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和有用

2024-05-18

有趣和有用(共4篇)

有趣和有用 篇1

民生节目是办给老百姓看的, 板着面孔肯定不行, 但是过分强调收视率, 一味地取悦观众又会让人反胃, 所以说,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电视媒体, 必须把二者兼顾好, 做到有情, 即有感情, 有趣即有趣味, 有用即让电视观众得到精神享受, 做到这三点确实不容易, 那么我们在现有条件下, 怎样才能做到这三点呢?

第一, 要感动观众

作为民生节目的一个特色就是她的故事性, 而最感人的故事就是能打动人心的, 我们可以参照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 作为央视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 《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 它每年都评选出一些年度最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 这些人物有的是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 有的是光彩耀人的明星, 也有睿智学者, 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我们在自己的城市周围都能找到这样的榜样人物,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事迹, 这些普通人可以是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的, 也可以是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 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人物。我们身边并不缺少感人的事迹, 而关键是我们记者能不能够深入到群众中, 去发现普通人的闪光点, 我们平时习惯了那种表扬稿式的写作方法, 但是拍民生类节目绝不能这样, 我们必须像拍纪录片式地跟踪采访, 比如说我拍摄的《片警刘晓亮的故事》, 我们在拍刘晓亮的时候, 真正与刘晓亮一起生活了三四天, 摄像机不停地拍, 完全是抓拍到的一些真实感人情节, 比如说像刘晓亮与歹徒真刀真枪搏斗的画面, 还有为社区困难群众办低保的画面, 都是非常感人的。

第二, 要做拍社会新闻的高手

要想把新闻拍的有意思, 必须善于发现新闻, 也就是说要有新闻敏感性。过去我们的记者以拍时政新闻为第一要务, 政文记者是最吃香的, 由于跑政文的记者受重视, 所以大家都愿意往大机关里跑, 而社会新闻往往发生在基层, 我们的记者没人愿意深入基层, 所以造成我们的新闻趣味性不够, 现在, 各级电视台都在以民生栏目争取观众, 鸡西电视台的民生栏目《阿光夜话》开播以来, 确实拍出了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事儿, 比如说像《张师傅的老爷车》、《百年大树亟需保护》等新闻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让百姓看自己身边的事儿, 所以观众会感到有一种接近性, 有一种亲近感, 这样也能激发电视观众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热情。虽然说社会新闻作为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题材, 因其与群众利益相关, 契合群众兴趣, 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然而, 社会新闻近年来大有泛滥之势, 一些电视台把老百姓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也搬上银幕, 甚至血腥、暴力、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 我曾经看过一条新闻, 说的是滴道矿区的一户人家, 先是父亲强奸了女儿, 后来继父又强奸了女儿, 然后哥哥也强奸了这个亲妹妹, 这种新闻虽然收视率很高, 但是播出后的社会效果会污染我们的社会环境, 因此我们在拍社会新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尺寸。一次, 我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中年男子直指老人来了几句国骂, 老人气得发抖并放声大哭。我敏锐地意识到事件的新闻价值, 在现场拍下了老人和中年男子争执的一幕。我没有立即动笔写稿, 而是先读完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纲要中提到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对我颇有启发, 结合纲要的精神, 据此写成报道《老汉当街遭骂引发如何消除不文明现象的大讨论》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因此, 我们对一些市井见闻不能简单的报完过程了事, 一定要做到有理才能有情, 这样我们做出的新闻才能高人一筹。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告知受众发生了什么, 还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 告知受众问题的起源和解决措施, 从而完成对事件深刻的剖析, 帮助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批判性、分析性认识。同时要让公众各抒己见, 在讨论中激浊扬清、惩恶扬善, 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真正树立起我们电视媒体的公信力。

