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恢复(共3篇)
林地恢复 篇1
摘要:为科学编制襄州区林地保护规划,于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通过分析襄州区土地利用及规划现状,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了恢复和补充林地的来源,并提出了林地保有量增加的主要措施,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林地,保护规划,恢复和补充
1 襄州区土地利用及规划现状和分析
为准确掌握襄州区恢复和补充林地来源现状、分布、质量,为科学编制全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可靠可操作性资料,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笔者就恢复和补充林地来源进行了专题调研。
1.1 土地利用及规划现状
根据襄州区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2010年)结果,襄州区总版图面积239064hm2,林地总面积12106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1%;有林地面积10564hm2,森林覆盖率4.46%。
(1)农用地面积186595.6hm2。
其中耕地面积155799hm2(旱地92479.4hm2,水田63319.6hm2),园地面积2879.7hm2,林地面积12106hm2,牧草地144.7hm2,其他农用地面积15666.2hm2。
林地面积12106hm2中包括有林地10564hm2、灌木林地139hm2、未成林造林地659hm2、苗圃地80hm2、宜林地653.9hm2、林业生产辅助用地10.1hm2。
(2)建设用地35168.4hm2。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6362.4hm2,农村居民点用地17518hm2,交通水利用地9893.5hm2,其他建设用地1394.5hm2。
(3)其他用地17300hm2,包括水域面积12037.8hm2,滩涂沼泽2181.5hm2,未利用地3080.7hm2。
根据《襄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得少于150843.3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少于125361.2hm2,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6725hm2以内。
预计未来10年国家在襄州区大型基础建设上需占用林地800hm2,如城市外环线建设、东津新城建设等,因此需恢复林地800hm2。
1.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襄州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达到12212hm2,未来10年林地保有量增加106hm2,林地占用补偿800hm2,襄州区共需补充和恢复林地906hm2。
根据《襄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襄州区耕地保有量不得少于150843.3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少于125361.2hm2,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6725hm2以内。现有农用地面积比《襄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襄州区耕地最低保有量多4955.7hm2,城乡建设用地到2020年增加1556.6hm2。农地还有3399.1hm2可以作为补充林地来源。
2 林地恢复和补充林地来源分析
襄州区林地保有量和森林面积的增加,主要途径是争取不稳定林地、退耕还林和废弃土地的整理,概括起来有下面6个方面。
(1)据2010年森林清查显示,该区坡度小于5°耕地和农田(非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种植杨树面积100hm2。这类还没有确权为林地,老百姓很容易砍树种地,如果加大确权力度成为稳定林地,可补充林地面积50hm2。
(2)环“一江两山”生态建设工程沿线两侧30m范围内造林绿化,可补充林地面积420hm2。
(3)该区现有大于16°陡坡地300hm2,通过退耕还林成为林地面积可达256hm2。
(4)废矿厂整理,适当地恢复植被,历史上该区有部分矿场已废弃,据调查,该区废弃矿场共有面积30hm2,通过整理可以成为林地有20hm2。
(5)今后10年随着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提高,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将腾出多余的宅基地通过植树增加林地。据调查该区2020年以前将移村腾地100hm2,主要分布在丘陵镇村,预计可增加林地80hm2.
