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力电厂(精选7篇)
绿色电力电厂 篇1
由于经济能力发展的尤为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有效提高。在温饱问题不再被人们摆在首位时,人们则将视线投放到生活环境当中。目前,节能环保已经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尤为关键的主题。在各类能源当中,电力是所有领域中不可欠缺的能源,虽然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在安全供电及生态保障方面却面临较大的压力。
1绿色电厂自动化控制的意义
绿色电厂自动化控制则是透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完成对电厂生产的自动化进行掌控。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绿色电厂内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自动化控制系统运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为电厂给予了系统化、多元化的管理工具。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简约了硬件系统, 有效优化设置系统结构,提高软件系统运转效率,提升系统维护效率及响应效率;
(2)在绿色电厂自动化系统硬件组态方面,需本着灵活组合的原则,对于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的电厂有效结合。对于自动化组建单元的掌控而言,能够通过监控网、设备控制层以及电厂控制层的三层结构进行,也可使用电厂控制层及现场控制层双层结构进行。 对于软体组态而言,为了令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符合不同电厂控制标准,需创建统一软件模块,并使用相关的措施协调及控制,通常而言,软件调节模块、函数模块等均可以使用C语言进行汇编, 以便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3)对电厂所有控制点的自动化控制,均需秉持协调均衡的原则进行,加强数据大量采集,对开环和闭环进行有效控制及顺序强化。对于工程设计及组态方面而言,需通过科学自动化控制理念, 依照电厂当前的工艺特征进行分级别、分层次的自动化控制,令电厂在优化模块中可以顺应不同繁琐运转方式的要求。
2电厂自动控制技术分析
微机保护技术的持续提升令电厂综合保护测量控制装置可以完成源于交流采样的保障、测量以及控制。还能够有利于使用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高技术建立相关的网络,综合自动化系统ECS随之产生,其同电厂内其他管理系统,如:MIS、DCS、NCE等相同,均为完成电厂信息化而产生。ECS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系统, 具备基站控制层、通信控制层及间隔层。上层设施与通信网络并不会对下层设施与通信网络造成影响。对于ECS的各类需求,系统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2.1依照电气分段采取组网ECS方案
对于基站控制层而言,具备了双冗余系统服务器、维护工程师站及转发工作站。对于系统服务器而言,主要功能是为了系统通信、数据进行维护与组态。维护工程师的主要作用为维护与组态系统。操作员站的功效是为运行人员给予人机交互之处。转发工作站的功效为完成电厂中素有系统的数据交换。此类方案的主要特征为简洁实用、能够较易完成现场总线布线、间隔非常清晰、维系便捷等。主要缺陷为与DCS工艺流程控制关联度较低,与其进行通信也十分艰难。
2.2通过工艺流程执行组网ECS方案
对于通信控制层来讲,主控单元的分配原则同DCS系统一致, 均为依照工艺流程采取分配。与生产流程关联较少的保护测控设施进行单独联网,并且,主孔单元还需接入发变组、快切屏以及同期屏中。
3电力自动化控制依照的标准及要求
3.1电力生产中运用标准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生产过程对信息化、 高效化以及现代化的运用程度逐渐提升,也愈发严谨。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内,不只要符合电力行业自身的需求,并且还需确保电力品质,提升发电效率,实现节能与环保。所以,目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电力企业的需求早已不再是单一供电,而是在供电同时还需顾虑供电效率、经济乃至管理等不同层面。
3.2电力自动化控制的执行措施
对于电力自动化执行控制的过程而言,需将电力企业的工作核心转移到电力系统的完善层面,在生产环节内,需要实事求是, 通过生产需求配置相关的生产硬件,且依照系统运转形式,进行可以符合不同地理位置的电力自动化生产,符合所有功能需求。
3.3电力自动化控制运转的要素分析
(1)在运用过程内需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并做到结构层面、 构建过程的合理,最终应用于高效平台;
(2)在应用当中需要融合电子自动化实际应用水准及生产需求,透过对硬件设施的便捷化管理,展现出系统在品质、维护及拓展等形式中的优点;
(3)实现对平衡协调等运用,持续改良数据采集,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掌控,以此符合所有等级的电力自动化控制标准;
(4)持续创建策略数据库。在不确定因素出现时,能够对电力品质采取有效控制。
4绿色电力电厂自动化控制优势
自动化控制是创建于计算机、网络、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基础中的综合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由不同控制单元构成,宏观层面对电厂的生产流程以及输电网络执行智能化监控及管理,微观层面对具体的设施进行智能化控制,以实现远程控制及故障检测。
首先,提升发电效率,降低能耗。
设施相互间的有效合作成为提升电厂效率与降低能耗的重要所在,通常总体电厂的生产分为不同独立的环节,而产生信息不可协调及共享,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这些设施良好结合,令产生的信息能够共享并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协调。
其次,快速参数优化。
参数修改与优化,传统生产通常需要消耗许多精力进行调试, 而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在线对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实现实施调控的目的。
再次,总线技术的运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使用现场总线形式完成通信,降低信号电缆的运用所形成的高成本,更为关键的是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灵活性,提升了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获得了提升。
5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施重点
创建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时,所有层面都需符合审核标准, 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电厂自动化水平与电厂发展经济指数等,以实际状况为出发点,选取最为符合本身发展的自动化控制体系。且需综合分析系统的兼容性等问题;
(2)选择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配置时,不可太过追寻高配置,而需综合本身发展所需、硬件数量、设施状况等,选择适当的配置参数,有效发挥自动化系统性能;
(3)创建自动化控制系统时,需符合其抗干扰性的需求,严格掌控系统的安装品质,严格掌握半导体器的制作工艺、品质与消除器对信号的干扰,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较高的正确性;
(4)绿色电厂需要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准确区分自动化控制范围,确保控制范围数量的适量性。假如控制范围过多,则会对数据传输形成影响,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品质与效率形成影响。
