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业务(精选11篇)
单位业务 篇1
出租给了购买方, 卖方应该把回购价低于销售价的部分作为租金收入, 并在回购期内分期确认。
例1:甲公司于2011年5月1日采用售后回购的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商品,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销售价格为100万元, 该商品账面成本为80万元, 而且商品已经发出, 款项已经收到。售后回购协议同时规定, 甲公司应于2011年10月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 回购价格定为90万元 (不含增值税) 。另外,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税率为17%。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2011年5月1日甲公司销售商品时:借:银行存款117;贷:其他应付款———应付售后回购款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借:发出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80;贷:库存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80。每月确认租金收入2万元:借:其他应付款———应付售后回购款2;贷:其他业务收入 (租金收入) 2。
10月1日甲公司回购时:借:其他应付款———应付售后回购款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5.3;贷:银行存款105.3。库存商品仍按照原账面价值入账:借:库存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80;贷:发出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80。
笔者认为, 为区分不同发出商品的用途, 应在“发出商品”科目下设置“售后回购发出商品”二级科目;为明确“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应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应付售后回购款”二级科目。
2. 销售方以市场价格回购, 回购价格低于原售价。
若回购价格以回购当日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 则表明该商品因增值带来的收益和因贬值而带来的损失均由买方承担, 当回购价格低于当时的出售价格时, 应视为卖方转移了所售商品的减值风险。笔者认为, 根据谨慎性原则, 不能高估企业的资产, 在回购时应该按照商品的实际成本入库。
例2:接例1, 如果回购日所售商品市场价格为90万元, 计收增值税15.3万元, 其他条件不变。
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2011年5月1日甲公司销售商品时:借:银行存款117;贷:其他应付款———应付售后回购款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借:发出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80;贷:库存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80。
10月1日甲公司回购时:借:其他应付款———应付售后回购款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5.3;贷:银行存款105.3。借:其他应付款———应付售后回购款10;贷:发出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10。回购商品按实际成本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70;贷:发出商品———售后回购发出商品70。
应注意的是, 不管是销售方以固定价格回购还是以市场价格回购, 如果销售日和回购日不在同一个会计报告期间内, 虽然所售商品已经不在企业, 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 企业仍应该在会计期末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确实发生减值的应该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王坤
事业单位创收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但许多事业单位在自我创收的会计处理上还存在误区甚至错误。为说明问题, 我们首先展示事业单位创收业务常见的一种会计处理, 本文称为“第一种做法”:收到相关费用时, 借:银行存款 (或现金)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将相应款项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资金分配时, 借:事业支出;贷:其他收入 (单位所得) , 代管款项 (二级部门所得) 。在此, 我们暂且不提这种账务处理的不当之处, 先来分析整个创收业务的流程。
事业单位创收业务流程可以概括为六个步骤, 在此逐步列出相关会计处理, 并统称为“第二种做法”:第一步, 外部单位及个人缴费, 借:银行存款 (现金) ;贷:应缴财政户款。第二步, 相关二级部门提供商品及服务。第三步, 财务部门将收取费用上缴财政专户,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第四步, 上级部门返还资金, 借:银行存款;贷:事业收入。第五步, 单位和二级部门就创收进行分成, 借:事业支出 (二级部门所得部分) ;贷:代管款项。第六步, 二级部门支付提供商品、服务过程中的有关费用, 借:代管款项;贷:银行存款。
对比前后两种做法, 可以发现第一种做法的两个错误:
1.单位所得部分分别在资金分配环节、资金返还环节确认了两次收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资金分配和资金返还两个环节发生时间的错位。一般情况下, 为了管理和操作上的方便, 要上缴财政专户的款项不是逐笔而是批量上缴, 而上级部门资金的返还也要经过一定的周期, 因此, 创收资金的分配一般不会在资金返还之后而是返还之前进行。
2. 在资金分配环节, “事业支出”科目借方列示了支出, 金
额为创收中单位所得部分, 但由于“支出只有在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能够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或服务潜力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很明显, 事业单位创收的单位所得部分未涉及支出的确认, 资金分配环节的会计处理虚列了支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财务人员在支出的确认上, 未能正确领会相关准则的要求;二是财务人员认为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都要在账务系统中反映, 单位所得部分要反映在账务系统中就必然要列示支出, 因而导致了支出虚增。实际上, 要想对创收业务中单位所得有一个准确、详细的了解, 做好备查账簿的登记即可。
对比两种会计处理方式, 第二种方法避免了第一种方法的错误, 无疑是一种正确、科学的处理方式。○
单位业务 篇2
一是按经济业务性质完善经济合同台账,财务往来台帐、项目管理台帐、营销费用台账和资金和承兑汇票、保证金类台账等四类台账。
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对合同额、营业额、利润、现金流量和应收款项指标财务信息的搜集、分析、评价,对照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历史值、同行值、预算值等,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通过完善财务管理手册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进行,防止、发现、纠正各方面的偏差与弊端。四是完善公司直管项目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加强清欠和审计工作。
一是财务部积极参与对新开工项目进行项目综合考核指标制定,参与亿元大项目成本分析和稽核。
二是对哈大项目进行审计监察和对武黄项目进行项目综合效益和财务收支情况审计,通过审计和监察工作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项目存在的问题。
三是积极开展财务半年度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发现财务工作中好的典型拟在今后公司财务工作中进行推广,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各单位认真整改。
四是根据每月清欠月度报表,建立全公司所有项目清欠台账,动态掌握公司各项目拖欠情况和清欠进度,及时分析公司应收款项回收指标完成情况,指导分公司和重大项目清欠工作。
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部深入一线的决心不是很坚定,除对铁路项目的财务工作直接管理较多外,其他项目基本处在统计资料阶段,未深入项目了解情况作出分析提出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二是公司财务部总部对分公司和项目的调控能力不强。三是资金的管理措施、方法有待改进和提高,四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部分财务人员只能做一些日常的收付业务,不能对本公司本项目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分析证据及时预警,导致财务工作不能顺利展开,财务作用有所降低,五是内部借款回收力度不大,借款融资总量增加,财务费用增多。
