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共12篇)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1
2015年1月到9月, 中国的股市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经历了一轮大涨, 又金融了一轮大跌, 特别是6到9月的大跌, 上证指数跌幅43%, 大多数股票腰斩, 甚至很多股票跌幅70%-80%, 这样的大跌让很多的散户亏损累累, 甚至很多的大户和机构因为融资融券被迫清仓, 这样一个惨烈的景象让很多股民胆战心惊, 这也给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 也是金融专业中与证券市场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能进行证券交易, 最基本目标是教会炒股, 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 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 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知识。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机遇,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要求学生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 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
一是证券投资学涉及的内容多, 证券投资学其实不仅仅是这一门课的知识, 它在分析时还综合运用了其他课程知识, 比如在分析宏观经济时会用到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知识, 在分析微观企业的运行状况时需要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要想做好证券投资的分析, 就必须首先熟悉这些相关课程的相关知识, 还得在需要的时候综合运用起来, 比如央行降息, 作为投资者就必须明白降息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降息一般是央行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进行的货币货币政策逆向调控, 但它对经济中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然对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行业来说利好作用更大, 尤其是房地产,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就会是利空, 那么最终对股市的影响就要综合地看了, 可以说, 证券投资学的综合性很强。
二是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证券投资学不但可能涉及到其他多门课程的知识, 还必须将他们都能融入进平时的分析过程中。证券投资学的基本面分析如此, 技术面分析更是如此, 在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部分会教很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 这些方法和指标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使用才能, 这些方法和指标就像是一种武器, 你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和使用才会熟练的使用, 不然很容易就会伤到自己。
三是证券投资学紧密联系着整个社会。股市是整个社会的晴雨表, 首先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都会反映到股市中来, 虽然不一定会立刻或同步反映, 但肯定会或迟或早地反映在股市中;股市还是政治的晴雨表, 一国政治上的波动也会反映到资本市场上, 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对香港政改作出决定后, 学生团体率先发起罢课抗议, 其后又告升级行动, “占中”运动随之启动, 最后酿成长达近80日的非法占领运动。而看香港的恒生指数, 从2014年9月4日的25362.98点一直跌到12月18日的22529.75, 随着12月15日香港警方完成铜锣湾清场及拘捕行动, 宣告为期79日的占领运动正式落幕, 恒生指数才又探底走出一波为期5个月的上升行情。股市又是军事的晴雨表, 俄罗斯国防部9月30日证实, 俄罗斯已开始在叙利亚境内展开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 俄方当天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发动空袭, 再来看俄罗斯的股市, 9月30日后经过两天的短暂回调后于10月5日开始了一波较强力度的回升。
二、公选课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公选课是面向全校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因而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 有财经类专业, 也有法学、文学以及工科类专业, 这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 所修学的课程也不一样, 因而在证券投资学中的有关知识内容, 各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会存在很多的区别, 财经类专业学生就可能更容易理解, 而法学、文学以及工科类学生因为没有太多财经类课程基础, 因此在理解证券投资学内容时就会相对困难点, 这就给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挑战。
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对于公选课的目标, 不少学生是想学点东西的,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只是想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学习目标不一样就决定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不一样, 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必须要对证券投资有一个良好的兴趣, 这样在课后才能积极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 证券投资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是经验的总结。
三是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金融课程, 书本上以及课堂所讲的内容都是别人经验的总结, 是间接知识,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 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方法在实际买卖时具体怎么运用;同时在资本市场流传着这样的话“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但是发生的时间、发生的方式、发生的幅度又是不一样的”, 这就对证券投资者对于间接经验的理解和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大方向上来说, 涨多了会跌, 跌多了会涨, 这是不变的规律, 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会涨, 什么时候会跌, 这需要对市场和技术有很好的理解才会有体会, 而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课业任务以及各种活动本来就很多, 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并且在实践操盘时去体会实际运用过程, 就值得怀疑了。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因为是公选课, 特别是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公选课, 如果没有考核的压力, 学生肯定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 根据平时的了解, 不少学生选课其实就是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的, 因而怎么样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就很重要了, 有的老师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考核, 这样的考核就侧重于书面知识的考核, 学生在考前把相关知识背一背就差不多可以应付了;有的老师要求写一篇相关的论文来考核, 这样学生东拼西凑好一篇论文就了事, 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应付。证券投资学需要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理解并消化吸收, 直到在实际操盘时能够运用, 那么在考核时怎么样达到这要求呢, 笔者规定学生写一篇模拟操盘分析报告, 必须分别从所教授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当面的市场以及所投资的品种进行分析, 并且规定至少进行10次以上的模拟投资操作, 这样就引导学生平时就得进行模拟操作, 从而将课堂所学就可以运用起来了。
二是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采用案例教学。《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利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掌握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运用。对于学生而言, 案例能迫使他们把理论化作工具来帮助他们解决应用中的问题, 不仅使他们理解理论, 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的能够全面理解的知识, 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 它能立即被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证券投资问题, 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三是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因为资本市场与时事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更是这样, 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资本市场不管是制度还是投资者都还没有成熟, 因而更容易受到时事政治政策的影响, 因而很多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完善中的阶段, 中国的管理者也在不断的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投资者来说就必须积极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各项规定措施的出台, 同时能把它们结合到当前的市场状态中去理解, 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戡.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7 (2) .
[2]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理工高教研究, 2008 (4) .
[3]蒋天虹.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9) .
