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县(精选7篇)
湖南澧县 篇1
为充分发挥课改样板校及其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县域教师资源水平的提高和均衡发展,湖南省澧县2014年度教改开放日活动于4月16日在湖南省澧县第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县一完小)进行。
这次活动纳入澧县2014年教研工作要点,由县教研室牵头,县一完小具体承办,全县各乡镇选派3至4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参加。整个活动分两部分进行:4月16日上午1至3节按照课程安排表,在全校实行开放式课堂,参加活动教师自主选择,随堂听课;下午各乡镇代表观摩县一完小语文、数学教研组“说、授、评、问、辩”五环节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校本教研的学习研讨。
活动中,一完小教师展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课堂风采,得到县教研室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要把一完小教师的好风貌带到自己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学好一完小教师教学教研的好方法,建立好自己的高效课堂,做一名出彩的小学教师。
湖南澧县 篇2
近年来,常德澧县张公庙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高效主导产业发展,遵循“扩规模、强品质、树品牌、建机制、活流通”的要求,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主线,以做大做强为目的,着力打造葡萄大镇,葡萄强镇,葡萄产业逐年发展壮大。2009年,张公庙镇新扩葡萄种植面积3180亩,全镇葡萄种植面积突破8000亩,100亩以上规模种植园已有24个,其中挂果面积4000亩,受益面积亩平收入超过1万元。目前,澧县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澧县葡萄产业的生产风险也在增加,产业发展的一些薄弱问题也在凸显。着眼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前瞻思维,着眼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着眼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加速推进,一调查目的了解澧县葡萄园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地点
澧县张公庙镇高路铺村,新年村,黄河新村
三调查对象
葡萄园园主
四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葡萄种植者种植的原因,了解了种植前后收入的差距,在规模经营方面,目前政府对种植户的政策扶植及种植户希望今后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帮助
五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调查之前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其规模经营做了初步了解,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也进行了几次随机访谈
六调查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XX日上午10点多小组到达澧县,在XXX的带领下参观了该村的葡萄园。铺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一排排绿油油的葡萄架,我们依稀还能感觉到村民在葡萄丰收时候的喜悦之情。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对葡萄种植户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在这里,我们知道,葡萄在湖南种植主要是靠避雨栽培技术,在澧县的大规模种植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对葡萄种植的规模经营有了初步的了解。
午饭后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新年村的神州庄园,这是一家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贮存、灌装等于一体的“庄园式”葡萄酒生产企业。在这里,我们观摩了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种植科研基地,参观了神州庄园酒堡,并了解了葡萄酒生产加工的主要流程。这是一家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储藏、灌装等于一体的庄园式葡萄酒生产企业。该企业立足湖南,辐射南方葡萄酒市场。现在,该公司已拥有国内先进的压榨、过滤、灌装、检测等全套葡萄酒自动化生产线。
接着,我们又到了黄河新村,和高路铺村相比,这里的葡萄园排水工作明显做的很好——该村葡萄园内修建了完善的排水设施。
根据葡萄专业生产园区的参观和访问,我们了解到,澧县葡萄生产已建立了专业合作社。它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种植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科学技术、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服务,形成了集种植、出售、加工、和葡萄酒酿造为一体的葡萄产业链。
根据本次澧县葡萄产业实习的过程和调查问卷,本小组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葡萄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以中小学毕业为主,因此种植葡萄的技术主要靠政府派专门技术人员指导,而且葡萄种植农户缺乏对葡萄种植技术的自主探索。从葡萄种植者的年龄结构来看,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
葡萄园建园初期成本1.5~2万/亩,以后每亩大约3千左右。农民在建葡萄园时,资金以自己的储蓄和政府贷款获得。葡萄园建园第一年没有收入,政府每亩补贴一千元,但部分资金并没到位。
葡萄种植的工序多,比种棉花、水稻麻烦,劳动量更大,但收益更多,每亩收益增长3~4倍。本地种植的葡萄品种以夏黑和红地球为主。
今年来,澧县县委统战部以推进“百企联村”活动为平台,引进专家智力,实现了产业项目与科研有效对接,为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获得了科技支撑,推进了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此外,我们对澧县的新农村建设也做了简单的了解和调查,从中我们看到新农村假设的“连片示范,镇村同治,统筹推进”的方法,实现了城乡统筹规划布局的突破,新农村建设的规模、档次、受益面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农民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公路建管、宜居住宅、文明新风等新农村建设内容缩小了澧县的乡镇差距。农民收入增加,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村容更加整洁,乡风更加文明,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健全、适宜人居住的新村庄不断涌现。村风民风有了和谐民主的新变化,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知荣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公益心强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形成并逐步壮大。
常德市委、市政府推行的从区域性中心镇入手,实行镇村同步规划、环境同步治理、产业同步发展、文明同步创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效衔接、协同发展,形成了“以镇带村”的一体化格局。
澧县农康园艺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害避雨栽培技术”,并在该县张公庙镇新年村建立了葡萄产期调控科研基地,辐射全县15个乡镇、2.1万亩葡萄种植面积,惠及1800多个农户,通过调查,我们强烈感受到:澧县葡萄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好葡萄品质提高,葡萄产业链延伸,葡萄销售市场拓展等一系列纵深发展的难题。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力度及政府扶持,并大力推广大规模葡萄园的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带来的技术普及与科学管理上的优势,更好更快地发展集中经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解决好政府与种植户的种植管理上的矛盾,积极交流,达到互惠与共赢。加强扶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力度,深入研究并解决农民切身问题。而且普及与宣传力度上的不足致使农民对政策的认识不够及技术上的尚未纯熟,因此,要积极开展政府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与培养经验的传授。
湖南澧县 篇3
让病房变得清新让患者感觉温馨
产品名:天然植物艾香抗菌条
主要成分:艾叶, 苍术, 石菖蒲, 挥发油等中药植物。作用:消毒、灭菌、净化空气。
检验依据: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2002
检验结论:
对实验用白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衰亡率各次均大于99.90%;
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均值为88.86%;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物;
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符合GB15979-2002规定要求;
稳定性实验结果符合GB15979-2002规定要求。适应范围:
家庭、学校、医院病房、办公室、卫生间、宾馆、酒店、集体宿舍、娱乐包房、新装修房屋等场所。“艾香”与其他空气消毒产品的比较:
1、纯天然植物, 不含化学成分, 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环保型新型空气消毒产品。
2、香纯、持久、有益健康。
3、使用方便, 能有效抑制交叉感染。卫生、安全, 更适合医院、家庭等室内场所的空气消毒。研究与应用:
澧县审计局 篇4
一是全面落实工作方案。为不断加强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监管工作,澧县各镇街成立了内部审计和农民权益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村居财务审计工作方案。通过部门、村居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方式,加强对重点领域、部门群体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向村级组织要钱要物。通过对涉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的常态检查,确保各类资金通过“一卡通”账户足额发放到农户。
二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今年来,该局审计监督突出了“五个重点”。即重点对镇村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以及村居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督查。同时重点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财政奖补的规范管理以及对农民建房乱收费、农村中小学教辅资料收费的监管和农民负担监控。
三是强化减负问效追责。为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开展农民权益维护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活动和“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对各项惠农补贴的基础数据采集、公示、审核、上报等工作,及时发现有无虚报冒领、滞留抵扣等违规现象。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线索移交县纪检监察部门立案查处,先后有5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湖南澧县 篇5
县卫生系统大力实施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模式, 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倾力打造服务好、质量高的学习型团队
201 4年1 1月8日, 一支由省城护理专家组成的团队, 站在了临澧县卫生局为基层医院所举办的《临澧县急诊急救与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班》的讲台上。这样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模式已经形成常规, 使得临澧县的护理事业风生水起。
在此次开班仪式上, 县卫生局副局长张腊林对专家们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强调:全民急救能力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标志,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普通公民大都具有急救意识和具备基本的抢救技能, 而国内却相对薄弱, 这就对广大医务人员在急救意识的转变、知识技能的更新、业务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广的内涵、更艰巨的任务, 他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以此培训为源点, 将培训内容逐级逐步推广, 推动全县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稳步提升。尤其是在打造一流的医务人员的同时, 普及临澧县人民的急诊急救常识, 让老百姓也能够在成为“第一目击者”时, 施出援手, 这样会增添人民更多的安全感、稳定感、幸福感。
其实这个培训计划, 早在中央电视台刚刚开始播出抢救生命的公益广告的时候, 就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 认为这绝对是造福临澧人民的大事、好事, 一定要付诸实践;而类似于紧扣发展趋势, 专门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所展开的各类活动, 不胜枚举。
一场“最美护士”与“最美护理团队”的评选, 让护理人员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明星
其实, 作为普通老百姓, 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 除了作为病患时的迫切需要外, 一般人是不会刻意去关注的, 即使关注, 也大多是医生的医术, 可是, 201 4年新年刚过, 临澧县卫生局在全县卫生系统中组织的“最美护士、最美护理团队”评选活动, 着实让护理人员成为了临澧县的明星。
此活动正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时, 卫生局党组借此东风, 决定以此作为庆祝“5·1 2”国际护士节的活动之一, 志在表彰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先进护理工作者, 带动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也让社会各界人士加深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尊重、信任,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为保障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专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朱国财为组长, 局长蒋谟金等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确立了将此活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起来的要求, 详细地制定了活动时间表。为了确实做到公平公正, 卫生局党组经过详尽的考察与讨论, 制定了围绕“德、能、勤、绩”为范畴的“最美护士”及“最美护理团队”的标准。这些标准详细而明确, 操作性强。经过1 00多个日子的酝酿策划、制定方案、推荐、考察、评选、拍摄等程序, 最终有苏星明等1 0名最美护士, 临澧县人民医院内三科等3组最美护理团队以及余远秀等30名优秀护士在全县近500名护士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 站在临澧县最美护士颁奖晚会的聚焦灯下。县委书记杨琦明,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天生, 市卫生局副局长符中智等领导, 县纪委、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县直单位, 各乡镇分管卫生负责人出席了本次颁奖晚会,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邓慈陵为晚会致辞, 他向全县护士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并热切号召全县医务工作者以先进为标杆, 同心协力, 为促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积极进取奉献!临澧县电视一台、二台对颁奖晚会进行了现场直播, 微信、短信、博客空间传播的也都是晚会盛况, 临澧人民也密切关注这一大事, 积极互动, 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赞扬与评价, 表达了深刻的感想:护士工作艰辛不易, 那些在电影电视剧中感天动地的情节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护理队伍中上演。通过此次活动, 在表彰先进、鼓舞士气的同时, 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在广大老百姓心中的位置, 达到了理解、肯定、信任、合作的目标。
一个思维开阔, 重实效, 真正理解了医疗护理的内涵与价值的县委县政府与身先士卒的管理团队
临澧县卫生局的领导班子是一支崇尚踏实、高效的班子, 一直以深厚的民生情怀, 致力于造福一方百姓。而主管领导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医疗事业的发展和这支班子的建设, 任命朱国财为党委书记, 主持全面工作, 还选拔了县政协副主席蒋漠金兼任卫生局长, 协助主持工作。新领导班子上任伊始, 就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经过长达数月的调研, 调查组认为:长期以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摆在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位置, 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服务能力明显改善,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 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通过争取中央、省、市、县政府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等多种渠道, 共筹资5800多万元, 先后对县中医院门诊、住院大楼, 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院综合大楼、合口第二人民医院等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整体搬迁。同时改造了一批乡镇卫生院, 达到了设计科学实用、建设质量较好的目标。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 突出抓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5年间, 利用国家、省、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项目, 选派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到省市医院进修, 卫生局长、卫生院长参加省级培训, 防疫专干、妇幼专干、乡村医生参加市级培训2600多人次, 依托县级医疗资源和远程教育网络, 开展临床、护理、医技等培训1 1 00多人次。通过各种学习培训, 有280多人获取大专以上专业学历。全县还陆续引进临床医学、药学、放射检验学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 60多人。使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但也找出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一是由于体制变化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 国有、集体企业普遍推行民营化改革, 一度对农村医疗卫生形成强烈冲击, 导致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二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项目较少, 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新农村变化;三是由于目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生活环境较差, 基本工资福利待遇较低, 因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人才很难引进, 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等方面的不足。
