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调查

2024-06-06

林地调查(精选11篇)

林地调查 篇1

1 地籍管理的内容

1.1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是指反映土地的位置 (地界、地号) 、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 (地类) 等基本状况的簿籍 (或清册) , 也称土地的户籍。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林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地籍调查、林地登记发证、林地统计和林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亦称地籍工作林地。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林地。

1.2 地籍管理的内容

从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出发, 现阶段林地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地籍调查 (测量) 、林地登记发证、林地统计、林地评价和地籍档案等。

(1) 地籍调查 (测量) 。地籍调查是为取得有关林地的位置 (四至) 、权属、数量、质量及其他地籍资料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地籍管理所需要的能反映详细、准确内容的专用地图 (地籍图) , 必须通过林地调查, 或在林地调查基础上开展地籍补充调查, 或开展专项的地籍测量来编绘。实践证明, 地籍调查或地籍测量不仅是地籍管理不可分割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且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必要的先决条件; (2) 林地登记发证。主要是指林地权属登记和核发证书; (3) 林地统计。是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林地数量统计和林地质量统计两部分。林地质量统计是近年来随着地籍统计的发展而提出的; (4) 林地评价。即对林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和林地的定价估价等。林地评价在林地立地类型调查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5) 地籍档案。即是林地位置、权属数量的档案, 是林地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是林地档案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

1.3 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统一的制度进行的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2 地籍调查

2.1 地籍调查的任务

地籍调查指对林地位置、林地权属和地类面积等的调查。其基本任务是:搞清楚每个地块的位置 (境界、地号、四至) 、地类、等级、所有者、使用者及其权属地界和面积等, 并把调查结果编制地籍簿册和地籍图, 为林地权属登记、发证和统计、定能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依据。开展林地登记、颁发林地证书, 必须以弄清土地权属地界和精确量算面积等为基本条件。因此, 地籍调查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查清林地权属登记单位的权源、所有者、使用者及其权属地界和面积。

目前, 地籍管理的应用范围主要是:财政课税服务的税收地籍和为林地权属登记服务的产权地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地藉管理将逐步向自然、经济、法律综合地籍或是多用途地籍方面发展。

2.2 地籍调查的内容

包括林地境界、权属、地类、面积的调查及其林地的自然、经济条件的调查。近年来,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 已注意进行与权属、所有者、使用者、林地权属、地界及其面积结合的调查, 以便直接为林地登记、统计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但是, 森林资源调查一般使用1:100或更小比例尺的图件, 因而它不能完全满足林地登记、统计的要求, 需要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修补、修测工作。

2.3 地籍调查的方法步骤

包括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和内业整理、填写地籍簿册、编结地籍图等步骤 (结合森林资源调查) 。

(1) 收集资料。重点是收集调查用图和林地权属的说明文件。图件资料指近期地形图、平面图、航片影像地图等;权属证明文件主要指各种林地证书和林地证登记的表、册、薄、图及征、拨、用林地的批件及附图, 权属争议处理文件、协议书、合同等文件资料。

(2) 野外调查的林地地籍小班的调绘。林地地籍小班是森林经营和统计的基本单位, 要求以明显的地形、地物线为小班界线, 使林地小班地理位置和面积固定下来, 图面与空间位置相一致, 并统一编码。地籍小班的调给以外业前室内初步区划的林种、小班为基础, 按下列原则进行实地的调整和核实。

(1) 以明显的地形、地物界为小班界; (2) 林地权属相同; (3) 立地类型相同; (4) 小班不能跨越已在室内区划好的管理区和林班范围; (5) 商品林小班宜小不宜大, 最大为20hm2, 没有明显自然界线的可适当放宽标准;公益生态林一般不大于35hm2。其中:自然保护区允许70hm2, 核心区可以放宽标准;灌木林、非林地小班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6) 在以明显的自然界线为划分依据的前提下, 应根据不同地形和林分类型划分小班; (7) 在地势平坦地区, 由于没有明显地形地物作为小班勾绘界线, 若林分因子基本一致, 而划为一个小班面积过大时, 可在图上采用人工区划。但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 应根据图中小班界的位置, 实地设置人工标志, 把小班界线实地固定下来, 使小班位置图面与实地相一致; (8) 在地籍小班内地类和林分类型等因子不同, 但无明显的自然界线区划小班时, 可根据地类或林分类型等因子划分细班, 细班界线不固定。面积在1hm2以上的必须在图上勾绘出来, 小于1hm2的要目测细班面积, 实地记载各种因子。每个细班应分别填写一张外业调查地籍卡片。另外, 在小班内,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也应划分细班:土地种类不同;林种不同;优势树种 (组) 不同;林分起源不同;龄组不同;郁闭度相差一个等级 (0.1~0.3, 0.4~0.7, 0.8以上) 。

(3) 林地地籍小班的调查。调查内容可包括下列项目: (1) 地籍小 (细) 班基本情况调查记载, 包括行政位置;土地种类;权属;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立地类型等; (2) 地籍小 (细) 班林分调查因子记载与测定, 包括优势树种 (组) ;林种;林分起源;林龄、龄组、林分平均高测定;林分平均胸径测定;林分郁闭度;可及度调查;生长类型调查;商品用材林分株数凋查;经营措施的调查;造林类别的核查等; (3) 小 (细) 班特点调查记载内容, 包括散生木、枯倒木、病腐木的蓄积量调查;林木病虫害调查;森林火灾调查等; (4) 公益生态林林分生态功能调查主要对特用林的各林种组和防护林的各林种组的生态功能因子逐一核定其等级, 一般分好、中、差三级; (5) 对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末成林造林地、无林地的调查。

(4) 内业整理和成果。内业主要是地籍小班的编码, 小 (细) 班面积求算和绘制图表。

(1) 地籍小班编码。以省为单位统一编码, 每个小班都有一个12位数的编码, 技市、县 (区) 、乡 (镇) 、管理区 (行政村) 、林班、小班顺序排列。其中市2位, 县 (区) 2位, 乡 (镇) 2位, 管理区 (行政村) 2位, 林班1位, 小班3位。市、县 (区) 编码由省统一编定, 其余各县 (区) 自行编码; (2) 各小 (细) 班面积求算。林地权属、面积及其地类, 地块面积等, 均应在地籍图的基本图上或者在经过核查调绘后的地形图上进行量算, 可综合使用求积法、解析法、图解法、方格网法等方法求得; (3) 地籍簿和地籍图的绘制。地籍簿和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 也是林地登记、统计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地籍图上标绘的权属地界和填写的林地面积, 几经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的, 具有法律效力。

摘要:地籍管理的核心是林地权属问题。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林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保持林地调查的现实性, 而且可以利用它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督。因此, 地籍管理是科学管理林地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林地地籍管理,内容,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吕贞香.林地地籍管理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1]吕贞香.林地地籍管理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2]潘高泰.浅议林地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 2003, 4.[2]潘高泰.浅议林地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 2003, 4.

