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辣椒与湖南人(精选8篇)
湖南辣椒与湖南人 篇1
如果说湖南保卫局构建了湖南警政的基本框架的话,那么湖南巡警道署的设立则标志近代湖南警政的正式确立。
一、设立巡警道署
1908年 ,湖南设立巡警道署 ,最高首脑为“湖南巡警道”,正四品官,是为湖南警政有专官之始;改警务总局为湖南警务公所,作为全省警务的执行机构。
警务公所作为巡警道的办事机构,设总监1人,归巡警道直接管辖。按照清政府颁发的《巡警道官制并分课办事细则》的规定,在公所内分设4课(后改为科),每课设正副课长各1人,课员3至4人。这四课是:(1)总务。系警务公所的综合部门,负责承办机要、议订章程、考核属员、分配官警、编存文牍、收发经费、统计报告及巡警学堂各事项。 (2)行政。属于业务部门,掌管行政警察、高等警察、国际警察事务,负责整饬风俗、保护治安、调查户籍,稽核道路工程及消防警察各事项。 (3)司法。掌管司法警察,负责预审,探访、督捕、拘押及处理违警各事项。 (4)卫生。掌管卫生警察,负责清道、防疫、检查食物、屠宰、考验医务医科及官立医院各事。公所外设东、南、西、北、外南、外北及水陆洲等7个警务区,每区设区长1人,区巡官1人,书记1人,守卫兵6名,设27个警务段,共有警务人员1071人[1]。
二、规范建警经费
经费的岁入、岁出是警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体现,经费的收入反映了警察筹资的手段, 经费的支出则反映了警察活动的具体内容。光绪末至宣统初,警务公所建警经费主要来源于善后局移送和各署局缴解。移送各款包括薪水、饷项、房租、伙食、消防费、教练费、体操衣服、辛工、奖恤费、节奖、印刷费、清查街市公所经费及各处开办经费等。缴解各款包括税契、船捐、车捐、屠捐、戏捐、罚款 、官款生息 、地租、照费 、缴款等。1908年移送合计银62536两 ,缴解合计银17328两 ,入款总计银79864两。1909年移送合计银87287两,缴解合计银25204两,入款总计银112492两[2]。可见,警务公所岁入经费中约五分之四来自善后局移送,约五分之一来自各局缴解,且移送各款和缴解各款逐年增加。再看岁出情况,光绪末宣统初岁出经费主要用于薪水、饷项、辛工、租佃、津贴、节奖、伙食、体操衣服、奖恤费、卫生费、消防费、教练费、邮电费、书报费、赈恤费、建筑费、修理费、刷印费、清理街市经费、各处开办经费、水警费及各项杂支等项。1908年警务公所岁出总计银77305两,其中18280两用于薪水,28793两用于饷项,3733两用于水警建设。1909年警务公所岁出总计银108330两, 其中19383两用于薪水 发放 ,37130两用于饷项 ,9313两用于水警建设 [3]。可见 ,薪水、饷项及水警费所占比例最大, 经费的可支出数将直接关系到警察队伍的建设,影响警察的办警积极性;1908年和1909年的经费收入均大于支出,警务公所岁入资金可以满足所需,经费问题尚未阻碍警政事业的发展。至1911年,警务公所预算收入总计银112492两,预算支出总计银168566两[4]。由此可知,其预算支出总数远远大于预算收入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警察事务日渐繁琐,警察费用日渐增加,经费问题日渐凸显。
三、明确警察职权
(一 )交通管理。巡警道署、警务公所设立后 ,便加强对道路安全、道路通行的管理。巡警道得知长沙南门外红山头至猴子石豹子岭沿河一带,因修路须炸山时,便令水陆巡警分局告知来往人船,“自本月十八日起, 铁路公司在南门外红山头猴子石豹子岭沿河一带,石山开炸,每日自午后一句钟起二句钟止,定为开炸时间,届时凡有轮船民船及往来行人,暂行停止,必俟两句钟后,方可行驶经过”[5]。是为道路安全之管理。当巡警道署查到长沙街道因菜担摆放而变得异常拥挤后, 巡警道赖承裕拟提议案:“在城内空地设市场,专作菜担陈列之所,并拟在羊风拐角贡院墙外先设一所,作为模范菜市场。”[6]在菜市场未竣工前,警务公所一面分饬各区段巡警,视情形随时指导;一面告示大家,在菜市场建好之前,各街市菜担仍照旧摆放,但在街道狭窄之处,不准任意横放,在街道稍宽敞之地,也应分列两旁。是为道路通行之管理。
(二 )公共场所管理。清朝末年,公共娱乐场所五花八门,主要有戏园、妓院、茶楼酒肆、客栈等,这些地方人员混杂,最易生事。因此,对官方当局来说,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至关重要。戏园,通俗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其不文明内容对人心世道大有危害,为此警务公所告知各戏园,今后演戏务必选取文明故事,违者一经查出将从严惩办。妓院,即娼妓、乐户活动的场所,伤风败俗之事多由此起。湖南乐户散居各地,难以稽查,警务公所规定:“堂班窑班人等,有一定处所,就应将堂名、人数各项详细呈报该管区,以便稽查、保卫,如匿不呈报,则属于秘密卖淫,应照例严禁、驱逐。”[7]茶楼酒肆,往来人多,良莠不齐,有的行踪诡秘,喜欢窥探他人,有的造谣生事,说话肆无忌惮。警务公所规定:“凡楼肆主人及帮伙,如遇有行踪诡秘、造谣滋事等一切形迹可疑之人,已经入座的应当留心察看、托故辞谢,如抗不遵行,应报告本段巡警,商量解散带区。”[8]客栈,客人混杂,为加强管理,警务公所饬令各区官督率各段巡官每天调查段内客栈住客情况,并将其内容明确填写到循环号簿内,不得虚报。
总之,清末湖南警政建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907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号令在全国各地设警察机构,湖南因此设巡警道署、警务公所,警政建设工作在湖南继续展开并不断发展。然而与近代西方警政相比,湖南这一时期的警政在警察法规的制定、专业警察的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备。
湖南辣椒与湖南人 篇2
最近看了一本书《湖南人与现代中国》。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网上的书榜将一本叫作《天国之秋》排在前列,查询《天国之秋》的时候,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因为我是湖南人,所以对这本书的兴趣油然而生!加之,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国人有关研究湖南、湖南人的书,让我更加迫切的一睹为快。
看这本书,让我有机会知道一代又一代理论上的先哲们、一个又一个行动上的先驱们为了湖南崛起于中国、为了中国崛起于世界所进行的不懈探索和艰辛努力。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王夫之,为清末近代以来一批湖南的仁人志士拨乱反正提供了传统儒家哲学理论上的指导,被各种解构,被赋予多样的现实意义,为他们所用。王夫之排满的传统卫道士形象,逐渐成为饱受帝国主义欺压和满清腐朽统治的汉民族主义人士的精神祖宗。这些湖南人好不容易才发掘他,越发掘越觉得王夫之精神之万丈光芒!照耀着改良人士和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不绝于世。为什么格外珍惜王夫之?除了自跟湖南产生过联系的屈原以来,能够为人道的湖南人寥寥几人,周敦颐和王夫之。毕竟,楚,南蛮之地;楚人,未开化之族群。他们好不容易找到王夫之,就必须格外的珍惜他,以摆脱湘人愚昧保守的形象。宣传王夫之,就是意味着突出湖南人。
湘军时代。直到清后期,时代给了湖南人登上历史舞台施展表演的机会,“扎硬寨”、“打死战”的曾国藩把握住了机会,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让湖南人声名鹊起,湘人在那个时代代表着坚毅、勇猛,让后世的湖南人自豪、骄傲。是曾国藩在安庆的军营中,研读王夫之的著作,在书中找寻落寞时抚慰心灵的良方。是曾国藩敢冒王夫之著作排满字句之不韪,下令刊印船山遗书。镇压太平天国既是他人生最大功绩,也是最为汉族主义分子所诟病。除了用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曾国藩,19世纪70、80年代,还有郭嵩焘这类受过西方文化熏陶洗礼的湖南人代表,他们首倡教育,即以中国传统教育为道德基础,融入西式教育实用主义。因为,传统的四书五经学习逐渐变成应付科举、求得功名,理论上的虚已经不能应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之乎者也”在“坚船利炮”面前不值一提!他们追求的不止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希望西式教育能够改良湖南人的基因,如果有机会进而改变整个中国。可是,在那个整体都排外仇洋的清末,郭嵩焘能自保已实属不易,不敢苛求被接纳、被传播、被称道。但是,郭嵩焘创办的思贤讲舍和禁烟公社成为启迪维新人士的开端,为后面的维新运动打下基础。
