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公选课(精选12篇)
会计公选课 篇1
摘要:理工类高校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现存的问题, 提出了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并以此为基础, 从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学时设置、教案设计、开展与各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构建“多元考核, 立体模拟”的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等方面, 研究分析了《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内容。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
一、引言
国外对会计学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 但都集中在会计职业人才教育方面, 而专门针对非会计职业人才教育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几乎未见。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中, 也存在类似现象, 针对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研究较少, 如张健 (2010) , 陈敏等 (2009) , 赵莹等 (2006) , 贾华芳 (2006) , 权英淑 (2003) , 更多的都是对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国外的会计教育体系与国内不同, 其学生选课更加灵活多样, 而且学分制较为普遍, 这为学生各种专业课程学习的选择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国内的会计公选课教学课程通常纳入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范畴, 区别往往在于授课内容与授课课时的多少。这导致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这一方面凸显了该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也增加了该问题的研究难度。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意识的日益普及以及环境的影响, 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将会计学课程纳入其公选课的基本选择范畴, 理工科专业学生尤为明显。
研究该问题的意义在于:
一是因学生主体的特殊性, 使其有研究的必要性。理工类高校选择会计学公选课的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主体主要为理工类学生, 与财经类院校的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相比, 其会计学相关的知识几乎为空白, 这使得如何通过一门会计学公选课使其了解和掌握会计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二是与其他同类院校相互交流, 共同推进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的发展。在我国高校中理工类综合院校所占比例较大, 对这一类学生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研究具有较为广泛的示范意义, 有利于在同类院校中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 以共同推进理工类背景学生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
三是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公选课学生的自身素质。公选课学生背景多为理工科专业, 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财务会计知识, 是其毕业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对于从事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如此。
三、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于文献和笔者所作调查的结果, 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对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 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仍不是很清晰, 更多的是作为财会知识普及课进行定位的, 这显然不能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能够参与企业相关经营管理所具备的财务基本素质的要求。
2.课时安排较少, 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学校方面看, 在理工类高校, 其课时安排通常为32学时, 而且仅仅是作为学生跨专业选修课而设置的, 并没有将其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必备的知识架构进行安排;从学生方面看, 因重视不够, 通常只安排2学分, 导致部分学生选修该课程仅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 并未将其提升到必备的综合素质的高度。
3.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授课内容基本没有针对理工科专业背景进行有效设置, 基本属于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缩减版, 从教师课堂教学到教学管理来看, 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明显不能满足需求, 也失去了提升综合素质的意义。
4.教学方式僵化
对理工科等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会计学》公选课课程教学, 往往是大班大教室集中授课, 且以课堂讲授为主, 最多辅以多媒体课件;因受到课时、教学内容设置等因素的制约, 难以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而且通常都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四、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现存的问题, 首先应该解决教学目标定位, 这是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手段、方式等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虽明确规定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但这并不适合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目标, 而且其本身的规定就较为模糊, 因此, 借鉴意义也不强;而现有的相关文献中也较少涉及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目标研究。本文认为, 进行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 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其教学目标给予其恰当定位, 这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假定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会计学公选课的动机是——补充财务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期望参与企业管理, 进而确定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具备基本的能够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辅助决策的能力。
五、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改革内容分析
鉴于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的“功利性”特点, 对会计学公选课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具体教学改革内容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1.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学公选课教学不同于会计专业教学, 具有学生相关知识较少、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需求较多、课程安排较为紧凑等点。为实现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具备基本的能够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辅助决策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需要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模式, 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以分析及决策为动因, 以问题 (案例) 为基础,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 探索形成发现式、探索性的含有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改进
因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的特殊性, 其教学内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而不能简单地套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应是“四位一体化”, 即包括认知会计信息 (即财务报告) 、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决策四个主体部分, 这样的内容安排涵盖了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些课程是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基础。
因课程教学面对的是多种类型的人才, 因此, 应在教学内容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 进行适当区别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学应结合学生各自专业领域背景, 以各自所在专业领域企业为案例, 如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应用工程单位业务实例教学, 让学生在熟悉的专业业务活动中, 结合专业知识加深会计业务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会计业务与专业业务的联系性, 从而起到专业学习与财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的效果。
3.教学学时设置
对理工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对的对象均是未来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而不是会计信息生成者, 因此, 需按照“四位一体化”教学内容编辑教学大纲;从教学实践来看, 总学时不低于48学时是比较合理的设置。既能保证必要的理论讲授, 也能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实践训练包括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
4.教案设计
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极为重要的内容, 为配合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 将以新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 采用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设计灵活的、开放式,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教案。
5.开展与各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而非仅是被动地接受, 这需要开展能够与学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 要减少老师主讲内容更多地限于介绍主题、并灵活采用案例和问题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实现从单向式的演讲到教师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多元化而非唯一答案的问题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能够积极寻找有关的资料, 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多元化的解决办法, 并强调培养学生在分析和决策中的表达与说服能力而不仅是纸面的分析决策结果。
在以学生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中, 还将尝试探索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 以拓展更多的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广泛采取讲授法、案例法、探究法、实验法、互位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引入三维学习立方体模型, 创设以人为本的情趣课堂,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手段方面, 将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功能, 将多媒体教学呈现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如将企业产、供、销的过程, 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等摄录成教学录像短片, 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并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 而这在原来的教学中因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从而被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同时, 也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接受更充分的信息。
5.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为实现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 适当的案例是必可少的。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应以成功的案例为基础进行选择, 并适当修改以使其适应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尤其是要注意寻找或设计与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相关的实践案例, 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其参与程度, 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习财会知识的有用性。开展案例教学,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一是需要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财会知识的需求, 二是需要严格各种考核方式的管理办法, 引入淘汰机制。
6.构建“多元考核, 立体模拟”的实践环节
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 以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 以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为龙头, 以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保障, 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建立一个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拓展多个实践教学培训基地, 构建“多元考核, 立体模拟”的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使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 培养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财务分析、决策思维方式,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7.考核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 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比较符合《会计学》公选课教学考核的。做到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笔试、课堂互动测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学得轻松、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
通过构建多元的考核体系, 多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财会理念, 掌握财会知识的应用。例如, 运用撰写报告、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考核。针对提升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特别需要对学生参与会计实践或实验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是统一闭卷考试所不能解决的, 因此, 必须引入多元考核方式。另一方面, 虽然多元考核从本质上讲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但这种考核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 需要构建严格的非考试型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实施办法, 让多元考核也能够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综合考虑, 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通过理论概括, 才能逐渐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 2010, (30) .
[2]陈敏, 徐梅颜, 刘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财会通讯, 2009, (6) .
[3]赵莹, 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11) .
[4]贾华芳.经济类 (非会计学) 专业会计与财务知识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襄樊经济学院的实践[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11) .
[5]权英淑.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J].广西会计, 2003, (12) .
