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服务

2024-05-25

信用信息服务(共12篇)

信用信息服务 篇1

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金电联行 (北京)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批准号GR201111000991) , 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信用信息服务”提供商。公司汇聚金融、数学、IT、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和资深从业人员, 凭借自主研发、基于产业链中真实交易的“数据挖掘机器人”和“大数据客观信用指标模型”两大核心技术, 通过创新的技术方式收集企业信用信息, 并进行有效的识别、整理和分析, 对企业信用做出分级和评价。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金电联行提供的客观信用报告, 给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客观信用贷款。

基于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基础上的客观信用评估, 金电联行旨在帮助信贷可得性低的中小企业获得便捷、低成本、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融资服务, 为服务实体经济, 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有效方法。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节目先后于2012年11月24日、2013年3月12日、2013年7月23日对金电联行的金融创新业务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2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金电联行吸收借鉴了西方先进信用信息技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方法、金融风险缓释模型等众多理论和经验, 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特点、金融机构的工作原则, 研发出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来挖掘、整理和分析信用信息的工具——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 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 无担保的纯“信用融资”产品和服务。

(一) 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瞄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帮助其获得便捷、低成本的纯信用贷款。

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专注开展重点行业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融资。全面覆盖行业供应链, 提供能够覆盖采购、生产和销售阶段的全产业链融资服务。通过全阶段的融资服务, 不仅解决根据订单扩大采购的资金困难, 降低采购成本, 缓解生产阶段存货的资金占用, 加快存货周转, 同时提高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加速资金回笼。

(二) 专业化的核心技术

信用信息云端机器人应用系统, 将供应商散落在各处的信用信息收集到平台上。在此基础上, 深度挖掘企业的客观信用信息, 即以历史真实交易为核心数据, 通过云计算技术, 产生企业“客观”和“动态”的客观信用信息, 据此计算出企业的信用信息指数, 并预测未来信用信息的变化。目前, 平台已经建立了制造行业、商超行业、医药行业等行业客观信用体系。其核心技术产品已经取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国家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六项, 受到国家级版权保护。

(三) 信用跟踪和贷后监测服务

金电联行的平台为银行提供实时的信用跟踪和企业贷后监管。通过机器人技术获取企业的最新信息, 使银行能够实时了解贷款企业的“动态”经营情况, 并通过预设的阀值预警, 及时处理异常现象。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 极大的减少了人员的成本和精力的消耗。

(四) 主要优势

政策优势:符合国家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金电联行凭借高品质服务, 已经获得了多个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

行业优势:顺应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趋势, 率先填补市场需求空白, 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净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出于赢利考虑, 银行将逐步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目前, 多数银行并不具备相应的风险定价能力, 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也较低。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是一个符合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巨大、市场开拓程度相对较低的领域, 一定程度上代表金融服务发展的某种方向。

技术优势:国内首次提出基于信用转移的信用融资理论, 客观信用首创者及标准制定者;国内首创基于真实交易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模型, 首家信用信息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拥有者;运营国家级信用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一直坚持长期科研投入, 技术成熟、方法有效。

基于上述技术优势, 和银行传统中小企业贷款相比, 通过金电联行协助发放的贷款主要优势在于:贷款申请周期短 (10-45天) ;申请成功率高;无需抵押和担保;融资成本低;银行信用风险小。

3效果优异成绩斐然

(一) 解决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客户的资金困难

经过5年多的努力, 截至2012年底, 已经累计为中小、小微企业提供20多亿元纯信用融资 (最大额度6800万, 最小额度98万) , 贷款企业近200家, 迄今为止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同时, 金电联行协助金融机构对8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贷后分析和贷后监管, 帮助金融机构淘汰掉了176家风险高的中小企业。

(二) 获得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认为金电联行的信用信息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工具, 并指派重庆市发改委在重庆市地区进行了试点推广。其与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信用信息服务专委会共同成立了信用信息服务中心, 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工信部授权金电联行成立国家级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整合社会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收集、信用融资申请、信用信息数据分析与管理等公共服务。金电联行建立的客观信用体系为政府部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缓解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唯一有效工具。

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 共建“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在协会的指导和管理下, 共同建立中国汽车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为诚信企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创新的信用融资服务平台, 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向高技术、高质量、高规模的方向发展。

(三) 获得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认可

目前, 金电联行的各项核心技术以及业务模式已经获得了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和授信支持。

4长期规划服务社会

金电联行将坚定不移的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继续服务中国中小企业,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积极贡献。

经过多年实践, 金电联行已经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模式:通过源于大数据建模的客观信用指标体系, 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批量和标准化的审核客户。上述模式经过了有效的业务实践和模型验证, 在样本数量和模型结果验证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金电联行将在总结、完善现有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做好以下工作, 为政府、社会和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及行业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积极参加国家信用信息体系建设, 努力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工作联系点。

2.继续投入人力和财力, 进一步开发完善现有的各项技术工具和技术平台, 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3.大力推广行业运用。金电联行将努力把其产品、服务拓展到汽车产业链以外的其它产业链和其它行业, 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融资服务。

4.观存在进一步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如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各项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 为地方政府发行中小企业债提供技术服务, 为地方政府中小企业优选以及中小企业支持资金的发放、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风险识别和贷后监管服务等。

目前, 平台已经建立了制造行业、商超行业、医药行业等行业客观信用体系。其核心技术产品已经取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国家级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六项, 受到国家级版权保护。

经过多年实践, 金电联行已经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模式:通过源于大数据建模的客观信用指标体系, 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批量和标准化的审核客户。

信用信息服务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物业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行为,构建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6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项目实施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及其信用信息的采集、发布和使用活动。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通常视为一个物业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取得《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办法所称项目负责人,是指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在项目中组织实施物业服务活动,并保障物业服务质量符合约定标准的责任人。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是指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在物业服务活动中形成的能够用以分析、判断其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第三条 本市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对其物业服务活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

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北京市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和《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核记分标准》(以下简称记分标准),并适时调整补充;负责项目负责人考试与执业注册,并建立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档案。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及其负责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处理、记分,并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档案。企业注册地所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职责分工,依据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记录,做好企业资质管理工作。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北京物协)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本市物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项目负责人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可以制定发布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形成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

第四条 信用信息管理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统一和审慎的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其职责范围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加强与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联系,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章 项目管理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市实行物业服务合同备案制度。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备案手续。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应当与其他管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应当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应在受理后10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并在备案后5日内将相关信息告知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项目基本信息,应当通过北京建设网向社会公示。

第八条 物业服务合同中物业服务内容及费用、项目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原备案申请人应当在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后15日内到原备案部门办理变更或者注销备案。

第九条 拟退出项目的企业,应当在发出退出公告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包括:

(一)建设单位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指派的项目负责人;

(三)业主共同决定聘请的其他管理人。

一个项目应当有一名驻场项目负责人,物业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

(一)项目负责人经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二)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应当于期满前三个月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取得合格证书后,项目负责人每年须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取消其合格证书,并在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中予以记录:

(一)未按规定参加岗位考核、继续教育的;

(二)在记分周期被累计扣分超过规定分值的;

(三)其他应予取消合格证书的情形。

项目负责人被取消合格证书的,自证书取消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在本市担任项目负责人,不得受聘担任本市物业管理行业专家。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的,项目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处理,并在信用信息系统中予以记分处理。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第十四条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指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类和储存,形成反映其执业情况的信用信息档案的活动。

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包括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自行申报。

信用信息的采集应当坚持客观、准确、公正、及时和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

第十五条 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

(一)基本信息。企业在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基本情况、物业项目基本情况、资质等级核定情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执业情况。

(二)业绩信息。企业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受到的省部级以上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或我市区县政府,或市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物业管理方面的奖励、表彰、认定情况。

(三)警示信息。企业或者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管理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被行政处罚或者处理,以及北京物协按照行业自律办法给予处理等情况。

第十六条 信用信息提供单位和自行申报人应当对所提供和申报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发现提供和申报的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的,应当及时修改并在信用信息变更或失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原报送部门提交修改后的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信用信息的录入和变更,应当以已具备法律效力的文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为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权限、程序,不得擅自修改、增删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 信用信息的披露方式,包括对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示和查询等。

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通过北京建设网、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开。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按照信用信息查询的有关规定,查询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情况。

第四章 信用信息的动态监管

第十九条 本市实行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制度。

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及时查询信用记分情况,并予以改进。

记分标准中企业记分满分为20分,项目负责人记分满分为15分。记分周期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记分周期期满,重新记分。原分值记录作为历史数据保存在信用信息档案中。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调查、确认,按照记分标准记分,并记入信用信息系统。记分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至企业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

依据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分结果,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应当接受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北京物协组织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关法规和信用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一)企业记分达到3分时,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提出书面警示,责令限期整改,改正期间该企业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并告知企业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二)企业记分达到5分时,注册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约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予以行政告诫,同时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经核查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改正期间不得承接新项目,一年内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一年内不得晋升资质等级。

(三)企业记分达到20分时,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查企业的资质条件,一年内不得承接新项目,不得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得晋升资质等级,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核查不达标的,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企业资质证书。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做出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或注销资质证书的,不再记分,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罚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在北京建设网上予以公示。

上述处理措施中,依法应当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核定一级资质等级、注销资质证书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和处理建议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做出行政处罚或处理决定前,不予办理该企业在京承接新项目的物业服务合同备案、不予开具出京诚信证明材料和参加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不予办理项目负责人执业注册。

第二十一条 依据信用记分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其企业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1、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3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警告;

2、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5分时,由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记入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档案。