维新时代。最让我改变认识的是谭嗣同,以前历史课本中将他描述成一名勇士和烈士。没有想到是,他在维新运动前就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在湖南办时务学堂、南学会,也是想以教育启人心智,影响了一批湖南后起之秀。谭嗣同的哲学造诣(道不离器等受刘人熙等人影响,溯源于王夫之,他对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的猛烈抨击(维护满族统治而屠杀太平天国汉族)与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发起维新运动有矛盾之处。他关于王夫之“道不离器”学说的阐述和理解,指导着他用流血这个“器”来宣扬他改变社会的“道”,用短暂的一生来实现自己的信念。
革命时代。涌现的人物太多,诸如黄兴、蔡锷、杨毓麟、毛泽东等。黄兴起义屡败屡战,最终成为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蔡锷在云南首倡护国运动,成为一面革命旗帜;杨毓麟是个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革命激进的一面,也有传统保守的一面;他们三位是挚友,受梁启超和谭嗣同创办的时务学堂、南学会等影响较深。毛泽东青年时代常常在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演讲,接触新思想。青年时代受影响最深的老师是杨昌济,他深究王夫之之思想,融合西方哲学家之思想,提出唯心主义之学说,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深以为然,创办新民学会(后期演变为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和自修大学。只是没想到的是毛泽东曾经宣扬过湖南独立,湖南自治。
从郭嵩焘的思贤讲舍到谭嗣同的时务学堂再到刘人熙的船山学社,最后到毛泽东的自修大学。尽管名称一再改变,传播的学说也不断演进,但是他们传承的一直是王夫之的精神,即追求独立、改变世界的精神。这是个从火苗燃烧成火焰再迸发为火山的历史过程,湖南精神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可以燃烧世界。
湖南辣椒与湖南人 篇3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湖南联通总经理刘桂清分别在签约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湖南联通副总经理黄英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王柯敏说,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就意味着较之国家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要提早30年实现,任务无疑是艰巨的,时间无疑是紧迫的。正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信息化的引领和强力助推,这也是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原因所在。王柯敏表示,此次湖南省教育厅与湖南联通牵手达成战略合作,就是湖南省探索教育信息化“政企联动、合作共赢”创新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在湖南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必将带来让人期盼的创新动力,也将翻开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新的篇章。
湖南辣椒与湖南人 篇4
关键词: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创新,《花儿与少年》
湖南卫视一直以来都被冠以电视娱乐节目领头羊的称号, 成为其他省级卫视首要的竞争目标。最近热播的《花儿与少年》是中国首档“明星姐弟自助远行真人秀”, 本节目由郑佩佩、张凯丽、许晴、刘涛和李菲儿五位家喻户晓的女明星和张翰和华晨宇两位男偶像共同组成他们的“穷游”团队, 开始他们的欧洲之旅。
一、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创新实践
湖南卫视紧跟观众心理所需进行创新实践, 一系列户外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花儿与少年》实现了娱乐节目由室内转向室外的飞跃的同时, 又实现了娱乐节目从国内到国外的地域跨越, 开辟了国外取景拍摄的先河, 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镜头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大众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1. 节目内容独具匠心
媒介在节目生产与传播活动中必须做到“内容为王”。“娱乐”的内容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内容出新才会博得观众眼球, 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花儿与少年》内容的出新引起观众的好奇和关注。七名互不熟悉、性格迥异、具有不同年龄层的嘉宾组成旅行团队, 在资金限制的情况下, 如何克服困难“穷游”成功?在旅途中的过程中, 七位明星除了要面临陌生的环境、语言交流的障碍, 还要始终保持一个团队, 彼此相互适应, 相互磨合, 由开始的陌生甚至出现冲突到后来的融合与化解, 共同处理问题和迎接挑战。这也是现代生活独自为林的真实写照, 正是“穷游”将他们集结在一起, 患难见真情, 饱览美景的同时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谊。
2. 节目形式推陈出新
电视节目的内容是整个节目的“灵魂”所在, 各类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是为节目内容裁剪的缤纷“嫁衣”, 节目形式的推陈出新不仅能为节目内容增色, 还是在细节上决定了该节目是否受到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因此, 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加大了对电视娱乐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的力度。《花儿与少年》节目录制地点创新体现在全部在境外完成。五位“花儿”和两位“少年”在没有助理和经纪人的协助下单独出行, 首先对他们的自理能力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褪去明星光环真实还原他们生活的状态。在取景方面摄制组也独具匠心, 风景秀丽、民俗风情独特的地方取景, 给观众赏心悦目之感, 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录制节目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和不可预知的困难, 摄制组采取全程跟拍, 第一时间捕捉真实状态和明星生活的点滴, 力求真实, 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二、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创新启示
