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石油

2024-09-03

海上石油(精选9篇)

海上石油 篇1

1 概述

随着海上现有油井的开发和新油层的发现以及海上石油平台服役时间的延长, 海上石油平台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必须进行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改造, 最终达到稳产、增产和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 海上石油平台改造工程 (以下简称平台改造工程) 在海上石油平台的运维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现役平台上几乎每个平台每年都要进行各种改造工程, 据不完全统计, 仅某公司在2010~2013四年期间平均每年在渤海地区完成各类10万元产值以上的改造工程70余个, 产值过亿元。

2 平台改造工程项目的产值划分与管理

2.1 平台改造工程项目的产值划分

平台改造工程一般按照产值划分为大 (500万元以上) 、中 (100~500万元) 、小 (10万~100万元) 三个级别的项目, 低于10万元产值的工程归于日常维修工程。其中, 小型项目涉及专业比较单一, 如某平台甲板结构加强、某平台油管线增加预留口改造等工程, 大中型项目一般以某个专业为主涉及多个专业的施工, 如某平台新增四口调整井适应性改造工程, 该项目是以在原平台生产系统新增四口油井工艺管道系统施工为主, 涉及结构改造、新增设备 (空调、变压器、井口控制盘、配电盘等) 安装、井口仪表管线改造、中控改造、消防系统改造等。

2.2 不同产值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

小型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是以平台群 (作业区) 为单位的管理, 例如, 某公司设立的绥中36-1作业区服务部负责整个绥中36-1平台群的所有小型改造工程管理。

大型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是以独立项目组为单位的管理, 一个独立的项目组管理一个或几个工程范围类似的项目。

中型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介于大、小型改造项目管理之间, 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施工规模、安全特点、涉及专业等划入二者之一的管理模式。

3 平台改造工程的专业分类和内容

3.1 平台改造工程专业划分

平台改造工程基本涉及到海洋工程的所有专业, 包括总体、工艺、结构、安全、电气、仪表、通讯、机械、配管、舾装、HVAC、涂装防腐等。根据平台改造工程项目多、涉及平台多、改造范围多的特点, 平台改造工程可以划分为结构舾装、工艺配管、电仪、机械4个大的专业, 将改造工程所有涉及到的专业汇总于4大专业之中, 这样便于改造工程的分类、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管理和控制。

3.2 平台改造工程的分类

根据对某公司近4年300余个平台改造项目整理和发现, 平台改造工程项目依据其涉及的主要专业可分为工艺管道系统改造、机械设备改造、结构改造、电仪改造4大类, 其比例如下图。如图可知工艺管道系统改造和机械设备改造在所有的改造工程中占据主流和重要地位。但实际上, 在大中型的改造项目中, 四大专业的改造设计和施工都要涉及,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3.3 工艺系统改造工程

海洋石油平台常见的工艺系统改造包括:油气处理系统、天然气处理系统、生产污水处理系统、开式排放系统、闭式排放系统、注水系统、化学药剂注入系统、原油外输及计量标定系统、热介质加热系统、冷却系统、仪表和公用气系统、海水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灭火系统等, 基本涵盖了整个平台工艺专业。工艺系统改造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稳产、增产和节能减排, 海上石油平台的大中型改造工程集中在工艺系统改造中, 例如新增调整井适应性改造工程、天然气高压回注改造工程、低压气回收利用工程、平台流程扩容改造工程等。工艺系统改造的关键工程包括停产施工、带压开孔、带压封堵等工作。

3.4 机械设备改造工程

机械设备改造工程通常是指平台拆移原有机械设备或安装新设备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造工程, 该工程以设备的拆解、吊运、安装、调试为主要内容, 同时包括配套的管线、结构、电仪等专业的施工。例如某平台淡水泵及燃气加热器移位改造工程、某平台新增压缩机及附属设施设备安装调试工程等。机械设备改造的关键工程包括设备不停产拆解、停产施工、中控改造、吊装等工作。

3.5 结构改造工程

结构改造工程主要是指对平台局部结构加强、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新增结构、老结构改造等, 例如甲板结构外扩、生活楼改造、挡风墙改造、库房改造、新增靠船件改造等工程。结构改造的关键工程包括大型结构物吊装、水下结构安装改造等工作。

3.6 电仪改造工程

在平台改造工程中, 以电仪为主的改造工程所占比例较小, 但在工艺系统改造和机械设备改造工程中均涉及相关的电仪改造内容。电仪改造工程通常包括电力系统改造、仪控系统改造、照明系统改造、通讯系统改造、伴热系统改造等。电仪改造的关键工程包括停产施工、高压电作业、中控组态、电力系统调试等工作。

3.7 改造工程项目实施的流程

(1) 可行性调研及基本设计阶段, 对于工艺系统改造工程特别是大中型项目, 施工方必须参与可行性调研阶段, 对工程的施工可行性、是否需要停产作业、管道是否实施带压开孔进行论证;

(2) 项目立项审批阶段, 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技术方案、工期、预算进行审批;

(3) 项目详细设计阶段, 依据基本设计和立项审批意见进行详细设计, 划分业主采办和施工方采办的界面, 编制相关工艺设备、设施的采购书和数据表。

(4) 项目的施工设计及材料采办阶段, 按照工艺管道、结构、机械、电仪讯四大专业进行施工设计, 编制施工方案, 按照管线类、管件类、阀门类、结构类、涂装类、舾装保温类、电伴热类、电缆类、仪表管件阀门类、电气设备类、仪表设备类、容器橇装类等进行分类提交采办;

(5) 陆地预制阶段, 依据施工设计对部分结构件、管段、管支架、电仪吊挂件、机械设备底座等进行陆地预制, 尽最大可能减少海上施工工作量;

(6) 海上石油平台施工阶段, 作为运维工程的核心, 需要依据平台可承载的人数和施工计划来安排人员、机具、物料的出海和返回时间, 同时还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并与陆地协调联系

(7) 完工调试阶段, 在工程中的相关设备单机调试和管道检试验完成后, 对施工涉及的工艺管道系统进行系统调试并在各方确认无误后签署工程项目完工报告。

4 平台改造工程的特点

4.1 改造工程的设计特点

(1) 改造工程设计基础包括:原平台设计资料、与本次改造有关的历次改造工程的资料、当前相关规范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

(2) 改造工程设计中依据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现场测绘或评估后方可开始设计;

(3) 设计开始时就有施工经验的人介入, 论证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复杂性;

(4) 设计时选用的材料应尽量与原平台一致;

(5) 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是原平台的技术规格书。

4.2 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

(1) 综合性强, 改造工程涉及多个专业的设计和施工, 不同专业的技术和施工人员在海洋石油平台这个有限的空间内使用各种工具、材料、设备按照不同的工序和工艺进行作业, 特别是一些大的工程, 规模上亿元, 涉及的工作量相当大;

(2) 复杂性高, 工程施工要受到海洋环境和恶劣的海况的影响, 施工的空间受限制, 施工过程中要满足海洋环境保护的影响, 施工的总人数受平台居住条件限制, 且总人数随着平台钻修井等相关生产作业人员的变化而变化, 出海的人、机、物受运输船期、船上、平台上的预留空间影响, 施工的工期受平台停产时间、钻完井时间影响;

(3) 高危作业多, 工程施工经常涉及高空作业、大型吊装、潜水作业、高压电作业、带压开孔、中控组态等高危作业;

(4) 严格性高, 改造工程质量必须严格达到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最终通过第三方检验机构的认可;

(5) 人员素质要求高, 由于海上施工人数受各种原因限制, 因此高素质的技术、施工队伍是保证改造工程顺利有效实施的必要保证。其主要表现在一人多专 (一个技术人员精通或熟悉多个技术专业知识) 、一人多能 (一个施工人员精通或熟悉多个工种) 、一人多管 (一个管理人员精通或熟悉多个岗位工作) 。

5 结束语

海上石油平台改造工程是海洋石油生产运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役平台使用时间的延长和数量的增长, 其数量和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基本成熟的平台改造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和流程, 具有一批成熟的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 同时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后勤保证体系, 为平台改造工程的高效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守为, 等.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07)

海上石油 篇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石化安〔2011〕1009号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油田企业:

现将《中国石化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通用业务制度-实施类 制度

名称中国石化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制度制度

编号 / 文号中国石化安〔2011〕1009号 制度主办

版本 / 部门安全环保局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安全

所属业务类别生产监督管理/专项安全会签 / 监督管理部门 信息系统管理部

下位制度制定者企业制定执行类制度审核 部门法律事务部 企业改革管理部

解释权归属安全环保局签发 日期 2011年11月12日 原《海上石油作业安全 废止说明管理规定》(中国石化生效

安〔2010〕356号)同日期 2011年11月12日 时废止

制定目的加强海上石油安全管理工作

制定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适用范围从事海(水)上石油作业的各企业 约束对象相关单位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管理 业务

涉及的相关制度 / 类别 / 所属 层级 /

— 2 —基本要求

1.1 本规定中的海上石油作业系指海(水)上石油作业单位利用生产设施、作业设施等石油设施进行的石油作业活动。海上石油作业单位系指海上石油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通称,包含作业者和承包者。

1.2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总责。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1.3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均应制定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名员工均应承诺并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应建立安全职责考核制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通过考核促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管理机构与职责 2.1 机构与人员

2.1.1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与工作内容相适应的人力和装备,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网络。

2.1.2 基层作业单位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行使同级副职安全管理职权。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应根据倒班轮休方式按一岗双人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2.2 人员要求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安全资格培训,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以下简称海油安办)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3 机构职责

2.3.1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中国石化有关海上石油作业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章制度;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计划并归口管理。

2.3.2 负责海上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和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劳动防护、职业安全卫生作业场所的归口管理。2.3.3 负责制修订海上安全、职业卫生等管理制度,编制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监督组织实施。

2.3.4 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和隐患整改计划,深入现场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对海上石油设施的财产投保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3.5 负责申办本单位及其生产设施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作业设施的备案检查,监督海洋石油设施实行发证检验、检测制度。

2.3.6 负责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关键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3.7 负责安全考核评比工作,开展安全科技成果交流,推进安全科技进步,组织各种安全活动,协调、处理有关安全问题。

2.3.8 根据事故调查处理权限,组织、参与海上事故的调查、处理、上报和统计工作。2.3.9 组织制修订海上安全应急预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和救助系统。

2.4 安全资料管理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均应根据《中国石化安全台账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台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2.4.1 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名册。2.4.2 事故台帐。

2.4.3 各种证书、证件。

2.4.4 安全设备的维修、测试、更换、再次施工安装及故障记录和相应的证明材料。2.4.5 安全演习、训练记录。2.4.6 安全生产检查记录。2.4.7 海况、气象记录。

2.4.8 海上工作日志及作业记录。2.4.9平台配备的救生设备及属具、安全器材及检测工具应登记造册,更换后及时变更记录。2.4.10 基层班组安全活动记录。2.4.11 安全会议记录。

2.4.12 海上石油专业设备检验档案。2.4.13 其他相关安全资料。常规业务活动的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人员培训

3.1.1 从事海(水)上作业人员基本条件

3.1.1.1 身体健康并经企业认可的医院按照有关标准进行体检,没有妨碍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1.1.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应有防疫部门出具的— 5 —

身体健康证明。

3.1.1.3 经过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具有从事本岗位工作所需的安全和专业技术知识。3.1.2 持证及培训要求

出海人员必须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的专门培训,并取得具有相应资质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

3.1.2.1 长期出海作业人员应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全部内容的培训,并持有“海上求生”、“海上急救”、“平台(船舶)消防”、“救生艇筏操纵”和“直升机水下遇险”5项安全培训证书。每5年进行1次再培训。

(1)滩海陆岸石油设施上的长期出海作业人员应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内容的培训,并持有“海上求生”、“海上急救”、“平台消防”3项安全培训证书,设施配备救生艇筏的人员还应持有“救生艇筏操纵”安全培训证书。每5年进行1次再培训。(2)滩涂油区作业人员应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内容的培训,并持有“海上求生”、“海上急救”、“平台消防”3项安全培训证书。每5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2 短期出海作业人员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综合内容的培训,并取得“短期出海证”。每3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3 临时出海人员应在出海前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电化教学培训。

3.1.2.4 没有直升机平台或者已明确不使用直升机倒班的海上设施人员,可以免除“直升机遇难水下逃生”内容的培训。

3.1.2.5 没有配备救生艇筏的海上设施作业人员,可以免除

“救生艇筏操纵”的培训。

3.1.2.6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兼职消防队员应接受“油气消防”培训,并持有培训合格证书。每4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7 从事钻井、完井、修井、测试作业的监督、经理、高级队长、领班,以及司钻、副司钻和井架工、安全监督等人员应接受“井控技术”培训,并取得具有相应资质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每4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8 钻井、井下作业正副司钻应接受“司钻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并取得具有相应资质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每2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9 在作业过程中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硫化氢的场所从事钻井、完井、修井、测试、采油及储运作业的人员,应进行“防硫化氢技术”专门培训,并取得具有相应资质培训机构颁发的“防H2S技术合格证”。每4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10 无线电技术操作人员应按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1.2.11 稳性压载人员(含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稳性压载和平台升降技术人员)应接受“稳性与压载技术”培训,并取得具有相应资质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每4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12 为海洋石油作业服务船舶上的船员应按照国家主管部门规定进行培训,并持有与所在船舶相适应的“船员适任证”。

3.1.2.13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国家主管部门规定进行培训,并取得“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放射人员应按照国家主管部

门规定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3.1.2.14 属于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3.1.2.15 外方人员在国外合法注册和政府认可的培训机构取得的证书和证件,经中方作业者或者承包者确认后在中国继续 有效。

3.1.2.16 水上作业人员持证要求

(1)内陆水域采油作业人员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 内容培训,并持有“海上求生”、“海上急救”、“平台消防”3项安 全培训证书。每5年进行1次再培训。

(2)内陆水域物探作业人员接受“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 内容培训,并持有“海上求生”、“海上急救”2项安全培训证书。每5年进行1次再培训。

3.1.2.17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组织对海上石油作业人 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建立海上石油作业人员培训档案。3.1.3 日常安全教育

3.1.3.1 新员工入厂教育和在职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应结

合海上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根据《中国石化安全教育管理规定》 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组织培训考核并做好记录。3.1.3.2 所有新入厂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考

核合格,员工岗位变动应重新进行相关岗位的安全教育后方可上 岗。新入厂员工的安全教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2)通用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基本常识。

(3)海上作业特点、风险情况和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岗位应 知应会。

(4)本岗位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劳动防护用品保管和使用方 法。

(5)作业单位内部的有关管理制度。

(6)海上石油设施上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7)典型事故案例及其教训,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8)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

3.1.3.3 在职员工应开展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班组安

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学时。在职员工的安全教 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 及安全技术知识。

