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换位思考(精选12篇)
教师换位思考 篇1
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举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人。为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为了英姿勃勃的下一代,教师的爱要像阳光一样沐浴在每一位学生身上。
如有一次像往常一样,我走进教室刚准备上课,只见王云拿着试卷说:“老师,我对了一道题!”怎么回事?我接过一看,糟糕,把学生的一道对题给批错了。“哦,是批错了,就这样吧。”我轻描淡写地敷衍了一句。“老师,我对了,您应该改过来。”没想到他还不肯罢休。我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加上那一分能怎么样,还不是那么低吗?”“可是……”这时有几个同学听出了我的不耐烦小声议论着。王云不说了,眼睛无助地看着我,咬着嘴唇回到了自己的座位。那一节课我上得很吃力,似乎也过得很漫长,任我怎么启发、诱导,同学们的反应都是懒懒的,回答问题也是有气无力。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在我要忘记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班上的同学在议论王云,说他努力了好久,英语分数终于有了提高,那次差一分就及格了,真是遗憾。我不禁一愣,联系他最近的表现,明白了,难怪我总感觉他原先眼睛里的那团希望火苗不见了。以我的教学方式,差一分及格,为了满足学生上进、不服输的心理,通常我都不会给学生加分,虽然是我判错了,可是我仍然没有给王云加分,这一分所代表的知识点王云已经掌握了,虽然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意义,可在孩子们看来比什么都珍贵,因为这一分是王云经过不断努力得来的,想要得到我的认可,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一句话就让一个学生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对老师的爱。回顾这几年的教学过程,我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哪里还有欠缺,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而这些新时代的宠儿们,他们处于敏感时期,教师的爱就更加重要。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真情关爱学生,对学生讲诚信。现代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自己,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时尚”新老师。
一、从树立以人为本、师生平等做起,形成民主亲和力
当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更强的自尊心,容易被不知不觉伤害,同时,他们的学习心理也十分强烈,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授课。教师要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到被老师关怀的温暖,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教师要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以一种愉快、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大胆接受意见,不要因为学生提出异议而疏远学生,这样就会和学生越来越融洽。若能让学生爱你,更爱你的课,那么学生的成绩就一定会提高。
二、从仪表气质做起,培养人格吸引力
学生历来对教师的外在形象格外注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美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对教师的外在形象格外注意。学生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师,教师若有任何不当的举止、装束和体态都会招至学生的议论和反感。因此,教师不仅要以得体的仪表、良好的言行塑造有个性、有气质、有吸引力的新形象,而且要以装束融入课堂内容。如教学内容是以体育为主题的英语课,那么教师就应该穿一套运动套装进入课堂,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焕然一新,形成头脑风暴,使其更容易进入今天的主题。
三、从教学本身做起,培养教学个性吸引力
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一个整天打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整天面对一个缺乏热情的老师。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认真思考与教材有关的主要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还要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大家容易接受的知识点入手,教出自己的风格。同时感受学生的情绪并尊重他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喜欢你,使你的课堂更具有魅力。
四、从学会宽容做起,体谅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宽容所引起的震动会超出任何一种力量,正如叶圣陶所说:“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应明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性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做好引导工作,即使学生有时会犯种种错误,也不能一味批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他做错事的不良后果,并且帮助他克服这些错误的思想、做法,而没有一颗宽容的心,是不能掌握教育的真髓,更不能赢得学生们尊重的。
五、从业余爱好做起,培养业余兴趣吸引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知识越广博、越丰富,教学实践就越生动。而时代弄潮儿们爱好广泛且热情很高,他们尤其佩服有各种本领的老师。每一次活动都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而感情的融洽又会使得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真正达到让学生乐学、趣学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才情禀赋,以自己的多才多艺成为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对各种业余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从心理医生做起,成为学生的楷模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也是千变万化的,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有损教师尊严的言行。因此,教师不仅要时刻从细微处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享受更多的温暖,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情绪状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富有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正确对待他人的不同观点。
总之,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所以,只有善待每一位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在这个不断进步的时代里,教育的改革更加多样化,教师走出传统的“授业解惑”模式,具有时代的气息,是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更是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的必备因素,这样我们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与时俱进。