电视节目的创新一直是各大省级卫视关注的焦点, 也是他们互相比拼胜利的重要砝码。湖南卫视一直提倡保护创新、服务创新、鼓励创新、激励创新, “创新”是湖南卫视出奇制胜的有力武器。
1. 受众研究与时俱进
电视受众作为传播行为的接受者, 是电视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取得的较高收视和引起的强烈反响离不开对受众心理的把握与研究。湖南卫视在开播前就利用新媒体进行预热, 同时形成各种话题在网络进行宣传, 随着节目的进程, 还通过明星微博、节目微直播等形式与观众进行积极互动, 效果甚佳。“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们, 受众的需求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在受众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 电视娱乐节目对于受众需求的研究也应该是“与时俱进”, 不断捕捉受众的心理变化, 创作出富有时代感的好作品。
2. 创新目标合理转变
电视媒体改革转型后的经济需求使得不断追求经济效益成为电视人的首要目标, 繁重的经济压力促使电视台以节目收视率为第一指标。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自然就将是否能直接提高收视率作为衡量节目创新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以往的电视娱乐节目创新注重短暂的收视率的提高, 忽视了电视品牌发展与收视率提高的可持续性。湖南卫视拥有电视节目创新循环系统, 将节目创新转变成一个综合的、动态的管理过程。节目创新目标由于片面追求收视率转变为提高电视台整体发展的综合实力, 无论是目标受众的研究、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直至后期的效果评估等一系列的环节都以提升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创新目标的转变标志着今后创新管理体制的优劣和电视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 将成为衡量一个电视台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只有将娱乐节目创新上升到这两个方面的高度, 才能保证娱乐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湖湘文化与湖南崛起 篇5
一、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但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有着自身特有的特征和风貌。通过考察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容, 将其基本精神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 经世致用的务实追求
学习为了什么?为了学以致用。这是古人的千年之训, 但把这个思想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湖湘文化。在湖湘文化形成的初期, 即北宋时期的湖湘理学时期, 经世致用思想就已经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主导性特质。从形成初期的体用结合、注重力行到王夫之提倡的“知行合一”、崇尚务实之风的过程可见: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过程是湖湘文化整体演进的一条基准线。这条基准线不仅在体系上、逻辑上、理论上将湖湘千年文化联为一体。而且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积累、衍生、发展成为一种积极的价值行为规范, 为湖湘人士积极治学入世, 施展雄心抱负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
湖湘士人的忧患意识, 远承《易经》“作《易》者其有忧患”的思想, 近受《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影响。左宗棠作此联时虽已中举, 但仍是布衣, 靠舌耕谋生, 并不拿朝廷一分俸禄, 而这个布衣的胸襟中, 装的是天下、社稷、苍生, 其思想境界便因此而升华。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的精神》一书中指出:“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 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和赞赏。在这种文化的积淀和弘扬下, 湖南政治家纷纷出现在不同时期, 为拯救民族、振兴民族作出了非凡贡献, 被世人所称道。
3.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湖南三面环山, 北临洞庭湖,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湖湘大地素来民风强悍, 人们以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见称, 故而又常用“石头”“骡子”“辣椒”来比喻湖南人的性格, 这是不无道理的, 这正是湖湘文化中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精神的体现。我们知道, 事业越大, 成功的障碍就越多, 能不能坚持下去, 常常成为最后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百折不挠的湖南人, 因此易于成为大事业的最后成功者。
4. 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
湖湘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不但能集省内各少数民族文化精华, 以及道、佛教和儒家思想文化于一体, 而且还善于学习和创新, 冲淡了湖湘文化的保守性, 增进了它的先进性。杨毓麟在《新湖南》中将这种精神称之为“特别独立之根性”。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称湖南人“抑亦风气自创, 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这种特立独行就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周敦颐创建理学, 开“三教合流”之先;南宋岳麓书院“朱张会讲”, 开自由讲学之先河;魏源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第一个提出把人才送到国外去培养;杨昌济倡导“合东西洋文明一炉而冶之。”可以说, 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湖湘学派也不可能在众多学派中脱颖而出。
二、湖湘文化与湖南崛起
在当代社会, 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更为密切。在某种意义上说,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 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 在竞争中就要落后, 就会被淘汰。昔日辉煌的湖湘文化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中的湖南崛起不无借鉴作用。
1. 获取成功的核心力量是目标信念
