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选课(精选12篇)
体育选课 篇1
摘要: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三个自主”的原则, 即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各高校先后开展选项课教学或俱乐部制教学。如何应用和开发体育选课系统, 为教学管理服务, 本文提供部分方法和途径, 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选课,应用
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无论是体育选项课教学, 还是俱乐部制教学, 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都需要统筹管理和规划, 为教学人员和教学对象提供服务。例如, 教学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 使其教育功能更加强大。高校体育选课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是顺应课程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以体育排课工作为例。普通高校原有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先排, 体育课捡空填充的模式以及课程资源 (场地器材设施) 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人工选项、排课, 工作量大, 中间环节繁杂, 学生与课程不透明,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 不利于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
高校体育选课网络系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从拓展课程内容入手, 充分开发,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延伸课程教学时间, 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二、研究内容
1选课系统中运动项目的设计
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 结合对学生的兴趣调查, 设计选项课项目。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选课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11个项目。西校区开设篮球、排球等8个项目。为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各项目可以考虑设立普及班、提高班和专长班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考核内容和标准等均随层次的提高而提高。
2选课系统中个体班级的设计
项目确定后, 根据全校学生选课人数, 确定总班级数。如深职院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选课情况:四年制二年级选课人数394人、06级新生选课人数7000人, 平均每班35人计算, 共开设218个选项班。由于场地关系, 个别项目人数略有变化。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 尽可能的结合师资力量、场地资源综合考虑多开班。
3选课系统中的活动时间安排
选项课由于打破原有的系别、年级、班级等自然状况, 因此, 排课的难度很大。通常情况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总表的空课时间进行选项, 以避免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
例如东校区每个时间段给15-16个行政班学生开设选项课, 西校区每个时间段给11-12个行政班学生开设选项课, 东校区由于场地的原因, 室内课设为5-6节, 室外课设为6-7节。
尽可能使每个项目在上课时间段分布比较均匀, 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常设项目在每天每个上课时间段都有, 这样会增加学生兴趣选课的概率。
俱乐部制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更为灵活, 可打破上课时间段的限制, 甚至学生年级的限制, 完全实现体育学分制管理。
4设计以人为本, 考虑学生合理分流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项时过于集中到某些项目, 在排课设计时注意项目的排课技巧。例如西校区文科学生比较多, 在女生居多的情况下, 设置健美操和体育舞蹈课程。又如有健身与健美新开的体育选项, 则要在排课前加强新项目的宣传力度, 确保学生合理分流, 使现有的各种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研究目标
该选课系统涉及的面广, 首先要便于学生能通过局域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高效、快速、准确地选择所上课程, 打破原有男女 (根据项目特点有分有合) 、系别 (考虑不同专业的融合) 、年级 (考虑不同背景学生的交流) 、行政班等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其次, 要将学生的选课信息及时传输给教务处及各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 并通过课表反映出来, 这就要使校内各部门的教学管理机构通过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 方便教师和有关部门的体育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学生选课后能及时生成新的授课班级, 学生成绩也要通过网络输入, 并方便学生查询, 因此, 这套系统从数据库的建立、打开, 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浏览、查询, 到最后的打印输出都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四、问题与建议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体育选课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优势,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2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 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体育选课系统的网络操作平台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 为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 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看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幅度和从事体育运动项目的认真程度, 并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教体艺[2002]13号) [Z].2002-08-06.[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教体艺[2002]13号) [Z].2002-08-06.
体育选课 篇2
摘 要 研究目的: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健身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创新意识,为体育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调查法、系统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研究结论: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促进作用,研究从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形式、内容、主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保障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推进,继而彰显体育教学的开放、共享、绿色发展的时代趋向。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公选课 体育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在新时代,体育项目的发展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等特点,体育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以一种文化特色引领社会时尚,其时尚型在于体育的普及与推广。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体育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前三大体育领域范围内,竞技体育提升了体育的高度,群众体育构造了体育的普及性,学校体育塑造了体育的基础性。在这样一种观念背景下,本研究着重凸显学校体育教学的效能发挥,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品味和效能,关键在于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包含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在于师德建设、专业化、职业理念、教学与科研素养等方面;学生的评价在于学业成绩、运动能力、德行、情感体验等方面,着力体现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与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一直受到国家、社会、个体的广泛关注。在坚持全面发展的背景潮流下,举国体制牵动着竞技体育飞速发展,而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的氛围下,映射其发展速度之迟缓。在体育教学评价上最主要的是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各省地市均采用不同的层级的评价与考核。例如体育中考,山东省侧重1000米、引体向上、投铅球等项目,而河北省及东北各省侧重八百米、三级跳远等项目;南方各省还加入了蛙跳、100米、游泳等项目,等等。可见评价内容与标准方面各式多样较为繁杂。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的体育教学评价,目标单
一、“唯分数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教师和学生不切实际,学生不能发挥其优势,教师的教学技能亦不能展开。由是引发了对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的思考,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使得体育教学发挥其最大之效能,成为当下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时代性话题,进而促其研究的必要性。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全文搜索系统检索、图书馆查阅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评价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优秀硕博士论文及期刊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2调查法
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高校中农、医、工、理、师范以及综合类院校等10所学校为研究样本,自行设计教师与学生问卷,对目前湖北省武汉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实施情况、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主体、考核评价结果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待体育课程考核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
2.3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通过访谈体育教学专家,了解更多有关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相关内容,并在上体育课时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并记录。
2.4系统分析法
体育教学评价研究是较为复杂而又零散的领域,涉及到评价,就会产生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等,因而为了研究的需要,对体育教学评价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探究,从全面的理念下,坚持整体性的原则,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推促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发展的基本趋向。
3反思:高校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探究
3.1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的作用
3.1.1彰显“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
构建科学的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是体育教育理论日臻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当今高校体育教学贯彻“以人为本”、凸显“健康第一”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思想的大势所趋。真正从健康的角度出发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的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
3.1.2教学信息反馈的中介效应
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是判断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考核与评价能够为学校、教师提供学生成绩、教学效果,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依据。更有助于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分析、互相学习,探讨对策。
3.1.3激励与引导功用
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是对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检查或反馈,也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正确认识,从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考核制度。通过考核评价要使学生在每次的考核评价中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练习次数,让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锻炼的主体意识和行为习惯。
3.2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
3.2.1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针对性不强
研究中发现,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标准主要以相对评价标准和绝对评价标准为主,使让学生无法具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让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在班级中的位置。同时,也会导致技术较差的学生丧失信心,不断影响学生形成一种以他人为标准的目标定向,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2.2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
考核评价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在考核评价内容中多以理论、技术与平时成绩为主,在技术考核中多以规定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忽略学生的竞赛能力、裁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平时成绩中,以上课考勤和随堂测试为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态度、课堂表现、学生进步程度却被忽视。因此,考核评价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3.2.3体育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调研中发现,在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时,教师很少采用诊断性评价,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过程性评价为辅助的评价方式。这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教学中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过程性评价的运用中,利用率较低,种类少,多数学生认为应该提高过程评价的利用率,完善过程评价种类;同时,学生也认为不断进步的程度也应该作为过程评价的方面之一,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3.2.4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片面性