3、单个项目负责人记分达到15分时,注销《北京市物业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建议企业撤换该项目负责人,将其违法违规行为和处理结果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在北京建设网进行公示,并扣除企业5分。

第二十二条 荣获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的项目,记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作为企业晋升资质核查的业绩;项目负责人获得本市物业管理相关荣誉的,可作为入选物业管理行业专家的业绩条件。

第二十三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信用排行系统。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业绩信息、警示信息等为评定指标,进行信用排行,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 信用信息可为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北京物协等实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核定、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物业管理行业专家选聘等工作,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依法申请查询本办法中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没有任何违法行为记录或者有多项业绩信息记录的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给予鼓励:

(一)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可以优先提供相关服务;

(二)在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定中,可以作为优良或优秀业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鼓励措施。

第二十六条 北京物协可以建立行业失信警示制度,对于信用记分中减分累计达到20分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记分达到15分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将其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予以公布,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提供物业服务的,该项目不计入其基本信息。

第二十八条 业主共同决定聘请其他管理人的,物业项目及项目负责人的信用信息纳入系统。

第二十九条 业主共同决定自行管理的,应当在业主委员会委员中确定一名负责人,并自决定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 外埠物业服务企业在京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按照本办法纳入物业服务企业及项目负责人信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于记分达到重新核查资质条件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将书面通报该企业注册地所在省级房屋行政主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信用卡,“卡”在服务上 篇3

信用卡巨头们终于排着队来齐了。2005年3月,中国银行和日本JCB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花园饭店举行了中银JCB信用卡首发仪式。4、5月间,JCB的广告也遍布京城地铁。至此,Visa、万事达、运通、JCB等全球几大卡组织及信用卡公司都已在中国市场与本地银行合作发卡。

在几大卡组织的实力比拼中,Visa、万事达仍是这一领域中的霸主。在发卡竞赛中,双方与国内银行的合作可谓不惜血本。据知情者称,2004年在与招商银行共同发行信用卡的过程中,两家卡组织在每张卡片上支付给合作银行的推广费用不低于10元人民币。近几年成长起来的中国银联希望自己成为国际第三大组织,而银行卡组织间的竞争核心是银行卡发卡标准市场占有率的竞争。BIN号是银行卡组织的重要资源。因为一旦发卡机构发行某一银行卡组织BIN号的卡,而不通过该组织的网络进行交易转接,该银行卡组织可以要求其支付BIN号使用费。“4”字头的BIN号被Visa买断,“5”字头的BIN号大部分由万事达购买,中国银联已申请了“6”字头的部分BIN号。Visa、万事达等国外银行卡组织通过控制BIN号使用就可以逐步达到控制跨行交易市场的目的,进而获得跨行交易中的收益。为了在受理市场抢到市场份额,银联在2004年5月开始发行带有自己BIN号的信用卡,但要想与前两者抗衡还需要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这些卡组织及信用卡公司争相在中国跑马圈地,是因为中国市场前景的巨大诱惑。2004年中国信用卡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张,持卡交易金额达到5000多万元,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目前这些卡组织及信用卡公司花巨资帮助银行发卡,但未来在信用卡交易中他们同样可以把钱赚回来。只要信用卡消费通过他们的网络进行转接,这些卡组织都会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据某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介绍,Visa、万事达等卡组织的收费项目非常多。信用卡发卡量越多,交易量越大,他们的进项越多。

然而信用卡浪潮并没有给中国消费者带来太多激动,面对花花绿绿功能大同小异的卡片,让人无所适从。各家银行在满腔热忱发卡的同时,也为怎样唤醒持卡人钱包里的“睡眠卡”伤透脑筋。结合这些问题,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冯炜权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信用卡市场刚起步

《互联网周刊》:您认为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处于哪一发展阶段?

冯炜权(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现在中国的银行卡发行了7亿多张,其中贷记卡有1000万张左右,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市场仍蕴藏着巨大潜力。

之所以这样说,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国已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规律,如果年收入在5000美元的人群规模很大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就具备了推广信用卡业务的条件。因为根据国际市场调查机构测算,这部分人是信用卡的主要目标客户。我认为中国现阶段有6500万人达到了信用卡的持卡条件。

《互联网周刊》:信用卡能给银行带来什么收益? 银行目前获得的收益有哪些?

冯炜权:银行从信用卡上得到的回报主要是年费、透支利息等。现在银行为了推广信用卡,很多都放弃了年费收入。另外,国内银行从利息中获得的收益很少,原因在于国内的信用卡消费主要集中在购物餐饮这样的小额消费上,每次金额只有千元左右。国内居民还不习惯将一次消费的金额分一年支付,还款基本上一次付清,所以银行从循环利息方面所获得的收益很有限。除此之外,房产、汽车这样的商品目前还不能用信用卡支付,因此银行可能从信用卡业务上获取的年利息收入也大打折扣。

《互联网周刊》:现在很多人手里的信用卡都是“睡眠卡”,真正流通使用的信用卡只有几百万张,看来中国市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乐观?

冯炜权:从信用卡在中国金融卡中所占的比例来看,的确还不是很高,但市场从培育阶段到发展阶段是需要时间的。1992年中国台湾地区万事达卡不过14万张,然而目前银行卡市场规模已发展到4000多万张,其中借记卡有2500万张,贷记卡也有1700万张,一人平均持有两、三张信用卡。我们对信用卡市场应该有一些耐心。

《互联网周刊》:去年国内曾发生几家大型家电连锁企业拒绝接受刷卡消费的事件,这些是否表明信用卡在中国的成长环境并不成熟?

冯炜权:信用卡的非现金支付、可透支消费对特约商户和消费者一样具有吸引力。我认为信用卡的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去年国内有商户拒绝接受刷卡,这只是商家经营的一种选择。实际上从交易费来看,国内比国外低得多,国内有些地方低到了0.5%这一标准,而国外一般在3%左右,香港也在2.2%。事实上刷不刷卡是一个非常单纯的问题:你要不要争取客户?你要不要增加你的营业收入?我想没人愿意流失客户。国内外商家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国外把刷卡交易费看作是成本的一部分,而国内商家搞低价竞争,把刷卡交易看作是一种额外负担,实际上没有考虑刷卡带来了管理和经营效率的提高,更没有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节约了其他开支。拒绝刷卡交易也等于把一部分消费者排除在外,把消费者送给了接受刷卡的商户。现在来看交易费问题已经得到协商解决,国内商户对刷卡消费还是抱着欢迎的态度。

服务制胜

《互联网周刊》:信用卡在中国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冯炜权:我个人认为真正影响信用卡发展的瓶颈还是服务水平。信用卡利润是国外大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现在国内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发行信用卡,像人们关心的安全、推广等问题都容易解决,真正难以落实的是服务。中国信用卡还处在起步阶段,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信用卡对消费者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我们注意到近年消费者投诉中,有关信用卡服务的投诉在投诉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在增加。

《互联网周刊》:从信用卡持卡人的角度,您认为国内外信用卡服务主要存在哪些差距?

冯炜权:这里面有银行工作人员素质的问题,也有运行机制的问题。现在消费者在国内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需要填很多资料,然后还要等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自己的信用卡;而在国外,通过一个电话就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两、三天消费者就可以拿到信用卡了。当然这和当地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是否完备有关系。但是从申办程序上,有些手续完全可以更简单些。国内信用卡服务中心属地管理比较复杂,授权也很有限,持卡人的服务请求不能很快得到圆满答复。而在国外,如果你因为时间紧急需要马上增加授信额度,只要致电信用卡服务中心,他们就会根据你的信用记录很快决定是否追加。如果你的信用良好,就可以当即满足你的请求。而国内的服务几乎全是被动的,服务中心只是在做呼叫应答的简单服务,解决问题的权限和能力都比较低。不仅如此,消费者办理挂失、办卡的手续还比较繁琐。

《互联网周刊》:现在不少人手上也有几张卡,如何让这些信用卡真正“活”起来?

冯炜权:要让大家产生用卡的动力,必须靠服务和优惠。信用卡可以作为支付工具,也可以用来贷款。在国外,为了鼓励用卡消费,最常见的就是刷卡打折,消费者消费到一定额度享受一定点数,称为红利积点,积累到某一个数值还可以享受现金回馈。在欧美用信用卡贷款消费很普遍,由于国外授信额度是由银行自己规定,循环信用制度也比较灵活,不少人把信用卡当作理财工具。如果消费者可以利用信用卡来赚钱增值,当然刷卡的动力就大多了。

《互联网周刊》:现在中国的信用卡利息每天在万分之五左右,可是中国的个人消费贷款的利息却只有万分之一点五,那么如何吸引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消费?