第三, 舆论监督不能偏袒一方

实际上真正体现民生节目威力的还是舆论监督的力量。鸡西台《阿光夜话》节目从开播到现在, 每天接到群众电话能有几十个, 这些电话90%都是反映问题的, 我们从中选择了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报道, 通过报道使一些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这样使我们与观众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 每天热线电话不断, 记者也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 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老百姓反映的问题经常是有失偏颇的, 比如, 某个村要选村长, 由于一方为了在竞选中获胜, 所以他们就罗列了一些前任村长的腐败问题, 开始向我们举报, 而实际上, 这些事情往往都是子虚乌有的, 所以我们的记者一定要注意, 不能被人利用。另外就是舆论监督一定要客观公正, 不能偏袒一方, 比如说拆迁问题, 有老百姓反映说开发商私自开工, 不管他家的房子, 我们到了现场一了解才知道, 其实开发商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是这户居民索要赔偿金太高, 根本达不成协议, 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记者一定要理性地做出分析, 要采访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明白人, 把事实搞清楚, 报道要客观公正, 这样才能让舆论监督一路走好, 也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更多的问题, 使我们的节目不仅好看而且有用。■

有趣和有用 篇2

课时建议:1课时。

这部分相当于全书的绪论,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二是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情。这里的观察、实验以及插图和图下的问题都是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探究的兴趣,学生不可能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在这上面费时间。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些问号对以后的学习有好处。

章首图及配文

章首图的创意来源于大家熟知的关于牛顿拾贝壳的话,原文摘录在第9页,这里与之呼应。配文不要由教师讲解,但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有准备地、带感情地朗读,可以请几个学生朗读几遍。学生在读、听的过程中会有有益的感受。以后各章的章首图及配文也可以同样处理。

有趣有用的物理

可以从实验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实验可以进行简单的解释,也可以不做解释。

演示

第2个演示中,纸盒中是一个扬声器,连在录音机上,盒的上表面紧贴扬声器。小人的下面是棕毛做成的“脚”,锯下一截毛刷粘在小人的下面就行了(图01)。毛的长短及小人的重量要经过试验。

想想做做

用放大镜看指纹,是放大的;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前者是大家熟悉的情况,后者是窗外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缩小的像的情况,学生并不熟悉,他们往往以为放大镜看东西总是放大的。这样可以引起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通常成实像时都是用一个光屏去承接,而这里则是把眼睛放到实像后面光传播的路径上直接接收通过透镜的光。这一点不必讲给学生,但教师心里要明白。

吹乒乓球的实验中要注意,开始时不要把球和漏斗贴得太紧,要允许一些空气从球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

课本图0.1-5和0.1-6是一组互相关联的组合图。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中,认为地球吸引月球使它不会逃脱的力与使地面物体落向地面的力是同一种力(见本章参考资料),这个思想导致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由于有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通信卫星。

教师在这里可以收集材料,稍做展开,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系。要从兴趣和STS两方面吸引学生,不要涉及过深的物理内容。

怎样学好物理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观察和实验。这里没有用“实验”这个词,主要是考虑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只要做正规的物理学的学科实验,恐怕更多是小实验、小制作、调查研究等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用“勤于观察,勤于动手”的说法可能包容性更强一些。

关于“观察”,要强调,它与平时的“看见”所不同之处在于,“观察”是有目的的。例如对于城市的学生,可以问一问,有多少人知道,路口的红绿灯(如果是竖排的)哪个颜色的灯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恐怕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但是,如果有目的地去观察,第二天几乎所有同学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课本图0.1-7和0.1-8的两个问题可以请同学回答,但不要解释为什么。学到相关知识自然会解释。设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看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与物理学相关的事物是否感兴趣,让学生们看一看自己的观察能力,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心人”。这两个例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同时也是给教师一个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考查学生的实例。要让学生认识到,对周围科学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比多知道一两件科学知识要重要得多。

课本图0.1-7和0.1-8分别是技术应用和自然现象的例子,它代表了物理知识应用的两个主要方面。

课本图0.1-9和0.1-10是两个实验,做起来都很简单,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不能只做演示。两个实验后面都问了“为什么”,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正确回答,教师也不要给出答案。但是,一定要问,也一定要让学生试着回答。发问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动手,而且要动脑。这是为下面的“勤于思考,重在理解”做准备。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结合上面四幅图讲:只动手不动脑,什么也学不到,要多向自己问为什么。这里要特别强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去想,是“设疑”,但不要求想出正确的结果。