由此, 提出并逐步实施五项举措:一是把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的机遇, 结合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二是鉴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应该切实加大财政投入, 尤其是面对国家推行的基药制度改革, 要真正“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三是努力化解各种债务, 清债务底子,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要强化内部管理, 紧缩各类开支严防新的债务产生;四是尽力营造良好环境, 要在全社会加强对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神圣职责的正面宣传, 增强人民群众对医护工作者的认知度、满意度, 尽力减少和避免“医闹”、“医患纠纷”等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 各级卫生机构要切实加强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教育, 让医务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提供最热情、最周到、最满意的服务, 共同营造良好的预防, 诊疗和谐环境;五是不断强化队伍建设, 抓好教育培训,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的同时, 抓好人才引进, 并且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整改建议。
调查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开始对医疗事业进行了实质性的政策倾斜:其中, 201 4年8月25日上午, 临澧全县上下期盼已久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如期奠基开工, 就是临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全县的重大民生工程又一具体行动。临澧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占地88000余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1 1万平方米, 设计总床位数约1 000张,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70000余平方米, 总床位数600张, 含门诊医技楼、住院楼等, 总投资约为2亿元, 项目计划于201 7年上半年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这将是临澧县居民的一个条件舒适、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诊疗场所, 极大地增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 进一步提高临澧县医疗保健水平, 也必将为优先保障民生、开启百姓新生活助推助力。
为规划建设好这个项目, 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 科学决策, 创新地采用了以公开拍卖土地一级开发权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模式, 这种模式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有机、有效地结合到了一起。项目开工仪式上, 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投资建设方, 向全县人民表达了建设好项目的决心, 做出了“建一流工程、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品牌”郑重承诺。
作为临澧医疗卫生的主管领导, 在如此重视医疗卫生的前提下, 个个身体力行,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大力推行医改,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新农合制度, 提升服务水平, 使老百姓普遍舒心享受医改成果为出发点, 尽心尽责发展临澧的医疗事业。形成了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明确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做到了老百姓就近获得医疗服务, 居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 (社区) , 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
与此同时, 还经常性地举办“服务百姓健康行动”活动。常规性地开展了公共场所大型义诊, 送健康进福利院, 义诊下乡镇等一系列活动, 同时, 还启动了“全民健身日”健身展示活动, 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湖南日报》曾经以临澧县委书记杨琦明的话“民生小问题都是大问题”为题, 全面地报道了临澧县蓬勃发展的以民生为主题的健康、卫生事业!
一个以奉献诠释职业价值的护士群体带头人, 以人文关爱推动全县优质护理服务开展
江金香是临澧县卫生局护理专干, 在临澧蓬勃发展的医疗护理事业中, 积极建言献策, 以“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的胸怀, 尽心尽责, 与局领导和广大护理人员一起, 书写着临澧护理事业的新篇章。
作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多年的她深知护理职业的艰辛, 怎样使护理工作压力小一点?怎样使我们的护士工作时快乐一点?这是她多年来在护理管理岗位思考的问题。因此, 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 尽量争取相关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注重了解基层护士的心理, 感受护士的工作状态, 帮助护理工作者消除因自己的付出和劳动得不到尊重而产生的怨气, 安抚她们朝前看, 安慰她们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度不断完善和实施, 一切都会逐步改变好起来的。通过适时的沟通交流, 使护理工作者保持了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和敬业进取的精神风貌。
而她一直坚信, 行业的发展, 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由此把提高临澧县卫生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到了议事日程, 持之以恒地狠抓了岗位培训, 并且把乡镇医生、全科医生培训与护理岗位培训并重,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乡镇卫生院管理年验收中, 医护人员技能考核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同时狠抓护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多次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培训, 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 与此同时, 强化乡镇卫生院护理服务日常监管, 多次进行护理全面的督查指导, 达到在查找问题中持续改进, 在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年的活动评估验收中,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推动临澧县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她多次进行专项督查, 督促县二级医院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转变护理服务模式, 落实基础护理服务内涵, 完善后勤支持系统, 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 还启动了优质护理院帮院工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 护患沟通能力加大, 医护关系融洽, 护患关系和谐, 患者满意度达99%以上, 有的科室创下“0”投诉、“0”纠纷的记录。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实施,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变化, 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以及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的稳定, 重点学科及特色专科建设不够扎实, 部分卫技人员素质偏低, 影响着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的问题, 她说,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自己能力有限, 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临澧一个小小的内陆县, 能够写出医疗护理持续稳定发展这样的大文章, 归根结底是领导有重视护理事业发展的胸怀, 大力给予政策支持;也有赖于这块热土的奋斗者, 目标明确, 专心致志;更有赖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护理工作者素质与素养。此刻, 望着江专干, 想起了她在201 3年的述职报告中自述:30余年的护理工作生涯, 使我深深地感悟到“愉悦工作, 幸福生活”的人生哲理, 体会到了“我奉献、我欣慰”的职业价值。我想, 这也是临澧县所有护理人的感悟!