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资金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最低现金流量。下半年公司需要向局上缴3200万元,需要归还局借款11100万元,需要支付两级管理费2200万元,需要支付拖欠设备款500多万元,另外我们投标需要资金,以上共计需资金1.7亿元,公司资金极度紧张,如果不加以疏导和分析,公司资金有断链的危险,因此资金的分析和管理将会是下半年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公司资金分析会,积极查找问题,弥补漏洞。此外要加大内部借款回收力度,要积极督促石武项目和安徽中烟项目在年内归还局借款。保证各单位及时上缴。
2、加强对项目现场经费和核算和控制,尤其要在项目中推广项目年度现场经费预算制度,通过制定预算加强对项目间接费用的控制。
3、加强对铁路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尽可能的将项目的折旧费和资产使用费800多万回收公司。
4、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单位业务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一项业务观;两项业务观;运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由多项经济业务组成的,其间往往存在着某种联系。两项业务有时可视作一个整体,而一项业务有时也可看作是两个过程的综合结果。不同的看法往往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使会计理论和实务陷入一种两难境地。本文对会计工作中的一项业务观点和两项业务观点的运用加以探讨。
一、会计工作中的一项业务观和两项业务观的含义和运用
所谓一项业务观点,就是将整个经济事件视作一个整体,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这个整体从产生到结束作为一个过程加以考虑。所谓两项业务观点,则是将整个经济事件视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立足于每个过程带来的影响。运用这两种观点进行会计处理的例子不胜枚举,主要有:
(一)外币业务核算
一项业务观点下,认为由外币业务发生日与外币债权债务结算日的汇率不同所产生的差额,根源在于引起该外币债权债务发生的外币业务,故不得作为汇兑损益处理,而应当追溯到原外币业务。两项业务观点下,将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的购销业务与其以后发生的结算业务视为两笔相对独立的业务,外币业务实际发生时,即视为外币业务的完成,结算前发生的外币折算差额,要么作为现实损益,要么作为递延损益。目前外币业务会计实务中两项业务观点有取代一项业务观点的趋势,后者主作量大,且不能清晰地反映汇率变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我国采用两项业务观点。
(二)库藏股业务的面值法和成本法
在西方,对库藏股的处理通常有面值法和成本法。库藏股的取得和再发行,在面值法下被认为是两项独立的交易,在成本法下被认为是一项单一的经济业务。前者的依据是认为库藏股的购买和销售与股票的购入和退股及合并后出售新股没有区别,后者通常被认为适用于库藏股取得后会再发行的情形。因此,采取何种方法,主要是看行政事业单位的意图何在。
(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
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二是予以资本化。前者体现了两项业务观点,认为借款费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筹资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与举债所购置的资产价值无关;后者体现了一项业务观点,认为借款费用是由于某项长期投资的需要而发生的,与所购资产有密切联系,与其他资本性支出无本质区别。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趋向于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但允许那些可直接计入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成本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我国会计实务则规定,在筹建期间、固定资产未交付使用前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四)以借新还旧的方式提前赎回已发行债券时,对赎回价格与旧债券的账面净值差额的处理
若视为一项业务,则此差额可作为新债券溢、折价的组成部分,此时认为借新是为了还旧,差额应看作是借新还旧、利于筹资的代价;反之,若把借新还旧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会计事项,差额就应作为当期损益,而与新债无关。与此类似的,还有拆旧楼建新楼,对于旧楼清理费用或收益是否作为新楼成本的增减的问题。
(五)固定资产的售后租回
有时候,固定资产的销售是出于清理的目的,只是由于短期内需要才重新租回。例如卖掉旧厂房取得资金,另建新厂房,在新厂房未建起来以前仍需租用旧厂房维持经营。此时就应采取两项业务观点,将租赁业务作为经营租赁处理。但有时候售后租回只是形式,实际目的是融资,此时应将出售与租回视为同一项业务,作为融资租赁处理。
(六)股票股利可予资本化数额的确定
股票股利按公允市价资本化的做法体现了两项业务观点,通常认为发放少量股票股利不会导致股票市价的下跌,因此可以把股票股利的发放视为向股东发放现金股利以及随之按现行市价向他们出售股票。而在发放股票股利时,可能导致股票市价大幅下降,故视为两项业务是不合适的。此时可按面值或设定价值予以资本化,这也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从我国现行实务来看,一般采取后一个做法,这主要是出于客观性的考虑,但并不限制其他方法的使用。
(七)通过换股的形式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合并时,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选择。
选择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可从许多不同角度去考虑,其中之一就是从一项业务观和两项业务观去解释。若按照两项业务观,可把换股视为一方发行股票取得现金,再用所得现金购买另一方的股票,即认为换股是两个利益主体通过讨价还价完成资产和权益的交换,是市场上的公平交易。既然如此,按购买法进行报表合并,按公允价值记录被购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才是合适的;若按一项业务观,则是把换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权益的结合。
当然,一项业务观点和两项业务观点的运用例子比比皆是。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五)例的“两项业务”是真实存在的,但可视为“一项业务”;(六)~(七)例则是将“一项业务”看作是“两项业务”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怎样,经济业务决不因会计处理的改变而改变,无论采纳哪种观点,从长远来看,对净资产的影响往往是一样的,但(五)、(七)例除外,而(二)、(六)例只不过可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内部构成的变化。另外,就单个会计期间而言,(一)~(四)例可能会产生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问题,这就会对会计信息的揭示带来影响。
二、一项业务观点和两项业务观的运用原则
由上可知,一项业务观点和两项业务观点的运用在会计处理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随着经济活动的日新月异和越趋复杂,如何恰当运用一项业务观和两项业务观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就不能仅仅关心某个经济事件本身,而应透过多个经济事件的会计处理,找出其内在的共同规律,以便举一反三。笔者从目前会计实务的做法中,归纳出以下四项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质重于形式
即不能停留于经济事件的表面,而要洞察其本质。必须弄清两点:一是经济事件为什么发生,也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何在。例如上述库藏股的成本法和面值法的选择,就要看其到底是为了重新发行还是为了减资。另外,借新还旧、拆旧建新、固定资产的售后租回等处理都体现了这一点。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意图对经济事件加以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后果,因此当行政事业单位意图比较确定时,其在选择一项业务观和两项业务观时往往能起决定性作用。二是经济事件带来什么后果。有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行政事业单位意图存在不确定性,对于这种情形,就要从后果去把握经济事件的本质。对股票股利可予资本化数额的确定就体现了这一点,因为是从这一事件对股价的影响去选择一项业务观和两项业务观的。另外,通过换股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合并,和以现金、其他资产或负债等形式所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合并相比,仅仅是代价的不同,既然后者按购买法处理,前者也应采取同一处理方法。