会计公选课 篇2
结 业 论 文
题
目
大学生攀比问题探究 姓
名
孙秋月 学
号
2012030190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年12月
大学生攀比问题探究
孙秋月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处于“象牙塔”内的大学生深受攀比之风气影响。同时攀比心理是当代大学生群体里发现的新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攀比心理进行分析,找出产生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并分析高校攀比消费文化的成因,探索对策,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 键 词
大学生 攀比消费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从理论上讲,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然而,生活中人们对攀比的理解常常局限在负面,汉语对攀比的权威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从字面学解释看,以上界定是合理的,但从文化、心理和行为上解释,对学生攀比现象的理解则应该更宽广、更全面。这里所理解的攀比,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教育要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现象。
一、直面大学生攀比现象
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时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等方面都比前几代人优越。他们生活在四位长辈、一对小夫妻再加一个孩子的 “4+2+1”家庭环境中,从小不缺乏长辈们的关爱。他们想要什么,长辈们就给什么,几乎是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下长大的90后,他们有着独自鲜明的特点,个性张扬,思想独立开放,追求非主流的时尚,追捧“火星文”,推崇民主平等。他们带着独自的特点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热衷于消费,除了基本的学习生活消费,他们越来越注重娱乐消费、时尚消费,以此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但也因此形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而攀比消费,则是最为突出的消费问题。
二、攀比心理在大学生群体里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攀比心理严重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那么攀比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导致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内在大学生的动机、学习、认知、自我概念个人因素,但主要是外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
(一)西方消费文化影响
费瑟斯通认为,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宣扬自己的美德转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国家社会生活物质化,市场经济繁荣,“高尚”“节俭”“自助”等美德被“个性”“自我”“享乐”等代替。受这种西方消费思潮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消费观逐步西化,商品被赋予身份、地位、品味、荣耀等抽象标签,许多人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势力。
(二)社会环境影响
改革开放近30 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三)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错误的引导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愿意倾其所有、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但是缺乏对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训,这种环境里的孩子缺乏实践锻炼,理财理念匮乏,不能体恤生活不易,因此很难形成合理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而且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是疼爱有加,有的父母甚至是溺爱。孩子想要的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甚至无论父母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都会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无尽追求,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父母都会满足。其次,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别孩子差,所以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其实父母之间也是在攀比,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攀比心理的产生,所以攀比心理的产生与家庭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
(四)学校教育缺失
除了用于专业教学,高校鲜有指导大学生树立消费观的课程或指导,也无明确引导举措或建议。从整体来看,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研究和引导几乎为零。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情。”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形成消费观的重要起点。没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消费状态。上大学之后,消费自主权在自己手中。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消费理财纳入到德育课程中来,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也不够。部分学校不良的消费现象日渐泛滥。学生盲目攀比手机,电脑等更新速度快,价格高等电子产品,追求名牌,甚至限量版的包包,鞋,不追求衣服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反而以奇装异服为美。有些女生使用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昂贵化妆品包装自己。以出处高档餐厅,国外旅游作为彰显身份的筹码。每当自己的奢侈愿望实现时,更要在微信朋友圈,QQ 空间炫耀一番。
(五)大学生内在消费心理的驱使 有如下几种心理直接影响攀比行为:
1.炫耀心理
炫耀性消费出现在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的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同学喜欢一掷千金,显示大方,而这种消费会对其他同学而言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甚至会出现频繁伸手向家里要钱的情况。
2.从众心理
学生进行攀比消费主要是一种“群体效应”,大学生受到群体压力而被动攀比,他们害怕被群体孤立、瞧不起。
3.补偿心理
有的学生与人攀比,其直接动机是求得心理的补偿。一个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疾苦,反而与人比物质享受;一个学业不良的学生.不在学业上提高自己,而与人比阔气、比文友、比网恋。这些都出于补偿心理。
4.虚荣心理
在学生的盲目攀比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虚荣心在作祟,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爱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常常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人比不该比的东西,与人比自己无法胜任的东西。
5.功利心理
有的学生斤斤计较于物质上的攀比,从而产生奢侈性消费,校园小资情调屡见不鲜。很多同学表示对LANCOME、DIOR、CK、D&G、LV、“苹果”手机等产品普遍认为价格还能承受得起,是由于他们只考虑功利化需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功利关系,而精神的追求是虚幻的。
6,模仿心理
对于年龄幼小的学生来说,攀比常常缘于模仿,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设法拥有。在这种合理的直接支配下,学生的攀比行为也愈演愈烈。
三、对于攀比消费的解决对策
攀比消费文化对策初探攀比消费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其外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相关,而内因则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虚荣心和自尊心、自控力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除了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更需要依据攀比消费的心理成因,从学生个体本身探讨解决对策。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高校需高度重视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走出漠视消费观教育的认知误区,通过学生参与度广的网络微博、论坛和校刊等宣传途径,将合理消费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其行为和观念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引导孩子,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社会要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将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当中;加大对舆论媒体监管,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行为和方式。
(二)将攀比文化向竞争意识提升
攀比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攀比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人生观是否科学。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经常会把最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用与他人的差距来激励自己,从而起到提高自身成就动机的作用。反之,比安逸享乐、排场阔绰,最终导致攀比消费。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听从”教育模式,辅助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将攀比消费科学合理转移到“攀比”学业、能力等其它积极方面上来,学会理智“攀比”。
(三)加强个人及团体心理辅导
攀比消费文化是因认知上存在误区,导致极端行为结果,依据心理学理论,结合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改变个体不合理情绪和错误认知,能够纠正错误行为。因此可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积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不健康心理。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另外,应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一批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其次,大学生攀比消费群体特征明显,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群体辅导
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维护,还需要学生主体配合三方的教育,增强自控力,自我约束,汲取正确的消费观,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全面素质和精神内涵的提高,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倪
科.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实施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研究, 2012(26).[2] 田
芯.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探析 [J].高校管理 , 2012(12).[3] 陈
莉.黑龙江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生态消费观的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1).[4] 张
妍.太原市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2.课后总结:
高职院校瑜伽公选课教学实践初探 篇3
摘 要 近年来,瑜伽作为一种健身项目风靡全球,学习瑜伽的人越来越多,瑜伽也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为此,笔者于2011年在我院首次开设了瑜伽公选课,本文概括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选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在瑜伽公选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公选课瑜伽教学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瑜伽 教学 公选课
随着体育不断走向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人们已把体育看成是一生中所必须的生活内容。瑜伽运动现已风靡全球,学习瑜伽的人越来越多,瑜伽也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青睐。瑜伽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同时又具有多功能特点,其锻炼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练体、练智、练心、同时有美体、美容、减肥、防病、治病的效果,同时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适合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大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需要,同时外在气质也得到了提高,是广大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将瑜伽列入体育课的教学大纲,广泛地开展瑜伽教学。为此,笔者于2011年2月在我院开设了瑜伽公选课,本文慨括笔者近年的教学实践,分析选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在公选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公选课瑜伽教学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为高职院校瑜伽教学的顺利推进和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瑜伽公选课开设的背景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高职院校也随之展开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在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中,传统的田径、篮球、排球等项目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选修课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类型,即由以前普通班式的教学,转向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个性特征为出发点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开展选修教学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瑜伽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其塑造形体、提升个体气质的功效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高校是一个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场所,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展瑜伽公选课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选修瑜伽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且这种动力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先决条件,从瑜伽课程学习的角度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瑜伽知识、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与能力,充分展示大学生形体美,塑造完美体形,为今后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全院瑜伽选修学生人数为806人,笔者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发现,来自全院各个专业的选修瑜伽的学生动机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选修瑜伽课的目的可谓多种多样,但涉及到的动机和目的无外乎以下五个类型:(一)学习提高型动机,这类型学生以前曾参加过瑜伽俱乐部练习,对瑜伽项目很喜欢,有一定的瑜伽练习基础,想在学校期间进一步的学习提高。(二)现实学习型动机,这类学生觉得学习瑜伽可以减肥健身,改善形体,增强气质,修生养性,放松神经,缓解压力,乐意参与瑜伽学习。(三)健身防病型动机,这类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性格内向,不喜欢剧烈运动,更喜欢瑜伽项目的动作简单易学而节奏舒缓,动作舒展优美的特点,同时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四)娱乐文化型动机,这类学生觉得瑜伽是一项比较时尚的新型健身娱乐项目,瑜伽的文化很神秘深奥,好奇想试试学学看。(五)盲目跟从型动机,这类型学生觉得其他的都不想学,别人选修瑜伽他干脆随大流,甚至有的男生觉得选修瑜伽可以和漂亮女生一起上课等等。