6绿色电力的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
6.1集散控制系统
此系统身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的综合体,具备了控制分散、操控集中、管理分级、组态便利的特征。此系统是分层结构,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工作所需, 透过网络连接形式,与高性能计算机设施进行合作,完成更为优化的集中管理。
6.2可编程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身为数控系统,对可编程存储器存储的设计指令可以执行全面操控。由于其表达式使用继电器逻辑梯形图,因此操控人员能够较易对其采取操作与控制。并且,可编程控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其运用的模块构造能够通过不同自动化控制对象执行适当的组合调整与扩展。
6.3总线控制系统
当前总线控制方面运用的是双向传输信号,如此即便具有较多数据与信息传输也不会对其产生通讯影响。工作现场信息数据能够为电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当期总线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设计与电缆的应用方面,能够有效简化并降低成本投入。
6.4硬件灵活组态
硬件灵活组态能够顺应各种电厂规模及类型。通常每一机组具备一个电动化控制单元,每一单元纵向可以为3层,也就是监控操作网、电厂控制网、现场设备网,也可以为2层,则电厂控制网与现场设备网(如图1所示)。双机组或多机组的共公位置能够单独为一个单元或进入机组单元。控制单元期间由电厂控制网互联。
6.5工业以太网技术
身为改造后的全新工业应用环境,对通信与传输的确定性进行改造,并且还具备控制应用能力。工业以太网令正确性与实时性问题获得良好解决,不只在结构上更为简洁,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且安装与应用十分简便,传送速率较快,兼容性高,成为当前电厂自动化控制的有利选择。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选择到最符合电厂所需的控制系统,才可以令电厂的自动化控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绿色电力电厂 篇2
1 绿色电力的现代化生产有关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1) 对生产过程的要求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不同的要求, 电力企业若想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促进电力生产的发展时, 则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考察, 同时对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功能要求等参数进行重点的分析, 但无需对这些功能过于深究。过度追求硬件的高配置反而不利于应用, 甚至还会产生相悖的效果。此外, 电力生产的企业还要根据自己的生产过程的具体情况, 为自己量身设置科学的自动化控制单位, 还要在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质量的前提下, 为达到使整个系统所用的反应时间缩短的目的, 企业还要尽可能减少相关控制站的数量。
(2) 对电厂自身体系的相关要求
电力企业还要寻求与自身的生产类型和规模相适合的控制系统以及可用指标, 同时要依据这些来确定相关的计算方法, 从而使低能耗的自动化控制得以实现。为解决中断次数太多以及扫描周期过短等现象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发电企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要对自身的生产情况和所传送的信号的性质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检测, 之后要通过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制定与自身相应并且比较合适的SOE分辨率, 进而完成周期扫描的各种要求。
2 绿色电厂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存在的优势
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大都是由机电一体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它是由许多控制单元组合形成的, 它对整个电厂所有的输电过程与所用程序都可以起到监控作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有很多的优势。
(1) 效率优势
这类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在提升发电效率的同时减少损耗的能量。对于绿色电厂来说, 平时所用的各种节能设备间的协作会对电厂生产过程中发电水平的提高以及发电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在以前的电力生产过程中, 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致使有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在这种系统被使用后, 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 还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与设备间的合作。
(2) 数据优势
在以前的电力生产过程中, 人们需要用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来调整各种参数与数据。绿色电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参数之间的快速党的转化。运用了这套系统, 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和计算,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技术优势
绿色电力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这一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成本, 增强自动化控制的实用性, 还可以降低外界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力, 使系统控制的准确性得到增强。
3 绿色电力概念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1) 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基本是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对电力生产的相关过程来进行控制并监控负责操作的计算机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等各种类型的技术, 这种系统还具有集中控制、配置灵活以及分散控制等优点。
(2) 可编程控制器
它是作用于工业环境中的一种数字化操作的系统。这种存储器的内部储存有由用户自身设置的工厂命令等某些比较特殊的逻辑语言, 可编程控制器更利于被工厂的操作者所掌握, 它还具有非常高的抗干扰性, 可以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4 结束语
绿色电力的使用符合了现今能用发展的相关需求, 电厂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生产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系统配置与控制技术。在选择控制模式时要以符合电厂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主, 只有选择到最适合电厂需要的控制系统, 才能使电厂的自动化控制体系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常亮.绿色电力的电厂自动化控制探析[J].科技传播, 2013, (14) .
[2]韦思明.关于绿色电力的电厂自动化控制[J].科技与企业, 2013, (6) .
[3]何鑫.自动化控制在绿色电力电厂的有效运用[J].自动化应用, 2012, (3) .