湖南澧县 篇6
1. 调查缘起。
“三农”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的焦点, 同时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一个国家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则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举措。当前, 我国经济水平已触及到这一临界点, 初步具备了加大对“三农”予以扶持和保护的能力。2005年10月, 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1号文件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要求一改过去“少予多取管死”和“以农养工”的发展思路,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 改善农民生存环境。于是, 全国各地正积极落实这项具有重大举措的战略任务。
自2006年至今, 已历时三年之久, 新农村建设仍在如火如荼进行, 然所取得的成效如何?乡村基础设施是否日益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日益提高?乡村容貌是否日益整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土地抛荒、乡村医疗设施匮乏、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污染等具体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这都成了新农村建设中值得我们寻查与反思的地方。基于此, 湖南省社科院立足湖南实情, 以省为区域, 举行了新农村建设“五乡十村”调研活动, 深入乡村, 贴近农民, 纪录事实, 以期从中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制约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从而推动湖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鉴于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 处于洞庭区域澧岳平原的澧县宜万乡成了调查组抽取的样本之一。
2. 研究方法。
毋庸置疑的是, 以宜万乡这个单一个体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色的范例, 采取个案实证的研究方法在所难免。在调查方法的运用上, 仍是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调查问卷主要侧重于数量的掌握和客观问题的记载, 以便在对后面相关问题的讨论中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但需要强调的是, 在调查中, 问卷的量化调查固然重要, 访谈更是必不可少。原因在于, 调查人员希望获得的不少信息、资料, 需要调查人员通过访谈使其坦诚相告, 而这些资料不仅是调查问卷资料的有益补充, 更是新农村建设中问题寻查和反思的关键所在, 它更有利于我们还原事实, 接近真相。
3. 样本选择。
在调查方法的介绍中笔者曾谈到拟以澧县宜万乡新农村建设为个案展开调查, 然乡镇作为中国农村的组成单位, 数量众多, 如何在湖南成千上万个乡镇中选择一个作为研究之用的那只麻雀, 这是极其复杂又应谨慎的事。在分层抽样的过程中, 调查组把握了以下二个原则:一是代表性, 二是便利性。宜万乡地处洞庭湖区域的澧岳平原, 从地貌特征、经济状况、农业结构、生活方式等来看, 极具湖乡特性, 在湖南稻作区极具代表性。深入乡镇的调查没有熟人朋友一般很难进行, “熟人社会”的特性在此刻体现明显, 要想获得完成人类学研究先决条件的信任, 光靠介绍信远远不够。所幸的是, 调查组成员之一与该乡负责人为至交, 为调查组进入乡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进入万乡。
经过思考, 带着问题, 调查组一行于初秋的八月来到宜万乡, 对宜万乡新农村建设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普调与专调两个方面, 普调侧重于宜万乡基本情况记录, 包括地域位置、行政面积、所辖村数、人口及对当地经济有着极大影响的农业结构情况;专调则侧重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粮食直补绩效、乡村医网建设、乡村垃圾处理、外出务工及土地抛荒和集体经济情况等六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 拟定的专题并非完全是新农村建设问题中的“真问题”, 仍需就宜万乡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故问题的失位在所难免。在宜万乡展开的六项专题调查中, 土地抛荒与集体经济现象都不复存在, 这虽然为我们的反向思考提供了机会, 但在此调查报告中不会予以分析。
从地理位置看, 宜万乡隶属澧县, 位于其北端边界, 中心区域离县城31公里, 东邻盐井镇, 西靠金早镇, 南接雷公塔镇和中武乡北抵湖北省松滋市万家乡, 地处澧岳平原。全境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 行政区域面积6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565亩, 其中水田29124亩, 旱地6441亩, 林地35000亩。下辖8个村、1个居委会和1个园艺场, 64个村民小组, 据2006年统计, 全乡农户6996户, 总人口20366万, 其中农业人口19229人。从占地分布来看, 全乡山林和水田较多, 旱地较少, 再加上为水, 山门两大水系贯穿乡域全境, 宜万乡具备发展农业的较好条件, 种植业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
据统计, 2006年, 宜万乡粮食种植面积达16284亩, 其中水稻面积137329.7亩, 粮食总产量7330吨;棉花15500亩, 皮花总产1395吨;油菜29100亩, 产籽3639吨;境内林业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26.7%, 果业得到一定发展, 柑桔载种1.2万年亩, 年产柑桔12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464元。宜万作为典型的湖区乡镇, 为省内粮棉产区的乡镇代表、新农村建设合理的调查对象。
二、寻查与反思
本着从整体到局部、从基本到专项的调查分析理念, 调查组在对宜万乡基本情况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展开前已拟定的六项专题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形式进行, 访谈对象包括乡、村二级干部和农户, 以求在沟通中发现更多的问题。随着调查的深入, 调查组发现, 宜万乡新农村建设在稳步推进的同时,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更有甚者, 某些局部发展今不如昔。结合问卷资料与访谈记录, 调查组将从财政与债务、公共产品供给、粮食直补、乡村医用建设、务工与抛荒五个方面进行描叙, 以期寻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找出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
1. 乡村债务:
迈不过去的坎。乡级财政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这是宜万乡负责人在访谈中就乡级财政谈到的第一句话。在2002年税改前, 乡级财政可以向农民转移部分负担, 政府财政拨款加税费征收使宜万乡财政足够维持周转。自中央加强对农民负担监管, 进行税费改革之后, 乡级财政陷入困境内, 与此同时, 乡级集体经济也不复存在。以宜万乡蔡家坡为例, 200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达20.41万元, 但自2005年起村级集体宣告解体, 村集体经济不复存在, 使得乡村财政仅靠转移支付, 调整弹性极小, 而宜万乡集体经济与蔡家村有着相同的命运。乡负责人认为, 乡级组织作为联系县、村的桥梁, 对新农村建设具体事宜的操作仍靠乡级政府展开, 而实惠则由上级组织直接转入农民手中, 如粮补就采用银行卡发放而非由乡级政府转发现金, 但土地的丈量, 统计造册等工作则由乡村政府负责, 形成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权事不对称。全乡去年仅此项工作就需花费约2.8万元费用, 而这笔费用并不在财政的拨款之列。负责人粗略估算了一下, 要完成乡级政府运转, 年财政刚性缺口不低于8万元。