教师换位思考 篇2
湖北口乡新川中心小学 李明朝
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下课铃响了,讲台上,老师依然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不耐烦的、窃窃私语的、东张西望的、焦急的„„更有一些大胆的学生要求上课老师快点下课。而这时,拖堂的老师都振振有词:“我还不是为了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知识,又不拿加班费,就是直接拖到下一节课上课,学生也应该老老实实地在那儿坐着听课,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教师这样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
教师如果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结果 可大不一样:“我们每天至少得承受五六位老师的轮番‘轰炸’,这短短的十分钟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啊!老师一拖就是五六分钟,而且几乎堂堂如此,我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又乏双累,又憋得慌,下一节课怎么上?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这样拖堂,我们还受得了吗?”如果教师能这么想,事情就好解决了:哎呀!都怨自己课堂效率太低,不但让学生跟着受罪,还搞得师生关系不和谐,今后一定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让学生觉得轻松、觉得快乐。
“换位思考”就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有很大的益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市场,利润将源源不断;教师一旦从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教学,都将变得很容易。在社会中,换位思考无时无
刻不存在:当别人不理解你时,当人际交流不畅通时,当怨恨无法释怀时„„请你试着从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或许,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心胸宽广、聪明睿智,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也会技高一筹、棋先一招。
所以,当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时候,别急躁,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授课方法有什么问题?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当学生屡劝不听、屡教不必的时候,别泄气,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是不是事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当学生失去理智,顶撞冒犯你的时候,别发火,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对他是否缺乏深刻的了解?他的心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换位思考,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这需要极大的勇气。直面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做得还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种敢于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更有必要换位思考。所谓的双差生只不过是学习上落后些或纪律上松散些,其实他们也有闪光点,也有自尊,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我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不能讽刺打击,甚至体罚他们。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换位思考,不仅是让教师换一种身份考虑问题,更应是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统筹理性思考,是宏观思维和异位思维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篇3
在新课程标准下,相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课程标准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如何.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扮演“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引路人;另一方面就是要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使师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教师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换位思考呢?下面举例说明.
1 想学生之所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的,在想什么?这是我们教师应当考虑的.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要先做好预设.学生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只有想学生之所想,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随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1 已知m∈R,圆C:x2+y2-2mx+2(m-1)y+2m2-2m+12=0.
(1)求证:圆C的圆心必在一条直线上;
(2)若圆C与某定直线相切,求此直线的方程.
对于(1),学生易知圆C:(x-m)2+[y+(m-1)]2=12,半径为22,圆心C(m,1-m)必在直线x+y=1上.
核心问题是(2),有以下教学过程.
生1:已知圆C与一条定直线相切,那么圆心C(m,1-m)到该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若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kx+b,那么可以得出km-m-1+mk2+1=22,对于任意m均成立.两边同时平方得
k2+1=2[(k+1)2m2+(b-1)2+2(k+1)m(b-1)].①
此式对于任意实数m均成立.
师(感到与自己的思路相差甚远,有些不耐烦):你的思路看起来是正确的,可你怎么知道所求直线的斜率一定存在?且①式过于繁杂,含有k,b,m三个字母,欲想由此求得k的值,何其难也,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请其他同学思考,能否找到比较简捷的解法.
(教师的这番言语大大挫伤了生1的积极性,后来虽然有学生给出了比较理想的解法,但心情沮丧的生1却久久缓不过神来,其他学生也“吸取教训,以后再发言可要谨慎了,弄得不好会立即遭到教师的彻底否定”,不如干脆说“不会”,等待教师的“喂饲”.这是课堂上常见的一种“状况”,笔者认为否定不如引导、堵塞不如疏浚,最好的办法则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给生1提供“第二次机会”,让他自己来改善解法或另选他法.在必要时还须给予适当的提示,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厚爱与人性化的关怀.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师(亲切地面对生1,以商量的口吻):同学们思考、讨论如何解决?