[4]曾贵, 熊彩霞.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2
经过十二周的网页制作公选课,我们在网页世界里结束了一段美妙的旅程。代码是它的语言,我们对待网页这个网络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有了新的见解。原来,我们上网页冲浪的时候,只知道打开浏览器,享受丰富多彩的网络社交活动和欣赏精美的网页,然而却始终不知道它背后的秘密;然而现在,我们打开网页却知道它是一串一串代码神奇的组合,它们经过糅合加工,最终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绚烂的虚拟世界。正如古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以后,我们对于网络生活有了一种新的界定。网页不再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或是相片,而是庖丁解牛般的了解它的构造,知道编程人员背后付出的努力。在享受网络生活的同时,感谢那些网页制作者们的付出汗水。
邓小平曾经提笔写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我们自己已经掌握到的和了解我们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不足的地方,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才能在下一次的实践中警醒自己不再犯一样的错误。
在上完了十一周的理论课之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对于我们网页编辑初学者来说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利用我们在十一周的课堂教学中所掌握到的知识来亲自制作一个网站。特别是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来说,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注重于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一种辅导措施,只有亲自实践操作,在不同的浏览器中进行检测,才能发现问题,改善自己制作网页的技巧和能力,才能进一步的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所以,在上完理论课,听完老师讲授的制作网页应注意的要点,自己动手亲自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就是十分必要了。它可以检验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巩固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学习制作网页,而不只限于书本。
首先在构思网页的整体构造上,我参考我自己喜欢的作家——韩寒的个人微博主页(一个韩寒)。在界面风格上,主要采取了它主要用的两种鲜明颜色——蓝色和黄色的搭配。而且参照韩寒的个人主页,”一个“的简洁元素理念。我将自己的网页也设计的十分简洁明快,使人一目了然。整个网站一共分为十张网页,其中一张是主页,其余的九张都可以通过右侧设计的导航栏回到主页面。在站点文件夹,按照老师要求的规则命名为“学号+myweb”,主页命名为“index.html”,其余的九张分别命名为“page+页数”。站点文件夹中还包含其他两个文件夹,一个是“images”文件夹,其中主要存放网页中所用到的图片资源,且图片都经过处理,大小合适,命名有规则。还有另外一个文件夹是“media”文件夹,其中主要存放网页中所用到的媒体资源,包括mp3格式的音频文件和swf格式的多媒体文件。
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规划网页的布局。根据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课下自己查阅相关网页制作的书籍,对网页布局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采用的是div+css的技术来实现页面布局和页面效果。CSS用于控制网页元素的外观,其主要作用于分离页面的样式和结构。CSS提供了丰富的样式表现功能,如字体、段落、颜色、背景、布局等。使用DIV+CSS的布局方式改变了传统html+table的布局方式。我在网页中大部分采用的就是DIV和CSS来构建网页的布局。
第二步就是收集素材,在确定我的网页分为两个部分之后,其中一个部分是介绍自己的高中,另外一个部分是介绍自己的主页。所以我分两个步骤来收集资料,其中在介绍自己的高中的部分页面上,我主要搜集的是高中学校的照片和相关文字介绍。在介绍自己的界面上,我主要分为音乐、视频、文字、照片来全方位的展示。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搜集的资料相对而言也比较多。
第三步就是处理收集到的素材内容。首先将照片、文字、音频分门别类的处理,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对照片的处理,我们首先用到的就是Photoshop和Fireworks,可以调整图片的大小以及背景颜色等等;对于flash文件的处理我们则用到了adobe flash进行相关的处理制作,并对制作完成的.fla文件生成swf的动画存储在站点文件夹之中。并对相关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命名,以待使用。
第四步就是在构建的网页轮廓中添加文本、图片以及相关的媒体资源。确定他们在站点文件夹之中,以防止自己在别的机器上不能正确浏览自己制作出来的网页。在这一步骤之中,相对较难的是导航的制作。因为我采用的是ul、tl标签制作导航,所以在布局上要更加的谨慎小心。以防止界面溢出,所以要更加的小心,并在不同浏览器上进行检验,以防出错。
第五步就是制作完成整个网页之后,进行适当的精简压缩。把不要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源移出站点文件夹,使站点文件夹里面没有不用的素材来减少站点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并且在制作完成整个网站之后,我们还要测试网页里的链接是否出错。我采取的是比较繁琐的办法,就是在网页中一个一个的试验链接是否为死链。假如碰到死链,就继续在Dreamweaver中修改。然后再进行测试,直到网页中不出现明显的死链错误。这个时候,一个相关的网页就制作完成了。
公选课现代生活与化学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教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处不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正如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院士所说:“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类认识物质自然界,改造物质自然界,并从物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得到自由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武器。就人类的生活而言,农轻重,吃穿用,无不密切地依赖化学。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化学更是引人瞩目的弄潮儿。”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可以向大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命运。笔者所在学校开设该课程已经一年有余,本文从授课教师的角度,阐述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现代生活与化学这门公共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讲深奥的化学原理和理论,而是侧重于化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分专题讲解学生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学内容包括9个部分,分别是:绪论、食品与化学、化妆品与化学、珠宝首饰与化学、毒品与化学、环境与化学、人体微量元素与化学、医药与化学、服装材料与化学。上述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参阅了相关教材和论文,紧紧围绕现代生活,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由于课程内容紧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氛围也很活跃。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采用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障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食品与化学”这一部分的时候,讲到十大垃圾食品,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食品,以及过量摄入垃圾食品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旨在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少吃垃圾食品,保持健康;在讲“毒品与化学”这一讲的时候,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毒品的种类、外观以及危害,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学完后,学生纷纷表示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在讲“环境与化学”这一部分的时候,既引入实际案例,同时又发起课题讨论,让学生谈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可行的应对方法。
三、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量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紧扣现代生活
现代生活与化学课程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往往就是社会热点问题,比如食品中工业添加剂的非法加入,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婴幼儿奶粉中有毒物质超标,人工合成钻石冒充天然钻石流入市场等。在讲到相应专题的时候,笔者尽量多地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引用实际案例,向学生解释这些事件的本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和公民意识,希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辨别一些常见产品的的真假伪劣,同时也能做到不参与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四、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考核方式科学全面
公共选修课程现代生活与化学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基于调动学生动手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考虑,主要采用学生就某个主题制作PPT,上讲台汇报讲演的方式。从PPT的制作和讲演来看,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非常广泛,从室内环境污染到建筑装饰材料,从地沟油到毒奶粉,从减肥问题到微量元素,从农药残留到农业肥料,从香水到面膜,从消防安全到灾害防护,从合成纤维到染料,几乎涵盖了现代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绝大部分学生都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比较具体的主题,言之有物,贴近实际,图文并茂,期末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综合考评下来,期末总评优秀的学生占到全部选课学生的一半以上。
五、结束语
在现代生活与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吸取前辈和同仁的宝贵经验,参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包括视频资料等,同时保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體,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课程期末总评优秀的学生比例也不断提高,同时选课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在笔者所在学校,现代生活与化学已经成为一门颇受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
参考文献:
[1]刘旦初.化学与人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彦广,吕萍.化学与人类文明[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王传虎,姜绯.开设化学与生活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8,23(02):35-37.
[4]周素芹.开设化学类公选课 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J].林区教学,2010(12):104-105.
[5]杨世军,张会香.公选课《生活与化学》初探[J].广西轻化工,2008,24(11):142-143.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4
近几年来,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美术欣赏公选课也逐渐受到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 许多高校在公选课里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这门公选课的学生来源于不同专业, 有着不同的需求、爱好和个性特征, 所以美术欣赏公选课教学, 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上, 美术教师一般采用以美术史为脉络的教学方法或以欣赏图片为主的教学方法。然而, 前一种教学往往使欣赏内容流于浮浅, 成为美术史教学;而后一种教学则往往使欣赏知识“散”、“碎”, 成不了有机的知识体系, 实际上, 这是一种图片展示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不利于非美术专业学生在课堂上较系统、较专业地学好这门课程。因此, 我们在教学探索中逐渐认识到, 美术欣赏公选课的教师应具备相当的美术基础, 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真诚敬业与诲人不倦的优良品质、系统的思维方式和一定的教学技巧, 才能持续上好美术欣赏公选课。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欣赏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通过美术学习, 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 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 使人精神奋发, 与之共鸣, 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 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 构图和色彩, 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鬼依偎在老红军身旁, 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 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 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 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要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 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 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 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爱国情感。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 大学生对美更是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但要真正能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 还需要通过实践的培养和锻炼。在美术欣赏课上, 通过大量的、广泛的鉴赏优秀艺术作品, 就会使学生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 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 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美术欣赏课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也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
要注重鼓励学生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讨论和评述, 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我们应尊重和鼓励每一个学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身边美术事件和活动等视觉世界发表见解, 哪怕是与教师相反的见解, 引导他们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和感受, 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 与他人交流和共享。鼓励他们以创新精神多角度理解作品, 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就是一个进一步感受和深入理解的过程, 同时,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是欣赏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 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 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 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跟随自己的想象, 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 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各门类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恰当地引入音乐, 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 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 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 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 帮助欣赏者对作品做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绘画教学不是孤立的, 与其他门类的美术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绘画的实践, 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授“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 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做一做, 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授“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 可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 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 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 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 虽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 但也会被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吸引, 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 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学生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学生们的欢喜劲儿,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 做出评价,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这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 扔掉有色眼镜, 要看事实, 看未来;解放头脑, 撕掉精神的裹头巾, 要想得通, 想得远;解放嘴巴, 享受言论自由, 谈天, 谈地, 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 甩去无形的手套, 大胆操作, 向前开辟;解放空间, 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 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 去捕捉。”让我们在研究探索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中, 发掘学生们的创作潜能, 弘扬人文精神, 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总之, 美术欣赏课要由单纯传播知识、技法训练的教学方式, 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较强的美化现实生活能力积极进取人生价值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只要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不断去探索, 去实践, 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优势,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 提高人文素养, 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改.美术欣赏课与美育[J].天津教育, 1980 (09)
[2]侯令.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J].人民教育, 1983 (10)
[3]郭绍纲、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3
[4]张世定.加强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精神素质[J].人民教育, 1987 (04)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5
文史类专业《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教学探讨
生命科学与人类和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难以估量,在文史类各专业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利用.