负债是宜万乡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且与全国各地乡镇极具相似性的问题, 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形成,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就财政支出理论曾指出, 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 用于基础设施等行政消费性支出就会增加, 宜万乡在水利设施、敬老院建设等方面负债较多;二是90年代过多的达标创级导致政府支出混乱和膨胀;三是因税费收缴不齐而形成的债务, 在税改之际, 不少农民采取观望的态度拖欠税费, 税改完后, 粮食直补政策的实行, 让农民有了国家富裕到给农户发钱尾欠税费自不必交的想法, 征收难度加大。总体来看, 宜万乡债务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额较大, 覆盖面广。全乡共负债800万元, 村均负债61万元;二是债务结构复杂, 还债难度大。债务资金来自财政、基金、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 乡级财政十分吃紧, 税费的免除和集体经济的崩析使乡级政府很难筹措到资金, 还债压力与难度日益增加, 政府的公信力正逐步减弱。面对这种情况, 宜万乡政府也曾作过努力, 开展了从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开源节流到加大对农户尾欠的回收力度等一系列消赤减债工作, 但效果并不明显。债权资金的难以收回加上年均8万元刚性缺口的存在以及由债务资金生成的利息, 使得宜万乡债务数额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只不过在近5年之内, 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罢了。乡级财政的吃紧和乡村债务的繁重, 使得宜万乡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程度上难以理顺工作头绪, 资金的缺乏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问题, 成为宜万乡想迈过去但又迈不过的坎。
2. 公共物品: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体现。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否满足农民的需求, 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自税费改革以来, 宜万乡级可调配的资金仅为基本水费、乡里向外“化缘”所得和极少的税收提成收入。在维持防汛抗灾、社会优抚救济、机关正常运转、村干部工资等刚性支出外, 结合上级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固定转移支付, 如2006年为10万元, 宜万乡乡村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曾作过一些工作。自新农村建设以来, 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0.6公里, 每公里造价19万元, 上级财政每公里拨款14万元, 另1公里5万元的缺口由村级自筹解决, 基本完成了通村公路的建设;乡办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维护, 共计花费资金110万元, 资金来源为县级危房改造资金, 现宜万乡有乡办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乡卫生院扩建为中心乡级卫生院, 配有病床40张, 已具备常见病及多发病诊治能力;为集中供养40名五保老人, 2005年10月修建宜万乡敬老院, 花费资金51万, 来自乡里筹借, 现已纳入乡级债务;另外, 作为湖区的宜万乡,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曾对水利灌溉设施进行过维护, 共花费70万元, 其中村级自筹50万元, 专项资金20万。在对宜万乡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供给工作进行描叙的同时, 通过访谈, 调查组发现, 宜万乡公共物品供需矛盾突出, 其中以电网改造和水利设施问题尤为明显, 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共同稳定进行的大事。
电网改造:博弈主体的不对称。在座谈会上, 就电网改造问题, 宜万乡8个村干部有6个对此发言, 其中3个明确表示乡里电网已满足不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当头, 宜万乡电网改造并未得到完满解决。万观寺村李书记介绍, 村内集资办电在1985年~1986年展开, 当时每户出资250元左右, 到2001年, 由于电网老化, 曾对电网进行改造, 并将产权移交县电力局, 并议定, 今后的维修由电力局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 村内再度出现用电紧张, 现有电网已满足不了农民需求, 原因在于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急增。具体体现为:在生产方面, 生产工具已完成更新换代的转变, 铁牛代替了耕牛, 收割机、抽水机等电器生产工具已进入农户生产过程, 耗电较大, 至2006年, 澧县共有农用水泵47339台, 人均乡镇1289台;生活方面, 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 家用电器也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新华村端书记估算, 村民家庭基本都有电视机、电饭煲、电风扇, 5%的农户有冰箱, 这就使电网的负荷能力与农户用电需求形成矛盾。万观寺李书记进一步谈到, 一般情况下, 农户家庭照明的亮度只及蜡烛, 抽水机在抗旱排洪中更是丧失能力。新华村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端书记在访谈中谈到, 农户用电变得困难, 离变压器近的地方电灯照明还看得见, 远了连灯都打不亮, 要改变村内用电情况, 至少要加安一个100V的变压器和二根电线。针对这种情况, 村联合乡与电力局进行过协商, 要电力局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具体的协商过程虽不得而知, 但至今存在的事实是, 作为公共物品中的基础设施, 用电问题在宜万乡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主体地位本身的不对称使得基层组织村民委会在与电力局的博弈中处于劣势。