考核评价主体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评价趋势,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同时也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评价机会较少,学生评价意见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以教师为主体中,教师会在一定程度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考核评价偏差,影响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单一的考核评价主体不仅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还影响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健康发展。
3.2.5体育教学评价结果激励机制过于形式化
传统的考核评价结果方式主要以等级、分数来衡量,而单一的考核评价结果的呈现只是对学生在本学期的技术、理论、能力等各方面的直接体现,并未对学生自身的不足、教师的期望等方面做出表述,同时也未体现考核评价的人性化和个性化。这种考核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不仅未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下一阶段的练习中出现同样错误时,对动作的纠正产生一定影响,无法真正体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4建构与重塑: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4.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导向效能
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目的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非常强的一种活动,在体育课程中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各项体育课程考核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诊断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明确教学评价的方向。同时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专业性教学行为为引导。学校应依据体育公选课的教学目标,组织体育部教师、各项目专业教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案,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要求教师结合各科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和特色、灵活设计教学评价标准,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评、以考促建的目的。
4.2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理念的重塑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起着引导的作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需要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重塑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应增加体育教师培训学习与交流机会。做到“送出去-请进来”、“互助学-指导学”、“以老带新”互相学习;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各科教学内容运用多种现代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方式,这样既有利于推动考核评价方式的现代化,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体育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4.3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在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要求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相当的运动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设定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生活背景、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运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因此,体育教师在真正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灵活地去综合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努力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的学习体育课程。
4.4建构教学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理念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评价内容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技术、能力和平时成绩,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重视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中,是否为达到目标主动思考、反复训练及接受教师专业指导。关注非认知因素,也是完善考核评价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其中包括:参与考核评价的主体;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与开放的教学评价氛围等多方面因素。教师要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地正面评价与鼓励学生。
4.5实现教学评价方法全方位共享发展
在体育公选课教学评价方法中:(1)可以通过师生学习记录本,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记录体育学习中各种竞赛活动、作品拍摄、访谈记录等方法来合理分析与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2)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考核过程表现进行全面拍摄,之后进行系统整理传入专门的网络平台,能够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组织教师与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3)采取多次考核,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在影响考核评价的因素中除了会受学生自身因素外,还会受到时间、心理、环境及生理状况等其他因素影响。因此,针对在考核中表现与平时表现相差较大,并自己提出重考的学生应给第二次考核机会,真正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了考核的人性化和科学性。
4.6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开放性与协同性
体育教学评价中包括被评价者和评价者,他们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不能将两者分为对立的两个部分,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两者应相互配合与协作,这样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引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来,采取由多位体育教师同时测评的方法,减少单一评价主体的主观性所导致的偏差,在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上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能体现出体育教学评价的应有价值。
4.7完善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在某一阶段内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间接反映和分析教学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参考。通过专家访谈发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一般采用的等级、分数为主,这种呈现方式并未对学生自身的不足、教师的期望等方面做出表述。因此,在结果呈现方式中可以运用评价方式,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显现其在考核评价结果中的激励作用,教师也可以通过评语发掘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5结语
(1)转变教师的体育教学评价观念。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使评价活动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提升的一种必要手段。(2)提升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现代化评价方法。教师要以“以人为本”、“终身教育’为主要思想,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同时,学校应增加体育教师培训学习与交流机会,学习、掌握现并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3)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配合与协作。认真了解和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标准,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彰显体育教学评价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4)结合师生需求,完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评价与教学内容是息息相关的,体育教学评价能够反映出教师与学生需求,反映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做到以评促教,根据师生需求、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实现体育教学开放、共享、生态化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体育选课 篇3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选课教学;美感培养
1 前言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不仅迫切的追求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追求美的形体、美的心灵。而体育舞蹈集舞姿美、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于一体。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对健美的体格、优美姿态、匀称的形体美的追求,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山西省的五所大学的体育舞蹈专选课中各抽取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获得大量有关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对问卷调查的设计、信度检验、发放、回收、效度的检验得出。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美感的内涵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看,对美感认识的研究有很多,张珺指出:美,作为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与精神文明的综合标志,它广泛地寓于德育、智育和体育之中。姜宇婷等认为:美感是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它是语言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富有动作性的表演使情感和语言表述出来,使观众感受到美的内涵。就针对美感认识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美感的认识还是较为模糊的。
3.2 体育舞蹈中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得出,体育舞蹈专选课的学生认为美感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和服饰美。
3.2.1 体育舞蹈的形体美
形体美是体育舞蹈美的根本。形体美正是体育舞蹈的先决条件,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一个体形优美的舞者各部分的比例必定都是协调、匀称的,而这种协调匀称的形体美必定是让人感到美丽、舒服的。
3.2.2 体育舞蹈的动作美
体育舞蹈是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向人们展示美的一种体育活动,体育舞蹈的美要通过身体这一“表现工具”来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又受到动作力度、时机、位置等的影响。
3.2.3 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是其美的根本所在。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
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动人。在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中,完成流畅而优美的动作,这不單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
3.2.4 体育舞蹈的服饰美
体育舞蹈运动中服饰也是表现美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一个个舞者衣着鲜艳、飘逸、柔滑的服装出现在观众的面前时,人们的视觉就会再次受到冲击,展现给人们一场华美的视听盛宴。
3.3 体育舞蹈教学中美感的培养
3.3.1 体育舞蹈教学中形体美的培养
形体练习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徒手或器械练习,塑造优美体形,锻炼健康体魄。主要是以基本姿态训练、柔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为主。
基本姿态的练习,是指坐、立、行、卧。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要侧重“立”“行”基本姿态的训练。
协调性练习在体育舞蹈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三轴的练习,即颈轴、腰轴、膝轴,它们是人体最主要的关节,不断提高其身体各部的协调性灵活性。
柔韧的练习,是形体美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拥有良好的柔韧性不仅会使动作舒展、大方、优美,而且可以防止运动时肌肉与韧带的拉伤。
3.3.2 体育舞蹈教学中动作美的培养
体育舞蹈选手的技术动作是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多次实践比赛而形成的。
体育舞蹈中的动作,都是由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有节奏的协调动作构成,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肩放平、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的姿势。
3.3.3 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美的培养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由于舞种的不同,其音乐节奏和风格也不尽相同,据研究显示山西大学体育舞蹈专选课教学中对音乐美的培养主要是进行分步骤来引导。第一步:学会听音乐的节拍和节奏,用自己的双手打节拍,分辨节奏;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来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和情绪;第三步:让学生用心灵来感受音乐。
3.3.4 规范性教学是美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规范性教学是美感培养的主要途径,据调查学生希望教师引用恰当规范的语言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指导,部分认为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师应对其进行拆分,然后再进行分别讲解,尽快使其掌握动作要领。
4 结论与建议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舞蹈、音乐、美育于一体的运动,具有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等美学表现特征。在体育舞蹈教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音乐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使得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参考文献】
[1]孙俊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108-110.
