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方法

2024-06-18

导学方法(精选12篇)

导学方法 篇1

长久以来语文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 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语文教学提倡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强调教与学的沟通。导学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增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机会, 改变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 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导学案教学的特点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 是由教师编写的学习方案, 但是不同于教案和学生的预习方案, 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重点、课程预习、合作学习、教师讲解、课后练习和学习评价等部分。导学案教学以学案为基础,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依据, 具体的学习形式是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辅助的作用。导学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具有导读、导做和导思的作用, 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导学案的设计突出了问题的导读及课后的练习,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课程内容, 进行了语文教学的实践。导学案教学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体验学习的快乐, 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重视语文的人文性。

二、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导学案中设计大量的问题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激励学生探索知识, 但是如果问题的设计不合理, 就会极大地降低教学效果。比如在《故乡》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作者是怎样描写杨二嫂的转变的?对于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发散性和多元化, 如果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 “作者是怎样对杨二嫂展开肖像描写的?”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不需要经过思考, 在课本上翻翻书就能很容易找到, 丧失了导学案扩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作用, 浪费了宝贵的课上时间, 也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教学效果, 流于形式, 过于表面, 与导学案教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问题的设计要能在学生解答之后, 又有所思,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导学案是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思路和纲领, 学生在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学生、探索过程中, 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而且自己又有新的思考, 新的疑问, 产生质疑并自觉地到文中寻找答案, 这才是导学案教学所达到的理想效果,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掌握学习的方法, 这才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三、加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形式可以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表演和辩论会等比较灵活的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大胆地说、尽情地表演、热烈地讨论。初中生正值精力旺盛, 活泼好动的年龄, 心理和性格都是比较积极的, 教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 给学生以展现自我、自由发挥、积极思考的机会, 比如学习《变色龙》时, 可以组织学生把课本内容编成剧本, 在课下熟读剧本, 分配角色, 在课上表演出来, 以新鲜的活动吸引学生学习课本内容, 深入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表情、心理、性格, 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 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都不相同, 所以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工作, 不能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独挑大梁, 水平稍差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沉默孤立,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安排, 做好均衡的工作,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 学到知识。

四、教师要做好讲解和点评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所偏差, 教师要针对出现比较集中和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纠正学生的错误。在精练的讲解后, 要重视课后的练习, 将掌握薄弱的环节, 反复多次练习, 有目的地安排当堂训练, 将知识巩固起来,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由于导学案教学的特殊性, 所以教师应重视过程评价和积极的鼓励。

五、结语

导学案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永超.争奇斗艳唱山歌——浅谈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展示”[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01)

[2]吴春燕.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 (中学版下) , 2011 (06)

[3]李启明.让学生尽享成功的喜悦——语文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功能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语文, 2010 (34)

导学方法 篇2

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更好预习的材料。

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满足感,激发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良性循环的关键。

是帮助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动起来的重要保证。

一、【学习目标】设计

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那么就应该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特别是懒学生暂差生的心理为出发点。学生通常不在意学习目标,因为常规目标有些空、大、远。而学生很功利,他们想着题做好就好啦,可以歇啦。可是做题,又没学过,怎么会做啊,干脆别做了。针对这样的心理,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很重要,很实在。这就要求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设计要细化,要明确,要分层。

比如:掌握哪几个实词;能背诵哪个段落;能理解某种思想。分别符号注明能力层,A★B▲不标注是C级

二、【方法指导、知识链接】设计

学生说不会做,我们就在导学案中告诉他怎么做,怎样预习。这点设计起来,学科性就很强了。比如:语文学科要求配备工具书,要求他查字典;再如要学生翻译文言句子,就在这一栏目里链接翻译的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有留 扩 换 补 删 调,翻译六字诀的具体解说。再比如:理解文章情感的思考题,可以在后头括号注明思考方向,比如关注什么词语,给学生提示。

这块非常重要,方法指导的好,学生越易答题,越有满足感。

三、【自主学习】设计

必须满足三点要求:1.体现教学思路。基础知识、要点、拓展部分

2.可完成。根据学教模式排定的时间设定控制题量。据学情删减题目。

3.要分层。题是有难易的,学生是有层次的。让每个孩子都满

足,就是每个孩子完成自己能力层的导学案,他就是优秀的。难度如何排定,据学情6:3:1 或7:2:1,甚至8:1:1 有了完备的方法指导,又有了能力分层,加上小组长稍加监督,组规实时约束,学生愉悦的自主完成导学案,并不是理想化的奢望。