湖区缺水:曾经的悖论如今的现实。在访谈中, 乡、村二级干部及村民一再强调, 宜万乡原来从不缺水。诚然, 宜万乡有着较好的自然水利条件, 澧水横贯澧县, 为水、山门二大水系贯穿乡域全境, 理论灌溉受益面积可达3.3万亩, 另外有中小型水库5座, 加上原有较好的渠道、堰塘, 宜万乡缺水, 也就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事。但现实摆在面前, 宜万乡缺水, 成了不可回避的事实, 福新村村民谭在访谈中介绍, 天气一旦连续晴上20天, 村内就会出现生产性用水缺乏的问题, 不少村民已将双季稻改成单季稻另加种棉花, 从面积与估算约占全村双季稻田的30%, 另有不少村民干脆把稻田改成旱地改种棉花, 除去作物的市场因素, 缺水虽算不上根本原因, 却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宜万乡民政助理汪民生也就此谈到, 自2003年开始, 全乡水稻面积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递减改种棉花, 造成宜万农村生产缺水的原因并非乡内没水, 而是水利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自2004年起,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在免征农业税的同时, 又全面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 在宜万乡, 曾有的10个农村义务工和10~12个农村积累工主要用于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修建。取消“两工”之后, 乡村无权组织农民出工, 即使“派工”, 在现金货币收益最大化的驱使下, 没有合适报酬村民也决计不干, 乡村财政在集体经济破产和农业税取消的情况下, 已是举肘损襟。随之而来的后果是, 在宜万乡作引水之用的渠道和作储水之用的堰塘淤积严重、杂草横生, 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形成晴上10天, 塘口无水, 而一旦连续下雨10天, 地貌近乎平原的宜万乡因水无渠可道而肆意横流, 连路、桥都会淹没, 这也导致了农户的生活用水出现问题。用乡负责人的话说是山洪来前喝清水, 山洪暴发喝洪水, 洪水过后喝污水。就这样, 由于“两工”的取消和财政不能对应跟上反而削弱, 使得水利设施维护问题在宜万乡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乡村二级组织虽曾作过一定努力, 如在新农村建设以来采取村级自筹和专项调拨的方式筹措70万元用于水利灌溉设施维护, 但离乡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3. 粮食直补:
政府口中的麻烦事。将原来在流通环节中进行价格保护的方式改成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湖南自2003年起, 已按农民种粮的实际面积予以试点, 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宜万乡作为湖南粮食主产区乡镇, 粮食直补政策对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调查问卷资料, 宜万乡2004年向种粮农民兑现补贴资金58万元, 受益农户达4380户, 平均每户增收133元;2005年, 全乡粮食直补资金达68万元, 直补农户4470户, 户均增收152元;2006年全乡粮食直补资金更是高达106万元, 直补农户数为4578户, 户均增收231元。从近三年相关数据可以分析得出, 全乡粮食直补资金逐年增加, 2006年与2004年相比, 同比增长约83%;种粮农户数也有一定数量增长, 2005年比2004年增加90户, 2006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08户;从户均增收角度来看, 从数字上分析, 2006年的231元比2004年的133元接近增加100元。
然在与乡村干部的走访中调查组发现, 粮食直补政策, 却成乡村干部口中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鸡肋”, 失之无味弃之不舍。原因在于, 一方面粮食直补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种粮热情, 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另一方面, 粮食直补成为乡村组织心中麻烦事的是, 粮食直补政策并未使乡村二级组织成为直接受惠者, 即使直补政策带来种稻面积的增加也会因农业税的取消使乡财政得不到丝毫好处, 而直补政策在发放程序上的日益完善, 也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在落实过程中层层过滤的“漏斗效应”不复存在。更有甚者的是, 由于“财政上交, 事权下放”的权责不对称, 粮食直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行政成本将由乡级政府承担, 按照“丈量土地, 农民申报, 张榜公布, 复核再公布”的操作程序, 在2004年至2006年3年执行过程中, 使得宜万乡深感行政成本过高之苦。在2006年, 全乡参加直补发放人数12人, 历时30天, 在印制宣传材料、发放表格、填写存折等方面花费约2万余元, 加上召开会议等支出, 即使除去人力成本费用, 也累计达2万元之多, 与2006年发放资金总额106万元相比, 约达2%。乡负责人还一再强调, 以上开支都为节约性支出, 原因是粮食直补的行政成本并不在上级转移支付之列。除去执行成本过高、执行工作事关政绩要求过细之外, 乡民政汪助理认为粮食直补并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也没有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 户均100至200元不等的粮食补贴并没有给农民生活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而将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户, 少之又少, 充其量只是使农民手中的余钱稍有增多, 然如果把每年100来万的资金用于乡村统筹, 定点分批对乡内水利等公共设施进行完善, 对于粮棉作区的宜万乡作用更大。汪还认为, 粮补资金不折不扣的直入农民之中, 使农民有国家已富裕到给农户发钱之感, 会对税费尾欠的收缴工作带来难度, 不利于乡村债务偿还。
相对颇有微词的乡村干部, 农户在肯定粮食直补政策的同时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在走访过程中, 农民普遍反映补贴标准过低, 每亩20~40元的补贴, 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普涨的情况下, 一旦再遇到粮价下跌, 尚不足弥补由此带来的损失, 放弃粮食种植也就成为农户的自然选择。更为重要的是, 乡里种植业以水稻、棉花为主, 2006年乡平均亩产粮食513公斤, 棉花亩产100公斤, 按照当时的市值折算, 除却在农村不被看重的家庭劳动成本, 棉花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仍要高于稻谷的栽种, 这也就使得乡里每年约有1000亩稻田转化成棉花地, 在乡村干部看来, 这种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
针对稻田流失情况, 调查组成员不仅陷入深层次思考, 作为洞庭湖区域的乡镇, 大多与宜万乡有着相似的特点, 既是省内主要的稻作区, 又是棉花生产基地, 如果稻田过多的转化成棉地, 势必给湖南粮食安全问题带来影响。通常情况下, 粮食与棉花为组合型物品, 在种植面积的调整下, 粮食价格上升的同时, 棉花价格势必下降。一旦棉花价格下降至某一临界值, 棉贱伤农, 理性的农民自然会改种水稻。众所周知的是, 棉花种植时的水利设施要求远不如水稻种植时高, 此时, 水利设施一旦满足不了种稻要求, 就会形成湖南粮食供不应求的局面, 引起缺粮恐慌。因此, 纯粹的让市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就会付出较大的社会成本, 政府的适时引导也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 粮食直补在宜万乡远没有农业税取消让农民深受鼓舞, 补贴标准过低对激励农民多种粮食作用不甚明显, 而执行成本过高让乡级政府欲罢不能, 在推动宜万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取作用不大。
4. 乡村医疗:
农户心中的美中不足。对乡村医疗情况的调查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乡村医生网点的建设情况;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与补偿情况, 这也是在访谈中, 村民重点谈及的问题。