6页和7页的四幅图只是例子,两个观察、两个实验。教师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再开发一两个小观察、小实验。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过去我们讲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联系技术应用和自然现象,这套教材仍然坚持这点,但与过去相比,除了技术应用和自然现象外,更加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即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

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没有电视、电话、汽车、飞机、人造卫星„„),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同时讨论,由于滥用科学技术,它给人类带来了哪些问题(石油、煤快烧完了,空气、水的质量变坏了„„)讨论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不求得出什么结论。

课本图0.1-11是一个例子,提醒学生要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LPG是LiquefiedPetroleumGas(液化石油气)的简称,CNG是CondensedNaturalGas(压缩天然气)的简称。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

这段材料的目的是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可以在阅读之后让学生仿照伽利略的方法做实验(可在课外进行)。教师要重视第9页上面的问题。本书在“STS”和“科学世界”两个栏目后面大多有些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通过阅读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使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观察、提出疑问、作出猜想、证实猜想,这些都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本书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而不是隐含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悟。因此,学生在伽利略的探究中尝试找出这些要素是有好处的。

第4个问题是开放性的,见仁见智可由学生自己发挥。

“STS”和“科学世界”两个栏目,以及其他栏目,其中的内容都是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版本教科书的处理可能和本书不同,其教学要求应以课程标准为准。

第9页牛顿的引语与第2页图和第3页的配文相呼应。

参考资料 牛顿

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不同的资料所载牛顿出生年份不同,大多源于不同的历法)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自小瘦弱,孤僻而倔强。3岁时母亲改嫁,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继父去世,母亲又带3个弟妹回家务农。在不幸的家庭生活中,牛顿小学时成绩较差,“除设计机械外没显出才华”。

牛顿自小热爱自然,喜欢动脑动手。8岁时积攒零钱买了锤、锯来做手工,他特别喜欢刻制日晷,利用圆盘上小棍的投影显示时刻。传说他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都有他刻划的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中央,被后人称为“牛顿钟”,一直用到牛顿死后好几年。他还做过带踏板的自行车;用小木桶做过滴漏水钟;放过自制的带小灯笼的风筝(当时人们以为是彗星);用小老鼠当动力做了一个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观察自然最生动的例子是15岁时做的一次实验:为了计算风力和风速,他选择狂风时做顺风跳跃和逆风跳跃,再量出两次跳跃的距离差。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牛顿的舅父是一个神父,他发现牛顿喜欢数学,便支持他继续上学。1661年6月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作为领取补助金的“减费生”。1665年大学毕业。在1665~1666年,伦敦流行鼠疫的两年间,牛顿回到家乡。这两年牛顿才华横溢,作出了多项发明。1667年重返剑桥大学,1668年7月获硕士学位。1669年巴罗推荐26岁的牛顿继任卢卡斯讲座教授,1672年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成为皇家学会终身会长。1699年就任造币局局长,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被封为爵士。1727年牛顿逝世于肯辛顿,遗体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的伟大成就与他的刻苦和勤奋是分不开的。他的助手H·牛顿说过,“他很少在两、三点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五、六点。春天和秋天经常五、六个星期住在实验室,直到完成实验。”他有一种长期坚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彻解决某一问题的习惯。他回答人们关于他洞察事物有何诀窍时说:“不断地沉思”。这正是他的主要特点。

牛顿的成就,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1)牛顿的数学成就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微积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微积分来计算面积、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几乎与牛顿同时也创立了微积分学。

(2)牛顿在光学上的成就

牛顿从1663年起,开始磨制透镜和自制望远镜。他说:“我在1666年初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镜,以便试验那著名的颜色现象。为此,我弄暗我的房间„„色光乃是白光的变种。”最后他做了“判决性试验”:在棱镜所形成的彩色带中通过屏幕上的小孔取出单色光,再投射到第二棱镜后,得出该色光的折射率(当时叫“折射程度”),这样就得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匀均的混合体”。这个惊人的结论推翻了前人的学说。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牛顿发现经过仔细研磨后的金属反射镜面作为物镜制作的望远镜可放大物体30~40倍。至今的巨型天文望远镜仍用牛顿式的基本结构。