作 者:王玉芳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公选课 生命科学导论 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51-02
一、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及行业特点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涉及专业涵盖了计算机、通信技术、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营销管理等多个方向,包含了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制作、项目策划管理等诸多教学内容。由于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涉及多个专业方向的这种特点,在行业中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通常是由专业团队负责,团队中包含项目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方向的技术人员。在开发过程中,项目会被分割成若干个子模块,每位技术人员对应负责各自的专业模块,这些模块有时需要集中协调进度、确认技术细节,有时又需要独立完成工作、互不干扰,整个项目就是在这种分合交替的状态下被推进的。
二、教学难点
(一)学生专业方向差异大
一般情况下,参加公选课学习的学生来自学校不同的专业,学生的专业差异很大,部分学生有相关软件的学习经历,如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等,部分学生有网络技术的学习经历,但更多的学生则完全没有任何的专业基础。专业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给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带来了诸多困难,同时也直接地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适用教材缺乏
市面上的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种类繁多,有偏重版式设计类的,有偏重静态网页设计制作的,也有偏重动态交互式网页设计的。虽说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却没有一本是专门针对公选课而设计的,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在专业教材中自行选择所需的内容进行授课。从教学效果来说,这种选择必然会存在一种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存在于内容选择的适用性及章节编排的合理性。
(三)课时短,周期长,缺乏连贯性
公选课程的课时一般较短,且课程贯穿于整个学期,基本是每周一次。如此一来,原本已不充裕的课时会因课程间隔过大而更缺乏连贯性,尤其是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这种偏重技能的课程中,这个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四)学生重视和认知度不高
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学生对待公选课的心态有很大的不同。不少学生认为选修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因为这种心态,所以造成学生对待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公选课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对学业的认知不足,或者说认知片面了。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精准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网页设计与制作公选课的教学特点和难点,所以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应有不同,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既能统筹整体又能兼顾个体的复合体系。统筹整体是指作为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任务的基本要求。比如在该课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网页制作流程原理、结构设计方法和基本页面制作方法等。而兼顾个体是指除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应该依据每名学生的专业为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拓展学习目标。比如让管理类专业学生侧重学习网页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让理科类专业学生侧重学习网页制作技术和后台技术,让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侧重学习网页版面色彩和整体包装推广等。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系下,既能保证基本学习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其所长,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调整教学内容
市面上常见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材中,教学内容繁多,从版式设计到页面制作,再到程序开发和数据库制作基本都会涉及。由于文章前部分已经提到该门公选课程课时短的特点,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上段所阐述的复合教学目标的体系逻辑下,教学内容改革如下:
1.基本教学内容
基本教学内容是根据基本教学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部分,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网页运行原理,包括网页如何通过服务端发布运行,通过客户端显示浏览的内容。
网页开发流程,包括网页前期策划定位,版式和结构设计,素材收集处理,静态及动态网页页面制作,网页数据库搭建,网页后期处理等内容。
网页制作软件使用,包括建立站点,通过站点管理素材资源,软件常用工具使用等。
页面制作基础,包括布局表格应用,框架应用,模板应用,插入素材资源,页面超链接等。
网页后期处理,包括CSS样式设置与应用等。
2.拓展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内容是根据拓展学习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是依据每名学生的专业为其量身定制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开发与管理,包括网页项目整体定位方法,需求分析方法,项目团队分工管理,项目进度管理。
版式设计及美工处理,包括网页风格定位,网页版式设计,网页色调设计,网页图片资源处理,简易flash制作。
静态网页制作,包括拆分设计图,div+css构建页面,布局表格构建页面,框架构建页面,制作模板,页面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等资源插入。
动态网页制作及数据库搭建,包括页面编程,数据库结构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操作。
(三)创新教学模式
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势必难以完成上述教学内容,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突破。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模拟项目,将具体教学内容分解到模拟项目中,让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1.重新分配学时
将常规的36课时分割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课程,占用12个课时,主要授课内容是文章前面提到的基本教学内容,第二部分为拓展课程,占用24个课时,主要授课内容是文章前面提到的拓展教学内容。
2.角色交叉,身份互换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开发模式,将全班同学拆分组合成为若干个项目开发团队,每名学生按专业特点在团队中担任特定角色。在这里,每名学生存在两个身份,一个是普通学生,另一个是项目团队中的开发者,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这两个身份会交替使用,边学边做,学做结合。
3.授课方法改变
突破传统,运用整体+局部的授课方法。第一部分的基础课程阶段采用整体授课方法,通过对全体学生的共同授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网页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此时学生的身份就是普通的学习者。第二部分的拓展课程阶段采用局部的授课方法,通过对项目组成员中特定角色的小范围授课,使得不同专业方向学生掌握特定的操作技能,此时学生的身份便切换到了开发者。
(四)制定综合考核标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标准是按照“平时成绩+结课考试成绩”的方式来确定的,这种考核标准适用于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教学模式,因为每名同学所学习的内容都相同,所以可以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但是这种考核标准并不适用于本文提到的角色交叉,身份互换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只有基本教学内容是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更多的拓展教学内容是按照学生专业特点进行分配的,每名学生各不相同,所以必须引入多元化的综合考核标准进行课程考核。笔者认为按照“平时成绩+项目成绩+角色成绩”的综合考核方式,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平时成绩包含学生日常出勤、课堂纪律等内容,衡量学习态度和日常规范;项目成绩是团队完成模拟项目的成绩,衡量团队的配合成果;角色成绩为学生在团队中完成模拟项目中角色任务的成绩,衡量学生专业能力。这种综合考核方式既反映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又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有力地提升网页设计与制作公选课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产业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双突破。
【作者简介】吕晓斌(1979- ),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公选课,教学考核