通过统计,其中前三个动机型类学生占比例多,他们多数对瑜伽项目有一定的热爱,对瑜伽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关注,学生自愿自主地选择和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通过运动实践充分体验到瑜伽运动带来的愉悦,提高自我锻炼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达到强身修心的目的,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在一生中自觉将体育纳入自己的生活。通过动机调查,笔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增添瑜伽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瑜伽相关的电影视频,经常听的瑜伽音乐,介绍和推荐学院图书馆里瑜伽相关的一些书籍,网上比较适合学生练习的瑜伽视屏教程,加入瑜伽学习交流QQ群,浏览瑜伽网站学习等。
三、瑜伽公选课教学实践
(一)制订好瑜伽教学计划。瑜伽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瑜伽不但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如何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就应该在教学计划上下功夫。笔者在制定教学计划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上网查找相关院校的教学计划,再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二)选好教材备好课。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因我校目前没有给学生订瑜伽教材,笔者在瑜伽教学实践中,用心查找教材质料,经过对比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瑜伽基础教程,该教材是高职高专“十一五”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用心备好每节课,挖掘教材资源的潜力,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去书店购买教学参考资料,凝聚优质教学资源。
(三)合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我们瑜伽教学实践课,让学生自己购买瑜伽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价位和材质的瑜伽垫,每次上课背着自己的瑜伽垫来上课,他们说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瑜伽教学对于场馆设施和器材依赖性不高,不需要特别修建场馆,宽敞平坦的室内或室外场地,天气很好的时候我们就在田径场或草坪上户外瑜伽课,天气不好就到体育场馆内上课。听着唯美悠扬的瑜伽音乐,有组织有规律的开展瑜伽教学。
(四)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男女分组、随机分组、和年级分组等,教学方式上多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身特点,从实践中掌握适合自己的技术。在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后,教师要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的不足,突出重点加强练习;教学步骤要本着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瑜伽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使瑜伽课真正成为学生都喜欢和受益的课程。同时笔者认为,应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突出瑜伽特有的功能,始终以舒缓紧张的神经和压力为主线,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达到掌握瑜伽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增强体质,改善体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目的任务。
四、瑜伽公选课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注意事项:瑜伽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种类和练习方法,比如:氧瑜伽、节奏瑜伽、普拉提、帕拉帝、理疗瑜伽、流瑜伽、哈他瑜伽、高温瑜伽等。总体来说,瑜伽的练习方法并不是很难,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目的,锻炼的方式和重点也加以区别对待。另外练习瑜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身体健康的特点,也在于心灵上的安宁与平和,而要从这项健身运动中获得最大的益处,学生也必须以一种安详而放松的心情来做这些练习,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的性格特点——急躁不沉稳,让他们都很祥和的练习瑜伽需要老师的精心指教和他们个人内心不断的历练和沉淀。我认为以上两点也是高职院校瑜伽教学实践的难点。
(二)缺乏专门的教材。瑜伽项目是新兴项目,目前没有统一的高校公共课教材,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教材选择也不固定,缺少瑜伽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课时安排时数相对较少。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编写。
(三)上课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很好的组织教学。建议在上一学期末就提前根据上体育课班级数和人数来合理安排好下一学期的上课时间表。避免超过60人的大班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瑜伽课堂教学质量。
(四)建议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或者瑜伽协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五、结论
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既要在体育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又要在体育教学具体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目前,我们还处在一种探索、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之中,如何将瑜伽教学开展得更好,还有待于今后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使之成为体育教学特色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江磊.瑜伽训练与高职院校女生身心健康塑造的关系[J].滁州学院学报.2009(6):58-60.
[2] 李晓钟.瑜伽练习:从初学到精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52.
[3] 殷乐.高职体育瑜伽教学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4).
会计公选课 篇4
关键词:舞蹈公选课,高职教育,实践
舞蹈公选课的开设是以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核心作为教学的目标。舞蹈公选课作为艺术公选课的重要内容, 其开设的好坏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 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目标有很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舞蹈艺术公选课的开设, 是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 将更多的艺术元素引入到其中, 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认知为基础, 与高职院校专业开设的职业性导向能够结合在一起, 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办法。
1. 高职院校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 都是以产教结合的形式作为学习的基础。舞蹈公选课开设一般都与艺术性质作为重点, 注重艺术魅力与实践性学习在高职教育的优势, 体现优胜劣汰的教学原则, 也注重了学生学习效果, 提升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认识, 对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2. 高职院校舞蹈公选课课程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一般都是以实践活动作为发展的重点, 舞蹈公选课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侧面提升实践的重要举措, 对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在高校开设舞蹈实践教育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艺术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
2.1 以实践为基础课程设置。
具体来说, 在舞蹈公选课基础内容的设置上, 舞蹈教育和高校素质教育的主旨是通过舞蹈欣赏、创作、训练、表演,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 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从而为社会主义培育新人。只是怎样开设实践课程, 并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学到相关知识, 是目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面料的重大课题。
2.2 舞蹈公选课中双向教学项目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舞蹈公选课课程设置方面, 以基础学校老师教学和校外艺术团体教学为主。采用双向老师教学的形式, 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能够加强学生对舞蹈艺术元素的了解, 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对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2.3 参加舞蹈表演的艺术认知教学。
以往舞蹈艺术公选课在教学中, 都以老师讲解知识作为基础, 学生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将学习的知识转变成自我能力, 但是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学习选择舞蹈艺术公选课的作用。为了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可以参加一些舞蹈义演的活动, 在提升舞蹈艺术性认知的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舞蹈的实际情况, 从认识理念出发, 提升学生对舞蹈公选课的认识, 同时也对舞蹈艺术教学的一个考核。
3. 舞蹈艺术公选课实践案例分析
3.1 案例梗概。某职业技术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设了民族舞艺术公选课。其课程的内容包括:民族舞发展、民族舞构成、民族舞鉴赏和民族舞实践四部分。其中民族舞实践教学中安排了常规小班的教学模式:第一,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民族舞基础教学, 让学生认知民族舞的基本规律, 总结民族舞在构成上的特点。第二, 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 逐渐加强学生对民族舞的了解, 多欣赏一些民族舞的视频。第三, 将选择舞蹈公选课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班教学的模式, 为学生示范民族舞的动作, 从学习别人的动作开始, 达到会跳一支舞的目标。第四, 结合民族舞动作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民族舞的特点, 进行舞蹈创新, 学生结合民族歌曲的律动节奏自编自演民族舞。
3.2 案例分析。
针对舞蹈公选课来说, 阶段性教学模式,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 选择舞蹈公选课加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同时也具备了团队的设计意识,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针对领悟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说, 激发了阶段性学习, 可以逐渐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认识, 最终达到能够自己设计舞蹈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民族舞的接触了认知, 感受到民族舞的特点, 当在完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 也提升了自己的舞蹈实践能力。
4. 舞蹈公选课实践推动教学发展
4.1 教学模式与舞蹈课实现了学生素质创新性提升。
高职院校中舞蹈公选课的实施, 有效的推动了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实践, 提升了自我认知的能力, 同时也对舞蹈的艺术环节加强了练习, 促进了学生舞蹈艺术素质的增长。高职院校舞蹈艺术公选课的发展, 是以舞蹈实践为主题, 加强双师任教形式在其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魅力, 对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4.3 舞蹈公选课推动了高职教学一体化发展。
舞蹈公选课的设计, 促进了高职院校和校外相关舞蹈团体的联系。舞蹈公选课的设置, 将舞蹈表演引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和社会演出实践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另外, 学生加强了对舞蹈艺术水平认识, 也提升了对其他艺术认知水平, 最终也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
结束语
艺术公选课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 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公选课的开设, 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增强, 学校的教学目标实现全面提升, 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穆兰.大力发展高校舞蹈艺术公共选修课的建设性意见——湖北地区高校舞蹈艺术公选课调查报告[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20 (12) :172-173.
[2]余嫒媛.普通高校开设公选课 (舞蹈作品赏析) 的诸多探索[J].青年文学家, 2011, (12) :88-89.