(3)牛顿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

关于牛顿因见苹果落地而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故事来源于法国作家伏尔泰的回忆以及牛顿好友的叙述。大体上是说:1726年4月的一天,牛顿在家乡花园的苹果树下喝茶时曾告诉过人们,过去一次同样在苹果树下喝茶时,由一个苹果落地引起了思考:苹果落地、行星绕日和月绕地球会不会是由同一宇宙规律支配的?牛顿在1714年所写的备忘录中写道:“这一年(1666年)我开始想到重力是伸向月球的轨道的„„我还从开普勒关于行星的定律,推出了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要和它们与它们绕之运行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所有这些发现都是在1665年和1666年的鼠疫年代里作出来的„„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完善了关于万有引力与抛体向心运动的数学证明。

牛顿从1665年开始思考万有引力到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历了20多年的艰苦探索和总结吸收他人成果的过程。困难主要是,他不只是把月亮与苹果、重力与引力、天上与地下联系起来,处理引力问题,而是要从头系统地弄清力、惯性、质量、力与运动的关系、向心力等问题,找出的定律不但要符合引力情况,还要符合已知的碰撞、落体、打击、抛射等规律。这些规律当时还都没有完全弄清楚。此外,当时的数学工具还很不完善。实际上,牛顿正是在解决力学问题的同时,发明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微积分。

有效:有趣.有用.有效 篇3

关键词:有效;观念;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在,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以童心交流童心

《联合国儿童公约》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儿童应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第二十九条,“教育儿童的目的应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课堂和谐气氛怎样创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你这时的身份是一个朋友,是一个交流者。这样课堂气氛才会和谐,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才会畅快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才会顺利进行。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学生是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学习的,所以感觉所学知识是有趣、有用的,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给他们以亲切感呢?我充分利用自己年轻的心态,活泼的性格,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与我的学生以童心交流童心,与他们一起说,和他们一起跳,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等等。终于有了令我激动的发现!我发现学生们很喜欢我,也很喜欢上英语课了。我为取得的这点小成功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同时,我也达到了小学英语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的源泉。我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游戏教学、故事教学、课本剧表演、TPR的教学等等。

1.教学中我把握“玩中学,学中玩”的原则,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孩子们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任务等,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学会了语言。例如,在教学新纪元英语1A Chapter School things Part A中的单词后我先设计了一个游戏“谁的记性好”,将有关文具的实物向学生展示,然后放在一块布下,让学生说一说刚才记住的东西,复习有关词汇,为下一步的句型学习埋下伏笔;接着,将其中一种实物放在包中,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牢固掌握单词后,引出句型There is a…There are….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奖励,以笑脸的多少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时时感受到成功,处处都得到激励,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和发展,让英语课堂成了孩子们最开心的一个地方。

2.利用分角色朗读,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新纪元英语教材中,每一章的C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教学任务,那就是“Fun reading”。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一部分的内容。因为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强,应用的又是本单元学过的单词和句型,所以学生学到这儿都有跃跃欲试,竞相争读的想法。我把握学生的这个想表现的心理,先把本篇趣味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生词教会他们,其余的就交给学生自由阅读。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也可以和學习小组一同阅读,一同讨论,一同感悟。当学生把内容读熟后,我们就抽几个尖子生先来分角色朗读,带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然后自由组合,自分角色,起来朗读,当读得流利,读出感情时,便会得到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就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我认为主要培养他们的三种英语学习习惯。

1.培养准确模仿的习惯。

2.培养大胆开口的习惯。

3.培养及时巩固的习惯。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节课后我都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听、说方面的任务,但形式上要做到游戏式、趣味化,如:与小朋友做猜单词游戏,把当天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等,使学生不断巩固消化课堂所学英语知识的同时,也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

有趣和有用 篇4

——漫谈如何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真魅力

文言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文言文堪称语文教学的珠穆朗玛,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许多老师,总在思考文言文教学,我们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15年来,我犹如一片孤舟,在文言教学的茫茫大海里航行,有过失望,有过无助,有过兴奋,有过激情。今天,我可以自信的告诉大家文言文教学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兴趣。当你找到文言教学的突破口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一切就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那时文言文教学将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收获。