(2)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3)开展逃生、救生、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 训练,以及发生异常情况的紧急处理演练。3.2 劳动防护、职业卫生 3.2.1 劳动防护

3.2.1.1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根据海上作业特点和环

境条件,为从业人员及时、足量配发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职业危 害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

3.2.1.2 作业人员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工作需要正确穿戴相 应的劳动保护用品。3.2.1.3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因

素情况,为海上石油设施配备固定式或移动式监控、监测设备(噪 声仪、振动仪等),并采用有效的职业防护技术、工艺、材料,努 力从生产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3.2.2 医疗救护

3.2.2.1 在有人驻守的石油设施上,配备具有基础医疗抢救

条件的医务室。作业人员超过15人的,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少于 15人的,可配备兼职医务人员。

3.2.2.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和氧 气、医疗器械等。

3.2.2.3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有关疫情病情报告、处理 和卫生检验制度。

3.2.2.4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应急处置程序。3.2.3 职业卫生管理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按照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有关制度 做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并遵守以下规定:

3.2.3.1 定期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监测和评价结果应按规定进行存档、报告,并在公告栏内公布。检测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 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3.2.3.2 按照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规定,定期对从事有毒有

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 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3.2.3.3 在易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

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语。

3.2.3.4 建立员工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 卫生教育培训档案和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3.3 海上设施管理

3.3.1 海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未通过“三同时” 审查的建设项目,不准开工建设。初次在海上使用的新技术、新 工艺、新产品应做好试验,成熟以后方可使用。

3.3.2 海上建设项目实行分级备案管理,新建油气田一期建 设项目到海油安办备案,其他项目到海油安办石化分部备案。3.3.3 建设工程设计资格与责任

3.3.3.1 从事海上石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应具有国 家有关法规规定的资格。

3.3.3.2 设计审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发证检验机构负责。3.3.3.3 建设项目实行设计项目终身负责制;设计单位不具 备相应资质或越级设计,由设计单位领导负责;委托不具备相应 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由建设单位委托人负责;设计人员 未按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出现问题由设计人、校对人和审核人 负责;对采用非标设计造成的缺陷,由设计人和审核人负责;由 于设计原因造成事故或未遂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设计 责任人和设计院负责人的责任。3.3.4 海上生产设施管理

3.3.4.1 海上生产设施建设项目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或者总体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进

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地震评价、职业卫生评价并编制建设项 目评价报告书,并将经过评审的评价报告书上报相关部门备案。3.3.4.2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要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重要的设计文件及《安全专篇》应经发证检验机构 审查同意。发证检验机构应在审查同意的设计文件、图纸上加盖 公章,并将审查结果书面报海油安办或海油安办石化分部备案。3.3.4.3 生产设施的建设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

工,施工单位应按照审查同意的设计方案或图纸施工。在整个生 产设施建设过程中,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委托发证检验机构对 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发证检验。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并经发证检 验机构检验合格后,发证检验机构应为设施颁发最终检验证书或 临时检验证书,并出具检验报告。

3.3.4.4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在设施取得最终检验证书或

临时检验证书并制定试生产安全措施后,在试生产前45日内向海 油安办石化分部提出备案申请。试生产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最 长不超过12个月),试生产结束后向海油安办或海油安办石化分 部提交安全竣工验收书面申请,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 机构进行安全评价,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3.3.4.5 经验收合格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后的设施,方可 正式投入使用。

3.3.4.6 正式投用后的生产设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发

证检验机构进行定期、临时检验,以维持有关证书的有效性。3.3.4.7 生产设施服役时间达到设计寿命时,对拟延长寿命 的设施进行评估,取得发证检验机构颁发的有效证书后,方可继

续使用;对报废设施的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石化 有关规定执行。

3.3.4.8 生产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 应及时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报告:

(1)更换或者拆卸井上和井下安全阀、火灾及可燃和有毒有 害气体探测与报警系统、消防和救生设备等主要安全设施。(2)变动应急预案有关内容。(3)中断采油(气)作业10日以上或者终止采油(气)作 业的。

(4)改变海底长输油(气)管线原设计用途。

(5)超过海底长输油(气)管线设计允许最大输送量或者输 送压力。

(6)海底长输油(气)管线发生严重损伤、断裂、爆破等事 故。

(7)海底长输油(气)管线输送的油(气)发生泄漏导致重大 污染事故。

(8)位置失稳、水平或者垂直移动、悬空、沉陷、漂浮等超 出海底长输油(气)管线设计允许偏差值。

(9)介质堵塞造成海底长输油(气)管线停产。(10)海底长输油(气)管线需进行大修和改造。

(11)海底长输油(气)管线安全保护系统(如紧急放空装置、定点截断装置等)长时间失效。

(12)其他对生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3.3.4.9 水上生产设施管理

(1)漫水路的建设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标志桩、电线杆、电线杆拉线、井架绷绳应设置红白两色警示标识。(2)平台应设有水位标尺,标尺应安装牢固、清晰。

(3)平台通道出口或平台扶梯设置不应少于2处,并采取对 角或对边布置。

(4)通道铺板应固定牢靠,满足强度、使用要求。铺板除特 殊部位外,一般不宜使用钢板网或钢筋栅制作。

(5)平台爬梯结构材料宜与平台结构材料相同,可采用钢筋

混凝土梯或钢制斜爬梯。钢制斜爬梯宽度不小于880mm,斜度不大 于50°。

(6)用于紧急疏散的平台爬梯可采用钢直爬梯,宽度不小于

880mm,距地面2200mm以上梯段应设置护笼,设置护笼时应考虑 水位变化的影响。

(7)爬梯两侧应设置扶手,扶手设置应满足人员救生要求。钢斜爬梯踏步板应为防滑型。

(8)平台周围应设防护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0mm,栏杆下部150mm范围内不应漏空,除栏杆立柱外,栏杆无竖向构件时,横向构件间净距不应大于300mm。(9)平台应在合适位置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

(10)平台应设置船舶系泊装置,其位置宜设在背风处或水 流的下游处,并方便人员上下平台。

(11)水域内输油气管道设计应满足相关规定、标准的要求,采取埋地敷设方式的,其埋地深度应大于河滩和河槽的冲刷深度,并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和检验工作。

(12)水上采油设施(包括单井)实行区域安全现状评价,每3年评价1次。

3.3.5 海上作业设施管理

3.3.5.1 海上作业设施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委托具

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职业卫生 评价,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书。

3.3.5.2 作业设施在设计、建造、安装以及生产作业的全过

程中,作业设施所有者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发证检验机构进行 发证检验。

3.3.5.3 作业设施在首次投入使用前或变更作业区块前15 日,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提交备案申请书和相关资料。3.3.5.4 通常情况下,作业设施从事作业活动的期限不超过

1年,确需延长的,作业者应提前15日提出延期申请,延期时间 不得超过3个月。

3.3.5.5 作业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 应及时向海油安办有关分部报告:(1)改动井控系统。

(2)更换或者拆卸火灾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与报警系 统、消防和救生设备等主要安全设施。

(3)变更作业合同、作业者或者作业海区。(4)改变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5)中断作业10日以上或者终止作业。(6)其他对生产作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3.3.6 延长测试设施管理

3.3.6.1 海上油田(井)进行延长测试前,企业及所属二级

单位应提前15日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申请延长测试设施备案。3.3.6.2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提交延

长测试设施资料,办理备案手续。当海油安办石化分部认为需要 进行现场检查的应积极配合,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3.3.6.3 通常情况下,海上油田(井)延长测试作业期限不

超过1年。确需延期时,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提前15日向海油 安办石化分部提出延期申请,延期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3.3.6.4 海上油田(井)延长测试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及时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报告:

(1)改动组成延长测试设施的主要结构、设备和井控系统。(2)更换火灾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探测与报警系统、消防 和救生设备等主要安全设施。(3)改变应急预案有关内容。

(4)其他对生产作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3.3.7 设备管理

3.3.7.1 设施上的各种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安全要求,有 出厂合格证书或者检验合格证书。

(2)对裸露且危及人身安全的运转部分要安装防护罩或者其 他安全保护装置。

(3)建立设备运转记录、设备缺陷和故障记录报告制度。(4)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定期维护、保养、检验制度,以及设备的定员定岗管理制度。

(5)增加、拆除重要设备设施或者改变其性能前,要进行风 险分析。属于改建、扩建项目的,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 办理审批手续。

3.3.7.2 设施配备的救生艇、救助艇、救生筏、救生圈、救

生衣、保温救生服及属具等救生设备,应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 全公约》规定,并经海油安办认可的发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1)海上石油设施配备救生设备的数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1)配备的刚性全封闭机动耐火救生艇能够容纳自升式和固定 式设施上的总人数,或者浮式设施上总人数的200%。无人驻守设 施可以不配备刚性全封闭机动耐火救生艇。在设施建设、安装或 者停产检修期间,通过风险分析,可以用救生筏代替救生艇。2)气胀式救生筏能够容纳设施上的总人数,其放置点应满足 距水面高度的要求。无人驻守设施可以按定员12人考虑。3)至少配备并合理分布8个救生圈,其中2个带自亮浮灯,4个带自亮浮灯和自发烟雾信号。每个带自亮浮灯和自发烟雾信号 的救生圈配备1根可浮救生索,其长度为从救生圈的存放位置至最 低天文潮位水面高度的1.5倍,并至少长30米。

4)救生衣按总人数的210%配备,其中住室内配备100%、救 生艇站配备100%、平台甲板工作区内配备10%,并可配备一定数 量的救生背心。在寒冷海区,每名工作人员配备1套保温救生服。对于无人驻守平台,在工作人员登平台时,根据作业海域水温情 况,每人携带1件救生衣或者保温救生服。

5)所有救生设备均应标注该设施的名称,按规定合理存放,并在设施的总布置图上标明存放位置。在特殊施工作业情况下,— 17 —

配备的救生设备达不到要求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报海油 安办石化分部审查同意。

(2)水上救生设备配备的数量应满足下列规定:

1)平台救生衣配备数量应为平台正常上班人数的120%,寒冷 地区应配备保温型救生衣。

2)平台所配备的救生圈应不少于4个。每个救生圈应配备1 根至少30米长的可浮救绳索;救生圈应沿平台甲板的边缘合理布 置,存放在人员易取放的支架上。

3.3.7.3 设施上的消防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设施可能发生的火灾性质和危 险程度,分别设置水消防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 干粉灭火系统等固定灭火设备和装置,并经发证检验机构认可。无人驻守的简易平台,可以不设置水消防等灭火设备和装置。(2)设置自动和手动火灾、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探测报警系 统,总控制室内设总报警和控制系统。

(3)配备4套消防员装备,包括隔热防护服、消防靴和手套、头盔、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消防斧以及可以连续使用3个小时的 手提式安全灯。根据平台性质和工作人数,经发证检验机构同意,可以适当减少配备数量。

(4)所有消防设备均存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定期检查,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并做好检查记录。

3.3.7.4 水上设施消防设备配备应满足下列规定:

(1)平台上应配置MFZ35推车式灭火器2具,计量间、值班 室、配电室每个房间内配置手提式灭火器2具。配置的灭火器应

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2)平台应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检测 1次。防雷接地电阻≤10Ω。

3.3.7.5 设施上所有通往救生艇(筏)、直升机平台的应急

撤离通道和通往消防设备的通道应设置明显标志,并保持畅通。3.3.7.6 在设施的危险区内进行测试、测井、修井等作业的

设备应采用防爆型,室内有非防爆电气的活动房应采用正压防爆 型。

3.3.7.7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选用合格的石油专业设

备。在役专业设备须经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设备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后,方可投入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等应 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建立检验档案。3.3.8 各企业应制定生产设施、作业设施、延长测试设施及 其专业设备的安全检查、检验、维护保养制度。

3.3.9 基层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将危险区等级准确地标注

在设施操作手册的附图上。对于通往危险区的通道口、门或者舱 口,应在其外部标注清晰可见的中英文“危险区域”、“禁止烟火” 和“禁带火种”等标志。3.3.10 隐患治理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隐患管理 台帐,实施分级监管,落实隐患治理计划,具体按照中国石化事 故隐患管理相关规定执行。3.4 滩海陆岸安全管理 3.4.1 设施建设

3.4.1.1 滩海陆岸石油设施应按无人值守设计,若有人值守 时,应按照浅海石油作业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3.4.1.2 滩海陆岸井台、进海路应采取结构可靠的防护措 施。

3.4.1.3 滩海陆岸井台应设置挡浪墙;进海路采用单车道

时,应设置足够的错车道,路肩上应设置护轮带和一定高度的标 志杆。

3.4.1.4 滩海陆岸井台顶、进海路顶应预留竣工后的沉降超

高,沉降超高可根据地质情况、填筑材料及填筑压实度等因素确 定。

3.4.2 避难房建设

滩海陆岸井台上应设置暂避恶劣天气的应急避难房,应急避 难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3.4.2.1 能够容纳全部生产作业人员。

3.4.2.2 结构强度比滩海陆岸井台高一个安全等级。3.4.2.3 地面高出挡浪墙1米。

3.4.2.4 用基础稳定、结构可靠的固定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采用可移动式钢结构。

3.4.2.5 配备可以供避难人员5日所需的救生食品和饮用 水。

3.4.2.6 配备急救箱,至少装有2套救生衣、防水手电及配 套电池、简单医疗包扎用品和常用药品。3.4.2.7 配备应急通讯装置。3.4.3 救生设备配备

3.4.3.1 滩海陆岸生产设施上至少配备4个救生圈,每个救

生圈上应配有至少30米长的可浮救生索,其中2个带自亮浮灯,2个带自发烟雾信号和自亮浮灯。

3.4.3.2 每人至少配备1件救生衣,在工作场所配备一定数

量的工作救生衣或者救生背心。在寒冷海区,每人配备1件保温 救生服。

3.4.4 消防设备配置

3.4.4.1 灭火器的配备应执行SY/T 6634《滩海陆岸石油作 业安全规程》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3.4.4.2 现场管理单位至少配备2套消防员装备,包括消防

头盔、防护服、消防靴、安全灯、消防斧等,至少配备3套带气 瓶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可移动式消防泵1台。

3.4.4.3 所有消防设备均应存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定期 检查,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并做好检查记录。3.4.5 值班车辆

3.4.5.1 接受滩海陆岸石油设施作业负责人的指挥,不得擅 自进入或者离开。

3.4.5.2 配备通讯工具,保证随时与滩海陆岸石油设施和陆 岸基地通话。

3.4.5.3 能够容纳滩海陆岸石油设施的全部工作人员,并配 备100%的救生衣。

3.4.5.4 应采用防滑性能良好的低压轮胎,具有在应急救助 和人员撤离等复杂情况下作业的能力。

3.4.5.5 参加滩海陆岸石油设施上的营救演习。

3.4.5.6 在滩海陆岸石油设施进行施工作业期间,应配备车 辆守护值班。

3.4.6 车辆通行管理

3.4.6.1 滩海陆岸生产设施入口处应设置“危险”、“易滑”、“限制速度”、“除油田车辆外禁止通行”等组合式交通安全标志。3.4.6.2 车辆在滩海陆岸生产设施上应按限定速度行驶。在

