数据, 通过大学生信用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从已知的数据中发现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模型, 形成大学生信用状况分析统计表, 如按年级、专业、性别、院系、生源等特征分析其信用情况, 从而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信用问题之所在,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并及时更新、完善信用教育体系。

(三) 大学生信用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

大学生信用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图, 如图2。

现在社会信用制度和体制在不断发展完善, 社会公民的信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探讨大学生信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大学信用教育体系,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用文化氛围的方案。本文同时给出了信用教育体系中的大学生校园信用管理系统的实施方案。该系统的目的在于建立大学生的信用数据库, 并与社会信用管理系统融合, 实现校园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信用评价。该信用管理系统是实现信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干璐.高校亟须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J].华东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2]赵霞.试论建立高校信用制度——探索大学生信用教育模式[J].教学研究, 2005, (1) .

[3]赵冀.浅析商业银行信用文化体系建设[J].经济视角, 2007, (10) .

[4]魏东玲.论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体系建设[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 (1) .

[5]何颖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 (1) .

[6]伍金球.菲律宾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探索, 2006, (1) .

信用教育 篇9

近年以来, 农信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教育, 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大大提高。但随着农信社改革步伐的加快, 在农信社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1 员工学法积极性不高。

农信社员工平时工作忙、压力大, 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了, 法律知识学的好不好不重要;农信社领导在对待抓普法教育这方面也存在模糊认识, 对普法教育工作支持不够, 认为普法教育是“软任务”, 抓不抓问题不大, 只要能完成业务指标就行了,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提高员工学法积极性, 当然更谈不上普法取得显著成效了。

1.2 农信社普法教育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信社新业务不断推出, 员工得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新业务的学习中, 把员工集中在一起上普法课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内容、方式方法上无法满足员工的喜好, 这势必挫伤员工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目前, 农信社普法大多时候还是采取横幅、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 方法简单, 形式单一, 普法未能真正进入基层社, 在上级检查这项工作时, 往往是走形式, 工作中彼于应付。

1.3 农信社普法教育方式针对性不强。

农信社没有建立起法律法规定期学习制度, 领导没有把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不能及时跟踪学习新近出台的一系列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所以也谈不上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更谈不上用于指导和防范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1.4 员工结构不合理, 影响法制观念更新速度。

目前联社员工基本上是两大结构群体:新入行青工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员工, 即一部分是学生出身和转业军人构成的青工队伍, 人员成分复杂, 思想不稳定, 可塑性强, 且每个人的知识层次、生活阅历、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千差万别;另一部分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招工入联社的老职工, 他们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历史变革, 这部分人接受的普法教育基本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理论, 虽然后期也经历了多次教育普法教育和实践锻炼, 有相当多的人员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也出现了部分精英人才, 但就员工队伍整体结构而言, 新鲜血液补充太慢, 员工年龄没有形成梯次结构, 尤其在基层联社, 人员老化、合适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普遍存在, 严重影响了普法教育速度, 影响了联社普法教育的有效开展。

1.5 普法教育忙于应付。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联社的业务范围、产品种类、客户构成、服务手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之各种制度、办法、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等不断出台, 但由于缺乏超前性、相互关联性、前后衔接性和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漏洞预见性, 在普法教育中表现为不顺畅、不自然, 难与国家法规有机地结合起来。内部风险防控总处在亡羊补牢状态。

1.6 自卑心理产生对普法教育的抵触情绪。

联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改革的步伐较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对慢一些, 从单位形象到员工各方面待遇都不如国有商业银行, 致使部分员工在攀比中产生了自卑感, 特别是习惯了“吃大锅饭”的那部分员工, 经常对从事的工作产生消极情绪, 对普法教育新理念产生抵触, 他们是联社进行普法教育的重点教育对象。

2 推进农信社普法教育的对策

随着国家普法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广大农信社员工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农信社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农信社民主法治建设, 大力加强农信社普法教育的力度,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2.1 加强组织协调, 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机构职能作用。

一要善于“借力”。要立足于当前实际, 善于借台唱戏, 借兵打仗, 借箭发令, 积极主动协调各级地方政府, 加强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协调普法与效能、综治等共同督查、督办;积极引导全员关注支持普法教育,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普法教育, 努力探索普法运作机制。二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普法领导小组的作用, 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把普法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建、精神文明活动等结合起来, 实现资源整合, 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农信社普法广泛开展。