四、【目标检测】设计

配合学教模式中的最后五分钟检测设计的。这是当堂检测,不能伤害学生自尊,设计建议各年段应据学情设计,重基础,降低难度。

教学案:是教师使用的材料。

是确保教师课堂掌控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行为涉及课堂前后,所以,我校教学案的设计按实施时间分,可分为三段:

『课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导学案设计说明】 『课中』 【课中交流预设】(与导学案设计说明穿插)

配合学教模式的同伴互助、组内讲解、班级展示环节设计的。

当然,真正的掌控是教师在课堂巡视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在教学案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见解的 思路方案,能让教师课堂掌控更从容,更高端。

『课后』 【教学札记】建议电子稿拉出后,手书教学札记。

一堂课上完了,一定有所得,有遗憾,得意了,失落了,就过去可不行。写下来,记下来,才是正道。所以教学案右侧划出四分之一的区域自上而下,配合各环节书写札记。

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方法浅谈 篇3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自由论坛,使之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是否令人满意,教学是否成功,其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是外部因素,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其内因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当中,首先,应该保证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与空间,最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到三分钟的自由发言时间,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走上讲台,讲出自己内心的感人故事,并说出原因。如,在《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课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到教室前面讲一讲自己认为有尊严的人或事,谈一谈自己对“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的体会与认识。随着不同学生的不同讲述,他们对于“尊严”的理解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而学生生动而真实的讲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活跃、可控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新课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让学生自设问题,主动地开展学习探究

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如何使学生既学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又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和理解生活和学习当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从教材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非教师直接将教学当中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一一地告诉学生。因为如果教师直接将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学生就没有必要动手、动脑,没有必要再细细地读教材了,而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抄笔记、背板书上,如此机械地接受、被动地学习,怎么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呢?我们都知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为何不这么做呢?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之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否则,所谓的“新课程改革”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已。从教学实践来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学生就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动性自然更高;而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式的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只能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其实质是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学生是否经过主动思考、是否获得能力提高的问题,反映了教学设计者对学习活动内因的认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只有让学生自设问题、主动寻找答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成功。

三、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获得共同进步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找出答案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笔者以为,应该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让他们分享彼此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幸福。不管是生活体验,还是教学实践,我们都会发现,只要自己通过努力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完成了某项试验,就会产生难以表达的喜悦和激动之情。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探究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使之在合作学习和风采展示当中展现自我价值。

我们有这样的共同认知:两个人手里各有一个苹果,交流之后苹果的数量并不增加,但却可以使两个人获得思想上的交流。在思想品德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所分享的不只是他人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更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地对照他人实现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课堂的深化和提高。

四、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铺就成功之路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实现“六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导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当中辨是非、识美丑、谈感想,使之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在《礼仪美化生活》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教材当中《爸爸的生日》一则材料为基础,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爸爸”和“女儿”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感受“爸爸”的勤劳与艰苦,感受“女儿”的一个懂事与孝敬。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谛。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学应该以自由论坛的创设为基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紧抓学生“自设问题”和学习探究,突破教学的关键;探究完成之后,为学生搭建成果共享的平台,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使之实现入情、入境的学习效果。当然,课堂导学本身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的有效方法 篇4

一、考点引导

以考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导学指的是将考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或者将考点内容融入问题之中,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效地抓取教材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行星地球”的教学为例,作为高中地理的第一章,这一章内容相对较少,考查内容也相对简单,但其中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经纬网等知识也会出现在高考题目之中,特别是以经纬网为中心的知识点,包括经纬度计算、时区计算等,常常是考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盲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经纬网为主题的问题,如给定一个经度值或纬度值让学生确定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或是给学生一张经纬图,让学生利用经纬度来测算两地之间的纬度差或经度差,然后再以此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等。考虑到以考点为引导来进行问题导学的目的性较强(针对考点、提高分数),对于初次接触的教材和知识,教师与学生可能都会无意识地屏蔽或者过滤非考点的知识内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初衷。因此,作者认为,该方法比较适合用于总结复习课,特别是在高考复习阶段,考点引导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抓取信息,提高复习效率。