[2]赵煜,缪红玉.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陪养与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221-222.
体育公选课——交谊舞基本知识 篇4
1、交谊舞的起源于发展
舞蹈的起源很早, 它几乎和人类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没有停止过舞动的步伐。在原始社会, 人们就以原始舞蹈的形式宣泄内心的情感。原始舞是人类最早的一种思维、情绪的表达方式,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田间劳作、求神祭祀、游猎欢庆等活动中。
到了公元10世纪, 民间舞开始兴起, 在民间舞中出现了男女青年成对共舞的形式, 这与现代的交谊舞形式已经颇为相似了。从13世纪开始, 不同形式的民间舞开始进入宫廷, 如库兰特舞、西班牙慢三步舞、孔雀舞等, 都成为上流社会贵族享用的舞蹈。这时的宫廷舞注重礼仪, 讲求环境上的优雅布局, 不少王公贵族把舞蹈作为显示贵族风范的一种手段。到了欧洲中世纪晚期, 豪华奢靡的宫廷舞已经成为了贵族阶层娱乐、交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具有了现代交谊舞的实质。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 布雷舞、库兰特舞、伏尔特舞成为欧洲宫廷最受推崇的舞蹈。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产生于民间的舞蹈艺术, 不再受欧洲宫廷封建文化的禁锢, 在以城市文化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时代, 交谊舞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发展, 广泛流行于城市中产阶级阶层。
从18世纪中晚期, 华尔兹出现在舞厅中, 为交谊舞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成为人们最迷恋的舞蹈形式, 同时, 其他舞种也出现了很多, 它们的出现也同样推动了交谊舞的发展进程。
2、交谊舞在我国的兴起
“属舞”是我国最早的交谊舞形式, 在汉代、魏、晋时期十分盛行。上海是我国第一个接触到国际交谊舞的城市, 早在19世纪中叶, 上海租界内就举办了第一次舞会, 并在1885年出现了第一家舞厅。现代流行的交谊舞形式, 是在1925年前后传入我国沿海城市。20世纪50年代, 正是国际交谊舞空前繁荣的时期, 我国北方城市受俄罗斯的影响, 某些具有俄罗斯风格的交谊舞被其专家及留学生带入我国, 这一时期, 一些单位内部舞会盛行。
20世纪70年代后, 我国才真正迎来了交谊舞的春天, 20世纪80年代初期, 国家正式将交谊舞列入精神文明活动范畴, 一时间, 不同形式的舞会大量兴起, 人们纷纷涌入舞池, 尽情挥洒被压抑太久的热情。各种青年舞会、老年舞会纷纷涌现。随后, 各种交谊舞大赛在全国范围逐渐展开, 进一步推动了交谊舞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是交谊舞空前发展的时期, 国家标准舞正是在这一阶段传入我国, 近年来, 各种不同规模的舞厅兴起于大江南北, 交谊舞成为了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谊舞的种类及特点
交谊舞分类方法很多, 不同时期称谓也不同:交际舞, 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交谊舞, 这是我国特有的称谓, 解放前也称为交际舞, 新中国成立后, 有人认为“交际”二字不妥, 便将其改称为交谊舞, 引申为交流、友谊之意;青年舞, 这是我国刚解放时期的称谓, 还有舞会舞、舞厅舞、晚会舞、社交舞、标准舞, 现在, 又称为体育舞蹈 (竞技体育舞蹈和大众体育舞蹈) , 分为现代舞和拉丁舞, 其中大众喜闻乐见的交谊舞有:布鲁斯、福克斯、华尔兹、探戈、伦巴、恰恰恰、吉特巴、北京平四, 现在我国北方大众舞厅中跳的交谊舞主要有布鲁斯、华尔兹、北京平四等。
3.1、现代舞
又称为摩登舞, 是从宫廷中演化、派生而来的。现代舞是交谊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流行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交谊舞种类。现代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快步舞。其特点是:步法流畅, 舞姿多样, 动作丰富, 节奏富有变化。
3.2、拉丁舞
特指交谊舞中起源于拉丁美洲的舞蹈。其产生时间要晚于现代舞, 但它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风靡全球, 是唯一能和现代舞抗衡的交谊舞种。它主要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舞。拉丁舞中散发着浓烈的原始野性, 节奏强烈, 肢体语言丰富, 技巧性强, 充满跳跃感。
4、交谊舞中的礼仪
交谊舞是一项非常注重礼仪、风度的艺术形式, 各种交谊舞会更是一个展现自我魅力的场合。选择服饰要得体, 要干净, 应该刷牙, 请人时要有礼貌, 跳舞时要照顾舞伴及他人, 言谈举止得体, 不粗野, 应该彬彬有礼。
总之, 作为一名学会了跳交谊舞的学生, 在学会技术的同时, 一定要了解这些最基本才知识, 这样, 在实际的生活中, 才能更好地应用这项技能, 才能更好地体现交谊舞的魅力和作用。
摘要:作为一名学会了跳交谊舞的学生, 在学会技术的同时, 一定要了解这些最基本得知识, 这样, 在实际的生活中, 才能更好地应用这项技能, 才能更好地体现交谊舞的魅力和作用。
关键词:交谊舞,基本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少春.怎样跳交谊舞[M].海天出版社, 1996.