《经济学》公选课开设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素养,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任何专业的个体都无法脱离经济环境而存在, 而经济素养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但是,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 公选课的考核方式设计不仅与成绩息息相关, 有可能还直接关系到选课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最终接受效果。因此, 考核方法设计值得研究。
一、《经济学》公选课考核方式合理设计的重要性
1.《经济学》公选课的教学特点
高校《经济学》公选课的开设对象中明确要求选课对象为非经管类学生。意味着学生可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经济学训练, 或者说没有经济学学习的氛围。然而, 《经济学》课程本身涵盖大量知识要点, 涉及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市场理论, 分配理论, 经济政策理论,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等众多理论, 学术观点也是百家争鸣。因此教学上存在学生经济学基础薄弱而课程又有较大难度的矛盾。同时, 《经济学》课程有较强的现实性, 尤其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讲解, 需要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案例或时事材料来做分析。可见, 学生基础薄弱, 课时有限, 内容繁杂的综合使得《经济学》公选课的教学难度较大。
2.《经济学》公选课考核方式合理设计的影响
基于《经济学》公选课的教学特点, 除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需要作出调整外, 教学考核方式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公选课是作为大学生素质提升的一个途径, 虽然没有系统开课要求那么严格, 但依然需要面临考核评价, 成绩也会计入大学成绩单, 因此, 对于选修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因为课程太难而及格率低, 学生即使有兴趣也不会积极选修, 这样该门课程有可能因为人数选修不够而停止开课, 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少了在校培养经济素养的一个良好机会;如果考核门槛过低, 又会流于形式, 达不到开始该门课程的目的。同时, 考核方式的设计会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使用, 因此, 合理设计考核方式对于有效推动《经济学》公选课有重要作用。
二、《经济学》公选课学生选修动因及考核方式偏好
1.《经济学》公选课学生选修的动因
为了有针对性地了解选课学生的预期, 我们对某期《经济学》公选课的116 名选修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题中涉及学生选课的原因以及对考核方式的建议等。从问卷回收的情况来看, 选课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群体, 占样本总体的87.07%, 大三学生只占2.58%。这与选修课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完成选修学分阶段相关。同时, 这一信息也体现出选修学生对于大学专业知识还未能有效掌握, 在排除了完成学分任务的因素外, 对于任何经济学课程的选择可能更多的来自于自身对该门课程的理解, 而非对专业知识的补充。
回收问卷中显示, 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原因而选择该门课程的学生最多, 为81 人, 占到了全部学生的69.83%, 其他因素分别是认为“学分较多”的为14 人, 认为“课时较多, 觉得能学到东西”为19 人, “跟随同学选的”为2 人。说明该门课程选修学生大部分基于对经济学的兴趣而选, 学分则只是一个较小的影响因素, 这一结果也体现了学生对于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渴望。
2.《经济学》公选课学生对教学考核方式的偏好
本次问卷我们针对考核方式的偏好让学生作出回答。问题为多项选择, 以便更清楚地显示学生的真实意愿。从问卷调查的情况反映出, 学生所希望的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问卷结果显示, 多达93 人次选择了开卷考试, 占到了样本总体的80.17%, 而选择平时测试和课程论文的学生人数分列第二和第三位。有10 人次选择了以发表论文来考核, 但仅有4 名学生选择闭卷考试, 而选择其他如课堂发言、实习实践等作为考核方式的学生人次为4 名。由此可见, 选修学生不希望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考核, 尤其是闭卷考试。一是因为担心考核内容太广泛, 记忆难度大, 对于理工类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选修学生认为公选课是为了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拓视野的作用, 不希望用严格的考核来加以验证学习效果。因为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会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甚至报考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经济学》公选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同时也体现出改革的方向。
三、《经济学》公选课学生考核方式的设计
据已有文献研究显示, 《经济学》公选课的实现途径应多样化, 特别是针对非经管类大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原则是宜粗不宜细, 宜浅不宜深。因此可行的途径有: 课堂教学、系列讲座、社会实践、课外阅读、网络辅导等, 可见, 课堂教学仅是众多途径之一。因此, 学生成绩的考核也需要进行相应配套设计, 从而有效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进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效果。
1. 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
《经济学》公选课由于其自身知识点的繁杂, 使得学习难度较高。在问卷中有半数认为难度较大或很大, 但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 即使是学习完成后让其度量学习难度, 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大部分坚持了原来的选择 (53:44) 。但明显可以在学习完后, 大部分学生更偏向于难度加大的方向, 说明该门课程确实存在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前述的经济学本身教学的特点,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非经管类学生经济学思维训练较少等方面。那么, 留给学生课后消化知识点是不现实的, 因此, 需要重视课堂练习, 尽量在课上将难点消化。可以在课堂进行练习, 当一个难点讲授完毕后, 可以当场布置1-2个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完成后再进行作业点评, 起到针对性教学的效果。课堂练习可占总成绩的20%。
2. 提高课堂讨论的得分比重
经济素养的提高并非是经济理论记忆多少来衡量, 而是在不断地讨论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从而提高对现象的解释能力, 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指导日常行为。传统《经济学》教学中, 由于教学大纲、教学检查的限制, 使得教师很少能组织课堂讨论, 而且考核成绩中包括作业及平时考勤、讨论成绩在内只占20%, 期末考试占80%, 这对于公选课而言完全不适用, 尤其是讨论环节。中国学生一大特点是内敛, 很少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这样很难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因此, 我们可以提高课堂讨论的得分比重, 激励学生主动发表意见, 不仅活跃了课题氛围, 也会激发思想的碰撞。
3. 利用网络平台考核课下学习效果
互联网时代使得信息可以经由网络平台得到迅速地传播, 扩大了展示范围, 也提高了匹配效率。这一特点也为公选课的多维度考核提供了可能。借助网络平台, 可以让《经济学》公选课的选修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 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尤其是阅读经济新闻等的软性任务, 可以通过上网点击的频率、时长、发帖数等来进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国内最大的一个经济管理类信息交流论坛——人大经济论坛中开设了网络课堂, 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作业的批量收发, 为教师“1 对多”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学生通过注册登陆人大经济论坛, 然后以自己的学号申请成为该班成员, 就能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对其他学生答疑的情况。该课堂中还可以阅读老师转发的精华帖子, 随时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任课教师可以其登陆次数、发言积极程度以及提交讨论意见的次数来进行考核, 不仅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也能促进学生课后的自觉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 减少期末考核的比重
通常的《经济学》课程要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学生为了争取分数, 大多选择死记硬背, 尤其是考试前突击。这样知识点之间容易脱节, 而且短期强制记忆的后果就是考完就忘完,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公选课中尤其不能按此方式进行, 可以参照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 重过程, 轻结果, 用小论文或是小组讨论总结作为期末考核的部分, 占比在20% 左右。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期末考试压力, 同时也能让其真正对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黎.应用型本科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探索, 2010 (1) :64-65.
[2]龚新湘.高校公选课教学内容模块化探讨[J].大学 (学术版) , 2011 (9) :26-29.