二、探究引导

以探究引导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师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究与分析,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与“指路人”的角色,该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完成。以“地球上的水”的教学为例,该章节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其中提到的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开源与节流等措施也是被普遍关注与热议的环保话题。对于这类的知识内容,以探究引导的方式导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人类在利用地下水时可能会存在不合理灌溉与过度利用这两个主要问题,各自需要如何解决?对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认真钻研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自行查阅其他辅助资料,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去工厂等利用地下水的企业去实地考察,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并总结得出“不合理灌溉(后果)土壤盐渍化(解决方案)科学管理”“过度利用(后果)地下漏斗区(解决方案)及时人工回灌”这一主流做法。特别是对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一内容,教师还可以以创建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北方与南方等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总的来讲,以探究引导来进行问题导学就是要让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之后掌握到相关的知识内容。

三、对话引导

以对话引导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相互呼应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对话引导既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也不是学生一味地讲,而是教师与学生保持着一个相对同步的节奏,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实时、即刻地解决问题。这类问答既可以是环环相扣的步步深入模式,也可以是多面铺展的全方位企及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问与答。以“地球上的大气”的教学为例,对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这一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如阴天时气温比较低的原因是什么(云层反射太阳辐射),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散热作用),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人造烟雾为什么能够预防霜冻等(大气逆辐射)。需要注意的是,以对话引导来进行问题导学并不代表着绝对是教师问、学生答,对话引导应当是包容并蓄的,可以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彼此提问、相互回答。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外部讲师、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本校教师以外的其他资源,这也给学生的提问提供了更多可以回答的空间。

四、合作引导

以合作引导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导学指的是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或是给每一组设置不同的问题,或是将同一个问题抛给各个小组,总之就是要鼓励学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代替单打独斗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学习。以“地表形态的塑造”的教学为例,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这五种,教师可以将这五种作用分配给五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都制作一份关于这一作用的具体分类、对地貌产生的影响、分布地区等的综合说明报告。教师只规定该份报告里面应当包括的内容,而不需要去规定报告的形式。相反地,教师还可以鼓励各个小组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制作一份不一样的说明报告,如利用动态的PPT演示、微视频、微电影、广播剧、动漫等。组内的成员也可以借此机会各展才能,如绘画、书法、演讲、组织、协调等。这种合作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仅深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综合能力。总的来讲,以合作引导来进行问题导学就是要变个体为整体,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内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干劲。

五、评价引导

与上述提到的考点引导、探究引导、对话引导、合作引导这种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有所不同,以评价引导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导学指的是让学生以第三者、旁观者的身份来点评整个教学过程,从中发现教学亮点或不足。如上文列举的“行星地球”“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大气”这三个章节的教学,在讲解过后,教师可以预留一点时间或是在总结课上让学生自行对教师以及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具体可以围绕该方法是否生动有趣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完整地覆盖章节中的知识内容、该方法存在哪些优点并可以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加以保持并强化,哪些缺点必须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予以改进或直接抛弃等。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引导所涉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检视与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而不是具体化到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点等,它侧重的是对教学方法这一工具模式本身的思索。以评价引导来开展问题导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换位思考的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并更好地对自身的不足进行优化改进。

不论是从旧版的课程向新版的课程转变,还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的教学模式转变,对于教师来讲,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教学实践证明,采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教师协调现代教学模式与实际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消除教师与学生对新课程、新教材、新要求可能存有的不适之感。特别是对于地理学科来讲,它虽然在高考分数构成中的占比不大,但它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非常大的潜在作用,而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及高考压力下,它又很容易被学生所轻视甚至忽视。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必须要选择一种轻松活泼但精华浓缩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学。通过考点引导、探究引导、对话引导、合作引导、评价引导,学生可以在问题中抓取知识要点,在问题中完成思索探究,从而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掌握。

摘要:问题导学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作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线索,其核心与关键都在于“问题”这一载体。通过考点引导、探究引导、对话引导、合作引导、评价引导,学生可以在问题中抓取知识要点,在问题中完成思索探究,从而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掌握。