2.2 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体系。

一要建立刚性机制。目前, 普法依法治理制度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特别是只规定应该怎么做, 而对没有做到如何处罚没有规定, 从而导致法制教育忽紧忽松。二要建立规范的指导体系。要尽快制定农信社具体依法治理工作指导意见、依法治社指导性意见, 在全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 科学合法, 易操作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体系。三要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组织人员根据实际, 制订一个合理的、可操作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量化标准, 纳入绩效考评, 每年组织检查考评,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各信用社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2.3 明确普法教育的对象。

农信社普法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农信社的高管人员、联社所有科室人员、基层网点负责人及基层员工等所有从业人员。各社应该设置普法教育领导小组, 加强对基层社普法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并在每个社设置普法宣传员, 负责本社员工的普法宣传任务。

2.4 选准普法教育的内容。

要广泛宣传整个法律体系的知识, 着重抓与农信社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 使广大农信社的干部普遍提高守法、用法水平, 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金融法规知识, 结合具体工作岗位, 有针对性地开展法规知识培训, 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 达到监管的要求, 使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可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担保法》、《物权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法规以及《票据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相关法规。应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 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达到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的目的, 真正达到普法知法的效果。

2.5 创新普法教育的形式。

农信社为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研究分析, 改进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法律纠纷, 还要定期举办“典型案例研讨会”, 组织全辖法律人员、业务人员对辖内发生的重点诉讼案件进行集中研究和分析, 并邀请法院、司法部门的资深专业人员参与指导授课, 及时总结业务风险控制的经验教训, 使得业务部门能够接受警示教育, 提高在工作中规范操作的自觉性, 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2.6 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 提高农信社依法治理的水平。

依法治社不仅仅是法制宣传教育的落脚点, 更是农信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信社要注重把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举措, 紧紧围绕农信社改革发展中心工作, 多方位融入与对接, 全面开展依法治社工作。农信社应该把提高员工法律素质、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推进依法治社作为普及法律知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要:近年来, 农信社作为金融行业一个重要成员单位, 在普法教育上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在长期激烈的金融企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进一步增强全员法律保护意识, 努力使自己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与此同时农信社的每一位员工还要做法律知识的宣传者, 为构建和谐农信社、进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人就当前农信社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信用教育 篇10

一、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当前, 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

1. 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方面的缺陷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了不少亮点, 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毋庸讳言, 大学生诚信教育从总体上来讲实效性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集中表现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诚信度不高, 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学业诚信缺失;剽窃论文、伪造实验报告等学术不端行为;恶意欠费、贷款不还等经济诚信缺乏;伪造证件、任意违约等就业诚信不足;在现实人际交往和网络行为中的诚信缺位;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应当指出, 造成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既有大学生自身修养不够的因素, 又有长期以来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造成的“欠账”;既有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又有转型期社会价值系统紊乱的误导;既有舆论监督因素的滞后, 又有相关制衡机制的缺位。

2. 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对个人行为的分析表明, “个人行为的一般规律, 是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追逐利益是人行为活动的强大动力。”[1]实际上, 市场经济的固有局限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这种“动力”。如果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没有一个能够将他们的日常行为纳入其中的信用体系, 如果重信守诺的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收益甚至招致损失、失信败德的行为受不到相应的惩戒甚至得逞获利, 那么, 就会在大学生群体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强化相应, 诚信教育实效性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离开制度来谈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 甚至对个人提出各种严格的道德要求, 那只是充当一个牧师的角色。即使本人真诚相信和努力尊奉这些要求, 充其量只是一个好牧师而已。”[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 要综合运用与发展多种教育方法, 使之形成合力, 才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大学生诚信教育来说, 除了最常见的说服教育 (理论灌输) 之外, 还要考虑实践、管理等其他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而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恰恰体现了这种思想。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将大学生的课程学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毕业就业等全部纳入其中, 实现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并且形成一种机制, 着重在个人行为选择上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甚至制裁, 逐渐造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诚信氛围, 从而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国内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已经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

近年来, 许多高校在学生信用体系的建设中确实开展了许多活动, 但这些工作往往是针对个别方面、依靠单个职能部门或教学单位独立地开展的, 缺乏系统性和联动性, 没有构成体系、形成合力, 因此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虽然因地区、学校的不同而应当具有相应特点, 但是该体系的内容总的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信用制度规范