百余年间, 中国的团队可谓风起云涌, 大部分的团队都没有成事, 湖南的三个团队皆成就了大事业。它们的诀窍在哪里?依我看, 团体有没有一个高远的信念, 应是其诀窍之一。湘军主帅曾国藩打出的旗号是“慰孔孟人伦之隐痛”, 华兴会的口号是“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新民学会的目标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团队的核心力量, 现在又被称为团队文化力, 它对团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纽带、辐射等作用。能够担起如此重大功能的文化力, 必定源于信念的高远, 否则这个力量不可能强大, 也就无力承担重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 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立身的最基本观念和最重要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三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关键时候就会退缩;处理党和人民的利益与个人利益问题时, 取舍就会发生偏差;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 标准就会降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要获得成功, 就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让他们始终信仰马列主义的真理性、共产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 精英团队是成就事业的牢固根基
这个团队, 既要有能引领前进的领头人, 又要有精诚团结的合作人。我们先来看湘军、华兴会、新民学会三个成功团队的领袖曾国藩、黄兴、毛泽东, 毫无疑问是他们所处时代中, 整个中国最为卓越的人物。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最卓越的人物, 才有可能将湖南的团队带进国家大舞台。湖湘文化哺育湖湘大地上千年, 但长期来, 湖南这块土地默默无闻。湖南大出风头, 也只是近百余年来的事。考察这段历史, 让人强烈地感受到, 它其实就是一群处于弱势地位而又不认命的湖湘精英, 依靠抱团结队拼搏而取得成功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湖湘文化史, 实际上就是团队文化史。只有把一个个单薄力量团结起来, 才能成为一股大力量。当前有少数党员干部是游兵散勇型, “单打鼓独划船”, 没有团队意识, 工作上形不成合力。为此, 我们提倡在人民内部和同志之间少些斗争哲学, 多些中庸之道, 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使干部少受“内耗”争斗的纠缠, 把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集中于工作和事业上;要坚决治慵、治懒、治散, 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实干型团队、创新型团队、为民型团队、清廉型团队。
3. 创造辉煌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
考查近代湖湘文化史, 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大型现代化企业在中国成批兴建的时候, 湖南与此机遇擦肩而过, 从而造成社会发展滞后的遗憾。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二三十年里, 乘湘军成功的长风, 湖南人得以在政治、军事、文化、外交上全面施展自己的才干。那时, 湖南生机蓬勃, 百废俱兴, 成为国内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之一。但是, 湖南在大型企业的兴建上, 则明显地落后。细细追究起来, 受湖湘心性之学影响, 湖南士人普遍重视人类社会秩序的整合之术, 而将工商实业等看作末技。湖南留学生虽多, 但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留东洋而不是留西洋。留东洋者多学军事、法律、师范、宪政等学科, 只有留西洋的才大多学数学科技。受此影响, 近代湖南经济发展滞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 我们要以发展为主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湖南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我们要用湖湘文化培育和锻造经济湘军、产业湘军, 特别要锻造一批大批立志高远、视野开阔、坚忍执着的产业湘军领军人物——企业家。唯如此, 才能够使湖南的经济振兴、产业振兴, 在新一轮竞争中重创湖湘辉煌。
4. 中部崛起的动力保障是与时俱进
一种文化只有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锤炼、推敲、传承、丰富、发展才能保持其持久的魅力、才能发挥出其当代价值。当然, 湖湘文化也有着历史的局限性, 如重农抑商、保守封闭、独断专制、易走极端;还比如重性理, 夸大人的力量与人的意志的力量, 忽视制度及法规建设等。近百年来, 湖湘文化正是在这样一种自我的解构与扬弃中不断发展的。早期湖湘学派在创立湖湘文化的过程中, 比较好地解决了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他学派的关系, 表现出兼收并蓄、自创新路。到近代, 湖湘文化之所以能够再度辉煌, 重要的原因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改革发展的大潮中,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 接受挑战。当前我们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湖南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发展、丰富湖湘文化。具体来看, 当前湖南要实现中部崛起, 必须要正确把握湖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必须与时俱进, 突出战略重点, 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实现突破,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突破,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突破, 在节能减排上实现突破, 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
湖湘文化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 同时也时时刻刻在润物细无声地滋养我们、塑造我们, 愿湖湘文化这株千年古树开出灿烂的新花。
摘要: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但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有着自身特有的特征和风貌。本文试图将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归纳, 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湖湘文化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中的湖南崛起的借鉴作用。
湖南盆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6
1 湖南盆景的现状
通过对湖南野生植物资源、主要盆景市场、盆景基地、盆景园进行调查发现:
1.1 湖南盆景植物资源丰富, 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湖南盆景野生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适于做盆景的植物种类很多, 但目前常见的盆景材料仅有红花檵木、黄杨、火棘、五针松、六月雪、对接白蜡、罗汉松等;但还有很多很好的盆景材料没有充分利用, 例如可用作观果盆景的金弹子, 还有其它如赤楠、红枫等。