绿色照明在电厂的设计及实现 篇3
1 绿色照明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绿色照明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益于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保障人身心健康的照明。也就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包括光源,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调光控制设备及光控器材),最终建成环保、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利于环境和提高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照明系统。
绿色照明的基本要求:
1)采用发光效率高、节能的灯具。应优先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节能荧光灯等气体放电灯以及LED新光源等类型的灯具。对于HID灯,还要提高其功率因数,降低镇流器损耗。
2)不能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避免采用闸管移相降压节能和谐波含量超出5%的电子镇流器。
3)没有光污染。
4)合理布置灯具,按照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灯具功率的优化设计[2]。
2 绿色照明在电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绿色照明的定义,在电厂照明设计中应重点考虑节能及提高照明质量两个主要方面。根据以往工程的设计经验,一般工程中工作场所的照度往往不满足要求,有部分电厂反映照度偏低或偏高。因此,在照明设计时应对设计场所进行照度计算,这也是绿色照明设计所需要的。
2.1 照度计算
常用的照度计算方法有利用系数法和逐点计算法(包括平方反比法、等照度曲线法、方位系数法等)等。由于利用系数法简便易行,计算结果一般可以满足工程需要,所以一般采用此方法进行计算,下面对此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在考虑环境造成的衰减等因素后,工作面上实际平均照度为:
式中:nΦ为灯泡总光通量,n是安装灯泡的数量,Φ为每个灯泡的光通量(lm);U为利用系数,根据房间的室空间比(RCR),表面反射系数和灯具型式等(查厂家样本可以查到);M为减光损失系数,受使用期间光源本身光通量衰减程度、灯具及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一般取值为0.7;A为房间受照面面积,m2。
灯具的利用系数取决于光视效能、灯具的型式和配光曲线。灯具悬挂越高,反射光通量越多,利用系数也越高。灯具的光视效能越高,光通越集中,利用系数越高。此外灯具的利用系数还与房间的面积及形状有关[3]。
2.2 节能措施
2.2.1 采用高效率的照明灯具
绿色照明应采用高效优质照明灯具,灯具的最小效率应满足表1及表2的要求。
对于特别潮湿的场所,应采用防潮灯具或带防水灯头的开启式灯具。对有尘埃的场所,应按照防尘的相应的防护等级选择适宜的灯具。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具有不同配光曲线的灯具,以使工作平面具有更加平均的照度,使眩光等问题最小化。为了使光通量的利用率高,在厂房和车间应首先选用直接型和半直接型灯具。
下面以华电某电厂一期的设计应用为例来说明照明灯具的选择:
在汽机房零米层、6.9米层及除氧器层选择板块灯,配金属卤化物灯光源。该灯具反射器采用双块板结构,灯具效率为77%,为宽配光,最大距高比为1.8,保护角为24°;可吸壁安装在柱上或管吊在楼板下。考虑金属卤化物灯的显色指数能满足要求,在汽机房运转层采用窄配光板块灯,光源采用ZJD400。
在具有防水、防尘、防腐等防护要求的场所,如锅炉房、锅炉本体、输煤系统、煤仓层、灰库等,采用可以匹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或卤钨灯的三防灯。该灯采用具有高功率因数补偿电容的电感型镇流器,光输出比例可达0.7,功率因数可达0.95以上。该灯具可以采用吸顶、管吊、吸壁等多种安装方式。
2.2.2 采用高效率、长寿命的电光源
高效率、长寿命的电光源在以往的电厂设计中早已开始采用,如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在室外、主厂房、高大厂房中的广泛应用,荧光灯在各种建筑中的应用。用荧光灯代替白炽灯的节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表3所示。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不足,如仍采用T12粗管荧光灯,在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场所仍在采用白炽灯光源等。
通过比较可发现,高效率的荧光灯比普通白炽灯的节电效果非常明显,在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采用。
2.2.3 采用节能的灯用电器附件
镇流器的能耗一般占整个灯具能耗的20%~30%,因此我们应着重考虑镇流器的选用。目前镇流器主要向两个途径发展:一是节能型电感镇流器,自身功耗减小,可靠性高,无电磁污染;二是高频电子镇流器,功耗更小,可提高光源光效,发光稳定,无频闪,无噪声,有利节能和改善视觉效果,将在进一步降低谐波量和电磁幅射、提高可靠性方面改进,逐步成为荧光灯的主要配套产品[4]。不同镇流器所消耗的功率有很大的区别,如表4所示。
:%
通过比较可知,在工程设计中应使用节能型的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代替传统电感镇流器。
2.3 提高照明质量的措施
2.3.1 照度水平的确定
照度水平主要包括照度标准、照度均匀度和空间照度等内容。在确定工程照度标准时应综合考虑视觉功效、舒适的视觉环境、技术经济和节能等因素。根据《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0-2007的规定,工程主要场所的推荐照度如下:汽机房除运转层外各层,100lx;汽机房运转层,200lx;锅炉房及本体各层,100lx;集中控制室,300lx;继电器室及配电室,300lx;生产办公楼,300lx;厂区道路照明,5lx。
照度均匀度是表述在参考平面上照度变化的量,一般是参考平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工程中照度均匀度可以按室内大于0.7、室外道路大于0.4考虑。
在满足照度标准的同时,还应注意房间照度的合理分布,合理的照度分布有利于视觉工作。
2.3.2 限制眩光,提高照明舒适度
眩光是指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眩光可分为: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失能眩光、不舒适眩光、光幕反射。在厂房照明设计中重点要解决的是直接眩光。解决直接眩光的办法首先是在选灯具时要考虑灯具最小遮光角。厂房的直接眩光质量等级按D级考虑,规程要求的最小遮光角是20°,设计时采用的板块灯的遮光角为24°,能满足限制直接眩光的要求。解决直接眩光的第二种办法是限制灯具的最低悬挂高度。最低悬挂高度取决于采用的光源种类和灯具形式。一般厂房内采用的板块灯带有反射罩,不带格栅,采用的光源为金属卤化物灯或高显色高压钠灯,功率为150~250W,根据照明规程要求,其最低悬挂高度为5.5m。工程板块灯的悬挂高度定为5.5~6m,能满足限制直接眩光的要求。
2.3.3 采用照明控制系统
民用建筑中所采用的智能照明系统多采用欧洲安装总线技术,是以自动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系统,能自动实现开关和调光控制功能。电厂中的照明控制系统除具备调光功能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在厂用电源消失后,可以切掉一部分不重要的照明负荷以减少加载在柴油发电机上的照明负荷。目前AP1000核电厂设计中采用了照明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主盘、从盘、连接网络组成,网络采用MODBUS通讯协议,使用RS232和RS485进行接线。主盘内有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主盘和从盘内的断路器。控制器接受主控室的远程控制,可以手动切除一部分回路或闭合一部分回路。当厂用电源失去后,此系统可以自动切除一部分回路以减轻柴油发电机的负荷。根据本系统控制的要求,一定区域内的照明灯具应该分几个回路进行供电且错列布置,以保证某回路故障时不会导致整个区域内照明失去。
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照明合理性,降低能耗,实现绿色照明的目标。
3 结论
绿色照明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系统工程。自1993年我国启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以来,电力行业相继在一些项目中开始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随着灯具制造业的发展,绿色照明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已经成为现实,而且在经济上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应着重加强绿色照明的应用。
摘要:对绿色照明进行了介绍,通过具体实例对如何在发电厂设计中实现绿色照明进行了研究,并简要介绍了照明控制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照明,节能措施,照明质量,照明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竞瑜.绿色照明在发电厂的推广和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12):65-68.