林地调查 篇2

关键词 二类调查;林地;地类;优先级划分

中图分类号:S757.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河北省在2015-2017年间,要进行全省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所谓二类调查,是以森林经营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无缝隙调查,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与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等提供基础数据[1]。

二类调查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小班的地类划分和调查,而林地的划分与调查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必须明确林地分类系统。

1 河北省林地分类

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以及林地的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将林地划分为7个一级地类,细分为14个二级地类,具体为:乔木林、疏林、特灌、灌木林、未成林、苗圃、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他迹地、失败地、荒山、辅林地、困难地和规划外。

2 各林地地类简述

乔木林: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2且连续面积≥0.067 hm2的片林或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8 m或单行林带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 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2条林带;或人工造林达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有效株数达到规定数量的幼林地,郁闭度虽然达不到0.2,仍视为乔木林。

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的林地。经济树种不能构成疏林,林带无疏林。

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灌木盖度达30%以上的林地,包括特灌和一般灌木林地[2]。特灌,指分布在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下的干旱地区;或乔木分布(垂直分布)上限以上,专为防护用途;或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一般灌木林地:不属于特灌的其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简称未成林,指未达到有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指植苗造林开始展叶生长,直播或飞播造林明显出苗,整体(含补植)成活率≥40%,不足林分标准,尚未达到成林年限,仅人工起源的幼林地,取消“封育未成林”地类。

苗圃: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和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贮藏等设施用地。

迹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迹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造林失败地、荒山、辅林地、困难地和规划外。

3 林地地类划分优先级

3.1 简单地类

林地小班内情况简单明了,只有乔木、灌木、新栽植苗木和苗圃中的一类植被或某一类植被占绝对优势;或者没有可辨识人工造林、采伐痕迹和无法利用的闲置土地;或达不到乔木林、疏林、灌木林和未成林的地类,如迹地和宜林地,都属于简单地类。直接根据定义确定地类,平原以及山区耕地以及人为干预少的山地多半如此。

3.2 复杂地类

复杂地类是指在植被构成上由生态用材树种、经济树种、灌木和新植苗木几种植被混在一起,且树种起源、年龄、树高和胸径各不一样的地块。碰到这样的地块就需要先认真分析,再确定地类,人为干预剧烈的地块往往如此。

3.2.1 优先考虑郁闭度

只要小班内各类乔木、亚乔木郁闭度之和≥0.2且大于667 m2时,则优先定为乔木林,再根据蓄积或株数定优势树种(某一乔木树种在小班主林层蓄积量中占小班总蓄积65%以上时,确定为小班优势树种;无蓄积小班以株数占比达65%以上的树种为优势树种;很多树种分不清优势时,将树种合并为树种组记载,即阔叶混、针阔混、针叶混)。

3.2.2 生态用材树种优先于经济树种

当一乔木林小班是由生态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组成时,经济树种不算蓄积,小班因子主要有生态用材树种决定,这也符合先生态公益林、后商品林的区划原则,同时在林种上用材林优先于经济林。

3.2.3 疏林地与乔木蓄积

当小班内各类乔木、亚乔木郁闭度之和在0.10~0.19时,乔木有无蓄积对地类优先级起决定作用,其优先级如下:当疏林地下层灌木覆盖度达到30%以上,如果上层疏林有蓄积,优先定为疏林,否则定为灌木林;当疏林下层栽植未成林,如果上层疏林有蓄积,优先定为疏林,否则定为未成林;乔木林择伐后保留上层木达到疏林标准且有蓄积,下层天然萌生苗尚不足成林年限的,优先定为疏林,如果达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有效株数达到乔木林规定数量的,优先定为乔木林;由山杏、山榆、野皂角、山桃、丁香和白蜡等亚乔木(有乔木特征但很难有蓄积的小乔木)构成的疏林,其优先级低于灌木林与未成林[3]。

3.2.4 灌木与未成林

灌木和未成林混一起以及割灌造林,如果灌木覆盖度≥30%,优先界定为灌木林,如果灌木覆盖度小于30%,则界定为未成林。

3.2.5 未成林或乔木林与苗圃

未成林或乔木林与苗圃的优先级关系:留床超过2 a生长稳定的大苗,栽植密度与合理造林密度接近的,优先定为乔木林;高速公路、国道、高铁两侧100 m范围内,通道绿化成果,介于未成林或乔木林与苗圃之间的,优先定为未成林或乔木林;林苗间作模式,优先定为未成林或乔木林;高密度(222株/667 m2以上666株/667 m2以下)栽植的有明顯株行距的单一树种,优先定为未成林或乔木林,准确记录密度;扦插苗、灌木、园林树种混交的,定为苗圃。

4 结语

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地类的划分决定着小班的本质,如果地类错了整个小班就错了,其他的调查因子都失去意义。非林地小班容易区划地类,因此,能否掌握林地地类划分的优先级,决定着小班调查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小班的经营管理模式,决定着各类林地面积和权属的统计精度,决定着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及其下各林种的统计精度,决定着森林覆盖率和蓄积的统计精度等。可以说,能否掌握林地地类划分的优先级完全能够左右河北省二类调查的精度。

参考文献

[1]孟宪宇.测树学[M].第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田建辉,曹迎春,赵连清.河北省森林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S].石家庄: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5.

昭通市县级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法 篇3

林地变更调查对象是地类、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地块, 包括森林采伐、植树造林、占用征收、林业案件、自然灾害、造林未成林地等变化原因, 其中变更调查的重点是林地与非林地、森林地类与非森林地类之间的变化。

2 技术方法

2.1 技术路线

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和处理、外业核实调查、成果生成3个主要技术环节, 其工序如下:第一步是资料收集与处理, 如林业经营管理资料、遥感影像图等, 对这些资料处理后进行判读区划并对比分析;第二步是核实调查, 通过资料的对比分析, 确定需要核实调查的图班并进行外业核实;第三步是成果生成, 将确定变化并经核实的变化图班形成本期林地数据库存并进行编制, 形成调查成果。

2.2 工作步骤

2.2.1 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基础数据与资料包括: (1) 林地落界“一张图”成果数据; (2) 前后2期遥感影像; (3) 调查期内各年度林业经营管理资料; (4) 前后2期公益林调整数据库。

2.2.2 变更调查。

变化图斑数据包括2部分。 (1) 遥感判读区划:将本期遥感影像叠加到前期林地数据库及前期遥感影像上对比分析, 判读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 (2)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矢量化2011年至2013年度森林采伐、植树造林、占用征收、林业案件、森林灾害等变化图斑, 录入对应属性数据库。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根据调查内容可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实2种方式。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及其属性因子, 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实调查。 (1) 与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根据资料可以确定的属性因子, 直接记载相关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无法确定的属性因子, 必须进行外业补充调查。 (2) 与林业经营管理资料不对应的判读变化图斑。根据遥感判读以及林地数据库可确认的属性因子, 直接填写;根据资料无法确定的属性因子, 特别是林地转变为非林地的图斑, 现地补充调查, 记载相关属性因子。 (3) 遥感影像未反映的变化图斑和没有遥感影像覆盖地区的变化图斑 (包括因遥感影像时相与林地年度变更时点不一致而没有反映的变化图斑) , 可以参照有关设计或验收资料, 进行补充调查, 记载图斑形状、位置及相关属性因子。

2.2.3 管理属性变更。

管理属性变更对象是指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权属等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图斑。通过叠加最近经国家林业局或省厅审核批准的重点公益林成果数据库和权属调整的图斑需进行变更, 使两者范围一致。

2.2.4 成果数据制作。

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中, 通过林地落界成果、变化图斑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 提取图斑的前期地类、森林类别、事权等级等字段信息, 同时更新变化图斑的其它属性因子, 形成本期林地数据库。对本期林地数据库进行图形检查、属性数据检查, 更新得到林地变化数据库。通过报表统计得到各类统计表。

2.3 变更关键技术

2.3.1 遥感技术。

借助更新期内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通过森林训练样本自动提取算法 (TDA) 进行林地变化遥感自动检测, 提取林地变化图斑边界, 在GIS支持下采取“卷帘法”目视检测、修正, 得到林地变化图斑。

2.3.2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利用信息管理平台, 技术人员录入各个专题数据, 生成变更成果数据和报表。

3 变更成果

3.1 地类变化

全市在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4年间, 林地面积净增加2.6万hm2, 其中:新增林地面积4.6万hm2, 减少林地面积2.02万hm2。