信用制度规范是高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关于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性文件, 起着指导和规范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一是规定学生信用体系本身的构成与运行的制度规范, 包括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以及各项细则等。如征信制度、奖惩制度、公示制度、举报制度、申请制度、听证制度、投诉制度等。二是针对大学生的各种活动在诚信方面的制度规范, 应当明确表达对大学生的相关要求, 使之明了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 可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等, 通过制度规范的强制性和导向性, 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如论文写作规范、评审制度、立项制度、成果鉴定评奖制度等学术道德规范以及学业考核制度等。信用制度规范最重要的是各项制度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撑, 不但要有专门规范学生信用体系的制度, 其他制度规范中涉及相关内容时也要注重一致原则。

2. 信用体系管理部门

信用体系管理部门是负责高校学生信用体系的具体操作和实行工作的部门, 是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实部门。信用体系管理部门对有关大学生信用情况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组织人员针对相关信息通过公开、公正、民主的程序进行评估, 并予以登记。高校的学生信用体系管理部门, 最好是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以一个合适的相关部门 (如学生处、团委等) 为主要载体, 同时在其他相关部门 (如教务处、保卫处、宿舍管理部门、图书馆、档案馆等) 和各教学单位中设立联络员来进行充实。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 既可以避免单一的职能部门在学生信用体系管理中唱独角戏所造成的信息缺失或信息来源不畅, 整合与利用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之中的学生诚信信息, 又可以避免多头管理所造成的名义上各部门都管实际上都不管的弊端, 确保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人管理、有人监督, 真正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3. 诚信信息数据库

诚信信息数据库是运用现代技术对大学生的诚信信息进行登记、整理和分析的系统, 是高校学生信用体系的主要物质载体。诚信信息数据库的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 如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政治面貌、生源地、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学籍情况等。二是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资料, 如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各种奖学金获得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考试守纪情况、学生证使用情况、图书馆借书信用情况、勤工助学表现、校规校纪遵守情况及履行承诺等情况。三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 记录何时何地因何事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四是基于系统内个人资料所进行的必要的整体分析, 如助学贷款还款率、考试违规违纪率、学杂费欠费率等宏观信息。诚信信息数据库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是要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 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个人名誉, 另一方面是要经常、定期更新数据, 使数据库保持动态, 有较强的时效性。

4. 大学生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根据大学生诚信信息数据库的相关资料, 通过综合分析作出定性定量的评价所形成个人档案。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个人档案的一部分, 主要反映学生在个人信用方面的表现, 是对大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奖学金、就业、升学等因素直接挂钩, 并永久保存。档案应当既包括守信或失信的事实记录, 也包括根据事实记录通过合理程序所作出的评价。大学生诚信档案也应当定期填写,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归档, 以利于反映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变化。

三、高校学生信用体系运行的环节

1. 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意识教育

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功能, 在运用学生信用体系的同时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理念培育。诚信教育一方面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就业指导课程中设立相关的诚信教育环节, 另一方面是通过有关的信用分析、风险管理、市场调查、资信评估等专业课程进行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为了科学、有效地利用高校学生信用体系, 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信用体系意识教育, 向他们讲解清楚运用该体系的必要性、重要性、基本内容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认同该信用体系, 并且能够自觉按照该信用体系的导向和要求去规范自己的相关活动。

2. 信用资料收集与评估

信用资料的收集是信用评估的基础, 可以通过对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信息共享、大学生个人申报、他人举报等途径来完成。信用评估既十分重要, 也比较复杂。一是要形成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根据一定标准把诚信信息数据库的各类信息划分为一级、二级甚至三级指标, 并且分别赋予权重, 从而得出定量评价。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出档次, 可以分别定性为信用良好、信用一般、信用不良和信用严重不良等。二是要有完善的评估主体系统。对于大学生来说, 一旦在信用评估上有不良记录, 无疑会影响其社会评价, 进而加大其就业、创业、消费等的道德和经济成本, 因此, 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评价都要慎重, 在测评主体上要讲究广泛性、代表性、权威性, 可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职能部门评定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 力求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客观公正的结论。

3. 信用评估结果处理与使用

高校学生信用体系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校内, 信用评估结果可以与学生评优、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挂钩。如实行“诚信优先制”, 让诚信度高的学生率先取得评优资格并获得相应奖励, 反之则在各种资格上进行相应的限制并且可以考虑通过公开曝光、舆论监督等方式, 使失信成本上升到难以承受的程度。在校外, 可以尝试与网络和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接, 实现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和共享, 如利用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的网络平台发布信息, 接受有关方面, 主要是银行查询。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 可以使诚信度高的学生受到欢迎和重视, 获得较多的社会资源, 反之则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总之, 就是要通过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与运用, 达到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 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淑琴等著:《信用伦理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第169页。