信用信息服务 篇4

小微企业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在价值总量上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经济体系的重要新生力量,但小微企业由于起点低、信息不公开、经营风险大等原因,融资难是其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难题。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发展面临着许多来自技术的、体制的、政策的制约,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缓解。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社交网络、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对支付结算、资金融通等金融业务进行深刻变革而产生的新兴金融业。 互联网金融不同于金融互联网, 两者的区别在于金融互联网仅将互联网作为开展业务的 “ 器 ”,而不是将金融业务内化于互联网 ,如传统银行业运用互联网办理结算业务,网上银行、ATM机等业务都是将互联网作为器来运用;互联网金融则主要依托网上业务取得资金或用户,如众筹、P2P借贷、阿里小贷都是基于互联网才产生的金融业务。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 、 微型企业 、 家庭作坊式企业 、 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 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 , 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 、 营业收入 、 资产总额等指标 ,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 根据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 , 农林牧渔企业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 ,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 、 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 , 餐饮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 、 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属于小微企业 。

有关互联 网金融和小微 企业融资的研 究近年来所见 文献相对 较多 , 但有关面向小微企业的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自2013年后相关文献关注度显著提升 。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方面 , 谢平 、 邹传伟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特性 , 并从支付方式 、 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个角度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 ; 徐洁 、 隗斌贤 、 揭筱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的协同合作优势 , 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 汪渝分析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及现有的解决途径 ; 晏妮娜 、 孙宝文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特点和融资需求 , 设计了基于集聚优势的网络池融资方式 , 并对比分析了网络联保融资与网络池融资模式的异同点 , 及各个参与主体在不同融资模式下的不同决策 。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试图从信息和信用发展的角度分析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及其演变方向,也据此进行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探讨。

二、基于信息和信用发展的金融模式分析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通过金融的融资功能,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得以与企业的业务流相匹配,生产经营活动得以进行和扩大。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展和速度的加快,价值流通越来越离不开信用。 经济学角度的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或者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 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但信用的发展受制于信息传递,低效率的信息流动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这对信用的基础、信用的授信方式、信用的风险水平和控制手段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传统的金融模式。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的效率显著提高而信息传递成本显著降低,信息技术的巨大变化必然带来信用基础、授权方式的巨大改变,这也直接导致了金融模式的根本性创新。

企业的融资需求可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短期周转性资金需要, 其根源是资金在经营中需要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从投入到收回要经过一个经营周期,在尚未收回上一经营周期投入的周转资金之前,如果需要开始新一轮投入, 就客观形成了短期周转性资金的融资需求, 这是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最普遍的资金需求;企业的另一类融资需求是中长期的资本性资金需求,其根源是企业的初始筹建或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此类资金投入需要较长的时期才能从经营收入中回收。 当前小微企业的初创资金以自有资金为主,资金总量较小,在面临经营规模扩大的资金需求时,则普遍面临外源性中长期资金需求。 相对而言,短期融资需求由于与企业经营业务紧密关联,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易于解决小微企业经营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带来融资模式的创新。 图1所示的是随着信息传递效率的逐步提升, 信用来源、信用佐证素材及其性质的相互关系。

信息传递效率越低,信息不对称现象越突显,信用的来源越偏向于具有长期稳定性的资产类。 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不动产和贵重物品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充当着主要的信用来源,经营者主要以抵押和典当的形式换取借贷资金。

现代社会,企业经营规模快速扩大,仅依靠资产信用融资难以满足经营需要,在融资需求的推动下,企业的经营信息以经第三方审计的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利益方呈报,信用产生的性质从静态资产转换为动态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由于不再受资产总量的限制,信用的规模由此得到大幅提高。 但此种信用仍以过去的信息为基础,由此也导致了借贷业务发生后,企业经营业绩恶化形成的坏账风险。 由于大多数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经营方面的信息不透明,难以取得相应的信用基础,这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关键的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也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供应链整体协同效率的问题。 从整体利益出发,基于供应链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 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商流信息、仓储物流信息能够有条件地被相关企业和银行所共享,在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与银行的共同主导下,发展形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借贷信用由此扩展到基于供应链业务的订单等业务单据、以及仓单、应收款等动产。 此种信用性质已经从传统的资产当铺式信用升级为资产的质押式信用,是以经营中的动产作为信用来源,而不是像传统的作为提供信用的动产是完全脱离经营活动的,这就使得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更进一步地匹配。 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上游供应商的订单借贷业务,也使得信用的性质从传统的以往经营能力为基础,越升至以当前的经营能力为基础。 当然受制于小微企业的信息共享程度,当前供应链金融中对小微企业的订单借贷业务还需以核心企业的担保为条件。

相较于供应链信息技术,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上又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在电商平台上经营的企业可以基于业务流量和业务累积的信用来佐证企业的经营能力,由此使得信用的来源以更充分的当前业务流数据和累积的业务流数据为基础,其结果是企业的资金流、业务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更准确的匹配, 基于当前和以往业务能力的授信风险也大幅降低。 以阿里金融为例,目前阿里金融在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和天猫三个平台上分别提供贷款服务,申请贷款条件是:申请人近12个月总销售额不小于150万元,并且经营有效益、 成长性好,在阿里巴巴集团及外部金融机构无信用不良记录。 提供的贷款有订单贷款、信用贷款和淘宝( 天猫) 聚划算专项贷款。 这些贷款完全无抵押,主要是根据客户的业务数据进行信用评价,提供与其信用水平相匹配的贷款服务, 但阿里金融运营至今, 始终保持坏账率低于1%的水平,远远低于银行抵押类贷款产品1.7%的坏账率。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目前有关信用的来源,已发展到以网络社群的关系、人格或品牌魅力等未来经营能力方面。 2014年初黄太吉创始人郝畅、90后辣女马佳佳、雕爷牛腩的孟醒等先锋创业者们在微信朋友圈为自己上中欧创业营集资募款引起社会对微信众筹的关注,但人们对其商业适用性还存有普遍怀疑;2014年6月罗辑思维在微信推出的真爱月饼则是测试各种社交关系转化销售流量的公开实验。 罗辑思维从6月初发起战略伙伴众筹、招募200位月饼合伙人,顺利实现项目融资200万元目标,完成包装设计和生产组织后,7月份进行为期13天的线上销售, 参与人数近270万人, 实现订单20271笔, 总销量23214盒,9月中旬完成对项目合伙人的分红,每位项目合伙人收益为500元,年化收益率20%,项目顺利结束。 罗辑思维目前拥有256万微信订阅用户,25000名会员,日均活跃人次30- 40万,在这样一个用户众多、活跃度较高的社群环境中进行的电商实验,尤其在月饼行业销售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再比对此项目实验活动的效果,至少可以清晰地看到社群关系、品牌魅力在其中所激发的巨大能量。

三、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模式的分析

互联网金融目前主要有P2P借贷、阿里小贷和众筹三种模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较之当前银行业的借贷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单笔融资业务的运营费用得到显著降低, 并且发展了无抵押担保的借贷模式,这正好契合了小微企业单笔借贷业务金额低、缺乏抵押担保条件的融资特点,由此可以推断,尽管当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范围和总量都难以与银行业相提并论,但却有可能成长为小微企业未来的主要融资模式。

1、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主要有捐赠式众筹、“ 团购 + 预售” 式众筹、 股权式众筹三种基本模式。 受制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不得向超过200人的不特定对象公开推荐、 发行证券, 所以目前适用于小微企业融资的众筹模式主要是“ 团购 + 预售”。 这种模式从本质上看是营销模式与融资模式的组合,在开展融资活动的同时,也对企业和产品进行了低成本的推介,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短期内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但“ 团购 + 预售”的众筹模式受所回报产品和服务的限制,发起失败的概率相对较高,适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2、P2P借贷模式

P2P借贷业务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标准P2P模式,平台方只提供借款方的融资信息和信用评级服务,不承担贷款风险;二是以人人贷为代表的风险担保P2P模式,在提供借款方的融资信息和信用评级服务基础上,对出资方提供最低收益和本金安全担保;三是以宜信为代表的P2B模式,平台方在线下完成资产端的贷款投资业务,利用平台进行债权转让。 与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模式相比较,P2P借贷模式的创新点是融资渠道从线下转为线上,基于互联网平台向社会融资,由于互联网涉及面广、操作方便快捷、贷款利率高于一般的基金理财产品,能够吸引社会闲散资金。 但P2P借贷模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银行业借贷模式面临的问题,在信息传递方面,无法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入资方的经营业务信息和偿债能力信息, 相当部分的贷款业务仍需担保或抵押;在运营费用和效率方面,部分平台的信用评价手段实现了自动化,但是用于信用评价的个人和企业资料是以手工上传方式向平台提供的,仍需经过人工审核环节才能作为系统信用评价的依据。 高运营成本和高风险决定了P2P平台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高利率,进而加大了小微企业的坏账风险。

P2P借贷模式发源于欧美信用体系健全的社会环境, 在中国信用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社会环境下,P2P借贷模式发生了本地化的改良,从国外无担保抵押的去中介模式发展为有担保、有抵押的以平台为主导模式,但由于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目前的P2P借贷模式只能视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传统银行借贷业务在吸收社会资金方面的改良,但在风险监控方面还急需完善。

3、阿里小贷模式

阿里小贷是阿里巴巴公司率先对其旗下的B2B平台、淘宝网、天猫平台商家提供的资金借贷业务。 京东、苏宁等国内主要的电商平台都已开展此项金融服务。 实施阿里小贷模式的前提是电商平台必须拥有大量的用户。 拥有大量用户的平台会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性,对平台业务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大量平台用户长期的交易数据的积累为金融授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金融借贷服务,既以低成本获得了用户的数据,也摊薄了金融服务的成本,还有利于降低借贷风险。 阿里小贷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基于业务流进行资金授信,由于小额借贷授信完全可以经过系统自动处理,单笔业务的交易成本极低, 资金借贷期可以与经营业务的资金运动周期相匹配,这就导致借贷业务可以基于业务流以短期、小额的方式进行。 由于小额,使借款商家的违约行为相对不经济;由于短期,避免了市场变动所带来的系统风险,这使得阿里小贷模式同时具备了无抵押和低风险的优越性。