3.2 公益林地变化

2011年公益林修编成果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形成后还进行了部分调整, 造成上述2个成果矢量化图层的部分小班界有出入, 因此公益林地的空间布局、规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公益林地总量净减少45503.73hm2, 其中:新增公益林地面积16134.45hm2, 原公益林地减少61638.18hm2。

3.3 商品林地变化

昭通市间隔期内商品林地净增7.2万hm2, 新增商品林地9.9万hm2, 原商品林地减少2.75万hm2。

3.4 净增林地地类转换

昭通市间隔期内有2.02万hm2的林地转化成非林地, 有4.6万hm2非林地转化成林地。

4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

4.1 林地变化原因

全市11县区有11.6万hm2林地发生了变化, 其原因是造林更新2.0万hm2、规划调整2707.22hm2、森林采伐2100.72hm2、占用征收6993.51hm2、毁林开垦536.57hm2、灾害因素1939.58hm2、自然因素6823.42hm2、调查因素7.46万hm2。

4.2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原因

全市共有17.3万hm2林地的林地保护等级发生了变化, 其原因有造林更新1.2万hm2、森林采伐557.38hm2、占用征收5807.89hm2、规划调整1055.25hm2、毁林开垦49.51hm2、灾害因素285.44hm2、自然因素1674hm2、调查因素5.5万hm2, 管理因子9.7万hm2。

5 存在问题和建议

5.1 存在问题

5.1.1 林地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各县区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情况, 在林地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体现在林业主管部门对林地“一张图”的使用和管理重视力度不够, 林地经营管理资料不规范, 造林、采伐、工程建设使用林地的资料与林地“一张图”管理衔接不够, 主动管理能力不足, 及时掌握林地变化的工作仍不到位, 造成林地调查困难。

5.1.2 各类规划相互冲突不衔接。

各县区均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县域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农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 这些规划各自为阵, 互不衔接, 造成规划的重叠与矛盾, 对土地的利用缺乏综合考虑与布局, 加大了林地确认工作的困难度。

5.1.3 乡镇林业站力量薄弱, 监管能力不够。

在机构改革中, 由于乡镇基层林业站的归并, 使专业从事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指导的林业专业人员不能专业从事林业工作, 使本就力量薄弱、又是林业根基的乡镇林业站的监管能力被大大削弱, 造成监管部分缺失, 导致部分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违法采石、采砂等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

5.1.4 法律法规宣传不够。

昭通市林地面积大都为林农交错, 农民对涉林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 导致部分地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后, 对自己的林地如何使用和管理都存在随意性, 非法变更林地用途的情形时有发生。

5.1.5 林地一张图仍有部分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是林地的定义仍模糊, 二是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与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界定困难, 三是线性地类的变更与数据库存在不匹配的情形, 四是林地变化的原因分类与定义还不完善。

5.1.6 林地一张图与资源一张图融合困难。

由于林地落界的地类划分体系与资源调查的地类分类不同, 导致要在林地一张图中装入森林资源十分困难, 出现小班数量激增、线性复杂等状况, 制约了林地一张图向资源一张图的转变。

5.2 建议

5.2.1 努力提高基层林业部门的管理能力。

要求从事林地管理的人员:一要及时掌握林地变更的信息;二要掌握和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 使得林地“一张图”的管理确实落到实处。

5.2.2 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使各类规划相互衔接, 保障林地边界清楚、利用方向明确, 使政府的各类规划能全面落实, 促进林地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确保林地的稳定性。

5.2.3 加强乡镇林业站的建设。

建议加强乡镇林业站的建设, 恢复独立的站所设置, 从站房建设、能力建设方面给予扶持和加强, 确保乡镇林业站职工的稳定性。加强职工培训, 提高基层林业站队伍素质, 增强管理能力, 确保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落到实处。

5.2.4 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

进一步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专题讲座、墙报专栏、标语、印发资料等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让群众、企业知法、懂法, 并自觉地遵守林业行业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林地调查 篇4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土地和林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1、参与土地流转情况。据统计,目前*县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农村承包土地的有126人,共承包土地9699.22亩,其中,承包耕地的89人,6285.52亩(其中签订了规范的承包合同的有5917.72亩,占 %,合同不够规范的367.8亩,占 %);承包三荒(四荒资源中除荒山以外的资源)资源的37人,面积为2404.3亩。在参与耕地和三荒资源流转经营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在职的93人,其中承包耕地4976.6亩,承包三荒面积2187.3亩;离退休的16人,承包耕地847.92亩,承包三荒面积217亩;其他17人,承包耕地461亩,承包三荒面积1009.4亩。

2、参与林地流转情况。全市现有林地资源1243万亩,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42%。目前已经实施林地流转面积207万亩,其中国家机关干部参与流转的面积为41000亩,占全市林地流转总面积的2%,共涉及78人,其中在职人员71人,下岗、退休、离岗创业人员7人。在国家机关干部参与流转的林地中,宜林荒山荒滩17676亩,占43%;其它林地23324亩,占57%。在经营方式上,承包经营的22133.5亩,占54%;租赁经营的7008.5亩,占17.1%;买断经营的7529亩,占18.4%;联营的400亩,占1%;拍卖的3929亩,占9.5%。在已经实施流转的林地中,已经进行了林权变更的25898亩,占63.2%,未进行林权变更的15102亩,占36.8%。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土地与林地流转的背景及原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农村土地与林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特定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的产生有其历史与现实背景。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

1、行政倡导机关工作人员捡荒。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偏重,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在种地不赚钱甚至倒赔钱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部分农民弃田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土地撂荒现象大量增加。县(市)乡(镇)政府为了避免土地荒芜,提倡机关工作人员到农村承包撂荒地,村组面向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包了农民的撂荒地、村组机动地、零星地和三荒资源等。这种情况在平原县市较为突出,如枣阳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这种特定历史时期共承包农民撂荒地4110.7亩,三荒资源322亩,分别占*县全市总数的 %和13.8%。

2、两转一推促使机关工作人员领办基地。上世纪末期,各级党组织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通过两转一推(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推进农业产业化)形式领办农字号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带领群众科学种田,调整结构奔小康。一批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响应号召,以承包、租赁、股分等形式,投身农村土地或林地开发,兴办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大多数基地已归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但有少量示范基地仍被原领办的机关工作人员经营。如襄阳区东津镇干部王维权在东津村承包16亩耕地兴办经济作物示范基地,2001年,王与发包方签订了为期10年的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每年每亩200元承包费。

3、化解村级债务抵押给机关工作人员部分土地、林地和四荒资源。缘于多种因素,我市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积累下来了巨额村级债务,这些债务相当一部分是村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提留、普九等任务向机关工作人员借贷的。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各地集中进行了清理和化解,而资产拍租是最为有效的化债办法。这样,一部分土地、林地或四荒资源便抵押给机关工作人员冲抵了村组债务。据初步估算,这类情况约占全市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农村土地和林地流转总面积的8%左右。

泰瑞纳斯林地战记 篇5

森林中的气息出现了异样的涌动,我是哨兵部队的etofe romeo,前哨站的指挥官。我派出斥候前往泰瑞纳斯林地侦察。发现一些绿皮肤的兽人在破坏森林的和谐,任意砍伐森林的树木。这对于我们暗夜精灵来说是不可容忍的,森林是有生命的,我们决不能容忍那些绿皮肤的兽人肆意破坏!哨兵们在泰瑞纳斯林地建立起了前哨战。当为了铲除恶魔而自残双眼的恶魔猎手“地狱守护者”踏着碎步出现时,我们的哨兵传来了对方是火刃氏族首领可迦米带领的兽族的消息。可迦米是双手剑剑技非常精湛的兽人战士,在灰谷与塞纳留斯作战时给我们暗夜精灵族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尽管今天他体内已经没有了恶魔之血的影响,但是依然不能小看他。