信用教育 篇11

苏宁电器是我国民族企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典型代表。以“做百年苏宁”、“永不言败”的决心和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思维、超越竞争,凭借准确的经营定位和独具特色的品牌管理,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

中国信保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6年来,为数千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信用保险服务,支持企业出口大型成套设备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合作项目达数百个,累计支持货物贸易、对外投资、经济合作和服务贸易超过1000亿美元,通过信用险项下的融资便利,带动60多家银行累计为企业提供保险项下融资2400亿元人民币,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为了推动国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2006年,中国信保经国务院批准开办了国内贸易信用险业务。国内贸易信用险的开办,使中国信保成为可为企业提供包括出口环节和国内贸易环节在内的全方位信用管理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内贸易险主要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

促进企业抓住贸易机会,扩大贸易规模借助国内贸易险,广大企业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把握贸易机会,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断扩大内贸规模。

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缓解资金瓶颈中屋信保在内贸险领域已经与多家银行开展了合作,国内贸易险项下的融资功能可以为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提供极大便利。

为企业提供信用管理,减少呆坏账款中国信保可以为企业提供详细的买家信息,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减少呆坏账款,保证财务稳健运行。

发挥保险补偿功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信用保险的损失补偿保障机制,可以大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有效避免企业的破产或经营中断,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国内贸易信用险的开办,对推动企业使用商业信用交易、推广商业票据使用、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营造内贸信用环境,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为国内家电连锁零售的龙头企业,苏宁电器重视整合资源、共创价值、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信保认可并支持苏宁电器的企业经营理念,愿意协助苏宁固化供应链条、优化供应链管理,同时,中国信保还将为苏宁电器提供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帮助苏宁充分发挥先发优势,主动参与供应商信用管理,提高供应链运转效率,完善供应链管理模式,促进苏宁电器和供应商的共同发展。

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是我们双方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促进合作共赢的积极成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信保在国际业务领域与众多的知名企业都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在国内贸易领域,苏宁电器是我们的首家合作伙伴。这既说明了我们对苏宁电器信用等级和管理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苏宁电器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和对中国信保的信赖。

信用教育 篇12

关键词:公司治理,信用评级,受教育程度

一、引言

企业信用评级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成本, 还对企业的名誉有间接影响。所以许多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对企业信用评级非常重视。他们希望通过获得一个较好的信用评级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提升企业形象, 最终达到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国际三大评级机构 (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 主要从八个维度来对公司进行信用评级, 即宏观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偿债能力、流动资产比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水平。其中的公司治理水平由于比较主观而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侯昊鹏 (2013) 提出了从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管理能力、职业经验和信用记录来判断企业的治理水平。虽然我们无法得知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中是否包含企业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 但是董事会在选择CEO时, 的确需要考虑CEO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司的运营以及信用评级是否会产生影响。企业是否应该用更高的薪酬聘用受教育程度高的CEO来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进而降低融资成本?本文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本文的样本包含了标普500所有运营中的非金融类企业。在回归模型中, 常见的财务指标, 比如:流动比率、偿债比率、现金流比率、销售净利率、运营收入和运营收入增长率, 都被用作控制变量。此外, 本文将企业所属行业也加入了控制变量。OLS和logistic模型都证实了CEO的受教育程度不会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因为大部分财务指标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 本文建议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运营上。

二、文献综述

以前的研究普遍是通过控制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 使用不同的模型来探究各种因素对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或者公司债券评级的影响。陈超和李镕伊 (2013) 同时使用了OLS和logit模型来研究审计质量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他们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 而对于民营企业, 相关性更加显著。在吴健和朱松 (2012) 的研究中, 除了财务指标外, 企业的流动性预期和融资能力也对企业信用评级有正面影响。但是, 公司债券的违约概率无法完全由财务指标反映出来。一方面, 有些因素会影响财务指标却与企业的违约概率无关, 比如各企业使用的不同会计方法。另一方面, 有些因素对企业的违约概率存在显著影响却不一定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指标。由于财务指标易于观测、量化和比较, 大量的研究集中于这些方面, 对非财务变量的研究则非常少。