一路走来,我也经历过文言文教学的尴尬局面:学生昏昏欲睡,我用教师权威“唤醒”他们,于是学生们呆若木鸡。我只好用体育运动“惩罚”他们,接下来学生们哭了,他们选择了逃避和“上访”,于是乎我赢得了家长对我的指责和校长找我的谈话。此时此刻,我只有选择沉默,“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开始了孤独的探索和艰辛的思考,孤独是因为没有人给我鼓励支持,当然更不会有鲜花和掌声;艰辛是因为没有人给我报酬奖赏,当然更不会有名利双收。十多年来,陪伴我的只有孤灯、深夜、电脑、还有书籍„„

我首先开始的是问卷调查: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文言文,请同学们实话实说、畅所欲言。结果我得到的是学生的一连串发问:学习文言文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用上多少?此刻,明白了,现在人都很功利,做事之前自然会问做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一个人不会喜欢做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所以学生本能的发问就再正常不过了。

于是我开始了寻找答案,从功利的角度讲考试要考文言文,所以必须学好,结果学生无言以对。学习文言文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提高人的文化品位,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学习古圣先贤的精神品质,学生亦无言以对。我以为一番道理,学生应该理解,他们应该爱上文言文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任何改变,课堂还是老样子,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眼花、伏桌而睡。

这是为什么?学生为什么还是没有学习文言文的激情与兴趣?我又陷入深思与沉默„„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我依旧继续探索。这回我改变了策略,决定走群众路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个个找学生了解情况,一回回和学生沟通交流,我想从学生那里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刺激点和兴奋点又在哪里。此刻我想我就是那个痛苦着并快乐着的人,痛苦是因为我在探索和思考,快乐是因为我走近了学生,我逐步知道了他们的所思所想。当我放下姿态与学生平等的相处时,他们终于向我说真话、实话,逐步把我当成值得信赖的朋友。

深入“群众”,我终于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老师,你讲学习文言文有多重要,我们也知道,大道理谁都明白,您能不能给我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此刻,我懵了,是呀,我过去只是给学生空讲大道理,学生感觉抽象,学生喜欢“实”的东西,要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真魅力,我必须用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在学生看来有用的才有趣,而“用”在学生那里需要实实在在地展示出来。

于是,我决定想办法,找实例。向古人借智慧,文言文是金钥匙。我试着从生活的角度来寻找学好文言文的有利证据。我跟学生讲,《鬼谷子》中说“反古而知今”,处理今天的事情,解决今天的困难,我们可以从古人那里找到思

路或是方法,而古人的智慧是用文言记录的,要打开古人智慧之门,必须找到文言文这把金钥匙。想不到,我话音刚落,我班的李海同学就大声说了一句“你吹牛”。此刻我明白,虽然只是“大胆”的李海同学的一句话,但直觉告诉我“你吹牛”道出了大多数同学的心声。我说,你今天有什么困惑,我完全可以用《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三部智慧宝典给你找到答案,欢迎同学们提问。我刚说完,就有同学说“老师我喜欢上一个女同学了,怎么办?” 此刻,有的学生在偷笑,好似在观望谁会败下阵来;有的板着脸孔,好像在猜测,老师会怎样处理提问者;有的学生在拍掌,好像庆祝终于有人敢挑战老师了。

那时,我只好一试,接受学生挑战。此刻我感到当老师面临的困难,要让学生服你,老师必须有看家本领,必须能征服学生。

这个问题平时给学生讲很简单,只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可,但现在是要用三部智慧宝典中的理论方法来给学生解答,实在不容易,挑战就这样一分一秒的继续着。

我说《道德经》第33章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对异性有好感这很正常,但是每个年龄阶段性有每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件,你现在应该战胜自己,把美好的爱情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时学习中,几千年前老子就告诉我们“自胜者强”,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能战胜自己,好好学习,你就是强者,老师相信你会成为强者,愿老子的忠告伴你一生。我说完这段话,学生沉默了,看来经典的作用开始产生了。