生:由圆C的方程画出图形看看,也许能找到上佳的思路.
生1(非常珍惜这宝贵的“第二次机会”,
思维逐渐兴奋):由图1知,所求直线必与
直线x+y-1=0平行,即斜率为-1,且
两直线间的距离为圆的半径22.
可设其方程为x+y+c=0,则由平行线
间的距离公式得c+12=22,解得c=0,
或c=-2,故所求直线为x+y=0,或x+y=2.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所有学生(更是对生1)的心灵慰藉和智慧欣赏,喜悦和兴奋的冲击波将在他们脑中长期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正当教者欲结束此题的解答时,可喜的“状况”出现了.)
生2:①式并非无用,只要确认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则①式变为2=2(b-1)2,……(下略)
生3:既然所有圆都与斜率为-1的直线相切,那么可任取m的一个特殊值,如取m=0,则圆心(0,1)到直线x+y+c=0的距离为圆的半径22,亦可得c+12=22,……(下略)
教者不能不惊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与发散,生2从本质上恢复了①式的勃勃生机,生3提出的方法蕴含着一种揭示“特殊与一般”关系的重要策略,一道“相貌平平”的题目竟演绎出如此精彩的华章!若教师没有换位思考,缺乏对学生的尊重,轻视源于学生的鲜活的教学素材,不引导学生把话说完,能取得如此丰富的教学效果吗?2 想学生之所遗
数学学科中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而记忆和遗忘又是相伴而生的孪生兄弟,就是我们教师自己,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在遇到某一个数学问题时,思路是清晰的,但具体的公式却一下子很难记起.学生更会出现这种现象.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能换位学生角色,跟学生一起回忆、联想、推导,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案例2 “空间向量”的教学片段.
空间向量是在平面向量基础上,从数量表示和几何意义两方面,把对向量及其运算的认识从二维情形提升到三维情形.两者除维数不同外,在几何意义、坐标表示、运算等方面都有一致性.这是“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过程.综观空间向量整章,学生需利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向量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平面向量与空间向量之间的类比,但是通过笔者课前的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学情是:学生虽然学习了平面向量,但是对平面向量的知识已经记得不多了(这其实与教材的编排有关,平面向量是高一上半学期学的知识,空间向量是高二下半学期才开始学习的,时间间隔了一年多.),笔者在空间向量的教学前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平面向量还有哪些认识?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笔者在空间向量开始之前,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平面向量知识的基本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平面向量知识的基本结构,就有助于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记忆,在平面向量类比到空间向量的学习中,学生就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在空间向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又引导学生不断将平面向量的知识结构与模式进行丰富、扩增、推广,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空间三维的问题.3 想学生之所疑
教师在课堂上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突然表情凝重,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思维中断.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出现的“疑”,以便更好地释疑.
案例3 人教A版《数学2》“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第一课).
在介绍完倾斜角这个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新概念——斜率,如何引入呢?教材中是直接规定的.“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也这样引入的话,学生会提出这样的困惑:为何要用正切值,而不能用正弦或余弦呢?面对这样的提问,有的教师会说这是统一规定;有的教师相对民主些,逐一验证为何正弦或余弦不好,但总给人“亡羊补牢”之嫌.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下面两个小问题引导斜率的概念.
问题1:请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方程所表示的直线.
(1)y=x+1;(2)y=3x+1;(3)y=-x+1.
问题2:请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过点(0,1),倾斜角分别是45°,60°,135°的直线.
师:通过画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幅图是一样的.
师:问题1中的三条直线方程有何不同?
生:x前的系数不同,分别为1,3,-1.
师:问题2中的三条直线有何不同?
生:倾斜角不同,分别是45°,60°,135°.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问题1中x前的系数恰好是问题2中对应的倾斜角的正切值.
师:这会是偶然现象吗?(此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当倾斜角变化时,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与直线x前的系数始终保持一致.)
师:看来,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与直线方程息息相关,那么我们不妨用直线倾斜角α的正切值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并给它取个名字,叫做直线的斜率.