有会车平台的通井路上行驶时,就近平台的车辆应主动停靠让远 离平台的车辆通行。

3.4.6.3 大型施工车辆及多车辆进入滩海陆岸生产设施时,施工方车队负责人、滩海陆岸业主单位应指派专人到现场组织、指挥车辆通行。

3.4.6.4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禁止车辆驶入滩海通井路:(1)冰雪路滑。

(2)雨、雾、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在100m以内。(3)风力≥6级,高潮位距路面≤0.3m。(4)风力<6级,高潮位距路面≤0.2m。(5)风力≥8级。

(6)海浪对车辆安全行驶有影响时。

3.4.6.5 严禁微型车辆、农用运输车、摩托车和电动车辆驶 入滩海通井路。3.4.7 门禁管理

3.4.7.1 滩海陆岸生产设施入口处应设置门岗,必要时设挡

车设施。进入滩海陆岸生产设施的车辆和人员,须经滩海陆岸业 主单位许可。

3.4.7.2 临时来访人员进入滩海陆岸生产设施,应接受滩海 陆岸业主单位组织的安全教育。3.5 应急管理

3.5.1 应急队伍建设

3.5.1.1 各级海上作业单位应根据作业海区和内陆水域特

点,结合生产实际,本着统筹计划、合理布点的原则建立和完善 各级应急组织机构,设立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加强应急队 伍的建设和应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水平。3.5.1.2 尚未建立专业应急队伍的单位,要充分利用周边应

急资源,签订应急救助协议,建立相应的守护船值班制度和应急 直升机待命救援机制,确保应急期间的应急救援力量保障。3.5.2 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5.2.1 服从和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业务指导检 查和应急指令调度。

3.5.2.2 根据应急救援需要,积极快速参与海上应急救援行 动。

3.5.2.3 承担本单位海上事故险情应急救助、溢油应急处

理、海上消防和滩海抢险救援等工作,保障海上安全生产和清洁 生产。

3.5.2.4 建立完善应急队伍、应急装备、演习演练、组织运

行等各方面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应急 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

3.5.2.5 根据应急任务的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评估、演练、修订完善海上设施遇险、人员救助以及消防、溢油应急等救援预

案,确保各项预案实时处于实战状态。

3.5.2.6 严格应急救援资金的管理使用,确保专款专用。3.5.2.7 负责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物资的管理使用,加强维

护保养,及时上报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器材的使用和消耗情况,及时提出补充、更新和完善计划。

3.5.2.8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积极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工

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应急救援工作。如实统计上报 在救援行动中所消耗的物资器材和人工费用,并及时补充。3.5.3 应急物资与装备

3.5.3.1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 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急物资和装备:

(1)消防设备,包括消防车、消防船及各类应急消防器材。(2)救生设备,包括救生用防护服、呼吸器、救生衣、抛绳 设备、救助船(艇)、安全绳、保温器具及堵漏器材等。(3)交通运输装备,包括应急抢险车辆、船艇等。(4)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检测设备。(5)用于海岸间应急联络的应急通信设备。(6)应急照明设备。

(7)应急医疗救援设备,包括医疗器材、应急药品等。(8)防毒防爆器具。

(9)各类溢油应急等环保类设备和器材。

3.5.3.2 应急物资和装备应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 备无患”的原则进行使用和管理。

(1)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结合作业现场实际和所属基层单

位不同的应急需求,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和装备的配备种类、方式 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2)应急物资和装备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 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3)应制定应急物资和装备的保管、养护、补充、更新、调 用、归还、接收等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加强指导,强化督查,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4)应急物资和装备调拨运输应选择安全、快捷的运输方式。紧急调用时,相关单位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 “快速通道”,确保运输畅通。

(5)应急物资和装备的配备应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 负责。

(6)消耗和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要及时进行补充、更新。3.5.4 应急预案

3.5.4.1 各级海上作业单位应根据作业海域环境特点,认真

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 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编制海上应急预案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备案。3.5.4.2 海上安全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类

突发性事故和可能引发的事故险情:井喷、火灾与爆炸、平台遇险、直升机失事、海损、热带气旋(台风)、海冰、人员落水、人员重 伤、死亡、失踪及暴发性传染病、中毒、溢油和有毒、有害气体 泄漏及放射性物品遗散、石油设施失稳、海底管线破损、海底电 缆断损、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紧急情况。

3.5.4.3 内陆水上安全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各类突发性事故和可能引发的事故险情:井喷、火灾与爆炸、平台 遇险、人员落水、溢油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石油设施失稳、水底管线破损、水底电缆断损、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紧急情况。3.5.4.4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在作业区块发生变化或所

属作业设施进行改扩建及认为必要时,应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对预 案进行修订。3.5.5 应急演练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各类 应急预案的演练,每次演练后,应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 足,做好应急演练记录并至少保存1年。各类应急演练间隔不得 超过下列时间要求:

3.5.5.1 消防演习每倒班期1次。3.5.5.2 弃平台演习每倒班期1次。3.5.5.3 井控演习每倒班期1次。

3.5.5.4 人员落水救助演习每季度1次。

3.5.5.5 硫化氢演习:钻遇含硫化氢地层前和对含硫化氢油

气井进行试油或者修井作业前,必须组织1次防硫化氢演习;对 含硫化氢油气井进行正常钻井、试油或者修井作业,每隔7日组 织1次演习;含硫化氢油气井正常生产时,每倒班期组织1次演习。不含硫化氢的,每半年组织1次。3.5.6 应急处置 当发生应急事件,达到预案启动条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 案。实施应急处置要做好下列工作:

3.5.6.1 立即组织现场疏散,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3.5.6.2 立即调集作业现场的应急力量进行救援,同时向有

关方面发出求助信息,动员有关力量,保证应急队伍、设备、器 材、物资及必要的后勤支持。

3.5.6.3 制定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3.5.6.4 确定警戒及防控区域,实行区域管制。

3.5.6.5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引发次生灾 害。

3.5.6.6 迅速组织医疗救援力量,抢救受伤人员。3.5.6.7 尽力防止出现石油大面积泄漏和扩散。3.5.7 滩海陆岸及滩涂石油作业应急管理

3.5.7.1 企业生产主管部门在大风到来前12小时,提供天

气预报,提前10天提供海上冰情预报,为滩海陆岸油田工作人员 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

3.5.7.2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1)气象部门预报滩海陆岸油田附近海域将发生风力8级以 上(含8级)大风,增水超过警戒水位的风暴潮。

(2)气象部门预报超过滩海陆岸石油设施设计的冰情。(3)遇有井喷失控、火灾、爆炸、硫化氢泄漏、热带气旋、海啸、地震时,应按照SY/T 6044《海上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要求》 有关规定执行。

3.5.7.3 应急撤离要求

(1)作业人员在险情到来前4小时撤离到安全地点。(2)在预报大风(台风)、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到来前,大型

吊装、井架起放、起下管柱、高空作业及水面作业应提前采取避 让措施。

(3)作业人员撤离前,应停止作业,做好井下和作业区安全 处理工作,采取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关闭相关阀门并切断动力 源。

3.6 事故管理 3.6.1 事故报告

3.6.1.1 在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及油田

废弃等作业中,发生下列生产安全事故,相关人员及单位应立即 按规定向海油安办有关分部的地区监督处、当地政府和海事部门 报告。同时,按照中国石化事故管理相关规定上报:(1)井喷失控。(2)火灾与爆炸。

(3)平台遇险(包括平台失控漂移、拖航遇险、被碰撞或者 翻沉)。

(4)飞机事故。

(5)船舶海损(包括碰撞、搁浅、触礁、翻沉、断损)。(6)油(气)生产设施与管线破损(包括单点系泊、电气管线、海底油气管线等的破损、泄漏、断裂)。(7)有毒有害物品和气体泄漏或者遗散。(8)急性中毒。(9)潜水作业事故。

(10)大型溢油事故(溢油量大于100吨)。

(11)其他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6.1.2 海油安办有关分部的地区监督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上报海油安办有关分部。海油安办有关分部接到较大及以 上的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飞机事故、船舶海损、大型溢油除报告海油安办外,还应按规定 同时报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3.6.2 事故调查和处理

3.6.2.1 海洋石油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调查:(1)没有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海油安办有关分部可委托作 业者和承包者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组成 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由海油安办有关分部牵头组 织有关部门及工会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邀请人民检察院 派人参加。

3.6.2.2 海洋石油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批复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归 档保存。

3.6.2.3 企业应按照批复的事故调查报告,对负有责任的人

员进行处理。事故发生单位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 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接受 工会和员工监督。

3.6.3 其他事宜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和中国石化事故管理相关规定执行。凡国家、地方政府有规定的,按照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4 生产作业的管理内容与规则

4.1 常规生产作业的管理

4.1.1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资质要求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确保海洋石油生产、作业设施安全条 件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建 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海上工程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4.1.2 地球物理勘探作业 海上石油地震勘探施工的安全生产组织、滩海作业、应急部

署、长途搬迁等安全要求,按照SY 5728《滩海石油地震队安全生 产管理规定》执行。其他海域作业参照有关国际先进标准或规程 执行。

4.1.3 钻井作业

在海上进行石油天然气钻井的基本条件、防火防爆、井控、钻井专用设备安全、钻井作业安全等,按照SY 6307《浅海钻井安 全规程》执行。其他海域作业参照有关国际先进标准或规程执行。4.1.4 测、录井作业

4.1.4.1 海上测井作业中的资质认可、吊装、危险品运输及

监护、现场作业的要求等,按照SY/T 5726《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 程》执行。

4.1.4.2 海上地质录井的准备、作业、化学试剂适用与管理,按照SY6348《地质录井作业安全规程》执行。4.1.5 采油(气)、井下作业

海上采油(气)、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按照SY6321《浅海采

油与井下作业安全规程》执行。其他海域作业参照有关国际先进 标准或规程执行。

4.2 关键生产作业管理

4.2.1平台(船舶)沉浮、升降、拖带、吊装作业

4.2.1.1 海上移动式设施拖航、移位、就位、靠离井口、锚 泊等按照SY6346《浅海移动式平台拖带与系泊安全规定》、《海上 拖航法定检验技术规则》执行。其他海域作业参照有关国际先进 标准或规程执行。

4.2.1.2 座底式平台沉浮、自升式平台升降作业按照SY6428 《浅海移动式平台沉浮与升降安全规定》执行。其他海域作业参 照有关国际先进标准或规程执行。

4.2.1.3 半潜式平台的锚泊、沉浮作业按照平台《操作手册》 执行。

4.2.1.4 大型结构物(装船运输的导管架、井口平台、海底

管线浮拖等)拖带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拖带设计计 算,并经发证检验机构认可。

4.2.1.5 起重船进行海工吊装作业执行SY6430《浅海石油船 舶吊装作业安全规程》。其他海域作业参照有关国际先进标准或规 程执行。

4.2.2 恶劣环境条件下作业

4.2.2.1 在预报恶劣天气到来前,大型吊装、起下管柱、高

空作业及水面作业应提前采取避让措施,按照应急预案执行;发 生应急预案未包括的紧急情况时,应停止作业;当出现需要紧急 救助性作业时,由现场最高管理者请示上级决定,不具备请示条 件的,由现场最高管理者视具体情况决定。

4.2.2.2 在易结冰水域作业的设施、船舶应满足作业海区的 — 31 —

环境条件要求,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在结冰期,移动 式油气生产设施、作业设施应根据海域的环境特点和设施抗冰能 力及结冰情况安排作业。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冰期进行施工作业的 重大建设项目,由企业所属二级单位提出申请,报直属企业有关 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作业。4.2.3 动火作业

4.2.3.1 按照设施不同区域的危险性,划分为3个等级危险 区:

(1)0类危险区,是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连续出现达到引 燃或者爆炸浓度可燃性气体或者蒸汽的区域。

(2)1类危险区,是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断续或者周期性 地出现达到引燃或者爆炸浓度可燃性气体或者蒸汽的区域。(3)2类危险区,是指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可能出现达到

引燃或者爆炸浓度可燃性气体或者蒸汽;但在不正常操作条件下,有可能出现达到引燃或者爆炸浓度可燃性气体或者蒸汽的区域。4.2.3.2 动火作业前,由施工单位负责办理动火手续并填写 “动火申请报告书”,按审批权限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动火;“动 火申请报告书”批准后,有关人员应到现场检查动火准备工作及 动火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监督实施。动火作业的具体管理按照 SY6303《海上石油设施动火作业安全规程》执行。4.2.4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应满足基本条件要求,穿戴好劳保

护品,落实作业安全措施,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在风速超过15 米/秒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高处作业。

4.2.5 舷外作业

舷外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保护品(救生衣),落实安全措施,办理舷外作业许可证,作业时要有专人监护;在风速超过15米/ 秒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舷外作业。4.2.6 受限空间作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穿戴好劳保护品,进行危害识别,落实 作业安全措施,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有专人监护。受限空间作业按照《中国石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执行。

4.2.7 起重作业

4.2.7.1 操作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熟悉起重 设备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

4.2.7.2 起重设备明确标识安全起重负荷;若为活动吊臂,标识吊臂在不同角度时的安全起重负荷。

4.2.7.3 按规定对起重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刹车、限位、起重负荷指示、报警等装置齐全、准确、灵活、可靠。4.2.7.4 起重机及吊物附件按规定定期检验,并记入起重设 备检验簿。

4.2.7.5 设施的载人吊篮作业,除符合第4.2.7.1款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限定乘员人数。

(2)乘员按规定穿救生背心或者救生衣。(3)只允许用于起吊人员及随身物品。

(4)指定专人维护和检查,定期组织检验机构对其进行检验。

(5)当风速超过15米/秒或者影响吊篮安全起放时,立即停 止使用。

(6)起吊人员时,尽量将载人吊篮移至水面上方再升降,并 尽可能减少回转角度。4.2.8 交叉作业

交叉作业实施前,主作业单位应主持召开双方(多方)协调会,签订安全协议,制定预案,落实安全措施,设专人监控,发生紧 急情况时首先进行应急处置,由现场指挥统一协调。4.2.9 硫化氢防护管理

4.2.9.1 钻遇未知含硫化氢地层时,应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钻遇已知含硫化氢地层时,应实施检测和控制。4.2.9.2 硫化氢探测、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井装置安装硫化氢报警系统。当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