1.2 自己繁育的桩材较少, 大部分为山野挖掘树桩
调查发现, 湖南盆景采用自己繁育的桩材比较少, 制作盆景的植物材料主要是从山野挖掘的树桩。在国内外盆景市场的大量需求下, 盆景产业利润丰厚, 刺激了人们对桩材、古树名木的囤积心理, 加之目前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缺乏相应的资源开发计划和保护措施, 致使乱挖乱采现象严重, 既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这些也反映了湖南盆景产业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没有进行有计划、有规模、可持续地研究开发。
1.3 盆景的制作水平较低, 大部分为自然的树桩盆景
湖南盆景造型技法通常剪扎结合, 主要是铁丝蟠扎和修剪。其制作过程主要是野桩挖取、整形修剪、地栽或盆栽养桩、修剪或蟠扎整形, 很少有诸如陶粒、青苔、盆景配件等装饰, 缺乏系统的艺术加工, 基本停留在树桩盆景创作中上盆养桩的阶段, 只能称为盆景桩胚, 不能称之为成熟的盆景。在一次全国的展会上, 韦金笙评估湖南的盆景为“梳着两条小辫的老太太”, 即湖南盆景制作水平比较低, 没有经过艺术加工。
1.4 湖南盆景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湖南盆景基本上为树桩盆景, 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 大多出于个人爱好或谋生需求为目的, 没有形成地方风格和流派。很多盆景创作者, 既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盆景理论知识, 也没有经过盆景制作技术训练, 又缺乏交流, 存在制作盆景艺术价值不高的现状。
1.5 盆景的发展缺乏地方特色, 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
近年来, 湖南盆景产业发展很快, 目前己成立了盆景组织, 技术培训和作品的观摩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但总的来说, 湖南盆景业的整体效益不高, 产业结构状况变化不大, 还需进一步调整。目前湖南省个体经营规模较小, 没有真正意义上较大的花木盆景企业, 更没有象广东沿海城市那样的盆景出口创汇企业, 没有自己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1.6 盆景园存在的精品盆景较少
通过对盆景园的调查发现, 湖南存园的精品不多, 各种盆景业的展会, 湖南所送的作品也缺乏精品, 缺乏技术高超的大师对盆景进行培养造型, 这些均制约了湖南盆景业的发展。
2 国内盆景的发展趋势
紧跟国际形式, 进入新世纪的盆景业, 估计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2.1 上山采挖现象日趋减少
21世纪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 资源与发展的冲突日益激烈, 上山采挖桩胚与保护环境是互相矛盾的, 上山采挖终将会被禁止。
2.2 盆景的造型各有特色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 既存在传统的十一派, 也涌现出创新盆景的十一家, 盆景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艺术品, 这也必然会陶冶出更多的艺术家, 创造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盆景流派。
2.3 目前盆景最大的市场还是在国内
盆景工作者要面向国内, 生产创作出适应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才能使盆景真正走进家庭。
2.4 盆景制作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如电脑造型设计, 无土栽培技术的普及, 将使盆景创作者的自身素质提高。
3 湖南盆景的发展对策
面对目前的发展现状, 纵观盆景业的发展趋势, 湖南盆景要奋起直追, 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盆景资源
加快资源的调查研究, 在挖掘已有盆景资源的基础上, 对部分很好的资源进行引种驯化, 使其适合盆景材料的要求,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的前提下, 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植物资源。
3.2 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发展湖南盆景业
湖南农林业高校众多, 如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盆景人才, 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应重视引进相关人才, 发挥人才的作用, 发展湖南盆景业。
3.3 建立盆景桩材苗圃, 提高盆景制作水平
目前盆景的制作主要是挖掘山野的树桩, 缺少自己培育的桩材, 难以让陶冶人性情的盆景进入千家万户, 制约了盆景业的发展, 因此, 应尽快建立盆景桩材苗圃, 变挖掘野生桩材为在苗圃地培育桩材, 缩短生产周期, 为小型盆景工艺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发展小型盆景, 才能使盆景走向社会, 真正走入家庭。
3.4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
只有发展地方特色, 创造具有湖湘特色的产品, 湖南盆景才能跟上全国的形式, 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 扬长避短, 在湖南特色上下功夫。盆景制作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体现时代精神, 才能在发展中不断进步。
3.5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认知水平
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民间盆景协会组织开设盆景论坛、举办盆景展览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盆景这一传统艺术的宣传, 使其深入民心, 只有这样, 才能使这一艺术发扬光大, 真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消费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4 结语
湖南的盆景业起步较晚, 我们既存在优势, 也有不足。野生植物材料丰富、专业人才优势、政府部门重视及相关盆景协会的成立, 这些很好地促进了湖南盆景业的发展, 虽然与其它发展较好的省市相比, 我们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们要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 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树立一批盆景业的龙头企业, 打造湖南盆景业的新局面。
摘要:本文从湖南盆景现状的调查着手, 详细分析了湖南盆景目前的发展现状, 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盆景,现状,前景
参考文献
[1]邵忠编著.中国盆景技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林思进.当务之急百年大计——自育苗、中小型应是盆景发展的主要方向[J].中国花卉盆景.2004, 58.