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为何要用正切值,而不能用正弦或余弦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归纳,从而自然地引入斜率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总是处于引导者的状态,对学生的探究问题不是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去寻求答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师生的合作.这样,既肯定了学生有意义的想法,又自然地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达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4 想学生之所难
有些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必须想学生所“难”.学生在概念理解上有什么困难?学生在探求思路中有什么困难?等等,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反复研究,通过研究达到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高质量.
案例4 学习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一课,老师们知道学生在取点、描点、连线等环节都会出现困难,而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有些老师会直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图象,还有的老师会在每个环节都预先给出提示,比如带着学生取点、填表、描点、连线,这样做当然能够顺利得到完美的函数图象.但是这样做真能够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吗?笔者在高中数学课堂观察到的情况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在一所示范高中的“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上,笔者观察到,教师本来给了学生机会让他们独立作图,但是当发现学生作图的能力很差,许多同学毫无思路和章法时,老师很着急.由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采取了与上述初中教师相似的方式,转而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接演示得到了正弦函数的图象,然后告诉了学生“五点作图法”,学生根据老师画出的图象和给出的方法描出了图象.然而接下来,同一个班在学习“正切函数的图象”时,这一幕几乎重演,学生仍然感到很困难,甚至有同学在列表取点时毫不思考地直接利用画正
弦函数图象时用到的五个点,连正切函数在一些点(例如在x=π2点)没有意义也毫无觉察,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又再次采取演示作图的方式进行了处理.
为什么老师通过铺垫、演示的方式并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呢?根本原因在于通过老师的铺垫、演示,学生并没有遭遇难点,也没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取这些点,为什么要将点用平滑曲线而非折线连结.因此,这种表面的顺利是以牺牲学生学会怎样思考为代价的,后果就是学生依靠记忆结论学会了画反比例函数这种具体函数的图象,但是并没有真正学会怎么画一个新的函数图象,也就是没有学会方法.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突破了难点,不如说是回避了难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需要突破的是思维上的难点,而思维上的难点通常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局限性造成的,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突破难点真正有效的方式.而这种转变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出自己已有的思维,当发现自己已有思维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了自己已有思维的局限性和新思维方式形成的价值,而老师的任务则是创设情境、提供问题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分析已有思维中的智慧与困境,再推动学生走出困境,找到出路,从而真正突破难点.5 想学生之所错
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误方法.”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犯错误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善待学生错误,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刺激,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反思错误、辩论错误等,从而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提高思维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
案例5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cn,若对任意n∈N*,都有an≥a3,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
师:生1,你来说说看.
生1:老师,我做错了.
师:那我找你就对了,(学生哄堂大笑)别怕,没关系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看题目中有an=n+cn,且a3=3+c3是最小值,因为an≥a3,所以n+cn≥3+c3,所以(1n-13)c≥3-n,即c≥3-n1n-13=3n(n≠3)的最大值,其中n≥1且n∈N,所以c≥3.又当n=3时成立.综上可得c≥3.
师:此解法是分离参数的思想,即将已知量和未知量进行分离,想法很好,值得肯定.可是结果为什么是错的呢?
生1:我不知道啊.
师:请你想想在处理不等式的时候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生1:(思考后恍然大悟)是(1n-13)c≥3-n转化到c≥3-n1n-13时,没有考虑符号的正负性,要分类的.
师:非常好,在解题过程中,你的可取之处在于对n=3和n≠3进行分类,可惜没有注意到将(1n-13)c≥3-n转化到c≥3-n1n-13时应该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知道怎么改了吗?
生1:解法修正:因为an≥a3,所以n+cn≥3+c3,即(1n-13)c≥3-n.
当n=3时,不等式恒成立,c∈R;
当1≤n<3且n∈N*时,c≥3-n1n-13=3n的最大值,将n=2代入,得c≥6;
当n>3且n∈N*时,c≤3-n1n-13=3n的最小值,将n=4代入,得c≤12.
综上,6≤c≤12.
师:很好.