导学方法 篇5

利用配方法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利用配方法证明代数式的值恒大于0。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重点:配方法的推理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ab

x12 40122x90 2

2小结:两个方程都可以用求解。

二、课前预习

请将下列多项式变形为完全平方式与单项式相加的形式,并说一说你的思路

x22xx24x

3三、合作探究

A、讨论:x2x5能否经过适当变形,将它转化为22a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小结:我的方法是。

小练笔:

1、解方程x4x3022、x6x2x 2x8x2x 

22x23x2x  2B、如果二次项系数不为1,应该如何解决?2x7x40

由此我们得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二次项系数化为;

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

3、配方: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的平方,从而化成xkm的形式(k、m均为常数);

4、当方程的左边是数或完全平方式时,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C、用配方法证明代数式3x6x10的值恒大于0.四、达标检测

1、把下列各式配成完全平方式 2

21x28x=(x)2x2x=(x)2

x2=(x)2 2x2x=(x)2

变式训练:A、用配方法将下列各式化为xmn的形式

2x22x3(x)2()

x21(x)2()

B、若xk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

2、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4x3=0x2+3x+1=02x2-5x+3=0

0.4x2-0.8x=

1x2=

4221yy203

3x32x1

5x22x2x12、已知二次方程3x2a5x3a10有一个根为x2,求另一个根并确定a的值。

23、若一元二次方程x2x35990的两根分别为a、b,且a>b,求2a-b的值。

例谈三类导学菜单的设计方法 篇6

一、“操作实践类”导学菜单

对于一些概念及公式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动手操作或实践,经历观察、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活动,体验、感悟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笔者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扣教科书的例题,设计了一份操作实践性较强的导学菜单:

首先,知识链接。

18的因数:_______________

24的因数: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18的因数和24的因数,发现了____________。

其次,做做拼拼。

第一步,动手制作6张边长为6厘米和12张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2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第二步,把边长分别为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放入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中,哪种正方形纸片正好能把长方形铺满?为什么?

最后,总结,边长_____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正好能把长方形铺满,这是因为 _____。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注重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导学菜单的引领下进行了针对性的预习,所以能够快速融入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并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设问逐步理解概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迁移拓展类”导学菜单

在教学《认识比》时,教材安排了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两个例题,考虑学生不容易理解第二个例题,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导学菜单:

首先,想想做做。

“3支铅笔和5支钢笔”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至少写两句)

自学教科书第68页例1:上题中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通过自学,你还了解到有关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其次,自主探索

自学例2:两个数的比表示_____ ,_____叫比值。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比 分数 除法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通过自学,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效地迁移已有知识,从相差关系、倍数关系两个方面理解“两杯果汁和三杯牛奶”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了比的概念。之后,学生又认识了不同类量的比,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进而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还有部分学生发现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区别,完善了认知结构。

在设计导学菜单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为学生创造知识迁移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三、“总结反思类”导学菜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单元复习中设计了“评价与反思”这一环节,从观念、内容、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及富有创造性的改革。虽然只有几行文字,但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份导学菜单:

首先,回顾与整理。

结合实际情境中的分数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与小数如何互化?

其次,完成练习。

1.一堆煤可以烧17天,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______,5天烧这堆煤的______。

2.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_________,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______。

最后,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认为掌握得很好的方面是__________,你认为还有待努力的方面是__________,你还有不懂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教师通过设计这样一份导学菜单,使学生在复习本单元知识时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以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反思有待提高的地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开展小组或全班交流,及时给予解决。

实践证明,设计数学导学菜单,能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高、课后巩固等环节,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借助导学菜单,能够有机整合教材,并通过导学菜单的反馈信息,合理调控教与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导学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篇7

一、导学案教学的意义

1.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给了学生一份学习活动提纲。

3.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案导学”的研究前景还很广阔,需要我们不断认真细致的研究,挖掘出“学案导学”的巨大潜力,使“学案导学”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做法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设计巧妙的导入语,能够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而设计,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能力基础。如,以生物图片、古诗词、神话故事或科学故事、歌曲来导入,引用谚语俗语配上图片或Flash视频来导入,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导入等等。导入后,在导学案中自己阅读学习目标,进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学案问题的引领下,预学教材或实验探究,独立预习,不准讨论,预习的目的是主动求知,并发现问题,然后再合作解决问题。预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画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先看书后再做导学案,千万不能看一句填一句,或看导学案找答案,那样做一点效果都不会有,只能浪费时间。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这一步的关键是自主学习,所以导学案设计时一定要任务明确、有针对性、有系统性,这样才能提倡自主思考,才能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带着问题预习,完成学生自学。