体育选课 篇5
2012级本科各班级: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整体安排,现启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专项网上选课工作,并将相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面向班级
2012级本科学生。
二、选报课程
由体育教研室开设的若干体育专项课程,详见附表。
三、选报时间
2013-6-25(周二)12:00至2013-6-27日(周五)12:00止。
四、选报方式
(一)选课同学查阅本通知附件“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专项网上选报信息一览表”,根据授课时间,结合自身喜好,确定选报专项课程。
(二)选课同学可通过教务处主页点击“教务系统”或直接输入“http://218.197.48.10/net_hbyy/”,登陆教务管理系统。进入操作界面后,点击左侧菜单栏“学生选课”按钮,进行选课。
(三)选课完毕后,为确保数据安全,务必退出系统。
附: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专项网上选报信息一览表
教 务 处
三“点”引导学生选课题 篇6
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关键是选择适合中学生的探究项目。选择什么课题、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选题,是开展科技活动中最主要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方面,我主要抓住三点:缺点、疑点和发散点。
缺点切入,寻找创新可能
从研究对象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切入,思考对这种缺陷和不足的改进与创新,是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研究课题的主要途径。
如学生在生物课上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有实验介绍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两个极端条件下的呼吸情况。学生发现,在课本上的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中,由于组装时会在锥形瓶中留下氧气,导致实验产生误差,对探究两种呼吸作用的不同产物产生了干扰。
于是,学生提出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和创新。老师对此充分肯定,并提醒他们,改进装置中排除锥形瓶中残留的氧气是否可行?会不会对实验产生新的干扰?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由他们自己想办法。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生物、化学老师,他们最终做出了新的无氧呼吸装置(如图1)。
对比实验效果,新装置有一定的科学性。
这种从缺点切入以寻找改进和创新可能的方法,就是创新思维中的缺点列举法。
疑点探究,揭开问题真相
对生活中有疑问的事件,用所学知识探究事物本质,也是学生选择选题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彭宇轩爱喝果味奶,但在食品安全不断出问题的情况下,他对果味奶的品质产生了怀疑:“果味奶真的含有果汁吗?”讨论选题时,他提出了自己的疑点,得到小组同学的热烈响应,《果味奶中是否含有真正的果汁》被定为小组的研究课题。
探究的原理并不复杂:假设果味奶中含有真正的果汁,就一定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碱会使溶液改变颜色。根据这个原理,小组拟定了实验计划。
探究之后发现,实验采样的两组草莓果奶和两组葡萄果奶虽然在包装盒上都注明含有20%的纯正果汁,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果奶中不含有花青素,因此,其中不可能含有真正的果汁。
该项目最终在常德市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发散点推广,实现飞跃
在高中理科学习中,常常会有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老师的讲解或资料的答案也让他们云里雾里。例如物理选修3-1 第73页第3题:
题中提到5个电荷q位于圆周上等间距的五个点上,假设A点为1个+q和-2q,所有+q对圆心的合场强就为0,答案所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它们位于对称位置上。
“为什么5个等量同号电荷处于对称位置时,其所在圆的圆心的合场强就为0?”对此,蒋政儒同学有这样的思考:如果是6、7、8、9……个同号等大电荷位于对称位置上,是否也如此?还是仅因为数量为5比较特殊?
他和小组成员陈习文、朱峻江决定对此展开研究,首先论证了n个同号等大电荷位于对称位置上时圆心的合场强为0,之后又用数学方法对所得的结论进行了证明,同时还用计算机验证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体育选课 篇7
2002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的通知中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 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我院体育课部深知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只有改革才能发展这个硬道理, 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体育本体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于是在2002年我院体育课部在广大教师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提出体育课与“体育专选课”相结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 经过了近7年的实践, 我们的改革成果是显著的。然而, 我院体育教学改革最初的尝试主要是放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对于“三选课”教学模式中的另外两种模式并没有实际上的开发与研究, 本文将依托于我院体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 结合高职学院自身特点, 探索一条适合高职学院自身特点的“三选课”体育教学模式, 希望能引起同行专家们的共鸣, 从而为高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 高职学院“三选课”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2.1“三选课”体育教学的实施对象。
一般来说, 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大一与大二的学生, 根据我院的教学改革经验, 在大一新生中进行普修课教学, 在大二学生中进行选修课教学模式。
2.2“三选课”体育教学的授课时间。
对于三年制的高职学院而言, 第2年是所有授课班级实习实训最多的一个学年, 这也正式高职学院教学的特点。然而一个专选班一般是由多个行政班级共同组建而成的, 每个班的实习周数及实习时间也不尽相同, 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的完整性与知识运用的连贯性, 建议所有专选班的授课时间安排在业余时间, 这样学生在选择上课时间上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更加能够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时间, 同样也能尽量避免与其它学科在授课时间上的冲突。
2.3“三选课”体育教学的授课内容。
我院体育教学的授课形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普修课与专选课。普修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有: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形体训练、体操、理论等基本技术,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为今后的终身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专选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 (散打、太极、擒拿) 、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 (摩登舞、拉丁舞、街舞) 、羽毛球、跆拳道、瑜伽等项目。学生通过自主选择,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作为锻炼身体, 提高素质的一种手段, 而教师则通过运用专业的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个运动专项技能有明显的提高, 从而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专选课都能运用“三选课”授课模式, 这主要是根据各个学校专业师资力量来决定。建议各个高职院校可先对师资力量多的项目进行试点, 总结经验, 找出不足, 及时改进。同时可派出一些业务能力突出, 基础比较好的年轻教师外出培训, 一方面可以扩宽学生的选择面,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影响和督促其他中青年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2.4“三选课”体育教学的授课教师。
众所周知: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教师执教水平的好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由于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工作上没有太多的压力, 加上又不是学院的主项课程, 固然对教学质量的好坏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 教学效果好坏一个样, 工资到时拿, 职称到时上, 根本无法调动教师教学工作上的积极性。而“三选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方面引入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 促进了管理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按劳分配, 多劳多得”。教师收入的多少, 课酬的高低, 与学生报名选择的人数, 与教师上课的课时数成正比。一般而言, 教师的专项技术高, 教学能力强, 教学方法合理, 教学效果好, 学生选择该教师的人数就越多;另一方面通过“三选课”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观念, 转换了师生角色, 提高了服务质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模式, 学生再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老师也再不是一切的主宰者, 本着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来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只要有了这样的教学观点与心态, 才能充分发挥及确保自己的优势。
2.5“三选”体育课程考核方法。
由于“三选”体育课是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授课内容, 自主选择授课教师,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 师生之间都会慢慢建立起一种信任与默契, 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 为了保证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公平性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 应做到如下几点:2.5.1采用教、考分离的考核方法.坚决杜绝一些学生“走关系”、“拉近乎”的不当方法来谋求取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督促授课教师提高授课质量, 让授课教师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提高。2.5.2严格制定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成绩评定的方法与标准必须公开, 且在授课任务开始前交教研室或专业负责人处进行审核。2.5.3严格教师质量考核标准。
3“三选课”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发挥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三选”体育课应着重选择教师专项业务水平
高的, 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 有利于今后能自我进行锻炼的, 对终身增强体质有实用性易于开展的项目。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和亲身感受到体育的好处与乐趣时, 才能产生兴趣。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 要做到系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上, “三选课”要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生所长, 启发和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与锻炼, 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环境上, 应以“三选课”作为桥梁, 通过体育运动的交往使学生广泛接触, 取长补短, 从而和谐了人际关系, 培养了社交能力。
3.2 发挥教师所长, 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及自身特长选择相对应的体育课进行授课。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施系统化教学, 有效避免了因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中的不足导致了教学的泛而浅, 教师教不透的弊端, 保持了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在主体内容上的延续性, 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简单教学与重复教学。教师可依据主体教学的要求与内容自主选择和补充教材, 打破了教学内容固定, 教学形式呆板, 有利于体现教师的特长和专业水平, 形成相同项目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 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3 部分解决了体育课师资、场地、器材的不足。
由于这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 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规模无法跟上招生规模的变化, 在正常授课阶段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现象, 其他时间却没有好好利用上,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而“三选课”体育教学中提供了很多业余时间供学生进行选择 (如:早晨、中午、下午7、8节、晚上) , 这样可以极大的进行学生、教师、场地与器材上的分流, 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3.4 为学院各个体育社团培养骨干力量。
学校体育社团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 它的产生是高校业余体育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高校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而社团组织中的体育干事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中坚力量, 通过“三选课”体育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 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为学院的课余体育活动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三选课”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的运用中尚处于初级阶段, 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与提高, 相信只要通过我们不懈的探索与研究, 适合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的“三选课”教学模式一定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高职学院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摘要:从我院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入手, 综合分析改革后我院体育教学的实施现状, 对比目前在各高校开展的“三选课”体育教学模式, 结合高职学院自身特点与实际情况, 认为“三选课”体育教学模式更加适合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它对于激发“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推动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开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三选课”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三选课
参考文献
[1]刘铭良.体育教学改革总结体育科学研究, 2004.[1]刘铭良.体育教学改革总结体育科学研究, 2004.