[3]张均和.广州盆景发展之路[J].花木盆景.2000 (4) :18-19.
[4]覃超华.论大型盆景-也谈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广西林业.2001, 32-33.
[5]李成端, 李会云.浅论中州盆景艺术的发展与美学内涵[J].河南林业科技.2007, S1.
[6]刘艳.中国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J].中国花卉盆景.2006, 52.
[7]黄明山.中国盆景发展方向的窥探.盆景赏石[J].2004 (6) :22.
[8]王桂莲, 章必宏, 戚惠珠.用特色创品牌以展会促发展——金华盆景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花卉园艺.2007 (9) :28-29.
湖南体育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7
1.1 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为体育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湖南省各级政府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辟多种途径与手段发展体育产业。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运会在湖南省会长沙成功举行,2000年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在长沙隆重举行,2001年湖南省体育产业开发中心正式成立,2010年湖南省统计局和体育局等机构开始正式统计并计划组织实施湖南省体育产业工作,并连续颁发了《湖南省<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实施方案》和《湖南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规范性指导文件,以期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弘扬体育精神。2011年3月湖南省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复以体坛周报社、衡阳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湖南体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为子公司,共同组建湖南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2 各体育产业逐渐协调有序发展,展现较强发展后劲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湖南省体育产业逐渐走出发展瓶颈,体育产业内部的各行业表现了较强的发展后劲。至2013年底,有3300多家体育健身经营单位落户湖南,体育竞技表演行业亦繁荣开来,比如2006年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永州举行的世界水球比赛,亚洲体操赛等赛事,不仅极大的吸引了投资,繁荣了相关体育产业,更极大的加快了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此外,湖南省体育中介市场亦获得了蓬勃发展之势,比如羽毛球队、摔跤队、体操队、跳水队、兵兵球队、射击队;举重队、柔道队的冠名权均由体育中介机构进行市场开发,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体地位。
2 当今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 内部管理体制垄断封闭
当前,湖南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可以比较形象的概括为“一个班子、四块牌子”。即传统所谓的“管办不分”。湖南省体育管理体制集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企业法人于一身,这种臃肿而混乱的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为体育产业的垄断埋下了伏笔,导致了大量的体育竞赛资源被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垄断,给社会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其次,这种“一个班子、四块牌子”的混乱管理体制也使得各种俱乐部很难获得市场主体地位,从而不能得到市场的尊重与重视,经营者利益难以维护,导致俱乐部收入萎缩,盈利的正常途径缺乏。
2.2 体育产业外部协调运行机制粗放松散
体育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这一点也决定了体育产业必须与其他相关产业在发展上相互融合,相互适应,共同进步。但在对湖南省体育产业的调查基础上我们发现,当今湖南省体育主管部门目前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竞技体育上而不是整个体育产业,这就造成了湖南省体育产业缺乏有效的外部运行机制。在现在看来,湖南省整个体育产业依然是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处于弱势地位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要想蓬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针对性的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政府只有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振兴湖南省体育产业。
2.3 湖南体育产业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政策指导
建国后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号召全民健身,我国出台了众多的体育产业政策,湖南省也积极相应国家政策与号召,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指导体育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文件,然而大部分的政策文件都流于纸面,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造成了湖南省整个体育产业的总体规划与目标的负水东流。同时,湖南省的体育产业发展也缺乏一个指导其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虽然国家颁布了《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政策指导体系,政策的实施也需要许多配套政策的支撑,才能真正落实。然而,据调查,目前湖南省体育发展的指导性政策规范少之又少,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政策。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前进步伐。
3 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
3.1 构建科学的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和分布比例。产业布局随着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科学的产业布局要求把该区域的各产业及产业各部门与该特定区域的集体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统筹规划的协调发展之势。因此,湖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与湖南省特定的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是发展的基础,要想发展体育产业,湖南省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体育产业铸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后盾保障,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业企业,促进湖南省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发展。其次,要以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为依托,发展新兴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凝聚,从而将湖南省打造成体育产业发展强省。
3.2 制定科学、明确、具体的体育产业指导政策
虽然湖南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亦制定了一些指导体育发展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部分没有得到严格认真的执行和遵守。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公正、平等的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机制,培养各个体育行业经营者的诚信意识,从源头上消除体育市场的尔虞我诈、赌球、假球等一系列阻碍市场健康运行的违法行为。其次,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和纲领。建议湖南省能够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到湖南整个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指引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最后,体育行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而又科学的管理体制,因此,湖南省要不断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管理,明确各部分的职责,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体育产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3 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体育产业投资
湖南省要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振兴整个体育市场,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一个班子、四块牌子”的垄断格局,湖南省政府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体育产业资源扎根湖南。比如,为体育产业投资减税免税制度,给予体育产业投资经营者资金支持等。其次,湖南省各级政府要在引进社会体育产业参与竞争的基础之上,增加民间体育产业经营者的话语权,要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建议,并对其建议进行充分而科学的考虑。
3.4 加大体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与依托,湖南省要想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注入血液,为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资源。要建好湖南奥林匹克体育训练场馆,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好国家羽毛球、举重、柔道、乒乓球等国家级和省级训练基地的建设,彻底缓解湖南省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让更多的中国体育赛事甚至世界体育赛事落户湖南体育场馆。
参考文献
[1]魏农建.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2]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宋伟.湖南省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7(3):6-8,11.