另外据斥候探得,似乎也有别的势力也进入了这片森林,可能是一些流放的人类强盗和刺客,其中也有一些低阶法师作为领袖。看来维护森林的和平难免要和这些势力交战了,其中最需要我们提防的就是那些绿皮肤的兽人们。

争端

地狱守护者和哨兵部队弓箭手在与南方地精实验室盘踞的人类法师们谈判未果后,只能依靠战争古树开战了,在即将把他们驱逐出这片森林时,寒光四溢的刀刃从空中突然砍向哨兵部队弓箭手米纳的肩膀!砍碎了她的秘银链子甲,几乎削掉了她的右肩,鲜血和哀嚎声不绝人耳,米纳只有先行撤退了。嗜血的可迦米在鲁莽斩杀杀死人类法师后蓦然的消失在树林的阴影中了,这片刻的宁静更衬托了死亡的恐惧。在前哨站门口米纳的惨叫声传到了她的姐妹们那里,同时在前哨站的门口一个地洞正在搭建地基,看来兽人们打算依靠地洞了望塔进攻了。

由于一开始对兽人的侦察不足,当3个苦工和两个青面獠牙手持奥金斧的兽人步兵冲刺而来时,只有地狱守护者一个人在周旋。由于战争古树在和人类法师谈判时没有回来,所以哨兵弓箭手们的集结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当她们冲过兽人们的封锁时,身上白色的秘银链子甲总是破碎的浸满蓝色的血液。不过幸运的是驯兽师吉须鹰眼刚好在森林中的旅馆酒吧休息,一口答应了帮助我们抵抗绿皮肤的兽人。在兽人多箭塔的压制下,吉须鹰眼和地狱守护者相继因为重伤回到祭坛治疗。而哨兵们死伤的数量就更多了。不过最终集结了六个愤怒的哨兵和狂野的野猪后配合远古守护者的巨石终于把兽人逼退。在我们追杀落荒而逃的苦工们时,沾满哨兵鲜血的可迦米却突然消失了。这不是他的作风,正当我思考可迦米的诡异的动向时,一个弓腰长牙的家伙出现了,与我们暗夜精灵族宿有渊源的巨魔:暗影猎手萨卡提拉。“战场上的所有巨魔都必须被消灭。他们那关于暗夜精灵是他们后代的荒谬理论一定是他们嫉妒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用武力回应他们。”我们暗夜精灵和巨魔是世敌。之后我们继续招募了地精技师修补匠盖茨,在哨兵前哨站与兽人部队遭遇,在兽人的灵魂行者和狼骑步兵的混合部队冲击下,猛禽德鲁伊们伤亡惨重。

危机

最大危机出现了,前哨站的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我们只好整体西迁。在原前哨站的正西方建立了新的补给站。兽人部队在我们驻扎在新补给站的时候,把前哨站洗劫一空。兽人们这时候却一改往常嗜血的性格,在我们补给站前建立了望塔和粉碎者,并依靠狼骑兵的优势压制猛禽德鲁伊们。尽管在地狱守护者和英勇的吉须鹰眼、盖茨带领猛禽德鲁伊进行游击战抵抗,但是在兽人的一波波进攻下兵力也慢慢耗尽。补给站告破!此时只有在遥远的北部森林建有新的生命之树,但是却没有任何防守处于虚弱的真空区。我感应到了危机的来临。

尾声

林地调查 篇6

1 集体林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永州市是全省四大林区之一,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301万亩, 占国土总面积的68.8%, 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910.13万亩, 占林地总面积的83.01%。1981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发[1981]12号) , 全市集体林地普遍进行了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1987年和1994年又分别进行了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小部分的延包工作。

80年代中期以后, 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 在森林经营良好效益回报预期的吸引及政策驱动下, 一些机关单位、企业、个体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 采取租赁经营、股份合作、联合经营和承包经营等方式, 集约部分集体或农户手中的林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 实现了林地使用权的有效流转。

为了得出具体的集体林地流转情况, 在全市选取了7个县区9个乡镇的26个村子, 每个村随机选取12~20户林农作为调查户进行入户调查。一共获得有效的问卷409份。表1~2是具体的问卷内容分析结果。

由表1~2分析可以得出在永州地区集体林地流转已经较为普遍与政策了。并且截至2015年底, 全市集体林地流转面积已达198.9万亩, 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10.41%, 其中:流向造林大户或家庭林场92.5万亩, 流向公司企业64.7万亩, 流向林业专业合作社19.5万亩, 流向股份合作组织20.9万亩, 其它1.3万亩。集体林地流转呈现出了租赁、股份、承包等多形式推进, 企业、公司、个体等多对象参与, 开发、经营、利用等多用途使用的特点。

2 集体林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2.1 促进了规模经营

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不仅解决了部分林地抛荒问题, 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 而且有效改变了林业经营小、散、杂、乱的局面, 加速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型。据统计, 目前全市有500亩以上造林大户607户, 经营面积达59.8万亩, 其中经营万亩以上的公司或大户达12个, 林业经营呈现出了由分散经营加速向规模集约型经营转变的趋势。

2.2 拓宽了投入渠道

林地流转为民间资本下乡上山提供了通道, 打破了过来林业建设资金长期依靠政府投入的局面, 实现了林业由单一行业建设向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 为林业建设特别是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大动力, 许多地方出现了投资者争租林地的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 仅最近5年, 全市因林地流转带动社会注入的林业建设资金就高达23.68亿元。

2.3 增加了农民收入

林地流转催生的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型经营拉升了林地价值, 仅林地租金就已从几年前5~20元/亩普遍上涨到了30~100元/亩, 交通便利、土质较好的甚至达到了100~200元/亩;规模化带来的集约化经营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 为农村提供了育苗、种植、抚育、管护、采伐、加工等大量就业岗位, 据调查, 双牌五星岭唐尚军、祁阳观音滩于忠良和零陵梳子铺黄树发等造林大户, 每经营百亩林地需聘请5个劳动力, 每个劳动力年可获得近9000元的劳务收入, 是农民自主经营收入的近2倍。

2.4 拉动了地方经济

林地流转带来的高投入, 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促进了区域投资消费, 拉动了地方GDP增长, 为山区农民摆脱贫困, 走向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零陵梳子铺乡里洞村造林大户黄树发, 为开发林地投资757万元修建了长达38km的公路和近万米长的水渠, 带动附近农户年均增收近万元。

3 推进集体林地流转的困难与问题

3.1 思想认识有差距

一些部门和单位, 甚至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对放手林地流转的思想不够解放, 认识不尽一致。有的认为, 林地流转是林农自己的事, 与村集体经济和基层政府无关, 直接参与这项工作是自找麻烦、自找苦吃;有的认为, 放开林地流转, 会扰乱现行林业管理体制, 造成新的毁林之风;有的则认为, 一旦放手山地流转, 权属关系处理困难, 会引发新的山林权属纠纷。此外, 一些农民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 要么担心政策有变, 怕失去土地;要么患红眼病, 对自己不愿或无力经营的责任山, 宁可任其荒芜, 自生自灭, 也不愿意让他人承包或走联合经营之路, 不愿流、不敢流的思想突出。