华科公选课指南 篇5
艺术 体育类
课程
点名否
结业方式
备注
声乐入门
不点名
唱歌
简单 无论唱歌好听与否 绝对能过
中外名乐欣赏
不点名
交论文
好过 有意思很享受
桥牌入门
点名
篮球裁判
点名
运动损伤
很少点
影视美学导论
点名
歌剧欣赏
点名
西洋歌剧
不点名
外国戏剧艺术欣赏 点名
DV制作
抽点
音乐与电影
有时点
民族器乐欣赏
点名
陶艺制作
点名
钢笔画
不点名
钢琴(初级)
芭蕾简史与赏析
点名
中国戏曲欣赏
每次都点
中国书法
不点名
考试(开卷)
开卷考试
闭卷考
交论文
交论文
交论文
考试
考试(很简单)
交论文
交论文
考试简单(手工制作)平时画的作品
交论文
考试
交论文
三次课堂作业
平常要抄笔记
边抄边过 还有科比视频看
绝对能过
老师不错 经常看电影
一般 每节课看歌剧
关灯上课 有情调
授课方式好
老师好 内容充实有益
内容比较有趣 下课早
感觉还行 还有艺术团的表演
普遍反映有趣
给的分比较高 不是很有趣
完全是理论课没有实践 感觉一般
不过有艺术团表演
感觉一般
去的人少
老师比较偏激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 点名
交论文
还可以
足球
点名
交论文
不错
节奏世界
点名
唱一段
好过
中华传统养生
点名
交论文
内容丰富有益
PS:南利华老师的课普遍反映很好 总之音乐类的都比较好过,基本都是写论文
语言 文化类
课程
点名否
结业方式
备注
英汉互译
点名
闭卷考试
内容较难,有一次课堂作业 打分较低
英语修辞与鉴赏
点名
交作业
内容不错 只要去上课就能过
英国文化赏析
不点名
开卷考试
上课有时有小测试 考试易过
英诗赏析
抽点
背一首诗 课堂交作业
易过
英国文化简介
有时点
论文(现场考)
还不错 好过
英译中国文化
点名
考试
好过 不是很有趣
英文漫谈中国文化
经常点
闭卷考试
内容丰富
东边上课
欧洲文化概论
抽点
交论文
好过 内容有趣
人类文化学
不点名
开卷考试
考试比较难 分也打的低 比较有趣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原著
不点名
开卷考试
考试简单 老师很好 对个人启发大
中国文化系列专题 不点名
开卷考试
老师思想较偏激 关灯上课 内容有趣
要买老师的书才好拿高分(刘克明太挫了!)
现代化批判
不点名
闭卷考试
思想深刻
值得一听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不点名
开卷考试
平常作业较多 易过 不是很好听
佛教文化
不点名
交论文(当堂写)
一般
大学生文化之道(王智平)
经常点名
交论文
有课堂作业 讲的还不错 重复太多
内容抽象 慎选
俄罗斯民族与文化
不点名
交论文
俄罗斯电影赏析
影视美学赏析
近现代影视赏析
唐宋词赏析
孙子兵法
跨文化交际
古文观止全讲
日本文化赏析
语言与文化
美国女性文学
美国黑人文学
陶渊明赏析
论语
圣经阐述
哲学导论
历史 哲学类 抽点
点名
点名
抽点
不点名
抽点
抽点
抽点
抽点
点名
点名
点名
点名
不点名
交论文
交论文
闭卷考试
开卷考
交论文
开卷考
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
交论文
交论文
两次考试
开卷考试或当堂写论文
交论文
交论文
有趣
看电影
老师不错 看电影
还不错
还可以 考试好过
好过平时有作业 不推荐 还不错 有一两次作业 双语
易过 不过要买书
好玩 也好过
英语上课 有课堂作业 好过
好过
内容一般
好过
没意思 抄四十首陶渊明的诗就能过
一般
很不错
一般
课程
点名否
结业方式
备注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一般不点
开卷考试
不是很有趣 好过 分高
近代中日关系史
偶尔点名
开卷考试
内容一般 给的分高
晚清历史人物
不点名
闭卷考试
比较无聊 好过
三国历史人物分析
偶尔点
考试
一般
建筑史概论
点名
世界文明史专题
偶尔点名
中国历史专题
不点名
逻辑与幽默
偶尔点名
中国历史地理
不点名
中国史纲
(夏增民)
不点名
中国科技史(刘克明)不点名
中国通史
不点名
先秦思想家
不点名
中华民国史
不点名
明清科技史
不点名
精神分析学
每次都点
毛泽东研究
不点名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
不点名
共产党宣言导读
不点名
开卷考试
很有意思听的人很多 能过但分不高
开卷考试
有趣 一定能过
交论文
有趣 一定能过
交论文(2篇)
内容一般 好过 上课基本看电影
论文写的好
易打高分
考试
要有些地理常识 分给的高 比较有趣
考试
考试较难 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不错的考试
考试较难(翻译文段)分给的低
看图片视频比较多
开卷考试
10道问答题 可上网查 不是很有意思 交论文
一般
交论文
被忽略的历史 内容一般
开卷考试
不好玩 考试难度中等
开卷考试
好过分不高 要买书或者打印课件
老师讲的还不错
闭卷考试
考试有些难 比较好听
开卷考试
好过 内容一般
开卷考试
好过 不是很有趣
社会心理学
点名
考试
好过 感觉一般
博弈论
不点名
交论文
老师不错
PS:刘克明和姚国华都是四大才子之一,不管是不是能吹,思想激进,总有值得听的一面,即使不选偶尔蹭去听下也会有收获的~~
Pss:刘克明的课 很搓很搓很搓
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教学
平面图像的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们掌握先进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培养学生设计、制作与处理各类数字化图形图像、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公选课(即公共选修课)[1]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
广东培正学院(以下称我校)响应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号召,自2013年增加了平面图像处理公共选修课,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公选课学生特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做出贡献。
1.选课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
我校是经贸类普通民办院校,仅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一个工科院系。我校的经贸类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等.因此,选修的学生学科跨度大.并且计算机基础能力和个人兴趣差异大。该类学生习惯于直觉想象类比等发散性思维,善于识记,推理。而理工类课程则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逻辑演绎等收敛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科学创造不可或缺的。具有宽阔知识背景的人往往不被琐碎直观的现象迷惑和束缚,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在思考上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而知识贫乏的人,容易思想闭塞 固执己见[2]。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
2.教学内容
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不同与专业课,专业课学生具备了设计基础,软件操作能力。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特点,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选择和调整,并配备相应的课后练习,详见表1 教学内容。
表1教学内容章节内容课后练习第一章平面图像处理基础知识精美图片搜集第二章图层和图层样式立体文字制作第三章选区柔边图像边框制作;选区抠图练习第四章调整图像的色彩和色调偏黄图片修复;人像美白磨皮第五章绘图水墨山水画制作第六章文字文字特效:火焰文字第七章通道与蒙板通道抠图;蒙版合成图像第八章滤镜制作油画;下雨特效第十章平面图像基本设计方法和综合实例斑驳边框;包装设计;宣传单制作
3.教學方法
平面图像处理一般的教学法有: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把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后既可以实操,进行设计工作,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获得很大的提高。但是我校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共32学时,每周2节,该方法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周期长,课时分散,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公共课,学生选择图像处理课程目的只是丰富其知识,锻炼其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功能明确,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平面图像处理基本功能的使用,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很好的满足了公选课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案例教学,综合练习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有针对行的进行综合实验练习,锻炼其综合处理能力。
4.考核方法
传统公共课的考核有学期末论文、大作业、笔试试题(包含填空、选择、判断、操作问答题等)等。期末论文考核方式符合理论性强探讨性的课程作为其考核方方式。大作业符合设计类的课程的考核方式。笔试考核方式适合知识点分散,涉及面广,识记性强的课程。平面图像处理既有理论知识,但操作性更强的学科。该课程使用传统的笔试考核考察内容有限不能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大作业虽然可以较好的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但是时间宽泛,容易造成学生拖沓,出现最后赶作业的情况,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上机考试方式+大作业的考核方式无疑是最好的考核方法。考试时间有限,涉及题目范围广,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作业,给予学生充足的设计时间,进行选题,搜集素材,构图等工作。
根据学生特点,上机操作的题目涉及:调整色调,图层及图层样式使用,通道及蒙板,绘制图形,路径使用等基本知识。这些知识的考察可以很好的督促学生掌握好基本技术,打好基础,熟练操作。大作业选择主题有;禁烟海报设计,学校招生简章设计,社团活动海报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等。
考试成绩的组成采取平时成绩、大作业成绩、 期末上机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30%)+大作业(20%)+期末考试上机成绩(50%)。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验证此种考核方式能够给予学生较充分的压力,并且有了最大的发挥空间,效果较好。
5.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建设。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尤为突出。
我校平面图像处理课程的任课老师为年轻老师,精力充沛,具有很强的上进心。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虽然软件操作熟练,理论知识丰富,设计思想新颖,但是普遍缺乏设计项目实战经验。因此,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有较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们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解决方法。走出去:鼓励老师以个人或教研室为单位,深入企业,设计公司,影楼等技术应用的一线单位,走访,兼职,积累项目经验。请进来:把企业设计师,平面图像处理人员请到学校里为学生进行实战课堂教学,设计技术演示等,并要求教师参加课堂教学,促进与相关人员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方式,教师队伍水平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6.结束语
平面图像处理公选课的开设不但为学生选修课科目多了一个选择,也为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增添了特色,让学生学习更多实践性强的应用技术,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是课程建设过程任重道远。该课程学生虽然选课踊跃,但是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上课不积极,作业完成效果差,迟到旷课等现象;以及综合应用练习时不知该如何操作,教学演示过程中,只记操作顺序等。因此,在选课过程中要合理引导,教学过程中严格考勤,适时教导,课后要及时答疑,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 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21(4):371-375.