[4]唐志良.湖南省体育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EB/OL].中国价值网,2008-07-05.
[5]长沙市体育局.长沙市体育产业调查报告[R].2010.
[6]罗华敏.湖南省体育中介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6.
坚强智能电网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篇8
(1) 经济发展概况与目标。湖南位于华中地区的南部, 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7000万。“十一五”期间, 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474亿元 (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 上升到2010年的12181亿元, 年均增长13.4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9618元上升到2010年的17565元, 年均增长12.8%。湖南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更加注意改善民生。2010年,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524元增加到16566元, 年均实际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118元增加到5622元, 年均实际增长12.5%。“十二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到2015年, 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2) 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需求。湖南省属于我国能源资源短缺地区之一, 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速, 能源需求持续大幅增加。湖南省国民经济在“十一五”期间保持平稳而快速增长, 根据目前的形势, 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电力需求:2005年湖南省全社会用电量为674.3亿千瓦时, 全社会最高负荷为1260万千瓦;2010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171亿千瓦时, 全社会最高负荷为2050万千瓦, “十一五”年均增速分别为11.7%、10.2%。根据全省经济的增长及历史用电情况, 预计至2015年, 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将达1850亿千瓦时, 全社会最高负荷将达3400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9.6%、10.6%。
(3) 环境保护需求。目前湖南电力供应火电占比仍然较大, 而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煤炭资源、水资源, 同时产生大量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烟气, 已成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产大户”。因此, 如何降低能耗, 降低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 保护环境, 同时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电能已成为湖南电力相关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将促进更大区域的能源优化配置以及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实现, 大力加强水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优化湖南能源结构, 节能减排, 大幅度提高发电、输电和用电效率, 降低输电损耗, 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 有力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并充分发挥电网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4) 产业发展需求。电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 不同的电网发展形态不仅影响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 同时也影响着产业及经济的发展。电网虽然属于传统产业, 但与现代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技术紧密融合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对湖南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分布式电源、电网智能调度与输配电控制、电网与用户的友好互动设备的开发与建设, 都需要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2 湖南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全省建设以特高压和500千伏超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建设坚强的电网结构, 将智能化技术充分应用于电网各个环节, 使湖南电网智能化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同时又符合湖南实际情况的坚强智能电网。
(2) 发展思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任务重、范围广、时间紧, 湖南省电力公司上下充分认识到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 在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框架的指导下, 以湖南电网发展现状及实际技术应用情况为基础, 紧密结合湖南省经济与需求特色, 发展优势、转变劣势、掌握节奏、把握先机, 着眼于湖南省与湖南电网未来发展趋势, 争取走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
(3) 建设必要性:为湖南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发挥湖南电网作为受端电网在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潜力;促进新能源建设, 优化湖南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湖南电网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改变能源消费模式;满足湖南未来经济社会对电能质量和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湖南电网现代化管理以提升服务层次与水平。
3 建设智能电网, 加快实现湖南经济崛起
3.1 智能电网发展与湖南能源保障
湖南省客观存在“少煤、少电、无气、无油”的能源资源禀赋状态, 风能资源属全国IV类地区 (全国最少地区) , 太阳能属全国四级地区 (全国共分五级, 五级为最差) , 核能虽已列开发项目, 但其效益的呈现尚待时日。属一次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品消费比重居高不下。
“十二五”期间, 湖南省能源存在巨大缺额。从电力工业角度, 为平衡电力电量缺额需要大幅增加区外输电或输煤入湘。与输煤相比较, 输电存在明显的经济和节能减排优势。为此, 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十二五”期间北方火电和酒泉风电打捆入湘。然而, 北方“风火打捆”入湘存在远距离、大规模、安全传输的问题, 需要坚强智能电网支撑。因此,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湖南省“十二五”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3.2 湖南能源保障智能电网推动湖南电力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建设作为一项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各个学科与诸多行业。与此同时, 智能电网的建设并没有现成的模式与经验用以借鉴, 因此需要立足国情, 不断地坚持创新。所以,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将会迅速地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电力及其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提高电力及相关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推动电力相关产业的系统优化升级, 引领高新科技产业与新兴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 为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 助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将不断提高大规模、大范围接入、消纳和稳定输送清洁能源的能力, 也将不断提升分布式电源系统的接入及消纳能力, 以此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快速大幅度增长, 充分刺激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分布式发电设备、各种类型并网控制及保护设备的市场需求, 并推动电力电子元器件与系统、储能等产业的高效快速发展。
(2) 提升装备产业体系创新。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 将使涵盖电力装备行业的各产业受益。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将加快相关电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化创新升级, 并促进新型材料、环保技术等的推广应用。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传统电力相关装备的智能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以此将会促进传统电力相关装备制造业进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以充分提升产品信息化、自动化程度, 加快产品升级转型, 使我国电力相关装备制造业综合技术含量得到全面提升。