3.组内合作交流,完善学案。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4.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展示时要调控好时间。教师要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对于易错点,要讲透讲明。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运用一定量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扩展性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经验介绍。

5.当堂巩固,课堂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做最后的知识性回顾,使知识能系统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要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

6.达标检测,布置作业。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从深度、广度上都要上一个台阶,并注意“变式”的应用,使学生能真正把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提高创新。在完成作业期间,教师应注意巡视辅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这一步中,教师应注意,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适中。

导学方法 篇8

一、高职英语学习的现状以及学案导学的教育意义

1.高职英语学习的现状。高职学生的中考成绩普遍较差, 因为他们大多动机不明或是学习的动机不足。他们的学习自主性较差, 因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对于课堂的利用效率也比较低;不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估;课外几乎不进行自主学习。改善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激励能力,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能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将近一半的高职院校还不知道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学案导学的教育意义。高职学生大多是青少年, 他们具有极强的逆反心理以及一定的厌学心理, 因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必须以学案导学方法为指引, 并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学习方案来自于其学习目标, 而学习的目标又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目标, 这就是学案导学法的策略。想要制定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案”, 就必须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教学的要求等。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变为“学”,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避免其盲目的学习,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高职的英语学案导学的方法以及策略研究

1.教案的设计原则。所谓的学案导学方法就是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的重点,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案的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压缩传统教案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设计教案的核心是问题。将传统的教师传授知识转换为已问题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对知识点进行设置疑问、解释疑问以及激励思路等方式进行教学, 充分的增强其探索性, 从而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2) 注重学方法的养成, 强化知识法的指引。以学生自主的获得知识取代传统的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3) 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目标。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机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4)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合理有序的安排学习任务。

2.教案的编制方法。教案的编制应该以学生为本, 根据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教案, 不能制定千篇一律的方式, 是教学过程变得枯燥。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只是技能, 是学生对于学习具有宏观的意识。在编制过程要突出学习的重难点, 从而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 从而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精心的准备问题, 由浅及深, 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层次性。

三、高职英语学案导学的应用

在进行每个单元的学习的授课开始之前, 教案都应该由认可教师发放到学生的手中, 从而使学生明确自身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教案对于单元内的主题、需获得的资源以及学习所规定的时间形式和结果都做出了规定, 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了解之后, 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动力, 从而能够促使其自主的进行学习, 因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对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内的授课应该制定一定的比例, 充分的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一方面要保证教师指导的时间, 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自我调节的空间, 防止差距过大, 或者自主能力不足。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 应该对每个单元进行拓展问题的设计。不但可以防止由于可视过紧影响整体效果, 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技能, 有效的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四、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课堂的管理应该注意检查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 及时的反馈问题;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监督, 防止其懈惰。教师必须提高对于课堂管理的能力, 对于要求完成的授课必须按期完成。英语授课的班型设计需合理, 不能过大, 从而有效的防止应用效果不佳。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增加了建安设计的难度以及课程的进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接受能力强, 课时掌握程度较好, 但是另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 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必须加强引导, 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总之,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得出的结论就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差, 而实施学案导学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应该注重实际情况, 避免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摘要:现代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不注重知识的学习, 课堂的利用效率比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等。本文就高职英语学案导学方法的策略方法及其问题展开了论述, 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找到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银斌.高中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靳红燕.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学.2013.