[2]涂金龙.绿色照明与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J].电气时代,2007(9).
[3]李运江,彭惠明,徐波.几种照度计算方法的比较及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1):30-32.
电力市场中发电厂报价评估研究 篇4
区域市场开展发电侧竞价上网后,发电集团下属电厂面临新的挑战,集团公司对电厂的考评制度也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估电厂报价的高低程度,是集团公司亟待解决并审慎的问题。
报价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发电商了解市场的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和变化趋势,是其进行市场分析和管理决策所必需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也为发电集团考评制度提供合理的参考。文献[1]研究了指标的含义和应用,但是目前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商的报价评估,构建一套完整、实用、有效的指标体系却鲜有研究。
关于指标在电力市场方面的应用,文献[2]提出电力市场环境下市场力的动态指标,文献[3-4]研究了国内外电力监管的方法和指标内容,这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报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发电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特点及其集团公司的目标期望等因素,构建发电商报价预评估和后评估综合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报价评估的模型和定量分析。
1 构建报价评估指标体系原则和方法
1.1 具体原则
a.公平性,发电集团在区域内竞价上网的电厂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必须提供一个合理的评估平台,保证指标取值的标准客观公平,譬如可以把各竞价电厂某个具体的指标值的加权平均作为衡量的基准。
b.适用性,能适用所有处在同一区域市场内竞价上网的电厂,必须针对具体的市场环境特点,包括市场规则、电网结构、调度约束及其电厂地理位置等。
c.激励导向性,评估报价最终目标是激励电厂改善经营方式和提高竞价能力,指标的选取和取值标准应当有所侧重。
1.2 构建方法
根据建立指标体系框架结构[5],采用3层菜单式少指标的结构布局。顶层指标是评估的对象,这里主要是指电厂;2层是评估的内容,表示对评估对象纵向的层次分类;3层是报价内容下的主题分类,如图1所示。
2 报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评估对象是发电厂,由于报价包含报价前的竞价策略和报价后的风险损益评估,故该2层评估涵盖电厂报价预评估和后评估的内容。电厂报价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中标电量、电价和电费上,因此评估的主题分为电量、电价和电费。新提出的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2.2 指标选取
2.2.1 预评估报价指标选取
预评估指标在电厂报价前起到很好的激励导向性作用,必须构建一序列简明并且针对性较强,符合电厂最终收益期望和集团公司利润目标的指标。
2.2.1.1 中标电量完成率IBECRi
IBECRi反映了电厂在某次竞价中标电量好坏程度,可以取大于零的值。
式中 Wr为i电厂实际中标的电量;Wt为电厂理论上中标电量(可以通过具体的电网结构和公布竞价空间计算得到)。
2.2.1.2 中标电价接近出清率IBPAMRi
IBPAMRi反映了电厂中标电价接近市场出清的程度,其值越接近1表明i电厂中标电价越好。
式中 Pr为i电厂实际中标电价(可以分段求其加权平均);Pm为市场出清电价。
2.2.1.3 电费期望率IMCERi
a.市场出清电费期望率IMCERi,反映了以全市场出清价衡量i电厂获得电费的好坏程度,其值越接近1表明电厂获得的收益越好。
式中 Cr为i电厂实际获得的电费;Wt为电厂理论上中标电量;Pm为市场出清电价。
b.市场加权平均电费期望率IACERi,反应了以全市场平均电价衡量i电厂获得电费的好坏,其值大于1表明电厂能获得全市场的平均利润。
式中 Cr为i电厂实际获得的电费;Wt为电厂理论上中标电量;Pa为市场加权平均电价。
2.2.2 后评估报价指标选取
后评估是集团公司考核电厂最主要的依据,针对每个电厂的报价结果选取合适的指标。它必然和预评估指标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激励相容的关系,因此可以在预评估的基础上做相应的补充。
2.2.2.1 约束电量比ICERi
ICERi反映了电厂报价受电网结构约束的程度,其值大于0说明电厂所处的分区输出受阻,小于0说明输入受阻。
式中 Wnc为i电厂无约束的中标电量;Wc为有约束中标电量;Wd为电厂申报的电量。
2.2.2.2 中标电价提升率IBPIRi
IBPIRi反映了发电厂单位中标电量获得的利润大小。
式中 IBa为i电厂加权平均中标电价;Pc为电厂总平均成本折算电价。
2.3 指标体系定量分析
发电集团评估下属电厂竞价结果,通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针对某个代表性最强的指标来评估各个电厂之间的差异,也可以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全面反应电厂报价的高低。
2.3.1 单个指标评分
单指标评分的方法[6]包括主观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2类。
2.3.1.1 主观分析法
主观分析法用于确定指标等级和评分标准,通常采用专家或大众认可的事实,通过较少的技术分析,主要用于反应客观规律和期望水平,尤其常用于选取值域中的关键点。比如中标电价接近出清率这个指标,通常会认为达到0.8以上是好的。
2.3.1.2 数理方法[7]
a.系统化法。指首先找出指标取值区间,再根据各种原则确定阈值、划分区间。
b.区间估计法。一般假设指标处于各个预警状态区域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或其他分布,查表计算各区域的置信区间。
c.聚类法。聚类分析是根据各事物本身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差别较大的归为不同类。
以上2种单指标评分方法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条件下的指标评估。主观分析法属于经验性的分析,适用于在样本数据模糊条件下,操作简单,但评估标准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数理方法计算复杂,需要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适用于在样本数据和理论依据完备前提下,计算复杂,但评估的可靠性高。针对目前国内区域市场规则和特点,年度和月度竞价是主要的交易品种,并且电力市场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相关指标的样本数据较为缺乏,因此综合考虑当前区域电力市场和发电集团的运营情况和所处的阶段,采用主观分析的单指标评分方法。
2.3.2 多指标评分
多指标评分的方法很多[5],现举例适合分析发电厂报价的模糊综合评估法如下:
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主要解决多因素与评估集的模糊关系量化问题。
a.建立权重向量。为反应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指标分配一个重要的权重wi(i=1,2,…,m),满足:Wi≥1,具体权重分析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给出。
b.建立备择集向量。备择集向量是对评估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组成的集合,表示为V={v1,v2,…,vn},其中vi代表第i个评估结果。
c.指标模糊评估。建立评估对像对备择集V的隶属程度,设定第i指标评估时,对备择集V中第个元素的隶属程度为rij,最后建立模糊评估矩阵R,表示影响因素与评估对象间隶属关系的程度。
d.模糊综合评估。将各因素的权重向量W与模糊评估矩阵R相乘,得到相应的综合模糊评估指标向量B为