[3]姚庆, Anton Miglo.中美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比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 , 2012 (2) :175-179.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8
公共选修课 (简称公选课) 是基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旨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多方面技能,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适应能力而开设的面向全校学生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但是目前的公选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使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首先, 公选课和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冲突, 虽然我校已将公选课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 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冲突, 这样很多学生想选的课程不能选。其次, 选修人数的限制, 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 公选课一般都有人数限制, 这样如果某门选修课人数已满, 其他的同学就不能再选, 由于没选上自己想学的课程, 部分学生选课纯粹为了学分, 随便选一门课程, 这样公选课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另外由于选修课数量较多, 需要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硬件设施也就要多, 许多高职院校存在师资和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
2 开设网络公选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育正在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与环境。完善网络教育这种教育方式, 也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学教育的战略举措, 是构筑21世纪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 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途径, 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目前, 虽然我国的网络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但网络教学在我国教育中也在逐渐完善。大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网络学习。首先, 高校学生宿舍都已经联网, 而且学校也有网络机房, 学生上网已经非常的便捷。其次, 各高校也基本都有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 这就给学生们进行网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准备条件, 可以开设网络公选课, 将部分公选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2.1 有助于解决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1) 网络教学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学生也不需要每星期按照固定的时间上课,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上课冲突的问题。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网络教学平台会记录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 所以虽然没有限制固定的时间, 也可以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学习。因此, 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如果选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 就可以选到自己想学的课程, 而不会纯粹是为了学分随便选课。
(2)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突破了人数的限制, 因为网络教学不需要固定的教室, 也无须过多的教学设施, 这样可以选修课程的学生就多很多。还有基于上课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们对相关公选课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学习积极主动性会更高。
(3) 网络环境下资源丰富, 只要前期教师把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课程设计做好, 后期基本上不需要其他的太多繁杂工作, 只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辅导工作。
2.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
随着当代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延伸, 在教育过程中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日益普及。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学习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传统的学习方法、策略已无法满足现有的网络学习环境。因此, 把握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需要突破传统课堂学习的思想限制, 学习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包括信息能力、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 以IT为基础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而高校也该担负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信息素质教育是指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 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的教学设计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 具体怎样进行实施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教学。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教学的核心重点就是在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公选课程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3.1 课程目标的设计
网络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 是对网络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预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课程教学, 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在完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 所以在进行课程目标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完全网络化环境的特点, 根据完全网络化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编排课程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逐步达到完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完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所以课程目标也必须根据网络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 才能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匹配, 实现课程目标的导向功能。
3.2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设计
网络资源的设计对自主学习来说显得更加重要,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随着网络教育的逐步拓展, 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学的关键, 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能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 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 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 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 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
3.3 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教学, 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对象。资源的类型、内容等如果符合学生的特征, 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那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此, 网络教学资源应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设计与开发, 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网络学习资源应该是丰富而且易于获得的, 如何有效地对网上庞大无序的资源进行管理也非常重要。如果资源管理不当, 资源越丰富反而会显得越杂乱无章, 学生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因此, 进行网络教学资源设计时, 其编排一定要合理。要对资源进行归类, 归类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根据课程章节来进行划分, 把与每章相关的资源归为一类, 也可以根据资源媒体呈现类型归类, 视频的归为一类, 课件、图片、文献、文本、动画、网址等各自归为一类。总之, 教学资源不能杂乱无章, 要根据一定的依据进行分门别类, 让学生能够很便捷的对自己所需资源进行定位。
3.4 学习评价与反馈的设计
网络学习评价是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课程目标对一个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评价不是最终目的, 而是为了发现学习过程的不足, 以便检查和促进网络学习者提高网上学习质量。学习评价和学习的反馈对该课程设计工作也很重要, 对整个网络学习,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共选修课学习评价与反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课程作业的方式, 所以课程作业的设计是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的最重要的部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公选课教学是以作业为向导的, 学生们的学习也是围绕着作业来进行的, 因为公选课程可能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所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督促学生们进行网络学习, 完成课程目标的各项要求。
3.5 网络课程教学互动的设计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特别强调网络课程中的交互,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课堂讨论、小组协作学习往往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中的交互是教学性的交互, 包括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以及学习者和各种学习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作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创建社会存在、认知存在、教学存在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这三种存在是保障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网络课程中的交互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 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等的交互即人机交互,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指导教师间的交互就是人际交互, 以及学习者的自我交互等。
4 结论
将部分合适的公选课进行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 既解决了部分学生因为开班人数限制、上课时间冲突而不能选修课程的遗憾, 也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在公选课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 提高了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锻炼自己的网络学习能力、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良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公选课课程设计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0.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9