这样,教师想学生之所错,在数学活动中将学生的错误解答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审视,通过变换角度、改换类型、改变条件等方式,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促其深思.让学生自己来点评、辨析、纠偏,这既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调节其情绪,也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数学课上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突出师生平等、互助的地位,鼓励学生主动交流,积极合作,教师随时通过心理换位调控教学方法,改变教学预设,动态处置教学程序,充当好管理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乐于参与,使学生素质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换位思考 篇4
虽然累, 但也累得充实, 累得心甘情愿。不管有多难、多累, 我们的日子还得照过, 书还得照教, 课还得照上, 一切都还得兢兢业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既要教好学生又要管好学生还要教出成绩, 实在太难了, 要克服重重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该怎样定位自己这一角色?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很聪明, 但就是不肯用功、不听话、胆子大还爱闯祸、自私又霸道……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 毫无优点可言, 就算遇到的个个聪明, 都被后面的一系列给掩盖了。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好学生、好班级、好校园的报道也为数不少呀。那是不是我们老师的感觉出错了呢?好好想一下, 这就是真正的原因吗?真的都是学生的原因吗?我们的老师真的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会不会是我们老师给学生的标准太高, 要求太严格, 而又不理解他们、不认同他们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我们不妨就来一个换位思考及角色定位, 看看我们老师的认识是不是有所改变呢?
一、把自己当做学生
如果我们老师是学生, 那我们希望老师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风趣幽默、具有亲和力、是老师又是家长还是朋友 (求知的时候可以引导我, 生病的时候可以在身边照顾我, 有心事的时候可以向他毫无顾虑地诉说) 的人, 和我们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学习的、合作的师生关系, 而不是纯粹的教与被教的关系, 和我们没有代沟……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老师, 学生心目中的老师。现在请问我们的老师, 你们是这样子吗?你们达到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标准了吗?你一定会说这还是老师吗, 这简直就是圣人?世界上哪有这么多圣人?要这样的圣人, 我不当。再问我们的老师, 你心中的学生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一定是聪明可爱、好学上进、有礼貌有理想、乖巧、大方、不捣乱、学习成绩好、不但不要老师操心而且还是老师的好帮手……这就是我们老师心目中的学生。我想我们老师当学生的时候都一定会说这还是学生吗, 这简直就是天才!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天才?对, 世上没有这么多的圣人, 同时也没有这么多的天才。不管老师也好学生也罢, 圣人、天才都是极少数, 我们大多数的都是凡人, 都很普通。那别人对我们的标准和我们对别人的标准都不能太高, 特别是对立的两者。人和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 老师和学生之间也不例外。通过这个角色互换的思考, 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更多地理解我们的学生了呢?
二、把学生当做学生
学生们都青春年少, 难免贪玩。我们老师也是从学生成长过来的, 那么也最能体会学生们此时的心情和想法。学生年少无知, 难免有过失, 我们老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正确地引导他们, 耐心地教导他们。回想学生年代, 你希望你的老师怎样对待你, , 那么现在你就怎样对待你的学生。
三、把自己当做自己
我们毕竟是老师, 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教学知识以外, 还要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有宽阔的胸襟, 崇高的理想, 淡泊名利, 树立自己作为教师的良好形象。从而得到学生更多的肯定,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服务于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
总之, 我们老师对学生不要太苛刻, 不要处处以我们成人的心态和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最重要的, 还是我们老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恰当。这样, 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当我们唉声叹气要责怪学生时,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效果会更好。如果我们处处都为学生着想, 我想我们的学生也会更理解我们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而更加理解我们, 爱戴我们,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皆大欢喜, 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换位思考 篇5
还有一位高年级数学老师在讲公开课时,他整节课都板着脸,凶巴巴的。课一开始就讲作业情况,竟用指尖指着某某学生说他的作业书写还不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对于那些做不出习题的“学困生”,就厉声呵斥,眼睛像要喷出火。那节课是在很压抑的气氛中进行的。老师讲得怎样我都记不清了,因为我觉得这位老师从一开始上课就已经失败了。公开课都这样对待“学困生”了,平日呢,相信他们的每一天都是灰色的。
教育需要尊重,尊重首先要从捍卫儿童的尊严做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还有句话这样说的,“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绝不能以成人为标准而抹杀孩子的尊严。”
换位思考 篇6
关键词:思考;沟通;关爱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07-01
我们习惯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是否从此就永远生活在这些光环之中呢?是否对学生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呢?时过境迁,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也应该脱胎换骨,以全新的姿态树立起新时代教师职业形象。