并对B向量进行归一化,然后得到某家电厂综合得分:
式中 m是电厂i评估指数;Ij={5,4,3,2,1}根据得到的电厂最终的综合得分,集团公司可按高低分值排序,分值越高说明某家电厂报价结果好。
模糊综合评价法把权重模糊化,采用更多的专家评估系统,例如借鉴了AHP这一公共认可的方法,完善了评估的理论依据,必然有利于评分的客观公正。
2.3.3 单指标和多指标评分比较
基于单指标评分带来的好处是发电集团可以集中精力考察电厂报价某一具体方面,这样可以使得电厂在以后报价过程中充分重视某个具体的内容,达到集团评估的目的。然而仅从单指标来评价某家电厂的报价结果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发电集团需要看到一个整体的评价结果,就必须应当采用综合指标的评价方法。
实际的发电报价评估应当定位于集团的运营管理上,如果试图改进某个环节,采用单指标是合适的;反之出于整体优化的考虑,多指标评分是客观有效的。为了全方位地考虑问题,文中将融合两者的评分方法。
2.3.4 预评估和后评估指标的融合评分
由于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预评估,其值为发电集团在竞价前下达的指标任务;后评估是针对每个电厂实际的指标值,这必然要涉及到2类指标融合评分的问题。
有效的方法是确定2类指标值的权重。预评估的指标权重既不能过高(否则将失去激励的作用)也不能过低(即形同虚设),因此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是集团公司必须审慎的问题。
蒙特卡罗方法[8]以对随机性问题进行仿真为其基本特性,具有很强的解决随机性问题的能力。为了提供一种有效的确定权重的方法,可以在竞价前对各类指标的结果进行随机性的模拟,得到序列模拟的均值,然后和设定的目标比例可以确定为权重,数学模型为
式中 ρi1、ρi2分别是预评估和后评估第i个指标的权重;Ii0是第i个预评估指标设定的目标;Iirand_ave是第i个指标的蒙特卡罗随机性模拟结果的均值。
由于国外电力市场报价分布具有超高斯的正态分布性,这里采用文献[9]提供的方法设定蒙特卡罗模拟的随机抽样分布,得到序列的模拟值。
3 算例分析
数据来源于某发电集团下属电厂在区域电力市场全年的报价结果。该集团在区域市场中拥有4家电厂,分别假定为A、B、C、D电厂。其中A、B、C电厂存在输出阻塞,D电厂同时存在输出和输入阻塞。
3.1 指标体系框图
根据上述分析构建电厂评估的指标体系框图如图3所示。
3.2 评估电厂报价
3.2.1 全年竞价后各指标完成情况
预评估中中标电量完成率、中标电价接近出清率、市场出清电费期望率和加权平均电费期望率由集团在竞价前下达的指标值。后评估指标值根据某发电集团在国内某区域电力市场的报价结果计算得到,具体结果见表1。
3.2.2 单指标评估
所选的单指标应该有很强的代表性,它应该能够涵盖多方的信息,并能体现影响竞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市场出清电费期望率这个指标融合了电量和电价的信息,并且和集团下达的利润目标挂钩,作为专项指标的评估是合适的。
图4为市场出清电费期望率分析图,表1为4个电厂全年完成指标情况,由图、表可见A电厂完成市场出清电费期望率这个指标最好,其次是D电厂和B电厂,C电厂没能完成集团下达的期望目标。
3.2.3 多项指标评估
采用模糊综合的评估方法,首先对预评估和后评估重复的指标设定权重,通过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性模拟的方法,根据式(2)可以得到预评估中4类指标的权重向量ρ={0.43,0.57;0.39,0.61;0.52,0.48;0.63,0.7},则4个电厂6个评估指标的最终数值如表2所示。
计算A电厂综合得分,采用层次分析法设定6个指标的权重为w={0.25,0.05,0.25,0.05,0.3,0.1},对应备择集V,由相关评估专家针对6项指标分别打分,得到相应的模糊评估矩阵为
然后,计算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指标向量B=W×R,并做归一化处理后,根据式(1)计算得到A电厂的综合得分为4.325。同理,可以得到其他电厂B、C、D的综合得分分别为3.794、2.973、4.129。
A电厂的综合得分最高,原因在于其6个指标完成的效果最佳,C电厂的分值最低,主要是在中标电价接近市场出清和加权市场电费期望率这2个关键性指标完成的效果最差。可见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完备的、有效的,能够很好地评估电厂报价程度,并且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对于得分高的电厂可以为集团奖励分配提供依据,而对于得分较低的通过指标的量化分析可为电厂以后的报价设定目标。
5 结论
电厂报价评估是发电集团当前面临新的课题,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并且有效激励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发电集团运营管理所必需的有力工具。结合发电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特点及其集团公司的目标期望等因素,提出了构建发电商报价预评估和后评估综合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报价评估的模型和定量分析。实际的算例采用单指标和多指标的评分方法,更加全面反映报价评估的力度,并体现思维的完整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完备有效的。
摘要:综合分析了报价评估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发电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特点及其集团公司的目标期望等因素,提出了构建发电商报价预评估和后评估综合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报价评估定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按照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主题构建预评估和后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的方法。两者的评估对象为电厂,评估内容为电量、电价和电费。预评估主题的指标选取中标电量完成率、中标电价接近率和电费期望率,后评估指标增加约束电量比和中标电价提升率。在2类评估指标中引入蒙特卡罗随机模拟的方法确定权重。
关键词:竞价上网,报价评估,指标体系,蒙特卡罗随机模拟
参考文献
[1]周概容.统计学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2]YANG Jian,JORDAN G.System dynamic index for market powermitigation in the restructuring electricity industry[C]∥IEEE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Seattle,USA:[s.n.],2000:2217-2222.
[3]周明磊.电力市场监管指标的研究[J].浙江电力,2003(5):12-15.ZHOU Minglei.Research on surveillance of electricity market[J].Zhejiang Electric Power,2003(5):12-15.
[4]夏清,黎灿兵,江健健,等.国外电力市场的监管方法、指标与手段[J].电网技术,2003,27(3):1-4.XIA Qing,LI Canbing,JIANG Jianjian,et al.Electricity marketsurveillance summary[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3,27(3):1-4.
[5]刘敦楠,陈雪青,何光宇,等.电力市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理和构建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3):2-8.LIU Dunnan,CHEN Xueqing,HE Guangyu,et al.General principleand constitution process of evaluating indices system forelectricity market[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3):2-8.