1、研究意义
学校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体育教学组织风险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风险。课外体育活动组织风险又可分为课外运动训练组织风险和课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风险。体育教学组织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风险有:经济风险、教学运作风险、场馆器材风险、责任风险、人身安全风险、财产安全和环境风险。
网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 属于隔网竞技项目。网球既是有氧与无氧运动相结合, 又属于户外运动, 空气流通好.运动乐趣多, 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练习。但相对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运动来讲, 网球属于新型项目, 普及度不高, 场地宽阔且质量要求高少, 拍子重量大, 球也较沉;击球冲击力大, 技术容量较多, 技能要求较高, 初学者较难掌握, 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网球技术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教学风险。
高校中如何识别网球教学风险, 进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文章将从笔者一线教学经历入手, 针对网球公选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环境、项目特点等方面涉及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综合, 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实用性、具体性的措施, 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必要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 以“网球风险、教学风险、规避风险”为关键词, 网络检索相关文献资料, 共30多篇, 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2、专家访谈法
本文以面谈的方式向高校网球教学一线的10名专家进行交流, 其中教授6名, 副教授4名, 教龄在15年以上, 平均年龄47岁。面谈重点针对网球公选课教学实践中各环节、项目、环境等风险高低程度, 易发生伤害事故的情景, 规避措施等方面, 并作好记录加以归纳、分析。
2.3、经验总结法
笔者从事网球教学6年多, 一直作教学笔记, 将教学中感受网球运动风险存在的体验以及各种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因素加以记录, 并从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安排, 紧急事件处理方面写下了心得。再采用逻辑分析法进行综合、归纳和演绎, 形成较为客观的观点。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参与体育课的风险
3.1.1、安全意识淡薄。
对于网球课乃至整个体育课的风险认识不够, 带有侥幸心理, 从而造成了安全隐患。从对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情况调查中发现, 有52%的大学生从不做准备活动, 有36.3%的学生每次都做, 但不够认真;对于可能造成的风险也停留在脚扭伤、手擦伤等轻微伤害事故的认识上。
3.1.2、组织纪律观念较差。
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 追逐打闹, 不能完全按照体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比赛, 极易造成伤害事故。
3.1.3、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
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多数是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发生的, 一些大学生对体育卫生的认识不足, 缺乏应激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根据对大学生轻微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的调查发现, 有40.8%的同学不会简单的处理损伤的方法。
3.1.4、技术动作不合理。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技术动作不合理是引发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占总数的l7.8%。技术动作不合理主要是指错误的动作和危险动作。
3.1.5、心理因素不稳定。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发生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占总数的6.0%。网球技术含量较高, 规范性较强, 在学习新的较难的技术动作时, 由于胆小、害怕受伤、缺乏完成动作意识, 因强迫完成动作而产生紧张、不安和焦虑等消极情绪, 引起情绪的强烈波动, 造成运动者的心理、生理能量的大量消耗, 加之人的精神过分紧张, 导致肌肉的僵硬,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往往容易产生伤害事故。
3.2、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的风险
3.2.1、教师责任心不强。
不少教师对于风险认识不够深入, 不能实施合理的及时的保护与帮助措施;远离教学区, 没有认真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
3.2.2、组织教学有误。
有相当一部分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互开玩笑或擅自做尚未学过的动作造成的。如:网球正手、反手抽上旋球技术的挥拍练习时, 如果教师不组织好队形, 学生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 那么就容易造成球拍打伤周围同学的事故。
3.2.3、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教师教学能力不强, 讲解要领不清, 示范动作不规范等等, 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师如不经常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不断充实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 教学能力就会下降, 示范不够规范, 这就使学生理解动作不透彻, 容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3.3、外界环境的风险
本文提及的外界环境的风险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场地器材设备、体育教学依赖的气候等物理条件。
有学者调查, 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39%。场地器材条件较差, 体育固定设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年久失修又没有及时更换, 安装不牢固, 放置不合理, 场地不平整, 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塑胶场地质地不均匀、球拍松动、吸汗带使用过度等。另外, 高温、暴雨等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 如中暑、昏厥等现象在夏季网球教学中时有发生。
3.4、运动项目自身的风险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特别是竞争性、对抗性很强的项目, 它的特点造就了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有一定风险。例如:挥动球拍对手腕部间接的震动;反手抽上旋球时对肘关节的牵拉, 跑动中急停侧身击球对膝关节的扭转等。
有人在对高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调查中发现网球项目造成的运动伤害排在所有项目的第4位。
4、网球教学中规避风险及伤害应对策略
4.1、策略
规避风险的策略, 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应急等。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特点, 以教学三个阶段分层, 将规避策略以具体化措施的形式渗透到各个阶段中。
4.2、课前
4.2.1、教师方面:
A.做好授课准备:除了熟悉教学内容以外, 还应检查授课班情况, 做好因材施教。教师了解课程进度、伤病员情况, 对不同学生的运动负荷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B.检查场地、器材、天气等情况。教师课前应确认场地是否打滑、是否有破损等, 大面积的就停上、小面积的则在集合时向每位同学告知避让或用拖布吸干水分, 比如:雨后网球场等塑胶场地容易积水, 而且雨后粉尘较多, 应提前做处理;另外教学用拍有破损、拍线有松动应及时更换。
C.提供必要衍生设备、物品:如:网球场周围有铁网, 防止网球嵌入铁网较高处而准备竹竿;放置干燥拖布或雨刮设备等。
D.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如何处理, 责任如何认定和追究, 教师应当有清楚的认识, 才能合理而及时的加以处理, 因此课前了解国家对于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也是很重要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师法》、《体育法》。
E.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课前应向学生们告知常规的安全行课法规、与项目有关的特别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告知学生不得在球场有人练习时横穿球场, 拾取网前球时确保场上没有其他练习或者捡球前示意练习者暂停, 正反手的集体徒手挥拍练习时确保前后左右足够的间隔距离等。
4.2.2、学生方面:
A.穿运动装、带齐装备和必要护具。紧身的衣裤、皮鞋、靴子等容易造成身体活动度受限, 有摔倒、拉伤等风险。
B.有伤病或例假的同学提前向老师说明情况, 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的先天性疾病或功能缺陷的情况, 主动向老师说明会降低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风险。举个其他项目的例子, 某一年新学期开学后, 某高校大学生在篮球课进行中完成“三步上栏”技术动作时突然晕厥, 教师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 但学生仍在急救约1小时后死亡, 医院诊断是猝死, 尽管学校在法律上需承担责任, 但这里想说的是, 学生自己有先天性的心血管疾病, 却从未主动向教师说明情况, 平时依然参与和其他同学一样运动负荷的教学活动, 掩盖病情, 导致悲剧的发生。网球项目的持球练习强度较大, 倘若确有疾病隐患或不适宜剧烈运动的情况, 提前告知教师才能在安排教学的时候会有所考虑。
4.3、课中
4.3.1、教师方面:
A.留意学生变化, 做好医务监督。尽管课前充分准备, 但课堂上教师仍然得善于观察, “防患未然”。当学生由于运动负荷不适应出现面色、呼吸、心跳、动作准确性等外在表现的变化时, 应当立即询问情况, 必要时终止运动。
B.管理合理、教学适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对于伤病等不能正常行课的同学可安排见习或者将其集中分组进行小负荷练习。比如:有先天性疾病不能剧烈运动的同学可令其见习或根据自身情况小强度练习, 每十分钟由教师监测或自我监测心率, 控制在100-120次/分为宜;来例假的女生进行徒手挥拍、慢动作演练等;大病恢复期的同学可以进行徒手挥拍的原地练习, 脚伤的同学可做上肢动作练习等, 总之, 教师灵活掌握, 合理安排。
C.做好应急反应。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来源以及发生过程而专门制定的应对计划, 目的是为了对付突发性风险事故发生造成的心理恐慌与混乱。风险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包括第一应急反应、急救措施、实施步骤及分工与协调配合等, 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 要在急救的同时, 迅速拨打就近急救电话 (如全国急救电话:120、各校区保卫处电话等) 。再如腿部肌肉痉挛, 立即用解痉挛方法缓解疼痛;球撞击发生开放性损伤时, 在采取止血方法的同时, 迅速将伤者根据安全运送方案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对于伤及颈椎、腰椎或心脏病人的运送, 一定要按照安全运送方法进行。
D.重视准备活动。项目不同, 准备活动的侧重点也不同, 除了一般性准备活动外, 专项热身运动应突显, 如:充分拉伸肩、肘关节, 做一些横向滑步练习, 腕、踝关节的转动练习等。
E.重视自我保护技能的教学。教师可增加运动自我保护技能的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实施自我保护训练;可专门安排时间通过语言讲解自我保护技能的知识;对于有条件的场地, 教师还可根据高校学生体育实践中高频出现的运动致伤情况, 利用保护垫, 模拟运动中摔倒、意外相撞、动作失误时身体的失控等至伤情况, 并就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关的自我保护动作练习, 比如:要重点提高学生防摔倒能力, 学会在摔倒时顺势的滚动、滚翻动作、提高在人与人或人与物相撞时快速保持肌肉紧张, 屏住呼吸的能力、学会腾空后的落地缓冲、在腾空状态下抱头转体动作、学会腾空→落地→下蹲→侧倒 (或后倒) 滚动的组合缓冲动作等等。
4.3.2、学生方面
首要的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和活动;其次是自我监控和自我保护;当身体有异常情况时务必停止运动并第一时间告知教师, 切忌“过分自信”, “硬扛过去”。如遇中暑晕厥时一定尽快扔掉球拍和球然后就地蹲下或靠住坚实物体。
4.4、课后
4.4.1、教师及时总结。
笔者建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课后教师记录不同班的课程进度、伤病员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负荷, 给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提供依据。
4.4.2、检查、报告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
及时提醒器材管理人员检查、维修、更换有安全隐患的器材设备, 可与体育委员一起检查教学用具的回收情况, 如果课后将球、球拍、护具等随便摆放在操场上, 无人看管, 更无人指导, 学生也有发生意外的风险。
5、结论与建议
5.1、网球课前教师做好授课准备:
检查授课班情况, 做好因材施教。检查场地、球拍、天气等情况;提供必要辅助设备以确保安全, 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2、网球课中教师留意学生变化, 做好医务监督。
做好应急反应。了解风险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重视准备活动, 重视自我保护技能的教学。学生在上课时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并自我监控和自我保护。
5.3、网球课后教师及时总结。
记录不同班的课程进度、伤病员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负荷, 给下一次课的课前准备提供依据。检查、报告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情况等。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10
"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开课已一年,从选课对象看,其专业结构和知识水平各异;从知识结构看既有本科学生,又有专科学生。因此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如何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素材,如何确定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至关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进行改革和完善。
1 培养学生兴趣
高校设置公选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性人才。虽然大多数学生上选修课的态度是积极地,能够利用选修课开拓视野,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公选课,只是把公选课当做一项任务,被动去完成。这需要学校和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监督。
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既要在形式上引人入胜,又要在内容上新颖别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第一次课开始就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第一次课,没有给同学们介绍理论知识,而是给学生展示优秀的Flash动画作品。看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交互性强的动画,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急于了解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强烈地想学习这门课程,这对以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开始的学习中,在兴趣的“诱惑”下学生能专心听课,积极动手操作学习.而接下来的长时间学习枯燥的基础知识,导致兴趣降低,学习动力慢慢变得不足起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以后的每堂课中,都先给学生展示本次内容的作品,让学生先了解自己本堂课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动画。学生们看到作品,听完老师的引入后,对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2 丰富教学方式
要达到公选课预期设置的目标,使学生从公选课中学到知识,最关键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任务式的教学观点转变到不由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必须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要有先进的教与学的理念,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尽量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
2.1 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启发,激发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在分析过程中穿插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探索思考怎样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讲遮罩动画时,笔者先给出原理,遮罩动画是通过上下两个图层的结合来实现的,是透过上层的形状范围看下层的实物,笔者把它总结为:透过“谁”看“谁”这样一句话。接着通过三个实例来实践。第一个例子就是透过上层一个圆的形状来看下层的一张图片的效果,通过这个例子先让学生明白遮罩动画的作用是什么,使学生更好的分析出该让“谁”来做遮罩层,该让“谁”来做被遮罩层的道理。第二个例子是让上层的圆动起来,同学们看到了探照灯(或“镜头移动”)的效果,圆形范围所到过的地方的图片会被看到。第三个例子是上层的圆不动,让图片做运动,效果就是在这个固定不动的圆的范围内有图片不同部分的变幻移动。这三个由浅入深的例子,阐述了遮罩动画的作用、原理,并指出了它的三种基本制作方法:遮罩层静止、被遮罩层静止;遮罩层运动、被遮罩层静止;遮罩层静止、被遮罩层运动。有了前面的基础之后,再逐步拓展,给出如“对联制作”、“淡入淡出文字”、“水波纹”、“百叶窗”等技巧性实例,学生便渐渐进入角色了。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独立完成动画的制作,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理论知识,也加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加强了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与人沟通的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品完成后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评价既要注意客观公正、又要注意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和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2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在于时刻以学生为主导,通过一些提示或联想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创作。例如,讲到书中实例“卷轴”效果时,实例的卷轴是自上向下打开的,引发学生由此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场时的那副巨大的画轴展开的效果:由中间向两边打开,这样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又结合了学生身边重大事件,效果很好;再可以进一步引申,如果要制作新年贺卡,对联的打开效果,比如加一个倾斜角度等,由此发散拓展他们的思维,不仅仅是单一的掌握书本上实例的制作方法,也留给学生更多锻炼、创作的空间,效果非常好。
2.3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启动学生就特定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环节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对于"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可以通过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走上讲台,谈论自己设计的思想,在争论和探讨中,增强学生对动画制作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百叶窗”实例时,每8名同学一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讨论设计的思想,以及所用到的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演讲,这样使大家学到的知识相互交融,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
2.4 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图形分解每一步的操作过程,这样有利于同学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中更具flash动画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均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直观演示。例如,在逐帧动画教学时,可以可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个没有电的夜晚展现出来,并且播发一段音乐,突然来电了,学生看到多媒体计算机中的楼房里的灯一盏一盏的亮起来,接着引入这节课内容———逐帧动画。通过多媒体的讲解,学生对逐帧动画的操作和概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增设实训环节
"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目前我校公选课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教学,仅通过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动画制作的原理和过程。增设实训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认识实践,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和实现创新课目的。
由于实训本身是以实践为主,教学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上已经完成,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和艺术素养三的基础上,实践课的最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运用到动画实践中来的过程。所以实践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将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在老师的命题下,通过详细拆分动画生产的各个环节工作,手把手的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动画,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4 小结
"计算机动画制作"公选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学生从公选课中学到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健.高校“公共选修课”应强化以人文素质为底蕴的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何维杰,刘立辉.通过公选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6).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 篇11
摘要:本文在调查安徽财经大学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从建立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打造精品课程、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加强教学监督,严格考试制度等措施,优化公选课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选课;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G642
1引言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等重要作用。为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认真剖析影响公选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找出优化公选课教学模式的对策,使公选课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突出学生个性培养等方而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2 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从对公选课兴趣、学习动机、教学态度等10个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427份,回收问卷398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2.1 对公选课的兴趣调查
从对公选课的兴趣调查(图1)可以看出,兴趣高的占56%,兴趣一般的占42%,兴趣低的仅占2%。绝大部分学生是按照兴趣选课的,包括一般兴趣和较高兴趣。但学校安排的公选课有时与专业课冲突,导致选不了自己感兴趣的课。最后不得不选“兴趣低”的课程。
2.2 对公选课的学习动机调查
从对公选课的学习动机调查(图2)可以发现,公选课的选课动机主要是凭兴趣,有67%的学生持这种观点,持挣学分和学知识的选课动机的学生合计仅占33%,不足兴趣选课的一半。
2.3 对公选课的教学管理调查
对公选课的教学管理调查(图3)可以发现,多数人认为(占59%)对公选课采取一般性的教学管理就可以了,但是,认为公选课应该严格管理比不严格管理要高出5%。
2.4对公选课教学态度的调查
对公选课的教学态度调查(图4)可以发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满意的占比59%,认为教师教学态度一般的占比36%,对教师教学态度不满意的占比5%。
2.5对公选课学习态度的调查
对公选课的学习态度调查(图5)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一般的占比60%,学习态度认真的占31%,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占9%。
2.6公选课的教学方法调查
对公选课的教学方法调查(图6)可以發现,学生普遍适应多媒体教学方法,有59%的被调查者喜爱这种教学方法。多媒体集视频、图片、表格、文字等形式于一体,加上老师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能较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与模拟教学使学生有亲临实境之感,师生间易形成较好的亲和力,也要重视加以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必须坚决摒弃的。
2.7公选课考核方法调查