3.2 流转行为欠规范

林地流转作为一个新出现经营方式, 政府及部门倡导得多, 规范管理得少, 服务跟不上, 林地流转基本上仍处于自发状态, 管理极不规范: (1) 运作程序不规范。有的集体林地流转未依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而是村干部一手操办, 甚至暗箱操作, 群众意见大;绝大部分流转林地未经“两个中心”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交易中心) 运作, 林地价值完全由村里少数人说了算或林农自行估定, 造成资产流失。 (2) 流转手续不完备。有的合同不规范, 责权利不明确, 没有形成规范的合同文本, 为日后争议留下了隐患;有的流转后不及时申请权属变更登记, 一旦经营条件或经营客体发生变化, 极易引发纠纷。 (3) 少数流转动机不纯。有的借林地流转之名, 套取国家项目资金;有的流转后不行经营之实, 借流转取得的林权证, 恶意骗取银行贷款, 损害群众利益, 引发社会矛盾。

3.3 规模流转难度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除极少部分土质差、交通偏僻、管理不方便的林地仍由集体统一管理外, 其余绝大部分林地要么已分山确权到户, 要么已均股确权到户。分山确权到户的, 因林地宗数多、面积小、分布散, 以至于投资者很难拿到集中连片的林地, 有的流转甚至要牵扯到几十户甚至上百户, 时间成本和工作成本过高, 制约了林地流转;均股确权到户的, 因权股分散, 流转时也往往会出现不同声音, 意见难统一。如蓝山县郁葱公司想在一个村里租地造林搞开发, 虽然村委会十分支持, 但由于村民意见不统一, 两年来几经反复, 花费数十万元, 至今也还没有个结果。

4 对于集体林地流转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 解放思想, 放手流转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坚决纠正对林地流转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 把林地流转工作放到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中去谋划, 本着只要有利于林业发展、有利于山区致富、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原则, 放手放胆加快集体林地流转步伐, 从政策、体制、措施上优化并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要把林地流转作为建设现代林业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搞好顶层设计, 统筹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 找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点, 进一步放活经营权, 不断激发集体林业改革的活力。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以政策驱动、典型引导等形式, 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林地流转带来的实实在在变化和实惠, 进而增强依法、自愿流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

4.2 加强管理, 规范流转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门应大力鼓励、引导和规范林地流转, 使之健康发展。 (1) 建立规范的林地流转机制。按照“符合市场规律, 保护农民利益”的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规范流转程序和合同文本, 建立流转备案登记制、合同鉴正制和流转林地用途审核制, 确保流转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实施。要把集体林地流转全过程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主动接受村民监督, 让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2) 充分发挥“两个中心”的作用。加强县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和交易中心建设, 允许其暂时挂靠林业主管部门, 待条件成熟后, 再行脱钩改制;积极引导集体林地、个人承包林地进入中心平台流转, 防止暗箱操作、压价流转等损害林农利益行为的发生。 (3) 坚决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森林法》和《湖南省森林资源流转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打击各类损害农民和经营者权益的一切违法行为, 保护农民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4.3 出台政策, 鼓励流转

制定扶持鼓励政策, 利用政策驱动这只有形的手推进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1) 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市县 (区) 设立专项资金, 扶持林地流转规模经营和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涉农项目资金, 支持规模连片基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造林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开发龙头企业等, 优先申报建设项目及专项扶持资金。 (2) 构建信贷融资平台。建立政策性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平台或林业企业贷款担保商会, 促进银企合作, 解决林权抵押贷款门槛高、借贷难的问题;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引导贴息贷款重点向规模集约经营倾斜。 (3) 完善森林保险政策。建立覆盖商品林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 降低经营林业风险;设立地方性森林保险补助基金, 引导连乡、连村联保, 实现双方共赢。

5 结语

林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 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切身利益, 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必须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要以做大优势产业拉动。围绕林纸、林板、林化、林油和林药及森林食品等五大传统主导产业, 打造各具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带, 以此示范引导林地向主导产业规模化方向流转, 促进林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山林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因责权利明确, 经营利益直接,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投身林业建设的热情, 对促进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一山多主, 一主多山”的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突出表现为经营目的的单一性与林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不适应、分户经营的小农模式与集约经营的现代模式不适应、决策分散与宏观控管不适应、短期行为与长短效益结合不适应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永州市林业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和更好效率的发展。本文就永州市集体林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永州市,集体,林地,流转,调查,思考

参考文献

[1]肖济民, 王应华, 李军政, 等.永州市林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林业工作研究, 2004 (6) :23~29.

[2]文良军, 聂忠锋, 何眷.永州市土地开发整理现状调查与思考[J].国土资源导刊, 2005, 2 (5) :45~46.

[3]唐经谓.永州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 2011.

林地调查 篇7

自建国以来, 我国林业制图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传统手工描绘林业图纸。建国初期, 林业制图主要通过人工实地调查, 获取相关林区资料, 利用三角板、丁字尺、圆规等简单工具手工绘制林区地形图和专题图。 (2) 50s航测技术应用于制图, 绘制了1∶10000国家地形图, 提高了制图精度。[1] (3)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普及以来, 林业部门主要利用Auto CAD、CorelDraw、Photoshop等专业绘图软件制图[2]。 (4) 近年来, 林业制图依托于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的“3S”技术, 提高了制图精度缩短了制图时间, 林业制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纵观林业制图发展的整个过程, 人工制图流程繁琐、工序多, 更新慢, 易损坏, 修改困难[1];Photoshop等软件侧重于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 缺乏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功能, 不是专业的林业制图软件;利用GIS的专业地理软件, 增强了可操作性和制图的准确度, 便于后续的增删和修改, 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在众多的GIS软件中, ESRI的ArcGIS以其出众的地理制图和空间分析功能独占鳌头。

ArcGIS是ESRI (Environment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ESRI) 在全面整合了GIS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其他多方面的计算机主流技术之后, 成功地推出了代表GIS最高技术水平的全系列GIS产品[3]。在地理制图方面, ArcGIS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符号, 多样化的布局纸张设置, 简便的制图范围定义和系统的地图标注。友好的界面和简单易学的操作步骤使ArcGIS在林业制图方面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准备工作

2.1 资料来源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香格里拉行政区划图。

2.2 技术路线

使用扫描仪对行政区划图进行数字化及配准。对“二类”调查的小班数据在Arcgis10中进行数据处理。利用ArcGIS进行综合制图。

3 制图实验步骤

3.1 行政区划图预处理

将行政区划图用扫描仪输入计算机, 启动ArcMap, 打开ArcToolbox, 在ArcToolbox中双击“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 打开“定义投影”对话框, 为扫描图选择“北京54”地理坐标系统和“Transverse_Mercator”投影坐标系统。

加载“地理配准”工具, 添加8~10个控制点, 检查残差, 把残差控制在1以内, 选择地理配准方法为“一次多项式 (仿射) ”, 单击“地理配准”“更新地理配准”, 完成栅格图像的配准 (图1) 。

3.2“二调”小班数据处理

“二调”小班数据已完成了矢量化, 在图层中包含“土地所有权”、“地类”、“小班面积”、“优势树种”、“龄组”、“小班号”、“起源”等字段。为了完成香格里拉林地地类制图, 我们对“二调”数据进行以下处理。

3.2.1 边界裁剪

根据扫描配准完成的香格里拉行政区划图, 对二调小班数据进行精确地边界剪切, 提取香格里拉县县界内的小班数据, 形成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shp。

3.2.2 斑块融合

根据“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shp”可知, 全县共区划林班3343个, 平均林班面积341.5hm2, 共区划小班50771个, 基本面杂乱破碎, 成图效果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812-2009], 将香格里拉的林地整合为以下7大类 (表1) 。

除林地外, 我们把非林地划分为以下6个地类:农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水域、牧地、其他非林地。

在内容列表中右键单击“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shp”“打开属性表”, 在“表选项”菜单下单击“添加字段”, 字段类型设为“文本”, 名称为“分类”。对于林地, 应将所有的二级地类合并为对应的一级地类, 并在“分类”字段中赋予相应的一级地类名。如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 它们的“分类”字段值全为“有林地”。对于非林地, 依然采用原来的地类名称, 将值复制给“分类”字段。经过以上操作, 21种地类可简化为13种。