我接着说在《鬼谷子》的《内揵》篇中说:在人事关系中,常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的错位情况,原因就在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才是交往甚至是爱情的基础,你思考过吗?你和那女孩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是什么?对方努力学习,非重点院校不读,在这方面,你俩有共同点吗?我建议你好好想想你们之间应该追求的最大共同点是什么。我说完,那位同学把头低了下去。

我再接着说:《孙子兵法》讲“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得。为了争取主动权,以迂为直,以退为进是一种智慧,你整天纠缠对方不放,让别人“烦”不胜“烦”,只懂进攻不懂撤退,这是在蛮干。请你说说你喜欢的女同学的心理上是什么?她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你都不了解,这完全不符合《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的圣言。同学们要时刻谨记孙子“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的忠告呀。

这时,全班同学都笑了,掌声响起了,我知道我暂时胜利了,也知道我的压力了。千年积淀下来的先人智慧,能穿越时空,再次让我们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真魅力首先要让学生从微观实例中感觉到有用,事实胜于雄辩,该不该学好文言文学生自然明白。这个过程,也许不是一两次就能达到目的,它需要长期坚持,这里的实例可以是课外文言,还可以结合中学课文的例子,这样更能让学生觉得学课文确实也有用。我经常用课内文言文来激励学生,比如:当我们悲观失望时李白会告诉我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畏惧困难,害怕挫折时孟子会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我们内心封闭,痛苦失意时白居易会告诉我们“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常给学生讲,当你穿越古文的字词句,寻找到时古人的智慧或是找到心灵的知己时,你就会找到心灵的归宿。治疗每个人的心理创作,我们今天难以

找到方子,而古人早给我们留下了各种心灵疾病的药方。文学是一种关照,总能有一种声音告诉我们自己该怎么做。学生在大量感受真善美的过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后来我也发觉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好处的理解过于狭隘了,有用只是一个浅表层次而已,它是功利的。文言文真正的价值在无用——无形却又提供不竭的营养。可以把有用作为出发点逐渐化有形为无形,化有用为无用。于是我更加注重诵读与背诵,个人的习得与感悟。有些时候我告诉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只管背诵;有些时候我告诉学生不要翻译,只管体会。有些时候我告诉学生无用是为大用,只管阅读。我常给学生举例,东坡晚年依然能背诵《汉书》;苏步青能背 《左传》;陈寅恪更是可以全文背诵《十三经》„„

除此之外,要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老师自身要爱看文言文。我自身已经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学习到了古圣先贤的智慧,经常把我的读书心得与学生分享,我经常给学生讲我是读着《论语》来教书,拿着《黄帝内经》来生活,背着《颜氏家训》教育儿子„„

还有每周的语文早读,学生在台下念课文,我在台上读《庄子》《孟子》《韩非子》《史记》„„我的朗读声音大,学生的声音一下子就会比我的大。我朗读时摇头晃脑,学生的动作会比我的丰富与夸张。语文早读,师生互动,相互感染,此刻我也不知道是我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影响了我。

另外文言教学背诵是一难题,以前的我只懂得逼学生、压学生,对不能背诵的学生进行批评、打击和处罚。几次以后,用学生的话说老师已经黔驴技穷了。有了前面探索的成功,带着一种挑战的冲动,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文言文记忆只能靠背诵吗?

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我看到网络媒体中有人套用流行歌曲,换词不换曲唱出新意,别有风味。我在想,经典古文具有韵律美、节奏美,应该也可以用唱的方式来记忆,于是就有了我和学生共同创作的古文新唱,可谓旧瓶装新酒,韵味无穷。比如学生用RAP唱韩愈的《师说》,套用流行歌曲《飞得更高》唱《诗经·氓》,更为佩服的是我班学生普晓芹能套用其它歌曲唱出白居易的《琵琶行》,到如今人教版《考试说明》规定的64篇必背篇目,学生大多会唱,考试时6分的名篇名句真空,99%的学生可以得满分,别的班级在为背诵而痛苦时,我的学生在为背诵而唱歌,如今我们139班的同学,在小路上,树荫下,宿舍里„„总是有意无意总能哼着文言文。放手发动学生,在古文新唱方面,学生是我的老师,好多古诗文是我可爱的学生们教会了我唱。

上一篇:运动的魅力下一篇:IT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