[2] 江秀娟.面向文科生的工程技术类公选课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2,3(下旬刊): 37-38.
[3] 骆萌,王雷.项目教学法在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情况[J].林区教学, 2013,1:80-81.
大学公选课学风问题研究 篇7
一、学风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 学生因素分析
1.选课偏离主旨, 讲求实用好玩。
大学开设公选课的目的, 是通过学科交叉、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方式,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 许多大学生在选课时常常偏离这个主旨:有的完全不考虑自身的知识结构, 单凭是否新奇好玩作为选课的主要依据, 对那些“赏析”、“欣赏”、“礼仪”等“娱乐型”课程颇感兴趣, 而对“理论”、“研究”、“思考”等理论性、工具性课程则兴趣索然;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 干脆基于凑足学分、避难就易的功利需要, 专门选择那些学习要求不高、考试相对容易的轻松型课程 (往往公选课目录一公布出来, 这类课程就被选满, 动作慢一点的学生还选不上) , 以致在大学生中流行所谓“选而不修, 志在学分”的说法;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人数限制, 没有选上自己心仪的课程, 迫于学分压力违心地选择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 其上课效果甚至出勤率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2.应试左右动机, 考研求职为上。
现在的大学生, 由于中小学阶段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熏陶之中, 学习动力有形无形地受到升学压力的左右, 而到了大学, 突然失去了升学的压力, 一些学生在备感轻松的同时也失去了学习动力。他们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 成天用上网络、玩游戏、看电影、睡懒觉、交朋友、谈恋爱来打发时间。在他们中, 也经常流传着“知识都在网络上, 情感都在短信上, 朋友都在QQ上”的说法。等到临近毕业想用功时, 发现自己已懈怠不堪。所谓“大一茫然, 大二漠然, 大三麻木, 大四后悔”就是这些学生的写照。与之相对, 那些有着明确考研和求职目标的学生, 则学习动力十足, 但是他们钻研的是那些为考研、考证、求职做准备的书籍, 热衷的是那些为考研、考证、求职做准备的辅导班, 而其所需要的时间, 则当然从公选课中“挤”了。
3.强调客观理由, 缺乏道德自省。
对公选课上存在的种种不良学习风气, 大学生心知肚明, 但是他们对之多是从客观方面寻找理由, 如:老师教学态度应付,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死板,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背离, 开课时间不合适, 课程容易自学, 考研时间紧, 就业压力大等。甚至某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72%以上的学生认为, 逃掉没兴趣的课去参加有兴趣的活动或讲座, 不算违纪行为[1] 。相比之下, 他们较少从态度、动机、品行、纪律等主观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 更很少考虑自己不良行为对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种归因上的明显自利偏向, 说明这些大学生缺乏从道德角度审视公选课学风问题的应有意识。而这, 也正是公选课学风问题依然存在, 且缺乏应有的道德自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教师因素分析
1.教学投入不足, 难以激发兴趣。
高校教师的业绩考核与职称晋升, 主要与科研项目、著作、论文的数量、级别及其获奖情况挂钩, 而对于课堂教学, 通常只有量的要求而没有质的标准。因而, 重科研轻教学, 是相当数量教师的自然选择。即使是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也首选专业课、必修课, 对于公选课则是能推则推 (除非教学工作量不满) 。即使是开设了公选课的教师, 且不说学生来源广泛、人数众多、基础不一、态度各异, 教学互动和教学管理的难度较大, 单单是面对那些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明显有别于专业课、必修课的学生, 也普遍感到难以获得教学上的成就感, 甚至觉得上公选课是受罪。因此, 一些上公选课的教师, 不同程度地带有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 缺乏足够的教学热情, 教学投入明显不如专业课、必修课。
2.评价导向异化, 迎合放任自流。
高校规定, 公选课是否开设, 视学生选课人数而定。于是, 一些教师为了吸引足够多的学生, 在公选课的名称上挖空心思、求新立异, 以迎合学生的娱乐心理, 讲课内容多为猎奇和欣赏, 甚至不乏浅薄和庸俗, 缺乏应有的整体结构和知识系统。久而久之, 使学生习惯以“看戏”心态对待公选课, 好听就听, 好看就看, 否则就干其他事情;而且, 还在高校中形成了“劣课驱逐良课”的不正常现象。另外, 高校还普遍设有学生网上评教的活动, 而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往往侧重于教师是否好说话、管理松与严。因此, 教师对课堂上的纪律和考勤问题常常放任自流, 担心要求过严会影响学生网上评教的分数和学生下次选课的热情, 即使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层出不穷, 也往往听之任之;有学校规定一门课程一学期累计3次点名旷课的学生, 取消考试资格, 但是很少有教师真正执行。长此以往, 规章制度对学生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作用。
3.考核方式随意, 滋生投机心理。
相对于专业课和必修课, 公选课的考核显得随意, 考核方式、内容、成绩都由任课教师自行掌握。一些教师出于种种现实的考虑, 考核的要求通常比较宽松:如果是开卷考查, 学生只要交一篇论文或感想式的作业就行, 以致学生多半在网上收集一些资料, 拼拼凑凑就成;即使是闭卷考试, 教师也会在考前进行专门辅导, 将考试范围、重点一一划出, 内容都在书上, 学生只要花费不多的时间记记背背就行。批改时, 教师也大多手下留情, 结果皆大欢喜。这样的考核方式, 滋生了一些学生对于公选课的投机心理:只重视结果, 不重视过程;平常上课人数寥寥, 考前辅导座位爆满;平时不听不学, 随意缺课逃课, “临时抱抱佛脚”, 得分可能比经常上课的同学还高;公选课花的时间精力最少, 分数却是成绩单上的最高。
二、学风问题的对策研究
关于改进和优化公选课学风问题的对策研究, 现有文献不少, 涉及方方面面, 如: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优化公选课的课程体系、细化学生的选课指导、加强公选课的质量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改善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完善课程开设的准入机制等。但是, 其总体研究水平不高, 以致所提对策或建议多数缺乏操作性和有效性, 说说似乎有理, 实际实施起来却难以奏效。究其缘由, 笔者认为主要是在以下两个问题上缺乏深入研究。
1.公选课教学的心理机制。
当前公选课学风问题研究之所以谈“应该”、“必须”的多, 谈“为何”以及“怎样”的少,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研究极少深入到直接制约公选课教学有效性的心理机制问题。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根本上来说, 教学主要是一个师生双方在认知和情绪两方面同时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的有效性来源于双方认识上的共识性和情绪上的共鸣性, 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与情绪之间的良性互动。与之相应, 教学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 前者是教学要求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能不能”学习的问题;后者是教学要求与学生当时的学习需求及其由此产生的学习意愿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愿不愿”学习的问题。而且, 与“能不能”学习的问题相比较, “愿不愿”学习的问题始终是教学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和难点,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更为突出和直接的影响[2] 。同样, 公选课教学研究所面对现实教学问题, 其主要成因不是学生的认识水平不行——即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而是学生的情绪状态不佳——即“愿不愿”的问题。因此, 公选课教学研究的理论合理性与实践有效性, 离不开对制约教学有效性的心理机制的探讨。
2.教学互动的恶性循环。
当前, 关于公选课学风问题的成因研究中, 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谈到公选课学风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时, 学生和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倾向性的认识偏差。具体表现在:在调查中, 学生多将责任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似乎他们之所以不好好学, 主要是教师没认真教;而在教师中, 尽管不回避教师的问题与责任, 但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学生。这种归因偏差的存在, 表明对公选课学风问题成因的探讨, 已经不能再局限于谁主要谁次要、谁为因谁为果的层面, 而要上升到教师与学生在交互影响中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局面的高度。因此, 对改进与优化公选课学风问题的探讨, 我们必须立足于教与学互为因果的角度, 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角度着手, 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答。
摘要:文章围绕大学公选课上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展开了研究。对影响学风问题的因素, 从学生与教师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学风问题的对策研究, 提出了要从公选课教学的心理机制和教学互动的恶性循环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公选课,学生,教师,学风问题
参考文献
[1]熊玉明、张洪建:关于高校逃课现象的几点见解[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4) .
高职院校公选课优化研究 篇8
1 现状分析
第一, 自由报名体系。应采用网上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报名, 让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第二, 增加种类选择。开设的选修课程种类能再多些,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第三, 公选课避免讲死课。
第四, 增加硬件设施, 让学生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解决课程内容单调, 枯燥无味现象。
第五, 考核方式应多样, 不宜单用写论文的形式代替考核, 应采用平时、作业、提问等形式进行。
2 问题分析
2.1 开设课程太少, 学生选择受限
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公选课建设, 积极开设公选课,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缺乏能开设公选课的优秀教师, 尤其是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优秀教师。
2.2 缺乏理性和程序化
由于公选课开课的门类繁多、开课教师的层次和课堂讲授水平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情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且每位教师开课前的工作准备也不一样。
2.3 学生只在混学分、应付考试的现象一直存在
由于学生要修够学分才能毕业, 有些质量不高的课程也不得不勉强开设而未被淘汰。
2.4 教学质量难以控制
由于公选课的教学投资不足, 而其又具有课程灵活、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 使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增加, 对各门课的教学效果及课程质量的评价都难以做出规范的要求。因此, 没有合适的教材势必学生在选修的时候就有不认真的情绪存在, 这样必定会影响选修课的开设目的及效果。
3 优化措施
3.1 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
开设学生喜欢的、适应社会发展、能开拓学生眼界的公选课。优化公选课的内部质量和教育学的质量。
3.2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管理公选课还是必选课, 在教育学生方面都要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是教学更灵活, 更能适应市场, 使学生不会落伍。
3.3 适当的开展创新教育, 多做宣传
在开设公选课前多做相应的宣传, 是学生能在短时间了解公选课的概况, 并针对自己的喜好和社会需要来选择必要的公选课。
3.4 选修课要大众化, 要有时代性
开的选修课不能落伍、老套、照本宣科, 必须要体现丰富多彩的特点, 要能跟得上时代。