(二)谨慎性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在会计处理时要考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保持谨慎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损失缩小到最小的范围内。对于外币业务核算、借款费用的处理等问题,涉及到是选择资本化还是费用化,若从谨慎性去考虑,往往就采用两项业务观,进行费用化处理。
(三)重要性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从质或量上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具体而言,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次要信息,可采用简便方法予以处理。这一点在涉及到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问题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一般来讲,按客观性的要求,当某项支出与某项资产密切相关时,应予以资本化。但若金额小,是否资本化影响不大,则可直接费用化以简化处理程序。
(四)客观性原则
按照这项原则,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并可以验证,这也是恰当运用一项业务观和两项业务观的重要依据。例如,对于股票股利可予资本化数额的确定,采取面值法比采取市价法较为客观。
省级行政单位会计业务调研报告 篇4
一、新制度运行情况
(一) 多措并举确保新制度全面实施
1、及时更新网络平台。鉴于新制度设计的特点和核算要求, 我们在核算系统内重新设定了系统级会计科目, 变更了会计报表, 做好行政单位会计数据初始化工作, 针对一些单位会计软件操作不熟练、核算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 我们修改完善了《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手册》, 制定了《网络安全制度》和《会计核算处工作业务流程指南》, 在核算系统门户网站予以公布, 便于省级单位会计人员工作学习。
2、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在大规模新制度培训基础上, 应省检察院、卫生厅、监狱局、质监局等省级部门的邀请, 对其系统的财会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结合新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双分录”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等十大疑难问题, 进行了汇总整理, 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 为新制度的贯彻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加强沟通促进信息交流。利用QQ群、电话交流、上门走访等多种渠道, 建立与预算单位之间、各预算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 提供会计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时解决问题的平台, 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二) 推进新旧制度平稳过渡
1、帮助省级单位处理疑难问题。2014年初下发了3个业务通知, 就建立新账应注意的事项、新旧科目的衔接及初始数据装入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对固定基金、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等科目的数据衔接问题, 与有关单位多次沟通协商, 达成共识, 确保了省级行政单位实现数据的转换和新旧账务的有序衔接。
2、研究探讨基建并账问题。新制度要求行政单位基建账数据应定期并入“大账”。针对以前从未接触的“并账”新问题, 查阅有关规定, 借鉴相关单位的经验, 设想不同资金来源的基建“并账”情况, 反复研究探讨, 拿出统一的意见, 指导省级单位准确处理账务。
3、注重新旧制度会计科目的变化和衔接对应。对新旧制度核算内容变化较大的“固定基金”、“结余”等科目, 要求单位对上年度年终结余数字分析填列在“资产基金”、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等相应的明细科目中, 同时对项目支出, 依照新制度准确定位, 年初建账时就与部门预算项目库对接, 保证将资金按照具体的项目、性质、用途进行分类核算。
二、调研及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
(一) 对新制度、新科目理解不到位
1、“预付账款”科目理解不到位。有的单位把暂付款项理解为预付款项, 按“预付账款”的核算内容进行账务处理, 有的确属预付账款的业务, 却又未按新制度要求采用“双分录”进行核算。
2、“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核算不完整。由于理解的偏差, 许多单位把发生的住房公积金和差旅费中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等业务, 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尤其是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缴费养老制度, 对于由此发生的计提和上缴职工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业务, 大多数行政单位会计人员不知该如何处理, 基本上未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3、“拨出经费”科目核算比较混乱。新会计制度实施后“拨出经费”科目虽然名称没有变, 但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主管部门向所属单位拨付同级财政拨款不通过“拨出经费”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理论上不存在主管部门通过自身的账户, 向所属单位拨付同级财政资金款项的情况, 而实际上这种业务仍然存在, 如财政社保专户资金仍然是通过主管部门向其所属单位转拨。这种业务到底通过什么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新制度没有明确, 实际执行中比较混乱。
4、结转、结余科目理解有误。从2014年末收支结转情况看, 有些单位将财政收入、支出类科目余额直接结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有些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日常核算中划分不准确, 造成年底结转收入和支出不匹配, 出现结转、结余明细科目为负数。
(二) 新制度有待完善的地方
1、关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经财政部门批准, 行政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开立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可办理转账、汇兑、委托收款和提取现金等支付结算业务,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具有与人民币存款相同的支付结算功能。根据以上精神, 我们认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的核算和管理应与“银行存款”科目相一致, 即应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日记账”, 由出纳人员依据收付款凭证, 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结出余额, 并定期与银行对账。
2、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新制度首次提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可以公允地反映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的实际价值, 符合账实相符的原则, 对行政单位加强资产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到现在财政部门还没有出台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细则, 仅在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时, 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可又没有折旧年限、折旧率等相关规定, 各单位只能估算, 削弱了执行新制度的严肃性。
3、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难度较大, 新制度要求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附注, 前两张报表可以自动计算生成,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附注需要对明细账和相关科目分析后, 手工编制,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编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会计报表与部门决算报表不衔接。新制度对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没有明确的规定, 而部门决算的编制和报送时间是硬性规定, 年末单位财务人员只顾编年终决算, 没有人考虑按照新制度规定的报表去编制。