[6]刘敦楠,李瑞庆.电力市场监管指标及市场评估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9):16-21.LIU Dunnan,LI Ruiqing.Surveillance indices and evaluatingsystem of electricity market[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9):16-21.
[7]赵腈,康重庆,胡左浩,等.电力市场效用指标及其决策模型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0):49-53.ZHAO Jing,KANG Chongqing,HU Zuohao,et al.Reasearch onutility risk index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lectricity market trademodel[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0):49-53.
[8]张集,张粒子,于亮.电力市场的市场力分层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6):123-128.ZHANG Ji,ZHANG Lizi,YU Liang.Layered index system forevaluating the market power in electricity market[J].Proceedingsof the CSEE,2006,26(6):123-128.
[9]徐钟济.蒙特卡罗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绿色电力电厂 篇5
在电力市场体制下,目前火力发电厂的报价方法主要是按照发电成本报价,通过实时采集与发电成本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凝汽器真空,循环水温度、给水温度、煤流量等,分析计算确定机组的运行工况与发电成本的关系,预测未来1天的成本趋势。参与市场竞价的发电公司根据所预测的成本信息制定第2天的上网报价计划。但是,由于未来1天机组各个时段的出力需要参与市场竞价后才能确定,即机组第2天的运行工况在报价时是未知的,因此,准确预测机组第2天分时发电成本是不现实的。同时作为宝钢的自备电厂,其发电的计划跟公司的生产物流系统紧密相连,仅仅考虑成本报价,也将会造成利润空间的浪费。为此,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机组发电成本和市场电价以及宝钢生产负荷变化的发电与报价优化策略。
1 宝钢电厂介绍
宝钢电厂是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备电厂,其职责主要是按自发、自用、自平衡原则,负责公司安全、经济发用电。宝钢电厂的装机容量是1 1 9 5 M W,包括3台350MW热电机组(1~3号机)和1台145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简称热电装置或C C P或0号机),其中1~3号机采用动力煤与煤气混烧的方式,0号机可以单烧煤气。宝钢煤气分为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是宝钢厂炼铁和炼钢产生的废气,这些气体经过高炉煤气柜和转炉煤气柜回收后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然后供给电厂使用。按照这种方式,电厂1h可以混烧1 100km3/h煤气,相当于122t标准煤产生的热量。按照成本报价的方法,宝钢电厂的出口电价为0.2~0.3元/度。
2 成本分析
2.1 机组发电成本
发电机组的总成本可以表示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因为电力市场中一般分时段进行报价,因此要对发电成本进行分时段计算。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将固定成本分摊到每个小时得到平均固定成本,用C a f表示,与机组出力相关的可变成本可以通过运行燃料耗量及燃料价格计算得到。实际应用中机组的耗量特性曲线一般可以用二次函数拟合,若以B表示燃料单价,则对应输出功率为q时的可变成本Cq v为:
式中,a,b,c为运行耗量参数。
未来1天的运行耗量特性参数可以根据最新的负荷-煤耗关系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结果适时更新。为进一步提高精确度,我们还可以利用各个运行耗量特性阐述的近期历史值,通过回归分析、小波分析或神经网络等方法对未来一天的特性参数进行预测分析。
因为宝钢的机组采用动力煤与高炉煤气混烧的方式,混合的比例不同,则燃料单价B将也不同,因此燃料单价也将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高炉煤气的热值为740~840kcal/Nm,焦炉煤气的热值为4 400~4600kcal/Nm,转炉煤气的热值为1500~2000kcal/Nm,1kg标准煤的热值为7 000kcal/Nm,假如标准煤: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1:1:1:1,则这几种燃料混合产生的热值为:
这些热值约相当于2kg标准煤的热值,由于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是宝钢炼铁炼钢产生的副产品,这些煤气的成本我们将其归入炼铁炼钢的能耗,在宝钢电厂计算燃料单价时我们将不再重复将其归入成本。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标准煤: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1:1:1:1时,成本为B1/2(B1为1kg标煤的单价)。因此当标准煤: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n1:n2:n3:n4时,燃料单价为:
若机组输出功率q随时间t变化,则一个时段(设起始时间为:t0)的机组可变成本Ct为:
2.2 机组停复役成本
由于电力市场中电价时刻在变化,当市场电价已经低于机组运行的边际成本时,则机组可能选择停机。停机会产生一定的停机成本D,一般可以近似为一个常数。当机组停机后经过一段时间需要重新启动时要额外消耗一定的燃料,产生启动成本。锅炉停止向汽机供气可以有2种方式:熄火停炉和压火运行方式。采用熄火方式机组的启动成本S为:
式中,τ为锅炉冷却时间常数;K0为汽机的启动成本;K1为锅炉完全冷却后的启动成本;tT j为停机时间。
锅炉压火运行时,机组的启动成本S可表示为:
式中,K2是锅炉压火运行时单位时间的煤耗成本。
根据钢铁企业生产的特点,宝钢电厂机组除了发送电之外,主要还要考虑煤气平衡情况,因此机组在市场电价低于机组运行的边际成本时,机组也不可能停机,只有在机组检修或者机组异常才会停机。因此我们在竞价模型建立时将其作为固定成本考虑,即S为常数。
3 发电与报价优化模型
宝钢4台机组的运行状况和能耗特性不同,我们可以将各个机组分开独自分析以简化模型。在此以1个交易日为调度周期,将之分为2 4个时段,假定t时段的市场电价为pt,旋转备用容量价格为rt,机组的输出功率为qt,可变成本为Ct,时段平均固定成本为Caf,并设机组的停机成本为D,启动成本为S,最大输出功率为qmax,则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单台机组经济调度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式中,G为单台机组在交易日的发电利润;ut为0/1变量,代表机组在t时段的运行状态,0表示停机,1表示开机。如果ut-1=0且ut=1时则产生停机费用;如果ut-1=0且ut=1时则产生启动费用。
由于宝钢电厂的机组按自发、自用、自平衡原则来发电,所以只是在安排年修时才会产生停机启动费用,在正常交易日不考虑停机启动费用。因此上式可以简化为:
在机组实际运行中,目标函数必须满足以下各项约束条件(输出功率的单位取M W):
(1)机组输出功率的上下限约束:
qm i n和qm a x分别表示发电机组功率的上、下限。
(2)机组最少开机时间和最少停机时间约束:
式中,Utt-1和Dtt-1分别为发电机组在时段t-1已连续开机的时间和已连续停机的时间;min Ut和min Dt分别为发电机组最少开机时间和最少停机时间,h。由于有了这项约束,机组不能频繁启停,此约束可作为计算最优出力后的验证条件。
(3)机组运行时输出功率的变化速率约束:
式中,Rd和Ru分别为机组的输出功率所允许的最大下降速度和最大上升速度,MW/h;Δt取1h。
(4)机组启停机时输出功率的变化速率约束:
在机组启动过程中,
在机组停机过程中,
式中,Kd和Ku分别为机组停机时输出功率所允许的最大下降速度和在启动时输出功率所允许的最大上升速度,MW/h;Δt取1h。因不考虑频繁启停,此约束可作为计算最优出力后的验证条件。
4 机组最佳出力确定
发电公司通常是将交易日的上网电价和机组出力制成分时段计划上报的,因此有必要将机组的输出功率作离散化处理。当机组的输出功率在t时段需要从时段初的qt b变到时段末qt e时,为了尽快使机组出力保持平衡,假定总是以最大爬坡速度R(出力上升时取Ru,出力下降时取-Rd)向目标出力qte调整,采用积分取平均值的方法可求得t时段内平均出力qt a为:
根据机组约束条件可得到t时段的边界平均出力qta0和qta1:
将时段内平均出力qt a替代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单台机组经济调度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简化式中qt,并去掉式中与机组出力无关的项(如固定成本),可导出求t时段机组最佳输出功率的目标函数:
根据运行耗量特性参数a的值可分2种情况进行分析:
(1)当a>0时,目标函数是向上凸的二次曲线,存在极大值,由d G(qta)/dqta可得到当市场电价为pt,旋转备用容量价格为rt时,机组最佳输出功率为:
(2)当a≤0时,此时目标函数为向下凸的二次曲线或一次直线,其最大值一定处在曲线端点处。若G(qta0)>G(qta1),则qta=qta0,qte=max[qmin,qtb-Rd];否则,取qta=qta1,qte=min[qmax,qtb+Ru]。
5 结论
上述分析过程考虑了多种形式的耗量特性曲线,具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发电机组应该以上述过程所求得的qt e为目标迅速调整输出功率,此时,机组的发电利润将最大。根据宝钢电厂的自发、自用、自平衡的实际情况,我们只需计算出发电成本和发电量数据,而发电机的启停费用我们可以简化计算。至此,我们就可以根据发电成本和输出功率参与市场竞价和报价的优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骆济寿,张川.电力系统优化运行[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2]黄春雷,梅亚东.电厂上网电价制定的理论与方法[J]
[3]SNYDER W L,POWELL H D,RAYBURN J C.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unit commitment[J].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1987,2(2):339-350
[4]韩学山,柳焯.考虑发电机组输出功率速度限制的最优机组组合[J].电网技术,1994,18(6):11-16
绿色电力电厂 篇6
澧县生物质发电厂总投资4亿元, 总规模为三炉二机, 日处理能力1350吨, 此次并网发电的一期工程年设计发电总量为2亿度, 可满足澧县及周边县市40万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尤为突出的是, 该项目的投运, 将大大减少堆弃废弃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生物质直燃发电是将农林废弃物原料进行简单加工之后, 输送至生物质发电锅炉, 经充分燃烧后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的高新技术。燃烧后产生的灰粉可加工成钾肥返田, 完全是变废为宝的生态经济。 (科技日报)
划”, 预计在3年内完成1万种微生物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构建, 并以此为核心开展一系列基因组水平上的探索和研究。
浅析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优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很多领域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电力领域也不例外。但是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的效率以及安全性, 同时也能够保证电厂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不过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自动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这就导致出现很多问题, 需要相关人员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正常运行, 这也是整个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况
所谓电力系统指的是发电厂通过使用变压器等配电设备把自然能源转化成电能, 并输送到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 进而实现对电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调节和保护自动化, 实现电能稳定运行的目的, 同时也能够保证电力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及精确地采集到电力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
电力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实时精准地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 同时实现有效分类, 综合调节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环节, 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效率, 减少了故障损失率, 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2.1变电站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 变电站起到配电和中转的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实现调节和分配电能, 起到传输电能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多, 这提高了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要求, 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十分关键。变电站也积极地调整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 并融入了微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 提高了变电站的传输速度以及输电质量。
2.2配电网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变电器、电缆等设备, 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实现通过智能软件从数据库中获取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 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 进而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过去传统的配电网主要依靠的是人工方法实现对电网的控制, 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效率也不高, 而且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使得整个电网都能够稳定运转, 并提高了电能的分配效果, 满足了配电网自动化的具体要求。
2.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到今天, 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同时也增加了监控系统的准确性。随着用电量的逐渐增加, 该自动化系统对于实现实时监控以及采集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 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电网。