[2]程杰高.校体育教学应引入竞争机制[J].体育与科学, 1997.[2]程杰高.校体育教学应引入竞争机制[J].体育与科学, 1997.
体育选课 篇8
大学体育课程, 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所谓“主副项制”, 是指学生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 依据自身意愿、体能等因素, 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中仅参加两个项目的学习, 各个项目完全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安排教学。主副项制实行因材施教、根据问题采取解决办法, 使学生把掌握的运动技能转化为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使其终身受益。
近些年来, 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出现了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局面。因此, 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在学校进行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试行。咸宁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的综合性普通高校, 拥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1.6万余人, 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 每学期接受体育课程教学的近8千人, 大学体育采取的是“主副项制”选课模式, 已经实施了3个学年。本课题以咸宁学院为例, 从学生的认知、选课状况、师生教学情况等几个方面着手, 对大学体育“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咸宁学院07、08、09级非体育专业学生300名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中国知网查阅了与大学体育选课和课改相关的期刊论文30余篇, 同时还参阅与大学体育课程相关的图书资料10余本, 收集并整理其中的重要信息资料, 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对咸宁学院现有大学体育老师进行访谈, 主要针对我校大学体育选课模式实施现状及效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并做了详实记录。
2.2.3问卷调查法
针对大学体育“主副项制”选课模式实施现状和效果, 设计问卷, 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向不同院系07、08、09级非体育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288份, 回收率为96%。
2.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生的选课现状
3.1.1学生对“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认知程度
只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主副项制”选课模式, 才能更好地安排选课项目。然而, 从表1看出, 对于选项课模式, 只有15.6%同学对该选课模式比较了解, 而大多数同学是不了解状况, 势必在选项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障碍。因此, 教师应加强对选课模式的理论解释, 让学生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 应该学什么, 更好地安排自己大学阶段的体育选项课学习。
3.1.2学生选课动机和选课项目分布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 有62.5%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课的, 25.5%的学生则是希望尝试新的运动项目, 这类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往往较积极, 自我练习也相对勤奋些, 学习效果也自然要好些;而有7.3%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 然而真正是受别人影响的只占5.2%, 常见的是小团体选课, 如“全寝室”选同一个项目。按总比例来看, 类似受群体影响而盲目选课的学生还是极少数。因此, 在“主副项制”选课模式实施过程中中, 大多数学生的选课还是获得了主动权的, 选项的目的性还是很明确的。
由表3显示, 篮球选项排在最前位, 其它依次是网球、健美操、羽毛球和排球靠前。在这其中, 还有性别上的差异, 男生喜欢对抗激烈, 具有娱乐性、趣味性且运动量大的项目, 如球类、散打、武术之类;而女生则喜欢运动量较小、美体塑形性的项目, 如健美操、瑜伽等。这其中网球和羽毛球比较受学生喜爱, 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提高了, 网球项目日趋普及, 而羽毛球则是普遍学生接触较早的项目, 学起来比较容易掌握。分析得知, 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在兴趣与需要之间, 因需要而学习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 在爱好与发展健康身心之间为健康身心而学为首要意识, 同时兴趣与爱好也会在学习中不断地发展与改变。
3.1.3课程设置项目与学生的兴趣需求情况
针对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需求进行调查, 也就是课堂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表4显示, 69.1%的学生认为完全能够满足, 21.9%的同学认为基本能满足, 8.0%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 完全不能满足的仅占1%。因此, 从总体上来看, 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选项还是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成效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激情去投入学习, 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体现。
又由于目前新兴体育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快速传播, 使大学生的课程选项不再局限在传统项目上, 而是范围不断扩大, 对新潮项目的追求更加热烈。因此在开设课程时, 要调整课程项目设置, 顺应时代的变迁, 不断添加新兴项目, 逐渐满足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时尚需求。
3.2“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3.2.1从学生角度
3.2.1.1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实施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可能。实施“主副项制”选课教学, 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发生了质的变化, 体育课由过去的“要我学”正逐步转变为“我要学”。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就会以极高的热情去上体育课, 变被动为主动, 使教师的教学能顺利地进行, 同时由于开设的项目种类较多, 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2.1.2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实施“主副项制”选课模式, 构建新型课程结构,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的主体性发生改变, 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于是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项目上体育课的, 就会在喜欢的项目中尽情地运动、游戏和竞赛, 不仅锻炼了身心, 且使个性也得到充分展现, 从而对参加体育运动产生了新的更为积极的愿望。
3.2.1.3有助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的意识和习惯。通过选项课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发展了学生的体育特长,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实践证明, 在篮球课选项教学中, 课堂教学时数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健身效果, 学生为了增强对抗能力, 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磨合, 才能提高自己的对抗能力, 而长时间的比赛磨合, 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这一点可从学生自觉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来证实。学生通过学习, 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 且在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同时, 更能真正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 养成自觉锻炼、自觉学习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3.2.2从教师角度
3.2.2.1教学方法得以多样化应用
在教学中如按传统的组织教法, 全班学生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练习去授课, 很难兼顾到现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此, 根据选课教学实际, 必须因材施教, 在组织教法上必须多样化和科学化。在同一练习中, 从方法、强度和难度作出层次要求, 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 并在不同层次上各自水平有所进步和提高。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寻求多样化。
3.2.2.2专业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高等体育院系, 具备一专多能的特点。实施“主副项制”选课教学后, 教师的体育专项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提高了学生兴趣, 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主副项制”选课模式, 可以按照教师所擅长的项目安排教学, 真正实现了扬长避短, 使教师的专项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师自觉锻炼, 迫使教师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 掌握有关项目的最新技术动态, 提高技艺水平与教学水平,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结论
4.1大学体育课程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在我校实施“主副项制”选课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4.2大学体育实施“主副项制”选课模式,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主副项制”选课模式下,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项目, 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4.3大学体育“主副项制”选课模式在教学宗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探索, 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价值和实践意义都有明显体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选课状况、教学情况等几个方面着手, 分析咸宁学院大学体育“主副项制”选课模式的实施效果, 旨在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更有利地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 为我校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主副项制”,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芙蓉.“主副项制”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6, (12) .