(三) 会计核算软件滞后
新制度明确要求对收入、支出、结余类科目的设置要按政府收支分类的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及财政拨款资性质、预算项目等因素细化核算, 预算公开也要求有更为详实的辅助核算信息, 这些细化规范有利于建立部门预算信息、会计核算信息相互印证的多维账户, 也为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奠定了基础。但目前的会计核算软件已落后于财政改革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急待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改革。
(四) 运用系统有效衔接的问题
目前财政部门有预算系统、国库支付系统、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及部门决算系统等, 分别由不同的处室进行管理, 各系统之间各自为政, 从各个方面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实施监控, 但这种监管是分散的, 缺乏系统性, 当预算管理需要相关信息时, 必须分别向不同的处室、单位索取数据。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导致财政财务信息数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形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五) 改革举措的出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近年来, 伴随着行政机关公车改革, 养老保险的改革, 公车改革性补贴、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的计提和缴纳业务, 都影响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这些新的业务, 财政部门没有从会计核算的角度, 出台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给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六) 财务会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个别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 有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的, 不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二是经过调查了解, 多数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愿意从事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业务繁琐, 有时还要加班加点, 职务晋升空间有限, 导致会计人员不愿意钻研学习业务, 会计基础工作较弱, 如:省级单位存在账务处理不及时、现金管理有一定的隐患、往来款项数额较大且长期不清理等问题。
三、加强会计服务工作的两点建议
(一) 加强指导确保新制度的贯彻执行
1、加强新制度的培训和监管力度。一是实地了解省级单位在执行新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组织培训, 通过培训促使省级单位财会人员, 深刻领会新制度的精髓, 全面系统掌握其内容和规定, 提高省级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二是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省级单位执行新制度的监管, 及时掌握省级单位贯彻执行新制度相关情况, 确保省级单位会计核算规范, 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加强财政各处室的协调沟通。贯彻执行新制度涉及到财政内部许多部门, 各个管理系统应该相互协调, 全方位打造贯彻执行新制度的良好环境。以业务需求为导向, 充分考虑各系统的衔接和整合, 将预算编制、集中支付、工资统发、非税收入、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纳入基础数据库, 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构成一体化管理大系统, 建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和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管的完整体系, 为财政改革和政策研究提供支撑。
3、研究解决新改革举措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一是尽快出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细则, 以便单位按统一的标准执行,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比。二是对行政单位贯彻执行新制度的情况进行调研, 总结归纳基层会计人员意见, 对核算内容与行政单位业务相佐的科目, 予以修正调整, 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三是针对行政单位公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举措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出台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 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4、加大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指导。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但从电算化的实践来看, 总体上缺少来自财政部门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 在很大程度上研发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因此在贯彻执行新制度时, 财政部门应及时掌握新制度实施后的会计核算软件标准统一, 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的一体化, 达到预算数据、核算数据和决算数据的可比性, 从而实现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分析的准确性、部门决算的便捷性。
(二) 加强管理, 提升会计工作水平
1、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难度, 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会计制度的修订背景与内容, 深刻领会新制度的精髓, 全面系统掌握其内容和规定, 切实增强省级单位负责人依法管理会计工作的自觉性, 有效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全面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
2、不断提升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省级单位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新制度、新准则, 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准确处理会计业务。以新的视角, 理清会计工作思路, 以新的理念, 谋求会计工作的新发展, 以新的要求, 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实现会计工作的“三个转变”, 即在观念上, 从传统的理财观念向依法理财、依法聚财上转变;在职能上, 从行政事务性的审批、记账等日常工作向服务协调、监督检查方面转变;在工作重点上, 从单纯的支出报账向优化经费支出结构, 用足用好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上转变。
单位业务委托书 篇5
我单位现委托________(姓名)作为我单位合法委托代理人,授权其代表我单位进行_____________设计工作。该委托代理人的授权范围为:代表我单位与你们进行磋商、签署文件和处理______________活动有关的事务。在整个__________过程中,该代理人的一切行为,均代表本单位,与本单位的行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单位将承担该代理人行为的全部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代理人无权转换代理权。特此委托。
代理人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
年龄:_____职务: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签字样本)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竞标申请人(盖章):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
附: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单位业务 篇6