3.5 增加硬件设施, 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开设课程, 条件不成熟时, 应缓开或停开课程, 确保开课质量
没有相适应的公选课设施设备, 当然就没有灵活的效果, 所以学校一定有配备相应的设施来发挥公选课的作用。
4 结论
高职高专院校要开设更多丰富且有价值的共选课, 能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并领悟其中的多彩性。同本文的分析得知要具备较好的设施设备、较高的公选课教学水平、同时要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 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品味, 开拓学术和社会人生视野为目的, 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开展社会研究及社会简介, 能跟上时代快速适应发展灵活的市场。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等职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占据了相当的课时和学分, 学校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选修课, 在计划制度上科学合理安排好公共选修课, 学生才能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和自己知识基础以及能力与兴趣、爱好选择好所喜欢的课程, 才能真正达到选课的目的。
关键词:公选课,高职,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景丽.关于开设好公共选修课的思考[J].素质教育, 2003 (12) :47-48.
[2]李玉杰, 张可佳.公共选修课现状分析[J].教书育人, 2007 (12) :111-112.
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的改革 篇9
一、公选课开设的现状
目前,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已开设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艺术类、体育专项类、语言文学类等公选课程, 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院通过青果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进行选课。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为例, 共开设公选课61门次, 每门课限制了选课人数上限, 共提供选课名额约4500个, 最终实际选课人数3866人。学期初教务处组织召开了公选课任课教师会议, 对部分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 并做了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27份, 收回27份。根据统计显示, 63%的教师认为自己讲授的公选课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用, 其余认为一般;教师普遍反映开设公选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提高教学水平;67%的教师认为讲课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其他认为基本达到应有的效果。座谈和问卷调查, 反映出了学院开设公选课的普遍现状。
二、公选课开设存在的问题
1. 学生选课较盲目
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开始选修公选课, 按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 学生在修读年限内应修满公选课6学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选课时更多考虑的是“课程学分多不多”、“课程学分好不好拿”, 并不是站在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角度选修与所学专业交叉的课程。另外, 绝大部分学生在选课前对课程和任课教师不了解, 只等选课时才匆匆浏览, 凭课程名称结合自身喜好选课。这两种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开设公选课的初衷。
2. 教师开课欠深思
公选课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具体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个人专长自由申报,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而且公选课以晚上及周末上课为主。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开课积极性不高, 而一般开课教师都只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另外, 少部分教师在开课时过分迎合学生心理, 担心自己申报的课程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停开, 主动申请开设学分多的课程, 而不是结合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开设相适应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设课程的整体质量。
3. 课程质量待提高
近三年来学院累计开设公选课约53门, 初步满足拓展学生知识面、使之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但部分课程对于高职院校, 特别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偏理论, 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方面有所欠缺。目前在校生都为90后, 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在所开课程中一成不变的课程较多, 能真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学生喜爱的课程偏少。同时, 公选课虽然纳入了常规教学管理, 但在课程建设 (包括精品课程的建设) 、教学评比、教师技能竞赛等方面都被忽略了, 这使得公选课课程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
4. 教学监管不到位, 上课效果难保证
一是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上课, 不容易进行教学监管, 存在少部分教师不办理调课手续擅自顺延上课时间或提早下课等现象, 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学生来自各系各班级, 教师对学生管理较难, 存在一部分学生迟到、缺课、代课等现象, 还有少部分学生会因参加社团活动、职业资格证辅导课等原因集体请假,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公选课任教门槛较低, 相当一部分任课教师来自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行政岗位, 缺乏系统的教学训练和上好公选课的教学经验, 影响了公选课的授课质量和效果。
三、几点改进措施
1. 健全公选课管理制度
完善的公选课管理制度是公选课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制度应当明确开设公选课的重要性, 对教师申请开课、学生选课要有约束力和指导意义, 对管理人员具体实施要有可操作性。学院根据近三年公选课实施的情况修订了《公选课管理办法》, 进一步阐释了开设公选课的目的, 明确了开课的原则, 主要对开课、选课、教学管理及工作量计算等进行了规定。
2. 规范教师开课, 加强课程管理和建设
首先, 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开设公选课, 并逐步提高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任教公选课的比例。其次, 对教师任教资质严格把关, 确保其能胜任申报课程的教学。第三, 在开课审核环节对课程大纲进行审核, 调整或停开部分不实用的课程, 鼓励增开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第四, 对教师选用的教材严格把关, 教师所用教材必须为近三年出版而且与学生层次相适应, 鼓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自编讲义或教材。最后, 把公选课的课程纳入课程建设 (包括精品课程建设) 中, 组织公选课任课教师参与教学评比和技能竞赛, 如课件评比、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以教学评比和竞赛等形式促进公选课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打造一批实用性高、能力和素质并重的高质量课程, 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选课
在正式选课前公布拟选课程信息 (包括学时、学分、教学内容、参考书籍、考核要求等) 、任课教师信息 (包括教师简历、任教资格说明等) , 让学生对课程及任课教师有详细的了解,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 淡化以“学分多少”和“学分好不好拿”为参考的选课观念。尽量引导学生重点选修与所学专业交叉的课程, 以完善知识结构, 拓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以有效管理机制提升教学效果
一是任课教师加强自我监管, 对所讲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二是考核的严肃性和多样性, 缺课、缺作业超过三分之一以上不给予考核, 实行一票否决制, 体现考核的严肃性;注重过程化考核, 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形式, 体现考核的多样性。三是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建立针对公选课质量评估体系,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如组织督导人员听课、组织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等。四是教务处不定期对公选课的教学秩序进行专项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五是对于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进行再培训, 规定每周必须去听课, 以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设好公选课的基础, 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是前提, 高质量的课程、优良的师资队伍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开设好公选课的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 在开设公选课上多思考、多借鉴、多创新, 让学生能真正从公选课中得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摘要:公选课是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各高职院校都将公选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公选课,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艳, 彭晓云.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报, 2012, (1) .
[2]郑亮, 郭燕伶.高职院校选修课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7) .
高校公选课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10
与专业课程相比, 对公选课研究相对较少的根本原因是对公选课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归纳来看,开展公选课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公选课改革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 :现代高等教育除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通知,社会和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由“专才”向“多才”转变。换言之,大学生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扩展相邻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此外,公选课的选课机制为学生提供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机会, 使学生可以有意识地依据本身专业知识的需求学习交叉学科知识。 (2)加强公选课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际化的趋势对现代大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外,更要具有符合现代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 (3)加强公选课改革有利于教学改革:公选课相对于专业课而言,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具有相对的自由度,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更能归纳综合大量的学科知识构建一个符合社会、市场和学生需求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学方式上能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堂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完善, 探索出适宜的教学方法。