Ashbaugh-Skaife等人 (2006) 使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公司治理的影响, 并发现CEO的权力, 董事会的独立性、股份持有比例和专业性都对企业信用评级有积极的影响。侯昊鹏 (2006) 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信用评级模型, 不仅包含了财务指标, 也包括了管理者的能力、产品竞争力等因素。但是, 笔者并没有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上述因素的真实影响。所以, 在以往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使用OLS和logistic模型来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受教育水平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关系, 希望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招募有所启示。

三、研究设计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 本文选取CEO的学历和毕业学校排名作为衡量标准, 并提出以下假设:

H1:CEO的学历越高, 则受教育程度越高, 企业信用评级也越高;

H2:CEO毕业学校排名越高, 则受教育程度越高, 企业信用评级也越高。

(一) 研究模型。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基于刘睿霞等人 (2008) 的分析, 本文将信用等级转换成16个离散的数字并建立logistic模型来研究所有自变量对获得不同信用等级的概率的影响。本文使用标准普尔所给出的信用评级, 并将其转换成0到15的自然数。 (B-=0, B=1, …, AAA=15) 解释变量使用了CEO的学历和毕业学校排名。由于样本中只有硕士和博士两种学位, 本文将博士学位设为虚拟变量。对于双学位的学历, 本文取排名较高者并加入双学位的虚拟变量。毕业学校的排名一共分为五类:1到50名, 51到100名, 101到150名, 151到200名和其它。根据三大评级机构的标准和以往的研究, 本文选取所属行业、流动比率、偿债比率、现金流比率、销售净利率、运营收入和运营收入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运营的每个方面, 本文只选取一个财务指标来避免多重共线性。本文构建logistic模型如下: (粗体代表矩阵变量)

因为信用等级有16类之多, 因变量是线性的假设也是比较合理的。所以, 本文也直接使用了OLS回归便于和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比较。

(二) 数据来源。由于金融类企业采用完全不同的会计规则和信用评级标准, 本文样本仅选取标普500运营中的非金融类企业。在剔除没有数据的公司后, 本文一共获得263个观测值。所有的公司数据均来自BVD数据库。学校的排名则参照2013~2014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表3中的数据显示OLS和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基本相同。本文研究的解释变量在两种模型中都不显著。这说明CEO受教育程度对企业信用评级没有影响。不同的财务指标也存在不同的情况。运营收入增长率与企业信用评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成熟型企业比成长型企业更容易获得高评级。偿债比率、销售净利率和运营收入对信用评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流动比率和现金流比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来自于企业所属行业的影响。能源、消费者非常用品和电信服务行业相较于其它行业会获得较低的评级。

表4中对OLS回归的White检验表明不存在异方差。由于CEO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我们将相关的变量去掉之后再进行回归。但是, 新模型的回归结果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进一步证实了CEO受教育程度对企业信用评级没有影响。

不显著的回归结果在本文的意料之外。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CEO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则工作时间越短, 从而导致其管理经验越少。所以, 受教育的积极影响有可能与其带来的消极影响相互抵消了。但是, 样本中只有硕士和博士两种较高的学历, 说明企业还是倾向于聘用受教育程度高的管理人员。第二, 样本中的学历普遍较高, 这种情况下好学校和高学历带来的边际效应已经很小, 不能全面地反映出CEO受教育程度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第三, 各大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体系中主要以财务指标来代表企业的违约概率。因此, 即使CEO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违约概率有影响, 如果它不能改善财务指标, 则这种影响也无法反映在企业的信用评级上。

五、结语

本文研究得出CEO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信用评级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 我们不能据此推断CEO的受教育程度对企业价值没有任何贡献。另一方面, 偿债比率、销售净利率、运营收入和运营收入增长率都是显著的。所以, 本文建议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运营上来改善财务指标, 从而提高信用评级。此外, 两种模型下都较低的R2表明企业信用评级依然有许多未解释的变化。仅用财务指标和所属行业无法全面地衡量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信用评级的体系构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shbaugh-Skaife, H., D., Collins, R., LaF ond.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firms’credit rat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203~243

[2]陈超, 李镕伊.审计能否提高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J].审计研究, 2013

[3]侯昊鹏.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缺陷与重构[J].天府新论, 2013

[4]刘瑞霞, 张晓莉, 陈小燕, 郝艳丽.多元有序Logit模型用于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探析[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8

上一篇:产品市场竞争强度下一篇:文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