2014年,该行信用}业务以规模、质量、效益关键指标为核心,突出信用}规模效益贡献度提升,在强化风险防范和资产质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重点产品和新型产品,进一步提高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通过拓规模、调结构、提效益,取得了信用卡业务新的突破。全年新增信用卡67952张,净增62561张,净增客户59878户,净增}和客户均列全省第一。增特约商户721户,新增POS744台,实现信用卡签购额}{4亿元;分期付款交易额15亿元;实现信用}总收入10512万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9157万元;信用}透支规模达16.8亿元,90天以上不良透支额1912万元,不良率1.14%,比总行确定的1.3%的控制日标值低0.16个卣分点。
该行持续加大牡丹交通卡发}营销力度,加强与交警部门、车管所、违规处罚中心、驾校之间的联系,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营销交通卡57595张,确保交通卡发卡任务。并十分注重对优质客户的营销。采取多种形式,筛选日标客户,实施精确营销,提高中高端客户渗透率。以公务}和行内代发工资客户发仁为营销重点。把握财政部推行的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的有利时机,加大公务卡的营销。加强对行内代发工资客户、贷款客户、对公结算帐户客户等集团客户内部员工进行集团营销。同时,还加大了对烟草经营户进行金叶}的营销;以对各专业市场、商业街、工业吲等商户的营销为重点,借助个人结算帐户可做为特约商户结算帐户这一好的营销于段,力争对各专业市场、商业街、工业园等特约商户的拓展取得大的突破。以大卖场、三星级以上酒店、汽车4S店、百货商场、高档娱乐场所等“五大”重点商户制定商户发展目标名单,落实目标商户的拓展,加大特约商户一条街营销力度。加强现有特约商户的关系维护,将所有的特约商户发展为有效特约商户;并做好特约商户收银员上岗培训工作和促销奖励,通过收银员引导客户多刷工行卡;四是进一步规范特约商户回佣率,提高回佣收入;突出做好分期付款业务营销。进一步加大分期付款营销工作力度,积极引导持}人办理分期付款业务。对信用}持}人尤其是大额授信持}人,其综合授信额度要与办理分期付款业务挂钩,进行动态管理。市分行卡中心定期向各支行下发大额授信客户清单,对未办理分期付款业务的大额授信客户,各支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营销。对授信额度偏高、且存款又少,拒绝办理分期付款业务的,市分行分次调低其授信额度。同时,以专项分期付款业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拓展符合与我行签约条件的汽车经销商的空间,详实甄别购车客户,有效防范风险,以汽车专项消费分期付款业务为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大力推动购车分期付款业务的发展。同时,抢占先机,及时推广,推进家装专项消费分期付款业务。
单位业务 篇7
本刊讯日前,2008年度四川省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为宣贯增值电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规范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的市场行为, 促进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依法经营、诚信服务, 4月2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针对年检过程中部分增值电信企业存在有违规记录、超范围经营、到期未续证、一直未开展业务等情况和问题,组织了一次增值电信业务政策法规培训会,通过培训,促进企业提高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为增值电信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会议向各增值电信企业介绍了我省增值业务发展的总体情况,通报了2008年度我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年检工作情况,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集中宣贯和讲解,培训结束时还举行了电信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此次培训会共有55家增值电信企业的法人或总经理参加。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学员普遍反映,通过此次培训增长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提高了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意识,增强了保障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维护互联网网络环境的责任感,建议类似的培训会以后应该更多举办。
单位业务 篇8
一、事业单位税收征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事业单位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按照规定不需要领取营业执照的纳税人, 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自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三十日内, 主动依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因为办理税务登记需要事业单位提供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由于没有任命单位负责人或只有一个工作人员等原因, 核算中心纳入的小事业单位往往成立后没有办理相关手续, 也就无法办理税务登记证, 尤其是发放工资时已将个人所得税扣减, 但是因为没有税务登记证无法向税务局缴纳。
2. 不按规定使用税务发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7]5号文件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 均应纳入税务管理, 其收费项目应进行纳税申报并使用套印“税务发票监制章”的正规税务发票。从实际情况看, 大多事业单位其应税收费项目没有按规定使用税务发票, 致使税务局难以从发票的领购、使用上监控其应税收入, 造成税款大量流失。
3. 不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由于事业单位纳税意识较弱, 在纳税期内很少主动进行纳税申报, 更不说填制任何申报表了。
4. 税务局极少对事业单位纳税业务进行专门培训。
每当税法法规政策调整时, 税务局培训时都以企业为主, 将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在一起培训, 每次培训内容都是针对企业讲的, 而事业单位会计大多是兼职会计, 加上各自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同, 因此培训后几乎没有什么收获。而且税务局对企业所得税研究的较多, 比较精通, 但对事业单位所得税申报讲解的较少, 主观上也认为事业单位企业所得税较为简单, 每次讲课一带而过, 大多数会计认为税务局每次讲课都讲不清楚。有了问题请教税务局, 回答也是含含糊糊的, 模棱两可, 往往一个问题请教税务局各部门, 答案都不一致, 相差很多, 使事业单位会计执行起来更加困难。
二、事业单位应税项目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企业所得税方面。
根据财税字[1997]第075号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其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应一律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税收政策的规定, 征收企业所得税。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收入, 除财政拨款和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项目外, 其他一切收入都应并入其应纳税收入总额, 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即事业单位同企业单位一样, 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中有关事业支出与纳税扣除的界定存在着较大差异, 而不少财务人员不知道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时要进行纳税调整的规定, 导致事业单位未按税收规定调整、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比较普遍, 加上兵团是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各事业单位只是进行所得税申报, 本单位并不直接缴纳税款, 因此单位对企业所得税不重视, 心想反正不用从自己单位付款, 尽量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税务局会处罚, 为了避免税务局查账后处罚, 因此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对于不是很清楚的项目全部在成本项目中不进行扣除, 认为我多纳税, 税务局不会找麻烦, 而不去全面考虑实际的税收, 随意增大应纳税所得额, 例如按照规定财政拨款属于免税项目, 作为全额事业单位, 没有任何自有收入, 那么银行存款利息也应属于免税项目。有的不负责任, 反正是全额事业单位, 税收全部是财政出钱, 与单位无关, 增大税金。有的单位在计算分摊支出金额时, 虚减收入总额, 使分摊费用增大, 人为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例如对新购置固定资产实行核销办法, 会计制度一次性在事业支出中列支, 而税法规定不能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要已以折旧、摊销的形式分期在税前扣除, 这个对事业单位来说没有可操作性, 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工资费用列支表面上执行国务院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 而实际上在事业支出中大多以补贴、奖金、加班费等形式多发工资性补助;业务招待费不是以全部收入扣除免税收入后的金额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列支基数, 而是以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计提列支的基数, 提高了列支标准, 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