以高校公选课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经验研究法,开展高校公选课现状研究,归纳起来目前高校公选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5,6,7,8,9,10,11,12,13]:(1)公选课课程体系有待完善。1教材选择困难, 虽然很多教师均是在自己专业范畴内开设公选课,专业教材很多,但是多适用于本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适合非专业学生的教材。2授课内容:公选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部分教师受到课时的限制,不得不消减课程内容,只传授一些表层的基础的知识, 缺乏对课程的动态发展情况和学科前沿成果的讲解。 (2)学生选课动机有待进一步引导。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选课动机所占的百分比从多至少排列为:“混学分”、“兴趣点”、“就业技能”、“课程的娱乐性”。因此出现“大学生职业规划”、“世界美食鉴赏”、“电影美学鉴赏”和“跟着电影学法语”等课程较热的情形。 (3)公选课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根据目前的高校实际情况,开设公选课的多为青年讲师,而名师和教授开设公选课所占的比例较少。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公选课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 同时名师和教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 很难有精力和时间放在通识教育方面。而通识教育更需要专业知识广阔、专业经验丰富、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 (4)教学方式有待丰富。目前公选课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方式,忽视学生的专业差异,动机差异,难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很难达到公选课的授课目的。有些重视科技的大学开始试探性地采取网络教学, 但是该教学方式又带来新的问题,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学效果有限。 (5)公选课教学质量过程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缺乏对高校公选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公选课针对的是全校的学生,因此公选课班级是临时组织的, 同时公选课班级学生人数多为两百人以上,一方面不利于老师监管课堂考勤情况,导致学生出现“选而不修”的情况 ,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此外,目前高校公选课的考核方式简单单一,大多数仅要求提交一篇小论文,缺乏平时的沟通和评价,因此这种评价方法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立足一个青年讲师的角度, 针对目前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调研法和教学实验法,提出目前高校公选课改革对策:(1)针对学生本有的知识基础,撰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材。以水利专业的公选课“大禹的困惑”为例,该课程主要涉及水利类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选课的学生多为非水利专业的学生, 甚至是一些文科专业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在调研、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一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讲义。这本讲义具有科普性、实用性、时新性和可读性,区别于专业课程,主要注重介绍水利专业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2)综合运用讲授式、混合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弥补不同教学方式的不足。在基础知识和理论方面,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式方法,使学生能系统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多媒体展示”和“视频展示”方法于“润物细无声”中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愉快接受相对枯燥的专业知识。课程内容讲授时使用专题讲授方式,授课结束后,采用团队讨论专题内容,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掌握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控制课堂讲授质量。课堂开场多以趣味性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针对关键知识点设置“悬念”,同时一些简单问题,可采用当场问答的形式。在课后可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4)考核方式在保证公平的大前提下,采用综合考评方式。取消期末考试方式,而采取平时考核制度,例如,在考勤方面,鉴于学生较多,采用每次随机点名的方式,避免学生产生“来与不来结果一样”的不平心理;采用学分鼓励随堂提问和课堂讨论中较为积极的学生,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末采用专题讨论形式,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期末考核PPT汇报,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
公选课现代商业理论课程改革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选课;现代商业理论;创新
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现代商业理论公选课教学现状
从相关高等院校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的公选课还远未达到理想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其在各个教学环节均存在着“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强、学生对公选课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不符合教学目标”等诸多问题。本院的公选课同样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以本文中的研究对象——现代商业理论为例,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受学院公选课课程管理规定中课时量限制,该课程为16课时,可用于教学的内容很多,但课时量不够,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受限,教学内容难以取舍且不成体系。
二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相对于本科生较为薄弱,对理论学习感觉枯燥,认为同自己未来的从业方向无关,缺乏学习动力。
三是学生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各个年级,知识基础不同导致教师不易把握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案例虽然是近几年的,但部分案例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缺乏兴趣。
二、明确课程定位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在现代职场中成为拥有较高职业能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保证。而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在社会及学校的鼓励下自主创业的也越来越多。因此,现代商业理论公选课将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为主进行课程改革,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重视创新。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商业理论知识,满足学生对相关创业知识的需求。
三、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
因受课时量限制,授课内容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理论知识不要求“够全、够深”,做到“够用、够精”,改革后的现代商业理论公选课分为三个模块:
1.商业经典理论模块
精选实用的商业理论知识,以故事开头,穿插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是单纯记住理论名称。
2.创业理论知识模块
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需要了解的商业理论知识,包括: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基本营销常识;货物、财务、服务相关知识点;对时下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天使投资”解读;介绍“商业计划书”并学习制作。
3.企业经典案例分析模块
选用高职学生熟知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企业分析常用的几个模型和方法,解析创新对企业发展乃至成功的重要性。
在课程内容改革中,内容的选材上也要注意创新。学生熟悉的品牌案例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例如,在为学生解析产品创新案例时,选取时下学生最喜欢的两个方便面品牌——康师傅和统一的“口味战”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改革
公选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要为学生打开一扇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窗户,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做到灵活多变且具有针对性。因此,我们将把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灵活使用,下面列举几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与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说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单纯的背诵教材知识点对高职学生而言更容易成为一种催眠。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法与读书指导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关任务,再将涵盖知识点的学习材料送到学生手中,由学生对材料进行自主分析、讨论并完成任务,最后总结。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旁进行辅助引导。在学生完成整个任务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再进行相关补充和总结。例如:我们要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报告,每组5~6人,且每组的材料和任务各不相同。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相关商业案例的阅读材料并提出任务要求,分别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中的内容,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做出团队报告。因此,每个小组都将以报告的形式为其他学生讲解该商业案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期间,教师对台下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同时赋予台下学生提问和打分的权利。任务驱动法与读书指导法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2.案例分析法