[2]刘昕.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
[3]吴燕丹, 王建军.大学体育“主、副项制”课程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6) .
体育选课 篇9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教育也在大力推进改革,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学校体育专选课程设置自主性较高, 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选修课无论是理念上, 还是思想重视、经济投入以及课程设置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社会需求, 导致学生选修内容无法满足, 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比较突出, 另外传统体育项目受冷落, 基础体育项目不受欢迎等现象较严重。因此, 为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基础体育项目及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力, 必须改革高校体育专选课程设置。本文通过对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专选课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指出学生选修内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校体育选修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试图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大三至大四的总计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进行专选课的影响因素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 通过网络、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查阅书籍等各种方式搜集查阅了与本研究领域有关的文献著作及相关文章, 阅读了有关体育课程设置、学生就业意向等方面的文献, 为撰写论文工提供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为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选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大一至大四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他们专选课的选课目的及影响因素。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 剔除无效问卷11份, 共收回有效问卷189份, 回收率94.5%。
1.2.3 访谈法
通过走访各年级体育专业学生, 了解他们的选课动机, 以及对学院课程设置的老师进行访谈, 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情况。
1.2.4 数理统计法
调查数据运用Excel数理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 调查数据经整理、核实后建立数据库, 进行统计分析。
2 影响学生生选修课的因素调查结果
2.1 课程设置状况
课程设置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下, 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有组织有计划的开设的教学科目, 科目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各科目之间的学时与学分分配的总体计划。在高等院校体育学院课程设置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并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去向。下面是济南大学体育教育、社体选修专业课程设置。
然而在对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进行的你喜欢的课程调查中, 与学院设置的有一定差别。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学院开设的体育项目与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体现在有些新型的项目, 学院开设的项目中没有, 如轮滑、跆拳道等。相反高尔夫在学生喜欢的项目中没有, 而在学员开设的课程中出现。
2.2 学生选课状况
济南大学学生学生选课情况表。
2.3 选课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
2.3.1 选课的主观因素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选课的动机可以分为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个性特点。
2.3.2 选课的客观因素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选课的动机客观因素, 因素包括:社会需求、教师推荐、学生从众、考试难易、场地器材等
3 调查结果的分析
3.1 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3.1.1济南大学在体育学院学生选修课的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过于强调学校的师资、场地条件, 从而忽视了选修课程设置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需求, 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 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二是学生需求即兴趣、爱好与人格取向,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为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还要注重人格取向, 因为学生走向社会不仅具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自立生存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3.1.2 全面与重点的问题
课程设置内容多样化原则, 指在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调动与大学教育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热情和智慧, 构建出适应大学教学实际的、目标具体、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稳定灵活的课程体系。但一定掌握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时下有些项目较时兴, 有的社会需求面较大例如:轮滑 (14.5%) 、跆拳道 (7.2%) 等, 但有的社会需求面就较小如:高尔夫等。学院应考虑课程优化问题。另有些重要体育基础项目, 传统体育项目因各种原因发展受限如:田径、武术等, 学校就要灵活掌握, 正确引导, 必要时可进行学分干预, 避免学生在选课上过于追求时尚。
3.2 学生选课的因素分析
3.2.1 选课的主观因素分析
在主观因素中, 以兴趣、爱好而选课的占总影响因素的31%, 所占比例最多。由此可以看出, 体育学院学生专选课的参与动机以发展兴趣爱好为首。认知能力占10.5%。所谓以认知能力来进行选课就是将今天的学习同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以形成远景性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学生了解到知识本身的实际意义, 才有可能把“要我学”的要求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需要。许多优秀教师所教的学科之所以能引起中学生的喜欢, 就是因为知识本身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这是学生最应该具有的选课素质选课的, 但目前来看, 所占比例较小。以个性特点选课占4.5%, 个性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学习积极性有密切关系, 其中自我评价, 理想, 信念和性格对学习积极性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
3.2.2 学生选课的客观因素的分析
根据调查有24%的学生在选择专选课时考虑到了当前的社会需求, 比如, 当前, 无论是在中小学生还是成年人中, 网球都颇为流行, 社会对网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 因此这会成为学生选课的一个参考因素。跆拳道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 社会对跆拳道教练的需求量较大, 但是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所提供的专选课程不能满足这一社会需求。教师的技能水平, 授课方式以及风格, 影响学生选择专选课的心理占10.5%。以济南大学为例, 经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专选课的老师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到位, 讲解示范是否清晰明了, 专项理论知识是否丰富,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 这都都成为影响学生选择专选课的重要因素。经过调查研究, 8%的学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来选择专选课。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爱好, 而是跟随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一起选择, 以保证上课有照应, 保证课外练习的质量, 因此盲目从众影响了学生对专选课的选择。因考试难以影响学生选课的占6%, 这主要是由部分学生体育技能基础较差, 虽然有些项目喜欢, 但顾忌考试, 因此放弃原有项目去选择项目相对好通过的。另在选课中也发现, 基础的、较艰苦但非常重要的项目选择人很少, 如田径。反应现在学生怕吃苦, 图享受的的思想较严重。因缺乏教师而影响学生选课的占5.5%,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跆拳道项目, 目前学生需求较大, 但因跆拳道项目较特殊, 专业教师较少, 所以学生选课受影响, 还有3%学生选课受到场地器材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选课动机上还存在问题。
虽学生以认知能力、社会需求作为选课的主要因素占较大比重, 但目前仍有26.5%的学生选课的动机存在问题。其中以从众心理, 考试难易为主要方面。
4.1.2 课程内容上还还不合理。
学生对网球, 篮球, 乒乓球感兴趣的潜在人数比实际报名专选的人数要多, 有许多学生还喜欢跆拳道, 轮滑、体育舞蹈, 目前一些时兴的, 影响较大的体育项目没有开课。相反一些影响小、社会需求少的项目如高尔夫却进行了开设课程。
4.1.3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冷落。
现在选择武术课的同学很少, 我国武术这个传统体育项目优点不被在学生认可, 传统体育项目生存受到挑战。
4.1.4 怕吃苦图享受的状况较严重。现在学生在选课时, 表现出怕吃苦、图享受的思想情况较严重。
4.2 建议
4.2.1 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
就体育学院而言, 本科教育应该把“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的、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学校对学生要进行较全面的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事物的认知教育, 从而能更加科学的进行选课。
4.2.2 立足社会, 满足学生开设课程需求。
学校要以社会的需要为立足点, 尽量满足学生要求, 对一些体育项目缺乏教师的现象, 可到社会去聘请。
4.2.3 对学生选课时, 表现出怕吃苦、图享受的现象要加强教育, 同时还要加强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 可以根据项目设定学分的办法即把艰苦的、传统的项目在学分设定相对较高, 从而鼓励学生选择艰苦而又非常重要的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张跃.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4) :2-7.