阿里小贷金融模式在本质上属于跨界式创新,即将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与金融服务相融合。 跨界融合是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发展的内在规律,即用免费吸引用户,提高对用户的重复利用率,用增值服务获取收入。 以阿里淘宝网为例,淘宝网用开店免费吸引用户,用搜索排名、广告、金融服务获取增值服务收入。 用户的规模越大、对用户的重复利用率越高, 则每个业务分摊的平台固定运营成本越低,越可能在竞争中获取价格优势;用户基于一个平台获得的服务内容越丰富,越能够提高用户的黏性,平台的用户数据越丰富,对用户的信用评价越准确,这都为电商平台为平台中的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对传统银行业的金融模式和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信息、信用、风险和费用等方面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信息状况, 并推动信用向动态化、关联化、前瞻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基于供应链网络的小微企业还是基于电商平台的小微企业,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经营信息可以被更及时准确地捕捉,也为解决此类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结论

信用信息服务 篇5

解 读

一、《办法》制定的目的:

为解决物业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监管方式落后、单一的突出问题,完善我市物业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用档案监管作用,规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行为,实现对物业管理服务活动全方位的动态监管,特制定出台了《济南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对物业物业企业实施信用管理是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企业规范运行的需要;是维护广大业主权益,建立和谐小区的需要;也是物业服务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就是对有信用不良记录的公司进行约束和惩戒,对有优良业绩的公司进行推广,使得违规违约投诉多的无信用者无市场,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促进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提高,业主安家乐业,小区和谐稳定的目的。

二、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内容:

是指由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建立,反映和评价物业服务企业及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的档案资料。其中业绩信息是指物业服务企业或者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及项目负责人在从事物业服务活动中受到区、县(市)级以上政府及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奖励、表彰等情况;警示信息是指物业服务企业在从事物业服务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或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被行政处罚、行业通报、媒体曝光或者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认定应该记录的不良行为等情况。

信用信息档案建立的范围是指取得了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在我市从事物业服务活动的企业,包括外地物业服务企业在济南的分支机构。

三、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

《办法》第十一条、十二条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渠道作了明确规定,包括:物业服务企业自行申报,区、县(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新闻媒体报道等。

对于企业的业绩信息由企业自业绩信息生成3个月内向企业注册地区、县(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供业绩证明材料,办理信息申报手续;警示信息则由各区、县(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联合辖区街道办事处、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警示信息采集机制,结合投诉纠纷处理、日常检查等工作方式,及时采集、汇总。同时,《办法》还首次提出了媒体信息采集,加强了舆论媒体监督力度,由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负责建立与新闻媒体的联络机制,设立媒体曝光平台,采集、确认各新闻媒体报道的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

四、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我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档案管理实行信用信息日常采集、每月上报、每季发布、年终评定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是市住房保障管理局依据各县区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每月上报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汇总、认定,每季度统一记入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并对社会公布。

每年年初,市住房保障管理局依据《济南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评分细则》,对上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记载的全年的业绩信息和警示信息进行考评打分,确定其上信用得分,评定该企业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设定: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加减分制,基准分为100分,按照企业信用得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具体信用等级按照下列标准确定:

(一)优秀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得分在100分以上;

(二)良好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得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100分(含100分)以下;

(三)合格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得分在70分(含70分)以上85分以下;

(四)基本合格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得分在60分(含60分)以上70分以下;

(五)不合格物业服务企业,信用得分在60分以下。信用评分:结合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专门制定了《济南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评分细则》,其中对企业的良好业绩进行加分,具体有一级资质的本地企业加10份,二级资质的本地企业加5分,企业、企业负责人、服务项目或项目负责人获得各部门表彰或被媒体表扬的,按照标准进行相应加分;对于企业在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出现的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等16种违规行为、3种违规收费行为、4种招投标违规行为、3种资质管理违规行为以及其他7种违规行为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企业每出现一次以上情形,将被扣减相应的信用分值。一个企业的信用得分是在100分基准分的基础上,针对该企业全年信用档案记载的信用信息,按照《评分细则》进行增扣分后,最终得出其本的信用得分。但《评分细则》同时规定,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存在擅自退出管理项目、挪用专项维修资金、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因物业企业责任出现了重大群里上访事件并造成恶劣影响、因违反相关政策规定一年内被相关部门通报批评三次以上的情形的,该企业本信用得分直接降为0分,信用等级评定为不合格企业。

五、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的不同,将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具体措施有:

优秀企业:优先晋升资质等级;创先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日常监督检查时不作重点监管。良好企业:可正常开展经营服务活动,不作重点监管。合格企业:可正常开展经营服务活动,但一年内不得参与各类创先评优活动。基本合格企业:对其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内重点监管;一年内不得参与各类创先评优活动;整改合格的,晋升信用等级;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降为不合格企业。不合格企业:不得参与各类创先评优活动;下一信用等级评定不予评为优秀、良好;其资质按照《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

同时,下一步,我局将在规范物业管理前期招标工作中,将企业的信用等级和信用得分与评标细则中的企业业绩得分挂钩,通过市场调节这一无形的手使优秀的企业能够长久生存,持续发展,实现全行业的优胜劣汰。

六、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个人信用信息征信范围探讨 篇6

關键词:《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征信范围

作者简介:张新梅(1972-),女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法学硕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法。

中图分类号:F830.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68-03

一、 水电煤气、电信缴费等信息有没有必要纳入征信范围

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应该有哪些?事实上,这个问题在2002年央行着手立法制定征信管理制度、2005年出台《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暂行管理办法》时,一直存在激烈争议,而随着《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征信管理到底能达到怎样的立法目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二)信用交易信息,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贷款、使用贷记卡或准贷记卡、赊销、担保、合同履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

目前,虽然该条例还未实施,但部分地区已将水电缴费信息、税费欠缴、电信缴费信息等纳入各省市的征信系统,而中央人民银行近日也表示将考虑水电煤气缴费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信用和诚信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大体来说,信用体现的是双方共同意志建立的客观关系,诚信体现的是信用者诚实守信的德行和人格。在经济交易中,两者都关系到同一经济内容和实际利益,但各自的着力点不同。诚信的交易关系要求个人要有诚信,个人的诚信维持着正常的交易关系,这种非强制性的维持交易靠道德来保障;信用的交易关系要求制度和法律的健全,是一种强制性的维持交易关系,个人和企业遵照法律和制度讲信用,做到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相应就会获得好的资信评估。

水电煤气、电信缴费信息究竟该不该纳入征信范围?笔者认为,水电煤气、电信等企业都与公民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它们之间是一种合同履行的法律关系。既然是合同履行法律关系,就应该遵循合同履行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公民故意欠缴上述相关费用,那就违反了合同履行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就是我们常说的诚信,但诚信和信用是一个概念吗?回答是否定的。在实际生活中,信用和诚信很容易混淆,实际上,诚信属于道德范畴,信用属于经济范畴。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的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支付现金就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公民违反诚信原则就认定其不具备信用能力。再者,合同不履行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可能是遗忘,可能与物业有纠纷,可能因为出租房屋不知欠费,还可能是质量问题,是霸王条款等,如果这样不加区分失信行为是无意还是恶意的,统一让这类信用交易信息不良的后果由公民个人单独承担,就有些显失公平了。

二、 交通违章等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征信范围会不会构成双重处罚

个人信用信息征信范围的争议焦点之二是行政处罚信息是否被纳入征信范围?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三)其他信息,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从该法条来看,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纳入信用信息的征信范围,但具体指哪些或哪类行政处罚信息却没有做出相关规定。

在对醉驾进行刑事处罚之前,某银行支行就与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就个人因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查处信息达成共享协议,据悉,该协议不仅针对个人酒后驾车违法行为,还将个人无证驾驶汽车、超速驾驶80%以上的、公路客运超员数超过100%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纳入征信系统。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扩大了征信管理范围,将违反计划生育、卫生等行政处罚也都记录在案纳入征信系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商品活动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往往也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信用越高,风险越小;信用越低,风险越大。它是对自然人或法人履行义务的能力,特别是偿还债务能力的一种社会评价。信用在法律上分为三个位阶:其一,信用是一种资格、能力或状况,它可以被评估、评价,也可以分类、分等级;其二: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财富的体现;其三,信用是一种信息。信息是公开的,社会公众可以取得或咨询、查询。信用制度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表现为有关信息提供、信息获取、信息评估和信息责任的法律制度。现代信用按主体划分,大体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其中,个人信用是一种建立在对个人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它是后者无须付现款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总之,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通过考察个人的信用信息来确定他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多少贷款。一般情况下,个人信用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居住、职业、收入等)、个人信用交易信息(如贷款余额、信用卡透支、信用担保等)、社会公共信息(如社保、纳税、通信费缴纳等、有无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逃汇骗汇等)。其中社会公共信息是指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通过考察上述信息来确定公民个人身份的合法性、个人债务偿还能力及个人债务偿还意愿这三个方面。所以,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立法目的表述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征信活动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促进征信业发展。

既然信用是一个经济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讲就是借款还款,要有还款能力,要有还款意愿,那么交通违法行为与借钱是否能还钱就没有一定的必然联系,银行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与行政执法部门达成协议,将公民个人所有的行政处罚信息都纳入公民个人信用档案,以此通过限制贷款、办信用卡等办法约束被行政处罚过的当事人。再者,银行做出的这种限制贷款的约束“决定”,实际上是对公民进行的另外一种意义的 “经济处罚”,虽然这种处罚与行政机关的处罚具有实质意义的不同,但也足够给行政处罚相对人造成一定的误解,误认为自己受到行政机关和银行的双重处罚。