打开ArcToolbox, 在ArcToolbox中双击“数据管理工具”“制图综合”“融合”, 打开“融合”对话框, 按“分类”字段对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shp进行融合, 形成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_Dissolve.shp, 融合前后局部效果如下。可以看到, 图像融合之后斑块变大破碎度明显降低, 且同种地类中的小班边界线被擦除, 不仅排除了制图过程中不需要的信息而且使图像清晰明了, 目视效果更好 (图2) 。

3.3 地图制图

3.3.1 符号化与样式

根据调整过的13个地类, 在ArcGIS中采用分类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类。将具有相同属性值和不同属性值的要素分开, 属性值相同的采用相同的符号, 属性值不同的采用不同的符号, 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不同的要素。符号选择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在内容列表中选择“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_Dissolve.shp”, 右键选择“属性”, 打开“图层属性”对话框, 进入“符号系统”选项卡。 (2) 在“显示”列表框中选择“类别”, 单击“唯一值”———按照一个属性值进行分类。 (3) 在“值字段”中选择“分类”, 即按照整合过的13个地类进行分类。 (4) 单击“添加所有值”, 将所有字段添加进来。 (5) 至此已对不同地类进行了分类, 若对默认的符号样式不满意, 可以双击“值”名称前面的符号, 打开“符号选择器”对话框, 可以选择符号样式、设置填充颜色和轮廓颜色等信息。 (6) 完成设置后返回“图层属性”对话框, 单击“确定”按钮。符号化后的局部图和整体如图3。

3.3.2 地图编制

编制地图时, 需要考虑地图的成图及打印效果。同时, 为了能够制作出完美的地图并把所有信息表达出来, 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如标题、图例、指北针等如何放置、页面的方向、比例尺如何表示等。

地图编制时在布局视图中进行的, 在ArcMap中单击“视图”“布局视图”, 单击“自定义”“工具条”“布局”, 打开“布局”工具条。具体的制图步骤如下: (1) 版面尺寸设置。在ArcMap主菜单中单击“文件”“页面和打印设置”, 打开“页面和打印设置”对话框, 在“地图页面大小”区域中设置合适的版式, 单击“确定”。 (2) 添加制图元素。将地图在页面中缩放至适宜大小并拖放到合适位置, 在“插入”菜单下为地图添加标题、指北针、比例尺。 (3) 添加图例。在ArcMap主菜单中单击“插入”“图例”, 打开“图例向导”。在“地图图层”列表框中选择“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_Dissolve”, 将其添加到“图例项”列表框中, 设置“图例中的列数”为2列, 点击“下一步”, 更改图例标题、颜色、大小, 可以为图裂添加边框和背景并调整图例各部分间的距离, 还可以为图例选择合适的样式。 (4) 添加经纬网。在内容列表中, 双击“香格里拉全县基本面图_Dissolve”, 打开“数据框属性”对话框, 切换到“格网”选项卡。单击“新建网格”“经纬网”输入格网名称。“下一步”“放置经线间隔”、“放置纬网间隔”均设为30′, 生成网格 (图4) 。

4 结语

实践证明, 利用ArcGIS软件对林业“二类”调查数据制图, 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用户可轻松的在可视化环境中进行地图的精美设计, 成图效果好。同时, 由于“二类”调查数据由人工实地勘测得到, 制图精确度也得到了保障。

随着GIS技术在林业部门的推广, 必然会促进林业制图及林业规划的飞跃式发展。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 对林业数据进行全新的采集和更新, 进行综合数据分析, 提供丰富的空间和时间动态资源数据和丰富的图文数表, 并最终提出辅助决策方案, 替代了传统的调查、规划和制图手段, 标志着林业技术迈上了现代化、信息化的新路程。

摘要:以香格里拉县为例, 利用ArcGIS软件并以林业“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林地分布制图, 最终形成了香格里拉县林地分布图, 详细探讨了制图过程及应注意的细节问题, 实践证明了ArcGIS软件制图功能强大, 且操作方便易学, 在林业制图中有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关键词:ArcGIS,二类调查,林业制图

参考文献

[1]韦裕根.地理信息系统在广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 2012 (1) :144.

[2]涂琼.基于ArcGIS的林业规划3D分析与制图[J].林业调查规划, 2012 (6) :19.

林地调查 篇8

在林业行业, 涉及资源市场化配置范畴的主要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 统称森林资源的流转。这种流转主要是指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 使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在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对流动;当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在某一经济主体时, 这一经济主体就取得该林地的使用权, 森林、林木的经营权、所有权和收益权。

2 主要流转形式

2.1 活立木转让

活立木转让即对符合采伐要求的商品林进行有偿转让。如国有林场为盘活国有林木资产, 将林场部分国有林木进行转让, 受让方是一些木材经营大户。这种国有林场的活立木转让事前基本经过林木资产简易评估。在集体林, 这种活立木的转让就更加常见, 程序也更加简单。一般以买卖双方自行协商为主, 也有私下“判青山”的。

2.2 国企合作经营

遂昌县林业开发公司和企业合作经营林业基地。如2002年, 遂昌县林业开发公司与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签订《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 在湖山乡、金竹镇等山场合作建设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此次合作经营采用订单农业的形式, 由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垫付苗木款、造林工资, 林业开发公司负责造林、培育和管理工作, 原料林建成后按协议优先销售给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

2.3 职工承包经营

在不改变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将部分山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向林场职工流转。如牛头山林场为解决职工的工资待遇问题, 于1999年将翁山、油茶场林区部分经济林承包给30位在职职工经营, 收益抵偿工资, 职工退休后仍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4 林地使用权转让

这种流转形式在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中发生较多。如1995年王村口镇桥西村将80亩的林地使用权转让给王村口林业工作站。

2.5 景观森林招商

小规模景观森林流转的事实是存在的, 如在一些景观林内或旁边开办山庄, 供游人休闲、用餐等。从2006年开始, 桂洋林场包装了“神龙谷森林旅游”招商项目, 向社会招商, 被宁波绿客公司取得旅游经营权, 通过努力, 于2011年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3 存在的问题

3.1 流转标的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

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价格一般以协商为主, 随意性大, 标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尤其是集体所有的, 更是不规范。即使有资产评估, 也主要采取目估毛测法进行简单的调查, 缺乏科学合理的价格估测。至于森林景观流转, 价格更是不合理, 休闲山庄对景观森林的依赖性很强, 但往往在流转价格上没有体现景观森林的价值。

3.2 流转收益管理不规范

目前, 国有林场的流转收益除小部分用于流转地块的调查规划和造林抚育上, 大部分都用于解决职工的工资福利。而集体所有的流转收益主要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 流转后的林业再生产投入难以保证。

3.3 景观森林流转存在“两难”

一是大规模开发有价值的景观森林, 存在林地所有者无力开发、有实力开发的又无法介入的困境, 如白马山森林公园, 林场和森林公园都没有实力开发, 曾经也有客商愿意介入开发, 又逢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疲软而中断;二是小规模开发, 存在景观森林不受益、反受害的问题, 一些休闲山庄的投资者, 尽管在选点休闲山庄时非常注意掌握景致, 但保护景观的意识并不强。

3.4 流转引发的山林纠纷不断

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乡村集体林场, 权属较为复杂。现在这些乡村林场都已经进入收益期, 即流转的高峰期。在流转过程中, 稍有不当, 就引发山林纠纷。

4 对策

4.1 完善政策法规, 从根本上规范流转

4.1.1 尽快制定完善“阳光流转”办法

目前,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 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皆在抓紧政策调研, 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 并抓紧试点操作与验证。当务之急是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抓紧政策完善, 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1.2 研究制定分类经营实施细则