导学方法 篇9

一、纲要导学

俗话说“纲举则目张”, 纲要导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解读与整合能力, 能将具体教学内容用线条、符号、文字、图表等要素表述成简明、易懂的框架或脉络, 从而通俗地反映指向课文的思想主旨和行为取向。这需要教师在教前深入研读课文, 把握课文特质, 并深入浅出地用框架或脉络表达出来, 实则这一过程是演绎到归纳的思维过程。如此, 教师在课中则可依据物化的框架或脉络, 引导学生依“纲”去寻“目”, 层层抽丝剥笋, 由表入里探索, 实则这一过程是归纳到演绎的思维过程, 学生从中自主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 教学“公司的类型、比较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梳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劣”等知识点时, 教师都可以在学生自学、先学的基础上, 在学生个体研究、集体交流的基础上, 以板书或课件形式揭示精心准备的图表, 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化散为聚、化腐朽为神奇, 形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收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等功能, 教师有必要定期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明确学习目标, 做到用目标激发热情、用目标促进勤学、用目标引领发展。根据罗森塔尔效应理论, 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层级递升、小步快跑的成就感, 以真诚的关怀、美好的期盼, 让学生产生“只要自己尽最大的努力, 必能实现目标, 纵使不达目标也算是成功”的信念与决心, 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秉持发展的眼光, 教师要帮助学生“靠船下篙”, 从“实力+潜力”的角度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目标可大可小、可近可无, 覆盖细微与高深、包含局部与整体。可以借助学习情况曲线图, 让学生知道学习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直向上, 常常是曲折前进、螺旋上升。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面对学业成绩的动态变化, 形成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可以根据教育规律, 帮助学生区分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的学习目标, 避免贪多不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分别对待、分类掌握的前提下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三、情境导学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具体形象为主体的学习与活动场景,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 进入“愤”“悱”等主动求知状态, 发挥动力、强化、调节三种功能, 让教学在优化的环境和充沛的情感中展开, 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应当适当补充一些新材料,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例如, 在教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 可以先用投影仪出示关于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被列强侵占的图片资料, 接着用DVD播放驻港部队进驻香港、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的视频片断, 然后用电子白板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驻港部队进驻香港说明了什么, 香港回归10周年后发展得怎样, 最后可用DVD或录放机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化对“一国两制”设想的崇敬情感。学生在图片、音乐、视频、文字等内容的交互启迪下, 比较顺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在兴味盎然中领会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主权, “两种制度”下的香港发展得稳健、繁荣,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点拨导学

教育家叶圣陶说:“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自求得之, 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运用举例、提示、辨析、反诘等办法, 及时、有分寸地点拨, 可以拨动学生思维的翅膀, 使之朝设想的方向、按设想的频率作正向功, 而不是无用功、低效功。例如突破“新事物与新产生的事物”知识点时, 针对导致学生经常错判的原因———概念关系不清楚。教师应引导在辨析中把握新事物与新产生的事物的概念, 在比较中寻找异同点, 在总结中掌握区分度。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着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不按时间先后进行区分;新产生的事物既可以是符合客观规律、有着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也可以不具备符合客观规律、有着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这两个特征, 有时间先后上的要求。在分析、比较与总结中, 师生一起得出:新事物既可以是新产生的, 也可以是以前产生的, 只要具备符合客观规律、有着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这两个特征;新产生的事物既可以是新事物, 也可以不是新事物, 必须是当前出现、不同于以前的事物。所以, 新事物和新产生的事物之间是交叉关系, 而不是同学们认为的包含关系、排斥关系等错误认知。类似的知识点还包括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关系、人民和公民的关系、所有制的内在关系及国家、政党、阶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等。

导学是科学更是艺术, 精到恰当的导学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更要融入教师的超群智慧、依托教师的扎实基本功。说到底, 导学的本质是顺应学情、因文而异、因势利导, 做到思维偏向时, 拨正之;情感迟滞时, 疏通之;心理困惑时, 开导之;精神倦怠时, 激励之……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锻炼、多总结反思, 练就一身精湛的导学本领, 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热烈、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姜在华.浅谈政治导学案中情境的选择与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1) .