北师大的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如何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中,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在谈到成功经验时,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人的一双手,只有当它们真正的紧握在一起,缺一不可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还未长大的孩子,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的过程,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我们能经常换位思考:我上学时是不是每天、每节课、每小时、每分每秒都能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呢?那课堂上,当某个学生不够专心或回答不出问题时,诸如此类:“板着个脸”、“厉声制止”、“甚至谩骂:你真笨、呆头呆脑的。”等行为就不该在我们身上发生。你可曾想过,这些行为已经深深的刺伤了孩子那颗幼小的心,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样我们的教育还能收到好的效果吗?甚至会激起孩子逆反的心理,只会让孩子与我们越离越远。“生而为人,都有被关心和被重视的渴望,谁也不例外,只不过孩子的渴望被那平淡的外表所掩盖,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我们不能错过每一个育人的机会,更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受教育的学生”。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心,多一份鼓励,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把孩子引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乃至人生轨道上,才是我们为人师表的典范。我们不该吝啬对学生的赏识,例如:“你的想法真独特”、“相信你还能做到更好”。让孩子们明白我们在关注他们、爱护他们,从而以更饱满的精神,更积极的态度,更坚定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实施新课程,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给他们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学生要多赏识、多鼓励,主张无批评式教育。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记得我在学期途中接任三年级数学科时,有个男孩被戏称班里的“四大金刚”之一,上课经常捣乱,时不时冒出一句让全班同学捧腹大笑的话。我注意观察他一段时间,发现这孩子的思维很敏捷,是个学数学的好苗子。所以我并没有一味的指责他,而是慢慢引导,找准时机还给予鼓励:“你能开动脑筋老师很高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等。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个男孩课堂上不再是更多搞笑,而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参加县里的数学竞赛还荣获一等奖。而他以前的数学成绩总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间徘徊,这谁又能想到呢?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需要艺术和耐心。“老师是亲切的,是所有人的榜样,是真正的人。美国的教育学家们也承认,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合作是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丢失了的宝贵精神,并疾呼要把它找回来。”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如:身心健康,创造力的激发,个性的发展等等。培养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孩子,我们任重而道远。
只要我们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真真正正从心里、行动上关心、爱护孩子,让孩子和我们之间零距离,精心呵护这些可爱的“小树苗”,相信我们一定会收获理想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郭东岐. 好教师必会的5项新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社,2008,5.
[2] 陈洪庆,杜宇.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 顾明远,孟繁华. 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10.
学会换位思考 篇7
供电企业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老百姓,在和老百姓打交道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这种不必要的矛盾呢?笔者认为,学会换位思考是解决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考虑问题时把自己放到对方的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一名普通客户的位置上,多想想客户需要的是什么,反感的是什么,久而久之,就能与客户融洽相处了。
遇事能多替别人想想,多些宽容和谅解,就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因此,要把换位思考当成一种最基本的思维要求,在我们的服务窗口,更应把它当成一种必备的职业素质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实际工作当中,矛盾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如果懂得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矛盾,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可以把一些小矛盾化解开来,就能得到客户的理解和赞誉。换位思考,就是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投他们以微笑,多说一句温馨体贴的话语,再难“伺候”的客户也会变得通情达理了。
谁来换位思考 篇8
究竟是谁错了呢?培训老师问大家。这个时候大家才悟出一个道理———换位思考。培训老师所要讲的是在家庭中, 男女双方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大家也都笑了, 换位思考原来这么简单,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 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用换位的方式来体谅对方呢?