超过15mg/m3(10ppm)时,系统即能以声光报警方式工作;固定式 探头至少应安装在喇叭口、钻台、振动筛、井液池、生活区、发 电及配电房进风口等位置。

(2)至少配备探测范围0~30mg/m3(0~20ppm)和0~ 150mg/m3(0~100ppm)的便携式硫化氢探测器各1套。(3)探测器件的灵敏度应达到7.5mg/m3(5ppm)。

(4)储备足够数量的硫化氢检测样品,以便随时检测探头。4.2.9.3 人员保护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常情况下,钻井装置上配备15~20套正压式空气呼 吸器。其中生活区6~9套、钻台上5~6套、井液池附近(泥浆 舱)2套、录井房2~3套。当钻进已知含硫化氢地层前,或者临

时钻遇含硫化氢地层时,钻井装置上配备供全员使用的正压式空 气呼吸器,并配备足够的备用气瓶。

(2)钻井装置上配备1台呼吸器空气压缩机。

(3)医务室配备处理硫化氢中毒的医疗用品、心肺复苏器和 氧气瓶。

4.2.9.4 标志信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人员易于看见的位置,安装风向标、风速仪。

(2)当空气中含硫化氢浓度小于15mg/m3(10ppm)时,挂标 有硫化氢字样的绿牌。

(3)当空气中含硫化氢浓度处于15~30mg/m3(10~20ppm)时,挂标有硫化氢字样的黄牌。

(4)当空气中含硫化氢浓度大于30mg/m3(20ppm)时,挂标 有硫化氢字样的红牌。

4.2.9.5 在可能含有硫化氢地层进行钻井作业时,应采取下 列硫化氢防护措施:

(1)在可能含有硫化氢地区的钻井设计中,标明含硫化氢地

层及其深度,估算硫化氢的可能含量,以提醒有关作业人员注意,并制定必要的安全和应急措施。

(2)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5mg/m3(10ppm)时,及时通 知所有平台人员注意,加密观察和测量硫化氢浓度的次数,检查 并准备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30mg/m3(20ppm)时,在岗人 员应迅速取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其他人员到达安全区,并通知 守护船在平台上风向海域起锚待命。

(4)当空气中含硫化氢浓度达到150mg/m3(100ppm)时,组织 所有人员撤离平台。

(5)使用适合于钻遇含硫化氢地层的井液,钻井液的pH值

保持在10以上;适当储备净化剂、添加剂和防腐剂;钻井液中脱 出的硫化氢气体集中排放,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以点火燃烧。(6)钻遇含硫化氢地层,起钻时使用钻杆刮泥器。若将湿钻 杆放在甲板上,必要时,作业人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钻进 中发现空气中含硫化氢浓度达到30mg/m3(20ppm)时,立即暂时 停止钻进,并循环井液。

(7)在含硫化氢地层取芯,当取芯筒起出地面之前10-20个 立柱,以及从岩芯筒取出岩芯时,操作人员应戴好正压式空气呼 吸器。运送含硫化氢岩芯时,采取相应包装措施密封岩芯,并标 明岩芯含硫化氢字样。在井液录井中若发现有硫化氢显示时,及 时向钻井监督报告。

(8)在预计含硫化氢地层进行中途测试时,测试时间尽量安 排在白天,测试器具附近尽量减少操作人员。严禁采用常规的中 途测试工具对深部含硫化氢的地层进行测试。

(9)钻穿含硫化氢地层后,增加工作区的监测频率,加强硫 化氢监测。

(10)在含硫化氢地层进行试油时,试油前应召开安全会议,落实人员防护器具和人员急救程序及应急措施,在试油设备附近将人员减少到最低限度。

4.2.9.6 在可能含有硫化氢地层进行钻进作业时,其钻井设 备、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井设备具备抗硫应力开裂的性能。

(2)管材具有在硫化氢环境中使用的性能,并按照国家有关 标准的要求使用。

(3)对所使用作业设备、管材、生产流程及附件等,定期进 行安全检查和检测检验。

4.2.9.7 完井和修井作业的硫化氢防护,参照钻井作业的有 关要求执行。

4.2.9.8 在可能含有硫化氢地层进行生产作业时,应采取下 列硫化氢防护措施:

(1)生产设施上配备6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已知存在含 硫油气生产设施上,全员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配备一定数 量的备用气瓶及1台呼吸器空气压缩机。

(2)生产设施上配备2至3套便携式硫化氢探测仪、1套便 携式比色指示管探测仪和1套便携式二氧化硫探测仪。在已知存 在硫化氢的生产装置上,安装硫化氢报警装置。

(3)当空气中硫化氢达到15mg/m3(10ppm)或者二氧化硫达到 5.4mg/m3(2ppm)时,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4)装置上应配有用于处理硫化氢中毒的医疗用品、心肺复 苏器和氧气瓶。

(5)在油气井投产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硫化氢、二氧 化硫和二氧化碳的防护。

(6)用于油气生产的设备、设施和管道等应具有抗硫化氢腐 蚀的性能。

4.2.10 井控管理

4.2.10.1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制定油(气)井井控安 全措施和防井喷应急预案。

4.2.10.2 钻井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井装置在新井位就位前,企业所属二级单位应收集和 分析相关地质资料,如有浅层气存在,应安装分流系统等。(2)钻井作业期间,在钻台上备有与钻杆相匹配的内防喷装 置。

(3)下套管时,防喷器尺寸与所下套管尺寸相匹配,并备有 与所下套管丝扣相匹配的循环接头。

(4)防喷器所用的橡胶密封件应按照厂商的技术要求进行维 护和储存,不得将失效或技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密封件安装到防 喷器中。

(5)水龙头下部安装方钻杆上旋塞,方钻杆下部安装下旋塞,并配备开关旋塞扳手。顶部驱动装置下部安装手动和自动内防喷 器(考克)并配备开关防喷器扳手。

(6)防喷器组由环形防喷器和闸板防喷器组成,闸板防喷器 的闸板关闭尺寸与所使用钻杆或者管柱的尺寸相符。防喷器的额 定工作压力不得低于钻井设计压力,用于探井的不得低于70MPa。(7)防喷器及相应设备的安装、维护和试验应满足井控要求。(8)经常对防喷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时优先使用防喷系 统安全检查表。

4.2.10.3 防喷器组控制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1套液压控制系统的储能器液体压力保持在21MPa,储 能器压力液体积为关闭全部防喷器并打开液动闸阀所需液体体积

— 38 —的1.5倍以上。

(2)除钻台安装1台控制盘(台)外,另1台辅助控制盘(台)安装在远离钻台、便于操作的位置。

(3)防喷器组应配备与其额定工作压力相一致的防喷管汇、节流管汇和压井管汇。

(4)在压井管汇和节流管汇的防喷管线上,分别安装2个控

制阀。其中一个为手动,处于常开位置;另一个必须为远程控制。(5)安装自动灌井液系统。

4.2.10.4 水下防喷器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1)若有浅层气或者地质情况不清时,导管上应安装分流系 统。

(2)在表层套管和中间(技术)套管上安装1个或者2个环

形防喷器、2个双闸板防喷器,其中1副闸板为全封剪切闸板防喷 器。

(3)安装1组水下储能器,便于就近迅速提供液压能,尽快 开关各防喷器及其闸门。同时,采用互为备用的双控制盒系统,当一个控制盒系统正在使用时,另一个控制盒系统保持良好的工 作状态作为备用。

(4)如需修理或者更换防喷器组,必须保证井眼安全,尽量 在下完套管固井后或者未钻穿水泥塞前进行。必要时,打1个水 泥塞或者下桥塞后再进行修理或者更换。

(5)使用复合式钻柱的,应安装可变闸板,以适应不同的钻 具尺寸。

4.2.10.5 水上防喷器组应符合下列规定:

(1)若有浅层气或者地质情况不清时,隔水(导)管上应安 装分流系统。

(2)在表层套管上安装1个环形防喷器,1个双闸板防喷器; 大于13〞3/8表层套管上可以只安装1个环形防喷器。

(3)在中间(技术)套管上安装1个环形、1个双闸板(或 者2个单闸板)和1个剪切全封闭闸板防喷器。

(4)使用复合式钻柱的,应安装可变闸板,以适应不同的钻 具尽寸。

4.2.10.6 水上防喷器组的开关活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闸板防喷器定期进行开关活动。(2)全封闸板防喷器每次起钻后进行开关活动,若每日多次 起钻,可只开关活动1次。

(3)每起下钻1次,2个防喷器控制盘(台)交换动作1次。如果控制盘(台)失去动作功能,在恢复功能后,方可进行钻井 作业。

(4)节流管汇的阀门、方钻杆旋塞和钻杆内防喷装置应每周 开关活动1次。

(5)水下防喷器的开关活动,除闸板防喷器每日进行开关活

动1次外,其他开关活动次数与水上防喷器组开关活动次数相同。4.2.10.7 防喷器系统试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防喷器及管汇在进行高压试验前,应进行2.1MPa 的低压试验。

(2)防喷器安装前或者更换主要配件后,应进行整体压力试 验。

(3)按照井控车间(基地)组装、现场安装、钻开油气层前 及更换井控装置部件的次序进行防喷器试压,试压间隔不超过14 日。

(4)对于水上防喷器组,在井控车间(基地)组装后,按额 定工作压力进行试验。现场安装后,试验压力在不超过套管抗内 压强度80%的前提下,环形防喷器试验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的70%,闸板防喷器和相应控制设备的试验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5)对于水下防喷器组,水下防喷器和所有相关井控设备试

验压力为其额定工作压力的70%。防喷器组在现场安装完成后,控 制设备和防喷器闸板按照水上防喷器组试压规定进行。4.2.10.8 防喷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套防喷器系统、隔水(导)管和配套设备,按照制造 厂商推荐的程序进行检查和维护。

(2)在海况及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防喷器系统和隔水

(导)管至少每日外观检查1次,水下设备的检查可以通过水下 电视等工具完成。

4.2.10.9 井液池液面和气体检测装置应具备声光报警功

能,其报警仪安装在钻台和综合录井室内;应配备井液性能试验 仪器。井液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钻前,计算井液材料最小需要量,落实紧急情况下补 充井液的储备计划。

(2)记录并保存井液材料(包括加重材料)的每日储存量,若储存量达不到所规定的最小数量时,停止钻井作业。

(3)作业时,当返出井液密度比进口井液密度小0.02g/cm3 — 41 —

时,将环形空间井液循环到地面,并对井液性能进行气体或者液 体侵入检查和处理。(4)起钻时,向井内灌注井液。当井内静止液面下降或者每 起出3至5柱钻具后,应灌满井液。

(5)从井内起出钻杆测试工具前,井液应进行循环或者反循 环。

4.2.10.10 完井、试油和修井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备与作业相适应的防喷器及其控制系统。(2)按计划储备井液材料,其性能符合作业要求。(3)井控要求参照钻井作业有关规定执行。

(4)滩海陆岸修井作业应选用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相应压力级 别的双闸板液控防喷器,高压、有毒有害气体油气井应增加剪切 防喷器。

4.2.10.11 气井、自喷井、自溢井应安装井下封隔器;在海 床面30米以下,应安装井下安全阀,并符合下列规定:(1)定期进行水上控制的井下安全阀现场试验,试验间隔不 得超过6个月;新安装或者重新安装的均应进行试验。

(2)海床完井的单井、卫星井或者多井基盘上,每口井应安 装水下控制的井下安全阀。

(3)地面安全阀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4)配备适用的井口测压防喷盒。

(5)紧急关闭系统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基层作业单位应 妥善保存各种水下安全装置的安装和调试记录等资料。4.2.10.12 进行电缆射孔、生产测井、钢丝作业时,在工具

— 42 —

下井前,应对防喷管汇进行压力试验。

4.2.10.13 钻开油气层前100米时,应通过钻井循环通道和 节流管汇进行低泵冲泵压试验。

4.2.10.14 放喷管线应使用专用管线。在寒冷季节,应对井

控装备、防喷管汇、节流管汇、压力管汇和仪表等进行防冻保温。4.2.11 弃井管理

4.2.11.1 对弃井实施备案管理。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在进

行弃井作业或者清除井口遗留物30日前,应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 报送下列材料:

(1)弃井作业或者清除井口遗留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2)弃井或者清除井口遗留物施工方案、作业程序、时间安 排、井液性能等。

4.2.11.2 弃井作业或者清除井口遗留物施工作业完成后15 日内,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提交下列资料:(1)弃井或者清除井口遗留物作业完工图。(2)弃井作业最终报告表。

4.2.11.3 对于永久性弃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裸露井眼井段,对油、气、水等渗透层进行全封,在

其上部打至少50米水泥塞,以封隔油、气、水等渗透层,防止互 窜或者流出海底。裸眼井段无油、气、水时,在最后一层套管的 套管鞋以下和以上各打至少30米水泥塞。

(2)已下尾管的,在尾管顶部上下30米的井段各打至少30 米水泥塞。

(3)已在套管或者尾管内进行射孔试油作业的,对射孔层进

— 43 —

行全封,在其上部打至少50米水泥塞。

(4)已切割的每层套管内,保证切割处上下各有至少20米 水泥塞。

(5)表层套管内水泥塞长度至少有45米,且水泥塞顶面位 于海底泥面下4米至30米之间。

4.2.11.4 对于临时弃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最深层套管柱的底部至少打50米水泥塞。

(2)在海底泥面以下4米的套管柱内至少打30米水泥塞。4.2.11.5 永久弃井时,所有套管、井口装置或者桩应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清除作业。对保留在海底的水下井口装置或者 井口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进行报告。4.2.12 电气管理

4.2.12.1 设施应制定电气设备检修前后的安全检查、日常

运行检查、安全技术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等制度,建立健全电气 设备的维修操作、电焊操作和手持电动工具操作等安全规程,并 严格执行。

4.2.12.2 电气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和使用电工安全用具,并按规定定期 检查和校验。

(2)遇停电、送电、倒闸、带电作业和临时用电等情况,按 照有关作业许可制度进行审批。临时用电作业结束后,立即拆除 增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

(3)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颜色和图形,对电气设备和线路做 出明显、准确的标识。

— 44 —

(4)电气设备作业期间,至少有1名电气作业经验丰富的监 护人进行实时监护。

(5)电气设备按照铭牌上规定的额定参数(电压、电流、功 率、频率等)运行,安装必要的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装置并定 期校验。金属外壳(安全电压除外)要有可靠的接地装置。(6)在触电危险性较大的场所,手提灯、便携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设备工具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确实无 法使用安全电压,经设施负责人批准,采用有效的防触电措施。(7)安装在不同等级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应符合该等级的防 爆类型。防爆电气设备上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必须保持电气设 备的防爆性能。

(8)定期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 流等绝缘性能进行检测。长期停用的电气设备,在重新使用前应 进行检查,确认具备安全运行条件后方可使用。