2. 营业税方面。
除了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等收入可以免征营业税外, 事业单位其他收入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分。目前有不少事业单位一方面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样的行政管理活动, 一方面又从事着如企业一样的经营活动, 既存在着应税收费项目, 又存在着非应税收费项目, 一些事业单位将应税收费收入混同在非应税收费收入中, 逃避上缴国家税收。而且随着国家各种收费项目的不断细化, 同一个单位收费即使都是应交财政专户款, 所开票据都是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 但是有的收费属于免税项目, 有的收费则是营业税的纳税主体, 如工程质量监督费、农机监理费等项目则要区分所收费用的具体项目。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纳税的相关政策规定,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缴纳营业税进一步明确。根据规定, 纳入财政预算但未列入国家和省不征收营业税名单的, 也要缴纳营业税。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缴纳营业税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以上所提到的符合征税条件的各种行政性收费;第二种情况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经营性收费, 如租赁、转让等, 第三种情况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各项服务性收费项目, 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收费等。而目前税务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征税, 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和服务性收入, 其行政性收费收入只占很小的比例。
3. 个人所得税方面。
事业单位应履行好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该按个人所得税法, 对单位人员个人收入超过纳税起征点的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每月按时申报, 对年终奖金等一次性收入要注意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以维护税法的尊严, 对极少数人个人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 要督促其向税务机关主动纳税申报, 主要问题有:一是个人收入未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少由财政发放工资的事业单位如学校, 他们认为财政在发工资的时候已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 而对他们自己以加班费、奖金等名义发放的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就忽略了, 没有一并计入工资计交个人所得税。二是支付外聘人员劳务报酬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高薪外聘一些社会知名人士, 如专家学者、主持人等, 在支付其劳务报酬时, 没有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4. 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方面。
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可以免交土地使用税,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自用的车船, 可以免交车船使用税, 这些单位自用的房屋也免交房产税, 但是如果将上述资产改变用途, 则应按照税法的要求纳税, 例如事业单位将自用房屋出租, 房租收入则要缴纳的营业税、房产税等。
5. 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税金。
现在许多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开展的业务工作, 进行基建项目,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 大部份属财政性资金, 一般应对其进行单独核算, 按照会计制度单独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因为与经费账分离, 基建账的税收业务往往容易忽略, 基本建设的税收主要是代扣代缴, 事业单位在核算时主要是让工程施工单位提供劳务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开具的发票, 支付工程款时做好代扣代缴工作, 防止税款的流失, 还有一点是事业单位容易疏忽的,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供货单位要签订各项合同, 按照税法规定书立按照合同种类分别缴纳印花税。
6. 使用票据方面。
事业单位使用票据既有财政部门的票据, 也有税务部门监制的票据, 还有使用上级部门配发的票据, 收费票据与税务发票要严格区别。这也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有的事业单位用税务发票收费情况有蔓延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用税务发票收费, 可以规避财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可以为私设“小金库”打开方便之门, 更可以不受部门预算的约束, 可谓“一举多得”。二是有的事业单位有的收费已转为经营性收费, 仍在使用财政票据, 少缴营业税等,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票据管理不严, 且从财政部门取得收据较为容易, 为了避免纳税, 不少事业单位尽量回避使用税务票据, 从而给税务部门核查税收带来一定的困难。作为财政税务部门要联手对涉税收费项目进行检查, 不让少数单位有可乘之机。
三、规范事业单位纳税事项的对策
随着整个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的税收增长空间会很大。加快事业单位的改革, 强化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 完善现行税收政策, 是实现事业单位税收成为我国税收收入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应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税收征管。
1. 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培训, 提高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
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纳税需要, 提供多种形式的纳税服务, 如建立税务登记提示制度, 纳税申报提示制度等, 将事后处理改为事前提醒, (逐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减少纳税人的对税法的无知性。
2. 建立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 保证税收行政行为的公平、公正。
严把原始凭证关口。事业单位以支出为主, 支出的单据是否合法、合规, 对严格税收征管很有意义。当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频繁换版的税务发票难以辨别, 少数商户为逃避税收, 有的用旧版过期税票, 有的是国税增值税票与营业税票混用 (餐费开商品销售票、建筑开商品销售票) , 有的借他人税票, 有的甚至用假发票报销。作为事业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会计、出纳等要经常到税务部门学习税收政策、税票管理知识, 为依法纳税、构建按章纳税的氛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而且会计核算中心最好能够选配一名业务素质强, 精通税法的工作人员协助各报账单位做好纳税申报工作。
3. 完善现行税收政策。