在分类对待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 细化对生态林的管理办法, 可以根据公益林的生态效益重要程度的不同, 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流转。在生态补偿上也应视不同的等级来制定不同的标准, 即使景观森林依法不能流转, 其所有者也不至于捧着金碗讨饭。

4.1.3 调整完善现有商品林采伐利用政策

大的宏观政策全国要统一, 但应该南北有别, 在南方集体林区, 主要是把握依法凭证采伐和采伐后及时更新上。商品林经营要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 要赋予利用经营者采伐经营权, 让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情况和自己的意愿, 自主决定是否采伐。林业主管部门则是靠引入利益驱动机制来促进商品林的发展, 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死现有林木。

4.1.4 完善相关支持流转的配套机制

如建立健全林业建设资金保障和抵御经营风险制度。在林地流转以后, 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抵押, 向银行贷款。各商业银行, 特别是农村人民银行要积极扶持。保险部门也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产保险规则, 加大对森林资产的保险力度。

4.2 搭建市场平台, 从体系上服务流转

4.2.1 搭建资产评估平台

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具有社会公证服务性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的审核。

4.2.2 搭建资产价值核算平台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特性和价值构成, 构建以林木、林地、森林环境、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核算体系, 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对相关的核算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做到正确反映处在某一时点上森林资源资产运作状态和存量。

4.2.3 搭建林业要素交易平台

林业要素交易平台也是林业要素交易中心或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其中心任务是为社会各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办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交易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也可以作为遂昌县招投标中心的一个工作平台, 视工作需要和经济实力而定。

4.2.4 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林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加强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科技与信息服务工作。可以建立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专题网站或在遂昌林业信息网上设立专栏, 以此为载体, 促进林木、林地流转市场主体的信息交流。

4.3 抓紧落实工作, 从基础上促进流转

4.3.1 加快政策调研

加快调研工作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一些可行的、好操作的措施会进入决策层的视野, 为决策层的科学决策打好基础。

4.3.2 做好山林纠纷调解、处理工作

遂昌县山林延包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在此阶段, 要加强对历史形成的山林纠纷的调解, 切实保障集体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4.3.3 建立流转备案制度

抓紧出台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备案制度, 以此促进流转的规范和流转双方自律意识的提高, 加强行业管理。

4.3.4 加强对已流转资金的监管

对国有林场, 要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对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资源的所有者, 要在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的同时, 加强对流转收益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摘要:在对国有林和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发展中所涉及的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探讨了遂昌县国有和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资源,流转,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向根荣.关于万州区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与对策[J].重庆林业科技, 2005 (2) .

林地调查 篇9

关键词:加权平均缺陷扣分法,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质量评价

1 引言

林地年度更新调查, 是在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 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 是提高林地监管能力, 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 深化宏观决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支撑[1]。数据质量评价是县级林地“一张图”数据库成果认定的关键环节, 评价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全面和规范, 既直接关系到地图成果质量的正确性, 且对成果利用有着重要影响[2]。

本文对基于加权平均缺陷扣分法用于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质量评价进行了探讨, 旨在为县级林地年度变更数据质量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2 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2.1 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概述

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方法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个方向[3]。间接评价方法应用还比较少, 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直接评价方法, 该方法是先设定好评价指标, 然后将空间数据与已经设定好的评价指标直接进行对比、评价, 并计算评价分值, 最后统计得分, 以此来量化评价空间数据质量。直接评价常见的方法有加权平均法、缺陷扣分法、加分法、粗集法等。

2.2 加权平均缺陷扣分法

加权平均缺陷扣分法是基于加权平均的缺陷扣分评价方法, 属于直接评价方法, 它将加权平均法与缺陷扣分法进行了有机结合, 既进行定性评价, 又进行定量评价。该方法根据一般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价规范, 将缺陷级别划分为严重缺陷、重缺陷、轻缺陷三个级别。这就考虑了不同缺陷级别的空间数据错误对数据质量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又将其中有代表性的数据质量元素进行整合分类, 结合抽样数据错误百分率, 按被赋予的权重值计算其该加权平均数, 考虑了在空间数据中各种数据元素本身造成的错误对数据及质量的不同的影响程度。由此, 空间数据中各数据元素的缺陷级别、个数、数据质量结果值和数据质量等级共同构成了基于加权平均的缺陷扣分评价的空间数据质量评价方法。

3 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

3.1 本期林地数据库

依据下发的林地落界数据库或上年度林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 以县为变更调查单位, 以当年为变更调查期, 收集掌握本年度内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 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变化分析, 通过调查核实后, 确定林地变化情况, 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3.2 林地变化数据库

在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 将其与下发的林地落界数据库或上年度林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比对, 形成本期林地变化数据库。

3.3 新行政界线数据库

主要针对行政界线 (含村界) 发生变化的情况, 需在修改后形成新行政界线数据库。

4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质量评价

4.1 质量评价指标

4.1.1 指标选取方法

(1) 相关技术资料。研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与全国《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等相关技术资料, 采用其中的部分质量评价指标, 并增加本期林地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一致性质量评价指标。

(2) 专家征询法。征询森林资源调查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各数据生产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员、重庆市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软件技术支持人员, 由各位专家和专业人士根据经验确定。

4.1.2 质量评价指标及内容

结合近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项目实践经验, 从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特点, 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与全国《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 (试行)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等相关技术资料规定, 研究分析林地变更调查数据内部的逻辑一致性和逻辑关联性, 为县级林地变更调查数据质量评价选取的指标及内容如表1所示。

4.2 质量评价方法

4.2.1 数据缺陷分级表

根据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质量评价度量模型, 结合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程中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价的实践经验, 应用加权平均缺陷扣分法, 制定出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缺陷分级表如表2所示。

4.2.2 缺陷扣分标准

出现一个严重缺陷, 就记数据为不合格数据, 评分为0;出现一个重缺陷扣2分, 扣完为止;在重缺陷扣分没有扣至0分的情况下, 出现一个轻缺陷扣0.5分, 扣完为止。

4.2.3 质量评价方法

数据质量采用百分制来体现;采用缺陷扣分法计算最终数据成果得分。 即数据产品质量总分=100- (100A+2B+0.5C) ;式中:A为出现严重缺陷的个数;B为出现重缺陷的个数;C为出现轻缺陷的个数。

4.2.4 成果数据综合质量评分

成果数据综合质量评分表如表3所示。

5 结语

探讨了采用加权平均缺陷扣分法应用于县级林地年度变更数据成果质量评价, 初步建立了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度量模型, 制定出县级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缺陷分级表, 提出了缺陷扣分的标准和质量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的研究可为县级林地年度变更数据质量控制和软件开发提供参考, 以实现县级林地年度变更数据质量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全国林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方案[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15.