(9)在带电体与人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带电体、带 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保持良好的绝缘 性能及足够的安全距离。

(10)对生产和作业设施采取有效的防静电和防雷措施。4.2.12.3 设施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电源,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能够满足通讯、信号、照明、基本生存条件(包括生活 区、救生艇、撤离通道、直升机甲板等)和其他动力(包括消防 系统、井控系统、火灾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应 急关断系统等)的电源要求。

— 45 —

(2)在主电源断电后,应急电源能够在45秒内自动安全启 动供电。

(3)应急电源远离危险区和主电源。4.2.13 系物管理

4.2.13.1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加强系泊和起重作业过 程中系物器具和被系器具的安全管理。

4.2.13.2 各级海上石油作业单位应制定系物器具和被系器

具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和各工种责任制;制定系物器 具和被系器具的使用管理规定,对系物器具和被系器具进行经常 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使用。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并由相 关人员签字。

4.2.13.3 系物器具应按照有关规定由海油安办认可的检验

机构对其定期进行检验,并做出标记。为满足特殊需要,自行加 工制造的系物器具和被系器具,必须经海油安办认可的检验机构 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2.13.4 箱件的使用,除符合本条第(二)和第(三)款规 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箱外有明显的尺寸、自重和额定安全载重标记。(2)定期对其主要受力部位进行检验。

4.2.13.5 吊网的使用,除符合本条第(二)和第(三)款规 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有安全工作负荷标记。

(2)非金属网不得超过其使用范围和环境。

4.2.13.6 乘人吊篮必须专用,并标有额定载重和限乘人数

— 46 —

标记;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验。4.2.13.7 系物器具和被系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停止 使用:

(1)已达到报废标准而未报废,或者已经报废的。(2)未标明检验日期的。(3)超过规定检验期限的。4.2.14 危险物品管理

4.2.14.1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应建立放射性、爆炸性物品

(以下简称危险物品)的领取和归还制度。并遵守下列规定:(1)领取人持有领取单领取相应的危险物品;领取单详细记 载危险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2)领取和归还危险物品时,使用专用工具;放射性源盛装 在罐内,爆炸性物品存放在箱内。

(3)出入库的放射性源罐须配有浮标或者其他示位器具。(4)危险物品出入库要有记录,领取人和库管员在出入库单 上签字。

(5)未用完的危险物品应及时归还。

4.2.14.2 危险物品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要求,并有专 人押运。

(2)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

(3)符合有关运输手续,有明显的危险物品运输标识。4.2.14.3 危险物品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前,按照有关规定申请使用许可证,取得使用许可

— 47 —

证后方可使用危险物品。使用要有详细记录,使用后及时将未使 用完的危险物品回收入库。

(2)作业时,制定安全可靠的作业规程,有关作业人员熟悉 并遵守作业规程。

(3)现场设有明显、清晰的危险标识,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作业区。

(4)现场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放射性强度测量仪。

(5)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放射源与载源设备的性能进 行检验。

4.2.14.4 危险物品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存放场所远离生活区、人员密集区及危险区,并标有明 显的“危险品”标识。

(2)采取有效的防火安全措施。

(3)不得将爆炸性物品中的炸药与雷管或者放射性物品存放 在同一储存室内。

(4)对失效或者外壳泄漏试验不合格(超过185Bq)的放射 源,应采取安全方式妥善处置。

4.2.14.5 作业人员使用放射性物品,应采取下列防护措施:(1)配有个人辐照剂量检测用具,并建立辐照剂量档案。(2)每年至少进行1次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存档。

(3)发现作业人员受到放射性伤害时,立即调离其工作岗位,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治疗和康复。(4)作业人员调动工作时,其辐照剂量档案和体检档案随工 作岗位一并调动。

— 48 —监督检查

5.1 检查频率与内容 5.1.1 总则

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中国石化有关规定要 求,结合海上生产实际,组织各类安全检查。5.1.2 综合性检查

5.1.2.1 中国石化对直属企业每年组织检查或抽查1次;直

属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二级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1次;基 层单位至少每月组织1次。

5.1.2.2 综合性安全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5.1.3 日常检查、专项检查

5.1.3.1 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

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消防、职业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各岗位应严格履 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要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危险点进行重点 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解决,并做好记录。5.1.3.2 专项安全检查包括季节性检查、节日前检查和专业 性安全检查。

(1)季节性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

跑漏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台风、防洪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冬 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天然气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 重点。

— 49 —

(2)节日前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 备、备用设备、交通、应急预案进行检查。

(3)专业性检查。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 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和卫生装备、监测仪器、危险物品、运 输车辆等进行专业检查,以及装置开停工前、新装置竣工、试运 行期间等进行专项安全检查。5.2 整改要求

5.2.1 检查结束后,将存在的问题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督促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实现闭环管理。5.2.2 被检查单位对查出的问题要立即落实有针对性的整

改措施;暂时不能整改的,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还应制定相 应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对需要资金投入的整改,按照《中国石 化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执行,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有效性 评估。6 其他规定 6.1 航务管理 6.1.1 船舶管理

6.1.1.1 海上石油作业船舶在投入营运前,应取得海事主管

部门签发的有效船舶证书和防污文书,所配备船员应满足《中华 人民共和国最低安全配员规则》的要求。

6.1.1.2 海上石油作业船舶及船员的安全管理执行SY6431 《浅海石油作业船舶安全基本要求》。其他海域作业参照有关国际 先进标准或规程执行。

6.1.1.3 海上石油作业船舶应具备与其所从事作业活动相

— 50 —

匹配的适航能力。

6.1.1.4 海上石油作业船舶应严格遵守有关国际公约,以及

国家和地方海事主管部门关于海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及中国石 化有关规定,确保安全航行和避免水域污染。

6.1.1.5 海洋石油作业船舶在作业过程中,对海上石油设施

造成破坏的,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开事故现 场,并按有关规定报告。6.1.2 守护船管理

6.1.2.1 承担设施守护任务的船舶(以下简称守护船)在承

担守护作业前,其所属单位应向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提交守护船登 记表和守护船有关证书登记表,办理守护船登记手续。经海油安 办石化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登记并签发守护船登记证明。未办 理登记手续的船舶,不得用于守护船。守护船登记后,其原申报 条件发生变化或者终止承担守护任务时,应向原负责守护船登记 的海油安办石化分部报告。

6.1.2.2 守护船应在距离所守护设施5海里之内的海区执行

守护任务,不得擅自离开。在守护船的守护能力范围内,多座被 守护设施可以共用一条守护船。

6.1.2.3 守护船应服从被守护设施负责人的指挥,能够接纳

所守护设施中人员最多的设施上的人数,并为其配备1日所需的 救生食品和饮用水。

6.1.2.4 守护船应符合下列规定:(1)船舶证书齐全、有效。(2)具备守护海区的适航能力。

— 51 —

(3)在船舶的两舷设有营救区,并尽可能远离推进器,营救

区应有醒目标志。营救区长度不小于载货甲板长度的1/3,宽度不 小于3米。

(4)甲板上设有露天空间,便于直升机绞车提升、平台吊篮 下放等营救操作。

(5)营救区及甲板露天空间处于守护船船长视野之内,便于 指挥操作和营救。

6.1.2.5 守护船应配备能够满足应急救助和撤离人员需要 的下列设备和器具:

(1)1副吊装担架和1副铲式担架。(2)2副救助用长柄钩。(3)至少1套抛绳器。

(4)4只带自亮浮灯、逆向反光带和绳子的救生圈,绳子长 度不少于30米。

(5)用于简易包扎和急救的医疗用品。(6)营救区舷侧的落水人员攀登用网。

(7)1艘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的救助艇。(8)至少2只探照灯,为营救作业区及周围海区提供照明。(9)至少配备2种通讯工具,保证守护船与被守护设施和陆 岸基地随时通话。

6.1.2.6 守护船船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船员服务簿和适任证书等有效证件。(2)至少有3名船员从事落水人员营救工作。(3)至少有2名船员可以操纵救助艇。

— 52 —

(4)至少有2名船员经过医疗急救培训,能够承担急救处置、包扎和人工呼吸等工作。(5)定期参加营救演习。

6.1.2.7 守护船的登记证明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15 日内应重新办理登记手续。6.1.3 航标管理

6.1.3.1 应在海上石油设施、航道、港口、码头,以及其他

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碍航物上设置航标;海上临时作业有可能影 响航行安全的应设置临时助航标志。

6.1.3.2 设立、迁移和拆除航标应到所在海区航标管理部门 办理有关手续。

6.1.3.3 航标的设计、制造、安装应按照《海区航标设置管 理办法》、GB46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和GB4697《中国海区 水上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执行。

6.1.3.4 要加强对所设航标的维护保养,保证航标处于良好 的使用状态。6.1.4 港口管理

6.1.4.1 港口管理单位对石油专用港口建设用地、使用水

域、船舶用水(气、电、油)、港区交通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 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

6.1.4.2 港口管理单位应根据生产实际,结合《中华人民共

和国港口法》等有关法规、标准制定港口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6.1.4.3 码头应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通信系统和其

他安全设施;危险品码头作业应按照《中国石化危险品码头安全 — 53 —

管理规定》执行。

6.1.4.4 港池、锚地、航道的管理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道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6.1.5 安全作业区管理

6.1.5.1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进行水上、水下施工及划定安

全作业区,应报经当地海事主管机关核准并公告,无关船舶不得 进入安全作业区,作业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安全作业区范围。6.1.5.2 未经海上石油设施所有者许可,禁止船舶在安全作 业区内抛锚和停靠海上设施,避免损坏海上石油设施。6.1.5.3 在海底管缆密集区和周围环境复杂海域,进行水

上、水下作业的海上石油设施及船舶,应配备电子海图导航系统,并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升级,以便指导船舶、平台的安全作业和海 工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6.1.6 内陆水上航务管理

6.1.6.1 内陆水上石油作业船舶及船员的安全管理执行《中 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船舶航行应遵循《中华人 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

6.1.6.2 内陆水上船舶航行安全要求:

(1)任何船舶运输不得超员、超载和超航区航行。

(2)船舶航行遇恶劣天气(浓雾、雷暴、大风等)应就近选 择安全停靠点停靠;任何人不得在恶劣天气下达船舶出航和水上 作业指令。

(3)船舶应在码头、泊位或者依法公布的锚地、停泊区、作 业区停泊。船舶停泊不得妨碍或者危及其他船舶航行、停泊和作

— 54 —

业的安全。

(4)船舶起锚前,船上负责人必须检查乘船人员救生衣穿戴 情况,并向乘船人员介绍乘船安全须知后方可起航(包括短距离 摆渡)。

(5)船舶航行途中,禁止乘船人员在船甲板上嬉闹,所有值 班和乘船人员不得饮酒。

(6)船舶停泊期间,应安排船员值班,做好防火、防盗工作。6.2 租用直升机

6.2.1 企业应对提供直升机的公司进行安全条件审查和监 督。

6.2.2 直升机公司应符合下列条件:

(1)直升机须持有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飞机适航证,并具 备有效的飞机登记证和无线电台执照。

(2)具有符合安全飞行条件的直升机,并达到该机型最低设 备放行清单的标准。

(3)具有符合安全飞行条件的驾驶员、机务维护人员和技术 检查人员。

(4)对直升机驾驶员进行夜航和救生训练,保证完成规定的 训练小时数。

(5)需要应急救援时,备有可以调用的直升机。

(6)完善和落实飞行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超气象条件 和不按规定的航线及高度飞行。

6.2.3 直升机应配备下列应急救助设备: 6.2.3.1 直升机应急浮筒。

— 55 —

6.2.3.2 携带可供机上所有人员使用的海上救生衣(在水温 低于10℃的海域应配备保温救生服)、救生筏及救生包,并备有可 供直升机使用的救生绞车。

6.2.3.3 直升机两侧有能够投弃的舱门或者具备足够的紧 急逃生舱口。

6.2.4 在额定载荷条件下,直升机应具有航行于飞行基地与 海上石油设施之间的适航能力和夜航能力。

6.2.5 飞行作业前,直升机公司应制定安全应急程序,并与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相协调。

6.2.6 直升机在飞行作业中必须配有2名驾驶员,并指定其

中1人为责任机长;由中外籍驾驶员合作驾驶的直升机,2名驾驶 员应具有相应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直接交流对话。6.2.7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和直升机所属公司必须确保飞

行基地(备用机场)海上石油设施上的直升机起降设备处于安全 和适用状态。

6.2.8 企业及直升机公司应通过协商,制定飞行条件与应急

飞行、乘机安全、载物安全和飞行故障、飞行事故报告等制度。6.3 承包商管理

企业及所属二级单位要坚持“谁雇佣、谁管理”、“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选用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商,并与其签订安全 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具体按照《中国石化承包商安全 管理规定》执行。6.4 水上作业管理

6.4.1 水上作业按照水上作业相关规定执行,若无相关规定

— 56 —的,按照本规定要求执行。

6.4.2 水上作业管理应满足以下规定要求:

(1)水上乘船巡井(作业)时,必须有2人以上同行,待船 停稳拴系牢靠后,人员方可上下船。

(2)非紧急工作需要不得下水作业。确需下水作业时,需经 领导同意,下水作业人员应穿戴好救生衣,系好安全绳,水面必 须有2人以上进行监护。

(3)水上作业和接送员工上下班的船舶应认真填写值班记 录。

(4)一般不安排船舶夜间航行,特殊情况需经领导同意,并 由具备夜航条件的船舶执行任务。7 本规定中相关用语解释

7.1 海洋石油作业设施,是指用于海洋石油作业的海上移动 式钻井船(平台)、物探船、铺管船、起重船、固井船、酸化压裂 船等设施。

7.2 海洋石油生产设施,是指以开采海洋石油为目的的海上 固定平台、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海底管线、海 上输油码头、滩海陆岸、人工岛和陆岸终端等海上和陆岸结构物。7.3 滩海陆岸石油设施,是指最高天文潮位以下滩海区域

内,采用筑路或者栈桥等方式与陆岸相连接,从事石油作业活动 中修筑的滩海通井路、滩海井台及有关石油设施。

7.4 专业设备,是指海洋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危险性较大

或者对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设备,包括海上结构、采油设备、海上锅炉和压力容器、钻井和修井设备、起重和升降设备、火灾

— 57 —

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及控制系统、安全阀、救生设备、消防器 材、钢丝绳等系物及被系物、电气仪表等。

7.5 海底长输油(气)管线,是指从一个海上油(气)田外输油

(气)的计量点至陆岸终端计量点或者至海上输油(气)终端计量点 的长输管线,包括管段、立管、附件、控制系统、仪表及支撑件 等互相连接的系统和中间泵站等。

7.6 延长测试作业,是指在油层参数或者早期地质油藏资料

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情况下,为获取上述数据资料,在原钻井装 置或者井口平台上实施,并有油轮或者浮式生产装置作为储油装 置的测试作业。