就像这两个站在数字前的人, 如果彼此僵持下去的话, 你说是6, 他说是9, 那么永远没有结果。最圆满最和谐的方法就是一方对另一方说, 你说的是对的, 但是, 我说的也没错。这是换位思考的结果。
当年自己年少, 离家在外, 常常寄宿到亲戚的家里。总觉得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 也曾不止一次以自己的唐突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影响与不便, 可是却常常不以为然。如今, 自己有自己的家了, 当家里突然多了客人, 方觉客人所带来的不适与混乱。可是, 想想当初, 自己仅仅是因为年少无知吗, 还是所在的位置, 常常以自己为中心, 而从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呢?
现在媒体上常常有类似的报道。就是许多的孩子, 因为学习的压力, 因为自己的言行不被父母所理解, 就离家出走, 或者以死相要挟, 有的孩子真的就走了极端, 可是, 他会想到自己所作所为给父母所带来的伤害吗?又有多少父母, 明明婚姻生活名存实亡, 可是, 为了孩子, 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而没有解体呢。现在的孩子都是因为太自私了, 只会顾及自己的存在与感受, 所以才会轻易伤害自己的生命, 也伤害自己的亲人。
其实, 要说能够真正懂得换位思考的应该还是现在的商家。也许, 很多时候, 就因为他们能够替顾客着想, 能够把商机做到百姓的心里去, 所以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空间, 获得更多的利润。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篇9
给W批完后, 她站在我身边并没有马上离开, “老师, 我帮你印小红花吧”。“好的, 谢谢你了。”我感激地向W笑了笑, 把手里的小印章交给了她。孩子们在我这里写完评语后, 再拿到W那里印上小红花就算完成任务了。
下课铃响了, 我让做完作业的学生到外面玩耍。还有四五个孩子没有写完, 我担心这些孩子把作业本带回家弄丢了, 就让他们在教室里继续写。一会儿从教室里传来了抽泣声, 我循声望去, 是N, 心想刚才交作业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 怎么一转眼就抹起了眼泪?我赶紧走过去询问:“N, 怎么啦?”“老师, W把我写的作业撕下来了, 她说我写得不好, 让我重做。”说着哭出声来, 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跟着哭起来。我理解, 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了, 写作业很费劲, 好不容易完成了, 又让同学给撕下来, 心里肯定难过。我走到W身边, 刚想问个究竟, 猛然看见W的桌子上杂乱地放着好几张撕下来的作业纸, 我赶紧拿起来看, 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 而且有些比较好的也被撕了下来。这时, 她正要撕X的作业, X赶紧说:“W, 求求你, 别撕了好不好?”“没写好就得撕。”W说得那么理直气壮, 很强势, 很霸气, 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吃了一惊, 教了这么多年书, 还没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老师这里都得到肯定的作业, 却过不了W这一关。这是一个六七岁孩子的行为吗?这样发展下去对W的成长有利吗?我不断地思考着如何纠正这一不良行为。我有了主意, 赶紧把W的作业本找出来, 翻开刚写完作业的那一面, 又把W叫到身边, 让W看一看这本作业写得怎么样, 是否需要重做。一年级的孩子写完作业就完事了, 根本不知道那是自己写的, W也是这样, 她仔细看了看作业本, 得出结论:写得不好, 必须重做———这正合我意。我把作业本合上, W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她不自觉地伸了伸舌头, 随后拿起作业本, 撕下这一页, 委屈地回到座位上重新写起来。我的目的就是让她“感同身受”, 体验一下被撕下作业重写的滋味, 也让她记住尊重自己的同学, 顺便压一压她的霸气。
换位思考恰当引导 篇10
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尝试站在小丁的角度想一想,一名成绩并不落后的学生总是迟到,并且每次只迟到两三分钟,说明并非因为上学路途遥远之类的原因,小丁应该是情绪上出现了问题,他可能是用这样的方式在表达某种不满的情绪。这样的可能性有很多,例如,或许父母正在闹矛盾,双方都不关心小丁,他的内心很苦恼,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关心自己;或许他对校规有所不满,认为上学到校的时间过早,不人性化;或许他对班主任王老师有所不满,觉得她的教学方法落后或者在某种班级事务处理上不得当;还有可能他正在早恋……