(6)该区现有石漠化耕地100hm2,这部分土地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可以转为林地80hm2。
3 确保襄州区林地保有量增加的主要措施
为保证补充林地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襄州区林地保有量增加,笔者认为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1)明确林地补充来源的任务、计划与经费安排。要把林地补充来源落实到乡镇、村,采取相应的工程和政策措施,切实转变为林地。林地补充量要满足国家目标的需要,即任务、质量、进度、经费的安排等,为国家进行林地规划、利用与管理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现势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2)突出林地补充工作的重点和规划。根据襄州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项目的总体安排,根据任务量、时间、经费等因素,重点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林地补充来源调查工作,把林地补充来源落实到山头地块和小班。
(3)严格考核,把林地和森林保有量增加作为各级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考核, 使林地和森林保有量增加工作成为各乡镇工作中心之一。
(4)落实监测专班和经费,大力推广监测新技术,如“3S”技术,达到林地和森林保有量增加年年出数据、更新数据,使林地和森林保有量增加成为摸得着、看得见的工作。
林地恢复 篇2
苏政办函〔2011〕137号
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仙区实施林地植被恢复暂行管理办法》的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及驻区有关单位:
《苏仙区实施林地植被恢复暂行管理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苏仙区实施林地植被恢复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有效保护苏仙区生态环境,保障林区人民生活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湖南省林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管理办法。第二条
林地植被恢复是指遭到毁坏的林地植被恢复。第三条
林地植被损害是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则由国家、集体、个人负责实施林地植被恢复。第四条
林地植被损害是行为人所造成的,则由侵害人及被处罚人依照法律、法规、条例或生效的行政、司法处罚决定所确定责任和义务恢复林地植被。第五条
林地植被恢复实行有管理责任的部门及乡(镇)、村、组、个人积极配合的原则。第六条 本实施管理办法在苏仙区人民政府组织下,实行责任负责制的原则。第二章
适用对象和范围
第七条
本实施管理办法适用范围为苏仙区所辖乡(镇)、村、组及其辖区的人员。第八条
苏仙区行政辖区内林地植被恢复是指因自然灾害或违法、违规行为致使国有、集体、村民责任山(自留山)林地遭到毁坏的林地、园地的植被恢复。
第九条
禁止在苏仙区行政辖区林地、园地内违法毁林开荒、垦地、采石、取沙、取土、采矿和野外用火等毁坏生态植被的行为。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十条
林地植被恢复由苏仙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办法的管理、监督和实施。第十一条
区林业主管部门是林地植被恢复行政监督的主管部门,负责林地植被恢复的资金管理使用、林地植被恢复规划、技术指导和林地植被恢复后的验收,并接受相关部门监督。第十二条
区国土资源部门在审批呈报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手续时,对涉及林地、园地的,必须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后方可审批。第十三条
各乡(镇)对林地植被恢复的职责: 1.林地、园地的植被恢复和申报。
2.林地、园地植被恢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款专用。3.林地、园地植被恢复方案、措施的具体实施和监督。4.协调村、组和个人林地、园地植被恢复费的捐助和赔偿资金调配、使用。5.督促村、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林地植被恢复自治措施。
6.对正在实施破坏林地、园地的行为应及时阻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
7.建立防火预警措施和防火、扑火的救治制度。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对林地、园地植被恢复的职责: 1.及时向乡(镇)及主管部门申报。
2.建立村规民约和林地、园地植被恢复的自治措施和制度。3.组织村民实施林地、园地植被恢复的规划设计作业方案。
4.督促违法、违规人员履行行政、司法处罚中恢复林地、园地植被处罚责任的条款。5.监督村民小组、个人和其它经济组织签订占用林地、园地的合同或协议。6.组织村组制订防火措施、救火机制并组织实施。
7.在林地、园地植被恢复中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所规定的其它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林地植被恢复机制
第十五条
林地、园地植被恢复保障机制:
1.林业部门在林地、园地使用审批时,严格审批程序。对违法、违规占用林地、园地的必须先处罚后审批。
2.林业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所收缴的植被恢复费,应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3.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加强合法运输的法制宣传教育,对非法运输货物的车辆责任人应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4.电力部门应加强在林地、园地上采石、取土、采矿、建厂等经营生产用电的管理,严格用电审批制度,无合法审批用地手续的不得供电。
5.林业主管部门对已遭到毁坏的林地、园地,在植被恢复启动时,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实地勘察,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规划并进行技术指导。
6.司法机关和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在处理毁林、占地案件时,应依法加大对植被恢复费征收的力度。对积极主动退赃、恢复林地、园地植被的可视其情节,依法依规从轻处罚。第十六条
林地、园地植被恢复的实施制度。
1.因自然灾害造成林地、园地植被毁坏,灾害消失15日内,村民委员会有义务向所在的乡(镇)或主管部门报告林地、园地植被恢复工作。
2.集体经济组织或违法、违规人员造成的林地、园地的植被毁坏,除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自动完成林地植被恢复外,村民委员会有义务在处罚生效后20日内将林地、园地恢复工作报告所在乡(镇)或主管部门。
3.乡(镇)在收到林地、园地植被恢复报告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写出专题报告,报相关的主管部门,相关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植被恢复的作业设计规划送所在的乡(镇)备案。
4.乡(镇)在收到林地、园地作业设计规划后及时通知村民委员会组织人员按设计规划要求实施作业。
5.集体经济组织、个人因违法、违规造成林地、园地植被毁坏的,应当出工、出力或出具一定比例的劳务费恢复植被。
6.除违法、违规人员是林地、园地植被恢复的直接责任人外,乡(镇)的主管领导及村民委员会的村、支两委是林地、园地植被恢复的主要责任人。
7.村民委员会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严密制定防止自然灾害制度;野外用火、火灾、火警的报警及扑火的救助制度;占用林地、园地和林地、耕地植被恢复的村规民约,报所在的乡(镇)备案,接受监督。