[2]黄薇, 王华.数字地图要素的表达与质量评估[C]//军事测绘学会.军事测绘导航生产质量管理论文集.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2.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 篇10

据了解,该院和区林业局共同抽调了十六名业务素质硬、责任意识强的业务骨干组成了联合调查小组,及时对各个乡镇林地非法占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将林地占用面积、占用时间、责任人等基本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梳理汇总后分类处理,信息共享,在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过程中,该院和区林业局既不能不作为,视而不见,又不能乱作为,越权查办,对于行政执法范畴的,由林业局执法部门及时进行跟进和处罚,对于涉嫌犯罪的,按照两法衔接机制移送公安机关,确保专项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同时,联合调查小组先着力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情况比较严重的区域,重点打击一些社会影响比较恶劣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强化人民群众林地保护意识,勇于检举非法占用林地行为,为专项行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线索。

林地调查 篇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大小关系着其收入的高低, 并影响森林经营的效率, 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李智勇、伍士林、曾华锋等多数学者认为, 分户经营模式和林地细碎化不利于林业的投入与产出。孔凡斌认为, 由于林地经营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够简单地照搬农地家庭经营模式, 因此对多数林农来说, 林业分散经营可能并不是解决林农增收的最佳路径。孔凡斌、廖文梅采用计量模型对江西省8个县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地产出和林业投入均呈负向变化趋势。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如高立英结合经济背景分析了林地分散经营的必要性, 认为从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来看, 林地分散经营具有合理性, 而规模经营的观点值得商榷。本研究根据2012年12月对甘肃省天水市的实地问卷调查, 从农户经营林地的意愿出发, 研究影响其经营规模的因素, 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以期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和林区的和谐发展。

1 天水市概况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 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 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称。天水市森林资源丰富, 现有森林总面积39.33万hm2, 森林覆盖率为26.5%, 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天水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8年10月启动试点, 2009年10月全面展开, 到2011年8月底, 集体林区的麦积区已明晰2.13万hm2集体林地产权, 全面完成了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 并顺利通过了省、市的检查验收。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甘肃省天水市进行实地问卷调查, 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 选取党川村、后川村和井儿村3个具有代表性的村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78份, 问卷回收率为92.67%, 其中党川村、后川村和井儿村回收的有效问卷分别为90份、91份和97份。调查时间为2012年12月。

2.2 数据收集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 被调查者以务农兼打工为主, 超过1/2, 占54.7%;其次为纯务农和务农兼副业, 分别占23.4%和18.7%。在被调查中, 男性为188人, 女性为90人。25—35岁的有110人, 占39.6%;35—45岁的有89人, 占32%, 表明此次被调查者以中青年人为主。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72.7%的被调查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 只有2.2%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每户家庭平均5人, 劳动力平均数量为3人。在家庭年均收入中, 受访者的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偏低 (图1) , 其中家庭年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占71.6%。调查显示, 职业单纯为务农的农户, 其家庭年均收入多在1万元以下, 而从事务农兼打工和务农兼副业的家庭年均收入稍高, 多集中在1—2万元之间 (表1) , 可见增加农户的就业渠道、拓宽致富之路, 有利于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

对林改的态度和林地经营情况:2011年8月, 天水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了省级验收, 这标志着历时3年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户在被问及对林改是否满意时, 有91%的受访者表示满意, 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4%的被调查者持其他态度。整体情况表明, 农户已普遍接受林权制度改革, 并对其成果持肯定态度。

通过问卷统计可知, 69.4%的被调查者的家庭年均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低于30%, 农户每年对林业的投入多集中在1000—2000元, 但随着农户家庭年均收入的增加, 对林业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家庭户均林地面积约为0.33hm2, 而农户期望的户均林地面积约为0.95hm2, 可见农户实际经营的林地面积与其期望的林地面积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 针对林地经营模式的意愿选择, 超过65.8%的受访者倾向于个人家庭经营, 另有25.2%表示喜欢联户承包经营模式。由表2可见,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户多选择个人家庭经营。此外, 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 选择其他经营模式的越多。

3 数据分析

农户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点。为研究影响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各类因素,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建立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模型, 分析了对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影响最显著的因素。首先, 对变量定义为:农户的职业变量o;性别变量g;年龄变量ag;文化程度变量e;家庭人口数变量fn;家庭劳动力数量变量wn;家庭年均收入变量I;家庭年均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变量p;家庭年均林业投入变量fi;对林改的态度变量at;家庭户均林地面积变量s;农户期望的家庭户均林地经营面积变量es;农户喜欢的林地经营模式变量m。其次, 以o、g、ag、e、fn、wn、i、p、fi、at、s和m为自变量, 以es为因变量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3、表4、表5。

由表3看出, 最优尺度回归方程的R值为0.803, R2为0.645。此外, 从方差分析表中可得到F值为24.667, Sig.为0.000, 小于0.05的显著水平, 说明方程通过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表5可见, s (家庭户均林地面积) 对es (农户期望的家庭户均林地经营面积) 的重要系数最大, 为0.614, 其次为wn (家庭劳动力数量) , 为0.194, 第三为o (农户的职业) , 为0.058。说明被调查者家庭户均林地经营面积和家庭劳动力数量相比, 其他因素对农户期望的家庭户均林地经营面积影响较大。

根据表6的最优尺度回归系数, 农户期望的家庭户均林地经营面积与其他变量的最优尺度回归方程为:es=0.124o+0.015g+0.094ag+0.072e-0.060fn+0.242wn+0.106i-0.122p+0.082fi-0.020at+0.558s+0.154m。同理, 求得农户喜欢的林地经营模式与其他变量的最优尺度回归方程的R值为0.575, R2为0.331, Sig.为0.000, 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 影响林地经营模式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农户的职业和年龄, 重要系数分别为0.453、0.181和0.162, 最终求得农户喜欢的林地经营模式与其他变量的最优尺度回归方程为:m=0.215o+0.032g-0.190ag+0.367e-0.130fn+0.056wn-0.058i-0.072p-0.236fi-0.067at+0.114s。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甘肃省天水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调查分析可见:①天水市家庭户均林地面积约为0.33hm2, 而农户期望的户均林地经营面积约为其实际经营面积的3倍 (0.95hm2) 。可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户参加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农户扩大林地经营规模的意愿较强烈。而且, 目前农户家庭林地经营规模过小、管理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资金投入不足, 很难实现规模经济, 这就需要当地林业部门实施有针对性配套改革措施, 在产业政策、技术开发和财政金融等方面给与支持, 从而促进农户林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②通过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农户林地经营规模因素的重要程度, 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家庭户均林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农户的职业>农户喜欢的林地经营模式>家庭年均收入>文化程度>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年均林业投入>家庭年均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性别>对林改的态度, 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可知, 一般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 其期望的林地经营面积越大:单纯务农的农户, 其期望的林地经营面积较大, 而务农的同时又要外出打工或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期望的林地经营面积相对较小, 因为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③通过对农户喜欢的林地经营模式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发现, 农户的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对林地经营模式的意愿影响显著。原因可能是, 农户的文化程度越低、年龄越大, 思想越保守, 更喜欢个人家庭经营模式。相比之下, 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联户承包经营模式,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林地的统一管理, 节约成本, 从而获得更多收益。

近几年, 天水市林权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今后的林改工作中政府应制定长期规划, 不断强化机制、完善政策、加强扶持、健全服务, 促使当地林地经营适度规模化。同时, 还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指导, 增强实施与监督力度, 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以期在巩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人民网[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023/c1004-19357587.html.

[2]高立英.集体林地经营规模分析——与林地规模经营观点的商榷[J].林业经济问题, 2007, 27 (4) ∶376-379.

[3]贾治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几点启示[J].林业经济, 2006, (6) ∶5-8.

[4]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的视角[J].林业科学, 2008, 44 (10) ∶132-141.

[5]孔凡斌, 廖文梅.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林业科学, 2012, (4) ∶119-126.

[6]李智勇, 闫振.世界私有林概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7]伍士林, 蔡细平, 谷红兵.分散林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的对策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6, (1) ∶76-79.

[8]曾华锋, 聂影, 王瑾.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趋势与国外经验借鉴[J].世界林业研究, 2009, (6) ∶19-23.

[9]张颖, 宋维明.基于农户调查的林权改革政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 ∶124-129.

【林地调查】推荐阅读:

林地纠纷05-14

使用林地06-26

林地林权07-23

林地栽培08-01

林地变更08-07

林地资源08-15

林地土壤08-19

林地恢复09-08

林地规划09-12

林地改造09-24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下一篇:担保体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