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先与小丁的家长取得联系,看看他迟到的原因是否与家庭状况有关,同时也让家长知道孩子最近的反常举动。如果不是家庭原因,那么我会私下找与小丁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了解情况,当然谈话时不能让这些同学觉得老师是要窥探小丁的隐私,而是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在关心小丁,请他们不要为了帮小丁隐瞒一些不想让老师知道的事情而错失帮助小丁的机会。等弄清楚小丁迟到的原因后,再与小丁好好沟通,尽量帮他解决情绪上的困扰,让他不误学业,同时也要求他遵守校规班规。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篇11
给W批完后,她站在我身边并没有马上离开,“老师,我帮你印小红花吧”。 “好的,谢谢你了。”我感激地向W笑了笑,把手里的小印章交给了她。孩子们在我这里写完评语后,再拿到W那里印上小红花就算完成任务了。
下课铃响了,我让做完作业的学生到外面玩耍。还有四五个孩子没有写完,我担心这些孩子把作业本带回家弄丢了,就让他们在教室里继续写。一会儿从教室里传来了抽泣声,我循声望去,是N,心想刚才交作业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怎么一转眼就抹起了眼泪?我赶紧走过去询问:“N,怎么啦?”“老师,W把我写的作业撕下来了,她说我写得不好,让我重做。”说着哭出声来,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跟着哭起来。我理解,一年级的孩子太小了,写作业很费劲,好不容易完成了,又让同学给撕下来,心里肯定难过。我走到W身边,刚想问个究竟,猛然看见W的桌子上杂乱地放着好几张撕下来的作业纸,我赶紧拿起来看,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而且有些比较好的也被撕了下来。这时,她正要撕X的作业,X赶紧说:“W,求求你,别撕了好不好?”“没写好就得撕。”W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很强势,很霸气,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吃了一惊,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没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老师这里都得到肯定的作业,却过不了W这一关。这是一个六七岁孩子的行为吗?这样发展下去对W的成长有利吗?我不断地思考着如何纠正这一不良行为。我有了主意,赶紧把W的作业本找出来,翻开刚写完作业的那一面,又把W叫到身边,让W看一看这本作业写得怎么样,是否需要重做。一年级的孩子写完作业就完事了,根本不知道那是自己写的,W也是这样,她仔细看了看作业本,得出结论:写得不好,必须重做——这正合我意。我把作业本合上,W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不自觉地伸了伸舌头,随后拿起作业本,撕下这一页,委屈地回到座位上重新写起来。我的目的就是让她“感同身受”,体验一下被撕下作业重写的滋味,也让她记住尊重自己的同学,顺便压一压她的霸气。
换位思考,出奇制胜 篇12
案例1已知在△ABC中,求△ABC面积S的最大值.
分析这是一道填空题,题目一眼看过去,很简单! 但是解下去,你会发现计算十分烦琐! 常规的简要解答如下:
如果对该题进行换位思考,用解析法来考虑,则解法简单得多了! 简解如下:
以线段AB的中点O为原点,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1,0),B(1,0).
案例2已知在锐角△ABC中,∠A = 45°,,求AB·AC的取值范围.
如果对该题进行换位思考,用数形结合及等面积法来考虑,则解法简 单得多了! 简解如下: 作△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设AB = c,AC =b,过A点作AF⊥BC,垂足为F,由等面积法可知,,所以b·c的取值范围由AF的大小决定. 当AF与AC重合时,如图 ( 1)所示,此时AB为直径,AF最小,因为△ABC为锐角三角形,AF无最小值,由于; 当AF过圆心O时,如图 ( 2) 所示,此时AF最大. ∵AF平分∠BAC,∴∠BAF = 22. 5°.
【教师换位思考】推荐阅读: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10-07
漫谈换位思考10-02
换位思考解难题08-09
换位思考主题作文07-23
【必备】换位思考作文08-02
和妈妈换位思考10-12
放下身段,才能换位思考07-01
换位思考的英语范文07-05
学会换位思考高二作文08-20
换位思考活动方案0804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