[2]宣蒙蒙.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1 (9) :68-70.
[3]刘湛江.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的调查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5 (9) :22-25.
[4]曹诗卉, 李连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贵州体育科技, 2007, 6 (2) :55-57.
[5]郭亦农.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8) :58-62.
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10
一、课堂准备策略
古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足够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通过认真备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具体应准备以下几方面。
1. 认真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吃透新课标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精神实质。
2. 认真研究学校规定的选修教材内容,深挖教材所蕴含的体育内涵,以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材所隐含的体育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体育内涵,唤起学生的主动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内容理解、探究、重组,实现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
3. 认真研究教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发现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主动实践,这决定了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的最佳教学方式是:主体参与式、合作探究式、主体活动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从而在参与实践中学,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4. 认真研读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否能有效进行,要看教学主体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备学生。
(1)学生在所选择教材内容上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等。
(2)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差异、同一项教材上体现出来的主动求知内驱动力的强弱;运动技能迁移、重组能力的高低;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3)最近发展区域不同。探究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心、自尊心的支撑点、持续增长点,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位学生的运动潜能,形成其运动爱好和特长项目,满足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少数运动天才。
实施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爱好、特长的项目,满足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按上述方法组建的教学班,学生在运动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容忽视的教学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尊重、适应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的教学主体,帮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认知层次、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针对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性,尽量采取分层次教学或个别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要求、发展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维持不同学生爱好特长项目学习的内驱动力。
2. 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主体的体验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性,因此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维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动力,引导、促进、激励教学主体的自主性和亲历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教学案例:在双杠单元教学后,我设计了以“双杠、跳绳、爬竿与软梯、肋木”为练习点,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主题的身体活动课(只规定活动路线,活动练习图略),教学目标: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合作与共享。在课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通过每个练习点的方式不断创新、超越,如通过双杠练习点的方法有:跳上支撑摆动+分腿骑坐前进、双臂撑“走”双杠、走双杠、走单杠,助跑滑杠,金猴倒挂式、二人携手走单杠,同伴推运式等,可见,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引导、促进、激励学生的自主性、亲历性,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发展个性,这种教学理念,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究。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2)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方向及遇到的问题要予以指导、点拨、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
(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分层教学—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设置问题—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自主探究—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三、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2. 以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
3. 体现个体差异性评价原则。
4. 突出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原则。
总之,在新课程下,体育课选课走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挖掘每个学生的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增进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赵纪生.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观.体育教学.
高中艺术课选课方法浅析 篇11
关键词:艺术课;选课;模块
我所在的学校——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我校早在2012年就开设了艺术课选课,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艺术课选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到如今已经成效显著,艺术课选课已经成了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2013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1751工程现场会,艺术课作为展示课,受到了全省高中校长的好评,产生了很大反响,这里主要对在艺术课选课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一下探讨,和同行进行交流。
我们在开展艺术课选课前,一切都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时共开设了摄影、剪纸、国画、书法、电脑绘画、硬笔书法、手工制作、篆刻、声乐、乐器、舞蹈等几个模块,几乎动用了艺术楼所有的教室。在开课之前,首先印制选课目录,供学生自行选择,并对每个模块的内容和任课教师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集中选择某一个模块,进行了人数的限制,最后由班主任报到年级组,由年级组汇总,统一发到艺术老师手里。开始时学生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几乎没有迟到和早退现象,同时学校也给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購进了大批所需器材,并承担了部分本该学生自行购买的消耗品的费用,比如纸张等,供学生免费使用。
因为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课程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进行的,以我所教的剪纸课为例,虽然在事前进行了积极的准备,阅读了大量关于剪纸的有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尝试,做了很多作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开始用壁纸刀和剪刀当工具,把画稿和彩纸直接订到废弃的旧画板上,进行刻制,效果一般,这样的方法也有很多弊端,尤其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图案,无法刻制,于是后来又进行了探索,发现了新的专业工具,就是那种剪纸用的专门刻刀和蜡板,换上新工具后,效果很好,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大了,学生一般能在一节课、最多两节课就能刻出一件好作品,教师自身也创作了不少的作品。
■
一、进行了几个月的尝试后,发现了很多问题
1.关于学生选课问题。由于个别班级的学生对模块缺少了解,或者说宣传度不够,学生报名比较盲目,出现个别模块学生扎堆的问题,人数过度集中在某一个某块,甚至有的不是学生本人意愿选报的,所以个别学生对所报模块缺少兴趣,大大影响了上课效果。在上课过程中,也出现了学生应付的现象。
2.关于人数问题。由于是活动课,不同于在教室里上的文化课,由于参加人数较多,共有28个班级的学生,分时段参加,每次参加的班级有7个,7个班级共有400名左右的学生分配到这几个模块中,这样平均下来,每个模块的学生大概达到了40人左右,这样管理难度很大,人数过多,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3.学生的管理问题。虽然在上课过程中,艺术老师都进行了点名,并把考勤情况汇总上报到年级组,但是由于时间的不同步,学生上课信息无法同步传送到班主任手里,使学生的管理出现真空地带,这里面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艺术老师、年级组、班主任之间缺少一定的协调。
4.艺术教师的管理问题。艺术教师分属三个年级管理,但是上课却是不分年级,即全体艺术老师一起参加高一、高二的课,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问题,比如高一年级举行大型考试时,需要安排属于该年级的艺术老师进行监考,就无法给高二上艺术选课,如果高二进行大型考试,也会出现类似问题,这样一来,艺术课的上课率总是因为部分艺术教师的监考,而让全校的艺术课选课停上,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二、经过几个月的尝试,发现了问题后,进行了积极整改,并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让艺术课选课沿着合理科学的轨道继续运行
1.艺术教师的动员工作。艺术教师首先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并成立工作室。工作室即为学生的上课教室,并且由艺术教师自行设计教室内的文化展示,最后确定的艺术模块共有十几项,分别为剪纸、摄影、国画、版画、篆刻、电脑设计、硬笔书法、手动制作、书法、舞蹈、声乐、古筝、动漫、象棋、心智游戏等,并以教师工作室命名,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利于教师的自身业务发展。
2.学生的选报问题。选报前,要印制详细的宣传材料,甚至可以做一个详细的选报的册子,把模块、种类、教师情况一一列出,完全供学生自行选择,教师不进行干涉,只是在全年级总的数据汇总之后,进行合理的疏导,避免由于学生对个别模块缺乏了解,出现人数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每节课的上课人数能控制在25人左右为最佳。上课气氛很活跃但不凌乱,合理有序。
3.学生的管理问题。每节课上课后,艺术老师都要将学生考勤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给年级组和班主任,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基本能做到对学生的全方位无缝隙管理。
4.作业的展示。为了更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将不定期举行作业展示和才艺展示,对于一些好的美术作品进行装裱,统一在展厅展示,并永久保留一些好的优秀作品,并发放收藏证书。对于个别表现好的音乐学生,定期进行才艺展示,并且也是为了学校的一些晚会选拔人才,更是为了保持上课效果的连续性,而且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评价。
5.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各个模块教室也是教师自己的工作室,这就为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并且积极争取和其他学校的横向联系,多交流、多学习,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6.艺术教师的管理问题。学校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协调好三个年级组,艺术教师不再因为承担年纪组的工作而耽误全校的艺术课选课。让学校的艺术课选课能正常顺利的开展下去。
■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06.