笔者认为,社会公共信息的范围不可宽泛无边,应该采取列举式对具体行政处罚做出具体规定,否则各类征信机构就会对于违反交通法规、违反计划生育及卫生法规等的行为,不必不分主次轻重,全部纳入征信范围。征信管理的最大目的是其最初目的,即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更广泛意义的信用社会,意义不大,搭载太多功能反而偏离了银行金融杠杆的作用。这样就会出现用征信的管理行为来取代一般的社会管理,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个人基本信息的透露会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征信机构在开展个人信用基本信息征信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方面,首先确定了可以征集的个人信用基本信息范围,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一)基本信息,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其次确定了禁止征集的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第三十六条规定下列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收集:(一)民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所属党派;(二)身体形态、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三)收入数额、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四)纳税数额;(五)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收集的其他信息。不过,在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信息主体特别书面授权后,征信机构可以收集第(三)项、第(四)项信息。最后,赋予公民个人对信息的知情权和查询权,第三十九条规定:信息主体有权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应包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来源和信用信息查询记录。个人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第四十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总之,《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避免征信机构在调查公民基本信息时触犯公民的个人隐私和在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方面规定的还是比较详尽的。但笔者认为,公民的个人隐私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它涉及的面比较广,因此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一是征信必须取得被征信者的同意,即被征信者应该拥有征信活动的知情权,这应成为联合征信的前提条件。同时,除了法定的强制性提供信息外,征信机构在进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商业行为时,应事先征得被征信者的许可。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不被滥用,并减少征信机构和被征信者之间的纠纷。二是征信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程序,要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手段开展联合征信工作,而不能采取窃取、骗取、夺取等非法手段。征信机构工作人员必须符合从业资格要求;征信机构信息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必须定时更新;获取某些特别信息必须获得被征信人同意的程序要求,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征信机构的通知方式(电话、电传、邮件、电邮或其他方式)、本人的答复方式(明示或暗示)、本人答復期限,以充分尊重被征信人意愿。三是在信息收集方面应该仅限于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和记载,在信息评估方面应该以国际通行的惯例和我国的国情为依据,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四是除法律规定以外不得向第三方随意泄露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资料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合理的范围,即信息服务对象应该是根据法定的或约定的事由,在“善意使用”的原则下确定。五是赋予被征信者及时消除错误信息、更新过时信息的权利,即信息调查机构对收集、存储的信息应该进行动态监测,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征信机构要为被征信者的查询请求提供必要的准备,如专门的查询窗口、具体的联系方式等。被征信者提出查询请求的具体条件,如个人身份证明(允许委托他人代为查询时的委托证明)、查询时间限制、合理的查询理由等。被征信者可查询的内容,如征信机构保有的所有该个人或企业的信息、信息来源、被他人查询的记录等。六是必须对联合征信过程中侵害个人隐私权的不法行为者追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四、信用信息不良记录会不会跟随终身

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征信管理条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其中,有关不良信用记录保留期设定等方面的内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是负面信用记录该保留多久一直让很多人心存狐疑,人们担心拥有一次不良信用记录是否会影响终身。因为,公民个人在买房、买车、办信用卡、买保险时,金融单位都可能要看他的个人信用报告。为此,《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规定: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这一表述意味着,个人信用报告将保存5年,而个人犯罪记录将保存7年。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负面信用记录保留期问题。这条规定相当于对负面信用记录设定了5年和7年的保留期,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被删除,这是参照国际惯例的一种做法。通过设定不良信用记录保留期,一方面国家对不良信用行为予以了打击,另一方面,国家又不能因为信用主体有了一次不良信用行为,就要其一辈子背负后果。所以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有必要设定不良信用保留期制度,来加强对信息主体的保护。

个人征信是信用记录,不是不良记录。目前,有下列6种易导致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的情况:1、“睡眠信用卡”不激活还是会产生年费,若不缴纳就会产生负面的信用记录;2、信用卡透支消费、按揭贷款没有及时按期还款;3、贷款利率上调,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或分期,产生欠息逾期;4、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5、手机号停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欠月租费而形成逾期,也会造成不良记录;6、被别人冒用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产生信用卡欠费记录等。但是,各个银行的判定范围和尺度却不一致,有的银行将不良信用记录范围任意扩大,经常出现此银行和彼银行信用评级不一致的情况。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有必要对不良信用记录做出明确区分和判定,彻底改变信用评级市场混乱的局面,从而达到防范金融风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丁邦开、何俊坤.社会信用法律制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信用信息服务 篇7

国务院在文件中的第七项第16条、第八项的19条和20条中, 不仅提出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政策要求, 还明确了落实相关工作的负责部委。国务院通知中的第七项“推进放管结合, 营造宽松发展空间”中的第16条提出“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充分发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的作用, 利用大数据、随机抽查、信用评价等手段加强了监督检查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

国务院通知中的第八项“完善市场环境, 夯实健康发展基础”中的第19条提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引导四众平台企业建立实名认证制度和信用评价机制, 健全相关主体信用记录, 鼓励发展第三方信用评价服务。建立四众平台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 公开评价结果, 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建立完善信用标准化体系, 制定四众发展信用环境相关的关键信用标准, 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处理、评价、应用、交换、共享和服务。依法合理利用网络交易行为等在互联网上积累的信用数据, 对现有征信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推进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与四众平台企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 实现资源共享。”

同为国务院通知中第八项中的第20条提出“深化信用信息应用, 鼓励发展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等信用服务业。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 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 对违法失信者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信用信息服务 篇8

2015 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关于发挥试点先行、央企引领作用,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一年来,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 各地区、 各行业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建设正加快进行, 诚信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些成绩, 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要达到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下面以电力行业为例加以剖析。

1 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十三五”期间,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以互联网+、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电力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1) 新一轮 “ 电改” 对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 年11 月30 日,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6个配套文件, 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了中央9 号文有关要求, 通过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交易机构的组建和规范运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放开售电侧竞争、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管等措施, 明确市场竞争的主体、机构, 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规则。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市场主体将大量增加, 在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 需要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手段, 对市场主体实施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 要进一步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就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性、服务性和责任性的作用, 运用信用信息和信用等级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活动效率。

(2) 电力行业信用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认识参差不齐。 企业对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一致, 不少企业对信用建设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对参与信用评级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与主体、任务与目标、征信与采信、 监督与奖惩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协调与联动机制。 三是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比较薄弱, 实用性不强, 对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和曝光力度不足, 没有做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联动奖惩机制尚未形成并发挥应有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 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平台建设滞后, 信用信息采信不足, 联合奖惩机制缺乏刚性, 没有形成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氛围, 从而影响企业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二者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正向互动。 也就是说, 坚持依法经营、诚信守诺、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 而失信取巧的企业也不一定被曝光、被惩戒。

比如, 2015 年山西省经信委印发 《关于对2014 年度电力行业AAA级诚信发电企业奖励电量的通知》, 对电力行业AAA级信用企业给予5000 万千瓦时的计划电量奖励。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时将这一情况上报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向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 发改委、经信委转发推广, 为电力行业扩大采信范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示例。 但由于对信用信息没有统一的、强制性的采信要求, 据统计, 截止到目前, 还没有第二个省 (市、自治区) 采取过类似的激励政策。

又如, 国家对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 成为火电企业的硬约束, 但个别企业仍然存在偷排、超排、环保设施不投运等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是因为对企业环境信用信息采信应用不到位, 对环境违法“黑名单”企业曝光不够、惩戒不足,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而造成的。

3 建议

(1)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商财政部设立信用建设专项资金,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 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整合政府部门及有关行业掌握的企业数据信息, 明确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主体作用, 规范行业信用评级, 避免重复评价, 减轻企业负担, 建立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及企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 形成涵盖企业工商管理、金融信贷、税收缴纳、社保缴费、合同履约、产品质量、招标投标、服务承诺、安全环保等信用信息的企业信用档案, 使银行、工商、司法、税务、环保、社保、建设、铁路、航空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保密的前提下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查询、分析和统计等服务, 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类别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力度, 完善失信行为记录, 形成震慑力和约束力, 真正、尽快营造“有信者荣、无信者忧、失信者耻”的社会氛围, 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2) 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出台大范围、宽领域的联合奖惩机制, 重点解决信用等级采信问题, 使信用建设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①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商工信部, 指导各地方政府在电力体制改革中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将行业信用建设的统一性与各地的区域要求结合好。 推广山西省经信委的作法, 在电量交易、日常监管中对信用等级高的发电、供电、售电企业, 给予明确的倾斜政策和保护措施, 推动电力行业信用建设奖惩措施的落地生效。

②制定切实措施, 促进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在社会信用建设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由国家发改委商国务院国资委, 制定 《中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的信用建设状况纳入其经营业绩考核范围; 在对企业的资质审核中明确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具体要求, 将施工、设计企业信用等级状况纳入工程招投标评分项, 并实施动态管理;推进电力投资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在项目核准、融资等环节推动应用信用信息, 改善电力基建市场环境;在现有的《电力企业信用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基础上, 尽快制定售电侧信用评价指标, 由国家能源局出台相关政策, 由行业协会主导对售电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及信息采集, 并汇集至国家级信息平台, 助力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信用信息服务 篇9

关键词:电费风险,信用评级,服务决策

1. 概述

目前, 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尤其是政府加大对高耗能企业、限制类企业、淘汰类企业和违建企业的管制, 给电费回收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困难。同时, 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 信用失缺现象也非常严重, 拖欠债务、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等经济失信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导致应收电费余额呆账、死账不断增加。为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探讨建立科学的电费风险辨识指标体系和欠费风险预控模型, 对用电行业和用电客户欠费风险做出预警, 及时有效控制电费回收风险是当前营销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任务。