7.7 延长测试设施,是指延长测试作业时,在原钻井装置或

井口平台上临时安装的配套工艺设备以及油轮或浮式生产储油装 置(FPSO)等设施的总称。

7.8 延长测试专用设备或者系统,是指包括油气加热器、油

气分离器、原油外输泵、天然气火炬分液包及凝析油泵、蒸汽锅 炉、换热器、废油回收设备、井口装置、污油处理装置、机械采 油装置、井上和井下防喷装置、防硫化氢的井口装置、检测设施 及防护器具、惰气系统、柴油置换系统、火灾及可燃和有毒有害 气体探测与报警系统等。

7.9 长期出海人员,是指每次在海上作业15日以上(含15 日),或者年累计在海上作业30日以上(含30日),负责海上石油 设施管理、操作、维修等作业的人员。

7.10 短期出海人员,是指每次在海上作业5~15日以下(含

5日),或者年累计出海时间在10~30日(含10日)的海上石油作

— 58 —

业人员。

7.11 临时出海人员,是指每次出海在5日以下,或者年累 计10日以下的人员。

7.12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兼职消防队员,是指海上油(气)生

产设施上,直接从事消防设备操作、现场灭火指挥的关键人员。7.13 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培训,是指“海上求生”、“海 上平台消防”、“救生艇筏操纵”、“海上急救”、“直升机遇险水下 逃生”5项内容的培训。

7.14 弃井作业,是指为了防止海洋污染、保证油井和海上

运输安全,对油井采取防止溢油和碰撞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永久 性弃井作业和临时弃井作业。永久性弃井,是指对废弃井进行封 堵井眼及回收井口装置的作业;临时弃井,是指对正在钻井,因 故中止作业或者对已完成作业的井需保留井口所进行的封堵井 眼,戴井口帽及设置井口信号标志的作业。

7.15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 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7.16 航标,是指供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 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航标等。7.17 本规定中的内陆水上范畴包括江、河、湖、泊和泄洪

道等。泄洪道是指用以泄洪的河道,其非行洪期部分为陆地,行 洪期被洪水所淹没。

— 59 —

主题词:印发安全管理规定通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

2011年11月15日印发

海上石油 篇3

随着近海集装箱模块在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对此类集装箱的安装要求越来越严格;此外,相较于一般的近海集装箱,由于此类特种集装箱内部的配套设施较多,需要满足的标准更高,施工工艺也更复杂,故需要编制安装流程规范。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近海集装箱模块安装流程如图1所示。

2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近海集装箱模块安装施工

2.1 集装箱箱体的焊接

焊接箱体前,根据箱体及其各部件的外形尺寸和焊接工艺要求,制作专门的工装设备,以控制组装焊接过程中的尺寸公差及焊接变形;所有主结构焊道均需要由经船级社认证的焊工进行焊接,且要求全渗透焊接;为提高生产效率及焊接质量,部分工序采用自动化焊接。

箱体焊接完成后,根据DNV 2.7-1标准的要求对所有焊道进行目测,并对相应位置的焊道分别进行磁粉、渗透、超声、x线检测。第三方船检机构需要对此进行全程检验,并出具证书。对检验合格的集装箱,根据油漆工艺进行喷涂,油漆配套适用于海上环境,箱体顶部撒有防滑砂,并具有3~5年的质量担保。最后,粘贴符合标准要求的相应标贴。

2.2 箱内地板的安装与施工

首先,安装甲板敷料,下层先铺设硅酸钙板,以实现箱体保温,接着在表面安装固定钢丝网,以保证材料的粘结固定性;然后,将上层敷料铺设于钢丝网上,施工时须确保材料厚度达到标准要求;最后,将甲板敷料自流平铺于地板上方,以确保地板的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完成后,由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地板平整度的测量及验收。

2.3 箱内保温材料的铺设与施工

提前将碰钉固定于箱内需要铺设岩棉保温材料的位置,固定碰钉时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间距预留位置,确保碰钉固定牢固。安装岩棉前,检查碰钉是否存在松动和脱落的情况:若碰钉松动,及时修理或更换;若碰钉脱落,及时补钉。岩棉铺设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确保搭接面的长度足够,接缝处用防火胶带覆盖。

2.4 箱内管路的安装与施工

在安装风管、水管等管路前须预先铺设保温材料,并确保保温材料表面无破损;在箱体顶板上预留安装管路所需要的支撑吊杆,吊杆间距须符合安装规范,并确保吊杆固定牢固;按照图纸要求将管路安装于指定位置,确保管路平直,固定牢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运输晃动而发生松动的情况。在安装排水管前须对之进行清洁,保证管内无堵塞,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阻碍污水排出,且安装时须按照标准规范确保一定安装坡度,以保证污水顺利排出。

2.5 箱内装饰板的安装与施工

在安装天花板和墙板等箱内装饰板时,提前安装固定板材固定槽,并确保固定槽固定牢固且接缝平整,不影响后期墙板及天花板的安装;然后,将内装板安装于固定槽内,安装前须确保墙板和天花板表面光滑、平整,并确保拼接缝隙整齐、平直。

2.6 箱内电器设备的安装与施工

箱内电器设备安装人员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获得必要的安装资格证书后方可施工。安装前,检查电器设备,确保表面完好;安装时,相关设备接电按照规范规定施工,不允许采用不符合要求的接电方式,确保所有安装符合标准规定,且在此期间须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质检人员进行检查。

2.7 箱内家具的安装与施工

箱内家具须按照前期设计图纸中的要求及位置进行安装固定。安装前,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破损现象,对表面破损的材料及时进行更换;安装时,按照家具的标准固定方法进行连接和固定,确保家具固定牢固。

2.8 水电部分的测试和验收

箱内设备和电器全部安装完成后,安排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验收水管及电路部分。验收前,由相关人员制作验收清单,清单中须列出验收项目和项次、验收方法以及验收项目需要达到的标准;验收时,由验收人员按照验收清单所列的项目、项次及标准逐一测试,对出现问题的项目,在清单上进行标注,并监督后期整改,直至最终测试内容均符合标准要求。

3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近海集装箱模块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集装箱模块安装验收完工后,召开由相关工程师、质量控制人员和施工队伍共同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列举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探讨相应改进措施。

3.1 箱体加工问题

存在的问题:焊接箱体时,因焊接变形造成固定设备的预埋件尺寸和间距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后期固定设备困难。

处理措施:焊接箱体时,先不焊接预埋件,待焊接变形修复后再进行焊接,以确保预埋件尺寸和间距满足公差要求。

3.2 地板安装质量问题

存在的问题:(1)地板表面不平整,存在局部鼓包、凹凸不平的现象,影响箱内外观;(2)地板面层铺完后表层长时间潮湿,不易干,严重影响后序施工;(3)聚氯乙烯地板表面粘贴不牢,发生局部鼓包,导致地板与墙板接缝不是一条直线。

处理措施:(1)由于地板施工对工人的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故应选择工艺水平高、手法好、有经验的工人,且在施工时应格外关注地板的平整度,避免出现地板鼓包及凹凸不平的现象;(2)地板面层铺好后,可配置功率较大的通风机,以促进箱内空气流通,若在冬季施工,可选择热风机,通过加热箱内空气来加快表层风干速度;(3)地板表层干燥后,可增设一层自流平材料,此材料流动性较强,对凹凸不平的地板可起到协助找平的作用,确保地板的平整性;(4)冬季施工时,由于室外气候干燥,导致聚氯乙烯地板材料硬度增大且脆性增强,不利于将其粘贴至甲板敷料表层,故在施工时,可用热风机对其进行低温烘烤加热,使其变软且韧性增强后再粘贴安装,以便增强其粘贴牢固性;(5)选用品质好的胶水,且在粘贴聚氯乙烯地板时应尽量确保胶水涂抹均匀。

3.3 铜管焊接质量问题

存在的问题:焊接不牢固,导致铜管管路上水后出现较多焊点漏水、渗水的现象。

处理措施:(1)选择工艺水平高、手法好、有经验的工人,确保每个接头处都焊接牢固;(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用高品质无规共聚聚丙烯或聚氯乙烯管路作为上下水管,其安装工艺简单且牢固可靠;(3)对局部出现问题的焊接处进行补焊,确保其不渗水。

4 结束语

近海石油钻井平台用集装箱模块安装施工难度较大,需要满足的标准较高,故在施工前期需要作充分准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在后期施工中,由于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各施工方相互配合、溝通和协调,以使安装施工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各方面功能,满足各方面需求。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10-31)

海上石油勘探HSE管理探析 篇4

1 勘探船队员工职业生理健康危害主要表现

船员长期的海上工作, 无规律的海上生活, 加上劳累, 会有不同程度的海员职业病。高血压、腰腿风湿性疼痛、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脂肪肝、痢疾、心血管病、职业性耳聋、呼吸系统疾病等是最常见的职业疾病。据调查统计, 消化系统疾病占海员发病率的15.7%~30%, 比陆上居民发病率高。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陆上同年龄组的居民。各种各样的职业疾病不仅仅危害着员工的健康, 同时患有职业疾病的员工后期的治疗费用也将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2 企业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特别是对于海上勘探作业, 员工的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着生产能否顺利进行,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生产的前提条件。在海上生产作业中, 紧急救援是船队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员工一旦突发疾病, 救援的不及时将可能导致员工生命危在旦夕, 同时启动紧急救援也将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更重要的是将会严重影响其它员工心理上的担忧和恐惧。

3“四+六”职业健康风险管控模式

所谓“四+六”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模式指职业健康管理的“四”大步骤和“六”大层级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措施。“四”大步骤指识别职业健康隐患、评估职业健康隐患和影响、控制职业风险、建立恢复措施;“六”大层级职业健康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消除、替代、降低、隔离、管控和保护等控制措施。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识别。需要组建专业的健康风险评估团队识别并总结出勘探船队所有类型的职业健康隐患并建立职业健康隐患登记, 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人类环境改造学的、心理的等。这些隐患有不同的感染方式, 如:皮肤或眼睛接触、吸入、摄取、听、通过身体整个部分等。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二步:评估。风险评估矩阵图 (横轴代表风险的可能性, 纵轴代表风险的严重程度) 作为健康风险评估的工具将健康风险分为低、中、高三种结果。对于中、高健康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使健康风险尽可能降低到合理的水平。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三步:控制。消除、替代、降低、隔离、管控和保护等作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的“六”大层级控制措施。通过合理的控制措施将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到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是职业健康管理的目的。

职业健康管理的第四步:恢复。通过恢复措施减轻潜在的影响来预防健康风险进一步扩大。

4 加强职业健康管理的举措

4.1 完善员工的医疗检查

员工的医疗检查分为三个阶段, 包括:雇佣前的医疗检查, 用以评估员工是否适合特定岗位的工作, 如食品处理、驾驶、机械操作等;人员分配/转运前检查, 员工在分配到国外前需要进行健康检查, 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医疗检查, 在作业现场工作的员工需要定期接受驻队医疗检查, 用以监护野外的作业环境对员工造成的职业健康影响。

4.2 建立完善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遵循保密原则为船队员工建立完善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员工的职业接触史,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 连续性地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 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 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单位和员工本人, 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保护员工健康。在健康监护的实践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和健全健康监护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4.3 分析船队人员职业健康发展趋势

通过综合分析全体船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可以获得船队人员职业健康总体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全体船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还可以掌握各种职业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同时还可以得出各种职业病的出现与海上工作年限之间的线性关系等。经过对以上信息结果的掌握, 从而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今后的职业健康管理计划和目的, 采取必要的医疗或其它防范措施降低职业健康危害。

另外, 通过科学准确做好船队诊所医疗记录, 综合分析船队每月的诊所就诊记录, 也可以得出船队员工总体的职业健康发展趋势, 这将有利于关注船队员工的职业健康, 也将有利于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4.4 建立船队诊所的药事管理

在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并分析了职业健康发展趋势之后, 应当加强船队诊所的药事管理。加强药事管理就是要根据船队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健康发展趋势, 建立完善的药品的分类、储备和管理, 以及必要的诊所设备的储备和管理。通过药事管理, 加强船队员工生理保健, 降低职业健康危害。

4.5 建立稳定完善的船队医疗队伍

充分考虑物探船的高危环境作业的特点, 容易发生人员伤亡, 因此现场急救能力是选拔医疗队伍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船队的药事管理以及船队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拔符合物探船特点的医疗队伍。

另外, 建立稳定的船队医疗队伍是完善职业健康管理的条件之一, 临时的、不稳定的、经常更换的医疗队伍缺乏对员工职业健康状况情况的掌握, 不利于长期的、持续的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护。

4.6 宣传职业健康管理理念和知识

加强对船队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管理理念和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有利于员工重视自身的职业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 从而使得他们在职业生产过程中, 注重“四+六”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模式的运用, 充分的去识别、评估职业健康风险, 积极主动的采取职业健康风险防范措施, 如通过消除、替代等方法消除职业健康隐患, 合理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加强体育锻炼等等将职业健康风险降低到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

5 结束语

海上石油平台结构设计浅议 篇5

1 平台结构设计的原则

平台结构设计总的原则是:先进、合理、安全、经济、满足规范要求,且方便采办、制造、安装、检验和维护等。结构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是:总体布局合理,传力路径短,构件综合利用性好,材料利用率高,满足其他专业对结构形式的要求。结构材料选取的基本原则是:结构材料的选取既要考虑强度要求,又要考虑结构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在结构中的部位和可能使用的加工方法等。为了具体实施平台结构设计的原则,设计人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 固定设施的类型

海上油田的生产必须以固定设施为基础。固定设施是指建立在海上的固定建筑物。固定设施的工作年限较长,一般都在15年以上,而且在使用期内又不能移动,所以固定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它要承受在使用期限内该海域可能出现的最大环境荷载,而且要在最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存和继续工作,否则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失、油田停产与环境污染等危害事件。由于海洋水深及海况的差异、油藏面积的不同、开采年限不一,因此固定设施类型众多。对于海洋石油系统常用的分类方法,固定设施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1)桩基式固定设施。桩基式固定设施一般系指桩基式固定平台,通常为钢质固定平台,是目前海上油(气)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2)重力式固定设施。重力式固定设施一般系指重力式平台,是与桩基平台不同的另一种形式的平台。它不需要用插入海底的桩去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完全依靠本身的质量直接稳定在海底。根据建造材料的不同,又分为混凝土重力式平台和钢重力式平台两大类。3)人工岛。人工岛是在海上建造的人工陆域,可以很方便地将人类的活动由陆地延伸到海上。人工岛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类常见的人工岛形式:斜坡式人工岛,沉箱式人工岛,钢管式人工岛。4)顺应型平台。顺应型平台是指在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围绕支点可发生允许范围内某一角度摆动的深水采油平台。这种平台是一种细长的框架结构,沿高度方向的横截面一般不变。框架每隔一定的高度有重复的结构形式,井槽在平台的中部。有的顺应型平台在每个角各有数根桩支持,桩穿过导管打下后,桩顶部约高出泥线某一高度,套管约上至平台高度的一半,桩与导管之间灌注水泥浆,凝固后便组成一套管与桩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的顶部附接导管架。这样大的长度提供了足够的轴向弹性来产生柔性恢复力,调整组合体的长度可得到系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构参数。有的顺应型平台或/和借助牵索(如绷绳塔平台)用一些浮筒(如浮塔式平台)来产生恢复力,浮筒也可给平台提供向上的浮力,从而可减少结构的轴向压力。5)其他海上新型固定设施及简易平台。