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到态势分析法(SWOT)时,为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要抛弃原有的先讲知识点再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以日本“优衣库”企业的发展史为开端,将该公司的发展史、战略决策等相关信息传输给学生,再由教师组织學生分析讨论,从众多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地总结出该公司的竞争优势(S)、竞争劣势(W)、潜在机会(O)和外部威胁(T)。最后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态势分析法的分析诀窍。此外,为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我们要求学生活学活用,借助网络的便捷找出相似案例,并进行练习。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学中使用频繁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用语言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本课程在解析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点时,如果简单地照本宣科, 对未学过相关课程的学生而言困难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例如,笔者受“新财富最佳投行”发表的微信文章“武媚娘如何经过五轮融资成就大周企业帝国?”的启发,在为学生在解读“天使投资”时,将现代商业知识带入到历史故事中,以历史事件的发展诠释“天使轮”的发展。这样授课题材新颖,增强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天使投资”。此外,在授课时也注意“时空转换”,每个阶段都会穿插入相关现代企业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使用率很高的方法之一,它起到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上,我们避免使用单纯的说教视频,选择更加有新意且能防止学生昏昏欲睡的素材。例如,在讲“合理化烟幕”这一营销概念时,以插入一段“麦当劳”暑期促销商业广告视频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更真实地阐释“合理化烟幕”的营销方法。
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并不全面。一方面,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社会商业的发展情况而进行适时调整,教学案例和多媒体素材更要及时更新,保证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是时下最新、最准确和最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上,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和创新,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娟,赖辉家,杨玉英.大学公选课现状与效果的质性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4(3):19-22.
[2]蔡琳凌.关于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0):339-340.
公选课证券投资学教学探讨 篇12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 也是金融专业中与证券市场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教会学生能进行证券交易, 最基本目标是教会炒股, 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 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 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知识。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机遇, 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要求学生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 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
一是证券投资学涉及的内容多, 证券投资学其实不仅仅是这一门课的知识, 它在分析时还综合运用了其他课程知识, 比如在分析宏观经济时会用到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知识, 在分析微观企业的运行状况时需要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要想做好证券投资的分析, 就必须首先熟悉这些相关课程的相关知识, 还得在需要的时候综合运用起来, 比如央行降息, 作为投资者就必须明白降息对于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降息一般是央行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进行的货币货币政策逆向调控, 但它对经济中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当然对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行业来说利好作用更大, 尤其是房地产, 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就会是利空, 那么最终对股市的影响就要综合地看了, 可以说, 证券投资学的综合性很强。
二是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证券投资学不但可能涉及到其他多门课程的知识, 还必须将他们都能融入进平时的分析过程中。证券投资学的基本面分析如此, 技术面分析更是如此, 在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部分会教很多的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 这些方法和指标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使用才能, 这些方法和指标就像是一种武器, 你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和使用才会熟练的使用, 不然很容易就会伤到自己。
三是证券投资学紧密联系着整个社会。股市是整个社会的晴雨表, 首先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都会反映到股市中来, 虽然不一定会立刻或同步反映, 但肯定会或迟或早地反映在股市中;股市还是政治的晴雨表, 一国政治上的波动也会反映到资本市场上, 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8月31日对香港政改作出决定后, 学生团体率先发起罢课抗议, 其后又告升级行动, “占中”运动随之启动, 最后酿成长达近80日的非法占领运动。而看香港的恒生指数, 从2014年9月4日的25362.98点一直跌到12月18日的22529.75, 随着12月15日香港警方完成铜锣湾清场及拘捕行动, 宣告为期79日的占领运动正式落幕, 恒生指数才又探底走出一波为期5个月的上升行情。股市又是军事的晴雨表, 俄罗斯国防部9月30日证实, 俄罗斯已开始在叙利亚境内展开针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 俄方当天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发动空袭, 再来看俄罗斯的股市, 9月30日后经过两天的短暂回调后于10月5日开始了一波较强力度的回升。
二、公选课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公选课是面向全校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因而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专业, 有财经类专业, 也有法学、文学以及工科类专业, 这些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不一样, 所修学的课程也不一样, 因而在证券投资学中的有关知识内容, 各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会存在很多的区别, 财经类专业学生就可能更容易理解, 而法学、文学以及工科类学生因为没有太多财经类课程基础, 因此在理解证券投资学内容时就会相对困难点, 这就给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带来了一个挑战。
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一样。对于公选课的目标, 不少学生是想学点东西的,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只是想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学习目标不一样就决定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不一样, 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必须要对证券投资有一个良好的兴趣, 这样在课后才能积极进行实践操作, 同时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 证券投资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就是经验的总结。
三是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金融课程, 书本上以及课堂所讲的内容都是别人经验的总结, 是间接知识,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 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方法在实际买卖时具体怎么运用;同时在资本市场流传着这样的话“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但是发生的时间、发生的方式、发生的幅度又是不一样的”, 这就对证券投资者对于间接经验的理解和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大方向上来说, 涨多了会跌, 跌多了会涨, 这是不变的规律, 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会涨, 什么时候会跌, 这需要对市场和技术有很好的理解才会有体会, 而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课业任务以及各种活动本来就很多, 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并且在实践操盘时去体会实际运用过程, 就值得怀疑了。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因为是公选课, 特别是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公选课, 如果没有考核的压力, 学生肯定没有很强的学习动力, 根据平时的了解, 不少学生选课其实就是为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的, 因而怎么样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就很重要了, 有的老师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来考核, 这样的考核就侧重于书面知识的考核, 学生在考前把相关知识背一背就差不多可以应付了;有的老师要求写一篇相关的论文来考核, 这样学生东拼西凑好一篇论文就了事, 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应付。证券投资学需要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理解并消化吸收, 直到在实际操盘时能够运用, 那么在考核时怎么样达到这要求呢, 笔者规定学生写一篇模拟操盘分析报告, 必须分别从所教授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当面的市场以及所投资的品种进行分析, 并且规定至少进行10次以上的模拟投资操作, 这样就引导学生平时就得进行模拟操作, 从而将课堂所学就可以运用起来了。
二是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采用案例教学。《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利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掌握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的运用。对于学生而言, 案例能迫使他们把理论化作工具来帮助他们解决应用中的问题, 不仅使他们理解理论, 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的能够全面理解的知识, 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 它能立即被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证券投资问题, 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三是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因为资本市场与时事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更是这样, 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资本市场不管是制度还是投资者都还没有成熟, 因而更容易受到时事政治政策的影响, 因而很多人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完善中的阶段, 中国的管理者也在不断的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投资者来说就必须积极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各项规定措施的出台, 同时能把它们结合到当前的市场状态中去理解, 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戡.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7 (2) .
[2]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理工高教研究, 2008 (4) .
[3]蒋天虹.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