具体到乡村医网建设方面, 据统计, 宜万乡有中等一级乡卫生院1个, 村级医疗诊所18处, 医护人员51名, 其中乡村医生19名。乡卫生院已具有一定规模, 有病房40余间, 村级诊所村平均1到2个, 各村诊所平均有1名医生, 大多经过正规培训, 且全为个体经营。但在被调查的村民看来, 除了感冒发烧的小病, 一般都不会上村级诊所而是选择卫生院, 经济条件的适度改善使得村民对乡村医疗有了进一步要求。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 不少村民举双手赞成。万岭村黄书记在访谈中谈到, 农村合作医疗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 宜万乡在澧县经济条件不算太差, 农民经济情况还算可以, 但一旦遇到生病, 尤其是大病、重病, 依靠家庭的力量还是远远不行, 而合作医疗每人只需每年交10元钱, 生病了可以报不少, 这是好事。在2006年的合作医疗参合与补助情况的统计中, 宜万乡参合人数为13043人, 参合率达72%;住院人次为455人, 补助金额为449096.27元, 门诊人次为72人, 补助金额12618.2元, 共计金额461714元, 受益率为4.04%。在肯定医疗合作为大好事的同时, 不少村民仍觉美中不足。原因在于, 在医疗补贴制度设计中有不少地方村民觉得人性化和科学性不够, 黄书记介绍家里有一个亲戚生病, 到湘雅治要花3万元, 而到湖北武汉只要5千元, 但问题是, 制度中的定点规定使得在湖北治病就不予补助。定点问题还会让一些需到专业医院看病的农民为难, 因为区域限制, 专业医院并不一定在自己看病的定点之列。也有不少村民认为, 平时有个小灾小病完全可以在村诊所对付, 但制度规定在村诊所不在定点之列, 这就使得村民如要得到补偿至少需要到乡卫生院, 除去所花的时间不说, 交通成本也是个问题, 有人还笑称有时看病报得的费用还抵不上交通费。由访谈可以看出, 宜万乡乡村医生网点建设基本已经形成;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仍有不少的地方有待完善与改进。
5. 务工与抛荒:
并非如影随行的孪生兄弟。在2006年农村劳动力统计数据中, 宜万乡总劳动力为8937人, 其中男性劳动力为4793人, 在总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约为5830人, 而每年至少一个月以上外出务工的人数达到了3107人, 在外打工兼种责任田的人数为2807人。作为稻作区的宜万乡, 水田面积达29124亩, 人均可达3.258亩, 生存问题足以能够解决, 过密化劳动在宜万乡又并不存在, 为何有占农业人口的34.76%选择外出务工。针对这个情况, 蔡家坡村叶书记在访谈中与笔者算过一笔账, 蔡家坡约有1/3的人口在外打工, 作为“村庄熟人”, 叶书记估计每人每月纯收入在600元左右, 每年可得7200元;在家种田, 一亩棉花按亩产100公斤算, 除去生产成本, 获利也不足800元。更有意思的是, 外出打工并不代表放弃了农业生产收益, 在外出的打工者中有2807人仍兼种责任田, 高达打工人数的90.34%;将土地转包他人的只有300来人, 不足打工总人数的10%。这表明, 在农业生产与外出务工的收益对比中, 农业并不能成为农民增收的依靠;均衡稳定的农业生产已经打破, 追求现金货币收益最大化已成为农民行为动机。
在对土地抛荒情况的调查中, 调查组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宜万乡有高达34.76%的外出务工人口, 却不曾出现土地抛荒现象, 外出务工与土地抛荒如影相随的孪生现象在宜万乡不复存在。究其原因, 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有村民在访谈中反复提到的农业税的取消、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实施大大消轻了农民负担, 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即使付费请人耕种, 收益也远远大于成本;二是宜万乡地势较为平坦, 水田面积较多且相对集中, 为生产机械化提供了便利, 现乡内不少农民都采取机器生产, 对劳动力的要求已远不如从前高, 劳动力的解放使打工变得现实可行。同时, 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较好配置, 产生了现时的“帕累托”最优, 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宜万乡的农业生产向埃米尔笔下的农民终结的方向推进。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宜万乡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及专项选题的走访调查, 经过寻查与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新农村建设从总体来说仍任重道远。
通过对宜万乡整体情况和专项选题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宜万乡自新农村建设推行以来, “三农”工作虽取得较大进展, 但总体来说仍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 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在政策的指引下, 各级政府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因地制宜, 有效深入;分清责任, 明确职责;规划优先, 有序推进。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早日出现。
2. 乡村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从宜万乡财政与债务专项调查可以得出,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集体经济的消失, 乡村财力对新农村建设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 加之90年代过多的达标创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形成的债务, 已使乡村二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很难理顺关系, 成为乡级政府难以迈过去的坎。这需要在乡级政府节缩非生产性支出、积极收回债权款项的同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并制订相关制度加以规范。
3. 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在宜万乡体现最为明显的是水电问题。电网的老化与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 已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长远看, 水利问题一旦得不到有效解决, 对作为稻棉作区的宜万乡的农业发展和经济都会构成威胁。在电网的改造上, 乡村应积极与电力局协商, 明确权责, 排除分歧, 达成共识, 以求尽快解决问题;对水利设施的维护, 在乡村二级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 应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也可与相关部门协商, 采取试点的方式, 尝试恢复部分积累工。
4. 粮食直补政策对激发农民种粮的作用不甚明显。
在宜万乡, 农民对粮食直补反映态度并不热烈, 一是因为粮食直补标准过低, 只能算是政府想补贴农业的信息表达, 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大;二是市场机制的生产配置作用起了效果, 棉花的种植收入高于水稻种植收入, 这是当地稻田每年以1000亩的速度转化为棉花田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情况, 政府在制订补贴标准时既要参考农资价格也要参考棉花与稻田形成生产组合式商品的价格, 适时提高补贴标准。
5. 新型医疗合作制度有待完善。
在宜万乡具体表现为定点医治的设置有待改进和村级医疗不在医保定点之列给村民造成看病不方便二个方面, 这需要政府站在农民的角度, 从农民利益出发, 就近、实际、科学、合理的完善医疗合作制度。
6. 外出务工与土地抛荒共生的问题在湖南稻作区可以解决。