事业单位基建并账业务处理探讨 篇9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一大变化就是明确规定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原制度下, 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 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单位事业“大账”。新规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 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 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事业“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但是, 对基建账相关数据如何并入单位事业“大账”, 《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写得并不详细, 笔者引用其中一部分:“事业单位应当在新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 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将2012年12月31日原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 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 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 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从上述引文可以看出, 新规要求将基建账中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记入新账中的“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这与基建会计制度、基建财务管理办法、新会计准则是矛盾的。
现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财会字[1995]45号)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2]394号) 规定, 在建工程只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 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也是符合会计基本原理的, 因此, 将基建数据并入事业“大账”, 只能将四大投资记入事业“大账”的“在建工程”, 将“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记入事业“大账”的“在建工程”科目是不对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 如实反映各项要素的情况和结果。把不是在建工程的业务或事项记入“在建工程”科目显然是违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虽然新规的意图是反映事业单位的“大收大支”, 但也不能因此而把不是基建支出的业务计入基建支出, 把不是在建工程的业务计入在建工程。如果并账仅仅是为了把基建账中的数据搬到事业“大账”中, 而不顾及数据反映的实际业务, 这个数据是没有价值的, 并且并账后续操作无法进行下去, 兹以实例说明。
(二)
假设某事业单位2012年12月31日基建账科目余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按《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2013年1月1日并账如下:借:在建工程13 05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 050。
该“在建工程”科目中包含了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其他应收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金额, 今后基建中发生日常业务, 事业账中不需要反映, 因为基建账发生的日常业务仅仅是事业账中“在建工程”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内部调整, 事业账反映基建“大收大支”, 所以事业账不做账务处理。到基建竣工决算、资产交付使用时, 事业账作如下分录:借:固定资产13 05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3 050。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 050;贷:在建工程13 050。
以上做法, 账务处理简单, 看似反映了基建“大收大支”, 但是没有如实反映基建账的本来面目, 从事业账中看不到有价值的基建信息, 这种并账是没有意义的。
笔者认为, 并账应真实反映基建业务, “在建工程”科目应如实反映基建的实际支出, 不应把往来业务等不反映基建实际支出的事项计入在建工程。正确的并账处理如下:
2013年1月1日并账: (1) 借:在建工程10 65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0 650。 (2) 借:预付工程款280, 其他应收款30, 应付器材款90, 财政应返还额度2 000;贷:财政补助结转2 400。
2013年1月1日以后, 基建发生日常业务, 事业账对应的并账分录如下:
基建账务处理: (1) 借:建安投资280 (设备、待摊、其他) ;贷:预付工程款280。 (2) 借:零余额用款额度2 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2 000。 (3) 借:建安投资2 120 (设备、待摊、其他) ;贷:其他应收款30, 应付器材款90, 零余额用款额度2 000。
事业账务处理: (1) 借:在建工程28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280。借:基建支出280;贷:预付工程款280。 (2) 借:零余额用款额度2 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2 000。 (3) 借:在建工程2 12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2 120。借:基建支出2 120;贷:其他应收款30, 应付器材款90, 零余额用款额度2 000。
2013年年底:事业账务处理:借:财政补助结转2 400;贷:基建支出2 400。
基建竣工决算、资产交付使用后:基建账务处理:借:交付使用资产13 050;贷:建安投资 (设备、待摊、其他) 13 050。事业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13 050;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3 050。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13 050;贷:在建工程13 050。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12]22号, 2012-12-19
单位业务 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单位的收入业务以财务人员较少为由, 未能将收款与会计核算这两不相容岗位职责有效分离, 出纳与会计由一个人担任, 由此造成错误或舞弊, 出现收款人私吞公款的风险。
2.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随意扩大收费范围和重复收费。
3.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过授权批准, 办理收入业务。造成财务舞弊或者私设“小金库”的产生。
4.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将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收入截留、挪用, 或者不入账, 帐外设帐, 私设“小金库”。
5.执收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力, 单位有哪些收入项目, 什么标准, 何时应当收取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不清楚, 造成应收未收。
6.对于各类票据的保管、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没有建立完善制度、责任到人, 实施有效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职责权限, 造成错误或舞弊。
2.各项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 支出范围及标准不符合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要求, 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的相互挤占, 造成单位预算失控或者经费控制目标失效。
3.各项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批程序, 尤其对于重大支出未经集体决策程序, 造成错误或舞弊。单位通常对不同的支出额度应当设定不同的审批要求, 尤其是重大支出, 应当经过集体决策。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支出业务授权审批制度, 无论金额大小都由一把手“一支笔”审批, 造成业务管理效率低下或者权力过于集中, 或者一把手的贪污腐败。
4.各项支出不符合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要求, 如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要求、公务卡结算要求等, 造成单位支出业务不合法合规。新的财政改革措施对单位的支出业务推出新的要求, 单位如果不能将新法规及时传达到每位干部职工, 组织相应的培训, 造成干部职工不能及时掌握并自觉遵守各项法规的要求。