[2]吴乐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2003.
[3]黑冰.120个关键词精通摄影构图原理、形式与实拍.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04.
作者简介:王保新,出生于1970年,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学历,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专职美术教师,东营市美术学科教学能手,东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率先在学校开设了摄影、剪纸模块工作室。
体育选课 篇12
一、江西科技学院大学公共体育课选课的现状
江西科技学院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本科为4 个学分,大学一、二年级分4 个学期修完。专科为2 个学分,大学一年级分2 个学期修完。本科周课时为2 个课时,专科周课时为1 个课时。专科学生的体育课时设置是没有达到教育部设定的周课时2 个课时的标准的,这与民办大学教学管理层在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减少课时开支有关。在2010 年开始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习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开设大学公共体育课的自由选项制度。
在目前学生选择上哪些项目时,具体流程是如下:
( 一) 学生在开学第一周,按教务处下发的课表,到教务处课表上的老师那里集合( 我们称之为“主体班老师”) ,然后由老师宣布这学期可以选哪些项目以及每个项目可以有多少人选择。
( 二) 学生登记好项目之后,由课表上老师存根,然后在田径场集合,进行每个项目的分流,由每个项目的教学小组组长带到教学场地后,再进行学生分配,由老师带走,然后再登记班级,姓名,原来课表上的体育任课老师的名字( 这样做的意思就是在学习完成之后,班级成绩需要录入,考试完,由这位项目的老师把成绩单返回给课表上的老师以方便录入成绩) 。
完成以上流程之后,学生方可进入体育课的学习。
在这种传统的人工选课制度下,费时费力,对学生来讲,没有多少自由度可言,上课时间、项目、项目的老师都是受限制的。对于老师来讲,没有多大竞争力,上好上坏都一样,学生在评教过程中,评教的还是教务处课表上安排的老师,因此,也有老师因为这个事情躺着中枪,大大的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江西科技学院大学公共体育课的发展趋势
根据江西科技学院学院的校情以及教育部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规定,我们有以下思路:
( 一) 突破传统选课制度
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对大学体育公共体育课的选课制度的经验,我们学校可在其他院校的基础上,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可以实行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进行传统的班级教学,以后学期进行选课制度,并且参加学校课外训练的学生,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体育舞蹈等等有组建校队参加省级比赛的学生,可以把参与训练成绩当作体育课的成绩来计算。大一第一学期可以安排太极拳和身体素质的教学。
( 二) 网上自主选课
改变传统的人工分配选课制度,由学生在教务处规定的网站上进行网上自主选课,具体流程如下:
对于学生:
1. 在上学期末或者开学第一周得知体育课的安排;
2. 学生根据这个学期的课表的安排,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务处规定的网站进行选项;
3. 根据自己的选课结果,自行到体育场地找老师报道。
对于体育教育部:
1. 在上学期末或者开学第一周,安排好体育课的课程以及项目老师;
2. 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确定课表;
3. 项目老师依据网上学生选课的名单,到指定时间和地点与学生见面,确认学生名单。
( 三) 教师挂牌制度
因为是进行网上选课,学生对任课老师在事先应有所了解,因此,在网上对老师所任课程以及简介都需要公开,公示。这样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是一个促进,改变以往那种行政安排的制度,进行选课学生多的老师,多开设班级,多拿课时,多劳多得。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 网上选课系统的支持
目前体育教育部还没有网上选课系统,这需要得到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据了解,教务处已经有了一个面对全校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选课平台了,只要教务处工作人员给予支持,加入体育课选项,利用这个平台进行选课,可操作性比较大。
( 二) 教学资源的配置
目前体育教育部有专职教师27 人,兼职老师2 人,涉及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肚皮舞、体育舞蹈、武术、跆拳道、网球等11 个项目。体育教育部领导应根据现有的教学项目以及教学场地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任课教师。一些学生比较喜爱的项目、学校场地又可以支持的,比如轮滑、街舞、拓展训练、等项目积极拓展,聘请兼职老师过来任教或者安排专职老师外出培训合格后开展教学。
( 三) 教学大纲的改进
体育教育部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应根据我们学校的校情进行改进,教学大纲应由体育教育部集体执笔,形成统一的教学文件,以便指导各个项目的教学,也方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热门项目的教学大纲可以由主讲老师执笔,体育教育部审核通过的办法。
四、结论与建议
( 一)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程度有所欠缺,比如专科学生的上课周课时,选课平台的迟迟不能解决。体育教育部领导就这些问题积极与学校沟通,形成规范的教学制度。
( 二) 体育教师危机感不够强烈。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随波逐流,没有职业危机感。形成规范制度化的教学平台后,这些问题应有所改善。
( 三)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还有待加强。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从体育育人的功能着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切入体育知识点,以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周云飞.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