8.林地、园地植被恢复完工后,乡(镇)应及时呈报主管部门验收,验收后应对林地、园地植被恢复所在地,设立保护牌,并注明植被恢复的内容、禁止性条款和责任人员及监督机关的名称。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
对认真执行本实施暂行管理办法的责任单位和人员,由苏仙区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
对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本办法中严重不负责任,致使毁坏林地未按期恢复的,依照公务员相关条例给予处分,对村、支两委主要责任人不负责任的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九条
在林地、园地植被恢复中构成违法、违规人员,由司法机关、纪律监察部门依法、依规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起生效。执行期暂为三年。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
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1月7日印发
相关文档:
打印本页
林地恢复 篇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 ( 局) 、林业厅 (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林业局,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大兴安岭森工 ( 林业) 集团公司:
由占用征收林地的建设单位依法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是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培育和恢复森林植被、实现森林植被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2002 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印发 《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 财综 〔2002〕73 号) 以来, 各地不断加强和规范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 对推动植树造林、增加森林植被面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各项建设工程对占用征收林地需求不断增加, 但其支付的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无序占用、粗放利用林地问题突出, 减少的森林植被无法得到有效恢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 为加快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约束机制, 确保森林植被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现就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制定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一) 合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 限制无序占用、粗放使用林地。
( 二) 反映不同类型林地生态和经济价值, 合理补偿森林植被恢复成本。
( 三) 充分体现公益林、城市规划区林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突出加强公益林和城市规划区林地的保护。
( 四) 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等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控制经营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 五) 考虑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森林资源禀赋和恢复成本差异, 适应各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工作需要。
( 六)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考虑企业承受能力, 并建立定期评估和调整机制。
( 七) 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对中央和地方企业不得实行歧视性征收标准。
二、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应当按照恢复不少于被占用征收林地面积的森林植被所需要的调查规划设计、造林培育、保护管理等费用进行核定。具体征收标准如下:
( 一) 郁闭度0. 2 以上的乔木林地 ( 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竹林地、苗圃地, 每平方米不低于10 元; 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每平方米不低于6 元; 宜林地, 每平方米不低于3 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在上述下限标准基础上,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征收标准。
( 二) 国家和省级公益林林地, 按照第 ( 一) 款规定征收标准2 倍征收。
( 三) 城市规划区的林地, 按照第 ( 一) 、 ( 二) 款规定征收标准2 倍征收。
( 四) 城市规划区外的林地, 按占用征收林地建设项目性质实行不同征收标准。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国防建设项目的, 按照第 ( 一) 、 ( 二) 款规定征收标准征收; 属于经营性建设项目的, 按照第 ( 一) 、 ( 二) 款规定征收标准2 倍征收。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 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电力、通讯、能源基地、电网、油气管网等建设项目。公共事业建设项目包括: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建设项目。经营性建设项目包括: 商业、服务业、工矿业、仓储、城镇住宅、旅游开发、养殖、经营性墓地等建设项目。
三、对农村居民按规定标准建设住宅,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乡村道路、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福利院、卫生院等社会公益项目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 免征森林植被恢复费。法律、法规规定减免森林植被恢复费的, 从其规定。
四、加强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管理。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确保及时、足额征缴到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规定, 擅自减免或缓征森林植被恢复费, 不得自行改变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要向社会公开各类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及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情况, 提高透明度, 接受社会监督。上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坚决查处不按规定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的行为。
五、做好组织实施和宣传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周密部署, 协调配合, 抓好落实。要通过政府网站和公共媒体等渠道, 加强森林植被恢复费政策宣传解读, 及时发布信息,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