5.采用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报销, 造成单位支出业务不合法合规。用“假发票”报销, 套取财政资金, 这是严重的舞弊行为, 从审计署提交全国人大的审计报告来看, 这一问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还比较普遍。
6.各项支出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 并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 造成单位支出失控。支出的分析和监控可以结合预算执行分析来进行, 通过必要的分析和监控, 可以分析单位支出的合理性, 发现重大的支出异常, 合理安排现金流, 避免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三、解决事业单位收入业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收入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岗位, 将收款与会计核算、印鉴章的保管与领用、票据的保管与领用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明确赋予各个岗位不同的职责权限, 不得以单位财务人员少为由, 将出纳与会计由一个人担任, 坚决杜绝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2.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入业务。
财务部门应定期清理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 做好收费许可证的年检, 确保各项收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将签订的收费合同或者协议等有关凭据提供给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按照收费合同或者协议及时足额收取各项收入, 确保收人金额与合同约定金额相符。对未及时收取的收入, 应当查明原因, 明确责任, 指定专人负责催收。全部收入业务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并进行会计核算, 坚决杜绝账外设账。
3.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 开具财政票据, 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 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做到不截留、不挪用、不私分。
4.建立收入分析和对账制度。
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收入预算计划或者所掌握得合同情况.对收入征收情况迸行分析, 分析收入征收状况的合理性, 有无存在异常;应定期与负有征收义务的单位进行对账, 及时检查并作出必要的处理。
5.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财政部们关于收费票据管理的规定, 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收取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照规定的手续申领、启用、核制、销毁财政收费票据, 由专人负责序时登记台账, 保管票据等工作。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依照顺序开具财政票据, 作废票据应当妥善保管。
四、解决事业单位支出业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支出业务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单位应当制定的制度包括: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办公费管理细则、接待费管理细则、会议费管用细则、差旅费管理细则、出国 (境) 费管理细则、交通费管理细则和加班误餐费管理细则等。
2.明确各项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 由单位制定, 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3.将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效分离, 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4.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 各项支出申请必须与预算管理要求相符, 严禁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相互挤占, 各项支出按预算和制度标准执行, 杜绝铺张浪费和滥支乱用现象。
5.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规定不同的支出额度的审批职责和权限, 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 重大经济支出应当经过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 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提高管理效率。
6.各类支出要符合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要求、公务卡结算等政策与制度的要求, 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传达学习新的财政改革政策以及新的财经法规, 让干部职工及时掌握并自觉遵守各项财经法规。
7.财务部门应当严格审核各类单据, 着重审核单据来源及内容, 检验单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与预算核对检查单据支出是否有预算, 是否履行了审批手续。杜绝用“假发票”报销, 套取财政资金的舞弊行为发生。
8.定期分析与监控各项支出, 编制单位支出业务预算执行管理报告, 分析单位支出的合理性, 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及时发现重大的支出异常,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避免单位支出失控;合理安排现金流, 规范各项业务支出行为, 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经常要发生的业务, 也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财政改革政策以及新财经法规, 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保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单位业务 篇11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省人社厅等四部门关于甘肃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标志着该省卫生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拉开帷幕。根据《实施意见》, 绩效考核向业务骨干倾斜, 有成绩的可多拿钱。
据悉, 去年上半年,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单位已安排部署在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中心卫生院等11家单位进行了绩效工资试点工作。甘肃要求各市州统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 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按照专业人士的解释, 实施绩效工资后, 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激励导向将更加明显。实施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 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 实行分类考核。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应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与救治、环境恶劣的现场 (实验室) 工作等任务的岗位倾斜;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 应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的岗位倾斜。绩效工资分配严禁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单位业务】推荐阅读:
学生实习单位业务表现评语05-16
单位内控中预算业务管理制度10-21
从业务员到业务管理者07-03
注重个人金融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10-21
教育业务员培训材料教育业务员08-27
重业务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建具体表现06-14
快递业务员业务员绩效考核办法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