3 结构分析工具软件

我国和国外许多单位都已研制开发出有关海洋平台结构的分析程序。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海洋平台分析软件:

1)SACS程序。SACS(Structural Analysis Computer System)程序由Engineering Dynamics,INC.开发,是用于海洋平台结构分析的软件。它被遍及世界的上百个与海洋工程有关的设计公司或石油公司使用,并得到世界各个权威检验机构的认可。2)MOSES程序。MOSES(Multi-Oper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imulator)程序由Ultramarine,inc.开发,是用于海洋工程结构分析等领域的软件。其前身为1977年问世的Oscar程序(该程序至今仍然广泛用于浮式结构的分析和设计)。3)SESAM程序。SESAM程序由DNV开发,是用于海洋工程结构分析等领域的软件。适用范围包括:导管架和上部设施;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平台;系泊系统;浮式系统和重力式平台。4)ANSYS程序。ANSYS程序由ANSYS,Inc.开发,为第一个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分析设计类软件。在海洋工程领域,ANSYS程序已用于导管架平台结构有限元分析,海底管线有限元分析,半潜式平台及锚泊定位系统有限元分析。另外,ANSYS程序的Design Space等模块曾经用于深海探测器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据应用者反映该程序使工作进度大大加快。5)TNOWAVE(PDPWAVE)程序。TNOWAVE(PDPWAVE)程序由Profound B.V.开发,是用于桩基础分析等领域的软件。

4 平台上部结构设计

4.1 甲板结构总体布置

1)基本原则:传力路径短,构件综合利用好,材料利用率高。2)在进行甲板结构总体布置时,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a.甲板结构布置:在甲板上的设备布置尽量做到重量对称的情况下,甲板结构布置尽量对称,以利于结构均匀受力;b.杆件数量:应尽量使杆件在各种受力状态下都能发挥较大作用,杆件数量力求尽可能少;c.节点设计:要尽可能使用简单节点,避免使用搭接节点;d.隔水导管和甲板的连接:要明确隔水导管支撑两端的连接方法;e.滑靴横向间距的确定:如果考虑甲板结构滑移装船,则滑靴横向间距的确定应考虑预制场地滑道和驳船滑道间距的可调整范围;f.应考虑钻井、修井的要求:如使用平台钻机、修井机,则需考虑结构的局部加强;如使用钻井船进行修井作业等,则需要考虑甲板标高和悬臂尺度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

4.2 甲板标高确定

1)底甲板梁底的标高确定:底甲板的标高=2/3最大波高(重现期为50年或100年)+极端高水位+1.5 m不确定因素。2)甲板的层数:根据需要,由总图专业确定。3)甲板的层间距:要考虑设备的高度、设备操作空间、电缆及管线的放置。

4.3 结构构件的选取

结构杆件的选取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大小梁尺寸:要有明显差别,以便区分和连接;2)杆件类型、材料规格:不宜太多,必要时可予以调整;3)对管型杆件的选取要考虑D/t比,一般介于20~60之间(最好大于30);如果大于60,则要按照API RP 2A的要求对材料的容许应力进行折减;kl/r:对主要杆件不宜大于120。

4.4 结构材料的选取

1)结构材料的选取既要考虑强度的要求,又要考虑工作环境的要求;2)甲板立柱上的主要节点、吊点用板应使用Z向性能钢材;3)在性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钢材应尽量使用国产材料。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从整体方面介绍关于海上石油平台结构设计所涉及到的基本原则、固定设施、常用软件与上部平台的总体布置方法,希望与大家讨论。

摘要:简单介绍了目前海上石油平台结构设计方面的一些知识及方法,主要包含了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总原则、基本原则,用于固定平台的海底及海上固定设施的类型,常用的海洋石油平台的结构设计分析软件以及平台上部结构的基本布置设计原则。

关键词:海上石油平台,结构布置,设计软件

参考文献

[1]赵英年.海洋石油生产平台平面布置设计原则[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1994(1):39-40.

[2]何学谦.对结构设计中两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8):91-93.

海上石油 篇6

一般而言, 海上石油企业为海上油气生产商, 都拥有一条较为全面、专业面向海上油气井钻探、地震勘探、工程勘探、设施安装及维护、溢油处理、货物运输、设施守护、港口作业等工作的专业船队。根据业务性质划分, 专业船舶分为为海上油田勘探开发服务的船舶、海上油田工程建设的船舶、基础维护等生活和工作船。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 海上石油企业的业务向深水勘探开发和全球化进军, 专业船队也必然同比例快速发展, 其专业船队管理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 船舶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 加速对工业经济血液---石油的需求, 拓宽了深水石油的勘探开发, 各海上石油企业专业船队拥有越来越多高性能高作业能力的各类船舶, 船舶规模快速增长。

(二) 船舶单一价值较高

海洋石油工业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 正体现在这些与海油石油最直接相关的专业船舶上, 其中部分专业船舶单一价值很高。例如, 2010年墨西哥湾井喷事故发生沉船的深水地平线钻井船, 其价值约7.5亿美元, 而中国海油2012年投产使用的深水钻井船981号价值约60亿元。

(三) 船舶种类众多

由于海上石油企业船队所属船舶从事海上的油气井钻探、地震勘探、工程勘探、设施安装及维护、溢油处理、货物运输、设施守护、港口作业等一系列支持服务工作, 船队所属运营及在建船舶种类多达十余种。

二、海上石油企业船舶风险分析

船舶企业通常面临船舶损失、船东责任、船期损失等三类运营风险。海上石油企业船舶面临的风险与船舶企业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殊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 海上石油企业船队的航行风险较低, 船东责任及货物损失责任风险较低, 但台风等自然灾害对船舶造成损毁风险较高, 发生油污责任风险相对较高,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对船舶单位的生产经营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安排全面合理的保险保障对于海上石油企业船舶经营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海上石油企业专业船舶保险管理模式探索

随着船队规模和面临风险不断发展变化, 海上石油企业制定了运用保险保障风险、保险集中管理、运用自保公司等原则, 船舶保险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 确立运用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海上石油企业船队确立运用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1) 船舶单位自身控制风险的需要

船舶单位向能源公司 (业主) 提供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支持服务, 收取服务费用。由于经营方式决定, 一般来说船舶单位资产负债率较高。一旦发生船舶碰撞、沉没或重大油污等风险可能给船舶单位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造成严重影响。

船舶保险是保险公司针对船舶的物质损失和对第三方责任等风险设计的转嫁风险的一种特殊商品。船舶单位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费而获得了在发生这些特定风险后得到经济赔偿的保障。也就是说船舶单位通过一个可以确定和预期的成本 (保费) , 在一定程度上锁定或降低了无法预测的重大损失带来的剧烈财务变动。

2) 服务合同要求船舶单位购买相应的保险保障

根据石油行业惯例, 能源公司和船舶单位订立勘探开发支持服务合同。服务合同对服务过程中, 业主和承包商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进行了明确划分, 明确要求船舶单位承担船舶自身的碰撞、机械损失、火灾、第三方责任及人员风险, 并相应购买充分的保险保障。服务合同还会规定, 如船舶单位不能及时提供保单凭证, 能源公司有权代替船舶单位购买保险, 相关保费从服务费用中扣减。

为保障长期稳定的财务状况, 并符合服务合同的要求, 海上石油企业船队确立运用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 制定海上石油企业专业船舶保险集中管理政策

海上石油企业专业船舶的保险应集中管理。如果舶单位各自安排保险, 这种模式虽然较为适应松散的船舶资源管理状况, 但是缺点也较为突出, 即在某船舶单位出现重大事故, 保险赔付率较高的情况下, 该单位立刻面临着保险费率大幅上涨的局面或由于保险公司不愿继续承保, 船舶单位不得不重新选择保险公司, 致使策略不能保持稳定。而保险集中管理, 规模效应使得船队保险费率和条件具有较大竞争力, 船舶保险费率能够长期稳定趋势。同时由于集中管理, 保险赔案的进度管理也大大加强, 使船舶单位能够及时获得赔付, 较好解决了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

(三) 运用自保公司控制和转嫁风险

全球大部分海油企业都拥有自保公司。在承保海上石油企业船舶保险业务上, 自保公司科学确定自留风险份额并合理安排再保险, 在控制风险的同时, 获得了自身承保能力和准备金的积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设立自保公司控制和转嫁风险的企业, 其自保公司截至2012年在香港保险市场中, 物质损失险业务排名第一, 水险业务排名第三, 具备了中等规模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自保公司对海上石油企业的船舶风险管理及成本控制带来了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1、建立长期稳定的保险策略, 有效稳定和降低保费水平

长期来看, 商业保险市场呈波动变化。自保公司参与商业保险市场承保海上石油企业船舶风险, 给予商业保险市场积极的信心和承保意愿, 从而帮助母公司建立长期的保险策略。在船舶保险市场费率上涨或下跌中, 自保公司利用自身积累资金, 消化保险费率的波动, 既节约保费支出, 又可以稳定生产成本, 减少因保险市场的波动而影响船舶单位的利润水平。

2、帮助船舶单位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自保公司作为海上石油企业的专属保险公司, 其经营状况同船舶单位的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自保公司对各船舶单位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 同船舶单位、保险市场共同确定保险保障范围、除外责任, 并在保险合同中要求投保人加强风险管理的特定义务, 积极促进了船舶单位风险管理水平。

3、承保特殊风险

有些特殊的船舶风险如物探设备等, 商业保险市场不愿意承保或承保费率非常高。在深入评估风险后, 自保公司制定了合理费率, 积极承保, 帮助船舶单位稳定经营成本和控制风险做出贡献。

运用自保公司被证明是企业合理控制和转嫁风险一条正确的途径。

(四) 由使用单一保险市场到细分为船舶险、能源险和保赔险市场

由于海上石油企业船舶种类众多、面临风险及责任差别较大, 从保险市场承保能力提供来源划分属于船舶风险、能源风险和责任风险。如普通船舶险市场不能承保钻井船运营、建造等能源风险及责任风险, 向单一保险公司询价很难获得三个个市场最优报价组合。

海上石油企业根据船队特点, 可进一步细分为普通船舶险、能源险和保赔险市场, 充分利用了中国普通船舶险市场、亚洲船舶险市场、劳合社及国际能源险市场、国际保赔险市场等资源, 优化组合, 获得最全面的风险保障和最优的费率条件, 并同各主要保险市场建立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 运用超赔再保险和比例再保险相结合模式

从保险市场发展及特点来看, 能源保险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香港、新加坡及中国等亚洲地区的能源保险承保能力较弱。但香港、新加坡及中国等亚洲地区的船舶险承保能力较强, 保险条件和费率同欧洲相比具有竞争力。基于不同市场的承保地位和竞争优势, 结合公司船队发展趋势, 海上石油企业不断同各保险市场探索接触, 优化调整再保险模式, 运用超赔再保险和比例再保险相结合的模式, 充分获得不同保险市场的支持并获得优惠的保险条件和费率。

单位:万美元

(六) 根据船舶单位承受风险能力, 确定合理的风险自留水平

随着海上石油企业业务快速发展, 各船舶单位财务及风险承受能力也不断提高。在船舶单位财务及风险承受能力提高的同时, 海上石油企业对保险转嫁风险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思考定位。对于为海上能源勘探开发生产提供支持服务的船舶单位, 保险应当是转嫁重大的、一旦发生公司无法承受的损失风险, 如发生船舶沉没, 重大油污责任等情况。因此, 海上石油企业在过去几年根据公司承受风险能力的提高, 持续评估并确定了合理的风险自留额, 即保险免赔额。

(七) 确定合理的投保价值, 充分保障风险

受通货膨胀、汇率变化以及全球船厂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 船舶重置价值往往会比投保价值高许多。另一方面, 经济衰退和危机又可能会造成船舶重置价值大大低于投保价值。这两方面的变动都会对确定合理投保价值, 充分保障风险提出考验。

例如,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经过科学的价值评估, 在2008年适时调增了投保价值明显低估的11个钻井平台和18艘普通船舶投保价值, 总计提高投保金额超过3亿元。在2009年度, 海上石油企业又调低了价值明显高估的8个钻井平台投保价值, 总计降低投保金额超过35亿元。

(八) 开展保险风险检验、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海上石油企业应充分利用保险公司提供的风险检验专家开展了一系列的船舶安全风险检验, 请第三只眼来帮助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均经过保险检验专家同船舶单位讨论沟通, 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关船舶单位和船长, 针对共性问题在其他船舶展开自查。随着年复一年的风险检验工作的开展, 目前海上石油企业船队同保险公司的配合进入良性循环, 事故索赔率大幅下降并保持较低水平, 真正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综上所述, 海上石油企业应紧密围绕企业业务发展及风险特点, 确立运用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制定保险集中管理政策;确定了合理的保险策略, 运用自保公司合理控制和转嫁风险;细分保险市场到为船舶险、能源险和保赔险市场, 运用超赔再保险和比例再保险相结合模式;根据公司承受风险能力, 确定合理的风险自留水平和合理的投保价值;开展保险风险检验、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了保险控制风险和转嫁风险的功能, 探索一条适合本企业的具有海上石油企业特色的船舶保险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从海上石油企业专业船舶概况及管理特点出发, 结合船队管理风险分析, 总结了石油企业专业船舶险管理模式和经验, 为大型企业运用保险控制和转嫁风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参考依据。

影响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相关因素 篇7

1 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港口建设。

港口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到油轮的停靠, 同时要考虑反恐等级问题, 是否违反相关的国际公约, 能不能满足国际海上人员的安全等。作为石油运输的起点和终点, 是保证石油运输的重要设施,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海上空间的控制并没有那么严格, 海上成为众多海盗的游乐场, 在茫茫大海, 即使是现代, 人们也很难对每一片海域都形成如陆地一样的控制。现代海域恐怖分子和恐怖活动仍然时有发生, 索马里海盗成为中国永远的痛点。港口同样是一些恐怖分子的目标, 在国际航运中, 如何保护港口安全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加强港口建设, 保护海运路线成为国际海上石油运输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1.2 海上运输线路安全。