3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
3.1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微波中继技术
微波中继技术是专用于通信干线采用的主要方式, 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和对电网运行中重要信息的传输, 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对中继站及微波中继通信干线的设置, 达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监测, 以免发生危害电力系统的通信网中断事故。
3.2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以太网远程技术
以太网远程技术是通过高效率运行光纤通道来进行系统自动化的维护工作, 其中的光纤通道是由安装以及使用光纤收发器和以太网卡组成的, 以太网远程技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维护起到了关键作用。网络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网络连接可以进行点对点连接是以太网远程技术的几大优点。
3.3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电话拨号远程技术
电话拨号远程方式是在维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工作中被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措施, 需要依赖于电话拨号的远程技术, 它在电力系统远程维护工作的优点是节约和便捷, 缺点则是速度慢, 因此需要我们把电话拨号远程技术节约和便捷的优点和其它维护技术方式速度快的优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4发电厂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4.1科学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了自动化系统的推进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生产技术得到了简化, 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电力控制设备上使用自动化技术, 增加了信息量的处理速度, 并且综合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受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改变, 实现了无人化管理, 从复杂繁琐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先进、有层次的管理模式。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整了市场资源结构, 改变了电力市场的竞争模式,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扩大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能力, 使得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4.2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电力生产、传输等功能。当前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化以及如何增强电力设备的自动化。由于当前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电力设备生产和改进都存在着很大差别, 所以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 必须根据具体的生产需要以及当前的生产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改进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改进基础设备的同时应该考虑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要求, 这样才能保证优化后的电力设备自动化系统是适合企业发展的。
4.3群众认同
人是组成社会的主体, 当前的大社会生产背景下,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优化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这个工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由社会上各个群体的协同合作来实现。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宣传, 增强人民群众对自动化技术的了解, 并认识到自动化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同时, 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培养专业的电力方面人才, 并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 不断改革和创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促进自动化技术的稳定发展。同时电力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 就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这也是推动自动化技术改革的基本动力。
5结束语
总而言之, 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电能, 所以必须不断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但是和国外的相关技术相比, 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 距离高效、快速的发展阶段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所以电力人员应该根据我国当前的电力发展情况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生产能力, 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小飞, 万俊, 席世友, 等.对计算机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有机结合的分析和探讨[J].科技展望, 2014 (17) :106.
[2]肖云峰, 刘立英.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1 (12) .
[3]韩旭科.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J].科技与生活, 2011 (20) :120.
[4]林远福.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商品与质量 (建筑与发展) , 2014 (8) :86.
[5]吴永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6) .
【绿色电力电厂】推荐阅读:
绿色电力01-09
绿色电力发展之路07-10
绿色电子与电力系统10-26
绿色电力社会实践报告08-19
发电厂电力检修管理09-18
发电厂电力设备检修11-10
风电厂电力设备数据库12-30
电力电厂秋季安全大检查个人总结心得体会09-14
发电厂电力设备检修现状及优化策略论文06-06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天津大港电厂实习报告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