(3) 促进能源产业优化升级。依托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可使煤炭产区煤电转化比提高, 使得煤炭开发利用的产业链延长, 加快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 将该区域的能源资源优势高效的转变成经济优势, 使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以此促进该地区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积极尝试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
(4) 补强对基础产业的薄弱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将有利于补强、促进以致突破我国基础产业中的一些薄弱点。作为实现电网智能化基础和重点的芯片、通信、基础材料等技术, 是用以保证坚强智能电网安全、可靠、高效的关键环节。伴随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关产业迎来了新的技术挑战, 这也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难得机遇。坚强智能电网对设备可控性、可调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将促进电力电子器件在电网中的应用, 进而引领我国半导体材料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快速革命。
(5) 推动节能环保民生产业。坚强智能电网是一种互动、开放的新型电网。作为社会能源利用的终端, 电力的发展和应用程度将会成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 智能家居、智能用电终端、电力光纤入户等智能电网项目将成为未来节能、环保、高效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智能电网在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坚实基础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将推动我国家用电器、网络配套设施以及通信等相关部门和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同时, 对我国能效管理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促进全社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为缓解愈加匮乏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压力, 智能电网将对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电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充分提升, 配套建设充电设施以适应于各类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以建成规模化的节能、低耗、低排放交通运行网络, 直接带动电力电子、储能、控制技术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6) 提升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将影响相关产业改进升级和转型, 创造新的具有优良社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增长点, 对整个社会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4 湖南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效益分析
4.1 电源环节效益
(1) 降低系统总发电燃料费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促进我国电源布局优化, 增加煤炭主产区的煤电装机容量, 实现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 降低燃料成本;此外, 通过“需求侧响应”, 鼓励用户减少高峰负荷, 而将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 以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 使火电发电机组出力调节幅度以及次数降低, 增加火电机组效率, 减少火电机组发电煤耗, 降低火电发电成本。
(2) 降低系统有效装机容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我国地域辽阔, 东西时差大, 南北季节差别大, 不同地区的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性, 获得显著的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 有效降低电力系统负荷峰值;另一方面, 坚强智能电网建立了电力用户、电源与电网之间的友好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为了更好地激励用户及电源参与互动, 进一步促进削峰填谷等效益的发挥, 客观需要分时电价等电价机制的引导。通过分时电价机制, 引导用户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 降低高峰负荷。在上述双重因素作用下, 系统高峰负荷减小, 所需要的有效装机容量减少。
4.2 电网环节效益
(1)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使电网输送效率得到提升, 使线损降低。我国正在建设以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技术、超高技术、相关设备为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将大幅降低电力输送过程中损失的电量。此外,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和电力系统柔性输电技术对各个智能站点的智能优化控制以及与智能终端的实时双向交互, 都可以对系统的潮流分布进行优化, 使输电网络的输送效率得到提高。
(2) 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 降低成本投入。在当前电网中, 部分电源和电网建设是为了满足用电高峰时期的需要, 而在大部分时间内, 这些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智能电网在充分利用供需两侧各类资源的条件下来保障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可以更多的利用高效发电厂, 积极管理已投运的输、配电设施的负载, 减少或推迟新建更多的永久性设施。
4.3 用户环节效益
(1) 智能电网将使终端用电设备的电能利用效率提高, 节约燃料费用。利用智能用电交互终端, 用户可以根据用电环境、电价水平和自身的用电习惯, 设定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照明或空调等智能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种相关参数, 自动使其用电方式得到优化, 最终使用电效果达到最佳, 以此提高终端用电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实现节能效果。
(2)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智能电网利用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在配电环节实现配电自动化, 使用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流和电压等各种电气参数以及重要部件的运行情况。这些监测数据能够让系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 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实现实时监测和快速反应。此外, 智能电网能够不断找寻可能引发较大事故的隐患, 并且对这些隐患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评估, 得到若干种补救和解决方案, 随之自动模拟每种方案的实施后的效果, 将最有效、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供给调度人员。
4.4 环境效益
(1) 全社会节约用电量的减排效益。坚强智能电网将为用户提供便捷、灵活多样的服务, 促进电能替代其他能源, 有利于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同时, 电网与用户终端之间实现双向信息交互和智能家居的应用, 将会使终端设备的电能利用效率提高, 达到降低全社会用电量的效果。
(2) 清洁能源接入减排效益。目前我国电网智能化水平不高, 其中配电自动化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大量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接入要求。通过发展坚强智能电网, 构建开放实用的互动平台, 将有利于促进分布式清洁能源的大力开发和合理利用。
4.5 其他社会效益
(1) 减少铁路运输压力, 节约供电成本。由于在主要煤炭产区建设燃煤电厂输电至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 其落地电价大都低于中东部负荷中心地区的标杆上网电价, 因而可以节约电力供应成本。
(2) 促进经济增长, 带动就业。加强坚强智能电网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种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方式。电网作为主要的能源输送通道,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将相应地带动新能源、电动汽车、通信信息服务等新产业以及新服务市场的延伸和发展。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