导学方法 篇10

案例1:四年级《太阳》课例

案例2:香港教师上阅读课《毕加索与和平鸽》

一位香港教师在大陆上《毕加索与和平鸽》这篇课文。课文写的是战争年代,老人的孙子在阳台上放白鸽,结果一只小鸽子没有回来,小孙子很着急,跑到阳台上用红布条召唤鸽子,没想到被德军士兵看到了,以为小孩向游击队发信号,于是跑上阳台把孩子从阳台上推下去,小孩被活活摔死,老人悲痛欲绝,找到毕加索请他为孙子画像。如果大陆教师上这篇课文,肯定要分析、感悟小孙子怎么可爱,德军士兵怎么样残暴,然后学生带着对法西斯的满腔仇恨走出教室。

香港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分解人物的动作并画出人物动作的流程图”。学生理解了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的关系、认识了课文中和平鸽的象征意义后,教师就直奔主题,指导学生学习如何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第一步是让学生在课文主要段落中划出描写人物动作的动词;第二步是以课文中的一个人物为例,指导学生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第三步以课文中的另外两个人物为例,小组合作学习,画人物动作流程图;第四步是让一个学生当场做动作演示,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连贯动作分解开来,画人物动作的流程图;第五步是布置家庭作业,观察母亲做家务时的动作,然后画出其动作流程图。

听完香港教师的课,大陆教师都非常纳闷:课文哪里去了?他这个课不是上《毕加索与和平鸽》,而是在教学生画流程图。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词语教学的时间仅占约四分之一,而在指导与练习画人物动作流程图上所耗费的时间却占了四分之三。

案例3:港、澳、台、大陆四地老师教学目标的对比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

通过这几则案例不难看出,大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把课文内容教懂、把大量时间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而不是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难怪崔峦老师在2010年宁夏会议上强调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笔者认为,要落实这个指导思想,可运用“目标导学和方法引导”教学法。目标导学,就是新课标对小学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目标,步步落实,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方法引导,在学习中摒弃琐碎的课文内容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方法,以课文为“例子”,逐步落实目标,把时间留给学生去读、去感悟、去练习。下面以《伯牙绝弦》教学为例,谈谈“目标导学和方法引导”教学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5课《伯牙绝弦》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五年级学习了文言文《杨氏之子》。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再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美。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读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用学过的方法译讲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背诵课文。

抽一个学生来读学习目标。学生都明白目标之后,再分解落实。

三、完成第一个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成两个层次来完成:第一个层次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个层次是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正确的节奏。

第一个层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①请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用笔圈出来;②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完成第一个层次,时间为3分钟。教师抽1名学生来读,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字、句子是否读通顺。这名学生读完,然后抽其他学生纠正、评价;再抽几名学生来读(特别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每个学生读完,都抽其他学生来评价,直到班上每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再来完成第二个层次: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正确的节奏。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让学生自己读出正确的节奏,要求有点高。于是,笔者采取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用铅笔在书中划出朗读节奏的方法,再用课件出示朗读节奏,让学生对照检查,感悟文言文的节奏,然后根据节奏自己练读。每个学生读完后,抽其他学生来纠正和评价,直到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止。

四、完成第二个目标:能用学过的方法译讲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把第二个目标也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学过的方法译讲课文,第二个层次是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完成第一个层次目标,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用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翻译出来。把不会翻译的句子用“———”标注出来。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译讲课文,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抽学生译讲课文,其他学生来纠正、评价。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抽学生反复译讲,直到每个学生弄懂为止。

完成第二个层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在小组内讲,每个成员讲完后,由小组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学生上台讲。

五、完成第三个目标:背诵课文

给一定时间让学生默记,然后在小组内背给同学听。结束后,抽选学生上讲台背诵。

六、课件出示,拓展训练题

这节课根据“目标导学和方法引导”教学法来设计,笔者在仁和区几所小学都检验过,效果非常好,受到听课教师、学生的好评。以下为“目标导学和方法引导”教学法的具体课堂教学模式,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课时。

精读课文(一般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生字词(根据具体课文来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生字词

根据年级特点,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一步都要落实。

四、完成第二个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根据年级特点,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一步都要落实。

五、完成第三个目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

六、教师出示拓展训练题或学法总结

第二课时

一、简短导入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2.以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为训练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练笔或练说。

三、完成第一个目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根据年级特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四、完成第二个目标

1.以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方法为训练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练笔。

2.学生写完后小组内交流、互改。

3.抽一两个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探讨哪些地方写得好。

4.抽一两个写得不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探讨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五、教师学法总结