对公选课的考核方法调查(图7)可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写一篇论文,有55%的被调查者选择这种方法。公选课考查以写论文的方式实施,的确是师生双方都喜欢的方法,老师喜欢是因为它便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思维,也便于统一标准。学生喜欢是因为不用死记硬背,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组织材料,完成论文。作业或课堂提问可作为辅助测验方法,作业一般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配合论文完成总体测验。
2.8公选课缺勤次数调查
对公选课的缺勤调查(图8)可以发现,缺勤3次以下的占比72%,4-7次占比22%,8-11次占比4%,12次以上占比2%,多数学生能坚持到教室听课。
2.9公选课考勤方法调查
对公选课的考勤方法调查(图9)可以发现,选择随机抽查占的比例最高达到57%,提问代点名和不考勤分别占18%和16%,选择每次点名的仅占9%。
2.10公选课的考评满意度调查
对公选课的考评满意度调查(图10)可以发现,满意的占比63%,不满意占比仅7%,一般的占比30%。学校对公选课的总体考评基本满意,项目包括教学管理、考勤方法、学习态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试方法、教学效果,学习成绩等等。
3优化公选课教学的对策
3.1建立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
为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一般应从有利于学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等方面构建公选课的课程体系。
3.2突出特色优势,打造精品课程
高校在公选课的课程建设中应把国家的教育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市场的需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对教学效果好、学生选修踊跃的公选课,学校应给予资金及设备的投入,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网络教学方面给予资助,并在评级、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除应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一些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学校应当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严格规范公选课的准入机制,加大公选课的资金投人。鼓励教授、名师开设公选课,以确保并提高公选课的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同时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科研人员及退休教授开设公选课,并可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样式来进行公选课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以此构建多元化、特色鲜明的公选课师资队伍。
3.3加强学生的选课指导
首先要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要求,了解公选课的教学管理运行流程、课程内容及教师情况。教学管理部门应编制详细的手册,其中应含有内容简介、课程类别、选课对象、奖惩方法等。另外,对每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应作介绍,包括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研究方向、论著等。使学生在选课前对自己所要选择的课程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经过一到两周的试听,学生一次选择成功的比率将大大提高。针对学生避重就轻“凑学分”的情况,学校还可以通过相关管理措施加以引导。比如,合理划分公选课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类别的课程;不同类别的课程,可视课程的选课对象来进行内容组织,学分的权重应有体现,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部分课程的学分好混而蜂拥选之。
3.4加强教学监督,严格考试制度
公选课的教学监控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公选课应当比照必修课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制订和实施课程质量调查制度,采取专家听课、同行互评及师生互评等有效途径,从多种途径收集各方面信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应转变观念,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健全考试机制,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平时考查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比重,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对公选课的考核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读书心得、调查报告、课题设计、论文答辩、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钱厚斌.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2):105-107.
专业型公选课教学实践经验浅议 篇12
近年来, 我国高校扩招的数量非常大, 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向普及教育转型。因此在此背景下,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压力教研室根据师资结构和学生特点, 在公选课的开设方面增加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力图与之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内容。课程《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是2007年开设的课程, 共16学时, 先后已有500人次进行了学习,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师资队伍的选拔
河南理工大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教研室目前有专业教师13名, 其中教授3名, 副教授6名, 讲师4名, 12人具有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因此无论从学历还是职称方面都为公选课《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的讲授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此公选课师资主要由学位高、职称高、现场实践水平高的这种“三高”型的教师来承担, 以利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讲课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通俗易懂, 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的讲授过程中, 如锚杆支护理论讲授很枯燥, 有些理论难于理解。因此在讲授此部分时, 将现实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与理论对比, 学生理解较快。例如组合梁理论和“千层底”就很相似, 组合梁理论中的锚杆与“千层底”中的线所起作用类似。如图1所示。锚杆支护中的悬吊理论类似于钢丝绳悬吊重物。
(一) 理论与现场问题相结合
在上课过程中, 任课教师采用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方法将煤矿现场煤巷锚杆支护现状与讲义中的内容相结合。例如目前在现场中广泛采用的锚杆支护理论为悬吊理论, 为什么广泛采用此理论呢?此理论有何优点呢?在什么条件下适用呢?这些问题均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进行讲述。再如, 在讲授巷道的松动圈理论时, 不但要讲授松动圈理论的内容, 同时讲述现场如何测量松动圈。将测量松动圈的仪器作为教具 (如图2) , 使学生看到真实的仪器, 通过实际仪器的操作演示, 学生对此理论的理解就很深刻了。松动圈理论和测试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了如何确定锚杆长度。
(二)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中包括大量的测试内容, 例如地应力测量、松动圈测试、煤岩样力学试验、锚杆锚索破断力拉拔试验等。这些实验内容如果是单纯的课堂讲解, 学生理解较慢, 而且都是想象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做”, 因此部分测试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其中。例如煤样岩石力学试验, 学生参与煤岩样的加工、煤岩样的单轴和三轴实验等。再如锚杆锚索破断力拉拔, 学生参与锚杆锚索实验试件的加工、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如图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亲身经历试验后, 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三) 与自己专业相结合
公选课《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的授课学生主要是煤炭主体专业学生, 如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等。每一类学生在学习此课程时都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 因此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尽可能的发挥各自学生的专业。例如煤巷锚杆支护存在冒顶风险, 安全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 建立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型, 对于不同条件下锚杆支护煤巷冒顶危险性进行简单的预测。煤巷顶板的地质条件是锚杆支护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煤田地质的知识, 通过岩石类型和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是否采用锚杆支护。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是《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的主体, 约占80%, 这些学生不但了解煤巷锚杆支护技术, 同时还应该学会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际的巷道锚杆支护设计。
四、学习效果评价与考核
《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课程考试主要采用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学生结合自身专业, 根据《煤巷锚杆新技术》的课程内容, 利用相关软件或理论公式做专题论文。例如在采矿工程专业中包含“卓越工程师”学生类型, “卓越工程师”学生实施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 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条件。因此, 此类学生要求针对自己实习矿井进行煤巷锚杆支护的设计。对于学生的成绩包括平时出勤率情况、上课过程中实验参与度及动手能力、专题论文质量等综合评价, 力求使最终成绩达到公平。
五、结语
本课程从2007年开设, 已有5届毕业生, 令教研室教师欣慰的是,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有些专业的学生喜欢上了采矿工程这个艰苦专业, 例如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安全工程的部分学生考取了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工业工程的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计划, 并且获得了国家银奖的好成绩。基于此课程的成功经验, 教研室将通过研讨的方式, 争取再开设1~2个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公选课程, 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上采矿工程专业。
摘要:根据多年来讲授专业型公选课经验, 针对当前专业性较强的公选课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的问题, 结合《煤巷锚杆支护新技术》课程内容和特点, 提出重点从教师选择、通俗易懂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与现场问题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和技巧, 使专业型公选课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专业水平、了解工程实践的目的。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 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上了采矿工程专业, 在学生继续深造、转变行业及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作用, 为其他专业课程开设公选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专业型公选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秀华, 周志丹.提高高校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措施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 (05) .
[2]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5, (5) .
[3]熊治平.在公选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0) .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5]申凤君, 杨芸, 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6]黄娟, 赖辉家, 杨玉英.大学公选课现状与效果的质性研究[J].文学教育 (下) , 2014, (3) .
[7]侯朝炯, 郭励生, 勾攀峰.煤巷锚杆支护[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