宜万乡34.76%的外出务工人员, 但不存在土地抛荒, 农业税、粮食直补政策是前提, 而稻作区人均稻田面积较多, 生产工具更新则是解决共生问题的保证。
摘要:十七大报告指出, “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至今已历时三年之久, 然所取得的成效如何?乡村基础设施是否日益完善, 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日益提高, 乡村容貌是否日益整洁?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土地抛荒、乡村医疗设施匮乏、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污染等具体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这都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值得寻查与反思的地方。基于深入乡村、贴近农民、纪录事实、寻求真相的理念, 结合问卷资料与访谈记录, 调查从乡村债务、公共产品供给、粮食直补、乡村医疗、务工与抛荒五个方面进行描叙, 以期寻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待完善的问题, 找出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 以期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做出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寻查,宜万乡
参考文献
[1].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 1987
[2].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3].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1986
[4].陈吉元等.人口大国的农业增收.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5].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6].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译林出版社2001
[7].徐浩.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湖南澧县 篇7
1.1 优势分析
(1) 交通与地理位置:四新岗镇位于临澧县南部,是临澧的南大门,207国道、临岗一级公路14公里贯穿四新岗镇全境,交通极其便利,四新岗镇环镇公路连接四新岗镇区、珠日村和斋阳村,延伸至柏枝乡太平村,全长19.1公里,总投资705万元。 (2) 丰富的资源:据统计,2010年四新岗镇镇土地面积共计94.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95亩,山林60198亩,水面11777亩,小Ⅱ型及以上水库19座。 (3) 政府的支持:2008年,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首位战略”,集中精力抓工业上项目,工业继续快速发展。 (4) 政策的实施:2012年11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1.2 劣势分析
(1)镇村集体经济薄弱受限。在湘西北地区,镇村经济普遍落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农民增收乏力,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庞大,使得镇村经济相对薄弱。(2)镇村建设规划滞后。四新岗镇在环境方面,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建设用地没有形成规模的片区或范围,建筑分布散乱、平面布局不合理,导致四新岗镇严重浪费建设用地的同时规划也比其他同水平地区相对落后。(3)基础设施缺乏。笔者在对四新岗镇进行实地调研时发现,四新岗镇存在着基础设施缺乏的情况,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公共设施不全等问题仍然存在。(4)生态环境不平衡。因基础设施的缺乏、镇村建设规划滞后、当地居民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导致四新岗镇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
1.3 机遇分析
常办[2012]50号中共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农村环境卫生三年集中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了四新岗镇建设发展一个良好的机遇。
1.4 威胁分析
(1)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系统功能退化。由于镇村建设中镇村宅基地占地面积普遍较大、村落布局分散凌乱、内部结构疏松,从而加剧了农业用地的流失,土地系统功能退化。(2)镇村绿地系统逐渐消失。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盲目地办起各式各样的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致使农业用地不合理的置换为非农业用地,加上不合理的污水排放、环境污染的侵蚀,垃圾处理不及时。
2 SWOT规划战略综合对策
2.1 SO战略
改变四新岗镇传统经济模式,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原有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链,使之有效结合,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连带农业经济效益一并提高。
2.2 WO战略
土地结构功能混乱,道路承载力度不够,道路硬化程度未达标,路旁建筑地基毁坏道路结构等问题困扰着四新岗镇的居民。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梳理道路用地结构,规范路旁建筑的建筑后退,路边设置道路承载警示牌,进一步加固硬化政府前公路等方法解决公路高低不平现状。
2.3 ST战略
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依托,从细微入手,按照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观规范环境、建设结构,建设规范生态环境。建设统一规范的污水排放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可以改变镇村传统的废物处理方式。保留原生态自然环境。各集镇、村广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道路、游道两旁植树,同时加强对公用建筑物、附属设施、道路等设施的长期维护维修。
2.4 WT战略
以镇村一体为垃圾处理体系,建立垃圾处理站。同时根据各集镇、村、设区条件,配备设施。实行“交替承担,循环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鼓励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发展农村畜禽散养户沼气池的建设,合理利用现有条件以提高人畜粪便无污染化肥的施用。推进农业绿色化、无污染化。
参考文献
[1]郭朝阳, 赵耀.胶东半岛滨海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SWOT分析[J].北方经济, 2007, (5) :27一28.
【湖南澧县】推荐阅读:
澧县发展规划09-29
澧县项目工作简报(1期)06-07
送崔爽之湖南,送崔爽之湖南孟郊,送崔爽之湖南的意思,送崔爽之湖南赏析07-16
湖南移动05-12
湖南经验05-21
湖南桑植06-15
湖南龙山06-20
湖南景点06-20
湖南平江06-25
湖南邵东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