略读课文(一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词语目标。

2.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目标。

3.写法迁移或学法浅议训练。

三、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步步落实

目标就是方向,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的阶段性目标,再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学”。如果完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选择、去琢磨,就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例如,教《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理解谱写的过程,感悟贝多芬同情穷人的思想感情,侧重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方面;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创设情景迁移运用这些语言,重在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重点是学习描写事物和联想的方法,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孰优孰劣?如果用“目标导学,夯实基础;方法引导,发展能力”的教学观去评判,答案就会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的创新导学式教学方法 篇11

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学式教学的引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得课堂的气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让学生能够萌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的设置其实是为导学引入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以主题作为导学式教学展开的切入点,通常情况下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启发思维的教学实验、注重沟通的师生谈话以及有趣形象的生活故事来切入话题,推动数学教学系统层次的发展与推进。

同时,这种情境创设与导学引入的结合还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学案来提高引导的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在加强合作与交流教学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个有趣的生活故事:“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分东西的问题。例如,你现在手中有四颗糖,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呢?”这种结合课本知识的生活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思考。在收集到正确的答案以后,教师再次提问:“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分东西的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认识除法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创造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课堂情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除法知识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二、利用媒介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水平

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进一步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技术利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教师要采取系统的视角,关注教学环节设置的合理性。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课本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理解,在结合学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其次,在利用先进教学技术时,教师应该对知识点多提炼。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将原本单一乏味的导学学案变得精彩有趣,提高学生对学案的理解能力与探究兴趣,将教学难点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第三,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导学教学可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检测与评估。这样做就是要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呈现出阶梯递进的发展趋势,教师能够根据评估的具体结果对导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地展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并结合学习过的“角”、“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起先不需要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而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引子”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导学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与水平,推动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三、巧设问题增加导学式教学的活性

以问题为切入点,提高问题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导学式教学的水平。在问题导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问题作为知识点展开的脉络,发挥问题在导学上的积极作用。

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知识点与问题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依照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或者生活中已累积的经验,承上启下地思考问题。另外,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产生疑惑,再经过知识点的学习实现解惑,使学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最后,“问题导学”不能脱离练习与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问题导学的整体效果,从而对设置上存在的缺陷进行改善。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之前所学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等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举出实例,指出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并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猜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周长计算方法。这种循序渐进式的问题导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使得教学活动能够以层次结构逐步展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导学式教学其实是以知识点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子”,实现知识系统层次的展开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导学式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方式提高导学引入的整体水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导学方法 篇12

一、直接导入法

即在导学案开篇时直接给出所要学习的课题,直接把要解决的问题和新的知识提出来. 其适用于一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 如“直线的相交”可以这样导入:

如果两条直线 只有一个 公共点,就说这两 条直线_____. 该公共点叫作这两条直线的_____.

如右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四个角: ∠1,∠2,∠AOD,∠BOC.我们把其中相对的一对角∠1和_____,∠AOD和_____叫作对顶角.

这些问题直截了当地针对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相交线及对顶角的概念,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做好直接的准备. 当然如果通篇一律地直接导入,反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激情,因此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间接导入.

二、复习导入法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的学习内容. 这种导入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 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 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1) ”这样导入:

1.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 ( 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及对角线回忆)

2. 除利用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外,我们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方法指导】我们可以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先逆向猜想:

1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举反例来证明猜想1是假命题,接着用证明的一般步骤来证明猜想2是真命题,继而引出本节新课.

运用复习导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先重新回顾一下,接着探索新知,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类比导入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由一个数学对象已知特殊性质迁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去的课堂导入方法,就是类比导入法. 如“分式的乘除”可以这样导入:

1. 根据分数的乘除法则计算:

2. 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计算:

3. 猜想分式的乘除法则

通过类比导入分数乘除法,让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代表式,很容易得出分式乘除法法则. 类比导入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帮助学生记忆,还有利于学生对于已有的经验和技能向未知的知识迁移.

四、图示导入法

图示导入法的基础是Ausubel( 奥苏伯尔) 的学习理论,即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例如“实数”复习课时可以这样导入:

【回顾旧知】

从中可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直观区别,也增强了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接着只要通过相关的问题解答就可以巩固旧知.

五、归纳导入法

归纳猜想是揭示科学规律的重要方法. 例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入:

2. 探求规律,形成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归纳、猜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课堂上只需要师生之间再对法则的内容作一个深入的分析,学生便能掌握法则.

上一篇:卷扬启闭机下一篇:中小型规模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