2. 电力客户信用评级管理

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分五大方面对电力客户进行评级。分别是风险行业资信、商业资信、安全信用、法律信用和合作信用。

2.1 风险行业资信

主要是根据客户的行业分类划分是否属于“三高一资”行业类别。

(1) 高耗能行业用户: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业、冶金业、铜铝材、黄磷、锌冶炼等高耗能用户;

(2) 高风险行业用户:砖瓦厂、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废旧物资拆解、五金塑料加工、烟花爆竹、化学化工、橡塑化工制品、临时性山庄、政府限制拆除的违章建筑等用电;

(3) 高污染行业用户:陶瓷、电镀、漂印染、皮革皮具、制药、造纸等用户;

(4) 资源性行业用户:矿石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用户。

(5) 普通类行业用户:不符合以上3类行业用户。

2.2 商业资信

客户的商业资信主要就是对客户的经营能力和交费履约能力。

(1) 经营能力:结合客户市场经营情况, 生产情况、国家政策、市场前景进行评价;

(2) 付款记录:主要是指交付电费记录, 重点查看是否有拖欠电费情况。

2.3 安全信用

客户的安全用电关系情况, 安全信用可分为:

(1) 调度合作记录。是指在发生事故、检修维护或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客户配合电网调度停送电安排的记录。

(2) 安全管理。主要指用电设备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设备是否定期试验, 是否有专业的电工管理, 是否发生各类电气事故。

2.4 法律信用

主要是指客户在执行《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用电营业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用。主要包括:

(1) 偷电、窃电、违约用电记录。

(2) 阻碍或扰乱电力生产建设秩序的记录。

(3) 与银行和其他企业是合同、交易纠纷记录。

2.5 合作信用

合作信用主要包括用电检查记录和需求侧管理记录。

(1) 用电检查记录是指供电企业执行用电检查任务时客户配合的情况。

(2) 需求侧管理记录是指供电企业开展需求侧管理的过程中宣传、试点时客户配合的情况, 以及客户执行用电错峰的配合情况。

2.6 确立客户信用评估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评估法中的“加权”计分法评估客户信用。具体计分方法如下:

(1) 设定客户的原始积分 (满分) 为100分, 每项最低分为0分。

(2) 根据风险行业划分“三高一资”行业, 占15分。属于“三高一资”类行业, 该项记录为0分。

(3) 全面分析供电企业面临的现状, 主要存在拖欠电费的问题, 因此, 商业资信所占比重较大, 占50分。

(1) 经营能力记录各占10分, 结合客户市场经营情况, 生产情况、国家政策、市场前景进行评价进行评分。

(2) 付款记录占40分, 电费交纳:拖欠1笔欠费的客户扣本项5分, 跨月欠费的客户扣本项10分 (若因非主观因素造成欠费的, 可考虑不扣分) , 若连续3年无拖欠电费记录, 可加1分。

(4) 安全信用为10分。

(1) 执行调度规程方面:拒不执行调度命令为0分, 执行调度命令不力或执行安全规程时, 如果客户违反电力安全规程每次扣3分;

(2) 有责任事故方面:因客户端设备故障引发的线路跳闸的, 每发生一次扣2分;发生越级跳闸的, 每发生一次扣4分;

(3) 安全管理方面:用电设备不符合相关规定, 扣5分, 用电没有按照规定定期试验, 扣5分, 无专业的电工管理, 扣5分。

(5) 因窃电现象目前在我国仍非常严重, 所以法律信用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占20分。

(1) 发生窃电行为, 其客户信誉为0分。

(2) 发生违约用电行为, 按违约电费金额扣分, 每10员扣1分。

(3) 与银行和其他企业是合同、交易纠纷记录:发生一次扣1分, 若涉及债务危机的扣20分。

(6) 合作信用占5分。根据合作的情况, 酌情给予加减分。下列内容中, 客户任意一项不与供电企业配合的, 每发生一次扣0.5分。

(1) 用电检查工作的配合;

(2) 电能计量和负控工作的配合;

(3) 抄表、收费和催费工的配合;

2.7 电力客户风险评级划分

信用评级的结果采用等级符号标记, 实行四等十级制。按照这种标准, 级别越低, 说明被评估的客户企业在安全状况、运行状况和经营状况等方面越糟糕, 供电企业面临的供电风险越大。通常, B级及以下的等级都具有非常高电费回收风险, 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 (表1)

3. 电费服务决策

3.1 总决策

(1) 规范业务流程。在业扩报装环节严格把关, 对“三高” (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 行业、证照不齐的企业要认真审核报装的合法性, 在同意报装后提供供电方案时要明确安装预购电装置或收足预付电费的供电方式。

(2) 推行和安装预购电装置, 实行预购电制, 尤其是大工业用户, 要求全部安装预购电装置。

(3) 加强合同管理。明晰供用电合同的有关条款,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签订供用电合同, 以供用电合同作为法律依据, 保证日后必要时可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3.2 决策细则

对电力客户信用进行评级, 并按照用户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服务决策。

(1) 对于A等客户,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1) 免费向用户提供需求侧管理服务, 帮助用户进行节能诊断等;

(2) 提供最优惠和便捷的服务, 如一对一服务;

(3) 提供调度优先的政策;

(4) 限电情况下, 酌情将其中断供电排序置后;

(5) 发生电力故障时, 安排优先抢修;

(6) 保供电优先;

(7) 推出新服务时有优先体验。

(2) 对于B等的客户, 加强信用方面的管理工作。

(1) 安装预购电装置或预付费电能表;

(2) 采用预付费或者银行担保的方式;

(3) 缩短电费结算时间, 采用每月多次抄表方式;

(4)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走访, 监控用户运营能力, 并适当增加用电检查次数。

(3) 对于C等以下的客户, 密切加强客户用电及电费回收管理工作。

(1) 安装预购电装置或预付费电能表;

(2) 采用预付费或者银行担保的方式;

(3) 缩短电费结算时间, 采用每月多次抄表方式, 安排专业跟踪该用户电费回收情况;

(4) 定期与客户沟通和走访, 适当增加用电检查的次数, 全面监控用户的运营能力;

(5) 在与用户签订供用电协议时, 附加客户用电信用方面的补充协议;

信用信息服务 篇10

(一) 个人信用信息的界定

1、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个人信用信息的研究是从信用的界定开始的。黄达(1999)认为信用是一个借贷行为的范畴。对于信用怎样按照运作主体分类,李新庚(2002)和张中秀(2002)认为信用可以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吴晶妹(2002)“将信用按主体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和消费信用”。对于个人信用,钟楚男(2002)将其明确划分为个人经营信用和个人消费信用,认为个人经营信用是企业信用的人格化和具体化。现在主流理论认为个人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指消费者以对未来偿付的承诺为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关系。个人信用首先是服务于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同时,个人信用又是一个可以度量的概念,其度量的标准是消费者获取信用服务的能力。基于上述对个人信用的界定,信誉信息的大致可以从(1)经济学视角。(2)个人征信的视角。(3)立法视角。(4)信用的主体与表现方式视角加以界定。

2、笔者观点。

个人信用信息就是指能够反应个人履行信用交易的守信状况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或是个人在信用交易活动中形成的履行或不履行义务的记录及相关数据。个人的信用信息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即个人基本资料、个人商业信用状况、个人社会公共记录及个人守法情况。个人基本资料通常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政治面貌、婚姻状况、住址、电话、工作单位等;个人商业信用状况包括个人收入、资产、银行贷款及其还款情况、信用卡使用情况等过往的商业信用交易记录,以及有无破产记录等;社会公共记录包括从事的职业、社会保险金缴纳情况、纳税情况等;守法情况主要指有无刑事、行政与民事违法记录等。

个人信用信息具有以下特点,对个人而言,个人信息价值的实现,通常以该信息的保密为前提。在商品经济和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财产状况、收入与负债等与公共利益或群体利益基本没有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金融业的突飞猛进、交易手段的更新和交易空间的拓展,市场经济成为一种信用经济,此时,市场风险无时无处不在。一个人的资产状况、收入与负债情况、违约记录等已不是单纯的个人私事,而直接关系到其个人的履约能力,关系到他人预期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交易方有权过问和了解其相应的信用状况。一些发达国家的个人征信实践表明,个人信用信息已不再是纯粹的私人信息或商事秘密,而是与社会交易秩序密不可分,个人信用信息的适度开放是征信机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二) 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已迈入了信用经济的阶段,信用存在于一切交换之中。市场经济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化,信息的不对称成为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和特征,导致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信用市场中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增大,授信主体的信息成本增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也增大。

个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个人信用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利用,将有助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抵消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个人信用信息的广泛存在,将使人们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动机大为降低,从而减少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可以大胆地投资消费,从事经济交易活动,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信用信息的有效利用还能降低经济主体的交易成本.个人信用缺失导致个人信贷市场上形成“格雷欣法则”:即信用不良者驱逐信用优良者。个人信用信息的有效传播和使用,能使授信方从征信机构处获取借款人的真实信用资料,而减少了自己去实地考察借款人信用状况的成本。同样,受信方不必每次申请信用,都必须提供相关个人资料,而通过征信机构来提供信用信息,受信方也节约了交易成本。

2、实践价值。

对个人信用信息内涵给出明确的界定以及信息项范畴做出明确的划分,在实践中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1)金融领域。各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规范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结合当今各种信用评估模型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整体评价,确定授信限额,统一其授信管理;从而改变其信息劣势,削弱金融机构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2)商业贸易领域。专业消费信用机构和零售商亦可以通过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应用预测潜在客户终身价值,设定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客户的授信额度和信用条件,并且进行跟踪调整。例如,零售商向信用良好的客户发放的赊购卡,信用协会的低息贷款等。