因为油轮要穿越一些公海和相关国家的海域, 从出发到目的地航线相对较长, 如中国从波斯湾海运石油要经过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等等, 距离长、途经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多, 在任何一个节点上出现问题, 中国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和营救, 所以这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海运线的保障体系。

1.3 承运份额对于海上石油安全影响巨大。

承担份额保证了有石油可以运, 国际油价会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战争等因素形成很大的坡顶, 承运份额就是进口国为保证国内石油的最低份额, 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能源需求的最低要求。这就需要国家有一定的运力和承担进口石油一定份额的能力。一定的承运份额不仅仅可以有效的保证国内的经济的正常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外汇支出, 促进经济发展。

1.4 港口接卸能力和防污染能力也是海洋石油运输安全的一部分。

港口接卸能力首先是是否能够完成一定量的接卸任务, 另外能否满足接卸总量这两个方面。港口的接卸能力需要与石油运输能力相适应。保证石油能够快速有效地投入生产和利用阶段, 保证石油运输效率, 也就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要求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 合理地建设港口, 保证港口接卸能力的合理分配。防污染问题在近现代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海上石油运输防污染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首先海上石油运输要防止溢油事故的发生, 一旦发生溢油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证航向在海域上的油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船上的相关操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中和素质。以此同时, 要建立相关的油损赔偿制度, 保证在石油泄漏后受影响的相关方的利益得到补偿。海上石油泄漏, 石油面积的扩散相对较快, 石油本身的稳固性, 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所以要重视海洋石油运输安全, 保护我们生活地球的生态环境。

1.5 相关国家要建立相应的石油储备, 降低石油供应不足造成的风险。

建立相关的海洋运输制度, 加强国家相关海域的管理, 保障海运安全和避免出现海运事故造成相关海域的被污染, 以及相关海域海运能够顺利进行, 降低因为战争和冲突的发生、港口安全、海洋运输安全等等对海上石油运输造成安全隐患。

2 风险矩阵分析法确定石油安全系统的影响

影响石油运输安全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 相互之间联系相对比较复杂, 需要我们借助风险矩阵分析法来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我们对于影响海上石油运输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编号, 如:A1国家海域的监管制度A2运输航线的安全A3防污染安全力度A4海上军队保卫能力A5油港的接卸能力A6港口设施的安全A7装船港的安全情况A8石油运输能力A9港口安保体系的完善A10油轮的运力及承运份额A11沿途战争和冲突的发生A12存储能力A13油轮海上运输的安全。

首先需要建立各个因素之间关系, 首先是A各个因素分为两边Aaa=1、2······和Abb=1、·2·····, 每边都是13个要素, 然后分析之间的联系绘制成带有箭头的结构图。同时建立系统可达矩阵, 直接绘制带有箭头的结构图, 利用布尔代数运算法进行矩阵的运算, 当得到结果时, 设定矩阵为M, 则对M进行幂运算。建立元素的邻接矩阵A, 求A与单位矩阵I的和为 (A+I) , 则M= (A+I) n+1。可以根据其计算结果看出Aa和Ab之间的直接关系、间接关系以及没有联系。

然后根据相互的关系进行他们之间的集合处理, 把各个影响要素进行有效的分级, 也就可以得出各个因素对具体的海洋安全运输的具体影响。再根据其具体的影响和之间的联系分级建立合理的结构图。这样对于各个方面的影响会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3 结语

提高海上石油安全运输需要相关的船运公司进一步的提高其管理水平, 港口建设需要相关军队和安保能够切实保证港口的安全, 提高港口接卸能力, 保障石油能够有效率的进入到生产领域中去, 国家要做好石油储备, 建立相关的石油储备制度, 加强海上运输安全和海上防污治污能力。

摘要:因为国际石油相对分布不均匀, 石油相对的集中在一些区域, 作为现在产业发展重要的国际性资源, 石油成为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急需要的能源原料。一些地区需要跨海才能运输, 以及海运石油相对成本控制以及运输量较大的优势, 海运成为众多国家进行石油运输必不可少的方式。

关键词:海上石油运输,运输安全因素,运输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彭丽.我国进口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 2009.

海上石油 篇8

1 海洋环境与石油平台调查

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 做出详细的拆除计划, 从而使最小资源达到最佳效果。主要调查的内容如下:

1.1 运营和已退役的海洋平台的概况, 包括平台名称、种类、数量、地理位置。

对已经退役的海洋石油平台说明其起始使用时间, 对未退役的海洋石油平台通过。经营部门确定可能的停产日期, 并调查其退役的原因;

1.2 调查所有海洋平台的主要结构、附属结构及其功能;

1.3 详细地调查海洋石油平台周围的自然环

境现状、海域的地形和地质情况、平台在海下深度、平台在海中的具体结构等。

2 海上石油平台拆除的准备

对于需要拆除的海上石油平台, 在没有堵塞井口和切割管线以前是不能进行拆除的, 必须从海上石油平台的不同种类, 从进口的堵塞和废弃、清洗上部结构、分离拆除管线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2.1 油井的堵塞。

油气井口堵塞和废弃主要采用钻探设备和无钻探设备两种方法, 它们都使用三个独立的水泥塞。水泥塞是用水泥做成用来堵塞一定长度的套管和敞开的孔眼, 以防止气体或流体的垂向移动。由于无钻探设备方法在国外广泛使用, 相对来说是一种更安全和节约成本的方法。

2.2 设备拆除。

从保护海洋环境的角度出发, 上部设备拆除准备包括净化和冲刷所有的容器, 以便收集和运送需要废弃的剩余烃类物;切断设备模块、甲板和导管架与所有管线间的松散连结;安装构件以配合以后的提升工作。

2.3 管线弃置。

在管线弃置之前, 管线要被清洗和冲刷, 冲刷的废水要收集起来妥善处理。因此, 根据不同石油平台上部设备的具体情况, 建立管线弃置的工作方案。

3 拆除技术的选择

3.1 拆除方案。根据海上石油平台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的石油平台可采取如下的拆除方案:

3.1.1 除了拆除航海灯和浮标等小设备, 不进行任何结构拆除, 可作为人工渔礁或它用;

3.1.2拆除石油平台的上部结构, 移至海岸;3.1.3拆除石油平台的上部结构和部分水下结构;3.1.4拆除石油平台的上部结构和所有水下结构 (至海底泥面处) ;

3.1.5 拆除石油平台的上部结构和所有水下结构, 切割井管和桩基至5m深度。

3.2 拆除工艺。在拆除平台结构中, 主要包括两部分:上部设施的拆除和下部结构的拆除。

3.2.1 上部设施。

不同海上石油平台的上部设施在功能和复杂性上有很大变化。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可选择适宜的拆除方法, 可供拆除的方法包括:单件拆除、组合模块拆除、采取与安装方向相反的顺序拆除等。3.2.2下部结构。3.2.2.1切割技术。由于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拆除平台, 总要涉及到大量的切割操作。不同的切割方法对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大影响。目前国外常使用的切割方法有爆破切割、腐蚀水喷切割、温度枪切割、氧化燃料/氧化弧切割等。由于下部结构形状的复杂性, 导致在切割后容易变得不稳定。因此, 在实际拆除下部结构的操作中, 通常将几种切割技术结合使用。3.2.2.2导管架。拆除导管架方法的选择是要受到很多实际因素的影响。拆除平台主要是受到重型起重船起重能力和成本的限制, 同时导管架需要提升的高度、起重机械手的伸距、手臂活动空间都会对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大多数导管架都可以被切割成箱形单元, 至少由桩的4个分段及与其相连的两层水平支撑组成, 特别注意的是作为骨架结构的导管架, 不能够看成简单的箱形结构随意切割, 在这些位置上进行切割需要仔细考虑。另外, 也可以不将导管架分成几个小部分, 而是增大导管架的浮力, 使其重新漂浮, 利用驳船的拖力使其由垂直位置转到水平位置, 然后将其拖走。

4 最终处置

对于未经过拆除的石油平台或经过拆除的石油平台, 最终处置包括3R法和平台所在海域场地的清理。

4.1 重复利用。

3R方法使指重新利用 (Reuse) 、循环再生 (recycling) 和人工渔礁 (Reef) 。重新使用是指将平台的上部设施或下部结构中可利用部分用于它用。循环再生时将平台中可再生的部分用于循环利用 (例如从中获得金属) , 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节约能源的。近年来, 在平台拆除最多的墨西哥湾, 美国政府资助了一个从导管架到人工礁的项目, 主要是指将拆除平台对海洋功能造成影响的若干部分, 则剩余部分可以变成人工渔礁, 这个项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方面它降低了平台拆除的费用, 另一方面人工渔礁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海洋生物的数量, 有助于商业捕鱼的发展, 还可作为气象学、海洋地理学监测站, 地理学、地震学、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场所。

除了上述情况外, 在国外一些拆除平台的上部设施或下部结构也可能运回岸边放置到指定的废弃地点。一些平台的导管架也可能被托运到更深的海域, 并倾倒在水中, 但需要设置标识来保障航海安全。

4.2 场地清理。在完成平台拆除后, 从环境保

护的角度出发, 需要进行场地清理。拖网的范围往往根据不同的石油平台来确定。应油田不同石油平台的下部结构的具体情况, 确定清除方式及范围。

5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估

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石油平台弃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平台的弃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估, 主要包括内容如下:

5.1 平台弃置作业期间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

5.2 平台弃置采取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和环保

5.3 平台弃置后漂离原地的风险分析。

5.4 平台弃置后腐蚀的速率可能对海洋环境造

5.5 平台弃置后对水面或水下航行等其它海洋功能使用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析以及解决的措施。

5.6 平台弃置后的监测计划及监控措施。

综上所述, 海洋石油平台处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海洋环境调查、工程技术分析、海洋工程施工、经济成本核算、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等

摘要:在系统研究国外海洋石油平台被拆除技术进展的基础上, 结合埕岛油田退役石油平台处置技术构建的实践经验, 全面分析了海洋石油平台被拆除技术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海洋石油平台状况调查、海上石油平台拆除的准备工作、拆除技术的选择、最终处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估。

关键词:海上石油平台,拆除,处置

参考文献

[1]Win Thornton, James Wiseman.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Technologies for the Decommissioning of Offshore Platforms.Proceedings of the Thirty-second Annual 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2000, 3.

[2]R W Ebdon, C P Ellinas.Decommissioning and Removal of Offshore Structures:A State of the Art[A].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 Symposium[C].1989, 1.

[3]Peter H Prasthofer Platform Decommissioning-Finding the Right Balance.Proceedings of the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1998.

[4]Decommissioning and Removal of Oil and Gas Facilities Offshore California.MMS.1998.

[5]Sharon Buffington.Managing the Challenges of Decommi-ssioning wit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Regul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01, 1。

[6]郝静辉, 杨树耕.海上石油平台拆除技术的发展现状[J].中国港湾建设, 2004, 131 (4) .

海上石油 篇9

关键词:石油,泄漏,管控

1 海上石油设备发生泄漏事故的危害性

在海上开采石油过程中, 介质原油及伴生气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 一旦发生泄漏, 极易发生火灾甚至于爆炸事故, 对生产人员和设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这类事故在海洋石油行业屡见不鲜。

同时石油泄漏失控并进入海洋, 将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其具体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石油泄漏后, 会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 使得海水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受到阻碍, 让海水含氧量有所下降。同时, 石油可溶解海洋污染物当中的卤代烃, 使海洋污染加剧。如果在较为寒冷的地区出现溢油事故, 所形成的油膜会让冰块吸热能力上升, 让冰层融化加快, 会对整个平面及气候变化产生潜在作用。 (2)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石油对海洋成鱼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燃料油毒性较大, 会直接杀死鱼类。海洋浮游生物受石油影响较大。浮游生物对油类毒性十分敏感。海面形成油膜后, 会使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并且会堵塞其消化系统与过滤系统, 会给其生命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石油及石油产品当中含有一定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会被水生生物吸收。人类食用了这些受到污染的海产品, 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2 海上石油设备出现泄漏的原因

2.1 设备因素

一方面, 设备材料存在问题会直接导致石油泄漏, 如钢管焊接不到位、工艺设计存在缺陷等, 设施启用、设备改造投用前检查不到位。同时, 在原油中往往含油强腐蚀性组分, 钢管可能会因为腐蚀作用而受到破坏。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含有硫化氢的原油或天然气输送设备的选材, 硫化氢对钢材危害很大, 会出现氢脆断裂, 初期往往具有隐蔽性, 不易发现。另一方面, 密封设计不合理、存在安装缺陷且老化时, 也可能会造成泄漏。

2.2 管理因素

在部分开采作业中管理工作未得到充分落实, 导致开采工作未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带来了潜在性的石油泄漏风险。同时, 相关监督工作存在缺陷, 对海管和分离设备的压力、液位等监视不到位, 对系统压力、液位、温度报警管理巡视不够, 未能对隐患因素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3 加强海上石油设备泄漏事故预防管控的有效建议

3.1 改进平台溢油防控技术

首先, 要加强海上石油设备防漏设计。强化工艺安全管理, 通过优化工艺及相关装置, 降低危险物存储量。同时要加强冗余设计。通过提升设防标准, 来增加设备的可靠性。在强腐蚀环境下, 要保证容器壁厚具备一定腐蚀裕量, 必要时可采取双层壁结构。在材料筛选方面, 要保证其达到抗腐蚀性、压力及温度需求。在进行密封设计时, 结合实际情况, 选用适合的密封材料。要在关键节点处设置与管道管壁材料相近的腐蚀探针或腐蚀挂片, 定期在线更换、检查, 严密监视石油生产管道及相关设备的腐蚀发展状况, 做好资产完整性管理工作, 定期对管壁、容器壁进行测厚监控。在系统安装监控仪表及连锁装置, 一旦检测到管道、设备系统超高超低压力, 自动切断上游来料供应。并保证各类安全阀件灵敏可靠, 以便及时应对泄漏事故, 将事故影响降至最小。

安装在管道内在线拆装腐蚀挂片检查

3.2 加强日常维护管理

在将设备投入生产前, 对系统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保证设备无泄漏, 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投用前安全检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 做好预防性维修保养。建立生产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进行定期巡检, 并进行不定期的泄漏隐患排查, 一旦发现泄漏隐患, 要及时进行处理, 保证整个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状态。通过预防性监控、维护、整改使安全隐患得到控制。

3.3 构建应急响应预案

建立泄露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定期演练。一旦出现石油泄漏事故, 监督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要迅速采取措施, 现场储备应急设备和材料, 将泄露影响降到最低, 切实保护人员、财产安全, 减少对环境破坏。

4 结语

海上石油设备泄漏事故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 要充分落实日常维护监管工作, 主动防护, 排查和纠正隐患,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 做到“预防为主”。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传统色彩食品包装设计下一篇: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