(3)社区综合服务领域。随着现代社会服务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专业的服务机构倾向于深入住宅区设立分支机构,如洗衣店、美容院、私人诊所等。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利用有助于这些机构确定对不同信用等级用户的延期支付的时限,有效的保证欠款的收回。

(4)社会征信领域。在现代信用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情况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制度保证。个人信用信息的规范化采集与传播可有效的缓解消费信用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行为,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大大提高失信者的违约成本,使其不敢轻越雷池。

(5)用人单位考察。社会各类用人单位也可以利用个人信用信息考察应聘者是否具有符合所申请岗位的基本要求,评估应聘者履行各种承诺的能力和信誉程度。

二、美国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界定

美国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界定可以从其较为完备的法律中得到体现。美国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框架是以《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简称FCRA)为核心的17项。其他法律主要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诚实借贷法》、《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公平结账法》、《平等信用机会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信用卡发行法》等。

所谓个人信用信息,《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第603条规定,“‘消费者信用报告’是指由信用报告机构提供的有关消费者信用可靠度,信用的名声、信用能力、性格、一般名誉、个人特点或生活方式的任何书面、口头及其他联系方式的信息。它被部分或全部用于或准备用于作为确定一个消费者某种资格的因素。”

同时,该法律在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及使用方面作了如下规定:

(1)关于信息的收集范围和程序方面。F C R A采用排除法对信息的征集范围进行了界定,下列性质的数据不包括在信用信息征集范围:有关个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信息;信用卡发卡机构给予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授信额度;破产记录超过十年以上的信息不包括在信息收集范围内;超过七年以上的民事诉讼、判决和逮捕记录不包括在信息收集的范围之内;拖欠税款记录,自缴纳该税款七年后不再作为信息收集范围;任何其他负面信息,超过七年后不再作为收集的对象。关于信息采集程序,FCRA规定,在合理的动机和目的下,征信机构收集和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均不需经过信息主体授权。

(2)信息报告机关的义务。FCRA对于信用报告机构规定了各种义务。如第605条规定,消费者信用信息报告机关不能提供陈旧的信息。第607条规定,要确保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要建立完善的手续。第615条规定,如做成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中有不利于该消费者的内容时,应把做成这一信息的机关的名称、住所通知给该消费者。

(3)关于消费者的权利。F C R A规定:消费者有要求了解有关本人信息的情况的权利(即开示的权利);;同时,消费者对开示的信息存有异议时,可以要求重新调查,如果该信息被认定为不正确,那么信息主体有权要求取消。如果信息无法核实不能给予修正或取消,消费者则可以在档案中附加一份自己的声明,以后征信机构在出具信用报告时必须包含该声明的概要;关于消费者的健康信息,规定消费者有选择权。

(4)关于信用报告的使用目的。F C R A有关许可的消费者信用报告的用途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FCRA规定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只限于五种目的:信贷;就业;保险;获得政府许可证或者其他利益;商业往来。第二类是消费者信用报告机构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提供的用途。

(5)信息使用者的责任。F C R A规定:如果信息使用者根据或部分根据信用报告的信息采取了不利于信息主体的决定,使用者应当:将决定以口头、书面、或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该信息主体;告知该信息主体信用报告提供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

(6)对于消费者权利的救济。关于消费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的权利救济方面,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长期以来主要采取自律方式,赋予征信机构较大的自主权。

三、我国部分省市对信用信息界定的实际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配合地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地方立法机构制定和通过了一些地方法规。北京市启动了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研究,重点确定个人信用信息范围;中国建设银行济南市分行出台了《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在建设个人信用制度方面进行了尝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信息化办公室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是国内第一部地方的联合征信的政策性管理办法,并于2004年2月开始实施;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深圳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了《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评级管理办法》,用以规范个人征信和信用评级;汕头、温州等地也建立了一些地方性的信用法规。

至2005年6月,全国已有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广东、天津等省、市的省级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相关的信用管理法规。

其中,对于个人信用信息明确提出界定的有:

(1)《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个人信用信息是指个人的商业信用记录及对判断个人信用状况可能有影响的其他信息。”

(2)原《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第2条规定,“个人信用信息是指个人的银行信用和与此相关的其他信息。”第6条规定,“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一)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二)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三)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四)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

(五)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

同时,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金融机构用户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等法规,采取了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询记录、违规处罚等措施,保护个人信用信息安全。

纵观各省市的法律法规,其共识主要集中在:强调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护的统一。与信用相关的个人信息应当只限于三类:第一,表明被征信主体信用能力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家庭状况;第二,表明被征信主体履约意愿的信用记录和公共事业缴费记录;第三,影响被征信主体信用评价的处罚记录。

这些地方性的法规虽然为国家信用管理法律的建设走出了实验性的一步,在信用信息的采集,传播和使用上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但是,就个人信用信息内涵界定与信息项细致化方面存在差异,或由于地域差异,效率能力等原因缺乏明确规定。

四、调查与基本结论

1、问卷调查概况

为了圈定个人信用信息项的范畴,首先要列出较大范围的个人信息项,从中进行筛选,筛选出信息项必须以一定量客观真实的样本数据为基础。从理论上讲,个人信用信息项的范畴划分结果的准确与否完全取决于样本数据。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应该包含评估对象的指标数据和现实信用状态数据。因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划分信息项范畴的数据资料。

(1)问卷的调查和实施。考虑到获取信息的难度,本研究小组基于个人信息的基本分类与描述,结合当代社会的一些基本认识,设计了一份面向广大社会群众的调查问卷,名为“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界定调查问卷”,其宗旨在于实证性的调查社会公众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看法。该问卷的设计尽量做到简单明了,且涵盖评价个人信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共包含5个大类、31个具体小项指标。

笔者利用寒假时间,在北京、天津两地发放问卷。笔者之选取京津两地主要是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和地理的因素,并且两地的市民相对有较好的教育经历,可以无障碍的理解问卷并且顺利填写问卷。在发放对象的年龄问题上,被调查者主要是青年和中年人,因为这类人群正是当代信用经济的主要参与者,顺理成章的成为个人信用评价的对象。而在性别上,对于被调查者未作要求。整个问卷的发放过程纯属随机式。

(2)样本统计分析。“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界定调查问卷”共发放853份问卷,有效回收816份。依据统计学原理,本研究小组选取回答为“是”的问卷占有效回收问卷份数一半以上的项目,即选取统计结果选择“是”大于408份的各项。由此,按照统计结果的降序排列,确定出了存款、金融资产持有情况(股票、债券等)、遗产继承情况、收入情况、拥有信用卡数量及额度、有无接受遗产赠予、民间借款还款记录、商业赊欠记录、住房公基金、金融机构贷款还款记录、固定资产、健康状况、保险信息、家庭背景、违法犯罪记录、家庭稳定状况、单位鉴定信息等17项,作为个人信用信息项的核心内容。

从信息分类的大类上来看,个人的财产信息(存款,固定资产等)和个人商业信息(借贷还款记录等)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关注,构成了个人信用信息项的核心组成部分。另外,个人的健康状况,家庭背景,以及以违反犯罪信息和单位鉴定信息为代表的社会公众信息也是刻画表述个人信用情况的重要信息,成为个人信用信息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学术理论

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并结合个人信用信息调查获取利用的相关理论,笔者认为,在运用过程中可将个人信用信息项如下分类处理。

(1)个人识别信息。描述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以上基本信息在未得到当事人的许可的情况下,授信机构不允许私自传播与公开。

(2)信用交易信息。此类信息应既包括反应个人财产的信息(如存款,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等)又应该包括反应个人信用交易的商业信息(如银行信贷记录,民间借款还款记录,商业赊欠记录等)。既从客观上反应了个人可承担的受信额度,又从主观上刻画了个人的信用状况。

(3)收入及就业信息。信息项大致包括固定收入,遗产赠予情况,以及职业,工作经历等。该类信息以求反应个人的经济收入来源,确定个人现金流入项,以保证授信者在授信期间的资金安全。

(4)公共信息记录。主要包括个人违法犯罪信息和单位鉴定信息等,以反映个人在社会上遵纪守法的情况。

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增加个人信用信息的查询记录,即个人信用档案被查询的记录,反映个人寻求信贷和雇佣机会的频率。

3、政策建议

(1)制定个人信用管理领域术语标准,明确界定个人信用信息的内涵。标准的确立应以科学的信用概念体系为基础,兼顾国际趋势和中国特色。在充分参照国际及发达国家现有术语和定义的基础上,按照“精而专”的原则,重点精选了内涵或外延比较明确的个人信用信息内涵及其他基本信用专业术语,并结合中国实际和信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个人信用信息内涵及其他基本术语的内涵或外延上做了适当的完善和发展。

(2)出台规范采集,使用,传播个人信用信息的法案,加强相关行业的监管。首先,明确信用专业机构可以采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范围;第二,界定与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相关的个人信息保护范畴,并明确对个人隐私等特殊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措施;第三,明确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机构信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具体方式;第四,对信用专业机构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3)促进个人征信数据库建立。结合中国实际,笔者认为最为适宜的模式选择应该是民营化经营的模式,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在征信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对于涉及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问题,应依据保护个人信用信息的法案,进行有效监管。

信用信息服务 篇11

摘 要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在支持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不断完善和优化信用社的服务水平,使其在发挥服务功能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是信用社永恒的话题。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浅议几点信用社如何通过支农服务谋双赢。

关键词 信用社信贷支农双赢

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以“三农”为主要发展载体的金融机构,也只有通过“三农”经济的不断强大来促进自身的长效发展。随着支农政策不断深入,支农力度逐年加大,农信社在信贷支持“三农”服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浅谈几点对农村信用社如何做好信贷支农工作,实现同增共赢的建议。

一、农信社支持“三农”的现状

(一)信贷投放增加,支农力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朝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服务股东、服务客户、服务县域经济、服务全民创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市场定位,为农民致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2012年,全县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16,592万元,涉农总额占县域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95%以上,在当地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二)服务领域拓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朝阳县联社在优先满足种、养殖等农业生产贷款基础上,把信贷投放重点向农业多元化倾斜。一是重点支持我县2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有效解决了干旱地区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農户联保贷款形式对种植养殖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专业合作社等给予贷款支持,为农民发展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三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重点突出支持工业园区、农事龙头企业的发展。四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和保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贷款方式改进,信贷服务有所创新。为满足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快速发展需要,解决信用社难贷款和农民贷款难的“两难”瓶颈,联社不断加大贷款业务产品的创新工作力度,先后开发出林权抵押贷款、农业设施物权抵押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巾帼创业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针对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推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那些想发展设施农业,却苦于找不到有效保证措施的种养大户开了一剂“良方”。

二、支持“三农”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保证机制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农信社向“三农投入。目前,农业贷款仍缺乏有效的贷款保证机制,出于规避贷款风险的考虑,农信社在向农户发放贷款时不得不强调要求抵押和担保。但是,对那些相对比较贫困,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户来说,要找到合适的担保和有效抵押并非易事。同样,大多数农村中小企业实力都较弱,也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显然,贷款保证机制的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信社向“三农”投入。

(二)信贷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农信社贷款投向主要是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农副产品流通和深加工等农业生产领域。而农业恰恰是抵御风险能力弱、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弱势产业。一旦遭受旱灾、风灾、雹灾、火灾、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农民经济收益将直接受损,就不可避免地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造成影响。同时,在国家支农惠农的大背景下,某些文化素质低、信用意识差的农户一味依赖国家的补贴政策,把农信社的项目贷款当作国家补贴来用,一旦取得贷款,便挥霍一空并外出打工,难以清收,致使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

(三)农信社的历史包袱仍然较为沉重,影响了农信社的支农力度。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本状况,公司治理,盈利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信社的历史包袱仍然较为沉重,这极大的影响了农信社的支农力度。为了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贷款,农信社对新增贷款的审批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存在一定的“惜贷”,“恐贷”心理,这使得一些较有前景的项目也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三、支持“三农”发展的对策

(一) 创新贷款品种,有效满足不同类型的“三农”资金需求。

农信社应根据“三农”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创新贷款品种,积极开展农户联保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的“三农”资金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注重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不仅要支持农户生产,也要支持农户投资和消费,满足农户多层次金融需求。一是调整结构优先支持。通过内部挖潜,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并重点将资金投向于成长型、科技型的涉农企业。二是简化手续快捷高效。切实帮助优质涉农企业解渴,全力打造涉农且贷款绿色通道,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对符合贷款条件、手续齐全的贷款申请随报随批,着力简化办贷手续。三是大胆创新担保方式。针对部分涉农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适时推出动产、林权、流转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权利抵质押贷款,积极开发应用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联保贷款、社团贷款等金融新产品,着力解决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二)银政联手共建信用环境,力争实现双赢。

农村信用环境是最基本的社会软环境,也是影响制约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环境的缺失,将增加农村金融依法维权的成本,造成企业、个人与金融机构贷款的“两难”问题。而要不断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必须要与当地政府联手,共同创建、共同推进完善。

一是要积极打造农村“信用工程”,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要紧紧扣住“诚信”这个中心,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做好解释说明,使广大农民全面了解设施农业贷款原则、贷款条件,正确理解贷款贴息政策,帮助信用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要树立农村金融生态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自觉抵制地方社会不适当干预。在寻求地方党政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要坚持“社政分开”的原则,杜绝把农信社看成是当地政府“小金库”的思想。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真正确立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三是构建广泛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协调机制。由于金融机构所获信息的不对称,存在企业和个人骗贷套贷的情况。为此,信用社要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库,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弱化支农贷款风险

农业自身固有的弱质属性,决定了支农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性。而当前农业项目的发展严重缺乏风险保障,直接影响了设施农业和农信社支农工作的发展后劲。建议政府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农信社也相应采取强化措施,尽力弱化贷款风险。

信用信息服务 篇12

从美国的安达信和我国的中天勤事件中, 我们可看到“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不公正, 整个市场谈何公正;会计师不诚信, 市场又谈何诚信。由于利益驱动和失信成本较低, 会计师行业屡见商业欺诈、不平等交易和恶性竞争等现象。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 由于投机者多于投资者、所有者变化频繁、委托者不稳定、契约关系各方经常难于明确, 加上对注册会计师信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行业长远利益渺茫, 真正的守信者难以得到企业青睐, 也难于在市场上立足。因此, 各事务所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恶意压价、争抢客户, 不惜代价地请客送礼、大肆返还费用, 把“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抛到九霄云外。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应该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但是, 如果信用缺失, 市场调节机制又如何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 公平竞争又从何谈起!所以, 建立注册会计师服务市场的信用体系十分重要。

创建服务市场的诚信体系

诚信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现。诚实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主要是道德意义上的, 反映主观意识, 是自律性的;后者是经济制度范畴, 与市场经济伴生发展, 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它是外在的、客观的。诚信体系是建立注册会计师市场服务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也是首要问题。

1. 发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付出巨大的努力, 建立了以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为中心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下一步应发展以检查指导与档案管理相结合的职业道德管理体系, 加强行业自律。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应设立专职机构或人员检查执业机构和执行人员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情况, 把优秀的和不良的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同时在合法的范围内将信息公开, 作为所有者选择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的依据, 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履行职业道德准则的自觉性。

2.创新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文化体系。树立信用意识、培育行业信用文化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要求。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和管理要求, 创新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推动事务所加快自身信用文化的建设, 把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作为文化建设和执业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务所信用文化的形成, 将在一个局部为注册会计师创造良好的执业氛围。可以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设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文化。主任会计师应明确事务所长期经营目标和短期具体目标, 让每个注册会计师把讲信用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行业协会应联合其它管理监督机构对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信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以评估结果作为评定事务所信用等级的依据。

构建服务市场征信体系

征信体系是建立信用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薄弱环节。目前, 上海等地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和政府管理部门已试行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征信制度, 建立了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但是, 要让诚信档案真正发挥作用, 还必须构建系统的、有效的、以服务市场为目的的征信体系, 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和为委托者降低信用风险的现实选择。

1. 组建征信部门。

这项任务应由财政部门组织协调, 并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 符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经济建设目前距信用经济的最高发展阶段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 如果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 信用体系已发展为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庞大、覆盖面广泛的信用信息服务产业, 允许独立自主公平竞争的征信公司遍地开花, 并不现实。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是:社会道德秩序失衡、信息不对称、法制不健全、具有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改革的艰巨性, 这是各行各业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案件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 由政府组织、在各行业协会内部单独组建专门的征信部门, 全面负责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档案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等级评定、业务约定书信用质量履行情况等信用评估、信用报告、信息公开和信用咨询管理服务工作。最终, 征信部门还应根据所征集的信息对注册会计师个人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创立信用评价体系。

(1) 明确信用建设涵盖的具体项目。在对执业注册会计师进行诚信考评时, 应将其个人的基本信息 (个人人事档案存放、具备资格、出资、劳动合同) 、业务记录、个人自评和群众互评和事务所考评、后续教育、行业年检、业务质量抽查、谈话提醒等情况纳入诚信建设的评价内容。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价时, 应将其基本信息、管理水平、业务记录、内部重大决策情况、行业监管、自律情况和奖罚情况等全部纳入信用建设的评价项目。 (2) 设计评价制度。可以借鉴“三、三”考评制度, 将注册会计师个人诚信档案和事务所信用等级档案分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信息、事务所内部管理信息、行业管理信息和其它重要信息三个层次, 分年度采取自评、互评、他评三种方式, 对考核对象当年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以强调主体责任, 保证信用评价的公允性。 (3) 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价办法, 实行记分式量化评估。例如, 有些地区将注册会计师诚信考评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考评的总分定为1000分, 两者各500分, 从相关方面进行量化记分, 对达不到要求的事项依照标准扣减对应分数。总分是评定信用等级的依据。对于评价结果应善于分析并利用。

完善失信惩治体系

完善失信惩治体系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让违规、不诚信所获得的收益, 远不足以补偿因违规所承担的风险和奉行诚信原则的高质量审计服务所获得的收益;让守信者可持续发展;让失信者付出代价。

1.完善惩治法规体系。“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案件中的事务所失信问题与美国的“安然”、“世通”等案件中的失信问题最大的区别是, 美国的事务所发生失信行为后, 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会迅速、及时地予以揭露, 然后通过法律制裁失信行为, 失信惩治机制是完善和到位的。像“安达信”这个有89年历史的会计师事务所因失信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人们在感叹法律冷酷无情的同时, 不得不为其客观、公正、高效而折服!“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确立失信惩治体系的根本原则。完善惩治法规体系, 提高社会依法惩治力是健全失信惩治体系的当务之急。我国的公司法不允许设立无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体现。如果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加大惩罚力度的要求进行全面修订, 这将给信用环境的建设提供可靠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完善市场淘汰机制。

上一篇:沥青混凝土面板下一篇:提高写字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